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改革工作督察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08 15:20: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改革工作督察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改革工作督察报告

第1篇

关键词集体林权;改革;现状;措施;展望;宁夏彭阳

2009年,彭阳县被确定为宁夏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县,在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林改办的精心指导下,彭阳县紧紧围绕 “大花园、大果园”的建设目标,树立经营生态的理念,坚持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林业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反复研究论证,全面安排部署,强化政策措施,狠抓任务落实,着力推动生态型林业向生态经济型林业转变,基本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目标。

1基本现状 全县森林资源保存面积13.03万hm2,其中现有集体林地面积8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24%,林改涉及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808个村民小组,林改人口23万多人。针对这一现状,彭阳县把发挥集体林地效益、增强集体林活力,作为兴林富民、推动林业建设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举措,以积极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道路。

2主要措施

(1)狠抓宣传培训,舆论引导到位。为了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政策,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该县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一方面,广泛宣传动员[1]。编印发放《林改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5万份、《林改政策宣传手册》1万份,挨家挨户讲解林改政策,发动群众参与。通过悬挂横幅、刷写标语、办黑板报等,大力宣传林改政策,努力营造林改氛围。另一方面,加强业务培训。从政策法规和操作程序入手,通过召开林改工作动员会、党员大会、群众大会、业务培训会,以会代训、深化内容,使林改政策深入民心,家喻户晓。

(2)强化组织领导,政策管理到位。制定《彭阳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县四大机关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直22个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和行政村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坚持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评比,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积极开展调研,掌握工作进度,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并及时对林改工作进行政策指导和协调推进[2]。各村民小组推选出3~5名熟悉情况、办事公道、责任心强、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代表组成林改理事会,积极参与林改,实施全程监督。同时,专门安排160万元林改前期工作经费,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启动开展。

(3)规范操作程序,工作落实到位。坚持把阳光操作、依法实施林改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先行试点、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开展林改工作,做到群众不了解政策的不实施,情况不明的不动手,达不到2/3同意的不通过,张榜公示有异议的不审批,权属有争议的不发证,确保每个程序和环节扎实到位,各阶段工作不走样、不偏向。同时,坚持实行“四个公开”,即林改内容公开、林改程序公开、林改方法公开、改革结果公开;落实“四个到户”,即公开信发放到户、确权登记表到户、山林承包合同书到户、山林权证到户,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监督,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让群众吃下“定心丸”[3-4]。

3工作展望

(1)进一步明确任务。在继续抓好林改试点工作的同时,全力以赴抓好全面推进工作,确保年底前确权率达到100%,发证率达98%以上。

(2)进一步落实责任。按照阶段工作要求,严格把握林权证数据录入、登记、审核、发证等各个环节,确保每份林权证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

(3)进一步强化纠纷调处。按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依法依规”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力度和林政案件查处力度,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于全县林改的全过程中,为林权证发放消除争议,确保全县社会稳定和谐。

(4)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把督促检查、跟踪问效作为一项制度,坚持长抓不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确保生态受保护、群众得实惠,为全区林改工作总结经验,树立典型。

第2篇

4月1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四次会议,传达学习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二十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审议了《关于全面落实省纪委向省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的方案》《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通报了中央改革办督察组来我省督察情况。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希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向省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既是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的重大举措,也是我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求。我们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快推进派驻监督全覆盖,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派驻机构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最前端,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省直各部门要把管党治党作为最根本的政治责任,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和纪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支持、配合派驻机构工作,为派驻机构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要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切实选好配强过硬的派驻干部队伍。

会议指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重大任务,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健全和完善。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所有的文化产品、文化形式和文化载体,都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正能量。二是要加快形成符合实际的公共文化发展的新机制,大力推广在实践中证明比较好的、群众乐于接受的做法,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三是要补齐文化方面的民生短板,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四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法规体系,深化、细化抓好政策落实,避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

会议强调,我们要认真领会关于改革督察落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改革督察在推进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央和省委改革举措的落实,使改革目标一步一步变为现实。一要突出督察重点。集中精力抓好具有引领性、牵动性和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的督察。各专项小组和牵头部门要对本领域中央已出台的改革方案进一步梳理,尚未落实的要抓紧落实,跟上中央的改革步伐。抓好省委改革要点明确改革任务的督察,推动重点难点改革实现新突破。中央有关部门在我省部署的重要改革试点,每个市具有代表性的改革举措,都要纳入重点督察,力争在多个点面上取得新成效。二要强化督察责任。省委改革办要统筹全省改革督察工作,各专项小组、推进组负责对本战线改革进行督察,全程负责、一抓到底。凡是承担改革任务的部门,都要知责明责、守责尽责,各就各位、各负其责,确保改革任务落实。三要完善督察方法。省委改革办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的作用,省委、省政府督查部门也要参与重点改革督察,扩大督察范围,增加督察频次,形成督察合力。四要重视督察结果运用。健全改革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把改革督察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体系,与干部的选拔使用结合起来,形成鼓励改革、支持改革的用人导向,引导广大干部争当改革促进派、争做改革实干家。

第3篇

王早生主任指出,近些年,辽宁省及沈阳、大连两市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围绕省、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建筑市场执法、城乡规划监管、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执法监督机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很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他强调,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稽查部门要牢固树立并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扎实开展建设稽查工作,为城乡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要充分认清建设稽查工作的定位。建设稽查工作的本质是执法监督,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规范建设活动各方主体的行为。稽查部门履行的是执法监督职责,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狭隘的执法本身,而要着眼于规范城乡建设秩序、促进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开展各项工作。

二要明确建设稽查工作的范围。根据部里新一轮机构改革的要求,部稽查办对职责范围作了调整,并成立了综合处、稽查一处、稽查二处、稽查三处、城乡规划督察员管理处等五个内设处室。

三要进一步做好城乡规划督察工作。*年以来,部里先后向34个城市派驻了三批规划督察员,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日,我们将此项工作情况向国务院作了专题报告。下一步将着重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制度。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发展多年,而在我国刚刚起步,还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做大量探索和完善工作。我们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的意见。二是明确规划督察职责。既要明确城乡规划督察员的职责,也要明确地方规划主管部门的职责,建立起沟通和协作机制。三是创建科学的工作方法。要在完善制度、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围绕“到位不越位、监督不包办”以及当前工作中的难题,深入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法,确保规划督察工作的质量。四是公正廉洁地开展规划督查。要加强督察员的廉政建设,抓好监督检查,使每位督察员都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清正廉洁。

第4篇

一、关于难点:

1.面对矛盾有办法,面对问题有路径。

2.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

3.朝着问题走,迎着困难上。

4.艰难困苦中淬炼洗礼。

5.问题面前不回避,压力面前不躲闪,困难面前不推脱,挑战面前不畏惧,逆境面前不退缩,矛盾面前不犹豫。

6.努力办好小事,勤勉办好实事,尽力办好难事。

7.千难万难,畏难才真难,这难那难,克难就不难。

8.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

9.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10.抓难点,补短板,尚未推出的改革要加快推进,已经推出的改革要加快落实落地。

11.要敢于直面矛盾,不搞击鼓传花,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攻坚克难,提高划句号的能力。

12.唯有不忘初心,擦亮初心,践行初心,以无畏的勇气直面矛盾,以奋进的姿态躬身实践,以攻坚克难的精神破解难题,以争创一流的劲头走在前列,才能征服新的“雪山”“草地”,交出新的赶考答卷,完成好新时代我们党的历史使命。

13.研判风险见势早、应对挑战办法多、化解矛盾措施实。

二、关于重点:

1.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区别轻重缓急。既要攻坚拔寨,敢于啃硬骨头,又要统筹兼顾,善于抓大格局。

2.“全面”不等于撒胡椒面,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把要啃的硬骨头找出来,把要涉的险滩标出来,在节骨眼、要害处用力,做到“一子落而满盘活”。

3.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4.既要狠抓重点,又要兼顾均衡,实现抓重点、带全局。

5.要学会“弹钢琴”,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既善于抓重点、抓关键,又善于统筹兼顾,以点带面,拿捏好各项工作的力度和进度,实现统筹推进,牢牢掌握主动权。

6.一要找得准,善于多视角、多因素地分析比较,找准全局工作中的重点事项、关键环节;二要抓得狠,对重点工作扭住不放、一抓到底,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7.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

8.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盘。

9.突出重点抓关键,明确责任抓主体,试点创新求突破,强化督察促落实。

10.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点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全局。

11.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找到解决难题的钥匙。

12.坚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力量完成具有牵引性、关键性的改革任务,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改革。

13.把“细”的要求贯穿改革试点工作始终,既注重框架构建,又着眼细节把控。在综合指导、工作督导、机制运行、舆论宣传、后勤保障上要全面谋划,紧而又紧,抓好关键环节,细而又细加强对下指导,以绣花功夫推进改革施工。

三、关于督查:

1.督察是抓落实的重要手段。以督察推动改革落地,检验着谋划改革的勇气的决心,更启示着落实改革的智慧和方法。

2.加强督促检查,是衔接顶层设计、中层操作与基层落实全链条的“紧固件”;是驱散虚浮懒散、直击不严不实病灶的“杀威棒”,是推动政策落地、工作部署落实的“助推器”。

3.抓督办协调,控制进度、把关质量、协调矛盾、综合平衡。

4.要靠督察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提高质量。

5.在开展改革督察工作中既要盯住改革任务,督事,牢牢扭住改革工作的“牛鼻子”;又要抓牢思想认识,察人,充分激发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以督察持续加压,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改有所获。

6.强化督查通报、激励奖励、惩戒问责,采取通报、约谈、重奖、记功等办法,开展“拉网式”明察暗访、“随机式”抽查暗访、“点穴式”定点暗访,下“责任状”,晒“成绩单”,亮“检讨书”,着力形成问责与激励相辅相成、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工作局面。

7.既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要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

8.投入更多精力抓督察问效,加强和改进督察工作,拓展督察工作广度和深度,点面结合,多管齐下,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效。要善于抓正面典型,及时发现总结基层创新举措和鲜活经验,推动改革落地。

9.排出督察优先顺序,聚焦重点难点,抓住问题要害,做到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找出症结,提出对策。要抓统筹联动,完善督察职能,做到上下贯通、内外结合。

10.对督察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梳理,列出问题和责任清单,明确时限要求。

11.要强化督察职能,健全督察机制,更好发挥督察在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提高质量中的作用。对已经出台的改革方案要排队督察,重点督促检查方案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的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列出清单、明确责任、挂账整改。

四、关于宣传:

1.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2.围绕节点、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着力体现思想性、成就感、艺术性和传播力。充分运用图片、文字、视频、实物、模型、互动体验等多种展示手段和元素,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示和呈现。

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今天,我们拥有讲不完的中国故事、挖不尽的新闻富矿,有足够的自信、底气和实力,来分享我们的经验和智慧,来接受媒体的聚焦和监督。

4.既要注重面的广泛覆盖,又要注重线的分类指导、点的示范带动,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分众化、立体化的宣传声势。

5.宣传内容贴近群众,增强吸引力;宣传成果实事求是,增强公信力;宣传典型可亲可信,增强感召力;宣传方式改进创新,增强创造力;宣传媒体全面覆盖,增强战斗力。

6.新闻报道突出“实”字,精神文明突出“新”字,舆论导向突出“广”字,理论研究突出“深”字。

7.抓好舆论宣传,造大声势;抓好典型宣传,求大推动;抓好群众宣传,促大参与。

8.新闻求独家,手法求独创,风格求独特。

9.以大白话讲清大道理,以正气歌凝聚正能量,以新办法占领新阵地,以好队伍打造好作品。

10.求实求效,实现思想引领和民众思维合拍共鸣;突破突围,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同频共振;相生相长,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整体繁荣;借势借力,实现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出新出彩;实干实效,实现基层基础和队伍建设共同提升。

11.创新理念,树立“工程思维”。把重点任务分解为具体项目,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创新形式,坚持“内容为王”。采取多“兵种”集合、全媒体联动、故事化表达、立体式传播等方式,在宣传技巧上注重春风化雨、“滴灌”渗透,在表达方式上更加接地气、贴民情,用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唱响主旋律、增添正能量。创新手段,实施“三化”管理。实行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清单化、清单落实责任化。

12.领导率先垂范、上下齐心协力,人社宣传氛围日益浓厚;主题宣传迭起、亮点纷呈,主旋律广泛传播;舆论引导及时有效、稳中向好,正向理性渐成主流;新媒体建设加速发展、活力迸发,宣传广度和深度大幅提升;基层宣传不断加强、试点进展顺利,惠民政策更近民心;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建设不断加强,宣传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五、关于宣讲:

1.脚上沾着泥土,心中装着民情,用身边事解说宣讲,接地气;哪里有群众,哪里有场所,就见缝插针宣讲,聚人气;讲关心的事,说爱听的理,生动感人,鼓士气。

2.只有号准了群众的脉搏,触摸到群众的心跳,“大思路”配套“小举措”,“大道理”对接“小日子”,才能让基层群众乐于接受、感受魅力。

3.从身边事出发,努力把“普通话”翻译成“地方话”,变“书面语”为“聊家常”,做到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增信心、又暖人心。

4.广泛深入、细致生动的宣传宣讲活动,有利于精准传递精神要旨,增强解疑释惑的针对性,从而凝聚党心民心,集聚众智众力。

5.在“要讲”和“想听”中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通过精彩精炼的故事,使精神宣传深入浅出、群众喜闻乐见。

6.在宣讲中,必须正确处理严谨与生动的关系。在严谨中“上接天线”,确保学习宣传的权威性、准确性,做到忠实原文、忠实原义;在生动中“下接地气”,确保解读阐释的形象性、生动性,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7.上连天线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下接地气粘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提升传递主张的引导力,巩固反映人民心声的公信力,扩大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影响力。

8.让标语覆盖到山山水水,让学习体现出原原本本,让宣讲深入到旮旮角角,让活动展现出风风烈烈,让贯彻落实到方方面面,让精神渗透到家家户户。

9.xx高点站稳,报告精神吃透,宣传马力开足,宣讲内容讲活,效果督查跟紧。

第5篇

王君省长在贺信中对全省国土资源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与会同志以及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他强调,今年是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巩固经济企稳回升良好势头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一年,希望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认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继续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工作,积极开展非煤矿山资源整合工作,大力整顿规范采矿秩序,保障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用地,扎实做好耕地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地质灾害防治等各项工作,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小鹏副省长在充分肯定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后指出,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省“两会”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妥善处理保护和保障的关系,强化土地执法,严格保护耕地,提高建设用地配置效率;要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推进资源整合,加强地质找矿,强化矿产开发秩序监管;要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忠诚、为民、务实、高效、廉洁、守法”的干部队伍。

王仕程副专员在介绍土地督察工作时指出,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组建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土地督察工作都给予了充分理解、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通过一年来在山西各地开展各项学习、调研和督察工作,深切感受到山西各级党委、政府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国家各项土地管理政策的理解不断加深,执行政策的能力不断提高,严守耕地红线、自觉履行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意识不断增强,依法用地和依法管地已经成为全省各级干部的广泛共识。

李建功厅长表示,王君省长的贺信和李小鹏副省长的讲话对全系统过去一年的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今年的工作提出了更大的希望和更高的要求。他强调,大家一定要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结合全国国土资源会议精神和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的要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王君省长的贺信和李小鹏副省长的讲话精神,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抓好贯彻落实,把职责履行好、把工作做到位。

关于今年工作,李建功厅长指出,2012年全系统的主要工作任务有五项:一是稳增长与保秩序并举,为经济企稳回升强化资源保障;二是解放思想与深化改革并重,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三是重民生与保安全同步,切实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四是强基础与建制度齐抓,增强国土资源部门服务水平;五是整队伍与正风气结合,着力提高国土资源部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为了顺利实现今年工作目标,他提出五条措施:一是年度目标分解考核;二是典型经验现场推动;三是热点问题出台制度和政策,用政策做事,用制度管人;四是开展定期调研,热点难点问题形成理论先行、研讨跟上的机制;五是年终排队奖前惩后。

岳盛林组长在做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时说,过去的一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2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领导要继续按照去年提出的“勤政促发展,廉政保安全”的工作思路,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高度重视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党组(党支部)要定期研究解决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突出工作重点

第6篇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环节培养规范化;管理方法;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227-04

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而研究生培养已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各个办学单位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而加强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生教学管理经验和本校实际情况,总结了信息类研究生环节培养规范化的方法和经验,并已形成了相应的管理体系,促进了信息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复试采用综合考核办法,严把招生入口关

研究生招生由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组成,初试由教育部统一指导完成,复试由各个高校在教育部指导下自行完成。我校信息类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综合性复试的方法,由笔试考试、上机实践、综合面试三方面组成,由初试成绩加上复试成绩所得的总成绩确定录取资格。

笔试考试分专业进行,由专人命题、专人阅卷,并由专门审核小组进行成绩审核;上机实践考试内容除基础知识外还需编写调试相关程序,考生在指定时间内做完题目会立刻得到分数,这种考核方式重点突出了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查;综合面试重点考查学生外语基础、逻辑思维、工程实践以及创新能力。

图1为我校研究生招生录取过程框图。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信息类招收的研究生质量明显提高,充分体现了研究生教育必须牢固地树立起质量是根本的观念。

二、培养过程规范化

(一)建立教学督察和质量评价体系

1.教学督导。研究生教学督察深入教学第一线,参与各项教学的评优、奖励、表彰。采取综合督察和专项督察相结合[1-3]。综合督察主要对研究生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程督察,督察周期和时间较长,从而完成研究生日常教学监管。专项督导是针对研究生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及教学中的某些环节进行督察,这项工作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督察目的明确。综合督察是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监管手段,督察组采取随堂听课、教学资料检查(任课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和教学管理的档案归档等)、教学结束考核等。随堂听课包括必听课和选听课。必听课一般是指新任职的老师,督察形式是每2周随堂听课一次、检查教案和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大纲相符,下发调查表,组织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总结授课质量,纠正存在不足。选听课则由督察组随机抽取听讲,不定期深入课堂,课后与学生座谈,了解授课情况,总结授课质量;检查研究生的各类实验、专题报告,全日制专业硕士专业实践报告、专题技术等环节。从课程督察延伸到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学位论文的开题、培养实践的中期检查、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答辩以及各类与研究生教学相关的活动等。

2.质量评价。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对信息类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学位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整体评估[4-6],其目的主要有:

一是评价任课教师教学效果,授课内容是否适合,课堂教学讲授能力,教学效果是否显著以及学生的满意度。信息类研究生开展外语授课是非常必要的,外语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外语课程的教学资料、老师课堂讲授能力都非常重要。如何评价外语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环节。

二是评价研究生导师的综合能力,即研究生导师的专业能力、学术水平以及责任心。作为信息类研究生导师,首先要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研究生招生规模小的时候,导师指导学生数少,指导教师给予足够的指导和重视。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加,研究生教育资源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导师对自己指导的学生缺乏责任心,出现了开题报告形式化、论文质量达不到要求、混文凭等现象。注重研究生导师综合能力评价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三是评价信息类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主要是针对教学管理人员和相关领导的规范化管理水平进行评价,这是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结合我校信息类研究生培养中课程教学和学生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建立了一套研究生培养质量全过程的监督体系,加大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全过程的督导与检查力度,充分发挥研究生教学督导组作用[7,8]。

(二)注重实践环节的培养

注重研究生实践环节的培养,把研究生教学(科研)实践环节与本科教学相结合。一般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每个学期开学初由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根据本科教学工作,安排研究生为本科任课教师担任课程辅导;二是协助学院基础教学实验室的任课老师指导本科课程实验,协助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积极拓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基地。这项工作开展以来使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该项改革在2008、2010、2012年获得了校教学成果奖。积极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各学科定期聘请国际知名的教授学者到我院作学术报告,学院研究生导师定期为学生作学术报告和前沿性学术讲座等,从而提高研究生的文献阅读能力。以研究型实验室为单位每周组织学术交流,活跃学习气氛,提高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加强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从1998级硕士研究生开始实行了中期筛选考核,中期筛选含笔试考试和计算机软硬件设计两项内容,具体实施流程见图3和图4所示。这项实践也得到了学校研究生培养部门的充分肯定,2003年获得了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两项考核其中一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生将推迟半年或一年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三)规范研究生论文选题工作,加强论文中期检查

研究生开题报告由学院集中组织,研究生进行公开答辩,由督导组、责任教授、研究生导师组成专家小组听取学生开题答辩,开题报告内容由教研室主任和责任教授审核把关。每一学期由督导组、责任教授、学院主管领导、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组成专家组,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进行中期检查,采取抽查形式进行,由学生对自己的论文进行20~30分钟的汇报,检查小组对学生论文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问题请学生进行解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提出指导性建议,学院将检查意见和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研究生导师,督促导师对学生学位论文的完成加大指导力度,确保毕业质量。

(四)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尤以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最为体现。我们与多个IT公司、研究所、企业等联合建立研究生联合实习基地。实习环节由研究生导师、学院和企业管理部门统一安排,由实习单位确定现场指导老师。具体过程由学生向学院提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核,企业考核等,确定学生的实习岗位。学生实习环节由学院和实习单位联合管理,包括实习时间确定、实习岗位的安排,实习指导老师的确定,学生对实习情况定期进行总结汇报。双方合作共同完成学生的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证明,如果研究生在导师和学院合理安排下到较大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充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过程,这项工作开展合理,学生动手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为学生毕业和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充分发挥研究生奖助学金和学校各类资助项目作用

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生培养已从传统的计划内、计划外模式转变为研究生奖(助)学金资助模式。这项工作的开展对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求非常高,奖(助)学金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研究生培养工作起到负面影响。为更规范地开展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工作,我们对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方法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与探讨,制定了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细则,成立专门评定小组,自行开发了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系统,通过系统评定消除了手工评定的不足。这项工作的开展充分证明了奖(助)学金使用得当对提高研究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奖学金评定系统利用计算机对学生基本信息、课程信息、课程成绩信息、中期筛选成绩信息以及综合加分信息等基础数据进行处理之后,按照既定规则自动生成奖学金等级。评定系统业务流程图如图5所示。

三、严把出口关,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质量

为更好地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这一环节上,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保证研究生毕业质量。

1.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安排评阅人,评阅人采取盲审评阅,评审合格提交答辩委员会答辩。严格把好学位论文评审环节,制定一系列评审要求,评阅人由2~3人组成,2个评阅人中有1个人评审不合格,将评审意见返给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对论文进行修改,确认修改全格后学生可提交第3本学位论文,由学院安排第3个评阅人进行评阅,3个评阅人中有2个评阅人提出学位论文不能参加答辩,则取消学生答辩申请,将评阅人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反馈。指导老师负责把关,学生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3个月后再提交盲审。

2.学位论文集中答辩。答辩委员会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安排。答辩主席由责任教授、系主任、督导组老师、教研室主任等担任。答辩委员由研究生导师担任,对学生的论文答辩严格把关。答辩结果有:通过答辩,有条件通过答辩,未通过答辩。通过答辩和有条件通过答辩的学生学位论文则可提交学位委员会讨论是否授位,答辩未过的学生要求在导师指导下对论文进行修改,3个月后交学院重新提交答辩申请。

3.学位委员会讨论严谨。充分发挥学位评定委员会职责,在讨论学生授位时,学位委员会严格把关。对有条件通过学生的论文重点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论文未按答委要求进行修改且不合格的学生将不予讨论和表决,由学位委员会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返馈,导师严格把关对论文进行修改,半年后提交学位委员会讨论。

四、结束语

实践表明,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是研究生培养的需要,管理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导师研究课题,以课题为背景对自己的理论研究、实验结果进行论证,从而保证创新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以上数据为我校信息类近十年研究生培养相关资料统计,由此可见规范化管理是高质量培养研究生的重要保障。通过调研与实际工作对比,学生对规范化教学管理方法反映良好,对学生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是对信息类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的探索,总结了信息类研究生环节培养规范化管理方法、实现过程和实施效果,对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分别从研究生招生、培养过程、毕业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总结。根据实际总结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善宝,马广富,建立硕士研究生复试有效管理制度的思考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59-62.

[2]韩国防,陈智栋,赵希岳,李安萍,潘剑波.构建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J].当代教育科学,2010,(3):41-43.

[3]邱悦颜,潘世群.督导与评估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37-39.

[4]徐林,高校管理信息化的经验与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47-48.

[5]廖文武.改革创新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上海研究生教育,2003,(1):37-43.

[6]刘伟,张万红.培养机制改革对研究生导师影响与完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4):16-19.

[6]季明,鲁越华,郭晓东.新形势下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问题分析[J].江苏高教,2007,(6):87-88.

[7]王青霞,赵会茹.扩招形势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管理,2007,(1):34-36.

第7篇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卫生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近期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饮用水更是备受关注。城市供水行业市场化开始以后,政府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直接经营者逐渐转变为行业市场监管者,城市供水水质督查体系逐渐形成,作为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管理,保障供水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天津[1]、上海、深圳[2]等城市相继开展了水质督察的探索和实践性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和宝贵经验。国家级水质督察工作由于其涵盖范围广泛,地区差异性显著,督察工作远比地方复杂。

1国家级水质督察任务实践探索

2004年建设部首次开始对全国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开展水质督查工作,包括公共供水企业和转供水企业管网和居民用水点的水质情况和供水企业水质检测、管理制度及保障措施,由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中心站和国家站承担具体督察工作[3]。

2005年建设部组织了北京、天津等45个重点城市饮用水及其水源水水质的检查,包括有机物定性分析、耗氧量等有机综合性指标,卤代烃、农药类、多环芳烃类、酚类等36个有机物指标。建设部组织各省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制定技术方案,国家站承担检测任务。

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水利部、建设部、卫生部等部门对全国120多个城市的饮用水源水质有机物指标和城镇供水预警和应急救援工作机制进行调查。

2007年督查范围扩展到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及《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中涉及到的部分地级城市等共100个城市的供水情况,包括城市供水水厂、配水管网的水质情况,公共供水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及落实情况。

2008年加入了部分2007年未查的部分地级市,督察范围首次向县城延伸,涉及128个地级以上城市(包括重点城市)和31个县城,共159个城市,督查对象、内容组织形式和经费参照2007年。

2009年将督查范围扩展到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和县城(城关镇),涵盖了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2079个县级市,合计共2365个城市的公共供水的水源和出厂水水质情况。城市供水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完成数据汇总分析,提交水质普查报告。

2010年首次将近两年未检查的地级城市的公共供水出厂水和管网水,近两年水质监督检查中发现水质异常的地级市公共供水厂出厂水纳入督查范围,同时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城市。以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标准对水样进行抽样检测,同时对重点城市公共供水水质检测、数据审核与记录档案等方面情况。

2011年住建部对全国设市城市公共企业水厂出厂水水质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标准进行普查,建设部统一组织实施抽样检测水质和水质自检情况查验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部负责统一组织实施,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中心组织具有资质的水质检测机构开展水质全分析检测工作,并完成普查数据分析汇总,提交报告,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督促现场采样和送样工作。

2历年国家级水质督查任务实践的特点分析

(1)督察范围广,并且呈逐年扩展深化趋势

从2004年首次城市供水水质督察工作开始,督察范围就涵盖了全国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公共供水企业管网水、二次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第二年达到45个重点城市,直至2011年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公共供水企业的水厂出厂水的水质普查,同时督察工作逐步深入县镇层面,督察范围逐渐扩大,并在保证全面覆盖的前提下优化督察结构,对往年监督检查中水质异常的地市进行复查,督察范围日趋合理化。

(2)监督检查内容逐步丰富和完善

2006年以前全国水质督察工作对全国各城市供水企业原水、出厂水、管网水和二次供水水质检测项目主要集中在常规项目和有机物指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颁布后,全国城市水质监督检查工作依据新国标,逐步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42项常规指标和64项非常规指标纳入每年水质监督检查内容当中,并通过每年的督察技术方案对水质采样和检测技术提供技术支持和规范要求。

(3)水质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督察的纳入

除城市公共供水企业水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外,公共供水企业水质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也在每年督察工作的内容当中,主要集中在城镇供水预警和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公共供水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及落实情况、水质自检情况和水厂消毒设施运行情况等方面。

3历年国家级水质督查任务实践现存问题分析

(1)督察对象与范围

在国家历次开展的水质监督检查工作当中,督察范围从全国重点城市扩展到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并且深入县镇的公共供水企业,但仍由建设部直接组织安排水质督察工作,督察范围没有层次,大包大揽,三级主管部门在全国水质督察工作中权责的缺失,使每年督察工作范围缺乏固定和变化机制,督察范围的扩大造成工作量急剧增加,也无法保证每年督察对象的统一。

(2)督察频率和内容

由于国家尚无设立水质监督检查专项经费,历年督察经费主要由承担检测任务的监测站、供水公司或其他国家专项经费承担,不仅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同时无法保证水质督察工作内容持续有效的开展,使得每年督察的范围、对象和内容有较大的变化,公共供水的水源、出厂水、管网水和二次供水的水质全分析无法持续进行,每年国家水质督察内容均有侧重的开展,不利于全面掌握全国总体水质安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3)督察组织方式

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和国家城市供水水质检测网各检测站在国家水质督察工作中主要承担水质检测工作和技术支持,采取交叉检测方式,但同行业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检测机构能力的参差不齐,无法完全保证水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对水质督察工作中专门和公众监督的缺失,也严重影响了水质督察工作的公正性。

4展望

(1)加快建立权责统一的三级水质督察体系。建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城市的三级水质督察体系,明确各级督查对象、范围和目的,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有效避免各级督察体系的重复建设和职责交叉。地方水质督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国家级水质督查任务能立足于统筹规划,提高督察效率,节约社会资源。

(2)完善水质督查立法和相关国家与行业标准的。《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和《城市供水水质督察条例》,以及地方相关水质管理与水质督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进一步明确全国和地方水质督察职责分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全面实施将进一步规范和统一水质督察工作,新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让水质督察日趋科学合理。

(3)加强公众监督和参与。城市供水的服务对象是公众消费者,开展水质督察工作的受益人也是人民群众,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社会公众对城市供水水质也愈加关心,让公众更多参与到水质督察的监督和工作当中,使城市供水水质状况更加透明,不仅符合水质督察工作的根本目的,也维护了水质督察工作的公正性。

参考文献

[1] 张迎五.城市供水水质督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城市基础设施.2005(6)

第8篇

如今,三个月已经过去了,他们整改的怎样?效果如何?在前不久召开的吉林省十届人大第二十七次常委会会议上,省司法厅就关于落实省人大常委会专项工作评议意见的整改情况作了书面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又对这个报告进行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省司法厅和省监狱管理局对省人大的评议意见非常重视,整改工作态度认真、思路清晰、效果明显。整改工作报告既总结了全省的监狱工作整改情况,又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思路,有很多创新性的做法。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这个报告表示满意。究竟他们采取了那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果?才得到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如此肯定呢?

针对监狱监管设施落后、缺乏突发应变能力的意见,他们制定了强化监管,确保监狱安全和稳定原则。

在内部管理上建立警务督察制度:从今年一月份开始他们就在全省28个监狱实行了督察责任制,因督察不严、不细、不实、不到位而酿成事故的,追究督察人员的责任,由监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纪检监察的领导具体负责。开展监管安全竞赛活动:以每季度为一阶段,设立监管安全奖,成立狱内侦察处。现在,除了白城市均已完成了狱侦科的组建工作,同时还在全省配备了狱侦民警100名;坚持监狱每月(监区每半月)召开一次案情分析会制度;对已发生案件和破获的未遂案件实行倒查制度等。提高物防、技防水平:积极争取资金,让全省各监狱都逐步安装上具有监视、监听、对讲、报警功能的监控系统,各监舍、生产车间、楼道等罪犯活动场所都设置监控镜头,改建不符合标准的监墙、电网,建成具有断电、触电、短路情况下的报警和自动恢复供电功能的脉冲电网。

针对减刑、假释刑事政策掌管偏严的意见,他们采取了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提高执法水平的举措。

积极协调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共同进行调查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统一的减刑标准和幅度。他们已与5个重刑犯监狱所在地的长春、吉林、四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协调,将重刑犯减刑1年的标准统一到法律积分200分,与7个监狱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协调,取消了罪犯的减刑比例。通过整改,目前全省在押犯的减刑比例已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短刑犯减刑难的问题已得到解决。同时还开展了依法清理老病残罪犯工作,通过当地法院对老病残罪犯实行减刑、假释,现在已有108名老病残罪犯被清理出狱。此外,他们还采取相关措施,让全社会来监督。通过互联网、宣传栏等载体向罪犯和社会公开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的条件;推出法律法规咨询专线电话;在人大、政协等机关中聘请执法监督员;公示拟减刑、假释人员名单。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水平。

针对监狱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他们采取了加快监狱体制改革步伐,大力发展监狱企业的措施。

为加快改革步伐,他们还组织有关人员到全国首批试点省市进行了考察学习,制定了《吉林省罪犯劳动改造管理办法》、《监狱和监狱企业劳务合同的有关规定》等9项制度。同时,为监狱企业集团公司配备了两名副总经理,目前集团公司已经开始运行。在大力发展“两头在外”加工业的基础上,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年内力争引进200个岗位以上的项目10个,争取早日完成工业厂房厂区的建设,为改造罪犯提供更多更好的劳动场所和岗位。同时,在上半年建立起监企协调运行新机制,确保监企分开后监狱和监狱企业能规范运行和协调配合。

针对罪犯改造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他们采取了创新教育改造工作,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措施。

在继续坚持和完善“实施救助、真情感化、学历教育、以智化愚、面向回归、培训技能、维护权益、法律救助、坚持开放、社会帮教、抓住关键、心理矫正”等改造措施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对罪犯教育改造的内容和形式。在罪犯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继续抓好全省监狱罪犯心理矫正咨询网络建设,运用好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技术在改造罪犯中的作用。他们还加强了与社会院校的联合办学工作,进一步拓展了社会化层面,抓紧进行未成年犯管教所教学楼的重建项目,进一步完善罪犯改造质量评价标准的准备工作。

针对民警队伍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他们采取了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民警综合素质的措施。

第9篇

关键词: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法律法规

中图分类号:F177.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100-02

引言

财政部指出,近年来政府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性总体上有所提升。但是部分单位仍存在管理制度设计不完善、实际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这与政府内部控制不严有直接关系。

政府内部控制是为保证政府有效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杜绝舞弊浪费等行为而建立的控制流程机制与制度体系。美国对政府内部控制的研究最早而且也是目前最为成熟的。虽然我国也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着手研究政府内部控制,但是和美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文将对我国与美国政府内部控制建设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我国政府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些建议。

一、美国政府内部控制发展及成功经验分析

美国政府是当今全球最大、最复杂和最重要的组织之一。有用、及时和可靠的财务与绩效信息对于帮助国会与公众评价联邦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结果以及联邦政府进行重大政策决策是非常重要的,而内部控制是政府有效行使其职能的保证,所以联邦政府非常重视内部控制的发展。

(一)美国政府内部控制的发展

美国政府是当今政府内部控制相对健全完善的国家。从美国政府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美国政府内部控制制度开创期(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

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内部控制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制定的法律法规均还不够完善。美国最早涉及政府内部控制的立法是《1789年法案》,而真正将有关内部控制和督察的权责从财政部分离出来赋予新设的审计总署是在《1921年预算与会计法案》颁布之后。1950年美国又颁布《会计与审计法案》,该法案的颁布确定了联邦政府开始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

2.美国政府内部控制度框架的形成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

这一阶段美国政府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和制度发展迅速,政府内部控制的框架基本形成。1978年美国政府通过了《督察长法案》,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主要部门需设立督察长办公室,赋予各联邦部门督察长调查的权限,督察长的地位完全独立,能够对部门发生的浪费、舞弊、管理失当展开调查和审计评估。虽然该法案并未明确内部控制的定义,但已强调了内部控制在效率性、效果性方面的作用。

1981年10月,美国管理与预算办公室A- 123号通知《管理层责任与控制》,重申了建立并维持适当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1982年9月8日,美国国会颁布《联邦管理机构财务诚信法案》,并对《会计与审计法案》作了修正。这一法案的颁布再度将政府内部控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规范。接着,1983年美国审计总署《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作为联邦政府机构进行内部控制年度评估以及报告的基础。同年的8月5日,美国审计总署进一步《对联邦管理机构财务诚信法案第一年执行情况进行审核的审计指引》,该审计指引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总署在开展联邦机构内部控制审计与评估中的七个工作重点。1984年美国国会颁布《单一审计法》,该法案要求接受联邦拨款的州与地方政府组织必须接受对其援助资金进行的审计,并报告拨款条款的遵守情况以及联邦财务拨款的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状况。这一法案使得对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的关注由联邦机构扩大到接受联邦拨款的州及其他各级地方政府。

3.美国政府内部控制制度框架的健全和完善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的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使得其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更加健全。最具代表性的举措有以下的几点:

1990年《首席财务官法案》促成了首席财务官制度。该法案要求在联邦政府行政部门设立首席财务官,负责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现代化水平和财务报表的质量,在于推动并保持一项整合财务会计及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必须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标准,为内部控制和业绩改进提供评估标准。

1993年,为了提高内部控制制度在政府长期规划中的地位,美国政府颁发了《政府业绩与成果法案》,要求制定一个关于业绩的长期战略规划。1999年11月,美国审计总署修订后的《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重申了内部控制的意义;二是阐述了准则修订的必要性;三是修订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四是界定了内部控制的要素。

2002年颁布了《不正当支付信息法案》,该法案为提高联邦机构支付的准确性、完整性而要求机构评估不正当支付的风险及其影响,从而改进内部控制;另外,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对政府内部控制的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国会针对这一特征先后通过了《克林杰-科恩法案》、《政府信息安全改革法案》、《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等;最为重要的是国会颁发了《2008年督察长改革法案》,新设督察长公平与效率委员会,以进一步加强督察长的独立性,增进督察长间的协调和工作效率。

(二)美国政府内部控制经验总结

美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研究结果和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 政府内部控制非常重视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资源调配的适当性。

2.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发展,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美国在政府内部控制的发展过程中,其充分吸取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的成功经验,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调整。

3.通过法律形式确定内部控制责任,并且重视通过法律确立政府内部审计制度积及开展胜任能力建设。

4.更多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控制环节,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对政府内部控制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颁布了许多相关的法规制度。

5.重视发挥政府审计的外部监督和对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建设性作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GAO的《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及INTOSAI的《内部控制效果报告指南《最高审计机关测评内部控制经验》中对外部监督作用的相关规定看出。

二、我国政府内部控制发展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

(一)我国政府内部控制发展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也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就开始对政府内部控制进行研究,但是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意识不足。许多单位的领导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不足,某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建章立制,仅仅把内部控制当做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手段。

2.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内控制度实用性差,缺乏可操作性。首先,内部控制机构不健全。国家审计署13个驻部委派出局的问卷调查表明,尽管中央部委内部会计控制、财务管理控制设置比较健全,但业务管理控制、决策控制、内部控制监督、内部审计机构等的设置有待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也不强(张国清2009)。其次,我国还缺乏一套政府部门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

3.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目前,政府的各项控制活动均以标准化的规定、说明书作为执行的根据,缺乏先行思考机关内部各种状况的风险程度,也很少对其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

4.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内审机构大多与会计部门平行,依附于执行机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另外,没有足够重视外部监督的作用。

5.忽视了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尽管政府内部控制主体条件比较健全,大多数单位建立了信息沟通渠道,规定了内部控制执行形式,但内部控制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并存在一定的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轻内部控制执行的倾向(王光远,2007)。

(二)优化我国政府内部控制制度建议

1.应该意识到加强政府部门内控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过程,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各部门对内部控制的意识水平,明确政府内部控制的目标。

2.强化政府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责任。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应当主要负责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地维护内部控制环境。我国应该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内部控制责任,以此让各政府部门负责人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3.建立恰当的政府内部控制规范。为了促进对内部控制的共同认识,需要一个概念框架,这样,政府主体的管理者、审计师、立法者、管制者、市民、学术界就能够形成改进内部控制的合力(张国清2009)。我国在建立政府内部控制标准时,需要考虑政府组织的特殊性和中国的国情,再参照国际惯例来建立相应的标准。

4.建立健全我国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及建立相关的外部监督制度。我国应该在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立法中明确设立政府内部审计制度的刚性要求,同时,建议参照美国《督察长法案》的相关经验,在我国政府部门内部设置独立的审计师制度,负责领导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在内部审计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外部对政府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督职能。

5.应该重视与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相协调,并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6.内部控制测评应更加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控制环节。与传统政务相比,电子政务导致了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形态、方式、流程、环节、信息载体及其沟通渠道方式的变化。这一点可以参照美国信息系统审计和控制协会(ISACA)的《信息与相关技术控制目标》COBIT的框架,借鉴其相关经验来指导政府部门运用和评估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庆龙,聂兴凯.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研究述评与改革建议[J].会计研究,2011,(6).

[2] 王光远.中美政府内部控制发展回顾与评述[J].财会通讯,2009,(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