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4 10:11: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一报告两评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根据区委组织部关于《开展20xx年度区管领导班子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的通知》(x组发〔20xx〕3号)要求,我局结合实际,认真开展了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自查工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根据工作需要,我局选拔任用粮管科科长1名,严格按照干部任免的任职条件,在规定的编制、职数范围内,没有超编超职数配备干部。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认真学习
区粮食局党组十分重视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成立了工作小组,细化工作责任,研究工作措施,切实加大对“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的领导。先后多次组织全体干部和下属企业班子成员集中学习《干部选任条例》和《xxx市XX区干部工作相关政策选编》等资料,并按“一报告两评议”工作要求开展评议工作,全体干部本着高度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无记名方式填写《选人用人工作民主评议表》和《新选拔任用干部民主评议表》,客观公正地对本部门开展干部任用工作进行了民主评议,评议的平均满意率为100%。
(二)严格按规定选拔任用干部,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按照《xxx市XX区党政机关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试行)》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有关规定和要求,我局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条例》为准绳,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牢牢把握用人标准,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坚持原则,严肃纪律,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
1、严格标准条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一是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不仅看干部一时一事的表现,而且看其在一个相对较长时期内的整体表现;不仅看干部的平时表现,而且看其在关键时刻、重大问题面前的表现;不仅看干部八小时以内的表现,而且看其八小时以外的表现,全面了解其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坚决克服重才轻德现象。二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认真落实干部职工在选拔任用干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决杜绝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
2、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程序一步不缺,履行程序一步不错。一是严把推荐关。坚持会议投票推荐与个别谈话推荐相结合,认真履行民主推荐程序,把好任用干部的提名关,提拔任用的科级干部,均按照有关职数配备、德才素质、任职条件等方面的要求,通过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
二是严把考察关。考察前,由领导班子成员和办公室组成考察组,制定考察方案,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查阅资料、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全面掌握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考察结果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三是严把讨论决定关。讨论决定在整个干部任用工作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折不扣地坚持集体领导、个别酝酿、民主讨论、会议决定的原则,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不搞个人说了算,不搞临时动议,切实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四是严把公示关。认真做好干部任前公示,把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最后一道关口。对表决通过的拟任用的干部,在任前一定范围内公开,主动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
(三)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干部队伍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选任条例》规定,结合实际,在任用干部工作中,始终按照编制规定的科级干部职数,严把职数关,做到不超编、不滥位。二是强化教育。进一步完善科级干部谈话制度,主要领导不仅对科级干部进行任免谈话,同时还强化干部日常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谈话、勤政廉政谈话等,经常性提醒和防微杜渐,促使干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增强自我约束和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三、一报告两评议效果
一、争求群众意见情况
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认真听取对局领导班子和我个人在推动发展、履职尽责、服务民生、优化环境、提升境界、锐意进取、注重落实、积极作为、联系群众、文明行政,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等方面的意见建议,通过与全办4名干部交流谈心,征集意见建议9条,主要是:审计项目太多,导致数量上去了,但质量难以保证;没有时间进行学习,建议创造机会,组织到先进地区学习;在局内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增进局内交流。
二、今年来的工作和作风情况
工作情况:上半年,主要在开发区审计科工作,圆满完了成市局交办的审计任务和开发区管委会安排的各项工作。一是圆满完成市实验中学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0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查出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金额17872万元,提出审计建议5条,审计资金量达40多亿元。通过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预算支出行为,有效发挥了审计维护财经秩序的职能作用。二是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工作。按照开发区管委会的统一安排,承担了天阳新能源公司建设的9000万a/h锂电池项目推进任务。目前,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7056万元,超额完成了管委会下达的投资推进任务。三是加强对政府采购现场监督工作。积极参与采购、招标文件的制作、评审以及现场监督活动,将审计关口前移,把对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现场监督,作为开展跟踪审计的切入点,有力地促进了开发区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工作的规范化。
作风情况:始终做到坚持原则,秉公执法,严格程序,规范办理,没有违反审计“八不准”纪律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情况,切实维护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审计形象。
三、存在的不足及成因分析
通过对查摆出问题的梳理,存在的问题突出集中在思想方面,主要是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准确把握,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在思想上根深蒂固,从而导致了在工作上质量不高、求稳怕乱,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发挥不到位;在作风方面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自觉性不高。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学习意识不强。对待学习的认识和态度缺乏持之以恒,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学习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对宏观政策的准确理解和把握,造成在思想上封闭保守,工作上标准不高,作风上漂浮不实等问题。二是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于默守陈规、循规蹈矩,不能就新形势、新问题提出新举措;喜欢凭经验办事,遇事找惯例、怕风险,不敢突破条条框框寻找新思路、新方法;观察表面现象多,研究实质内容少,只求完成短期任务,没有着眼长远,有时候甚至做表面文章,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战略层面上谋划发展大局。三是审计成果应用不够。对于审计如何突破传统的监督模式、更好的发挥服务作用,缺乏更深层次的认识。调查研究工作的缺失,很容易使审计力量消耗在无重点的常规工作中。直接导致审计成果开发应用的水平不高,尤其是能够进入决策层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比较少。
四、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提高理论修养,搞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改进学习方式方法,注重学习各类新知识,提高学习的质量,准确把握各项宏观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搞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打破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思维模式,创新审计理念和工作思路,坚决纠正因循守旧、求稳怕乱问题。
一、争求群众意见情况
与政府投资审计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了谈心,认真听取了他们对局领导班子和本人在推动发展,履职尽责,服务民生,优化环境,提升境界、锐意进取,注重落实、积极作为,联系群众、文明行政,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等方面工作和作风的意见建议,并认真填写了谈心手册,共谈心4人次,征求了对局领导班子的意见建议2条,对本人的意见建议2条。
二、今年来的工作和作风情况
今年以来,根据局领导安排,继续在市社区集中整治指挥部工作,期间也多次参加由市纪检委组织的对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项目检查工作。社区集中整治工程是市委市府部署的任务,共二十个小区涉及一万多户居民。四名市领导担任指挥,从十多个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居民楼屋面墙体公共部位维修、小区道路维修、绿化补植、围墙维修加固、水系清淤改造、安全保卫设施维修、公共服务用房的核实清理回收、物业体制理顺、环境秩序整治、收费一卡通试点、工程跟踪审计等多项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伊始,我就认识到,不同部门的同志们在一起,工作作风如何不仅关系到个人形象,主要是代表了审计局的形象问题,积极努力做好领导安排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团结同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履行职责,按时到岗,有时加班加点也没叫苦喊累。从基础工作开始抓起,与小组同志们一道,严格按程序按标准按法规规定进行竞争性谈判确定施工队伍;严格审核合同内容,严格各类款项拨付程序,严格按标准对已完单体工程进行验收,跑遍了工程涉及的所有小区和项目。在对安居工程16处公共服务用房35000平米进行了认真调查摸底,画图标注了每处每间房屋的现状,对违规出租公共服务用房的业户进行耐心细致的劝导并得到理解,为下一步清理移交分配提供了详细一手资料。加强对跟踪审计单位和人员的管理工作,针对社区整治工程的复杂性特点,大到一个小区的路面、一栋楼的屋顶防水,小到一棵树、一个灯泡、一块路面砖的更换由于没有图纸而需要逐项进行签证,与审计人员研究制定了严格的签证程序,工程施工到哪里人员就跟到哪里,隐蔽工程不经核实不得掩盖签证,客观公正,既保证了施工队伍利益不受损害,也杜绝了政府建设资金的损失。同时对跟踪审计人员在廉洁纪律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要求工程指挥部现场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监督并不定期巡访,一年来没有发现跟踪审计人员有违反纪律的现象。
社区整治工作是市委市府为小区居民做的一项惠民实事,本着实事办好的原则,对小区业户不论是电话询问还是当面提出的疑问都实时宣传整治工作内容,对提出的超规定范围要求耐心的解释,对提出的合理要求及时向有关部室反映力求得到解决直到他们满意。
在多次参加市纪委组织的对市直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检查工作中,严肃履职,认真查阅工程项目资料,确保不遗留任何问题,针对查出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提出切合实际的整改意见和建议,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检查任务。
在廉洁方面,不论是在社区整治工作中、项目检查工作还是日常其他工作中,做到了严格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廉洁从政的纪律规定,严格执行了“五个严禁、十七个不准”的规定,真正从思想上筑牢廉洁防线,时刻警示自己把清正廉洁作为为政之德的大事来做,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公私分明、绝不利用职权谋取个人利益,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存在的不足及成因分析
一是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学习的深度广度不够,对市委市府制定的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掌握不够扎实,离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原因是学习主动性还不够强,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只要把领导交办的工作尽量做完就行,没有拿出更多的时间去系统学习。二是作为领导干部主动和同志们交流思想谈论工作的意识不强,领导能力和水平还不够高。主要原因是认为同志们平常工作都很忙而不愿意过多打扰他们,并认为同志们年龄都不小了,过多谈心是当面教育他们从而引起他们的反感情绪,通过和同志们谈心说明我的想法不恰当的,相反是同志们愿意不定期抽出时间与领导在一起交心,可以涉及多个话题互相讨论,可以取长补短,统一意见,共同进步。
关键词:经济林;产量产值评估;对策
瓮安县“十一五”期间主要经济林项目建设是以茶叶为主,金秋梨、板栗、猕猴桃等为辅,提高经济效益为主的建设工程,是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中心,以取得经济效益为主的同时,做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通过以科技促发展,强化项目管理,推动项目的有效开展。2006年以来,全县认真开展经济林项目建设和管理,到2010年11月为止,全县主要经济林共计4702.03hm2。我们分析评价“十一五”主要经济林产量、产值的情况,总结和查找“十一五”经济林发展的不足,是为“十二五”规划提出更合理化的建议,现对“十一五”以来实施的主要经济林的产量、产值情况评估如下:
1基本情况
我县主要经济林发展到“十一五”结束,总面积
4702.03hm2,其中茶叶面积3466.67hm2,金秋梨面积733.33hm2,板栗面积242.20hm2,猕猴桃133.33hm2,漆树69.20hm2,厚朴57.30hm2。主要分布在雍阳镇、永和镇、岚关乡、玉华乡、平定营镇、银盏乡、鱼河乡、玉山镇、龙塘乡、珠藏镇、建中镇、木老坪乡、松坪乡等乡镇。
2主要经济林产值产量
2.1茶叶产量、产值情况
茶叶总面积为3466.67hm2,其中2133.33hm2未投产,包括2002、2003年我县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的苦丁茶452.05hm2和新建的1681.26hm2茶园,茶叶总产量为3970.70t,总产值为3420.37万元,现评估如下:
全县投产茶园(老茶园)1333.33hm2。2006年全县茶叶产量765t,产值581.40万元;2007年全县茶叶产量843.25t,产值616.55万元;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县及时调整茶叶产品的生产结构,重点生产高端茶产品,降低中低档茶叶生产比例,实行品种多元化,全县茶叶产量760t,实现产值628.10万元。其中:生产高中档名优茶3.60t,实现产值144万元;生产蒸青、炒青、珠茶共计756.40t,实现产值484.10万元。2009年茶叶产量820t,实现产值701.92万元,其中:生产高中档名优茶4.50t,实现产值180万元;生产蒸青、炒青、珠茶共计815.50t,实现产值521.92万元;2010年茶叶产量782.45t,实现产值892.40万元;其中:生产高中档名优茶7.45t,实现产值21.85万hm2,生产蒸青、炒青、珠茶共775t,实现产值579.3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江苏、浙江、广西、贵阳、都匀等省内外市场。
2.2板栗的产量、产值评估
我县原有和新建板栗面积为242.20hm2,总产量
2744.86t,总产值1646.92万元,2008年新建板栗面积20hm2(石漠化工程);2009年新建板栗93.33hm2(石漠化工程),新建板栗基地未投产,无产量、产值,2002、2003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老板栗基地)面积是128.87hm2,已见成效,现评估如下:
2006年板栗产量按250kg/667m2估算,产量为483.25t,按市场价格6元/kg计算,产值为289.95万元。
2007年板栗产量按300kg/667m2估算,产量为579.90t,按市场价格6元/kg计算,产值为347.94万元。
2008年板栗产量按220kg/667m2估算,产量为425.26t,按市场价格6元/kg计算,产值为255.16万元。
2009年板栗产量按350kg/667m2估算,产量为676.55t,按市场价格6元/kg计算,产值为405.93万元。
2010年板栗产量按300kg/667m2估算,产量为579.90t,按市场价格6元/kg计算,产值为347.94万元。
2.3金秋梨的产量、产值评估
“十一五”我县原有金秋梨面积为733.33hm2,产量为54450t,产值6083万元,属于世行项目及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现对金秋梨的产量、产值进行评估。
2006年金秋梨产量按1050kg/667m2估算,产量为11550t,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1.10元/kg,产值为
1270.50万元。
2007年金秋梨产量按1000kg/667m2估算,产量为
11000t,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1元/kg,产值为1100万元。
2008年金秋梨产量按900kg/667m2估算,产量为99000t,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1.20元/kg,产值为1188万元。
2009年金秋梨产量按950kg/667m2估算,产量为10450t,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1.20元/kg,产值为1254万元。
2010年金秋梨产量按1050kg/667m2估算,产量为
11550t,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1.10元/kg,产值为
1270.50万元。
2.4猕猴桃
2008年至2009年建设猕猴桃基地面积是133.33hm2,到现在未投产,为此不作产量、产值进行评估。
2.5厚朴、漆树
全县2002、2003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厚朴57.30hm2,漆树69.20hm2。主要是以生态建设为主,不作产量、产值的评估。
通过以上分析评估,全县的主要经济林的总产量为61165.56t,总产值为11150.29万元。
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1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发展速度不快。如2009年度全县茶叶种植目标任务0.20万hm2,实际完成种植面积1609.26hm2,占全年目标任务数的80%,没有完成下达的目标任务。
3.2田间管护不到位,有的基地出现草比茶叶高,有套种现象,如种植玉米高杆作物,把经济林作为附带产业等现象。2009年上半年全县种植茶园499.63hm2,管护不合格面积60.79hm2,荒芜面积14.43hm2。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种植茶园面积1109.63hm2,不合格83.68hm2。
3.3种植标准不高
3.3.1选址不科学部分基地的地理环境差,道路不通,零星分散,土层薄石砂含量大,导致苗木长势弱小,成活率低。
3.3.2种植标准下降主要体现在种植沟开挖深度不够,整体不规范。
3.3.3施肥不及时导致苗木长势弱,叶片泛黄。
3.3.4修剪整型不及时。
3.4林农观念落后,经营管理比较粗放
还有不少林农没有做到集约经营,精耕细作,难以做到“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不及时进行抚育和管理,导致部分林农经济效益差。
4建议
4.1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做大做强林茶产业,对实现我县林业跨越式发展,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把发展林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保护和发展经济林的目标责任制。根据林茶发展需要,强化林茶系统内部管理体系,加强县、乡两级政府的林茶机构建设,健全林茶技术推广体系和服务体系。
4.2规划建设林茶工业园,把优势林茶产品做成品牌。
4.2.1优化现有林茶结构,以市场为导向,搞好现有的企业整合,发挥聚集效益
4.2.2扶持发展林茶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缝条,最大限度利用好资源。
4.2.3支持青山、岚关、国有林场等重点企业争创品牌,引导其建立和实施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质量体系,使生产、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与国内外质量标准相衔接,努力把青山茶、瓮安金秋梨等品牌培育成名牌产品。
4.3进一步搞好宣传和培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外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资料、技术手册进行宣传。
1 审核评估的特点
1.1 审核标准由统一变为多元化
对于审核评估来说,它的项目形式是6+1,包括质量保障、教学资源、定位与目标、学生发展、培养过程和教师队伍6个常规项目,这其中质量保障最为重要。每一个项目学校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要想将学校特色凸显出来,在审核的项目和要点方面,就不需要设定具体的标准,在评估时专家只需要按照每一所高校自己设定的标准和目标来进行评估即可。评估并不注重形式上的类型、标准和结论,它所关注的重点是对高校进行分类指导和宏观管理,强调的是高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办学模式,对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自主权给予了充分的尊重。
1.2 考核过程强调对学校证据有效性的注重
学校的证据指的是学生能完成一定阶段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等目标,对于审核评估来说它更加注重学校证据的有效性,通过这些证据学生学习的过程及结果可以通过质性或是量性表达出来,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言它的呈现需要一个过程,证据的收集需要不间断地对学习整体变化进行监控。审核评估的中心是学生,学校的教学重点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便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能更好地构建和发现知识。审核评估更为重视学生的发展效果,强调学校一定要有能证明学生学习过程的证据。[2]
1.3 审核评估的目的由等级评定变为分析报告
传统的评估方式,不管是水平评估还是认定评估,都是为了对学校进行等级的划分,将学校分成合格或是不合格学校。这样的评估方式并不能改进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在评估中只会被动参与,不能主动参与。审核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将学校的办学条件改进,让其能符合国家的办学标准,进而得到有效的教学资源。审核评估将学校作为主体,不仅对本科教学自评报告进行编写,同时还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记录,将学校在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阐述出来,然后由专家来审核和指导学校的评估结果,指导学校的人才培养特点和模式等,将值得肯定、需要整改和必须整改的部分指出来。审核评估对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在审核评估制度下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完善的体系
对于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来说,它主要包括质量监控、质量标准、质量改进和质量信息利用等方面。质量标准将保障条件质量标准涵盖在内;质量监控体系包括自我评估和质量监控的内容及实施效果;质量信息包括对教学状态数据库进行建设、统计质量信息及公开质量信息等;质量改进包括改进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及改进质量的结果。高校在上面的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学校在质量标准方面没有明确的对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进行监测的质量标准。[3]还有的学校缺乏对教材、课程和专业建设的质量标准,这样就不能更好地评价教学建设和教学环节,所以要想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并健全需要首先将质量标准建立起来。
2.2 缺乏深入的层次
质量保障体系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是确保好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有不少高校专门成立了校、院两级的督导听课制度,对教师的出勤率进行监督,这样可以更好地对教师的调课率、学生的到课率等进行检查,这是所有的高校都可以做到的。但是仅仅强调这样做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学校缺乏深入的层次,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深化为督导听课长效内涵发展机制。比如,对于督导组的成员来说,需要将听课次数做完,同时还需要进行有效的议课和评课,强调的重点是如何将课讲好,同时和教师进行必要的交流,这样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找到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改进。对于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需要看其是否适合该堂课使用,课件使用的效果和水平 ;同时还需要观察教师是否有端正的上课仪态,是否在课上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不仅要看试卷的规范性和通过率,同时还需要看试题的质量和题型,试题是否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不仅要看毕业论文的完成程度,同时还需要看其工作量是否适合,有没有进行必要的实验和调查。[4]高校大都关注于日常监控教学环节,却没有深入开展各项专项评估,因为专项评估大都比较深入,同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质量保障体系如果缺少了专项评估不仅不够全面,同时也不够深入。
2.3 加强效果
分析督导听课记录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高校的质量保证体系需要加强效果。比如,通过对听课课堂记录的整理发现,课堂教学效果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有的甚至都不能保?C好教学效果。比如,有督导反映有的大课虽然按上了扬声器,但是教师没有使用麦克风,讲课的声音又不够大,所以很多坐在后排的学生听不清教师的讲课内容;还有的教师在整堂课上都使用PPT,PPT制作水平不够,上面文字又多又小,很多坐在后排的学生看不清;很多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不够,就是简单将一幅幅文字进行叠加,教师甚至整堂课下来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在这样的课堂上很多学生都不做笔记;还有的课程开课好几周了还没有教材。这些情况都是真实存在的,说明学校的教学监控工作没有做到位,需要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的效果。
3 审核评估实施的有效性建议
3.1 内部质量保障的标准需要完善
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和出发点是质量标准,这也是大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同的高校其质量标准也不同,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将审核评估基准作为指导框架,以生为本,将显示出高校人才培养特征的质量标准选择并确定好,比如学校的师资配置、办学条件、专业设置、教育投入等标准,有效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都内化上质量标准,并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贯彻,将其落实到教与学的责任主体上。将对教学质量起到关键作用的关键点找出来,并由此设定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基本教学环节和教材建设、课程设计等的质量标准制定出来。教学工作中的各种规程和条例等也需要制定出来,这样质量标准体系就会涵盖到整个本科教学活动中,为教学质量提供评价的客观标尺。
3.2 督导专家听课评课体系需要进一步深化
在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督导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负责代表学校检查、指导和评价本科教学管理过程,以此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为高校本科教学发展和改革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和参考建议。督导专家应该将检查、评价和指导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职责履行好,并结合教学重点,采用专题调研和随机听课的方式,对实验课、绪论课、小学期课程等进行听课;对学生评教得分较高的课程进行分析和?P注。督导专家应确保能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程的教学情况,并及时就教学心得体会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督导团应确保每月开展一次工作例会,交流和研讨各个专题,充分讨论各专题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进行整理和分类,将建设性的意见和总结撰写出来。[5]
【关键词】 死亡病例;网络报告系统;质量评价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09-02
我省于2008年全面启动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该系统按照《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格式和死因推断的相关规范进行网络直报,按照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要求统一进行死因编码和报告[1]。本文通过对我省2011年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省死亡报告质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死亡资料 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的“死亡登记报告系统”。在报告地区浏览页下,按照死亡日期、已终审等统计条件,使用电子表格(Excel)格式导出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河南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简称死亡报告卡),所有死亡信息使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1.2 质量评价指标及定义
1.2.1 报告情况 报告情况分三个评价指标,分别为县区报告率、单位报告率和报告及时性。
县区报告率:以省辖市为单位,参与死因网络直报县区占本地区实际县区数的比例。公式:县区报告率=未报告县区数/应报告县区数x100%。
单位报告率:以省辖市为单位,参与死因网络直报的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单位数与本地区实际存在的县及县以上网络直报单位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单位报告率=某年某地区实际报告单位数/应报告单位数×100%。
报告及时性:从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到报告用时长短作为评价报告及时与否的依据,用报告合格率表示。报告死亡病例及时得到报告即属报告合格。公式:报告合格率=从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到报告用时7天之内的死亡病例数/本地区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全部死亡病例数×100%。
1.2.2 审核情况 审核情况分二个评价指标,分别为审核率和审核及时性。
审核率:迄今为止已审核卡片数量占本地区全部报告死亡卡数量的比例。公式:审核率=审核卡片数/全部报告的卡片数×100%。
审核及时性:从报告到审核用时长短作为评价从报告到审核及时与否的依据,用审核合格率表示。报告死亡病例及时得到审核即属审核合格。公式:审核合格率=从网络报告到审核用时7天之内的死亡数/本地区已审核病例数×100%。
1.2.3 准确性 死因编码准确性:采用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的比例来评价,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的比例=常见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的卡片数/本地区全部报告的死亡卡数×100%。
国家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通过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对根本死因进行编码,死因编码存在的问题包括如下[2]:①将不在正常范围内的编码定义为“基本规则错误”,主要包括:编码短于3个字符,编码第四位是既不是小数点也不为空,或者编码长度大于8个字符,或者编码的第1个字符是U字母;②将编码首字母为R者,定义为“症状或体征”类型;③伤害部分仅有内部原因,没有外部原因(编码首字母为S或T),或编码范围在Y10-Y34或编码为Y87.2者,定义为“伤害无外部原因或其意图不明”;④编码为I47.2,I49.0,I46,I50.-,I51.4,I51.5,I51.6,I51.9,I70.9者,定义为“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⑤编码为J96.-,K72.-、或者编码范围在N17-N19,定义为“其他错误如呼衰、肾衰、肝衰”;⑥编码为C76.-,C80.-,C97.-者,定义为“肿瘤未指明位置”。具有以上编码的死亡病例存在着根本死因确定或死因编码的错误,这些错误之外的编码,本文定义为“无明显错误”。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从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河南省共报告死亡病例173550例,其中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37889例,占全省报告死亡病例数的21.83%。
2.2 报告情况
2.2.1 县区报告率 目前,河南省18个省辖市均已实现死亡病例网络直报,但依然存在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缺报、漏报的县区。2011年河南省168个县(市、区)有162个参与死亡病例的网络直报,占应报告县区的96.43%;零缺报县区数为6个,占应报县区数的3.57%,见表1。
2.2.2 单位报告率 2011年全省共有740个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其中有722个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参与了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占全省应报单位数的97.57%。仅有1个省辖市低于90%,见表1。
2.2.3 报告及时性 2011年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的死亡病例从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到网络报告的平均时间为10.11天,与规定的报告时间7天相比仍有差距,全省有84.28%的死亡病例在规定时间7天内报告,见表1。
2.3 审核情况
2.3.1 审核率 2011年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死亡病例99.96%的数据得到了审核,仅有0.04%的没有被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见表1。
2.3.2 审核合格率 2011年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死亡病例从网络报告到审核平均用时为1.17天,达到了规定的审核时间7天的标准,但依然有2.21%的死亡病例审核时间超过了7天。从网络录入到审核用时中位数为0d,时间最长的为270d。除了信阳市外,其它省辖市审核合格率均在90%以上,见表1。
2.4 准确性 2011年,在已审核的死亡病例中,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的比例为12.29%,各省辖市编码错误分布差异较大。各类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所占比例的结果如下:①症状或体征占3.06%;②伤害无外部原因或其意图不明占0.30%;③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占5.75%,其中有9个省辖市该类错误的比例超过5%;④出现肿瘤未指明位置的比例较低,占0.07%,各省辖市均没有超过0.5%;⑤呼衰、肾衰、肝衰等错误的比例占3.11%,见表2。
3 讨 论
死亡数据通过网络直报,极大的提高了数据报告的及时性,在各地医院死亡的病例在1周内即可通过网络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这对于发现和早期控制医院内不明原因传染病提供依据。由于数据报告及时性的提高,数据分析和监测报告撰写的时效性也相应提高,数据利用和数据反馈得到更有效的执行。
本文结果显示,2011年,我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死亡病例占全部报告的21.83%,高于我国在医院的死亡比例20%[3]。96.43%的县区实现了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络报告,有97.57%的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了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县区实际报告率和单位报告率均高于2011年全国水平(90.49%和48.05%)[4]。但就各省辖市来说,报告质量存在一定差别,大多数省辖市县区报告率均达到100%,而郑州市、南阳市、驻马店市、安阳市、新乡市和许昌市的县区报告率仍较低。这可能与当地的硬件条件、既往死因监测工作基础以及当地的重视程度有关。因此,需要加强对各省辖市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络报告的组织管理,有效的提高各省辖市的县区报告率和单位报告率。
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运行以来最大的特点是显著提高了数据报告的及时性,2011年,我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络报告的及时率为84.28%,低于2011年全国平均水平(85.06%)[4],提示我省医疗机构应当提高网络直报人员收集死亡报告卡和网络录入的及时性。各省辖市报告及时性的不均衡也提示卫生行政部门应将该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设立奖惩制度,同时加强对死因网络报告工作的领导和督查力度,提高医疗机构的报告及时性。
对网络报告死亡病例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审核是县(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保证死亡数据质量的关键[5-6]。2011年,全省仍有0.04%的死亡病例没有得到审核,2.21%的死亡病例审核时间超过了规定期限(7天)。除鹤壁市、焦作市、濮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和济源市审核合格率达到100%外,其它省辖市均存在审核不及时现象,这说明应加强对县(区)疾病控预防控制部门的监督指导工作,以提高报告数据的审核率、审核及时性和质量。
死因编码错误是医院死亡网络直报数据中非常严重的问题。WHO关于全球死因质量评估的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不明确的编码比例超过20%,那么该数据属于质量差的类别,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数据的利用价值[7]。从分析的几类常见错误编码的比例来看,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出现明显编码错误的比例高达12.29%,该比例超过10%的省辖市高达10个。除上述几类错误外,其它没有明显编码错误者并不能保证其编码一定是正确的,仍有可能存在着死因诊断、死因链填写和死因编码方面的错误。这表明我省应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包括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根本死因确定、ICD-10编码等,以提高死因数据的报告质量,切实为开展疾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WHO.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刘水.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M].第10次修订本3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 Colin DM,Doris MF,Mie 1,et al.Counting the dead and what they died from:an assessment of the global status of cause of death data.Bull WHO,2005,83:171-177.
[4] 王宇,高福,等.2011年全国死因监测报告.内部资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
[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内部资料,2007.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民营化财务报告质量评述启示
一、控制权转移对财务报告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关注控制权转移改变了公司治理结构, 进而引起市场反应( market reflect) ( 如eckbo,1983; jarrel andpoulsen,1989; schwert,1996; jensen and ruback, 1983; loughran and vijh, 1997 等) 和经营业绩( operating performance) 的变化( 如kaplan,1989; healy, palepu and ruback,1992; linn and switzer, 2001; ghosh, 2001; denis and kruse, 2000) 。专门研究控制权转移而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文献不多, 且大部分其中在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盈余管理方面( toeh, et al.,1998; rangan,1998; erickson andwang,1999; louis,2004; kimand park, 2005) 。因为, 盈余质量是公司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内容, 因而是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标志( 王永海, 2006) 。发达市场的研究表明, 私有企业间的发生所有权转移时会影响盈余管理的结果。perry 和williams( 1994)考察了当发生管理层收购( mbo) 之前会有向下的盈余管理, 认为这一问题的产生是因为mbo 时的矛盾。股东需要高的股价,而高的股价会增加管理人员的成本。perry 和williams( 1994) 发现, 负的盈余管理不仅导致股价下滑, 而且也会减少管理层潜在的诉讼压力。作者通过对1981~1988 年175 个mbo 样本考察, 这些发生mbo 的公司财务报告超额收益率显著低于同业行相同时期的匹配样本。发现这些差异在mbo 交易发生前没有。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即便发生mbo 的公司有持续向下的经营业绩也不能减少向下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erickson 和wang( 1999) 研究了发生股权转让的财务报告的变化。交换的股份依赖于公司的交易前的股价表现, 股价越高, 所需要交换的股份越少。这样购入公司为了公司发展的远景而刻意提高股票价格, 减少原股权被稀释, 这一过程通过财务报告变化得以实现。erickson 和wang( 1999) 认为, 收购者会在发生股权转让之前操纵向上的盈余管理。作者对比一个由55 个数据组成的协议转让的样本与一个要约收购的样本, 样本证据支持了协议转让公告前公司会有提高盈余管理的行为。louis( 2004) 对控制权转移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检验了在控制权转移过程中发生了的财务报告的变化市场的反应。发现有证据表明, 收购公司在交易公告前三个月有夸大收益而操纵盈余的行为。认为虽然控制权转移改变了财务报告的内容, 但市场不会对控制权转移立刻做出反应, 对这种财务报告上的盈余变化反应要经历很长的时间。louis 的证据表明, 收购公司转移前超额收益率与长期转移后股票业绩显著负相关。louis 因此得出结论, 控制权转移后的公司业绩差的现象说明, 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在控制权转移前高估了企业的收益。perroti 和thadden( 2002、2003) 认为, 占统治地位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影响信息的收集成本来影响公司的公共可用信息。
控制权转移后, 在战略竞争的状况下, 透明度导致差别更大的利润产出。由于低透明度更少的向竞争者透露其竞争能力状况, 当竞争地位微弱的时候, 低透明度可以保护公司, 因此债权人偏好低透明度, 股东则相反。当公司给予更少的信息经营时, 其对竞争者产出的预期值可能过高也可能过低。这种行为刺激竞争者更加积极的经营, 对强大的公司不力, 却可以更好的保护弱小的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对弱小公司有利。因此, 如果透明度更低, 预期的利润会更低, 但差异变小。管理者自然的偏好更少的信息传播, 不会获得更高的利润, 却面临更高的风险。在战略竞争条件下, 由于风险转移的矛盾, 透明度对负债和权益的影响不同。
国内的研究多关注控制权转移公司绩效的变化, 但大多并未说明这种变化是否与财务报告之间有相关关系。姚长辉, 严欢( 2004) 用1995~1999 年所有行业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样本进行考察, 横向比较样本公司与对比公司后认为, 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和财务报表的粉饰, 可能是造成并购后绩效变化不显著的原因之一。这些研究主要检验了当控制权在私有企业之间发生转移前后存在着明显盈余管理, 从而导致财务报告质量的变化。由此得出结论, 财务报告的变化证明了在公司特殊事件发生之前企业进行了盈余管理, 并反映在财务报告中。发达市场的证据表明, 当公司的所有权在两个公司间转移时, 通过对财务报告项目的盈余管理会使购入者获得较低的交易成本。对于发生控制权转移公司整体样本的情况如此, 那么拓展这条研究主线, 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即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又是什么状况。
二、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私有化对财务报告质量影响的研究
shivakumar( 2000) 指出, 因为信息不对称, 外部人很难相信管理层没有操纵行为, 这是一个经验问题, 国有企业当局是否或是如何在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中操纵盈余。而且理性预期理论表明, 当其利用会计数字进行盈余管理时对交易的双方都有利。boubakri 和cosset( 1998) 检验了21 个发展中国家的79 个国有企业完全或部分发生私有化的公司, 发现西方国家, 公司业绩的每一个衡量指标( 如销售回报, 雇员人数, 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 通过政府整顿, 发生了显著的提高。boubakri 和cosset( 1998) 推测经营业绩的提高可能是盈余操纵的结果。但没有更进一步说明即将私有化的国有企业是怎样管理盈余的, 也没有说明政府为什么会有动机在一开始就管理盈余。frydman 等( 1999) 检验了中欧的三个向私有化转型经济, 即捷克、匈牙利和波兰。认为在大量私有化的公司平均的基础上评价私有化可能掩饰了不同类型所有者的差异。frydman 等还发现私有化的效率对于曾经用过的绩效衡量指标很敏感, 尤其是私有化不会减少经营成本。这些文章精炼了挑选出来的以前的文献, 区分了群体特性和公司特性的混合影响。
近年来研究关注于政府放弃少部分的股权给私人, 这样“ 部分私有化”所造成的影响。部分私有化提供了一个好的机会区分源自政府的效率干扰, 或提高监督的效率的私有化对业绩产生的变化。gupta( 2004) 将印度的部分私有化的国有企业与对照组———未实行私有化的国有企业进行了对比后发现, 印度的国有企业的私人所有权与利润率、生产率和投资率等这些业绩的指标正相关, 并将这种关系归结部分私用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监督的结果。bortolotti 和faccio( 2005) 检验了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中的141 个部分私有化的国有企业, 发现保留了较高的政府所有权的私有化国有企业账面对市场的比率值, 比那些规模相当的完全私有化的上市公司的要高。可以这样认为, 市场估计上市公司的政治联系而不用担心有太多的政府干预。gupta( 2004) 考察了股票发行前的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行为与发行后的公司业绩的关系, 认为如果这些造假行为可行的话, 至少不必关注部分私有化的国有企业会出现这种行为, 因为公司可能更严格的服从于财务报告规定。对于私有化后能够改善财务报告质量, 研究给出了不一的解释, 能够一致的是私人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利益, 当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满足时会寻求“ 用手投票”或“ 用脚投票”的权利来改变现状。这种来自私人更为直接、积极的监管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 如股价的提升和公司利润的增加( 如brous and kini 1994; opler and sokobin,1997) 。然而, 这种结果的出现是因为监管了公司的业绩所致, 还是监管了产生这种业绩的报告所致, 至少有两个原因说明私有者更有动机去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一是财务报告是公司的重要的信息, 私人投资者利用这种信息来进行投资决策。这种判断有人进行了研究, 研究盈余披露的市场反应( potter,1992; el- gazzar,1998) 。如果私人投资者不利用盈余信息, 而仅仅利用非财务信息, 那么说明要么盈余信息没有价值相关性, 要么说明价格也已经反映了这种信息。然而, 因为经济证据证明了盈余披露的市场反映, 私人投资者不可能仅利用非财力信息进行投资。因此,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融资的需要。二是私有化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不仅能利用财务信息, 而且还能比国家作为控制人更为全面透彻的分析财务报告以便更好的做出决策。el- gazzar( 1998) 认为, 私人投资者有动机去寻求非公开信息, 因为其需要进行审慎的投资使财富最大化。私人投资者会与管理层讨论公司的目标和经营( useem1996) , 这样能够近距离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 避免了国家作为控制人时造成的主体缺位导致的信息模糊。
三、我国国有企业民营化对财务报告质量影响的研究
我国所有权转移尤其是国有企业民营化对财务报告质量影响, 与研究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有明显的不同, 其中之一是要考虑制度背景的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建立初衷是为国有企业增资减债、解决资金短缺和经营效率低下问题找寻出路。因此,我国的上市公司主要是由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后上市而来。由于上市公司资产的主体来自原有的国有企业, 在股权上也必然是以国有股为主体( 包括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 , 国家理所当然地成为第一大股东, 并由此形成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鲜明的制度背景特征。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接管市场是企业的外部治理手段( manne,1965) , 接管者发现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无效率或通过收购后整合能获益, 即使原控股股东不同意, 接管者也可以避开现有的第一大股东直接在二级市场收集足够股份, 实现控制权的转移, 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我国由于非流通股比例非常高, 接管者很难在二级市场收集足够股份实现控制权转移, 因此发达国家式的敌意接管在我国几乎不可能发生。二级市场收购目前仅限于全流通股的上市公司, 如果接管者要收购非流通股占多数的上市公司, 只能通过与原大股东协商, 签署协议受让其股份, 这就是我国控制权转移最主要( 占60%以上的比例) 的方式———协议转让。由于政府保持了大量的非流通股, 因此国有股减持效果非常有限。boubakri 和cosset( 1998) , sun 和tong( 2003) 检验了公司业绩的每一个指标来衡量民营化的效率, 研究发现, 在国有股转让的大背景下, 国有股减持的所带来的改善非常有限。作者将行业限制、保留的股权、外资控股和民营化时间作为控制变量, 研究结果表明, 政府干预的程度与国有企业上市后的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业绩负相关。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国有企业比国家机构或是其他级机构负责的国有企业还要差。sun 和tong( 2003) 没有清楚的给出发生控制权转移前的盈余管理的合适的解释, 但是认为民营化后原始数据或是经市场调整以后数据所显示的股票回报呈“ u”型, 这表明上市的国有企业可有向上的盈余管理。
wang 等( 2004) 用1994 年-2000 年国有企业公开上市的样本重新检验了我国国有股减持的影响。与sun 和tong( 2003) 的结论截然不同, 认为ipo 后的几年上市的国有企业会计报表上的业绩显著下降, 上市之前的财务包袱导致了上市以后的会计业绩的下滑。为了检验国有企业ipo 前是否有盈余管理的现象, 作者考察了国有企业ipo 前后应收项目的变化。发现应收项目的相关变化可以部分解释上市后会计业绩的下降原因。然而, 这种解释还是有问题, 因为这种应收项目的变化可能是以前的盈余操纵, 也可能是所有权转让后的业务拓展。对比美国的情况, 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主要是从改变政府规定入手来寻求盈余管理的机会。由于国有股股份流动性限制和微弱的股权或期权激励, 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不能从高股价中直接获取收益, 因此缺乏动机去操纵盈余。然而当会计数字有利于政府的需要, 盈余管理就显得吸引人了, 因为管理者为了政治利益或谋求向上晋升。aharony et al.( 2000) 研究了1992 年-1995 年发生国有股减持, 将国有股转让给外国投资者的83 家国有企业, 得出了这一结论。因为, 进入我国市场的需求很大, 政府选择业绩好的国有企业上市。ipo 的重要的条件是连续两年的财务报表是盈利的。基于公司是否属于受政府保护的行业, 作者将这83 个发生国有股减持的企业分成两组, aharony 等发现, 非保护性行业的国有企业通常服从于严格的利润达标要求, 而受保护的国有企业在申请的过程中因为有政府的参与往往有好的优惠政策。这项研究表明, 在发行股票后的一段时间后, 没有政府保护的国有企业绩roa 上比那些受保护的企业有明显的下滑。这种会计信息前后的变化说明没有受政府扶持的企业为了上市需要, 可能进行了盈余管理。aharony 所讨论的ipo 的公司是部分民营化计划的一部分, 这个计划在公司所有权上并没有本质的改变, 政府依然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相反, 我们研究关注政府放弃控制权而变为民营的过程, 这种私有化的过程引发不同的盈余目标, 从而引起财务报告质量的变化。
四、未来研究的启示
综上所述,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关于控制权转移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证研究相关的文献不多, 尤其是针对我国市场特殊情况的民营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的研究还尚属起步阶段。这些文献大多集中在盈余管理质量上, 尽管这些研究取得了一些证据, 并试图找到控制权转移和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但整体上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 很多发现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还应注意的是,盈余管理质量研究是财务会计信息研究的基本内容, 但并不是唯一内容, 还应包括公司的资产管理、资本结构管理和现金流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王永海, 2006) 。因此,如何从这财务报告质量的各个方面来衡量控制权转移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还须进一步研究。从文献上看, 正确的评价控制权转移对财务报告信息影响的途径大致来讲有两种重要的方法, 一种是检测样本公司在控制权变更前后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变化, 或是以发生控制权变更的公司为样本组, 未发生控制权变更的公司为对照组, 对比公司的某些特性,这类方法统称为会计研究法。另一种是事件研究法, 利用控制权变更后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对公司股价的影响, 从而衡量财务报告质量变化。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弱, 股价难以迅速、真实反映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 根据市场反应解释财务报告质量会有一定的偏差。因此, 国外的研究有采用事件研究法, 而国内的研究则普遍采用会计研究法。明显的缺陷是会计研究法中国内外的经验研究尝试了很多检验会计信息质量的变量。但这些变量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未能形成统一、缜密的体系。有的变量同时用来检验多个财务报告质量特征, 变量交叉使用的情况比较严重( 魏明海, 2005) 。为此, 需要对这些变量加以归类, 并分析其特点和适用性。描述所有权转移、民营化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关系的变量选择, 无疑是研究的难点之一。
目前国内对控制权转移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的研究仍有待完善, 特别是在企业控制权方面, 未能准确描述政府的影响作用, 对于样本的研究仍局限于上市公司整体的层面, 尚未深入分析不同类型公司的对比变化。我国国有企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 证券市场正在逐步成熟, 但还与国外发达证券市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环境的差异导致缺少可比的基础, 使国外的研究成果无法移植到我国情况中来。会计改革应体现中国特色, 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 刘玉廷, 2001) 。因此, 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研究民营化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既困难又十分必要, 而且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1] 李善民、曾昭灶:《控制权转移的背景与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特征研究》《, 经济研究》2003 年第11 期。
[ 2] 刘玉廷《: 〈企业会计制度〉》的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的充分协调》《, 中国证券报》2001 年。
[ 3] 王永海:《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若干问题探讨》《, 会计师》2006 年第4 期。
[ 4] 魏明海《: 会计信息质量经验研究的完善与运用》《, 会计研究》2005 年第3 期。
[ 5] 姚长辉、严欢《: 关于并购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影响的分析》《, 经济科学》1999 年第9 期。
[ 6] aharony, j., lee, c.j. and wong, t.j. "financial packaging of ipo firms in china". journal ofaccounting research, 2000.
[ 7] bortolotti,b. and faccio, m. "reluctant privatization". ecgi-working paper 2004.
[ 8] boubakri, n. and cosset, j. "the financial and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newly privatized firms:evidence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8.
[ 9] brous,p.a. and o. kini. "the valuation effects of equity issues and the level of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evidence from analysts'earnings forecasts". financial management( spring) , 1994.
[ 10] denis, d. j. and t. a.kruse."managerial discipline and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following performance declines". journal of financialeconomics, 2000.
[ 11] eckbo.b.e. "horizontal mergers, collusion and stockholder wealth". journal of financal economics, 1983.
[ 12] el- gazzar, s. m. "predisclosure information and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a cross- sectional examination of market revaluationsduring earnings announcement periods". the accounting review,1998.37
[ 13] erickson, m. and wang, s. "earnings management by acquiring firms in sock for stock merge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9.
[ 14] frydman, r., gray, c., hessel and m. rapaczynski, a. "when does privatization work? the impact of private ownership on corporateperformance in the transition economie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9.
[ 15] ghosh, a."does operating performance really improve following corporate acquisitions?".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1.
[ 16] gupta, n. "partial privatization and firmperformance".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5.
[ 17] healy, p m., k. g. palepu, and r. s. ruback. "does corporate performance improve after merger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2.
[ 18] jarrell. g. a. and a. poulsen. "the returns toacquiring firms in tender offers: evidence fromthree decades". financial management,1989.
[ 19] jensen, m. c. and r. ruback."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3.
[ 20] kaplan. s . "the effects ofmanagement buyouts on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valu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9.
[ 21] kim, y. and park,m.s. "pricing of seasoned equityoffers and earningsmanagement".journal of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05.
[ 22] linn, s. c. and j. a, switzer. "are cash acquisition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post- combination operating performance than stockacquisition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1.
[ 23] loughran, t. and a. m. vijh. "do long- termshareholders benefit fromcorporate acquisition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7.
[ 24] louis,h."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market performance ofacquiring firms". jou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4.
[ 25] manne, h. "mergers and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5.
[ 26] opler, t. and j.sokobin. "does coordinated institutional share holder activismwork? an analysis of the activities of the council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working paper.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1997.
[ 27] perroti,e.c., thadden,e.l. "strategic transparency and informed trading: will capital market integration force convergence of corporategovernance?" working paper. universite'de lausanne. lausanne.2002.
[ 28] perroti,e.c., thadden,e.l."dominant investors and strategic transparency".working paper. universite'de lausanne, lausanne. 2003.
[ 29] perry, s.e. and williams, t.h. "earnings management preceding management buyout offe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4.
[ 30] potter, g. "accounting earnings announcements, institutional investor concentration, and common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accountingresearch , spring, 1992.
[ 31] schwert, g. w. "markup pricing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 journal of finacial economics, 1996.
[ 32] shivakumar, l. "do firms mislead investors by overstating earnings before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economics, 2000.
[ 33] sun, q.and tongwh.s. "china share issue privatization: the extent of its succes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3.
[ 34] teoh, s.h., welch, i. and wong, t.j.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underperformance of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journal offinancial economics, 1998.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评价
此次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整个试卷将本学期的知识整个融合进去,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融于试卷之中,注重了学科的整合依据学生操作能力的考查,基本做到不出偏题、怪题、过难的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又考查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五个大题。
2、取材比较贴近生活,评估了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这些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就需要孩子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体现了灵活性。
在考察学生“数的运用”的内容多是以不同形式出现的,显示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灵活性,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4、题型简约。整套试题题型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题干简约晓畅,降低学生审题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发挥水平,真实检验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5、难易适中。整套试题基础题占90%,难度题占10%,较好地体现这次命题的指导思想。
二、考生答题情况及错误原因分析
第一题是填空题,分为11个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第1、2题考查质量单位和单位的换算,题型简单,多数学生能按要求作答,少数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不能正确区分重量单位克、千克,不会应用克与千克的相互转化。第3、5、6题考查除法的初步认识,包括平均分、除法算式的读写、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读算式:把除以的“以”和“等于”写错,还有部分学生把“除”和“除以”混淆,导致失分现象,一个完整的除法算式读作什么,70%的学生作答成乘法口诀。第4题考查运算顺序,得分率较高。有部分同学,知道先算加法,再算乘法。但是不会写字,有些是同音字,有些是错别字。第7题属于有余数的除法,考查学生对“余数小于除数”的认识,多数学生能回答正确,少数人不理解这个知识点。第8、9题为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万以内数的读写,数位的认识、数的组成等知识点,很多学生在读数的时候,把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混在一起,导致失分较重,这些课堂上重点训练的题型,真是不该出现这样的错误。第10题考查近似数的知识点,这题是最容易出错的,因为学生对“四舍五入”的理解不够,近似数的应用,35%的学生不会做,还有部分学生答成汉字。第11题考查判断推理,因为学生还没学过小数大小的比较,只有少数学生能作对,但阅卷时按超纲处理,统一给分。
第四题是计算题。都是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总体还是不错,但是都有因为粗心算错的。第22题是口算,正确率较高,只有少部分人在整百整千数相加。有一部分少写0。第23题是竖式计算。有一部分同学数位没有对齐,有的等号后面没有写答案,少部分不会算。导致失分。第24题,脱式计算,有几个同学没有写等号就直接算、有部分同学不会混合运算,不知道运算顺序。导致失分。第25题,第(1)和(2)小题出错的人相对较少。第26题,大部分同学不明白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不了解这个数就是被除数。导致失分。
第五题是认识统计表。失分的人数不多,多数同学都及格了,只有少部分同学对统计表中的文字理解不透彻。导致失分。
第六题是解决问题,分为五个小题,每题5分,共25分。第27、28题考查学生对平均分知识点的掌握,题型简单,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作答。有部分学生算式写对了,但是答案不正确,可能是乘法口诀还记不住。第29题考查学生对“几个几是多少,谁比谁多多少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能够解答,部分学生只写了第一个算式,第二个问题没有解答,这部分同学对题意的理解不正确。第30题考查学生对“比一个数多几是多少,全天共收了多少千克?”好多同学只解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没有解答,对题目没有认真理解题意。好一部分同学700加200都算错,说明三位数的加法还有困难,这个知识点还没有完全掌握。第31题考查学生对“三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好些同学都把100减46算错了,说明数位上连续是0的减法学生还很吃力,还得加强。部分同学只解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没有解答,说明没有认真读题目,或者理解不了题意。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对平均分的理解,对除法算式读写的训练,练习算式中一些难写的字如“除以”“等于”“加、减、乘、除”,降低错误率。
2.课堂上重点讲解除数与余数的关系,这有利于后面三年级除法的教学。
3.万以内数的读写,应重点强调读书应该写成汉字,写数写成阿拉伯数字,不要出现两者混淆的情况,另外,加强“四舍五入”概念的导入,让学生理解什么时候该舍去,什么情况该进位。
4.出试卷的时候,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11题,课本上没有小数的比较,同步指导上面也只是简单提到,如果同步指导习题没讲解完的话,那么学生就会觉得陌生,甚至老师也会说是超出教学大纲了。
5.部分学生的计算方法没有掌握。在测试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计算很慢,出错率较高。
6.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朝一夕的强化训练就能成功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经常的有效的训练。而口算的训练又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容易形成惧怕口算,逃避口算的心理。口算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
7.基本知识必须抓实、抓细、抓紧,并强调书写的态度一定要认真。
8.培养认真读题、细心做题的习惯及灵活解题能力。二年级各种题型的种类在增多,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细心习惯(细心读题、细心思考、细心计算)也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成绩,也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今后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读题、做题的方法指导,严格要求认真仔细,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9.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特别是计算题和解决问题的题,让学生通过检查可以发现自己抄错的数,找错的信息和计算结果的错误,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10.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任务。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张岩同志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赛日克•巴勒夏提和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政法委书记杨将华任副组长,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相关领导参与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市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工作方案》,对会议筹备、组织实施、评议测评和总结上报等具体工作进行了专门安排部署,细化了工作任务。对活动的内容、活动形式、负责科室和责任人都进行了明确,形成了既协调配合,又责任明确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周密安排部署,确保规范操作。一是根据自查情况,对20*年度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工作情况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形成了20*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专题报告。二是结合我市实际,确定*市委委员和候补委员共53人参加会议。会议主要内容为“一报告两评议”:市委书记做20*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专题报告;对20*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对20*年新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进行民主测评。三是测评前由市委有关领导提出填写有关要求,使测评人员如实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努力使测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制订措施、推进整改、促进工作的过程。四是会后在地委组织部有关领导监督下,对评议表和测评表进行了汇总,汇总结果由市委书记向市委常委会进行了通报,并上报地委组织部。
三、做好结果分析工作,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通过开展“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参会的市委委员和候补委员对*市委20*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评议满意率为99.5%,对当年新提拔任用的7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民主测评满意率为96.7%。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还反映出:我市在学习宣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扩大征求分管领导意见和建议的范围。“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加强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监督,有效防止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有效推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化进程,并以实际成效检验了*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参会人员一致认为:*市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能够坚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格遵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原则、程序、纪律,注重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在扩大民主上做文章,在提高公信度上见实效,有效地加强了*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参会人员对*市委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总体是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