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3: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法制学习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参与教学 任务驱动 问题意识 个别参与 化学学习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尽管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传授系统化知识和控制教学进程,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难以集中注意力,并产生厌学情绪,课堂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差。如何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国外教育界有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演示给我,我会理解;让我参与,我将学会。据此,若在教学中创造一种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恰当运用任务驱动、情景提问、小组讨论、质疑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参与解决一些问题,则必将大大强化教学效果。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这种参与教学模式中,若采用学生主动学习模式则费时费力,且组织不当易出现课堂秩序混乱等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保证教学质量,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一、首课目标定位
每学期和每章的第一堂课是最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程内容细化成可以操作的翔实目标,使学生产生明确的心理定位,了解章节的基本轮廓,知道学什么和学习要达到的结果,从而奠定本学期或本章的基调。
一方面,在学期初的第一节课通过“绪论”讲述,运用科学家有趣的典故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介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古代的炼金术、炼丹术,近代的拉瓦锡、道尔顿等,用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及科学的精神感染学生。在引用化学史料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选取与学科基本知识密切相关的化学史料;②注重史料本身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不能任意添加或编造。例如介绍化学史上“最贵的实验”,讲述英国化学家戴维和其助手法拉第由于受到贵族公爵的嘲弄,决定戏弄其一番,他们在强烈的阳光下用放大镜聚焦,使一颗价值连城的钻石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公爵打赌失败而后悔莫及。学生定会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深深感受到科学的伟大与实用。
另一方面,每个章节的第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提出要解决的一些新概念、新理论,交代好学生学习的具体目标及所采取的学习方式,尤其讲清楚学生的参与方式,如查阅资料、口头提问、小组讨论、提交小结等,明确学生如何学习本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之有的放矢地学习。教学目的的引入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例如《乙醇》首堂课可以从生活化引出问题:①列举生活中的各种酒类;②酒精在人体内是如何代谢的?③交警吹气查酒驾的原理是什么?④酒精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⑤假酒为什么使人中毒?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设计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的方式,引出乙醇的结构与性质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不仅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意识
实践表明,一般情况下人们为保持心理平衡,需维持自己的观念和信念的一致,当出现与原有观念或信念不一致的地方,就产生认知冲突,问题意识便油然而生,人们就会力求改变自己的观念以使认知协调。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从而迫切地想学习新知识,消除存在的困惑,这样从学生的“最近区”实施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课堂教学效率定会提高。
1.生活化引出问题
例如在“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疑:水可以灭火,你相信水可以生火吗?有没有同学见到过水可以起火?学生对这种违背生活常理的设问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和学生配合演示实验:把少量过氧化钠用适量的棉花包住,放在石棉网上,让一个学生在棉花团上部滴加少量水,过一会儿棉花团猛烈燃烧,整个过程紧张而刺激,学生立即对这种现象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立即展开高效的教学活动,引出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这样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心灵冲击大,课堂气氛沉闷。
2.对比归纳解决问题
每个人有自己固有的认知结构,碰到新知识时,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有效的学习应使旧知识最大限度地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同时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所学的新知识才比较巩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身边最熟悉的现象入手,展开对比探究,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如教学蛋白质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对比研究毛线和腈纶线的鉴别方法――灼烧,燃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且燃烧后剩余灰用手搓,能变粉末的是毛线;燃烧时有黑烟,余灰呈现硬结的是腈纶;在教学淀粉、纤维素后,可以让学生参与对比研究“真假粉丝”,把粉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能够点燃的粉丝掺杂有机物,食用后对身体有害;未掺假的粉丝点燃只会产生气泡。又如在讲述原子核外电子分布时,前23号元素介绍完后,让学生写一下第24号元素和第29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大多数学生会按原有认知结构写成3d■S■、3d■S■,这时给出正确答案3d■S■、3d■■S■,学生就会产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产生为什么这样写的疑问,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运用讨论、自学等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归纳出规则。如此学生参与、对比、实验、归纳的教学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很有用。
三、任务驱动参与问题
任务驱动的课堂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它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普通化学课程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比较分散,信息量大,涵盖面较广,按部就班的教学任务往往使学生不得要领,收获不大,而有选择地应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学习能力。比如有机化学中“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可以选择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乳酸作为探究对象,让学生在一节课内设计出流程实现对乳酸组成和结构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教师点拨、小组讨论、质疑、归纳、投影演示的方式确定出几条不同的设计流程,最后教师归纳出最佳路线,投影出让学生对照:
这种任务型的自主学习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引导学生从被动地“让我学”转变成主动地“我要学”。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在小组讨论中体会主动探究学习的乐趣,在设计流程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养成课后个别参与习惯
学在不同条件的个人身上所得到的只能是参差不齐的发展水平,学生本身的差异导致学习成绩的不同。教师要做到课堂教学公平,除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和发展机会外,还应区别对待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特别是对学习积极性不高和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进行个别质疑,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辅导,一方面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另一方面给他们加压,消除惰性,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个别参与通常在课后辅导时进行,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每次由2―5名学生参与,向他们提出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交流,使他们在轻松、活泼、互助的氛围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外,在解决学科问题的同时,可以涉及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打开他们的心结,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绪,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化学必修1中碰到的“物质的量”被认为是高中学生分化的第一道分水岭,许多学生在学习了物质的量以后就放弃化学,因此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显得特别重要。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计成卡片的形式按顺序如下:
①1molH■SO■的质量为?摇?摇?摇 ?摇?摇?摇克。
②2molH■SO■的摩尔质量为?摇 ?摇?摇?摇?摇?摇克・摩尔■。
③1molH■SO■中的分子数为?摇?摇?摇?摇?摇?摇个,氧原子数为?摇?摇 ?摇?摇?摇?摇个。
④3.6gH■O的物质的量为?摇?摇?摇?摇 ?摇?摇摩尔。
⑤原子数为6.02×10■■个的O■,分子数为个,质量为?摇?摇?摇?摇 ?摇?摇克。
⑥含有3.01×10■■个OH■的NaOH固体的质量为克。
⑦含1.204×10■■个氢原子数的CH■,其质量为克。
⑧N、n、m之间的转化公式为:?摇?摇?摇?摇 ?摇?摇。
关键词:系统化知识;表征方式;组织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90-01
一般地,学生习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并不是孤立存储的,而是相互间形成联系。对于学科知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主动地将学习过的相关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即便是自己组织,也未必组织得合理。因此在学习了一部分物理知识后,教师在复习课中,一般会对已学过的知识做一个小结,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知识间的联系。
一、系统化知识的表征方法
系统化的知识是一种学习结果,其内部表征方式为命题网络和图式。
1.命题网络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设想,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任何信息单位,并非孤立地存放在那里,其中分享同一主题的若干命题会发生联系。这种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即所谓的“命题网络结构”。在命题网络中,所有的组成单位都是命题,通常用结点表示信息的单位,用连线或箭头表示命题中的论题和关系,以及一命题与他命题之间的联系。在任一特定时刻,网络中仅有少量的结点及其连接被激活,已激活的这部分观念会传至其他与其相关的一些观念,这就是所谓的网络结构的激活扩散思想。
2.图式
所谓图式,就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起来的认知框架或认知结构,它是一些观念及其关系的集合。物理学科中,存在许多图式,比如对物理量的学习和认识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定义: ;性质(矢量或标量):
公式:
单位: 物理意义:
典型实例:
二、系统化知识组织的差异性
尽管每个人对相同的学习内容都会做一定的组织,但组织存在的差异是很显然的,研究表明,专家与新手在组织知识的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新手记忆结构中的结点要么是描述性的,如“静摩擦因数”、“夹角”等,要么是跟具体对象有关,如木块的“质量”、“高度”等。而专家的记忆结构中,其结点大多数属于一些基本物理原理,也就是说专家是以本学科的基本原理来组织自己的知识的。
三、物理学科组织系统化知识的方法
知识间形成良好的结构不仅仅是指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形成联系的关系要清晰。在组织形成系统化知识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列表、层级结构图、通过逻辑关系建立联系等。
1.列表
如果不同知识具有相同的属性,并且在同一属性方面存在不同或相同之处,那么这部分知识间一般可采用列表的方式来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如功率和效率这两个物理量,都存在定义、物理意义、计算公式、单位等属性,但在同一属性中两者又存在不同之处,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适合运用列表的方法来组织。
2.层级结构图
如果物理知识之间存在上下层次关系,那么这部分知识一般可以层级结构图来形成系统化,如下图所示:
热现象从实验出发宏观理论热能转化的两条途径做功热传递从微观结构出发分子运动论解释热现象
3.依据逻辑关系建立联系
一、从诗词、成语等文学作品中创设化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诗词、成语等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知识,有些本身就是哲理,有些与化学知识紧密相联,如“百炼成钢”、“釜底抽薪”、“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成语及诗词中包含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在学习“石灰石性质”时,不妨引用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提出有关化学问题:1、这四句诗中,哪句诗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哪几句诗发生的是化学变化?2、写出第二句诗中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第三句诗所牵涉到的化学方程式4、写出第四句诗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到惊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学习“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时,可引用:仇春霖《万紫千红的花》……有些花的颜色是红的、蓝的、或紫的,这些在花中的色素叫“花青素”,教师指供“花青素”遇酸变红,遇碱就变蓝的事实,引导学生分析“花青素”相当于哪种指示剂?盐酸溶液中有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分子,究竟是哪种粒子使“花青素”变红?在教学过程中引用文学作品,古诗及成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知学科知识的相联。
二、运用学科及实验功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它的内容联系到人们的一切生命活动。当学生初次接触化学时,可以从生感受新颖但不知其原因的诸多现象引导启发,如教师可用在100ml酒精与100ml水的混合物浸透过的手帕,将手帕燃烧,火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学生感到好奇,兴趣浓厚,都很想知道手帕烧不坏的真正原因。再如教师可用已准备好的“铁树”,在“铁树”上系上在酚酞中浸过的棉花,再在“铁树”树根旁深氨水,结果“铁树”开出一朵朵红花,学生通过观察之后感到万分惊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纷纷积极主动地要求与老师共同迈进化学世界。五彩缤纷,变化万千的实验加之学生的心理特点,更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吸引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使学生感到很有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欲望。
三、应用愉快教学法,创造轻松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化学学科的内容及特点,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情投入学习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刺激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学完“铁的性质”之后小结,教师可用R单质的自述:我是艾菲尔R塔的主要成分。天生就有银白色的肌肤,但在风雨中会变得很丑,因而我常需要美容。我性格温柔、活泼、在纯氧中燃烧,我会热情四溢,见酸就生气,在蓝色海洋中我身披红纱,活像个美丽的新娘,假如你愿与我作朋友,你将更加了解我,喜欢我,你若离开我,你将很难过。学生听完R单质自述后,就好像听完一首优美动听的歌,心情感到轻松、愉快。教师紧接着引导学生分析R单质可能是什么元素?在自述中,你能找出R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你能找出R单质的化学性质有哪些?牵涉到哪些化学方程式?经过思考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恍然大悟,这段自述是“铁的性质”的总结,兴趣高涨。
四、编顺口溜,打油诗来激出学生学习兴趣
编打油诗或顺口溜,能使所学知识,妙趣横生、脍炙人口中,便于记忆,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例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如下:1、检查装置气密性;2、向试管中装药品;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燃酒精灯;5、收集氧气;6、将导管移离水面;7、熄灭酒精灯。学生记下这些步骤简化为“查装定点收离熄”,学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令他们难以忘却。再如学生对离子与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常张冠李戴,教师可编打油诗为:离子符号右歪帽,先写数字后写号,化合价标正上方,数字符号反方向。学生经过这首打油诗,激发了他们以离子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浓厚兴趣。还有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步骤,学生经常忽视一些注意事项,教师可编打油诗:水晶宫里卧包公,阵阵清风吹进宫;忽有烈火烧过来,竟把包公变关公;烈火退去清风在,吹得关公好轻松。学生听完后,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注要事项的记忆不再感到枯燥,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编造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明确学习目的。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不仅要学到初中阶段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一些化学基本技能,同时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做好课前预习。要养成先预习、后听课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能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3)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三、认真听课。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要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的思考、仔细的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四、认真记好笔记。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五、课后及时复习。一堂课讲完,利用课下十分钟时间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能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和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础。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六、认真完成作业。做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业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袭别人的劳动成果。只有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七、积极动手做好每一个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生动直观,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要学会观察,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要看清反应物氢气和氧化铜的颜色状态等,才能根据现象推断出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其次,要积极上好学生实验课,上课前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八、多读课本。有一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多看,才能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读懂并理解及记忆重点内容和定义,把这些内容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使知识系统化。阅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对于比较深刻的材料、重要的段落内容,要逐字逐句地反复读,认真地思考、分析、整理,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把重要内容、关键词句记在笔记本上,还可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和认识,或记下不懂的问题,以备查问。
我的学生中有很多甚至连水的化学式都不认识,其他有关化学知识的记忆更是几乎空白,可以说很多学生心中没有化学的概念,面对此种情况,面对我的学生,我该怎样改变现实呢?我又该怎样度过这45分钟呢?我应该而且能达到怎样的目标呢?
首先,我觉得我应该改变他们的坏习惯,至少得让他们注意到有化学这一门学科,进而了解化学的有趣性与有用性,那我怎样做呢?我采用的是故事导人法,比如在讲“铝矿物的开发利用”时,先讲解不可一世的拿破仑用铝器,戴铝帽,而他的大臣们却用金、用银的故事,然后问他们为什么。果然很多学生表现出了少有的好奇,从他们的眼睛中我读出了他们渴望知道答案,所以对接下来我叫他们从书本中找答案的事也就不那么勉强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每次新授课时我总是想方设法先给他们讲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故事,这对引起他们存封的兴趣往往都能奏效。
其次,学习兴趣持续才是成功的表现,所以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如何使我的故事在学生眼中不再是单纯的故事,而是能慢慢转化成一个个活跃的化学知识,如,讲“乙醇的酯化反应”的前一星期我先安排学生回家炒两种鱼,一种既放醋,又放少量酒的炒法,另一种既不放醋也不放酒的炒法,然后仔细闻气味与品味道。回到学校有学生向我报告情况,既放醋又放酒的鱼又香又不腥,一个字“好”。还问为什么呢,当时我心中暗喜,就顺王甲成章地布置下一个任务:上网查“酯化反应”。
最后我用成就感笼络学生的心,谁都渴望被重视,被认可,学生也不例外,甚至更渴求,所以平时我总是细心观察每位同学的变化,总是不失时机地表扬、赞许有进步的同学,另外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农村课程资源。如水资源利用中“水的净化”的方法及原理的掌握则可以用他们每家每户的压力井来教学,化学肥料更是拿来得心应手,土壤pH对农作物的影响一测便知,家中开水瓶水垢的处理方法与水垢形成的源头,硬水的教学等这一串的例子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就这样,我本着新课程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学教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教学不是强迫,不是命令,而是钻进学生心灵世界,去寻找、激活学生好学上进的积极因素,创造种种环境条件,刺激学生产生求知的兴趣和探索的愿望,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活动中学习,在互动中学习,使我的学生对化学从一无所知到慢慢有兴趣,再到取得一定成绩。而最大的尴尬就是学生的不配合,因为长期以来他们已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记的习惯,所以,要打破这种局面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宁师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教学为化学基本理论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阵地,但是,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解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等,大大增加了化学理论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而化学实验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和运用双基、‘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等功能’。它能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索化学奥秘,发展智慧和创造能力,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是我们化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的课题。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再如“化学游戏晚会”,可以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这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两种不同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我看还在于化学老师欠缺教学功底和教学理念以及缺乏对教学技术的使用。
对于如何激发学生对高职化学的学习兴趣,笔者通过取长补短,不断实践,在长期教学中总结了如下一些方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化学课堂对于师生而言将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奇妙的体验。比如:
1.“唱课”教学
所谓唱课,就是化学老师在备课时,精心把一些流行歌曲的歌词改编成化学教学内容,课堂上以“唱”的形式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
如当下网络上很火的化学版青花瓷,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其中一段歌词:电石偷偷去游泳/生成乙炔气/点燃后变成乙炔焰/高温几千几/逸散那二氧化碳/石灰水点缀白色沉淀……苯遇高锰酸钾/变色不容易/甲苯上加硝基/小心TNT/在硝基中的碘分子/紫色多美丽/就为萃取埋下了伏笔……以上内容用青花瓷的曲调唱起来,学生听得兴趣盎然。
2.“诵课”教学
所谓诵课,就是化学老师在备课时将教学内容精心编排成诗歌形式,课堂上朗读给学生听,有时能产生别样的效果。
如一段关于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编排如下:曲曲折折的碳链上/弥漫着团团的官能团/层层共轭之间/零星的点缀着一些金属离子……相信这种诗化的语言学生一定会饶有趣味。
3.“评书”式教学
所谓评书式教学,就是老师将化学知识融入故事当中,以说故事的形式将化学知识呈现给学生。网上一段高东辉老师关于金属冶炼的微视频就是这种形式的代表。
二、创新板书形式
板书是化学课堂的重要一环,也是吸引学生眼球的重要措施,板书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
1.黑板报式的板书
教师课前把课堂板书设计成黑板报的形式,往往能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黑板报既能够突出主题,又能够展示色彩,漫画等,对吸引学生的眼球很有帮助,而且在实践中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自设板书
预先让学生预习所学内容,要求学生课堂上将预习内容设计成板书形式,让学生在板书中学会总结、归纳,而且可以让大家参与讨论,共同完善。
3.变换板书格式
我们平时习惯从左往右进行板书,我们可以适时地改变下习惯,可以将板书形式改为从上往下,或者以对角线的形式进行板书,有时也能给学生以新奇感。
4.图表式板书
由于教学内容中许多知识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挖掘其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地、形成体系呢?图表式板书以其直观、简捷、明了等特点帮助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思维方法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相关内容。
三、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师运用各种方式引入新课的一种教学行为。好的化学课堂导入犹如优美乐曲中的前奏,精彩戏曲中的序幕,能够起到创设教学情境,揭示教学内容的作用,从而为上好一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事实上,课堂导入具有重要的教学功能,认真研究其重要作用对于我们的化学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利用教具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就是教师借助展示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实验或放映幻灯片、视频等手段导入新课的一种方式。由于教师使用的教学媒体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因此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和直接的兴趣。借助直观教具创设的情境,教师及时针对学生观察到的内容设置疑问,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变直接兴趣为间接兴趣,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例如,“硫酸的化学性质”一节的导入可做如下设计:教师先演示白纸的脱水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提出以下问题“白纸为什么会变黑?”接着,教师说道:“要探索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硫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接下来的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2.利用生活事例导入
“事例导入”就是教师通过新闻轶事、历史故事等引入新课的方式。导入的内容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如,“煤和石油”一节的导入可做如下设计:“大家知道,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而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煤和石油是非常重要的原料。今天,我们来学习煤和石油,在这节课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概况,还可以了解到煤和石油的组成,研究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3.利用设疑导入
“设疑导入”是提出问题而导入新课的方式。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惊奇,激发兴趣,引出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问题所在,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例如,“常见的盐”一节的导入可做如下设计:“大家知道,纯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钠,它属于盐类,可为什么它的名字中有一个‘碱’字?它的溶液是显碱性的吗?如果其溶液显碱性,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要解决这些问题。”接下来,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展开教学活动,学生思维积极,注意力集中,学习的主动性大增。
四、精心准备教学仪态
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无精打采,随随便便,学生又怎么可能兴致勃勃呢。所以我们要切记不能把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只要我们在课堂上真诚、乐观、自信、幽默,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穿着
当我们穿着得体而又个性的着装走入课堂,不仅能给自己带来自信,也能调节课堂气氛。
2.微笑
上课时教师保持面带微笑,会让学生如沐春风,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3.手势
课堂上适时运用手势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有一次课堂上一位学生想回答问题,想举手又不敢,我便学他的样子,同学们笑了,他也笑了,于是他便勇敢地回答了问题。又如,我与学生约定,当我做顺时针拧动旋钮手势,表示我希望大家提高音量,反之希望大家降低声音,课堂上当我做相关手势时,学生总能心领神会。
4.变换表情
课堂上教师适当地用面部表情配合相关情境,有时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喜怒哀乐甚至卖萌都可以是我们课堂上的表情选项。
五、声音调整
同样的语言,音调的变化有时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富有变化的声音,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调整音量
课堂上音量较大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有时大音量之后再用小音量,也会起到吸引学生注意的效果。
2.调整音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适时地改变音量、变换音调和语气,可以消除学生听课时产生的疲劳,使课堂教学活泼而有生气。
3.调整语调
讲课时语速的变化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有时我讲话的速度极慢,这是为了引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足够重视,有时我会使用一连串排比句且说得极快,同样也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
此外,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竞赛、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也是有效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的好办法。化学课堂虽小,但是钻研的天地却很广阔,钻进去,入了门,师生双方都会有无穷的乐趣,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勤于实践,一定会在小小课堂上大有收获。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培养
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育学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互相影响,各自不能独立存在.教不能偏离学,学是教的最终目的.教师不能在脱离学生学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作出调整,使其更加完善.我国的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一、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条件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传统的化学课中,教师都片面重视教的过程,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不利于学生改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研究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突出教师“教”的过程.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需要科学的指导,这是毋庸置疑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历预习、听讲、做作业、复习、接受检测等多个环节,如果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处出现了问题,教学效果都不会良好,甚至削弱学生的自信心.长时间之后,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有甚者,会造成学生在高考中的失利.因此,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处地方.教师要悉心教给学生每一处学习环节中的学习方法,还要引导学生把化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长期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学习指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将会大大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就能够利用丙酮和乒乓球来制作粘合剂,也能够明白明矾在制作油条时的作用,这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进而会大大提升对化学的兴趣.
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教师向学生教授学习方法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会学.当前情况下,很多学生其实并不懂得如何学习,他们往往在课堂上机械地抄写笔记,殊不知,这并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面对这样的情景,教师应该首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绝对不等同于在课堂上听课、做笔记,课下做作业,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的前提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教师在课堂中所教授的知识是相同的,可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差别呢?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所掌握的学习方法不同,对成绩出色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也能够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后进生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他们认识不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就连上课听讲也是漫无目的地“瞎听”.善于学习的学生能够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说明这部分学生在听讲的时候能够随着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所以提出问题对学生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现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学生一起合作探寻问题的答案.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逐一进行分析,力争使学生彻底搞懂.总而言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适时提出合理的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教师基本素质
教师首先要设法使学生对化学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所以只有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才能够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但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来传授化学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学法指导,因此,教师只有具备这两方面的基本素质,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笔者认为,关于化学中基本概念的记忆不能使用机械背诵的方法,而是首先要理解概念,然后还要弄懂概念的内涵,这样才能记得牢.当我们学习酸碱盐这节内容时,需要判断硫酸钡、硫酸、碳酸钙以及三氧化硫这几种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的范畴.这时候我们绝对不能死记硬背,而是用电解质的概念来衡量这些物质的特性.比如,尽管硫酸钡在水中呈溶解状态时不属于导体,可是它熔化成液体之后却能够导电,因此属于电解质;硫酸呈熔化状态时不属于导体,可是溶解在水里的时候却能导电,因此属于电解质;碳酸钙溶解在水中时不导电,可是碳酸钙属于离子化合物,所以应该划入电解质的范围;三氧化硫呈熔化状态时不导电,在水中溶解时能够导电,但这是离子作用的结果,因此三氧化硫不属于电解质.化学中物质的基本属性与概念千万不能死记硬背,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记忆,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高中学生学习化学这一科目时,首先需要教师进行悉心指导,其次还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而教师也需要大胆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玉莲.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探析[J].才智,2011(21).
[2]宋玉芳.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优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0(32).
——我院各部门制定“大学法”学习计划
根据我院关于开展“大学法”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我院各部门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学什么,精什么;补什么,专什么”为目标,联系本部门工作实际,努力找出在“大学法”活动中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找准当前在执法思想、执法素质和执法能力上的薄弱环节,结合近期开展的“一问卷”活动的调查反馈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部门“大学法”活动学习计划。
各业务局和检察长办公室作为重点学习部门,分别按照自身工作内容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本部门的学习活动计划。刑事检察局固定安排每周五用半天时间进行业务学习,提出了学习的具体日程和内容;同时根据今年捕诉分离后的工作机制,分别对侦查监督和公诉工作制定了不同的学习计划,在就刑事检察工作共同涉及的知识进行普遍学习的同时,突出了两个工作层面各自重点学习的内容。职务犯罪侦查局以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如:实行观摩型学习,按照我院作为职侦案件同步录音录象试点院的工作要求,组织干警观摩学习同步录音录象案件的整个讯问过程;组织干警外出学习兄弟院的优秀工作方法和理念,以及到公安机关和本院刑检部门进行交流学习等。诉讼监督局发动部门干警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仅对每次学习活动的时间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安排,还确定了每次学习活动轮流由一名干警主持开展并作专题中心发言,其余干警围绕中心发言进行专题讨论,从而进一步发动全员,拓展干警创新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干警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检察长办公室根据自身的职能定位,不断思考探索,力求学习实效。该部门在学习活动中组织业务骨干对刑法所有条文所涉及的相关司法解释和执法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归纳,在提高自身的同时也为各业务局的执法办案提供帮助;同时将针对分类管理改革以来的部门相关工作开展调研,对部门所涉及的人民监督员工作、检委会初审工作进行专项调研,完成两篇文章,在实践中学习研究把握工作规律,努力提高部门干警法学理论素养、法律适用能力和业务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