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3: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零件测绘实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模具;教学改革;技能型人才
一、改革原有的实训教学模式,推行模块化教学
在模具实训教学中推行四个教学模块,坚持“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讲练结合、实践先行、趣味伴行、模块化教学方式组织实施。根据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就业岗位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将模具实训教学以四个教学模块的形式开展教学,模具实训教学模块内容如下:
1、专业技能教学模块:
1)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模具钳工所有基本操作技能,打好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基础。
2)拓展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车床的、铣床、磨床、焊接等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了解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拓展就业途径。
3)数控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仿真技能、CAD/CAM软件应用教学,了解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
2、核心技能教学模块:
1)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
主要完成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拆卸、测绘实训教学,将测量技术、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模具材料热处理、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塑料工艺与模具结构等多门理论课程融会贯通,使学生在拆卸、测绘实训教学中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课程。
2)模具安装、调试、维修实训模块:
主要完成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维修实训教学,了解模具使用设备冲床、注塑机等,掌握模具安装、调试、维修方法。
3、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
通过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4、技能鉴定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技能鉴定实训教学。
二、合理安排模具实训四个教学模块,制定优化的实训教学计划
改变以往在2-3学期以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为主的模式,学生实训了很长时间还不知道模具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困惑。优化模具实训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模具实训四个教学模块的实施。
1、第一学期在以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为主的基础上,增加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2、第二学期在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和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增加拓展实训教学模块和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使学生了解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学生在拆卸、测绘实训教学中了解专业内容,巩固专业思想。
三、模块化教学在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的情况,现将部分实训教学模块在实际教学中做法总结如下:
1、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教学目的:一是通过拆装了解模具结构,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的拆卸方法、组装顺序,模具工作原理,拆装工具的使用等;二是通过测绘了解模具零件的尺寸,绘制测绘零件草图,绘制零件正规图,标注零件的尺寸及公差,零件的材料,技术要求等。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分阶段逐步实施,在第二学期引入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时,因部分专业课还未开设,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欠缺,那么这一阶段以模具拆卸教学为重点,通过拆装了解模具结构、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工作原理,掌握模具的拆卸方法、组装顺序、拆装工具的使用。
2、模具制造实训模块
模具制造实训模块教学目的:通过模具制造实训使学生掌握模具的加工方法、加工工艺、模具零件的加工、模具装配,巩固专业思想。模具制造实训模块内容包含冲压模具制造实训教学和塑料模具制造实训教学。
1)在模具制造实训模块教学实施中,采取个人独立完成到小组协作完成的教学模式;遵循渐进、有简到难的教学顺序;讲练结合、实践先行的教学手段。
2)学生第一次进行模具制造实训课题时,要求学生每一个人独立完成模具制造,使学生掌握模具制造从零件的准备、零件的加工、零件的组合、模具装配整个过程,锻炼学生独立完成模具制造的能力。
在后续进行模具制造实训课题时,采用小组协作完成的教学模式,小组成员四人,推选小组组长一人全面负责模具制造的进程、任务分配、协调小组成员零件加工精度和加工进度,通过模具制造实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课题,增强班级观念,团队观念。
其次模具制造过程组织管理,模具制造零件多、标准件使用多,如果组织管理安排不当,将可能造成零件丢失、标准件使用过多、钻头铰刀丝锥等工具损坏严重、零件加工精度不高、模具制造效果差等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对模具零件加工提出要求,零件精度按图纸加工,如果图纸未规定公差则由教师制定公差,将零件的加工按课题要求对待,每加工好一个工件先由组长进行初检,教师进行复检,然后教师按小组分类统一管理工件,这样教师可以掌握模具制造进度、零件加工精度、有效的控制原材料的使用和标准件使用等情况。在成绩评定中采取以小组为评定对象,展开小组间竞赛,综合考察模具制造中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零件组合精度、模具装配精度、原材料的使用数量、标准件使用数量、工具损坏情况、团队协作情况、模具制造总体用时等方面评定出小组得分,再由小组成员根据小组得分、各自在模具制造中工作情况评定出小组每一个成员的成绩;以小组考核的方式评定成绩,可以有效地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锻炼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团队观念。
参考文献: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微课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利用其短小精悍的功能,可以很形象具体地教会学生详细的操作流程,学习必将成为一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
第三批全国示范院校的建设,迅速推进了微课使用率。
以笔者所在的职业中等学校为例,在示范校建设的这两年来,校内全覆盖网络,实现光纤宽带接入,全校范围内完成宽带网络“班班通”建设,所有教室配备多媒体投影设备、电子白板教学设备,各教学部实现数字化办公条件。笔者所在的机械加工部还可以通过PLM(CAD/CAM)实训室、数控铣维修与维护实训室、数控车维修与维护实训室、装配钳工实训室等有利条件,为微课的拍摄提供多元化环境。随着学校官网内资源库逐级建立完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进入到网络平台里观看微课教学,并参与评价活动。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微课的录制、传播和使用。
微课为《机械零件测绘》课教学提供便利,让“教、学、做”实现一体化。
根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笔者使用“微课”作为教学媒体,主要是为了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反映课堂中实际操作教学环节,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微课程课时一般比较短,教学材料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设计的活动和零件测绘的每个典型实例息息相关,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内容呈现者、学习帮助者和课程设计者等多重角色。
课前使用――让微课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引路人。
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初次学习新知识,他们肯定会对《机械零件测绘》课教材中专业术语与操作方法有很多疑问。此时的微课,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概念。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会实际操作提供方法。例如,在预习轴类零件测绘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对轴的种类形状有异议,当直观地看到实际产品时,才会加深理解。
课中使用――利用微课大大缩短教授时间。
实际操作课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小组配合的形式完成一个项目式教学。例如,在学习《轴类零件测绘》一课时,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教材以及观看微课《轴类零件简介》,基本掌握了有关轴类产品的特点及形状。随后关于轴类产品的具体测绘方法都将在课堂上使用微课教学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跟着的视频里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测绘。
课后使用――提高学生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的能力。
课后使用的微课使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学会举一反三。通过课堂上对普通轴类产品测绘能力的掌握,课后让学生观看其他有关实际应用产品方面的测绘微课,可以让学生的操作能力再上一个阶梯。
针对上述微课使用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使用微课形式能非常有效的促进《机械零件测绘》课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的制作微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会有效的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微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很好的解决学习上的困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汽车机械制图》课程是职业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学生学习机械基础、机械制造等课程的基础,如果没有图样的指导,学生将无法分析和选择加工汽车零部件方法、从而无法制造出合格的汽车零部件,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者眼高手低,一接触实习车间的实践机加工就发懵的问题,如何能打破这一制约学生发展的瓶颈,成为当前教学非常棘手的问题,打破常规教学,让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教学与实习车间无缝对接让呆板的课堂讲解转变为学生动手与动脑能力的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用较短的时间掌握相关操作技能的要点,反过来又可以通过实践促进绘图理论的理解。结合自己对理实一体化的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摸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模块式教学,实施理论指导实践
《汽车机械制图》课程的知识点可以分为基础知识模块、点线面模块、组合体模块、零件图模块、装配图模块,各模块之间层层递进联系密切,我认为在基础模块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学目标与自学指导,让学生自学初步认识绘图工具与使用方法,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工具的使用要点,展开互动式讨论纠正学生绘图中使用错误,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即高效又正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纠错中形成正确的知识。
点线面模块采用"实践带动理论"教学策略让学生参观实习车间找出四种典型零件,分析其形状找出共性问题并结合"口诀"教学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分清各种点线面的位置及特点为下一步的组合体教学打下基础。例如点的投影可以用机床顶尖为实例以点的"投影永远是点,点的位置是三坐标决定"的口诀加深点的理解。
组合体模块为形体过渡到零件的一个关键环节应采用"理论强化实践"的策略,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各种零件的组合类型及组合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零件的千变万化和基本体的形态,紧紧抓住"读"和"画"两大环节,然后在加以典型组合体练习,采用"头脑风暴"老师不直接说出答案让学生自己找出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完善形体分析能力,并写出实习日记,让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加以巩固和提高。例如组合体中综合类较多可举支架类模型讲解组合特点和形体分析方法,辅助采用动画立体模型展示准确分析变化形式,集思广义通过不同的思路构建形体空间想象能力,并准确补画视图的图形与漏线。
零件模块采用"参观和测绘"相结合的策略,第一步让学生参观车间内的机械加工顺序,并加以记录,回到教室再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与记录对比总结出典型零件的几个相关要素;图形、尺寸、技术要求等并最终找出零件的一些共性特点,为下一步同学们学习装配图打好基础,特别注意和已学过的机械类专业课结合让理论知识点与实践相结合适应实习生产强化学生对图纸的理解。例如参观直轴的加工方法注意分析每道工艺的流程卡片及图形中的尺寸,回到教室后观看直轴视频分析直轴的图形、尺寸、技术要求加以提炼简化更容易区别其它类型零件第二步测绘零件通过测量零件的尺寸绘出草图并画出标准图纸体会零件四要素的重要性让理论在测绘过程中转变为实践经验。例如在课堂中分组让同学们测量轴类、支架类、箱体类等几类零件既可以用到绘图知识又可以用到测量技能,通过同学们的协同合作提高工作相率的同时还提高学生的机加工工艺分析能力。
二、合理控制理论与实习时间,让学生逐步适应生产环境
由于前面的模块知识需要一定时间的生产实习才能有效的转变成技能,结合前面的五个模块制定实习计划,基本比例为1:3即理论为1实践为3,例如在零件图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各零件的特点为10课时实践测绘与标准绘图应为20-30课时,通过学生的逐渐认知、了解、掌握等4个层次逐渐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采用综合实训的方法,让同学们撰写实训报告
第一步经过车工与数控实训,同学们从图纸分析到零件加工顺序分析到零件机加工步骤,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攻破了动手能力差的难题。
第二步撰写实训报告,指导学生完成从画图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修正,扎实走好每一步。
四、合理选用实习环境,根据理论课的要求布置
根据模块的不同选择实习环境,例如在讲点线面的时候以钳工实训车间的工件为目标,便于学生观察零件图可采用机加工车间或仿真模拟实验室为目标,需要时可在专门的绘图室进行练习,在不同的尝试中来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出相应建议
一、模具专业实训课程的设计
模具产品从设计到生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包括模具产品设计、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加工制造和塑件生产等方面,需要产品设计师、模具设计师、模具加工工人协同完成。笔者所在学校是中职技校,学生来源主要是初中生和少数高中生,培养的学生就是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就业岗位定位在模具制造熟练操作工或模具加工工艺师(极少数)。因此,笔者觉得笔者所在学校应推行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模块式教学方法(见图1)。
1. 模块一:模具拆装测绘
作为直接生产操作工人,看懂读懂机械工程图是关键。因此,组织学生拆开各种模具教具实物进行测绘练习,让学生把所有零件图和装配图在纸上草绘,再用电脑软件绘图。此法有以下优点:
(1)能结合以前所学模具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熟悉模具典型结构,为模具装配实训做准备。
(2)制图知识得以学以致用,并强化AutoCAD电脑绘图。
(3)把原来逐件制作纯消耗材料实训变为逐渐引导学生把图纸绘制出来的零消耗实训,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4)为CAXA实训做准备。
2. 模块二:实训教学结合理论知识学习CAXA(或Pro/E、UG)
实训时,可分组发放产品图纸,学生根据模具制品的形状、精度、大小、工艺要求和生产批量,用模具设计软件选择相应的设计步骤、参数、计算公式以及标准模架等,最后给出全套模架结构设计图。要求学生利用软件对此模具进行开模、合模、制品推出的全过程仿真练习,了解了模具制造全过程,从中找出设计的不合理处,为下一步加工实训做准备。
3. 模块三:普通机械,数控编程加工
对模具来说,一般标准零件是可以直接订购的,如标准模架、导柱、导套、顶针等,但模具的凸凹模(或型腔)是要进行加工得到的。任何零件的加工基本上都是要经过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这一过程。模具一般是单件产品,因此加工一般是普通机械加工去除余量,再经数控机床编程进行半精或精加工。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能编写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并能熟练地使用普通机床(如车、铣、刨、磨等)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且在下道工序能用手工方式和CAM方式编写数控加工程序,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数铣、线切割、电火花等)加工出合格模具零件。
4. 模块四:模具装配、修配、调整模块
模具装配、调整不可能直接进行,此模块就要求学生具备钳工的一般技能。钳工一般内容包括:划线、工量具的使用、錾削、锯割、锉削、钻孔、攻螺纹、套螺纹等,而这些基本技能的学习不能像学普通钳工那样照搬应用,要结合模具结构进行研究、总结,发现冲压模具的凸凹模、塑料模具里的镶件是钳工技能训练中的旁证,可将四方体、六方体、圆弧锉配、十字配作、角度配作、钻孔、攻丝、套丝与装配等综合在一起制作一本可行性的实训校本教材,既可减少实训材料的消耗,又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可检验学生模具课程学习完成的情况。
在此模块中,装配最难点应属配钻、攻丝。因为孔的形位精度、尺寸精度关系到装配的位置。教学中,我们要学生自己设计所需孔深,把在理论课学到的螺纹底孔直径计算公式运用到实训操作中,在废料上按钻通孔、钻小孔、钻斜孔、扩孔、锪孔、铰孔、逐步过度到钻盲孔、钻多工件。尽管图纸上不一定要求螺丝清根,但实际的工况是要清根的。这样学生知道了在盲孔攻丝中为了满足图纸规定要求,必须准备好空间让出丝攻到足够深度。这就要把孔钻深点,但若钻的太深超过切口就会钻到下一个零件上去,则会造成偏心问题。因此,应设计些简单的配合组装图,让学生进行加工并装配,为下一步装配模具做准备。
等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后,可把前面机加工合格的模具零件进行装配、调整、试模实训,试模合格后把此模具进行点评、展示,会让学生有成就感。这样,专业针对性明显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目的更为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经过该实训,学生能够将既往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以上模块可打乱顺序进行,以解决机床、电脑设备少,学生多的矛盾。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分批分模块进行实训,同时在实训中以工厂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通过了岗前培训。毕业时能独立操作,尽量做到“零距离”上岗。
二、实际案例
图2手柄
工件名称:手柄(见图2)
生产批量:中批量
材料:Q235-A钢
材料厚度:1.2mm
经过模具设计软件的学习之后,发放模具成品图纸给学生,让学生分组(5~10人/组)用Pro/E等模具设计软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图纸的技术要求等进行模具设计计算(见图2)并转化为二维的装配图(见图3),零件图。此阶段是建立在模块一、二的基础上才可进行。
图3二维装配图
经专业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可根据零件图和装配图编制工艺并进行加工,加工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机加工,数控特种加工,也可选用钳工加工。工作量大的可选用机加工,如模架,可用加工中心数控编程或用MasterCAM软件进行编程方法进行加工(机加工模块实训);精度高的可用特种加工,如落料凸模,直通式,采用线切割加工,2个M8螺钉固定在垫板上,与凸模固定板的配合按H6/m5。整体凹模,各冲裁的凹模孔均采用线切割加工(特种加工模块实训);而简单的,可采用模具钳工技能,如导料板、卸料板可先锉削、磨削后再钻孔(模具钳工技能实训)。
最后等所有的零件都加工好以后,就可以进行装配、调整、试模。根据级进模装配要点,选凹模作为装配基准件,先装下模,再装上模,其中要注意孔的配钻并调整间隙、试冲、返修(模具钳工技能实训)。
三、结束语
由于每个学校的设备、条件、资源等不一,教学方式的不同,普通固定的教材不适于每个学校。因此,针对“实用、够用”原则及模块式教学,应开发相应的校本教材,如已开发的《钳工技能实训》和待开发的《模具测绘实训》以及《机加工、数控实训》。这样针对性的进行模块式教学,会使教学目的明确,技能的掌握更简明快速,学生的适应会更好更快。模具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过程很长很远的研究方向,模具实训老师的专业进取也得不断更新和提高,才能适应新技术的改革和创新。
(作者单位: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
1.1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传统教学是先由教师把非常系统的知识讲完,让学生进行知识储备,然后再应用某些知识点进行练习训练。“计算机工程制图”授课一般是先课堂授课,黑板板书加上一些PPT课件和教学模型展示,布置作业,而后是AutoCAD授课与上机练习,最后是零部件测绘实训。并且未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这样教学的弊端是学生在毫无目的地被动接收,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1.2课程实践性不够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是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复合人才。但当前多数学校制图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而且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能有效结合,使在校学习的内容与生产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脱轨严重,没有很好地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因此很难培养出学生真正的职业技能。
2.课程建设思路
通过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企业实际生产调研,结合国家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课题组明确了建设《计算机工程制图》精品课程的思路。按照“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原则重组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合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根据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强化教师培训与再教育,建设一支教学观念新、教学水平高、教学手段先进、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坚持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建设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而完善教学设施;完善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综合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
3.课程建设内容与成果
3.1教学内容
课题组认真研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国家制图员职业资格考试的标准要求,进行了岗位需求调查,并且经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发现机械设计与制造、化工等工科类专业学生就业主要从事制图、产品检验与研发、机床操作、技术改造、设备管理与维修等职业岗位。2000年以前,我校的《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AutoCAD软件》课程分别单独设置,计算机绘图课程安排在学习完工程制图课后开设,总学时14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16学时,占总学时11%,课程内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与严谨性。2000年后合并为《机械制图及AutoCAD》,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改,适当降低了画法几何、机械制图部分内容的难度要求,开始注重生产实际需求,高度重视读、画工程图样能力的培养,总学时调整为124个学时,实践学时24,占总学时19%。2003年,我们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软件课程整合,编写完成了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计算机工程制图》、《计算机工程制图实训教程》,获我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我们以我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示范专业为契机,对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将《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零部件测绘》有机整合,并注重“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教学内容强化了实践教学,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总学时变为128学时,实践学时62,占总学时49%。2009年,我们编写出版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工程制图与测绘》和《计算机工程制图与测绘实训教程》,内容选取力求与工作岗位的需求紧密相连,比如实训项目———减速器全套图纸测绘的主要学习任务就包括螺纹画法、轴类零件画法、箱体类零件画法、装配图画法、计算机绘图、公差知识及测绘方面知识的使用等,该教学内容的工作对象包括机械零部件、设计方案、要绘制的工程图样和三维造型等,运用CAD/CAM软件、绘图工具及仪器、测绘用工量具等各类工具。教材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2教学方法和手段
3.2.1教学模式设计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企业生产实际,提出各种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生置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比如利用常用的减速器模型,提出减速器的某个零件属于哪一类零件,如何表达绘制该类零件图,零件图上哪些尺寸是重要尺寸,哪些表面有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零件图有何用处等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优化了教学过程,从而提高了课程质量和效率。课程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邀请工厂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由企业教师有针对性地安排与课程相关的任务并指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学生在生产实境中体验图纸表达的内容,深切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读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工学结合应该是课内结合与顶岗实习等相结合,课内结合应为最终的顶岗实习做好准备。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在企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真实工作环境下的测绘、计算机绘图及其它任务,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同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进程,开展了创新设计大赛、计算机绘图竞赛,参加《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网站开发的建设等实践性环节,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3.2.2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讲授制图基本知识部分(体上的点线面、基本体与组合体),大量运用模型演示与动画模拟,对学生进行空间想象思维训练。同时讲解计算机绘图(CAD)的基本操作和绘图命令,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形象,容易理解。(2)按工作过程导向讲授机件表达、零件图和装配图,对学生进行机械制图基础训练。打破章节界限,采用幻灯片、模型、零部件实物展示台和台虎钳等真实零部件进行教学,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加以操作演示,同时讲解计算机绘图(CAD)的零件图、装配图、标注等内容。模拟了生产工作过程,也提高了直观性与趣味性。(3)测绘实训教学。针对具有工程意义的减速器、台虎钳、齿轮泵等做零部件测绘、手工绘制草图能力训练,再利用计算机软件把全套工程图样绘制出来,而后总结撰写测绘实训报告。这样提高了学生动手和构图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3.2.3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可增加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量。在理论和实训教学中,课程组教师制作了集图片、动画、flash和声音为一体的《计算机工程制图》教学课件,建立三维模型、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全部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并结合其它方式。多样的信息承载形式,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了教学效果。依托校园网,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将《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教学视频、三维模型、实训项目、练习题库等相关资料全部上网,实现开放式教学。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满足本课程学生自主学习和上网学习的需要。
3.3教师队伍
我校极为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采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素质。制订师资培养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理论进修和企业顶岗学习,每年完成不少于一个月到企业单位顶岗,以提高生产实践经验,增强职业能力。同时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师德培训,支持其参加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学习,以增强其执教能力。经过几年的培养,教师队伍中全部具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专任教师全部是“双师型”教师,在企业中担任技术服务。部分教师为河南省成人制图学会成员,教师教学理论及实践水平大幅提高,教学观念新颖、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手段先进。已经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较为理想的教学队伍,且各自所学专业形成交叉,知识结构很合理。组成了不同知识层次和年龄的教学梯队;教学队伍中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6人(其中3人兼带实验),专职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4人;校外兼职教师4名,均系工学结合单位的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参与了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制定,负责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3.4教学条件
《计算机工程制图》是我校机电、化工、建筑等工科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学校对该门课程的建设、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保证该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已建设了良好的校内教学与实践环境。为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强化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学校加强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河南中轴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焦作三岛输送机械有限公司、厦工机械(焦作)有限公司、焦作科瑞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焦作市迈克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可以满足学生企业认知实训、课程实训和生产性实习等实践教学的需要。
4.课程建设成效
《计算机工程制图》精品课程建设符合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很好地实现了工学结合与一体化教学。课程组全体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清华大学著名教授王先逵在听取了《计算机工程制图》的教学汇报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门课程的改革力度较大,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走在了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前列,是一项有积极意义的尝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的教学质量。近5年,在《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中,学生的评价结果均为优秀、良好水平,平均得分97.75分,并多人次获得“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称号,均评为优秀,同行专家及我校督导组听课评价较高。根据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近5届毕业生回访调查,毕业生认为《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对自己的读画工程图、计算机绘图、协作能力等多项能力帮助很大,课程教学体系使自己学习了生产技能、团队意识,为尽快适应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5年,通过对近20余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制图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毕业生的制图功底较为扎实,识图能力很强,进入角色较快,适应能力强,基本达到了毕业能直接上岗的要求。目前有约60%的毕业生从事与设计、维修和测绘等相关工作,满意率达到95%以上。
5.课程建设完善思路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场地;课程与教材;钳工实训
一体化教学是以国家职业资格为依据,以综合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把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相贯通,把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相连接,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在具体实施一体化教学中,应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一体化教学的实现途径可以明确地表述为“四个一”,即:一体化师资、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课程方案。也是一体化教学得以实施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条件。只有抓好这四大项建设,我们所期望的一体化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1.一体化师资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随着技工院校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对技工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的类型也从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过度到“双师型教师”,再发展到“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师是企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结合体。教师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我校在培养师资队伍上下足了力气,总的来说,分三方面的内容:走出去、引进来和校内培训。
首先说走出去,选送骨干教师赴外培训。(1)到企业去,近几年,学院每学期都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实践完毕回校总结汇报、探讨交流。到目前为止,已有120多 人次分别到河北远大阀门集团有限公司、邢台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建滔(河北)化工有限公司、邢台北人印刷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生产实践。(2)、到第一批一体化课改试点院校去,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从2011至今先后送出15 名教师分别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广东高级技师学校、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常州技师学院、宁波技师学院学习取经。
其次引进来,请职教课程专家到我校,讲解一体化课程的基本概念、开发流程、教学方法、评价模式。从2011至今,先后有人社部课程开发专家刘春、承德技师学院院长张新启、扬州技师学院中德技师培训分院院长刘海光及两位专家到我校传经送宝,为我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给予了无私的指导与奉献。
最后,举办校内培训,我院利用每周六分批分期对全院各专业教师进行一体化教学培训,迄今为止,已有238名教师接受培训。我有幸作为第一批学员,经过学习、试讲、考核成为第一批一体化教师。
2.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有力保障。我院各专业实训设备先进齐全,有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场,有钳工实训场,有先进的五轴加工中心等一批先进的实习实训场地。按照现代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环境设置学习工作站,配备的教学设备是当前现代企业的主流设备,在邢台市乃至河北省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定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被河北省人社厅定为金蓝领技师培训基地。2010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定为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实训基地。
我系在钳工实训中实施了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钳工实训场地6个,台虎钳400台,卧式台钻24台,均按照生产与实训教学一体化标准建设。并根据企业生产工作环境设立学习工作站。让学生在实训中感受企业的氛围。
3.一体化课程及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因素。按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钳工实训中,我们给学生呈现的不再是原有的以章、节、目为结构的教材,而是一个个经过提炼的学习任务,每个任务来源于企业的工作实践,以工作过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学过程也和工作过程相一致。如开瓶器的制作、錾口榔头的制作、划规的制作、平行压板的制作、六角四方镶配件的制作、钥匙的配制等。因此,学习任务是学习和工作任务的融合。按学习任务的性质又分若干模块,简单学习任务分为零件测绘、零件制图、金属材料、零件加工等四个模块,复杂学习任务分为零件测绘、零件制图、零件加工、金属材料、零件装配调试等五个模块。每个模块围绕各学习任务按“简洁、使用、够用,兼顾学生后续发展”的原则实现课程的综合化体系。每个模块的教学都围绕着同一个学习任务而展开。
这样,由简单学习任务到复杂学习任务的工作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同时,以工作任务为依托,学生的角色逐渐向企业员工角色靠近,实现了学习过程向工作过程的转变。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
4.采用适合技工学校学生特点的学习方式。在钳工实训中我们采用分组互动、合作学习。而且在教学中都渗透着六步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等,在六步教学法中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同时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学习某些课题,从而达到共同学习的目标。合作学习的形式不仅培养了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而且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启发,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和社会协商能力(关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包容不同意见的能力)。
总之,在钳工实训中实施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是符合技工学校学生特点的先进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和钳工技能,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感受到个人在岗位的责任及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及熟悉标准、规范的生产过程和运作规律。从而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融通和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培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真正做到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关键词:机械制图 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67-01
当代中职学校的学生,好玩、厌学、叛逆心理较为严重,教师的教学如仅从“老师教”的角度考虑,一味地照本宣科、因循守旧已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如何更多地从培养实用型的“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每个中职学校教师必须思索的问题。笔者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做了些探索。
1 兴趣激发从绪论开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刚踏入中职学校的大多数新生来讲,什么是机械?什么叫机器?机械工厂什么样?感到非常迷茫。作为新生第一个认识的专业基础课教师,制图教师所肩负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到合作企业去实地拍摄各类型的机床、零件,再回到学校实训车间,用VCR将车间现有的机床设备、测量工具及仪器、仪表,以及简单零件的加工过程都拍摄下来。在网络上又收集了一些资料,制作成课件。
第一堂课用多媒体教学。先让学生看VCR,这样学生对机械工厂、机器、零件、测量工具有了初步的认识。再把二级减速器教具模型搬到课堂,将减速器里的齿轮、轴承等零件拆卸下来,再装配上去,使学生简单了解减速器干什么用的?各个零件在机器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等等。学生很兴奋,他们在兴奋中了解了机器、零件、机械工厂,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中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制图课的兴趣,使其产生求知欲望,其次将往届学生画好的零件图、装配图、制作的教具模型等作品展示给新生,鼓励学生,让他们有一种欲望:通过学习自已也会有作品,也能达到甚至超过老生。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第一堂课上还要跟学生强调: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着以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证、技能等级证的取得,及今后到工作岗位的工作质量。以此为契机教师再阐述该课程的性质、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本课程的发展史。再对制图课提出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
2 采用直观性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常听到有学生说:“物体的空间形状就是想不出来”。学生的这种现象我们很容易理解,那么如何把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转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例如:在讲解“三面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时,可以利用教室的黑板面、地面、墙面作为三投影面体系,并且配合用粉笔盒拆开演示三视图的形成,把这些知识直观地传授给他们。教师还可以把粉笔头、手里的笔、三角板等实物分别看作为点、直线、平面等基本几何元素,把它们放在教室所代表的三投影面体系中,并摆出各种空间位置,让学生观察其投影效果,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画出点、线、面的三面投影,总结出其投影规律。通过日常生活中这些直观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运用轴测图帮助读图。学生面对一组较复杂的视图不可能很快就看懂,必须分割几个部分构思推想,然后综合构思出机件的整体形状。困难在于想象出后一部分形状又忘了前一部分形状,较难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整体形状。用富有立体感的轴测图来描述整个思维过程则可解决上述问题。在读图过程中,把想象出的每一部分形状及相对位置都用轴测图记录下来,然后仔细分析连接处性质,交线形状,等等。这样读完图,一幅完整的轴测图就呈现在眼前。通过空间想象,学生把二维的图样与三维的轴测图很好地联系起来,对学习制图有非常大的帮助,学习起来也轻松多了,这些直观的教学手段,更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多媒体教学,巩固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通过画面的直观演示,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可以使制图中实物与视图、视图与实物的转换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在制图课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仅用模型与挂图来实现教学过程,收到的教学效果甚微,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教材的不断更新,模型和挂图已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往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将课堂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则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得以提高。例如:在讲组合体的叠加、切割、圆柱的相贯等内容时,这些形体的形状较复杂,仅凭教师在黑板前讲很难说清楚,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很直观地展现这些组合体的立体图、可以从各个方位进行观察,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的兴趣越学越浓厚。
4 学习过程中,兴趣得到升华
在技师班的教学过程中,将《机械制图》与《CAXA电子图版》这两门课融合一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讲到制图课的模块十二装配图的任务4:测绘减速器时,电子图版课已经将前面的基础知识讲完,应该做综合练习。这样,将全班33名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5~6人,每组选一名学习较好的同学为组长。首先对任务进行描述:何谓测绘、装配图测绘什么、测绘的种类和测绘的目的有几种,部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其次进行任务实施:了解和分析装配体的性能、结构及工作原理,如何拆卸零件、注意哪些问题、画出装配示意图。再测绘零件、画零件草图、正式零件图,最后由组长画装配草图、画出装配图。任务书连同减速器、游标卡尺等工具一同发给学生。制图课画完零件图的同时,到机房用CAXA电子图版软件绘制零件图,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他们看到自己用计算机绘制出的图形并打出图纸,同学们感到非常自豪,特有成就感。从手工绘图到计算机绘图,学生又有了一个比较的过程,都觉得手工绘图太麻烦了,所以学生都愿意用计算机进行绘图,最后全班6个小组的手工绘制零件图、装配图,及电子版的零件图、装配图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此时又把电子图版这门课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综上所述,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时时不忘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地保障,使学生顺利掌握制图课的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双线梯形螺纹丝杆 综合职业能力
近年来,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高标准需求。全国各职业院校都在进行着一体化教学改革,大部分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简单的拼凑在一起,缺乏自己的内涵和创新。本文以车削双线梯形螺纹丝杆为例,从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等三方面探讨如何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学习目标的一体化
学习目标实例:阅读生产任务单,按照加工数量等要求,明确工时,领取生产任务;能列举多个多线梯形螺纹丝杆的应用场合;根据实物测绘图样,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计算,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绘制工艺草图);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更深入的市场调查,填写市场调查表,并能进行简单的成本核算,填写成本核算对比表(如购买成品与加工制造的成本对比、采用不同加工方法的成本对比等),选择合理方案;能根据加工要求正确刃磨多线外梯形螺纹车刀;能根据线数的不同正确选择多线螺纹分线方法;能测量外梯形螺纹并进行数据记录处理;能深入了解不同作用、不同材料丝杆的一些特殊热处理方法;能按车间5S管理和产品工艺流程的要求,正确放置丝杆零件并进行质量检验和确认;能按车间要求,规范填写交接班记录表;能主动获取有效信息,展示工作成果,对学习与工作进行反思总结,并能与他人开展良好合作,进行有效的沟通。
设计目的:现阶段各学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都局限于将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简单的合并,为了一体化而“一体化”,没有考虑到一体化的真正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目标。在实训课堂上,除了要培养学生车削双线梯形螺纹丝杆的专业能力以外,还将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也作为学习的重点(如资料的查阅、工艺的制定、工作中与他人的合作等)。
二、教学过程的一体化
工作情境描述实例:本校医务室的一批医疗床丝杆出现损坏,为节约成本,学院决定利用现有生产条件自行加工一批医疗床丝杆,数量为30件,工期为2周,包工包料,零件尺寸见图样,由本班承担完成加工任务。
设计目的: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要根据学校现有条件确定学习任务,这里以学校医疗床的丝杆损坏这个可以真实模拟的任务为情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做的事(学习车削双线梯形螺纹丝杆)是件有意义的事,而不是那种无聊的重复的操作练习。
学习过程描述实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院设备资产处领取医疗床丝杆制作任务书及资金,签字确认;根据实物进行测绘,制定适合本校现有条件的工艺规程文件,并结合交接班记录,制定各岗位加工计划;各小组通过市场调查,进行成本核算,确定购买材料的种类以及三家以上商家的产品价格对照,确定并购买材料;准备工量夹具及车床,按车床安全操作规程,装夹刀具和工件;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和切削液,按工艺和图样要求切削加工工件及对工件进行热处理等,加工过程中要适时检测并进行质量分析确保产品质量;加工完毕后规范存放零件,送检并签字确认;按照规范清理场地、归置物品、保养设备并填写保养记录,下班前填写交接班记录;制作PPT或VCR展示产品制作学习过程,小组互评、成果汇报,教师总结点评。
设计目的:学者加芬科尔曾说过:“每一种职业归根结底都只能在实践中才能学会,这与职业的种类无关,数学家如此,卡车司机也是如此。”因此,在设计学习过程的时候,要将大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小的工作载体,在工作情境中遵循“收集资料――计划――决策――实施――检测――评估“的工作步骤,从学习伊始就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计划、实施和检查的能力,并学会用这些方法独立解决学习中(乃至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
另外,在学习双线梯形螺纹丝杆加工的过程中,还涉及到很多的相关专业知识,在这里也需进行一体化的处理,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将涉及到的知识都进行教学处理,例如,在以前的学习中没能完全掌握理解的,可以在这里重点讲解或引导;这次的车削双线梯形螺纹丝杆没能掌握或理解的知识,也可以在下一个任务中继续通过实际应用去掌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以够用、学以能用”。
三、评价的一体化
评价要求实例:任务书及资金的领取,资金是否规范;测绘方法是否正确,有无不规范操作,图样绘制的正确性,有无原则性错误;能否根据本校现有条件制定合适的双线螺纹丝杆工艺规程文件;市场调查、成本核算过程中与人沟通的能力、与小组合作的能力及节约资源能力;车床操作的熟练程度,准备是否充分,加工过程中应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5S的执行情况,交接班记录是否规范;自我总结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赞扬与自我赞扬是否能做到实事求是;成果汇报与展示能力。
设计目的: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反馈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方式,是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主要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来实现。形成性评价包括学习过程、资料收集等,终结性评价包括综合知识、专业能力等。在车削双线梯形螺纹丝杆的教学中,不能等到零件结束了才进行简单的尺寸测量,要在每一个小的工作载体结束时评价,如有必要在过程中就可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做到按时和切实评价。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也可进行评价,在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与信任的同时,也可就实训时遇到的共同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以车削双线梯形螺纹丝杆为例,推荐了一个大方向上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现阶段还存在着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其优点是使学生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出现的问题,使其具备从事一个(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需的本领,实现了个人职业成长和个性发展,促进了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参考文献:
[1]Allan C.Ornstein.Teaching and Schooling in America.Pearson Education,2003.
关键词:画法几何;机械制图;计算机二维绘图;三维实体设计;零件测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099-02
进入21世纪后,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等技术的应用,工程图学类课程作为一项服务于工程设计与制造的技术课程,其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均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它不再单是培养绘制、识读工程图样的专业基础课,它逐渐成为研究图学理论与图形表达的综合基础课程,是研究工程与产品信息的表达、交流与传递,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形象思维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技术课程。因此,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完善工程图学类课程体系,培养CAD应用技能复合型专业人才,已变成了当今社会的必须。
机械专业工程图学类课程是一个课程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工程制图内容,如画法几何、机械制图,也包括计算机二维绘图和三维实体设计等内容。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它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还需要配合有机械零部件测绘的工程实训内容。从内容上,它不但研究图学理论与表达,还培养图形绘制能力、三维实体设计等。目前计算机三维实体设计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学阶段,按不同的时间阶段与各部分学习、应用的内容相结合统一考虑,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见图1。
工程图学类课程不仅是学习一门理论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一项专业技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内容,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使其更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对培养新一代工程技术人员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学习画法几何内容,掌握绘图理论
画法几何是研究投影法、投影规律等基本理论的,它是培养学生识图和绘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构思能力的起点,该部分内容在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掌握后续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重要基础。
学习该部分内容,点、线、面投影是学习基本体的投影基础,从线、面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抓住物体的特征,注意物与图的相互转化,形成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在掌握正投影理论的基础上,使研究问题的对象由二维平面发展到三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组合体部分的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由研究点、线、面和基本体的投影过渡到组合体,并为后面的表达方法和零件图做前期铺垫。讲解组合体时,借助三维建模软件生成实体模型,以获得感性认识,可以对解题产生启示作用。读图时,引导他们从体的认识再逆向思维到点、线、面,将抽象的二维转换成形象的三维,实现物体与图形的转换,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绘图和识图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讲解时可引入三维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引起学生对三维设计软件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欲望。
二、将专业制图与计算机二维绘图合并为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
专业制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绘制、识读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国家标准的规定,掌握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制内容和要求,要求学生能利用绘图仪器、计算机软件正确绘制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图样。通过零件图绘制、识读,了解零件的结构、设计与零件工艺、加工方法、加工顺序等知识有关;通过零件图表面粗糙度、极限配合以及形位公差等,对将来的专业课程,如机械制造、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有所了解;通过装配图,使学生了解到新产品的开发设计顺序,了解设计时要考虑的内容。通过以上一系列内容的讲授与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维绘图以常见的AutoCAD软件为例,学习时,首先讲解AutoCAD的简单绘图、编辑功能,使学生可以绘制简单的图形。教学中可以从实际的案例出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绘制具体实例上。通过绘制具体图形,把要学习的具体命令融入到具体实例中,在使用中不断练结。然后,根据需要介绍的专业制图的内容,增加零件图和装配图,逐步介绍AutoCAD的其他功能,用以绘制复杂的符合专业要求的零件图、装配图。
绘制图形时,可以将尺规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结合起来绘制。通过教学实践比较发现,尺规绘图环节不仅加强了绘图技能,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工作态度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尺规绘图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实质性的进展。在计算机绘图普及的今天,尺规绘图不但不能削弱反而更需要适当加强。绘制过程要求学生绘制的图形要符合国家标准,绘制时逐步利用AutoCAD的辅助功能,实现快速、准确的绘图。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三、进行三维实体设计,为实际工程设计奠定基础
实际生产中,二维设计在其表达方法上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所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三维建模技术应运而生。三维建模使得设计和制造的理论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三维实体设计软件可以对零件进行三维建模,进行虚拟装配,能够直接在计算机上对设计出的零件进行虚拟加工和装配试验,检查零件的加工工艺性和装配质量(是否有干涉、松动等),并以有限元分析软件为平台对模型结构进行强度和刚度分析,从中及时发现设计缺陷并进行结构优化。这一技术缩短了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从而减少昂贵的试验费用。同时利用三维实体设计软件,可以将三维模型直接生成二维的零件图,这种方法准确、直观,减少了绘图工作量,提高了零件设计的效率。尤其对于复杂的几何造型、不规则复杂曲面等的投影,视图中的交线(截交线、相贯线)能够自然生成,避免了二维图形的绘图。
三维实体设计在学习时,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由易到难,结合实际练习。初学者可按照由下至上的设计方法,先对各个零件进行三维建模,然后按照相应的配合、约束关系进行装配,装配后对装配体进行模拟动画,进行工作原理模拟。熟练后可采用由上至下的设计方法,根据自己的想象构思,进行设计和修改,一边装配、一边建模,方便、快捷。
现代企业的设计、生产、制造模式正朝着信息化方向快速转变,三维实体造型已经成为从设计构思到数据采集、数控加工等的主要模式,三维实体设计技术逐步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一种现代技能,是现代制造工程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术。目前,国内大、中型企业许多采用Pro-E、CATIA、SolidWorks等三维软件进行设计。
四、进行零部件测绘,培养学生工程实践
机械零件测绘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机械零件测绘是以真实零件为测绘对象,要求学生利用测量工具对零部件进行测量,然后绘制草图、计算机绘图以及进行三维建模和装配。通过对零件的测绘,要求学生对零件的测量结果和加工工艺进行尺寸分析,从而得到有效的数据,根据测量分析结果绘制零件草图,依据草图绘制出正规的零件图和装配图,或者直接创建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模型、装配体直接生成二维工程图、装配图。
零件测绘涉及多门课程,如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材料、工艺等,不仅用到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有机械加工生产实习的经验,特别是在技术要求的制定方面最为艰难复杂,需要多方面考虑才能完成。零部件测绘全过程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图学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模型测绘过程可鼓励学生通过三维模型和装配图进行小的改进,生成爆炸图、模拟工作原理,进行静态分析等,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三维实体设计能力。
五、总结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按时间阶段分别开设了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SolidWorks三维实体设计、机械零件测绘等课程。后期,带领学生参加先进成图技术大赛、参加认证考试,对前面学习内容,在后续课程的学习、设计中不断应用、深化和强化。经过系统的工程图学类课程学习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能快速、准确绘制正确的工程图样,可以创建三维模型、虚拟装配,并进行动画仿真。部分感兴趣的同学还可进行简力学性能分析,且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为毕业设计做好了充分准备,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