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4: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目标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关于口语交际的目标和内容
过去有的大纲是将“听”和“说”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分成两个系列,《语文标准》中将这两个系列合在一起,改成了口语交际,这绝不是一个名称变换的问题。关于口语交际的认识有一个变化过程。过去习惯把“听”“说”分开,采用“听说读写”四条线并行的提法。在2000年公布的试验修订版大纲中,虽然根据现代社会口语交际能力日益重要的认识,已将“听”和“说”合成口语交际,但在表述时仍是将听和说分开。在《语文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理念更为明确了,这就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一理念贯穿于关于口语交际目标的表述和教学建议之中。
《语文标准》明确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并按九年一贯的思路,整体设计,分四个学段提出了阶段目标。这些目标,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对于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应注意到如下一些特点:
1.前瞻性。作为课程目标五个方面之一的口语交际目标,充分体现了课程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如“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积极参与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努力用语言去打动他人”,“尊重对方,理解对方”,“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明力”等目标,都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语文标准》要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实际上就是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的将来着想。
2.三维设计,整体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整合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的要求,三个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既然是交际活动,双方在应对中的情感态度就非常重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语文标准》的口语交际交际目标,第一学段要求“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第二学段要求“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意见与人商讨”,第三学段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第四学段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都体现了情感态度方面的导向。口语交际还重在参与交际过程,第一学段目标“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三学段目标“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第四学段“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分别体现了这样的要求。只有在以上的前提下,《语文标准》关于口语交际的技能要求,才有了意义。课程目标将多方面的要求整合交融,为的是真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人格素养和生存能力。
3.操作性。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教科书选择、编写、确定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如根据“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这一目标,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安排“听故事、讲故事”、“听童话、讲童话”之类的教学内容;根据“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意见与人商量”的目标,我们就可以安排“向别人请教”、“学会商量”等教学内容。有些教学目标的独特视角还不口语交际教学提示了清晰的实施策略,如“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这一目标,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在让学生“听”别人说话上下功夫,先引导学生“会听”,在“听会了”的基础上再转述。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段目标的要求也呈螺旋式状态上升,如关于说普通话的要求,在第一学段中提“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用普通话交谈的习惯”,到第二学段要求“能用普通话交谈”;再如听说方面,第一学段要求“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段要求“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要求“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第四学段要求“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马列主义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这些目标设计,体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结合,并为实际的教学提供操作的抓手。
《语文标准》中口语交际的目标架构,为设计和选择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提供了操作的依据和展开的空间。下面举现行的一种教材中关于口语交际的几个话题,以作示例。
介绍类:自我介绍、介绍朋友宾客、介绍我的家、介绍我的家乡、介绍我的一张图片,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介绍我国的一座城市,介绍一处名胜古迹,介绍世界名城,介绍一种动物等等。
独白类:说小笑话,说故事、说相声、说广告、说自己的奇思妙想、说说自己的愿望、说读后感观后感,说经验教训,说目击情况、小新闻等等。
交往类:道歉、做客、祝贺、待客、转述、劝阻、商量、请教、赞美、批评、安慰、解释、采访、辩论、借物、购物、指路、问路、看病、打电话、接电话、邀请、推荐与自我推荐、当导游等。
表演类:演童话剧、演小剧本、当众演讲、主持节目等等。
讨论类:……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怎么办、小小建议、小小讨论、小小辩论等等。
以上所举大多是从日常生活中摄取的交际话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供挖掘的话题当然远不止这些。生活是口语交际内容和活水源头,只要处处留心,做有心人,定能发现和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口语交际内容。
二、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语文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根据教学建议精神,我们觉得,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教学策略。
1.精心创设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时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就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之而变得高涨起来。这样,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加或持续,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中,去作进一步的体验。如“学会赞美”这个话题,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我们可以创设这样一个交际情境:
(1)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做描述,启发学生走向情境。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赞美是一种肯定。赞美可以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美丽,赞美可以把世间的不协调的声音变成美妙的音乐,赞美可以激发人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也许一次小小行赞美,就能改变人的一生。其实,在你赞美别人的同时,自身的境界也得到提升。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
(2)让学生看情境表演(女儿芳芳放学回家赞美妈妈烧得一桌好菜),走进情境(表演用的道具可以用实物,也可以绘制)。
这段表演,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接近生活的情境,并通过看表演将他们引入情境,为参加口语交际做好了内容上和情绪上的准备。学生看完了表演后,教师直接利用这个情境,让学生进入口语交际活动,分别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当妈妈和芳芳的角色。
口语交际情境创设方式很多,如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展播录相节目,播放录音来渲染气氛,教师或学生的语言描述和表演。
2.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
有一些口语交际的话题,双向互动是显性的,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如某小学教材里“小猴借铅笔”这个话题,有这样的文字提示: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是怎么做的?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分别让学生扮演小猴和小熊猫,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连说话带动作表演起来,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
有一些交际话题的互动性不够明显,双向互动往往被忽略,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留意。如“学会劝阻”,题目要求对公共场所的不适当甚至危险行为加以劝阻。如果教学时只关注“劝阻一方”怎样说话,那么这个话题就失去了互动性,成了看图说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劝”,也要引导“被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辩”。这样在表演时,才不会变成独角戏。像道歉、祝贺、待客、商量、请教、安慰、解释等话题都属于此类。
还有一些话题,看上去并不是能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话题。教学前,我们应该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心设计实施策略,让学生在交际时互动起来。如“找春天说春天”这个话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去不同的观察点,并分别给他们提出不同观察要求:在校园的一组重点观察小池里的水,到花园的一组重点观察花草,去“百木林”的一组重点观察树木。课堂上可以先问问大家找春天时都找到了什么,再互相发问。这样,学生就会提出“我想知道池子里的水怎么样”,“我想知道花园里什么花开了,好看吗”,“我想知道百木林的树木都长出叶子了吗”等问题。这些问题也自然成了交际话题,互相问答的过程就是互动的口语交际过程。
3.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语文标准》中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语文标准》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语文标准》在小学阶段关于听人讲话、听故事、复述、讲述、转述等要求,初中阶段关于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课堂讨论、应对能力等要求,都是重在交际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
《语文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1.1推动税务事业良性发展的需要
实施税务绩效管理能明确每个岗位的基本职责、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能好地确保税费绩效管理的每个层面和相关环节均能获得有效管治,更好地实现依法治税、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工作执行力和工作效率,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三个一流”总体目标,促进税务事业快速发展。
1.2探究税务管理规律的重要途径
纵观当今国内外行政管理创新改革发展趋势,精细化管理、质量管理、效率管理、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追求服务质量和成本核算日渐成为社会发展潮流。目前,全国范围内的税务管理工作,已有不少省和县(市、区)的国税、税务局积极主动地推行绩效管理创新实践。通过相互学习与借鉴的实地调研活动,相关行业人员逐渐感受到推行绩效管理带来的实际成效,同时也分享了管理水平提升的成果。
1.3防治税收系统腐化的有效方法
实施税费绩效管理能推动制度规范、执法规范、服务规范得到更好的落实,对干部的监督、考核和鞭策将会更加具体,责任到人,赏罚分明,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制度、行为保证,防治税收系统腐化。
2目标管理与税务绩效管理
2.1明确税务绩效管理的目标
所谓的目标管理是能够进行组织分工、传导压力、突显重点、追求产出、落实责任,提高组织绩效的手段[2]。在目标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然后围绕核心目标组织分工、落实责任,齐心协力实现目标。那么,在税务绩效管理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具体工作性质实行层级管理,明确目标后也应将目标层级化,分别确立市局、各处室和县、区局等部门的使命目标和年度目标。其中,使命目标主要是税务绩效管理中最根本、最能体现价值所在的、最崇高的责任与任务。年度目标主要是配合使命目标进行分阶段的目标确立。
2.2实施税务绩效管理的目标评价
税务绩效管理目标评价过程中,应将自上而下将目标进行逐层分解与管理评价,并且应该坚持客观、公平、公正、公开,以结果为导向,着力过程的基本准则。严格遵守层级、关联、全面、重大、赏罚分明等特殊方针。
2.3选择税务绩效管理的目标评价方法
税务绩效管理的目标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自我评价、日常评价和集中评价。目标评价周期一般以年份或月份较常见,依据类型实施目标评价。目标评价要先设定指标以评估目标实现结果的情况,指标值或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依据等是构成指标的重要元素。
2.4兑现税务绩效管理的组织目标
税务绩效管理组织目标兑现后应有具体的激励机制,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最终目标继续努力工作。建议实施以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的目标管理,以年、月、周的工作时间为衔接,年初定好相关细则,互相学习与监督,产生压力和动力的传导模式开展税务管理工作,能切实做到组织绩效评估的科学合理性,推动目标贴近组织使命和战略,使激励机制的导向性更为明确,最终达到各层级的自我管理。
3完善税务绩效管理的对策措施
3.1深化税务绩效管理流程
深化税务绩效管理流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促进信息流转和收集处理的顺畅。依据国家税务管理有关细则,逐步完善专用发票税控管治以及普通发票税控管理,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加强与工商行政管理、地方税务局、电业局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拓宽涉税电子信息采集渠道,构建信息与税费管理的关系模型,制定信息标准化规则,设计出科学合理有效的信息分析与处理方法。
3.2优化税务绩效管理方法
税务绩效管理的目标是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并且实现最大化的产出,达到投入产出最优化。因此,建议应通过设置税费成本绩效指标,还原绩效管理的实际意义。此外,应根据不同地区间的人、财、物等的实际情况而定,仅仅依据绩效数字进行考核而忽视成本核算是不尽合理的,有失公允,也会进一步影响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尤其是当面对税务系统中的人手、经费不足的状况,凸显绩效考核的成本意识、落实成本要求,尽可能地优化目标成本,方能收到最佳效果。
3.3细化税务绩效管理评价指标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口头上。具体说来,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语文教学的这种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综合性学习,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这次课程改革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语文标准》对目标的设定,在三个纬度中非常重视“过程和方法”这一纬度,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虑的。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纲要》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控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的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提倡综合性学习,是这一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固然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实践能力,但目的还不仅仅在于此,下面对各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目标作一分析。
一、突出综合
1.学习目标的综合
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这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的综合,如:
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还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的综合,如综合性学习的一些目标中包含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学习班辨别是非善恶;
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
2.跨领域学习目标的综合。
《语文标准》基本理念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综合”的范围包括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使他们学会在各个领域里用语文,在运用中进一步学好语文。有关的课程目标如: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3.学习方式的综合
综合性学习学习,除了学习内容、课程目标的综合,还包含学习方式的综合;是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也是接受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结合;既有课内的学习,又有课外的学习。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能力,也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的学习在课外得到延伸。下列目标侧重于探究,但是也都体现了多方面学习方式的结合:
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加强实践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能在多学科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和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所以在第一学段要求在活动中“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第二学段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尝试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第三学段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第四学段要求在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后,“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还有“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无不意在培养学生的实际综合运用能力。
1.重探究,重应用
培养学生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这是综合性学习的前提。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到实际生活中马上能用,获得了锻炼的机会,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
随着学生的发展,语文的实际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越来越强。课内学到的东西不再是单薄虚拟的,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各种语言材料有实践中会显得越来越丰满,学习时的应用意识以及“学”与“用”的联系、反映会越来越增强。
2.重过程,重参与
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一般不是指向某种知识和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主要指向“过程”。《语文标准》中把“过程”也纳入其体系目标,要求在课程实施中,不仅只关注“达成度”、关注结果。其实,关注过程就是关注隐性目标,关注长远目标。阅读与写作等学习版块都需要关注过程,综合性学习更是如此。
关注过程,就应该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及参与程度,善于与他人合作,这是综合性学习的保证。所以《语文标准》关注学生对各种学习活动是不是都参与,是不是积极认真地参与,活动过程中有些什么样的成果和表现等等。所以在第一学段要求对提出的问题“共同讨论”、“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第二学段要求“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第四学段进一步提出“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3.重方法,重体验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有利于终身的学习和发展。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
在综合性学习中,要学生掌握的方法主要在于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结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如课程目标要求: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例,在实践中体验,不需要大量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的道理。
三、强调自主
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强调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这是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从学习的主体的特点和需要出发考虑并设计综合性学习课程目标,应给学生比较多的选择余地,活动内容和方式通常可以自主地选定,如: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
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
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
提高财务管理意识
随着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医院只有不断加强财务管理措施,争取以最低消耗获得最大价值,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医院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改进财务管理观念,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构建全面化、标准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对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强化财务管理人员意识。财务管理人员作为实现目标的具体组织与实施方,既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经验,也要注意不断提升管理观念,实现专业财务知识与管理理念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强化医院领导意识。对于医院发展来说,大多领导者来自医学专家,但是不具备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因此,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向领导渗透更多的专业知识与先进理念,让领导从思想上加强重视,理解并支持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不断优化财务管理策略,将理财观念渗透到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形成医院理财的自觉性、有效性。
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强化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若想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应以规章制度的完善作为基本途径,同时明确控制重点与难点。其一,完善内部牵制体系,实现不相容岗位之间的相互分离、相互监督与相互制约,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开展,都需要至少2个人参与,如报销、复核、采购、库存等。只有不断强化约束体系,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才能顺利实现内部牵制目标。其二,不断完善医院领导与财务管理者的责任体系,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内控检查,加强监督与考核力度,确保内控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制定并完善奖惩措施,提供相关人员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其三,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发挥审计职能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实现事前审核与事中负责、事后监督相结合,降低经济损失;其四,强化会计稽核体系,通过加强稽核制度,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发现违法违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处理。
重视资金管理
首先,医院若想扩大规模并实现新项目的发展,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医院发展中应注意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资金结构的合理化,降低筹资成本;其次,加强对存货资金的重视程度,尽量降低医疗设备、药品的采购成本与库存成本;可通过比价采购、招投标采购等方式,再加上现代化物流配送技术的支持,尽量控制存储定额,合理规划订货量,实现存货采购、库存成本的最低化。再次,落实货币资金管理工作,提高资金流动效率与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时代,如果医院流动现金不足,将影响日常业务的顺利开展。因此,通过强化货币资金管理,提高资产流动性,同时提高医院营利水平,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一)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现阶段,我国高校扩招的力度依然逐年加强,这必然导致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及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因此大学生自我管理就成了当下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种必然趋势,并受到国内各地高校的普遍关注与重视。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为社会新思想、新技术的前沿性群体,当代大学生独立、追求自我、实现自我管理的欲望极为强烈,因此,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需要顺应时代及教育规律的发展,将目标管理理论充分运用于大学生管理工作中,从而使大学生充分发挥其积极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并促使大学生挖掘其自身潜力,通过对目标进行合理的设置、实施、评价等来完成自我管理,进而促进自我发展。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方式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然而用人单位想寻找到合适的人才却变得越来越困难,主要因素在于高校及大学生自身。从高校方面来看,高校部分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处于脱节状态,导致许多专业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岗位,并且学校的教学硬件与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其教育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短板;就大学生自身来说,在大学生涯中没有根据专业特色与社会需求进行充分的素质拓展,同时缺少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对于高校设置管理工作来说,其最终目的是完成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要条件是提升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
对于大学生管理工作来说,目标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它的核心理念是将大目标进行分解,从而将其化解为若干个具体的小目标,并督促大学生及时反馈目标完成情况,然后针对学生自身情况对其目标完成的质量进行评价与改进。因此,将目标管理理论与大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充分的融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其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中,可以使大学生对各个阶段自己的素质与能力有一个正确而清晰的认识,从而对自己是否可以适应社会,并具备社会需要的素质及能力进行评价,以便于为自己制定更为合理的素质拓展计划。除此之外,将目标管理合理并充分地运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可以帮助学生冷静而客观地对社会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研究,然后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职业生涯规划,随后便可以根据自己制定的目标,有目的性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进而锻炼并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此便可以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由此可见,将目标管理应用于大学生管理工作中,是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手段。
二、目标管理理论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措施
(一)使高校管理人员充分认识
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目标管理理论的重要性要想将目标管理理论充分运用于大学身管理工作中,首要条件是使高校的管理人员认识到目标管理理论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从而得到高校领导的肯定与支持,为这种新型教学管理手段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目标管理,不仅可以明确岗位责任和工作目标,还可以促进健全考核奖惩体系与绩效测评体系,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运用目标管理的手段可以将整体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小目标,从而为目标的落实提供有效的方法,使得学校的管理者不必再对繁重复杂的事务进行处理,仅需要将主要精力置于解决具体的小目标之上,进而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二)提高目标设置的合理化与科学化
要想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有效地应用目标管理理论,目标的设置是决定其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基于此,目标的制定不仅需要满足集体的发展需求,同时也需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要求,目标的设定需要在完成以后使学生集体与学生个体均收获愉悦感与成就感。基于此,在设置目标之前需要对全体教职工人员与大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进行考虑,将其作为目标设置的依据,如此便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及大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从而更好地配合目标管理工作。
(三)制定难易适度的层级目标
通常情况下,目标设置得过高,会将人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打消;反之,将目标设置的过低,就不能充分调动人的斗志与激情。因此在设置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整体、局部及个体的实际情况,从而设置难易程度合适的层级目标,这必然需要全体管理人员通过讨论与研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还需要使设置的目标进行一定的试验,以提高其可行性与科学性。首先,在设定层级目标时,必须对学生所属的管理部门、系部、班级的实际情况与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还需要针对学生个体进行参考,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难易适中的层级目标。其次,在层级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对完成层级目标需要的方法与手段进行总结与归纳,并将其展现、教授给教职工与大学生,从而为其实现具体的目标提供一定的参考,保证其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顺利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四)建立并完善目标管理实施的制度体系
对于大学生管理工作来说,只有具备完善的目标管理制度体系,才能将目标管理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到大学生管理工作中,才能要求各相关部门及人员系统合作,共同努力提高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对于目标管理实施的制度体系来说,其建立与完善需要各管理层面的大力支持,还需要有合理、科学、规范的考核方式与手段,目的在于为目标管理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五)强化目标的监督与控制目标
在设置并确定之后,就需要进行正确的实施。而大学生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与复杂性较强的工作,并且其中涵盖了各种各样的烦琐事务,因此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与意外情况,从而导致目标的落实与既定轨道相偏离。基于此,要想使制定的目标得以顺利的实施,就需要对其加强监督与控制。要针对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构建评价机制与反馈机制,以便于对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的回报与监督,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评价机制需要保证客观与公正,而反馈机制需要包含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个过程,如此,才能对目标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除此之外,对目标管理工作进行控制时,需要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从而可以提高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同时需要在目标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把握,并以之为切入点,实施有效措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加强目标测评工作
虚假会计信息问题自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会计的发展而发展,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其中不乏法规、制度本身的不完善而使会计信息难以保证完全真实、公允(制度性失真);会计规则执行人由于未能对会计规则透彻理解而做出了错误判断(行为性失真);以及为使自身利益膨胀而损害他人利益而编造的虚假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其中历史悠久,普遍认同的当属违规性失真。
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触目惊心,近年来一桩桩涉及国内外知名公司、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案件使人们不仅对企业自身,甚至对证监会、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产生了重重置疑。是什么原因使“泛假主义”如此猖獗、有恃无恐?造假者的趋利动机难以根除,但动机转化为结果是需要条件的,如何防范虚假信息已不仅仅是会计界的问题,它已经演变成了政治界、经济界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1加大违法成本,健全制约机制
1.1对违法者的相关处罚
有人曾把上市公司比作足球,证监会是守门员,地方政府、会计师及证券商都是射手,射手们齐心协力、一定要把上市公司这个球踢进大门!这么多人齐心协力,也难怪造假猖獗,难于治理了。
如今,公司上市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更是数不胜数,其中,虚假会计信息占很高的比重。由于查处力度不够,某一公司的虚假信息被查出的可能性很是微小,这本足以另造假者欣慰,即使被查出,处罚又很轻微,一般的处罚主要有公开谴责、通报批评、警告、罚款、市场禁入、禁业、吊销执业证书等。除非达到红光实业、琼民源、大庆联谊之流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才见有所举措———追究刑事责任。刑事处罚最重一般也不会超过5年的有期徒刑。针对民事赔偿问题,更是无依据可循。
再说对涉案的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的处理,“重单位处罚,轻个人处罚”,仍以行政处罚为主。即便如此,对于投资者来说,过高的诉讼成本和过低的诉讼收益使其将注册会计师推上被告席的几率也是很低,这就更加助长了注册会计师充当“射手”的风气。
1.2通过法律手段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在这里,我们要很好地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加大“泛假者”的违法成本———通过法律手段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环境的具体情况。目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治理虚假会计信息最有效的途径也恐怕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来得最快。如果法律条文对会计违法行为规定明确(包括有关的民事赔偿问题),可操作性强,便于执法部门对虚假会计信息认定和管理;同时严格执法程序,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使其违法所获收益难于弥补其违法所付出的惨重代价,其造假行为自会加以收敛。诚然,即使对于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的再完善,但是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处罚不到位,或者疏于对违法行为的检查,客观上就会形成对违法行为的纵容,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有增无减。
2发挥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作用,严格控制虚假会计信息的发生
只有可参照的法律条文还不够,要想加大对虚假会计行为的处罚力度,首先必须将违法者从众多的企业中查找出来,这是前提。我们不能总是指望造假企业如滚雪球般将造假规模越滚越大,最后实在包不住了,才被披露出来。这时,无论采取怎样严厉的惩治手段,投资者的损失都已难以得到弥补,只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而已。在这之前,我们应该想到的是审计———必须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与评价功能,将虚假会计信息制造者扼杀于其壮大之前。
“1990年对克莱斯勒来说并不好过。近十年来自日本及欧洲汽车工业的激烈竞争不断压榨着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克莱斯勒尽管在产品质量上努力追赶竞争者,市场却并未对此做出多少回应。与此同时,竞争者还在不断地为其产品加入新的功能与技术。
日元在升值,然而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却并未受到影响。克莱斯勒公司的现金流在缩减,盈利在下降,股票价格一度低至每股10美元。面临这种严酷的现状,克莱斯勒怎样翻身?”这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管一民教授在“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高级财务主管培训班”授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管教授指出:“一项关键的举措就是引进目标成本管理,并运用于产品开发的全过程。目标成本管理有效控制成本的最好证明是:克莱斯勒的股票价格由1990年的每股10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每股54美元。收入增长了70%,汽车与卡车的市场份额也增加了2.1个百分点。更为重要的是,克莱斯勒的利润与现金流几乎增加了400%。但这并不是全部,目标成本管理还帮助克莱斯勒实现了组织转型,通过有效的跨职能团队,采用简单的产品/流程设计规则,基于成本影响的设计决策,提高生产率的生产过程,消除耗时耗费的产品改变,在产品设计中尽早考虑顾客、供应商以及分销商因素等措施建立了一种新的公司文化。”其实,许多全球汽车制造商使用目标成本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加快新产品开发设计,提高产品性能与质量。
如本田汽车公司在重新设计新款畅销车“思域”时,力图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顾客满意程度。改进的地方有:将仪表盘的时钟刻在收音机显示器上,简化车身铰链,重新设计保险杆、挡泥板和其他部件,以减少组件,降低生产成本;再如福特汽车公司的新产品设计项目“福特产品研发系统”可以加快新车研发、改善设计质量并节约设计成本。该系统以网络为基础,集中全球范围内福特工程师的研发能力,使之竭诚合作。最近,在美国、英国和德国的4500名工程师使用了该网络工具。福特还使用结构动态研究公司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加快设计进度,降低设计成本并减少汽车样品生产成本。
目标成本管理出现的背景、实施原则及与传统成本管理的比较
1.目标成本管理出现的背景
目标成本管理在今天之所以如此重要,是由当今的产业环境性质所决定的。如今,企业必须面对全球性的竞争环境,适应快速变化的特点。作为传统的竞争战略,通过技术领先达到产品高质量,已经不能为公司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另外,竞争者之间的产品质量差异正在逐渐缩小,使得依靠质量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很难奏效。产品质量需要提高的同时,成本也必须降低。除了质量和成本外,时间也构成新战略三角上的重要一点。
公司应对商业竞争环境,需要做到在环境变化影响到公司经营之前做出回应;持续地改进经营,而不仅仅是寻找暂时的均衡;向外关注顾客的要求以及竞争者的威胁;将公司内部和外部各因素有机结合,将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并解决。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是为温和的竞争环境设计的,那时产品生命周期相对较长;传统方法无法适应现今的商业环境,因为它是在事后控制成本与质量,试图寻找暂时的均衡,向内关注效率,暂时性而非彻底地解决问题。
2.目标成本管理的实施原则
(1)价格引导的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体系通过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减去期望利润来确定成本目标,价格通常由市场上的竞争情况决定,而目标利润则由公司及其所在行业的财务状况决定。
(2)关注顾客。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由市场驱动。顾客对质量、成本、时间的要求在产品及流程设计决策中应同时考虑,并以此引导成本分析。
(3)关注产品与流程设计。在设计阶段投入更多的时间,消除那些昂贵而又费时的暂时不必要的改动,可以缩短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重视成本管理,应用目标成本管理的企业也在不断探索改进目标成本管理的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制定的目标不够全面
很多企业在目标成本管理过程中,仅仅把目光放在原材料和人工费以及办公费上,而对于其他方面的成本考虑的较少,如设备的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内部物流、最优订货批量、科学决策等方面,基本上都局限于产品的制造过程,然而,现在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只考虑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从成本动因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投产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开发设计成本,也包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等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正是由于观念上的束缚,这些年来,成本管理对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甚微,甚至制约了企业技术进步,妨碍企业发展。
(二)目标成本管理缺乏人性化因素
在我国很多企业当中,实行目标成本管理虽然在制度表面上看不出多大的问题,但是对员工情感和主观能动性方面考虑的太少,很多员工在工作中都是被动接受,缺少尊重,缺少建议权利,缺少岗位创新,从而不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实际上,员工在企业生产以及各个环节当中都是起主导作用,只要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业绩才能真正上升,在每个环节当中严格执行目标成本,只能适当降低目标成本。企业生产中员工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生产效率降低,从而导致各个环节中的生产成本明显升高。
(三)资源配置不够优化
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为相对的稀缺性,从而要求人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争取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服务,获取最佳的效益。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对一个企业乃至于一个班组的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相对合理的配置,经济效益就显著提高,经济就能充满活力;否则,经济效益就明显低下,成本也就相对较高。
(四)缺乏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机制
我国国有企业普遍比较重视引进和模仿,忽视发明和创新;重视科研成果的研究,忽视其向生产力的转化;重视生产经营的组织,忽视岗位创新与个人创造性的发展,只注重从挖潜节约的角度去控制和降低成本。而一项新技术、新发明的运用所产生的成本竞争力远比我们通过内部挖潜带来的竞争优势大得多。缺乏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机制使企业没有竞争优势,实际成本难以降低。
(五)忽视战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
在市场上,真正有意义的是整个经济过程的成本,企业必须清楚与产品有关的整个价值链中的所有成本。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却容易陷入下列误区:如管理者较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而忽略对营销成本、服务成本和后勤成本的控制;重视对构成企业运作流程的一个单项活动进行成本分析,而忽视了把握各项活动之间联系的高度来审视企业成本;大部分企业把成本降低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忽视了项目调研、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成本分析的方法过分依赖于会计方法和制度,而对没有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的成本行为缺乏分析等等。没有从战略高度与全局上来予以考虑。
二、关于企业目标成本管理问题的思考
(一)拓宽目标成本管理的目标包含面
目标成本管理过程中不但要将目标放在产品的制造成本上,还要注意将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和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的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的资源耗费等都考虑进去,预测它们的目标利润与目标成本,并制定有关标准。
(二)在目标成本管理中注重人性化管理
员工的积极性在企业生产以及各个环节当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如何带动起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是企业自身解决的。带动起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在管理上完善,建立一个完善的奖惩制度,施行人性化管理,让员工将企业看成自己的家、自己的未来,尽量将所有的精力都运用到工作中去,积极提出有利建议,并鼓励大家进行岗位创新。
(三)重视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优化配置就是能利用最少的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效益。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为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也就是降低了有关的目标成本。同时也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资源,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是为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最主要是成本的竞争,但在取得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时,成本的竞争就变得次要了。在企业内部吸收先进的技术,多搞些发明和创新,重视个人创造性的发展,对企业内部能提供发明和创新的进行奖励,这样才能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五)注重战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的分析
注重战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和利用公司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关活动来实现整个公司的战略目的,实现成本的最低化,它把影响产品成本的每一个环节,从项目调研、产品设计、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运输到售后服务都作为不同环节成本控制的重点,进行逐一的作业成本分析与分解,使管理人员对产品成本的生产周期和每一环节的控制方法都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使产品的利润在整个生产周期最大化。除了把成本降低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还要注意项目调研、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对没有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的成本行为也要多加分析,努力寻找降低目标成本的途径。在目标成本管理上坚持一个正确的方向,无论是在人、物等各方面,把整个生产运作当中的成本降到最低,才是真正的全面化的目标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吴雪林.目标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3-45.
[2]张沙沙.目标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及存在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
比如中职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多数院校对专业课程的设置比较重视,对其他课程,如人文社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方面的投入较少,导致学生的发展不均衡;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设置不合理,使得教育教学的目标导向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院校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较少,很多教师没有实践的机会,最终成为理论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理论教育为主,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宗旨,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这些都是当前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强中职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教学管理,需要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设计,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2中职教学管理三维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2.1中职教学管理三维目标的设计
中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设置合理的三维目标,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进行目标设计时,应该要根据三个方面的基础要素进行具体的设计,一般说来要根据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管理的总目标以及学校发展的现状为基础进行专业的目标设计。学校管理的总目标对教学管理目标的设计是一个整体的导向,加强学校管理总目标的合理制定,也是制定教学管理目标的前提和基础。而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则对教学管理三维目标的确定有更加详细的指导作用。在制定教学三维管理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对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有更强的针对性。
2.2中职教学管理三维目标的实施途径
2.2.1加强课程设置的改革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应该要根据当前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全新的构建,当前很多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具体的管理目标的设置出现了偏差,因此导致教学课程的设置上也出现了缺陷。加强中职院校管理三维目标的落实,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比如学生的专业技能、人文精神面貌、科学知识等,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要掌握的技能。对此,要对当前教育过程中的课程进行重新设置,加强人文课程、科学技术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等方面的结合,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比如在人文社会课程的设置方面,可以加强语言课、思想政治课、体育美育课等方面的设置,使得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可以在日后的工作中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在专业技术课程的设置方面,应该要体现中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尤其是一些动手操作技能的培训,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专业技术课程的建设应该要充分利用校园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利用各种资源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教育,根据岗位的素质要求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训。最后加强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是实现中职院校教学管理目标的重要步骤,由于中职院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实训课程的设置,将学科内或学科间相近的几门课程相互交叉整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综合新型课程,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的全面培养,最终实现中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三维目标。2.2.2加强教学评价的改革中职教育过程中,考核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积极发现教育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在当前的中职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教学评价手段和方式的改革,利用一些全新的理念,对教学的目标的实现结果进行全新的评价和考核,使得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教学目标的实施状况,对当前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学手段的变革,最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在改革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一些先进经验,在考核内容方面,要实现多元化,对考核的内容进行改革,强化对过程的考核,考核的内容不仅要涉及到学生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更应该要注重对实践过程的考察。与此同时,还可以加强中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结合,构建企业本位技能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学管理目标的实施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2.2.3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因此导致教学效率不高,为了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管理目标的落实,需要对中职院校教育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比如对教师资源、多媒体资源、教材资源等都进行相应的整合与管理,最终可以促进教学过程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效率不断提升,积极落实三维管理目标。
3结语
(1)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不健全。我国高校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基本上沿用传统目标式的质量管理模式,对于质量工程建设质量的监控更多地放在项目建成效果的“未端检验”上,基本不存在项目事前监控、项目建设过程监控,对质量工程项目成果监控也基本上是终结性评价。这种目标管理的质量监控相对稳定可控,便于项目管理单位对项目建设与评价,但是建设过程则明显处于失控状态。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强调全员参与性和全过程控制性,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全程稳定性的监控,是十分不易的。为了方便项目建设监督管理,一般都是由项目负责人或管理者,人为设定几个项目建设的进程阶段,把每个阶段的目标作为质量控制点。这种质量控制点的设置缺少可操作性和可控性,使得项目建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也直接导致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不尽人意。
(2)建设质量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在质量管理活动中举足轻重。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认为,评价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如果不能评价,就不能控制。通过对质量工程建设质量进行评价,可以判断项目建设水平高低,找出项目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对本科教学质量提供改进措施,指出未来质量工程项目研究目标和方向。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重申报、轻建设。个别高校仅以一个中期报告就应付过去中期检查,结项也仅仅凭验收书和一些支撑材料,并没有具体科学的评价指标,也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即使有也只是简单套用国家或省指标体系,造成现实与目标之间差距太大,起不到激励作用。因此,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成了质量工程建设的质量不够理想。
(3)缺少项目建设过程管理。质量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质量总能得到改进。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管理,就是根据项目建设过程的特点,从项目培育阶段开始,对项目建设各阶段进行指标量化,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监督,对项目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全过程监控,及时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纠偏和改进,使整个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不断持续改进质量,最终完成预期建设目标要求。由于质量工程涉及高校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项目类别多,数量大,覆盖面广。项目管理单位无暇对所有项目都进行质量监控,一般都把日常过程管理交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然而项目建设单位应履行哪些职责,项目不同建设阶段应达到哪些建设目标,奖罚的标准及措施如何确定等,却因规章制度不明确而难以操作,导致过程管理流于形式。
2高校质量工程项目引人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按照美国学者列维和史密斯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虽然源于企业界,但其基本思想和理念完全可以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根据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PDCA循环模式,把好质量关,抓好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点的衔接和递进,PDCA每循环一次,质量就提高一步,不断循环则质量不断提高。
(1)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的计划阶段。首先,根据质量工程项目特点,加大对质量工程项目培育。从影响人才培养的各个具体环节出发,充分挖掘和整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优势项目和特色项目,作为校级质量工程项目进行重点建设,以形成优势特色项目群。其次,积极对接省级或国家级项目,为申报更高级别的质量工程项目,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后备项目。最后,根据国家级或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评审指标体系和学校实际情况,从宏观上系统设计校级评审标准,建立科学的量化评审指标体系,保证项目申报环节的客观公平。同时还要加强项目申报书的质量管理,对申报书的形式到内容上予以把关,提高项目申报的论证质量管理,提高项目申报的命中率。
(2)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的执行和检查阶段。项目评审择优立项后,本着“全程量化管理”的原则,围绕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填写项目建设任务书,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分解,设计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建设的各阶段和阶段性成果。改变“终结性”评价的项目管理方式,对项目建设的过程检查和结果验收进行标准量化,强化项目建设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为项目管理提供评价依据。同时,为了保证项目最终成果和质量,项目建设管理部门诸如高校教务处等,要定期与不定期开展项目检查工作,聘请校内外有丰富经验的教学管理专家,每年定期开展项目进展检查、项目中期检查、项目结题验收,不定期开展项目建设抽查,及时掌握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难点,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对策等情况。
(3)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的处理阶段。处理阶段的管理就是对质量工程项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鉴定,提出改进整改计划,从而实现过程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提升。质量管理的关键就是将事后的处理结果转变为事前的预防,加强对项目结果的检查处理,总结项目建设经验或不足,提高优质项目成果的示范推广或转化效应,可以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项目管理部门要及时总结和反馈项目检查结果,督促项目负责人进行项目整改,同时还要把项目建设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和宣传,充分发挥优质项目成果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对未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起到借鉴作用。也就是说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处理阶段“基础”,过程控制是“关键”,计划阶段是“必然”。
(4)全力营造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氛围。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建设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建设质量,因此必须把参与建设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上自项目管理部门、下至项目成员人人关心质量问题,人人做好建设工作,才能取得项目建设的预期效果,这也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含义。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说:“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学习新的质量管理理念与思想,提高全员的参与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是质量工程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重要环节[6]。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必须要加强质量教育,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质量成果,在建设上能掌握质量管理方法。
3完善项目评价体系,落实全面质量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