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经验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7 11:14: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经验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经验

第1篇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发展的必然规律。不断调整工作方式能够提升工作效率,通过教学管理追求教学成效,因此,要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工作,使教学环境达到最优化,确保教学工作高效运行,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提升其职业素质和能力,是创新管理工作的基础。

2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2.1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2.1.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务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的基础,考核一个合格的教务管理人员就要以德为先,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还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养。

2.1.2具有主动服务的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意识具有能动性,积极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反之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对于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所以要加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细心周到地服务全校师生,处处为师生着想。在工作中更要有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爱岗敬业,不计个人得失,认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2.2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2.2.1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即是指从事教学管理人员之间以及同非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换的能力”[2]。教学管理人员是各教学单位和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纽带,日常管理工作涉及全校师生。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使教学工作有序运转。教学管理人员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使高校教学管理决策更加合理和有效。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能促使教学工作高效稳定地运行,保证教学质量。

2.2.2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务管理人员工作中要与学校各部门沟通协调,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必须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准确的上传下达各类信息,熟练地起草有关通知、简报、汇报、请示等公文,高效地完成各项文字材料工作任务。

2.2.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完成教务工作离不开计算机,为实现各教学单位和各行政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等,要求教务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完成相关教学管理工作,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教学管理人员必须熟练使用各类计算机办公软件,及时地整理、更新和储存教务信息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服务质量,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3提升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和能力措施

3.1提升教学管理人员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教学管理人员要主动提高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明确目标,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头脑,树立正确的核心社会主义价值观。通过理论学习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正确认识到本职工作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的重要性,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本职工作同国家的需要、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3.2重视教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高校应积极倡导教学管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通过业务培训充分调动教务管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教务管理人员自身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不断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教务管理人员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要多专注有助于提升教务管理能力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将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实现质的飞跃。

3.3搭建教学管理群体交流平台现代高校的快速发展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在工作中提出新思路、找到新方法。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善于根据客观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要学会借鉴其他高校成功的工作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借用外地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二是融合创新。对于好的工作经验要保持,对于已经不适应本校教务工作的管理方法和模式,要及时进行改革和调整,通过融合优点,从而创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开辟新领域,进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各地区高校应搭建教学管理交流平台,组织教务管理人员能够“走出去,引进来”,与其他院校以及其他团体进行管理经验的交流,拓宽教务管理人员的视野,寻找自身不足,借鉴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提升自身教务管理水平。

第2篇

关键词: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 教学质量 建议和意见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生源情况更趋复杂化、师资力量更趋年轻化、育人手段更多样化、设施设备逐步现代化,教学管理的深度、广度、难度日益增加。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和执行者,不仅直接影响教学管理水平,而且间接影响教学质量。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的特点规律,建设一支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

一、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构成及职责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主要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高层管理者,包括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领导者和决策者。第二级是中层管理者,包括教务处正副处长,各系主任、主管教学副主任,是学校、本领域教学管理工作的建议者和校领导决策的执行者。第三级是基层管理者,包括教务处全体教学管理人员,各系教学秘书等,是教学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和操作者。

二、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主要作用

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地位重要,参与教学过程管理,对于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教学活动的“监察员”。

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组织协调和督导落实的“监察员”作用,主要负责教学计划执行、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过程管理、学籍与考试管理、实习(实践)环节管理、教材管理等。每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均由教务处牵头,教务处分管科室组织,各科室分管该项工作的教学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并在系级教学管理人员配合下组织实施,从而保证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教学工作的“中继站”。

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工作中起着上传下达、上请下报的“中继站”作用,主要负责将学校和教务处的有关要求传达给系主管领导,再将系领导的决定传达到教师或学生;同时将教师、学生或系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系领导或校教务处分管科室,并通过教务处处长反馈给相关主管部门及校领导等,从而保证上与下、教与学等各个层面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教学质量的“倍增器”。

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质量中起着规范运行、促进提高的“倍增器”作用。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从确定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到组织实施教学到考核教学效果,每个环节都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每个环节又都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把握。通过高素质教学管理人员的履职尽责,加速推进教学质量提高。

三、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及成因

(一)现状。

1.个体素质不全面。总体上看,教学管理人员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管理能力整体较弱。教学管理队伍中,既有从事多年教学管理工作的老教学管理人员,也有来自辅导员、教学等其他岗位转岗的人员,还有行政兼教学的“双肩挑”干部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一部分实践经验丰富,但缺少教育管理等系统理论知识,思想理念往往跟不上现代管理的需要;一部分是从非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的,既缺乏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理论素养,又缺乏实践管理经验,程度不同地制约了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2.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教学管理队伍不论是年龄,还是职称、职务、学历等都存在不合理现象。从年龄结构看,年轻干部占较大比重;从职称结构看,副教授以上职称的管理人员较少,多数为讲师、助教;从职务结构看,科级以上干部所占比例较小;从学历结构看,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数不多。这种结构上的不合理,既不利于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建设,又不利于长远发展。

3.人员思想不稳定。一方面,个人发展上的不平衡性。教学管理队伍中的高中层管理者,或具有副高及其以上职称,或具有副处及其以上职务,大多为“双肩挑”人员,工资待遇、职务晋升有保障。而在教学管理队伍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基层管理人员,待遇与同等条件下的教学和科研人员相比差距悬殊,且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方面没有优势。另一方面,承受繁重的工作任务。教学管理工作多数为事务性工作,涉及全院的师生,工作任务多,持续时间长,投入精力大,相对艰辛而苦累。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因素使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很不稳定,一旦有合适的机会便“跳槽”到教学、科研或其他行政管理岗位。流动性强,给教学管理工作的连续性、衔接性造成了很大影响。

4.创新氛围不浓厚。首先,受高等教育管理知识储备影响,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理性思考能力较弱。其次,受教学管理繁重任务影响,教学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课程安排、学籍管理、成绩档案等日常的事务性工作,还要完成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评估检查等阶段性工作,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很难有精力思考和研究教学管理中的重难点问题。再次,教学管理人员工作待遇低、地位不高、激励措施少,使他们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产生原因。

1.思想不够重视。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教学管理”的现象,教学管理人员促进学校长远发展、增强办学效益、提高教学水平、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被轻视;教学管理人员的配备、选拔、培养等基础性工作被忽视;教学管理人员的地位、待遇、职称等关系个人利益的问题被小视。由于重视不够,制约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2.训用不够一致。大部分高校对教学管理人员都存在着“重用轻训”的问题,无论是资深的、兼任的,还是转岗的、留校的,基本是进来就使用或只使用不培养,大部分是现学现用或凭经验抓管理,既缺乏系统的管理理论知识,又缺少创新的管理理念,难以有效把握新形势下高校管理的特点规律,既影响能力升级,又不利于管理增效。

3.机制不够健全。不少高校对教学秘书有相应的政策,每年度进行考核评优,既可以评职称,又可以晋升职务,但对其他教学管理人员在职称晋升、职务评定、薪酬分配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机制支撑,既不利于稳定其思想,在职业规划、生涯规划等方面难有长远目标,又使他们缺乏责任感和自信心,难以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队伍地位作用。

思想重视是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前提。一是提高认识。领导要率先转变观念,师生要统一思想认识,切实认清教学管理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关键作用,真正把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到与师资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二要客观分析。对现有教学管理队伍及整体教学工作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找准问题,析透原因,并预测今后教学管理要达到的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三要强化领导。校领导、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相关职能部门及各系要共同研究,不仅要制定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近远期规划,还要出台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待遇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真正把教学管理队伍的作用地位突出出来。

(二)多法并举,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队伍能力素质。

提高素质是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关键。一要搞好传帮带。充分发挥“老带新”和“老带青”的传帮带作用,让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带领新进人员、年青同志,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掌握技能,进入情况,胜任本职。二要抓好培训再教育。科学制定教学管理队伍培训计划,通过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专业或权威机构主办的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计划选送有潜力、有潜质、有潜能的管理干部攻读学历,提高管理理论水平,改善学历结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教学管理专家做现场辅导报告或适时组织管理人员到兄弟院校实地考察,学习好的管理经验和做法,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提高。三要把好人才引进关。要结合单位实际,引进管理专业毕业的管理型人才,选配在教育教学管理岗位上有魄力有作为有经验的人员,鼓励长期从事教学科研且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加入教学管理行列,切实把德才兼备,特别是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的人才充实进来,为教学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新的动力,不断改善现有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四是做好岗位轮换。要在教学管理部门内部有效运用岗位轮换机制,一方面,可以消除由于长期固定岗位产生的职业倦怠感,激发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和全面掌握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学管理人员发挥各自特长,做到人尽其才。

(三)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机制。

健全机制是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根本。一是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采取日常考核和定期考核的方式,结合工作完成、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工作效率和创新性等情况,科学考评管理业绩。同时,对考核优秀的管理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采取高职低聘、扣除津贴等惩戒措施。另一方面要设立教学管理工作优秀奖。对年度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学管理人员在表彰优秀教师的同时进行表彰奖励,并在职称评定中记入相应分值,在职务晋升中予以优先考虑。二是建立健全职称制度。一个不从事教学、不参与教学研究,不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的人,很难出色完成教学管理任务。要在不影响管理工作的前提下,鼓励并支持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教师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或参与教学改革研究,允许他们参与教师系列或研究系列的职称评定,并在职称评定方面予以倾斜,通过提高其教学素养增强其管理能力。三是建立健全职务制度。一方面,在教学管理内部可根据现有的岗位数、管理人员数和实际工作需要,将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梳理,增设相应的管理机构,增加相应的管理岗位,既有利于细化教学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质量,又有助于减轻管理人员工作负担,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解决教学管理人员职务问题,消除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设立教学管理人员职务等级系列,既能使具有资格或条件的人员沿着科级、处级等领导职务系列晋升,也能使因职务、年龄等因素限制的人员可以沿着主任科员、调研员等非领导职务系列晋升,确保教学管理人员在职务晋升面前具有同等机会。

(四)主动作为,进一步改善教学管理队伍保障条件。

保障有力是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基础。一是适当设立专项津贴。根据教学管理岗位特点设立专项津贴,该津贴额度应高于其他管理岗位而低于教学科研岗位津贴,并与教学管理人员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时间、承担的工作任务挂钩,进而缩小教学管理人员与同龄教师及科研人员的收入差距。通过平衡调控,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二是足量提供研究和培训经费。不仅要设立专项的研究经费,支持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教学管理改革与研究,探索教学管理的新路子、新方法,还要提供足量的培训经费,确保外出培训、进修及继续教育等能够有效开展。三是积极改善办公环境。随着国际国内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教学管理和日常办公的基本平台,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及时更新管理软件、网络设施和办公设备,全面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增强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冯方盛,刘吟.地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3):59-61.

[2]陈耀辉,游金辉.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52-54.

[3]王莉.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76-77.

第3篇

关键词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 专业化 建设 意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的发展和教育全球化的深层次建设,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已经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研究和探讨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

(一)人员队伍方面。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是由专业教师兼任的,他们中既有博士也有教授;一部分是由行政岗位转岗而来的工作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只占有少部分。专业教师兼任教学管理工作,虽然他们以自身的学科和专业的优势,可以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贴近和符合学科的教学规律,对学科的管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意义,但由于是专业教师兼任教学管理工作,他们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以及相应的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对于具体的实际工作还不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提高和进步,更重要的是造成教育资源投入的浪费。另一部分从行政岗位转岗而来的工作人员,他们具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和工作认识,但对教学规律的深层次的发展和实践认识不够深刻,在一定程度上将行政管理经验带到教学管理规律中去,与专业教学管理人员相比对教学管理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科研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事倍功半。

(二)年龄结构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日益发展,我国人口老中青比例结构不够合理的现象,在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年龄结构方面表现得也比较突出。老一代的教学管理人员,他们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并经过数年的积累,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有较清楚地认识,但由于他们所处的年代,决定了一部分人员学历层次比较偏低,对新知识、新概念的接受能力比较差,造成工作效率比较偏低的现象;中年一代,他们都经过良好的、较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加之是相适应的工作实践,现在已经担负着重要的工作;青年一代,虽然他们大多数接受过较高层次系统的专业教育、理论知识深厚,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各种问题和观念的相互撞击中,心理脆弱性表现的十分明显。

(三)性别结构方面。在教学管理岗位上女性多于男性,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女性具有耐心、细腻,具有良好协作的愿望优势,但也有创新方面,竞争意识差,心理上弱势的缺点。对个体价值的不坚定,形象成一种顽固的自我否认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和发展。二、提出的新挑战 

(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分为四个方面的结构内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人文、社会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教学管理人员所具备的特定学科知识和技能;条件性知识,是指为了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具有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特别是创造科学的水平;实践性知识,是教学管理人员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造最佳优化教学管理情景的能力提出了挑战。人文、社会性知识,树立正确的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所必须的。

知识能力结构还包括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要有良好的传授的能力,能将信息有效地、准确地传递给师生并且能最有效地接受,这一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其次,要有敏锐的识别能力,更是指能识别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和思想倾向的能力,以便能比较集中地提高教育管理的对策。其三,要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特别是研究教学实践经验的能力,能够将经验不断升华为教学理论。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问题的解决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因素。因此,要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善于接触、观察、了解、分析教育对象和社会环境,并做出正确的决断;要有较高的理论研究分析能力,善于结合实际运用关于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科学的理论;要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能够用演绎法、归纳法及科学的思想方法对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及时地上升为理论,指导教学管理的实践活动。

(二)更新知识结构。从新课程的课程体系设计来看,所体现的是课程的整体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等原则。各学科、各课程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内容相当宽泛。从学生的发展来看,他们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探究意识不断增强,感兴趣的领域愈来愈宽广,超越了课堂,超越了教材,超越了学校,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面对这种状况,教师们原来引以自豪的,也是所谓看家本领的知识则显得相当狭隘和单薄,已很难适应创新时代、新课程和发展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只有不断地运用知识来丰富、充实、提高自己,并使知识转化为智力因素,才可能在教学管理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三)教师学历明显偏低,专业训练亟待提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的层次结构一直在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教师的学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大学教师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0世纪末开始的学历教育,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程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左”的影响,管理人员过分强调“政治性”,对教师的要求忽视了“专业”性,甚至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随时就可以成为教学管理人员,这是导致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学历层次比较低。尽管近几年教师学历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应该看到,通过某些学习形式实现的学历达标,其“水分”并不少。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教育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中的这一状况将严重制约教育教学基础工作更深层次的发展。

三、专业化建设的几点意见 

(一)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学管理人员是教育活动的连接主体,教学实践能否收到实效,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而不论真理的力量还是人格的力量,都是通过教师来体现。一方面所宣传教育管理的内容,必须合乎实际,反映教学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正确而深刻地体现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校建设和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精神实质;另一方面,又必须言行一致,带头实践,做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在21世纪的征途上,我们面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既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学管理人员在新的实践教育中必须带头转变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发现新规律,加强对学科理论的研究和建设,以便更好地培养人才,服务于教育这个中心,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高等发展的新要求。

(二)应花大力气提高专业化水平。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刻苦钻研,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同时,还应当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懂得教育规律,知道怎样通过教育实践来达到教育目的,另一方面,学校要创造条件,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创造进修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三)要进一步调整、稳定、优化队伍。即要考虑把专业化作为队伍发展的方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尽快扭转非专业毕业的教师管教的现状;还要考虑教师职业毕竟仅是社会上许多职业中的一个,专业的发展受到整个社会大背景的约束,稳定队伍建设必须放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中考虑,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援与认可;要通过健全、完善教师聘任制,鼓励人才流动,实行合理的竞争淘汰流动机制,实现队伍的优化。

(四)营建有利于成长进步的大环境。社会环境是影响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社会不仅要给教师提供必要的利益保障,还要为专业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教学管理人员在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要比从事学科教育教学的教师承受更多的压力,有着更多的烦恼和困惑。如学生管理、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变化、学院的期望以及工作的特性时时环绕着他们,使他们常常处在“两难”环境中。一是既要搞好管理,又要自身“充电”,两者难以兼顾。二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学习”与传统教育的“继承”,常常令管理人员不知如何。三是新闻媒体不适当的舆论导向,让管理人员不知所措,左右为难。因此,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第4篇

关键词: 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困境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214-02

0 引言

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入了大众教育的新时期。但是当民办高校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程度的时候,就会在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中存在诸多的偏差以及操作的失误,这些将会直接影响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效能。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解决好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民办高校才能在新世纪的要求下,培养出更多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

1 加强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从实际工作来看,对于任何一所高校来说,教学工作永远是它的重中之重,无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而根据民办高校自身的特点,教学管理尤其在民办高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要维护民办高校良好的教学秩序和高质量的教学工作,就要求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但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还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甚至有些人认为民办高校工作的中心是教学、教科研,教学管理工作是边缘。这其实是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工作的错误认识。

本文认为,为了适应当代民办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建设一支掌握高等教育管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特点的,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同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因此,加强建设民办教学管理队伍迫在眉睫。

2 当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超越式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专业性也不断增强,但是,由于许多民办高校长期以来受“重教学、轻管理”思想的影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目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还存在以下几个普遍的突出

问题:

2.1 民办高校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着重教学和教科研、轻管理的现象,各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受到高度重视,而教学管理队伍一直以来没有真正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人认为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只是一项简单的、机械劳动的、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谁都可以做这项工作。在这种定式思维指导下,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思路和方式也变得非常机械化,其主动性与创新性也被泯灭,时间一久,自然就产生一种自卑感,丧失了自信心,整天心里忧虑重重。

2.2 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任务重,待遇偏低,队伍稳定性差 教学管理主要包括排课、计算课酬、社会实践、落实教学计划、管理日常教学、考试、管理学籍以及学生成就、实验室等。由于教学管理工作繁杂琐碎且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要求管理人员认真细致,但是,由于此项工作很难量化,工作做的再好也看不到具体的结果。再加上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远不如教师,这使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心理失衡而转岗或流失。

2.3 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缺乏培训,教学管理手段落后 在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很多民办高校有一系列的措施与方法,例如“青年教师培养方案”,而对教学管理队伍却很少有成体系的管理制度,缺少培训、学习、进修等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在培训管理制度方面,由于缺少培训计划、经费,多数教学管理人员只是接受过简单的岗前培训或者短期业务知识培训,没有办法系统学习与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但目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来源复杂,由于缺少成体系的岗位培训制度,导致很多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低下,制约了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实行。

3 加强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以上这些是影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教学管理工作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对此,笔者提出以下整改

措施:

3.1 提高认识,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前提就是提高对建设教学管理队伍重要性的认识。为了调动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当从教学管理人员的教育、培养以及稳定等方面为他们排忧解难。此外,为了给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气氛,还应当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

3.2 优化结构,保障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应当按照明确的标准和规范的程序选拔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要像要求补充教师那样具有一定的学历、专业和管理知识。为了将责任落实到每个教学管理人员的身上,应当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定编、定岗以及定职责。此外,由于教学管理岗位的成绩难以量化,因此,应当从全方位,多角度对被考核人进行各方面工作状况的考核,如,由被考核人的上下级以及服务对象对其进行考评打分。

3.3 加大投入,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素质 民办高校应加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针对性、分层次培训。聘请校外专家对本校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或送本校教学管理经验较多的管理人员到校外参加培训,这部分人学成后对本校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3.4 吸收外援,引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引进公办高校从事多年教学管理工作的退休人员来校工作,由于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基本上是刚毕业的年轻人,缺乏教学管理工作经验,这样将老中青结合起来,实行“传帮带”,以老带新,形成一支健康有活力的教学管理队伍。

3.5 创新机制,设立教学管理岗位补贴 为了缩小教学管理人员与同龄一线教师或科研人员的收入差距,在民办高校设立教学管理岗位专项补贴,该补贴的数额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管理人员从事本职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的增加而逐渐的增加,并且,从事教学管理工作时间越长且越出色,补贴额也就越高。通过设立教学管理岗位专项补贴,不仅调动了广大教学管理人员的事业心和工作积极性,更进一步促进了民办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4 结束语

近几年来,民办高校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因此,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吉林省首批民办高校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深刻体会到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民办高校的办学活力与生命力,对于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必须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以及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柴水英.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初探[J].科技文汇(上旬刊),2007,4.

[2]雷婧.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

[3]徐峰,吴华英,乐娟.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4]陈风光,李起.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1.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管理 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206-01

赖凤英(1974-),女,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研究实习员。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教育也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它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型,面向基层生产、针对服务管理一线岗位的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则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责任,关系到整个人才培养能否进行和质量如何。如何能够合理地创建教学管理制度,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关系到未来高职院校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能否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的跨越式发展,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保障上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彰显出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思想观念缺乏创新

高职院校中的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和延续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学校所有的学生和教学人员,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备的管理、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目前的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或组建的,教学管理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按照中专的管理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缺乏创新意识,教务管理中几乎是教务管理的老员工,得过且过,个别存在应付办事和官僚作风。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和大局观,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制订和落实教学管理制度时,缺乏调查,脱离实际,效果不佳,甚至混乱,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

(二)管理制度陈旧,信息化程度低,缺乏其他师生参与

高职院校中,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比较严重。很多老的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不接受,多数没参加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系统学习,工作时主要采用传统的纸质的办公方式,信息化程度非常低,导致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一般不参与教学任务,又缺乏调查和深入教学一线,对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情况不够熟悉,甚至导致了教学管理者和任课教师之间存在分歧,跟学生产生矛盾,影响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在高职院校中的学校教学管理者与系(部)教学管理者在课程安排、考试安排、学籍管理和教学检查等日常工作中,缺少协调,分工不够明确,互相推诿。在教学检查过程中,多数任课教师和学生认识不够,应付和走过场式的对待,效果不佳。

(三)管理者素质整体不高和制度不全,缺乏积极性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中,主要是多年教学管理工作的老教工和刚毕业出来参加工作的学生,几乎没参加过系统的教学管理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而对教学管理不够专业。老教工由于长期在办公室做同样的琐碎工作,产生厌烦心态,没进取心,效率不高;新参加工作的没工作经验,多数属于没国家正式编制的临聘人员,待遇不高,教学管理人员职称评定和其他发展途径不明确,难度相对其他岗位来说较大,因而一些教学管理人员存在转岗的想法,导致管理队伍流动性大,加上新毕业的“90后”的思想更为活跃,更有个性,一些管理者缺乏上进心和责任心。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教学管理者的激励只是政策层面上,个别激励不合理,缺乏公平性,实际意义不大。

二、对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一些建议

(一)更新教学管理意识,打破传统思维方式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必须更新管理方式和提高管理意识,打破传统的管理和思维方式。教学计划的制定须根据学校实际,符合社会的需求,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并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根据实际,每年可进行适当修改调整,对教学计划需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以免产生负面影响。教学管理者转变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出况,积极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加强教学监控,定时通报各种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提高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

教学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因而学校必须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提高职业道德,加强人文素养,强化专业技能。强的教学管理队伍是一支掌握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又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同时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因此,积极学校可以通过将管理队伍送出去学习和培训,加强与其他高职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管理者的能力。

(三)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实行了绩效考核,实行绩效考核工资的方式。作为高职院校应该结合绩效考核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学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学校根据实际制订相关政策,扩大教学管理队伍的发展空间,让管理者看到发展的方向。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队伍是整个学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只有积极努力地解决高职院校中出现的教学管理问题,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教学质量

一、学籍管理的内涵

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又繁杂的工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极其细心,哪怕有一点疏漏就有可能引起大的教学事故,很多学籍管理人员在日常事务工作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效率始终提不上去,因为他们主要缺乏工作上的创新,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学籍管理也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以此带来的工作量越来越大,给管理工作人员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从表面上看,学籍管理只是简单而又平常的工作,其实不然,学籍管理是通过管理学籍达到对学生实施教育的目的,所以说管理人员的素质尤为重要。学籍管理工作将越来越复杂,对学籍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他们提供学习、交流和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仅仅靠他们本身的知识和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导致一些学籍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无法提升。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所面临与存在的问题

1.学籍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随着高等教育法的实施,高等教育思想和观念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行学籍管理从理论到实践,都难以适应发展迅速的教育事业的需要。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人数连续增长,学生学籍资料的收集、成绩管理、学生各类数据分析等使学籍管理工作举步维艰,负责学籍的管理人员工作量日益加大,难免有些疏漏与错误。近年来,大部分高职院校虽引进了教学管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仍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仍存在诸多问题,很多时候必须结合手工操作方能解决,时常影响教学正常运行,阻碍了教学改革的深化。

2.对学籍管理了解不够

学籍管理是指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对学生实施培养过程的管理,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资格和学习状态及结果的认定。对学生的学籍办理注册认证手续,既是维持学籍的一种手段,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需要。包括新生入学各种信息的电子注册和档案的处理,在校期间学籍异动的处理,学生成绩的查询、毕业资格审核、统计与分析,毕业生电子图像信息采集和毕业、结业资格的证书发放等。高校学籍管理关系到学生能否正常毕业,因此,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地做好学籍管理工作,意义之重大。虽然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对学籍管理有些了解,但了解不透彻,没有把学籍管理作为重点来抓,总是把科研放在第一位,却忽视了学籍管理的重要性,他们往往认为学籍管理只是一项简单而又平常的工作,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按部就班就行,不去制定规范的行之有效的学籍管理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3.学籍管理工作不规范

学籍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是给学生办理入学与注册、成绩、升降级、休复转退学管理等,由于目前种种社会上请客送礼、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许多学生在思想上感到无所适从,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丧失了理想等,导致学籍管理工作不规范普遍存在,主要有学籍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异动处理不严谨;学生信息处理收集不及时、不全面等。一些学生对学籍管理制度不太清楚,有的学生直到要毕业了才发现自己尚有缺考或不及格的课程,这不仅影响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表现的记载,也严重影响了学生,更为严重地影响了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

4.学籍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学籍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随着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陆续增多,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加大,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也有可能影响到家庭生活,从表面看,学籍管理工作简单而又轻松,事实并非如此,学籍管理工作既要面对学生还要面对老师,需要管理人员极具细心、耐心,方能处理好每一项琐碎的事情,在工作中除了要保密还要坚持原则,所以说管理人员的素质尤为重要。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都未受过学籍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仍利用原有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来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这针对学生人数少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在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陈旧的工作方式无疑会影响工作效率,严重影响教学管理的正常运行。

三、完善学籍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学籍管理制度

1.加强学生考核、成绩管理工作

课程考核是学籍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必须加强考试和考场管理的规范性和制度化,不断完善已有的管理制度。对考试中的违纪行为要及时、严肃、公平处理,例如,对于违反考纪的学生,该科考试成绩作零分处理,并视其违纪情节,给予相应的处分,轻者留校察看,严重者开除学籍,并取消评先、评优、奖学金、专升本等资格,最后将处分情况载入档案。另外,做好学籍异域动工作,如有学生旷课、迟到等情况一定要如实记载;对学生各科考核成绩要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和学籍管理办法规定进行登记,在对学生进行学籍异动处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必须做到有据可查,公平公正,遇到送礼和关系户也不能破例,要一视同仁。

2.提高对学籍管理的认识,重视学籍管理工作

搞好学籍管理工作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树立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和待遇问题,使他们安心工作。加强学籍管理制度修订,让其制度更加完善,修订后,要加强制度的宣传。可以借助校园网来实现全校的学籍管理信息化,可以通过飞信、广播、刊登于校报等途径进行宣传,学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学籍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认同,进而自觉遵守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3.增强服务意识

高校学籍管理既是管理,更是服务,即服务于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学籍管理最主要就是为学生服务、为老师服务和为家长服务,学籍管理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对所有的学生及其家长要一视同仁;增强服务意识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是学籍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改变命令指挥的习惯,明确管理就是服务,尽可能通过管理为学生服务,为老师服务,实现学籍管理从训导型向咨询服务型转变。

4.加强学籍管理,敢于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对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籍管理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学籍管理工作将更为繁杂,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学籍管理者要敢于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淘汰不适应要求的旧方法,将新的管理方法和经验运用到学籍管理工作中。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始终把学籍管理为师生、家长服务的宗旨放在第一位,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工作能力,使自身的学籍管理工作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学籍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领导必须加强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要经常组织学籍管理工作者去开一些关于教学管理方面的研讨会,向好的高职院校交流学习新知识;要使他们通过学习,并结合本职工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教学管理的质量逐步提升。要虚心向老同志请教,通过好的经验和方法,使自己的学籍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总之,学籍管理是所有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是一项持久、深入而又具体细致的工作。面对新形势,我们要认真研究新情况,不断优化学籍管理制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修订学籍管理制度,使其更加科学合理,采用高效率的学籍管理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培养大量的高质量人才。只有进一步完善学籍管理制度与办法,学籍管理工作才会更加适应现代教育发展,为培养创新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晓丽.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扬州大学学报,2008(12).

[2]宫小明.普通高校教学管理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宁占英.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2(7).

第7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考务管理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1-0028-02

一 独立学院考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在独立学院,考务管理的工作并未被高度重视。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和办学自的扩大,教务处中的考务管理工作被赋予了更多内容。担负着全院各类考试管理工作,同时对教学质量提供最有效的反馈信息,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科学化、人性化的考务管理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而且对建设公平、公正的良好考风,树立优良学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独立学院的考务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这要求独立学院建设一支管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考务管理队伍。为培养人才提供必要的保障,有效地推动了学院的各项管理工作。

二 独立学院考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1.激励机制不完善

独立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对招生工作、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对日常的管理工作关注力度显得薄弱。考务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完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薪酬待遇相对较低。系部的考务管理人员工作涉及的内容繁杂,工作压力大,除了考务工作外,还负责教务、教材征订及其他的办公室日常工作。薪酬待遇

与实际付出不成正比等,导致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对自身岗位的认可度低,直接影响了考务管理队伍的稳定。(2)缺乏对考务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将考务管理人员纳入系部的教师的考核范围,既模糊了考务管理工作的目标,也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人容易产生“做好做差一个样”的念头。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制度,以加强对考务管理人员的考核管理。真正做到职责、权利、义务明确清晰,做到有职有责、责权对等,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按岗取酬与按劳取酬相结合。(3)晋升机会少,发展空间有限。绝大多数独立学院注重教师的发展和提升,而对于行政管理人员,则缺乏必要的鼓励措施和政策。导致考务管理人员“职称低、发展空间小,晋升机会少”。(4)从业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以我院为例,各系在岗的考务管理人员有10位,均为初级职称。在岗工作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可知,我院考务管理人员在岗工作时间一年内的占总人数的70%,管理人员从事考务管理工作的时间较短,仍处于积累工作经验的阶段。

2.职能机构不健全

主要有:(1)独立学院在办学初期,相应地设置了必要的职能机构。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逐渐摆脱对母体学院的依赖。出现了如下的现象: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考务信息维护相对滞后;考务管理的内容增加了,文档材料越来越多,档案管理离专业管理还有一定的距离。各职能机构的设置应随着发展的需要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以适应教学管理需求。(2)岗位人员设置不足。目前我院教务处设考务管理人员1人,10个教学系、部共设有负责考务工作的管理人员10人。按师生比计算,最高的达到2800∶1。在岗人数远低于母体学院在岗人数。人员配置不足容易影响管理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

3.考务管理制度的实施、监督力度不足

第一,独立学院无论是生源质量,还是人才培养方案都与母体学校不同,所以简单地从母体学校引进的考务管理制度,无法适应独立学院的发展。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母体学校或其他优秀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一套切合发展的考务管理制度。

第二,监督机制不完善。独立学院容易因为管理人员不足,工作量大,无暇加强监督管理环节,易出现“只管将事情做完,不管事情是否做好”的现象。加强监督管理是保证考务工作执行力有效推进的手段。因此要强化监督,健全监督机制。从考试工作进程的角度看,可将考务管理工作分成四个阶段:考试安排,试卷管理,考场管理,成绩管理。每个阶段既要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更要有一定的监督机制来保障工作的落实情况。在每一环节工作结束后,进行质量的检查,结果的反馈。将工作的效益与奖惩相结合。

4.业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匹配

独立学院对考务管理工作和教务管理工作同样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管理工作人人都能做,人人都会做。因工作特点要求考务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

5.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在独立学院的特殊体制下,管理人员的工作往往超负荷。面对繁重的工作量,管理人员往往只能“赶工”,容易忽视服务的质量。对于学生或教师关心的事情和问题,处理的手段应更细致,要更好地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 独立学院如何加强考务管理,实现科学化、人性化

1.加强考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独立学院的考务管理工作者,应立足于母体学校制度,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工作特点、规律制定考试各环节的相关规章制度,同时注重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对各项既定的规章制度加强贯彻落实。如果忽略了这些,制定的相关制度将形同虚设。

2.提高考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树立考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培养为师生、教学服务的良好意识。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素质修养可从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提高自主性。自主性是独特的能力和品质。考务工作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流程多已固定下来,这一特点方便考务管理人员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化被动为主动,提前完成考前的准备工作。在众多事务中,统筹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充分利用勤工助学、学生志愿者等组织学生,协助完成事务性强的工作。

第二,提高能动性。能动性是主动选择与自觉行动。考务管理人员应从繁琐、沉重的日常工作中逐渐摸索工作的规律及特点,同时密切关注各高校,特别是同类院校的管理方式、方法。结合自身的学校特点,学习优秀经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注重细节管理,确保有应急对策,及时总结经验。

第三,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性是超越现实与超越自我的体现。考务管理人员更要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实践经验,在制度建设、实践操作中勇于创新,大胆突破。

3.努力提升考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幸福感和实际待遇

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学院的管理级领导应视管理与教学工作一样重要,像关爱教师一样关爱管理人员的业务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办公环境。只有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体会到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精心钻研业务。

为了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我院实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管理人员晋升科级领导职务暂行规定》。对符合规定的管理人员,在待遇上给予科级、副科级的待遇,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目前许多高校都在使用各类软件公司开发的系统管理软件进行信息管理。管理系统的使用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信息准确。这就要求考务管理人员,熟悉操作流程。

5.学会做研究

掌握常用的研究方法,加强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进而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如由科研处带头,人事处组织定期对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系列的学习讲座。发挥“传”“帮”“带”作用,请科研能力强的教授带领管理人员逐渐进入研究的领域,学会做研究,进而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同时学院从制度层面激励管理人员提高学历层次、职称,鼓励参与各类的教学管理研究。

考务管理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多渠道的系统,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高低的窗口。增强考务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打造一支具有管理型、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的管理队伍,为推进独立学院的教育事业努力探索。

参加文献

[1]伍栖、赵初元.独立学院考务管理现代化建设与探索[J].科技咨询导报,2007(13)

[2]李治军、蒋外文.高校考务管理改革与实践——以湖南工学院考务管理改革为例[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1)

第8篇

素质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要进行新的改革与创新。教学环节质量控制,是现代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环节。本课题从素质教育理念下,进一步分析与探讨高职体育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并为质量控制提出科学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素质教育;高职体育;质量控制

一、引言

大专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它是政府、社会以及市场共同努力的结果,其教务管理工作关系着学院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管理人员素质高低对学校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直接影响,学院必须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与管理,以素质理念为出发点,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工作,才能保障学院教育事业稳定发展。我国大专院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也是改革创新的成果,它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为实现大众化教育注入了动力。大专院校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教务管理人员的辛勤付出,他们是学院管理工作的核心,决定了管理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因此,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教学环节质量控制,在很大一定程度上与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关。蒋微在《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过程管理研究》提到了现代高职院校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事前、事中控制力的传统评价不能实现对教育教学质量良好的监控。随着对人类学习过程的认识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不再是“黑盒子”问题。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教学结果的影响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现代管理注重结果和创造价值,但是价值的创造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实现的过程,而过程的管理几乎涵盖了组织的各种活动,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必须面向过程,只有立足于过程的管理,才能有效地追求卓越的绩效。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1.教学管理人员素质不过关。目前,我国大专院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存在很大问题,从管理人员的学历来看,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有研究生学历,有本科生本科学历;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差异,有的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经验,临时应变能力较差;从培训角度来看,少数管理人员参与过系统、严格的训练,有的则没有任何培训经历就直接上岗,处理事情的时候凭个人主观判断;从管理方式来看,大部分大专院校对教务管理人员采取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内部职务不明晰,部门之间缺乏交流,无法将相关工作串联起来;从创新角度来看,大部分管理人员缺乏锐意创新的探索精神,办事过于照搬文件指示,没有开拓创新品质。实中,教务管理人员工作繁忙,需要他们处理的事情较多,很多时候要加班完成日常事务,这样休息时间就大大减少了。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欣然完成所以工作事宜,不可以产生抱怨和厌恶的不良情绪。很多独立学院的教务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奉献意识,对领导分配的工作任务存在不满,渐渐的失去了工作动力与热情,同事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不仅有损同事关系,也不利于教务计划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务管理人员应该提高个人觉悟,加强思想品德建设,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同事之间争做先锋模范。

2.高职院校自身对教学质量缺乏管理。目前,教学质量管理还主要停留在口头上,过于追求教学规模和经济效益,这种粗狂的教学形式普遍存在,对教学质量不够重视,与真正的教学管理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对学生成绩评价方面,每个学校都是用较低评价标准来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以获得毕业证书,方便学生就业,所以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要求,无形中造成学生学习不够努力。又比如,教学设施设备配置和高等教育规模不匹配,学校实习设备投入规模不足,学生实习地点不足,学生技能培训时间减少等,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3.相关部门对教学质量缺乏监督。虽然近年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此投入较大的人力、物理和财力,做了很多规定,但在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方面仍有待加强,如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过于强调特色,忽视了对教学质量的管理。近年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只注重汇报都表面工作,不重视检查监督和考核方式,即使有监督,也只是流于形式,甚至对教学质量暴露的问题不闻不问,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监管措施不够详细。

三、如何加强高职体育教学质量控制

1.加强对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断普及,学校规模扩大,独立院校之间的竞争加剧,社会和政府对独立学院对发展也十分关注,出台许多政策鼓励其发展,在此情形下,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会受到强烈冲击,必须大胆创新,才能找到出路。因此,教务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具备创新思维,大胆探索,全面提升个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于任何工作岗位来说,业务能力反映了个人的工作能力,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这里探讨的业务能力包括科学知识、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独立学院的教务管理职务涵盖了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管理工作,综合性较强,对教务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决定了教务管理成绩的好坏。因此,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与精湛的业务素养,熟悉个人业务范围,掌握技能特点,积极发现业务规律,这样才能够胜任该职位,高效完成教务管理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康的体魄是工作学习的基本保障,也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果的关键。上文介绍了教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涉及面较广,教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这对他们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保持良好心态,冷静处理问题,不自暴自弃,时刻充满信心,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把问题处理好。此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康的体魄相互促进,教务管理人员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务工作,还应该良好的情感品质、高尚的情操、稳定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甚至影响群体在一种良好的气氛和心境中去工作,提高效率。

2.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首先,高职院校要改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理念。以督教作为第一步,指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主要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纪律、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指导、过程管理的态度,监督、指导、信息反馈等具体的方法指导实践,在课堂讲授、教学文件检查、作业论文、毕业论文等专项检查,召开座谈会,与学生反馈,问卷调查等相关教学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一些高校还把“发展教师教学能力”为监督的基本义务;其次要以监督教学管理作为出发点:主要是指围绕技工院校的教学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即根据教学活动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教学资源分配工作,同时,课堂管理课程考试的合理安排,对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日常教学管理不到位,将直接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

四、结语

大专院校是为社会培训实用型人才的摇篮,要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学校必须严格控制体育教学质量。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控制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需要相关监督人员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全面了解教学质量监督工作,不断改革,全面发挥教学质量监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明安,熊仕涛.把握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增强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能力[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4.

[2]吴世军.市场营梢专业实践教学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一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商业经济,2012(9).

第9篇

因此,需要配备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结构合理、责任心强、爱岗敬业的学籍管理团队,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成人教育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学籍;管理人员;素质提高

当前的社会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提高,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网络信息等信息化管理手段被广泛应用,并且快速渗透到各项管理的工作中,随之产生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远程开放教育,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是实施“科学兴国”战略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的重点工程之一,只有高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籍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水平才能不断得到升华,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高校成人教育规范地,健康有序地发展。

因此,培养一批在现代新形势下高素质、适应力强的高效学籍管理人员对于确保高校成人教育及教学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 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人员现状分析

成人高考的学生无论从接受教育规范化、入学途径、学历含金量以及就业状况都与统招学生有着很大的差距,学生普遍抱有“松进松出”混个文凭的目的来接受成人教育,所以大家普遍认为“成人教育”是普招学生的附属品,不够重视。因此,成人高校在配备学籍管理人员这方面,也有着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在选人、用人上严格把关,尤其是在提升学籍管理人员职业素养这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常见的情形是学籍管理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认为学籍工作太繁琐、责任重,产生厌倦心理。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此项工作不容易出成绩,久而久之工作热情下降,员工不再严格要求自己,丧失责任意识,导致整个学籍不规范,漏洞百出,对学生和社会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学生混日子,职工混工作,皆大欢喜。同时,学籍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学籍管理中,为学籍管理自动化提供了相当便捷、高效的管理平台,与此同时对学籍管理人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原来一些长期从事学籍管理的人员,虽然业务很熟悉,但手工管理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管理模式,学籍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都大打折扣。而有些年轻的高校学籍管理人员,虽然计算机操作能力水平很高,但由于缺乏经验,且流动性大,致使成人学籍管理的工作经验不能长期沉淀累积并得以下传,这些人员的不稳定流动导致编制内的学籍管理人员在人员衔接和培训方面不得不付出额外努力,精力受到影响,工作质量难保证。

由此可见,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

二、 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否则将严重的影响到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成败。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领导需重视学籍以及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随着近几年高校成人招生规模开始逐渐缩水,特别在2008年教育部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停止招收成人脱产班后,工作量随之减少,学籍管理方面人员编制受限。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上下联系紧密的工作,包括“入学注册”、“成绩”、“升留级”、“休学复学”、“转学退学”、“结业毕业”、“学位申报下发”等各种环节,需要一批认真负责,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爱岗敬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细化管理,因此迫切需要领导高度重视并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培养造就一批稳定、综合素质高、高效的学籍管理人员队伍。这样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2. 如何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在有了较为稳定的学籍人员的队伍后,就要对整个队伍的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进行提高。首先,使学籍管理人员必须树立较强的服务意识,常言说:“红花总须绿叶配。”只有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树立无怨无悔的服务意识,才能热爱此项工作,做到更细,更到位;其次,加强学籍管理人员自身业务和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以及开拓创新及网络信息的应用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学籍管理体制。

三、培养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具体措施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

首先,学校分管领导要充分认识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配备一支思想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精通业务的专职管理人员,使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学籍管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特别在当今信息技术普通运用在各行各业,因此工作的同时要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籍管理,不断开拓创新,接受新生事物,才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圆满地完成管理工作,使学籍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 加强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籍管理工作,因此,此项工作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是要求办学者需不断增强学籍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管理意识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使学籍管理工作有连贯性、需要给远程教育机构学籍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备,改善办公环境,实现管理信息规范化和程序化,数据管理做到准确及全面,促进学籍管理人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在具体的工作中,往往会涉及到很多其他单位的协调、协作,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社交和协调能力,善于沟通,强化自身的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情况下,坚持以人为本,多换位思考,尊重学生,时刻以大局为重,和同事和谐相处,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3. 严格考核,建立竞争机制

面对新形势,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学籍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培训,严格考评制度,有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实行绩效分类,目的是引导管理人员能主动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提高素质,爱岗敬业,创造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力争上游的工作环境。定期学习有关管理的先进经验,鼓励人员多做科研,对于研究成果出色者给予一定表彰。

4. 走出去,传进来,学习相关的前沿经验

学校可定期举办培训班,请一些本行业的资深管理专家,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理论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心理教育学等知识的培训,还可举办系列专题讲座,以便接触到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热点,提高工作热情,改进工作方法,推动工作的开展。定期组织人员去兄弟院校参加学习,因为每所学校都有他独特的管理体制。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营造一个高效的学籍管理大环境。

四、提升远程教育学籍管理人员素质的意义

远程开放教育,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是实施“科教兴国”“中国梦”战略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的重点工程之一,只有校领导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学籍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水平才能不断得到升华,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高校成人教育规范地,健康、有序地发展。普及各个年龄段有接受远程教育意愿的全体国民接受再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走好实现“中国梦”的第一步。

因此,培养一批在现代新形势下高素质、适应力强的高效学籍管理人员对于确保高校成人教育及教学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改革,远程开放教育机构所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日益趋于产业化发展。作为一名管理学籍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远程学籍管理的重要性,抓紧机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干一行,爱一行,为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冰,邢娜浅谈远程开放教育学籍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