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十二五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7 11:15: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十二五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十二五计划

第1篇

1、在“十二五”期间,在县城再建一处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面积为280平方米,用于储存救灾物资。加上现有的528平米,救灾储备库可达到808平方米。每乡镇自建一处100平方米左右的救灾物资储备库。

2、完善县、乡、村三级救灾应急预案,搞好应急救灾预案演练工作。建立县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基金,每年由财政安排不少于30万元的救灾应急资金。

二、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

1、城镇低保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城镇人口增加覆盖面逐步扩大,做到应保尽保,由现在占城镇总人口的11.5%逐步扩大到15%,保障标准由现在的每人每月225元提高到270元,年保障标准达到3240元,月人均领取补助金由现在的158元提高到200元;农村低保覆盖面由现在总人口的8.6%达到11%,做到应保尽保,保障标准由现在的年870元达到1200元,人均每月领取补助金额由52元提高到75元。

2、五保供养做到应保尽保,“十二五”期间,在张北镇、公会镇、二台镇再建三所中心敬老院,加上现有的四所,共建七所中心敬老院,全县十八所敬老院床位由现在的707张达到1500张,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对于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老人,在居家供养的基础上,再以村或连村为单位建立五保供养服务站,由政府出资,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解决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生活问题,在全县形成一所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3、随着我国社会形式的发展,老龄化趋向日益严重。目前全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45793人,占总人口的13%,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比例将会更高。为了妥善解决社会养老问题,采取政府主导、社会集资、民办公助的形式,规划在县城建立三所老年公寓,其中一所建在民政局西南角,另两所建议建在北辰路和察哈尔大街(建议规划部门进行具体规划,预留空地),可安置360张床位。此外,继续完善“三院合一”(光荣院、儿童社会福利院、县敬老院)的供养机制,“十二五”期间,在民政局光荣院西侧再扩建3600平方米,增加床位80张,主要解决孤老孤残孤儿群体、城镇“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抚养人)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4、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对社会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能力,在县城建立一所救助站(具置建议由规划部门安排),设置管理人员人,全部纳入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和救助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部门解决,救助能力达30人。

5、在“十二五”期间,全县所有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保险的资金全部由政府买单,资金来源主要靠民政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三、殡葬管理和殡葬服务

1、按照“十二五”期间我县30万人口的规划,搞好县殡管所硬件建设,在现有两个告别厅的基础上再建两个告别厅。

2、在县城西部筹建公墓一处,占地面积达300亩左右。“十二五”期间,主城区内一律不得保留坟头。

3、“十二五”期间,建议取消火化费,火化费基础部分资金由政府出资解决,每年政府预计出资100万元。

四、优抚工作

1、进一步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提高医疗救助补助标准,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看病难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由此引发的稳定问题。

2、进一步加强苏蒙烈士陵园的基础建设,打造我县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基地。一是再建一个100平方米的展厅,二是翻新管理工作人员的用房,三是把现有的石头围栏改成铁艺围栏约4000米,四是对烈士塔进行整体修缮,五是在原有单一绿化基础上,栽植部分观赏树种。以上规划需投资500万元,由县政府和争取省厅支持解决。

五、社区建设

适应城镇人口增加的需求,全面发展社区服务体系,加快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由现有的12个社区扩大到16个社区。每个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应达到200平方米以上,配备一定数量的办公人员和办公用具。

第2篇

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为切实做好我市“十二五”期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生态环境维护与建设,不时提高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能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可特续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本地资源、环境、经济现状和特点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对资源的有效维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产业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布局,推进乡村生态化建设,防止环境污染,把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二、原则要求

1坚持可持续发展、环境维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2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原则;

3坚持自然规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4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可行的原则;

重点近期,5遵循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着眼未来,既要满足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了孙后代预留可继续发展空间和多样化选择余地的原则;

协调、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维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原则;6坚持城镇现代化建设与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存(名胜古迹)相互依托。

7坚持生态维护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

8坚持规划的可操作性与前瞻性(超前性)有机统一的原则。

三、主要目标

以及面临问题,根据我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十二五”期间,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目标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依照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发挥我市人文景观优势,以构建“碧水、蓝天、美城”生态格局为目标,将我市打造成绿色宜居、生态文明、继续发展的生态乡村,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复兴做出贡献。

基本解决全市农村饮水平安问题,2015年。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初步建成功能合理、系统完善的生态平安格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效果,区域可继续发展能力得到明显增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初步进入协调发展的轨道,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基本建成与我市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环境基础设施,并形成处置能力。环境质量基本坚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初步建成环境要素、污染源的自动在线监测系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监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高,逐步解决结构性工业污染问题。通过综合工程、综合措施和科学手段,实现初步建成生态县的目标。

四、主要任务

重点做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源达标治理、农村及农业污染防治、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环保执法能力建设等六方面工作任务,根据20112015年生态建设与环境维护目标。确保实现确定的20112015年期间的生态建设与环境维护目标。

防治乡村和农村集中式水源地环境污染,1水环境保护。坚持以人为本。保证群众饮用水平安。以“十一五”编制的全市饮用水源地环境维护规划》为基础,加大水源地水质全面分析工作,保证饮用水源地水质和饮水水质稳定达标。

降低污染负荷。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强化总量控制。切实提高污水处置厂运行质量。把管网、污泥、提高处置效率作为污水处置设施的系统内容和“十二五”工作重点。推进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积极推动面源污染防治,建立示范工程。对集中式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要进行污染治理。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依照区域总量控制要求发放排污许可证,实行持证排污。

以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为手段,2大气环境维护。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维护公众身体健康为切入点。以改善乡村环境质量为中心,以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和重点行业污染控制为重点,推进多污染物综合控制。全面加强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兼顾二氧化碳等全球性污染物的协同减排,建立健全相应的多污染物减排监管机制。

从注重重点行业总量削减向全面减排转变。二是全面加强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十二五”大气污染物控制的重点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一是继续实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走重点行业加重点区域的控制技术路线,形成以防治钢铁、焦炭行业排放为核心的工业氮氧化物防治体系。

加强经营许可证准入管理和动态淘汰。对现有设施进行全面的监督性监测、清查。开展风险评估,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大淘汰落后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处置设施力度。全面监督和检查企业自行建设和管理的处置处置设施。建立全过程管理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处置设施专业化运营。

落实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处置的有关优惠政策。加强综合利用过程监管。

落实渗滤液处理要求,进一步加大乡村基础设施运行维护费支出或者财政支出最低比例保证。整治简易垃圾处置或堆放设施。搞好垃圾处置设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的修复工作。

重要生态功能区和主要资源开发区为重点,4生态与农村环境维护。坚持预防为主、维护优先的方针。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生态维护、资源开发的监管,构建生态监测网络,优化生态建设的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切实提高生态维护和建设的质量。

构建生态平安体系。要对划分的维护区实施严格维护,加强全市重点区域生态维护和建设。强化维护和管理能力建设。以维护重要生态功能为导向,整合生态维护与建设工程,优先实现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维护与恢复。

重点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的建设。控制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城乡统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奖促治,以奖代补,以激励为主,完善目标责任制,不时强化农村环境治理与保护。

集成三大体系、实现三个转变。建立完备的监测预警、完善执法监督和环境管理支撑等三大体系。实现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由惯例达标向全面达标、由注重硬件向全面提升、由齐头并进向重点扶优的三个转变。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高素质的环境监管队伍,5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以建立与新时期环境维护任务需求相匹配的环境监管能力体系为目标。为环境改善保驾护航。

制定有利于发展绿色经济的产业政策,6节能减排与我市绿色经济建设。以调整能源结构和发展绿色经济为基础。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和生产设施;项目审批和市场准入方面向发展绿色经济倾斜;实行大力度扶持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的激励政策。

为环保工作分区控制、分类指导奠定坚实基础,7分区维护管理。以规划环评为抓手。为引导我市经济科学、合理、有序发展提供空间。

科学制定开发方向与规模;以环境容量为基础实行总量控制,重点开发区内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和主导产业、重点行业发展规划环评。保证环境质量达标;明确环境准入政策,推动清洁生产;加强开发区域的生态建设力度,提高生态承载能力。

推行局部重污染行业退出政策;全面实行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政策;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与强制淘汰政策;限制开发区实行特殊行业的维护政策;严格执行环评制度,优化开发区内严格污染物排放规范。对敏感项目举行听证会;提高环境维护进入门槛,推行行业退出与限批政策。

五、政策与措施

为了确保“十二五”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的实现,新的环境形势下。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建节约型社会和发展节约型经济。为此,十二五”期间,必需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目标责任制。各乡镇政府和各部门一定要以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生态建设和环境维护列入主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乡镇、各部门要依照本计划的要求,精心组织好规划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发改部门要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商务、教育、科技、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要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国土、建设、水利、农业、环保、林业等行业主管部门要依照各自职能分工,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加强行业指导和项目管理;其它各相关部门也都要积极参与,全力配合;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生态建设和环境维护工作的监督。

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2运用经济、科技、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及时出台一些力度较大的经济政策,引导各类要素资源按市场规则进行配置。统筹考虑,逐步提高资源产品的价格;提高那些环境污染型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防止其进入市场低价竞争。积极发明条件,全面推行污水和垃圾处置收费政策,合理确定收费规范,逐步达到弥补合理利息略有盈利水平;逐步提高排污收费规范,调动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加大科技扶持力度,鼓励污染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进行清洁化改造,从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的发生,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不符合我市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上和坚决淘汰,采取法律手段促进污染企业在公平的环境利息下公平竞争。对乡镇实施绿色GDP考核,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内容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对重大污染问题可以采取适当的行政手段,促进问题的解决和落实。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保证生态环境与环境维护投入的增长。坚持政府、集体、个人一起上,3拓宽资金渠道。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生态建设和环境维护资金。政府要将生态建设和环境维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政府投入主要用于重点工程建设,或用于银行贴息间接支持重点项目。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采取优惠的投资导向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扩大引进资金和技术的力度和领域,鼓励投资商直接投资于先进环保设备制造、技术开发、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等方面。努力争取优惠贷款、省财政转移支付、上级资金扶持等,优先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维护项目。

第3篇

日前,《北京市“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紧扣“全民参与”主线,立足首都特大消费型城市特点,内容涵盖市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向广大市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发起的号召,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节能减排的倡议,是引导全民共同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指南。

三大目标

《行动计划》提出到2015年要达到三大目标:

一是公众节能减排理念深入普及,如家庭节能减排宣传材料普及率城区≥75%,郊区≥70%,中小学节能减排教育课程开设率达到100%,每万人拥有百名以上节能减排志愿者等。

二是节能减排行为不断深化,市民经常参加节能减排活动的人数比例≥80%,二级及以上能效产品市场占有率≥80%。市发改委资环处副处长郭庆山解释,《行动计划》对此目标的设定,意在从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着手,树立节能减排意识。

三是节能减排先进典范广泛创建,评选创建500户节能减排家庭标兵和100个节能减排示范社区、500个节能减排示范企业和10个节能环保低碳园区、500所绿色学校和50个节约型机关等,而且每年评选设立10个节能减排新闻奖。

五大主题活动

《行动计划》提出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五大主题活动:

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展节能减排科普知识进家庭社区、进政府机关、进学校等“十进”活动。编制节能减排科普挂图、科普知识读本、《首都节能减排公民指导手册》、创意科普剧等科普宣传品,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知识。建设一批科普教育基地,支持有条件的科普教育场所设立专门展区,向公众展示开展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科普实践活动。

二是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移动网络等新媒体,开展节能减排“四个一”主题宣传活动。制作一批以节能减排知识、法规、政策、行为宣传引导等内容的公益广告。组织一批节能减排优秀方案征集、知识竞赛、公益演出、法规宣讲等特色宣传活动。拍摄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故事性强、科普性强、富有教育意义的节能减排主题宣传片。组织一系列节能减排方面的展示展览活动。

三是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节能减排‘一二一’模式”。倡导每位市民做到每天进行一次以上节能减排相关活动、每年学会两种以上节能减排新知识新方法、每年参与一次以上大型节能减排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倡导企事业单位等各类机构设置不少于一名节能减排专兼职岗位、每年开展两次以上的节能减排专题推广活动、每年召开一次创优评选活动,鼓励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活动。

四是鼓励相关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市民积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基础性技术创新活动。组织“节能减排科技需求调研“系列活动。开展“节能减排创新创造”系列活动,研究开发一批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新技术与新产品。建设“节能减排适用技术成果库”,开展“节能减排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系列活动。

五是建立科学规范的评选标准体系,评选创建出一批理念新、行动实、示范效果好、诚信度高的绿色发展典范。持续加强本市绿色发展成就的宣传推介,绘制绿色发展地图,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资讯,推介节能减排实践示范标杆。

推进十大领域行动

《行动计划》提出要推进十大领域行动。包括:

一是家庭社区节能减排行动。倡导家庭节能减排行动十件事。组织开展万户居民家庭节能示范创建活动。搭建节能减排社区服务平台,开办周末社区旧货交易市场。推广社区“绿袖标”服务行动,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组织开展社区节能减排小窍门入户宣讲等活动。深化开展社区垃圾分类收集活动,鼓励分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和安装厨余垃圾就地制肥设施。

二是政府机构节能减排行动。推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6个办公行为习惯。深入开展政府绿色采购、强制采购具有高效节能、环境标志的办公设备和照明产品。推行政府机构合理用能,着重建立定额管理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节奖超罚等制度。带头践行公务绿色出行,严禁超标准、超编制采购公务用车,推动公务车节油。

三是学校节能减排行动。加强校园节能减排知识教育,组织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征文、摄影、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打造节能减排校园创新阵地,加强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支持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技术项目合作。组织校园节能减排宣教队伍,在中小学组建20万人的小卫士护卫队,在高等院校组织10万人节能减排志愿者。积极推进校园节能减排,实现餐厨垃圾“日产日清”和规范化回收处置,加强公共水房、实验室等用电智能管理。

四是企业和园区节能减排行动。广泛发动企业职工参与节能减排,广泛开展“我为企业节能减排献计策”的小革新、小发明、小设计、小创新、小窍门等活动。组织行业能效领跑者活动,开展重点用能企业与国际国内同行业能效现金水平对标活动。积极创建节能环保低碳园区,鼓励高标准规划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推动入园企业间形成能源资源阶梯循环利用体系。支持企业加强能源审计和情结生产审核。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活动,鼓励企业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和能源管理中心,培养1500名能源管理师。

五是农村节能减排行动。统筹推动农村生活领域节能,积极开展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工作,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达标工作,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方式。深入挖掘设施农业和农机节能,示范推广一批节能省力专用设施农机具。广泛推广节约型农业种植模式,持续推行“区域灌溉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试点。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六是宾馆饭店节能减排行动。积极推广绿色服务,鼓励减少一次性可用物资消耗量,推广绿色餐饮服务。健全符合行业特点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鼓励建立合理用能指南和内部巡视检查制度。推行能耗水耗设备智能化管理,全面普及节水设备。推进餐厨垃圾定向回收和集中处置,建立餐厨垃圾分类责任人制度和排放网络登记申报机制。

七是商场超市节能减排行动。深入开展节能超市创建活动,建立节能减排产品的畅通供应渠道。加强绿色消费标识引导,鼓励商场超市设立节能产品展销专区或专柜。继续推行“限塑”与“限制过度包装”活动。开展节能减排日常自查见效活动。

八是休闲场所节能减排行动。加强节约用电管理,加快安装LED、太阳能灯等高效照明产品。强化水资源的集约利用,严格限制高耗能水行业发展,全面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节水产品、器具。倡导绿色文明的休憩娱乐方式,布放位置醒目、有利于游客投放废物的分类垃圾箱。加大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园林绿色废弃物的多元收集、专业回收、集中处置模式。

九是建设工地节能减排行动。推进施工工地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严格执行禁止与限制落后淘汰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现行有关规定和标准规范,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高能效设备。加强施工工地污染减排防治。加强施工现场噪音和振动控制,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加强建设施工工地标准化管理,定期评选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创建节能减型工地活动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信用评价挂钩。申报市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的项目应符合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基本要求。

十是交通节能减排行动。鼓励乘坐公共交通,提倡大型超市、商场开设班车。鼓励自行车出行,推进不同自行车租赁公司之间形成资源统一共享机制。持续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环境,建立“无缝隙”交通换乘系统和微循环交通网络。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组建5万辆规模“绿色车队”。开展绿色出行宣传引导,推行泊车熄火,轻装行车灯节油措施。

八项重点活动

在《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的十大领域行动中,市发改委联合市住建委等其他相关委办局,对其中的重点活动进行了具体说明。包括:

组织开展家庭社会区万户居民家庭节能示范创建活动

家庭是全社社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践者。为倡导崇尚节能减排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计划》在社区、大型家具建材市场开办居民家庭节能改造课堂。研究支持政策,鼓励居民家庭结合家庭装修自愿开展节能改造,完成上万户居民家庭节能示范改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家庭标兵”评选活动,对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家庭给予荣誉和奖励。

组织校园节能减排宣教和志愿者队伍

在大力加强校园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要强化以节能减排为内容的校园主体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培育节能环保技术专业人士,将学校打造为节能减排基础教育、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的阵地。在中小学组建20万人的小卫士护卫队,动员学生参与家庭和社区节能减排活动。通过“大手带小手,小手拉大手”全面提升家庭节能减排意识。在有节能减排相关专业和配套设施条件的学校,鼓励学校建设一批面向社会开放的节能减排教学实践基地。在高等院校组织10万人节能减排志愿者,走近家庭社区、工业企业等进行节能减排理念、知识宣讲。

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活动

鼓励企业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十二五”期间鼓励企业建立完善节能管理机构,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明确节能工作任务和职责。在电力、供热、交通灯重点领域企业,推行能源管理师制度,累计培养1500名能源管理师,基本实现全市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负责人由能源管理师担任。鼓励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促进企业科学用能、合理用能。

宾馆饭店推进餐厨垃圾定向回收和集中处置活动

宾馆是城市资源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打造首都服务的绿色品牌形象意义重大。未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配置餐厨垃圾油水分离装置,配置分类收集容器。在餐饮服务单位推广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餐厨废弃油脂集中统一,规范有序收集、运输和处理。建立餐厨垃圾排放网络登记申报机制,鼓励餐饮服务单位积极参与申报登记。

深入开展节能超市创建活动

商场超市是引导绿色消费行为的主要阵地。未来五年,本市将进一步加强“节能超市”的宣传和建设,将电子商务网站、专营店、商场超市专区专柜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建立节能减排产品的畅通供应渠道,提高消费者对“节能超市”的认知度。并计划开展节能减排产品集中展示推广活动,在每年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节能减排产品特价促销品类折扣促销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商场超市的绿色商务服务功能,推广绿色产品。引导市民绿色消费、文明消费。

休闲场所加强节约用电管理活动

北京集聚的丰富文化、体育与休闲娱乐资源设施,是市民业余活动的重要空间。要在广泛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同时,完善公共服务,加强这些场所用地、用水节约管理。减少文博场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城市户外景观等大规模用电场所亮灯时间和降低开灯等级,在非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一律按平日要求开启夜景景观照明设施。加快安装LED、太阳能灯等高效照明产品,改进电路布设和控制方式,优化照明系统运行。关闭非必要使用的户外广告牌、霓虹灯等设施设备和大功率用电设施设备。倡导在自然光足够亮的情况下不使用照明设备,做到人走灯关,杜绝浪费现象发生。

加强建设施工工地污染减排防治活动

建设工地是建筑节能减排工作一个重要领域,是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延伸。要加强施工现场噪音和振动控制,确保现场噪音排放不超过国家标准。使用密目式防护网、定期喷水等措施减少施工现场扬尘。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分类收集,及时清运处理。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加强可回收利用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其他建筑垃圾处理应符合有关规定。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垃圾。并加强建筑施工工地的标准化管理,定期评选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创建节能减排工地活动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信用评价挂钩。申报市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的项目应符合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基本要求。

第4篇

1)旅游业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县旅游业快速发展时期,旅游业逐步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发展趋势,产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县国民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旅游业发展思路逐步明晰。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整合旅游资源,按照理念围绕旅游变,产业围绕旅游办的建设思路,采取“党政大力支持,媒体强力推介,市场手段介入,集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开发旅游资源,努力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开发。

3)文化元素植入景区,文化便成了旅游最好的招牌和看点。为提升__文化旅游品位,__县确定了以马致远纪念馆、元曲公园、荀慧生纪念馆、千年古刹铁佛寺、运河文化等主题景点为基础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深入挖掘__历史文化底蕴,加快完善__“一日游”旅游路线。目前,__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

4)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加强常态化开展旅游市场、旅游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强化安全教育,落实防范措施,完善安全防范预案,健全工作长效机制,不断优化旅游环境。整顿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经营行为,为游客营造了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

我县旅游产业虽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景区品位不高。精品景区景点建设仍比较滞后,除__铁佛寺一枝独秀外,其他景区市场影响力小、吸引力不够强,游客滞留时间短,旅游综合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

2)产业链条不长。旅游产品形式单一、规模小,尤其是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滞后,缺乏特色旅游产品和特色纪念品。

3)服务功能不全。现有的旅游服务功能、基础设施、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质量已跟不上发展需要。

4)建设资金短缺。旅游业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景区(点)开发缓慢,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在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投资力度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5)旅游人才短缺。县域旅游人力资源比较短缺,缺乏高、精、专的旅游管理服务和宣传营销人才。

旅游业是最具优势的龙头产业、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最具特色的品牌产业,也是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产业、代表县域经济发展方向的战略产业、绿色产业、低碳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十三五期间,我县发展旅游产业面临着诸多机遇。

1)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2)从法律角度规范了旅游服务,从国家层面将加强对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的政策支持,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8月11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将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1)、因地制宜制定出主题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地方旅游规划。特别是各地方正在由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升级,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将更加多样化打造一批上规模的旅游强镇,一批上档次的旅游特色村,一批规范的经营户,一批有特色的“农家乐”,一批有规模的“采摘园”。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带有方向性、基础性、示范性的乡村旅游项目,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新农村建设和当地群众致富。

2)、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现全域旅游目标。 抢抓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机遇,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思路建成一批融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实现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和观赏农业转型,促进农业与旅游业更好的融合发展。依托当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培育生态观光旅游、人文旅游、休闲养生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城镇度假旅游五大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业结构,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

3)、发展公益旅游。充分发挥旅游业稳定社会促进和谐的功能,开发开放一批全民共享的旅游项目,将一些旅游休憩区、文化旅游场所向公众免费或者优惠开放。普照公园是__县第一座开放式公园,近年来__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对其进行改扩建,目前已形成铁佛寺、二郎岗、泰山行宫、马致远纪念馆、荀慧生纪念馆等景点。 城区内还有结合普照公园改造的仿古街等众多文化景观节点,形成了“景与水、绿与园、人与环境、生态与文化”并举的城市魅力景观。

第5篇

我街办位于区以南,距城区8公里,东有太乙街办,南连五台街办,西邻黄良街办,北与韦曲街办和杜曲街办交界,其中有5个村5600多亩土地在新区规划区域。总面积43.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203亩,下辖28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农业总人口39092人。自然条件优越,滈河穿境而过,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境内有原西北行宫一处(宫),著名作家柳青曾在这里创业(原皇甫乡),公馆一座,通讯学院(原皇甫军校第七分校),郭氏民宅,十三省总城隍庙,闻太师洞等历史古迹,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二、区域总体规划布局:

1、沿神禾塬、大道、滈河、环山路,依托原始生态、历史古迹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区。逐步将宫、俗馆、将军公馆、城隍庙、柳青墓、青龙岭、闻太师洞等历史人文景观通过包装推介,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人文休闲旅游观光区;有效利用滈河沿线的自然资源着力发展休闲、垂钓观光区;沿大道、环山路,加快发展农家乐。

2、有效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加快农业发展。

利用河下土地开阔的优势,结合区总体规划要求,积极推进万亩蔬菜博览园建设项目,着力打造都市观光农业,利用塬上土地肥沃优势,并逐步将农业产业化调整的范围扩大到塬上,以适应开发后农业产业的有效链接。

3、以新区发展为契机,推进城市化进程。

新区的建设,已将我街道北部纳入整体城区发展框架之中。在北部逐步实施城市化的同时,我们将不断推进小城镇的建设步伐,不断完善中心街区的各项功能,在管理、服务、经营等方面不断加强,形成以中心街区为主的小城镇规模。

围绕上述布局,今后五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实施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生态化进程。

1、以土地流转为手段,以标准化建设为要求,以市场效应为带动,扎实推动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博览园工程进程。以曙光村设施农业为中心,以村、胜利村、西村、柳家寨为辐射面建设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博览园;以三江兆为中心,建设万亩小杂果林生态区;依托本地圣康禽业、联丰鸭业等龙头企业,新建10万只标准化蛋鸡养殖小区5个、10000只标准化肉鸡养殖园20个,百万肉鸭养殖园2个,新建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10个,实现养殖业经济收入的翻番。

2、夯实品牌战略基础。积极鼓励集中连片面积在300-500亩规模以上的园区式经营方式,倡导农户以专业合作社、股份制经营等形式来组建产业发展实体,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三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来发展农村经济;品牌建设上,围绕郎丰等三大公司和德发长无公害韭菜示范基地两大品牌各建设一个规模为1000亩的标准化示范园,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逐步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并鼓励、支持各类企业、合作组织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全面提升我街道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搞好基础设施及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以河下5村为中心的设施农业园区和塬上西干渠沿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马场水库蓄水机遇,解决塬上人畜吃水及灌溉供应。着力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大力培养农村经济人队伍,重点推广设施农业、无公害蔬菜加工、种植、养殖等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二、围绕人文自然资源,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结合我街办人文自然资源和万亩农业博览园的建设,依托“两纵两横”的公路网框架、滈河沿线的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创新休闲旅游运作模式。继续做好城隍庙、俗馆、青龙岭、公馆、闻太师洞等历史古迹的挖掘开发,建成一个集田间体验、民俗娱乐、休闲度假与佛教理念的文化游览基地。

三、结合建设新农村,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紧抓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要务,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展开。到年,新农村建设达到全覆盖,并通过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与评审。

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到年我街道农村道路建设全方位覆盖,完成村村道路硬化任务。抓好农村信息化建设,做好农村宽带网全覆盖,全面启动村村通数字电视工程、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全面推进人畜饮水工程,重点解决好水质不达标的问题。

2、完善农村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健全村级卫生保洁工作机制,在全街道形成主要路段专人专职保洁、各村属地管理维护的新格局。同时,继续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建设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争取实现我街道环境卫生根本性改观,做到具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效果。

3、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继续完善和落实“农村两委主干双述职双汇报”、“新农村建设百分考核制”、“农村村务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职能,严格执行村民代表和村民会议议事规则,农村财务管理实现规范化、公开化;注重村干部素质工程教育,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充分利用农村网络文化站的教育作用,努力提高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为民服务的水平。

四、办好民心工程,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1、办好民心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通过深入基层调查走访、问需于民,真正把党的好政策落到最需要解决的群众身上,把农村合作医疗、小额保险、低保五保、粮食直补、家电补贴、科技下乡、助残抚恤、农机补贴、传染病防治等各项惠农资金、信息服务贯穿到改善民生的工作实际中。

2、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抓好计生工作,确保人口出生率在国家控制的范围内;二是抓好国防教育,为国防事业提供合格的兵源,同时继续做好民兵训练和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三是做好文教卫生工作,让适龄儿童100%完成九年制教育,完善医疗条件,杜绝疫情传染病的发生;四是抓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维护职工和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五是加大“五六”普法力度,提高市民遵法、守法意识。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招商引资投资环境。

第6篇

从农业部在京召开的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十二五”启动会上获悉,未来五年,948计划将围绕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中心任务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目标,按照“跟踪前沿、提升能力、集成引进、注重衔接”的总体思路,以“产业导向、突出创新、集成配套、衔接联合”为原则,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重点支持农业生物资源、重大产业转型技术、前瞻性高新技术、应对全球挑战技术和农业科研新理念新方法等五大领域的技术引进,力争经过五年努力,显著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进一步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我国在重要农业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在水稻分子育种、转基因新技术等领域保持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生物种业、低碳农业、生物质能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讲话时指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实施科教兴国、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引进国外优异种质资源是加强我国农业战略储备、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引进国外先进适用技术仍是今后快速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引进思想方法、强化合作研究是实现我国农业科技快速发展的关键举措。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做好国际先进农业科技引进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科学立项、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动态管理,跟踪问效、科学评估,衔接联合、成果共享的基本要求,强化管理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抓好“十二五”技术引进工作,切实提高财政项目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率,争取多引技术、引好技术,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为切实做好“十二五”技术引进工作,农业部要求,项目组织部门、归口管理部门、承担单位和相关专家要切实增强责任感,明晰责权利,切实加强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衔接,调动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能动性,及时做好项目成果的转化推广,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准确把握948计划的定位,严格遵守《“十二五”农业部948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切实用好项目经费;要紧紧围绕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升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瞄准国际农业先进技术发展前沿、提升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注重技术引进项目与国内农业发展需求相衔接以及与国内技术相配套的原则,及时引进国外先进和我国急需的科研成果;要在引进的核心技术、关键部件、重要理念等基础上,结合国内科技和产业基础进行消化吸收,用于改进、集成或再创新,坚决杜绝在与项目任务无关的设备购买、人员交流、产业化、应用推广等方面浪费时间、精力和资金;要及时做好向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等汇报、沟通工作,积极争取部门、地方、单位等的配套资金;要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以948计划项目或项目的成果、平台、人才团队为基础,积极引导、吸纳国际机构、企业团体、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等的资金投入,进一步优化资金结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对引进成果、成效经验、典型案例及时收集、审核和,并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加大宣传,扩大影响,为继续做好技术引进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据了解,948计划经过三个五年计划连续实施,形成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有机融合的长效机制,有力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引进了一大批动植物和微生物优异种质资源,显著提高了我国农业资源和先进技术的储备数量和质量,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迅速破解了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提高了农产品开发能力、农业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农业技术系统创新能力;建立了农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科研体系,对国内农业技术发展方向的引领作用更加显著,对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更加强劲;初步搭建了较稳定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培养和锻炼了一支优秀的农业科学家队伍,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

第7篇

(一)狠抓农业科技推广。逐步完善新体制下农技推广体系,稳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架好农业新技术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加强与科研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业实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物资的示范和推广力度,抓好现代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狠抓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和监测,加大基层机防专业队伍建设。

(二)狠抓大小春粮食生产。立足粮食安全和市场需求,认真抓好2011年粮食生产各项工作。力争全年粮食面积达到92.5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9.65万吨,稳定或超过2010年水平。一是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大规模培训、大现场示范、大面积指导工作,努力提高农业示范展示水平。二是积极抓好双杂良种、优良马铃薯品种的调运及改良工作;三是抓好结构布局、育苗栽植和田间管理,重点做好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

(三)打造特色效益农业。围绕“四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以马铃薯、茶叶、特色水果、食用菌为重点,助推万源农业上新台阶。马铃薯方面,以生产种薯为重点,兼顾菜薯发展,把万源打造成川东北地区、重庆种薯基地;茶叶方面,突出生态、富硒、有机特点,搞好精深加工,抓品牌,增效益;特色水果方面,重点放在已栽青脆李的管理上,同时加大基地建设规模,做大特色水果产业。食用菌方面,引导业主建大棚,发展设施食用菌产业,生产优质对路的新品种。

(四)狠抓农业项目建设。一是继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强化责任,进一步抓好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的实施。二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继续实施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抓好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测土配方施肥土样采集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认真规划、实施四川省100亿斤粮食增产项目。四是牢牢把握国家“十二五”期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动向,抓好农业项目的申报及实施工作。

第8篇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按照“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文化强县”的总体思路,加快科技发展,我县科技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创新环境逐步优化。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政策体系、推进科技合作交流等措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服务职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创业活力,打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____,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____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通政发[2012]1号)、《____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通政办发[2012]2号)、《____县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引进试行办法》(通办[2012]60号)等政策措施。指导万佛山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神华林化、惠龙兔业、源田生、呀啰耶侗锦织艺等企业与湖南农大、湖南农科院、华南理工大学、湖南理工大学、湖南省工业设计平台、怀化学院等院校就相关课题进行对接,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全县21个乡镇加强和完善了科技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对“12396”科技服务专线和____科技信息网站进行了升级优化;科技信息及产业服务平台通过省科技厅认定;成立了武陵山片区生态农业智能控制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____研究中心;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完成规划;选派17名“三区”科技人员、96名科技特派员到派驻乡镇、村及重点企业进行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企业)增收。三是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二五”期间全县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0项,争取项目资金550余万元,获得国家科技项目立项1项,争取资金125万元,实现了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通过“500万只优质肉兔标准化养殖及精深加工产业化”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计划、“蔬菜标准化安全生产科技惠民示范”、省级科技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有力助推了____县域经济发展。四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农业示范平台建设得到加强。2014年成功创建了全市首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园区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标准化蔬菜基地、玫瑰园、兰花基地、黔邵花猪产品开发示范基地、铁皮石斛生态种植、优质水果基地等七大重点项目得到强力推进。同时,怀化市以____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15年2月获国家科技部批文;创新平台建设得到突破。“十二五”期间,____成功获批为省级可继续发展实验区,并在____首次开展了科技惠民工程及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计划,完善了创新体系,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高。五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十二五”期间,共有20项获得县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其中:《侗医骨伤治疗技术研究》等1项获县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立体实施模式研究》 等7项获县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超级杂交水稻“三定”栽培技术推广》等13项获县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成果涵盖农业、教育、卫生等领域,成果转化率100%。“十二五”以来,全县专利申请80件,专利授权32件,2014年企业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数量快速提升,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0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增长300%,专利申请的质量逐步提高。2013年____成功跨入全国科技进步达标县行列。六是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针对县域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力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对有一定基础和研发能力的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撑。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零的突破。神化林化做为我县首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七是科技宣传卓有成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认真总结和体现科技工作成绩,扩大社会对

科技引领、科技进步工作的认同感,激发县域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热忱和工作信心。截止目前,____科技局已有200余篇调研文章和信息报道被市级以上报刊和网站采用。采写的我县泥鳅养殖大户袁立科科技养殖泥鳅稿件被中央电视媒体采用,中央电视台7频道《科技苑》栏目组两次次赴____就立体农业和循环农业进行专题采访报道,制作专题片并在中央七台《科技苑》栏目播出。这些都为县域科普知识传播、科技专题活动、产业信息服务等培育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科技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3、2014连续两年科技宣传工作名列全市科技系统第一。“十二五”期间虽然我县科技成绩显著,但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科技投入不足,财政科技投入远不能满足科技发展的需求,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二是高素质科技人才缺乏,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很小,境内尚无一家高新企业,且企业规模小,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四是科技中介机构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科技服务水平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努力实现科技活动方式从模仿创新为主向自主创新的根本性转变,真正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十和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武陵山片区开发和湘西大开发的重大机遇,以构建具有____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为目标,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平台建设、项目实施为抓手,发挥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增强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应用民生科技,为加快建设创新型___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初步形成,创新资源优化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比较完善,努力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2、具体目标

①科技投入大幅增加。到2020年,全社会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地方gdp的比重达到1%以上;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幅度达到1.2%。

②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通过市级以上成果鉴定6项;年均专利授权量达到20件,其中年均发明专利达5件以上。

③支撑引领作用充分显现。到202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8%以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家。实用技术成果转化率达到80%。gdp能源消耗下降率达到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科技对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信息化等社会事业的支撑作用不断提高。

④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政产学研用结合创新进一步深化,区域科技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展,科学技术普及更加广泛深入,公民基本科学素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3、发展重点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县科技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优先主题即在重点领域急需发展、任务明确、基础较好、近期内能取得突破的技术群)、若干重大科技专项。

(一)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构建现代科技区域创新体系为主线,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集成、示范和推广,提升科技对现代农业、农村民生、农村区域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化经营。围绕农业新品种选育繁育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三优先主题,开展蔬菜、玫瑰、茶叶、兰花、生姜、柑橘等新品种组合引种筛选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引进优质果蔬品种进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推广标准化栽培或养殖技术、农业精准作业技术;扩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认证范围,研究完善其生产技术标准和综合配套技术,打造县域农产品品牌;引进开发木材高效利用技术、林业绿色化学产品和生物制剂技术、果蔬产品贮藏保鲜技术、畜禽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展生猪产品精深加工、储藏保鲜与流通体系研究,重点支持特色主食加工产品技术研究与品牌建设。

2、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创新区域发展机制,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加大科技创新应用,改造提升林化、农产品加工、矿产、侗锦等产业。实施木质素的高值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利用、林木深加工清洁生产项目、长界低品位难选铜镍矿选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侗锦工业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牛百岁食品饮料综合开发、肉兔加工配套改造、玫瑰精深加工、峒王酒系列产品加工、有嚼头系列产品加工等项目;研究开发规模禽类养殖场粪便制肥技术;在全县大力开发推广新能源技术,丰富农村能源供应,带动农村新能源建设和生态建设。

3、加大侗医药开发力度:围绕侗医药传承创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现代侗药创制技术三大优先主题,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侗医药优秀文化的挖掘、整理,在“侗医药文献整理与临床应用”、“湖南世居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整理”等管理成果基础上,结合现代医药发展特点进行传承和创新;开展境内珍稀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发展特色农业,开展铁皮石斛、青钱柳珍稀野生中药材的保护和良种选育,开发珍贵和濒危野生中药材的人工驯化栽培和繁育技术,加强对鱼腥草、罗汉果、茯苓、金银花、龙樟脑、血藤、天麻、灵芝、钩藤等地方优势(特色)品种的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基地建设;实施特大灵芝新品种培育关键技术集成及示范项目,要通过外引内联、招商引资及产学研结合等形式,引进中药材有效成份分离提取、中药制备技术,进一步加大侗药的研究开发力度。

(二)重大专项

1、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加快培育具有____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尽快形成产业规模,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引领全县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培育1家高新技术企业,指导神华林化有限公司进行专利申报,争取“十三五”通过高新企业认定,并与华南理工大学就“木质素基高性能染料分散剂的研制及应用”项目进行技术攻关。重点培育“铁皮石斛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攻关类项目。

2、科技惠民工程

围绕的安全、健康、环境、生态、富民等民生领域,结合我县“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在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和社会事业领域,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惠民计划,实施现代科技知识普及、防灾减灾、节能减排、重大疾病防治、食品安全与监控、生态宜居环境建设等科技专项行动和平台建设。

3、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

继续推进我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努力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生态保护与治理、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公共安全和健康科技产业为重点,建立社区、企业等不同类型的技术集成应用和机制创新的示范。

4、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程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服务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服务机制。围绕支柱产业,实施

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以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为重点,促进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贷款担保力度。5、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继续推进____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科技园区的建设在充分展示____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环保农业、有机农业的前提基础上凸显科技理念,力争在科技创新、成果推广、辐射带动、产业提质有所突破。重点建设农业科技园平台展示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商贸物流,大力发展优质蔬菜、优质水果、中药材、观光农业等产业。通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建成代表武陵山片区区域绿色发展、精准扶贫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转化示范基地、农村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和健康产业示范基地。

6、科技服务平台

第9篇

十一五期间,全市市、县(区)两级司法行政机关与省司法厅实现了三级内网和外网的互联,本系统网上公文传输系统、公文电子公章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均已完全开通使用;市司法局开通门户网站,提供网上法律服务和法律咨询;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都已普及计算机和网络应用。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1、发展思路。以提高应用水平为重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政府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带动信息化发展,面向政务要求,服务人民群众。

2、发展目标。依托现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构建功能相对完善、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完善外网门户网站在线服务和互动功能,基本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和政务信息公开机制;提升拓展内网功能,加强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实现机关内部办公信息化。

三、重点内容

1、继续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严格执行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市政府关于信息公开的各项制度,以市政务信息公开平台为依托,做好各类主动公开信息的加载及各类依申请公开信息的答复工作,做到及时、准确、便民。

2、加强内网应用系统建设。规范本系统内部公文收发文管理、信息报送、业务数据管理,真正实现办公自动化。

3、完善外网门户网站建设。强化网站面向公民的在线服务和互动交流功能,提升网站服务水平。

4、实现政府各部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建设跨部门、集约化的协同办公平台和信息共享系统,把各个部门孤立的信息系统联系起来,实现各部门间的数据资源共享,高效传输各种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公文传输、信息共享和交换、政府部门间审批等功能。

四、保障措施

1、健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电子政务工作原则上由主管领导负责,并设立专管或兼管部门;加大组织、协调和建设力度,特别是在技术力量调配、资金投入、工作环境等方面给予鼎力支持,帮助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