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5: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下年扶贫工作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风雨见真情”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上半年扶贫工作总结及下半年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1-5月工作总结
1、完善了中央、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项目材料,确保程序合理、节点有序。中桥村徐冲组道路硬化项目业已完工,田坊村孤峰河埂道路硬化项目路基已铺设完成,正在进一步施工。申报了第三批扶贫专项资金项目6个,包括5个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及泉水村产业发展项目。
2、根据县扶贫局及档案局要求,我乡立即组织专人对往年扶贫相关文件、项目档案、会议记录等扶贫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完成了2014年至2020年扶贫相关档案纸质和电子版目录清单的整理工作。
3、根据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文件要求,组织各村开展了排查工作,要求各村网格化包保人、帮扶责任人两人一组严格按照《泾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专项排查问卷》入户进行全面自查整改,认真查找问题,切实履职尽责,对发现的问题要举一反三、立行立改。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完成中央、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孤峰项目除外)的施工建设,完成项目验收与资金拨付;做好孤峰村到村产业项目的变更工作,6月20日之前完成挂牌招标工作,争取6月底正式入场施工。做好第三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节点安排工作;
一、指导原则
创建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原则,以解决残疾人就业、从业为手段,逐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坚持基地以企业为载体,通过基地带农户、加工户的原则,大力发展残疾人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使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自食其力、脱贫致富;坚持残联扶持、企业奉献的原则和市场化运作方式,不断膨胀基地规模,发展壮大基地实力,扶持更多的残疾人脱贫致富。
二、基地类型
1、企业安置型。依靠现有的各类企业建立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残联给予政策扶持。
2、辐射带动型。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合同价回收产品等形式,吸纳农村残疾人从业,达到脱贫致富。
三、基地标准
1、残疾人扶贫基地要安排残疾人就业不少于10人(福利企业不含应达减免税比例的残疾人)或安排残疾人从业不少于20户。
2、残疾人扶贫基地是以企业为基础,并在土地使用政策上给予支持,扶持残疾人通过有效劳动,实现脱贫致富为宗旨的扶贫载体,是容纳残疾人集体劳动生产的场所。
3、残疾人扶贫基地是指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实体。
4、残疾人扶贫基地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市场需求前景,基地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上。
5、残疾人扶贫基地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年人均收入能达到1万元以上。
6、残疾人扶贫基地具有为残疾人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优良品种、生产工具、资金扶持的功能。
7、残疾人扶贫基地由市残联挂牌确认。
四、申报程序及时间安排
1、各镇、街道根据建设扶贫基地的标准及要求,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做好规划方案。
2、各镇、街道残联根据全市统一规划,调查论证后,认真填报《市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项目审批表》、《扶持残疾人从业脱贫项目可行性报告》,《创建基地计划书和协议书》及《市就业扶贫基地扶持残疾人状况统计表》,计划书主要内容有:主要目标、保障措施、时间安排、执行计划负责人等(协议书样本附后),各镇、街道对基地初审核实后,于4月底前将以上报表报市残联审批。
3、市残联于7月下旬组织力量,对基地建设情况,会同市财政部门实地进行审核,审定达标后,将所需扶持资金直接划拨到扶贫基地,确保专款专用。
五、基地的经营和管理
1、基地接受残联的指导和检查,由基地自主经营,全权管理,残联不提供担保,不负经济、民事等法律责任。
2、基地经营实行市场化运作,有条件的可在基地内部单列帐户,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3、基地不搞终身制,对照基地标准,合格的继续挂牌,不合格的给予摘牌处理。对于已建立的基地,具有发展潜力,并能按照基地标准,每年多安置残疾人不少于10人,可以作为巩固基地继续扶持。
4、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如决定和调整帮扶残疾人从业项目,举办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班、帮扶协议样本、终止与残疾职工的用工合同等事项要及时报市残联认可备案,市残联将不定期的检查或抽查,以防止弄虚作假。
5、做好统计报表工作。每年11月10日前,镇、街道扶贫基地都要向市残联康复就业科如实填报《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扶持残疾人状况统计表》(附后)和当年扶贫基地工作总结及下年度扶贫工作计划、措施、扶持残疾人脱贫目标。
六、基地检查验收标准
1、基地安排残疾人就业不少于10人,要与残疾人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安排残疾人从业要与残疾人签订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服务、产品回收等协议,从业残疾人户年人均收入不低于2000元。
2、基地必须当年见效,残疾人工资当月兑现。基地要明确一名领导负责基地的日常工作,基地管理与服务制度上墙。有年工作计划和总结、帐务清楚、劳动合同、帮扶协议、帮扶情况记录、残疾人就业、从业花名册及收入状况等资料齐全。
3、基地每年要组织一次对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培训计划按管理权限提前10天送市残联康复就业科。
七、扶持资金的标准及使用监督
新建和巩固基地按1-2万元资金进行扶持,扶持资金从市残疾人保障金中列支。市残联会同审计部门对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审计,确保扶贫资金的合理使用。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的建设,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市财政局和市残联对扶贫基地的专项资金进行定期检查,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避灾扶贫搬迁规范管理,推进全市避灾扶贫搬迁工作规范化,全面提升避灾扶贫搬迁工作水平,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建房资金筹措方案和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运行机制的通知》和《进一步做好陕南陕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立足市情实际,结合相关工作实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坚持从落实生命至上、避灾优先的安全工程,改善生存条件、加快脱贫致富的扶贫工程,保护自然环境、推进和谐发展的生态工程,实现住有所居、提升生活质量的安居工程,促进人口聚集、推进城镇化的先导工程的战略高度,不断深化对避灾扶贫搬迁工作的认识,科学定位,统筹安排,高点规划,推动避灾扶贫搬迁工作向 “建设管理项目化、搬迁群众主体化、搬迁规划体系化、建设主体市场化、购房关系合同化、质量监管全程化”转变,全面提升避灾扶贫搬迁工作质量和水平。
第三条 做好避灾扶贫搬迁工作,要坚持四条原则:1.坚持把避灾扶贫搬迁工程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力抓手,注重与统筹城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一体的人口布局、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的有机衔接,为实现搬迁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快致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助推农业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
2.坚持集中安置为主,政府主导,县级统筹,科学规划,企业运作;实行市县统筹谋划,一盘棋部署,一体化布局,分年度实施。
3.坚持安全至上、节约集约、适度规模、抓大缩小、基础配套、长治久安,统筹市域、县域搬迁布局规划,鼓励搬迁对象进城入镇住社区,推进跨区域安置。
4.坚持因户施策,工作到人,实行以户定建、以户定业、以户定扶,确保搬迁群众住的称心、服务跟进、增收有门。第四条 避灾扶贫搬迁要紧紧围绕提速度、强管理、重配套等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着力抓好落实。
1.提速度,即着力加快避灾扶贫搬迁工程进度,提高工作效率。(1)工作布局提前,工作进度提速。每年第三季度即下达下年度工作计划,当年集中安置房年初实现全面开工,年底实现主体竣工。上年度安置房在年中要达到入住条件,年底入住率达80%,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对象确定、规划布局、项目配套早落实、早衔接。要对搬迁对象全面进行分类、摸底,对象一定三年,做到有的放矢。布点坚持进城入镇和单元式安置为先,抓大缩小,提升水平。配套项目要超前安排,提前上报,先行先建。(3)规划设计、建设用地、配套资金提前落实。每年下半年开始做好第二年安置房和配套建设的前期工作,确保工作进度。(4)及时加强巡查、督导和评比工作,随时发现并整改存在的问题,对搬迁安置指标实行动态管理,按工作进度适当调剂。
2.强管理,即全面实施避灾扶贫搬迁规范管理,落实资金配套政策,提升工作水平。(1)对象要定准。搬迁对象类型要明确,标准要统一,严格审定程序,坚持避灾户、危居户、特困户三优先。(2)规划要审定。要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加强对集中安置社区布局规划和社区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审查备案,确保规划科学合理。(3)管理要严格。要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坚持基础先行、设施配套,全程精细化管理,加快进度,严控工程造价,最大限度的保障搬迁群众权益。(4)资金要落实。市县要认真落实配套资金,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坚持标准,兑现到户,资金到项目、补助到对象。强化资金监管,确保使用安全。(5)用地要规范。落实避灾扶贫搬迁用地专项指标,规范管理程序,坚持省市标准,严格限制超面积用地和超标准建房,最大程度地节约集约使用土地。
3.重配套,即强化避灾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管理和服务,全面做好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创业工作,实现增收致富目标。(1)社区管理:实行人和房与地和林的异地管理办法,依法科学、有效管理。按照居住地政府的公共服务、群众的自治组织、市场化的物业管理、可持续的维护运行的思路,积极探索政府、市场、业主分工合理、相互衔接的社会化、市场化管理模式。原住地土地、林地和水塘等承包、收益权益不变,一切财产权益均受到依法保护。(2)集中力量落实搬迁户增收致富的“一区一策,一户一法”措施。将社区与园区 、产业与创业、培训与就业有机结合起来,逐社区、逐户制定增收计划,倒逼产业发展。要明确每个移民安置社区、每户搬迁群众集约土地发展产业、集中培训促进就业、集成政策促进创业的具体措施,加快增收脱贫步伐。各县区要全面落实龙头企业培育与到户的增收计划,落实帮扶责任,促进搬迁群众增收致富。(3)建立健全减负增收制度。要进一步减轻搬迁群众负担,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加大信息、技术服务力度,提供就业创业服务,进一步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为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提供资金扶持。
第二章 对象认定
第五条 搬迁对象类型。凡符合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扶贫、生态或工程移民(符合搬迁条件)五种类型之一的农村群众,即可确定为避灾扶贫搬迁对象。搬迁对象依照类型分别由县区发改、国土、水利、扶贫和民政等主管部门审定。
第六条 时间界定。凡在 2011 年 1 月 1 日以后新建或购买新房,且实际搬迁入住的才能确认为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对象。从2011 至2020 年,同一搬迁对象只能享受一次搬迁安置补助政策。
第七条 审核程序。按照本人申请--村张榜公示、向群众反馈确认后上报--镇政府初审、张榜公示向村组反馈后汇总上报--县区张榜公示、向下反馈实施的“三上三下、三级公示、三榜定案”审批程序,张榜公示期为7 天,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第八条 避灾户、危居贫困户、特困户是搬迁安置的重点对象,要按照“避灾户优先、危困户倾斜、特困户交钥匙”的要求,区分轻重缓急,确定搬迁方式和搬迁时序,实施有序的梯次搬迁。对避灾户要优先实施搬迁。危居贫困户搬迁要采取政策倾斜、干部包抓等办法加大支持,加快搬迁。特困户主要采取“交钥匙工程”,即由政府负责建设50 平方米左右的房屋,供特困户无偿居住,周转使用,产权归公。对五保和孤寡老人等特困户还可以通过入住敬老院(敬老院安置不能超过当年特困户安置总任务数的40%)、调剂闲置房、能人托养等方式进行妥善安置。避灾户、危居户和特困户安置户数每年不低于总搬迁任务的30%、20%和10%。
第九条 鼓励搬迁群众进城入镇,跨县区、跨镇办、跨村组集中安置。对跨县区进入集中安置社区的,迁出县区只负责对象资格审查认定,完善相关资料,其他工作由迁入地负责,搬迁任务计入迁入地。跨县区搬迁一律由农户向迁入地申请,由迁入地汇总后报市搬迁办通知迁出地进行资格审查和资料完善,由市搬迁办将相关资料、手续转入迁入地。对没有进入集中安置社区的,由迁出县区按迁出市外政策兑付。
第十条 分散安置必须是经过统一规划,完成地灾、洪灾评估等前置审批手续,选择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较好的区域,重点用于进城入镇、特困户安置以及中心村庄整治和传统村庄的保护,以多户联建为主,杜绝新的单庄独户,避免复制传统农村,堵塞各项管理漏洞。每年分散安置户数不超过总搬迁任务的15%。
第十一条 搬迁对象分户以公安部门提供的户籍为准。对2011 年以后符合分户条件且在公安部门办理分户户籍的搬迁对象,可以按新户籍享受搬迁安置政策。
2020年,产业办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扶贫,沟域经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园艺管理等中心工作,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沟域经济、积极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带动中药材、猕猴桃、中蜂等特色产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为巩固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研究出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61713强农工程实施方案》,围绕高山杂粮、食(药)用菌、中药材、优质林果、苗木花卉、特色养殖等6大特色产业,引导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高山玉米、马铃薯等各类高山杂粮6万亩,其中优质红薯种植3225亩;食用菌今年新发展1019万袋,累计总量达到1900余万袋;中药材新发展连翘、山茱萸、五味子、黄精、猪苓等多种中药材2万亩,全县中药材总面积达到19万亩(含野生抚育面积);猕猴桃新发展1000亩,总面积达到3200亩;发展牡丹、芍药等鲜切花面积达到3500亩,全县苗木花卉总面积达到1.8万亩;新发展中蜂养殖9600箱,全县中蜂养殖总数累计达到3.9万箱。同时根据各乡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共计打造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的特色产业基地100个。
(二)全力做好农业行业扶贫工作
制定《农业农村局2020年产业扶贫工作计划》,认真履行行业扶贫职责,全力做好年度产业扶贫相关工作。1.配合扶贫办督查科,落实中央、省、市、县以及各派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督查任务及问题整改工作。2.配合扶贫办产业科,完善整理2020年度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库台账;申报农业产业扶贫典型范例。3.配合扶贫办信息科,对洛阳市智慧扶贫系统中农业产业扶贫相关政策及工作落实情况基础信息进行收集录入,并及时导入全县贫困群众耕地地力补贴数据,确保补贴资金发放、落实到位。
(三)积极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
2020年产业办共实施涉农产业类项目103个,总资金3889.34万元,其中种植类项目55个,涉及资金1984.7万元;养殖类项目26个,涉及资金652.6万元;其他工程类项目23个,涉及资金1252万元。其中新发展中蜂养殖项目22个,6895箱;新发展猕猴桃项目12个1026亩,有效促进了我县中蜂、猕猴桃产业的发展。通过对项目不间断实地调研,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建设完工,按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四)着力推进沟域经济示范区建设
2020年我县新建两条市级沟域经济带分别是高山水镇、天河康养旅游度假沟域经济带,续建沟域经济带5条分别为石庙镇七姑沟、伊源康养谷、秋扒乡“荷香湾”、康养小镇、大红川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带。全年共计实施各类项目34个,已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通过沟域经济的系列建设,使沟域内农民群众的思想得到了转变,农家宾馆发展如火如荼,全面提升了沟域示范区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实现了沟域内产业融合发展,全县已有18个贫困村发展成为旅游特色专业村,2085户6693名贫困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乡村旅游,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辐射带动全县4.16万人增收致富。
(五)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要求做好企业年度监测与申报工作,我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37家均通过网上监测工作,今年新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目前资料已经整理完成上报至市农业农村局。同时服务好企业发展,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进行摸底,并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和通过信豫融平台及时帮助农业企业申请融资贷款需求,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问题,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确保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
(五)持续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
道地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君山制药有限公司和深山生物科技、沃康药业有限公司、河南森源祥科技有限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已成功创建市级产业园区。园区产业基础较好、规划布局科学、建设水平区域领先、生产工艺先进、组织管理完善,并且能够显著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今年共建设重点项目10个,累计完成投资10570万元,君山药用植物园、深山2000吨中药材初加工生产线、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等项目均建设完成;中药软胶囊制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智能化提取大楼以及伏牛山中药材博物馆等项目主体工程正在施工、进展顺利。
(六)园艺工作
按照市园艺工作安排,定期对各乡镇水果、中药材、蚕桑复工生产进展情况统计上报,同时进一步统计完善我县各类道地中药材种植、生产、收获情况,服务好相关产业发展。
二、下年度工作打算
1.持续做好农业特色产业。继续围绕高山杂粮、食用(药)菌、中药材、优质林果、苗木花卉、特色养殖等六大产业,调优产业结构、调长产业链条、调大产业规模,按照布局区域化、产业化、格局化、打造“一乡一策、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如林果产业以发展核桃、柿子、特色猕猴桃为重点;食用菌以香菇、羊肚菌、蛹虫草为主;中药材以连翘、山萸肉等为主;特色养殖以中蜂产业为主;积极谋划产业发展项目,争取各级资金支持,把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2.产业扶贫工作。持续落实好农业产业扶贫主体责任,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找准优势、打造精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龙头带动、建立基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县优势农业产业发展进程,提升产业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提前谋划2021年统筹整合资金涉农产业项目,制定项目扶持标准,对申报项目严格把关,及时申报抓紧落实。二是继续坚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和生态农产品深加工及品牌打造两大产业扶贫路子,构建县有龙头企业、乡有产业园区、村有扶贫基地、户有增收门路的产业布局。三是做好各级督查巡查整改工作,积极落实涉及农业产业扶贫的整改任务。
3.沟域经济工作。围绕“一沟一产业,一沟一特色”,打造“沟域文旅业、半坡林果业、山顶生态林”全景式示范区,建设绿色生态、产业融合、高端高效、特色鲜明的沟域经济发展带,全面提升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既要持续巩固提升栾川七姑沟、伊源康养谷等已建成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区建设成效,又要谋划新建一至两条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带,采取政府补助引导、企业参与合作、农户自主经营等方式,把我县的沟域经济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今年我市中医药工作在省中医管理局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以健康某市建设为目标,继续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打造仲景品牌,以“六个一”为重点,全面提升中医药工作水平,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现将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圆满完成我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申报迎评。经过6年坚持不懈的努力,12个县区中已有10个创建为全国先进。10月中旬,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对我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评审。
2、全面推进《中医药法》贯彻实施。认真贯彻实施《中医药法》,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市县同步开展了庆祝中医药法实施一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组织《中医药法》相关培训,邀请省、市专家对中医药法进行解读培训。启动实施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全市共有2698人报名参加考核。
3、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在试验区建设中,紧紧围绕建设主题,把试验区建设和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市工作结合起来,和某市建设x健康城结合起来,着力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发展提供可以复制推广、示范带动的经验和模式,实现了四个突破:一是在中医药管理体制上实现了突破,二是在弘扬仲景文化、加强经方人才培养和中医药健康旅游上实现了突破,三是在养生保健机构连锁化发展上实现了突破,四是在艾草产业发展上实现了突破。为了推进试验区建设,联合九部门共同出台《某市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扶持措施》,从财政、医保、物价、项目等方面给予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
4、协调推进x健康城重大专项工作。x健康城重大专项是全市九大专项之一,市中医药管理局发挥部门作用,积极协调、谋划、推进专项工作开展,取得了突出成效,专项工作受到市委政府肯定。围绕“三园多支点”布局,启动建设x健康文化园、x健康产业园、x健康养生园,三个园区分别位于中心城区、北部紫山麒麟湖区域和新城区,中医药特色各有侧重点,园区建设已全部启动,两三年内可初具规模。紫山x健康养生园现有7个重点项目,其中已开工3个,已签约2个,正在洽谈2个,园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正在完善。新城区x健康产业园规划编制正在进行,正在筛选接洽意向入驻企业。医圣祠x健康文化园房屋征收和拆迁工作正在进行,仲景书院和x博物馆施工图纸设计已完成。在各县启动实施健康养生小镇建设,共规划建设7个健康养生小镇,已开工5个,其中西峡仲景养生小镇率先开街。海王东森中医药物流园建设顺利推进。
5、基础设施和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继续实施五大工程,通过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专科建设、人才建设等,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一是县级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今年实施2个县级中医院建设项目(镇平县、淅川县)。目前,12个县区中,已有7个实行迁建,3个实现改扩建。市中医院新院建设列入市政府日程,新院选址工作已启动;
二是加强专科建设。
现有国家级重点专科和培育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21个,市级特色专科和重点专科51个;
三是加强基层人才建设。
举办西学中培训班,已举办3期,培训630人,期期爆满。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6期,轮训基层人员600多人;
开展县乡村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6449人次,开展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11414人。实施“岐黄工程”和“仲景工程”,建设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个。
6、抓好以艾草产业为主的宛药开发。艾草产业发展实现了突破。目前,全市艾草种植面积已达24万亩,其中艾草连片种植面积超500亩以上的企业及合作社有36家,艾草产品六大系列160多个品种,社旗、卧龙、宛城、唐河、桐柏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艾草产业园。由中国农业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某市艾产业发展规划》于11月下旬通过专家评审;
已启动宛艾地理保护标志申报,正在编制宛艾种植标准和艾制品标准;
开展艾草行业集中整治,艾产业已从之前的“散、乱、弱、杂”,开始向规范化发展。此外,经过第四次中药材资源普查,统一了“宛药”品种,并向社会公布。继续开展“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在11家申请上报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评选出5个某市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继续开展某市道地中药材品质评价研究项目,完成4个道地中药材品种品质评价研究。
7、精心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2018年9月份,河南省命名了21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我市占了6家,其中西峡县和南召县被命名为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宛西医圣山、丹江大观苑、医圣祠、伏牛山天池被命名为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8、仲景文化建设得到加强。一是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仲景论坛。10月下旬,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仲景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名中医药界人士与会。以“经典、经方、经验”为主题,举办了伤寒大家刘渡舟学术思想研讨、仲景经方高峰论坛,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了智慧康养国际高端峰会。二是仲景书院成果喜人,首期100名学员经过两年学习顺利结业,遴选出30名优秀学员进行了表彰。第二期已开班。三是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与《某市日报》、某市网等媒体合作,开辟中医药科普教育专栏。与市卫计委共同主办了“健康某市行医路有我”健康扶贫专项行动,走进全市7个贫困县,开展中医药科普讲座、中医专家义诊、中医特色疗法体验、赠送中药制剂和药品等,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健康教育氛围浓厚。
9、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明党规党纪,积极支持驻委纪检监察工作,平时注意抓好工作纪律、工作作风,营造务实肯干、敢于担当的工作氛围。组织机关人员按时参加委党组举办的政治学习、党组中心组学习、党性锻炼培训班。抓好中医药系统医德医风建设,治理行业不正之风,提升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在全市中医药系统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将党建工作要求贯穿于业务工作始终,确保我市中医药事业良性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县级中医机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12个县区中,尚有桐柏、内乡2个县由于县级中医院建设发展相对滞后,未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要求,全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区未能实现全覆盖。
2、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由于中医药人才培养有其特定的规律,人才短缺成为基层中医药发展的薄弱环节。尽管我市中医药人员培养和招聘比例逐年增加,但基层如何培养出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引进并留住高级人才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3、各级政府投入仍需加大。我市有半数县区是国家级贫困县,虽然各级政府对中医药工作都很重视,逐年也在加大资金支持,但与实际发展需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4、部门扶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强。由于部分县区医保资金有限,中医药医保鼓励倾斜措施尚未全面落实,部门协调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院普遍反映停用中医药针剂“一刀切”的做法不利于患者使用中医药服务。
三、明年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法》的贯彻实施。结合我市出台的《某市中医药战略规划纲要(2018-2030)》全面做好《中医药法》的宣传贯彻实施。做好我市中医确有专人员的考试相关工作。
2、继续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中推动中医药发展,制定实施鼓励中医药应用的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在医改考核指标体系中提高中医药比重;
在中医药健康服务上创出某市的试验区亮点经验,力争在中医药管理体制、弘扬仲景文化和中医药健康旅游、养生保健机构连锁化发展、艾草服务业上实现进一步发展;
提升仲景品牌影响力,举办第14届x医药文化节和第7届仲景论坛,办好第二期仲景书院
3、继续推进x健康城重大专项工作。进一步推动以“三个园区”(医圣祠健康园、示范区健康园、紫山健康园)为主的仲景健康城核心区建设,以艾草产业为重点的“宛药”开发,推进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建设;
加快推进某市中医院新址项目建设。
4、全方位多角度推进艾草产业的发展。加强与艾草产业协会及艾草企业的沟通,推进艾草产业园、品牌注册等资源整合;
依托中国中药协会专家库力量,加强艾草及相关产品的基础研究,加强宛艾的品质及道地性研究;
促进艾草研究专家和企业的对接,加快艾草实用型产品和高端产品的研发,推动企业专利转化,为某市艾草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努力;
举办第三届中国艾草产业发展大会。
5、强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做好双核心指标考评,促进“仲景苑”、“治未病”科、“中医堂”、“中医药服务示范村所(室)”等相关项目建设;
培养一批知名中医医师、中医名科和知名中医医院,巩固提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综合服务能力。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了综治工作组织机构网络。年初根据人动情况,及时调整了综治工作领导小组人员,明确全局由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劳动监察局局长为分管综治领导,领导小组在局办公室设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分任综治办主任、副主任,负责各项综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对二级局综治工作进行督察。与此同时,下属社保、就业局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二)把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单位总体规划。于年初下发了《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2年度工作要点》,将综治工作作为年度工作重要内容纳入其中,与业务工作开展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下发了《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2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明确了2012年度综治工作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将任务加以细化,明确到具体科室、二级局。
(三)建立了综治领导小组季度工作例会制度,明确经综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召集,每季度召开一次季度工作例会,传达上级有关综治工作文件和会议精神,听取各责任单位综治工作情况汇报,具体部署全局综治工作,今年来共召开综治季度例会4次;建立了重大维稳信息报告制度,规定凡发生工伤、劳资纠纷等导致及所属单位其他影响安全稳定重大事项,必须立即向区综治办汇报。
(四)积极深入挂点村开展综治维稳工作。年初,制定下发了《区人保局协助挂点村维稳工作计划》,对工作重点进行了明确;3月份、11月份,我局由副局长带队,到挂点村值夏镇村进行综治维稳专题调研2次,了解该村矛盾纠纷情况,协助村委解决疑难问题。年底与相关挂点村干部召开联席工作会议,总结一年来帮扶工作情况,找出下年度帮扶工作重点,将综治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加以突出,与“1+1”扶贫等工作同时总结,同时研究。
(五)每月开展本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年共召开调处会12次。会前以科(局)室为单位层层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干部职工近期思想动态。充分了解情况后,由二级局负责人和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在会上具体汇报本单位人员思想状况及矛盾纠纷隐患点,并指定由其分管领导负责化解矛盾,解决思想疙瘩。如涉及其他单位的,则由局领导出面协调解决。确保将矛盾纠纷隐患点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我局没有出现因矛盾纠纷导致的重大事故案件。
(六)积极参与劳动争议处理,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我局行业调解组织设在下属劳动监察局,负责维护区内劳动用工秩序,打击非法用工等违法行为以及调处劳资纠纷等工作,该局设有三个办公室,在局办公大楼三楼统一办公,楼下设有门卫一名。今年来,我局劳动监察部门加大依法监察力度,注重强化园区企业依法用工意识,建立了园区企业定期巡查制度,积极为企业和用工人员协调解决劳资纠纷。一是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着力开展了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年初在火车站开展了以“送温暖、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春风行动,发放宣传材料60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咨询160余人次;年中深入企业进行了社保法调研、宣传,走访企业200多家,宣传面达4000多人。二是开展了区内用工大检查活动。召集区内各企业单位管理人员、基层劳保所负责人举办企业用工管理培训班,进行普法教育。年内开展“拉网式”用工大检查一次,较好地防止了使用童工等违法用工行为的发生。三是认真开展了劳动维权工作。全年共接到举报投诉案件64件,为劳动者追回拖欠、克扣的工资44.22万元;立案、结案劳动争议案件25件,其中17件得到有效裁决,8件调解成功;处理工伤案件80起,认定工伤37件,拨付工伤保险费近40万元,在保发展、促和谐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七)坚持节假日及“”等重大敏感时期值班制度。年初由局办公室统一制定值班方案,由一名分管领导率两名干部担任单位值班,局办公室对值班干部在位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发现离岗离位的,在全局范围内下发通报批评,并与年底考评直接挂钩。
(八)加强对重点部位安全防卫,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财务室、档案室均安装了防盗门、防盗窗,配置了灭火器,财务室添置了保险柜。局门卫加强对办公大楼重点防控部位的夜间巡查,防止出现失火、盗窃等事故案件。局综治办负责汇总重点部位安防情况在每月局例会上进行汇报。今年来我局办公楼未发生盗窃、失火等事故案件。
(九)认真开展综治和法律宣传教育,所属人员中无违法犯罪行为。制定下发了《2012年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六五普法规划》、《十二五期间依法治理规划》及《2012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见》,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行政复议法》、《公务员法》等与干部职工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学习重点加以突出,规定每周五下午为学习时间,由一名局领导负责组织学习。为了增强学习的效果,我局还在“人才网”、信息公开平台等处建立法律学习专栏,充实学习内容,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
(十)认真做好平安创建工作。明确局综治工作分管领导为局创建工作负责人,各下属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第一责任人,在局办公室及就业、社保局综合科设立“平安创建”活动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及综合科科长为工作人员,负责创建方案的制定及全年创建工作的推动、督查考核等具体事项。全年平安创建工作坚持“坚持一个目标,狠抓两支队伍,突出三个重点”的思路,坚持维稳目标不动摇,狠抓领导干部队伍和群防群治队伍,突出建章立制、增强执行力、加强督查三个重点,正确处理各类矛盾,坚决遏制群防事件。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职能,重点防患因企业改制、职工社保、就业再就业等问题而引起越级上访和各类的发生,切实做好排查调处工作,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坚决不把矛盾上交,防止事端的进一步激化,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十一)加强单位互联网管理,全年无网络安全事故。一是加强了物防措施。我局计算机全部按信息中心指定交换机端口号接入,实行固定IP绑定MAC地址。二是加强了计算机管理。将全局计算机统一编号,区分密级,实行分类管理;定期开展保密安全检查,严禁将带有数据的资料私自外传,或存放在非政府网络邮箱中;制定完善了计算机管理制度,规定计算机实行专人专用,每台计算机均要求安装360安全卫士和360杀毒软件,并设置开机密码,防止出现入侵、泄密等事故。
(十二)年初组织各科室、二级局负责人签订了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将综治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十三)建立了综治责任人政绩档案,做到一人一档。
二、存在不足及下一步方向
1、创新意识不浓。按部就班、思维滞后等问题依旧存在,导致工作亮点不够突出。下一步要积极学习兄弟单位综治工作先进经验,结合人保部门特点,努力推陈出新,确保工作有新思维、有新面貌。
,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我股工作人员紧紧围绕县财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调整工作思路,认真履行财政国库各项职能,注重运用有效手段,加强资金监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整体效益。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日常工作及领导临时交付的工作任务。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高质量完成了县财政总决算、部门决算报表的编报、审核、汇总上报等工作。的决算报表工作面临新的情况,编报方法和要求有了大的变动,工作量十分浩大。通过精心准备,刻苦努力,我股同志分工协作,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做到审核编制报表工作与日常收支拨款业务工作两不误,协同其他相关股室,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利因素,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报表编制上报任务,得到上级国库部门的好评。圆满完成了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的任务。
二、认真做好财政收支旬、月报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做到了数据准确、报送及时,较为透彻地分析了预算执行情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认真办理县预算内、预算外资金和财政专户资金拨款、记账、对账,及时进行了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确保了会计核算工作真实、准确、可靠。
三、及时做好上下级财政资金及往来款项的测算与核对工作。妥善调度国库资金是我股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确保工资按时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县的资金均衡调拨力度。二是不断完善县乡财政资金调度办法。在对县乡继续实行月均衡调度资金的基础上,加大了特殊情况对县乡财政资金的调拨力度,保证了救灾、社保、扶贫等资金的封闭运行、专款专用。
四、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及预算指标安排情况,按照单位需求合理调拨各项财政资金。确保全县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确保各项财政收支按进度完成,确保我县各项事业继续健康发展。我股在支出预算执行上始终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原则,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支出,实现了“三个确保”:一是优先保证工资性支出。一年来,始终把工资性支出的拨付作为财政支出首位目标,不断强化工资专户管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及时掌握情况,加强指导,巩固了工资统发成果。继续做到了全年不拖欠职工工资,受到社会及上级部门的好评。二是基本保证了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各项建设事业的资金需求。三是优先保证重点项目支出需要,精心测算,千方百计实现资金合理调度。
五、结合省州财政关于开展财政资金安全检查的相关要求,由我股牵头制定了《维西县财政局关于开展地方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实施方案》,从10个方面的自查内容进行逐条检查,并组织抽派核查人员对我县七乡三镇的财政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核查工作,通过核查,对过程中发现的财政资金安全隐患问题,及时整改,建立和健全了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完善了内部控制及稽核制度,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
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截止11月30日,我县财政总收入完成7695万元,比上年同期5464万元增收2231万元,增长40.83%,为年初预算7089万元的108.55%,为州级目标任务7682万元的100.17%,为县级目标任务7977万元的96.46%。
1、上划中央、省、州收入完成2417万元,比上年同期2162万元增收255万元,增长11.79%。其中:中央两税完成1603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13万元,中央、省所得税完成596万元,比上年同期367万元增收289万元,增长94.14%,州级增值税完成218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21万元,1-11月份增值税减收的原因是本年度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矿产价格下降而导致出口受阻。
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78万元,比上年同期3302万元增收1976万元,增长59.84%,完成年初预算4334万元的121.78%。完成州级目标任4696万元的112.39%。完成县级目标任务4876万元的108.24%。其中:国税局完成324万元,地税局完成3394万元,非税局完成1560万元。
一般预算支出完成情况
到11月底,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6846万元(含专款支出)。比上年同期31377万元增支5469万元,增长17.43%。
从上述收支完成情况看,虽然和上年比较有一定的增幅,但从序时进度来看,收支仍然达不到进度的要求,主要是部分税收受经济环境影响无法足额收缴入库。财政收支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财政收入总体完成情况看,全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都比上年同期呈增长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增长因素:
1、交通运输营业税比上年大幅度增长,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及附加税相应增长。
2、今年城镇土地使用税税率上调,房产税、土地税由以前年度一年一征改为半年一征,今年上半年 已征收入库。
3、今年开始征收城市水资源税,加之我县成立非税收入管理局后,清理和规范了全县非税收入征缴范围,加大了各项非税收入清缴入库力度,因此,我县今年1-11月份非税收入入库比例比上年有所增长。
4、各项投资拉动增收了各项税收。地税加大了征收力度,对往年欠税及矿产企业的建安营业税进行了清理。加之消费者维权意识提高索取发票量加大,使服务行业税收随之增长。促使营业税比上年增长,建安行业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使用的是附征率征收方式与建安营业税同步增长。
5、地税、国税、非税局及相关部门加大对各项税收收入的征收管理工作和执法力度,做到了及时足额入库,从而提高和增加了入库比率。
(二)重点支出的安排及支出增长倾向:从支出情况看,基本实现了按序时进度拨付各项财政预算资金。1-11月支出安排上充分体现了合理调度财政性资金,保障重点支出的财政工作原则。县乡财政部门坚持“保重点,压一般”的原则,合理调整支出结构,按时发放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基本保障了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及部分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同时,地方财政支出安排体现了向公共服务倾斜、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向社会弱困群体生产生活倾斜,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倾斜。比上年增支的主要原因是:
1、规范了公务员津补贴,提高公务员的工资后比上年增大了支出。
2、为保障学生的生活条件,拨付了春秋两季学期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专项资金817万元,(备注:中学生每生每学期补助500元的50%、小学生每生每学期补助300元的50%)受益学生人数为22641人。拨付了20xx年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平安保险经费39万元,受益学生人数20704人。拨付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工程启动资金302万元。拨付了春季学期高原农牧民子女生活补1700万元,(备注:中学生每生每月补助170元,由上年的每生每月120元提高到每生每月170元,小学生每生每月补助160元,由上年的每生每月100元提高到每生每月160元)受益学生人数为21201人。根据迪政办发()111号文件精神及我县县乡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规定拨付了1-11月教师绩效工资1180万元。
3、提高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拨付春节期间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428万元,受益人数为42805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5万元,受益人数为2339人;农村五保供养资金12万元,受益人数为1220人;其他优抚资金15万元,受益人数为856人,拨付了上半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322万元,受益人数为42805人。拨付了1-9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460万元,受益人数为2720人。提高了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为完成我县再就业目标任务拨付就业补助资金100万元。拨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889万元,参保人数为127003人。
4、为维护我县社会稳定和发展,拨付维稳工作经费1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300万元,为建设“平安维西”和“发展维西”提供了资金保障。
5、投入扩大内需专项扶持中小企业流动资产贷款贴息资金40万元,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110万元,拨付1-9月家电下乡财政补助资金80万元,拨付了新建廉租住房建设资资金164万元,农村危房改造经费440万元,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建设资金500万元,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468万元,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经费520万元,人畜饮水工程经费513万元,农村生产资料补贴297万元,拨付森林管护资金630万,拨付社会保险补助105万。
6、根据迪人劳()256号文件精神拨付了全县1-11月职工取暖费1771万元。
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源少而单一,支柱产业尚在培育阶段,财政增收困难;二是收入结构不合理,中央和省级收入增长较快;三是受“十一五”州对县财政体制影响,电力、电网、矿产增值税,所得税地方25%和16%部分的一半将上划州级;四是各种保支政策不断启动和机制运转对财政资金的依赖,全县可用财力增长仍大大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收支平衡难度大;五是财政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预算资金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以及对现有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我股已实现与州级之间数据交换使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交换。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根据人民银行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财政性资金的拨付工作。
随着公共财政的逐步建立和发展,特别是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对日常大量各项基础性工作、如办理财政预算内外各项收支、进行会计帐务核算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下年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20xx年的工作计划:结合今年开展的工作情况,按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认真完成财政决算的各种报表编报汇审和上报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本股各项工作制度,加大国库会计电算化进程和力度,提高使用各种财政国库管理软件的熟练程度,努力争取实现与银行的联网工作。
三、加强协调,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进度,争取对全县所有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简化程序,提高国库集中支付效率。会计集中核算逐步向国库集中支付核算转轨。
四、科学调度资金,及时、准确、高效地做好财政资金拨付管理工作。
一年来,面对产业发展空心化、边缘化的严峻挑战,面对因各种历史原因交织所造成的队伍思想波动、士气低落、工作滞后和社会信任危机,我们没有裹足不前,而是抢抓机遇,敢于面对,敢于担当,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稳定、理顺、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升平片区为切入点,逐步梳理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稳定了局面,为可持续发展扫清了障碍。理顺并重新激发了队伍的活力,迅速扭转了队伍的观念意识,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共同谋发展的统一思想,营造了干事业的氛围,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顺势而为,在稳定中求发展,确立了“__是发展区”的定位,牢固树立发展的意识,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实现新的突破;积极配合市、区城市升级,较好地完成了一批重点难点项目。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迎来了__街道发展的新局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新认可和肯定。一年以来,取得的成绩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一、转变观念,明确定位,产业发展有新局面
过去一年,我们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引领,确定了四大产业发展片区,以“三旧”改造为抓手,大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强企业服务,一批产业项目落地。
一是商业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力实施__商圈振兴计划,改造提升道路,优化景观环境,加快岭南天地建设,平稳推进升平片区改造。广州友谊商店、普君新城商业步行街、岭南天地二期相继开业,商圈业态进一步丰富。率先探索在“三旧”改造项目退缩范围内建设临时商铺,升平路、永安路、南堤路、同济路、文华路、佛平路等一批临时商铺建成,一批老字号企业入驻开业,保持和活跃了商业氛围,也为日后道路改造预留了空间。创建“诚信__商圈”,不断融入新元素,将__商圈这个品牌深入发掘推广。
二是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提升。积极支持辖区企业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面提升食品调味品、童服、机械制造、电器照明等重点传统产业集群的层次,重点加大了对海天集团、2014水泵厂、2014童服行业协会、2014五金协会等重点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扶持力度,将这些传统优势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在“老树”上培育出创新型产业的“新枝”。
三是总部经济项目进一步集聚。季华路商务区建设推进顺利,绿地中心项目、万科广场、星星广场、天丰国际、__国际等一批沿线重大产业载体相继落地和建设。总部经济发展卓有成效,成功引入了IBM、中海油、平安财富理财管理和神州数码等一批知名企业,按计划有序推进华强电子产业总部基地、高德金谷、信社总部、海天总部等重点项目,服务业发展进一步高端化和总部化。
四是公有资产进一步整合和盘活。一年来,街道以市、区“大国资、全覆盖”的改革思路为指引,全面梳理、统筹整合各类资源,理顺公有资产运行和监管体系,强化内部管理,推动公有资产参与“三旧改造”和土地收储,整合了原顺德公地块建设绿地中心项目,实现公有资产增值;制定了《__街道辖区“三旧”改造项目配建社会管理物业用房实施方案》,为开拓公有资产创造了条件。
二、主动落实,创新模式,城市升级有新成效
过去一年,我们刚性执行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城市升级,为产业、城市管理及“创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道路改造成效显著。完成了对__路、建新路、锦华路、永安路的改造提升,正在实施的佛平路、市东路、田园大街改造也将在春节前完成,辖区交通不断优化,对外连接日益顺畅。在推进道路改造过程中,积极探索道路改造建设新模式,推行__路五位一体改造,开创锦华路政企联动建设模式,配合佛平路改造建设临时商铺,将道路改造与商业发展、沿街景观整治统筹兼顾,注重整体效果全面提升。
二是老城区环境靓丽可期。继续推进__东华里片区建设,调整策略稳步推进升平片改造,全面启动了仁寿寺提升项目,__旅游文化街区整体打造工作正有序铺开。完成了2014大道“348”改造、火车站改造提升等工程,南浦片区改造、中山公园改造提升的动迁工作基本完成。
三是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全面提速。同济市场、鸿业市场、南堤市场、白燕市场、山紫市场等五个市场已完成升级改造,还有7个正在改造,有14个列入第二批改造范围,为市民提供了整洁亮丽的购物环境,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
四是城乡环境持续改善。街道辖区内包括内河涌整治、截污、活化水资源、企业整治等在内的15个项目进展顺利,逐步解决了部分片区水浸和河涌黑臭问题,按要求完成了工业锅炉的淘汰提升和整治工作,有效改善了辖区生活环境。
三、创新机制,注重长效,社会管理有新探索
过去一年,我们以加强城市管理和“创文”为主线,强化基层管理,积极开展有关主题创建工作,探索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城市管理和“创文”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我们把城市管理和“创文”结合起来抓,出 台了《__街道城市管理总体方案》,建立了“五分三定两挂钩”制度,把街道人员分到各村居进行挂钩,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建立了“部门联动、政企联动、群众参与”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制定和完善了城市管理重大节假日及日常管理长效机制,构建了“大综治、大城管”工作格局;积极探索商圈社会自治新路径,建立了2014首支民间的__商圈秩序维护队,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创文”工作的开展。
二是社会局面和谐稳定。以战术的灵活稳步推进升平片区改造,及时打通了片区封闭的道路,还路于民,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聚焦;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的纽带作用,广泛倾听民声,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加强推进“两新”组织建设,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深入开展“平安村居”创建活动,建立健全了重点工作联勤联动机制;着力建设星级人民调解会,积极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加强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和对重点人群的化解工作,实行班子领导包案,分解处理,逐步理顺和解决了普君南拆迁安置、越战退伍军人、镇安村、永新南村、兆东市场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全力做好“三打两建”工作,打掉了一批欺行霸市、商业贿赂案件和制假售假窝点,社会秩序保持稳定;街道三防体系建设通过市、区的考核验收,三防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强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和消防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和消防工作“网格化”管理,稳步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考核指标范围内,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整体安全形势保持稳定。
三是农村管理进一步规范。规范是硬手段。一年来,我们出台了《关于村“两委”成员管理的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工作的补充意见》等一系列规范农村管理的规章制度,全面完成了农村集体所有权证的登记发证工作,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和农村财务网上监控平台建设。同时,按照9号文政策,加强对村组土地的统筹开发,出台了《区、街道与村(居)委会、村民小组联动土地合作改造方案》,促进多方联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四、加大投入,强化保障,民生事业有新发展
过去一年,我们投入了更多的资源去推动民生事业健康发展,着力构建和谐幸福__。
一是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繁荣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有序推进“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工作,实施“一校一品”均衡特色教育,发展教育共同体;精神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创建“五个有”、“五个一”文化服务体系,文体服务中心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全面推进;计生工作开展顺利,“2014__人口文化剪纸坊”挂牌成立,创新了生育文化宣传,荣获省人口计生宣传创新项目;积极开展卫生整治,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城区检查准备工作,全力做好了登革热防控工作。
二是社会保障投入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做好住房、养老、医疗、就业、帮扶助学等保障工作。全面为辖区户籍80岁以上老人免费安装“平安钟”,新星分中心和大塘涌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跃上新台阶,被评为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升级改造了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力做好就业促进、“退管”和社保扩面工作,“广东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通过省验收评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认真落实低保救助、帮扶救济、双拥优抚等工作。
五、内强管理,外树形象,效能建设有新提升
过去一年,我们用规章制度和管理打破了被动局面,规范了内部管理,调动了干部积极性,干部队伍的整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实行归岗管理,进一步理顺了干部关系,开展了4次大范围的民主测评,打破了论资排辈,不拘一格选拔了一批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积极探索调动干部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带顺带活了队伍。
二是效能建设进一步深入。完成了办公场所的整合提升,进一步降低了办公成本,方便了群众办事;改善了20个社区居委会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办事环境。结合大部制后的职能调整,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行政服务基层化前移。建立了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办事效率,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做好贴身跟踪服务。
三是党风廉政建设有新亮点。以创建“廉洁__”和两级纠风网络建设试点为契机,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全面加强街道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全方位实现用制度管人、管财、管物,有效促进了纪律的强化、服务效率的提升、矛盾问题的稳控化解,强化了干部的“廉洁”和“服务”意识,为街道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同时,扶贫工作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人大、政协、征兵、“双拥”、 关工委、 保密、外事侨务、统战、工青妇等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克服了形势复杂多变带来的困难,积极理顺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扭转了不利的发展局面,逐步找准了自身的定位,探索出了一条适合__街道发展的新路径,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的广泛认同。我们深刻体会到:
(一)上级关心支持是前提。我们取得的成绩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区委区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在__街道最困难的时期,主动关心支持__街道的发展,给予__街道改革创新的空间,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
(二)激活了队伍是关键。通过激活队伍,凝聚了人心,全面调动了干部积极性,干部之间“团结、沟通、维护”,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和浓厚的干事氛围,大家主动要求发展,想做会干,公正敢管,树立了一种正气,才能够攻坚克难,把以前想做、不敢做、难于做的事一件一件做成了。
(三)观念的转变是根本。我们打破了固有思维的束缚,明确了“__街道是发展区”的定位,强调发展是首要任务,为可持续发展打开了思维空间和地理空间。
(四)建章立制是保障。我们修订完善了50多项规章制度,重新编印了《__街道规章制度及办事程序汇编》,各项规章制度能彼此衔接、相互协调,充分发挥整体效能,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财、管事的良好局面,保障了各项事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五)多方联动是动力。街道和上级部门,街道和村居、社会、企业以及街道干部之间能够联动发展,形成了多方联动,合作共赢的良好氛围。
成绩来之不易,在坚定信心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__街道的发展依然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要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还有很多困难和障碍需要去破解。一是干部观念还未完全转变,依然处于转型期,要防止反弹,要继续筑牢发展意识和主动意识;二是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驾驭水平还要进一步加强;三是干部队伍的素质和统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干部培训,特别是要加强经济管理知识的培训;四是产业发展依然处于转型期,传统产业的优化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五是社会管理处于转型期,全方位的社会建设,新型社会管理秩序的建立,都需要不断摸索创新。这些都需要我们拿出更大的勇气,主动承担更大的责任,努力加以解决。
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是__街道大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强中心”战略,按照“三年新提升、五年大跨越”的总体要求,确立“巩固、提升、突破”的工作思路,强化“六个意识”,做好“六个一批”,从配合工作向主动作为转变,以产业发展为中心,以城市升级为主线,以“三旧”改造为抓手,以活化机制为保障,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建设城市更美丽、产业更强劲、民生更幸福的__。
一、强化主动意识,进一步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过去一年,我们树立了发展意识,积极配合市、区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区委区政府授予__街道集体突出贡献奖,这是上级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去年的工作只是一个磨合和开始,新的一年,我们要用更大的决心,主动作为,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全面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从配合工作向主动作为转变,形成强大的合力和浓厚的干事氛围。
二、强化效率意识,抓好工作落实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__街道要加速发展,必须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执行力和工作效率,注重长短结合,做到短期见成效,长期可持续。
(一)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要进一步转变,做到“想做会干,公正敢管”。要用心和投入,有公心、有良心,有斗志,敢担当,敢做事、能成事,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要认清__街道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务实高效理念,进一步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实行服务承诺制和行政问责制,全力推进重点工作落实。要加大干部队伍的培训力度,积极探索干部激励机制,通过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来锻炼和培养一批干部。
(二)要注重长短结合,走可持续道路。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稳定与发展并重的指导思想,把握发展的节奏,同步推进社会管理与经济发展,根据阶段性的工作重点,注重长短结合、战略与战术相结合,既要努力完成一年见成效的工作,也要用心落实好三年出成果的任务,更要有勇气和毅力去开拓今后五年乃至十年的发展空间,做到短期见成效,长期可持续,一步一个脚印,踏实推进各项工作。
三、强化发展意识,抓好“六个一批”
发展是硬道理,产业是支撑一个地方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镇街是发展主战场”的工作要求,按照“激活一批、引进一批、做大一批、理顺一批、动工一批,建成一批”的工作思路,强化发展意识,全面实施四大片区产业发展战略,实现四大片区的错位发展和融合发展。突出城北片区产业主战场的地位,重点发展主题产业园和产业综合体;突出旧城片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居住环境和综合竞争力;突出东升片区比较优势,形成都市产业集聚地;突出季华片区总部集聚优势,打造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业。
(一)激活一批,固本强基
一是激活__街道沉淀的一批本土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沉淀,__街道辖区范围内汇聚了一批优秀的本土企业,注重安商稳商强商工作,重新激活这批本土企业,树立企业信心,让企业加大在__的投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对__街道产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激活本土的传统产业,关键是提升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扶持发展一批龙头先进制造业企业,培育壮大支柱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引导辖区企业退出低端制造业及生产环节,促进产业结构从工艺性产业链条集聚向价值性、服务性产业链条集聚转变,逐步形成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例如引导童服企业从生产加工向研发、设计、创意、营销等环节转型,引导童服企业树立品牌意识;鼓励、引导、支持海天、汇源通、2014农商行等本土企业在__街道建立总部。
二是激活村组的土地和旧物业。农村是发展的新空间,要坚持9号文的精神,积极支持农村“三旧改造”,多方联动,充分利用《区、街道与村(居)、村民 小组联动土地合作改造方案》,调动村组的积极性,把农村的土地存量释放出来。加强对村组土地的统筹力度,引导村组在土地开发中转变旧有的“房地产改造”模式,发展产业载体,培育长期的、有效益的、可增值的物业,实现农村集体资产提质、增值,实现辖区环境、村组收益可持续、政府税源可持续的多赢局面。
三是激活街道的文化资源。__拥有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文化优势和资源,要全面激活这些沉淀在__的深厚文化资产资源,结合正在推进的仁寿寺、梁园、中山公园改造提升项目、岭南新天地项目、升平片区改造、南浦村片区改造、道路优化提升等重点工作,将散落在老城区的这些珍珠擦亮、串起来,实现点、线、面结合,建设国家5A级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将景区变成旅游的地方,把人留住,让四海宾朋、八方来客来2014能有地方玩一天,住上一晚,形成独具特色、别具魅力、古今交融的岭南人文 工商主动脉,岭南文化的根和魂所在,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和中心价值,成为城市升级强有力的支撑。
(二)引进一批,带动发展
引什么样的企业、怎么引,事关引进工作的成败。一是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发展的战略,全力以赴争取富力、华润、方圆等优质企业进驻__街道发展。优先引进适合街道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都市型产业,重点塑造__街道商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和都市型产业四大品牌。二是要强化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注重产业链招商、品牌招商和服务招商,加强招商引资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与市、区招商部门的对接机制,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奖励机制。
(三)做大一批,盘活国资
新的一年,我们要把加大公有资产改革力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学习区“大国资、全覆盖”的工作经验,加大与区公资的沟通与合作,全面理顺街道的公有资产关系,改变目前公有资产相对分散的管理模式,按照固化理顺现有部分资产和成立新公司强化开拓运作的总体思路,全面整合提升,构建新的公资运营和监管新体系,提升公有资产的开拓运作能力和水平,做大做强一批公有资产,强化公有资产的“造血”功能,为城市升级、产业提升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理顺一批,规范管理
一是理顺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拿出敢于碰硬的勇气,继续以班子成员和各职能部门分工包案,分步分批妥善处理一批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理顺一批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行为,对存在的“两违”行为进行全面梳理,对符合办证条件的迅速办好手续,对不符合条件的,严格执法,坚决予以拆除,坚决刹住违法新建、改建、扩建、抢建不正之风,确保辖区范围内土地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认真思考如何发挥公有资产在“两违”整治过程中的作用。三是理顺农村人、财、物的管理。坚持用好农村“两个平台”,全面实现农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
(五)动工一批,增强后劲
一是要强化服务保障。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提升服务和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打造一个公正、公平、公信的办事环境,加快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动工。二是要强化资金保障。要增强公有资产的“造血”功能,坚持多渠道融资,确保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要。
(六)建成一批,做大增量
一是要责任到人。继续坚持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重点产业项目的做法,坚持责任推进,对重点项目,责任到人,限时完成,全力以赴抓落实。二是要目标推进。落实工期倒排制度,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开工、竣工时间和具体推进计划,把项目建设任务分解到每天,具体到每个环节、部位。三是要完善奖惩机制。要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大胆突破创新,探索建立激励机制,谁敢于担当大项目就扶持谁,谁能够做成大项目就奖励谁。加大效能检查力度,谁办事拖拉、推委就处理谁。
四、强化中心意识,提升环境竞争力
在“强中心”战略中,__街道的功能定位是“一老一新”中的“一老”,我们要加强跨区域合作,与周边地区形成错位互动发展。作为禅南合作的窗口,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中心意识,加强与南海桂城、罗村等周边地区在道路交通、公用事业、城市管理、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互动合作,融入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携手共建“强中心”。
(一)抓好城市功能区建设。充分把握季华路快速化改造、魁奇路东延线启动的重大发展机遇,加快季华商务区的建设,尽快形成服务辐射全市的总部经济和生产业集聚区。谋划好城北的产业布局,充分考虑未来城际轨道接入2014火车站对该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借中山公园改造提升、2014水道老城段景观提升和火车站改造提升,优化提升区域的环境,逐步建成高水平的产业功能区。继续实施商业振兴计划,全面推动大__商圈建设,不断完善功能,加快建成具有旅游、文化、商业、生活、办公等综合服务功能的中心城区。通过三大优势互补的功能区建设,全面提升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增强服务全市经济的能力。
(二)抓好老城区道路和景观提升。要通过道路改造,顺畅交通,加强对外连接,把我们的服务功能向外辐射。做好准备全力配合季华路快速化改造,加快研究同济东路东延线连通桂澜路,进一步优化区内和区外路网。要结合深厚的历史文化元素,扎实推进实施好__东华里片区、升平片区、仁寿寺、中山公园、南浦片区等重大改造提升项目,打造独具岭南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积极借鉴台湾禅寺和佛陀纪念馆的成功经验,做好仁寿寺扩建提升工作,同时,将仁寿寺与__、东华里、梁园等连成一体,组成城市中心与标志点,打造5A级历史文化景区,做成2014的根和魂所在地。
(三)抓好中心城区沿街景观综合整治。该项工作近期新增列入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要按时间进度做好铺排。景观整治要结合道路改造提升和商业发展需要,创新思路,继续尝试建临时商铺、政企联动建设模式等经验做法,做出__的特色。
(四)抓好水环境整治。按照进度计划,加快资金申请和建设进度,加快推进截污工程和活化水资源项目,加紧督促镇安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减排项目竣工验收,严把环保关,尽快完成汾江河污染企业搬迁或强制整治任务。
五、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改善民生
要继续强化服务意识,加强管理服务和创新,切实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
(一)抓好企业服务。要树立服务就是生产力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好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的作用,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企业服务,做足沟通,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真真正正把办事效率提上去,营造“亲商、稳商、扶商、富商”的良好商业氛围。在注重引入优质大项目的同时,大力支持本地传统优势企业和科技型创新企业的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二)抓好城市管理。继续把城市管理与“创文”工作结合起来抓,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继续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推广“大综治、大城管”管理模式,优化部门联动机制,充分调动村(居)的工作积极性,高标准全面加强城市管理,重点加强对辖区内街巷、拆迁区域、市场的城市管理工作。做好市政、园林等职能下放对接工作,防止工作脱节。健全政府组织指导,城管依法执法,村居、商家、社会单位自治管理的“城市管理N包”责任制,突出做好城市“窗口”路段的绿化和景观提升工作,搞好市容环境卫生。
(三)抓好农村管理。要进一步规范农村管理,不仅要加强对村的管理,也要将管理延伸到村民小组。通过不断完善农村“两个平台”建设,加强集体资产交易与流转的规范管理,健全监督机制。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确保村级和村民小组两级公共权力阳光规范运行,切实解决好村民不明不白、村组干部不清不白的问题,有效化解农村的社会矛盾,保障农村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四)抓好社会稳定。继续推进“平安__”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大综治”工作格局,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全面构建社会立体防控网络,将公安专业力量和群防群治等社会力量紧密结合,将人防和技防相结合,提高路面见警率,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群众的安全感,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全面开展平安村居建设,实现100%全覆盖。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加强对劳资纠纷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监控,把不稳定因素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继续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建设,进一步促进街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继续加强“三打两建”工作,着 力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建立良好社会秩序。
(五)抓好民生事业。民生事业关乎民众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我们要继续加大投入,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民众,努力建设“幸福美好__”。重点要抓好十项工作:一是继续探索特色办学,推行教育共同体,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教育进社区,发挥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二是利用中心城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聚集的优势,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医院;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品牌;四是抓“社保扩面”工作,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五是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扎实推进优抚双拥、老龄、残疾人工作;六是抓好保障房建设,健全住房保障制度;七是重视居家养老服务,加快长者康龄公寓建设进度,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品牌,打造全国一流水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八是强化社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和“退管”服务,争创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和省级“退管”工作示范单位;九是加强关爱妇女儿童工作,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十是切实抓好基层三防体系建设,确保辖区村(居)顺利通过检查验收,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
六、强化廉洁意识,提效能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