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专业药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7 11:15: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专业药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专业药学论文

第1篇

1.指导教师科研水平参差不齐。以我学院为例,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变化,学生人数扩招,近年来每年招生的人数均较多。药学专业2014届和2015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80人和250人,而我学院教师人数仅仅大约为60人,平均每位教师需要指导4~5人,精力上无法保证,且我学院教师50%以上为近几年毕业的青年教师,自身指导论文的知识匮乏,没有指导学生完成论文设计的科研能力。此外,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大都是骨干任课教师,除了每天日常的教学授课工作之外,还要进行科研课题的申请和开展实施、科研文章撰写、课题结题等工作,在毕业论文每生一题的形势下,与学生接触很少,仅仅通过Email或电话指导,指导教师和学生根本没有在一起共同解决论文中相关问题的时间,造成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不高。

2.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合理。我学院毕业论文工作的安排是大四上学期进行开题,这时学生仍有大量的专业课程未完成,学习时间紧张,且学生面临研究生考试的压力,很多学生重心放在理论课程学习和研究生考试上,准备毕业论文的时间少之又少,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总结资料的工作不能高效地完成,使毕业论文的开题不能到达预期目的。次年1月至5月是学生毕业实习以及研究生面试的时间,也是学生求职就业的黄金时间,很多学生会积极参与招聘单位的考试,从而没有心情顾及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实验;而我学院学生真正的毕业论文实验时间只有三周左右,在短暂的时间内,学生根本无法保质保量地阅读大量文献、完成实验操作以及撰写出高水平的论文,严重降低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3.教学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目前,高等院校大多面临资金的压力,在实验设备资金投入上以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为原则,教学资源相对滞后。而毕业论文数据和结论都要通过实验来获得和验证,因此实验室是毕业论文完成的前提保障。实际很多高等院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可以提供给本科毕业生进行论文设计。以我学院为例,在保证在校本科学生实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根本没有固定的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室。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时只能挑选没有课程安排的时间,造成实验仓促,师生普遍感觉不合理。此外,我学院在论文方面没有经费的投入,这样在论文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药品等均需指导教师和学生自己解决。以上原因从根本上又大大降低了论文的质量,使论文的科学性、真实性无法保证。

4.学生素质有待提高。扩招政策的出现,使得一方面高校的录取门槛降低,造成部分大学学生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不高,教学经验欠缺,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这两方面因素均造成现在大学生的质量不高,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存在极大影响。表现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就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从科研的角度对论文的设计、材料组织等进行构思,写出的论文内容不规范、论据不充分、表达不清晰。更有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态度不认真,认为只要能找到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论文只要过关就可以了,所以对本专业的毕业论文缺乏兴趣和足够的重视程度,不愿意花时间去查阅资料,更不愿意在实验室做实验,造成撰写论文时粗制滥造现象的出现。

二、提高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设置合理的毕业论文工作时间。首先从课程设置上解决时间不足的问题。课程尽量安排在前六个学期,第七个学期专门设置为毕业论文时间,也可安排一些与毕业论文工作有关的查阅文献课程以及科研论文撰写课程,这样可以为学生前期查找资料以及开展文献调研活动提供帮助。

2.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是对学生素质的综合检验,需要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一定的科研素养。我学院现在推行的本科生“助研”活动有显著效果,学生在“助研”中接触到本专业的科研前沿,了解了自身专业知识的匮乏,激发了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强大动力。但此项活动目前参与人数不到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亟需将“助研”活动推广,让更多学生参与,得到科研锻炼,提高科研能力。此外,改革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内容,多进行一些设计性实验,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从大二开始,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学年论文的撰写,可以从对某一专题写综述开始,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阅读文献,收集资料、鉴别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3.推行毕业论文“导师负责制”。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不强,科研思维还未培养起来,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从开题、实验操作到论文撰写均需指导老师全程参与。如果这个关把不好,论文质量层次是上不去的。首先,论文的选题要确保质量,可主要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主体,在操作时可将课题分解为小的子项目,降低本科生难以胜任的问题。对于无课题的老师,要明确论文选题不能盲目,不能缺乏创新性,更不能脱离学校现有的仪器设备,无法操作。其次,在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跟踪实验,对学生的数据、结果进行监督,不允许造假现象存在,并且可固定教师与学生联系时间,例如隔一天汇报一次结果。在最重要的论文撰写阶段,指导教师可首先安排一名研究生对四五名本科生进行论文撰写指导,学生论文上交之后,要按照精益求精的原则,把论文多通读几遍,大到论文整体小到标点符号都要认真修改和校对,对论文质量不合格的同学坚决不予通过,从根本上杜绝学生不论论文好坏都能毕业的侥幸心理。

4.规范毕业论文撰写进程。学院及指导教师所在教研室实行两级管理,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进行定期检查,该项工作可以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初期检查、中期检查以及后期检查。初期检查工作主要是在指导教师报送完毕业论文选题之后,学院及教研室应就教师申报的论文选题的实验工作量以及实验可操作性进行检查,并最终给出科学合理的毕业论文选题。中期检查主要是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学院及教研室抽调有经验的教师检查学生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数据收集的合理性等,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后期检查主要是论文撰写阶段,指导教师按照本科毕业论文标准,对论文的结构框架、文献资料使用、论述的正确性、基础理论知识、文字表达等逐项检查,发现不合格的当即指出,要求学生改正,并明确不合格不予论文答辩的政策。

第2篇

不同工作岗位课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调查统计见表3。对于课程的重要性而言,在医院岗位的学生,认为较为重要的前5门课程是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临床医学概论、药物分析;在药品生产企业实习的学生,认为较为重要的前5门课程是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药物化学;在药品经营企业的学生,认为较为重要的前5门课程是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临床医学概论、药品市场营销。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主要的三大就业领域中,认为课程较为重要的前5门中都出现的是药理学和药剂学,该统计提示,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是药学专业不同领域就业都需要课程,可以理解为真正意义上的核心课程。

2讨论

本组数据显示,在目前形势下,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就业领域,已经从过去的主要面向医疗单位,转变为医疗单位、生产企业同等重要,并向经营企业扩展。所以,在教学计划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将教学计划逐步调整到医院、药品生产、药品经营等多领域就业岗位兼顾的方向,这符合国家对高职高专类专业培养要求的“宽口径”的特点。因此,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对课程中重点知识及时调整、并对教材中未涉及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补充显得尤其重要。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是把“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作为办学指导思想的“宽口径”专业。改革调整专业应研究培养目标与主要课程设置的对应性,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并按专业大类组建多种课程模式。核心课程是一个专业教学内容的核心,是确保人才质量与规格的关键,也是一个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主要标志[1]。药学专业建设应着力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并以药品生产能力、药品营销能力及临床药学服务能力等核心技能的提高为职业培养目标,充分体现高职高专药学教育特色[2]。在云南省内,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主要是医院、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与省外多数学校药学专业就业领域基本一致[3],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药学专业教学计划是药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传统认知中的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正在经历着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就业岗位所需要的新知识正在不断增加,药事管理与法规、临床医学概论和临床药物治疗学三门课程,在传统药学专业的课程中并不重要,但本调查显示,面对今天的药学人才就业市场,其重要性已远远超过传统药学专业中原有的部分核心课程。

3结果应用

第3篇

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化学实验作为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将来的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等垫定良好的基础。化学实验的课程内容较为丰富,如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等,都是药学专业的基础实验课。长期以来,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沿用了较为传统的模式,高校教学多以课堂的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其附属物。在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考核等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教学理念滞后,重理论、轻实验实践教学已经不能仅满足于验证理论教学的成果,而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但现行教材与教学实际脱节,验证性的实验偏多,实验教学手段单一,没有融入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现实教育中存在主观上重视,实际上却对实验环节有削弱的现象,甚至以理论教学代替实践教学等。学生中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错误地认为理论知识比实践知识更重要,做实验敷衍了事,走过场,为完成实验而做实验。造成学生不能主动学习,对知识不会灵活应用,往往临床应用实例摆在学生面前,学生反而无从入手。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能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实验综合技能面窄,不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重复且缺乏层次性科学合理的实验内容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当前,实验内容还明显缺乏科学性,具体体现在:一是化学课程内容缺乏统一的编排标准,导致编排不合理,不同课程间教学内容雷同或重复现象比比皆是。例如,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实验重复,化学酸碱滴定练习与滴定分析仪器的使用这两个实验项目,同样都是练习学生酸碱滴定的操作;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和葡萄糖酸钙含量的测定,同样都是应用配位滴定法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二是实验课程仍以经典性或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形式,不利于学生创新型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氯化钠含量的测定只是简单地验证沉淀滴定法。三是实验内容缺乏层次性,显得较为单一,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四是实验内容与实际相脱节,过多地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极大地影响了实验的效果。实验项目内容与医药企业实际应用联系不够紧密,且缺乏在技能方面循续渐进地、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三)实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方法创新是对化学实验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在此方面还显得较为欠缺。“照方抓药”、“灌输式”等传统教学方法依然是主流,可想而知,在这些传统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化学实验教学将毫无实效性可言。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学生应当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具体实验。总之,要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各项实验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

(四)实验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当前,化学实验考核体系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期末实验课考试,二是日常的实验报告。各个高职院校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来具体确定两者的比例,作为最终的考核依据。然而,对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的化学实验考核显得较为片面,考核的结果缺乏职业岗位需求的针对性、真实性,影响了最终的考核效果。

二、高职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提升高职实验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育的灵魂,以前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这个多元化的时展,无法适应经济化社会的需要。原先的实验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墨守成规地跟着老师依葫芦画瓢,教师“包”得太多的现象普遍存在,实验前教师从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分析处理均深刻、细致地给学生讲述,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只能提升学生的基本操作规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职业化的岗位需求根本无法保证。由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学校若不能紧密地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就无法灵活地运用实验资源。教师一味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致使实验教学根本无法突出针对性、职业性、发展性的特点,导致学生缺少思维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高职实验教学理念的要求是:教育的目标应使学生在受教育后获得就业技能,同时又获得继续学习的基础,应排除只教某种岗位技能的课程。职业性和科学性相结合,旨在使今日的学生获得能适应明日需要的各种理念和综合素质。不能仅局限于职业入门要求的具体技能,应着眼于广义的行业或职业范围技能。教学计划的安排应基于保证学生能向更高层次教育继续学习。要加强素质教育,并且课程要超越职业具体领域,应包括“敬业、合作、企业文化”等职业所需素质的所有方面。药学专业实验课程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其目的不是使学生学会某些具体的工艺知识和技能,不是获得解决某些问题的现成药方,而是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实验知识、方法、技能的基础上形成技术应用能力。因此,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实验指导思想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专业的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顶岗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改革教材,推行“项目实践教学法”优化实践内容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没有一本好的教材就无法使学生学到好的知识。不改革教材也就无法对药学专业教育进行改革,也谈不上教育理念的提升。只有对于陈旧的、不能赶上时展的、验证性实验的大量删减,不断增加新的创新性、综合性实验知识,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拥有适应这个信息时代的能力。在此情况下尤其应增加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介于基础实验与科学研究实验之间,具有实验技能多、系统性强、训练面广的特点。它一般是由指导教师提出实验项目,由学生在充分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综合实验技能以及各种测量原理和方法,设计药物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测试,并最终独立地完成综合性实验任务,撰写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综合性实验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整合单一实验集成生产性实训,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完全符合我们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对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做了重新的优化和整合,自编了化学实验实训教材,使其在内容和方式上顺应医药企业生产的特点和要求。与此同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新的层次划分,并最终将其划分为基本技能、应用性操作、综合技术三个不同的层次。例如,按照药典的规定,测定布洛芬胶囊的含量。此项实验既考查学生化学分析中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和配位滴定法,又考查了仪器分析中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还涉及到与实际药品检测。学生通过带着实验项目查找相关的文献知识,获取实验的设计路线及实验手段等,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通过项目实践教学法,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完成实验项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创新思维得到更好地提高。增加设计性实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课业基础上,设计性试验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思想和个性,不再被枯燥的课本内容所拘束,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自主性。最开始我们只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实验进行改良,以此来锻炼学生,等学生积累了一定设计实验的能力,可以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实验的时候,教师给出设计实验的题目,由学生自己去查文献、设计实验方案、配试剂、寻找测试方法来完成我们交给他们的题目,以此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总之,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用工程思维的方法来培养学生,鼓励多样性,尊重特殊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能够提高学生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及潜能。实践证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可以将所学到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学生考虑问题时就会细致和全面,就能将所学的各科知识变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改革陈旧的实验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实验课教学内容中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少的弊端是目前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

(三)以赛促教,提升实验技能通过与校企合作办赛事,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提升实验项目的职业内涵。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办了“安捷伦杯”药品检测技术技能大赛,比赛分为教师组与学生组。通过技能大赛,促使青年教师的实验操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掀起学技术,比技能,促教改的热潮;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和沟通水平,提高了职业素养。比赛方案设计突出“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理念,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体现了药品质量检测的真实场景,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第4篇

年级05级

学号

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梓醇对D-半乳糖拟老化神经元的作用研究

毕业论文起止时间

2009年2月至2009年6月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博士研究生﹑讲师

背景介绍:

随着世界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和绝对数量的不断攀升,由衰老引起的人口老化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已成为科学家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由于这类疾病常伴有严重的认知障碍及精神异常症状,甚至瘫痪和感觉障碍[1],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健康,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探讨脑衰老机制,研究有效的延缓衰老进程的药物,防治老年疾病己成为当今社会和医药学界研究的重大课题。

在诸多老年性疾病中,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率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社会问题。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枢系统神经组织非正常退变引起的一类进行性功能缺陷与衰退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亨廷顿氏舞蹈症等[2-4]。其中,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占老年人口的4.6%,其中半数为老年原发性退行性痴呆。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老年原发性退行性痴呆的发病率达2.9%。该病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受基因调控和多种环境因素影响,是一类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的疾病。临床上,对于这类疾病尚无有效控制病程进展的措施,患者最终将丧失生活能力甚至死亡。目前,我国人口老化速度居世界之首,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因此寻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衰老疾病的药物迫在眉睫。

我国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灿烂瑰宝,在几千年的实践发展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特别是针对疑难病和慢性病,中医药更有它的独到之处。中药具有多靶点多效性特点,既可改善症状以治标,又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治本,而且副作用较少、药源丰富。中医在治疗老年性痴呆与记忆减退的数千年临床经验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知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化学药品开发所存在的技术难度高、价格昂贵、毒副作用明显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实际问题,传统中医药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地黄是常用的补益中药,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sch的新鲜根茎或干燥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5]。地黄在我国有1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应用十分广泛,对免疫、血液、内分泌、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及抗菌、抗炎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6]。单味地黄[7]和以地黄为主的复方在衰老及其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历史也十分久远。现代药理学实验发现其主要的活性组分为环烯醚萜苷类和地黄糖类。

梓醇是地黄中含量最高的的环烯醚萜苷类,属于环氧醚型单萜类化合物。目前本实验室分别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证明了梓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潜在的延缓衰老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疾病的药物。由于衰老是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根本要素,研究梓醇的抗衰老作用对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8-9]。

实验前期发现梓醇具有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记忆减退的功效,同时能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和能量代谢障碍,因此本研究利用D-半乳糖引起神经元老化的模型进一步研究梓醇抗衰老的作用机制,为该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研究意义:

1、D-半乳糖致衰老神经细胞模型鲜见报道,明确该模型作用机制有助于利用此模型进行抗衰老药物的筛选和机理研究。

2、梓醇在衰老动物模型上的效果明显,利用细胞模型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梓醇抗衰老作用的分子作用机制。

研究内容:

采用小鼠脑神经元细胞原代培养,以D-半乳糖诱导体外神经元细胞衰老,并通过研究药物梓醇的加入对神经元细胞的作用,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等综合指标的测定。

实验过程中应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和荧光染色技术、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酶标仪等方法手段,研究梓醇在体外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预期达到的成果和水平:梓醇对D-半乳糖引起的小鼠脑神经元细胞衰老有保护作用.

因此本课题拟利用原代培养SD大鼠乳鼠脑皮层神经细胞,从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分析及SA-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化学染色等指标观察D-半乳糖培养对神经元拟老化反应并从生化方面研究梓醇的抗老化作用。

研究重点难点:

1、掌握原代神经元细胞的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等实验技术。

2、明确D-半乳糖致神经元衰老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范围。

第5篇

1.1教学过程主体不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学生通过教师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致使大多数学生缺乏自我意识,并逐渐养成一种不主动思考的习惯,从而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教师的思想的思维定式,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模块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一位指导者,利用较少的时间对一个教学模块的任务和要求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学习什么和想要学习什么,采取什么方式和途径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模块教学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最初的“要我学”逐步变成“我要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1.2教学内容编排不同传统教学是以书本为中心,教学内容编排强调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唯一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创造力的培养,脱离了社会现实需要。模块教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知识单元,也可以是几个相关知识单元的组合,小的模块组成大的模块。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可以紧紧地围绕社会市场的需求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

1.3激励机制不同在传统教学中,考试成绩是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唯一标准,学习的激励机制就是片面地追求高分,导致学生疲惫地沉浸于书山题海之中,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兴趣爱好,压抑个性发展,享受不到学习应有的乐趣。模块教学的激励机制完全来自于学生的内心,是学生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任务之后,体验了从不会做一件事到经过努力之后会做一件事的心路历程,这种心路历程会给学生带来内心的愉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现状

2.1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一大批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正初步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这与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需求,适应企业需要,侧重“实用”、“应用”等特点,淡化理论,培养第一线的各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原则密切相关。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个内容体系,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数学、物理学等内容,是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的专业基础课。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偏多、偏深,实践教学一直处于教学体系中的弱势地位,没有真正体现出“实用”、“够用”的特点,同时高职院校生源相对较差,且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科生,很多学生连最简单的分子式都写不出,对理论学习热情不高。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不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

2.2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大多数职业院校,现行的分析化学教学尽管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元素灵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改变了传统单一、枯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但教学过程仍旧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着电脑讲解课件内容,学生对着屏幕看课件,师生之间互动较少。实训课教学更是如此,教师通常事先将实训项目的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对照讲解后,学生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讲授按程序进行机械操作,乏味且缺乏创造性、启发性和激励性。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所以部分学生学完分析化学后,按照实训指导书都无法独立完成实训项目操作,致使实践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3模块教学在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职业教育强调实际训练,突出技能、技术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第一线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一般规律就是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实训”“、应用”等特点。模块教学是适应目前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从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在教法上强调知识与能力一体化。为了适应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开展分析化学模块教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实现了分析化学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严格地遵从教学大纲及教材,教学内容灵活性较差,很难满足职业教育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且高等职业院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药学专业存在相当部分的文科生,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整体偏低,学习理论的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模块教学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强调理论教学实用、够用为原则,打破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的明显界限,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3.2实现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模块教学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实现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使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训技能训练,真正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模块教学将大大提高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于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分析化学教学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

3.3实现了学生地位的转变模块教学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了学习过程中学生地位的转变。如课堂上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或鼓励学生查阅参考文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如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时,积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决。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深入钻研,逐一排除,找到问题的症结,培养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

3.4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模块教学将教学内容根据相关性划分成相应的模块,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职业能力。可以说,模块教学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再通过实践教学来强化,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具体的操作技能,还能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6篇

从学习氛围来看,只有4%的同学认为周边的学习氛围较浓厚,有64%的学生认为学习氛围一般,而32%的学生认为班级学习氛围差,而只有24%的同学认为学习氛围对于学习成绩没有影响,32%的学生认为班级学习氛围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于学习氛围还是比较敏感和关注的。有达到52%学生们又很理性的认为学习风气好或差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又有一半的学生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管理和校园的文化氛围上面。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他们加强自觉学习,并同时也要强调教学的管理以及校园文化氛围建设。

2学习态度现状

目前,有56%的学生平时最关注升本,工作等信息,也有三分之一以上同学关注音乐,娱乐,体育、游戏以及电影等。对于学习态度方面,达到68%的同学学习比较被动,另有20%的同学对学习采取应付态度,更有2%的同学不能完成学业,学习放任。只有10%的同学学习积极主动。大多数的同学都认为学习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善,丰厚的奖学金以及整体氛围浓,有督促和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增加学习动力。

3学习目的与计划性

对于学习目的与计划性有超过一半的学生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有5%的学生无追求,随遇而安,过一天算一天,不为将来担忧,又有15%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只有30%学生在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而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计划性的也只有20%。学生的现况令人担忧,学校和教师都有义务去引导学生走出迷茫,指引方向,但是如何引导是值得去深思的。

4学生倦怠心理研究

进入大学后,学习上存有怠倦心理的48%,只有8%的学生没有倦怠心理,这是不太理想的数据,: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是近年来高校热点问题之一,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2],应该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多层面去解决。

5学生遇到困难时候如何解决

调查数据表明,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学生更倾向于自己找资料或者请教同学,请教老师的占极少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学生们也更愿意向同学寻求帮助,或者不寻帮助,而不是找老师或者父母。这表明,现在的学生趋于成熟,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6就业情景的探讨

第7篇

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源动力,因此学习一门学科首先要让学生对所学学科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讲解中将平时积累的日常生活的现象与物理化学理论的关系,以及利用物理化学理论如何解决药学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等内容渗透给学生。首先,在绪论的讲解中交待清楚热力学、动力学和胶体与表面化学各个章节与日常生活及药学的相关性,让学生对物理化学有个总体的印象,增强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到学有所用,明确学习目的,削弱畏难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之后在每章节开始的时候,要让学生知道本章节能够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先从自然界的大范围讲起,然后到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最后联系到与药学相关的知识,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把物理化学的理论真正利用起来。例如:化学平衡这一章的学习主要是化学热力学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而药物的合成通常都是经过一个化学反应来完成的,那么温度、压力、反应物的配伍等条件的改变对目标药物的获得有什么样的影响,如何能够在节约能耗、降低成本的基础上获得目标药物,这些都需要化学热力学知识的帮助找到最佳的反应条件。对于某些生物制品或抗生素等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又不容易制得结晶的药物,要想获得能够长时间储存的粉针剂的药物,通常利用相平衡中相图的知识来指导完成药物冷冻干燥的操作[2]。表面现象,应用开尔文公式介绍制药工艺常用的喷雾干燥法,应用铺展与润湿的知识介绍软膏剂基质、片剂辅料的选择等等。胶束给药系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主要也是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增溶原理,由于亲水的极性头向外,疏水基团向里,对于水难溶性药物,可以增溶在疏水内核中,提高溶解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等。这样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使学生明白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真的是每位药学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的必备工具。

2根据药学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之后,授课教师要清楚物理化学在药学中发挥的作用---服务作用,那么在物理化学的学习中,不能以纯化学专业的学生去要求药学专业的学生,而是要结合学科特点,适当降低理论深度,强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通过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那些在药物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3]。例如对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中我们只讲了研究对象是理想气体的情况,略讲了真实气体部分;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一些重要关系式作了讲解,略去了对Maxwell关系式的推导;通过这两章最基本理论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注意选择与药学有关例题进行讲解,提高物理化学对后续药学专业课程的指导作用。在化学平衡一章中,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和总结;对于药物纯化中常用到的相平衡原理,利用相图的相关信息对混合药物进行纯化,其中为了降低难度,我们简单介绍了三组分体系的相平衡情况。对电化学部分则主要强调电解质溶液理论及可逆电池热力学,略去了不可逆电池和电极的极化过程;化学动力学部分的教学重点在于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的特点及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了解复杂反应和催化反应。由于表面现象和胶体部分在药剂中应用较多,而这部分基本的内容主要是利用原理解释现象,所以我们采用科普讲座的方式将理论传授给学生。经过这样的学习之后,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兴趣,学习效率有明显的提高。

3科研融入教学,科研提升教学

在课堂上,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物理化学理论的认识,只是靠老师讲授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授课老师不断学习和了解本专业的先进科研技术和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并利用学校优良的科研条件,将一些优秀教师的科研背景和科研经历灵活渗透到理论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这种传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新的理论,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想要做到这一点,高校教师需要改变“重教学便轻科研”的错误观念,教师应该在重视高校教学的同时,加强自身的科研水平,要认识到教学与科研对于一所高校都是同等重要的,可以说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科研是革新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源泉,同时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作为药学专业基础课的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通过自身科研上获得的成果及信息与所教授的物理化学基础内容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学习胶体这一章时,可以将纳米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现在比较热门的“纳米药物”有所了解;又如在学习表面现象这一章时,老师可以将有关表面活性剂的现状,表面活性剂在传统剂型、新药研制及新剂型、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作以讲解,使学生了解到表面化学的研究领域对药学产业的巨大影响,加深学生对表面化学在药学领域中相关应用的认识。通过这些前沿领域概念性的介绍,使学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启发了创新性思维。授课老师还可以将一些优秀教师发表的与课程有关的研究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料,使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研究案例,清楚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方法,这样也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使得讲述更为生动而富有启发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通过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前沿科学知识,不仅使物理化学教育富有生命力、感染力与时代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使他们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也为学生今后的毕业设计或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因此,围绕“科研融入教学,科研提升教学”的理念,拓展和更新物理化学理论课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教学与药学实践和科研结合方面的应用实例;根据科技发展,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向学生及时介绍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进展,以及新的实验仪器和技术,并鼓励他们撰写相关的文献综述。另一方面,开设有药学特色的开放设计性实验,并在实验中掌握常规仪器和先进仪器的使用。此外,建立大学生创新科研小组;设立专题讲座。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教师的责任就是尽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将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与药学专业的实际专业技能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物理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了解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结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以提高,所学知识更加牢固,思路更加开阔,创新能力更强。这种新思路教学模式的效果是传统的只注重教学大纲和考试分数的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

4结语

第8篇

1.1我国的课程教育模式现状我国的临床药学专业一般仍套用传统的大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化学为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剂学等课程。近几年,临床药学教育遍及全国医药类高等学校,这也说明临床药学专业已经受到中国医药学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它在我国的药学学科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刚刚办起的临床药学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有待合理化,学生毕业实践时间不足半年。我国的药学教育总体上以药学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主,实习环节中临床实践的机会较少,导致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我国高校的药学实验多数是单一的常规性验证实验,教学过程多为实验教师讲解实验内容,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学生按要求操作,进行数据记录最后进行数据处理、书写实验报告等。这种教学模式十分单调,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照搬、被动地接受,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临床药学学生在医院见习教学过程中也多为临床带教老师主导,学生很难有参与的机会。

1.2美国的课程教育模式美国是推行临床药学教育的先驱者。1966年Herfindal等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药学院率先创立临床药学专业1967年Kentucky大学制定临床药学专业毕业临床实习方案获得认可,并在全美推行。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临床药学专业PharmD学位教育在美国普遍建立,目前全美已有近60余家医药学院校设置了临床药学6年制PharmD教育模式。美国的PharmD学位教育学制为6~8年,前2~4年为药学预科项目。目前6年制可分为“2+4”和“4+2”两种模式。“2+4”模式2a专业前期综合基础教育加4a专业教育(3a药学和临床医学有关课程和1a医院临床医学实践)。毕业生授予PharmD学位。取得学位的学生还需要2a专业临床实践培训。“4+2”模式4a药学本科教育加2a临床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毕业生授予PharmD学位。这种课程教育模式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临床药学专业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以及学科特点等,有助于学生把握好后期学习。而且在日后学习中设置医院临床实践,结束后可颁发实习证,则有助于顺利的走向工作。美国的课程教育模式使他们的学员知识更加扎实,实践经验更加丰富,相比美国,我国临床药学课程教育模式还存在一定问题,我国应该在本科四年制的同时,大力推行和普及本硕连读6年学制教育,向美国的PharmD看齐,设立硕士学位促进临床药师的培养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2对我国高校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育模式的探讨

通过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任课老师的调研及对我国高校临床药学课程调查,并借鉴参照国外课程教育模式,作者提出以下浅见。

2.1强化医学课程,药学课程与临床相适应临床药学本科主修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及相应的专业课如药剂、药理、药分等。仅仅从“药”的角度进行教育,这样的课程设置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需要。这样的课程内容偏重于药物的制备和分析,没办法与临床很好的结合起来。当从事药物调配、不良反应监测等工作时,则不能迅速的掌握与展开。并且从事医院工作的人员缺乏临床用药的知识,无法提供合理用药的指导、用药咨询。而生物化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课程仅是药学专用的教材,学的内容有限,而内科、外科等临床学科,由于课时数目太少的缘故,仅仅能了解到理论的内容,没有办法同临床知识相结合,这就导致药学科目“腿长”而临床科目“腿短”的状况,使得学生在从事医院药学工作后,完全不能有效的完成用药指导这一工作。为了克服以上问题,需要强化医学课程,增加医学课程的课时数目与临床见习课程数;并且适当调整和压缩药学科目。在临床围绕着所学习的药物以及同类药物进行临床合理用药的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不间断,上课后立即投入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很好在实践中消化和吸收,加强临床药学实践技能。

2.2丰富课程教育实践模式

2.2.1在药学试验中,需积极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大学生设计实验,选择相应的科研课题并参与其中,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开设综合型设计试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查找文献,选择制备材料,从而更加了解试验的机理以及运作程序。比如说在药剂学实验中:学生先于普通片剂制备的实验中掌握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压片等操作技能,按照药典片剂通则各项检测普通片剂的质量,掌握各种相关设备、仪器的操作,然后再进入其他剂型(如缓释剂,胶囊剂)的制备设计性实验。而其他剂型的制备,就要求学生自主查阅各种资料,分小组进行试验。导师只需给予学生提供各种试验条件(如材料,实验室的设备等),其余由学生自行解决。通过以上的实验过程,大幅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2在医院临床实践中,开设专题小组,在上课的过程中进行分组,临床带教老师分配病历,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学习,最后汇总,以老师扮演患者的模式,向老师提问。从而充分掌握学习的知识,加深印象。进一步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出专业人才。

第9篇

生理学与临床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医学中的诊断和治疗无不以生理学原理为基础,同时临床医学的发展又推动生理学的研究。虽然生理学不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但可以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某一器官、系统异常出现的临床表现从生理学角度加以解释,并联系相关药理进行分析和思考,加深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了解生理学在药学中的价值,为日后学习临床药理等课程做好铺垫。比如讨论呼吸道平滑肌的调节作用时,我们联系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引导学生设计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案;讨论皮肤散热方式时,联系临床上护理人员对高热病人用冰袋、冰帽或酒精擦浴等进行物理降温处理,与药物解热作用机理;在讲授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时,我们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生理功能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很快与临床药理知识结合,收到抛砖引玉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临床知识、药理学知识中引入生理学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与药学课程相联系,彰显生理学的基础地位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性学科,它与药学专业其他课程如生物化学、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关系密切,是药学专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课之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讲授一些相关的药学知识,为他们后续药学课程的学习埋下伏笔。例如讲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时,除重点介绍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之外,还可以联系药理学中的“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排泄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跨越多层生物膜进行多次转运,且不同类型的药物在转运方式上也不尽相同。不难看出,作为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的特殊物质———药物在体内作用的多个过程本质上都属于物质的跨膜转运。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是药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我们针对药学专业学生适当引入心律失常的形成原理,并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讨论,使学生既掌握了正常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又掌握了药理作用。由此,我们体会到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将生理学与药学专业相关课程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生理学所起的基石作用[4],才能满足专业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突出药学专业特点。

3与科学研究进展相联系,丰富生理学的教学内容

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理学的所有知识都来自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生理学中很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大都有一段饶有趣味或发人深省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故事,这就给教师提供了向学生阐述科研思维的平台。药学专业进行授课,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键实验及获奖过程来开展教学。如在讲授胃液成分时,可以介绍澳大利亚临床医生Marshall、病理学家Warren发现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病的故事。当时为了一步证实幽门螺杆菌就是导致胃炎的罪魁祸首,Marshall还不惜喝下含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结果大病一场。经过大量科学实验和临床观察,Marshall和Warren提出幽门螺杆菌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两人也因此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讲到消化生理,可以以“巴氏小胃”和“海氏小胃”的故事来引出胃液的分泌调节,当时作为学生的巴普洛夫师从德国生理学家海登海因,在老师所研制的海氏小胃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制成了更符合生理要求的小胃,即巴氏小胃。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