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会展实训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7 11:16: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展实训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会展实训报告

第1篇

关键词 会展 教学模拟系统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49

On the Use of Exhibition Teaching Simulation System in

Exhibi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HUANG Hongqiu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25)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effectively promoted, especial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xhibition and exhibition of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eaching mode, promote the effective use of teaching mode system in the exhibition teaching. This article from the features of the exhibition teaching simulation system, analyzes the role of the exhibition simulation system in the exhibition practice teaching, to further explore the exhibition i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simulation system specific agricultural colleges teaching.

Key words exhibition; teaching simulation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0 引言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会展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会展专业人员与各大院校开展的会展专业有很大的关系。这就需要合理开展会展教学,会展教学模拟系统设计与会展专业发展紧密相连,在会展教学模拟教学中,会展专业实践性教学是院校教学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展教学模拟系统科学合理的应用在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中,能够推进教学模拟系统的深化改革。

1 会展教学模拟系统的特点

1.1 会展教学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

院校在开展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以提供操作性较强的一个模拟、训练的平台,并通过创设仿真的会展活动现场,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现学现用。但在进行会展模拟的教学时,教师应以企业真实的信息管理模式为前提,进而确保会展项目具备高仿真性,进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1.2 会展教学的覆盖面较广

会展教学的功能的覆盖面比较广,主要包括会展网上注册、现场管理、会展评估以及会展招商等,比较大的会展业务还会进行细分。会展业务在会展模拟系统中是以会展教学功能模块的方式来表现,每一个模块之间的层次比较清晰,任务较为明确。

1.3 体现出真实的工作流程

展会教学系统主要按照实际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流程进行设计研发的,每一个功能模块之间都是遵照工作的前后流程进行排序。由于每个模块与每个模块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逻辑关系,因此,大学生不得不根据流程进行操作,完成相对应的会展业务才能进一步掌握展会工作的一些基本程序。

1.4 提供十分充足的学习资源

会展模拟系统本身就附带文献法规、会展案例与各类文案模板,老师可把教学资源直接上传到模拟系统,让学生自行参考,这样一来,有利于大学生尽快完成模拟系统训练,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模拟系统学习的潜力,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1.5 方便学校实施管理

会展教学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服务教学,因此,该教学系统的管理功能十分强。老师在教学系统中开展教学资源配置管理、分配学习小组、学生管理以及教学考核等。进而高效使用教学模拟系统指导大学生学会实践和学习,充分体现教师对教学质量的把握程度。

2 会展教学模拟系统对实践教学的作用

2.1 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统一

模拟系统与理论教学可以配合并同步使用,把老师教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相结合,实现一体化的实践和理论学习效果。在不具备模拟系统的情况之下,大部分实践练习仅仅能按照实际情况实施单独学习训练,很难得到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模拟系统在教学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先的实践和理论学习状态,把实践教学充分融入理论教学训练中,老师可以在实践训练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 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会展专业的综合学习能力

会展教学系统的功能十分全面,涉及不同性质的会展项目,学生使用模拟系统开展会展业务学习训练,从而提升学生对会展学习的综合能力。教学系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一些诸如会展销售、会展管理等会展专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

2.3 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和会展实践性教学间的零距离对接

通过组合会展实践性教学硬件和会展教学的模拟系统,可以形成一个会展企业的仿真学习环境,学生一旦进入模拟企业环境中,就可以开展很多会展实践训练,而且模拟环境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训练也就不再会因为时间、空间因素而受到影响。此外,在会展实践教学中应用会展教学的模拟系统,能全方面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而满足会展企业的人才需求,提升职业岗位需求和实践性教学之间的对接,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模拟系统的应用原则

首先,会展模拟系统需要和专业的实践体系结合在一起。实践体系的特点是递进式与分层次,根据各个同学对专业实践学习的特点,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等层次,设置合理学科的教学模拟环节,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必须综合考虑模拟系统之间的每一个功能模块,与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把每一个功能模块之间的实训任务科学的分配给每个不同专业的课程,使模拟系统的整体教学功能合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教学系统。

其次,会展教学模拟系统需要与结合时间任务教学,会展教学模拟系统的应用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灵活使用理论知识来获取实践学习能力,并不是单一的模仿实践训练。最后,会展模拟系统应该与会展项目为主要载体。会展模拟训练应该通过项目组的形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根据项目的需要,将组员分为不同的角色,使学生尽快掌握不同的实施项目角色之间所分配的实践任务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充分锻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团队合作能力。①

3 会展教学模拟系统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3.1 技能层次的运用

会展教学模拟系统能协助学生提升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将模拟教学系统应用于教学课程的设计中。首先,老师应该指导学生注册登录教学模拟系统,了解软件的功能模块与应用流程,初步了解会展教模拟系统。学生把收集到的客户信息直接录入系统中,客户的资料是实施会展模拟训练最基本的信息。

3.2 会展立项技能实训

首先,高校安排学生进行会展教学模拟训练。在模拟系统中创建全新的教学实训任务,科学的设计实训项目的名称、项目的具置以及实践项目的具体行业等信息。其次,合理设计实践项目的规则。安排会展实训项目小组并确定小组成员,明确分配组员任务,对组员授予一定的权利。在模拟实训中根据项目的需求设置相对应的规则。最后,及时有效完成项目的研究报告。学生从模拟数据库系统中获取资料和模板,在会展实训中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3.3 会展策划技能实训

例如,老师布置学生举办一个小型的农业展会活动,学生应该根据需要做以下安排:第一,农业展会活动要素策划。对农业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场所、组织机构、规模大小以及宣传单位等活动要素进行策划,学生在模拟系统数据库中安排与添加每一个实践项目活动的要素。第二,策划会展活动的服务内容。明确每一项会展项目活动的服务内容,明确各个项目活动服务的供应商,学生在模拟系统数据库中添加每个实训项目服务活动的供应商。第三,制定会展实训的活动预算表。预算表中的信息主要分为:每一个实训项目活动的收支、开展项目的数量、价格等相关信息,通过系统计算,最终制作成一份完整的实训活动预算表。第四,撰写实训项目活动的策划书。学生能够参考系统策划书模板,在实训系统中合理设计并撰写策划书。

3.4 会展营销技能实训

第一,制作招展业务活动。将参见展示的厂商数据直接分配给每个学生,学生通过模拟系统查询商家的数据,并与供应商之间取得联系,对参加活动的供应商之间开展跟调查。第二,设计实训活动项目的展位图。展位图的设计是策划会展活动的重要工具,学生通过系统软件设计会展项目的展位。第三,通过互联网审核观众信息。学生对观众通过模拟系统注册填写的信息仔细审核,并填写审核意见。第四,策划设计活动期刊。学生通过在实训模拟系统中按照每个会展项目的需求,选择适合于会展活动策划的期刊内容,使用模拟系统的方式,对活动项目的期刊内容进行合理的排版设计。

3.5 会展项目活动的管理方式实训

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已经遍布全球,在网络环境下开展会展教学模拟系统操作占据很大的优势,老师应该创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展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网上注册、现场制作会展活动证件、人员流动监控与门禁监控、处理并录入现场观众的信息、对现场观众进行统计分析、补录观众信息几大内容,管理系统基本上涵盖展会现场的全部业务环节。

第一,现场网上注册。观众通过网络注册信息获取进入会展的通行证,注册的信息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照片、单位的地址、电话、所属行业类别、职务以及单位的行业地位等。第二,现场制作会展活动证件。学生通过会展模拟系统中的摄像软件制作会展证件,学生利用软件设计活动识别证件的模板,对设置的现场模板信息实施统计。第三,制作门禁监管与人员监控。学生使用模拟系统以便查询证件的真假性,严格查找出入人员的资料,及时监控与统计人员的流动情况最终做成报表。第四,统计现场观众。学生根据会展模拟系统,从现场观众的性别、年龄、职业以及企业性质等不同角度,对观众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做成相对应的统计表。第五,录入现场观众的资料信息。老师分配学生收集现场观众的信息,并将信息录入会展模拟系统中,核实客户的信息,然后将正确的信息直接录入模拟数据库中,最后查询导入的信息是否有重复或者是导入了错误的数据。②

3.6 展会活动业务实践训练

第一,合理规划展会活动决算。学生使用模拟系统科学的决算活动项目的支出,制作成决算表。通过表中所反映的计算结果,充分体现会展活动项目的效益,这样策划方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会展活动成本控制。第二,制作会展业务活动的实训报告。通过在模拟系统内查询活动数据,对活动的运行指标进行统计和计算,并对比分析,生成图表,统计学生在活动中的实训业绩,为会展业务活动的评估,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第三,完成项目实训报告。学生在充分掌握活动资料的基础之上,并参考系统数据库中提供评估报告模板,完成会展项目的评估报告。

4 总结

总而言之,在实际工作中,依靠单一的技能很难完成会展项目工作,学生应具备相关的会展综合实践能力,才能从事和会展相关的职业。高校在开设会展专业教学中,设置会展项目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策划实训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展模拟系统运用于会展活动运作的整个过程,大学生对会展模拟系统进行操作,将系统与会展工作流程联系在一起,并实现各项目的专业技能紧密相连,通过系统操作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会展项目运作的理解,使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注释

第2篇

关键词:会展专业;实训;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6.069

会展专业被定义为一门实操性较强的专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要反复穿梭于理论与实践之间。当下,行业内普遍存在众多“非科班”出身的会展高端人才也是通过积累大量经营管理经验而成长起来。由此可得,实践育人是进行会展职业化教育的关键,而实训作为其中一种实践形式则是重中之重。

1 会展专业实训体系的教学目的

会展专业开设实训的教学目的,是在高仿真或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如校内会展实训室、生产性实践基地、合作企业或会展活动现场――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际工作中的核心价值、规范守则及理论方法,培养会展一线人员的职业化素养,从而为其毕业后在各种会展类岗位上独当一面而做好充分的心理、知识及技能准备。

2 会展专业实训体系的构成

会展活动是一个连续性的项目管理活动,各环节环环相扣,需要系统管理和整体控制。会展专业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已基本掌握了与会展项目实操相关的基础知识,如会展业概论、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会展专业实训课程的设置及体系的构建,有助于衔接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

校内模拟实训:将课堂与校内展会活动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知识向一般操作能力的跨越。教师根通过引入各类校园活动作为项目教学与实践,据会展项目的运作流程及难易程度衔接实训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分工,以模拟公司的方式参与到校内的各项展会与活动环节中去,充分体现实践性和学以致用。

校外顶岗实训:将实训课堂搬进真实性的会展项目现场,实现学生一般操作能力向综合素质跨越。鼓励学校及实训教师利用所在城市的会展优势资源,积极与本地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及项目。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老师共同组成导师组,组织学生在校外展会中“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让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经验的@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本教材的会展专业实训体系课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2.1 会展认知类实训

会展认知类实训主要为学生参观各种会展活动、场馆、会展企业提供操作性强的指引。在参观和认知展会的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按教学计划安排参观任务及练习,现场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及评估来迅速熟悉会展行业生态。包括:

(1)勘察展馆:学生按要求了解展馆各方信息,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接驳、建筑面积、馆区布局、场馆设施、周边情况、场馆历史、主要功能和展览档期等。场馆内设备参数和使用规则均要求细致洞察,如地面承重或电梯大小,特别是消防设施的情况,在危险发生时组织疏散逃脱的安全通道等。

(2)参观展会:由指导教师联系或指定一项会展活动,以考察实训形式组织学生前往活动现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过程中,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在现场收集实训任务指定素材,包括图片、视频、文本资料等,根据自身观察撰写实训考察报告。布置问卷调研及采访任务,与参展商和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甚至与海外来宾进行全英对话。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细节,锻炼沟通能力,对实际会议、展览或大型活动培养感性认识和基本的沟通能力。“眼看,耳闻,口问,手动,脑思”是这一环节的学习要领。

学生除了要了解展会的基本情况(主题、展品范围、主办者、承办者、参展商名录)外,还要大胆去和参展商沟通,了解他们对于展会服务、展品专业化程度、专业观众的质量、成交数额等间接信息。透过言语的交流,思考该次展览的成功与否,提出自己的改进想法。但是,在现场参观中,中国学生本身就不善与陌生人沟通,要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锻炼职场胆量、信息收集和社会公关技能。

(3)参观会展企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聘请会展公司工作人员讲解所参观企业的内部管理架构、职能部门分工、相应岗位分类及项目管理流程等。该实训项目有助于学生理解市场对会展工作的需求和具体岗位的职责,激发或坚定其加入会展行业的信心;有助于学生理解会展分工的复杂性,激起其认真学习专业的热情。

2.2 会展技能类实训

会展技能类实训属于能力模块训练――按照会展从业人员核心技能体系设计了系列化的能力模块训练,各能力模块都有一个或多个真实案例及其点评供学生学习,并设计了针对性的项目化任务由学生分组完成。包含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现场服务、会展文案设计、会展礼仪公关等五大分技能实训。

2.3 会展综合项目实训

属于综合项目训练,实训内容涵盖组织展览、组织会议和组织大型活动三大板块,按照会展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工作流程进行实操。以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项目,学生通过亲自调查分析、策划写作和动手操作乃至真正实施,能够对各类会展项目有一个完整地认识,切身体会并亲自参与到会展基本的运作过程。

以上三个层次的实训项目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会展专业实训体系。第一层次“会展认知类实训”,让学生能通过展馆、展会及企业的现场勘查,对比各种行业标准,逐渐形成对判断各类会展活动好坏的价值标尺,以及深化对会展人才职业综合素质的认识。

第二层次“会展专项技能类训练”,是建立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性训练,主要突出对会展职业核心技能中的单一专业方面的能力训练,多个技能实训项目结合,针对性较强。满足了与会展行业实际生产和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岗位要求,以组合拳形式夯实学生各方面的会展职业技能,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三层次“会展综合项目实训”主要是综合性的设计实验,组织学生独立动手策划、组织和管理一个展览、会议或活动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统筹分析、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项目实训,发挥第一层“会展认知类实训”建立起来的感性认识和专业兴趣,将第二层“会展技能类实训”所训练的技能综合地运用到实训的各个方面,打造学生优良的会展专业综合素养。

3 会展实训的组织及实施

3.1 展课融合,真实项目教学法

利用校内仿真实训与校外顶岗实训,将会展项目镶嵌到实训教学中。实训对接的项目,一是来自校外行业、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二是各类校内展览、会议及活动的真实工作任务。展课融合,真实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有以下两点。

3.1.1 展课时间对应

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校内仿真实训与校外顶岗实训分别结合本地主要展会的淡季和旺季,进行交错安排,在会展业旺季,以进行校外顶岗实训教学为主,在会展业淡季,以开展校内仿真实训教学为主,在授课时间上灵活安排,实现展课时间对应。

3.1.2 展课项目对接

实训教师积极建立会展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承接企业真实项目,并签订合作协议;然后通过项目拆分并分包给实训班级的各虚拟公司小组,作为一个实训任务进行实操实践,明确内部分工及角色;学生充分运用所积累的理论知识,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所需的市场信息,形成科学合理而目的性强的项目计划,按步骤完成企业指定项目;企业派出导师专门负责跟进实训课程进度,监督项目完成质量,协助校内实训教师完成教学评估,以及学生作品在实际经营中的价值转化。校内教师总结项目执行情况。实现展课项目在校企合作环节上的深度对接。

3.2 小组协作,“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

以“学生自由组队、教师适度调配”为基本思路,组织团队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从而培养团队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充分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会展营销实训”中,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在实训过程中要按照会展市场营销的工作任务流程,通过前期调研与策划,完成会展活动的招商招展策划,通过运用电话销售、面对面销售、网络营销及公关营销等多方面销售技巧,从而完成一个会展产品的最终销售。整个工作流程与企业真实的工作流程吻合,以任务驱动调动学习积极性。

3.3 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法

教师以模拟场景的策划设计为实训任务,在实训班级内部成立模拟公司,以小组为单位在虚拟公司氛围中扮演相应的角色,完成相应业务。该过程促使学生更清晰地认知会展企业各类相关岗位职责、任务分工和业务流程,学会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会展现场管理实训”中,教师安排学生分别扮演展会现场工作人员、观众及媒体记者等,模拟处理会展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及危机。

3.4 名家引路,案例研讨教学法

以各类专题性课堂为主体,邀请会展相关行业企业导师走进实训课堂,引进企业一线鲜活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案例研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会展行业新近发展资讯及吸取一线专家经验。

4 结论

会展专业实训体系围绕会展职业活动,突出岗位操作技能。以职业活动为教学的依据,虽然考虑到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结合,但是更应该重视职业活动的真实性。教学部门应注重发展会展实训课程体系的生产性效益功能,紧密与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对接,避免造成“学校学一套”、“工作干一套”的巨大差。

会展院校需与本地会展产业组织、企业深度合作,让实训项目引入行业一线鲜活的真实案例,甚至有条件的院校可创造企业项目直接嵌入实训的机会。积极推进本校在生产性实践、现场教学等课程改革,促进高效利用校内实践条件,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引入崭新动力。

参考文献

[1]刘松萍.会展营销[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2]张以琼.会展实验设计与指导[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3]陈颖.探索“校中展、展中校”高职会展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91-94.

第3篇

关键词:会展;全真实训;教学设计

会展专业是一门“学中干、干中学”的实用性极强的行业,由于会展项目涉及调研、策划、营销、组织、服务、管理各环节,筹备时间非常长,企业对实训学生的容纳量有限,客观上难以与教学上的任务的时间人数要求衔接,因而,目前高职业会展教学存在实践教学的不足,特别是真实环境下的仿真或全真实践教学的缺失的情况,不利于培养会展学生的职业能力。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筹经费、自主办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育英时尚节综合实训项目”教学设计分析

(一)课程设计思路

“育英时尚节综合实训项目”涉及筹展全过程,教学目标为:第一,职业知识目标,能综合运用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会展管理、会展营销、公共关系、现场管理、活动策划、财务管理、公文写作、消费心理等必修课程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筹展办展的具体问题,而且要从总体方案规划、生命周期到风险管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加以考虑会展项目的可行性。第二,职业技能目标:熟知展览策划的一般流程和基本内容;能设计调查问卷、能胜任宣传资料的编印工作、熟悉会展新闻管理工作,具备会展文案写作能力;能进行业务面谈、现场管理和展后跟踪分析。第三,职业素质目标:培养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有坚韧的心理素质,敏捷的应变能力和诚信的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为达到有效培养职业能力目的,会展专业教师经过调查走访会展企业,明确了会展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职业能力;采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黏合知识的方法来形成本项目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案设计

会展专业在项目设计模式上采取“分段式”的方法,根据工作任务界线,划分整体项目为以下阶段,各阶段由不同工作任务形成的小项目组成。

(一)第一阶段——计划、组织阶段

学生通过分析校园市场需求及参展商的要求,确定展品范围是服装、化妆品类、文化用品类,能考虑人流量,把办展场地点确定在宿舍区。第二届综合实训筹办期间,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认为借学院形象提高展会档次更重要,把展览地点从宿舍区定在校园标志性区域。第三届综合实训筹办期间,会展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得出了“就业是2010年的一大市场需求”的结论,并在展会上增加了“校园招聘会”专场。在筹办展会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财务知识计算盈亏平衡点、经营安全系数,从而确定展位营销和招商招展指标。

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要求学生对展会的基本框架进行评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六个问题:展会展品的范围所在产业是否能举办如此规模和定位的展会;展会的名称、展品范围与展会定位之间匹配与否;展会举办时间、举办地、办展频次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展会定位与展会规模是否有冲突;办展机构对展会所在产业的熟悉程度;办展机构需要的筹展时间。教师给出标准格式,要求学生分组完成立项策划书。要求报告篇幅适中,结构完整,编排合理,措词准确、明白易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向学校提交了“综合实践计划书”、“场地审批”、“可行性分析”、“展览场地测绘图”,并到学校各部门争取支持政策。这一过程自然仿真了展会举办的申报流程。

(二)第二阶段——运作阶段

会展专业学生成功地组织了会展设计大赛、开幕式、现场表演、商业宣传、参展商联合大优惠等活动,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附加服务,从而提高展销会的形象和档次。在招商招展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把康师傅、比亚迪汽车等著名品牌引进了展览会上,招聘会上仅会展行业协会就组织了十多家企业参加,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从业热情。

展销会的服务工作贯穿于整个展销会,服务工作包括对参展商、参展观众的服务,服务工作要做到细致、耐心。对于展销会的供应商,如对于展台搭建商、运输商的选择标准是优质服务和价格合理。一个展会的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就是现场服务质量的好坏。一定要做好现场的服务工作,这样对于整个展会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在展会现场中,同学们在忙碌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从水电设备安装到舞台搭建、从全安巡视到餐饮供应、从天气忽变到客户纠纷处理,他们始终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这次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很好地负起了自己的责任,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本次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完全符合了一名职业人的要求;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一些与同学、其他部门的沟通技巧,为以后融入社会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展销会总结的目的是检验展销会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组委会通过对所有参展商的问卷调查和参展观众的抽样调查进行展销会的评估报告,并针对调查结果,总结出展销会取得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以提高下一次展销会的举办水平和质量。

展后总结围绕首届育英时尚校园展销会的四个阶段流程介绍此次展销会的台前幕后,并通过收集大量图片和文件为读者了解首届育英时尚校园展销会提供便捷。同时,也为下一届展销会的举办提供一个可直接借鉴的资料库。

三、实训的组织形式

本项目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承担指导者或辅导者,同时又是实训活动具体组织者和观察员。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资料,布置任务,进行必要指导;及时答疑纠错,控制实训进度。

(一)教师工作

在本项目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有:

1、实训前做好实训教师分工:根据教师专长不同,分管招商招展、宣传公关和现场管理、活动设计、形象策划等不同实训项目,制定并提出项目的实训计划和项目任务书,在实训开始前由会展教研室组织审定。

2、实训中组织好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的角色分工和轮换,分析讲解具体引导项目(实例),分步骤指导项目进展,项目进行中解答学生疑问和过程考核。

3、实训各项目结束后的总结点评和项目考核。

4、实训全部项目结束后的总结提高,包括实训引导项目(实例)的完善,实训组织计划的补充修改,以持续改进实训方案、计划和实训手册。

(二)学生组织

由于是全真实训,所以在实训过程中,采用学生自愿报名、教师指导的形式,由学生组成“展览会组委会”和各级工作人员,并自行制定规章制度和部门职责。

四、考核与评价

综合实训项目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学生考核分数a,由操作考核成绩b和作业成绩c两部分组成,操作成绩占的比较相应增大,权重比例为6︰4,即a=b×60%+c×40%。

(一)操作考核方式

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时的积极性、独立性、完整性、创新性、理论运用熟练程度,考核模式采取公司普通运用的360℃绩效考核模式。如果被考核人的岗位为“普通员工”,其成绩由本人自评d、部门内同学互评e、部门经理打分f、指导老师打分g组成,权重比例为1︰1︰3︰5;假设有n名员工参与评价,考核公式为:

e=∑(a1+…an)/n

b=d×10%+e×10%+f×30%+g×50%

(二)作业成绩

实训结束后,学生必须上交实训手册,手册内容要填写以下内容:实训项目描述、主要岗位任务、每个模块的实训记录及个人感受,2000字以上个人实训总结等。综合评定由各项目成绩综合组成。

参考文献:

1、马越,王文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学习评价与案例[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徐国庆.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4篇

关键词:会展专业 高职人才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实训教学模式

一、我国会展行业发展及从业人员培养状况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分工越来越深入,许多新型产业与行业随之产生并快速发展。会展行业近些年在我国发展很快,既是国际经济快速发展与我国经济国际化的结果,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进出中商品流通、 技术交流、 信息沟通及经贸交流等活动。我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谈及中国展览业发展前景时指出: “展览业成为我国服务业中增长快、 发展潜力大、 前景看好的行业之一, 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世界各国已成为一个集商品展销、 经贸洽谈、 信息交流、 文化交往、 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经济产业。会展经济的综合性和全方位的功能,正在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多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和概括:会展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直接和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发达国家为1:9 ,我国会展业尚处于发展阶段,效益系数预计为1:6。我国至2008年底,国内展览项目已达5800个,展览收入总额达320亿元,带动的经济增长不可忽视。

随着我国会展业的迅速发展,会展专业人才需求数量急剧增加。目前我国从事会展业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与能力总体偏低,专业出身的人才比例很低, 大部分人员未经过专业培养, 半路出家, 缺乏经营管理和现代会展运作方面的理论知识或实践经验。会展产业是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的产业,在会展经济每年以两位数的增幅快速发展的同时,会展教育没有及时跟上,导致会展人才紧缺,或会展人才素质极待提高的状况,有资料显示,我国各大会展城市高薪待遇招募不到合适的会展人才,广州会展人才需求势头迅猛,每年需要3000名以上会展人才。会展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据国内知名媒体2008年的调查,我国三大会展城市专业人才岗位需求与求职者的比例为:上海 11∶1、 北京9∶1、 广州 8∶1; 据估算, 全国办展单位多达几千家, 今后一段时间, 我国会展行业每年新增从业人员至少需要 20万;可见会展业专业人才教育与培养工作的严重滞后。

二、会展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会展人才的缺乏,高校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人才培养任务。高校培养的会展人才主要分布于三个层面,并有各自的特点。 一般而言, 研究生层次会展人才主要侧重于会展学科的科研, 本科层次既要求有足够的理论知识, 也需要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 当然两相比较, 理论上有较强的优势,而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会展人才要求理论知识适度和实践操作技能较强, 尤其重视实际操作,也就是应用技能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的会展人才培养是我国会展教育的主力军,但是会展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缺乏办学经验,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存在专业设置外延过泛,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能力培养的内容与方法不够全面等问题,其中,明确会展人才的培养目标十分关键。

会展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与会展企业人才岗位的需求与能力分析密切相关,会展企业在工作中需要哪些岗位及每个岗位的能力要求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通过调研发现,一般会展企业有四个方面的人才需求,即会展管理人才、会展策划人才、会展营销人才和会展组织与服务人才,不同类型的人才对其有着不同的能力要求。会展管理人才对应会展企业的经理岗位,要求其有较强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与管理能力。从事本岗位的工作人员一般具有较强的工作经验,会展理论与实践都较丰富,高职院校培养的会展人才要在会展企业的基层工作多年并积累一定经验后方可胜任本岗位的工作。会展策划人才在会展活动中主要负责项目创意、市场调研、 方案策划等方面工作的人员,他们主要负责会展项目的研究和开发,起草会展项目的策划书,编制预算等;会展营销人才主要从事会展招商招展、市场营销、 宣传推广工作的人员,这类人员直接与市场打交道,通过电话、 网络、 邮件、 登门拜访等形式和会展企业的客户、 新闻媒体、 广告商取得联系,推销自己的展会,此类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销售技巧,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较为熟练的外语交流能力;会展组织与服务人才从事会展现场布置,展台设计,对会展策划、 会展营销等一线工作部门的服务,会展活动项目中的后勤接待服务工作等。以上工作对应会展企业的基础工作,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以上岗位及能力紧密相关。结合高职院校与会展企业的实际,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满足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适应会展行业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从事会展策划,调研,营销及服务等基础工作,既掌握会展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又具有现代管理知识 ,能对会展及相关活动进行设计、 规划与管理的技术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毕业后可从事展会现场管理、展会设计与搭建、市场调研、会展营销、 广告策划及服务等相关岗位工作。

三、会展专业高职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会展企业的岗位及能力要求决定了会展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决定着会展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及其体系内容。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充实是会展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能力是否能完成的保证,因此,要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还要象前面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一样,具体地分析会展企业的岗位及能力要求。会展业是一项集全局性、 专业性、 操作性和政策性于一身的系统工程, 会展活动涉及了很多岗位与行业领域, 因此, 会展高职人才属于多种技能人才的集合, 如从事会展活动总体策划与市场推广的项目经营型人才、为会展活动提供专项服务的专业服务人才、 场馆建设与营运的场馆管理型人才等, 不同类型的会展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亦有较大的差异。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通过课程体系的设置及其内容的完成来达到以上多种能力的塑造。

会展管理人才在行业中层次最高,专业性最强,是会展行业的核心人才。这类人才往往需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丰富的会展运作经验、准确的市场预测能力,其对会展活动起着整体的指导作用,其具有的水平和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会展水平的高低和会展的效果。这种人才培养一般需要的周期和时间较长,其不仅需要较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而且还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懂统筹懂规划,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一般是难以胜任的,这样的人才不是高职院校重点培养的对象。但在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要设置一些体现会展管理思想与理念,体现市场预测与判断,体现会展设计与规划等课程,使高职学生毕业后通过职业的积累,全面拓展综合素质打下基础,这些课程有:会展概论、会展管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既能为高职学生打下坚实的职业基础,为其以后通过几年的职业积累实现向会展行业核心人才的转化,也能为学生开展具体的会展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会展策划人才、会展营销人才和会展组织与服务人才在会展行业中属于会展务工作环节的操作与实施人才,是会展行业的与行业支撑性人才。这些人才属从事的工作主要体现为会展工作的具体任务的完成,根据工作的流程其任务可以有:参展企业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某个展会的市场推广与营销,会展项目的计划与编制预算,展会现场布置与搭台设计,具体展会活动的后勤服务等。在会展公司中,以上工作任务的完成基本由刚毕业的高职生完成,所以,为对应以上工作任务,培养高职生的专业技能,应开设如下课程:会展英语、 英语口语、 商务礼仪、 计算机、 文案写作、心理学、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客户管理、会展经济学、 会展业法规、会展设计、会展信息管理、会展项目策划、会展物流 、会展旅游等课程。

会展专业高职人才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有关会展的核心专业技能,如会展前期的市场策划,会展营销、会展的组织及服务管理等技能,而且与核心技能相关的综合素质也十分关键,从前面所分析的会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也可以看到,从事会展工作的高职学生要有纵深的专业技能储备,同时要具备宽泛的综合素养才能胜任会展相关工作。根据会展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达到的目标不同,以上课程可以分为两大模块课程,即综合素质模块课程和专业项目模块课程,前者主要是指会展英语、 英语口语、 商务礼仪、 计算机、 文案写作、心理学等课程,后者主要是指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客户管理、会展经济学、 会展业法规、会展设计、会展信息管理、会展项目策划、会展物流 、会展旅游等课程。专业项目模块课程又分为专业理论课程及项目实践课程,其区分标准在于专业理论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而项目实践课程主要为完成会展工作而设定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进行人才培养。专业理论课程主要在一年级开设,项目实践课程主要在二年级及三年级第一个学期开设。综合素质模块课程可以根据会展工作的流程及工作项目的设立在前五个学期中分别开设。会展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除了以两个模块课程之外,还应该在三年级开设毕业实习等培养学生会展综合能力与素质的相关课程,此类课程应以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报告等方式体现。

四、会展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训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在于依据行业、企业及岗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这要通过高职人才的实训教学途径才能达到以上人才培养的目标。会展高职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要从整体上进行实训教学模式的设计,从技能认识与掌握的程序上可以分为认识性实训,基础性实训及工作项目性实训三个实训环节。

认识性实训的目的在于:学生开始进行会展专业的学习时,通过一些实训内容的设计与教学使学生认识会展行业及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会展工作的性质及人才的要求,从而让自己树立学习的目标与方向。认识性实训从校内实训来看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班会、学生生日聚会、学生迎新晚会等学生自己参与并实践的会议形式,并规定以上会议的内容与程序,让学生进行会议计划的制定及相关活动方案的策划等工作,使学生对会展专业的学习内容有初步的认识。认识性实训从校外实训来看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的新产品现场会及企业的市场调研部门等参观与学习,使之了解会展工作、市场策划工作等的实际情况,对会展专业有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基础性实训的目的在于:结合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行大量会展基础项目的技能实训与掌握。本类型的实训项目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相结合,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起基础性的作用。基础性实训项目主要体现为各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环节的内容、为某一专业技能而设置的专业实训项目等,如市场策划方案的拟定与撰写、会展现场的设计与搭建等。以上实训内容的实施要依赖校内专业实训室功能的完善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来完成,校内实训室主要是为会展工作的各过程而专门设置的专业实训室,如会展模拟实训室、广告策划实训室、市场调研与推广实训室、会展现场搭建设与设计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主要由教学硬件与教学软件组成,通过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完成学生对会展专业的模拟实训,实现专业技能的培养。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基础性实训的完成也起重要作用,其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参与到企业或行业的基础性工作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工作项目性实训的目的在于:通过企业的真实工作平台,让学生完整地参与整个会展工作流程来得到真实有效的工作能力。这种实训体现工作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这可以借助顶岗实习的方式来完成,其表现为当企业有某一具体工作项目时,如新产品的展销,通过会展专业学生组成一个工作项目团队的方式,在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真实地完成这一工作来实现专业技能的获得与累积。

参考文献:

[1]宋继东,宋晓燕.《浅谈我国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中国成人教育》2009

[2]张翠娟.《浅谈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网络财富》2008

[3]石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第5篇

当前会展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制约着会展业的发展。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各学院应根据自身条件、教学实践及战略结合地区发展需要,科学设计会展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

关键词:

会展专业;人才供给与需求;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12202

1 会展发展趋势及人才供求状况

作为新兴朝阳产业,会展具有信息传播、经济交易、文化教育、辐射功能及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中扮演举重要角色。会展业的发展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以人才为支撑。

1.1 会展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预测

1.1.1 会展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类型

虽然就其规范性、竞争力、效益水平而言,我国会展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凭借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未来几年跻身国际会展旅游中心地区的预期不是遥远的事情。国内已经形成了一定数量并具有知名度的展会,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西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以及中西部五大会展经济格局基本形成。中国贸促会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未来5至10年内,中国会展业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5%至20%左右,预计2020年,我国会展业总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这意味着社会对于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同时质量结构方面的要求也是差异化的。

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人才和会展支持性人才组成会展业人才的三个层次。会展核心人才主要是指负责会展的组织策划、经营开发和会展运作等会展高级运营管理人才;会展辅人才主要根据会展计划和目标具体实施举办会展各项准备工作和事项的人员;会展支持性人才主要是为会展活动提供其他各种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人员。他们三者对会展工作起着补充作用。

1.1.2 会展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

由于“会展活动”具有智力型、知识型、技巧型、艺术型的专业特点。因此要求会展人员具备深厚的基础知识、宽阔的思路、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服务理念、超前的预见性以及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宣传推介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修养、文化素养和艺术气质。这就要求会展人员既要懂展览懂市场,又要懂管理懂沟通语言。

随着国际会展产业链的延伸和新兴技术的渗透,会展业朝着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趋势或方向发展,这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必然在需求结构与质量方面具有层次性结构化特点,必然是专业性人才与综合性人才都需要,技术型、应用型与管理型人才兼有。这些都意味着会展教育将进一步专门化和职业化。

1.2 会展人才供给现状

从2004年1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复第一批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至今,短短几年间全国近百家高校开设会展专业或课程,如果加上为数众多的职业培训类学校开设的会展教育项目,现在我国从事会展教育的学校数恐怕已经超过美国。但从业人员素质方面,据《中国会展》杂志2009年调查:“会展从业人员的队伍中,真正懂会展、会操作、会管理、会设计的专业人才不足1%。”他们大多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在文化艺术素养等方面与世界会展业人才素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设计理念严重滞后;专项人才十分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会展业的发展。

2 高校会展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高校教育是会展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从2004年1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复第一批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至今,国内一些高等院校积极适应会展业人才市场需求,开展会展相关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当前高校在会展展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且具有普遍性,有些十分突出,比如在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问题尤为突出。概括起来主要却又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展人才培训教育目标不清、效果不佳;二是教学培养模式单一;三是会展教育脱离实际,导致会展人才的供需错位。

3 独立学院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设计

适合社会需求和人的自身发展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力源泉。一方面,随着中国会展业迅猛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另一方面,基于当前各高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各院校必须采用系统化的思维,对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其次,科学进行课程设置,使课程设置与会展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使学生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满足现代会展业发展对会展核心人才提出的要求。

3.1 人才培养类型的定位是根本

我国高校会展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正确定位,即明确会展学历教育(主要是本科教育)培养的主要是会展核心人才,抑或是辅助型人才。根据会展市场对人才的各种需求,注重整个会展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上专门技术,专项管理的要求,合理配置自身的优势资源。

3.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特色

会展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不同于其它学科,而各高校又有有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外部环境,且培养模式本身也是动态变化的,所以,高校会展专业教育要针对市场人才需求,把握行业发展,遵循本科教学规律,结合学科特点、所在城市会展业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针对人才服务的市场,立足区域和院校特色,探索出既适合会展职业性质,又符合会展专业特点的本科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会展教育不可替代的优势,也才能培养出同样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优秀的会展人才,提高应用型高校和会展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结合我国会展教育的实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开展会展教育的经验,我国高校会展教育的培养模式有以下有三种:一是以理论研究为重点,以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模式;二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会展业发展需要为目标的培养模式;三是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会展业发展中产生的突出问题为目标的培养模式。

3.3 会展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设计

会展业的发展趋势表明,会展教育将进一步专门化和职业化,课程就要进一步细分,对此,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也会作进一步调整。独立院校应结合自身特长,在瞄准市场需求的同时,定位于会展产业链条的某个或者几个环节,如会展场馆、住宿、餐饮等产业内链,结合自身办学优势,闯出一条培养会展专业人才的新路,实现“专业设置市场导向化、课程设置模块化、实践教学多样化、教学方法创新化”。

4会展专业实践教学

会展专业加强实践教学势在必行。会展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不同于其它学科,其培养模式也必须强调实践环节。近年来,国内一些院校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例如,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均取得较好效果。目前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的会展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建构基于能力本位导向的会展实训模式,设置配套的教学体系,直接关系到当前应用型会展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在以会展活动的项目管理、策划、运营、设计为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展实践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实践应用能力和管理组织能力。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加大课内实训比重

课内实训是针对理论课程的具体知识点,设计相应的课内实训环节,比如湖南商学院在会展策划、会展客户管理、会展参展实务、虚拟会展、会展设计等多门相关课程设置了不同学时比例的课内实训环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课内实训与理论学时达到1:1的比例。

4.2重视综合模拟实训

综合实训是通过建立模拟实训基地的方式,对学生专项技能的综合演练,主要针对的是会展行业工程系统性的特点。比如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等通过购买会展的专业系统模拟软件,对会议与展览进行综合性的模拟训练。

4.3开拓生产式实训

生产式实训的方式突出商业运作的特点。以一个实际的会展项目为驱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策划、组织、运作与管理一个实际的会展项目,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比如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主办的2010中国(上海)首届星座博览会,就是一次项目驱动式的实训。吸引了来自江、浙、沪三地近40家展商前来参展,学生分别经历了招展、招商、观众组织、展台搭建、场地管理、现场服务、后勤保障、财务等部门的各项工作。

4.4实践基地建设

会展项目合作机制是是学生步入社会实践环节的最佳途径。岗位实训模式是针对会展相关实际工作岗位的岗位技术训练。高等院校通过与相关会展企业签订合约将企业作为实践基地,使学生在企业实践中了解会展的实际举办过程,培养锻炼其策划、创新、组织协调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通过校企合作,以会展活动的项目管理、策划、营销、设计为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展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以志愿者身份深入到活动中,对于他们实践能力、操作技能的培育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安晓波,辛昆堂.中国会展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4):107109.

[2]邬适融.我国高校会展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6,(5):109112.

[3] 蓝星,邹囡囡.会展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C].中德论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德国汉诺威,2009,9(15)18

第6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会展设计 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 模式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独立学院了解、掌握职业需求、人才需求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是科学、合理设置专业的基础保障,也是提高学院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各院校都主张积极探索,不断寻求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会展与展示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从行业发展和管理的角度看,会展艺术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部分。

一、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思路

独立学院需要以特色求发展,设计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社会的需求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案的制订,凸显出专业技能的实践性,同时也保证了技术应用的先进性。因而,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寻求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强有力保证。

例如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会展与展示设计专业(方向),主要是培养具有现代商务理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设计技能,熟悉市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需要,从事会展策划与组织、会展与展示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适应专业发展和行业需求,该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力求为学生参与实践,了解岗位、行业需求及发展趋势搭建优质的平台。

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模式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模式是从实际出发,以课堂教学为先导,将设计项目引进课堂,以“教学相长”为目的,师生同进企业,增长实践技能;以行业发展为依托,加入行业协会,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从而为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优质服务平台。

(一)引进实训项目――项目进课堂

项目进课堂,是把真实课题或设计项目分解为若干个研究课题或活动,以项目形式展开,这就需要专业教师与外界多联系、多沟通,强化实践内涵,搭建产学结合平台。通过对真实项目的设计、管理锻炼学生,争取参与到项目设计、制作和生产的各个流程,进一步拓宽实践教学的渠道,使设计与实践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专业化、系列化、科学化的健康发展之路。

(二)吸纳会展人才――专家做指导

1.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除专业教师指导专业学习,学院还积极与企业联系,每年邀请会展业专家、会展策划师和高级技术人员任课,参与实践项目研究、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弥补实践教学师资的不足。这样的双导师制,双管齐下,齐头并进,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定期做专业学术报告:如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每学期可以邀请太原会展行业协会知名人士、设计公司的项目经理及客座教授做讲座,及时了解会展人才市场的需求,把握会展、展示行业发展态势。

(三)创新实训模式――师生进工厂

创新型实训就是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展览制作加工厂、企业,在学习技能的基础上,参与企业项目,如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展示策划、会展组织与协调等工作。条件允许的,还可以进驻工厂实习、教学,完成该门课程。

1.建立实地观摩学习场所

学生可以深入工厂参与设计、制作、搭建等与会展服务相关的整个工作流程。

(1)设计构思。组织学生对展览项目进行前期概念分析,内容包括展区划分、功能区分析,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构思。

(2)效果图设计。在学生自己设计制作效果图期间,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概念思路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及时纠正常见问题,做出一份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方案。

(3)工程制作。采用现场观摩、实地学习的方法,深入制作一线,学习各类材料、灯具的具体运用及效果;展览道具的制作工艺;学会对工程统筹表、预算表、立项书以及后期客户评价书等书面材料的具体编制,并进一步了解工种的具体划分、各工种操作流程以及工队的组织形式。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设计方案中可以随时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进一步深化设计构思,使设计方案既有创意,有亮点,又具有可操作性。

(4)现场搭建。这一环节更为具体,具有实际意义。通过搭建工作的步步深入,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展示效果逐步显现的过程,学习到其他展位的优秀设计理念和先进的制作手法,实地进行分析记录,有效拓展视野,提升设计品位,开拓设计思路,为今后设计的改良奠定扎实基础。

2.提供毕业设计展示平台

校企合作,可以为在校大学生的毕业创作和毕业实习提供一个优良的空间。因为会展企业每年可以为毕业展提供丰富的展览器材,并派出专业人员指导现场搭建、布展,提高展示效果。良好的企业文化及专业的操作技能,能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平台。

3.为优秀学生寻找就业机会

校企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培养出优秀的会展人才,学校师生的聪明才智也会为企业的发展推波助澜,这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共同的美好愿望。企业的发展还为优秀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更优的就业平台。

4.搭建专业教学服务平台

专业教师进厂教学,可以直接接触生产工艺流程,了解材料运用,熟悉实用机械、设施、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掌握展位搭建、桁架焊接、展台设计与组装的工艺技术,掌握标准化展位搭建、个性化展位设计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每年还利用假期,安排部分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实习,并将教师的实践学习环节纳入到培养、提高、考核计划中。

(四)深入行业协会――教师入协会

太原会展行业协会是山西省目前唯一的一家会展行业协会,协会通过每两年一届的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和晋商文化艺术周等大型活动的举办,吸引、组织省内外乃至国内外行家积极参与和策划,增强了会展主体的核心竞争力,营造出了会展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多名教师已成为协会会员,他们可以及时了解展会信息,参与展会策划、组织管理和项目设计,为会展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实施效果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主要是立足就业市场,从岗位需求出发,提出了“引进实训项目,吸纳会展人才,创新实训模式,深入行业协会”的实践教学模式,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从而正确地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市场效应。

第7篇

关键词:会展专业 会展概论 面临困难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会展专业在其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高等院校中的专业开设也逐年递增,成为非常具有活力的新兴专业。但另一方面,新兴专业在高校中的发展也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实际行业脱轨、教学内容缺乏行业特色、教学设备短缺等现象。这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的养成和本行业的就业都有一定影响。业内企业对高校会展教育注重实用人才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密切与产业和行业的联系,加强紧缺人才培养”。这都表明作为实践性强的会展专业,要求其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行业特色,培养复合型和开放性人才,所以在课程上同样也急需改进。

《会展概论》在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定位中通常设置为基础核心必修课程,一般开设在本科专业的一、二年级,涵盖知识面相对较广,对于初入专业学习的学生是一门打基础的课程。同时,作为概论性质的课程,具有逻辑性、抽象性、概括性等特点,所以,在理论教学中往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结合课程和学生特点,需要积极分析和研讨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解决高校会展教育与就业需求的错位问题。

一、高等院校会展专业《会展概论》课程教学现状

高等院校会展专业教学过程中,作为基础理论课程的《展概论》教学模式相对比较传统,对于刚步入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广泛地讲授会展相关知识作为基础,但目前教学手段与培养目标存在脱节的现象,通过对《会展概论》教学模式的深入分析,目前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作为涵盖专业内容广泛的《会展概论》在教学单元的设计中,往往过于追求各个教学单元之间的完整性,这种面面俱到的单元设计使教学缺乏专题式的针对性设计,导致教学内容无法满足本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忽视了专业特色和行业特点,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掌握最前沿、最专业的知识。

(二)教学忽略学生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心的把握仍然以教师为主,单方面注重教师的传授过程,这样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专业知识的状态,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忽略学生在本专业中的主动创造力,这也是忽视了本专业的行业实践性特色。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应注重与学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过于单一

教学方式和手段上,缺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及对学生之间差异性的观察。会展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更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会展概论》课程更应该在专业教授伊始就把握这一原则,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改变单一授课模式,提高知识传授效率。

(四)忽略课程考核标准和方式的多样性

《会展概论》课程内容涵盖面广,掌握基本教学内容是一般标准,更重要的是实践性技能和创新思维培养的考核。在理论考试作为传统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之上,结合行业自身特点,采取多种考核形式来检测学生对专业的实践操作方面的掌握情况,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二、会展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

(一)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会展概论》教学目标

《会展概论》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打破传统模式,以专业特点为基础,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体现会展行业创新性特色,把专业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应以引导学生了解会展专业为基础,增加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其次,以行业角度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和态度,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策划案撰写能力;最后,结合实践教学,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尽快与行业接轨。

(二)把握会展行业特色进行课程内容改革

《会展概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是学生初步了解会展行业发展现状,增强专业兴趣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课程内容选择往往采取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和基本依据,目前《会展概论》相关教材虽多,但时效性差,并且无法满足不同高校对本专业的教学需求。所以,在会展专业实用性和前沿性的特点下,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只依托课本,要遵循实际应用和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以培养学生了解会展活动内容和参与会展项目为目的,全面整合课程内容设计,提高教学水平。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案例教学法。会展行业具有时效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如何了解行业现状。案例教学法能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案例教学法还需要注意对于案例本身的选择和设计,既要来自于实践,又要经过提炼和整合。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对会展行业现状的了解,并能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驱动教学法。通过给学生布置项目任务的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主动搜集各种资料,对行业现状进行调研,既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认识,又通过实际项目锻炼了团队合作的能力。授课教师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还应关注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的每一个阶段,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训教学法。根据会展专业特色,《会展概论》课程在课堂授课的基础上,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假期对行业现状进行主题调研和考察的实训教学。例如,《会展概论》课程中对会展公司现状的调查,在实训教学可以设置以小组为基础,调研当地会展企业发展现状,并完成调查报告。通过实训教学,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会展业发展状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的课程评价方式改革

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一般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试卷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会展概论》课程应以培养会展专业人才为目标,将实践环节记入到考核成绩中,通过课堂讨论、调研报告、实训操作等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这样,最终的课程评价将更能体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结束语

《会展概论》课程作为高等院校会展专业基础课,其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会展业有一个整体把握,增加对专业的兴趣。而会展专业的行业特色也要求《会展概论》课程不能像传统理论基础一样只传授理论知识,所以课程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方式上进行改革和实践。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和运用相关会展业知识,培养专业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未来步入专业领域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健华.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06):92- 95.

[2] 邬适融.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会展专业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09(01):104- 108

[3] 韦汉昌.高职课程改革取向影响因素分析与解决策略[J].高教论坛,2012(03):33- 35.

第8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 就业指导 职业规划

担任广告会展专业老师多年,在长期的实践教学工作中,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发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具有就业心态较差、择业要求较高、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等就业心理,因此对广告会展专业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职业能力指导,“围绕关键时间段建构职业规划教育辅导体系”和“广告会展专业广泛建立产学研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我们教学团队多年来追求的目标和任务。

1 广告会展专业建构指导和育人体系的作用及意义

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早在2007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就指出,全世界失业人口中一半是青年群体。同时国内的数据资料也显示,中国就业总量压力持续上升,其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矛盾尤其突出。这些都昭示着大学生就业已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严峻事实,关系到国泰民安等民生问题。高职学院的广告会展专业是一个具有时代感强、创新意识新、知识密集度高、技术密集性强、智慧密集性精的综合性艺术专业。随着这一朝阳行业对高技能职业人才的需求,所有开设这一专业的高职类院校都开始尝试采用“理实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设计行业对这一方面人才的需求。

2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2010年始,笔者所在团队开始着手调研,通过大量的毕业生以及对口单位就业调查问卷的收集整理,总结出如下一些问题现状。

2.1 文化创意产业中人才流失率高

目前各个省份都很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多的年轻人也非常热衷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发和创新,然而这一行业的人才却难以找到理想职位,获得持续稳定的工资待遇。广告会展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通常会首选到广告公司或会展公司工作,几乎都是从基层做起,但流动性却非常明显,这是因为公司的规模小,业务数量不稳定,基本工资低,所以很多年轻的学生迫于生活的压力,同时在几家公司兼职,随时准备跳槽。根据问卷普查发现导致文化传媒企业员工忠诚度下降、跳槽、失业、转行的重要因素有:(1)文化传媒企业对人才不够重视,人才本身竞争化激烈;(2)文化传媒行业自身脆弱,存在着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节假日无休假的特点;(3)大学生对文化传媒行业了解不够,眼高手低,没有做好心理和身体上的长期吃苦耐劳的准备。

2.2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学校毕业的学生基本素质的吻合程度有待提高

广告会展行业需要的是多元化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但当前大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与企业的要求却有着很大的距离,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商务沟通协调能力、人生阅历、较强的企业公关及危机处理能力。以上这些条件都预示着这些企业需要的人才素质很高。

2.3 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缺乏对人才的培养和重视

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在2010年对安徽各城市会展市场的调查中发现,毕业生追求个人更好发展已成为企业职员频繁辞职的第一位因素。目前安徽的大多数广告会展公司的组织结构都是向扁平化发展,基层人员庞大,实习学员多,导致缺少足够的上升空间,同时公司任人唯亲缺少公平竞争,使得很多毕业生不愿进入广告和会展企业工作或者是只作为短期工作的跳板。针对这些调查中所显现的状况,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过程中,特别重视对“实习生”的推介,使得企业领导在第一时间认识进而重用,同时校企间也非常注重深层合作,比如为公司在职员工提供广告会展相关业务的培训、延伸产业的介绍,为企业推荐人才,帮助企业进行人才选拔,提供合理的人职匹配建议。

3 围绕关键时间段建构职业规划教育辅导体系

为了更好地普及职业观念,做好职业规划教育,笔者所在院校有针对性的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明确的专业与职业引导,例如新生专业教育、职业规划课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和毕业生创业培训l、毕业生择业指导。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一入校时就进入了职业准备期,也就是说此时就要开始确定自己高职期间奋斗的专业方向以及毕业后的职业方向,抓好每个关键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们及早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蓝图,少走弯路,为学生们增强了求学的积极性和求职的方向性。

3.1 职业生涯规划首次深入人心

职业生涯是指个人生活中和工作相关的各个方面的总称。高职院校中的广告会展专业从很大程度上区别于本科院校中的会展专业的培养方向,更加侧重学生专业为职业服务,因此贯穿三年的职业培养应从高职院校招生始,高考后的填报志愿是学生们首次接触职业观念熏陶的重要时刻,这时就要注重在招生公告上提供广告会展专业真实的职业、行业动态和前景发展信息,告知学生安徽广告会展业的发展现况,引导学生了解外省的广告会展行业优势,培养学生开阔的择业视野,以便学生做出适合自己未来人生规划的选择。

3.2 职业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贯穿每个学期

广告会展业属于朝阳产业,加之安徽省目前广告会展的发展现状,如果学生对这一产业认识不清,产生心理抵触和消极情绪,就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因此笔者所在的学院一边积极与周边的会展公司和会展中心合作,主动参与融入各项广告会展行业的活动,帮助学生接触进而正确认识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一边又在理论上教育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广告会展业的发展现状,领悟安徽广告会展业发展的局限和不足,进而承担起会展业的重任,认清在行业发展中个人的发展问题。

3.3 化理论为实践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

2004年始,笔者所在学院就为广告会展专业分别在第一学期和毕业前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发现很多学生仍然以应付的心态修完该课程,仅仅学会了如何制作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报告,投职简历,并没有发自内心的为自己制定一份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现状,2007年开始,经过三年的教学摸索,探究了“1+1+1”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个层面”即在学校层面上开展专业招聘会、创业班培训、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第二个层面”即在学生层面上大力拓展校内外的实践实习基地、开展职业规划大赛、开展顶岗实习、“第三个层面”即在教师中积极鼓励老中青教师结对子打造改革创新团队,在核心课程中设立首席教师制作精品课程、编写规划教材、尝试“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探索。

4 广告会展专业广泛建立产学研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自2007年始,笔者所在学院深入开展广告会展专业研讨论证工作,整合本校全体艺术专业师资力量,联络周边兄弟院校取长补短,探索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成校外实训及顶岗实习基地7个,在校内建设适用于课堂实践的高仿真实训室5个,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与企业合作创编各类实训及校编教材。利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的发展和成长与每一位企业员工的成长有着紧密的联系。

4.1 深化专业内涵实现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重中之重

广告业与会展业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跨地域、多元化,因此需要时刻把握行业最新信息,渗透到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才能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例如软件的运用、行业协会活动、各类社会实践、考证考级及职业拓展培训等。目前会展相关软件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比如会展会议类3wshow软件、管理类电脑软件等,这都要求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要与时俱进,紧密与企业合作,在日常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这些软件和相关行业信息使学生们能在实习时就可以驾轻就熟的使用。

根据行业动态,为学生更好的扩大就业面,学院在学生毕业前组织开展相应的资格证书培训,提供切合行业需要的考证考级信息,利用选修课、创业培训课,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顺利获取本专业及其他相关从业资格证书,“职业学历教育+职业岗位培训”的双证书是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拥有的。同时学院还针对企业用人标准进一步创建和深化“建林广告培养模式”、“百鑫会展培养模式”等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目前安徽省皖江城市经济带的建设要求,培养一批适合安徽省广告会展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成为高职学院的首要任务。

4.2 深入开展校内外实训基地,普及培训学生对实体企业的认识

无论是校内高仿真实训室,名师工作室还是其他形式的“校中厂”,都是在相对单纯的静态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具体说笔者所在艺术系自2004年始相继建立了围绕骨干教师的广告工作室、ERP会展营销模拟实训室、模拟会展策划3d演示大厅,成立展台模型设计工作室、安财广告装饰工作室,同时还充分运用校外实训基地的便捷方式,跨课程、强能力、动态掌控渗入式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真项目真业务”、“模拟公司”、“情境教学”、“技能竞赛”,突出实用、综合、集成的特点。遵循广告会展业人才成长规律,鼓励在校生自己创办广告公司,举办各种自办展,着眼于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广告会展实践教学环节、搭建广告会展实践教学平台,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得学生在毕业来临时,轻松过渡融入社会,缩短迷茫期,协助学生顺利向企业职员的转化。

4.3 充分认识专业教师的重要性,积极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学相长

“带好兵必须要有好将军”,培养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要想培养实践能力强、素质好的广告会展专业学生,就必须要有一支好的教师团队,这就要求广告会展专业教师不仅要有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背景,还要拥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熟悉广告会展行业的各种业务流程,能够在课堂上清晰灌输和示范业务要领,对学生进行准确的专业指导和考核。目前笔者所在学院通过打造专业名师、选拔教坛新星、树立首席教师、设立名师讲坛等举措就是在专业一线落实和加强高职学院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266-02

会展专业作为应用型强、社会需求度高、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一个新兴专业,顺应了会展人才缺乏的市场形势,成为各大高职院校纷纷抢占的一个高地。然而纵观近年来的建设与发展,由于会展教育起步较晚,原有各院校的办学基础参差不齐、师资队伍薄弱、实践场地与设施缺乏等原因,会展教育的实际水平距离行业标准仍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创新。

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许多院校围绕会展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以期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然而,由于大量院校的会展专业都是在原酒店、旅游、经济、艺术等专业基础上转型过来的,因此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很难逃离原有的窠臼,实践环节的设置,实践地点、时间的落实以及和日常教学的冲突等问题十分凸显。

一、高等职业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和设施普遍缺乏

实验室建设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会展专业涉及的实验实训项目包括展台设计与搭建、展台布置、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场馆管理、节庆活动策划与组织、会务组织与接待、会场布置、会务服务等等,对实验场所的面积、材料物资、灯光音响、实验器具的要求都比较高,一般的院校较少能够提供如此大规模的实验实训场地和实施。一般都只有搭建一、两个固定的标准展台供学生参观或提供电脑进行信息搜集和查阅。部分学校购置了会展专业软件,模拟展会流程进行仿真教学,但也只能完成物流、仓储、客户管理、营销方案撰写等部分与电脑相关的实训项目。

(二)校企合作形式单一,实践教学易与正常教学发生冲突

从目前开办会展专业的情况来看,各个院校都在努力探索与会展企业进行长期合作的有效形式,以利于学生的实践、实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大多院校很难有比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这主要是因为校外的会展企业一般规模不大,而会议或展览的举行又不是常态性的工作,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一般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只是根据会展的举行时间有临时性的用工需求,这又往往在时间、地点上与正常的教学秩序发生冲突,故任何一个单位都无法像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类专业那样较大批量地接受实习生。即使一部分院校同当地的会展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也是少量地、零星地把较优秀的毕业生推荐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这种形式的主要问题是受益的学生少,实习分散,企业和学校对学生的指导与监控都不易实现,使一部分实践流于形式;第二个问题是学生的实践无法跟随课程和实验项目来进行,只能留在学业的最后一阶段即毕业实习阶段来进行,不能很好地调整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之间的关系,效果不甚理想。

(三)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强,指导有限

一般来说,进行实践指导的专业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素质,较长的行业工作经历和较强的决策谋化能力,如果能同业界保持深入广泛的接触与良好关系则更佳。但从教学实际来看,具备上述能力和经历的教师凤毛麟角。虽然双师型教师培养已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的重心工作之一,不断把教师送往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也是教师培养的共同途径,但这种培养不是持续和长期的,势必造成教师与行业脱节,无法掌握和了解前沿的行业动态与最新信息,其直接导致对学生的实践指导缺乏针对性、有效性,效果也欠佳。行业专家虽可不定期前往学校进行指导和交流,但多以讲座形式开展,对学生的具体指导在时间和操作上很难实现。

二、对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体会

针对上述共性的问题,笔者所在的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几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些尝试甚至也是创新性和开拓性的,现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扩充校内实践教学场所

实践教学作为高职会展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然而如前文所述,校内实践场所的缺乏是广大高校都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果投入专项资金盲目兴建,不仅缺少可以参照的模式和予以借鉴的经验,而且成本投入也十分高,利用率却不见得理想。而学校作为一个单位和系统,也建有大大小小的礼堂、多功能厅、会议室、休闲运动场馆、校史陈列室、荣誉室等各类具有会议、休闲服务、陈列展示的场所和机构,学校的办公室、宣传部又大多肩负着组织召开校内外各项会议和活动的工作,有的甚至也要承办全国性的大型学术会议和交流会。为此,不妨利用学校配套的会议场馆、活动中心、休闲体育设施,将会展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班编组,从任务驱动和情景模拟的需要出发,也可给这些班或组命名为“?菖?菖会展公司”,设置相应的部门负责人,由他们全面参与学校各类会议、文艺演出和大型活动的组织安排,接受办公室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与安排,这样的校内实践既具有可操作性,又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硬件资源和教师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解决实践教学在地点、时间上与课堂教学的冲突之处。

(二)改变校企业合作模式,探索校企共赢的实践教学形式

在参照国外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与学校教育的特点,很多学校与企业纷纷携手合作培养实践性强的人才,被使用频率较高的模式分别为建立实训基地、校企合办培训班、建立定向培养班。但就会展专业而言,目前的校企合作形式都还流于比较浅层次的合作,即学校为企业提供展会期间临时所缺的岗位工作人员,而非展会期间的合作则基本很少。这样的合作模式下,企业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校对于会展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去,学校也很难了解到企业的真正需求,双方解决的仅仅是临时性的用工困难,在培养目标上并没有达成一致,所谓的合作缺乏持续性的发展动力。《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意见与四川烹专的探索不谋而合。学校于2009年投资兴建了旅游会展实验实训中心,建有会展布局与设计室、会展策划室、学术报告厅、各类会议室和培训教室,产权归学校所有,而经营管理则托管给一家专业的会展文化公司。该公司首先要保证中心的教学使用和实践训练,其次可以将中心的会议室和演艺厅进行市场化运作,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专业公司的引入带来了专业化的管理和营销、熟悉和了解市场一线运作经验的人才,利用该中心承接校内外各类会议、培训、拓展活动、文艺演出等机会,同学们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在公司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社会实践和锻炼,并且有专门的职业经理人进行指导。

(三)以赛代训,提升学生项目策划能力和执行能力

综合实践技能竞赛是鼓励、促进和检验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为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综合技能竞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同时也益于教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已举办了五届的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会展专业竞赛,该赛事分高等教育组和职业教育组,各组分别设知识赛、选拔赛和总决赛三个环节,目前已成为会展专业最高端的赛事。四川烹专从2009年起开始参与这项赛事,每年参赛前都要先进行校内选拔和教师分项指导,从准备到参赛的全过程历时半年有余,学生为此要进行大量调研,策划和准备,并且必须通过团队协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其中,“成都国际户外用品展”、“首届西南三省(川滇黔)名优茶产品推广研讨会”、“成都国际婚庆产品及相关服务展览会”等项目均是在大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方案。这些方案的出炉极大地锻炼了选手和教师,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总之,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校企合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如今会展行业对会展人才的需求,要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会展专业毕业生,必须对会展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不仅把学生们送出去,也可以把企业和机会引进来,行业和学校取长补短,共赢共利,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四方满意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泽彦.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访成都市博览局局长、成都市贸促会会长陈琳[J].中国会展,2012,(1).

[2] 廉亚威,朱林生,李云轩,唐一辰.大学校企合作新思路调查与访谈研究[J].旅游科学研究,2011,(4).

Explore and Experience to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Convention & Exhibition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UANG Hong-ling

(Sichuan Higher Institute of Cuisine,Chengdu 610100,China)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