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7 11:16: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第1篇

    一、中国的淡水资源的现状

    1、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仅低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亩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3/4。据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统计,中国人均占有量已经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确处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两方面的关系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复杂。

    2、我国淡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我国的水量和径流深的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并且与人口数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64%。

    3、我国降水及河川的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我国主要河流都出现过几年来水较丰和几年来水较枯现象。例如黄河在过去几十年中曾出现过连续9年(1943—1951)的丰水期;在近几十年内也曾出现过连续28年(1972—1999)的少水期,其中断流21年,而且在1991到1997年间是年年断流,总断流时间是717天,平均每年断流102.4天。降水量和径流量在时程上的这种剧烈变化,给淡水资源的利用带来困难。要充分利用淡水资源势必修建各种类型的水利。

    4、是淡水资源污染波及全国。如果从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上说,中国缺水主要是指北方区域的话,那么,淡水资源的污染却是一个具有全国性的问题。而且,越是丰水区和大城市,越是人口密集地区,往往污染越是严重。结果丰水区出现水质性缺水的现象。这是中国淡水资源更为严重的问题。最近,中国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万公里的河段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是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不少河水已失去使用价值。另据调查,目前全国有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部分流域和地区,水污染已从江河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域向海域发展、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东部向西部扩展。近年来中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吨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5、用水效率低和过度开发并存。首先是用水效率低,而且,越是缺水的地方,效率就越低。比如,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农业灌溉大量采用的还是大漫灌方式。宁夏、内蒙灌区,每亩农地平均用水量都在1000立方米以上,比节水灌区高几倍到十几倍;农业用水利用率普遍偏低,目前,生产单位粮食的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倍~2.5倍。农业用水如此,工业用水也是如此。目前中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先进国家75%的水平,单位GDP用水量是先进国家的十几倍到几十倍,一些重要产品单位耗水量也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6、对淡水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日趋严重。比如海河流域,海河流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东、山西、内蒙、河南部分地区,区域内有26个大中城市。这个地区也是中国最为缺水的地区,人均只有293立方米。这些年来,这里的社会经济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20世纪50 年代比,人口增加一倍,灌溉面积增加6倍,GDP增加30多倍,使得总用水量增加了4倍,大大超过淡水资源的承载力。结果,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过度开采,开采率达到98%,远远超出40%的警戒线。据水利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56个,扩展到目前的164个,超采面积也由8.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8万平方公里;年均地下水超采量超过100亿立方米,有6万多平方公里的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一方面,中国的淡水资源就不够丰富;另一方面,用水的浪费,水质的严重污染,使得可用淡水更加紧张。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缺水现象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据统计,在正常年景下,中国缺水总量估计已达400亿立方米,“十五”期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到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较为严重缺水的有110座,缺水和水的污染,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面对淡水资源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决策层和普通百姓都开始行动起来。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淡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挑战,告诫人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并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等非常重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方针。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提出了有关淡水资源必须完成的具体管理指标,比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

    (一)是加快南水北调工程进度。

    中国闹水荒,主要是指北方。特别是近20年来的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淡水资源南多北少的趋势更加严重。这种由自然、地理、气象等因素所形成的淡水资源分布情况,单用软科学的办法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必须用硬办法。正在进行中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硬办法之一。“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南水北调工程。

    (二)是进一步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十五”计划就提出的一项战略措施。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它是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进入“十一五”以后,同过去相比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在深化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中,特别强调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GDP决定一切,而是把包括节水指标、治污指标在内的综合性指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依据。

    (三)是加快淡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1、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淡水资源管理体制。重点是合理划分流域与区域管理的事权。加强流域取用水总量控制、水功能区监督和水量调度管理职能,探索建立流域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同时,加快淡水资源统一管理进程,对有关资源管理的职能进行归并,强化各区域淡水资源监督管理的能力。鼓励用水户参与用水管理,通过多种形式使用水户参与到水量分配、水价制定等水管理事务中来,促进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

    2、推进水务体制改革。重点是,建立健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责权明晰、运转协调的水务管理体制。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积极推进水务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的水务良性运行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务投融资机制。加强政府对水务市场的监管,构建有利于水务行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和配套改革措施。整合水务产业,培育跨区域的大型水务集团,推进水务行业产权制度改革。

    3、创新淡水资源管理的内在机制。其中包括,充分发挥市场在淡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通过经济手段的运用,促进全社会建立节水防污的内在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促进淡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开征中央电厂和农业用水淡水资源费,研究制定促进节水的淡水资源费收取机制。合理提高水利工程供水水价和城市供水水价。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并调整费用水平。实行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适当拉开高耗水行业和其他行业用水差价。制定水权交易市场规则,规范水权转让价格,推进水权有偿转让,实现超用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据了解,到2010年,中国将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政策、宣传教育体系,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全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基本实现零增长;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服务业用水效率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坚信,这些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第2篇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开发现状;保护措施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分布广泛且稳定、便于开发、相对地表水不易受到污染等优点,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供水水源。随着人们的生活用水量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水资源的污染,导致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出现了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当前保护地下水资源,仅仅控制需求量还是不够的,寻找新的水源和节水方法,成为当前地下水资源保护的重点。基于此,以下就地下水资源开发的现状及保护措施进行探讨。

一.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的现状问题

1、地下水的开采与补给不相适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用水量日益增多,由于干旱少雨,地下水补给不足,给地区的地质条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给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后果。据资料显示,由于过量开采,很多地区地下水相隔几年后相对的下降了2~3米。有的区域在开发利用地下水时没有统一规划,不经过专业部门的研究与论证,随意开采,造成了出水难及地下水补给困难的双重损失。

2、存储量丰富,但南北地区开发有差异。我国地下水资源丰富,占我国水资源的30%。其中山区地下水总量要远远的高于平原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的存储量。根据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地下水水质良好,可以提取出来供人们直接引用的。但是,我国南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对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是北方地区的地下水开发量却远远的高于南方地区。据调查显示,北方地区的地下水开发量即将占到国家总开发量的80%。如果还是这样不合理的开发下去,那么北方面临的可能就是连喝的水都不能自己自给自足。

3、地下水资源的集中开发引发地质问题。由于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很多的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所以在很多工业区集中的地段,出现了严重的地面塌陷、漏斗区和沉降。过度的对一个地区的地下水进行开发,导致地下含水成出现断层和下降,从而导致地表的下降和塌陷,有些地区还出现了严重的漏斗区。我国很多城市的工业集中区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4、地下水污染严重。地下水的总储备量是丰富的,如果满足人们的合理需求也是可以的,但是目前地下水存在着很多的污染情况,这就导致很多的地下水无法被人们使用。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工业废水的排放,就会深入地下和地下水混合,污染地下水,同时,开发地下水造成的地面塌陷也会造成污水的回流。据调查显示,武汉、天津、沈阳等城市的地下水硬度严重超标。南京、上海等城市的地下水中也检测出了很多有害的化学成分。

5、大量的资金投入,造成财政负担。很多地区对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和污染,使得很多地下浅层水资源已经出现了匮乏的情况,水井中的水资源迅速减少。有统计显示,北京市每年购买和更新抽水机就会花去上亿元。如果能够合理的利用地下水资源,那么这些投入都是不必要的。

二、地下水资源开发的保护措施

1、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必须坚持科学论证与合理开发为前提。在地下水开发之前,要经过专家的实地勘察,对地下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水位、含水量、水质等要素进行仔细研究,根据地下水勘察与评价及长短期动态观测等基础数据,根据不同的开发利用阶段编制开发利用规划,进行允许开发区、控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规划工作,实现水资源的合理与科学地开发,制定出合理的开发计划。

2、健全国家水资源保护法。利用法律的强制性,贯彻执行水资源保护法和其他相关的水资源法律法规,对保护水资源的部门单位或者是个人给予奖励。对于不遵循法律,过度开发和破坏水资源的现象要给与严厉的制裁。通过法律手段,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统一的、有规划的开发和利用,使地下水能够得到循环持续的利用。

3、国家对水资源的开发进行统一的规划。我国南北方的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北方的地下水开发量占到了总量的80%,说明南北方的水资源开发严重的不合理。所以,国家应该对整个国家的地下水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针对水资源南多北少的情况,将南北方的水资源按一定合理的比例进行开发,这样就不会导致北方水少开发多的情况,最终才能够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均衡开发和可持续使用。

4、控制工业用水,实现水资源的重复使用。工业用水占了人们总用水量的一大部分,所以,想要保护地下水资源首先就要从控制需求做起。世界上很多的国家都在积极的建设节水工业,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工业用水。我国的很多城市也意识到了水资源缺乏的问题,采取铺设循环管道等方法进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大连、太远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但是,我国的平均工业的循环用水整体水平还是很低,需要进一步努力。

5、加大节水技术的投入力度 。很多工业不能够积极的进行地下水保护措施,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节水技术的限制以及不能够对污水进行处理再利用。现在世界上很多发达的国家,在工业上采取了冷却池、风冷却等高科技方法,将使用过的水资源进行循环使用。还有很多的国家都建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和净化池等,将污水进行技术上的处理之后,将污水净化为农业或者是工业,也甚至是人们可以直接引用的水。虽然在我国也有这方面技术的研发,但是还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支持力度,研发出各种能过节水的技术和措施。同时,每个工厂也应该有自己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节水技术的研发机构,保障工业用水的循环使用。

6、用其他的水代替地下水资源。世界上还有很多的水资源,不仅仅只是地下水资源这一种,北冰洋就有大面积的淡水资源。从长远来看,国家可以寻找一种新的办法,就是获取北冰洋的冰块来供人类使用,但是这项办法短期之内是不可能实现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努力。除了北冰洋大面积的淡水资源,世界上还有很多的海水,但是海水是盐水,并不能够供我们直接使用,这就要使用淡化技术,目前世界整体的淡化水平都不是很高,只有少数国家的海水淡化技术和设备在世界上是拔尖的,面对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我们必须要加大对海水淡化技术的重视,将海水作为我们的后备资源,以备不时之需。

结束语:

水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资源,对我们的社会和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当今世界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短缺不仅仅直接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而且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会产生制约性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日趋严重,针对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的采取行动,利用科技手段,保障水资源的循环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钱易等.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闫忠.苏尼特右旗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J]. 内蒙古水利. 2009(04)

[3]齐邦锋.曲阜地下水资源分布状况及开发利用探析[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2(03)

第3篇

关键词:水资源 保护现状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194-02

1 水资源利用现状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目前,全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m3,仅占全球水资源的6%,且人均占有量只有2 200 m3,就世界人均占有量而言,属于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1]。就中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看,主要表现为南方多,北方少;沿海多,西部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被大量占用,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等诸多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剧。尽管中国采取了大量的保护措施,但水资源短缺的压力仍无法逆转。总体而言,目前中国的水资源利用现状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2 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资源匮乏

就中国的淡水资源总储量而言,共有28 000亿m3,而人均占有量只有2 200m3左右,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可见,中国还是一个水资源相对比较匮乏的国家。目前,中国存在300多个缺水城市,其日缺水量就可达1 600万m3,每年都有7 000万人和6 000万头牲畜存在饮水困难的问题[2]。由此可见,中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就是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按国际上水资源计算方法(国家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可利用量20%为潜在水资源危机)看,目前中国已成为潜在的水资源危及国家。

2.2 水资源污染严重

目前,中国的工业废水中约有1/3以上是未经过处理就排入江河湖库的,而生活污水更是有高达9/10是没有经过处理的。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七大江河和内陆河的110个重点河段中,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Ⅰ、Ⅱ类标准的仅32%,Ⅲ类的29%,Ⅳ、Ⅴ类的则为39%。其中北方被污染的有淮河、辽河、汾河、海河、白洋淀以及部分水库等。南方被污染的则有黄浦江、滇池等[3]。而在部分城市中,其附近河流或河段甚至成为了排污沟。可见,水质污染问题和水环境质量问题以成为了非常严重的水资源问题,严重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2.3 水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工农业迅速发展,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污染也日益加大。由于部分地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大量毁林垦荒,过度放牧,导致破坏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水资源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据统计,全中国每年的土壤侵蚀量可达50亿t,这意味着,河床冲淤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大大降低了地面对水分的涵蓄能力,破坏了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正常循环,使水资源生态结构严重失衡。

2.4 管理体制不顺

江河湖库不仅仅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江河湖库不仅可以具有灌溉、航运、渔业、旅游、发电、供水,还可以防洪排涝、纳污。在水环境管理过程中,不仅仅涉及到多个流域,而且涉及到水利、环保、农田、交通等多个部门,目前,水资源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管理体制不顺,“多龙”管水的问题,导致水资源的主体地位被削弱,管理政出多门,重复工作,效率低下,推诿责任,贻误水环境保护工作,没有执行有效的监督,加剧了水资源污染。

2.5 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

针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的问题,中国在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方面制定了一定的法规,但是各项法规之间却缺乏有机的联系[4]。因此,目前所体现出来的现状就是现有的法律条文主要从环境角度进行管理,而没有从水资源的角度管理,因此对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可操作性低、不具体、不明确,无法体现出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战略思想。而另一方面,其他相关部门对于水资源保护方面缺乏统一的条和规章,使得各部门间针对水资源保护的工作随意性非常大,没有约束力。

2.6 缺乏经济调控手段

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思想的限制和影响,人们在资源利用方面较偏向于经济利益,忽视了资源保护方面的问题[5]。而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对于水资源污染影响的研究是非常少的,以至于水资源保护问题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也没有真正的按经济规律办事。因此,水资源损失的问题并无法得到补偿。如果环境保护无法与经济机制相结合,那么中国水污染污染的趋势将得不到有效控制。此外,若没有完善的水资源保护经济机制,那么水资源保护的经费就会以依靠国家投入为主,资金方面将会受到非常大的限制。这样,水资源保护是难以持续的健康发展。

3 完善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根据前文对目前中国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要完善水资源保护,就必须从4个角度进行:法律、行政、经济和宣传等。

3.1 树立全局意识,改变传统的水资源利用理念

传统的以资源换利益的思想观念是不适合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因此,在坚持保护水资源的前提下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重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视保证生态环境,重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让“节水”观念深入人心。而另一方面,还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都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或市场行为,而是一项社会化事业,因此,需要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加强宣传、教育与引导,加强全面的水资源危机感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3.2 完善管理体制

水资源的危机其实并不仅仅是资源危机,还是治理危机,如果治水体系能够有效执行,就能有效达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而一旦治水体制长期失效就会导致水资源破坏加剧[6]。因此,建立健全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避免各自为政,推诿责任的现象成为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此外,还可尽快建立起水资源保护市场经济机制,将水资源保护与经济体制相结合,利用市场经济杠杆加强水资源的调控。

3.3 加强污染源管理监督

水资源破坏问题中存在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因此,加强水资源污染管理监督,深入开展水域纳污能力研究成为了目前针对水资源污染的重要解决措施。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水文水质的调查监测。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流域各类排污口的规范管理。对于工业污染严重的企业需不断提高其达标水平,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同时,对于污染排放严重的各重点工业企业需安装在线监控监测装置,实施实时监控,杜绝污染。对于违法违规排污的,除了征收相应的排污费外,还应加大处罚力度,已形成有效的遏制机制。

4 结语

水资源保护是一项复杂有系统的工作,一方面,水资源属于战略性资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水资源保护范围广,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因此,在水资源保护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力度,提高警惕,提高全民参与度。

参考文献

[1]段青维.户县秦岭北麓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7):32-33.

[2]王茜茹.临夏回族自治州水资源保护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

[3]朱武,俞婷.云南省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2014(3):57-59.

[4]白应毓.构建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教学体系分析[J]. 中国城市经济,2012(3):250.

第4篇

【关键词】:天然林 资源 建设 措施

天水市秦州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工程区总面积308.86万亩,林地面积67.0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6.09万亩(其中天然林面积3.19万亩,人工林面积12.9万亩);疏林地面积2.92万亩;灌林林地面积19.2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5.8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面积23.01万亩;非林地面积241.80万亩。

秦州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人多地少,山多川少,农业生产力相对低下,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水平相对困难,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我区现有的天然林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生存环境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天水市区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的功能,更是S系当地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1、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建设的必要性

1.1实施天保二期是改善我区环境问题的重大举措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等多种功能。保护好我区现有森林资源,加快公益林建设步伐,对于改善我区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我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实施天保工程二期是建设山川秀美的新秦州,实现我区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林业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已成为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是因为人民在工业化速度加快,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之后,对其生活质量尤其是生活的环境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绿色和森林在给人民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是其他任何东西无法代替的,这就是其社会性和公益性。实施天保工程对改变我区山川面貌,充分发挥其社会公益性,对于推动我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实施天保二期是我区在“天水――关中经济开发区”建设中,最经济、最有效的生态建设之路

天保二期涉及全区范围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对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战略意义。

1.4实施天保二期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对改善我区农业生产条件,实现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5实施天保二期是我区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实现林业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2、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建设的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天保工程二期,构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稳定的森林生态屏障,实现森林资源从恢复增长进一步向质量提高转变,生态状况从逐步恢复向明显改善转变。工程区水土流失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由稳步复苏向和谐发展转变,民生明显改善,社会保障全面提升,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天保工程建设采取的措施

3.1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确保天然林资源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3.2继续加强森林管护

全区天保二期工程总面积67.0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6.09万亩;疏林地面积2.92万亩;灌林林地面积19.2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5.8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面积23.01万亩。工程区林地全部属于重点管护区域,加强对林地的管护力度,有力地维护全区林业资源可持续健康发展。

3.3加强公益林建设力度

通过天保二期工程的实施,完成公益林建设9.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6.0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通过公益林建设进度的加快,为进一步扩大我区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提供了有力的建设保障。

3.4实施中幼林抚育

通过天保二期工程的实施,完成中幼林抚育2.0万亩(国有藉源林场)。通过开展中幼林抚育,进一步促进林分生长,实现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内卫生、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林生长发育,达到科学培育森林资源,发挥森林多种效能的目的。

3.5保障和改善民生

通过工程实施,落实中央和省上两个《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我区藉源林场通过改革已转制公益性事业单位,定编人员81人,其中退休人员20人,藉源林业派出所定编10人。定编人员工资已纳入同级财政全额发放,工资基数按国家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执行。森林管护人员工资按照分级负担,国家拨付管护费30.1万元/年,区财政配套资金2.30万元/年,平均工资25000元/年。同时,继续实施并完善社会保险补助政策,为职工办理五项保险,其参保率达到了100%。

第5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资源;影响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在最初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时的目的是保护农耕地的土地资源,而其对水资源产生的影响则并没有引起我们的关注,通过水土保持的建设工作,土地资源的生产力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从而能够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开始考虑水土保持工作对水资源产生的影响。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不少浪费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的现象,这些行为对水资源水质以及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且对社会的稳定可持续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在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的压力之下,人们逐渐开始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控制,也逐渐看到了水土保持建设工作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从水土保持建设工作的单项措施出发,然后简要探讨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水资源的影响。

一、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工程措施、林草措施以及耕作措施,其中最为关键的几种措施为梯田、造林种草等。而对于水土保持措施所产生的效益则大都依靠水土保持试验区的观测资料来进行评估,接下来我们将简要探讨水保耕作措施、梯田措施以及林草措施对于水资源的影响。

1.水保耕作措施

水保耕作措施指的主要是通过改变坡面的微小地形或者增加坡面的植物覆盖率等方法来实现保土蓄水的目的。而探究水保耕作措施对于水资源产生的影响主要是从不同的耕作方式入手,主要探究的是在不同耕作方式下坡面的地表径流量以及土壤的含水量。本人认为水保耕作措施对于水资源消耗的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水资源的消耗,除此之外,水保耕作措施对于土壤中水的渗入以及延缓地面径流时间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水保耕作措施对于水资源产生的影响并不稳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次降雨的强度和历时对于其发挥的效用都有着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在遇到历时较长的暴雨时,水保耕作措施对于坡面的减水效益就会大打折扣,并且还有可能会产生破坏作用。

2.梯田措施

梯田措施指的是通过在丘陵山坡地上修筑沿等高线方向的条状阶台式或者是波浪断面式田地来实现坡耕地水土保持。梯田主要分为反坡梯田、复式梯田、隔坡梯田、坡式梯田以及梗梯田。在坡地改为梯田之后,土壤的入渗率、各种物理性状以及土壤的含水量等各种指标都显示土壤的状况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从土壤含水量上来进行分析,近地面上的土壤含水量要比土壤中部以及下部的含水量要低,阴坡上的土壤含水量要高于阳坡,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土壤含水量受到坡向、坡位以及降水和蒸散情况的影响。

3.林草措施

林草措施是一种为了达成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目的而采取造林种草以及封山育林措施的水土保持措施,林草措施也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从防护目的上来说可分为农田防护林、固沙造林等,采取林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利用树冠可以截留降雨,而林冠则可以保护地表,在叶落后在地面上可以形成吸水和透水层,渗入落叶层的水则可以进入地下,从而能够减少地面径流量。除此之外草地具有草层截雨以及土壤贮水的作用,当然不同种类的草地所产生的减水效益也是不同的。

二、水土保持整体建设工作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土保持工作建设对于水资源的影响主要在于拦截降水和径流,那么某些河川水流以及洪水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拦截,从而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无效流失。而这些被拦截的水资源则能够通过渗入地表等形式转化成为地下水,那么整体的汇流时长就能够得到延长,即使是枯水期也有足够的流量,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改善水资源的循环周期,也能够为某些缺水的地区提供水源的保障和供给,减少在枯水期的农业损失。

实践证明,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洪水期和枯水期的水流量有悬殊的差异,并且很容易造成洪水期洪水泛滥而枯水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在水土保持工作较为成功的地区,生态平衡就能够得到保持,江河水流的水流量能够保持稳定,而这种稳定的生态环境也利于我们开展各种各样的农业生产活动,降低了发生各种自然灾害的几率。

同时,在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地表对水资源有拦截作用,也有地表保护层的保护作用,那么地表土壤的侵蚀作用就会大大减弱,这对于泥沙的防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减少了河湖的泥沙淤积。而泥沙淤积对于水工程的寿命有着明显的消极作用,很容易造成水工程的库容能力大大降低,解决泥沙淤积的问题对于水工程的兴利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也就是说,通过河流中上游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以及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不仅能够延长水资源循环的周期,丰富河流水量,还能够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从而能够缓解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三、结语

长时间以来,我们对水土保持所带来的影响都在进行着仔细的研究,并且力求通过观测数据来确定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在以往的认知中,我们认为水土保持措施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作用更为重要和明显,但是如今我们正在通过各种工程的建设来明确其对水资源的各方面影响,并且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来解决水资源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区域水域的综合治理。总的来说,我们应当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作用,既要看到水土保持工作对于土地资源的防护作用,也要看到水土保持工作为缓解水资源紧张以及减少水资源污染所带来的明显作用。水土保持工作的措施分为许多种,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并且通过水土保持的建设措施来平衡当地的水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绍清.水土保持对水资源的影响[J].水土保持,2008(12).

第6篇

[关键词] 农业 水资源利用 生态保护 环境影响 措施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是为了在查清工程影响区域环境状况,采取对策措施 ,把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在此基础上 充分发挥水 利水电工程对 环境的有利影响,使水利水 电工程与环境相融合、相协调,实现水利水电利用与区域 经济持续 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目标。本文中,笔者就浅析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一、农业水资源利用对生态保护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会将污水随意排放,造成地面水的污染,严重的会使饮用水受到污染,甚至影响下游水道的水质。主要包括:生产废水排放在施工初期,大坝、电闸等的开掘与混凝土保养等容易造成沙流入河,以及增加江河浑浊度以及漂浮物。化学药剂的排放。主要以水泥灌浆为主,特殊情况需采用甲凝 、丙凝和环氧树脂,并附有部分稀释剂和固化剂。生活污水。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污水以及粪便等。油污的排放。汽车、挖掘机 等大型流动机械,多以油料为动力,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油料泄露等情况的发生。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各种汽车、推土机等大型机器会排泄出大量尾气,由于道路凹凸不平等原因也会产生各种粉尘,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其中很多漂浮物含有有害物质,会对农作物造成不良影响,造成该地区的环境质量严重下降。

二、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措施

1.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要坚持一定的原则

在农业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协同发展为原则,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从过去单纯的施工管理、单纯的考虑工程效益转变为施工、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的全面管理,寻求工程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优组合。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使得生态系统能够继续维持协调运作。在实施农业种植时应建立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关系,从而能够做到实现合作共存、互利互惠,相得益彰。

2.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要完善用水户参与管理

为了充分利用农业水资源,对生态实施保护,积极促进用水户参与管理这一模式的只用,必须要不断进行实践,并且不断对问题进行总结,首先要明确参与式管理所具有的意义,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灌区的管理单位必须要对用水户参与式管理具体的意义以及内容,进而采取一个积极地措施来促进开展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工作。积极支持以及培育我国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立,这样能够划清责权利界定,使运行效率更高。其次,要完善灌区产权的界定,水资源量缺乏性使得用水户和灌区之间、用水户之间竞争程度不断增强,十分容易产生利益的冲突,所以,必须要完善灌区的产权界定工作。最后,要实施全方位宣传,将群众充分发动起来,大力推进用水户参与管理,这已经密切关系到了农民自身的利益,每一个级别的水利部门都必须要加加强其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形式、电视形式以及报纸形式来实施深入的宣传,进而形成一个关注农村用水户协会发展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氛围,要重点加强对于广大农民用水户宣传工作,使他们能够充分明白改革的意义、好处以及目的,对当地农民用水户自身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以便能够吸收更多的用水户来参与到改革之中来。

3.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要加强水资源管理

加强是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要形成一种城乡水资源统筹管理这样的制度,水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了涉及到生产生活关系、产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政府市场关系等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系统性工程,必须要充分运用系统的方法以及思维来实施管理,进而从本质上加强流域水资源实施统一调度、统一配置以及统一规划,加强黑龙江省城乡水务一体化的进程,必须要将城乡分而治之的局面彻底改变,努力从本质上实现从农村供水管理转向为需水管理,从无序开发、过度开发转向有序开发以及合理开发,加强实施水资源的管理,将市场机制积极引入,因此,必须要积极探索我国水权流转,不断建立和健全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充分运用价格的杠杆,将水资源价格机制进行完善。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农业水资源利用对生态保护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接着又从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要完善用水户参与管理以及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要加强水资源管理这三个方面对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 崔冬;;论环境行政指导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2] 唐钊;杨利雅;;环境税与水资源保护――以洞庭湖水保护为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第7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庆阳市水资源严重污染的现状,分析造成局部地区水资源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防止水资源再污染,重点要加强污染源控制、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法律法规控制四大措施。

1庆阳市水资源严重污染的现状

庆阳市地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属全省较为干旱缺水地区,全市河川多年径流量只有14.50亿m3,其中入境水6.70亿m3,几乎占径流量的一半,而自产水仅为7.80亿m3。水资源人均占有量360m3,是全省人均水量的25.70%,是全国人均水量的13%。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量2 000m3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1 000m3为人类生存起码要求。从数字可以看出,庆阳市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国际上满足人类生存的最低要求。就是和周边地市相比,也处于劣势。庆阳市每亩耕地占有水量110m3,是全省每亩耕地600m3的18.30%,是全国每亩耕地1 823m3的6.02%。偏枯年水资源更为贫乏,径流总量10亿m3,这种情形便重现一次。在有限的水资源中,由于马莲河上游约2 500万m3的苦水汇入河道,造成整个干流4.75亿m3的水不能利用。全市地下水动储量已基本开采,静储量限于目前开采技术、成本等问题,难以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是庆阳水的唯一补给源。虽然年均降水500mm左右,在北方地区属中等水平,但受季风影响,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大,主要集中在夏秋季,7~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8.50%,且多以暴雨或雷阵雨出现,难以充分利用,导致春旱、伏旱频繁发生。特别是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长时间大面积毁林开荒,引起区域气候急剧变化,降水明显减少,干旱周期持续缩短。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逐年呈减少趋势。同时,由于石油开采、地方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尤为严重。赖以解决塬区人饮和灌溉的机电井也因无节制开采而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据省水文地质检测站统计分析,西峰城区8km2范围内年允许开采地下水为12.40万m3,目前已开采225万m3,相当于允许开采量的20倍,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据观测,20年内下降46.60m,平均每年下降2.33m,潜水位接近隔水地板层,部分机井因水位下降而干涸。缺水不仅长期困扰着农业生产,而且严重影响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西峰、宁县、合水、华池、环县县城每年夏季都闹水荒,都要实行分片限时供水。水利部门分析,到2015年,全市的供水缺口将达到2.80亿m3,缺水将成为困扰庆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最为严重的问题。

2造成局部地区水资源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石油开采、地方工业及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是造成局部地区水资源严重污染的重要原因。陇东油田是长庆油田的主产油田,已有30多年的开发历史,已开发的12个油田、54个区块分布于除正宁外的7个县区,目前长庆油田在庆阳境内共钻探开发油水井3 614眼(其中油井2 882眼,注水井658眼,水源井74眼),已形成了以石油开采为龙头,开采、加工、运输、销售为链条的产业链,可以说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30年来,长庆油田采用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没有过多的考虑庆阳的环境承载能力,致使局部水环境严重污染。环保部门调查发现,华池、环县、庆城几个老油区地表水、地下水均已严重污染。华池乔河、元城、城壕、五蛟等区域水环境已发生“水质蠕变”,县城、悦乐等地井水干枯,水位下降,部分地方水质变苦,人畜无法饮用;环县七里沟、城东沟、城本川等7处水源是当地仅有的几处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水源,近几 年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群众反映强烈。据调查统计,仅2001-2003年,上述水源地共发生原油泄漏直接污染事故达116起。2004年上半年,又发生了污染事故16起。污染使灌溉后的禾苗枯萎、死亡,土地盐碱化。环县曲子、环城两个监测点的地下水质明显下降。2004年1-4月,环县金村寺水体12次被原油及污水污染,由于水中的原油无法彻底清理,农民灌溉后,玉米苗枯死,发生了群众集体挡车事件。七里沟水源由于长期遭受原油污染,水质已严重恶化,随处都可以看到原油斑点。监督资料显示,环江水域的水质已从Ⅲ类下降到劣Ⅴ类标准;庆城县目前发现183眼水井出现问题,4万多农村群众、8万多城镇居民饮水困难;西峰油田开发刚刚起步,彭原乡就出现了水井污染事故。所有这些,不得不引起油田领导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警觉和重视。

3切实加强污染防治,依法保护水资源

为了切实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防止水资源再污染,重点要加强污染源控制、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法律法规控制四大措施,有效地保护现有的水资源,让水资源更好的服务于庆阳经济社会。 转贴于

3.1水资源污染源控制,首先要增加企业自律意识,加强油区水环境保护

长庆油田的污染,突出的表现是工业废水排放和原油外泄造成的直接污染没有得到根治,钻探中因土地污染而导致的间接水资源污染仍在继续,局部严重污染在事后缺乏积极的补救整治措施。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首先,应树立主人翁思想,要把油区当故乡,爱护油区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水资源保护问题上舍得投资。其次,在强化老污染源治理的同时,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从源头上预防新的水污染问题发生。再次,要增加法制意识,自觉加强与地方环保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建设项目的实施要依法履行报批程序,杜绝未批先建现象发生,使各项保护治理措施落到实处。

3.2水资源工程控制措施包括水利工程、农林工程、市政工程和生物工程

水利工程通过引水、调水、蓄水、排水等工程措施,可以改善或破坏水资源环境。因此,只要采用正确的水利工程措施,完全能够改善水质状况,保护水环境。调蓄水工程,可以改变天然水系的丰、枯水期水量不平衡状况,控制江河径流量,使河流在枯水期具有一定的水量来稀释净化污染物质,改善水资源质量,水库建设尤为明显;进水工程可从汇水区来的水一般要经过若干沟、渠、支河而流入湖泊、水库,在其进入湖库之前可设置一些工程措施控制水量水质;污水走廊工程利用河流的净化能力和送污集中处理的方法,改善水质状况。农林工程措施可通过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减少农田退水,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物进入江河;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少污染物;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减少氮干湿沉降,建立美好生态环境;建立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相结合的生态工程,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水环境。市政工程措施可通过大力改造城市污水、雨水管道工程,优化排水系统,利用雨水资源,控制污水排量,保护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采用先进的高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满足当前和今后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水环境的要求;加强城市污水的天然净化系统建设,天然净化系统是利用生态工程学的原理及自然界微生物的作用,对废水、污水实现净化处理。生物工程措施是利用水生生物及水生态环境食物链系统,达到去除水体中氮、磷和其他污染物质目的。其最大特点是投资少、效益高,且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水生生态循环系统。

3.3水资源管理控制是水资源保护的关键环节

根据庆阳市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强化管理。一是明确河流的水体功能与水质目标,建议利用两年时间划定水体功能。二是科学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与水质标准。三是加强水域水质的监测、监督、预测及评价工作。四是积极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五是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目前,面对庆阳市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现状,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彻底转变工作方法,坚持依法办事,坚持以人为本,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坚决防止以罚代法、以罚代治的做法,确保水资源利用保护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同时,加强同油田企业的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努力实现油田开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又要强化地方各级政府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的主导作用。在环境资源问题上政府既要全力解决油田困难,又要放手支持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职权,尽一切力量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面对油区水污染和全市水资源紧缺的实际,油田和各级政府都要树立责任意识,既要继续为油田发展营造良好的开发环境,又要落实各项管护措施,杜绝人为因素造成水污染。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督促油田企业重视水环境保护问题,政府职能部门要依法行政,履行好职责,及时妥善处理各种水污染事故和企业用水矛盾,解决影响石油开发和地方经济发展及群众生活的各种用水困难,促使油田和地方携手共进。

3.4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控制措施也是水资源保护的有效手段

第8篇

1.1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优化配置作为基础和支撑,所谓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或流域内,遵循高效、公平及可持续利用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采用工程、非工程措施等技术、经济和智力手段,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在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以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2]。

1.2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水资源优化配置本质上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其配置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多种可利用水资源在区域之间的协调。

(2)实现多种可利用水资源在各用水部门之间的协调。

(3)实现水质和水量的统一和协调。

(4)实现水资源分配效率的提高。

(5)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6)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7)实现水环境的改善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水资源优化配置就是为了推动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2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路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在于“优化”,优化的基础在于现有的配置方式和传统的配置思路。因此,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从以需定供到以供定需的思路

以需定供的思路是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标,忽视了环境的支撑能力,造成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粗放利用,无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供定需的思路是以水资源的供给能力进行生产布局,其前提是可以提供的水资源数量,这里面蕴含了对水资源自身的保护性开发,体现了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在以供定需的利用思路中,要深刻理解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性特征,避免过低估计水资源承载力所导致的对区域经济规模的制约。

2.2 从水量配置为主到质和量并重的思路

传统的以水量为主的配置方式源于早期的水资源可以无限制索取的思路,当水污染的出现和水危机加剧以后,水质型缺水成为水资源利用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满足水量配置条件的前提下水资源是否满足使用条件成为水资源使用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质与量并重的配置思路强调了水资源配置中的两个需求,一是准确把握水资源状况的需求,二是把握用户需水水质需求。质与量并重包含了水资源承载力中的水质承载力和水量承载力并重的思路,也包含了对水资源全面评价的思想。

2.3 从工程措施为主到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并重的思路

水资源配置中水利工程是基本单元,工程措施对于水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在跨区域、跨流域配置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水资源系统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需要水资源配置中运用系统化思维和综合性方法,单纯的工程措施已难以实现水资源配置的目标需求,需要运用市场规律,需要遵循环境限制,需要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实现对水源地的保护,单纯的工程措施也无法满足上述需求。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的水资源配置思路,体现了水资源配置中思路的全面性和手段的多样性,工程措施为非工程措施的实施提供基础和条件,非工程措施为工程措施提供实施的依据和方向,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用并重的思想。

2.4 从经济效益为主到三大效益并重的思路

水资源配置是为了实现资源与用户之间的协调,在各用水部门进行的水资源分配到底应该以什么原则进行取舍,是水资源配置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传统的配置思路常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归依,忽略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和环境的可持续支撑能力,导致了水资源的无序开发,粗放利用和低效保护,形成了水资源利用中的恶性循环。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并重的水资源配置思路,力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在水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3 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水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

水资源承载力本质上反应的是一定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系统所能支撑的最大经济社会经济规模,是一个计算值,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约束条件。水资源优化配置实质上是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选择在不同区域和部门之间分配水资源的方案。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在于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但对任何区域或流域,水资源相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可能处于不承载条件、承载条件和可持续发展条件下。

水资源优化配置仅仅是针对具体需求所建立的配置机制,它会因为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所持的发展观念和需要考虑的要素的不同而不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可能是一个简单的优化模型,不满足水资源承载能力条件,也不满足可持续发展条件,也可能是满足承载条件的和可持续发展准则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因此,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水资源优化配置可能在各种不同的承载状态下进行,要依据具体的配置目标而定,现实状况中三种情形都有可能出现。

4 结语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是一个需要逐步深入的过程,其“优化”的程度要依赖于其问题、目标和方向。本文提出的水资源配置思路,目的在于实现配置中的公平、高效和与环境的协调,强调手段的多样性、效益的统一性和目标的针对性,可以为水资源配置的研究和具体的配置实践提供思路和指导。水资源配置中的“优化”是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准确其地域性和实效性是研究配置的基本前提,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措施

1 淠河总干渠概况

淠河总干渠是淠史杭灌区淠河灌区的主动脉,以响洪甸、佛子岭、磨子潭和白莲崖水库为主要水源,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从六安市裕安区横排头枢纽至合肥市肥西县新民坝,全长104.5公里,承担着660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是安徽省重要的粮食基地,同时也是合肥经济圈省会城市合肥市级六安市、淮南城市供水和沿途乡镇居民生活用水的输水渠道,已列入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

2 水资源概况

2.1 存在问题

随着区域用水要求的提升,用水主体还是由单一的灌溉用水转为工业用水、城市用水、生态补水等多元化用水,而原来灌溉渠单一的供水功能已经无法应对更加高质量、高要求的供水标准。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域用水结构和用水需要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产、生活用水逐年增多,同时淠河总干渠穿过六安市区,沿途经众多乡镇,周边的居民区和工业企业等点污染逐渐增多,入渠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等带来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渠道水质受沿渠排污、汇流影响,部分河段水质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使灌区水资源更加紧张。

2.2 保护目标

2011起安徽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洁净的饮用水,以淠河总干渠水资源水质维持Ⅱ类为保护目标,确保六安、合肥的城市供水、沿渠乡镇居民的生活需水安全,满足淠河总干渠沿渠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提高居民保护水资源意识,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实现淠河总干渠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3 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我国水资源虽然储量丰富,但是分布不均,且人均占有量较低。现代灌溉区除了要满足灌溉用水外,还兼供多元化的用水渠道,因而压力倍增。并且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因而溉区不但要将工作重点放到开发水资源上,还应当从改善水环境入手,提高溉区水资源质量。溉区不但要提高区域民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还要加强水资源的综合测评,通过切之有效的措施改善水环境。

3.1 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

3.1.1 清淤疏浚措施。水污染治理中水质的改善是重点,其中内源污染是水污染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主要污染来源为城市生活废水以及工业废水,而水土流失所带来的泥沙、废渣也是导致内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地表径流携带的农业污染物对内源水质的影响最大。上述污染物一部分会随随流稀释自净,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沉积在水底淤泥中,若水流激起水底淤泥,其中的污染物便会释放,随水体进入内源,影响水质,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清淤疏浚的方式进行解决,通过对水底淤泥的清理,对河道的疏通,减少水底污染物的沉积,并加强水体的自净功能。

3.1.2 城市排污工程的建设。保护渠道水体是保护溉区水质的有效措施,而渠道水体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建设污水和夹带污染物的雨水,因此通过建设截留工程阻断建设污水以及雨水,从而控制水质。城市雨水污水一般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至自然水体中,但是若遇到连续阴雨天,目前城市截留管网对于雨水污水的输送能力有限,只能将一部分的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而其余的混合污水则会通过城市下水道直接排入水体,这是导致城市周边溉区水体污染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城市下水道、排水系统的建设,严格控制城市下水道溢流问题,加强排水系统的输水效率以及输水功能,将原有的合流排水系统改为分流系统,另外加设雨水污水的贮存区域,从而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

3.1.3 沿渠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及垃圾处理措施。淠河总干渠沿渠有10个乡镇、3个街道共45个行政村(居委会)、82个自然村,除城区3个街道、9个社区已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外,其他行政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没有或者不完善。严禁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乡镇的生活污水直接向渠道中排放,改造现有乡镇排污管道,实现雨污分流,在乡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各种污水的集中处理,与城市排污系统联通。建设垃圾中转压缩站、垃圾池、配备垃圾桶、垃圾车及专职人员负责垃圾收集、装运。

3.1.4 生态工程技术。渠道综合整治消除渠道工程安全隐患和险工险段,如滑坡、管涌、渗漏、散浸等,水土保持实施坡面整治及绿化、护堤林带、滩地乔木带、植物隔离等植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3.2 水资源保护的非工程措施

3.2.1 水功能区管理。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实际情况,调整完善地表水水功能区;修订完善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控制指标,提出分年度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完善信息通报制度。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和节水管理。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布局,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力度等。

3.2.2 有效保护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源的保护是同人们生存息息相关的,因而必须加强保护管理力度,在饮用水源区域设立保护区,并针对性的设立安全保障机制,严禁在保护区排污,一旦发现排污口立即予以取缔。通过应当依法监管、审批入渠排污口的设置,并对相关档案进行审查、完善,做好档案管理,以备后期查询。针对淠河流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入渠排污口规划,并依照规划进行布设。并对淠河流域违法入渠排污口加以整治,通过严格的监测、通报手段进行流域入渠排污口的监管。

3.2.3 水资源保护区日常管理。建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专职队伍,加强对淠河总干渠沿岸的巡查与管理,常态化开展水面保洁与水草清理工作。

3.2.4 生态系统保护管理。建立水生态系统保护制度;研究建立生态用水保障和补偿机制;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完善淠河流域水环境健康评价体系,逐步开展水生生物监测评价和管理工作。

3.2.5 建立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原有的环境监测站点主要分布在城市及水源地周边地区,以常规手段为主,自动化程度很低,难以动态、全面地反映环境变化和问题。难以支持政府实施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可提高水质监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为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结束语

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三线三边等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沿渠对水环境的威胁得到了有效治理,但水质保护工作仍任重道远。利用工程措施以及非工程措施对水功能区进行治理,改善水质状况,并通过污染物限制排放以及综合治理的方式加以保护。同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保障体系,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从而有效管理保护区水资源状况。另外为保证人们饮用水安全,水源地相关部门还应当普及水资源保护知识,提高人们保护水资源意识。通过加大资金、科技投入,提高溉区水资源质量。虽然目前我国在水环境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水环境保护以及水生态保护更加凸显了其地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更加重视水环境保护问题。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安徽省水文局.安徽省淠史杭灌区淠河总干渠水资源保护规划[M].201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