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活与数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7 11:16: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活与数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生活与数学论文

第1篇

一些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生活化存在理解误区,无法恰当处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一些教师虽然尝试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但最终目的不是学以致用,而是考试和分数,忽视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无法体会到数学知识应用的重要性,这与素质教育的精神是不一样的。一些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只限于教室和书本,内容以书本、教材为准,片面强调灌输和训练,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忽略了学生的生命情感需求和自由活动,忽略了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也就疏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生活化重视不够,缺乏生活的敏感。教师没有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没有把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结合起来教学。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理解困难,说明老师没有把抽象的问题生活化,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2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提升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应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走进社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内容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充分沟通生活中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融为一体。因此,数学教师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数学教师要树立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观念。理念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背后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将课堂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主体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课堂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使之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从而获得活力性知识。我们的教学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教师要由应试教育下的“由知识到学生”转变为素质教育下的“由学生到知识”的观念,用发展的、开放的、互动的生活化的教学观对待教学工作。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广大数学教师对教学生活化观念普遍认同,认为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教学生活化对于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生活技能具有重要价值。学习的终极价值在于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进而去探索未知世界。数学教师要开发利用整合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周遭的环境时刻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世界,学生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典型例证,现实的生活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息息相关。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载体,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又不能依赖教材,要敢于打破教材的局限,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生活实际,选择和调整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更富时代气息。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变,增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删除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熟悉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能够运用丰富的生活经验来加速新知识的获得,能够更透彻理解和把握新知识,能够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从而使学生建构新的数学知识体系。数学教师要创设高效的、多层次的数学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确保情境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在数学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就越强。教学要用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又要娴熟课程内容,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充满生活情趣的氛围中进行知识探究。我们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感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创设生活化情景要注意,应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提出学生自己既熟悉、常见,同时又新奇、有挑战的问题。在学习中,教师要在学生不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给予引导和鼓励,增加生活化的练习习题。学生的作业要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应由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由题海走向求精、求活。数学作业设计应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可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数学教师要探索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强化思维和实践能力,养成探索和创新精神。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安排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商场打折促销活动”、“如何购门票”、“租车方案”等等,让学生合作完成。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写数学周记、数学故事、数学论文的方式来交流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研究没有解决的问题。数学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缩短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既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果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教学规律,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课件加以合理运用,便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学习“梯形面积”后,要求求出圆木的根数,利用公式可以很快算出,很多同学不理解这样做的原因。但如果利用多媒体就简单多了,可以通过动态的演示过程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之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应用价值。

第2篇

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而非真空空间,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着丰富而真实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与生活体验。而数学学科本身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一门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教学枯燥无味,容易陷入机械灌输的误区。而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更能还原数学教学生动活泼的画面,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拉近学生与数学教材的距离,从而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思数学,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内容时,我事先安排学生利用木条来制作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与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来拉动这些图形,这样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形状不稳定,极易变形,而三角形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由此来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此熟悉的场景更能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体验,使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片断不断地浮现于学生的脑海里,从而真正将枯燥的数学学习与丰富的学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思数学。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为深刻,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有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

现代建构主义提出:知识并不是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这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避免枯燥而单纯地进行知识的讲解,而是要将知识寓于直观而丰富的生活情境之中,将抽象深奥、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学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现实生活素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时,我首先来向学生形象而直观地展现现实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桌子、红领巾、气球、直尺等实物。从而改变枯燥而单一的知识讲述,而是将这些抽象而枯燥的几何图形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结合起来,这样更能让学生从心理上减轻负担,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之中。此时在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处理功能来将这些实物转换成几何图形,并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来绘制一些几何图形。这样的教学将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形象,同时又让学生积极操作,实现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一片和谐、融洽,教学氛围异常活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学得快乐主动,学有兴趣成效。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

综观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我们发现数学教材知识系统性强,教材所呈现的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难以同步,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下的重点原因。要真正落实生活化有效教学,就不仅仅是要还原生活,重现生活画面,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数学素材来让学生更好地学,更为重要的是要回归现实生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用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产生活问题,以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实现生活化教学。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对自己的房间进行重新布置,来测量自己的房间墙面面积以计算所需要的涂料,测量地面的面积,从不同规格的磁砖中选取自己所喜爱的,来计算重新铺地面所需磁砖的数量以及相关的费用。这样的活动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了更多运用的机会,让学生将所学充分地运用于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第3篇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时得个高分,考个理想的学校,而更重要的是学数学为的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管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离不开数学我曾经给学生除了这样一道抢答题:说集市上一个卖梨的小贩大声的吆喝:“卖梨啦,卖梨啦,5块钱4斤。”正好一位阿姨打算买点梨,就过来挑梨,不多不少,整6斤,请问阿姨应付多少钱,同学们,谁先计算出来谁举手!有的学生赶紧拿纸、找笔,抓紧时间进行计算;有的学生抓耳挠腮,嘴里嘟嘟囔囔;可是也有个别学生眼珠转来转去,一动不动。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6斤应付7块5。”其他同学都很愕然,大部分学生刚刚算出了1斤多少钱,还没来得及乘以6呢!我很高兴的夸奖了那个学生一番,要求那个学生说出他是怎样又快又准的算出来的?原来是这样,5块钱4斤,2斤就是2块5,6斤实际上是在4斤的基础上加上2斤,价钱也就是5块加上2块5,等于7块5。很多同学恍然大悟,看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跟课堂上的数学不完全一样啊!我趁机鼓励学生们,刚才那个同学只不过是将课堂上的数学活学活用啦,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注意观察生活,将课堂上的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大家如果都带着纸和笔去做小买卖,那么可是要大大降低效率的啊!学生们听了以后,热情非常高涨,学习数学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纷纷要求我再出几道题练习一下数学思维,同时还将羡慕的眼光时不时的瞥向回答问题的那个同学。

2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解决实际问题,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

2.1通过数学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天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份工作,为了表示他能够胜任这项工作,自作聪明的他就向老板说:“我还年轻,刚刚参加工作,还处于学徒阶段,就少要一点工资,请老板在我上班的第一天给我5角钱,然后以第一天平方的数字递增作为我的工资。”老板很痛快的答应啦!一个月后,老板给了这位年轻人几块钱,说:“这个月你做的很好,我就给你100倍的工资奖励你!”原来,5角钱就是0.5元,0.5的平方,0.5平方的平方……这样下去,工资会越来越少,年轻人一时的自作聪明反而被老板得利,主要原因在于没学好数学,所以大家一定要学好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会对照定位,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2通过生活中的初中数学问题,坚定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4篇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第一生产力要素的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产业的经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本要求和内在动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人才是时展的需要。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能够将创造能力转化为创造性成果的高素质人才。而数学建模活动则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1]为此,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举办数学建模竞赛,我国也于1994年开始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和教育部高教司联合举办一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极大地推动了高校数学教学的改革。随着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进入二十个年头,参赛学校越来越多。到2011年,有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美国、伊朗的1251所院校、19490个队(其中本科组16008队、专科组3482队)、58000多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在组织和培训学生参赛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数学建模教学的目标与短期利益要求不一致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继续努力,推动数学建模教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一、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现状

2003年,湖北省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在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研讨会,各高职院校派教师参加了会议。会后,经过学院领导的批准,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选派了两个代表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以后每年都自己组织选拔学生参加这项竞赛。开始的几年,数学建模教学实际上只停留在赛前培训上。由于硬件原因,培训过程仍然是上理论课多,学生实际动手的少,加之每年参赛队数的限制,使得数学建模教学变成只是为竞赛培训而进行,学生受益面很有限,在学生中的影响也很小。参加竞赛开始的几年,由于领导重视,指导教师的努力,同时我院在2005年投资建立了应用数学实验室,为数学建模提供了一定的硬件基础,使得数学建模教学能够实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再加上学生的勤奋,因此,在2005年前取得了四个全国二等奖和三个湖北省一等奖、一个湖北省二等奖的好成绩;但是随着我院工作重心的转移,数学课程教学时数的大幅压缩,招收学生的数学素质的逐步下降,加之数学建模竞赛实际上赛的是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和素质,仅靠短期的培训往往收效不大,所以近几年竞赛成绩都不太理想,和同类院校相差较大,也直接影响到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根据专业计划的调整进行数学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数学建模教学,在相关专业开设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选修课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建模教学。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和学生的受益面,鼓励学生成立数学建模协会,我院每年举办一次应用数学知识校内竞赛,使得数学建模教学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二、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的增加,数学建模竞赛在高职学生中的影响渐渐下降,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积极性也逐渐下降。同时,数学建模教学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首先是竞赛成绩与数学建模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矛盾。如前所述,数学建模竞赛赛的是学生应用数学的综合素质,而且举办数学建模竞赛的初衷是推动数学教学改革,只有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到高职数学课程的整个教学中,才能实现数学建模教学的目标。随着参加数学建模学生的增加,各高职院校在数学建模实践设备的投资严重不足,设备老化没有更新,不能满足竞赛队员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

其次,对数学建模缺乏应有的宣传,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热情,因而降低了应有的受益面。相对其它活动,数学建模的相关信息在各高职院校的新闻报道中很少听到、见到,也没有场地用来开展数学建模协会的活动,即使是教师进行数学建模的讲座场地,也要经过多方审批。多年来,高职院校经常将获奖学生的奖励包括奖金直接发给学生,没有举行颁奖仪式,重视程度也大大不及学生的专业竞赛和文体活动,这说明这方面的工作确实有较大的问题。

第三,学校的政策层面也对教师进行数学建模教学鼓励不够,甚至有些政策直接减少了教师在数学建模教学上的投入。追求科研项目、科研论文,使得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数学建模教学中,有的纯粹是应付差事、对付数学建模竞赛,根本达不到通过数学建模教学提高学生应用素质的效果。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学建模竞赛和数学建模教育的健康发展。把目标仅仅放在获奖上,而忽略了数学建模教学和学习的规律,不在开发思路与培养能力上下工夫,只在注重历年建模题型、所用工具的训练上做文章,到真正遇到实际问题或者没见过的类型时,就会一筹莫展。制约数学建模教学的根本问题还在于高等数学基础课程开设不够,甚至很多专业根本就没有开设,即使开设高等数学的专业也只开设了一个学期的微积分,只靠一个学期的高等数学课和一个多月数学建模培训,想要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素质实非易事。

三、推动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素质的措施

为了数学建模教学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素质,一方面需要好的政策和领导的重视,更重要的是数学教师自己的努力。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推动数学建模教学,培养高职学生的应用数学素质。

首先,根据制约数学建模教学的根本问题,鼓励和要求从事数学建模教学的教师利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造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由于高职学生普遍缺少足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相应的数学建模教育,导致他们难以体验到数学应用性的特点,因而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往往需要经过数学建模的过程。数学建模能力不足,学生难以体验数学的运用,从而感觉不到数学的应用性,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与生活实际和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鼓励和要求从事数学课程教学的教师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数学建模的学习和实践,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建模、求解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其次,可以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开展数学建模周活动,拿出一到二周时间进行数学建模的教学,主要讲述数学建模的一般原理和建模方法,布置与生活实际和专业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去解决,并写出论文报告,作为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业成绩的一部分。

第三,继续开设数学实验课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可以这样学,数学也可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结合计算机的操作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四,加强数学建模的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广播、报纸、宣传橱窗、电子网络学习平台进行数学建模的相关报道,向数学建模教学开展好的学校学习,通过数学建模协会举办数学建模活动,并在举办形式上有所改进,不断提高活动的档次,把每年一届的应用数学知识竞赛提高到学校层面上,争取有领导挂帅,使活动的影响力显著增加。

第五,继续加强数学建模教学环节,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观念与目标,把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获奖作为参加数学建模学习的副产品,而通过学习和参与的过程,把培养应用数学的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真正的目标,真正实现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宗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

第5篇

一、融于生活找数学,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角,并引导学生如何从生活中找到角,归纳角的特征,抽象概括角的概念,让学生发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时,找出生活中的直角,并且用直角板来寻找生活中的直角,让学生体会到直角的特点以及作用,从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角、生活中处处有直角。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就有数学,增加了数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儿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身临其境学数学,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适当地做一些处理,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我组织学生利用“我是小小售货员”的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把枯燥的数学问题生活化、情景化,使学生乐于感知接受,易于理解、内化。

又例如: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我也考虑到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材一开始就提示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桥梁的载重量,火车皮的载重量,再看一袋米的重量,找出“吨”和“千克”的关系。为了让学生体会一吨的重量,我设计了这样的数学游戏:请你估计一下老师的重量;请你估计我们小朋友的重量;现在请你去抱抱你的好朋友,感觉一下他的重量;有兴趣的小朋友也可以来体验一下老师50千克的重量。刚才我们体验了25千克的重量,你感觉怎样?一吨等于几千克?要几个小朋友这样的重量?(请班级里40个小朋友站起来)这么多小朋友的体重加起来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一吨的重量。为了让学生体会一吨的重量,我在这里创设了一个“估计——体验——概念”的数学实践游戏。从一开始的估计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重量的研究中来。

再让学生去抱抱他的好朋友,让学生在一种很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感受一个大概25千克小朋友的重量,再引申到1000千克的重量就是这样的40个小朋友的重量。在这样一个游戏活动过程中学生已经建立了“吨”的概念,这样一个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无法体验、无法感受的概念量化。

三、让数学学习回归社会生活,体会数学植根于生活。

知识源于实践,更应用于实践。结合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数学问题,接受周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 1、设计应用练习

例如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完成后,我结合生活中的装修问题——现代家庭几乎都遇到过装修问题,但学生很少参与这项“家庭大事”——让学生画出居室的简面图(只是草图),要求学生帮助家长测量后计算家里的实际居住面积。如果房高统一为2.5米,(忽略门窗所占面积)要刷立邦漆多少平方米?每平方米工钱10元,应付多少工钱?每大桶立邦漆350元,能刷60平方米,刷完整个居室立邦漆大约要花多少元?共付多少元装修款?

这样一系列的练习,既使学生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也能与家长一起参与这项“家庭大事”,从而加强了家庭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开展应用活动

第6篇

进行幼儿数学教育时,更多的是重视幼儿学习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往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使幼儿感觉数学这门概念是硬加到他们身上的,与幼儿学习以及认知的概念和实际的生活严重不符合,不仅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严重阻碍了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所以说,进行幼儿数学教学一定以幼儿熟悉生活环境为基础,将幼儿自觉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出来,进入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

二、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进行幼儿的数学教育时,幼儿教师要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着手进行,抓住生活中任何时机进行各种各样的数学教育活动,要选择一些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符合的事物,使幼儿对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现象产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说,让幼儿看一下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自己住在哪个楼层,哪个门牌号,以及数一下自己家里有多少人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幼儿有意无意地去观察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事物。还比如说,让幼儿在每天到幼儿园时和其它的小朋友一起数数今天班上来了几个小朋友,还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来?今天做值日的有几位小朋友?今天星期几?今天的天气如何?等等,当幼儿教师带着幼儿到户外活动时,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各种事物形状、颜色的观察,比如说,一些房顶的形状像三角形,房子的门是长方形、马路上的班马线是什么颜色?等等……

三、在操作过程中寻找数学

在幼儿时期正是处于思维的过渡期,进行直观性的教学以及实践的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需要。因此使幼儿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比如说在进行“份数”的教学过程中,将圆形以及正方形分成几份,并且对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让幼儿通过对颜色的查找,对物体的分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或者还可以利用故事使幼儿加深对份数的了解。一天小兔子妈妈买回来一块特别大的蛋糕,对着自己三个兔宝宝说,你们每个人只能吃这个蛋糕的三分之一,然后其中一个小兔子就说,妈妈我只要吃二分之一就行了。这时就有小朋友举起手来说,小免子说的不对,分两份比分成三份多。将蛋糕分成两份比分成三份多,然后跟着幼儿的思路,我将图片蛋糕分成了三份,另一个图片蛋糕分成了两份,让幼儿也跟着一起做。将分成三份的其中一份拿出来与分成两份的其中一份拿出进行比较,这时通过幼儿的操作,明白了分成两份比分成三份大很多。加深了幼儿的印象。

四、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

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享受到愉快的心情,还可以学习到各种游戏中的技能,以及认识到各种数学的信息。比如说幼儿平时经常玩到的积木游戏,通过对此游戏的玩耍,使幼儿可以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不同;再例如说,让幼儿在玩超市游戏的时候,使幼儿初步认识到需要对各种物品进行有条理的摆放,认识到钱币的大小等。在进行数学活动“物品匹配”时,可以教给幼儿将形状不同、颜色差异的各种玩具进行分类收集,让幼儿产生兴趣……等等。以上种种,不仅可以灵活地运用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可以有目的进行幼儿的数学教育,还可以使幼儿在实际的生活中灵活掌握各种数学的现象,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以及音乐游戏等都可以使幼儿对数学进行初步的认识。对幼儿的数学教育要重视生活中点点滴滴,这是幼儿学习数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使幼儿更加轻松自如地学习数学。日常生活中各种经验与数学教育息息相关,进行日常生活的数学教育,在提升幼儿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五、结语

第7篇

数学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幼儿实际生活,如果教学过程中缺少生活性,幼儿所学数学知识得不到充分的应用。幼儿教师给幼儿学习“认识圆形和正方形”,在介绍到圆形和正方形的时候,借助了多媒体,给幼儿展示了什么是圆形,什么是正方形,分给每个幼儿一张纸,上面是圆形和正方形的各种图形,让幼儿进行操作分类。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教学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插入一个环节,让幼儿想一想实际生活当中哪些是圆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这样既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密切结合了现实生活的内容。所以本人深刻反思出这一次的教学过程中缺少了一定的生活性。

二、挖掘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幼儿处在逻辑思维萌发及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还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但并不是说他们就不可能学习数学。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数学同样具有理智训练和实践应用两方面的价值。除此之外,数学学习作为幼儿最早接触到“学术性”学习活动,能够给他们一些早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训练,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三、挖掘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一)从幼儿经常接触的区域活动中挖掘出数学教育内容

1.益智区:积木、积塑

孩子在操作活动中,通过搬、堆积、摆放、平衡等可以感知尺寸、形状、重量、空间关系、体积等基本概念。比如在玩积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看能发现什么,再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这样教师的教学形式不会单一,而且发挥了幼儿丰富的想象,也在游戏中认识了几何图形,可见数学活动变得生活化,我们便可以容易地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数学教育活动。

2.角色游戏区

幼儿可以通过在娃娃家里分配餐具、食物当中可以挖掘出数学教育活动内容是练习一一对应、一和许多;在开餐馆、杂货店等游戏中买卖东西,可挖掘出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是物品分类、认识人民币(到银行取钱,拿取5元钱)、10以内加减运算学习(买两样东西用了多少钱?你还剩多少钱?)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内容。

3.美工区

(1)橡皮泥可以用来捏各种物体,在给物体造型的动作过程中,幼儿可以感知结构、形状、硬度、质量。在把不规则形状的物体滚成一个球体,把一大团粘土捏成好多小球,再把小球团成一个大球等过程中,幼儿可以获得很多关于体积、形状、重量的经验。(2)绘画、折纸、用废旧物品自制一些小玩意、拼图等这些活动,都为幼儿提供了感知对称、结构、空间关系以及辨认和分类的机会。这些当中潜含着许多的数学教育内容,只等教师加以引导,就可以使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更加丰富。

(二)从幼儿进行主题活动中挖掘出数学教育内容

1.户外主题活动

幼儿在户外可以更多地通过身体动作来感知速度与方位。例如,通过攀登脚手架体会方位;通过爬梯子体会速度以及上、下方位;通过排队感知前后、左右等。

2.讲故事主题活动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小兔做客》时,讲道:小兔今天来我们班做客,她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教师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两本书,三盒蜡笔……教师就可以引导:故事里面讲到兔子要送我们几张纸、几本书、几盒蜡笔等等。当中很自然地就可以挖掘出数学教育的内容。

(三)从日常生活活动中挖掘数学教育内容

1.入园

在接待来园时,教师与幼儿闲聊:“你早上在家都做了些什么?早上起来你高兴吗?昨天晚上你看动画片了吗?”看则无心,实则有意,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谈有意将其生活经验与时间概念联系起来,这些就是被挖掘出的数学教育内容。

2.进餐、吃点心

第8篇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生活教育理论;美术教学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他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教学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资源,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体现美术教学的地域性。”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荣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由广大农村滋生和培育的本土文化,包含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诸多方面,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创作素材。因此,美术教师要在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引领学生“追根溯源,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中的创作因子”“变废为宝,撷取乡土文化资源中的课程要素”“行走乡野,激活乡土文化资源中的创新思维”,发现美术学习与乡土文化的内在联系,担负起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追求艺术的真谛。

一、追根溯源: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中的创作因子

乡土文化资源具有地方性,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武义县虽只是个小县城,但这里风景优美,古村落星罗棋布,人文资源丰富,素有“温泉之城”“萤石之乡”的美誉,拥有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美术教师要发挥乡土文化资源的优势,带领学生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自然社会,通过参观、游览、体验,感受自然造物之美,把悠悠老街、杂花野草、劳作村民等作为美术学习的内容和创作题材。

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乡土资源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的古民居灵秀,街巷蜿蜒曲折,石板路高低错落,马头墙起起落落,斗拱额枋姿态各异,窗花木雕生动形象,处处都是景,步步可入画(见图1)。农村家庭使用广泛的生活用具和农具,如蓑衣斗笠、农用风车、竹制簸箕、鱼篓等老物件(见图2),不仅是画面感极强的写生对象,而且带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痕迹,是打上地域特色烙印的优秀创作素材,为美术创作提供灵感。此外,当地庙会、大蜡烛、擎台阁等传统民俗文化古朴灿烂,特色鲜明,博大精深。学生耳濡目染甚至亲身体验,不仅可以激荡起热爱家乡的情感,感受先人质朴的情感、勤劳的作风,而且有利于把握特色,开展美术创作。

美术教学生活化符合当下生活实践艺术化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学会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中的创作素材,为美术创作奠定基础。

二、变废为宝:撷取乡土文化资源中的课程要素

《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此,教师要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发现美、感受美、认识美,从而产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三年级教材中“造型·表现”领域的比重较大,安排了《找果子的刺猬》《夸张的脸》《威武的大将军》等内容,要求学生用泥塑的方法进行创作。但农村学生的美术学具受家庭条件、物流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于是,教师将彩色橡皮泥换成当地随处可见的小溪石,要求学生以小溪石为主、橡皮泥为辅进行组合造型。小溪石看似用处不大也无人理睬,却是便于学生观察、想象和造型的课程资源。事实证明,因地制宜地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调整教学内容的做法,不仅深受学生喜爱且获得意想不到的作业效果。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了创作灵感,跃跃欲试“点石成金”,享受着艺术创作的快乐。于是,当地农村学校纷纷推广“小溪石动物”系列造型活动,并把山上的树叶、果实,田里的泥巴、稻草等乡土文化资源做进一步的开发与拓展,努力将这些乡土文化资源开发成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的校本美术课程(见图3、图4)。

三、行走乡野,激活乡土文化资源中的创新思维

儿童绘画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儿童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儿童绘画之父”“儿童美术教育者”西泽克认为:“儿童不应该在花园里发育,而应在旷野里生长,小孩子像花草一样,他的发育也依照永久不变的公律,花草需要日光、雨水、空气、营养。”由此可见,儿童的美术学习需要自由,需要自然发展,教师利用乡土文化资源给予学生多样化表现的机会,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表现独特感受。

写实性表现是指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物进行的描述。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表现性写生绘画练习,提倡学生在观察描绘对象时不拘泥于对象的固有形、固有色,鼓励他们基于客观观察加入想象,以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象。如学生观察外公休息时的瞬间神态,用简洁的线条进行人物写生。作者以生活为基础,又结合外公的特征进行了大胆想象,使作品表现出儿童线描画稚拙的趣味和怪诞的效果(见图5)。生活体验是学生写实性表现的基础,但他们不以表现真实情境为目的,而是以生活为原型,把积累在脑子里的意象进行抽取、加工,把最典型的形组合在一起,是一种基于生活、具有想象力的写实性表现。

第9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数学,模拟实验,求概率

 

纵观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章节,笔者始终感觉用键盘问题做数学模拟实验的教学载体,学生探究热情低调,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农村学生数学生活化的体验。通过几年尝试教学与改进,我们发现初中数学模拟实验求概率的设计与应用可从以下角度思考和探索。

一、初中数学模拟实验设计原则。

1、生活性。试验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景化与知识化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1]

2、广泛性。避免以点代面,全盘考虑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分点试验。让抽样结果尽可能反映是按研究对象的共性特征。

3、随意性。每次实验方案的实施不提前预设,围绕方案任意活动,并直接获得需要的数据。

4、活动性。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通过活动“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才能还学习真正动机――因活动而快乐,因快乐而学习.[2]

二、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适用条件。

由于随机事件的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往往解决相关实际问题难以从根本上把握。分清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适用条件,是进行有效设计和准确应用的关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期刊网。

通过对模拟实验相关事件的综合分析,以及与列举法求概率相关事件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模拟实验求事件的概率适用条件包括每次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每次实验的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3]

三、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设计程序[4]与过程

1、确定设计方案(如投飞镖、做记号、数数量、抛硬币、掷骰子、转转盘、等)。

2、拟定统计栏目(总数、频数、频率)。

3、统计相关数据, 计算频率与数据规律分析。

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可事先根据概率要达到的精确度确定数据表中频率保留的数位。计算频率一般保留两位或三位小数。

4、估计事件概率,获得最有价值的数据(用频率估计概率)。

通常用频率估计出来的概率要比数据表中的频率保留的数位要少,一般要求的概率精度达到一位小数就可以了。

四、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应用拓展(举例)

例1求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投飞镖)

设计方案:小明在操场上做游戏,他发现地上有一个不规则的封闭图形ABC,为了知道它的面积,小明在封闭图形内画出了一个半径为1米的圆,在不远处向圈内掷飞标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5]且记录如下:

统计图表:

 

投飞镖总次数

50

100

150

200

300

投中物体次数

 

 

 

 

 

  投中物体频率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