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网站课程设计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7 11:17: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网站课程设计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网站课程设计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一、引言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1],而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针对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展开的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活动;它不同于毕业设计,更不同于简单的实验过程。它是软件工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为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技术思维的形成、创造能力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平台,使学生除了掌握软件工程理论和方法外,还能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管理学和经济学等课程的技能、工具解决与其相关的理论或实际问题。

在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中,很多本学科的学者与施教者总结了不错的经验,比如“激励机制”[2]、面向对象的自主实验教学[3]、课程相关体系研究[4]及相关的案例法教学实践设计[5]等,这些方法各有所长。我取其所长,结合亲身教学实践,从课程设计的目标要求,设计内容,设计的具体实施,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作了系统的探讨。

二、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培养的学生存在着“什么都学过,却什么都不会”的尴尬局面,专业教育、教材与实际应用需求严重脱节[6]。传统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虽然也有设计的要求,但一般只是停留在组织学生编写软件项目若干设计文档这个单一环节上,忽略了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更新。目前,大多数院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课程设计目标不够明确,实验和设计不加区别。把软件工程实验和设计的要求同等对待,从而使设计内容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和方法偏多,实验过程变成了重复的复制和操作的过程,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达不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2.课程设计内容比较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很多从事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的教师本身缺乏项目开发的实战经验,对课程设计的内容往往从一些参考书籍的实例中拿过来让学生去做,有的甚至多年不更新设计内容,这样很容易给学生抄袭的机会,达不到课程设计的要求;同时,很多学生对设计的内容也不一定感兴趣,因此也容易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3.在项目组划分确定方面,缺乏对学生专业基础,性格和技能的分析与匹配,导致没有凝聚整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的开发能力。组长的核心作用很重要,但在具体的设计中,一般就是简单的按学号自然的分化,或者学生的自由组合分组,前者失去了团队能力的柔化组合与应用,后者导致少数技能较差的学生不能分到组中去而处于孤军作战的局面。

4.教师制定课程设计的指导要求目的不明确、不详细,监管力度不到位,导致项目开发团队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安排任务不合理,出现某些成员任务过重或者过轻的情况。

5.学生成绩的评分结果过于单一,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对学生的设计成绩的评价往往是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报告和设计结果来评分,这样容易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评价。

因此,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软件人才,高等学校探索良好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探讨

针对当前多数院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作了如下探讨。

1.指导老师根据软件工程教学的特点,制定出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目标与通过该课程设计后可取得预期的收获。下面是我对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制定的目标和可能的预期收获。

(1)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践及其前后的准备与总结,复习、领会、巩固和运用软件工程课堂上所学的软件开发方法和知识,比如,软件项目的完整设计与开发过程、结构化技术、快速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等等。

(2)为学生适应毕业后团队合作开发规模稍大项目和综合应用本专业所学习的多门课程知识(例如,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编程等)创造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比如,对Web网页设计、或ASP交互网页技术、Java开发环境、网站构架如Struts,Hibernate,Spring,商用数据库应用、电子商务、客户机/服务器技术、Visio与Rational Rose,Sybase powerdesigner软件工具等内容的学习)、积极探索与大胆创新的机会。

(3)使学生通过参加小组团队的开发实践,了解项目管理、团队协作、与客户交流、文档编写、口头与书面表达的重要性。

(4)使每个学生了解软件工具与环境对于项目开发的重要性,并且重点深入掌握好一、两种较新或较流行的软件工具或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

(5)通过“稍大的”富有挑战性的软件设计项目开发实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与团队其他成员交往和协作开发软件的能力,提高学生今后参与开发稍大规模实际软件项目和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和自信心。

2.课程设计内容选择应该具有科学性和与时俱进性。课程设计内容选择十分重要,既要体现时代性,又要体现科学性和难度的适当性,因此要求指导老师对当前软件开发领域的整个动态有总体掌握。下面是我对当前软件开发领域进行的大致归类。

(1)网站开发类:包括休闲娱乐(音乐,影视,聊天,休闲运动,旅游景点等)网站;工商经济网站(摄影,日用家居,玩具等);文学网站(诗词/韵文,港台文学,民间文学,科幻文学等);体育与健身网站(极限运动,球类,健美/健身,运动常识,网球,乒乓球等);卫生与健康网站(医学理论,医疗器械,保健/养生,论坛等);国家地区网站(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天津等);教育培训网站(小学/中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育软件,培训机构等);其他等类型网站。

(2)应用软件类:如信息管理系统,汉字输入,转换翻译,文字处理,压缩解压,电子阅读,文档管理,字体工具,数据恢复等。

(3)系统软件类:如系统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系统测试工具等。

(4)游戏娱乐类:如网络游戏,Flash游戏,牌和棋游戏等。

(5)其他:如安全病毒,桌面工具等。

这样,课程设计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以上几方面进行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设计内容,指导老师把握学生选择的项目难易程度,同时提出所要达到的要求(包括完成日期,演示时间,学生所要提交的成果,文档资料,等等)。

3.课程设计项目具体实施

(1)确定开发团队。指导老师在班长和学习委员的协助下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基本技能和未来学生的就业意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选择性地进行分组,一般3至5人为一组,并选定好组长。

(2)确定开发项目。指导老师给小组成员分配好开发任务,组长写好开发计划进程安排并提交指导老师检查以便及时修进。

(3)中期检查与指导。指导老师根据各个团队提交的开发计划,对各团队开发项目进程定期进行中期检查,检查各团队的项目进展情况,包括各个小组的开会记录,所查阅的资料,当前所遇到的困难,协助与指导小组面对困难所要采取的解决方法等。

(4)成果提交与演示。课程设计结束时指导老师要求按时提交项目的相关成果,并组织小组团队进行演示与简短的答辩。演示过程要求学生用5―10分钟时间叙述设计原理、过程、系统运行的情况和体会,叙述完毕后由指导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提问,指导老师和小组成员记录该学生演示情况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并以此作为下一阶段评定该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建立合理,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为了对每个开发团队中的成员成绩有个公正、公平和合理的成绩,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本文建立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提交成果,学生演示与答辩,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分。学生提交成果根据表1学生所承担的角色来交付;学生演示与答辩重点体现对系统的原理、过程、结论,以及开发体会进行表述;学生自评和互评体现了学生的自我认同和互相认同感;最后是教师的评分,教师的评定从以下几方面全面考虑:(1)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总体表现;(2)项目组织是否有条理,协作程度;(3)软件系统文档资料表达格式是否规范、符合要求,表达是否准确、完整、简单明了;(4)系统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正确,人机界面是否友好;除了符合上列基本要求具体评定可以参见下表1。最后学生的总评定成绩为:0.4×教师评定分+0.2×学生互评分+0.2×学生演示与答辩评分+0.2×学生自评分。

表1 评定标准

四、结语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很强课程,我结合自身从事软件开发的经验和多年的教学,从以上几个方面探索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在实践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学生的认可与好评,但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在实际指导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个别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够,存在抄袭设计成果现象,等等。这些都需要继续努力,尤其是随着软件产业的飞速发展,如何培养高素质软件人才,对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因此,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把握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5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5-73.

[2]张引,杨小虎,陈越.“软件工程”课程实践中激励机制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5):30-32.

[3]江颉,石晓耀.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自主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7):112-114.

[4]王薇.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8):31-32.

[5]巫华芳.软件工程教学案例设计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11):139-140.

[6]马燕,张根耀,王文发.软件工程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6):149-150.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务编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目的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应该包括三个环节:课堂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作为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成果,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安排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实现技术结合起来,使学习深化;二是消除学生对协议的神秘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任务编制

我院在2007年由作者执笔,编写了新一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对课程设计的任务进行了编制。课程设计基本上按照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安排,安排了5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课程设计题目。

实验一,简单网络程序设计。本实验选择了几个简单的网络程序,这几个网络程序或者是我们经常使用的网络命令,或者是网络程序设计中的基础内容。通过从几个简单的网络程序中选取其中的两个实现,目的是希望同学们了解网络编程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能初步掌握TCP/IP网络协议的基本实现方法,对网络的实现机制有进一步的认识。本实验的几个简单的程序都可以采用Java的网络编程包java.io中提供的编程接口实现,但是因为Java的网络包提供了较高层次的封装,屏蔽了网络编程中需要处理的细节问题,所以采用Java作为实现语言的同学需要把Java的网络包源码加入到自己编写的程序源码中,对Java网络包中相关代码的实现细节进行分析,并在实验报告中得到体现。这几个简单的程序是:(1)Ping程序设计;(2)Echo程序设计;(3)HTTP客户端程序,不要求解释HTML语言;(4)端口扫描程序。

实验二,数据包捕获与分析。网卡的缺省工作模式包含广播模式和直接模式,即它只接收广播帧和发给自己的帧。如果采用混杂模式,一个站点的网卡将接受同一网络内所有站点所发送的数据包,这样就可以到达对网络信息监视捕获的目的。Ethreal是一种开源的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和分析软件,本实验通过Ethreal软件的安装使用,监控局域网的状态,捕获在局域网中传输的数据包,并结合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对常用网络协议的数据包做出分析,加深网络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三,Web服务器的简单设计与实现。本实验要求了解Web服务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并通过测试。

实验四,聊天程序的简单设计与实现。聊天程序是上网时经常使用的网络程序,本实验要求完成一个聊天程序的简单设计与实现。

实验五,动态网站的简单设计与实现。动态网站的构建已经成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本实验要求学生构建一个动态网站,掌握网站构建的流程、编程方法以及部署、运行等基本技能。

上述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是必做的内容,而实验三、实验四和实验五只需要选做一个即可。

3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实践

作者从2006年毕业入校以来已经指导了2届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的课程设计,在指导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总结了普遍存在的以下几个现象,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应对的措施。

[1] 学生人数众多。高校扩招使在校学生的数量大大增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对参加课程设计的学生进行了分组,每组由3~4名学生组成,课程设计只对组做要求,但是要求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这样既解决了学生人数众多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又起到了锻炼每一个参与学生能力的目的。

[2] 个体之间差异大。为解决学生个体之间差异很大的问题,我们在小组的组成上做了要求,要求一个组内既有成绩比较好、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同时也有一些成绩比较差、动手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同学,这样通过组内的交流就能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3] 懒于动手。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做课程设计的时候不愿自己亲自动手编写程序,而是通过在网上搜索,寻找相关程序或者从上一届学生手里拷贝。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增加了考核措施和激励机制,在验收程序时不仅看实验的结果,而且要让学生讲解程序的原理和设计思路,在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中也增加相关的内容。在考核的时候,亲自动手做实验、编程序的学生的成绩要远远高于通过下载、拷贝程序的学生的成绩,达到激励学生勤于动手的目的。

结束语:上述是笔者通过编写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和指导学生进行网络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所总结的一些亲身体会,希望对参与计算机网络实践环节的教师有所帮助。

第3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29-02

一、引言

培养大量掌握电子商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院校培养目标面临的问题之一[1]。但近年来,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整体就业形势来看却不容乐观,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但另一方面,许多电子商务企业人才难求,网易公司的总裁就曾感叹拿着钞票招不来人才,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现了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问题[2]。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严偏差,是直接导致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学难以致用”的根本原因。因此,要缩小这个差距,需要培养和提高人才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与能力[3]。谢利民(2003)认为,技能包括外部动作技能和内在的心智技能两方面,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形成和熟练,不仅仅依靠语言的传授,还要依靠实践训练[4]。曾明等(2011)认为,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传授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被忽视,发展受到束缚。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实践教学作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必须得到强化。实践教学领域的教学方法改革,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5]。综上所述,进行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的综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校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系统掌握电子商务基础理论与实务知识的同时,要能将经营管理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有机结合。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具有市场经济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也应该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6]。为了深入了解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本人总结了若干学者的研究成果,对若干位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及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并对在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可以总结出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总体来说,很多学生觉得所学到的认识过于抽象,无法用于实际应用中。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一半多的同学同意“电子商务专业缺乏技能的训练”。

第二,电子商务相关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比例较少,大部分课程都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即使有的课程加上了实践内容,但一些老师并不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内容不像理论教学那样有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因而实践教学效果并不太理想。

第三,学校内部缺乏实践教学资源。具体表现在机器陈旧,学校因经费限制无法购置相关软件,而已经购置的部分软件却脱离实际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

第四,缺乏去校外进行实践的机会。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电子商务的商业化应用过程,并通过知识的运用深入理解电子商务原理和过程。而由于经费、管理等种种原因,大部分学生没有去实际公司实验,根本不了解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情况。

三、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创造性,按照“知行合一”、“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层次、分模块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受到较系统、全面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9]。为此可以构建“五位一体”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综合体系。

第一位是认知实习部分。情境认知理论支持一些促进学习的方法(如信息丰富的真实场景中的真实作业)而避开其他的一些方法(如直接教学)[7]。本阶段主要安排学生了解本课程在具体企业的应用情况,具体方式可以是通过网站了解、去企业实践基地了解或聘请企业人士来校做讲座。

第二位是基础训练,内容是本课程相关基本技能的实习,主要方式是在低年级课程设计期间,学生在学校机房上机完成。

第三位是高级技能训练,结合具体上课内容,学生在学校机房上机完成。

第四位是综合模拟训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8]。本阶段可以购置相关课程的模拟训练软件平台,在课程设计阶段进行。

第五位是综合实战训练。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表明,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生产或服务的现实需要,更多地倾向于现成、实用技术与规范的经验知识,而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相关结论,及其推导过程,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其使用方法,学会用理论去指导实践[9]。因此,该阶段要求学生结合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相关内容的综合练习与演练。

四、“电子商务网页与网站设计”实践教学的探讨

上述“五位一体”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综合体系是一个概念模型,在不同的课程中,还需结合具体课程的内容进行详细设计与执行。本文以“电子商务网页与网站设计”课程为例,探讨“五位一体”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综合体系在该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1.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是企业实现网络化经营及电子商务的必然途径,企业通过网站树立企业形象、信息、提供服务、接受用户反馈信息,利用网站可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电子商务应用技术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本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本课程根据电子商务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主要环节,结合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实际情况,向学生详细介绍了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所必须掌握的技术,并结合实际例子给出了电子商务网站的一般开发流程,包括网页制作、脚本技术、Web数据库技术等。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培养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开发的实际能力。

2.本课程实践教学问题。一般来说,本课程作为专业课在大三或大四开设。根据本人调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初步的网页制作技术。当前在江苏省及沿海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已经涉及初步的网页制作软件的应用(如Frontpage)。但学生一般对此仅仅是有一个初步的接触与了解,对软件的应用也仅仅是皮毛而已。

第二,学生大都对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缺乏了解。学生一般上网所浏览的是娱乐类、新闻类网站,商务类网站中以淘宝网、当当网、卓越网等综合性商务网站为主,而对行业网站和企业商务网站了解不多。

第三,对相关网站编程技术有畏难心理。如果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在计算机学院,则学生对有关网站编程技术比较感兴趣,掌握的效果也比较好。而对于大部分开设在经管类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由于缺乏大量的编程练习,且有些学校该专业是文理兼招的,学生编程基础较弱。

3.本课程“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基于上述分析,将“电子商务网页与网站设计”这门课程的相关实习环节构成“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该体系一共由五轮实习内容组成,每轮实习均有详细的实践环节的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在实验大纲中,结合课堂教学进度,明确了每次上机实验的具体任务并在课程网站上公布,使学生通过每次上机巩固所学内容并锻炼了动手能力。在实验指导书中,详细列出了每次上机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可以对照自己的上机掌握情况及时总结自己的问题。

第一,商务网站调查实习。本实习在大一下学期课程设计进行。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及上网浏览弄清楚电子商务网站的概念;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总体架构模式;电子商务网站有哪些常见的类型;不同类型电子商务网站在目的、结构、前台系统内容上的一般差异;等等。

第二,网页制作基本技术。本实习在大二下学期课程设计进行。因为课程教学的课时比较紧张,课上不能详细介绍网站制作软件的应用,包括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软件的基本应用,并且大部分同学具备一定的基础,而这方面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大量上机得以掌握和熟练。

第三,电子商务网站建设高级技术。本部分在大三上学期进行,是配合课程“电子商务网页与网站设计”的上机练习。由于学生在大二的课程设计中已经对基本的网页制作相关软件较为熟悉,因此本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包括网站平台IIS的应用、对HTML的深入了解、用Dreamweaver制作网站框架及模板、样式表的应用、web应用程序开发等等。

第四,电子商务开发平台的应用。本实习在大三下学期进行。该开发平台是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集成开发环境,学生可以不借助其他任何开发工具,就能在该平台中完成开发任务。平台开发环境中还为学生提供许多现成的商务网站开发组件(如购物车组件、商品展示组件等),学生可以直接把组件套用到自己的网站里,这样就为网站的建设带来了很大方便。

第五,电子商务网站综合实习。本实习在大四上学期进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开发针对具体企业或商家的完整的电子商务网站。这里注重针对真实对象,进行具体的需求分析、网站规划、网站的结构设计、界面设计、网站内容的整理、网页制作、网站测试等多个方面,提交内容除了网站之外还有实习报告。该实习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使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提高团队意识,培养协作工作能力。

4.主要实践效果。学生通过多个实习,可以逐步了解电子商务网站的工作流程和整个网站的建设过程,从中学会网站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通过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平台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对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电子商务的内涵。学生普遍反映,通过“五位一体”综合实践体系,既巩固了书本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也为今后就业掌握了一项实际本领。

五、结论

实践环节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论文提出的“五位一体”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强调从五个方面逐步地、整体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具体包括:(1)首先要通过调查、比较,了解某项理论或技术在实际企业的应用情况;(2)一些理论和技术会有部分基础的实践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学并实践;(3)教学安排上要配合课堂教学,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课时,旨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动手能力;(4)有关课程可以购置商业软件公司开发的实践教学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环境;(5)高年级学生应该有结合课程内容及具体企业需求的实战演练,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实际企业的需求。“五位一体”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电子商务网页及网站设计”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实践效果优良。该体系可推广至“网络营销”、“管理信息系统”、“ERP”等其他课程或其他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

参考文献:

[1]飞,杨象驰.电子商务开放式实验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5):136-138.

[2]琚春华,刘东升,周怡.电子商务专业分类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3):87-89.

[3]宋文生.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1):160-160.

[4]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曾明,徐晨.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探寻创新人才培养新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1,(15):47-48.

[6]朱玉春.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网络信息,2006,(7):40-42.

[7]戴维H·乔纳森.郑太年,任友群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第4篇

关键词:网页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6014701

网页设计是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必修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而现今传统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趋于饱和,单项专业性精通的人才却明显短缺。现今,各个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网页设计的课程,培养网页设计的专门人员,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为了提高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从课程设置特点、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环节等多方面对本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总结如下。

1 明确课程地位,彰显课程的特点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的网页设计课程不是仅作为一门孤立课程存在的,它是要靠多门学科的知识给予支撑,并且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和依赖,而构成的一个科学的、完整的课程体系。网页设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该软件的实际动手使用和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网页设计,制作出专业的、精美的网页页面和网站站点,包括站点构建、页面设计、数据库和网站后期维护和管理等。其中还重点体现在它的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性,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也一定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操作内容是教学的基础,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

2 了解社会需求,调整课程设计

在信息迅速膨胀、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国际互联网也正以其惊人的速度空前发展,我国互联网的用户正在持续递增,该行业的人才缺口相当惊人,预计我国在未来10年大约需要200万名企业商务网站设计专业人才。因此,针对社会市场岗位需求,课程设计也应紧跟市场步伐,在课程设计中,应突出对企业网站和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方面技术的掌握,如访问计数器、意见反馈单或各类商务单证、动画及广告模式、商贸业务及相关热门话题论坛、导航器及搜索引擎、菜单以及数据库等。为此在对传统网页知识技术掌握的同时,还必须有其他相关知识点的穿插,在动态网页设计和数据库方面有待加强,这样才能更符合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和对课程设计更具针对性。

3 及时更新知识,重组教学内容

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网页设计技术不断的更新,网页设计软件也层出不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也十分迫切,这就要求教师本身也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更新和强化新知识新技术,同时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及企业的岗位需求重组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目前,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是以Dreamweaver作为主要工具,其中以静态网页设计作为学习的重点,主要培养设计人才,但在培养方面,也需要配以Flash、Photoshop等软件的介绍,使学生在熟练掌握静态网页设计技术的基础上,还应掌握HTML语言、JAVASCRIPT脚本语言、VBSCRIPT脚本语言、ASP、数据库等相关内容,为学生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注重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

早在孔孟时代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和“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智能及动手能力各有差异的,因此,在网页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教师可对本班学生情况进行分类,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设计基本要求和提高要求两类题型,对能力较强的同学要求完成相应提高部分的题目。为此,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要求,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肯定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就显得极为关键,网页设计实际操作性很强,相比那些理论性的课程,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教师应利用这个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还应不断摸索和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重的方式,除常规的教学方法外,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以展示案例、分析案例、讲解知识点、教师演示和学生操练,最后再进行综合案例的应用,这样既让学生对案例有了实质性的接触和学习,又能充分的去完成对知识的自我构建和强化实训。

5 加强实训环节,变革考核方式

网页设计是一门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实训课程,实训至关重要,要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必须加强实训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任务都应紧密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来设计实训,每次课都经过精心设计做成实训单元,每2节课为一个实训环节,并详细描述实训要求、实训目标、实训内容及步骤等。学生实训时将具体网站案例进行模块化分工,全班进行分小组完成各自实训模块,并且实训完成后要求写出完整的实训报告。同时,在对学生的考核方面,传统的考试模式主要是以理论考试为主,而这种考试模式对该课程很不适应,因此笔者将课程的考核分为三个部分:平时成绩(20%)+理论成绩(20%)+实训成绩(60%),其中平时成绩按每堂课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考勤进行打分;理论考试注重学生对网页设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采用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的方式进行,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夯实基础;实训考试则考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便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有一技之长,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程序设计;前导课程;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9-30082-02

Exploration of " Programming" Teaching Methods

JIN Ming-xia

(Zhejiang Yuying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institutions of the most computer professional set up rogramming courses, the paper from the course preparation、teaching methods、practice teaching、curriculum design and other aspects sum up how to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programming courses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 Programming; Course leader;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1 引言

是面向下一代企业级Web应用程序的开发平台,是建立在框架通用语言运行环境上的编程框架,可用于在服务器上生成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程序。与以前的Web开发模型相比,具有开发效率高、使用简单快捷、管理更简便、全新的语言支持以及清晰的程序结构等优点。自Microsoft公司推出以来得到了广大编程爱好者的喜爱,是目前主流的网络编程语言之一。当前各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大都开设了程序设计课程,如何更好的开展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实践课程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应该从课程准备、教学方法、实验和实训环节、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考虑。

2 课程准备

程序设计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多,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一般知识及Web体系结构,然后是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接下来便是或C#语言;数据库操作是程序设计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因此还要向学生介绍数据库的知识及操作,但是由于课程课时的设置以及课程重点难点知识点的设置,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安排太多的课时讲授这些内容。我校在开设该课程前,静态网页制作、程序设计、SQL Server2000、网站规划与设计等课程相继开设完毕,学生有一定的编程基础,程序设计课程相关的知识又有一定的掌握,再经过一学期的该课程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态网页制作技术都有明显的提高。

3 教学方法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开发能力,我在本课程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采用全程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根据课程目标选取一个典型且功能完善的案例,该案例能覆盖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课堂教学中模拟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将这个案例作为开发任务,并且将该案例以模块化方式贯穿整个教学,使学生体验使用开发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实际过程,突出课程的综合能力训练、职业能力培养,达到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

3.1 教学目标分析

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基本的数据库访问技术以及WEB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基本的网站应用开发技能,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程序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单元是:一、HTML语言基础;二、语法基础;三、HTML控件和WEB控件;四、其它控件;五、常用内置对象;六、数据库访问技术。其中,前五个单元是介绍的主要技术,第六单元数据库访问技术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3.2 综合案例提出

提出学生感兴趣、贴近他们生活的案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项目设计与开发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在融洽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选用了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学生选课系统作为案例,在这个系统中学生作为系统的主角,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出系统的需求,为案例的具体实施作铺垫。

3.3 案例模块化分解

合理分解案例是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我们将上述案例分成项目模块,再将模块分解成子模块,直到每个小模块可通过各个知识点来解决。通过模块分解,就将一个综合案例划分成了相对容易的小模块,这样既可以树立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又能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开展。

根据案例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案例分成了四个大模块,并将这四大模块又分解成了30多个具体的小模块,在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中逐一解决。具体的项目模块划分如下:

3.3.1 HTML语言设计的页面布局

对应“页面布局”模块,主要知识点:常用的HTML标记。

这是案例教学的启动阶段,和学生一起分析学生选课系统需要哪些功能,让学生对案例有个全局

认识,并了解教学的总体目标。然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学生演示如何设计系统的静态首页,在首页的制作过程中,介绍并字体标记、表格标记以及超链接标记等多种标记的使用。

3.3.2 WEB控件设计的用户窗体

对应“窗体控件设计”模块,主要知识点:基本语法、常用的控件。

在这一部分,我们引导学生在原来设计好的静态页面基础上,利用中的控件,往各页面窗体添加控件,比如该系统的用户登录页面,添加控件加入代码后,让用户登录窗体能够对于输入的用户名给出友好的问候信息。这样,学生不仅熟悉了HTML控件和WEB控件,而且体会到了网页是如何“动”起来的,形象地建立起了动态网页的概念。同时,用户登录窗体的内容更加丰富,用户登录窗体中不仅可以有文本的输入用户名及密码的功能,还以具有单选、多选和下拉菜单等多种输入方式用于提交输入用户资料。

3.3.3 用户窗体与数据的连接

对应“数据库访问”模块。主要知识点:常用内置对象、及数据库访问基础。

在前面设计的登录功能中,用户名和密码都是事先设置在程序代码中,这样的登录检查不具备实用性。学生也会怀有这样的疑问。针对这个问题,在“访问数据库”一章中,引导学生建立合法用户的数据库记录,并利用数据库访问技术,从数据库的合法用户表中检索是否存在登录用户的信息。

这部分内容在本课程教学中是关键的一步。通过新知识点的应用,检查用户登录的功能有了质的提升。用户名和密码的检测不再是程序中事先在代码中事先设定的,而是通过对象连接到后台数据库,查找用户名表中是否有输入用户的记录,如果有,说明是合法用户,登录成功,并转到一个新网页中;若没找到相应的记录,则说明是非法用户,给出相应提示。这样,通过采用数据库访问技术,用户登录窗体对于事先在用户名表中记录的合法用户,都能检验通过。相对于原来仅能检验固定用户的情形来说.新的用户登录窗体的功能得到了很大加强。

3.3.4 用户窗体数据的查看

对应“数据查看”模块。主要知识点:数据绑定及数据显示控件Data Grid、Repeater。

这是案例的最后功能部分,也是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经过前面模块的操作,学生已经不断提升了案例的功能,在最后这部分,主要是完成各类数据的显示、查询、插入和删除。学生需要做的工作是在前面模块对数据库连接和检索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SQL命令来完成学生信息表、成绩表等表的处理,并利用数据绑定技术,将需要的结果通过典型的数据显示控件显示出来。

4 实验和实训环节

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职业技能课,其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本课程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为此,在实践教学的设计上,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设计思路。整个实践教学设计分成四个阶段:导入阶段模拟阶段实战演习阶段总结提高阶段。在导入阶段,选取合适的实例,通过 Flash 动画或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确立目标,激发兴趣;模拟阶段将实践教学设计按任务分解成若干个教学模块,实行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模式组织教学内容。通过“教师做,学生模拟” ,实现从概念的理解到实际编程的转变;实践演练阶段则配备相应的实战演习项目,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相关的技术,对知识有一个基本的感知与理解;总结提高阶段对所学理论与技能的一个总结提炼,并提供综合多知识点的项目,供能力强的学生练习,实现分层次教学。

5 课程设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建立起来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将一学期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课程设计的选题很重要,选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选题太难,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选题太简单也不利于学生水平的提高。学生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制定课程设计时,指定不同难度的题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兴趣来选定。比如,在课程设计中,制定了3个题目:用户注册系统、婚纱摄影网站制作、小型航空公司订票系统。实际上后两个题目已包含了用户注册功能,学得较好和对自己要求较高的学生,他们更乐于选择后面两个题目。在平时的授课中,应灌输一些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思想、方法和技巧给学生。在课程设计阶段,先详细讲述网站应用系统开发的步骤和过程:需求分析、数据建模、技术架构的选择、界面设计、编写代码、调试。课程设计完成,使学生掌握较系统、较完整的设计方法。

6 考核方式

学生在课程设计结束后,不仅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及软件,还要对软件进行讲解,教师有针对性地对系统中的关键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当场解答;或者教师删除软件中一些关键性语句要学生当场调试。通过这些环节可以有效的避免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出现抄袭情况。

7 结束语

以上讲述了程序设计课程的一些教学体会,通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池瑞楠.高职程序设计类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专业教学研究,2006.10.

第6篇

【关键词】高职 专业课程 信息化 教学设计 中药制剂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245-03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研究过程。[1-2]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实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重要环节。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大都具有内容多、范围广、程度深的特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势在必行。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这一学习理论同时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强调学习过程中建构的双向交互作用,强调学习中的交流与合作并强调学习的情境。[3]

2.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怎么应用,就应当怎样去学。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知识才可能是活性知识,才具有迁移力和生存力,而不像在情境化中所学的知识是惰性的缺乏迁移能力。

3.多元智能理论,与信息化教学在诸多方面有重合,所以颇具指导价值。(1)目标导向,个性发展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价值取向。(2)内容构建,多元知识是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构建的基本要求。(3)环境创设,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多种智能组合的有效保证。(4)评价设计,多维度评价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4]

4.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认知学习是指导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理解、控制、操作的知识与能力的自觉意识;多维目标学习;开放学习;过程化评价。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设计

1.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体现高等教育理念和职业教育理念双重性,并使学生具备职业拓展能力及职业迁移能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突出“为药品食品事业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办学宗旨。《中药制剂生产技术》课程按照“六依据、五体现”课程设计理念。“六依据”理念:依据职业岗位分析构建课程体系;依据工作过程开发教学内容;依据行动导向进行教学模式设计;依据工学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的四步法(资讯、策划、实施、评价)设计组织课程教学;依据职业能力体现课程目标;依据学生全面发展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五体现”理念:体现课程内容职业化、课程目标能力化、教学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课程评价过程化的特点,体现依据工作过程的高职教学要求。

通过对山东省制药企业、医药行业的深度调研,融入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由人才需求分析归纳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分析学习领域。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同研讨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对中药制剂生产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对典型工作岗位进行归纳,筛选出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岗位群,对中药制剂生产技术核心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归纳;选取了中药传统制剂生产、中药固体制剂生产、中药液体制剂生产三类递进式生产技术为学习项目(内容);学习项目之间体现中药由传统生产技术到现代生产技术的递进性式发展,由简单到复杂序化了课程内容;以冰硼散、大山楂丸、益母草膏、感冒退热颗粒、银黄胶囊、复方丹参片、清热解毒口服液、葛根素注射液八个典型、常用的中药产品为工作任务;生产任务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独立,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紧密联系,校企合作制定课程标准。

2.课程设计的实施

课程实施“学训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工作任务的引导下自主的实施,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丰富立体化《中药制剂生产技术》课程网站,将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视频、动画、虚拟仿真、PPT等),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该部分文字,进入相关网站),在网络教室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组织教学。结合动画演示、虚拟仿真、观看真实制剂生产录像、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 )、企业现场生产实践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生产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操作规范程度、终产品的质量等作为学生考核评价标准,强调过程考核;教学过程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循序渐进,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

任务的工作过程在一体化教室、中药制剂实训车间、GMP实训车间、中药炮制实训车间、制水车间及校外实训基地等进行,实现教学场所与实训车间、教学做一体化,保证在校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增加企业生产实践专项训练,涉及八个制药企业生产岗位,兼职教师在企业生产车间亲自实施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制剂生产的全面认识。

建立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的多元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3.学习项目及工作任务的划分

学习项目、工作任务及学时划分,见表1。

(二)课堂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设计的结果,针对学习项目进行良好的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才能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

第7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 多元化教育 课程设计

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大力提倡并积极推进高校专业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如何提高高校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永远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信息系统》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与现状

《信息系统》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温州医学院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大四的学生。由于在实施此课程教学时学生已具有了多门计算机专业课程知识,如果教师还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解,学生模仿”,学生们可能会缺乏积极性,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不会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就变成以前的“教师讲,学生听,最后任何作品没留下”。为了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我们决定采用“以人为本”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研究。

二、以人为本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内容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位。在实践课程中由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做,教师主导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建构。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杜绝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其具体内容如下:

1.以学生自愿为主,教师统筹安排为辅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避免各小组起点水平差距过于悬殊的情况。

2.每个小组自行选出小组长并由组长分配各个组员角色及需完成的任务。

3.每个小组自行进行课程设计的选题,并向教师递交可行性报告,经教师批准定下最终的课程设计题目。

4.组长定期向教师汇报工作进度和组员的工作表现。

5.系统完成后各小组交叉评阅,找出对方小组的优缺点,为答辩做好准备。

6.各小组进行PowerPoint演示答辩,其成绩为其他组别打分和教师打分的加权和。

7.教师跟据各小组的成绩,然后参考组长对小组成员的工作评价给出每个学生的最终实验分。

8.课程设计结束后,教师总结和评价各小组的表现,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9.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课程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课程资源以及行业应用实例,提供在线电子作业递交平台及师生间互动的电子交流平台等。

三、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保持各个学生小组的平衡,避免各小组水平差距过于悬殊。我们按照学生学号顺序进行了分组,如学号1~5的学生为一组,不过在分组前我们还是需要先通过辅导员了解了一下各个学生的大概情况,如果某些小组之间的确出现水平悬殊的情况,教师还是必须进行一些微调的。此外每小组的人数也是很有讲究的,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各小组人数以5人~6人为宜。

2.保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动态平衡。当每个项目小组完成课程设计进入个小组交叉打分阶段时,如果实践课程的最终分数完全有学生决定,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组乱打分(包括故意压分或太高分数)的现象,而致使结果有失公允。根据我们几年上课的经验,学生和教师各占50%的分权还是比较合适的。这样一来我们既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又保证了教师控制全局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实践课程的每个检查阶段,对各小组的阶段性工作给出正面或反面的评价之外,这样可以激发各小组学生的好胜心。此外为了让个小组学生能博采众长,对其他小组设计的系统也能有个全面的认识,我们特别设置了“找茬分”,在最终答辩之前,让各个小组交叉检阅其他小组的系统,找到其他小组的一个缺陷则获得一个“找茬分”。

4.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总结和评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的中肯评价可以激励课程设计做的好的小组,也鞭笞了做的不好的小组,这样一来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个正确的荣辱观。教师做评价的方式可以比较诙谐和多样化,可以采用“颁奖仪式”的方式,教师颁奖同时讲出每个小组的特点和获奖理由。

5.为了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更直接和便捷,我们还建立了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和BBS。

课程网站不仅可以用来公布教师的通知,课件等信息,还可以让各小组的学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技术方面的交流。各小组的课程设计的成品和半成品都可以放在这个平台上,这样也方便其他小组的“找茬”。

四、总结

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采用以人为本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后,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对毕业设计的整个流程有了清楚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采取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1.学生自己担当工作团队的各个角色,完成相应的任务分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并且可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为毕业实习和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各个小组互相交叉评阅点评作品,并且进行统一的演示答辩,可以使学生了解毕业设计的整个评判流程,为同学们做好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3.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指我们要为《信息系统》这门课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课程教学网站,丰富多彩的网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分享学习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最后经过我们统计,2010届信管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中优秀和良好的比例相加近80%,比2009届毕业生提高了大约10个百分点,说明采取以人为本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Moodle平台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教育设计

Moodle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对象动态学习情境)的简称。它是一种开源、免费且功能强大的课程管理系统,以其教学方式生动、课程内容丰富的特点,迅速成为教师建设课程学习平台的理想选择。引入Moodle平台,并结合电子教室管理软件,能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优化教学效果。

一、Moodle平台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优势

首先,Moodle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平台能以各类软件,比如文本文件、PowerPoint、音频文件等为载体,为学生提供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学生感受到来自视听觉的刺激,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Moodle平台模块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自由组合,也可以将教师所需要的有关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资源整合到Moodle相应模块中,有效地实现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还可以保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今后教学所用,作为后来教师教学的参考。再次,Moodle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平台有利于学生与学生、教师间的交流与协作。学生在平台上不仅可以学习课本知识、下载相关资源,而且可以在课程学习平台上与同学协作完成某些任务。Moodle平台搭载了聊天室、讨论区模块,成员之间可以共同讨论,完成学习任务。最后,Moodle平台具有很好的学习评价功能,不仅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生也可以查看上传的成果,进行互相评价。此功能可以记录每名学生登录次数、在线时间及阶段性学习报告等,便于教师根据追踪结果,为每名学习者安排个别化的学习资料和活动。

综上所述,Moodle课程管理平台是拥有全新教育理念,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工具,它具有组织、呈现、跟踪、管理和评价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功能,所以选择此平台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能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以及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Moodle平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流程

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及实践经验,笔者总结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设计流程方案。1、整体设计。按照Moodle设计要求,安装要简便,且能支持多种类别的课程,更应重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教学应用平台的界面设计应贴近高中生,具有简单、高效等特点。可选一台CPU为3.0GHz、硬盘容量为500G的计算机作为服务器,运用win7系统操作系统。2、网站管理。Moodle平台的管理工作是由初始设置的管理员负责,管理员可以添加多种网站颜色、字体、版面等。用户进入平台后,可选择字体、颜色等,拥有自己风格的界面。3、用户管理。为注册用户建立一套系统的在线档案,记录学习者登录时间及学习次数,如果未登录时间过长,管理员可以通过相关记录取消其注册信息。设定独立的登录密码,并通过安装验证插件,支持验证机制,保障用户隐私。4、课程管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分为两个子课程:信息技术基础算法和程序设计。为使用户有不同体验,课程版式可设置不同呈现版式、课程活动等,同时提供论坛、日志、测验等文件下载。5、任务模块。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每个模块编成任务模式,每个任务都有完成期限和等级。设置作业提交时间,迟交或不交作业,系统会自动进行统计,发送至教师的客户端,使教师可以对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监控。6、聊天室及论坛模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聊天室进行流畅、同步的文本交流,也可以通过论坛发帖的形式向教师和同学求助。 7、检测模块。Moodle平台提供检验模块,对用户操作及管理措施进行检测,如果操作出错,将会发送错误报告,从而提高用户的操作技巧,保障平台的安全使用。

结论:近年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已卓见成效,但是如何将其真正地融入高中教育却一直处于瓶颈。Moodle平台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拟合度高、交互性强,将会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道路。

参 考 文 献

[1]夏清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4):9.

第9篇

一、《信息系统》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与现状

《信息系统》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温州医学院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大四的学生。由于在实施此课程教学时学生已具有了多门计算机专业课程知识,如果教师还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解,学生模仿”,学生们可能会缺乏积极性,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不会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就变成以前的“教师讲,学生听,最后任何作品没留下”。为了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我们决定采用“以人为本”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研究。

二、以人为本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内容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位。在实践课程中由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做,教师主导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建构。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杜绝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其具体内容如下:

1.以学生自愿为主,教师统筹安排为辅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避免各小组起点水平差距过于悬殊的情况。

2.每个小组自行选出小组长并由组长分配各个组员角色及需完成的任务。

3.每个小组自行进行课程设计的选题,并向教师递交可行性报告,经教师批准定下最终的课程设计题目。

4.组长定期向教师汇报工作进度和组员的工作表现。

5.系统完成后各小组交叉评阅,找出对方小组的优缺点,为答辩做好准备。

6.各小组进行PowerPoint演示答辩,其成绩为其他组别打分和教师打分的加权和。

7.教师跟据各小组的成绩,然后参考组长对小组成员的工作评价给出每个学生的最终实验分。

8.课程设计结束后,教师总结和评价各小组的表现,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9.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课程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课程资源以及行业应用实例,提供在线电子作业递交平台及师生间互动的电子交流平台等。

三、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保持各个学生小组的平衡,避免各小组水平差距过于悬殊。我们按照学生学号顺序进行了分组,如学号1~5的学生为一组,不过在分组前我们还是需要先通过辅导员了解了一下各个学生的大概情况,如果某些小组之间的确出现水平悬殊的情况,教师还是必须进行一些微调的。此外每小组的人数也是很有讲究的,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各小组人数以5人~6人为宜。

2.保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动态平衡。当每个项目小组完成课程设计进入个小组交叉打分阶段时,如果实践课程的最终分数完全有学生决定,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组乱打分(包括故意压分或太高分数)的现象,而致使结果有失公允。根据我们几年上课的经验,学生和教师各占50%的分权还是比较合适的。这样一来我们既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又保证了教师控制全局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实践课程的每个检查阶段,对各小组的阶段性工作给出正面或反面的评价之外,这样可以激发各小组学生的好胜心。此外为了让个小组学生能博采众长,对其他小组设计的系统也能有个全面的认识,我们特别设置了“找茬分”,在最终答辩之前,让各个小组交叉检阅其他小组的系统,找到其他小组的一个缺陷则获得一个“找茬分”。

4.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总结和评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的中肯评价可以激励课程设计做的好的小组,也鞭笞了做的不好的小组,这样一来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个正确的荣辱观。教师做评价的方式可以比较诙谐和多样化,可以采用“颁奖仪式”的方式,教师颁奖同时讲出每个小组的特点和获奖理由。

5.为了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更直接和便捷,我们还建立了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和BBS。课程网站不仅可以用来公布教师的通知,课件等信息,还可以让各小组的学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技术方面的交流。各小组的课程设计的成品和半成品都可以放在这个平台上,这样也方便其他小组的“找茬”。

四、总结

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采用以人为本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对毕业设计的整个流程有了清楚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采取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1.学生自己担当工作团队的各个角色,完成相应的任务分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并且可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为毕业实习和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