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社会工作考察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7 11:17: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会工作考察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社会工作考察报告

第1篇

一、准确把握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定位

按照官方和学术界比较认同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理论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专门职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主要分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保障、社区建设、司法矫正、教育卫生(心理疏导)等领域,专门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按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的界定,社会工作者是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很明显,这里的社会工作者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工作人才。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里的社会工作人才,应当属于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之一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范畴,指的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这跟我们通常工作实践中所说的社会工作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工作实践中所称的社会工作者不能混同于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者必须走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才能转化为社会工作人才。

二、严格界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外延

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外延应当涵盖:长期从事社会工作实践,并做出贡献的社会工作者(包括公共服务部门、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公益性协管岗位、各类志愿者);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专门从事社会工作管理、教学和研究,具有初级专业技术以上职称或执业资格的人。

三、充分认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当前社会,不和谐因素很难用传统行政、法律或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来化解,需要大量社会工程师来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有力手段;是建设和谐文化、营造诚信友爱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保障;是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迫切要求。

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大表现:

一是职业不专业,专业不职业。所谓职业不专业,是指长期从事社会工作实践的社区工作者,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缺乏价值理念、工作手段和方法有限,往往无法兼顾服务对象的各类利益需求,只凭主观经验,采取简单说服教育式,很难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的服务,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社会问题。所谓专业不职业,是指每年专业培养的大学生非常有限,全国仅1万多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老年人、残疾人、城乡贫困人口、青少年的现实需求),由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如民政、人民团体没有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和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加之民办社团、社会服务机构不发达,大部分难以就业,改行做其他工作。

二是行政半专业,志愿不专业。所谓行政半专业说的是,非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其实早已存在,长期以来社会工作由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来担负,特别是民政、劳动保障部门、街道、群团组织承担了主要工作,但这种服务主要是依附在行政系统上的半专业服务,强调以行政管理为本而非专业的以人为本、以服务案主为本,缺乏助人自助的核心价值理念。所谓志愿不专业说的是,社会工作具有专业的价值理念、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是社会工作人才区别传统助人者和志愿者的重要方面。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群众越来越多,但由于很多志愿者只有一腔服务热情,缺乏专业培训和机制激励,难以形成持续化、常态化、专业化的社会服务;而有专长的志愿者,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决定了一个人很难在多个岗位上长期兼职,提供的服务难以令人满意,更难长远。

三是无名无利难留人。社会工作者的地位和待遇相对较低,赢得社会认可和尊重远远不如其他专业技术人才。

五、培养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对策

第2篇

关键词:社会工作;职业能力;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3-0044-02

社会工作是运用专业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助人服务的活动,能够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进而促进社会公平、社会公正的专业和职业。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工作首次被写入报告,也预示着为顺应当前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求,应对现实社会中人们复杂的各种需求,满足政府购买服务需要,急需发挥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新的要求下,现有的社会工作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大量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发展要求,需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工作的知识化、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以专业教育为依托,以专业课程建设为载体,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一、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

社会工作专业应该培养哪些职业能力,以及如何确定呢?从中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和课程改革来看,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的职业能力培养是一种趋势,它不同于知识本位、素质本位等,是依照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并且涉及职业态度、心理和行为习惯等,从能力内容上来看,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是综合性的职业能力(匡瑛,2010)。社会工作者可能工作在街道、社区、社会服务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民间组织等部门,按照这些工作部门设置的工作岗位来确定基本的职业能力,是社会工作者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职业能力应该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信息接收和处理,经营管理,社会交往,不断学习”等能力,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复杂的实际工作过程中,除了基本职业能力外,还可能有一些具体关键的职业能力的运用,这需要有一定的调查。对在社区、街道、政府、社会组织等机构中工作所需能力进行调查,获得当前社会中社会工作服务过程所需要的具体细致的职业能力内容。明确这些能力内容,进而把这些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内化进课程设置之中。以社区社会工作为例,职业能力可能涉及问题建构、资源链接、伦理反思、建立关系、嵌入服务、评估能力、项目实施能力等,因此,在课程该设置时,就要结合调查所得职业能力,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二、以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课程学习模式

岗位职业能力提升是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而课程学习方式则需要结合该目标配合进行。社会工作在课程设置上可供选择的模式有学徒式、技术理性式、交互反思式等,而交互反思式是当前比较流行的应用模式,它强调师生互为主体的协同式学习交流过程,教师不仅教导学生学习专业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引导其反思专业的知识和做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具有学习知识和批判反思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主动的一方(王立红等,2010)。

这种专业课程的设置模式也得到了很多国内学者的支持,他们认为采取反思式的课程设置,包括反思性实践、教师与学生协同行动、多层次教学形式安排等,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费梅苹,2002;李晓凤,2007;黄耀明,2007;王伟廉,2009)。因此,选择此种模式,强调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学习知识和反思能力的综合性,进而推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职业能力的提升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导向。

三、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内容设计

职业能力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提升不仅需要从讲授中获得,还需要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只有突出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和提升,才能应对社会需求,协助人们解决问题。

目前在国内外社会工作课程建设研究中,普遍认为实践性和实践能力是课程设置的重要方面,随着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应该如何在教育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应用于形形的案主,检验理论,进而发展临床实务能力呢(Carew,1979;Baybour,1984;Cocozzelli、Constable, 1985;Gomory,2001;Munro,2002;Thyer,2001)。陆士桢等对香港各大学的社会工作课程设置考察后,发现社会工作课程除基础理论和方法学习之外,开设“综合研讨”“工作坊”“成长小组”等课程,并从学生为本角度出发,促进学生与社会工作专业与工作的融合,可增加学生的实务能力(陆士桢等,1994)。从国内外社会工作课程设置的研究来看,对于课程实务能力的培养表示一致肯定。不过鉴于社会发展需求,越来越关注实践中更为细致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对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的反思,倾向于对二者的整合,这给我国社会工作课程设置和教学提供了一定借鉴。

按照社会工作的课程性质,可以分为基础课程、方法课程、实务课程三种。基于职业能力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上对这三类课程进行设置与调整。基础课程包括社会工作概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理论、社会问题研究等,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如何开展社会工作实务的。该类课程除了常规教师讲授之外,还可以增加学生参与互动环节,通过学生讲述、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结合社会工作职业能力要求,训练学生知识系统储备能力、理论运用能力、写作能力、系统分析能力、反思能力等,并将其贯彻在知识学习中正确的职业态度和习惯。

方法课程主要包括的是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这些核心方法的学习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根本的职业能力,获得职业技能的根本要求。结合课程特点,通过情境模拟、任务设置、临床督导模拟、实习实训等方式和手段,学生在实务模拟和真实工作环境中,掌握在街道、社区、社会机构等环境中方法的具体使用技巧,提升方法使用、与人沟通、问题发现等职业能力。

实务课程主要是社会工作的分支课程,包括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等。在课程设置上需要突出专业性。以老年社会工作为例,除了学习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外,还需要增加相关老年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并增加相应学分,目的是了解该实务领域内的相关知识,以此为基础,增加学生在处理老年问题时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突出课程设置的专业性。这也借鉴了英国社会工作在培养实务能力时课程设置的内容(郑永强,2001)。同时,结合各地区和高校的资源和特征,重点培养一个或两个分支方向的社会工作实务,突出该实务分支的特色和能力,而不是建设大而全的社会工作分支课程。在课程安排上,则可以通过增加实践机会来实现实务能力的提升,包括作为实验课的实务教学、综合日记、临床督导、学校教师的指导和以证据为基础的实务内容等,在考试考核时,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考查并计入个人成绩。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在专业分支领域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交往能力、评估能力、资源链接能力、项目实施能力等职业能力。

四、结语

目前国内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着学生对专业课程认同度低、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而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设置社会工作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尽量开发课程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推进学生主动性,培养相应的社会工作人才,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和应对整体社会需求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也看到,基于以上论述开设社会工作课程,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如社会需求调查的难度和持续性,分支课程增加相应知识储备学分的教学改革等方面,均存在着更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课程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总之,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设置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它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反思批判能力的综合情况,课程设置的实务性能力重点,以及地区和学校的差异性,以此出发来设计和开发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才可能有一定的适应力和发展力。

参考文献:

[1]袁光亮.职业能力为本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

――以北京青年政治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19).

[2]周绍斌.职业能力取向: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

养模式探讨[J].社会工作,2012,(3).

[3]王立红,周光亮.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4]陆士桢,酒曙光.香港社会工作教育课程设置状况及其

对内地社工教育的启示(考察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

1994,(1).

[5]郑永强.英国社会工作[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6]闭伟宁,李红.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化

思考――以广西大学为例[J].社会工作,2013,(6).

[7]匡瑛.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

[J].江苏高教,2010,(1).

[8]王圣军,张绮莹.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

学模式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6).

第3篇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环境保护;角色;水资源污染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水资源污染问题。

一、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江河、湖泊众多,据统计,流域面积在100k㎡以上的河流约有5万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k㎡以上的有1500条,其中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淮河、海河、雅鲁藏布江等都是著名的大江大河。大小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500亿m2,占世界河川径流总量的5%以上。我国也是多湖泊的国家,面积在1k㎡以上的湖泊有2300多个,总面积71787k㎡,总储水量7088 亿m3,其中淡水含量占1/3。在我国西部高山地区发育许多现代冰川,总面积达59651k㎡,冰川储量51322 亿m3,年平均融水量为563亿m3,此外,在广大的丘陵山区和广阔的平原、盆地还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此外,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0000 亿m3,占全球陆地降水总量的4.7%。全国地下水总补给量为7700 亿m3,其中有6200m3补给河流,长江流域及其南方地区地下水约4800亿m3,北方地区约为2900 亿m3。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7亿m3,居世界第六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340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已被列为世界13个最贫水的国家之一。①

二、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分析

我国主要河流普遍受有机物污染,其中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直排入河,污染物大量增加,河流富营养化趋势加速。一些穿城而过的河流基本上成为排污沟,北方地区季节性河流也已经成为了排污道。下面是城市和农村的水污染现状分析。

1、城市水污染水现状

水源污染源于城市工业、生活污水排放。水利部水资源司和国家环保局的调查表明,1988 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达340亿吨,大量污水排入江河湖泊。长江、黄河、珠江、海河、滦河、辽河、松花江七大水系,接纳了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的70%。昔日清澈见底的大运河,碧波疏影的秦淮河,许多河段现已变成浊流泛臭的“黑水河”。俗有“东方威尼斯”美誉的苏州河,“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洗不净马桶盖”。城市废水污染了江河,也危及城市自身。全国目前有381座城市面临水污染威胁。以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为例,该市每天排出五百万吨污水(不包括电厂冷却水),其中工业污水占80%.由于这些废水、污水基本上未得到处理即流入苏州河,致使苏州河早已成为污水河。专家们指出,照此下去,不久黄浦江也将成为污染江。

2、农村水污染现状

由于农村地区的居民居住分散,不可能对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所以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呈上升趋势。关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我们以湖北省为例,就对湖北省20个自然行政村的调查来看:在生活用水方面,除了与中心城市相邻的极少数村外,90%的村子无集中处理生活用水的公共设施,35%的村子还无实现集中供水。这一突出问题,在全国其他农村地区也普遍存在。据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相关的屠宰场、孵化场往往直接将动物血、废水、牲畜的粪便、蛋壳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大量的N、P流失和河道的水体变黑,富营养化严重。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我国农村有近7亿人的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1.7亿人的饮用水受到有机污染,而且,由于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致使许多地方的地下水已经不适于饮用,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②

三、原因分析

1.污水排放量大且处理率低

就我国而言,长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不具备节能降耗的意识与动力。在价值最大化经营管理目的的驱使之下,企业所开展的技术改造工程往往是以再生产的扩大为直接目的的,由此导致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指标在工业生产持续扩大的背景作用之下呈现出了显著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入江海湖泊,污水处理厂与污水处理管道流干形式,导致水体污染严重。

2.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

为提高农作物的产出效率,农民往往超标使用具有高毒性与高扩散性的化肥及农药。这部分农药在附着于农作物表面的过程当中会直接被农作物植株所吸收,一部分挥发,而另一部分则被吸收与土壤与水分当中,由此经地表径流与雨水冲刷直接排放进自然水体当中。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氮肥的施作在无形中加重了温室效益的蔓延,从而形成了一种由自然水体污染到空气污染的蔓延式污染,危害极大。

3.国家政策导向存在一定的偏差性问题

我国政府在核算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过程当中主要依赖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产品产量等直接性指标,对于资源消耗问题以及经济发展相对于环境的污染问题关注不多。一方面,不合理的产业布局使得部分高污染企业直接设厂在水体流域上流位置,加重流域覆盖区域内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使得与日俱增的废水排放量无法得到及时且有效的处理,从而加重水资源污染。

4.社会大众环境保护意识存在一定问题

受到宣传力度不到位与国家政策导向偏差性问题的影响,社会大众对干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关注力度不够。生活垃圾随意的倾倒使得城市水体在雨水冲刷下更为严重,进而导致城市水资源污染源多样,最终使得水资源污染防治难度加大。

四、从社会工作者角度浅谈对策

有研究者认为,“在社区中开展服务的社会工作者有以下角色:服务者、社区权益维护者、组织者、教育者、辅导行动的角色、研究者。”③“社会工作者是否合格,在实际工作中能否正确把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身份十分重要。”④而随着中国的高等院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社工专业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所以深入探讨社会工作者在不同场景中的具体角色与作用是很有意义的。仅仅在环境保护方面,社会工作者就应该具有多重身份:宣传者、志愿者、维权者、实践者,等等。政府应该充分意识到社会工作者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者应该配合政府在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的宣传工作,深入社区,开展宣传活

动媒体在宣传水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中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大众作为水资源保

护的直接践行者与受益人,应当具备水资源保护的行为意识。高素质的社工群体能够采取更为有效的宣传措施,让人民群众参与活动,提高节水意识,对企业的污染行为予以谴责,迫使其采用先进技术,以工业废水处理及再利用循环系统的技术改造为途径合理控制废水排放,从而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社会工作为水资源保护的志愿者,应多方采取调研,考察当地的水资源保护状况,并撰写考察报告,并与当地的媒体进行合作,让人们了解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如在农村地区,整合优化耗水量大的农业结构,要选择高效且无污染的绿色化肥,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避免农业面源受到更多的污染。

作为水资源保护的维权者,社工应敢于与水资源污染的企业和社会组织作法律上的较量。“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法律已经对污染行为作出了处罚条例,社工要敢于站出来,对污染行为进行维权,强烈谴责这种破坏生态的行为。

社工也是水资源保护的实践者。在实际生活中,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配合节水理念,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

我国水资源污染状况已经令人堪忧。社会工作者作为促进社会工作规范化、高效化的管理者,应当在我国的环境保护中充当宣传者、志愿者、维权者、实践者,从而协调和动员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这对于促进我们社会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社会工作者本身,也应该具有多种角色意识,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方向。

引文注释

①孔繁德.生态保护[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146—148.

②邢艾莉,刘俊肖.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及立法思考[J].黑河学刊,2007(02).

③贾敬,王庆林.社区工作者角色辨析[J].知识经济,2008(10):57.

第4篇

(一)三社联动,有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今年,我们紧抓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民政部共建“__民政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一契机,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工人才队伍培育,“三社联动”创新社会基层治理体制已初步形成。

1.推进城乡社区建设

(1)巩固“三多”清理成果,减轻基层负担。今年,我市强化监督机制,进一步筑起村(社区)级事务“防火墙”。一是推行村(社区)事务准入制,把好村(社区)事务准入关。今年3月和9月,我们启动了2次村(社区)事务准入申报工作,累计收到5项申请,报市社会建设和综合治理委员会审批,获批3项,严把准入关口。二是梳理村(社区)组织依法依规履行和协助党委政府工作事项。共梳理出依法依规履行事务40项、协助党委政府工作事务43项,该事务清单已报市委法治办,目前正处于发文阶段。三是建立村(社区)事务监督机制,对违反村(社区)工作事项审核准入制度的行为,镇(街道)、村(社区)应及时向市纪委、市考绩办和市社工办反映或举报,由市纪委、市考绩办、市社工办受理并及时制止。

(2)推动城乡社区建设。一是打造城乡社区示范点。今年7月,我市积极开展城乡社区示范点创建工作。__、__、__、__、__共5个社区结合各自优势特点申请了该项目。截至目前,这5个示范点已初步形成,并计划于2016年进一步完善。二是开展城乡社区对口见学活动。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城乡社区建设,切实解决城乡社区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今年我市开展了城乡社区对口见学活动。到今年11月底,对口见学活动覆盖全市30%以上的城乡社区。

(3)全面完成“两约”修订工作。我市于5月底全面启动“两约”修订工作,并于9月份完成该项工作。各村(社区)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六城联创、平安建设、民主参与等重点工作的相关要求写入“两约”,推动了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要决策落实到基层。

2. 推进社会组织培育

(1)积极推进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建立社会组织公益广场,为进一步扶持公益组织的发展,于3月底建成了__公益广场,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米,共有31家公益机构和9个公益项目入驻。目前,__公益广场为__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社会组织培育基地。截止11月底,公益广场开展各类讲座、培训80余场,服务社区居民6000余人次,成为我市“三社联动”又一有力抓手。二是完善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运作机制。今年,通过公开征集、项目优化、项目评审等程序,共资助24个公益项目42万元。坚持发挥社会组织发展基金种子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整合社会资金,2015年基金会接受社会捐赠实现对社会组织的资助达70多万元。

(2)积极完善社会组织监管机制。严格年检把关,重点加强社会组织财务监管和未及时换届社会团体的监管。2015年应检726家,已检726家,年检率达到100%。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进一步提升评估工作整体的专业性、公正性,2015年共有20家社会组织获得3a级以上评估等级,获得等级评估等社会组织增长20%。利用社会团体换届等契机,指导社会组织设立监事会等,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3)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市政府出台《__市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暂行办法》、《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两个制度文件和《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目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年度指导目录》、《__市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第一批)》等三个目录,构建了以《总体方案》为蓝本,《职能转移办法》为规范,“职能转移、购买服务、承接组织”三大指导目录为配套,相关具体运行机制为辅助的政策制度体系,明确了108项政府转移职能和59家具备承接资质的社会组织,有效推动了承接政府职能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3.推进社工人才队伍培育

今年,全市新增各级社会工作者192人,其中国家中级社会工作师8人、助理社会工作师3人,__中级社会工作者57人、助理社会工作师175人、社会工作员35人。我们在壮大队伍的同时,还注重社工实务能力的提升。8月份,我们委托浙江大学举办了“__市‘三社’领军人才实务研修班”,选派约50名优秀社工赴浙大玉泉校区开展封闭式研修学习。

(二)堵疏结合,大力推进绿色殡葬改革

今年,__市以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为主抓手,围绕“禁新改旧”、“堵疏结合”、丧葬陋习整治,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殡葬改革。

1. “禁新改旧”,创新__白化治理模式

一是大力加强“禁新”工作。召开全市殡葬改革工作推进会,重点对私坟“禁新”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并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民政局建立了私坟“禁新”工作“片长制”,严防__白化回潮。同时在去年__镇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__白化治理监察系统平台,大大提升__白化治理的监察效率和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共拆除各类私坟1228座并实施生态化改造。

二是加强“禁新”源头治理,全面做好骨灰流向跟踪管理工作。总结翁垟街道骨灰跟踪管理的先进经验,并向全市各镇街进行推广。在此基础上,多次对各镇街该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完善全市私坟普查管理系统,针对漏登私坟开展补登工作,要求全市各街道依托该系统,对每例办丧的骨灰流向进行跟踪管理,确保骨灰流向跟踪管理率100%。

三是大力推进“两路两侧”“四边三化”__白化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对甬台温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铁、104国道两侧视线内的私坟实施生态化改造,保持高压态势,确保消除视觉污染,尽全力保护绿水__。今年以来,全市生态化改造各类私坟645座。

3.坚持疏堵结合

,加快推进殡葬设施建设一是大力推广建设公益性公墓。建立健全生态公墓审批制度,生态公墓建设项目进市行政服务中心,形成由市审批管理办公室牵头,民政、住建、国土、林业、环保等部门参加的并联审批机制。截至11月底,全市共审批生态公墓140座,其中经营性公墓2处、公益性生态公墓138处;已基本建成投入使用95座,覆盖行政村829个,覆盖率达91%。

二是大力加强对全市各类公墓的管理。从5月中旬开始,对全市范围内所有的经营性公墓、公益性骨灰墓地、公益性遗体墓地和村级非法联建墓地,全部进行普查登记,历时4个月,共普查登记各类公墓467座,全面顺利完成公墓普查登记工作,普查登记率达到100%。同时,针对公益性墓地开展年检工作。从6月中旬开始,历时4个月,共登记公益性骨灰墓地84座,合格率达到95%。

三是加快骨灰堂建设。近年来,我市在大力推广和建设公益性生态公墓的同时,结合实际在__、__两个镇开展公益性骨灰堂建设试点,目前正在审批中。5月中旬,市民政局副局长__带领__、__、__等镇的分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赴__学习考察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工作,形成《关于__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工作的考察报告》供市政府研究参考。

四是实施困难群众墓葬免费政策。自2013年政策出台以来,今年继续针对农村五保户、三无人员、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实施困难群众墓葬免费政策。截止10月底,今年已为9名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免费提供公墓。

(三)养老为先,扎实推进民生保障工作

养老服务项目是__市政府2014年十大为民办事实项目之一。今年,我市坚持以养老服务工作为重点,在政府加强“兜底”保障的基础上,着手建立适度普惠的民生福利体系。

1. 着力推进养老服务工作

(1)全面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一是大力发展机构养老。今年,共新增养老床位1650张,其中市社会福利中心新增养老床位150张,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到5848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060张。二是推进居家养老。今年新建了照料中心158家,其中设有助餐点的有97家。根据陈一新书记讲话精神,我市在__镇开展居家养老全覆盖试点工作,目前已建成33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全部投入运营,可为__镇6300余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三是切实推进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养老服务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农村五保对象440人,已集中供养443人,集中供养率100%,城镇“三无”人员5人,已集中供养5人,集中供养率100%。市财政补助五保供养经费366.32万元。

(2)出台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工作。下拨资金418.68万元,对3874人开展养老补贴服务,通过购买服务帮助失能、高龄、独居等老人解决看护照料、卫生保健、生活护理、精神关爱等方面的困难,有效助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

(3)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培训机构进行养老护理人员培训。今年培训养老护理员420人,家庭护理员6000人,全面提高养老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2.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

(1)加强对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着力提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审核、审批和资金发放的程序,积极进行动态调整,共调整和取消低保对象703户1259人,新增289户467人,将农村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65元调整为503元,城镇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620元调整为670元。截至目前,共发放低保金3541万元。

(2)扎实做好大病医疗救助。出台新修订的《__市医疗救助办法》,及时增加了重特大病种和救助额度,提高了救助标准。并与市一医、二医等4家医院签订了城乡医疗一站式救助服务协议,开展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有效缩短救助流程,提高救助时效。截至目前,共为2242人次城乡困难家庭人员提供医疗救助。下拨医疗救助1628余万元。

(3)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指导各镇、街创建国家级和省级避灾示范社区建设,今年已创建国家级一个。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申报工作。我市__镇四都社区和清江镇南塘社区参加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截止目前,全市共有避灾安置场所390个,其中避灾中心17个,避灾点373个。

(4)加强孤儿及困境儿童救助管理。一是加快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根据〔2015〕3号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精神,我市启动市福利中心建设工作。该中心集儿童福利、养老等功能于一体,总建筑面积5700多平方米,床位数450张,总投资3750万元,预计在2016年底投入使用。目前已完成房产交接工作。二是加强孤儿及困境儿童救助资金管理。完善孤儿及困境儿童救助的申请、审核、审批和资金发放的程序,积极进行动态调整,截止目前,我市共为29名在册孤儿发放孤儿生活补助费34.6万元;为62名在册困境儿童共发放基本生活费补助62.6万元。

(4)完善社会救助机制。一是继续将临时救助款直接下拨给各镇(街道)以直接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临时生活困难。今年共计下拨资金446万元;二是加强爱心驿站创建工作。在各镇、街创建爱心驿站,委并委托社会组织和社区人

员在第一时间帮助老百姓解决急救难问题。三是搭建临时救助新渠道。积极探索以镇(街道)开展临时救助为主,社工介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社工的主动性和专业性,在为困难群众开展临时救助的同时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健康保健、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慰藉等服务。(5)加强救助管理工作。据统计,今年共计救助、求助人员563人次,劝助、引导500余人次,精神病330人次、未成年32人次、60周岁以上12人次,危重病人1人次。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活动,发放棉被17条、棉大衣15件,保暖睡衣10套、保暖内衣13 套、棉鞋12双等物品。

(四)求真务实,着力推进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

今年,__市切实把优抚安置工作纳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确保优抚安置工作的有序开展。

1.做好优抚工作。全面落实重点优抚对象优待政策。按照我市优抚对象抚恤标准随经济增长的自然增长机制,提高了部分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做好部分重点优抚对象的调查核实工作。完善重点优抚对象数据库建设。推动重点优抚对象“一站式”医疗保障服务,截至目前,共发放重点优抚对象门诊药费128多万元。切实解决部分优抚对象的生活和医疗困难。认真落实义务兵优待政策。今年,我市将义务兵优待金的标准提高到16300元,为1098位义务兵发放优待金1790万元。同时积极探索社工双拥试点工作,我们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进3家社工机构分别在3个社区开展社工双拥试点,为91名重点优抚对象开展为期一年的专业帮扶和关爱服务。省厅优抚处到我市进行实地考察和走访,对该项目实施情况予以了高度评价。

2.做好安置工作。全面落实安置政策。今年,全市共接收军队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504人,其中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官29人,其他人员基本实行自主就业,共发放2014年冬季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1179多万元。加强2014年冬季退役士兵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

(五)统筹兼顾,全力做好其他专项管理事务

1.切实做好老龄工作。一是全面落实高龄补贴政策。今年我们按季度对90-99岁老年人高龄补助进入正常管理步调,每人每月补助100元。二是开展首届__市“老有所为之星”评选活动。8月我们通过__日报、中国__网微信两个渠道发动社会各界参与选票,以群众投票和评委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十大首届__市“老有所为之星”。三是继续加大老年人意外险的推广力度,截止目前,共为5.3万老年人投保,全市平均覆盖率达27%。四是深化“银龄互助”活动。在春节期间开展“暖巢关爱行动”,通过排摸,在“银龄互助”帮扶对象中确定155名特困独居老人开展慰问,送去新年的祝福。

2. 切实做好区划地名、婚姻登记和福利企业管理工作。做好地名标准化和路牌维护工作,及时添置和更新各类地名标志,截止今年11月底共标准化地名82个,下拨镇(街道)高标经费

361740元,共设置路牌227块,门幢牌标志 7049块。积极配合市组织部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在2011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基础上,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优化调整。加大婚姻登记规范化创建力度,做好婚姻历史数据补录,启用婚姻家庭辅导室。切实维护残疾职工合法权益,做好注销企业残疾职工安置工作和福利企业无障碍设施规范化建设。

3. 全面提升局机关自身建设。充实局机关党委工作力量,不断健全妇委会和工会组织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不断丰富机关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民政依法行政工作,对部门权利清单进行梳理,推进民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双管齐下,着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机构养老服务。鼓励工商资本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大力进行高端养老服务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继续做好敬老院整合和功能提升工作,实质性开展敬老院公办民营运作方式。

二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明确发展方向,实现社会养老居家化、居家养老社会化。全面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老龄工作方针,以政府购买服务和资源整合为手段,通过专业化服务和志愿者服务相结合、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国有资产,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社区覆盖率达100%。

三是加强养老服务护理员队伍建设。扩大培训范围,实现护理员、助老员持证上岗,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将护理员、助老员作为公益性岗位进行岗位开发。

(二)三社联动,有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1.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方面:一是开展全市城乡社区对口见学活动。从2016年开始,各镇(街道)对口见学活动不断引向深入,逐步打破区域界线、层级界线和城乡界线;力争到2016年5月底,覆盖60%以上的城乡社区;到2016年11月底,覆盖90%以上的城乡社区,打造一批不同类别、各具特色的示范社区。二是推进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在2015年打造5个城市社区示范点的基础上,在建成区13个城市社区全面铺开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引导多元建设主体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真正使社区建设成为社会管理和服

务的基础性平台。三是指导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严格按照“一法两办法”之规定,认真制定换届选举实施方案,对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选举程序、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等要作出严密部署,并严把村民代表推选、选举办法制定、选民登记等关键环节。2.社会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做好公益广场运营与管理工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技术支持,为入驻机构提供专业化孵化服务,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二是探索构建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将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纳入信用__平台,规范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推进社会组织诚信建设;三是推进政社分开工作。坚持试点先行、分步稳妥推进,极稳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进一步理顺党政机关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四是加大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力度。积极配合市编委办不断拓展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项目,健全完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考核机制;五是积极推进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继续推行第三方评估,形成公平公开公正、科学规范有序的评估机制。

3.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认真组织开展__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评审工作,尽力扩大社工队伍;

二是组织符合条件人员参加“社工实务提升工程”,提升专业实务能力;三是以项目补贴形式扶持、打造一批社工机构或服务品牌;四是指导民办社工机构做实做细做出成效,向全市征集一批优秀社会工作案例;五是做好宣传、继续教育、调研等其他各项工作。

(三)堵疏结合,大力推进绿色殡葬改革

一是加强私坟“禁新”治理。继续落实殡葬改革责任分级管理制度,健全私坟“禁新”巡查机制。督促各镇街加强殡葬管理队伍建设。

二是继续推行骨灰安放跟踪管理。全面实行骨灰安放流向跟踪管理,及时掌握骨灰去向,防止发生违法违规建造私坟现象,从源头上引导生态葬法。同时把这项工作与私坟生态化改造结合起来,对骨灰安葬在私坟的,限期进行生态化改造。

三是推进公益性骨灰堂试点建设。加快__、__两镇的公益性骨灰堂建设,争取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鼓励条件成熟的镇街探索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切实解决群众骨灰安葬难问题。

四是大力开展丧葬陋习整治工作。继续强化源头管理,综合整治丧事扰民现象,重点抓好丧事超殡期、电子花圈车等丧葬陋习的整治,加大对非法石材加工点的打击力度。

(四)谋全局,抓统筹,全面推进其他各项工作

1.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推进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做到动态管理,分类施保,着力打造“阳光低保”。二是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提高筹资金额,完善进村入户调查记录,使患大病的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完善“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平台。三是完善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提高筹资金额,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面启动困境少年儿童保护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对困境少年儿童实施有效救助。

2.完善减灾救灾体系。健全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加强灾害救助标准化建设,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完善市级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强化救灾物资管理。加强综合减灾工作,加强防灾宣传教育,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人民群众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5篇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时代,学校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充分思考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优秀人才。从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我校多年的实践,我们提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型人才的德育目标体系。

(一)国际视野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经济全球化要求学校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人才。为此,学校要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国际理解、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的意识;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大气大度、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爱国主义者。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国家意识首先是公民意识。学生到高中阶段,有关国家的相关知识已基本掌握,因而重点高中的公民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有关体验,学会不同情景下的选择判断,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这需要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其次,国家意识是法制的意识,这就要求公民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它指人发自内心的对国家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信念基础之上的。因而,这种信念只能是建立在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然而,我们的爱国主义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国际视野要有国际意识,这就是要在审视国际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的情况下,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的意识,从而能走出一条自强自立的道路;国际意识要有国际竞争的意识,要能在找到自身相对优势的基础上,敢于与别国竞争;国际意识要有国际合作的意识,要善于学习别国的长处,在国际竞争中把别国的长处变为自己的长处;国际视野还要求我们学生能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有着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理解。只有在广泛地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基础上,中国才能发展得更好,我们的文化才能更灿烂。

(二)基于科学认识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一些人的享乐主义,而高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导致了重物轻人、重事实轻价值、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学校教育更要倡导精神追求胜于物质追求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在求真求善求美的艰苦探索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思想创新、方法创新的成功,从而树立远大理想,拒绝不思进取;崇尚精神追求,拒绝享乐主义;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远离平庸,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竞争基础上的团队合作精神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要求社会每一成员有很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与团队精神是应对经济全球化需要的重要措施。

社会交往能力与团队精神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个体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力量影响生活各个层面的关键性品质因素,它可以分为:1.情绪控制:这是个人摆脱和消除焦虑状态,控制冲动与愤怒,保持镇静与信心、化解不良情绪的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需要在人际交往中锻炼提高。2.认知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谅他人的感受,是共同生活的基础。目前中小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学生受到太多宠爱,容易形成这方面的心理缺陷,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因而正确地理解他人已经成了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方面。3.人际交往:纠正中小学生,尤其是个别“偏才”和“怪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问题,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问题,因为任何“卓越”的人才首先应是身心健康的人。4.竞争意识。现代人要有敢于参与社会竞争,在竞争中推动社会发展的勇气。要把竞争与合作在更高的水平上结合起来。

(四)富有激情而又持续稳定的心理品质

在我国中小学的学校教育目标中,心理品质的目标常常受到人们的忽视。然而,事实证明,不管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还是从事社会其他工作,富有激情才会有工作的动力,持续稳定才能保持工作动力经久不衰。因而,培养学生富有激情而又持续稳定的心理品质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它包括:1.自我感知和自我激励;2.胜不骄,败不馁,勇于挑战,具有承受失败与挫折的勇气;3.处惊不乱,冷静地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

在对社会需要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几个关键词:认知与情感的全面发展、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学生主体意识的逐步增长等。

二、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我校在多年实践的探索中形成了“自主发展”的德育模式,这一模式是建立在对学生情感发展认识的基础上的。

1.思想品德形成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情感领域“自主发展”的过程就是一种知情意行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知而行,由行而成情,最终成为他的意志品质。在这一意义上,只有学生自主的发展,才有学校德育的实效,这是学生态度、情感发生发展规律本身所决定的。

2.思想认识提高是不断内化的过程。把社会期望学生具有的态度、价值观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观念的过程,是态度与情感内化的过程。大量的研究表明,在这一过程中,外部的条件是重要的,但这一转化能否最终成功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学校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在于精心设计德育环境。

3.德育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教育体制由筛选型、集权型转向综合型、分权型,教育结构由刚性、封闭式转向弹性、开放式,师生关系由权威型转向以独立性、相互负责和交换意见为特征的平等和谐型、民主型,教育方式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教育评价由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与发展,教育管理由集中、封闭式转向参与式、自主式。对于民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而言,造成一代具有民主意识、能够妥善使用民利的一代公民,其任务自然由教育来完成。由此,实施师生之间民主对话、教学相长的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与当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自我发展”的基础是良好的自主性水平与自主性品质。这就是说,学生已经具有较高水平的自主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的认识与能力,并且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具有积极的、符合社会价值观的效应。“自我发展”的目标是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空间,即每个学生依据自主发展状况,确立一个可能的发展位置。“自我发展”的载体是学生集体性活动,通过各类有序、健康的学生集体活动,使自身的发展得以实现。

三、自主发展模式的教育实践

我校师生立足学校教育的实践,在教育活动和教育情景中加以不断修正与完善,逐步构建了一套与“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的理论模型适应的实践操作体系。

(一)自我教育

我校一贯注重大德育环境的营造工作,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教育的主渠道,把它当作学生自主教育的基础途径。从寓德育于教学开始,挖掘教学的教育性,然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再后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教育自己。

1.把思想政治课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我们提出了“将课堂还给孩子”的口号,这不仅是学生智能发展的要求,同样也是学生情感发展的要求。政治课教师难教、学生不愿学是当前政治课教学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困扰政治课教学的一大难题。为此,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所谓政治课中的学生参与教学,就是在政治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实践的能力,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我校教师在尝试和运用参与教学方法的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方法:共同参与教师的备课,客串教师进行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自己回顾、小结归纳,由学生根据教学的要求自己来组织和筹划社会实践,设立公民论坛。

2.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任务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在掌握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必须重视学生的“内化”,也只有在学生的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内化”。

为此,教师在让学生通过“学生导读”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根据“导读”内容自编自排小品等活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向社会请教。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3至5人为一组。先由组长召集,确定考察专题、联系考察单位、设计考察提纲以及考察报告的撰写和打印等分工负责。同学们在社会考察中,采用多种形式,如实地参观、听领导介绍、采访职工、收集资料、摄影、摄像等。考察结束后,在政治教师及语文教师的指导下,每组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或论文。最后由课代表或班干部主持,召开各组的考察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二)自我评价

在学校德育中,开展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与学校要求的差距,作出恰当的学习决策;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判断能力的提高,将在德育自我评价中形成的能力迁移到其他学习领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日常行为的评价。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往往通过活动与交往表现出来。因而,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评价首先通过考察和评价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来进行的。

2.对学生班队活动的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各种活动之中。因而,一方面学校把开展各种活动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本身来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的指标是:活动的独创性、活动表现形式的艺术性、内容的思想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分别赋值并加以综合评价。评委由学生自己担任。

3.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对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进行评价的依据是:选题的现实性,看选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报告的独特性,看选题的视角是否新颖,是否有独到见解;报告的思想性,看报告内容是否健康向上,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成就等;报告的逻辑性,看报告的分析是否合理,逻辑性是否强。有时还举办一些社会实践的汇报展览,既让全校同学接受了教育,又检验了同学们社会实践的成果,并要求学生自我作出评价。

4.个性心理素质评价。随着社会的变化,独生子女的增多,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学校奋发向上的精神给一些同学带来了沉重的学习压力;个别学生由争强好胜发展到自私自利;个别学生有较严重的内向型性格;少数来自全国各地来的学生所面临的适应性问题等。学校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中所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结合中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特点,将心理教育与个性心理素质评价结合在一起,注重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教育性。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每天向学生开放,由富有经验的心理咨询教师接受学生的咨询,做到诊断、咨询相结合;心理咨询室除坐堂咨询外,还设立了“悄悄话”信箱,解答同学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解除同学们的心理困惑。依据这些材料,心理咨询室的老师会同教育研究室和其他各方面的老师,对一些学生进行个案分析,较全面地评价他们的个性心理素质,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三)自我管理

1.树立学生示范群体

在学生中树立示范群体,是我校“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发展”学校德育的重大实践活动之一。它对学生自我教育、主动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我们先后培养了四个示范群体。

一是政治上要求进步的学生党建示范群体。我校已坚持高层次德育多年,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党建工作,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举办了数十期青年业余党校,参加培训人数达2000多人。每学期发展学生党员7-8名,近几年来已发展学生党员70人,学生党员不仅自身要求严格,而且在班级、年级、学校各层面都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同学,成为学生中的表率。

二是发扬“金牌精神”、品学兼优的示范群体。这部分同学不仅学习目的性明确、学风端正、成绩突出、成果累累,而且品德优秀、表现突出,在班级、年级和学校中的影响很大,是同学们羡慕的“成功者”,这批学生成为学生中科技与人文结合比较完美的榜样。

三是不断注重人格完善的团队干部示范群体。这部分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乐意担任社会工作,珍惜学生干部岗位,不辜负同学们的信任。他们在实践中注重自我修养,无论在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技艺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锻炼很大,提高很快,他们最终以胸怀宽广、为人诚恳、情趣广泛、学习努力、成绩优秀、言行一致、工作主动、办事公正等优良作风赢得全校学生的尊重。

四是在逆境中不断成长成才、自强不息的示范群体。这部分学生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面对困难、正视困难、自强不息、刻苦顽强、克服一个个困难,最终取得成功,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2.创建特色班集体

学校的特色班创建工作是根据自主、自愿、自动的原则展开的。首先各班同学根据本班学生个性、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讨论制定班级特色,而后在充分吸取同学意见的基础上主要由班委、团支部围绕特色讨论并制定特色班级创建计划,向学生处提出申报。学期末学生处将根据各班申报计划和小结对各班特色创建工作进行审核,再对审核合格的班级进行表彰并举行特色班挂牌仪式。

特色的创建是一个自主建班的过程,它给每个集体留下了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同学们能够自己选择自我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选择过程中,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在同学们的努力下,一份份有班级特色的班级公约出台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活动开展起来了。班级集体在同学心目中产生了更为强大的吸引力,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一个家。

3.开展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同学们自主活动、自主学习的重要阵地之一。在这里,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课外学习内容,自己策划、组织学习的形式和过程。我校学生爱好广泛,兴趣浓厚,喜欢钻研,原本都是个体行为,学校及时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下设27个社团。学生社团联合制定了章程,学生社团、协会、俱乐部等也制定了管理条例。每个社团由社团成员自己聘请一名指导教师。社团小型活动两周一次,参观、制作网页、沙龙、咨询、讲座等,活动形式多样,生活活泼。同学们在自己喜爱的社团里施展着自己的才华,社团活动的开展弥补了课堂学习的不足,尤其让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社团活动中找回了自信,找到了发挥自己价值的土壤。

4.构建自主管理、服务网络

第6篇

关键词:读写练;提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145-01

大厦将倾,基础不牢。教学也是一样,尤其是数学,它是链条式的学习,断了一扣,就连接不上。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必须打好基础。那么,如何打好基础呢?我认为从“读写练”等方面开始培养。

读、写、练是人的最基本的能力,是学生进入社会后生活、工作、学习的基础。张志公先生说:“需要有良好的的语文读、写、练的能力,无论他参加任何一方面的社会工作,无论学习任何一种高深的技术或科学理论,都不受语文的障碍。”不仅如此,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在21世纪,读、写、练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读的能力,当今已进入信息社会,科学文化知识日新月异。据估算,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19世纪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一倍,现在每3—5年增加一倍,到21世纪增加的速度将更快。如此惊人的速度,要求现代人具有较强的吸收信息的能力,一要会吸收信息,二要信息多和快。

读的能力,对学生,必须培养“快速阅读”的习惯和本领,用较少的时间吸收尽可能多的信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求精不求快,细嚼慢咽的传统阅读方式必须打破。写作能力,到21世纪要求更高。不但要能写日常生活、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文体的文章.而且还能写诸如市场信息综述、情报资料综述、考察报告、市场调查报告、产品说明书等应用文,要求不仅会写,而且要快。

语文教学重视朗读,数学教学也一样,也应重视“读”。

通过读加深理解和记忆。读是理解的前提,不然为什么将上学叫“读书”呢?小学生的任务就是读好各科的书,只有读才可能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我在上数学课时不仅读好书上的内容,还用儿歌教学生读,如认识0---10的数时,“1”像小棒斜着靠,“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能听话……这时有的摇头晃脑,有的哈哈大笑……这样,学生在朗读声中,不知不觉学会了知识,在愉快声中学会了内容。

“读”固然重要,“写”也是不可少的。写数字的训练也是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在教学生写的时候,先教坐的姿势,执笔方法,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字形,且找出数字的特征,如像什么等,和学生的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接着叫学生在书上描写数字,再在练习薄上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也让学生感到数字这么简单、好学。

大量阅读即多读,阅读课文或别的优秀文章,主要是学习理解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阅读,要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谴词造句。故而,读文章时要仔细认真,勤思多想,最好的方法是联系自己的实际对照阅读:文章拿到手,自己先想一想:这种题目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中心词是什么?有什么限制?让我写应从何入手?读文章的过程中,想作者怎样围绕中心立意谋篇的。读完后再想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自己先前的想法与这篇文章相比有哪些差异等等。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到好文章,要让学生致力于理解、消化,将一些对自己作文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翻阅,学习作者的利立意方法、写作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坚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与习惯,开始的时候学生也不知道怎么写。我就告诉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多长就写多长,甚至是只记下三两句话也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或是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实在没什么事情可写就抄一段小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读写练,它是教学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是独立的一门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读、写、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善的教学整体,相互促进、互相提高。读写练是一个长期性的教学工程,不是一时半时就能实现的,必须遵循循序渐进。通过有序训练,使学生逐步地达到读的流利,写的准确,练的够勤。

第7篇

按照陕西省高职高专学会的安排,××××年×月×日至日,学校党委书记李长才、副校长吴领合、两办副主任李敏辉随陕西教育考察团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所高职高专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原为国家民政部直属院校,年实行省部共建,归口湖南省教育厅为主管理。学院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亿余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余万元,图书馆藏书余万册,各类专业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多个,在全国各地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余个,建有中国爱心网、中国民政网、中国社工网、中国殡葬网、中国老年网、民院学子家园个专业网站。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多人。有专职教师多名,其中教授、副教授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教师余名。“双师型”教师占全院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学院设有民政系、社会工作系、殡仪系、康复医学系、经济贸易系、文法系、应用外语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软件学院、艺术设计系、体艺教学部等个教学系部,开设有人力资源管理、民政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社区建设与管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戒毒康复、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电子商务、经济法律事务、经贸英语、计算机及应用、网络工程技术与系统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等个专业,其中,原创:民政行政管理专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社区建设与管理和计算机应用两个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院先后与海尔、华为、创智、风华高科、曙光电子等大型集团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新生报到率都稳定在较高的水平。××××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近三年平均新生报到率达到。

⒉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年,校址在衡阳市区。学校设有六系三部建筑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基础课部、马列部、成教部共个专业。××××年在籍学生近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拥有电子、化工、机械、汽车、材料等各类实验室个、校内实习基地个、实习工厂个。现有专任教师余名,其中正、副教授余名,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余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一半以上。

⒊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中国民航总局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建校二十多年,占地面积亩。拥有固有资产近亿元,教学设备资产总值千多万元。校内综合实训基地拥有个专业实验实训室,架大中小型飞机,多台飞机发动机和一大批专业设备等。先后与广州、深圳、珠海、海口、长沙、武汉、郑州、南宁、厦门等城市的民航单位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先进的校园网,建成了民航新干线、数字化图书馆、中国期刊网、实验室、先锋网等一批网站群;有由万册藏书及电子图书、余种电子期刊组成的图书馆。学院现有在校生多人,实施全日制和成人两个层次的大专学历教育,面向全国(含香港、澳门)招生,招收包括高中后两年制、高中后三年制的学生,设有个系,多个专业。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以上。学院有教职工多人。专任教师中取得岗位资格证书的有人次,其中多名获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基础部分)执照,名教师获得美国机务维修执照,名获得“民航国际、国内销售人业务培训教员资格”,名获得签派员执照。另有来自国内外企业、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担任学院各专业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客座副教授、客座讲师。

⒋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原名番禺理工学院)年筹建,年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是全国首批、广州市属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广州市番禺区,占地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余万元,图书馆面积平方米,藏书近万册,中外期刊多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人。设有软件学院、工商管理系、财经系、旅游管理系、应用外语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机械与电子系、基础部等一院六系一部,并建有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语言教学中心、电工培训考证中心、模具加工中心以及电算化会计模拟室、外贸文秘实训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玩具制作实训室、珠宝实训室、金工车间、青年旅馆、青萝陶吧等个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和个校外实训基地。设有会计电算化、金融管理与实务、工商行政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律事务、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文秘、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产品造型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环境艺术设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造价、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玩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初等教育等个专业。玩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和商业美术设计专业是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年就业率为,名列高职高专第一位;××××年就业率为,位居全省所有本专科院校第一位。

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占地亩,规划中的新校区占地亩,与原校区连成一片,将使学院成为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年筹办,年招生,现设个专业,学生人数人。学院建立了以工业中心为主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有个实训室(中心),个实训分室(车间),设备总投入达万元,共台(套)。另外学院拟投资亿元重点建设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园区(含在建的第二工业中心和规划中的第三工业中心)和个技术中心。

二、主要经验

⒈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几所学校牢固树立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专业设置紧紧围绕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工作岗位,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方向。因此,学校与企业、与学生贴得很紧,完全融入,密不可分,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针对性很强。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思想,控制办学规模,每年招生人数控制在人左右,他们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技能培训上狠下功夫,办出学校特色。学院的专业建设很有新意,职院一是让教师利用暑假走进企业考察调研,确定专业建设方向;二是把企业负责人请进学校,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帮助学校建设专业。专业指导委员会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充实和完善。番禺地区珠宝产业和房地产业比较活跃,番禺职院眼睛盯在这两个产业上,办起了珠宝加工检验和房地产专业,学生很抢手,政府很高兴,大把大把地向学院投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民政、康复、殡仪品牌专业,上为中央解忧,下为百姓解愁,为可爱(军人)、可敬(老人)、可怜(残疾人)、可气(吸毒人)服务,为困难生服务。

⒉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各个学校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根据本科院校学生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弱、易跳槽,大专学生不爱动脑爱动手,工作上手快、留得住企业欢迎的特点,着力加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把工厂搬进了学校,把学校办在了工厂,紧贴航空业务,开设了机务、安检、空中乘务等专业,目标是培养民航一线的技术工人。他们的实验实训基地非常完善,学生上完理论课便进入实习基地,近几年他们在专业建设上投入亿多元。由于强化了学生的实训能力,毕业学生适应社会工作能力很强,在企业里挑起了大梁,担任机务处长、总工、副总经理的甚多。同时他们注重外联,与加拿大合作办学,许多学生在加拿大就业。广州民航职院的学生就业率很高,绝大部分在民航工作,机务、运输专业的学生供求比例达到。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上下功夫,他们认为,许多产品不合格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职业素质问题,是由于不认真,不重视细节引起的,被老板开除的%因为不敬业、与人不合作造成的。所以他们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集于职业生涯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吃苦、敬业精神,组织学生到延安、井冈山参观,到农村去锻炼、磨练。正是由于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企业安心不跳槽,业务熟上手快。

⒊突出了以人为本,学生管理人性化。番禺职院的学生工作很有特色,一是他们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人格魅力。与珠宝打交道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学院通过课堂德育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敬业精神的影响和人文环境熏陶,使学生学会诚信做人,塌实做事,企业正是看重这种品质,将毕业学生用在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同时学院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他们定期在学生中问卷调查,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对学院的满意度,使学生与学院产生共信、共鸣,学生走出去宣传学院,介绍自己的亲戚朋友到学院来上学。二是学校每年举办工商模拟市场,让学生学做小老板,从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到经营企业、推销产品让学生进入市场亲身体验。这个活动已经坚持办了年,每次活动准备个月。广东电视台作为专题新闻做了报道。三是让学生养成自主管理的习惯,学院每个系配备-名辅导员,每个班配备名学生班主任,由高年级学生管理半年后,再由本班学生担任,依次形成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良好习惯。学院在引资建校上也有新招,番禺地处侨乡,学院主动的与侨胞、公司老总及企业联系捐款,在校内建起了何厚华大楼、霍英东学术中心等大楼座。学院环境宜人,文化氛围特别浓厚。

⒋办学理念新,创新意识和经营意识特别浓。长沙民政职院和广州民航职院是从中专升为高职院校,他们认为办学理念、机制、体制的根本转变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必须按照新标准、高标准建设学校,办出特色,学校才有发展。因此所学校都接受了教育部的评估,他们“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番禺职院把创新作为学院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番禺地区玩具厂多,他们申办玩具专业,因为全国没有一家玩具专业,上级不批,他们多次做工作,硬是办成了,率先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玩具设计制造专业,而且办得很火,许多高校参观学习,并把教学计划拷贝回去。国家玩具设计师的标准也是由他们制定的。

长沙职院“以民政理念办教育,以经营理念办学校”,他们把食堂、后勤和学生电话作为市场经营,电信部门电话费的%交学院,食堂管理费收入每年也有万元。政府每年向学校拨款万元,加上学费、其它收入,学院每年支配的费用有亿元。

⒌管理方法科学,用人机制灵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在科学管理上狠下功夫,他们分权、授权、放权,淡化行政权力,强化学术权力,学院领导管学校建设规划,主任、教授系管治学,实行学校和系部两级管理,系部是实体,系主任必须是研究生毕业,每个系管理人员定编名,系主任、书记、教学干事和就业干事。他们把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全部工作,从学生进校前做到学生毕业后,一个系对一个行业,电子、经贸专业把海尔的空调、冰箱、彩电等产品搬到课堂,把海尔集团的培训基地建在了学校,使该专业%的学生在海尔就业。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用人机制灵活,全员竟聘年至年不等,年考核一次,达不到要求的解聘,签年合同有一次考核不合格待岗个月,再不合格解聘。规定夫妻不能在同一单位工作。学院领导和中层干部的责、权、利相统一,部门负责人有权选择员工,考核下属并进行奖金分配;学院领导考核部门工作,并发放部门负责人的奖金,部门工作若有失误,主管领导负连带责任。学院形成了注重工作实绩,人人找活干,干活才有奖,没活就撤岗的良好局面。他们还把职业技能鉴定站、行业学会建在了学院,家具行业协会还在学院建立了研究所,企业、行业与学院共建实训基地,捐赠设备多万元。

三、几点体会

考察几所学校以后感受颇深,感到我们的压力很大,我们不做,别人会做,我们的步子慢一点,就会被淘汰出局。

因此,我们首先要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尽快实现办学理念、机制、体制的根本转变。我们学校目前面临从职工大学成人教育向普通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转化,虽然都是高等教育,但内容和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原创:以前学生是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不存在就业问题。现在学生毕业要找职业,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管理模式,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方向。

其次,要加强实习实训建设,要有争创一流的思想,把学校办成具有铁路特色的职业技术学院。一流的高职院校有个特征,一是先进的办学理念,二是先进的办学条件,三是科学管理,四是鲜明的办学特色,五是高质量得人才培养。以上除办学条件一个是硬件外,其余都是软件,所以,从软件入手,有很多潜力可挖。虽然我们学校面积小,实验实训建设比较薄弱,但只要我们与企业紧密合作,把实训基地建在工厂,建在现场,让学生走进企业实习,了解企业,融入企业和社会,也让企业认识学生,了解学校。同时弥补学校在实习实训建设上场地和资金不足。

第8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受保护权;受教育权;参与权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262-03

“留守儿童”并非一个法律上固有概念,学理上对其范围界定并不统一。有人认为,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7周岁及以下的儿童”[1];有人认为,留守儿童是“指被调查时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每年在外务工时间累计达6个月及以上,而被留在农村地区交由父母单方、祖辈、他人照顾或无人照顾的儿童”[2]。事实上,农村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未成年人。

由于不同学者的认识与计算方法不同,因而留守儿童的规模到底怎样,没有一致意见。而且这一群体范围和数量变化大、变化快,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务工时称之为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期间或长或短,接孩子到城里生活时间亦或长或短,这时就不能称之为留守儿童或称之为迁移或流动儿童。根据全国妇联2008年2月的《全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有5 800万人。“在一些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儿童占当地儿童总数的18% — 20%。”[3]有学者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1.3亿,在安徽、河南、四川等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已经达到当地儿童的70%。”[4]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省伊春市是一个有百万人囗的城市,据统计“共有留守流动儿童7 230名,其中农村2 422名、城镇4 808名(铁力市1 950名,嘉荫县472名);父亲外出打工的3 695名,母亲外出打工的1594名,双亲均外出打工的1 941名;由隔代监护的1 462名,其他亲属监护的437名,独自生活的16名,寄宿生189名,其余的为父或母单方监护的。”①这些儿童是中国儿童群体中的一员,自然享有儿童的一切权利,并且作为“留守”儿童,其特殊身份要求得到更多的关注与保护,而实际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一、留守儿童的权益现状

我国现行立法中,涉及儿童权利的有《宪法》、《民法通则》、《刑法》、《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母婴保健法》和《收养法》等多部法律,联合国1989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涵盖所有人权范畴,保障儿童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中生活中的各项权利,确立了“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我国是缔约国之一。公约和国内立法比较全面地总结和规定了儿童最根本的权利包括生存权(生命权和健康权)、受保护权(不危害自身发展、被保护和照料的权利)、发展权(发展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和参与权(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观察我国留守儿童现状,作为儿童中的特殊群体,这几项核心权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和受损情况。

(一)受保护不周

留守儿童受保护与照料主要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监护人。《民法通则》规定了监护制度,对缺乏行为能力的人给予监督和照顾,“目的是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5]根据立法,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是未成年人的父母。而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相当长的时间不回家探望和履行其他义务,因此,“留守儿童的监护就出现了四种情况,即隔代(祖辈)监护、单亲(父亲或母亲)监护、上代(亲戚或邻居)监护和同辈(哥哥姐姐或自我)监护”[6],其中,以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最为常见。单亲监护是指父母一方外出务工而由另一方在家行使监护职责的一种监护方式。与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传统相关联,绝大部分单亲监护是母亲在家行使监护权。隔代监护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般年事已高,观念陈旧,溺爱父母不在身边的孙辈。无论是哪种监护方式,监护人忙于生计,通常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孩子,也没有能力按照现代科学的标准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孩子间心灵沟通与交流十分有限,存在只生不“养”的现象。

(二)生命权与健康权受损

监护不力直接后果就是留守儿童的生命健康权缺乏保障。由于监护人的忽视和力所不及,以及儿童行为能力的限制,对危险的事情缺乏理性的判断和行动控制,容易形成一些安全隐患,做家务时受伤和做农活时受伤的情况大量存在。一项调查表明,“独自在家发生危险、偷跑出去玩耍发生危险和生病没有及时治疗导致病情严重都说明了留守儿童生命健康权存在危险。”[7]

尤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父母长时间的分离,使留守儿童的安全感普遍降低、亲情得不到满足,一些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的发展受到负面影响,容易形成情感冷漠、内心封闭、缺乏自信、不相信他人等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同时,农村大量的监护人文化水平很低,谈不上用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教育留守儿童,在处理孩子不听话或与自己意见相左的问题时,通常习惯性地采取暴力方式,这往往会加剧儿童的逆反心理。没有了正确的引导,留守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发生偏离。

(三)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

受教育权是儿童发展权中的核心内容。留守儿童信息贫困、娱乐内容贫乏、思想及个性发展受限,源头是教育权受损,尤其是教育平等权受损严重。受教育平等权是指留守儿童依法享有国家、社会提供的平等的教育资源及均等教育机会的权利。留守儿童在农村的教育环境无法同城市的同龄人相比,能获取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其教育公平权大大受损。学龄儿童全部得到适时的教育无法实现,“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他们甚至不能享受到真正的‘保底教育’。”[8] 留守儿童成为失学儿童的主体,教育公平在城乡之间完全不公平。“据湖南省一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显示,51.3%的留守学生认为学习无用,希望辍学。”[9]

二、留守儿童权益保障的障碍与根源

(一)监护制度不健全

我国民事立法中有关监护的规定散见在《民法通则》、《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多部法律中,无系统化的规定。只是概括地规定了父母对子女有管教保护的权利义务,但对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产生的问题,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监护关系只有在原监护人死亡、丧失监护能力以及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才可以变更,但立法没有说明监护能力有无的判断标准和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法定情形,因此,实践中我们无法确认年老体弱多病的(外)祖父母有无监护能力。立法虽然对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规定了原则性的要求,但单独一个人支撑家庭生活的监护人是否尽到了监护职责?立法既没有规定谁是监督主体,也没有规定具体的监督标准。侵犯被监护儿童的责任仅限于赔偿损失,没有规定具体的惩戒措施,总体上看对监护行为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不力的现象。

(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贯彻不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公民的受教育权作了明确的规定,《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也分别规定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2006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在全国农村从2006年到2007年两年时间内要全部免除学费、杂费的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而言,他们可能仍将难以改变留守状态,因为这些法律规定包含许多倡导性原则和社会工作安排,缺乏相应的操作规范,被相当多的人看作是“软法”[10],即这类立法往往不能直接通过法院裁决或者由其他国家强制力量实施,而是需要不同的社会力量参与和配合才能得到落实,其实更容易落空,所以受到轻视,贯彻实施过程中落实不到位,导致农村义务教育不合格,完不成教育任务,没有质量,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自我意识、权利主体认知的缺失

儿童也是社会的一员,有充分的参与社会生活、自由实现自己愿望的权利,虽碍于行为能力的限制,一部分权利是由其法定人代为行使,但不能否认儿童是权利主体。在农村,儿童的法律权利意识、自我存在的价值认识非常缺乏。参与权是《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的一项核心权利,是指留守儿童有权自由、自愿地表达观点进行决策或实施行动,以实现自身及其他儿童利益并确保其权利实现的权利。参与权也是《未成年保护法》修订时新增的权利种类。而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是,传统上的好孩子是“听话”的孩子,儿童的自我意识与权利意识薄弱,尤其在农村,参与权的了解不多,更不要谈权利的实现了。

三、留守儿童权益保障的法律机制

(一)更新观念是保障留守儿童法律权益的基础

我国虽然有众多关于儿童权利的立法内容,但比较分散,且囿于“软法”限制,对儿童的保护缺乏针对性,保护力度不够。留守儿童是儿童特殊群体,不仅是被保护的对象,更是同等的保护对象。有很多学者建议通过立法来解决留守儿童权益问题[11],笔者持不同看法。当权益保护出现问题,习惯从立法上找出症结,这种观念并不适合留守儿童。首先,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虽然庞大,但范围不确定,处在经常变化之中,而且,随着中国城乡二元制社会结构逐渐的改变,这一群体的消失只是时间问题。其次,留守儿童是儿童中的特殊群体,但首先还是儿童,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对未成年人的权利保护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规定,让留守儿童与普通孩子有同样的法律地位、实现同样的权利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无需再进行单独的立法,且不谈单独立法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司法适用的混乱,就是留守儿童本身,其脆弱与敏感的心也会有受到伤害。

(二)完善和健全监护制度

很多地区解决监护不力问题主要依赖奉献精神,倡导成立留守儿童监护站、教师指导留守儿童志愿队,还有爱心妈妈、知心姐姐诸多等活动。这些措施通过呼吁社会力量的介入,虽短期内有效果显现,但难以持续,难以形成长期保护机制。只有法律,才是最有效途径和最有力度的举措。

现行法律体系中,《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监护制度做出了基本规定,但这些规定的内容要得以实现,需要操作中的具体规范,如监护人侵害被监护人的,未成年人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父母不履行或不能很好履行监护责任的,如何处理?未成年人如何实现救济?这类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案件当中是现实存在并且急需解决的,现有立法缺乏有效的适用性和执行力,因此,建立内容全面具体和易于操作的监护工作规范势在必行。

首先,明确和强化父母作为监护人的责任。尽管在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时,可以对被监护人的财产进行处分,但从性质上看,监护更多的内容是职责和义务。对于父母履行监护职责不利的,应由户籍地民政部门进行教育,责令其改正。严重不合格的父母可以剥夺其监护资格。在委托监护管理中,要明确受委托监护人的职责,落实留守儿童监护主体,并落实其教育和管理责任,从法律上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

其次,应当配合立法设立监护人监督制度。监督人有权利和义务去了解、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孩子是否依法履行职责及有无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情况,发现不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中侵害孩子合法权益的,“监督人应当采取劝解、制止、教育、向有关部门报告和报案等措施,以便使孩子的权益能够及时被关注和保护,避免留守儿童的权利被忽视或处于事实上无人监护的状态。”[12]

监督人的选任与责任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建议由民政部门牵头,包括由司法行政、教育、卫生、、劳动妇联等机关和团体的人员组成监督人队伍。

最后,介入国家公权力,构建国家监护制度。在国家民政机关管理下设监护机构,代表国家行使监护权。在现行体制下,可以考虑将政府的福利院或管理部门作为国家监护机构。

(三)确保受教育权的实现

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留守儿童应当享有受教育权并由国家保障实现该权利,这也是留守儿童享有其他发展权的前提和基础。换言之,国家必须保证留守儿童享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和获得各项发展的权利。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以前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并着重提出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是考量和决定我国能否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人群。

1.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留守儿童拥有与城市儿童同样的教育资源。现有的《义务教育法》虽然明确规定,在教育投入上“向农村倾斜”、“均衡安排”,但这些词汇的含义很模糊,操作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并不能被充分关注,反而是照顾不足。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各地方要根据财力,细化《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明确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比例、拔款方式和时间以及不能完成投入的责任,细化规则报上一级政府备案,作为考核和监督依据。

2.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留守儿童师资水平。《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工作,这仅仅是一条政策性指引。仅靠教育热情与无私奉献,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政府应当完善教师培训与引进城市教师制度,也可以参考城市内同类教师跨学校流动的做法,让农村留守儿童真正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3.逐步打破城乡户籍的二元格局,破解留守儿童升学困境。很多地方在推广城市化过程中,将学校进城作为施政目标,不仅撤并高中进城,初中也进入县城,“乡村学校正静悄悄地走向集体消亡”[13]。留守儿童上中学已经越来越难,即使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年龄大约是15周岁,尚未达到最低的法定劳动年龄。孩子们希望进入中等或高等职业学校学习,但家庭难以承担沉重的经济压力;想考入高中却面临成绩普通,高额的择校费用和学校数量不足的问题。留守儿童通常很难就读全日制高中,继而失去参加高考并升入大学的可能。给留守儿童一个平等的户籍身份,为真正实现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创造前提条件。

(四)完善儿童参与权立法

我国的儿童参与权立法内容散见于《民法通则》、《婚姻法》、《收养法》、《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等多部法律中,没有系统规定。长期以来,由于中国传统的家长式教育,儿童参与权更没有得到学界和社会的重视。城市儿童通过社团组织、儿童论坛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青少年“面对面”活动,已经开始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2006年,11名未成年学生首次参与了地方立法审议。① 而反观留守儿童,则普遍没有树立起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意识,其教育大多数还停留在吃饱、上学的最低层次,参与权不被了解也极难实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既然已被中国批准、生效,意味着该公约已被纳入国内法体系。我们应该在其原则指导下,在充分考虑到儿童行为能力的前提下,保障儿童对影响他们的任何事项发表意见的权利,全面系统地完善现有参与权的相关法律规定。

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法律不仅要确认和保护留守儿童拥有儿童应当有的权利,更要在遵守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下,监督和督促全社会贯彻落实,践行国家和政府的义务,切实保障留守儿童权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3).

[2] 叶敬忠,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原因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2009,(9).

[4] 袁峰,崔春.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障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8,(12).

[5] 王利明.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7.

[6] 叶敬忠,王伊欢.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J].人口学刊,2006,(3).

[7] 项焱,郑耿扬,李沉.留守儿童权利状况考察报告——以湖北农村地区为例[J].法学评论,2009,(6).

[8] 张金平.农村留守儿童权利的法律保护[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

[9] 许慧慧,赵晓谦.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法制天地,2011,(1).

[10] 柳华文.中国儿童权利保护新趋势——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J].中国妇运,2012,(3).

[11] 柴昀.谈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权利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2,(2:中);张金平.农村留守儿童权利的法律保护[J].山西省政

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王玉金.留守儿童行为失范问题的法律对策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

aspx?dbcode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