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7: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育课情况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经济类专业课程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Summary of Implementation Phase on Bilingual Education of
Economics Major of Independent College
WU Qiong, LI Yan, LIU Jinsong
(School of Economics, Donghu Colleg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12)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for independent colleges to carry out and promote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immediately, because it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the times and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higher education, but also an urgent requirement for students' growth and success.
Key wordseconomics major; bilingual education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宗旨,针对本校的办学条件和生源状况,在准确定位经济学院学生主体的培养类型和目标方向下,经济类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正在积极有序地展开。关于在高校的独立学院中开展双语教学,历来存在着一些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独立学院的学生也许英语水平不够高,不能适应双语教学,但从教学实践的效果来看,这一看法似乎有失偏颇。高校独立学院实施双语教学很有必要,这不仅是时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事业前进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虽然,从师资力量和学生的外语水平来看,目前较大范围地开展双语教学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某些涉外专业可以先从大二开始每学期开设一至二门双语课程进行教学试点,供学生选修,如: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国际经济法、西方经济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商务、外贸函电、外贸运输与保险等课程。
1 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指在―个国家或地区里用两种语言上课。这两种语言一种是学生的本族语或者母语,另外一种是学生所在地区的通用语言(第二语言)或学生所学习的目的语(外语)。双语教育是通过双语教学去实施的。
首先,开展双语教学是基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人才的需要。独立学院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途径之一,肩负着培育复合型人才的责任。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在培养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应将专业技能与外语知识的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即通过外语这门工具进行专业课程教授,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外语应用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其次,开展双语教学是促进经济学院专业课程教育的国际化和规范化的需要。如武汉大学经济学院所开设的国际贸易专业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本身就是涉外性很强的专业,在实践中会涉及较多的专业术语和国际惯例。某些专业课程正是对上述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使用双语教学可以通过中英文形式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和学习,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知识与语言技能接轨。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再次,开展双语教学是基于经济类专业课程自身建设的需要。如《外贸运输与保险》课程主要包括国际货物运输方式和保险条款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其中涉及到进出口货物的不同运输方式(如海洋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集装箱运输、国际货物多式联运),以及有关保险险别的选择,保险赔付与仲裁条款等。双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掌握英语表达技巧,为学生日后顺利地从事外贸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经济学院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施情况
作为极具实践意义的校级项目“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中的重要反馈信息,现将经济学院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实施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结合课堂实际进行阶段性总结。
2.1 《国际金融理论》课程双语教学实施情况
在专科生和本科生的常规教学中,主要针对2008级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和2009级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学生来实施国际金融理论和金融英语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学生对于在本课堂实施双语教学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逐渐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导者,教学效果比较明显。本课程教学方法剖析:(1)在接触新的章节内容前,让学生先了解跟其内容相关的英语材料。如在进行外汇与外汇汇率这一章的教学内容前,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与其相关的英语表达。(2)通过对比性的表格来加深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在讲授外汇的定义时可以先让学生对于各个国家的货币简称有一些认识,然后结合中文的释意来理解该知识点。(3)通过国际金融的英语专业术语表达来使学生更加积极有效地学习。(4)通过对学生强化时事英语新闻的理解来提高其专业课程的兴趣。
2.2 《外贸函电》课程双语教学实施情况
本课程的双语教学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和汉语两门语言进行学科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和汉语两门语言进行学习。本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专业英语,提高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能力。《外贸函电》课程使用双语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在提高外贸英语写作水平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与口语水平。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有相当熟练的英语水平,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听与说的基础,否则双语教学的效果就无法实现。
外贸函电课程在20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和国际贸易实务专科四个大班开设,总体来说,教学情况较好。本科班学生基础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在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双语思维转化迅速。但相关专业的专科学生目前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即刻实施双语教学会有一定的难度。双语教学实施应在教学前期使用少量的英语,让学生有一个过渡和知识的积累过程,在此基础上,逐渐加大使用英语的量,在上课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加大专业英语的练习,从而向双语教学转变,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以学生为中心,重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
2.3 《国际商务》课程双语教学实施情况
该课程教师从2009年9月开始作为双语教学骨干教师受聘于武汉大学东湖分校,至今为止,已经先后面向经济学院的学生合计约500余人开设了《经贸函电》、《国际商务》等两门双语教学的课程,共6个课堂。在将近一年半的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主要表现在:
(1)较好地提高了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由于该课程教师在德国、美国、新西兰等国家作访问学者期间,曾经系统地学习这些国家高校的先进授课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这些教学方法,其中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广泛好评。
(2)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在讲授《国际商务》课程时,教师使用的是原版的从美国带回来的全英文教材,整个授课中,对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在这种半英语的学习环境中,很多学生都表示自己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应用能力都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在双语教学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教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大致表现为: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于双语教学不能适应;学生有时候没有处理好专业学习与英语学习孰轻孰重的问题,容易导致舍本逐末;课堂人数太多,影响教学效果。
2.4 《外贸运输与保险》课程双语教学实施情况
本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是学院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为了更好地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应加强师生的互动。总的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大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力度,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内容给出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分析和参与案例的讨论。二是增加习题授课的力度,将习题分配给学生后,鼓励他们通过讨论、搜集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进行佐证。由此,才能真正做到“从被动上课到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
3 对双语教学实践的思考
通过较长时间对经济学院经济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实施双语教学,教师们深切体会到以下问题值得关注:
3.1 教师的英语与专业水平问题
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应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英语水平如何,因此对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教师的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利性能为学生起到很好地表率作用。由于缺乏相关的海外学习及生活背景,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们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当然,为弥补这些缺陷,教师努力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提升英语水平和运用能力。
对于专业课程,也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基础,具有解析难点、引导学生讨论案例的能力。如某些课程内容涉及多种运输方式的运费计算、运作程序等,专业性很强,学习起来也比较枯燥。而且有些知识点若非在实际工作中会用到,一般比较难理解,更难以讲述(如海洋运输这一章节很多知识点都是航海学院的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
3.2 学生的英语水平问题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英语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实施,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从教学实践来看,在开课之初,双语教学模式的确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有些英语基础好的同学,也十分认可双语教学,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但某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似乎持有不认可的态度。由此可见,开展双语教学着实不易,但着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正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
综合双语教学实践来进行分析,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外语创造良好的条件;建议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在其他课程上开展双语教学,使他们能习惯并熟知这种教学模式;二是学校能尽可能安排多媒体教室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展示中英文对照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讲的英语叙述,由此打消部分基础较弱同学的畏难情绪,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综上所述,如何探索适合于独立学院的双语教学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也需要学校管理层给予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区教育局“安全第一,质量为本,内涵发展”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我区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创新教研方式,继续围绕“有效课堂教学”的教研主题积极开展教研工作。
二、工作重点
1、积极组织教师上好各种公开课,组织开展骨干教师上教学示范课,教研员评析课例的形式,为各校教研联动搭建平台,努力促进全区教学的均衡发展;
2、组织本学科教师j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合理、有效应用模式,片区内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3、充分发挥教研组合作研究的优势,扎实开展集体备课等形式教研活动。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以点带面,辐射全区。
5、品德学科注重调研、视导,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6、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努力学习,适应信息教育大环境下的教研模式,进行网络教研活动。
7、安全教育课程要列入课程计划。(不得以周会课代替安全课,不得以班主任代替安全教师)学校要制定不同学段的安全教育课程计划,并要有专门的安全教师,安全教案,保证每周不少于1课时。
三、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制定科学、品德学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
2、科学、品德试卷分析及教研活动
四、五月份: 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公开课。示范课。
六、月份: 1、进行四、五、六年级实验操作检测;
2、筹备本学期期末测查及命题工作。
1创设问题
问题是思维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起点是质疑,创造发明往往是在实践或理论的研究中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进而引导人们去解决问题的.牛顿是从观察到“苹果落在地上”这个事实开始提出了疑问,并最终导致了一个伟大的发现.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换一个新的角度去观察或处理原来的问题,都需要具有创新思维的想象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站在编者的角度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深入分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思维的规律,创设问题情景,提出恰当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综合、类比、联想等数学思维方法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将有利于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的发展.
下面实录高三《三角函数值域》一节课的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予以说明.
无论是新课或复习课,每节课都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且要求在45分钟内完成它.因此,创新教育课堂教学不能像研究性学习课那样松散,那样耗时,必须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努力做到“形散而神严”,始终结合教学内容,围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去组织和指导教学.
师:这节课主要研究三角函数值域的求法.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发现了哪些典型的题型?每个同学至少列举出两个问题写在专用纸上交给组长(鼓励学生收集和编拟,以此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探究问题
科学上的发明或创造都离不开探究,培养同学们的探究爱好和能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的主渠道之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因此,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导演”下的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
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后,探究问题的解答是思维活动发展的必然,问题在于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学习和提高探究的本领.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根据教学目标,多引进一些开放性、探索性、逆向思维的问题,以此开阔视野,展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领悟到探究的基本思想方法.特别地,应掌握从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出发,并运用比较、分析、抽象、综合、归纳等方法去探究问题的基本策略.值得说明的是探究问题过程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三角函数值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录:
请不同层次的4个同学板演,下面的同学选做2至4个题目.探究问题的过程就是分析问题和寻求解答的过程,因此,每个同学都应根据问题的结构特征和所涉及到的三角函数的性质(单调性、有界性),三角式的恒等变形去分析探究.虽然求解方向明确,但仍存在变量取值范围、优化解题过程和准确计算的问题.板演的同学既能显示自己的知识水平,又能暴露知识的缺陷和不足,为下阶段师生评议奠定基础.此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基础不好的学生,及时发现解题中的创新解法和存在的不足,便于讲评时有的放矢.
3评议问题
评议问题就是学生将探究问题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交流出来.其目的是补充、完善探究结果,获得正确、科学的结论;同时还暴露思维过程、探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亮点.由此引导学生比较优劣,扬长避短,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获得探究问题、评议问题的好奇心和兴趣.
4总结问题
归纳总结问题、回顾反思问题,就是全面审视探究过程,仔细分析问题的可变情况,深入探究知识的网络结构,认真总结发现的规律或成果,这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后环节.同时,也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是师生间思维的再度交汇和沟通,是使学生的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去处理问题,能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揭示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角函数值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录:
①化积后运用函数的有界性或单调性去求解;
②换元后运用判别式法去求解;
③换元后运用均值不等式定理去求解;
④运用解几知识数形结合求解.
值得说明的是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应遵循下面原则:
①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操作程序,操作程序可以不受顺序限制,做到有模式而又无模式,有法而又无定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②探究问题、归纳总结问题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③教师预先有意识地布置、指导有关内容的预习是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基石.
我们的研究、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同行的指正.
(一)课程目标的设计研究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是课程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准则。吴娴兰、高霞认为在确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时不能仅仅从认知的角度去考虑,只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而应当在认知的基础上增设情绪领域的教学目标。曾骊认为课程目标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着力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协调各种心理因素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协调而健康的发展。当前学者们虽然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的论述不同,但是观点比较一致,都将目标定位为以发展性目标为主,预防性目标为辅,使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自助助人”的课程。
(二)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广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课程体系。黄金来根据在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证调查,认为以《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体、以相关心理学分枝为拓展和以系列专题讲座为补充的课程体系,是一种较为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邢静南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应该显现出“三大模块”的特点,即主干课程模块———以心理健康教育主干课程为主导;支撑课程模块———以应用心理学课程为支撑;活动课程模块———以专题活动类课程为补充。可以看出,当前大多学者认为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主,以专题讲座、心理训练实践等为必要补充,多维度构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体系内各部分相互配合、互为补充。
(三)课程内容的选择研究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呼唤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在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学习者的需要为主导,整合学科课程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涉及到心理健康标准、环境适应、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恋爱心理、生涯辅导、挫折教育、网络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的多是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通用教材或是任课教师自编的讲义,理论知识过多,缺乏趣味性、可读性,大多都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讲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情绪。因此,在选择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因素,构建多层次的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邱开金、周晓玲通过对浙江、江苏、云南、河南、广东、湖北等六省42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信函调查,认为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以学制为纽带,不同年级教授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知识,整个课程内容可以划分为通识类课程、职技类课程、心理健康类课程三大类课程。吴娴兰、高霞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很多,但侧重点不同、针对性不强。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时应当以多种教材作为基础,同时针对院校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整合时应考虑以下三点:一是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知识,二是针对学校、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三是结合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
(四)课程实施的过程研究课程与教学实施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体性要素,二是条件性要素,三是过程性要素。教学活动的主体性要素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在教授活动中是主体,他们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并发挥着自觉能动性。但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总量匮乏,二是教学参与态度不积极,三是专业化水平不高。黎凤环基于教师胜任力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为参照标准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选择有利于提高胜任力的培训方式和方法,加强培训的组织实施,开展促进教育教学行为转化的培训效果的评估,可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胜任力水平,提高工作绩效。应金萍等人借鉴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培养和资格准入。课程实施的条件性要素主要是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构成的教学环境。教学的物质条件作为一种有形环境,主要指教室及其配套设施等课堂教学环境。教学的精神条件是一种无形环境,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校风、班风、课堂教学的状态与气氛等。王慧秋认为高职心理健康教学环境应该生活化,和谐的互动式心理环境创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特色,它通常能引发学生的认同感、缺失感,激感共鸣,诱发行动愿望。同时,她强调了对话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课堂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陈丽华通过实践教学总结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三大要求:不应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课,而应是联系实际的应用课;不应是教师的理论“说教”课,而应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同时,师生之间要具有心理相容性。研究者们在教学活动的过程性要素中集中探讨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由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学生自我教育的特点,因此,该课程的教法就不能像其他课程那样采用讲授式、自学式等教学方式,而只能另辟蹊径。教师通常运用自我述评法、角色扮演法、讨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行为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开放平台来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的。也有研究者探讨了其他教学组织形式,如心理社团、团体咨询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五)课程效果的评价研究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与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学者们围绕两种方式,探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一是传统意义上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考察,二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测试。针对学生成绩考核,应该扩大考核范围,降低期末考查成绩的比重,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把期末考查成绩与上课出勤守纪情况、课堂讨论、作业质量、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参与调查研究等平时成绩和表现结合起来综合评定。温娟娟采用自然教学实验法将随机抽取的4个教学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为期半年的心理课程“整体教学”干预实验,探讨心理课堂教学对提高高职生自我和谐发展的实际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高职生总体自我和谐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实验班学生的总体自我和谐发展(t=-2.101,P<0.05)较对照班有了显著提高。这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干预措施,心理健康知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六)课程管理的机制研究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需要有完善的课程建设保障体系。首先,管理层面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健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学校工作诸多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其次,教师层面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知识的传授,也不是哗众取宠的游戏课,同时也要加强师资水平培训。再次,学生层面也要更新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看法,不是应付性的学习,而是为自我发展的学习。另外,发挥由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系部心理工作站、学生心理自助组织与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监、管、办的职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本文来自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杂志。《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的反思
从上述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发现,尽管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时间较为短暂,但还是涉及了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构建了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对此应予以肯定。但是,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一)研究内容方面首先,已有研究大都从研究者所在学校从事的教学实践出发,对课程实施进行探索或者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某些侧面展开研究,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研究较少。其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尽管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研究也多为自下而上的经验总结,但深层次、系统性的理论提升尚显薄弱。
(二)研究视角方面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应该是健康心理学和课程与教学论的交叉研究。但是,目前研究者多从健康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普遍缺乏从课程与教学论的专业视角,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科学而深入的开发与设计。其次,虽然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共性为基础,但是也要看到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与普通大学生的差异性。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准职业人”特殊心理的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较少。
(三)研究方法方面目前,学者们的研究方法还局限于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调查法。总体上讲,定性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特殊性,应该采用相对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中缺乏对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比较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的走向
关键词: 大学二年级 职业发展教育课 实践教学
职业发展教育课实践教学是根据理论教学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实践的特点和作用及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而开展的实践活动。进入二年级的大学生通过一年级阶段学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学习,基本形成了对职业认知、自我认知和职业理想的基本了解,进而完成个人初步的职业目标设计,建立起大学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机制。二年级职业发展教育课的学习进入大学生职业能力准备时期,也是职业发展课实践教学环节的重点之一,学生在厘清自身职业生涯方向和职业目标后,了解社会、企业等用人组织对大学毕业生求职者的选聘要求或标准,结合自我特点和专业学习进程,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职业素质修炼和学习训练及实践计划,并坚持不懈地实施锻炼,做好大学阶段就业资本的主要积累。
一、二年级职业发展教育课实践教学的任务
通过一年级职业发展教育课的学习,进入第二学年的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大学生活规律,完成了自我认知,并了解了职业和职业规划发展的重要性。学生开始真正从现实角度关注自己的成长,主动进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训练。因此,培养和锻炼职业所需的基本素质及创新能力是大学二年级职业生涯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年级职业发展教育课理论教学主要有职业意识与道德、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理论教学的学习,学生具备从事专门工作所要求具备的内在品质和技能,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优良的职业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和基本方法,逐步提高创新能力。根据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探索,我们把二年级职业发展教育课实践教学安排为体验性实践,它是职业发展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确立目标意识、岗位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结协作意识、法纪意识等相关职业意识,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塑造健康的职业心理,强化专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终身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危机化解能力等职业能力,初步树立科学、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主要围绕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以服务社会为主,开展劳动锻炼、志愿者服务等活动,锻炼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
二、二年级职业发展教育课实践内容
根据二年级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的实践目的和任务,设计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程的紧密结合。
1.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按照职业发展教育课理论加实践的原则,根据大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开展认知性社会实践了解职业,已经初步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为强化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特别是帮助二年级学生掌握并学习使用职业规划的理念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职业发展教育课可在二年级上学期末开展以二年级学生为主参加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学生在接受职业发展教育课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体验学习的实践性。职业生涯规划确定人生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及适时调整策略,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学习内容积极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个体潜能。既体现高等教育中个性发展的理念,又增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学风建设与素质教育、就业等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利于优化高校的素质教育方式和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此外,职业生涯设计大赛还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不足,对以后改进教学工作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2.开展职业教育及学术交流讲座
可定期邀请相关专家或企业人事经理等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素质培训,引导学生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提高责任感和受挫能力。由于行业专家具有广阔的社会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因而他们的讲座能够让大学生了解行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了解行业当前发展的趋势,了解行业专家艰苦奋斗的历程和工作经验,使大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敢于面对现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专业讲座或学术交流,二年级学生了解本专业行业职业要求的概况,明确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3.参与了解实践创新项目
校园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各有关单位和高校都为此普遍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参加这些活动,不但有效地培养、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而且在丰富多彩的专业竞赛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兴趣和意识。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任课教师应配合学校团委等职能部门积极组织二年级学生此类竞赛项目,这既有利于二年级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实验的开展思路、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的分析等知识,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并且为以后创新竞赛类项目选拔人才奠定基础。
鼓励二年级学生参加学生实施本科生科学研究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艺术作品、出版著作、知识产权等,以及其他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体验性实践
开展体验性社会实践对于促进二年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职业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体验性社会实践,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促进学生认识社会、了解行业、体验职业活动、提升专业素养、提高实践能力、强化职业能力、创新意识等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劳动锻炼。学生可以到农村或工矿企业从事某项生产活动。在劳动锻炼期间,了解工农群众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学习他们的好思想、好作风,锻炼意志和毅力,增强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锻炼结束后可请有关单位或劳动锻炼单位的有关领导为自己作出鉴定,本人写出劳动锻炼的总结报告。总结内容主要包括:下乡、下厂锻炼的基本情况;生产劳动的切身体验和感受;主要收获和取得的成效。
企业调研。二年级学生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当今社会条件下企业用工分析,了解企业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要求、校友对就业、专业学习及大学生自我培养方向的建议等,进而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技文化服务。二年级学生经过两年专业知识的学习,可到农村、工矿企业向工农群众传授所需的科技文化知识,为工农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实际问题,把所学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到边远山区、贫困山村开展扶贫支教行动,将所学知识传授给贫困地区的孩子。社会科技文化服务的主要形式是:科普宣传、科技扶贫、科研攻关、知识讲座、科技咨询、技术协作、扶贫支教,等等。
勤工助学活动。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市场调查、家教、智力服务等勤工助学活动。
其他个性化、创新型的实践内容。
5.积极参加多种文化活动或社团活动
参加文化科技活动可以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和能力,是培养职业意识的重要基础。二年级学生应积极参加与职业意识培养有关的专题讲座、征文、知识竞赛、辩论赛、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社团活动、学术研究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到相关的知识,扩大视野,强化职业意识。如围绕诚信意识培养进行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手机短信征集等活动,对于参加活动的学生起到了良好的诚信意识培养作用。围绕职业意识培养举行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社团活动是广大学生培养职业意识的重要途径与方法,相关学生干部要积极组织有关活动,同学们更应该认真、热情参加。
通过参加学校职业发展协会等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教学、指导的各项工作中,发挥朋辈指导作用,并开展一定的户外拓展竞赛、职场素质课程培训等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组织管理素质的提高和职业体验经验的积累。
6.担任学生干部职务
二年级学生可以通过担任学生干部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公关礼仪、形象气质等外在能力和心理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内在能力,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集体意识,培养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在成绩评定时根据学生干部级别可换算成相应学时。
三、二年级职业发展教育课实践教学的考核
实践活动考核按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活动时间,学生二年级期间实践要求不少于学校职业发展教育课实践教学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实践中的表现,根据实践内容、实践单位意见,导师班主任适当核实实践具体成果,学生提交的实践总结报告和科研成果、活动宣传报道等其他成果。
职业准备阶段的作业为结合体验性社会实践,通过本人对实践岗位的认识及一年来在实践岗位开展工作的情况,结合本人实际制作《实践岗位的体会以及改进建议书》。一般不少于3000字。
导师班主任负责成绩的认定,在《职业发展教育手册》上登记备案。
职业发展教育课二年级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以上职业发展教育课实践教学的活动开展,二年级学生在掌握职业意识与道德、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树立专业意识,增强专业兴趣,初步确定就业行业,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求职择业能力准备方面,二年级学生全面提高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积极的职业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等求职择业的能力,增强适应就业市场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中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全程化、分阶段教学探微[J].长春大学学报,2007,(05).
[2]赵北平.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程[Z].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9.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9-0090-02
心理健康教育是唤起学生自信、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的最有效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知识的传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但在实践中,有些教师把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照搬到心理健康活动课上,教学生对心理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使心理健康教育课陷入政治课、理论课的误区。
(二)忽视课后实践和学用结合
学习是为了实践和运用。有些教师没有真正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目的是学生行为的改善,在心理课结束后缺乏后续的检查监督。
(三)教学目标模糊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在于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有的学校没有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或未能时刻结合教学目标有效监控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订得过大、过全,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达到。
(四)专业教师缺乏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目前我国的心理学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在专业教师奇缺的情况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团队干部兼任,有的是从班主任中抽调的,还有一些非心理学专业的教师通过自学或培训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工作。
(五)缺少制度保证
首先是没有专门的岗位和固定的编制,其次是缺少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第三是缺少必要的时间保证。
二、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基于以上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同时考虑到班主任对学生比较了解,平时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也比较多,采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培训班主任,班主任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转变观念,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我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小测试、观看心理电影、音乐、讨论等多种手段。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了学生放松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剂,也达到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
(二)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 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强调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选派教师参加市、区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 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每周定期对学生的共性问题集中指导,提高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会形成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同时利用每班的健康课,集体晨会、班队课,大课间活动课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结合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 个案分析与工作总结相结合。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决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个案分析与研究,做到因材施教。为此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都认真填写《心理咨询记录表》《潜能生转化情况登记表》《爱心家访表》等,把学生中出现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办法及时记录整理,分析了解各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把准教育脉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由学校归纳出普遍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总结交流,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沟通技巧和策略。
4. 个性问题与特殊问题需要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服务形式有:①面谈。我们对心理咨询辅导室进行精心布置,完善了辅导制度,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和困惑,可直接到辅导室找老师谈心交流。约见方式是多样的,有信函预约,有临时登门拜访的,也有一些是班主任指定特约辅导的。但不论是哪种形式,学生都是自愿的。②书信辅导。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又觉得不便与辅导老师口头交流的,就采用书面交流,通过“开心”信箱联系沟通。
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心理“开心”信箱、心理小报、网络、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向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
5.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我们要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这个契机,邀请专家来校,对全体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6. 开展生命教育系列心理活动。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开展以转变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自觉性、提高教师执行能力为目标的专题讲座、校本培训、教研活动、经验交流等,把学校的发展目标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期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目的是提高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残障人士珍爱生命,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可贵品质,同时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系列征文活动”、 “珍爱生命,从我做起”的集体晨会团体心理活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从保护自身做起。分男女生开展“男生课堂”和“女生课堂”,进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培训,开展校园“开心影院”,在学生中进行直观的生命教育。
(三)寓教于乐,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生动有趣的活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课本剧”传承了民族的文明与礼仪;“平安童谣”唱出了生命的高贵与尊严;“古诗词诵读”歌颂了上下五千年的文韬武略;“演讲比赛”弘扬了中国精神;运动会上你追我赶,凝聚团队;书画比赛捷报频传,展示风采;还有一年一度的“环保嘉年华”,“六一”文艺大汇演,眼保健操比赛、班级文化建设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健康发展,快乐发展,全面发展,使学校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团结和谐的校园环境。二是通过活动进行养成教育。学校通过班队会活动,开展 “德育讲师团”活动、“爱阅读、善表达”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行为品德;学校还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 “寻找最美男孩女孩――劳动大比拼”等一系列劳动竞技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在寒暑假参加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妇女节”、“重阳节”、“教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孝亲活动,传承中华美德……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枯燥的德育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达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塑造了学生健全的人格,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四)不断修炼,努力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和学生的广泛接触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心灵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的感情是丰富的,他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我们对他们知之很少,往往用自己的主观意图去猜测他们的内心思绪,用我们自己的推测来衡量学生的内心需要,用教育者的单一角色去看待他们的丰富感情。事实上,这些都是违反了认识上的客观规律,导致了我们无数次教育的失败,导致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的事倍功半,于是,我们有必要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一下我们要当好教师,自身还需要补充些什么?我们对学生还需要给予些什么?
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个前提条件,要教育好学生教师自身补充的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要提高自己的心理教育能力,增强了这两方面,将为我们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插上翅膀,将为我们成功教育开辟广阔的新天地,育人育到学生的心坎上,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为他们走向明天的成功之路,打下一个厚实的基础。
一、农村心理教育现状情况透析
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精神与物质的不平衡状态,学生心理偏差出现的比率较高,校园暴力、厌学、早恋等现象较为普遍。近年来,只有重点中学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少数中小学设置了心理课程,极个别学校设置了心理咨询室。总体上心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尚未形成一支具备深厚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二、改进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专门的心理教师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和基础。培养一支心理健康、师德高尚、善于协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2.政教处、班主任应具备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目前教育形式下,各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主要依赖于政教处和班主任的工作。而实际情况是,政教处和班主任在学生常规管理和纪律卫生等方面几乎花费了全部精力,能留意到学生心理变化的较少。首先,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专题培训,确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模式。其次,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课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心理知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
中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许多课程设置与心理密切相关,在当前专职心理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重视培养思想品德课教师,渗透心理理念于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5.注重个别咨询与辅导
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可在学校设置心语小屋、知心信箱、心理热线等,给学生提供倾诉和寻求建议的窗口。
6.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科学、规范开展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是总结、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重要手段。注重心理健康成果的挖掘与交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进行课题、论文、个案辅导、心理辅导活动课方案、校园心理剧等征集评比活动。订阅、组织阅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籍、刊物,逐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7.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一职
选择人际关系良好、乐于与同学交往的同学担任此职务,及时发现解决学生中的心理偏差和困惑,做好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调动学生的心理自我成长能力。
8.开展家长的家庭教育、心理知识培训
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子女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孩子综合能力及人格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上,家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与家庭教育积极取得配合,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健康教育的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我们在工作中过于强调学生的共性,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的尊重和塑造,这一点有违健康教育的宗旨。我们在塑造学生共性的同时又很容易忽视对学生创造性的塑造。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请笑纳!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1学校健康教育是利用学校教育,使儿童少年获得卫生知识,转变卫生态度,产生卫生行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我校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以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促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一、建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责任到室、到人,分工明确
二、进一步普及健康知识教育
确保每周0.5课时健康教育课,开课率为100%,做到有课本、有教师、有计划、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等第。这是传授健康知识的基础阵地,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教育,做到在欢快的、激进的气氛中让学生自觉地接受知识,理解并掌握知识,从而建立健康的理念。
另外,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健康知识讲座,选择一些常用的、有难度的卫生知识,进一步强化传授,或根据季节性的变化,有目的地进行季节病的预防宣传,如流感、肝炎、性病等。
三、加强健康教育课管理
①教材和教具:教材做到
1、体现“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的八项内容;
2、教育内容(文字、插图)无概念错误;
3、课文深度和文字质量符合教学规律;
配备好教具,包括挂图、模型、幻灯片及其它类型的健康教育用具。
②教学计划:每个年级都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并做到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与计划一致。
③教案:包括课时、课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小结等8项主要内容;教案书写力求做到无概念错误、整洁、简练等3项主要内容。
④师资培训:保证授课教师平均每人每学年接受120小时以上的培训。培训的形式有:培训班、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教学活动、观摩课等。
⑤授课质量:要求授课教师做到概念清楚、启发式教学、语言生动、理论联系实际、板书工整等5项。
4、硬件实施到位:采光照明与黑板、课桌椅、饮水与洗漱设施、厕所设施、教学用房等均对照评价标准进行添置、改善。
5、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
知识教育是基础,让学生建立健康的卫生行为是关键,平时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应时常督促学生行使卫生的行为,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早晚刷牙、饭口漱口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卫生行为以及一些健康行为实际操作项目如:身高的测量、体重的测量、脉搏的测量、体温的测量、做眼保健操的正确姿势、正确的读写坐姿等,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及技能。
6、营造宣传舆论氛围。
学校利用一些特定的宣传日,大力宣传发动,有“爱牙日”、“防艾日”等专题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开展一些如“爱眼知识问答”,通过班队课、家长会等宣传契机,进行健康传播活动。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2本学期我们始终贯彻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评价方案,把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长抓不懈,领导重视,教师认真执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全校师生逐步树立起了健康理念。
一、具体工作
(一)认真落实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以明确的工作计划为指导,做到工作有目标,有方向,有全局观念,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高度重视,统一领导,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我们一直以来十分注重抓好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等在内的综合教育,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生整体素质来抓。为此,学校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调整和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使之逐步进入科学化的轨道。
(三)完善健康教育监督评价体制。以校长为组长的健康教育监督评价小组,总结去年的工作经验,今学期对健康教育监督评价体制进一步完善,丰富了评价内容,健全了评价标准。整个健康教育评价本着公正、公平、客观的原则,真正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监督、有评价、有奖有罚,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立足根本,营造氛围,学校健康教育成效逐步显现
我们坚持将健康教育列入了整个教学计划,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及常见病的防治起了很好的作用。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做到“五有”,即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评价;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我校针对学生身心发育特点,选择教材,以及将学习方法指导等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二、反思与展望
(一)我校教师关于健康教育的科研水平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以教育促科研、以科研带教育的良性发展的模式。
(二)在健康教育的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我们在工作中过于强调学生的共性,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的尊重和塑造,这一点有违健康教育的宗旨。我们在塑造学生共性的同时又很容易忽视对学生创造性的塑造。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健康人格不但要求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还需要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三)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还离健全、完善的健康教育模式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在很多时间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说教,而忽视了身体力行对学生有着更有效的教育意义。
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必将更上一层楼。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3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使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一、完成工作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健康教育、卫生保健已完成的具体工作如下:
1、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在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我校所采取的形式是多样的,根据上有关部门的要求、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宣传日、等进行宣传活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利用广播、板报进行宣传教育 (2)积极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
在青春期健康教育中,我们认真制定计划,并根据计划的内容认真执行,重点进行五、六年级的青春期教育,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针对年龄的特点单独出了板报,在11月1日举行进行了以青春期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开设青春热线、青春问卷调查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使学生的生理、心里得到均衡发展。
2、上好健康教育课
多年来,我校把健康教育课当成健康教育宣传的主渠道,我校健康教育课一直按照上级的标准开足、开满课时,做到每两周上一节课有专职的教师上课,教师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并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学,把上课、宣传、活动等内容融为一体,做到学生有笔记,有教材,有年终考核成绩,使健康教育能从多层次,多角度,宽领域,面向学生进行教育。
3、积极进行吸烟危害身体和“碘缺乏病”的防治
向学生宣传吸烟的危害,吸烟和被动吸烟都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吸烟不但影响身体发育,而且影响智力的发育,学校在开展此项活动的同时,针对一些在校吸烟的教师和家长进行教育,杜绝在学生面前吸烟,给了学生一个清新,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在“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中向学生宣传“碘缺乏病”的危害,特别是缺碘对青少年的危害,缺碘不但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而且可以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让学生学会防止碘的流失,有效地保护自己。
4、认真做好学生的体质监测及体质监测后的统计工作
每年的体质监测工作在上半年完成,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我们做好了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利用广播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了解了体质监测的重要意义,了解了如何配合医生做好体质近侧,完成了监测任务。下半年做好了检测后的统计工作,上报有关报表,整理了有关资料。在近侧过程中发现的学生患病问题,及时统计出来,及时与家长联系,防止有关学生的病情因此延误,使监测工作达到了真正的目的。
5、积极进行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中,我校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六病”的防治工作,把预防龋齿,沙眼,视力不良当作了重点来抓。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并做好眼保健操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使学生做操质量明显提高,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稳中有降。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良好习惯,定期检查口腔,早发现龋齿早治疗,是控制龋齿发生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从体质监测来看龋齿的患病率下降十多个百分点。
在预防沙眼的工作中,教育了学生用流水洗脸,不用脏手揉眼睛,发现沙眼患者要积极的治疗,特别要发现一人患病要全家治疗,这让有效地疾病的传播和蔓延。今年沙眼的患病率与去年相比明显下降。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4一年来,我校认真抓好健康教育工作,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在总结如下:
1、卫生教学,传授知识。
(1)课堂健康教育,做到了“五个有”:即有教材、教师、教案、教时、评价。教导处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教师的上课和备课情况,百分之百的老师都是按计划备课上课,起到了预设的效果。
(2)为学生提供了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各年级在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上,还开设了心理健康讲座。学校建立的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由专门的心理老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培养了学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了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4)控烟知识教育。在办公室、公共场所、醒目位置设置了明显的控烟、劝阻吸烟的标志、标识。加强教职工及家属行为规范管理,教职工不得在校园公共场所、学生面前吸烟。大力营造吸烟有害健康的舆论。目前,在校园里已经看不到吸烟的人员,就是家长来学校,看见禁烟标记,也主动配合,不抽烟了,应该说: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5)食品卫生。学校食堂,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严把食品进货关和加工操作关。为师生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卫生环境,有益健康。
(1)在硬件上,校舍、采光、用水、安全、厕所、桌椅配置等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在软件上,政策落实,制度到位,卫生服务优良,档案资料齐备,实行依法治理。
(2)通过宣传教育,全体师生懂得了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明白了避免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环境(如大雾、灰尘、噪声等)中进行体育活动等。
(3)学生个人卫生基本做到头发整洁、无异味;指甲勤剪;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教育师生逐步形成健康了的生活方式。
(4)搞好健康教育宣传橱窗,配合卫生院印发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利用学校媒体加大宣传的教育力度,组织了厕所消毒。
(5)开展了环境卫生评优活动。各班划分了包干区。每天由专人检查,当日整改。打分结果公布。
3、卫生服务,健康监测。
(1)做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进一步加强了对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通过专题讲座、黑板报、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指导,要求改善饮食及不良饮食习惯,纠正偏食,增加动物性食物,提高个人卫生水平,注意用眼卫生。
(2)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
以“防近”为中心,定期检查学生的用眼卫生,提高了眼保健操的质量,各班进行眼保健操的检查评比,积极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和设备,保证教室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
(3)做好传染病控制工作
积极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校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
当然,跟我们的目标相比,我们觉得还有一些工作需要加强,我们将继续努力,创新我们的工作,为宜陵镇的卫生事业服务,更为我校师生健康服务。
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使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健康教育的开展。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5健康教育是卫生工作中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卫生知识,提高自己的防病能力,为将来学习打好基础,基于以上原因我校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每周进行两次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次是每星期二的健康教育课,由各班主任根据健康教育课程的要求进行讲授,这项工作由教导处和卫生老师共同把关,另一次是每星期一的卫生广播。主要是区里的一些重要精神,学校的一些事项布置以及常见病知识的宣传等。无论是采取哪种形式,都做到有备课、有教案、有检查记录。事实证明开展一定规模的健康教育,对学生来说,既增长了知识,又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做好防病工作
防近工作是学校的重头戏,目前学生中的患近率仍较高, 如何降低学生患近率?每年开展两次防近宣传周,各班进行黑板报评比,读写姿势评比、眼保健操评比等,取得了较好成绩。希望尽自己的力量来降低学生的患近率,使它们的眼睛更明亮。
三、创建工作
[关键词]五措并举 提高 思政理论课 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常海霞(1973- ),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研究;王华彪(1973- ),男,湖北汉川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组织部副部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研究;贾绍宁(1978-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研究。(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中国梦’愿景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HB14MK023)、2013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语境下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HB13ZZ004)和2011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七位一体”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S2011408)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153-02
一、创新实践教育方法,巧用案例教学,升华思政理论课感染力
思政理论课是实现理论当代中国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备手段。思政理论课,除教学大纲规定的理论课外,还包括系列教学中的集中授课、宣讲辅导、举办讲座等,对于搞好系统教育灌输、打牢大学生思想根基、解决现实思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特别是面对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科技化、资本私有化的“四大环境”,容易呈现出思想观念多样、价值追求多元、行为方式多变格局,需要创新教育方法、运用教学案例来应对。积极接受新事物,敢于尝试新生活,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要适应他们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政治教育课吸引力。
1.采取社会实践教学。如,在形势政策教育中讲授市场经济知识,在革命传统教育中讲授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在作风纪律教育中讲授政策法规知识,在中国化的教育中讲授“毛概”等,做到用社会实践启迪引导,用生动教学案例解疑释惑,用系统知识开阔视野,达到升华思政理论课感染力的目的。
2.巧用案例教学。一堂课只有事理结合、寓理于事、以事明理,才能讲得有“血”有“肉”,使大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思政理论课讲授中运用事例应做到“四要”:(1)统一。做到例证与观点统一,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更不能相悖抵触。(2)贴切。要用身边人身边事,善于从大学生身边的学习生活中选取事例,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3)新颖。要注重选取最新的事例,把最近宣扬的先进典型、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入课堂,使教育更加鲜活生动。(4)活泼。要善于用活泼的形式吸引大学生。只有适应授课对象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才能吸引大学生、感染大学生、教育大学生。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开展双向交流,增强思政理论课亲和力
思政理论课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双向交流,才能不断增强思政理论课的亲和力、吸引力。
1.牢固树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全面发展既是新形势下大学生的迫切要求和强烈愿望,也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要着眼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广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培养“四有”青年,是思政理论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办人民群众满意大学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开展思政理论课,必须做到“三个统一”:(1)坚持社会整体价值与大学生个体价值相统一。充分尊重大学生个人愿望和需求,本着社会主义建设、对个人发展有利的原则,积极为大学生发挥个性、施展才华创造条件。(2)坚持严格管理的一致性与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多样性相统一。对大学生既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也应针对大学生内心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对大学生进行激励引导。(3)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既要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又要充分考虑大学生在觉悟程度、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理论,最终达到教育内容和效果的统一。
2.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大大增强,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我讲你听”“我说你通”的教育方式已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对此,我们在教育中要做到“三个必须”。(1)必须树立“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的理念,通过广泛运用民主讨论、思想互助、网上交流等形式开展思政理论课,才能使大学生明确是非界限,提高思想觉悟。(2)必须积极探索群众性自我教育的新模式、新载体,注重用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鲜活事例感染大学生,用大学生创作的人生格言启迪大学生,用从大学生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育大学生,才能不断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3)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会等社会团体干部的作用,让他们上讲台、唱主角,帮助他们提高做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的基本功,形成人人做工作、大家受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解决现实思想问题,化解干扰挑战,提高思政理论课针对性
思政理论课的授课对象和主体是当代大学生,关心好、实现好、维护好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思政理论课的基点。“90后”的当代大学生,其认知能力、心理状况和行为方式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同时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也在逐渐加大。思政理论课要回答和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就必须积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社会环境的新变化,认真研究、因势利导、主动应对,才能取得实效。
1.重视现实思想问题增多对教育带来的挑战。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由心理问题引发的现实思想问题和案件事故增多的实际,要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活血化瘀、舒心通气功能,加强人文关怀、搞好心理教育。在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同时关注其心理健康。要把普及心理科学知识纳入经常性思想教育、科学文化学习和卫生常识课程,使大学生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一般方法。要结合军训、学生生活管理等节点,有针对性地搞好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提高大学生活的适应、自控、承受和化解能力。
2.重视信息网络普及对教育带来的影响。信息网络不仅给大学生思想带来了深刻影响,而且给思政理论课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信息网络作用,认真挖掘各级思政治教育网、高校综合信息网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多媒体教学,开展网上授课、网上交流等互动式、开放式教育,不断增强教育的覆盖面、时效性和感染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和技术预防,搞好规范和引导,强化思想阵地观念和安全保密意识,有效抵御和防范各种消极影响。
3.重视社会大环境变化给教育带来的干扰。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对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紧密联系当前时代背景,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变化,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不能简单地把大学生注重物质利益视为思想境界不高或缺乏理想追求,不能随意把大学生对学习、生活提出的正当要求视为个人主义。
4.重视大学生中带倾向性的现实问题带来的挑战。近几年,大学生家庭后拉力呈现扩大的趋势,不少大学生家属下岗、离婚率升高,家庭涉法问题增多,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高校要树立“人先于事、事制于人”的观念,着眼在“聚人之心、解人之难、动人之情、集人之智、合人之力、正人之行”方面下功夫,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要自觉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去体察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努力把对大学生的关心体现在具体行动上,把组织的关怀体现在真诚帮助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思想问题的解决。
四、选准社会教育课题,完善教育体系,丰富思政理论课时代性
当前,时代条件深刻变化,社会环境日益复杂,高校的教育使命任务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充实新内容,丰富新内涵,拓展新领域,进一步增强时代感和感染力。
1.着眼时代条件发展变化选择课题。社会环境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参照系。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针对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社会思潮复杂的实际,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校正思想航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追求,要用强大的精神支柱凝聚力量;针对信息社会的特点要求,要及时将如何发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针对多元文化的渗透影响,敢于把时尚健康的东西搬上讲台,善于用新的视角分析解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2.针对大学生现实思想反映选择课题。以问题牵引教育,用教育解决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要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注重加强调查研究,真正把大学生的社会经历、思想特点、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搞清楚,选择他们能接受、喜欢听的内容开展教育。要掌握大学生的现实思想反映,结合形势变化,及时搞好思想调查,摸清大学生思想底数。要善于从大学生现实思想问题中发现倾向性问题,坚持有什么问题搞什么教育,做到大学生所想的就是课堂教育中所讲的,课堂上讲的就是大学生所关注的,切实增强思想教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3.要善于在党的创新理论中选择课题。思想性是贯穿于政治教育课的灵魂。要善于把党的创新理论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教育中,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大学生;要始终突出主题,每一堂课都要围绕中心思想选材、举例、阐述,用鲜明的思想观点吸引官兵;要深入思考总结,善于从寻常中讲出深刻的道理,从平凡事中讲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五、提高教学能力素质,讲求授课艺术,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
讲授思想政治教育课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一堂成功的思政理论课,可以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提高思政理论课的质量水平,取决于授课者的综合素质。教学工作者要积极适应新形势,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当好当代大学生的灵魂“工程师”。要把授课作为使命来承担,作为事业来追求,作为业务来钻研,下功夫掌握这门艺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在勤于学习中打牢理论根基。要加大理论武装力度。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夯实理论根基;要切实掌握思想武器,注重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讲述道理。要善于用创新理论回答解决大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从而把灌输的道理说到大学生的心里去,使大学生对教育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2.要在广泛涉猎中丰富知识底蕴。(1)要在学习前沿知识中体现新度。瞄准信息知识、科技知识等前沿领域,掌握网络知识、流行文化知识,进一步拓宽知识面。(2)要向辅知识要广度。广泛涉猎文学、艺术、写作知识,以及美学、自然科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常识和基础知识。这样讲起课来就不会说外行话,才会讲到点子上。
3.在总结思考中把握特点规律。要在总结思想中悟出深度。要认真学习社会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和我党的光荣传统,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力争学得更深一些、更精一些。坚持在总结中学习提高,把感性、零散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理性、系统的思维和认识,是提高授课能力的必然途径。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对所讲授的教育课进行认真回顾和分析,要看“这些教育为什么搞得好,是什么起了决定性作用”,从而找出带规律性的、对今后的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来,达到系统讲授一次课,长一分本事的目的。要总结失败的经验。认真学习全国、全省优秀思政理论课干部典型的授课经验,仔细揣摩、反复领悟授课技巧,做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4.要在实践磨砺中锤炼授课本领。要在社会实践中积累厚度。提高授课本领,既要靠知识的积累,更要靠实践的锤炼。要甘于吃苦。下功夫把思政理论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深入细致地搞好思想调查,精心备好每一次教育课;要珍惜每一次授课的机会,用心感悟,用心实践,做到上一次课有一次的收获。要善于积累。自觉养成边干边积累的良好习惯,努力做一个思政理论的有心人。要善于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办法解决思政理论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思政理论课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