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思修社会实践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7 11:17: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思修社会实践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思修社会实践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美的问题;;审美尺度

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里,记载了神话故事“不和的金苹果”,据这则神话所述.英雄阿基琉斯的父亲结婚时,邀请众神参加婚礼,唯独没有请不和女神,这位女神生气了,有意引起一场纠纷。当婚礼举行时,她在宴会桌上投下一个金苹果,上写着“给最美的女神”,当场就引起了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的争夺.大家决定让特洛伊王子宣判,那么特洛伊王子的金苹果该给谁呢?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审美尺度的问题。

一、美的问题

柏拉图在《对话录》中,区分了“什么是美的东西”与“美是什么”,提出了各种审美对象的共同本质,要寻求“一切美的事物有了它就成其美的那个品质” [1],将审美对象提到哲学上加以探讨。童庆炳在《“美在关系”说新探》的讲座里总结到,美的问题一般有三个对象层次:

美的对象,如北京很美,西施很美;美的素质,如美是对称,美是平衡,美是多样化的统一;美的本质,这是美的根源,涉及到了哲学。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美学问题大讨论思潮中,出现了以下“美的五说”美是客观的,美的本质是事物的典型性;美是主观的,”尔未看此花时,花与尔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体感受与对象的客观存在才构成了美;美是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美是评价,只有在评价者和评价客体之间产生价值性之后,美才出现。

西方对于美的观念主要有三种。狄德罗认为,“组成美的就是关系”;康德认为,“审美不涉存在,只涉形式,因而不涉厉害”;黑格尔则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这些美的观念,包含着个体的价值判断,很难说孰对孰错。朱光潜提倡“自由生发,自由讨论”,殊途同归地替中国新文艺开发出一个泱泱大国”。可以说代表着一代知识分子们的美学观念。

二、的审美尺度

马克思的审美尺度认为,审美是在实践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一)审美有赖于主体审美能力的形成

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2]。冯友兰在《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一文中指出:“何谓意义?意义发生于自觉及了解,任何事物,如果我们对它能够了解,便有意义,否则便无意义。”也就是说,只有审美的主体积极的参与到审美活动中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才能促进审美活动的不断发生。同样面对着醉翁亭的山水之景,宴会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的只有欧阳修,说明游人和欧阳修的主体审美能力间存在差异.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同理。

(二)审美有赖于客体存在的差异性

首先,要承认客观世界的差异性也是一种美的表现.虽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事物仍会引起人的共鸣,表现出整体性的风格差异。俄罗斯地大物博,作家视野开阔,多有《战争与和平》这种史诗.而日本身处小岛,更多的关注人,《四月物语》这类短小充满人文气息的作品层出不穷。另外,主体在面对不同的客体时也会有不同的审美体验。苏轼在面对奔腾的长江时,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词,而面对皎洁的月亮时,则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婉句。

(三)审美有赖于具体的社会实践

马克思说:“社会实践决定社会意识”,这里的实践包括时空心境中介和历史文化积淀两部分。

同样处在寒冷的冬天里,岑参写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白居易的《卖炭翁》却“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马克思的巨大贡献之一就在于指出,“人首先要吃饭、穿衣、解决衣食住行问题,然后才能够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高尚活动。” [3]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进一步指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低层次的需要实现了之后,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出现。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天寒地冻快被死神带走的时候即使出现幻影,也是先看到能让自己暖和起来的火炉,再看见自己最亲爱的奶奶。你能要求这时候的她想到的是雪花很美吗?显然不科学。

结合的审美尺度,本文认为,审美活动应该结合具体的社会实践,并不断提高审美主体自身的审美能力,开辟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角度,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获得审美的愉悦。

回到题目上来,特洛伊王子应该把金苹果给哪位女神呢?是赫拉、雅典娜还是阿佛洛狄忒呢?这个答案,我们必须审慎考虑,否则极有可能会像特洛伊王子一样,引发一场特洛伊战争来。

参考文献:

[1]柏拉图.柏拉图著作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2篇

关键词:应用语文;四步骤;四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53-01

1.什么是课上"四步骤"

语文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运用能力提高的过程。语文基础知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构成了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思构成了语文的运用能力。怎样充分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呢?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知识面窄的,因材施教,我采用了课上"四步骤"。四步骤指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成"四个步骤"。第一步骤---关注热点。正式上课文前十分钟的时间,以学生为主体,说一说,议一议社会热点:涉及社会万象。新闻、故事、趣闻轶事、学校的身边发生的事等等,这样做其一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其二培养学生评说的能力;其三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思考的能力,打开"思维网络"。教师五分钟短评小结。然后进入教学环节第二步骤 ---精讲阶段:教师讲解例文,点播重点字词句章结构;第三步骤----学生掌握写作格式规律后仿写;第四步骤---是纠错阶段。完成上述四个步骤后老师采用对比分析做总结。整个过程始终老师是点播,而学生是主动参与。例如《启事》写作课。在完成前三步骤后,用课件展示病文,让学生议一议纠错:

启事:秋风秋雨愁煞人,没有雨伞愁上愁。本人不慎丢了雨伞,有捡到者,立刻给我送来。丢失者:李玉

通过议一议,他们清楚了的认识到了错误在什么地方,知道应用文必须简练明确,其次格式要求正确、语言表达,礼貌上都有要求,然后写出正确的应用文。

失物启事

本人不慎,昨日18点在学校图书馆靠门口的座位上,丢失了一把紫色花三折雨伞,望有拾到者告知本人,本人不胜感激!谢谢!

本人联系电话:xxxxxxxxxxx 住址:学生楼A-301

失主:X学校Z2016302班学生李玉

2017年3月1日。

2.什么是课后"四结合"

应用语文,工具性较强,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用课上学到的"渔"去课后"捕鱼"――进行课外拓展,处处有语文,处处学语文,处处用语文。在运用中学,在学中运用。应用文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上,毕竟课堂时间有限,更多的拓展在课外。学生随时随地学语文,运用语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应用文,写作应用文。课后"四结合"指的是应用文学习必须与社会实践结合;必须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必须与其他课程诸如专业课程 、《礼仪修养》 、《德育》 、《美育》 、《国学》等课程学习结合;必须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这样做克服了课时少,知识多,运用少的缺陷,这样做克服了学而无用的状况,处处学语文,处处用语文,才能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听说读写与生活挂钩,人情练达即文章。

2.1 应用文学习必须与社会实践结合。应用文中《计划》 、《总结》 、《调查报告》 、《合同》等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从身边事入手。如做《计划》,如果学生仅仅在课堂做个学习计划之,那太简单了,那是闭门造车,到了社会,仍然不知该干什么。必须把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融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我就结合他们的社会实践,教会他们怎样做生产计划,怎样排产,做生产调度,怎样进行现场管理。

2.2 必须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通过角色扮演,用活语文。抓典型,写真情。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活平凡,但也不乏有情有义的人,未来的工匠也许就在他们之中。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有着丰富的资源,但真正反映他们生活的作品寥寥无几,组织他们拍拍礼仪情景剧,抒写自己的生活。去年我教的中烟班,正碰上他们参加贵州省中职院校校园文明风采大赛,指点他们如何选择典型材料,如何剪辑,他们用微视制作记录他们在学校的生活的作品在文明风采大赛上获奖。

2.3 必须与其他课程诸如专业课程 、《计算机》 《礼仪修养》 、《德育》 、《美育》 、《国学》等基础课课程程学习结合。如毕业设计,既有用语文学习到的知识表达,又要专业知识。

2.4 必须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我们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大数据在贵州有长足的发展,教育更应享用科技成果,依托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改变贵州教育落后,拓展思维,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带来丰富性、教学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它能把学生由单纯用手机玩游戏的手机控转换成利用互联网学习知识控手机能手。

总之,本人的应用文的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第3篇

高素质,兼具继承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聚焦立德树人,盖“志”(志向)、“情”(情怀)、“识”(见识)、“践”(践行)四字,试图改变当下文科生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以升学就业为“志”、以一己之私为“情”、以知识技能为“识”,思行脱节、言行不一的现状;复合型,一是使学生对人文与社会两个领域、基础与应用两个方向均应有了解、有兴趣、有尝试、有方法,二是致力于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并培育文科特长,不片面地追求高考成绩、重文轻理;预备人才,一是获得“深造”创造机会,二是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学习方法,为其从业后取得相当成就奠基。在这一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学校历经20多年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出一条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策略在内的文科人才培养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侧重谈及学校文科课程设置研究。

一、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贯彻和落实培养目标要求,需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伴随学校对文科实验班培养目标认识的不断深化,学校逐步优化原有课程体系,从立德树人、治学求知、终身发展三个维度,把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细化、分解和落实到课程设置中来,初步形成文科实验班特有的课程体系(见表1)和特选课程

(见表2)。

这一课程体系划归在学校“6+1+1”整体课程框架内,且以完成国家课程基本要求为前提,这是文科实验班课程与其他类型班级课程的“共性”。课程共性源于文科实验班学生与其他学生共同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体现学校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打好共同基础的课程理念。遵循共性的基础上,文科实验班课程设置着眼于高素质文科人才的需求,为学生设置了具有丰富性、专业性和适应性等特点的课程,充分体现文科学习“宽、厚、实”的特色。这是落实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文科实验班课程差异性的重要体现。

二、课程内容的开发和整合

1.文科课程

对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的国家课程进行增、删、调整。增加有助于开拓视野、未来专业深造(涉及学生密切关注的人文、社会科学不同领域和专业)所必需的学习内容并作为实施重点,舍弃部分学习内容。取舍的具体标准依据各学科专业视角进行判断,学习内容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有机组合。例如,语文学科就文科实验班生源实际,依据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编写《文科实验班语文必修教材》(活页,全10册)并投入使用。历史、英语、地理、政治等学科也进行了国家课程内容改革的研究。于此同时,开发种类丰富的文科实验班特色课程。学校累计开发可供学生选择修习的文科特色课程28种(见表3),举办国内外名家讲座课程70多次。在对国家课程进行整合和对特色课程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注重校本教材的编写,将较为成熟的内容以教材的形式固化下来,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

2.理科课程

文科实验班的理科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组成部分,但从事文科专业领域学习、研究和工作的人群,对理科课程的内容需求有其特殊性。因此,立足培养目标,我们对理科课程内容同样进行了开发和整合。首先,按照高考标准实施数学课程,增设“数学思维训练”课程,结合未来文科生可能用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开设数学专题选修课程,如“经济学中的数学”等。其次,为文科实验班学生设置修满高中学分所必需的科学与技术领域课程。在课程内容上,着眼于文科学生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着重选择科学史、科学精神、科学伦理、科学前沿和生活中的科学技术为教学内容。在探索文科实验班理科课程的内容改进方面,化学学科成效突出,在文科实验班开展的化学主题研究课程,已单独作为研究项目在北京市

立项。

3.实践活动课程

文科实验班的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含“人文特色活动课程”和“人文社会实践课程”两大类,前者主要在校内开展,后者主要在校外开展。我们进一步明确实践活动课程的功能和定位。首先,社会实践和特色活动是一种学习行为,学生通过前期准备、过程指导和总结交流,能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发展志趣。其次,社会实践和特色活动是一种教育行为,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视野和情怀、修养与习惯、责任感和自律精神。最后,社会实践和特色活动是一种交往行为,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和与同学、教师、社会各界人士交往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合作沟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促进学生

成长。

出于对该课程重要意义的认识,我们还积极开发新内容和新形式,建设“校内―市内―国内―国外”不断向外辐射的“实践活动课程群”,使学生能够广泛参与到不同组织形式、不同目标方向、不同交往人群、不同任务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其中,校内特色活动开发了冬令营、夏令营、国学比赛、传统文化论坛、演讲、辩论、戏剧表演等新内容;市内实践活动开发了参观、访谈、调研、志愿服务等新内容;国内地域文化考察实践开辟或完善两条路线,即秦汉唐文化社会实践、徽文化和江南名人故居社会实践。为了给学生创设条件,我们前往英、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学校学习、交流和考察,增进学生多元文化理解力,使学生在一定的规范下习得经验,收获

成长。

学校育人,如工厂生产产品,不但要注重出厂质量,更要注重“耐用性”质量。高素质复合型文科预备人才,从立德树人、治学求知、终身发展三个维度,聚焦文科人才质量,力图使高质量的文科人才“产品”能满足当下及未来中国文化复兴和社会建设的

第4篇

班级是德育活动的主阵地,课堂则是德育、智育的主渠道。学校将“八心八德两意识”教育为品行修养教育点,以两条线切入品行修养教育:心理品质以“勤”、“恒”等为一线;道德品质以“孝”、“敬”等为另一线。通过五个层面深入实施,实现班会主题化、课程化。

一、分主题编写心德课程校本教材

作为学校德育主任,我牵头与24位班主任教师一起参与“心德课程”教材编写工作。班主任分别承担了“八心八德”德育教育培养目标之一进行拓展外延,以理解核心词、小故事明理、联系实际导行三大环节紧紧抓住学生的教育点。同时,学校把德育主题活动课与学校的品德课相结合,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国学经典诵读校本必修课相结合,与学校五修五养校本选修课相结合。大家都在动脑、思考,创意中完善心德教材的编写与修订,并在实施过程中关注引导学生参与补充、发表建议、合作改进。通过师生的思考、策划、设计,共同编写了一整套的心德课程教材内容。教材形成后以主题班会活动课为渠道,低年级教师主导学生参与;高年级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辅助实施。在编写教材中将班主任由“育人角色”转变为育人课程的真正引导者、操作者和实践者,提高班主任课程的执行能力,增强班主任课程的主体性理念。

二、指导、辅助学生实施心德课程内容

每月一节心德课程,实现入心导行。每位班主任按照已经编写成稿的心德课程教材,指导或参与辅助学生落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课,老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不断拓展调整活动形式,丰富教育内涵,落实教育目标。如:有的通过知识竞赛、演讲等,创设激烈的竞争对抗,将严肃的主题教育融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组织、表达、应变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通过演唱、相声、舞蹈、小品、朗诵等生动活波、富有感染力的各种文体活动,赞美某人某事,或鞭挞某一不良思想行为,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班级的凝聚力。还有的通过主题漫谈、讨论和展示形式,搭设学生广泛参与、互相切磋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各抒己见中达到帮助教育的目的。主题活动课实现了育养良好品行,并将其理明其心,做到了入心、明理、导行、实践。

三、值周全面监测评价行为规范

心德课程班会课的成果通过值周检查落实,每天值周生认真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总结反馈学生的行为、纪律、卫生、文明礼仪等情况。如:观察学生是否能维护集体利益,愿意自我表现、乐于助人,相互团结等品质。并通过红领巾广播宣传班级学生的的小事迹、小故事,发挥传帮带、激励作用。还帮助寻找学生在语、数、外及社会实践等课程和活动中的闪光点,寻找榜样人物。引导学生观察课前、课中、课外的表现,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能够以“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生活、学习等表现,逐渐成为好习惯。

四、心德班会课教材内容拓展、延伸与完善

修养是一种文化,修养是一种品德,修养又是一种习惯。在教育、培养、实施、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在不断的成长、不断地进步、不断地修身养心、修心健体,逐渐使每一种德育课程目标深入人心,将习惯培养变成自然。因此,学校设定了“我勤我记录”、“我学我做”、“我学我知”、“我学我说”、“我学我感”、“我学我行”六种主题践行策略进行跟踪研究、观察、记录,让每个孩子在“心德”课程的指引下,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一路前行!

第5篇

裴斯泰洛齐曾说:“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智慧和知识最终践行于社会才能用得其所,而且人在实践中可以检验真理,培养能力,弥补不足。20**年7月11日――17日这短短七日里我们实践团进行了多次社会调研,参观中国移动通信惠来分公司,与主管们面对面进行座谈会,参观了当地电视台、图书馆、邮局,了解当中技术、工作进行结构,与当地敬老院老人们谈心,为其大扫除,还有最难忘的小学支教,到港寮小学的文娱演出,最后在县城的文娱演出,这一切活动都令我们难以忘记、感触良多,留下深刻记忆。

虽说暑期三下乡活动是到七月中旬才开展的活动,但筹备工作早在四月份就已被提上院团委的日程,从最初团长们的甄选、团员的甄选面试,再到五月培训,到最终出发,所有参与此次活动的人以及关心此次活动的人都付出了许多努力。严格来说,“三下乡”活动并不是仅仅那七天里的行程,而是包括三方面的工作,分别是前期的准备工作、服务实践工作和后期总结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下乡”实践活动主题形式的确定、组队,团长、队员的甄选,对队员进行思想动员,做初步计划以及寻求外援资助,文娱节目确定和排练、各项物资准备。服务实践工作主要包括联系各级地方政府,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以制定相宜的服务方案,了解当地教育建设情况,根据事前行程安排进行各项实践活动。后期总结工作包括对服务实践活动中资料的整理与总结,以及队员对社会实践心得的交流。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所了解的,作为一位后勤组普通成员,我参加的只是其中团员面试、前期文娱节目排练、物资准备工作和七日实践行程。

团员面试的重要性不用多说,甄选的团员们的素质直接关乎于实践的质量。起初由于临近期末,要备战各科考试,我对“三下乡”实践还有一丝犹豫的,但第一轮面试中,我观察到面试当场分工组织条理、分明,例如面试前已分通讯、义教、调研、宣传、后勤等各组,面试者按自己特点面试相应组,而这个分工特点在同城实践的华农就无这么分明。而且面试官的师兄们态度很好,问的问题针对性强,十分有内涵,当时我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参加。

面试通过后5月7日到16日十天是实践培训和模拟时期。这时期内我身为后勤组组员,工作主要是配合组长安排,熟悉后勤各种工作,包括加强组员间认识与交流、服从组长安排统筹物品的准备管理、进行募捐活动安排等,同时实践团每人都有自己的文娱演出节目,在这期间要学会、排练熟自己节目。甄选出的队员来自不同的班级、不同专业,在活动之前大家几乎都不认识,谈不上沟通与默契了。而经过这十天培训后彼此初步认识,逐渐熟悉起来,到暑期实践间队员们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默契。文娱节目排练相当辛苦,十天里若无特殊,每晚从七点到十点半都要进行文娱排练。我被选入《和你一样》手语组,这套手语并不是很难学会,发一个早上的时间基本能掌握整套动作,但要做到动作标准无误、熟练,队员间整齐一致、与歌词符合,就不得不要多次排练,下一定功夫。期间我们遇到组员来自不同组,彼此没点默契,并且各组内部时间安排不同等等困难,但我们都能努力想办法解决,把节目排练好。最后,在文娱节目验收演出中,我们手语组获得好评。

就这样实践团经过一系列详细组织和工作准备后,等待七月暑期的来临。

七月流火,当同学们开始沉醉在暑期欢乐时,“三下乡”实践活动正式出发的钟声在我们团已经敲响。7月4日到9日,各组各项准备工作再次确认启动,同时各项文娱节目要进行再次熟悉排练,宁愿多发时间,也不得出现错误。7月8日,同是“三下乡”的我院赴广西平南团出发。10日,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的再次确认后,我们赴惠来实践团启程。

整个实践行程上面已有所述,个人觉得,其中社会调研、参观中国移动惠来分公司、小学支教最难以忘记,颇有收获。

10日下午我们怀着踌躇满志和几分新鲜好奇心到达惠来一中,此时,我们赴惠来团60多人分成两小支队,一队赶赴前詹镇西浦村小学驻扎,另一支队则驻扎在惠来一中,而我被分到县城小支队。11日早上我们一部分参加了在前詹镇政府举办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仪式后参观了义修队义修家电器,同时我们县城小支队迎来了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洪杰、黄媛淳、林锦源三位新成员。

11日下午我们进行了社会调研。当日下午调研的主题是“惠来基础教育设施调查”,主要访问对象是小学、初高中学生和家长。我和华农的y.c.(即黄媛淳,英文名简称y.c.)分为一组,任务是两个钟内至少完成十份问卷。任务看似简单,其实内涵很深。我们并不是单单简单叫人填完问卷,而是要采用访问式方法做调查,做调研时要与做问卷对象交流、聊天,以问卷里问题为主,然后将话题拓展出去,每个问题要延伸3~4个涉及话题,总的来说,质量首选,数量其次。这样一来每访问一人所发精力、时间就颇多的。自然,我们所得的信息和资料也很丰富。前期我们一人主要负责记录,另一人主要负责交谈,分工明确、条理,相互配合,做调研进行得很顺利。但当做完第四份时发现以这样速度是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所以两人分开独自各做三份。这样一来,考验我的时候到了。由于以前曾参加过调研比赛,有些经验,所以完成任务并不困难。但其中自己的缺点――不善言辞、不懂速记还是深深影响了调研质量,与学生交谈时本可以再拓展深层一些,然而记录速度太慢,出现自己在记录,学生无声站立一旁的尴尬场面,同时言辞上有些僵硬,令交谈中出现生硬的气氛,也颇令人尴尬的。

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二)

当火辣辣的太阳普满大地时,我们开始出发了。

凝结的空气随着飘扬的旗帜躁动起来。上面“电子电气工程系”、“科普文化队”、“科技维修队”的字样也如音符般的开始了自己的节奏。

随着校车的一路飞驰,在多次坎坷之后,宏大的队伍很快来到了目的地,我们三下乡的成员各自根据自己的分工工作起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电子电气工程系“三下乡”维修社会实践正式拉开帷幕。

刚开始一会儿,就有很多的村民上来寻问,并把他们已坏了很久的东西拿来,以期待的眼光注视着周围的一切。由于我们内部有着明确的分工,所送来的东西一件一件的被登记,然后被送到维修人员的手里,在一栈茶的功夫下,一件正常的电器从新出现,村民更是觉得高兴。

中午的太阳很高很高,我们服务队的成员被阳光晒的身上已是油黑一片,但为了给村民服务,他们依然耸立在火辣的阳光下。当地的村民也非常好客,对我们的服务也非常满意,更是给了我们一片好评。他们也为我们的服务队送上一杯杯带着热情,带着鼓励的清水。当时真是情感一片。

“三下乡”是我们学校服务村民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本次“三下乡”中,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从中得到很多体会。我们得到不仅仅是我们维修成功后的一份喜悦,更多的是来自心灵的一种感受,来自村民的一片热情。因为那是他们对我们工作,对我们服务的一种认可。当然对于自己来说,更是自己对知识运用到实践、能力提高的一种体现。

当然我们在学习中更多的是一种理论,在学校真正实践的东西并不是很多,然而“三下乡”这样的活动对我们说恰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锻炼。不过在这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有句话这样说的“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在我们所搞的这些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些让人头疼的时候,毕竟我们所学的知识有限,对村民的一些产品,我们也只能望洋兴叹、爱莫能助。有时感到的也是一种无奈,这也正是我们今后努力学习的动力。总之,我们这次三下乡活动还不错,我们所取得每一个人都有很深的体会。

美好而充实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为期七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已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尽管在这支队伍中,我扮演的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却又很多很多的感受,很多很多的收获。我们这支队伍分成宣传组、调研组、支教组、文艺组及后勤组五个小组。宣传组主要是负责做好三下乡的宣传工作,比如活动的布场和画海报等;调研组是调查研究当地的各项问题;支教组就是负责教书,每天都会和学生在一起;文艺组是排练节目,文艺汇演就是由他们负责的;后勤组则负责我们的起居饮食,有谁生病了,也是由后勤组的悉心照料。我是属于后勤组的,早上起的最早,晚上睡的也最迟,虽然比较辛苦,却乐在其中。每天白天给同学们做饭烧菜以后,我们晚上在睡觉前还要考虑明天吃什么好,我们尽量让每天的伙食有所改变,就算菜吧改变烧法也会发生一点点变动。在每次买菜的时候还要考虑价格。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的做饭糊的一塌糊涂,包水饺,值得骄傲的是我烧的油焖茄子,手撕包菜等。

收获最多的是我在三下乡中认识了很多的同学交到了很多朋友,还有一起和老师生活,老师们特别的关心我们,老师经常在饭做少了的时候,让同学们先吃,经常自己却吃一点点而已。作为后勤的我想到真的很尴尬。老师们的爱我会深深的记在心里。

最后一天去的本来是打算去神仙居游玩的,我们后勤起的很早,做了早餐。结果雨一直下,绵绵的雨帘阻挡了我们的去路。结果有些同学或许有不开心,或许有怨恨老师的阻止。不过过后想想老师也是为我们的安全着想。

上面是在后勤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不仅是把自己之前学到的厨师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也提高了自己的后勤文化。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暴露了我平时没注意到的缺点,就是我经常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个菜,有些事情考虑不够周到,不会考虑别人的口味,很多细节没有注意到等等。

在此,我感觉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能够更合理的安排一些事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能够更认真的工作,能够更有目的的学习,我希望我们的明天会因而更美好,更辉煌。

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三)

日光如梭,时光如电,别说短短七天的支教生活早已结束,就算是支教结束离现在都已经将近两个月了,虽然时光无情的流逝,但支教的情景却历历在目,感受也将永驻心间。回想起我们的那几天支教生活,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每天都充满了感动,一张张可爱天真的笑脸是我内心最美的记忆。

在踏上从化这片土地之前,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也有过类似的教学经历,只不过是教城市的小孩而已,我也就没花什么心思去准备什么,这可让我差点栽了大跟头。生活环境的差别,让城市的孩子和乡村的孩子有很大的区别。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东西。不过也就因为我的疏忽,让我的处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遇事不慌,随机应变。

城市的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中,非常重视教育,所以基础好,上课的进度可以很快,活动参与积极性高,上课比较轻松,完全可以按照我的计划来上。然而农村的孩子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特别是英语,很多东西得不断重复,还是事倍功半,就像学习新单词的时候,他们没学过音标,他们学单词完全依靠死记硬背,也因为他们本身的老师发音存在一些问题,我教的时候,矫正发音我真的是力不从心,太难了,我们要在短短七天的时间里改变他们的发音问题不大可能,我能做的只是不断重复,让他们加深记忆,通过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方法来巩固,可是这对于他们以后遇到其他单词其实作用并不大,这也就是我此次支教最大的遗憾了,刚开始的时候,我和搭档都是跟他们打成一片的,关系非常融洽。每次我从宿舍过去教室的路上,大老远的就听到他们在叫我的英文名,就连不是我带的班的学生也这样;放学后回宿舍,要离开的时候我看到在教师的窗台上探出了一个个的小脑袋,笑脸上带着一些不舍;课间休息,他们总是把我团团围住,问这问那,有的学生甚至爬到我身上。印象很深的一个下午,在他们叫我名字的声音中我来到教室的时候,讲台上摆满了从化的特产荔枝,很多同学叫我快吃。我真的好感动,我爱你们。每当想到这些,那种成就感是在任何考试中都得不到的。

第6篇

作者:杨小磊 李志勤 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创新思维和科技创新的关系

(一)创新思维引领和推动科技创新人类文明演化过程中,一切发现、发明、创造,都可以归入科技创新的范畴。而这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社会文明成果产生的第一步,就是创新思维的出现。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6]任何科技创新,都需要正确的创新思维作指导;缺乏创新思维,就不会有具有创新特质的发现、发明和创造,也就没有创新成果。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任何一种新理论的提出、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发明,其产生的第一步必然有创新思维作为先锋。而创新思维之所以能够引领和推动科技创新,是因为它具有联想性、发散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创新思维,把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思路发散开去、再整合起来,不断发现其中新的联系和新的可能,从而引起科学上的突破、技术上的革新。(二)科技创新激发和促进创新思维科技创新是创新思维的物化与实证过程。通过创新思维产生出来的科技创新,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后又反作用于创新思维,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一能动过程是创新思维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同样也是创新思维实现其社会价值的过程。科技创新的发生同样来源于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需要。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需要,使得科技创新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必须,这一需要被满足的过程势必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又为科技进步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使科技创新发展成为必然。科技创新不断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中,也就是科技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又引起了创新思维的产生。创新思维的物化,即科技创新的发生,使人类的视野得到了更大拓展,思路得到更多启发,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工具更加便利,这也就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创新思维的产生。

科技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动力的当今时代,创新思维这一孕育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已经成为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类长期的科技创新实践证明,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网络系统,创新思维活动要以信息能力、质疑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前提,在实践中通过对思维发散与转换、想象与综合、启发与辅助、实践与反思等促使创新思维发生的要素的推动,来实现思维的突破,进而引发科技创新的发生。那么,在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究竟如何才能实现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呢?(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要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也就是具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创造性能力的人。这一理念要求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也正是传统的学校教育所忽视的问题。忽视学生主体性,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学校教育,往往只强调“灌输式”的培养,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严重制约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限制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尊重和确立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对世界、人生、环境、命运进行积极的关注和思考,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通过培养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改变思维习惯、超越已有思维方式局限的能力,以普遍联系、变化发展和对立统一的视角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发展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充分尊重和开发学生独立思考、怀疑批判、探索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保护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培养勇于挑战、勇于批判、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他们创新思维发展营造主观条件。(二)强化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曾寄语全国青年,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足以说明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实践已经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载体,在促进大学生掌握、应用和创新知识、全面成长成才、服务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在这些功能的实现过程中,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能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能力,促进创新思维发展。社会实践以现实问题为基础,通过解决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信息能力,使他们能够敏锐地、及时地发现信息,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使创新思维的产生成为可能。二是能提高大学生的质疑能力,促进创新思维发展。社会实践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提出、分析问题,能够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气。实践证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更容易成为有怀疑、探究精神的人。三是能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思维发展。社会实践在极大丰富大学生社会阅历的同时,要求大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看法、观点和假设。这一过程,是对大学生思维进行训练的过程,是大学生思维能力积极提升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过程。四是能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创新思维发展。通过厚基础、宽口径,开放性、创造性,启发式、讨论式的实践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提出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突出思维方法训练,促进创新思维发展在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还要引入人类在长期实践中探索总结的思维训练方法,以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一是激发类创新思维训练。如由美国著名创造学家阿历克斯•奥斯本提出的头脑风暴法,它将一组人聚集在一起,对某一特定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组人之间的相互启发、修正、补充,激发出新的见解和观点。再如德尔菲法,它通过组织专家在限期内填写意见征询表、对意见征询表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再次进行意见征询等科学步骤,探求解决困难的明确方案。二是形象思维训练。形象思维属于或然性和似真性思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形象思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它在思维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科学发现和创造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形象思维训练法主要是类比模拟训练法,包括拟人类比、拟物类比、因果类比、象征类比等。比如具有非常规性和挑战性的逆向思维,常常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把注意力引向其他领域和事物,从而受到启发,找到新的思路的侧向思维;突破问题的结构和范围,从其他领域的事物、事实中得到启示而产生新设想的横向思维。“顿悟”也是思维创新的一种形式,然而,顿悟的灵感来源于“渐修”的积累,来源于长时间孜孜不倦的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是不断创新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创新思维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科技创新是创新思维的物化与实证过程。科技创新有助于创新思维的丰富和发展,而创新思维反过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思维动力和源头活水。这一能动过程使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成为历史的必然。大学生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要成为这一能动过程的助推器和加速机,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第7篇

配合学校教学制度,完成学校要求的实习工作。力争早日溶入社会实践工作。

二、实践内容。

室内设计、室内效果图、cad平面和立面施工布置图、风水学、资料学、工程结构学、价格学、平面设计等内容。

三、实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对于一位包装专业和学过平面设计的学生来说,设计一个招牌或名片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但对于室内设计如:要各种各式的住宅、豪宅、平面布置图、施工立面图,还有很多风水学、人力学的地方把我难住了。

这时,我不得不去网上寻找室内设计的资料和有关设计软件。在网上收集的过程中,增加室内知识,积累了好多先人的经验。外面看来很简单,但自己做起来真坎坷,改了再改、修了再修,一次次的让老板、职业高手、网友评教,指点。。。。反反复复,不断的增加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视觉鉴赏能力。

四、实践的收获与体会。

为期三个月的实习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落下了帷幕。在望海潮实业有限公司实习这段时间 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大学课堂里根本学不到的东西,也体验到了很多人生中从未有过的经历。

我的实习是从大三刚开学,被一位老师推荐到一家室内设计公司实习了!真庆幸自己平时能利用课余时间学到那些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大二暑假到那家设计公司实习啊!要不是这些,我想现在就由学校安排到厂工里当普工。但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将所学的adobe软件用于实践,并且通 过实践检验了自己关于设计方面的假设和猜想,取得了一些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在推荐我进入室内设计公司之前老板已经让我先了解有和室内装饰、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让我在实习前做好各种准备咯!所以工作还忙顺利的,实习期间也学到不少东西,现在才知道平时的努力没有白费。

接下来我开始在公司老板的指导后,慢慢的溶入室内装饰的各个领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对于一位包装专业和学过平面设计的学生来说,设计一个招牌或名片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但对于室内设计如:要各种各式的住宅、豪宅、平面布置图、施工立面图,还有很多地方把我难住了。这时,我不得不去网上寻找室内设计的资料和有关设计软件。外面看来很简单,但自己做起来真坎坷,改了再改、修了再修,一次次的让老板、职业高手、网友评教,指点。。。。反反复复,不断的增加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视觉鉴赏能力。

第一阶段开始,我只懂得个软件。评自己的爱好,还有公司的引导,我从简单的手绘图开始,慢慢的懂得室内视觉上的知识,慢慢的还能画出手绘图出来。接下来就是仿别人的作品,自己用软件,把别人的作品一模一样的仿出来,就这样,我在过程当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

第二阶段,我再也不用一模一样的跟着别人画了,学会了用别人的优秀用品和家宅设计的精点,集中到自己的作品中,就这样,我开始能独立的出室内效果图了,评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很快就能应手得心的画出个效果图来。

第三阶段,就开始运用cad绘出各种住宅平面图和施工立面布置图,画施工图,不但要会绘画还要求要懂得人力学和各个家具的长度、高度、等比例大小!现在正着重在这一方块的工作中。

其实除了上面的收获外,我平时还不断的学3dmax、还有其它室内设计的软件。在业余上还帮公司和其它朋友做些平面设计方面的东西,如画册、logo工作服、vi、简介封面、包装袋等。

现在自己对以后从事的行业和志向还是比较清晰的啦,自己在设计这方面还有很多的兴趣和潜力的,现在已经习惯了实习的公司,公司方也让我继续留在公司工作。而我个人觉得如果单位还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有个和谐的工作环境那就不要到处跑啦,待遇方面不要太坎坷就可以啦!!满足常乐就是这个意思咯!!呵呵。。。努力啦!!

在实习间看到不少同学,一个岗位一个岗位的换。相对比起来,本人的心态还算可以的啦,给自己定位好的东西,就不要乱改啦。现在工资高低并不能判断一个人能力的高低,最重要的是能学到属于自己的手艺。去到哪都不怕饿死!!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去工作,去看问题。。。。自己会觉得有安全感咯!!

第8篇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的讲解再配合学生的练习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老师先传授基础知识,再给学生演示教学实例,演示完成后再让学生做练习来巩固学习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教学中持续了好多年,他的好处是教学系统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完整。可是这种教学方法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教师在台上面面俱到的教,可是学生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难以理解,老师在孜孜不倦的教,可是学生却兴趣缺乏,往往是老师累得满头大汗,学生却收效甚微。为此,我们提出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1.1教师备课以学生为主导,要准备合适的案例为学生开启网页设计的大门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人翁,教师实现备课,除了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以外,我准备大量的设计实例。网页设计在技能上更注重设计,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准备各个阶段的案例项目。在学生刚开始接触网页设计之初,要给学生一个网页的整体设计思路。这时候要准备大量的成品优秀案例,最好是获奖作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学习网页设计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要及时的准备教学实例,这个阶段要及时地把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融入其中,这个阶段的教学实例要简单易行,让学生比较容易上手,这时候的案例要比较充裕,以大的作业量来提高学生的基础设计水平。在学生掌握了基础制作水平以后,就是学生的提升阶段了,这个阶段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是关系到整个网页设计教学的成败,这个阶段案例的选取要有代表性,这时的案例要全面可行,每一种案例都要涉及。最后的一个阶段是总结阶段,这个阶段的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实用性,要采用企业的实际案例,模仿企业的运行模式来教学,案例要选取企业中实际制作项目。这样一整个备课过程下来,教师就对整个教学有了事先的良好把握。

1.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校企一体化”的模式校企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模仿企业的运营模式,老师是项目经理人,学生是企业员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学生就是作为新进员工参与其中的,教师指导学生做大量的基础案例项目。这种项目可以是把制作好的网页模板切片做必要的基础链接,可以是为网页设计漂亮的导航,可以是为网页优化布局。当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一些简单的网页整版设计,要注意要及时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完成的好的作业案例要给予表扬,适时的肯定学生的成绩会使学生的学习更为有益。在基础案例做的比较多的情况下,学生的基础制作水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候要及时的推动教学进入下一个提高阶段,这时候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项目经理人,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项目,比如为某酒店制作一个网站,提出各种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完成。这阶段教学的过程,教师要有耐心,要有一定的高度,对于学生的要求要严格,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马上提出,并督促学生做出优化设计。这个阶段的案例一定要全面,给学生的项目要有代表性,对目前使用范围比较广的网站设计方向要把握准确。在最后的总结阶段,教师提出的案例最好是企业所提供的,这种实例更具有实际性和探索性。比如,为宏福祥服饰有限公司制作网站。在这个网站的制作过程中,就有学生的大量参与,从选片修片到整个版面的设计,乃至后台的制作设计,学生们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这个网站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分成了五个小组,做出了五套网站设计方案,最终有一套方案被企业录用。这种企业的教学模式在网页设计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3教学结果评价的改革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以考试来评定教学结果的。在新的校企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摒弃了以往的评价模式,采用作业考评结合平时表现的模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平时表现,作业成绩三七开的方法来考核学生。在作业的评定中,为了使评定结果更客观,我们采用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代表共同参与学生的作业讲评,根据讲评综合给分。这种考核方法更为合理有效,不仅仅考核了学生的全面的专业技能还考核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2.有效合理的利用校内实训

在网页设计的主要授课过程结束以后,最好要安排一至两周的校内实训。在实训周内,整合学生的全部力量,完成一至两个大的企业实际项目案例。实训周是提高学生网页设计水平,培养学生成为网页设计师的良好时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选好实训项目,最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Div+CSS等网页设计主要软件工具以后,一直以来都是分开来使用的,这次要把他们整合在一起来使用。把网页设计的整套设计过程整个的体验一遍,选用Photoshop制作出版式配色等整体效果设计,然后切片导入到Dreamweaver中,对需要用到特殊排版的地方用Div+CSS进行设计排版。对于画龙点晴之处最好加入特点鲜明的Flash短片,这样完成的项目更具有吸引力。通过合理有效的校内实训,可以加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9篇

特许经营关系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有人说是法律关系、合作关系、授权关系,甚至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婚姻关系。应该说,特许经营关系就是特许经营关系,大象就是大象,不管用什么来描述,都是不准确的。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认识特许经营关系呢?

首先,它不是纯粹的法律关系。特许经营诞生于法制相对完善的西方社会,即使这样,西方的法律也很难为特许经营双方的关系勾画一个理想的模型,法律只能设计一个底线。而一向以“人情”为国粹的中国文化环境中,如果靠法律来维持“关系”,其实“关系”已经破裂,而且破镜很难重圆。

其次,它不是一般的商业合作关系。一般的商业合作关系,是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进行的有限合作,合作的内容及其标准、以及责权利关系是比较清晰的。而特许经营不行,特许双方的有形资产产权是清晰的,但无形资产就比较复杂了,理论上无形资产的产权归特许人,但事实上,因为共享,加盟商对特许人商业模式和标准(都属于无形资产)的发展、变更,甚至漠视、侵害等,都是很难界定的,也是特许人很难控制的。而在合作内容上,经营秘诀的转让、后续的特许支持等合作内容及其质量都是不可预知的,也是比较难以判断高下的。在责权利关系上,有个很经典的问题是“按照总部的要求做了,是否就可以保证加盟商的理想效益”,这个问题,没有哪个特许人能给一个明确的回答,显然,这就是一个责任分不清楚的问题。

再次,它也不是一般的授权关系。特许经营模式下,被授权人的自由发挥空间很小,他们只能在特许人设计好的模式与标准的范围内运作。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特许经营的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特许经营关系的特性:

第一,长期性,多则十年二十年,少则三五年。

第二,复杂性,多种特殊的关系交织在一起。

第三,地区性,因为文化、法律环境与地区经济等的不同,中国的特许经营关系的复杂度与外国的不同,同在中国,跟南方人沟通与跟北方人沟通的风格不同。

如何处理这一长期而复杂的特殊关系,是摆在中国特许界学者和企业家的面前的重要问题。这不是一个纯粹的企业管理问题,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不可能用“管理科学”的手段或者法律的手段来解决,否则,恐怕会事与愿违。那么,到底什么理念、什么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呢?中国儒家的智慧或许可以。

儒家文化实际上起源于3000年前的西周,武王伐纣后,周人为保证天下(社会)的长治久安,实行分封制,将名义上属于周天子,而实际上属于诸侯的土地分封给各路诸侯,并提出类似于“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的系列理念,并辅之以宗法制、礼乐制等。春秋时期,孔子继承了这种礼乐文化,并正式创立儒家学派,后经孟子(轲)、荀子(况)、董仲舒等人传承发展,儒学成了一个支配中国2000多年文明的学术体系。

可以说,西周初年的分封制及因此而产生的系列管理体制是儒学诞生的社会实践基础,而当时的分封制,与今日的特许经营,确实有几分相似!

首先,从产权结构来看,周有自己的土地,相当于特许人的直营店,而分封给诸侯的土地则相当于加盟店了。不同的是,周对诸侯的内政没有干涉的权力,而特许人对加盟商则应该有这个权力。

其次,从名义上来说,周的时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特许体系则全部是使用特许人的注册商标(品牌)。

再次,从管理的手法上来看,分封制的“配套措施”是礼乐制,就是以“礼”来定名分,明尊卑,规范人的行为和社会秩序,以“乐”来调和人们的关系,这就是礼乐文化,也是早期儒家文化的基础。而特许体系则要求若干统一,要求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这些内容当然远远超出“礼”的范围,但原理是一样的,只是特许经营对“协调”的内容并没有系统的理论。

当然,分封制与特许经营终究还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但是,根源于分封制的儒家哲学,因为其产生的社会实践与特许经营的上述相似,并强调行为规范,尤其是强调关系的“对应”及“和谐统一”,强调“社会强势群体”的自律等特征,完全可以被认为是为特许经营量身定制的管理哲学,甚至还可以填补特许经营理论在“关系协调”方面的空白,这个在道理上是可以说得通的。

西方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封建领主制,但未形成类似的哲学,可能原因包括:1)西方的领主制形成较晚,而当时西方哲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而且中世纪的时候一直是神学占主导地位;2)西方的领主制未取得社会实践的繁荣。这是题外话,限于篇幅,不深入探讨。

那么,儒家哲学的哪些内容可以给我们提供指导呢?应该说,儒家智慧博大精深,该学习的内容实在太多,需要众多志同道合者去探索,这里仅略举一二重点。

仁义之心――特许人应奉行的基本原则

仁,就是要有爱心,义,就是要做合理的事情。对特许人来说,加盟商不仅仅是事业伙伴,而且是客户,按理说,没有任何道理不对他们抱感恩之心,而诚信相助。但是,太多的特许人把加盟商当作自己事业的“垫脚石”,先不说那些恶意圈钱的特许人,就是很多“规范”的特许人,也容易无视加盟商的需求,只求自己能够“控制”加盟商,在控制手段上,无所不用,其实是为自己与加盟商的沟通修了一堵墙。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要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安身立命,能够成功,也得让别人安身立命,取得成功。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这就是儒家的忠恕之道,加盟商通过加盟的方式创业,有的是倾其所有,有的甚至四处举债,希望能够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这时,特许人就应该设身处地地替加盟商着想,千万不要让他们失望。

特许人的“仁义”,源自于社会责任心,缺乏社会责任心的特许人,不是一个合格的“盟主”,要想“九合诸侯”,只能是缘木求鱼。“仁义”不仅仅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力量。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你怎样对待加盟商,加盟商就怎样对待你,仁义的特许人,自然有一股无形的凝聚力,对特许体系的和谐与稳固是非常有利的。以德服人,使人心服,这样的境界,不是很理想吗?

那么,特许人怎样做才能符合“仁义”的标准呢?笔者这里凭自己的理解,谈谈感想,以其抛砖引玉:

首先,在选择加盟商及其所拟定的商圈、店址的时候,需要抱着负责任的态度,而不是推销的态度。不适合加盟的加盟商是不能接受的(他可能更适合别的特许体系),不适合开业的商圈或店址是不能开的,不符合商圈保护原则的是不能开的……否则,只能误人误己。

在签约后的日常运营中,应坚持两个原则:第一加盟商为本,而非公司财务,第二,多点支持少点控制。加盟商有经营上的问题,特许人应该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即使对超出能力之外的事情,也应该想方设法,在支持与公司财务发生冲突时,特许人应倾向于对加盟商的支持,而不是公司财务。关于支持与控制的问题,其实是一个辨证的关系,支持得多,控制就不用那么多投入;多一点支持的心态,“控制”就会得心应手。目前业界有个普遍的做法,就是派出神秘顾客,这种做法,或许能起一时之效,但从长期来看,绝对是饮鸩止渴,只能加大加盟商及其员工的对立情绪和不信任感,尤其是在特许人以此惩罚加盟商,或者支持不到位时,更甚。其实,“神秘顾客”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它不就是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的军统、中统吗(重要说明:神秘顾客就是中国人发明的,而不是美国人)?试问,这两个朝代,哪个朝代不黑暗?

在加盟商实在无力经营,或者环境不适合经营时,应该让它“安乐地死”,而不是痛苦地死。

只要有仁义之心,处处可以体现仁义之事。

那些以特许圈钱的人自然有法律来制裁他们,而那些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盟主的人,是不是该修炼一点仁义之心呢?当然,特许界确实有不少特许人,能对加盟商负责。

修己安人――特许人的行动纲领

仅有仁义之心,还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优秀的“盟主”,除了有高尚的德性外,还必须有一种“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易经语)的能力。什么意思呢?用企业管理的语言来说,就是做各种经营管理上的创新,不会因违背规律而出现差错,学习他人的经验,总是能够用得恰到好处!这个要求或许有点高。但作为一个盟主,就应该有这样的功力,才能使你的追随者受益,否则,自顾尚且不暇,哪来的力量带领你的追随者呢?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修齐治平是儒家士人的追求。修的内容,主要是德性和学识。而儒家作为一个学派,在学习上有很多好的理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与思的关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说的是“无常师”的道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说的是学习和教育别人的态度。

《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文・托夫勒认为,能满足别人欲望的能力越大,就越能掌握权力的来源。同时,他还认为,最高品质的权力来自知识的运用,知识运用得当的结果,常让对方接收你的计划,甚至让对方去创造我们想要的行动计划。可以说,特许人之所以能够支配加盟商,是因为他有足够的资源可以共享给加盟商,从而达成加盟商的愿望,这个资源,是可共享资源,包括品牌、版权、专利、信息、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和商业秘诀等,这些资源,从广以上讲,都可以称之为“知识”资源(品牌也算,因为品牌的背后需要知识和文化支持)。所以说,“修己”是“安人”的前提,自己修炼好了,才能达到“安人”的目的。

现代企业管理中,学习型组织、企业变革等理论也都为企业的修炼提供了很多的方法和思路。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特许人的修炼,应该是与加盟商“共修”,而不是“独修”。一方面,加盟商可以为特许人丰富案例库和知识库,提供改革的方法和素材;另一方面,在这个共修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加盟商与特许人的共同进步。例如,福奈特每年的加盟商大会,都会收集一些年度案例,以工大家学习交流,可以说,这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措施,对加盟商和特许总部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对特许人来说,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和知识体系,完善连锁系统,开发整合优质资源,提升特许品牌价值,开发提升技术技能等,都是特许人的“修炼”。

中庸之道――特许人构筑特许关系的智慧

中庸是儒学精髓。程子(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说白了,中庸就是合理办事,按常理办事。

在特许体系中,存在很多的矛盾,集权与分权、标准与个性、进取与知足、物资与精神、奖励与惩罚、妥协与坚持、规范与效益……可以说,矛盾无处不在,这些矛盾,随着特许体系的发展而变换主次。

特许经营的关系,就是建立在对这诸多矛盾的认知与平衡上。中庸之道是平衡矛盾的无二智慧。中庸否定“过”与“不及”,认为这两者都不好,最高明的莫过于恰到好处(极高明而道中庸)。在特许体系中,既要维持体系的标准统一性,又要维持加盟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待加盟商,有时需要坚持,但有时又需要妥协;既要奖励好的现象,又要处罚不好的现象……总之,特许关系就在这些矛盾中运行着。

笔者认为,在特许关系的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还是利益上的矛盾。

特许体系每个个体都是独立自由的,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民不患寡患不均”,公平、公开地处理利益分配的问题,是特许人的一门重要内功。

平衡特许体系各方的利益,关键在于特许人的信念与盈利模式。

一个特许人,要取得长期的持续发展,一要做到不与加盟商争利,而应该先想办法保证加盟商的投资回报,自己才能发展起来;二要有长远眼光,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品牌升值。

平衡各方利益,不仅仅是一个理念,或者经营者的意愿,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系统,即特许系统的盈利模式。特许人的可赢利点是很多,包括直营收入、特许费、采购利润、配送收入、渠道费、管理费收入等,而且规模做大了,很多盈利点是原来经营单店所无法预料的,例如麦当劳在店铺租赁上打注意,有的零售企业在现金流上做文章,如果要详细列举盈利点,起码不下二十个。但是,特许人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否则给人的印象就“雁过拔毛”了。当然科学的盈利组合,需要根据业态、经营理念等因素而定。各方面的利益,冲突往往难免的,例如,为加盟商提供了足够的服务,就肯定会提高成本,产品质量提高了,顾客满意了,成本也可能会提高,这些就需要平衡利益,综合统筹。盈利模式不能只站在特许人的角度设计,而应该站在整个企业联合体的角度设计,甚至还有考虑到供应商及其他合作者的利益。

有了盈利模式,还需要有一套工作思路与程序去实施和维持,包括组织保障、资源保障、运营标准、测量与分析、对错误的纠正等系列工作内容。

只有这样严密的工作措施,才能保证各方利益的平衡,只有保证各方利益的平衡,才能为特许品牌的发展赢得良好的客观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儒家也是言利的,只是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主张“以义统利”。

和而不同――特许人处理分歧的原则

在一个特许体系中,分歧总是难免的,毋庸说平等的合作,就是专制的封建王朝,还可能会存在与帝王不同的声音。出现分歧,有认识的原因,有利益的原因,也有两者混在一起的。面对分歧,如何处理呢?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说,正确的态度(君子的态度)应该是包容、协调但不随意妥协。

包容是处理分歧的基础,每个加盟商都有自己的脾气禀赋、爱好兴趣和认知范围,并且处于不同的家庭、市场和社会环境,这些都造成他们的差异,包括管理风格、管理水平、市场手法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对品牌认识方面的差异,对于这些差异,如果搞“一刀切”,那就是“使之同”,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失去了和谐,“同”也会迟早失去的。更要紧的是,加盟商不是公司员工,特许人不能用行政命令取要求他们,只能用包容与沟通取对待这些,根据具体的事情,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后达到协调关系的目的。

当然,“和谐”不等于无原则地“和稀泥”,“和稀泥”不是真正的和谐,而是出卖原则,也是孔子说的“同”,是特许人自己向加盟商的不合理认识行为妥协。

严格地说,“和”应该是在共识基础上的。特许人与加盟商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所以,特许人与加盟商之间有太多的协商与妥协,但是,特许人必须有自己坚持的原则,即品牌原则,这就是特许人与加盟商的“共识”。

品牌是特许人对市场的承诺,我们可以将品牌原则分为商业原则和文化原则。商业原则主要包括:产品组合、产品定价、产品与服务质量、商圈选址、店内布局、客户群体定位、促销原则以及品牌市场定位等。品牌的文化原则所包含的内容有点“虚”,特许人很难做到要求加盟商原原本本遵守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处事风格等,但却可以先将企业文化物化成店铺形象(SI/VI)、企业宣传语、广告词、员工制服、服务用语等一些外在的东西,实实在在表现出来,同时,需要根据企业文化制订员工行为准则、以及企业管理原则等。

关于以上品牌原则的内容,盟主与全体加盟商可以建立一个“共同纲领”,约定品牌原则的内容及品牌建设许人和加盟商各自的义务。“共同纲领”可以是契约形式的,但加盟商在加盟时必须无条件接收。

其实,“和而不同”反对的不是原则上的统一,而是无原则的妥协。“和”与“同”只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并不是一组反义词,“同”的反义词是“异(不同)”,“异”与“和”,那可是风马牛不相及。坚持品牌原则,其实是追求原则上的“统一”。事实上,连锁体系“统一”的范围越宽,分歧就越少,“和”的境界就越容易实现。

不过,即使特许人可以不断统一特许体系的运行,品牌原则所涉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原则之外,大可“不同”,不同的地方,则需要协调了。

礼乐之治――辨证的管理手法

在儒学中,仁义是通过礼乐来实现或体现的。与上述几点不同的是,礼乐基本上是属于操作层的内容,所以,它的具体内容在今天已经没多少实用价值了,但礼乐体现出的指导思想和辨证关系确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所谓“礼”,就是行为规范,可引申为特许体系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而所谓“乐”,就是音乐,主要用于调和人际关系,可引申为企业的休闲时光和业余生活,属于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礼”和“乐”是两个对应的管理措施,“礼”比较刚性,也容易让人产生抵触心理,并使人际关系疏远,而“乐”则比较柔性,容易拉近人际关系。所以,高明的特许人,应善于同时运用“礼”和“乐”,使加盟商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在特许体系中,尽管还有很多企业做得不到位,但几乎100%的的特许人能认识到规范的重要性,而认识“乐”的重要性的则不一定有那么高。这种不平衡的管理,是很容易使加盟商产生心里上的隔阂,而且,一旦有什么误会或埋怨,也不容易消除,日积月累,则积怨成恨,积恨成仇,反目不远矣!

综上所述,儒家学说对于特许经营体系的作用起码可包括:指导特许人修炼、协调关系、实施教化。当然,在中国,儒释道三家是相通的,特许界也有不少老板修佛,其实,“菩提心”不就是“仁义心”吗?原理是一样的,只是“法门”不同,只要兼容并蓄,都可得殊途同归之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