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4: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卫生制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公司各部门室外卫生区由保卫科绘制“卫生区划分图”以书面形式统一划分;室内卫生由各部门自行负责;公司各个位置的厕所、洗刷、走廊、楼梯等公共地方,在单个部门内部的由相关部门负责清理,分布在二个部门以上公共位置的,由保卫科书面划分清理。
2、公司各部门分管的卫生、绿化区必须在早晨点名之前高标准、彻底清理完毕。任何部门不准在点名之后打扫卫生、洗涮茶具、浇花等。
3、负责清扫厕所和洗刷间的部门或车间,必须在点完名之后5分钟之内清扫完毕。
4、卫生清理标准:
(1)地面标准:无尘土、沙粒、纸屑,无污水、泥浆、痰迹等杂物。
(2)绿化区标准:无杂草、杂物、无落叶。
(3)窗户标准:玻璃光亮透明、无污点,窗台无灰尘,窗角无灰挂。
(4)墙壁标准:无蜘蛛、蟑螂;墙角无灰挂,墙壁无残痕、无污染等。
(5)室内物品标准:桌面整齐无杂物、无灰尘;日光灯无灰尘;卫生工具整齐地摆放在隐蔽位置;纸篓、报夹、椅子等物品摆放合理有序。
(6)水池、便池标准:无污垢、尿锈、无异味,水嘴、水阀不跑、冒、漏、滴。
5、清理卫生的用具、水桶、拖把等物品用完后要定位存放,具体定位规定如下:
(1)办公楼物品定位:拖把放在制作的拖把架上,并在用完之后放好,毛刷、水管及铁筋挂在洗刷间的墙上,水桶放在下水道口处,笤帚挂在各室部的门后墙上,大扫帚放在楼梯底处.
(2)各车间清洗厕所物品定位:拖把用完之后放在各车间的拖把架上,厕所用的水管放在各厕所一角墙上。
6、在打扫厕所、洗刷间及室外卫生时,必须注意:
(1)清擦厕所、洗刷间墙壁和隔板时用拧干水的半湿抹布,禁止直接用水冲洗(车间厕所除外),以免搞得到处是水渍。对于重点脏的部位,可用毛刷用力擦洗(如已干结的便渍、痰渍、污渍等)。厕所、洗刷间在清扫完毕前,必须用干拖把将地面的水渍拖干。
(2)打扫各办公楼内厕所、洗涮间内的卫生时,用洗涮干净的半湿拖把拖地(半湿拖把以拧干提着走10-15米不滴水为标准)。
(3)在洗涮间洗涮物品时,必须先将杂物倒入洗刷间设置的杂物桶内,严禁倒入水池,堵塞管道,洗涮完毕后,将水池部拭干净,并随手将水龙头关妥当,以不滴漏为准。
(4)到厕所便后,一定将便盆冲洗干净,然后把水龙头关好,以不滴漏为准。
(5)洗涮间、厕所内一切设施,人人有责爱护,谁损谁赔偿,如查不出损坏人,由当天清理负责人赔偿或负责修复。
(6)提倡使用卫生纸上厕所,禁止使用报纸等容易堵塞厕所和影响人身健康的纸张。
(7)负责打扫厕所和洗涮间的部门如发现管道堵塞、设施损坏,由负责清理部门立即组织疏通或维修。
(8)浇花时如将水洒到盆外应立即拖干,花卉平时须加强管理,使花卉枝叶茂盛,生机勃勃,直观有美感。花草摆放要量足、定位、严禁空缺,不得摆有影响美化布局和环境的花卉。
(9)分管室外卫生的部门,大面积用扫帚清扫,小面积特别是边角处用笤帚清扫,以保持地面卫生标准。剪草机剪过后的边角高草,必须剪完后12小时内用大剪刀清剪净。夏天7天左右、春秋15天左右连续不下雨,必须浇一次水,浇水时不得利用正常上班时间:窗户在风、雪、雨、雾天过后,要及时抹拭,保持标准要求。
1、教室、办公室、寝室、环境区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周评比。做到地面无脏物,沟渠无污水,桌面无灰尘,抽屉、室内无杂物。
2、讲究公共卫生,保持环境整洁,不乱刻乱画,保持桌面清洁,不乱丢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脏物,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不在墙壁门窗及其它设施上乱刻乱画,不在楼上往下抛物。
3、教室、寝室,坚持开窗通风,经常保持空气新鲜。
4、定期进行体检,发现传染病隔离治疗,大力消灭老鼠、蚊子、跳蚤、苍蝇、臭虫,开展经常性的防病防疫工作。
二、个人卫生
1、养成讲究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发、勤剪指甲、勤洗被褥。
2、讲究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和不清洁的食物;不暴饮和暴食,不吸烟,不喝酒;饭后半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不使用他人的碗、筷、茶杯和毛巾。
第一条为了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提高卫生行政执法水平,保障各项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全面正确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依法行政的要求,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为核心,以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合法、规范、高效为基本要求,以卫生行政执法监督和过错责任追究为保障的行政执法工作制度。
卫生行政执法的内容应当包括卫生行政许可、卫生监督检查、卫生行政强制措施及卫生行政处罚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实行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应当建立卫生行政执法激励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辖区内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并组织实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落实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和职能调整及时进行修订。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五条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明确执法范围和工作任务;
(二)划分执法责任,具体内容有:
1、明确法定职责和权限范围;
2、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
3、执法的目标和要求;
4、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根据卫生行政执法范围和工作任务建立卫生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分别落实到各级负责人、各处室(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
第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下列制度,保证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
(一)重大行政处罚负责人集体讨论制度;
(二)卫生行政执法文书及档案管理制度;
(三)罚没收缴物品处理管理制度;
(四)卫生监督稽查制度;
(五)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六)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培训制度;
(七)卫生监督信息统计报告制度;
(八)卫生行政执法考核评议和奖惩制度。
第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监督检查、行政强制措施等具体行政行为,必须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要求,不得失职、渎职、越权和。
第八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投诉举报受理制度,及时处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投诉和举报,不得拒绝和推诿。
第九条卫生行政部门查处行政违法案件时,发现涉嫌刑事犯罪的,应当依法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条卫生行政执法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管辖和职权范围;
(二)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三)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有关标准;
(四)执法程序合法;
(五)行政处罚合法、适当。
第十一条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格依法行政。
第三章监督
第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制机构负责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的监督工作,其职责是:
(一)实施过错责任追究;
(二)参与重大执法和听证活动;
(三)对重大案件的调查处理实施监督;
(四)组织对卫生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评议考核。
第四章考核
第十三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本机关及所属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对下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执法责任制实施情况进行评议考核。
第十四条卫生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应当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评议考核中,要公正对待、客观评价卫生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
第十五条卫生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标准、过程和结果都要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在实施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
考核结果不合格的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应当针对其不合格内容限期整改,对于整改不力的,应当取消其评比先进资格。
第五章过错责任追究
第十七条过错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第十八条在对责任人做出处理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保障其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第十九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行政首长为卫生行政执法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执法机构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执法人员根据职责分工承担相应的卫生行政执法责任。
第二十条各级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应责任:
(一)超越法定权限的;
(二)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三)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的;
(四)违反法定程序的;
(五)处理结果显失公正的;
(六)依法应当作为而不作为的;
(七)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
(八)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不落实,责任不清造成重大过失的;
(九)其它违法行为。
第二十一条行政执法人员有第二十条规定情形的,所在机构可以根据情节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资格、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等处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二条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中发生违法违纪问题,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资格等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规定所称过错责任,是指执法人员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所造成的不良结果应承担的责任。
二、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程,采用高效、经济、方便的诊治方法,为村(居)民提供常见病诊疗服务,做到合理检查,规范用药。
三、认真执行门诊登记制度,对就诊病人要建立门诊病历,一式两份,一份自存,一份交于病人;病历和处方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楚,妥善保管。
四、对二次复诊仍不能确诊及病情严重和疑难复杂病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转诊。
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证治疗室整洁、规范,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六、所用药品须由正规渠道采购,科学保管,保证药品质量,避免药品积压、过期失效。
七、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发现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及其可疑病例,必须按规定时间和程序及时上报。
八、遵守工作纪律,在岗着装整洁,实行每日24小时值班,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九、服务热情文明,工作尽职尽责,加强业务学习,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门诊工作制度
一、坚持24小时应诊,方便病人,随叫随诊,检查认真,诊疗规范,热情服务,文明行医。
二、医生应根据病人病情采用保证疗效、经济便宜的治疗方法,科学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病员负担。
三、对病员要仔细询问病情,认真检查,准确诊断。对疑难危重病人、一般病人两次复诊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转诊。
四、对高烧、重症病人和60岁以上老年病人应优先安排就诊。
五、要严格按规定做好门诊登记工作,建立门诊病历,做到看病有登记,取药有处方,收费有收据,出具证明有存根。
六、加强日常工作管理,保持门诊整洁卫生,改善候诊环境,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七、按规定要求做好各种登记、统计、汇总工作,并及时准确上报。
药房工作制度
一、根据需要编制药品供应计划,从正规医药公司或生产厂家购进质量合格的药品。对药品的名称、数量、金额、注册商标、批准文号、生产批号、采购日期等逐项登记,并作好质量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药品应退回。
二、对处方笺上的病员姓名、年龄,药品名称、剂量、剂型、服用方法、禁忌等要进行详细审查,核对无误后方能调配。
三、配方时应按处方制度的规定执行。
四、中药方剂需先煮、后下、冲服等特殊煎法的药物必须单包注明;对需临时炮炙的中药材,应按有关要求进行加工,以保证中药汤剂质量。
五、处方调配应严格核对后方可发出,并在处方上签字。
六、发出的方剂,应将服用方法详细写在瓶签或药袋上,发药时应耐心向病员说明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急诊处方必须随到随配,其余按先后次序配发。
八、药品应按照药品性质分类保管,定期盘点,建立健全统计报销制度和有效期药品登记制度。
九、严禁从非法渠道采购药品。严禁购入“三无”药品。
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要衣帽整齐,下班后脱去工作服。
二、诊疗、换药、处置等工作完成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
三、灭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体温表等,要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四、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或灭菌后备用,病人被褥定期更换消毒。
五、进入治疗室应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六,治疗室每天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保持清洁。
七、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注射器盒及盐水棉球和纱布缸定期消毒、灭菌更换,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八、注射、针灸等要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一次性医用器具用后,必须消毒、毁形和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九、治疗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应当专用。
治疗室工作制度
一、对病人热情体贴,治疗中做到细致、准确、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要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注射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
三、治疗室清洁区与污染区分开,标识明显。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四、凡注射、治疗要按处方或医嘱执行,对易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过敏试验,并做好意外抢救准备。
五、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维修、补充或更换。
六、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做好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的消毒,并认真做好记录。
查对制度
一、服药、注射、处置等工作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即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二、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三、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四、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五、注射前应检查注射器、输液器有效期、生产批号和有无包装漏气现象。
传染病疫情管理报告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二、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熟悉传染病分类,做到及时诊断治疗和严格隔离,减少传播,并认真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三、加强传染病的登记和报告工作,建立传染病登记簿并有专人负责,按规定及时上报。
四、对传染病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医生对传染病要做到不漏登、不漏报。发现漏登、漏报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一、建立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对所发生的医疗差错事故应及时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二、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三、对重大事故,应立即按规定上报,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善后处理。
四、对已发生的医疗差错事故,卫生室应进行详细调查。构成医疗事故的,根据鉴定意见或双方认定意见,对当事人进行处理。
五、对于隐瞒不报者应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依法严肃处理。
处方制度
一、统一处方格式,凭处方取药。
二、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
三、处方一律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名称书写,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或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在管理体制上官方兽医制度属于一种垂直管理制度,官方兽医由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任命并授权,对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从而确保兽医卫生执法的公正性。官方兽医由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垂直领导并提供经费支持和保障,故其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自然应对国家直接负责。这就能有效地排除地方政府或企业不正当的干扰,避免地方政府或企业受利益驱动而设置的障碍或地方保护。这种独立于地方政府或企业之外的执法模式,可确保其执法的公正性。
在“垂直管理制度下”,官方兽医实施的是动物卫生工作的全过程监管,从而确保兽医卫生执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动物及其产品卫生安全涉及到三个必要环节,即动物饲养场防疫、屠宰场卫生监督和流通过程的卫生安全。
动物饲养过程中的疫病防治监督工作:动物健康无疫是动物产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各级防疫机构都制定了重大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诸如免疫接种、扑杀销毁、消毒等都需要官方兽医的有效监督。既可确保出栏动物健康无疫,又可有效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情。
动物屠宰过程中的卫生监督工作:主要涉及到宰前、宰中和宰后的卫生检疫,这些工作只有在代表国家利益的官方兽医监督之下,才可出具科学的结论和公正的结果。
流通过程的卫生监督工作:是第一和第二环节的延续,是对前两个过程的检验和认可。故该过程的监督更应当是一种政府行为,理所当然地需要官方兽医代表国家行使职权。
从以上三个环节可以看出,动物产品整个生产过程,都必须由代表国家和公共利益的官方兽医统一进行监督。如果对此过程任何一个环节予以分割,都将无法保证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卫生质量。由此可见,只有在实施官方兽医制度的状态下,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卫生安全。
官方兽医制度以行政执法和动物防疫技术支持体系为后盾,确保官方兽医技术和行政于一体,维护兽医卫生执法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首先,官方兽医的权力需要法律授权,官方兽医管理的不仅仅是动物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管理人即畜主的管理和监督。因此国家以其强制力为后盾,是官方兽医正常行使职权的法律保障。
其次,官方兽医必须经过国家制定的兽医师培训计划,接受法律法规、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检测、紧急疫病扑灭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才有资格竞争官方兽医职务。故国家官方兽医培训计划是将官方兽医技术和行政融于一体的摇篮,这是保障其科学正确执法的知识保障。
再其次,官方兽医对动物疫病的诊断必须依赖国家兽医诊断实验室体系,离开国家兽医诊断实验室的检测、诊断、鉴定结果,官方兽医根本无法确定动物疫病的存在与否,也无法签署动物卫生证书。故国家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体系是官方兽医正确履行职权确保其权威性的技术保障。
最后,官方兽医行使职权必须依赖并服务于国家动物疫病监控和扑灭计划,这是实施官方兽医制度的根本目标所在,官方兽医只有及时正确地向国家主管部门通报疫情,协助相关部门扑灭动物疫情,防止外来病入侵,并采纳科学的风险评估建议,才可确保动物卫生安全。背离这一点,官方兽医就没有必要存在。也可以说,国家动物疫病监控和扑灭计划是官方兽医行使职权的主要内容。
正是基于上述国家技术行政支持体系,才使官方兽医得以融技术和行政两个方面于一体,保证其执法的权威性、公证性与科学性。
官方兽医权力与责任共存,确保并促使其公正执法。
重点是目标设计
这包括国家基本目标和各地附加目标,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卫生事业目标和群体健康目标等。制度设计是国家规范多方利益博弈的有力手段,道德和法制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法制是防范性的,道德是倡导性的,二者不可替代,也不可随意滥用,更不允许一方的缺位。现在的舆论对法制缺位视而不见,而在鞭挞某些现象的道德含义上不遗余力,不能不说是短视与偏见。
法律应该明确卫生事业的性质,“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论断值得商榷。法律必须规定政府在卫生事业发展中,在医保制度中的角色与责任,这种角色和责任不是政府自选的,可进可退的,而是人民通过法律对人民公仆行政行为的规定,含含糊糊的“政府主导”在实践中往往变调走样。目前公立医院在高度垄断的情况下,自己创收,表面上看政府轻松了,实际上政府承担着另一种财务风险和更大的政治责任。
制度设计也要承认制度供给的滞后性,这是客观规律,哲学上“实践第一”的观点支持“制度供给滞后”的论点。正因为滞后,我们需要不断修订完善,不断反思。在大力推进成果的同时,也注意适时调整平衡各方利益,协调多方动作,推动政策的实施向着价值目标和伦理目标前进。多方合力的前提是制度设计时对各方利益的顾及和大致被接受。制度设计必须摆脱目前的部门利益的干扰。
设计要允许争论
具体的制度设计要在法律保障和统一的权力部门领导下进行。管理学家杜拉克说过,“决策不是从众口一词中来的,好的决策应该以相互冲突的意见为基础,应从不同的意见和判断中选择,所以除非有不同意见,否则就不应有决策。”这是杜拉克所说的“决策第一原则”。医疗卫生系统作为一个行业不表达自己的希望、自己的诉求、自己的利益,不免在沉默中被边缘化,被排除在整个社会利益群体的博弈之外。他们常常作为“被叙述者”被负面报道,社会看不到他们完整的全面的表现,听不到他们心底真正的声音,听不到他们为病人利益的安排设想。在和谐社会中,公共决策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官员的特权,而是大量社会机构和全体民众都要参与的过程,政治产品历来都是力量博弈的结果。卫生改革争论的主要力量应该是国家、卫生、社保、财政、医疗卫生单位、医生护士、患者、市场等多方,争论才能使问题明朗化。
就目前中国国情而言,适当借鉴国外做法,拿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具体制度是可能的、必要的。在技术支持下,网络依靠点击和回帖的互动实现了以往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做到的民意实时统计,在这样高效率的统计中,反馈意见的数量成为最有说服力内容,而意见的智力含量和科学含义反而失去表达的机会,对这种新情况,我们一方面力主设计争论,同时也要注意这种“民意”的不可靠性。
体现群众利益
我国大体上已经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优胜劣汰必然存在。完善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人事制度改革,避免了改革后果要自身消化,无法退场的尴尬场面,这也是制度设计中需要争论的一个重要领域。人事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成为改革的最大阻力。
所谓群众利益,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它应该是各群众利益的集合。和谐社会不能以牺牲一个社会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来获得发展,如果硬要这么做,也必然行之不远。此外,还有很多问题由于争论的缺位始终不够明晰,如医院维持运转的医药成本、水电气消耗以及人员成本究竟该如何负担,怎样才能保证医院自主运行?
为保证学院和学院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管理、从业人员更好地履行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职责,加强对学院食堂和教师、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安全管理,保护学院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用餐卫生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制定本责任制。
(1)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为学院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后保处处长为直接责任人。
(2)依法办食堂,建立学院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校内供应的食品及饮料卫生安全。
(3)统一指挥,督促学院的各有关食品卫生部门开展工作,加强对学院食堂和教师、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安全管理。
(4)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学院食物中毒或流行性疾患等突发事件处理的紧急预案。
(5)责任人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预案
为加深、加强学院食品卫生工作,不断提升学院公共卫生工作水平,进一步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学院应对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上海市施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意见》,特制定本预案。
学院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应当遵循以下程序应对处理。
(1)停止供餐:立即停止学院食堂或其他食品经营场所的供应。
(2)及时报告:
a事件:有5人(含5人)以下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症状。
b程序:发现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应在事件发生30分钟内电话上报后保处和学院院长,立即与区卫生局联系,派遣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及协助学院处理事件.并即刻报市教委。后保处应在事件发生90分钟内向院部呈书面报告。处理过程
中的重大事件应随时报告。
(3)报告内容:
a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人数、症状及第一例发生时间。
b校名、责任人、地点和联系电话。
c供应单位的名称、责任人、地点和联系电话。
d目前状况、事情的经过和紧急处理措施。
e报告时间和报告人。
(3)成立应急处理小组:
a事件发生后,学院后保处应立即启动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后保处领导、学生处领导、医卫保健教师、后勤及其他骨干教师力量组成的应急处理小组,交排好分工,各司其职,做好安抚工作、家长工作,并组织力量送医院及时救治。
b学院应安排好必要的车辆,以备运送患病学生至医院及时救治。
(4)救治病人
a学院应安排教师及时将患病学生送到就近医院,协助卫生机构救治患者,做好登记工作,并及时通知家长。
b学院应安排教师做好排摸调查工作,加强家校联系,派专人接听家长咨询电话,以免耽误救治时机。
c学院应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做好随访工作,继续排摸调查,安排专人做好家长解释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书面报告董事会,直至所有患病学生全部康复到校上课。
d保护现场:保留造成或导致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和设备。
e配合调查: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f控制事态: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它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包括教学秩序和下一餐用餐等)。
h保险介入:同时通知保险机构介入。
i其他:必要时报告公安、工商等部门。
3、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管理制度
(1)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的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思想,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高质量的要求搞好服务工作。
(2)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要配合学校积极搞好饮食供应,及时调整经营思路,不断改进经营方式,切实保障饮食卫生及供应工作。
(3)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的从业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严禁患有传染病及其它不适应饮食从业要求的疾病患者从事食堂工作,无健康合格证不准上岗。
(4)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要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确保所供应的饭菜及其它食品清洁、卫生,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5)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的操作间及餐厅必须整洁卫生,菜案、面案分开,生食、熟食分开,严禁污染、腐烂、变质及隔夜食品出售。
(6)各类炊具、餐具要指定专位摆放,不准放置地面。炊具、餐具要定期消毒。
(7)积极采取防鼠、防蝇、防虫措施,并按卫生防疫部门要求抓好消毒工作。
(8)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工作要力求做到饭菜可口,品种齐全,档次搭配适当,确保饭菜质优价宜,让学生满意。
(9)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的工怍人员要不断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工作中要态度和蔼、一视同仁、文明服务。
(10)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要积极配合学院完成其他有关工作。
4、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1)认真做好食品验收工作,不收、不做、不售腐败变质或有害有毒的食物,做到食品件件验收,并有专人负责,把好第一关。
(2)食物生熟分开,盛器、抹布、刀具、砧墩板、冰箱均要做到生熟分开,生荤菜设专用盛器(红色或涂上红色标记)存放,未洗与洗净的蔬菜盛器分开装载(绿色或涂上绿色标记),防止交叉污染。’
(3)食品要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严防生熟食品污染。对剩饭、剩菜要妥善保存,严格处理。在供应前必须单独重新回锅烧透。
(4)餐饮具要严格消毒。熟菜盆、打饭用具均应在开窗出售食物前进行消毒处理,并有专人负责。实行“四过关”,即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
(5)严格实行由原料到成品的“四不制度”,即:不收、不切、不做、不售腐烂变质和有毒有害食物。
(6)成品(含食物)存放必须实行“四隔离”,即: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物、药物隔离,食品与天然冰隔离。
(7)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理发,勤洗内衣,勤换工作服;上班时必须佩戴“二白”(卤菜问须佩戴“三白”),开饭时一律佩戴“三白”。工作时间严禁佩戴戒指、手镯、手链、耳环,不准涂指甲油、搽香水。
(8)全体员工必须执行下列规定。
a主动参加每年一次的体检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考核。
b每天小扫除不低于2次,每周大扫除1次。环境卫生实行“四定”,即:定人、定物、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
d实行每周一、三、五的卫生检查考核,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台,并记录在案。
5、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安全生产制度
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有许多火源、电源和机械设备,如有使用、防护不当,很容易发生火灾和伤害事故。
(1)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及其设备应符合消防和劳动防护规范,并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2)加强火源管理,油灶、煤气灶、电器设备及电源控制机房有专人负责,下班前,应将所有的电源切断。
(3)随时消除油渍污垢,将易燃物品置于远离火源的地方,厨房和仓库内禁止吸烟。
(4)加强对有关员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定期组织对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的检查。
(5)加强对员工消防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对所有消防设施的检查。
(6)未经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经理批准,禁止一切非工作人员进入操作场所。
6、健康晨检制度
(1)专人负责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工作人员每天上班的晨检工作。
(2)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工作人员每日配合晨检人员做好工作,主动报告有无发热、腹泻、手外伤、呕吐等情况。
(3)凡有发热、腹泻、手外伤、皮肤湿疹、咽喉疼痛、呕吐等现象的工作人员应暂离岗位并及时治疗,待身体恢复后上岗。
(4)做好晨检记录,并妥善保存—学期。
7、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日检制度
(1)专人负责每日对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2)内外环境整洁,个人卫生达标,操作过程正确。
(3)确保无一人带菌参加工作。’。
(4)监督从业人员遵守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
8、食品采购验收索证制度
(1)学校一切食品必须定点采购,每年初对定点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和信誉评价,对合格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明确供货质量要求。
(2)每次采购食品及其原料时,必须向供货商索要此批食品的检查合格证或者化验单(即索证)。
(3)索证时对索证食品的卫生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必须查清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批号等。
(4)索证食品的卫生检验合格证、化验单如为复印件,应加盖检验单位印章。
(5)包装食品必须检查食品标签,严禁“三无”产品进库。
(6)食品进库或制作加工前必须由验收员验收,并签字。
9、食品储存卫生制度
(1)存储食品仓库必须做到卫生、整洁、整齐,食品与杂物严格分离。
(2)食品库房周围不能有有毒、有害污染及蚁蝇孳生地,防止交叉感染。
(3)库房内地面平整、硬实,严禁直接土地,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接射入,保持所需的温度和湿度。
(4)库房内有防蝇、防尘、防鼠及防潮设施,防止食品发霉、变质发生虫子。
(5)库房内设立食品垫离板、存放台、存放案,做到所有食品离地离墙。
(6)食品库房应设专人管理,建立健全卫生管理、食品和原料出入库登记、检查保管制度,做到定期清洗、消毒、换气,经常保持清洁状态,避免尘土、异物污染食品。
(7)对进库的各种食品原料、半成品应进行验收和登记;掌握食品的进出状态,做到先进先出,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10、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工作人员个人卫生制度
(1)必须按规定取得有效健康证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每年体检和培训至少一次。
(2)上班时必须穿着统一工作服、帽,头发不露帽外。操作直接入口食品如熟食、盒饭等均应戴口罩。
(3)上班前和便后应洗手消毒,不得穿戴工作服、帽和口罩进入厕所。
(4)在出售直接入口的食品时,不得用手直接抓取食品,必须使用清洁卫生的售货工具。
局成立局领导及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爱国卫会,组织领导全局的爱国卫生工作,各股室均要明确一名卫生工作负责人,具体负责本股室的卫生工作。
二、明确责任。
局爱卫会将局机关办公场所划分成若干个卫生责任区,分别明确到股室,并明确第一责任人。各卫生责任区及各自的办公室内的卫生,由各股室用岗位的责任制的形式,明确到每个同志。不仅负责卫生,而且对责任区的卫和设施负责保管和维护,丢失或损坏近按原样予以赔偿。
三、卫生洁扫时间、范围。
每天上午上班前为打扫室内外卫生时间,下午下班前为室内务整理时间,每周五下午为卫生大扫除时间。
四、卫生标准
1、办公室内外地面、门窗、玻璃、走廊、墙壁、墙裙、沙发、桌奇、柜上下、灯具、茶具等卫生清洁,无灰尘、无杂物;柜内、抽屉内干部整齐。室内外无随意张贴,悬挂现象存在。室内设施摆放有序,美观大方,符合局里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2、卫生责任区内无垃圾,无瓜果皮核、无烟头纸屑、无杂物草、无污水;清洁桶、痰孟、烟灰缸同污物经常清理,桶、孟外干净、无损坏、无丢失、无移位。清洁工具摆放整齐、干净卫生。
3、卫生责任区的花木栽、剪、摆放整齐,无枯死;花木上下无枯枝败叶;花木适时适量浇水,花盆外观干净,爱护花木,无折枝摘花现象。
4、院内车辆在规定位置停放整齐,院内无卫生死角。
五、检查评比。
检查评比采取不定时方法进行,每周检查一次,具体安排在周几检查,由主管局长临时确定,并通知有关单位,由局领导带队,采取分项打分制,按局统一制定的打分标准进行打分。每次检查评比结果张榜公布。凡本单位卫生区卫生在上午8点30分前尚未清扫的,每次扣5分,并责令其立即打扫干净。为确保我局办公环境清洁卫生,办公室应将每月不定时检查分数相加得出各单位本月的卫生分数,按名次排列予以公布,并记入卫生工作档案。
六、奖惩措施
1、设卫生工作流动红旗和黑旗。每次检查评比第一的单位挂红旗,每两个月累计分数最低的挂黑旗。
2、年终总评:按各股室原始分100分计算,几年内每获一次红旗单位加5分;每两个月得一次排名第一加10分;第得一次黑旗牌扣15分;年终累计总得分排名顺序第一名的加140分,以后每降一个名次较上一次一名减10分,最后根据全年加减分,综合计算年终卫生工作得分排名顺序。
3、卫生工作纳入年度评先考核条件,年内有二次以上(含二次)月份挂黑牌的单位。年终取消评先资格,单位第一责任人亦不得参与评先。各股室必须把卫生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进行管理,责任到人,因责任心不强,所负责的卫生区域经常造成在本单位卫生评比中扣分的,年终也得参与评先。对在上级爱卫会组织的卫生检查中因某项卫生不合格,造成质监局卫生工作不达标的,对该股室罚款500元。
采购食品原料卫生控制-
1.
检查供应商的生产经营卫生许可证及产品的检验报告单;肉类食品向供货方索要检疫证明,并保证肉证一致。
2.
检查包装食品有无产品名称、数量、批号、生产日期、出厂日期、保质期、厂址及厂名等标志。
3.
检查食品外观、色泽、气味是否正常,冷冻食品是否有解冻现象。
4.
检查外包装是否完整清洁,包装材料是否属食品级。
5.
检查蔬菜的新鲜程度,是否有虫害,以及农药残留是否超标。
6.
检查运送食品的车辆是否专用、清洁。
7.
检查米面有无虫蛀、鼠咬、霉变现象,包装有无破损。
8.
检查调味原料是否掺杂掺假,粉饰的现象。
9.
所有的冷冻品在到达时的温度应该在-13℃以下(检测时的表面温度可以允许达到-5℃,但不能超过),不能出现解冻迹象。供应商的送货车必须有冷冻设备,确保原材料处于冷冻状态。
10.
供应商的卫生检疫证明(或清真证明)应该在包装上有明确地标注,并且与供应商提供的三证一致。产品验货时距生产日期不能超过保质期的三分之一。
11.
检查鸡蛋是否新鲜,完好无缺,表壳干净没有裂纹。
肉类加工间卫生控制
1.
工作衣、帽穿戴整齐后方可进入操作间。
2.
工作前应彻底清洗双手,工作中接触不洁物品后,应重新洗手。
3.
动物性食品原料在加工之前先从感官性状检查是否有异常。
4.
去掉血块、毛、异物、可视病灶,以及有害腺体。
5.
冷冻食品原料应先解冻后检查。
6.
所有食品原料加工后不得落地存放,应放入固定的清洁容器内离地存放,以防污水溅上。
7.
严格按水产品类、肉类,分池分类,解冻清洗。
8.
掌握切配原料的均匀度和数量,杜绝浪费。
9.
加工工具容器、设备是否有锈迹,不得使用生锈、破损、螺丝松动、污秽不洁的设备、用具、容器加工盛放食品。
10.
食品机械应为食用油,车间内不得存放机油及其它有害有毒物品。
11.
机器用完后必须清洗干净,检查有无脱落、破损现象,不得有残留食物。
12.
每餐工作完后,将水池、筐、地面、台面、地沟清洗干净。刀、墩及其它切配工具,清洗干净后备用。
蔬菜加工间卫生控制
1.
工作衣、帽穿戴整齐后方可进入操作间。
2.
工作前应彻底清洗双手。
3.
杜绝加工腐烂变质、污秽不洁、混有异物、农药残留超标,以及感官异常的蔬菜。
4.
蔬菜应与肉类产品分池清洗,分案加工。
5.
蔬菜清洗去掉泥土及非可食部分,消毒冲净,不需要切制的应放入保鲜库。
6.
蔬菜先洗后切,保证营养,切配时集中精神,提高速度,禁止嬉笑打闹,避免工伤。
7.
刀切好的蔬菜应立即放入烹饪间加工、炒制,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8.
所有食品清洗后不得落地存放,都应放在固定的容器内离地存放以防污水溅上。
9.
放食品的容器必须要清洗消毒干净,容器内外不得有残留物。
10.
加工工具设备是否有锈迹、破损、脱落、螺丝松动的现象。
11.每餐工作结束后将所有用具、容器、设备进行清洗消毒,不得有残渣、积水,食品机械应使用食用油。
12.
地面地沟每天清洗,保持干净无异味。
烹调间卫生控制
1.
工作衣、帽穿戴整齐后方可进入操作间。
2.
工作前应彻底清洗双手,接触不洁物品后应重新洗手。
3.
班前检查所有灶具、厨具有无锈迹、污垢、污迹、松动现象。
4.
灶间照明充足,必须装有防爆装置。
5.
不得使用发霉、变质、标识不清、虫蛀、鼠咬、色香味异常,以及罐头包装出现胖听、锈听、漏听的调料、调味品。
6.
不使用标识不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用油脂,加热后出现异常现象主动停止使用。
7.
按专业技术,依照不同的食品操作规范烹饪,掌握火候烧熟煮透,既保证安全,又将营养损失降到最低。出锅后15秒内测量餐食的温度,不得低于75℃,并进行纪录。
8.
出锅后的成品必须盛放在专用的清洗消毒后的熟食容器内。
9.
品尝口味不得手抓,尝后食物不得再放回锅内。
10.
半成品须凉透后方可放入保鲜库内,不得超过12小时使用。
11.
原料、半成品应分库码放。所有洗净后及加工成半成品的食品均全部上架、码放整齐,不得直接放在地上。
12.
所有工具容器以不同材质区分,生熟食品不得混用。不锈钢的容器为熟食容器,铝制容器为半成品的容器。
13
每道菜厨师要挂牌制作,须特殊炒制的应特别注意,如:扁豆。
14.
每餐后对灶、厨具、地面、水池、地沟等要全面清洗干净。
分餐间卫生控制
1.
分餐人员进入分餐间时应进行二次更衣、换鞋,并佩戴一次性口罩和防护纱帽。
2.
工作前应使用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使用指刷刷洗指甲,并用75%酒精进行手消毒,工作中接触不洁物品后,应重新洗手消毒。
3.
分餐时双手佩戴一次性手套,接触不洁物品后,应立即更换。使用分餐用具,不得手抓食品。
4.
每日进行空气、桌面、台面、器具净化消毒。
5.
所有分餐用具,未经消毒不得进入分餐间内。
6.
一次性餐盒外包装不进入分餐间。
7.
分餐间内非分餐人员不得进入。
8.
分餐前1~2小时,将臭氧发生器打开进行空气消毒,分餐前10分钟关闭臭氧发生器。
9.
检查餐盒卫生包装是否破损,发现异物污迹不得使用。
10.
留取样餐48小时,每种餐食至少250克,保证一个品种一盒,不得混装,并做好记录。
11.
不得有苍蝇、蟑螂、老鼠,以及其它昆虫。
装箱及送餐人员卫生控制
1.
工作衣、帽穿戴整齐后方可进入操作间。
2.
箱子必须是清洗消毒,没有污垢残缺、无异味的,不符合要求的可拒绝使用。
3.
检查装箱数目是否准确,餐箱码放平整,并盖严。
4.
检查标识是否清楚齐全(生产日期、装箱时间、进食时限)
5.
送餐时按规定要求着装,必须清洁。
6.
注意形象,语言行为举止文明。
7.
送餐人员每日送餐前必须和装餐人员核对餐数,箱数是否装够,无遗漏方可装车。
8.
送餐人员提前安排好客户所用的筷子、餐巾纸等所需物品,无特殊要求的,严禁多带或少带,并防止二次污染。
9.
送餐人员应主动争求客户意见,及时反馈信息。
10.
送餐时,严禁送餐人员踩踏或坐在送餐箱上,以及其它不文明的举止。
11.
每日送餐,送餐人员需掌握好时间,严禁早到或晚到,给公司产生不良影响。
12.
回收箱子不得随意乱扔,回收残羹剩饭妥善处理。
洗消间卫生控制
1.
工作衣、帽穿戴整齐后方可进入操作间。
2.
熟盆洗消必须经三道工序:
①.
去油垢餐渣,加洗涤剂清洗,用净水冲。
②.
放在专用消毒锅内煮沸3~5分钟。
③.
单独存放、防止二次污染。使用前再煮沸一次,随煮随用。
3.
熟盆保证每使用一次一消毒。
4.
其它需要消毒的用具、容器使用药物时,消毒液的余氯浓度为250~300ppm。
5.
筐、桶要洗刷干净,不得留有餐渣和污迹。
6.
水池、地沟、地面每天下班后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味。
-餐盒洗消间卫生控制
1.
工作衣、帽穿戴整齐后方可进入操作间。
2.
重复使用的餐盒洗消必须经过以下工序:
餐盒回收
去渣
清洗
药物消毒
冲洗
烘干
装箱
-
①.
餐盒回收。将重复使用的餐盒在使用后送至餐盒洗刷间。
②.
去渣。在室内去除餐盒表面的油垢餐渣。
③.
清洗。将餐盒放入清洗池内,加洗涤剂清洗,并用净水冲。
④.
药物消毒。将清洗后的餐盒放入消毒池内,消毒液的余氯浓度为250~300ppm,餐盒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余5分钟。
⑤.
冲洗。将消毒后的餐盒用净水冲洗干净。
⑥.
烘干。将冲洗后的餐盒放在专用烘干箱内烘干20~30分钟。
⑦.
装箱。将烘干后的餐盒装入餐箱,单独存放、防止二次污染。
3.
检查。对清洗消毒后的餐盒要进行感官检查,表面应达到光、洁、涩、干,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重新清洗和消毒。
4.
水池、地沟、地面每天下班后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味。
洗箱间卫生控制
1.
穿戴整齐的工作衣、帽后方可进入操作间。
2.
送餐箱返回后不得到处乱堆乱放。
3.
洗消箱子必须按以下程序进行:①回收箱子,清除残渣;②清洗;③冲洗;④消毒。要达到无水、无残渣、无污垢、无异味。
4.
箱子不得直接放在地上,要离地存放。
5.
送餐的箱子每餐回来后都必须用消毒巾擦洗干净。
6.
水池、地沟、地面每天清洗干净,不得有味。
主食间卫生控制
1.
上班前要检查食品机械,看螺丝有无松动脱落、破损、污垢、锈迹,其表面及内部是否有食物残渣和异物,并检查管道、阀门是否漏气。
2.
机械用油必须使用食品级油。
3.
严格按照机器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注意安全,避免事故。
4.
不得使用霉变、虫蛀、鼠咬、感官性状异常,混有异物的原材料。
5.
检查所用配料及小料有无酸败、异物、掺假、粉饰现象。
6.
检查所有馅料是否新鲜,有无变质发霉现象。如需要冷藏的馅料必须凉透,豆馅须使用熟食容器盛放。
7.
所用蛋类必须经过“一选、二泡、三洗、四消毒、五冲净”后方可使用。
8.
查看即食食品必须使用工具或按卫生规范将手洗净戴一次性手套。
9.
用具容器设备每餐清洗,熟食容器必须消毒,剩余物品分类入库。
10.
地沟、地面、水池子每天清洗干净不得有味。
11.
关闭水、气、电、门窗,确认无误后,方能离开操作间。
12.
操作人员除穿戴整齐的工作衣帽外,严禁佩戴饰物。
库房卫生控制
1、根据生产用原材料的特点,将其保管场所分为普通仓库、干货库、米库、调味品库、冷藏库(0—4℃)、冷冻库等(—16℃左右)。
2、对易腐败的食品要冷藏或冷冻保管。
3、食品库房要专库专用,货物码放要做到隔墙离地10cm,严禁堆放其他妨碍食品卫生或品质有毒、有害物质。
4、库房内要整齐干净,具有良好的防尘、防蝇、防鼠的措施和良好的使用效果。
5、库房中储藏的原材料要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保证原材料在最佳使用期内使用,避免造成浪费。
6、库房要定期进行清扫、货物整理、安全使用检查的工作。
运输过程及车辆卫生控制
1.
送餐车辆应专车专用。
2.
车辆要定时冲洗、消毒,保持车厢内外清洁卫生。
3.
严禁在车内放入易腐食品或有毒有害物品,以防污染。
4.
装卸时要讲究卫生,不得将成品直接卸在地上,严禁野蛮装卸。
5.
运输过程中,运输人员应做好个人卫生,随身佩戴健康证,严禁送餐人员踩踏或坐在送餐箱上,以及其它不文明的举止。
6.
每日送餐,司机和送餐人员需熟悉路线,掌握好时间,严禁早到或晚到,准确保证用餐时间。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公司全体职工必须进行食品卫生、食品营养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对公司员工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对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职工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对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患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人,不允许参加接触食品的工作。
三、进入加工车间前的卫生管理:
1、职工必须更换洁净、卫生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后方可进入工作间。
2、戴工作帽时一定要将头发全部罩在帽子里,决不允许头发露在外,严禁穿着工作服装出厂区。
3、配餐人员必须戴口罩,不得佩戴所有饰品。
4、从其他车间进入配餐间时须进行第二次更衣。
5、白色工作服每天清洗、消毒,蓝色工作服每周清洗、消毒二次。
6、工作鞋由职工自己保持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