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聘用意向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8 15:54: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聘用意向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第1篇

聘用意向书范文

甲方:幽幽集团有限公司

乙方:

鉴于:乙方为即将毕业的大学在校生,乙方希望到甲方进行毕业见习以锻炼劳动技能,双方就见习问题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到甲方 部 岗位见习。见习期间,乙方应完成甲方安排的见习内容,甲方不收取见习管理费并付给乙方一定的见习补助,补助的标准为 元/月。

二、本意向书生效期间,乙方需严格遵守甲方各项管理制度;若乙方严重违反,则甲方有权解除本意向书,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应当赔偿损失。

三、乙方毕业后,本意向书自然失效,乙方若无违反甲方制度、不适合甲方安排的工作等情况,甲方与乙方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为一年。在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之前,甲乙双方不是正式劳动关系,有关问题按劳动部、教育部有关大学毕业生实习问题的规定处理。

甲、乙双方对本意向书内容已清楚知悉,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本意向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遵守履行。

甲方:(盖章) 乙方:(签名或盖章)

日期: 日期:

聘用意向书样本

尊敬的elizabeth white女士:

经过我所考查,现拟聘请您为执行营销经理。

一、工作主要内容:

(一)市场营销

(二)客户关系管理培训

二、工作方式及时间要求:您的工作方式为坐班制,如在外开展业务工作,每年实际工作日不少于120天。

三、工作报酬

(一)基本待遇:您的月薪拟为人民币***元人民币。

(二)其他待遇:如您成为本公司正式员工,将按劳动合同履行。

(三)拟聘用期限:XX年9月1日至XX年8月31日。

四、工作期间,您必须遵守我所的各项规章及《劳动法》,依据您的工作表现我所保留有缩短或延长任命期限的权利。

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

20**年*月*日

应届大学毕业生聘用意向书

甲方:幽幽集团有限公司

乙方:

鉴于:乙方为即将毕业的大学在校生,乙方希望到甲方进行毕业见习以锻炼劳动技能,双方就见习问题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到甲方 部 岗位见习。见习期间,乙方应完成甲方安排的见习内容,甲方不收取见习管理费并付给乙方一定的见习补助,补助的标准为 元/月。

二、本意向书生效期间,乙方需严格遵守甲方各项管理制度;若乙方严重违反,则甲方有权解除本意向书,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应当赔偿损失。

三、乙方毕业后,本意向书自然失效,乙方若无违反甲方制度、不适合甲方安排的工作等情况,甲方与乙方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为一年。在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之前,甲乙双方不是正式劳动关系,有关问题按劳动部、教育部有关大学毕业生实习问题的规定处理。

第2篇

住所地: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

证件号码:_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

手机:_____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_

鉴于:

1.甲方是依法注册成立并取得合法从事电影制作资格的法人单位;

2.乙方依法享有文字作品《__________》(下称“文字作品”)的著作权;

3.甲方有意采用文字作品拍摄电影片,乙方表示同意。

甲乙双方根据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友好协商,特达成如下条款,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 乙方拟就文字作品授予甲方以下权利:

1.将文字作品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2.基于文字作品改编而成的文学剧本拍摄电影片;

3.(甲乙双方还可就文字作品表现在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光碟、录像带、磁带、网络产品及其他视听载体上的制作权进行约定)。

第二条 甲方应于本意向书签署之日起____日内决定是否采用文字作品,并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

若本条规定的期限届满,甲方未就是否采用文字作品向乙方发出书面通知,视为甲方决定不采用文字作品。

第三条 若甲方决定采用文字作品,甲方应于向乙方发出书面通知之日起____日内与乙方另行签署书面的《文字作品使用许可合同》,甲方使用文字作品的相关事项以该合同为准。

第四条 甲方应于本意向书签署之日向乙方支付¥____元。若甲方决定采用文字作品并与乙方签署《文字作品使用许可合同》,此款项自动转为甲方使用文字作品应向乙方支付的酬金。若甲方决定不采用文字作品,甲方无权要求乙方退还此款项;若甲乙双方最终未能签署《文字作品使用许可合同》,除因乙方拒绝与甲方签署该合同外,甲方亦无权要求乙方退还此款项,甲乙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3篇

在2012年的秋拍中,我们觉察到一些艺术拍卖市场中不同以往的气味。北京、上海的各大拍卖公司竞相推出文献拍卖专场,并着实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北京匡时秋拍文献板块,145件拍品的总成交额达6709万元;上海泓盛拍卖秋拍纸杂文献专场总成交额为1.97亿元。这些成绩成为今年在无数惨淡交易中的一抹亮点。

据悉,2013年1月21日至24日,泓盛纸杂文献部将与线上交易平台“赵涌在线”合作,首次推出文献专场,以后也将定期在网上推出文献类精品。这说明了中国艺术品市场怎样的价值取向?在此引导下,又会呈现怎样的市场和收藏趋势?

赵涌在线董事长赵涌告诉记者,文献板块是一个大众化的市场,能够涉及各个门类,有广泛市场的基础,未来必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这个市场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固定的行情指标且市场不透明,“赵涌在线希望在开设这个版块之后,能够引导这个市场逐渐走向透明化,同时引导人进行这方面的收藏。”

文献板块进驻电商平台

随着文献板块推出日期的临近,赵涌在线的办公室门口已经放置了宣传的易拉宝。

选择开设文献板块,赵涌认为,这个市场的收藏者必定具有一定品位与经济基础,对收藏文献是有极大兴趣并有一定追求的。同时,文献具有时代特征,“一本书,可能当年很便宜随手可得,但今天已经找不到了,历史上有很多值得收藏并拥有的文献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文献同邮票、钱币等具有一定的共性,就是在真伪鉴定方面极具可靠性。一般来说,文献书籍等发行量比较大,在国家图书馆中均有藏书,因此有样本可进行比对;藏家如果对某种类别的文献,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收藏,就藏家本身来说,更容易鉴别;此外,出版物具有从纸张选择到排版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作假比较困难。介于此,将此版块同互联网结合可行性较大。

赵涌表示,文献版块市场前景巨大,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虚拟平台的建立以及出版发行成本的增加,纸质的东西会越来越珍贵,在未来必然会越来越多成为收藏品。

然而,这个市场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市场不透明,行情也不明朗,“这个拍品到底应该是几千、几万都不好说,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索,我们希望能够引导这个市场形成一个行情。”赵涌说。

赵涌在线文献板块的拍品选择会从收藏起步,开始会选择涉及到同收藏品有关的文献、出版物、资料等拍品。

挑战传统拍卖行

1985年赵涌品牌成立,随后赵涌公司突破传统,率先运用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建立公司网站,并于2000年将公司网站命名为赵涌在线,开通C2C电子商务业务。电子商务让赵涌在线和收藏爱好者体会到了互联网的魅力,2004年,赵涌在线在C2C的基础上引入网上竞拍模式,首度挑战传统拍卖行。2006年公司停止邮购等所有传统模块,实现整体转型,从经营型转变为纯专业服务型公司,全力打造赵涌在线。

目前其主营各时期邮票、钱币、纸杂、集藏用品、礼品等艺术收藏品种的在线拍卖与交易,实现了传统收藏业务与互联网科技的结合。

赵涌在线的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德国赵涌邮票公司,1988年德国赵涌邮票公司开展拍卖业务,开始第一次函购拍卖。随后,德国赵涌邮票公司收购德国Julius拍卖公司,成为欧洲著名的亚洲邮票拍卖公司。1995年,赵涌回国后,成立上海赵涌集邮用品有限公司,并携手德国灯塔品牌,总其中国区业务。

在这个网络平台上,每天流通的邮品量可达千余件,邮币卡业绩甚至超过了传统拍卖行,不仅业绩突破4亿元大关,累计藏品成交也超过百万,已然成为中国网上邮市代名词。

“虽然今年的艺术市场整体形势不好,但从到年底的情况来看,我们的业务量同去年相比依旧有50%的增长。”赵涌说。

在赵涌在线今年的成交记录中,“全国山河一片红新票双连(撤销发行)”成交金额约280万元、“蓝军邮新票(未发行)”一枚成交金额194.4万元、“1997年熊猫1公斤精制金币”成交价101万元,且每日都有单个价值几十万元的拍品成交。

从成交情况以及其整体的业务运营来说,赵涌在线是成功的,何以取得这样的成功,赵涌拿两个词语以作总结:创新、理想。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指出,企业可采用竞争战略一般包括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及专一化战略。赵涌在线采用的是差异化战略,他们认为自己是行业的开拓者,要开拓则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从C2C的平台到艺术版的上线,从我们首创的保真服务,再到未来马上就要开设的文献板块,这都是我们的创新,这就是我们同其他艺术电商最大的竞争优势和不同,因此在互联网领域要么做第一,要么就不要去做。”赵涌向记者坦言。

他们的理想是能够改变传统收藏品的模式和产品,希望将网络平台推广至全国各地,让收藏变为简单的事情。“未来的艺术品电商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的,模式会多元化、产品会多元化,目前这个市场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互联网的整体环境。”

收藏需要严肃

2012年的艺术市场的颓势让业内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担忧颇多。在赵涌看来,整个艺术品市场的低迷对拍品的价格存在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高端部分影响比较大,但是可以看到的是中低端的成交十分良好。他认为,艺术市场价格的调整到目前来看是十分健康的,同时整个艺术市场的消费群体在扩大,这样的调整是扎实的。

第4篇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福建泉州362121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影像艺术参与互联网的活动一直持续着,不管是影像视频、图片还是新媒体艺术(如动画),都因其本身所富有的生机与活力,在艺术观念高速发展的今天,带给大众更多美的享受。而电子商务作为当今时下最流行的互联网发展趋势,未来发展的空间是无法预测的,影像艺术与互联网的相互碰撞,给电商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 大众传播;影像艺术;优化;摄影;电子商务

1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指通过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面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公开信息传播。大众传播的主体是一般社会大众,一般社会大众是大众传播过程中最主动、最积极的对象。一般的社会大众并没有接受大众传播的义务,而接受的主动权在于一般社会大众手里,只有符合一般社会大众的需求,大众传播才有可能发生。

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图像时代”,这种信息传播的媒介主要是网络传播,网络传播的普及标志着大众传播的崛起。一般社会大众越来越依赖于通过使用网络媒介来满足需求,网络媒介在一般社会大众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因此网络媒介对一般社会大众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影像又是网络传播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说我们重新确立了图像对于网络传播的作用,通过影像来阐述和分析我们的社会及社会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2 影像艺术的审美和观赏特性

2.1 影像的来源

近年来,影像成为广泛使用的词汇,鉴于其含义繁杂的状况,加以归纳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一时髦词汇的内涵。最早使用“影像”一词语大概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他把世界分为可知世界和可见世界,可知世界就是著名的理式世界,可见世界就是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又分为实物和影像两部分,我们周围的自然物、人造物和一切自然界都是实物,而绘画等则是影响。可见,柏拉图使用的“影像”概念类似于图形和图像。在他之后,中世纪的奥古斯丁也用了“影像”,在他关于美的理论中,将美划分为理智美、精神美和物质美三个等级,其中物质美局部反映上帝美并经常指向上帝美,他的“影像”更像是影子的代称。

2.2 影像艺术的含义和特性

影像艺术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影像参与的历史传承是不完整的,影像的缺席是一切历史叙述体系中致命的遗憾。而影像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美学基础,早在20 世纪初就有一些哲学家高度重视影像艺术背后的文化问题。20 世纪60 年代之后,更有法兰克学派的著名理论家马尔库塞提出了体现艺术本质的真正艺术的三个特点:美学形式、自主性、真实性。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影像艺术所具有的美学功能。

一是文化、审美和记录历史的功能,影像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一般社会大众都能够参与的艺术,它没有舞台,没有审美界限,有的只是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而观赏影像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创作者对于影像作品的构图、光线、色彩、影调、叙事结构、情节等都具有一定的审美要求,这样才能够给社会大众以美的享受,唤醒社会大众观赏影像作品时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经验。

二是影像艺术还具有广泛传播的功能。影像产品作为一种高科技的产物,在网络传播高速发展的今天,其传播活动已经影响到了每一个百姓、每一个家庭。而影像艺术从高雅的殿堂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当中,成为了一种趋势,而且势在必行。

三是影像艺术能够给各个阶层提供服务。影像艺术为各个阶层(上至政府,下到普通老百姓)提供必要的宣传与分享生活等服务。

3 影像艺术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我们在步入“图像时代”的今天,影像艺术作为网络传播的主体,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一张好的图片、一段精彩的视频往往是一套网络营销成功的开始。目前,在国内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包括淘宝网、天猫、京东商城等,展示产品首先要做的就是拍摄产品图片和视频。因此影像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好的影像对于提高产品的销售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而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影像作品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已经成为了我们网络营销的必要工具。它能够传达产品的重要信息,它不仅仅是一张照片、一段视频或者一个动画,而是具备了产品所具有的核心价值,而这种价值随着受众审美经验的积累,受众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次,影像在互联网营销中起到了展示商品的重要作用。影像本身真实记录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除了清楚表达产品的外观和形态之外,还能够通过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结合一定的创意,让我们受众感受到心理的愉悦,从而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再次,影像艺术作品本身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也体现了创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评价。当我们在观赏影像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创作者态度的影响和教育。

4 结语

影像艺术在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已经逐步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商务模式,也成为了大众传播的重要的媒介和交流工具,影像艺术的积累受到了新的审美方式的影响,又促进了审美经验的不断提升。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变化,影像艺术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作为影像传播者,我们需要更多的从产品自身实际出发,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媒体展现的影像效果不同这个因素,以便影像作品可以以最好的效果展示并且传播,从而使自己的产品通过影像这种介质得以最佳效果的销售。

参考文献

[1]李彬.大众传播学[J].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6.1.

[2]王彬.影像艺术的思考[J].中国摄影家,2007.3.

[3]周兰.论建构影像传播历史的大众意识[J].文化与传媒当代文坛,2007.05.

第5篇

关键词: 初二思品课 移植策略 心理学技术

在教学初二思想品德课的过程中,我有一种很畅快的自由感,没有了初三课本繁多知识点的束缚,反而有潜下心来钻研轻松快乐有效课堂的想法。同时,又有一种很深刻的感受,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意识很强,反而失去了体验感受、内化提升的意识和机会。不同于语数英等学科,初二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简单,篇幅短小,知识点简清晰易记,很多学生会质疑学习这类“小儿科”的目的。很多思品教师也在反思:这么少的教材内容,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来教学。

客观地看待初二的思品课堂,可以找到一些改进的方向:(1)课堂操作中以人为本的意识不够。教师常常会满足教材中的一些现成案例,读读讲讲,或者播放一些视频,适当调节气氛,最后不做导学练的练习。而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趣,甚至有点漠视。这样的操作模式,有部分原因是学科地位造成的。而人本主义意识的缺乏却让我们一年年地习惯于这样的课堂。学生没有充分的表达的机会,更没有质疑、反驳、辩论的机会,慢慢成了一群“不会表达的孩子”。学生对思品课仅仅止于“知道了”,是否真正理解、接受、行动,是我们涉及不到的层面,同时也是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2)教材缺乏严格的体系性和层次性。初一初二的教材,内容简单,图片、附属材料、知识链接很多,若按照中考科目的要求上课,则往往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上。我感觉每一框题的内在逻辑性不强,甚至能找到许多重复之处。而每一课最后都会落脚在“如何做”上。教材的编者是否要告诉我们不在于知识的“了解”,而在于“体悟”?

通过五年来的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我感觉对自己的人生帮助很大,在为孩子们做团体辅导时,我们总会有很多共同的感动和收获。同时我也会反思思品课堂,乏味、没有生气,达不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际上初二教材中的许多主题内容和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是相通的,我开始尝试移植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和“活动教学法”也是一致的。

思品课和心理课是相辅相成的,思想品德的产生、发展、变化都要受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也要受到主体思想的支配。可以说,思想品德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方向,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

1.移植策略的前提是师生能够心理相容

有一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心理环境,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才有可能达到课堂的有效性。其中,涉及以下心理学技术:

1.1理解和接纳。理解是接纳的基础。从学生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不随意评价和批评。相信学生总有巨大的潜能,只是未能找到或者不习惯适当的表达方式。接纳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包括那些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这里的接纳不等于必须完全认同,只是一视同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共同存在。这是师生可能有共同语言的一个基础。接纳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接纳其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

1.2.分享。这里的分享不同于辩论、指正,或者是讨论出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其实,初二教材中许多材料都可以设计成一些情景剧,在此基础上的分享让学生谈感受,谈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历,真实并且容易引起共鸣。这样的做法尝试下来,有一种很明显的感觉,学生无论学业成绩如何,大部分都没有“表达”的习惯,刚开始他们总觉得别扭,无话可说,或者干脆把书本的相关内容读一遍。如果教师始终相信一个假设:学生有着巨大的尚未被挖掘的潜力和价值,那么在一堂堂课的慢慢训练中,他们会发生令人惊喜的改变。

2.移植策略的关键是能在教材中找到可结合点

初二教材体系中的主题词有“习惯”、“乐观”、“目标”、“意志”、“亲子关系”、“代沟”、“身份”、“责任”,都可以从团体心理辅导的课程中借用相关的心理小游戏。比如:“十指交叉相握”可以体验到不起眼的习惯都有着巨大的力量;“‘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的造句”体验到一旦对他人有了“爱”、宽容和感恩,就会舒服坦然和乐观起来;用“剥洋葱”方法一步步分解自己的某一个目标,知道懂得“现在”我该做些什么;“八分钟举手仪式”过程中的种种困难让他们明白坚强意志需具备的四个特征;“沟通技巧”中任一种都让学生亲眼看到亲子关系的神奇转变;“心理情景剧”演出后,无需过多言语评价,就可以拉近亲子间的距离;“我是谁?”的设问和记录,觉察一个人的多重身份;“同舟共济”游戏,体会到团体中的责任……在这些可结合点上,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活动,这样“体验”才是深刻而难忘的,带着这份感悟才有把书本知识点内化的可能。

此外,每一个活动的设置,倘若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使学生印象不深刻。在活动的基础上设置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层层深入的问题,有分享、有思考、有讨论,收获也会更多。

3.移植策略操作中的技巧

3.1建立班级契约及其基础上的奖惩措施。“契约”不等同于由权威一方(比如教师)制定的几条规则(这些规则常常出现许多“不”“禁止”),“契约”往往是师生共同商讨出来的,由正面词语组成,非常明确的一些需共同遵守的做法。比如课堂上“当别人表达观点时,认真倾听”,参与游戏时要“积极配合”“积极分享”“真诚,要说的话是真实的”,违规者也要有相应的共同商讨好的可接受范围内的惩罚手段。这些做法有利于班级团队的真正形成,能够增强教学效果。

3.2充分利用“角色体验”。在很多场合,往往也被称为“换位思考”。这和在心理咨询中应用广泛的“空椅子技术”极其类似。前文中提到的“造句练习”、“情景剧表演”、“同舟共济”等游戏中,学生可以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体验到他人的想法,从而理解和转变也就有了可能。

4.移植策略中的注意点

4.1活动后要有分享,在彼此分享中获得真知。学生对心理游戏的过程一定非常感兴趣,有笑声、有触动,如果只停留于此,那么学生最多对课堂保有兴趣和感动,而感动背后的对活动的理解、升华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提倡活动之后的重要环节即分享,在同龄人的感悟里往往会发现许多自己不曾想到的看待问题的角度或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此之后,再回到书本的那些观点上,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认同和接受。

4.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欣赏。倾听包括通过肢体语言传达的专注,以及心理的专注,是一个积极参与的过程。学生发表观点时,教师用身体的倾听(非语言行为)传达出对学生发言的重视,愿意聆听与陪伴。包括用耳朵注意他们说话的语调,用眼睛观察他们的体态,用头脑领会话语中潜在的信息,以及设身处地地感受。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话有适当的反应(适当地重复话语或者是认同部分观点都可以),鼓励他们把想法表达出来,同时帮助其澄清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倾听方式和欣赏的态度,是会慢慢传达给学生的,渐渐他们会习惯于不起哄、不嘲笑、不羞涩,进而对同伴的发言报以微笑和鼓励。这一定是一个有些艰难的过程,但一堂堂课的坚持,态度和气氛的改变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4.3从互相评价中成长。在思品课堂上常常会由教师评价对错,学生内心的不认同、不接受会因为不被承认而掩盖起来,久而久之成了前文中所说的“一群不会表达的孩子”,只会被动接受知识。如果他们能在同一个平台上说话,互相评价对事件的看法,对教材观点的见解,或许会成长得更快。

4.4在团体活动中增强适应性。针对初二教材的许多心理游戏和技术都要依靠团体合作完成,至少是要在团体氛围中完成。这些活动和平时同学之间的嬉笑打闹有着本质的不同。如何被团体完全接纳,完全融入团体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是学生在游戏的同时自然而然会思考的问题,也会在一次次的活动磨合中找到答案。我们要做的只是给他们提供活动的机会和空间。

在思品课的教学任务相对而言不是特别繁重的初二年级,教师完全有时间把心理学技术融合进课堂,重“情”重体悟,使学生获得真正成长的机会。

参考文献:

第6篇

长久以来,玩具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是儿童的专属品,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与日常生活并没有太大关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产越来越丰盛,人们开始注重精神化需求,玩具也在适应这种变化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价值。如今,可以说玩具已经集休闲、娱乐、科技、教育、健身于一体了。本文所讲的“玩具”样子很别致新颖,但实际不是用来把玩或者单是被观赏的,每样产品都有自己的实际用途。如图1(由上而下),第一件是大名鼎鼎的餐具盐瓶与胡椒瓶的设计,名为“拥抱”,这两个抱在一起的小人可不仅是为了在餐桌上做摆饰的。第二件是所谓的“OL”玩具,生存环境是写字楼里的白领丽人的办公桌,是一个名片夹座。第三件则是我们生活中最为普通的木夹,利用蝙蝠的造型重新设计后,立刻让平凡的晾衣绳具有了活力,也许此刻晾衣服的人也会拥有了好心情。第四件看似是个精致的金属昆虫,实际却是一个很方便的小夜灯。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正是时下最流行的生活中的“玩具”,其实际是生活用品再设计中的玩具化倾向,也可以称它们是卡通产品。在生活中有许多价值丰富的文化积累,当我们把它们看成是陌生的东西,加以活用,就比无中生有更了不起。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工作压力的不断提高,很多群体都面临着难以排解心中苦恼和焦虑的问题。城市中20-35岁的生活群体不仅是现今社会工作中不可小觑的力量,也是个巨大的消费群体。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接受过高等教育,生活在开放的Internet世界,思维活跃,却又多少有着不想长大的想法。据调查,15-35岁年龄段的女性80%拥有卡通物品,她们注重产品的外观、特别是颜色及创新的设计。在中国乃至全球,卡通一族正在迅速成长,卡通产品设计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女性消费者更愿意接受卡通化的生存方式。例如,白领丽人一族,有着较高的收入,不依赖家庭或者男性,经济独立,追求精神自由,消费能力强,重视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被她们追捧的“OL”玩具,常常是小巧精致,设计感强,外观靓丽。具有卡通化倾向的办公用品或生活用品,在工作生活中带给她们很大的快乐,可以缓解压力。“卡通本身便凝聚着人们对于童心、对于真善美的向往和渴望,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城市节奏下忙碌奔走的成年人,内心往往珍藏着一份对于童心的向往,而对于成人世界里的成人规则则感到厌倦。卡通填补了这一空白,让他们在这世界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卡通说出了很多无法用语言符号所叙述的意思,让我们到达无法抵达的世界。”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人们总想找一片心灵栖息地,可以说是逃避或寄托,而生活用品的玩具化与艺术化设计恰恰提供了缓解人们日常生活压力的途径,因此,可以说人们内心的精神情感需求促进了设计师们对产品的玩具化与艺术化设计倾向。

二、再设计的价值

所谓设计,即指以假定之观念及思维先进行处理后,透过某种表述方法,制定其拟施行之策略。其渗透到各个领域,包含多种科目,可以说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设计无处不在。本文所探讨的是我们生活中的产品设计,可称之为日用品设计。作为现代产品设计的开端,“包豪斯”不得不要提及。这个词已经不仅仅是指当年德国成立的设计学校,“它本身就是一个崭新的、有抱负的设计产品――我称其为‘包豪斯理想’。”它倡导了形式追随功能和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理念。

再设计则是一个新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日本设计界渐渐成熟起来的一种设计理念。再设计即“RE-DESIGN”,追求的是重新审视我们现有的设计,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重新创造。2004年,日本设计师原研哉策划了一个叫“RE-DESIGN――二十一世纪日常用品再设计”的展览。展览中,32名日本著名的设计者针对日常用品做了新颖别致的重新设计。这些重新设计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观众看过那些早已被我们熟视无睹的日用品如火柴、卫生纸、茶包等经过出乎意料的重新设计后都在心中颇为“震惊”,并在脑海中留下了难忘的惊喜。设计师们的智慧与敏锐在作品中毕露无遗。如图2,这是设计师深泽直入设计的一款茶叶包,他说:“饮茶不只是喝茶这么简单,它还为谈话、做白日梦、阅读等活动提供了氛围。将茶包放入杯中,注入开水,拉起系在茶包上的线轻轻扯动,等待茶水变浓,这整个过程常常在不经意间完成。人们用嗅觉品位茶叶的香味,从杯中冒出的蒸气留意茶温,从茶水的颜色判断是否可以饮用了,而所有这些动作都是在无意识中完成的,并没有从其它事情中专门分神这样做。我希望我的设计能使人们在这些几乎是无意识的动作中得到享受”。的确,这款茶包被设计成一个提线木偶的形式,当你有意无意地去抖动这个杯中茶包时就会看到这个小纸人在水中边跳舞边散发出茶色,喝茶的人必定会从中得到快乐。仅此举就可以让消费者有购买的冲动,这就体现了再设计的力量。这些设计的“目标是为了澄清此类物品的原有形式和材料与再设计后的物品之间所存在的分歧与差异,通过‘设计’找出人们所寻求的表现方式,在差异中找出设计的定义。”技术的进步固然会为设计带来变化与创造的新天地,但如果我们俯首看看身边,会发现其实最为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也蕴藏着无数设计的可能,不能说只是制造出新奇的东西算是创造,把熟悉的东西当成未知的领域再度开发也同样具有创造性。而且可以说,打破个人的习惯性思维、剔除那些先入为主的概念是更困难也更有意义的事,这就是再设计的价值。“创意并不是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大众的审美情趣在不停发生变化,消费观念也日新月异,这就督促设计师不停地去设计我们的生活,让吃穿住行用品更符合心意。正因为再设计的皆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用品,这就更能让人们从中体会到其审美价值与功能意义。

目前,大多数生活用品都是经过再设计的结果,设计师通过改造其外形或拓展使用功能使之更好地符合消费者的各项需求,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富有艺术美感,从而使得心境更为舒畅。相比“为设计而设计”的产品,这种再设计的生活用品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实用价值,更重要的是艺术审美的享受,从而更深层次地诠释了设计的作用。这是对已有的产品进行重新设计思考,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了我们周围的设计,以最为符合人性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

三、玩具化与艺术化再设计的本质

那么生活用品再设计的玩具化与艺术化趋向,是不是只需用卡通形象或者艺术元素“修饰”原来的用品,或者是将产品外观稍加改造变成目前流行的富有艺术气息的卡通造型就可以了?笔者认为,要设计一件有魅力并具实际功能的生活“玩具”并不那么简单。如潮水般涌入眼帘的卡通产品,艺术设计水准的良莠不齐,怎么分辨其中设计的好坏?我们应该探求其设 计本质。

设计师的技法可以令模仿惟妙惟肖,而设计观念才是关键所在,是创作的源泉。“卡通观念是人们一种待人接物的思维方式,是童真童趣的心态的表象,也是一种情感、智慧。这种观念体现出率真的童趣化、情感表现的幻觉化、幽默的轻松化、愉悦的拟人化以及简洁的单纯化等几种人类自身在现实中无法得到的卡通体验与卡通幻觉。”但凡要再设计这些生活用品,卡通化的思维不可少。因为不能简单地挪用已存在的卡通造型,必须自己创造拟人或夸张的形象,可以说设计师不具备卡通思维就不可能有卡通的创意。

卡通造型设计好了,还需对生活用品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注意其结构比例、色彩搭配等,令其在外型上更具美感,从而给人一种审美的身心愉悦感。但这些并非最终目的,毕竟这些是生活用品,实际功用非常重要。产品设计追求的是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因此要求设计师除了有卡通的创意和艺术的素养外,还必须具备产品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将新造型与产品习惯造型相结合还是彻底颠覆,都需要精心的设计与实验。该造型会不会方便消费者的使用?怎样的材料才能更好地体现产品?这样的产品设计出来能不能符合现存的加工工艺?适合批量生产吗?再设计过的产品成本比普通款会提高还是降低?这些都是设计师需考虑的问题,这里凝集的是智慧,不是靠单纯的模仿和拼接可以达到的。

第7篇

关键词:空白 教学效果 能力提高

空白,是艺术家在创作时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指的是作品未明确展示的部分,即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运用空白手法,可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空白艺术",留一些"空白",留一点空间和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去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和创造。

具体说,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空白"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

一、运用"空白"艺术的优越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由于教学中的空白艺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抛弃面面俱到、点滴不漏的讲解,使课堂开合有度。点到为止,惜"语"如金。有时有意对某些教学内容秘而不宣,让学生自己去"填充",完成被省略的内容;有时有意创造时间上的"空白"地带,给学生以咀嚼、玩味的余地。这些设计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紧张,使学生产生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达的状态,使学生在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探究欲望下学习,以此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

2、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的满堂灌方式,造成了课堂教学大量的无效劳动。课堂中大量的冗余信息徒耗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教学中采用空白艺术,就使这一弊端得以消除。从学生掌握信息的方式方法来看,由于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空白"艺术,使自己输出的信息包含着许多潜在信息,并给学生留下了不少自己挑选、系统整理、编码信息的时机,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这将激发每个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空白"艺术要求教师放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彻底克服教者"包办代替"、学者"生吞活剥"的现象。教师将由演员变成导演,学生则由台下的观众变成领衔主演。

二、运用"空白"艺术的具体操作

1、预习新课留空白

讲授新知识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新内容,特别是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理解的"难点"。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备而来,目的和重点自然明确。

我在认真研读教材及有关教学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以课时为单位拟定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提纲--学案,把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目标问题"的形式"跃然纸上",摆在每位同学的面前,从而使学生潜在的求知欲被激活,促使他们急切地渴求正确答案,进而积极地参与思考和解答。

2、课堂教学留空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在理解中仔细体验这一知识得以产生的基础,以及它与其它知识的相互联系等,即引导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板书设计留空白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注重板书的设计,追求板书的醒目、精练、完整、新颖,但很少有教师在板书中留下空白,让学生去填补完善。其实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留下板书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去填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发挥学生学习地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我认为这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4、作业设计留空白

作业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要根据课程的需要而定,可以是口头作业,也可以是书面作业,可以是行为作业,也可以是探索性作业。不管什么作业,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白,让学生在作业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课外延伸留空白

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时还需要把课堂上的"空白"延伸到课后,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到农村、到工厂去调查研究,使课外行为实践训练成为课内训练主线的补充和延续。才算是真正领会,才能把书本内容变为自己的知识。

三、运用"空白"的注意事项

1、不要过度过量

设置空白,要有度的概念。设置空白要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量,使学生通过深思熟虑,能够"跳摘桃子"。过难,学生无从下手,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一堂课运用空白的量也应有所控制,不可过多过滥。如空白过多,学生会感到教学内容支离破碎,过于空洞,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

2、不要无的放矢

设置空白应有明确的目的性,才会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讲完课后余下的时间,教师既不引导学生回顾与总结,又不布置思考题,而是让学生自由看书,这种毫无目的的设下空白,只会冷却学生听课的欲望。

3、师生双方要有默契

第8篇

随着视频压缩算法种类的日益丰富,且越来越多的低成本消费类系统也都开始支持视频功能,工程师肩负着设计出兼具低成本与良好视频性能系统的重担,因此必须认真审视上述这种简单模式匹配算法(brute force approach)。尽管这种方法能产生高质量视频效果,但由于视频伪像被当作有效数据包含在编码中,视频质量会随着每个编码/解码循环操作而递减。此外,该算法还存在其他缺点。

・对处理器要求高:在算法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其复杂性也越来越高,需要更高的处理能力,尤其是在需要实时转换的情况下。

・对存储器资源要求高:解码/编码操作通常需要将被解码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而额外的存储器则会增加系统的材料清单成本。尤其对那些价格敏感型消费类产品而言,这将关系到产品在市场中的成败。

移动设备上的视频回放功能就是一个需要减少处理器负载以及节约存储器资源的很好应用实例。尽管手机本身不进行转码工作,而只是在视频点播(VoD)服务器或视频网关上进行转码,但移动电视/移动视频电话仍然还受其他五点限制,分别是:

・网络带宽;

・移动电话的处理能力。

・显示屏分辨率。

・存储器容量,

・移动电话的能耗,人们往往不把这一因素视为视频回放所要考虑的条件。

尽管移动视频设备的处理能力一代比一代强大,但用手持设备捕获的HD或SD视频全都需要处理,这样才能被网络服务器上的终端设备播放。表1给出了不同视频编码参数对解码设备所需资源选择的大致影响。该表专门对采用运动补偿与离散余弦变换(DCT)技术实现视频压缩的基于块的视频编解码器进行了分析。

对上述关键参数稍加修改,就会产生迥异的结果。降低细节解析度(可在编码进程中通过提高量化因数来实现)可将视频解码的能耗降低75%~85%,但视频质量仅下降5%-13%。

转码技术的选择

过去几年来,业界针对转码工作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可提高处理与存储器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多数这种方案都建立在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之上,即我们能通过更先进的技术对初始编码过程中创建的量子化和频率域信息进行修改,更好地加以利用,摒弃其中无用的东西,而不必简单地对原始视频内容进行重构。

换言之,就是说既可摒弃某些信息,也可在来源与目标之间转换频率域信息,而无须进入像素域进行解码。

具体而言,传统方案的最重要优势在于,共交付的视频与原始视频内容相比具有极高的保真度。因此,如果采用其他的转码技术,那么就需在保证尽可能高的视频质量的同时,还要降低对系统处理功能和存储器资源的要求。只有让转码技术与特定的应用相匹配,才能实现上述目标。

通常说来,转码可采用三种通用方案或架构,以下给出每种方案的简单定义及其比较评定。

・松弛耦合转码器:这种转码技术大多数采用解码的输入视频中的运动矢量和其他附属信息进行编码。再编码过程可对运动矢量进行微调,或根据编码要求进行更高效的运动矢量计算。该方法消除了去耦转码器所面临的复杂计算问题,同时还能实现几乎相同的视频质量。

・紧密耦合转码:再编码通过采用运动矢量实现,并且无须进入像素域对运动矢量信息进行再计算。转码工作也可在转换域中进行。这里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由于这种方法根本不进行运动再估计,因此不能更改分辨率。这种方法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存储器和处理器的要求,但代价是降低了画质。紧密耦合转码算法难以制定,但可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开发。

・码率转换器:在转换域对位流进行部分解码,并用网络可支持的所需比特率对位流进行再编码。视频格式在转码流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无须逆变换,且在频率域进行再量化。通常采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例如,线缆头端的通道容量在线缆厂已衰减,但又需要确保向终端设备传输的视频质量和分辨率基本不变。

使转码器与应用相匹配

在诸如机顶盒、视频会议、IPTV以及一些VoD等对画质要求较高的应用中,通常采用去耦和松弛耦合转码技术。决定采用何种转码技术需要评估特定应用的预期表现与存储器带宽。

紧密耦合转码最适合存储器有限或者不需要高画质的系统。移动电话的点对点视频电话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视频只需显示在小屏幕上,而且分辨率相对较低,无须通过整个网络传输高保真视频。此外,对大量生产的设备,尤其是移动电话而言,合计还能节约大量处理功耗、存储器容量及物料清单成本。

如前所述,码率转换器通常适用于有线电视、IPTV及视频电话应用中的某些特殊情况,并根据可用的系统带宽来匹配传输数据速率。其可以转换音频和视频的码率,而且几乎感觉不到品质的下降。

平台考虑事项

长期以来,设计工程师一直都非常清楚地认识到,针对每个产品需求分别进行设计,效率远不如在初期就设计一个统一灵活的平台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机顶盒(STB)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产品存在众多型号要求。在估算处理性能及其他平台参数方面,转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对STB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实现高质量视频,因此只能将松弛耦合转码作为主要方法。

STB设计能否成功进入市场不仅取决于设计初期选择什么样的平台,而且也取决于随后设计方案的逐步实施。STB的价位各不相同并在全球各地销售,与采用标准化格式的视频会议系统截然不同,其必须满足各种不同视频格式的需要。

STB设计人员需要考虑以下一些更高级的设计决策:

・STB应同时处理多少个频道(如主视频和画中画)以及室内每个房间中的多少台电视。

・需要采用哪些产品差异化功能来赢得市场优势(例如画中画、专有图像、蓝光光盘刻录、视频通信、连接至IP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

・市场部给出的初步价格点是多少。

与大多数设计的典型情况一样,上述这三项标准彼此密切相关,因而是平台创建的重要因素,所有产品变体在此基础上演变产生。这意味着,不仅应让灵活的处理器与可满足各种设计的兼容性开发软件相配合,而且还应提供广泛的固件库、算法和支持。

设置性能标准

支持HDTV 1080p标准是体现STB平台高端性能的重要指标,STB必须支持这种高级别的吞吐量,并实时调整显示输出。

此外,必须支持各种内容源和数字显示格式。低端有CIF格式及其分支,如QCIF格式等,可应用于视频流中并为DTV上的拆分屏幕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众所周知,HD对带宽有着很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我们应当支持各种压缩算法,其中包括H.264/MPEG-4part 10/AVC以及WMV9/VC-1等高级编解码算法。通常需要将常规的MPEG-2传输流转码为高级编解码。

转码硬件必须与整个STB系统中的其他系统进行良好交互,其中包括数字调谐器、解多路复用器(Demuxer)和解调器、DDR2存储器、PCI总线,以及向STBSoC传输音/视频的高带宽接口。图2是常见的架构示意图。

第9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整合; 数字土著; 千禧年学习者; 数字移民; 技术接受度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顾小清(1969—),女,江苏苏州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培训系统设计与开发、数字化学习环境及用户行为、信息化教育资源设计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E-mail:。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来,以期更好地为教育服务。要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新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愿意使用以及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自2004年底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来,全国很多地区开始关注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通过培训,很多教师开始接纳教育技术并掌握基本的教育技术能力。另外我们也需注意到,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目前的学生群体越来越成为所谓的“数字土著”一代,他们一出生就浸润在数字化的生活环境中,在数字化环境中的成长经历,使得他们已经将数字技术及其产品接纳为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种对技术产品的接纳势必会影响他们对待数字化学习产品、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态度及接纳程度。与他们相比,现在的教师则很大程度上是所谓的“数字移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接纳,以及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与行为,与“数字土著”的习惯及其喜好之间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这样的差异,也势必会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成效。

为此,本研究试图探究教师群体以及学生群体对技术产品的接受度,分析这两个群体在技术接受度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以及可能的相互影响,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改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行为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现状

用户对技术的接受度研究在信息技术领域得到长期关注。通过查阅的文献可以发现,国际上已经形成了数量可观的技术接受度理论与模型,较为典型的有技术接受度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及其扩展模型、信息系统成功模型(IS Success)以及任务—技术适配模型(Task-Technology Fit,TTF)。

TAM模型是最具影响力的用于解释信息技术接受行为的模型,该模型基于理性行动理论,认为有意识的行为倾向决定态度。技术产品的有用性和易用性是该模型中决定信息技术接受度的关键因素,这两个因素不仅是用户使用某种特定技术系统的态度基础,而且同时决定了使用意向,并形成了最终的操作行为。[1]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作为评价信息系统的主要标准在信息系统探究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DeLone和McLean回顾了180多个研究中使用的100多种度量方法,归纳出六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信息系统的成功:系统质量、信息质量、信息系统使用、用户满意度、个体影响、机构影响。[2]任务与技术适配度是指用户的任务需求、用户能力和支持任务的技术功能性之间的适配程度。Goodhue和Thompson提出了一个技术绩效链模型来帮助最终用户和机构组织理解信息技术的更有效应用,该模型指出决定任务与技术适配度的影响因素有任务特征、技术特征和用户个人特征三个方面。[3]任务与技术适配度不仅直接影响到绩效,也通过预期的使用效果、使用态度、社会规范、便利条件等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情况,而用户的使用情况也会直接影响到绩效。[4]

另一方面,研究者开始关注教师与学生用户面对信息技术的诸多差异。首先,早在新千年伊始Prensky所提出的数字土著和数字移民的隐喻,成为了很多研究者的共识,他们开始关注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对数字技术的态度之间的差异。[5]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贯穿于千禧年学习者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他们的思考交流方式、学习观念、控制需求,甚至个人和社会价值观念,[6][7][8]影响了他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相对来说,教师作为数字移民,在将技术整合于课堂的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障碍,如缺少有关技术整合的特定知识和技能,缺少技术使用的自信和技能,抱着消极的态度和内在的抵制情绪等。[9][10]

另外,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课堂外的技术使用对学习的影响也开始引起研究者关注。[11]研究表明,总体上学生在家比在学校能获得更多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12][13]同时通过对国际学生PISA数据的多元分析后发现,学生在家使用电脑和进行学习之间存在一种积极的条件相关。[14]因此,课堂外的技术使用行为应纳入研究范围。[15]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了解到,当前的学习者与他们的教师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之间存在着新的数字鸿沟。因此有必要对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在技术接受度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此为教师更好地以符合学生接受的方式在教学中使用技术提供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