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网教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8 15:54: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网教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网教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网络教研;网络研修;四位一体

论文摘要:作为市一级的教研部门,网络教研的组织应当以QQ为互动群组、以博客为个人空间、以UC为研培基地、以教育论坛为研修中心,形成以学科团队为主体、以解决学科问题为主题、以多元统一为教研主线的四位一体的区域性网络研修格局。

当纷繁的网络走进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是方便、快捷和高效。这不能不让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者深思,是否教育也正在悄然地走进网络?行走在网络中,我们能找到海量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跨越地域界限真切地交流,我们还可以拥有自己的空间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那份不可抵挡的诱惑,我们似乎已经眺望到不再遥远的辉煌。我们确定:网络——必定给教育、教学、教研带来新的生机!那么,作为市级教研部门,我们又该如何利用网络优势,有效地开展区域性网络研修呢?

一、首先给自己一个定位:我们要网络做什么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而我们要的是网络所能带给我们的真实价值,我们要网络为教学研究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这也就决定了在“网络教研”的范畴里,我们选择了“网络”作为“教研”的一个载体、一种工具。通过网络将教研的内容、方法、过程以及效果,更广泛地传递于一线教师与专业研究人员以及行政管理人员之间,使平时很难实现的不同层面上的沟通成为现实,作为一种“转换器”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帮助教师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二、接着要寻找一种方案:我们如何应用网络

网络所囊括的媒介、软件异常丰富,我们要更好地应用网络开展教研,就要对各种网络工具进行选择,既要考虑到应用效果上的恰如其分,也要考虑到技术操作上的简单易行,不能让应用网络成为开展教研的负担。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选择了大家非常熟悉的腾讯QQ、BBS教育论坛、Blog教师博客,以及多数人了解的新浪UC视频课堂,构建“四位一体”的网络研修模式。

1.以QQ为互动群组

以QQ为互动群组,在平日教学中做即时性的交流,也就是谁有问题、谁有反思、谁有困惑、谁有经验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发到群组里,与群友共同商讨、共同交流、共同分享。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在线集体备课,其基本方式是:由一名备课的发起教师在群里提前做好集体备课的通知,在约定的时间由备课的参与者在群里集体备课。主要讨论一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重点、难点的突破”。[1]

2.以博客为个人空间

以博客为个人空间,撰写教师个人日志,写教学反思、工作日记、学习心得、问题思考和经验论文等,其他教师可以随时浏览、评论,真正实现跨时空的教师间的交流。

3.以UC为研培基地

以UC为研培基地,将群组与博客中发现的问题、争论的热点以及课堂教学中的焦点等进行整理,组织集中研讨或集中培训,在有需要的时候也可以拿具体的课例到大厅里播放视频文件,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提升理念、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

4.以教育论坛为研修中心

以教育论坛为研修中心,以上三种形式的交流最终服务于论坛,在论坛中分学科、定主题、分阶段进行坚持性研究,留下教师成长的足迹,留下问题解决的策略,留下学科教学的经验,让网络研修一路走好。

在确定了上述四种网络工具后,我们相应地开展了各个层面的技术培训,送指导下县、送课到乡、送技术到个人,使广大教师能够运用好四种媒介,各扬其长,互补其短,为教研工作最大限度地提供服务扫清技术障碍,同时也明确使用思想,为有效开展网络研修走好第一步。

三、最后是明确一个主题:何为有效网络研修

1.主体——学科团队

市里建立一张由6个小网共100人组成的大网。市、县二级教研员,每个中心校以上学校一校一个网络教研骨干,每个县就是一个小网,每个学校的每名骨干就是网上的一个点。对这个点(骨干)进行培养,市、县达成培训思路的共识:培养一人,带动一科,激活一片。以金字塔的形式,层层递进、蔓延开去。

2.主题——学科问题

网络教研是一种多主体参与的活动,而多主体的交叉点就是学科教学,只有围绕学科教学的难点、疑点、盲点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才能让网络教研具有生命力。因此,我们以学科为单位,确定研修主题,研制研修计划,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在帮助教师学习、反思、研究、对照、实践、提升的过程中,实现区域教师专业化成长。数学学科按内容领域确定第一年的研究主题为:“新课程理念下的统计与概率怎么教?”语文学科从教学板块入手,研究不同类型的“阅读课怎么上?”科学学科则从教学策略的角度研究探究性学习,综合实践学科研究基本教学模式,英语学科则把主题定位在教师的教学技能上,还有幼儿领域的幼小衔接的主题。总之希望广大教师能对号入座,结合自己学科的需要来参与网络研修。

3.主线——多元统一

我们的整体思想是“以团队为主体,以因特网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根本”。在实践中,我们坚持“多元统一”的主线,四位网络工具的一体化;市、县、校三级团队的一体化;天、地、人三网的一体化。

以数学学科为例:

QQ群中交流,围绕“统计与概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收集研讨话题:什么是统计观念?在论坛中发帖,开展延时讨论,通过大家的观点,查找问题的根源,在UC里聘请专家讲座,与名师对话,进行教材分析以及实践对照,将新体会、新认识形成自己的经验性网络日志,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最后在精彩博文中提炼、总结,积累学科教学经验提升学科认识。

第2篇

论文摘要: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重大抉择,网络教学推进了开放式和协作式的教学新方式,真正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它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网络教学有它最基本的特性;我们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它存在的问题,大胆涉足网络教学,为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合格人才。

一、网络教学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网络教学是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是指教室扩展到局域网(校园网)乃至互联网上,使教学资源在全校乃至全国、全球范围内共享的教学,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的具体体现。

开展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我们对网络教学的研讨也必须了解信息时代的特点:(1)“知识膨胀”、信息量大;(2)知识更新速度快;(3)人才竞争激烈。所以对教育除了有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外,还要求其内容科学、方法优化,使学习者可以优质、高效地接受教育。因为计算机和网络,我们步入信息社会,同时,计算机和网络也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网络教学的意义主要是推进了开放式和协作学习式的教学新方式,真正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它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

1.网络教学是一种跨地域、超越时空的教学。网络教学由于覆盖面广,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使人类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范围内学习的自由,名牌大学与一般大学的距离在缩短,学生接受教育和公平教育的机会增多,它突破了以教室为中心形成的“同一时间和地点内教与学”时空的限制,构建了无围墙无时空的“虚拟教室”和“虚拟学校”,学习不再是接受某一学校,某种单一方式的教学,而是可以接受多种形式的教学。

2.网络教学是一种真正突出学生主体的教学。它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焦点从教师逐渐转移到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和“发现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不是教师怎样讲,而是学生怎样学习。

3.网络教育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教学,是信息时代最为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它将通过已有的和不断完善的功能,把人类积累起来的基本知识最有效地转化到下一代个体的认知结构中,在有限的学习期间使个体认知水平达到社会要求的水平。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终身受益。

二、教学媒体及教学环境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

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它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教学媒体,包括教科书、标本、模型、黑板、图表等,另一类是现代教学媒体,又叫电子技术媒体,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网络等。

对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时,要满足以下原则:(1)是最小代价原则。即一方面媒体在内容上能否满足教与学的需要,能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设计和制作媒体所花费的代价是否小,用来是否方便。(2)是共同经验原则。即设计和选择的教学媒体所传输的知识经验,同学生已有的有若干共同的地方,以利于学生理解、掌握。(3)是抽象层次原则。即教学媒体所提供的信息的具体和抽象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分为不同等级、层次。

(4)是多重刺激原则。即从不同角度、侧面去表现事物的本质特性,用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多次重复表现同一内容。

对教学环境的基本要求是:(1)满足激励功能。即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满足益智功能。教学环境可以不断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智力活动水平。(3)满足健体功能。教学环境要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4)满足陶冶功能。教学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使其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5)满足推动功能。教学环境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三、网络教学具有鲜明的优势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多媒体网络教学,能使教师获得创造的自由,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增强职业的自豪感和价值感。因为,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的备课是真正实现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它需要教师对知识的再加工,融进自己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师一切本领,可以将抽象深奥的知识点通过多种技术,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掌握。这样经过精心备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乐于学习,受益无穷,而且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职责。

2.教学过程的合作性。对教师来说,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更为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经验、智慧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对教师来说,教学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交往过程。交往意味着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平等、协商、对话的关系。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现有的角色地位,让二者建立起同学或共学的关系,对教育资源拥有平等的获取权。

3.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性。网络教学突破了“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四、网络教学应发挥其最大效益,还要趋利避害,关注相关问题

1.网络教学如何实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2.网络教学的虚拟现实特征如何适应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3.教师素质与能力的适应以及接受和实施网络教学的意识培育。

4.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制作。网络教学应用,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就会有教材不会合理应用,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能力而无法施展。好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它的应用价值升值。

5.注重开发网络功能,为网络教学开展提供技术保障。目前,网上成体系的质量高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严重影响了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要把丰富网工资源作为目前网络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

第3篇

论文摘要:面对信息技术革命的要求,适时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创建网上教师发展学校,不仅在创建大中小学合作研究共同体、共同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水平等方面有促进作用,而且也会使教师发展学校的理念、模式、策略、路径等得以不断完善与发展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要想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是必由之路。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要求。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发展学校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智能化、生态化和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成为了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必将引起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

2001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根据教师教育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吸收国内高师院校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宝贵经验,借鉴国际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以下简称PDS)的成熟经验,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教师发展学校。

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3年4月开始启动网上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并建立了网站,作为教育资源与技术整合的平台。2006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又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创建了动态的e—TDS(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发展学校)。e—TDS是以社会学中的学习社区和学习共同体理论为基础而创建的基于网络社区的学习共同体,其本质是大学与中小学教师学习、研究共同体。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利用这个平台,充分展现自我,参与讨论各种专业发展问题,分享彼此的信息资源,交流个人的经验教训。

在合作共同体的合作学习、研究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作为教师条件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尽管我国已制定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但由于原有基础较为薄弱,且尚处于试行阶段,致使还有很多中小学教师还未达标。而对于大学教师而言,人职之前必须经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但由于大多都实行从所有技能模块中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进行考试的做法,使许多人虽然通过了考试,但对未选择模块的知识严重匮乏。

基于这种现状,我们紧紧围绕e—TDS平台,以技能为取向,提出了基本标准,并要求共同体成员掌握如下技能: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使用的方法;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并能熟练使用;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的管理及使用方法。

现代教育媒体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的方式来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媒体。数字信息具有高精度低失真率的特点,其存储的内容和形式易于转换,各种硬件媒体的技术支持也使数字信息更便于人类阅读、收听和收看。为了提高合作共同体中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的实用能力,我们主要围绕以下3个环节对教师的教育技术专业能力进行建构:数字化音像媒体(常用数字化设备的使用,课程录像,视频文件处理、制作等);多媒体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计算机、互联网、校园网使用、搜索、查询、交互等);基本的软件技术(MicrosoftPowerPoint,AdobeFlash、Authorware等)。

二、基于网络支持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建构

所谓网络支持平台指的是利用网络技术构建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软件环境。对于非网络专业人士而言,掌握专业的网络技术不仅非常困难,而且也完全没有必要。在e-TDS建设过程中,我们主要围绕如下3种技术,构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一)Blog技术

Blog,通称博客,是指利用Web技术,定期自己的观点,以便让他人分享的网络日志。我们利用中国教师研修网平台,创建了个人的博客或工作室,并根据地域、学科等需要,创建不同的协作组群,实现了教师个人、教研小组、学校和学科等不同范围的联系。通过对各自博客上发表的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的文章,使许多原有的经验性认识提升到专业性的认知高度,提高了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的自觉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论坛技术

在通过Blog技术进行反思的同时,我们还通过论坛技术,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共享。

e-TDS论坛共创建了关于教育、教育研究、课程、教材、学科、学生、课堂教学、学校发展等8个栏目,以便对这些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及热点问题进行深人探讨。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不仅合作共同体的大中小学教师、学校本科生、研究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而且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士广泛参与。

(三)视频技术

视频会议系统又可称为会议电视系统,是指那些利用电子或网络技术来传输会议视频信息的系统,其信息传输采用点到点、点到面或面到面的双向实时交互交流方式,它既包括了传统的电话视频会议系统,也包括一了卫星视频会议系统。

e-TDS视频会议系统通过利用中国教师研修网的“与教师聊聊”软件,连接视频会议服务器和不同的客户终端,实现信息实时远距离传播,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时间、空间问题,还扩大了交流的范围,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展了交流、讨论的视野。

三、紧紧围绕e-TDS,促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校在大中小学教师合作共同体中开展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中,注重充分利用e-TDS平台,有效地推动了学校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的一体化发展。

(一)利用e-TDS平台,收集课程设计、教学案例,为学校本科师范生的教师教育课程提供支持

e-TDS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共同体的合作学校视为重要的见习和实习基地,尽可能安排教育系的学生到中小学进行见习活动。同时,我们从合作共同体中选取了很多生动的案例,指导学生结合课程与教学理论加以分析、评价,找出利弊;此外,我们还对合作学校的较为成熟的课堂教学进行录像,制作成视频课件,然后运用课程评价理论,对其各个环节加以分析,提出整改意见。通过这些工作,使原有的理论课程教学变得愈发生动。在此基础上,我们把所收集到的课程设计、教学案例等资料制作成音像等制品,在全校的教师教育课程中加以利用,使每年大约1300人至1600人的师范本科生,都能有所受益。

(二)对合作共同体的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测量评价与诊断

首先,我们结合国际通用的教师专业发展测量与评价理论,提出了基于SWOT分析的四色图评价理论和基于课堂教学综合分析的自评问卷。四色图评价理论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是否具有危机意识、是否具有优先意识、态度是否积极、目的是否明确等进行评级,将教师的综合评价最终体现在不同的象限上,使之存在的不足及需要提升的能力一目了然。

其次,我们还创建了基于课堂教学综合分析的自评问卷,主要问题如表1。

根据这两种测量的结果,我们可以对不同的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其亚需发展的专业能力。

(三)在合作研修的设计中增加的新层面

在TDS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以“教育、学科、课程、教材、学生、课堂”等6个层面嵌人“通识研修、分析与设计、实践研修、反思与描述”4环节的研修方案。而e-TDS实践过程中,我们又增加了“教育研究”和“学校发展”等两个层面的内容,以期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整体的发展建立起相关的联系。

(四)系列创优建设行动

为了有力地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发起了系列创优建设行动,以促进大中小学的合作建设,其中包括:教师专业发展优秀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及课堂教学优秀视频案例资源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教学优秀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优质学校建设。

四、e-TDS的远景:u-TDS

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对网络教学提出局域网上的教学模式和基于Internet上两种模式。并讨论了网上教学模式的信息流程,教与学的关系,及网上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网络教学模式能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对加强网上教学的实践与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

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Internet(英特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教学已成现实。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学习的知识(包括教学资源调度,教学计划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由于网络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上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络教学的教学模式及其特点,以及结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一、局域网上的教学模式

1、多媒体教学网的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的流程。多媒体教学网络的教学模式是基于教室里的多媒体局域网,但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相同之处。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对学生进行授课,在这个教学模式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把准备的多媒体CAI(课件)放入服务器,以便上课调用,这些课件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信息处理系统是对教、学信息的处理,使教学双方随时能得到反馈的信息。

(2)教学模式的特点。①支持互动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可将教师机的屏幕(图像、动画、文字)语音(音乐等)实时广播给任意指定的个别、部分或全体学生。也可对学生机实现个别、部分或全体的轮流监看、监听。随时与学生机共用键盘和鼠标,进行对话和可视化辅导,实现交互式教学需要时可指定学生机为教学实例。②有利于大班教学。传统的大班教学的效果一般不如小班。如何上好大班课值得考虑,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材的需求),大班教学普遍。多媒体网络的教学平台为教师上好大班的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

由于教学班规模增大,了解学生个人情况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由于可以实现互动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大屏幕的投影机及网络的广播功能,教师不需忧虑传统的大班教学的烦脑,可专心一意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教学设计。

2、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水平,选择或编制CAI课件,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收集各种的多媒体素材(这些素材可能来自其他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自己的工作总结,甚至是学生的习作等)。在提出某个课件的需求时,既注意课件的科学性,又注意它的教育性和艺术性。最后在计算机专家、教育心理学家,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制作出MCAI课件精品。这些MCAI的精品放在网络上,供师生们共享。

二、基于VOD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流程。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预先把选好视频教学节目或学习材料放入视频教学节目服务器,学生自主地利用VOD(视频点播技术)在视频点播系统中进行学习。其中VOD起着辅助教师的教,或起着辅助学生学的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信息加工者。学生可以通过触摸屏或鼠标器自由地点播自己想收看的教学节目,点播操作即时响应,图像画面清晰流畅,而且学生可以随意地控制教学节目的播放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又可分为T模式和L模式。T模式的特点:利用VOD辅助教师的教,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首先把要讲授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材料编制成程序教学材料。然后设计IMCAI的课件(智能化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在VOD中预先存入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与VOD会话模拟教学过程,指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作业练习、实验模拟、考查等,使VOD的教学得以实现。

VOD教学光盘的研制成功与否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要根据特定的教学环境,采用特定的智能算法或模型,其次要注意已有知识、教学专家和系统的推理功能,在学生模型、教师模型及教学策略模型的建立,使得教学系统更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体现出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L模式的特点:利用VOD辅助学生的学,在这一教学模式中,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自行编制或从市场上各种的VOD学习光盘中选择出适合自己教学对象的光盘。

三、基于Internet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的流程

基于Internet教学模式,它包括教师、学生、课件(CAI、CAL、ICAI、IMCAI等课件),Internet和WWW(万维网)技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把课件文档,挂在WEB服务器上,网络上的学生经过注册登记,就可在自己工作站上访问教师的WEB站点。教师和学生通常不在同一地点,学生也不一定在同一个教室,他们也不一定在规定时间内上课。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学生通过Internet不仅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而且可以随时阅读、浏览世界各地图书馆的资料和信息;学生除了听课还可以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发言,开展课室讨论等。2、Internet教学模式的分类

(1)个别学习模式。个别学习者可以通过WWW查询和阅读在线数据库中的信息;调用在网络上教学软件,由教学软件模拟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也可以通过E-mail或InternetPhone向教师提问,还可以在网上BBS站(电子公告)上提出疑问,征求解答。这种模式的特点可以24小时进行,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在网上下载学习的内容或向教师请教,从问题的不同时间、角度来学习,这正是建构主义提倡的随机访问学习方法。有助于学习者掌握非良构领域知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其缺点缺乏实时的交互性。

(2)ONETOONE学习模式。远距离教学中的一对一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和学生之间的一对一关系。在师生一对一的学习模式中,师生之间进行实时的多媒体交互。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对课程的具体指导,学习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成效。

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学习属于协同型学习,即两个学生对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网络共用写字板、画笔或某些应用程序(课件注释系统)相互交流讨论,协同学习。通过种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促进学生自己的学习、总结和自述,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

(3)ONETOMANY(一对多的学习模式)。在一对多的学习模式中,一位教师同时向多个学生授课,除独立操作外,学生只能和教师进行交互或者通过教师的控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互。这种模式的交互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观看屏幕上远地教师的授课,而是在学生决定的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才得以实现的教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4)MANYTOMANY(多对多的学习模式)学习模式。

在多对多的学习模式中,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虚拟学习环境。事实上除实现一对多的模式中教师和多个学生之间的交互外,还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直接交互。学生可通过同步对话模式(SynchronousDialog)进行同步对话,展开更加广泛的学习合作,学生的网上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第5篇

成人教育与普通的学校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校教育是以人为基础,学生学习的动机就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能力的渴求,但是成人教育是以功利为基础的,大多数成人教育的学习者往往是为了求职或者是升职。人们的行动受到其动机和需求的影响,一个学习者学习的目的决定着他能够为学习付出多大的努力,学生努力的状况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影响师生之间的沟通。在选择成人教育的学生之中,各自的学习目的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选择成人教育就是为了获得文凭,根本没有想要学习知识,获得文凭之后能够帮助他们升职或者是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有的学生来学习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文凭,但是他们又不是完全的荒废,既然已经交付了学费,在闲暇之余还是要学习一些知识的。很少的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学习知识、提高自己而来的,他们认真学习,他们刻苦,在成人教育的课程上划分很多的时间,虽然他们不是直接冲着文凭而来的,但是他们获得文凭是必然的。教师的情况大体是相同的,从事成人教育的教师大都不是专门的成人教育教师,他们是高等院校的在职教师,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除去成人网络学校的工作之外他们都还有着很多的科研工作要去做。这些成人教育的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同时他们对学生的期望也很高,他们都是有很丰富阅历的知识分子,了解知识技能在社会中的作用,所以很希望自己的成人学生能够学习到想要学到的知识,对教育工作认真负责,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生活,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教学活动的进行,也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沟通。一些不思进取的学生固然会影响老师的情绪,影响老师对教学的积极性,但是有经验的老师都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个人魅力去感化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网络的环境下如何发挥教师的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如何让老师在网络信息沟通的环境下去发挥自己的本领,让网络教学也变得生动,是建立良好的网络教学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影响网络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解决成人网络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一)全新定位网络教育教师

在我们国家向来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思想,老师一直处在很高的社会地位,是能够为人们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先哲,自古就很受人尊敬,有些老师就养成了居高临下俯视学生的习惯,这在现在的网络教学环境中显然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在面对成人群体时,他们有着各自独立的思想,性格秉性各异,在网络虚拟的环境下,面对复杂的学生群体,这样的教师定位必须被颠覆。针对现在特殊的网络环境,在虚拟的网络交往中,人们无论年龄、职业都有着平等的交往地位,这也是网络社交最受人欢迎的原因之一,所以现代的网络教育就要吸收这一特点,将成人网络教育的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网络学习的引导者。成人网络学校的课程设置要围绕问题的探究展开,由授课老师提出问题,引导思路,由学生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然地进入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境中去,老师并不是旁观者或者是决断者,而是讨论组的一员,或者是讨论组的组长角色,充分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和学习中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共享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和教师各抒己见,或许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乐于学习,并且能够积极地探究,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缓和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务管理教师要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充分地为学生考虑。各种相关信息的上传要及时,特别是课程安排、考试计划、成绩公布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信息要尽早上传,让学生对学校的安排能够心中有数,提前安排自己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学习计划。教学站教师的工作更是要做到细处,充分地与学生沟通,综合地利用聊天软件、电子邮件、电话等媒体与学生沟通,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校的安排要及时地告知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

(二)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成人网络教学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的动机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仔细地考虑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我们姑且不论促使成人接受继续教育的动机是什么,或是他们学习的动机是否纯洁,重要的是把握学生动机,并在教学计划进行的过程中提供对应动机的推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教学的开展和师生关系改善都是十分重要的。即使是一些只为了文凭才来学习的成人学生,他们对于自己学习内容的选择和以怎样的方法进行学习也都有着自己的想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单纯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讲授的内容和工作生活实际没有什么关系,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老师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应付考试,每天只是重复一些与考试相关的内容,传授一些应试技巧,这样不仅对学生的工作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而且还会让学生对课程产生轻视的情绪,出现平常授课时不认真学习、到考试之前才进行突击的现象。所以,老师在课程的设计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决定了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从事成人教育的教师大都不是专门的成人教育教师,他们是高等院校的在职教师,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除却成人网络学校的工作之外他们都还有着很多的科研工作要去做。他们的时间精力状况不同,个性和好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对学生的期望高低也不同,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也不一样。不管具体情况如何,成人网络教育的宗旨都是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教师团队要从课程设计、教学形式、技术支持的每个方面入手,全心全意地做好学生的服务工作,切实为学生考虑,以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不断地改善学生和学校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学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师要创设师生交流的心理基础

第6篇

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与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要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应用多途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够学到理论,又可以掌握实践。也可以把一家企业已实施过的项目在课堂中进行模拟,使课程在实践的模拟环境中进行,以此提高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更新教学理念,培养综合能力

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摒弃“知识为本”的传统思想,把“能力为中心”和“就业为导向”作为新的教学目标。一是改变单纯式向学生讲授知识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一味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在引导和激发学生中下功夫,发挥学生的中心地位;二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学习任务及难题时,要学会动脑,主动学习,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开展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在于,它能够更加真实地将学到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融合。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化的教学手段,将一些课堂实验项目引入到课堂中,并适当增加学生们动手实践的教学时间。教师可以通过边讲边演示的形式,使学生一边听、一边练,这样更好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此外,在进行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加强课件的质量、正确掌握教学的节奏、实践要生动且贴近实际,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应用项目教学法,加强技能培训

教师要将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取项目教学法,以提高他们对此科目的学习兴趣和技能的增长。在项目课题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上,要试着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安装软件、建立局域网,学习自己配置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和邮件服务器,让他们将自己设计的个人主页安装在服务器上,让局域网内的其他计算机可以访问。在这过程中,也可以使每名学生完成其中某一项任务,这样既增强了他们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也提高了他们项目实施能力,增加了实践技能。

(5)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实现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当今社会中,网络已经成为最有利的教育平台。实现网络教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可以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便利,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自学和提问,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教师要懂得合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可以设置在线练习模块,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设置答疑讨论模块,实现疑问的迅速解答;设置课程问卷模块,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提供网络平台,也可以进行计算机的在线考试,试题可由系统进行随机抽题。开展网络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进行考核改革,实施多样化考核

以往评定学习成绩的方式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这样的考试只是片面的反映出学生的理论水平,不能够真正的反映出他们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此外,由于此类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对于培养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极其重要。所以,应改革考核方法,推行多样化的考核手段,要注重强化实践技能的考核,逐渐减少理论考核比重,加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考评,将理论知识、实践项目、实际操作、课程设计等结合起来,实行多样化的综合考核,以实现对学生全面考核的目的。

(7)加大硬件投入,提供教学保障

学校教学设备的投入是教学的基础工程,加强对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高标准的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室。建立校园网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为学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管理、点播演示、交流与学习、考试与评价等每个教育环节都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自由学习、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平台,从而形成了一个科学化、现代化的教育模式。

(8)结语

第7篇

内容摘要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包括课题来源,主要设计,实验方法,本人的主要成果,约含200个字符的中文摘要。

关键词:写作规范;排版格式;毕业论文

目录

内容摘要I

引言1

1文本格式说明2

1.1基本要求2

1.2封面格式2

1.3内容摘要2

1.4目录2

1.5论文正文2

1.6定义章节标题格式3

1.7参考文献3

1.7.1标题:“参考文献”3

1.7.2参考文献说明3

1.7.3参考文献示例4

1.8其它5

1.8.1量和单位的使用:5

1.8.1图表及公式的使用:5

2毕业论文的写作规格6

2.1毕业论文(设计)装订要求6

2.2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简述6

参考文献7

附录8

引言

从引言开始是正文的第一页,页码从1开始编排。

注意引言内容不要与摘要内容雷同。

引言,或称前言,主要阐述立题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诸如本课题所及的国内外现状、理论依据、研究的意义,并点出自己要研究的主题和本论文要解决的问题等。

1文本格式说明

1.1基本要求11111

纸型:A4纸,单面打印;

页边距:上2.6cm,下2.6cm,左2.6cm,右2.6cm,左侧装订线0.8cm;

页眉:1.5cm,页脚:1.75cm;

字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

行距:固定值22磅;

页码:宋体,五号,居中,底部

1.2封面格式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题目(三号,黑体)

学习中心(四号,黑体)

层次(四号,黑体)

专业(四号,黑体)

年级(四号,黑体)

学生(四号,黑体)

指导教师(四号,黑体)

完成日期(四号,黑体)

1.3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之标题(小三,黑体,居中)

“内容摘要”之内容(小四,宋体;约200字符)

关键词(小三,黑体):3—5个主题词(小四,宋体)

1.4目录

标题:“目录”(三号,黑体,居中)

章标题(四号,黑体,居左)

节标题(小四,宋体,居左)

页码(小四,宋体)

1.5论文正文

页眉:论文题目(小五,黑体,居中)

章标题(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居中)

节标题(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居左)

三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居左)

正文(小四,宋体)

从“引言”开始标注页码

1.6定义章节标题格式

(1)每章的章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居中;或者手动设置为:黑体,居中,三号,22磅行距,每章另起一页。章序号为阿拉伯数字。在输入章标题之后,按回车键,即可直接输入每章正文。

(2)每节的节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2”,居左;或者手动设置为:黑体,居左,四号,22磅行距。

(3)节中的一级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3”,居左;或者手动设置为:宋体,居左,小四,22磅行距。

正文各级标题编号的示例如图1.1所示。

图1.1标题编号的示例

1.7参考文献

1.7.1标题:“参考文献”

标题:“参考文献”:黑体,居中,三号,参考文献要求至少四篇以上。

1.7.2参考文献说明

参考文献中所列的论著,应按文稿中引用顺序排列,其序号通常用方括号括起,并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以方括号上标形式注明所引用的文献或资料的序号。例如:

“巴甫洛夫认为[1],条件反射……。”

“张山教授的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2],由此可得出……。”

1.7.3参考文献示例

参考文献字体要求:字体为五号,宋体。

期刊类:

[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文章名.期刊名(版本),出版年,卷次(期次):页次

例如:

[2]张万山,王小四.空气质量的研究.环境学报,2000,34(6):13-17.

图书类:

[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页次

例如:

[4]张完善.有色金属材料.第二版.大连:金属工业出版社,1998.89-90.

会议论文集:

[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页次

例如:

[3]张完善,刘六,等.第五届科学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北京:管理工程出版社,2001.18-19.

报刊类:

[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文章名.报刊名,出版年月日,版面

例如:

[6]张完善,刘六.校园环境与学风建设.城市日报,2002年3月5日,第2版.

网络类:

[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文章名.网址,发表年月日

1.8其它

1.8.1量和单位的使用:

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不得使用已经废弃的单位(如,高斯(G和Gg)、亩、克分子浓度(M)、当量浓度(N)等)。

量和单位不用中文名称,而用法定符号表示。如,不用6公斤,而用6kg;不用8分钟,而用8min。

1.8.1图表及公式的使用:

插图宽度一般不超过10cm,图的编号、图名(小四,宋体)及图的说明置于图的下方并居中。

坐标图中的物理量符号用斜体,单位符号用正体,坐标标值线朝里。标值的数字尽量不超过3位数,或小数点以后不多于1个“0”。如用30km代替30000m;用5μg代替0.005mg等,并与正文一致。

表的编号、表名(小四,宋体)及说明位于表的上方并居中,表内的文字(五号,宋体)。表要用WORD绘制,不要粘贴,表的大小以一页为限,如果超限需要加续表。

公式要居中,公式的编号加圆括号,居行尾。图、表及公式的编号分别按从前至后的顺序编排。

例:由于一般的文献资料中所给出的载荷和抗力的统计参数主要为变异系数,为便于讨论,定义公式形式如下

其中,μR,μS分别为抗力和载荷效应的均值,……。\

2毕业论文的写作规格

2.1毕业论文(设计)装订要求

毕业论文应独立装订成册,其内容一般包括:

1)封面(毕业论文题目、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等)

2)内容摘要(约200字符)

3)论文目录

4)引言

5)正文(论文正文或设计说明书及图纸等,正文字数应不少于1万字符)

6)列出参考文献或资料

7)附录或后记

2.2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简述

1.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的封面,应采用学院统一规定的毕业论文(设计)封面规范样式。论文应选用与论文封面规格相同的纸张(A4)打印。

2.内容摘要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包括:课题来源,主要设计,实验方法,本人主要完成的成果。它应是约含200个字符的中文摘要。超级秘书网

3.引言,或称前言,主要阐述立题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诸如本课题所及的国内外现状、理论依据、研究的意义,并点出自己要研究的主题等。

4.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正文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可根据需要下列几个分标题或小标题,一般在最后应有结论或结语。其正文字数应不少于1万个字符。

5.参考文献或资料,在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中被引用过的文献或资料才可作为参考文献或资料列出。如是图书,则按文献序号、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页次的顺序列出;如是论文,则按文献序号、作者、论文题目、期刊名、年份、刊号、页次的顺序列出。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或资料,一般应为公开出版物,但考虑学生毕业论文的具体情况,也可引用正式的会议资料、论文等。

6.附录,方便他人阅读所需的辅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和图表;论文使用的主要符号的意义和单位;程序说明和程序全文等。

参考文献

[1]张万山,王小四.空气质量的研究.环境学报,2000,34(6):13-17.

第8篇

[摘要]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交换、接收和储存的一门新兴学科,而网络集成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利用信息理论对网络集成教学的各个教学环境进行改革探讨,指出网络集成教学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网络集成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网络集成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网络的设计方法、网络工程的施工管理与技术指导、网络工程的测试与验收,以及相应的基本技能。目前的网络集成课程面临巨大的挑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不仅形式繁多,且设备更新换代很快,在该课程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很难全部详细讲解,而且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陈旧,考核方式单一。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这是网络集成改革的发展方向。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将信息论引入网络集成的教学过程中,希望改善网络集成的教学效果。

信息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数学家香农提出的。信息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信息论即香农早期的研究成果,它以编码理论为中心,主要研究信息系统模型、信息的度量、信息容量、编码理论及噪声理论等。广义信息论又称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及其运动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器官的功能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新兴的横向科学。它把各种事物都看作是一个信息流动的系统,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达到对事物复杂运动规律认识的一种科学方法。它的特点是撇开对象的具体运动形态,把它作为一个信息流通过程加以分析。在网络集成教学过程中将该课程当作一个信息流动的系统,知识传授是系统的信息输入,采用改进后的教法是信息的传输处理,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信息的接收处理,最后以信息度量指导课程的测评。运用信息论指导网络集成教学改革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网络集成课程准备阶段的信息论应用

课程准备包括教学内容准备、教学环节准备、教学方法准备、教学评价准备等几个方面。课程的准备实质是信息资源的处理,它是依赖人的理解能力的概念化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聆听、感知等认知方法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就要考虑到所要传递的信息的形式、性质、编码形式等因素。

网络集成教学内容包括网络设计与网络管理、网络标准与标准化、网络施工与测试及新产品开发等内容。现在的教材都有一个普遍不足,就是滞后于现实网络的发展。另外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网络集成信息的渠道很广,所以时常出现学生掌握的某些网络知识深于教材、广于教材的现象,所以一味的按照教材准备课程会很被动。

(一)在教学内容准备上,根据信息论的理论,若某一事件产生的概率是P,此时的信息量为:H=-log2p。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所含信息量越大。教学内容的准备是对小概率内容的编码,即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知识点进行组合、构造,以便保证充足的信息量,并且安排适当的信息点密度。

例如,网络设备产品更新速度很快,尤其是某些网络产品每半年升级换代一次。在备课环节上,一是要注重收集最新的产品信息,二是要抓住产品的延续性,从这样的角度对抽象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二)在教学环节准备上,根据信息编码的原理,建议采用哈夫曼编码。哈夫曼编码是一种无损压缩编码,它的编码思想是对于出现概率高的信息,编码长度较短,即可以简单表示或不表示;对于出现概率低的内容(即独特的网络特征)应重点表示,以达到用最经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信息到达率。

例如:在准备网络设备章节课程时,对家庭常用网络设备略讲,采用自学、导读等形式;而企业级、区域级的网络设备的特点、性能要重点讲解,并以设备的实际应用举例来加强理解,最后安排到实习基地进行感性的观摩实习,以强化学生的认知。

(三)在教学方法准备上,根据信息传输原理中的香农公式C=Wlog(1+S/N),S/N是信噪比,C是教学效果,W是教学方法。根据这个公式可知,要提高有效信息,就必须抑制噪声,减小干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对传递信息的信道加以甄选。

例如:在讲授网络集成课程时,不能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多么先进的教学方法也有它的适用条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法,比如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等等。

(四)在教学评价准备上,改革课程的评价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网络集成课程考核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闭卷笔试,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对网络集成的知识和技能的真正掌握情况,特别是技能方面的能力在闭卷笔试中往往是很难得体现出来的。按照信息论原理对学生接收、掌握的信息量进行评价,主要运用概率理论。具体的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比如形成性考核、笔试、实训考核及论文考核等形式,综合运用这些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对课程掌握的真实情况。

课程准备阶段是教学环节中关键阶段,不仅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进行准备,还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实际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有重点的、分层次备课。在学时安排、具体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差异性,改变过去单纯追求网络集成课程体系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情况。

例如:根据网络技术两年制、网络技术三年制、网络系统三年制等不同专业的需要,合理安排周学时和教学内容。网络技术二年制专业应侧重网络工程的实施及操作等内容;网络技术三年制专业应侧重网络的设计等内容;网络系统三年制专业应侧重网络建设管理等内容。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要与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相适应,同时应注意与其他课程的前后衔接及横向联系,重复部分应根据专业需要进行调整。

二、网络集成课程课堂教学阶段的信息论应用

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与学生间以语言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教学过程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语言序列的记录来表述。在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语言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传统的讲授方法,存在信息量小、传输方式呆板、模式陈旧的缺点。

所以当今的课堂教学应注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形式丰富、贴近实际的教学改革,以符合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新的标准不是以掌握理论知识和传统的课程体系来衡量,而是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强弱为标准。因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教学改革成为必然。根据信息论原理中的香农公式C=Wlog(1+S/N),教学效果C随着教学方法W改善,但是C与W的关系是非线性的,W∞时,C1.44,而不是∞。结论是改革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不可能无限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教学大纲、充实教学内容等多种渠道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对于网络集成课程,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呢?

将传统的学科体系转变为能力体系。教学中不能只简单教授知识点,而是要善于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区别不同的问题,找出内在的联系,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水平。

例如:讲广域网网络技术章节时,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各种广域网网络技术的特点、协议、主要技术原理等基础知识让学生提前自学,做好笔记。课堂上教师主持讨论,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分析这几种广域网技术的区别及各自的优势,最后总结出这几种广域网技术的适用环境,课后作业是针对某一网络进行广域网技术选择并解释原因,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结论。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了传统教法的23倍的信息量,而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以便学以致用、学用结合。长期封闭的课堂教学,无论教学方法再先进,教学手段再科学,总是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而走出课堂进入企业,在专业技术人员的介绍指导下,不仅对各种知识、技术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增加了感性认识,同时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返校后的讨论、总结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

例如:在网络综合布线章节时,我们采用开放式教法,提前讲授打线、布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学校的实训室做了一些相应的练习。然后组织学生到某集成工程工地实习,由工程师、技术员进行讲解并跟班工作,虽然只工作了1天,但是产生的效果却出奇的好。

在能力培养方面要采用“项目导向式”教学方法。所谓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选择一个项目主题,自己制定项目的实施步骤,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整个项目,最后与教师讨论实践结果。项目导向式教学方法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因为每个学生的方案各不相同,一名教师要应对多个学生的方案进行讨论和论证,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例如:在网络集成的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布置设计“网络方案”的实训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方向选择设计对象。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讨论方案的设计目标及可行性,并在设计中给予全程指导。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对网络集成有深入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三、网络集成课程考核阶段的信息论应用

网络集成课程考核一般是由理论笔试和实践考核(实训报告、实践论文)两部分构成。对实训的考核,我们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模块,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情况进行记录,由此可实现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行为的有效记录,即“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体现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掌握程度的最佳考核方式。

例如:教师对学生每一次的实训都进行成绩记录,最后得出本课程的综合实践成绩。

四、结语

网络集成是一门交叉性科学,它融合了很多学科的知识。在进行网络集成教学时,应该借鉴和吸取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进行消化吸收,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信息论对信息的传播、接收、评价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应用在网络集成教学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连仲,计算机网络集成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前言.

第9篇

关键词:《地籍管理》网络课件教学模式

任何教学系统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都必须遵循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网络时代的教学也不例外,网络跨时空的特点和海量的信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课堂教学,使学生和教师能够面对面交流,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这两种教学形态在大学的授课中加以有机地组合起来,就能形成一种能够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在《地籍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实施这一教学的关键是建设建设优良的网络课件。

一、《地籍管理》教学分析

1.教学概况

《地籍管理》是土地科学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在四年级上学期所上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在学习了《土地管理概论》、《测量学》、《地图绘制》等课程的基础之上进行讲授的,总课程为40学时,要完成地籍管理的定义、地籍调查、房地产登记、土地统计分析、地籍档案管理等教学内容,其中地籍管理的定义、土地统计分析是教学重点,难点是房地产登记。使用教材是《现代地籍理论与实践》,参考书目是《地籍管理》、网络课件《地籍管理》。

2.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为本科大学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已经进行了地形测量和地籍调查等实习,对土地专业的知识已有初步的了解,学习者为毕业生,所面临的问题是即将寻找工作,迫切地需要掌握一些实际技能,以便能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样为学生自主学习该课程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环境,为尽快使学生掌握地籍管理的知识,必须综合讲授、协作、探索、竞争等教学模式,多种媒体提高学生的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培养健全的人。学习者以班级的形式进行教学,全班总人数35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7人。

二、《地籍管理》网络课件的建设

1.《地籍管理》的运行环境

《地籍管理》网络课件是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的必要条件之一,其设计即是根据教学需要,为教师组织教学和学习者自主学习来进行制作的,该网络课件可在INT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运行,其服务器操作系统可以是Windows2000、WindowsNT或Linux,Unix,须中文环境支持。用户通过IE4.0或NETSCAPE3.0以上浏览器,内插Flash播放器可以学习。其具体表现形式,如图1所示。

2.《地籍管理》网络课件的架构

《地籍管理》网络课件由部分内容构成: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资源、综合评测、学生笔记、讨论区、在线字典、在线题库。其中教学内容是网络课件的核心部分,教学资源是网络课件的参考资料,教学大纲起着导引学生学习的作用,综合评测是利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实做,该项内容尚在建设之中,学生笔记是学生记录学习所得之地,讨论区是利用聊天室、BBS,E-MAIL等技术加强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在线字典是把《地籍管理》及其相关的名词解释做成数据库,学生可以随时查询,在教学内容中出现的名词也可以超联接到该库中,实现动态查询,在线题库分为题库管理和出题两部分,该部分内容在《网络题库建设和管理》中有详细介绍,这里主要讲解一下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

3.《地籍管理》教学内容的建设

《地籍管理》网络课件采用循序渐渐,逐步深入的方法来安排教学内容,界面设计美观,采用了大量flas介绍地籍管理及其相关内容,并用它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具体情节,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该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具体情节部分再配以大量相应的图片,具体操作实践部分配以动画或视频来进行讲解,图2是《地籍管理》的主界面,该界面采用flas,以蓝色作为背景主色调,辅以闪亮的灯光,突现地籍管理的各种属性,简单明确地告诉了学习者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其要解决的问题。点击“clicktoenter”,出现课题组成员和进入地籍管理课堂按钮,进入地籍管理课堂,左边是部分,可以随时从一个部分跳转到另外一个部分,右边默认状态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由一个教授挥舞教鞭来导引,如图3所示,该教授从椭圆形的讲台中隐现出来,开始时教授右手拿一本教科书,左手拿一根教鞭,随后教授左手举起,挥舞教杆逐个点击本远程教学内容的各个章节。形象地表达出教授上课教学的情景,使学习者认为正在和一位教授在交流,让学习者产生亲切感。知识点的内容更是利用动画的形式加以表达,例如在讲解地籍测量中的地籍控制测量知识点,就采用了以卫星接收器为核心,以卫星接收数据的波段行进图作为过程,制做了一个三条波段曲线的动画。控制测量就是对各个控制点进行数据的控制测量。需要有一个初始点,因此,在画面的左上方,绘一个初始点,用一个三角形表示。随后把做好的数据接收器引入到画面的中央,如图4。由初始点向数据接收器发出一个初始数据请求,然后,从初始点出发找到测量的第一个点,数据收发器同时发回响应,如此继续下去,直到要测量的所有点都测好为止,最后,回到初始点。最后画面如图5。在动画的进行中,为加强动画的可视行,我特意在动画的主画面中加进了几条滑动的线条,在数据接收器的中心位置加了一个放射性动画。采用卫星接受表明了现代地籍工作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现代的高端技术。

4.教学资源的组织

知识量的激增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效率,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因此,“高效”就成为信息时代对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因此,网络课件的信息组织就显得特别重要。

《地籍管理》网络课件的相关信息,包括相关网站,相关法规,相关论著和相关名词解释,主要是通过教学资源,辅以在线字典来完成的,相关网站收集了跟地籍管理相关的国内外,官方和民间的网站,为便于查找和管理,按照国内、国外、民间、官方进行了分类,同一类下,又按字母顺序进行排列,从而便于学生查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对于相关法规和相关论著则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来实现排列和查找,相关法规的字段,主要包括法规名,时间,摘要,可根据法规名和时间进行模糊或精确查询,相关论著的字段,主要包括论著名,出版或发表时间,摘要,关键词,作者,出版物,可根据论著名,出版或发表时间,关键词,作者,出版物进行进行模糊或精确查询,这两个内容检索结果均显示数据库的全部内容,鼠标按住具体结果,可查看具体内容,以上部分主要放在教学资源内。对于名词解释,主要通过在线字典来解决,该数据段有名词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具体解释和图片,可按中英文名称来查找,直接显示数据库中该名词的所有内容。为便于学生在阅读具体情节时能够直接查询,在文本内容相关处进行了超连接,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地籍管理》教学的实施

《地籍管理》教学由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组成,在这些教学过程中,课堂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是教学的最关键部分,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份量得以增加,这些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自主地挖掘学习内容,构造自己的知识体系。现列表1做以说明。

四、学生的评价及反馈

1.学生的评价

教学模式新颖,独特,课堂上的陈述、复述,点评一来活跃了课堂气氛,二来促使我们课前抓紧时间预习,教师批改作业负责,促使我们认真对待作业,通过网上资源和上网查询来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锻炼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增加了同学的感情,同时能够扬长补短,课程学习下来知识面扩展了,知识增加了,心理塌实了,但是学校上网电脑有限,有时难以完成预定目标。

2.学生提出改进的意见

a考试:考试是学生反映最为激烈的问题,平时教学采用新的模式进行,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但是考试仍旧采用传统的闭卷进行,强调的是学生记忆的能力,同时,采用多媒体和新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板书少了,学生笔记内容少了,其规范性相对没有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严谨,仍旧采用旧的评价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不是很科学,而且其导向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建议一、提交论文来作为考核,二、利用电脑和网络来检验学生实际的能力。

b网络课程:网络课程虽然有教学大纲引导学生学习,但是教学内容不够简洁,重点不够突出,应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来安排教学内容,主要画面只需要纲领性文件,只到需要时才提供全文,教学资源应提供检索功能。

c教师网络主导应提供智能化功能:采用新的模式教学,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作用加强了,但是由于教师不在网络上,没有办法进行联系,因此应提供一些智能化的功能,如智能答疑,主导讨论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这种教学模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应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R.M.加列L.J.布里格斯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2、何克抗,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第10、11、12期。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

4、乌美娜主编,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

5、SuzanneHoffman,ElaborationTheoryandHypermedia:Istherealink?EducationalTechnology,1997,1-2(3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