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纸艺术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8 15:55: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纸艺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纸艺术论文

第1篇

傣族剪纸艺术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构成、观念表达都与傣族信仰密不可分,是文化在民族习俗中的鲜活体现。在傣族所信奉的上座部佛教教义中,万物具有平等的地位和价值,他们珍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傣族剪纸内容多与南部上座部佛教文化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有关,广泛涉及佛经故事、民间传说和边疆风物特产等。动物纹样常有龙、凤、孔雀、鹦鹉、金鸡、大象等各种吉祥的奇禽异兽,这些动物图案都有吉祥的称谓,如“白象呈祥”“孔雀并屏”“金鸡破晓”等;人物纹一般都是与佛教有关的释逝牟尼佛像、菩萨、天神、伎乐、赕佛、赶摆、歌舞、仪典等僧俗生活;植物纹样中,以与佛教有关的菩提树和莲花最为常见,还有牡丹、、茶花等植物花卉,除此之外就是卷草纹和缠枝花纹样应用最为广泛,主要作为一种辅装饰烘托主体图案;几何纹样也很丰富,有雷云纹、波状纹、篱笆纹、月牙纹、日光纹、三角纹、圆点纹、铜钱纹、菱形纹、米字纹等,这些图案大多都有一定的寓意,如日、月、云等纹样被视为佛印;建筑纹祥多为佛教的塔、亭和藏经楼,这些建筑都是南传上座部佛教象征,是对佛的礼赞,在剪纸中常把佛像与建筑结合在一起。傣族人民正是通过剪纸艺术剪出钟灵毓秀的自然生物,形象生动的传说故事,风姿各异的佛像建筑来表达自己弥定的虔诚,极具有民族文化特色。

二、依托于传播的傣族剪纸艺术

在傣族地区,一年之中各种大小仪式不断,大到全寨的奘房落成典礼,小到生病、收割都要念经拜佛’仪式活动是傣族生活的主题与特色之一。由于傣族剪纸最主要的是为佛事服务,因此,每当有佛事活动,艺人们就把自己的剪纸作品敬献给佛寺供人观赏,每一次活动,就是一次小型的剪纸展览。傣族剪纸由于其具体、生动与形象的艺术特点,能将深奥的思想转化为广大普通群众能领会与感受得到的形式,并通过艺术植染,使特有的神圣感表现出来,也成功地利用了剪纸艺术的通俗易懂,生动感人的形式,使思想为不同阶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所易于理解接受。仪式和信徒造就了剪纸艺术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作为信仰的象征符号,是沟通神界的媒介也是烘托庄严气氛的装饰,这些仪式展示给我们不仅是热闹壮观的场景,更集中呈献出人们对供佛祈福的追捧。然而在信仰的背后,似乎人们更在意形式的表达,作为表达媒介的剪纸艺术在此得于尽情地展现。“艺术越化就愈具有艺术性”。?这正是民间传统艺术成为民族文化瑰宝的价值所在’也是民族的文化意义所在。

三、傣族社会文化特征与傣族剪纸艺术传承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艺术与的发展与传播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许多仪式常常直接表现为艺术形式,而很多艺术也充满着的内容,可以说,与艺术是浑然一体的。傣族社会文化与傣族剪纸艺术的关系也是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

1.傣族信仰的普遍性决定了传承剪纸艺术的人员众多。傣族地区有很多为服务的民族民间工艺品,遍布傣族的各个村寨。在傣族村寨文化传播中自然形成了以为基础的、横向的、传统的傣族剪纸艺术的传承机制。这种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还是一种信仰传承,传递更多的是傣族剪纸艺术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形成从耳濡目染到实践运用最后内化人傣族精神层次的传承过程。

2.傣族活动的仪式性决定了展示剪纸艺术的场所多样。傣族剪纸艺术主要用于各种仪式活动,通过仪式行为呈现出来,其制作使用有时间地点的特殊性,因此其传承的方式也主要发生在傣族寨子的大小活动中,通过各种活动走进佛寺、佛塔’属于佛教艺术中最具地方性和民族性的构成部分。每遇泼水节、中缅胞波狂欢节等重要盛会和佛教节日时,剪纸被广泛地用于装饰在奘房内的赕佛供物佛伞、佛幡上,在泼水亭、摆场休息地,就像剪纸艺术展的盛宴,这种特别的祈愿福佑的方式,几乎在傣族地区每个人家、村落和寺庙都可以看见,成为傣家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傣族文化的交融性决定了创作剪纸艺术的素材广泛。公元6~8世纪之间,南传上座部佛教传人傣族地区,并逐渐兴盛,在傣族信仰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最终成为傣族全民信仰的。佛教为了适应傣族的特殊环境和社会生活,与原始相融合,具有了傣族的本土特色,使得傣族信仰中南传佛教与原始在共时态、同场域并存互通。在信仰的背后,人们更在意形式的表达,作为表达媒介的傣族剪纸艺术得于尽情地展现,人们因艺术精美内涵深厚而自豪,在这样潜在的心理驱使下,剪纸艺术的创作发挥了最大的想象,由生活环境、历史条件、文化沉淀等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审美意识所决定,佛经故事、民间传说、佛寺佛塔、佛祖神灵等都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求神似,不求形似,与原始美术审美意象结构一致。

4.傣族伦理的和谐性决定了发展剪纸艺术的愿景强烈。随着社会的发展,傣族地区人民生活富裕安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其文化中躲避现实苦难的含义渐渐淡薄,对美好生活的庆贺以及对未来幸福的祈盼意义大大加强,在剪纸艺术的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所体现,傣族人民向佛祖表达他们祖祖辈辈美好的希望和虔诚的祈祷之心,寄托了家庭温暖和睦,生活吉祥安康,环境清新美丽,万物祥和有序的美好愿景。这种美好的愿景通过剪刻技术反映在剪纸艺术之中,使得民族地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相适应,与“中国梦”的实现相协调,必将促成剪纸艺术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四、发挥民族影晌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傣族剪纸艺术的创作是一种口传身授的民间技艺,傣族剪纸艺术的鉴赏是一种原生态自发的民族艺术活动,它和系统的科学知识传承不一样,知识可以通过系统灌输传承,但是文化必须靠体验,靠心灵的积累。由于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故其民族成为民族艺术的重要载体,通过不同的活动过程加以复现,实现其传承及发展。

1.重视传统节日,实现傣族剪纸艺术动态传承。傣族的节日庆典和仪式活动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艺术才能的重要日子。傣族地区的节日活动,如拨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安居节等,总是伴随佛事举行或以佛事为中心而展开,剪纸艺术作为文化的载体才得以大量展示。充分重视并保护好传统节日,结合时代特征,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族艺术特色,凸显民族文化价值,能够有效保证实现傣族剪纸艺术的动态传承。

2.建好活动空间,展示傣族剪纸艺术独特魅力。傣族地区民族文化和文化密不可分,-活动空间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传授地。建好活动空间也是为民族文化艺术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环境和展示场所。尤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就更加需要合适的空间来集中相关的人群实现其活态流变,在展示傣族剪纸艺术独特魅力的同时,使身口相传的文化链得以延续。

3.开拓旅游领域,带动傣族剪纸艺术市场发展。傣族剪纸艺术形象生动,内涵丰富,材料多样,除应用于仪式活动,还可作为装饰,美化生活。但目前傣族剪纸的消费群体多限于本地傣民,所开发的剪纸旅游产品品种单调,形成销售瓶颈,因此,需进一步开拓旅游的内容,增加旅游的消费群体,从而刺激艺术衍生出的旅游产品的销售,提升文化市场的需求,扩大傣族剪纸艺术传承的范围和途径。

第2篇

民间剪纸艺术的题材内容具有鲜明的大众化、民俗化特点,以淳朴活泼的表现手法传达出百姓生活的信息,包含美好的情感和富贵、吉祥、收获等寓意,洋溢着永恒的生命力。其题材选取包罗万象:各种动物、植物,劳动生活、喜庆丰收等场面及神话传说、戏曲情节等,总之,眼里看到、手中做到、心中想到的都可以剪成寓意丰富、生动优美的艺术形象,在看似不相干、不合理的形象中,其实包含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表达普通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剪纸是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完美统一。民间剪纸是以“生产、生活、生命”为主要的题材内容,通过艺术手段呈现意象之美。如《麻姑献寿》《福禄寿》等表达对生命的热爱,祝福健康长寿的意象主题;《金玉满堂》《五谷丰登》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祈愿生活富足的意象主题;《凤戏牡丹》《花好月圆》等表达对美好爱情的歌颂,祝福婚姻美满的意象主题;《麒麟送子》《髽髻娃娃》等表达对家族人丁兴旺的企盼,渴望子孙繁盛的意象主题;《五毒》等表达对疾病灾害的憎恶,宣扬消灾避祸的意象主题;《药王》《财神》等表达对神灵的敬畏,祈祷天官赐福的意象主题。这些主题内涵完美和谐,通过选取富有吉祥含义的典型形象,表达企盼生活幸福、美满富足的美好愿望,展示了民间剪纸艺术题材上的意象之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民间剪纸不仅体现着人们的审美理想,而且在功能上有着实用性。比如在年节或家中有婚庆喜事时,在窗口贴上“鱼戏莲”纹剪纸,不但具有装饰效果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可以像窗帘一样将室内环境与室外进行分隔,保证了室内环境的私密性,这充分体现了剪纸艺术在渲染喜庆气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二、造型生动多变,求全求满

民间剪纸的造型特点在于追求形象的完整美满,构图的充实丰富。在造型手法上,物象的表现追求圆满、完美的内在本质。如人物剪纸的造型十分讲究完整与圆满,民间艺人遵循互不遮挡的法则,在表现人物或动物形象时,无论正面还是侧面,都尽可能地将手脚、五官齐全地呈现于画面,这样就出现了“面面观”的现象,民间艺术中是忌讳出现半张脸的,认为不完整不美观。植物花草的表现同样是这样,如果只有干、茎、叶、花或果,虽然我们的确看到的是这样,但在剪纸中若只有这些就不完整,植物有根很重要,植物的根虽然长在土里但仍需被完完全全地表现出来,剪纸的造型观念认为没有根花草就是死的,就是不圆满的。如果表现的是葫芦、石榴这样多籽的果实,则表现时必须将果实剖开,露出内部的籽。剪纸图案以二度空间作为形象思维的基础,物象多是以平面化形象出现,不表现体积空间和透视比例。在造型中始终贯串着追求十全十美的理念,抓住对象最主要的形态特征和外部轮廓,去繁求简,省略烦琐的细节,遵循以少胜多的原则;变化的形式多种多样,表现的手法也更加自由生动。民间剪纸中还有一种常见的造型手法,如老虎肚子里有小老虎,鸳鸯里的小鸳鸯,公鸡腹中吞下的五毒等图案;各种动物身上也要装饰多种多样的图案,如鹿身上装饰梅花表示梅花鹿,鱼身上装饰莲花图案表示鱼戏莲叶等,这种“大形套小形”的装饰手法是互渗的复合造型,包括共用形、异形同构等。互渗复合所表现的是跳脱于形象本体之外的、主观创造的理想化的形象,可以表现为形象的互渗和精神的互渗。形象互渗将不同形象的局部特征进行组合拼接而组成了新的形象。这种方法将人的主观意识夸大,忽略和弱化物象的自然形态,所创造的形象跳脱于自然之外,而是心中之形。如《蛤蟆娃》中的蛙身人头或龙、凤、麒麟等各种本不存在于真实世界的神兽形象,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创造的。精神互渗则是以某一种形象为基础,将另一种形象或形态的精神气质体现在这个形象的轮廓中,使其呈现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如剪纸中有一种形象叫作“伴娃虎”就是将儿童的天真稚气渗入老虎的形象中,这一形象完全摆脱了老虎凶猛矫健的既有形态。互渗复合的造型是再造的新形象,反映出民间艺术家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同时承载着美好的祝愿在传承发展着。剪纸艺术的造型手法是千百年来集体创造意识和传承性艺术劳动积累起来的丰富的艺术经验。作者多采用抽象、夸张、变形、象征等手法,用常见的花鸟鱼虫、人物器皿、生活场景来表达人人皆知的象征主题。这种意象的创造,不拘泥于自然形态,不受现实空间束缚,使得被赋予了吉祥意味的意象造型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三、情境交融,意蕴丰富

在剪纸的创作过程中,通过对作品形象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完整圆满的效果,寓美好之意于艺术形象中,将意象共同构成优美的意境,使观者不仅直观地看到作品本身表现的完美形态,而且能体会画面之外的意象之美。如《春江花月夜》这幅剪纸作品中,画面描绘了人们荡舟江面的美景并引发联想:夕阳西下月亮升起,春江两岸层峦叠嶂,花枝异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人们驾着轻舟在江中漫游,是何等的诗情画意。优秀的剪纸作品是融意境与形象于一体的,不仅有形的意境之美,而且蕴含着无形的生动意蕴。民间剪纸通常采用谐音表意、指事会意等手法,通过类比、联想、象征、隐喻等手段创造形象,表达美好的愿望和渴求,引起观者的共鸣。谐音表意是通过画面中形象的读音所产生的谐音来表达美好祝福的意图。如“鸡”与“吉”谐音,构成了“室上大吉”,“蝠”与“福”谐音,蝙蝠的形象就成了福运的象征,并以蝙蝠为中心形成了数量繁多的洪福类吉祥图案,“鹿”与“禄”谐音,与蝙蝠、灵芝共同组成的图案叫作“福禄寿”,类似的还有双柿子与如意寓意事事如意,喜鹊登梅花寓意喜上眉梢等。指事会意是指将人们的美好愿望与某些事物的形象联系起来,赋予这些形象以吉祥的意味,即是采用隐喻的手法体现美好的追求。如龟鹤、灵芝等象征长寿,鸳鸯象征爱情,莲蓬石榴象征多子,梅兰竹菊代表四季平安,象征君子高洁的情操等。人们看到这些形象就会联想到它们所代表的美好寓意,这种含蓄优美的表达方式,使民间剪纸的意象更加丰富多彩。

四、散发着韵律的美感

第3篇

姑娘长大了,有了春愁,在现代社会可以用谈恋爱的方式寻找自己的“白马王子”,但库淑兰生活的时代以及那里的世情村风,不允许男女青年交往,那是一个被恋爱遗忘的角落,姑娘们只能坐在自己的闺房,一边绣花,一边在心里想着自己的“心上人”这里的“送人”的“人”,就指的是不能言,只能想的“心上人”,库淑兰6岁随母亲剪纸,11岁上学读书,15岁迫于催婚弃学为自己备办嫁妆,17岁出嫁,在她的家乡,算得上一个幸运的姑娘,艺术的天赋更助长了她“春愁”的翅膀,对于这一美好时光,60岁后的她时常做着甜蜜的回忆,1982—1983年期间,她创作了《绣姑娘》(见图4),用“甜蜜”的心情记载了自己一生难得的幸福,也记载下了“乡村女子”命运中的甜蜜“春愁”。青年男女的婚事,在库淑兰家乡由“媒人”提起,双方父母定下便是,“媒人”或男或女,不是村上德高望重者,便是热心善于交往者,家庭是否富裕,人是否精干,父母声望如何是,“媒人”着重考虑的条件。在“媒人”面前,家有小伙、姑娘的父母都以谦虚的姿态向对方表示由衷的尊重,以希望给自己的孩子牵条红线,找个好“对象”。库淑兰1985年创作的《门上来了个媒人哥》(见图5)就是根据上面同名歌谣创作的作品。姑娘的父母见了“媒人”,先是请其坐下,然后请其“喝酒”“喝茶”,再向“媒人”谦虚地说着自己女儿才能不大,“提不起钥匙当不了家”,以示对“媒人”的尊重。在一般艺术作品里,经常看到对“媒人”的怨恨与贬低,很难看到库淑兰家乡对“媒人”十分尊重这一习俗的表现,这是库淑兰剪纸艺术生活根基厚实的表现,也是对“乡村女人”命运片段艺术表现的独特一面。

二、婚后生活“三部曲”

姑娘出嫁后,婚后生活要经历“蜜月”“磨合”“认命”三个阶段,我们称其为“三部曲”。第一步曲,蜜月曲。可能因为没有恋爱就有婚姻的缘故,库淑兰家乡的新郎新娘在这一阶段有的只是浪漫,只是欢喜。在深入调查中,当地的老人说这可能是一个插曲,一个把“恋爱”插入婚后生活作为整体的插曲。在库淑兰1982—1990年创作的《江娃拉马梅香骑》(见图6),新郎江娃头戴熨斗幅,穿黑色呢夹袄、蓝士林裤子,拉着小马,新娘梳着当时流行的长辫,扎着最时髦的蝴蝶结骑在马上,俩人可能是去逛庙会,也可能是新郎送新娘回娘家,江娃用鞭子赶马,不小心打在了“梅香”的脚尖上,梅香喊着“我疼哩”。画面醒目处两只“鹐鸨鸨”在花树上戏耍,路边杨柳吐青,、牡丹齐放,这些陪衬把新郎新娘结婚后的浪漫欢喜烘托到了高峰。库淑兰记下了“乡村女人”命运中的蜜月曲,自己喜悦的心情在作品风格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第二步曲,磨合曲。也许不该把“恋爱”与“婚姻”混淆的缘故,库淑兰家乡的女人在这一阶段都特别不幸,都基本经历了家庭暴力的虐待,库淑兰在回忆自己这段生活时,感慨自己“跟上老汉一辈子把打挨扎啦!”[2]原因是自己丈夫孙保印和这里的普通男人一样,信仰的天条是“打到的老婆,揉到的面”。库淑兰1975年创作的《我大我娘心不好》(见图7),以痛苦的心情记录了“乡村女人”命运中的磨合曲。在家庭暴力中,乡村女人只能忍气吞声,不怨天、不怨地,怨只能怨自己的亲爹娘,为什么做主找了这么个“心上人”。在同名歌谣中,乡村女人之痛苦,只字不提挨打受罪,说明在库淑兰家乡的女人心灵深处,丈夫打自己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甚或转移视线,把挨打带来的痛苦发泄在“不务正业”上,这在当地叫“找渣”,即转移话题,说自己有理的事。第三部曲,认命曲。封闭的山区,青年男女不允许私下接触,加上“寡妇门前事非多”的风俗,注定了乡村女人一旦成婚,只能往前走,自己安慰自己,以苦作乐,苦也变乐,因为后退是没有出路的。当地流传的《五姐妹》和《丈夫出门难留恋》两首歌谣就是“乡村女人”命运中的真实写照。库淑兰1987—1990年创作的《五姐妹》(见图8),1982—1987年创作的《丈夫出门难留恋》(见图9),以平和的心态记录下了“乡村女人”命运中的认命曲。在《五姐妹》系列作品中,人物面容舒展,图案点缀富于生气,“乡村女人”乐于认命的心理状态表现的入木三分。在《丈夫出门难留恋》系列作品中,乡村女人的虔诚、担忧表现的惟妙惟肖,磨合曲中的痛苦一扫而空,一幅夫妻恩爱的冲击力直逼眼前。

三、老来“梦牵”与“顿悟”

第4篇

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造型都是以剪、刻刀法为中心而展开的,其讲求圆、尖、方、线等特色,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造型特征,其中“随心表意的造型特征”以及“稚拙天真的造型特征”是其最为明显的两种造型特征,下面将以这两方面为切入点对其造型特征进行分析说明。第一,随心表意的造型。剪纸本身就是一种乡土化的民间艺术形式,没有过多的造型规律和造型原则束缚,因而表现得极其随意自由。民间剪纸艺人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常常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他们不拘泥于客观物象形态和社会现实,而是通过自己的想象以及经验进行即兴发挥、随心所欲地创作,只追求神似不追求形似。这样创作出来的剪纸作品虽然脱离了客观现实,但却是创作者的真情流露,其超越了自然,与创作者的情感融为了一体,是对民间剪纸艺术随心表意造型的最大化体现。例如,胶州王瑞琴的剪纸作品《春鹿》就是运用的随心表意的造型手法,作者摆脱自然规律的束缚,将梅花、鹿以及蝴蝶以一种超现实的造型形态展示在受众面前,从而使创作出来的物象充满了梦幻、浪漫的色彩,这也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又如,王秀清的剪纸作品《多头马》中的马更是被剪成了多头马的造型,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马吃草的动态过程,更是对民间剪纸非逻辑性、随心表意的造型特征的印证。第二,稚拙天真的造型。除了随心表意的造型特点之外,我国民间剪纸艺术还继承了原始先民的造型艺术,呈现出稚拙天真的造型特点,同儿童稚嫩、单纯的思维特点有着相同之处,从而体现出了剪纸艺术的自由性和艺术形式的自然化。此外,这种稚拙的造型还带有一丝遥远神秘的色彩,是对远古意蕴的真实体现,同时这种天真简练化的造型也恰好符合现代艺术简约、返璞归真的观念,正可谓“最稚嫩的往往是最成熟的,最传统的往往是最现代的”。例如,胶州贺桂莲所创作的剪纸作品《武松打虎》就极富稚拙天真之趣,画面中的武松被剪得很小,似人非人、似虎非虎,但虎妈妈的形象却高大威猛,其拥有炯炯有神的双眼、粗壮有力的腿和尾巴,旁边还另有两只小虎围绕在妈妈周围。无论是虎妈妈还是小虎,线条简单、造型质朴,充满了童真志趣,流露出浓烈的儿童画风,从而带给人一种天真烂漫的造型美感。

二、构图特征

构图,最早是针对于传统绘画而言的,而民间剪纸艺术作为民间美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也是十分讲究构图形式的。不同于其他传统美术构图,剪纸中的构图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特征,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及透视规律的限制,将不同时空内的物象同时放置在同一个画面之中,同时利用镂空的特殊制造工艺来使剪纸图像的空间获得无限延展的视觉效果。具体来讲,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创作特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对称与均衡的构图特征。对称与均衡是我国民间剪纸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构图形式法则之一,这也是我国传统美学所提倡的。纵观我国的民间剪纸作品可以发现,其大多数都是采用的对称式的构图,尤其是我国早期的民间剪纸马和猴的团花剪纸是最具代表性意义的。这种对称与均衡构图形式的运用,能够让受众感受到一种平衡稳重感,符合我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阴阳哲学观。此外,对称均衡的构图形式与剪纸工艺也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因为剪纸最基本的步骤就是对纸张进行对叠,这样就很容易形成对称的构图结构。如阴阳鱼剪纸、蛇盘兔剪纸等都是采用的对称与均衡的构图形式,其以圆形作为基本的框架,然后利用相叠对称的原理对物象进行剪刻,从而使整体作品既对立又统一,既活泼可爱又不失庄重大方。第二,完整性的构图特征。我国民间剪纸追求的是一种“功德圆满”的构图形式,其讲求构图的饱满完整,以达到和谐统一的创作理念。这种完整性构图理念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由于民间剪纸艺人多是家庭主妇,她们十分注重自身家庭的幸福美满,追求“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圆满之美,所以她们在剪纸的时候会将自身的思想情感融入到剪纸的创作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了完整性的构图特征。如在剪刻植物的时候,剪纸艺人经常会连同植物的根一起剪出来,这样不仅表现出了构图的完整性,还表现出了民间百姓对根文化的重视。如滨州剪纸《五毒葫芦》就呈现出了完整性的构图特征,为了更好地表达出“五毒葫芦”这个主题理念,剪纸艺人在有限的葫芦中间填满了五毒形象,且使每一个图形都丰满完整,从而使剪纸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色彩特征

第5篇

剪纸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发展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人们对生活,对理想的一种创作方式,因此剪纸的造型都比较夸张,并不是单纯的对事物的描摹,剪纸造型要比原型更为突出,在抓住物像的主要特征的同时,也将线条进行了整理归纳,力求简洁传神。剪纸艺术家经常采用部分变形、扩大、缩小、变长、缩短等方式表现所剪对象的主要特征,更有民间剪纸艺人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出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物种,例如:龙、凤等,这些超自然的物像往往寄托着作者美好的寓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甚至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寄托。动画造型根据动画剧本内容通过假设和想象设计出来,它是以绘画或其他多种艺术形式作为主要造型手段,在动画中通过各种表情、动作的表演推动影片剧情的发展、引领着人们来到一个梦想的神奇世界。

民间剪纸造型和动画造型有着太多的相同点,都是用简洁、夸张的造型表述着人们内心的美好事物,从20世纪开始,中国动画者就借鉴剪纸艺术的创作方式构思并创作了无数的动画片,创作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动画——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是中国动画发展历史上第一部剪纸动画片,导演万古蟾以剪纸的形式将一个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展现给观众,剧中造型大胆的采用了民间剪纸的色彩和造型方式,造型设计整体简洁明了,同时进行了卡通化的处理,圆润而可爱。其后很多成功的动画片,都以剪纸的艺术形式造型,但是形象不再是简单的平面形式,有的通过色彩晕染效果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栩栩如生;有的通过绘、刻使得造型变得更加刚毅;有的通过水墨画剪纸拉毛技术使动画形象巧妙逼真;有的更是吸收了京剧脸谱、壁画、年画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的精华融入到剪纸动画造型中,使角色造型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创造出一批又一批让动画迷们魂牵梦绕的动画形象。民间剪纸在造型上追求线条流畅,万剪不断,笔笔相连的,虽然造型美观,极具民族特色,但却不能像一般动画造型通过动作、表情传达给观众故事内容和丰富情感。如何将其改良并应用于动画创作中呢?我国剪纸动画制作者通过无数实验后,在剪纸角色设计的关节处采用细铜丝或者黏粒进行灵活联接,然后将其摆放在摄影机前进行逐个动作拍摄,再将动作进行连续播放,使剪纸造型有规律的动起来,进而实现角色对动画故事的表演。《猪八戒吃西瓜》、《金色的海螺》等剪纸动画片中的角色就是采用小黏粒联结关节逐格摆拍完成动画动作,但因为造型是剪纸形式,动画角色动作有局限,角色表情的变化、转面、转身都不能很好的实现,动作不能像普通动画角色那样灵活自如,大多数镜头中角色都是侧面,表情也比较生硬。

二、剪纸动画造型创作的新途径

剪纸动画造型参照了民间剪纸造型,同时还吸收了皮影造型,年画、戏曲造型的精华,极具民族特色,但是剪纸造型却制约着动画造型和动画动作的创作,并直接影响着影片制作水平的发挥和艺术风格表现,在动画造型的创作中如何保留剪纸艺术的魅力,又能克服动画创作中的不足,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心理感受呢?

(一)多种剪纸材质的运用材料在动画的创作过程中是表达最丰富的视觉元素,具有决定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动画的制作技术的运用,也能营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材质体现出的形式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的心理感受。80年代制作的剪纸动画《猴子捞月》、《鹬蚌相争》是采用了纤维细长,质地松软而柔韧的皮纸作为材料,因为皮纸的质地松软,具有能吸水能挥墨的特点,角色的边缘外轮廓不再用刀剪刻,而是用手持外形撕出来,这样就形成了水墨拉毛效果,使动物角色的毛发看起来惟妙惟肖,如同真的毛发一般。《桃花源记》中造型将皮影的特征和剪纸的平面化造型相结合,皮影的特殊材质使得人物造型表现出更加浓厚的传统艺术风格。肯德基广告中食物与人物的拍照剪贴动画带给人们特殊的趣味效果;宜家的传统窗花剪纸广告带给人们温馨、幸福、亲切的感觉……因此我们在动画造型创作中可以材质上进行进一步的突破。剪纸动画的主要材料是纸,纸的肌理有粗有细,质感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粗肌理的纸张给人感觉粗犷有力,原始而质朴,例如:瓦楞纸、牛皮纸等;一般质感的纸张给人感觉温和、耐人寻味,例如:印刷纸、复合纸等;细肌理的纸张给人感觉细腻、柔美、华贵,例如:铜板纸、白卡纸等。在动画创作中我们可以大胆的尝试这些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感受,粗肌理的纸张可以诠释原始的民族,强壮的男人等;细肌理的纸张可以代表细腻的女性,华贵的装饰物等;玻璃纸可以在动画中透视人们的内心;箱纸板可以代表人们耐磨、抗压的坚强毅力;甚至是卫生纸也能在动画中表现出人们焦虑、暴躁时那一刻的状态……在动画创作中,不同的环境又可以用多种材质的纸构成,不同的肌理的调和对比产生不同的气氛效果,不同的肌理在赋予不一样的色彩,定会带给观众更加丰富的视觉享受。

(二)剪纸动画造型结合软件技术的适合发展传统剪纸动画角色动作制作存在着非常大的局限性,人物的表情表现、透视、转身都不够灵活等,以至于剪纸动画缺乏镜头和情节夸张表现。新世纪,数字软件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FLASH、3DMAX等优秀的专业动画软件技术为剪纸动画制作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以擅长图像处理的Photoshop和以矢量绘图为主的Illustrator的图像软件在动画创作中的广泛应用为代表。创作者可以轻松地把自己整理的素材和绘画元素从原有的环境剪切下来再复制到新的创作环境中去,还可以对现有的动画元素进行快速的装饰、放大、缩小、调色等的处理。在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剪纸动画的创作更加不受限制,原本剪纸动画存在的技术和艺术表现上的复杂环节就慢慢被简化了,软件技术的应用使动画动作的表现更加流畅,人物表情的表现更加具有夸张性和镜头感。新的艺术形式更多的应用于剪纸动画的制作上来,同时使得传统逐格动画的制作形式转化为数字技术形式,更加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缩短了制作周期加快了剪纸动画的制作效率。软件技术的发展为剪纸动画探索新形式、新思路、新渠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总结

第6篇

(1)结婚礼俗剪纸主要形式有礼品花、嫁妆花、洞房花、坐毡花、轿子花等,这些都是表现纳喜的题材和内容,所以民间统称为纳喜花。(2)寿宴礼俗剪纸主要形式有洗三仪式用的礼品花剪纸,如鸡蛋花、糕花等,题意多为“长命百岁”、“连生贵子”等,还有到满月、满周岁、百岁时庆祝仪式中礼品形状的剪纸花。在给老人祝寿时也是如此,寿越高,规模越大,席越丰富,在祝寿礼仪活动中,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出现。(3)丧葬礼俗剪纸在明清时仍在继续,而且进一步发展,主要类型有剪绣寿衣、告丧幡榜、棺材剪纸、引魂幡、纸活送葬、守孝剪纸等。寿衣的剪绣有一定的传统,如“九狮同居”“、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等,棺材剪纸一般像牡丹花、蛇盘兔、五福捧猴等,也有的在棺头里面贴上用金银纸剪成的太阳、月亮、北斗图案、引魂幡,在明清时的式样有几十种。常见的有牌子幡、片幡、六尘幡、筒子幡、门幡、花盆幡、鱼儿幡、鹤幡、闹幡等。纸活送葬以当时社会时兴的交通工具为主,以贮藏财物的箱木柜为辅,大体上可分为民人通用型和贵族专用型。民人通用型有轿车、纸片车、箱子等,“送圣送库”的纸活以楼库为主,以其他冥品为辅,这些纸活皆为冥衣铺裱糊匠轧制而成。纸活上的装饰吉祥图案大多是剪纸等,明清时期各地的纸扎金、银、铜箔剪刻纸相当盛行。(4)乔迁礼俗剪纸,乔迁剪纸可谓每户人家的一件大喜事,自古以来乔迁庆贺仪式从未间断,到明清时有日益隆重之势,山西吕梁一带新窑合拢口要剪“拢龙拍拍”、“摇钱树”、“梧桐落凤”、“镇宅兽”等民俗剪纸贴到新窑上。陕西宝鸡一带乔迁之日,门框上贴对联,门面上贴倒福,门楣上挂门吊,窗户上贴窗花,墙壁上贴墙画,顶棚上贴团花,把居室装点成光艳夺目、喜气洋洋。

二、信仰民俗剪纸包括祭祀民俗剪纸、巫术民间剪纸、民俗剪纸

(1)祭祀民俗剪纸的主要类型有祭祀祖先神,要剪菩萨招魂降神的,有剪绣的“百花帐”的;祭祀自然神要剪“嬷嬷人”;祭祀动物神要剪龙、虎、牛、狮,鹤、猴、蝶、麒麟等作为崇拜对象;祭祀植物神要剪桃、松、竹、牡丹、石榴等。民间认为,桃是驱魔、去灾、长寿之神物,象征生命树;松是常青、长寿的象征;竹是云贵地区,彝族、水族、苗族、布依族的祖神,称为竹父,求其保护;莲是女阴、、生子的象征,视为生殖之神,葫芦为繁衍之神,牡丹是高贵之花,象征祖神。祭祀神要剪观音菩萨、张天师、八仙、关公、青龙、白虎等,祭祀阴间鬼神要剪钟馗。祭祀吉祥神要剪福、禄、寿、喜、财神,五位吉祥神像,祭祀生育神,要剪送子神、女阴、男根、生产神、保生神。(2)巫术民俗剪纸主要类型有,生产巫术剪纸,剪“扫晴娘”求止雨,“祈雨娃娃”求下雨;害人巫术剪纸是小人做法害人;消灾巫术剪纸要剪纸人、纸船、纸马作法消灾;招魂巫术剪纸要剪三个、五个或七个纸人进行招魂活动;燎疳巫术剪纸要剪“庙娃娃”燃后表示驱逐瘟疫;送病巫术剪纸要剪白虎、蛇,进行“送白虎”以示祛病;求子巫术剪纸要剪八个小人来“搭花桥”祈求生子;护生巫术剪纸要剪菩萨阿妈帕帕贴在火塘壁板直到孩子12岁,求平安生长;避害巫术剪纸要剪虎、纸人,“祭白虎”“、打小人”求平安。(3)民族剪纸主要类型有佛教和道教。其中佛教进行神庙膜拜时要剪幢幡印鉴剪纸,剪大量纸鱼撒于河上做放生活动,剪《灵魂升天图》祈求灵魂升天;道教是在做道场时要用黄、绿纸剪出门笺贴挂与亡人家的门楣上,再剪制出引魂幡挂于门口、中堂,道场也用剪纸布置,去做道场超度亡灵。

三、剪纸的应用

第7篇

摘要:古徽州地处三省交界处,人杰地灵,徽雕的产生有其必然的因素,“三雕”有着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在研究中国文化,民间艺术和文人艺术相结合的方面很值得我们借鉴,其精湛的技艺,精美的雕刻艺术品更是国之瑰宝,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

关键词:徽州;三雕;装饰;寓意

根据史料记载,古代的徽州就在现在的安徽省南部,主要分布于安徽宏村,西递,江西婺源一带,处在三省交界处。徽雕应用于建筑装饰上,装饰性风格具有浓烈的文化地方特色。徽雕主要有用于祠堂庙宇,园林民居的装饰的表现上,还用于室内家具的室内用品。我经常带学生去安徽江西写生考察,逐渐了解了徽雕这一门独特的雕刻艺术。

徽州的“三雕”主要指木雕、砖雕、石雕,徽雕之所以昌盛,有他的必然的原因。首先徽州山林地区,盛产木材。尤其是各种木材很多,取材很方便,所以他们大量的应用于家庭院落的装修装饰,例如室内的屏风,日常使用的桌子、椅子、床、书架、书房。再次石雕之所以非常的流行,就是因为这地方黟县地处山中,周围有大量的的大理石,这种大理石叫做“黟县青”被广泛用于村子的建设建筑中,这种石头有它的独特的艺术价值,经过打磨之后,会出漂亮的线条纹理,不仅石质坚硬,而且易于雕刻,所以被大量应用。还有就是因为徽商为了光宗耀祖,他们做了一辈子的生意,回到家乡,他们用大量的财力来修建祠堂,建立自己宗族,以显示豪华富贵的家庭背景和显赫的地位。他们用了大量的财力同时也培养出大量的能工巧匠,使得他们的雕刻技艺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炉火纯青,独秀一枝。最后徽州此地山清水秀,在黄山脚下,皇室家族的带动和提携,加上先人的智慧古训,走出一条耕读并举,亦商亦儒,以商养儒的路子,出现大量的仕途,商道都非常通达的历史名人、达官上卿,他们赚了钱,发达了又回家乡开学堂,教育后代,他们的发展同步也带动了此地的文化发展,徽雕就是在这么一个环境下形成的,其渊源于宋代,到明代清末极为昌盛。

我们首先看木雕,其主要应用于房屋的建构和装饰,古代大多数采用木质结构建,门窗床多采用了雕刻艺术,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家庭地位。主要体现在门楼、窗户的装饰图案的地方。下面我们继续分析一下其艺术特点,刻在门上窗上的木雕形象大多线条流畅,圆润饱满,十分干净利索。线条组织和疏密节奏飞舞流动。造型上笨拙可爱,夸张变形突出特点,简洁概括突出特征。外形很整,神情自然传神,动作表情表达十分到位。寥寥几笔,栩栩如生,左顾右盼,形成经典的模式。木雕的雕刻题材,有人物,走兽,花鸟,鱼虫,楼台亭阁等。其中有很多独特的动物,例如鹿,牛羊,蝙蝠,蟾蜍,喜鹊都进行了典型的概括,很具有代表性。另外还包括一些植物,如莲花,,梅花,也进行了经典的概括特征,十分明显。木雕形象同时都进行了点、线、面的平面化的处理,极具有现代感。木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经常用比喻的手法或者暗示的寓意,例如仙桃代表长寿;莲花和芦笙放在一起表示连生贵子;石榴暗示多子多福;把铜钱和蝙蝠放在一块以为福寿双全;瓶子里插了一把扇子就是说平生要积善累德;一个小孩儿手指天空代表指日高升;三宝方天画戟代表连升三级。木雕在安徽徽州一带起到了一种日常教育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理学教育,尤其是对于幼学启蒙十分重要。有些在题材上如渔樵耕读,福禄寿喜,一些内容上都从书里提取出来,忠孝结义,富贵吉祥,仙人菩萨,无所不包。有些讲了一个一个的故事,有些是直接把书籍里边的故事刻出来以教育后人,各种形象的雕刻都是有其特定的意义和美好的愿望的,如五子登科,平步青云,百子图,官拜公卿,福禄双收。都是对人生幸福的完美的天伦之乐的向往。木雕的雕刻十分细腻繁复,讲究艺术美,有的讲究镂空的效果,镂空的层次很多,题材都在不同平面上内部中空,层次分明雕刻艺术十分高超。雕刻完之后,为了保护木雕,也是为了获得最美的效果,木雕表面又多用油漆彩绘,使得颜色鲜亮明快,内部的形象多用金色或金箔描绘,金灿灿的光彩艳丽显得有富贵之气。木雕主要采用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方法,借助于流畅的线条,简洁古朴的造型,强调了对称及富有装饰的现代趣味,徽州的木雕雕刻风格朴实粗旷,平面突出。一直到明清后期,雕刻艺术日益繁荣,家家户户都都采用木雕来装饰室内家居。

第二种是砖雕,主要应用于门头上面,门槛,起到装饰作用。显示门第的不同,家族显贵的作用。雕刻方法十分突出形象,大都是浮雕,凸显出砖面之上,一般是左右对称成双成对的形象,镶嵌在大门门头之上,大多是吉祥瑞兽,大象,蟾蜍,钱币,麒麟送子,莲花,宝鼎出祥云,蝙蝠成双对,而且砖的外形也不是完全方形的,大多是小扇形,菱形的。这样砖雕十分灵动柔美,砖雕各种形象的表现也十分精细流畅,形象中的各种装饰纹案,装饰感十分强烈,而且有着美好的寓意。形象造型笨拙,有福气之感。构图采用平面并行排列,形象都处在同一平面上。这样和门头飞檐组合起来,使得门面很有气派,格局不凡。

第三种是石雕。石雕的代表一就是在西递宏村镶嵌在墙上的石窗楼窗,很多有圆的、扇形的、菱形的比比皆是。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梅兰竹菊图,吉祥瑞兽等等。还应用于其他的地方,如房屋的台柱门楼,起到装饰作用。石雕多是小型动物石雕,造型朴实,神态自然,大多是小狮子或麒麟。二就是牌坊,更具有代表性,是皇帝赐给功臣表彰大臣的,歌功颂德,雕刻艺术价值更是精湛,西递的胡文光的牌坊最具有代表性。胡文光在明代嘉庆年间,中状元后来皇帝批准在他家乡建了这座功德牌坊。以表彰他在当官的时候做了很多好事善事。胡文光的牌坊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是牌坊和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牌坊上雕刻的吉祥瑞兽,牌坊上有四个大柱子,柱子下端都雕刻石雕大狮子,狮子刻的非常栩栩如生,是完整的雕塑,大狮子和小狮子嬉戏打闹。牌坊中部刻有仙鹤麒麟瑞兽,在牌坊上部刻有天官赐福,仙人石雕,牌坊有大量镂空石雕,极尽繁复,一般多为透雕,还有圆雕、线雕等与各种技法的并用,可称为石雕中的精品。

徽州“三雕”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身在故事题材上多为民间传说,神话典故。动物图案也多来自于民间传说,花鸟图案,吉祥图案。徽雕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与文人文化相互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民间艺术。自身体现了民间艺术的特色,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的演变和发展变化,是中华民族民间艺人的艺术才华的表现。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的体现,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雕塑史上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值得我们很好的研究和发掘,以便我们把它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知晓我们传统文化的精湛和伟大。

第8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大树移植管理技术,包括移植前准备、吊运及运输、定植、定植后管理等内容,以期为大树移植提供参考。

大树是指根干径在10cm以上,高度在4m以上的大乔木。近几年来,笔者连续给机关单位及学校进行大树移植,通过几年的亲身操作,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大树移植管理技术,现将其介绍如下。

1移植前准备

1.1栽植地要求

大树栽植的地块宜选择排水较畅的地方,忌积水,如果是在规划线上,地势低洼,要进行人工营造高凸地面。

1.2移植树的确定

根据绿化地的需要,合理安排好树的大小及品种,并依据所购树的大小挖好树塘。树塘的大小应根据树品种及该树根系情况区别对待,一般按所确定的树种,依据树的土球,不论土球大小所挖的树塘再在四周加大40~50cm,深度加深20~30cm,如在规划线内,挖的树塘遇有砖瓦、石砾,要进行换土。确定好的树品种、挖好的树塘要进行编号,同时在起挖大树前要标记好大树的正南方向,栽植时要尽量保持与原方向一致。起挖大树土球的大小,依据树木胸径大小确定土球的直径和土球的高度,一般土球直径为树木胸径的8~10倍,土球高度一般70~80cm,留底直径为该土球的1/3。起挖土球时,要先铲除树干周围的浮土,以树干为中心,比所确定的土球大5cm划一圈,并顺此圆圈往外挖沟,沟宽70~80cm,深度以挖到土球所需高度为止,随后逐步修整土球,修整后用草绳包装好。

1.3移植的时间

大树移植应在最适宜的移植季节进行。一般阔叶树在春季移植,针叶树既可在春季也可在秋季进行。无特殊情况下,大树移植的最佳时间是早春,因为早春时大树叶芽才刚刚萌动,根系还处于休眠状态,此时移植大树,在移植过程中损伤的根系容易愈合和再生,移植后随着气温逐渐上升,新芽在移植之后萌动,根系在移植之后再生新根。移植时要选阴而无雨、晴而无风的天气。

2吊运及运输

吊运的好坏,直接影响树木的成活及树形美观,因而要根据所确定树木的大小,先进行1次平衡修剪,目的是保持树木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水分代谢平衡,从而减少树冠水分蒸腾。对落叶树和再生能力强的常绿阔叶树(如桂花)可进行适当的树冠修剪;对香樟树,直接按照所需主干高度定干到位;而对常绿针叶树和再生能力弱的常绿阔叶树(如广玉兰)只可适当疏枝、打叶。修剪重点是将徒长枝、交叉枝、下爪枝、病虫枝、枯枝、伤枝及过密枝去除,以尽量保持树木原有树形为原则,其他树木待运到定植树塘时再进行1次修剪,修剪可进行2次。进行2次修剪的目的是防第1次修剪后在运输过程中损伤枝干,先修剪1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运输。修剪后主干上的剪口用漆涂好,枝头用塑料布扎好,防剪口流液及风吹失水。吊车的选用,一般树木的胸径15cm以内,可选用3t农用吊车,树木胸径15cm以上要选用8t汽车起重机。吊树的绳子要尽量选用专用吊绳,不能用钢丝绳,如果没有专用绳,用粗麻绳替代。在起吊时,为防止勒坏土球,在绳与土球接触处用木块垫起,以确保起吊过程中土球不坏。起吊时将树冠向着汽车尾部,土球靠近驾驶室,树干包上柔软材料放在“X”字型木架上,用软绳扎牢固,树冠也要用软绳适当缠拢,土球下垫好衬垫,然后用木板将土球夹住或用绳子将土球缚紧在车厢两侧。吊运时视天气做好遮阳、补水保湿,减少树体水分蒸发工作,确保运输安全。

3定植

运输到位后,经过科学修剪后起吊时,土球离开车后,车子开走,人注意安全,并用手扶土球或树干。将树冠最丰满面朝向主型观赏方向,按事前标好的方向即树木原生长地的朝向。扶正并调整好位置后,每1棵大树用生根粉10~15袋,即100~150g,先用酒精溶解,再加水30~40kg对成药液泼浇在土球上,填土压实土球1/2时,在四周浇足水,待水渗入土中再填土压实。

4定植后管理

4.1调整好植株,支好架

填土压实后,为防止水分蒸腾过大,可用草绳将树干包扎起来,用草绳围树干,高度为2.0~2.5m,目的是夏天喷水保湿,冬天抗寒保暖。支架时进一步扶正树干,支架大小依据树木胸径大小选适合的毛头。绑扎好后,要做到风大树干不摇,雨大树干不倒。

4.2浇足水,围好堆

在土填实后,要再次浇足水,并以树干为中心,推土围成一个土堆,土堆的直径一般是树干胸径的10倍。土堆上端略小,底部大,既便于排水,又防倒。

4.3上下齐攻,促活棵

移植后的大树,前几个月是管理的关键时期,如果缺水,会导致树木死亡;水多会导致土壤通气性差,根系呼吸困难而腐烂,因而同样会造成大树死亡。因此,浇水时期、浇水量和次数对树木成活至关重要,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晴天要坚持对树体进行喷水,移植前期每天要喷3~4次,以后根据天气情况喷水次数酌情递减,尤其6~7月要加大喷水量,增加喷水次数。根部土壤见干浇水。在浇1次生根剂药液后,每隔30d连浇3~5次生根剂药液,方法是在围好的土堆上打眼淋浇。有条件的再在树干上挂营养液,提高大树成活率,促进生长势。

4.4自始至终,攻成活

三分种,七分管,春、夏两季视土壤旱情、天气状况、树体长势科学浇水喷水。冬季加强抗寒,主要是浇防冻水,检查绕树干的草绳,如果坏了,及时补绕可保暖。移植1年后,基本活棵方可撤除毛头支架,并视生长情况追施肥料。一般大树移栽损伤较大的,栽后1年内不能施肥,翌年根据树的生长情况于早春或秋季施1~2次农家肥,以提高树体的营养水平,促进树体健壮,施用时,要防肥料浓度过浓对根部造成伤害。防病治虫,考虑大树移栽时伤口多,萌芽的树叶嫩,树体的抵抗力弱,比较容易遭受病虫危害,应加强预防,可选用多菌灵、氧化乐果等药剂,混合防治病虫害。

第9篇

从剪纸的历史和原料不难看出,剪纸是“朴实”的,它的原料是纸,工具是剪刀。经过加工,它又是典雅和深沉的,是珍贵的艺术品。剪纸历经几千年而焕发新生,也不正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载体吗?从小学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厚重与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于是,借助剪纸这一民族传统工艺,在传承工艺的同时,可以精心打造校园文化。

二、多措并举,做好剪纸艺术传承工作

1.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源

首先,编写好校本教材。剪纸作为校本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为此,学校要动员教师和学生广为收集有关剪纸的书籍和资料,并到新华书店购买相关书籍。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由课题组负责把这些材料整编成册,作为剪纸校本教材。其次,充分利用民间艺人这一稀有资源,邀请民间艺人来校指导,传授剪纸刻纸的技术和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逐步普及剪纸艺术,就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介绍、宣传剪纸艺术。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橱窗、墙面、楼道、教室、窗户等位置上张贴师生的剪纸作品,发挥校园隐性环境课程的教育作用。利用学校广播等媒体进行定期宣传,介绍剪纸的知识、方法,借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剪纸教学网站,开展为学生作文配剪纸插图的活动,编制“小巧手”剪纸学习专栏,使学生对剪纸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转为亲切,激起探究欲望,营造积极的校园剪纸艺术氛围,使师生在校园生活的每时每刻都能受到艺术熏陶。

3.让学生积极参与剪纸

剪纸是一种工艺,需要良好的心态、力量的均匀和意志的坚定。不论学什么,精神都是最重要的,方法是第二位的。剪纸教育注重动手、动脑,能营造一种轻松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求知欲,提高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寓教于乐。剪纸内涵十分丰富,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涉及数学、美学、哲学、力学等。它的创作过程,与常规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剪纸教育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动脑、动手的主动精神,而且还要提高他们的美学审美层次。剪纸艺术的内涵是开放的,是课内外相结合的,能促使学生广泛地吸纳更多的学科知识,特别是美学知识,因此在剪纸的创作和教育过程中包含了再认识、再创造循环往复的过程,对人的品质的培养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多不愿学习的学生通过参与剪纸艺术,学会了吃苦,磨练了意志,提升了自信,开始热爱学习。

4.建设剪纸艺术传承团队和工作室

学校应安排教师牵头成立剪纸艺术学群,负责剪纸工艺教育和教学工作,并定期邀请剪纸大师或艺人来校讲学、传授技艺,由教师和工艺师联合组成传统工艺传承团队。还应该建立剪纸工作室,继承传统、融入时尚元素、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设计室、创作室、展示室三位一体,使设计、制作、展示在真实的职业场所环境中进行,真正实现艺术融入技术、技术凸现艺术。学生跟随指导教师学习实际操作技能,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每一件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都能够很好地感染熏陶学生。

5.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