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5: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公务员初任培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本次培训分为两个阶段:军训阶段与集中培训阶段。
短短两周的军训正值七月,是上海最热的时候,对于平时穿着休闲短裤,吹着空调的大学生而言,顶着烈日穿那厚厚的迷彩服,好似一条棉被令众人汗如雨下、浑身湿透。生痱子者有之,晒伤者有之,晕眩者有之,病倒者有之,唯独没有人叫苦叫累……
白天的训练单调却不乏味,队列、行进、军体拳……当空的烈日记录着我们的汗水,橄榄绿中渗出严明的纪律,仅有的睡前休息是我们与教官畅谈的良机,欢笑声里将白天的辛苦化为意志力的升华。
夜幕降临却依旧是奋斗的开始,为了让关领导在第一时间了解训练的进展,数名新关员组成了《关兵快讯》简报编辑部,自己再次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军营的环境大大限制了平日里习惯于网络的才子们的发挥,紧迫的进度让大家不得不占用仅有的睡眠时间,然而毅力在支撑,关领导细心呵护,终于克服了又一个难关。
军训把我们每个人都锻炼成了真正的男子汉,让我们学会怎样独立,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怎样去承担那份光荣而又艰巨的责任……
集中培训环境虽不如军训艰苦,但当经历完业务技能的重重考验,聆听了各位前辈语重心长的教诲,我感触颇深,也受益不浅。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海关关员,特别是一名工作在业务第一线上的关员,还有许多知识和技能需要掌握。尤其当听完数堂廉政教育课后,让自己意识到了海关职业的高风险性,知道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也应时刻绷紧神经,防范一切腐败的侵蚀。
【题目】乡镇机关新录用公务员培育途径探析
【第一章】乡镇年轻公务员培养模式研究绪论
【第二章】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机制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结论/参考文献】乡镇新任公务员能力提升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 完善 Q 县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机制的对策。
4.1 完善 Q 县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制度。
4.1.1 健全选拔录用机制。
为了预防有些对于基层工作感到不适应的考生被调配到这些岗位上来,导致人员流失以及对工作造成影响,组织部门需要完善选拔录用流程,详细地说就是增大考察的效用。在当前并不能寻找到更加合理、科学的笔试面试方法的时候,考察对于选拔录用工作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不过为图方便,许多乡镇的公务员考察基本都仅仅是发过来一个公函,只需要学校给出一个书面考察证明了事,基本只是走个形式,导致很多性格和能力与职位矛盾、只善于考试的考生能够滥竽充数。所以,对于通过面试以及笔试的考生,考察应当更加严格一些,面试、笔试和考察在总分中所占比例应当都大一些,量化兴趣爱好、性格、履历、能力以及品质等因素,合理的判定一个考生能否适应基层工作,为了让考察的公正性得到保障,可以参考面试官去其他城市进行考察的形式,避免考察的时候有不公平的事情发生。
对于乡镇公务员的招考范围做出改变。当下乡镇公务员基本上都是高校毕业生,但是在他们里面很多人都不熟悉、适应农村生活以及工作情况,最终决定离职,把珍贵的编制名额给白费了,所以需要提高热爱、熟悉基层工作的人在招考中所占的比重。结合Q 县的实际,Q 县在 2007 年后招聘了一大批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和基层特殊岗位服务人员。如果在招考中安排一半以上的名额专门把他们吸纳进入公务员队伍,就能让工作磨合期缩短,也可以减少培训成本,也能让 Q 县服务基层人员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要适当考虑籍贯、生活习惯等各种情况,招考时适当限制户籍条件,由于 Q 县不同乡镇相距较远,探索县内不同乡镇公务员对调制度,允许基层公务员在县内自由流动,创造条件让他们夫妻团聚、回户籍所在地工作,避免出现乡镇初任公务员任职以后时时分心,忙于借调以及考试的事情发生,在根源上提高了基层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
4.1.2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不仅仅可以对于公务员的工作绩效、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作出评判,提供用于提拔公务员的依据,同时还能很大程度上激励公务员进取、确保政府组织顺利达成目标以及更好的开发人力资源。将培养作为导向的绩效考核除了能够总结过去,同时也可以让公务员认识到在未来应该如何工作才能取得更优秀的成绩。绩效考核除了有助于公务员发现缺点和问题,同时也可以激励公务员进步与发展。因此上级领导需要时常与乡镇初任公务员进行交流,并进行深入的交流,来及时查找出公务员的问题,然后和公务员一起商讨对应措施。[23]
创建绩效考核制度:一是对那些人员众多的职位来说,由 Q 县人事部门指导乡镇设立互不相同的个人目标和该职位的整体目标。二是单位分管领导应当对于完成绩效目标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对那些表现优异的人加以鼓励以及表扬,对不好的表现进行指正,引导下属公务员使用恰当的方式来完成目标。三是要健全晋升流程,提高晋升的公正性。
设置完备的晋升流程,在 Q 县全县范围内公布晋升考核方案,在面试答辩、进行命题笔试、考察资格、公开报名、宣布职位、制定方案以及决定任命、组织考察、民主测评和总结这些方面,提高公平公正性。[24]
4.1.3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对于公共治理以及公共服务来说,伴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限制标准会更加严格,此时,公务员身为公共事务的执行人,必须重视自身职业能力以及个人素质的提高。[25]
(1)新进业务员的岗前培训。对刚加入的公务员进行上岗之前的培训。在公务员由公开招考加入政府系统的同时,他们也应当接受政府组织的组织理念以及价值体系,以成为合格的公务员。Q 县目前的岗前培训时间过短,流于形式。Q 县公务员管理部门需要制定系统的试用期培训计划以及岗前培训,扎实开展培训使乡镇初任公务员充分了解自身的职业目标以及职业特点。
(2)初任公务员不定期的职业培训。不定时的岗位工作培训可以使乡镇初任公务员根据各自职业的需要向着职业方向学习新的知识,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事业目标。在安排部署新的工作任务时,Q 县各个业务主管部门要邀请相关专家及时对业务人员进行跟踪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Q 县各乡镇单位也应该营建和谐工作的氛围,督促老公务员对初上任的公务员实行传帮带帮助,让新职员更快地了解环境,掌握自己负责的内容。
(3)公务员调任后的职业培训。晋升公务员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需要在部门间甚至单位间进行调动,调任的困难将给刚上任的公务员带来一个难题,因为调任就意味着更高的责任,这意味着他们还需要重新掌握一种工作能力。Q 县各乡镇要邀请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给公务员培训,以适应新岗位的工作需求,来推动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样才能给政府积累充足的人才。
4.2 在 Q 县构建健康和谐的单位行政环境。
4.2.1 适当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
为了提升乡镇出任公务员在基层工作的激情,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给在基层工作的人提供优惠。经济方面,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落实职位工资制,补贴在基层的工作者,落实按工给资的制度,提高乡镇刚上任的公务员的待遇。[26]
在个人发展上,拥有基层工作经历者可以优先任用,Q 县组织部门需要探求落实这种制度,以鼓励城镇刚上任的公务员积极自愿的选择基层锻炼。相关部门同时需要实行挂职交流的制度,通过派遣城镇初级公务员到市、镇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来提升他们的技能,开拓他们的眼界。
另一方面,各单位尽最大努力提供便利的工作生活条件,一是 Q 县每个乡镇都建有公务灶,可适当伙食条件和工作条件,让员工无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二是在增加员工薪酬的同时,积极督促人事、财政相关部门合理地给业务骨干和重要岗位的年轻公务员发放工作津贴,以提高职员做事的主动性;三是加大对新职员特别是从外地来任职的新公务员个人生活的关心,对他们的关心照顾能帮助新职员更好地习惯当地生活。
4.2.2 构建价值观一致的行政文化。
公务员的价值观对于管理政府来说很重要。文化氛围的形成与否决定于个人与政府的价值观是否相同,它不但影响并约束着新公务员,还对政府工作的速度与质量有明显影响。当职员个人价值观与政府价值观相同的时候,部门内部就会更团结一致,这种团结可以让新职员找到存在感和归属感,也会促进年轻职员主动性的发挥。除此之外,拥有相同价值观的集体更容易达成一致的共识,自然也会怀揣着一致的目标,一个没有目标的组织轻易会被小风小浪打败,这样的组织注定是不会有很好的前途,对于政府公务员来说更是如此。[28]
因为个人与组织的价值观是相同的,人们只要努力地实现个人价值,就会带动组织价值的实现。新上任的公务员应该严于律己,做一个身心直正、受人尊敬的君子,从而避免自身变成一个自私、物质、消极并以自我为中心的小人。在行政系统里面,不仅注重高层工作,而且关注低层公务员工作,使他们的工作要求与整个系统工作目的维持同一。要引导新任公务员将价值观统一到组织价值观上,让二者在磨合中逐渐融洽统一,使组织和个人都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4.2.3 创建有活力的工作氛围。
建设公正的行政环境,提高团队工作效率。促进首次参加工作的公务员形成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价值的理念,创造相应的氛围,为他们创造更多机会,并在他们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构建学习式工作环境。Q 县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进步期,政府管理理念的内涵也需要更新同步,了解社会动态与发展趋势,改善与充实自身管理文化,建立的管理理念需要具备适应时展的特点,借此来强化整个政府抉择和实行政策的能力。Q县的乡镇新任公务员普遍在城市接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思想比较开放,也能够适应较快的工作生活节奏,要把握年轻人的工作生活特点,营造适应年轻人发挥特长的工作氛围,激发他们的活力和潜能。
4.3 引导乡镇初任公务员加强个人素质提高。
4.3.1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国民经济进步日趋稳定,人才供需悄然改变,就职环境中人才过剩等不平衡问题始终存在。高校毕业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自立自强,主动的走出校门,扎根乡镇、服务底层便是能够锤炼自身,提高竞争力的一种方法。下基层,去乡村,投身到建设洪流中去。只有农民都达到了小康,才是实际情况下的全民小康,只有让乡村赶上时代潮流,才能算得上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新乡村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优秀而有目标的大学生投入到基层,为了乡村的进步出力。乡镇初任公务员要正确认识基层,不断完善自己,积极促进乡村经济持续进步,让中国崭新乡村的开发焕发活力。[29]
Q 县是农业大县,乡村工作交错杂乱,5+2、黑加白的上班时间,容易被村民误会,若是缺乏乐于助人的无私态度和不求虚荣的工作心态,将难以承受压力而选择离去。新任公务员作出选择投入基层时,应理解基层环境的困难、任务的艰难,一旦选择了 Q 县,选择了乡镇,就应该勇敢担当,抱着不怕苦与累的决心。更重要的是,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历练机会。作为初入社会的新手,公务员将得到难忘的人生经历,获取无价的经验,感受诚挚情感,真实体会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所以,乡镇新任公务员需要把握好心态,不畏艰难,勇于付出,出色完成自身任务,竭力完善自己,更好的为 Q 县的发展增砖添瓦。
4.3.2 培养灵活的实践能力。
乡镇初任公务员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迅速融入乡镇,Q 县贫困乡镇艰苦的环境考验着乡镇初任公务员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而且在学校里获取的经验在农村并非都适用与需要,这给他们的工作带来重重挑战。这就需要他们放下架子,多向身边同事学习,切身走到老百姓身边去,感受身边群众的切身需要。在日常中善于反思,联系实际促进成长,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才算得上称职的公务员,在乡镇收获对社会更加全面透彻的了解,成为党和政府优秀的干部后备力量。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乡村的状况日新月异,可这与乡村实现现代化,构建中国新乡村的目标之间相差甚远,农村新到公务员的参与使得新乡村的开发焕发活力,这些公务员在其中都是推动力,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增强了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实力。乡镇初任公务员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将先进的科学文化,现代的管理理念带到农村。合理运用自身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培养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历练中不断提高科学判断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和总揽全局能力,从而加强自我修养。新任公务员具备优秀学识能力与工作想法。不管处于何处,皆需懂得合理使用手中的职权与自身经验来维护群众。
【题目】乡镇机关新录用公务员培育途径探析
【第一章】 【第二章】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机制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完善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体制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乡镇新任公务员能力提升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因为公务员的工作比较稳定,近年来此类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求职者的青睐。根据人社部 2017 年 5 月 31 日的《2016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 2016 年底,全国共有公务员 719 万人。2016 年全国共录用公务员 19.46 万人,其中,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 2.81 万人,地方 16.65 万人[1]。
公务员队伍的发展日益壮大,每年加入公务员乡镇基层队伍的新鲜血液日益增多,如何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新生公务员,使其快速成熟,以更高的工作效率、更昂扬的工作热情、更积极的工作态度,更好的承担起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引领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的重担,就成为一个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就理论探究而言,由于目前仍旧难以构成条理性较强并且完备的理论系统,理论方面并未获得新的进展,同时当前的培育管理制度以及理论难以适应乡镇基层公务员的实际状况以及较为前沿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故我国对于乡镇基层公务员的培育仍旧不够深入和透彻。本论文试图以理论的角度对基层初任公务员培育过程中采用的内部逻辑以及外部形式进行全方位地了解,同时对目前培育初任公务员期间遇到的难题进行剖析,根据 Q 县乡镇基层的现实状况,对其给予合适的指导意见。
(2)现实意义.
由于公务员群体尤其是基层公务员群体长期以来接受的旧思想较为深刻,因此难以采用较为前沿的培育思想,从而很难想出与公务员职业规划的路径问题相适应的处理办法,而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是职工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因素。培养机制的探索可以使乡镇初任公务员更加全面地明确职业目标以及认识到个人能力,同时组织人事部门也能够更加全面地明确公务员的期冀与个人观念,并且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较为合适的分配,指引他们将集体目的作为工作核心来发挥个人的作用,最后共同完成公务员群体的建设并且对其进行改善。
1.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1.2.1 培养机制的概念、内涵和外延。
关于培养(train;culture),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是指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其二则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我国关于培养的认识,古已有之。宋朝《朱熹集注》就有:盖其内外本末,交相培养。清朝的黄钧宰在《金壶逸墨放鱼》中说:不必持斋茹素,而特以培养生气劝人。这里面的培养都是侧重提供培养条件。清朝的在《新宁刘君墓碑铭》言道:吾以人情为田,以培养士类为种,耕不计年,获不计世,庸讵知留贻子孙者,不更大乎?而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学者创作的《新学制与师范教育》一书中直接指出:总而言之,对人才的培育形式应该与教育领域的需求相适应。这其中的培养就是从目的着手。
关于机制(mechanism),是来自于希腊语的词语,内涵为机器的内部组成以及运行机理。能够着眼于下述两个角度对此原本的定义进行阐释:其一为机器的构造大致包括什么以及此类部件构成机器的原因:其二为机器的运行机理以及以此种方式运行的原因。把机制的本义引申到不同的领域,就产生了不同的外延。医学以及生物学借助对这个词语的类比来进行应用,即生物体构造中各部位之间的关联,和机体运作时其中产生的不同化学、物理变化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目前社会中已经普遍使用这个词语,用来表明它们内在组成部分以及运作时发生变化的规则。
培养机制的内涵和外延,《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培养机制的定义为:培养机制是事物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使人们可以在一定的环境中,参照和遵守的标准。在公务员组织管理中,培养机制就是指在单位内部规则和变通的前提下,结合适应的规律,采取合适的方法,从而实现拟定的培育目标的制度规范。培养机制拥有责任性、程序性、约束性、灵活性等外延特征。一、责任性。培养机制必须为完成规定的任务而存在,按照培养要求,以组织的运行规律为基础,有针对性进行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任务包括人才培养的方向、人才应用的领域、和具体要求等内容。人才培养任务解答了现行组织人事机制将培养什么样的公共管理人才的问题,表现在适应能力、业务能力和素质结构等三个方面。二、程序性。培养机制要按照相应的计划推进,是在具体机制制定与运行的实践中,根据相关目标内容,按照程序计划所实施的一系列培养的方法与手段。三、约束性。培养机制要求对组织成员具有普遍约束性,能够规范所有组织成员的行为,遵守一定的原则与纪律,行为方式必须在组织规范的约束下进行。四是灵活性。培养机制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环境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培养机制也应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才能适合单位的具体情况。
1.2.2 乡镇初任公务员的概念和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指出,公务员即依照法律发挥其作用并且由国家行政收编同时由国家财政发放薪资以及补贴的公职人员。[2]乡镇公务员即任职于乡镇级政府部门,履行国家公职并且运用国家行政权利的业务类以及政务类工作人员。乡镇公务员是党在基层的执政骨干,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多年来,每个级别的公务员主管部门均以凡进必考为基本原则,并且向乡镇机关输送了大量的部门精英,优化了基层公务员群体的格局,提升了基层公务员的职业水平,为基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本研究将入职任职五年内的乡镇公务员定义为乡镇初任公务员。将培养机制与乡镇初任公务员有机组合起来,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课题,探究此机制内在结构以及运作和变化的原则,以有关原则为前提,采取相应的方式,来达到最终的目的。
根据调查,Q 县乡镇初任公务员中 25-30 岁的群体于总体中的比例约为 72%,远超过受查对象的二分之一。职业成长阶段理念表明,此时是培育制度的选取以及明确阶段的合适时机,是职业发展的主要时期以及核心期,具有较高的典型性,能够展现出初任公务员的主要特点。此次受查对象大致包括:就性别而言占比为 64%的女性群体,总共 64 人,占比为 36%的男性群体,总共 36 人;就学历而言,占比为 26%的大专学历群体,总共 26 人,占比为 71%的本科学历群体,总共 71 人,以及占比为 3%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群体,总共 3 人。近年来关于 Q 县公务员招收和录取数据表明,获得公务员公职的男女分布与其的学历分布和此次调研结果大致相符,同时也符合目前绝大多数任职于乡镇机关的乡镇初任公务员的人员分布。就职级而言,15%的群体拥有乡科级副职级别,而 85%的群体仅有科员甚至以下职级。从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公务员群体目前拥有的职级较低,并且具有较大的升职空间。由此可见,Q 县乡镇初任公务员呈现出年轻、受过良好教育、女性比例偏高、职务序列较低等特征。
1.2.3 需求层次理论依据。
1943 年,美国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其创作的文章《人类激励理论》中指出,属于人本主义科学其一的理论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将需求由高级至低级分别归类为自我实现、尊重、爱和归属感、安全、生理需求五个级别。人类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后,还会拥有超越自我的需求,不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般不将其列为必不可少的部分,往往把自我超越需求与自我实现相融合。[3]广泛意义上来说,若某个人不但缺少尊重与爱,还缺少食物和安全,那么他会拥有最为强烈的食物需求,而另外的需求相比之下便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思想中大概只剩下了对食物的渴求,全部意识均被食物占有。就此类极端状况而言,人活着的目的仅仅是食物而不在于其他事物。而更加高层次以及更具社会化的需求例如尊重,只会在人解决了对于食物的渴求之后产生。
1.2.4 职业管理理论依据。
(1)职业选择理论。
职业选择(Career choice)是指人类选择并且明确自身职业的类型以及方向。此即人类从实际意义上步入社会的决定性活动,为人一生中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职业选择这项行为能够帮助人类与就职岗位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有助于个人成功担任社会劳动岗位它有利于人类成功步入社会并且与其较好地融入。职业选择能够帮助人类获取社会和经济多个角度的收益,从而确保双方均能获利,有利于个人全方位的成长。
1959 年,约翰霍兰德了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Holland vocational interesttheory),它对社会产生了普遍的积极意义。该理论指出人类的人格种类、爱好和职业密切相关,人类进行劳动行为的最大源泉就是个人爱好,只要是拥有职业兴趣的职业,均有助于提升人类的主动性,推动他们主动并且乐于担任该岗位,同时人格和职业兴趣彼此间具有较大的关联。霍兰德认为一个人对工作喜爱程度和工作效率受个性特征和职业类别的匹配度的影响。[4]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强调最符合人格特征的职业由每个人特有的人格模式决定。对职业的接受度由因素和特质决定。因素代指能从工作过程中总结出的让职工事业有成的各种条件和要求,而特质则代指一个人的三观、偏好、特长、能力等一切能被心理测量工具测定的人格特征。埃德加H施恩(Edgar.H.Schein),美国知名职业指导专家,总结归纳了职业锚理论。职业锚是一种对职业的定位,只是这种职业定位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磨合,个人在投入工作岗位的初期,在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后需要反思职业与自我意向能否相适应,或者说职业与个人的能力、价值观和工作目的能否相适应,最终来确定符合自我要求的长期职业定位。[5]但职业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工作环境、个人能力、价值观或工作目的的改变都可能使职业定位方向有所改变,职业锚也因此需要改变。
(2)职业生涯管理模型。
职业生涯管理模型为人们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了决断和解决的参考方案。职业生涯管理模型贯穿了整个职业生涯,其基本理论为个人的意愿如果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满足,那人们的工作效率就会因为成就感的产生而提高。但职业生涯管理模型的一大缺陷就是它受限于人格类型理论和特质-因素理论等其他理论。[6]一个人需要在对自己和四周的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订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目标,并且在目标的制订过程中需要考虑自己的三观、偏好、特长、能力和自己憧憬的未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这样才能从个人角度对职业生涯进行高效地管理。但个人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组织与个人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鼓励员工在职业生涯管理中从多方面进行尝试,让职业生涯管理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针对培养管理理论和职业管理理论的研究兴起的较早,虽然研究的课题很多,但基本上局限于对企业组织培养机制的探索,很少有学者专门研究公务员培养机制。一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关于公务员培养的研究才逐渐有所发展,作为一个仅有不到 40年研究历史的新课题,它还需要被进一步地钻研和探索来获得更多结论。所以更多的专家、学者需要被号召去全面开展对公务员培养机制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吸取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员工培养方法、依据公务员的职业要求和相关的政策规章来制订新的公务员培养方法。通过实地考察 Q 县对初任公务员的培养机制,能够使人事部门对初任公务员的基本需求有详细地认知,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展开培养工作,让初任公务员自身素养有所提升的同时提高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本文将系统整理人才培养和职业管理等方面的典型性看法,旨在使本课题的研究历史、现况和未来更为清晰,下文将对国内主要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一是公务员培养的因素。李媛、李黎媚立足于公务员的工作目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公务员的职业需求,认为如果想要同时达成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政府应该就公务员的合理要求给出满意答复并将措施落到实处[7];张再生,李祥飞侧重于研究公共部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在分析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以及公务员职业发展时的主要分析方向为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公共伦理和价值观;邓茗文、夏旭东、叶中华将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进行比较,引进企业管理中有利于公共管理的高度抽象化理论供其参考,并为公务员培养提供便利[9];阳东辰、李苑凌等人致力于研究对初任公务员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因素,发现激励、人际关系和成长等因素能有效地促进初任公务员心理和生理发展成熟,并且能从各方面提高初任公务员的满意程度[10];张启航在《青年公务员的压力管理》一文中提出,由于组织规章和个人认知之间的冲突使青年公务员产生了心理不平衡,从而导致压力超过了他们的承受限度。针对压力问题,政府、组织应该对青年公务员进行正确的引导、倾听他们的看法、加强沟通和交流并合理规划开发资源来减轻乡镇初任公务员工作和生活上的心理负担,让他们逐渐走向心理成熟;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辁等人在研究组织的职业管理对员工职业生涯的影响时发现,与沟通职业发展信息、组织自我认知活动、培训和晋升这四个方面有关的职业管理方法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均有促进作用[11]。
二是公务员培养的体制。梁文愈、杨龙兴在研究了公务员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问题和限制条件后,提出了建设公务员职业规划支持体系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公务员职业规划支持体系做出了初步规划,给公务员培养提供了参考资料;宋斌、鲍静、龙朝双采用态势分析法对公务员的职责进行了分配并对政府的人力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建立了保险机制、生态环境机制和政府人类资本投资机制[12];赵泽洪、胡丽文提倡政府成立顾问计划小组来专门负责公务员职业规划和管理方面合理建议的提供,让公务员能够随时就任职期间的问题获得相应的帮助,并就自身发展方向获得相应的指导[13]。
综上所述,公务员培养的意义十分重大,针对公务员培养的因素、体制和方案等各个方面的研究都有其现实意义,各个课题的研究所得对 Q 县初任公务员的培养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培养管理理论的研究已经开始向研究对象的个性特征深入,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性的理论诞生,但研究对象的基数已十分巨大、研究范围已相当广泛、研究成果也已十分可观。
美国作家白翰姆等人于 2006 年联合撰写的《培养接班人》一书中叙述了企业如何培养接班人和建立企业自己的继任管理系统。书中强调的,并非针对某一个指定的岗位来找到符合条件的人才,而是针对某个等级的工作找到符合条件的储备人员,并对此类人员进行培养。给予储备人员更多的工作、实践机会,并授予其一些任务,让这些人才能够在实践当中进步、学习。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最为知名的职业生涯管理专家埃德加H施恩,第一个在其编写的《职业的有效管理》一书当中建立了职业锚这一理论,其指出职业锚在企业人才的发展历程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是人们选取工作、在工作当中成长的重心,是个人在长期的和环境、工作互动之后形成的产物,是企业员工不管因何种原因都不可能抛弃的价值观。同一时间,来自美国弗罗里达大学的知名管理学专家里德斯勒出版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一书当中提及培训、选拔、招聘、使用、激励等方面是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项目;知名研究者布鲁克林德尔上世纪 80 年代撰写了《管理新职业者当代工作者的多种职业生涯成功向导》一书当中,把职业生涯划分出五个不同的门类,且针对不同类型从业者的特殊之处和管理方法展开了调查分析;美国波士顿大学专家帕森斯将职业内容解析、个人性格评估、职业与个人的匹配看作是选择职位的三个环节。
上世纪 90 年代,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知名专家谢尔曼等人指出,良好的职业管理工作能够极大程度上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并推动其所在组织更好的发展。谢尔曼将职业发展的关键放到了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来考虑,采用战略方法来进行职业管理;派恩斯站在政府的视角上展开调查,指出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内的员工的工作能力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些员工在管理公共事务、提供社会公共物品等工作当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公共事业管理单位应当给予其员工更多的机会来让其个人能力与职业素养得到提升;约翰纳尔班迪与罗纳德克林格勒出版的《公共部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一书,在批评了以往的国家公务员体制不足之处的前提下,按照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外部工作背景的复杂性及各种观念矛盾的多样性的背景,讨论了怎样的制度才能够真正符合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多元利益要求,进而建立了能够处理好公共事业管理部门人才资源矛盾的制度;拉塞尔M林登指出,要想再造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就应该要改变以往推行的绩效考核方法,改变公务员工作奖惩制度,进而给政府工作能力的进步提供极大的内部动力;同样是在上世纪 90 年代,罗斯威尔等专家联合编写了《专业化的人力资源开发角色与能力》。之后,里昂高等学院的专家 F丹尼撰写了《干部管理》一书,书中指出,职业生涯的含义不应该只限制在其实际含义上,这一概念还应该体现出个体对其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理解和期盼。 同年,专家约翰B米纳教授等编写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一战略前景》一书。托马斯G格特里奇等专家联合编写的《有组织的职业生涯开发一建设世界级劳动大军的基准评价》在综合分析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共一千多个大型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案例之后,描绘出了成功的职业生涯的大致特征。
综合分析以上理论成果,世界上诸多的专家在新公务员法、职业管理、人才培养等工作上展开的大量调查以及取得的成果,为本次课题调查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在有关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公务员,尤其是初任公务员培养方面的调查成果并不多见,而即使是已有的成果,也大多集中在对职业规划、管理问题的探讨上。不仅如此,已有的调查工作深度并不能适应当下对初任公务员培养工作的要求,单单对公务员法有一定的涉及,并未在社会体系建设和行政文化建设等问题上展开更加深刻、理论化的描述,例如对会影响到制度实施成效的因素、相关制度的形成机制等问题都未进行解释。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笔者将把河南省 Q 县 2005 年机构改革以来乡镇机关新录用公务员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访问座谈、查阅档案、数据分析等方法,了解该县初任公务员培养、流动、任用的情况以及晋升交流上级部门的情况,对乡镇机关公务员招收、培养及在过程中体现出的重要问题展开调查,期望通过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结合乡镇机关的详细状况以及我国在公务员管理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更加深入、详细的研究进一步健全乡镇机关初任公务员招收、培训的办法及政策。
计划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原因,对这一选题的实际作用进行阐释,并在大体上阐明培训机制的有关概念及理论,此外还会进一步介绍世界各个国家在公务员培养方面已有的经验和现行的制度,并介绍本文运用到的调查办法及详细的研究内容。第二部分阐明对 Q 县初任公务员当下情况的调查结果,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析。第三部分解析影响 Q 县初任乡镇公务员培养机制的原因,主要从制度、环境、个人素质等三大因素去分析;第四部分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因素提出具体的、对应的对策,做出了结论。
1.4.2 研究方法。
本文当中运用到的研究方法有结构式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及数据分析法。
首先是通过文献分析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收集到和人才培养相关的各类文献及资料,特别是和公务员培养有关的各类文章等,并将获取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处理、总结,基本了解有关的理论知识及概念。
其次是问卷调查法,初步了解 Q 县乡镇初任公务员团体的特征,并综合相关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来制定调查问卷。将 Q 县的乡镇初任公务员团体作为研究样本,分发调查问卷,并回收取得的各类信息,综合分析调查所取得的资料并展开分析、总结,最终掌握 Q 县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方法的具体情况以及具有的缺陷。
2010年2月31日,我作为Xx市地方税务局2009年度招考录用的新公务员中的一员来到了税费服务局进行为期2周的实习。虽然这2周对于人生长河,如同白驹过隙一般的短暂;但将是我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一程。我将逐步完成从象牙塔到行政机关、从大学生到国家公务员这种环境和角色的双重转变和适应。来到服务局实习仅仅三天,我感觉自己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学到许多东西,尤其是对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感触很深。结合自身,总结如下:
一、转变错误认识
没成为国家公务员以前,想到公务员总是觉得是“一杯茶一张报悠闲一下午”、“朝九晚五”的“滋润”生活;但是当我进入服务局工作的这三天,我才切身的感受到这种说法的错误。
第一天上班,8:30上班时间,8:15赶到办公地点的时候就已经几乎全员到齐。还在内心感慨自己来晚的时候,就开始我们实习的第一天,仅仅这一天我就见识到了工作的繁忙和琐碎细致。现实迫使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工作的状态。我们实习生还不了解情况,只能帮忙打字复印做些基本事情。但是就是这些最基本的事情,我也从中体会出了服务局工作的慎重和细致。办公室——公务文件要求严格细致,不容许丝毫差错。需要工作人员一遍遍的字斟句酌,字字核对。税费管理科——纳税人的减免税,缴纳各税费的正确执行,靠的就是管理科的各位前辈们的扎实深入的对政策法规的正确解读。不管是中午还是晚上,都有加班的身影。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作为一位公务员为了更好的服务纳税人,身上所承担的重担。
二、认识自身不足
通过实习,接触到实际工作,我才知道在学校中,甚至在初任培训的三个月中针对性的学习,学到的都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必须在工作中不断的结合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不足和工作内容,不断的去有目的的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而现在,全新的工作,全新的环境,更加需要我们努力地学习,以尽快适应工作的要求。所谓“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我想就是这最好的阐释。
三、良好工作氛围
——2006年**市第*期公务员初任培训学习心得
2006年11月8日至26日,我作为**区2006年度招考录用的新公务员中的一员参加了由区人事局和**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2006年**市第*期公务员初任培训。
随着改革开放、政府职能的转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政府工作系统的效能。作为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我非常珍惜这次培训的机会,因为这不仅是我职业生涯的奠基点、人生的又一起跑线,更是我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条件。在为期三周的培训中,我们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树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旗帜,同时还就《国家公务员法》、公文写作等一些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同时又缺乏了解的方面进行了集中学习。通过近二十天的培训学习,我感觉自己无论在思想理论上还是在业务素质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学到许多东西,尤其是对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感触很深。结合自身,总结如下:
一、 本次培训使我进一步意识到从学生到公务员角色转变的重要性。
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好好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和同学们学习,为以后走上社会锻炼过硬的本领;而作为一名公务员,已经独立走上社会,就必须勇敢面对社会的各种挑战,必须独立思考,独立决断,具备独立处理各种复杂事务的本领和信心。作为一名在镇机关工作的公务员,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学生肩上的担子是比较轻的,所产生的影响也不会很大,波及面不会太广;而作为一名机关公务员,作为一名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在执行政策时,稍有不慎,将会造成不良而广泛的影响。“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对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确实要求过高,但既然我走上了这个岗位,我就应该勇敢地面对,尽快完成这一社会角色的重要转变。
二、本次培训使我认识到要做好一名合格公务员应当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政治合格。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应该熟知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要认清各种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善于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毫不动摇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只有首先解决好方向问题我们才能够走的稳,走的远。而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政治情操是保证我们正确方向的根本。因此,首先在政治上合格是对一名公务员的基本要求。
二是思想合格。加入公务员队伍成为其中一员关键要完成一个思想上的转变,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不仅要快更要彻底,要从根本上克服自身意识上潜在的优越感,树立公仆意识,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中的第一宗旨和要务。我们要充分发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变思想转变作风把“万事民为先”作为做好一名合格公务员的出发点。
三是业务合格。我们的兴国强国战略要求我们具备高素质,我们要为人民服务需要我们能力全面,我们要提高政府机关办事效率必须要业务过硬。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一定要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和素质,这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就像再好的汽车不给它加油就等于是一堆废铁一样,业务能力的高低对于一名公务员至关重要。
三、这次培训使我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在本次培训中,我了解到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对于新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摆脱学校繁重的学习压力,确实感觉到由衷的轻松,心里自然就有了懈怠,再加上尽快熟悉工作的压力,更使放松学习有了很好的借口。但是,实际上全新的工作,全新的环境,更加需要我们努力地学习,以尽快适应工作的要求;科学的飞速发展,社会的飞速进步,人民群众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我们的工作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年轻时期正是学习的好时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由此可见,今天,学习已成为了人们终身的事业,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在学校里学习,有老师言传身教,有同学们耳濡目染,也有各方的督促和压力,存在一个学习的大环境。但踏入社会后,情况就不同了,工作很忙,时间很紧,也没有人逼迫你,人很容易放松,没有相当的毅力和意志,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是很难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
作为市地方税务局2009年度招考录用的新公务员中的一员来到税费服务局进行为期2周的实习。虽然这2周对于人生长河,2010年2月31日。如同白驹过隙一般的短暂;但将是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一程。将逐步完成从象牙塔到行政机关、从大学生到国家公务员这种环境和角色的双重转变和适应。来到服务局实习仅仅三天,感觉自己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学到许多东西,尤其是对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感触很深。结合自身,总结如下:
一、转变错误认识
想到公务员总是觉得是一杯茶一张报悠闲一下午”朝九晚五”滋润”生活;但是当我进入服务局工作的这三天,没成为国家公务员以前。才切身的感受到这种说法的错误。
830上班时间,第一天上班。815赶到办公地点的时候就已经几乎全员到齐。还在内心感慨自己来晚的时候,就开始我实习的第一天,仅仅这一天我就见识到工作的繁忙和琐碎细致。现实迫使我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工作的状态。实习生还不了解情况,只能协助打字复印做些基本事情。但是就是这些最基本的事情,也从中体会出了服务局工作的慎重和细致。办公室—公务文件要求严格细致,不容许丝毫差错。需要工作人员一遍遍的字斟句酌,字字核对。税费管理科—纳税人的减免税,缴纳各税费的正确执行,靠的就是管理科的各位前辈们扎实深入的对政策法规的正确解读。不论是中午还是晚上,都有加班的身影。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位公务员为了更好的服务纳税人,身上所承担的重担。
二、认识自身缺乏
接触到实际工作,通过实习。才知道在学校中,甚至在初任培训的三个月中针对性的学习,学到都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必需在工作中不断的结合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缺乏和工作内容,不时的去有目的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而现在全新的工作,全新的环境,更加需要我努力地学习,以尽快适应工作的要求。所谓“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想就是这最好的阐释。
通识教育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人格,形成社会需要的素质。目前从就业需求趋势看,许多招聘者较注重应聘者的专业素养、公共责任和认知人格等决定任务效果的要素。公务员是具有公共属性的职业,尤其需要这些要素。而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受求稳求同的择业观影响,会不考虑自己的专业、潜能和真正的工作兴趣,盲目报考公务员,或者是受家长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官本位观点的影响,被迫去考公务员,从事公务员职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由于受不完善的法治和传统政治文明的影响,权力可以干预资源的配置,并能够满足多种的欲望,因而,在社会中产生对权力超级崇拜的现象。而获得权力的前提是需要成为公务员或者是与公务员相近的职业,如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职业等。以上这些因素,使大学生对公务员职业趋之若鹜。而众多大学生考上公务员后又存在不喜欢它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行为不利于其能力发挥,势必是人才资源的一种浪费。在校大学生对公务员职业缺少合理的认知,会产生盲目选择。《国家公务员制度》通识课,是一门能够向大学生讲授与公务员制度规范相关的课程,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可以了解公务员职业,思考蕴含于公共行政过程中的公平和公共性内涵,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对实现社会公平的热情和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愿望,从而,减少未来公共行政过程中和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学习和养成社会所需的公共性素养,以在社会任何领域都有助于公共性的体现。通识教育是要培养合格的高尚的公民。而公务员首先是公民,是一个能够为其他公民和社会提供所需帮助的公民。因而,把《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通识教育课极其必要。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通识教育选修课的主要内容
(一)讲授《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理论
很多大学生对公务员这一职业不了解,不清楚与公务员相关的管理制度,譬如,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考核制度、纪律与惩戒制度、交流与回避制度等。他们对现实中公务员、和某些公务员不合理的晋升、惩戒等现象没有客观的认知,认为这些问题是通过金钱搞好关系就可以解决的,而且,认为公务员可以利用公共权力获取很多资源,这是一些大学报考公务员的动机之一。为此,针对这一现实,结合政治学、法学和伦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讲授《国家公务员制度》,使大学生对公务员这一职业和管理制度产生合理的认知。
(二)分析国家公务员职业的现实境况
近几年,政府对公务员要求严格,一些不合理的福利待遇减少或者取消,但是一些在校大学生依然选择公务员职业,以实现家人的愿望。通过调研发现,一些毕业大学生通过努力考上了公务员,他们对公务员这一职业后并不是很满意,甚至有些失落。主要表现是:其一,一些怀有公务员梦想和抱负的毕业大学生,考上公务员后,却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因为初任公务员基本是做一些简单琐碎的事情或是被安排到基层做与专业不相适应的工作。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巨大,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热情日趋减少。其二,收入待遇与期望相差甚远。比起想象中公务员待遇,现实中的基层公务员,并没有那么好。大学毕业生初任公务员进入基层后,由于工作时间短、工作成绩不突出,与选择其他职业的同学相比,收入不高有差距,没有荣誉感以致在工作会没有较强的进取心。其三,竞争与压力较大。在一些领导看来,大学毕业生学历较高,能力也应该较强,是比较优秀的人才,当然会对其期望很高和工作要求较高、分配的任务较多。然而,多数大学毕业生刚刚参加公共管理领域的工作,需要适应环境、转变角色,同时由于经验不足、实践能力不强,在工作上效率与质量不高,被认为眼高手低,使他们容易产生受挫心理。在基层,晋升压力大,因为公务员的职务有限而欲晋升的人员多,晋升是非常慢的过程,这也会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对初任公务员的现实情况分析,使在校大学生清楚公务员职业的现实情况,公务员职业并不是很轻松没有压力的工作,所在领域要求有比较高的能力和素质,也存在被淘汰的风险。相较其他领域,公务员系统的等级制度比较严格,工作环境因其特殊性,相对比较保守,晋升竞争比较激烈。为此,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兴趣去选择职业,不要盲目、盲从去报考公务员,减少浪费资源。
(三)指导大学生应对公务员考试
大学生不仅对公务员职业性质与本质不是很清楚,而且对参加公务员考试也有些模糊,侥幸心理较多,不会合理利用时间和备考。在调查中看到,在校大学生持“试一试”的态度去考公务员较多,做充分准备的人不是很多。而且通过访谈发现,应届毕业生即使有考公务员的想法,只是按照自己一贯的学习模式进行突击,看几本公务员考试指南书和多做几套题,侥幸心理较多。然而,公务员考试题复杂多变,涉及面积广,可谓是包括了整个人类的文明成果,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和认真的准备,仅仅采取突击的方式是很难取得理想成绩的;或者是大学生注重书本知识,忽视个人能力的培养,往往是笔试成绩很高而面试失利。也有一些大学生选择捷径备考,把成功的期望放在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培训班上。在对公务员调研过程中获知,不论是领导还是初任公务员,都不提倡参加辅导班。因此,在讲授《国家公务员制度》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过程中,客观理性地讲授与公务员考试相关的内容,使在校大学生了解如何报考如何准备,端正态度以减少在时间和金钱的浪费,并通过努力实现做公务员的愿望。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形式
为了更有效地让在校大学生了解国家公务员职业及相关制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安排和讲授《国家公务员制度》通识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一)运用现实中的案例,讲授国家公务员制度
其一,解读公务员职业。结合社会众多职业进行比较,指出公务员是社会各种职业中的一种,只是由于所在领域即在国家的各种机关中任职,具有特殊性,他们主要是运用所掌握的公共权力管理公共资源提供公共服务,要求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平台。而且,欲成为一名公务员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凡进必考,不经过考试进入国家机关的人员不是正式公务员,不能享受公务员待遇,因为,这一职业是非常神圣而严肃的职业。其二,公务员的分类辨析。针对大学生考研还是考公务员的矛盾心理,结合职位的分类制度剖析学历和任职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职位分类是一种以工作职位为主要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是对公务员进行各种管理的依据。公务员类别按照一定的标准又可分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等,不同职位所要求的专业和能力有差别。在我国进行公务员管理时,根据情况还需要结合品位分类进行。譬如,在初任公务员的初始定级中,以学历和阅历为主,认识到学历和阅历的价值,比如本科是科员,硕士可能是副主任科员(副科级),博士是主任科员(正科级),认识到公务员制度的公正性,也明白经过研究生学习后依然可以选择公务员职业。其三,公务员的晋升、纪律和奖惩制度的分析。在社会现实中,许多人认为,公务员的升迁和奖惩主要依靠社会关系和金钱来运作。因此,选择关于公务员的晋升、纪律和奖惩制度这些方面的案例,使其了解公务员的晋升、纪律和奖惩制度都是需要依据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的,凡是没有根据这些制度运作的,最后都会有相应的行政和法律制裁,当前众人皆知的腐败案例,就是比较有力的说明。其四,交流和回避制度的阐释。这些制度是比较专业的,在现实中熟知的人不是很多。因此,结合国家高级公务员的异地任职、工作调动的事例进行分析,使大学生明晰此类规定是为了防止领导类公务员在不同工作领域、地域形成的关系网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分析公务员执行公务和任职的限制条件要求,指出目的是为了保证行政执行过程的公正性。通过对这些制度的讲授,使在校大学生能够认清公务员制度客观公正的现实。
(二)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使大学生了解公务员考试,为考试做好准备
在《国家公务员制度》通识教育选修课过程中,需要有不同的环节,针对具体的《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考试科目,向学生讲授一些与公务员考试相关的知识,指出《行政能力测试》试题比较灵活、涉及范围广,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的积累,多读书勤思考会有所助益,并提供应该阅读的书目类别;在练习环节,对于《申论》的准备,引导他们经常参与一些积极的公益性、公共危机处理的活动,平时多关注新闻时事,不断进行理性分析,养成从宏观上看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并根据《申论》历年考试的特点,指导他们练习写作以提升写作水平。在实践环节,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演讲,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逻辑分析能力,有机会去参加和宣传社会上的积极活动,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沉着冷静。此外,借助大学生的学生社团功能,定期组织在校大学生进行公务员模拟考试的活动,邀请专家、有经验的老师指导、评价,从中总结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为正式的公务员考试做好准备。
(三)比较分析国家的就业政策、社会所需要的职业,引导大学生理性选择职业
关键词:公务员;公务员培训
一、两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法律基础
1.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法律基础
我国实行公务员制度起步较晚,虽然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干部的培训工作,培训制度化发展标志性历程主要体现在:标志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制度的确立,无疑使公务员培训再也不是可有可无、可松可紧的事情,而将被顺理成章地纳入法制轨道。公务员培训有序化、系列化、法制化逐步形成培训制度体系于1996年施行的《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出国培训暂行规定》,以及《2001年一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2001年- 2005年国家公务员培训纲要》、《2002一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2005年4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公务员法》则最终将公务员培训制度上升到法律高度,2008年由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给我们解读了公务员培训的政策法规。此外,还有《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等政策文件,公务员培训的法律化表明自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推行以来,公务员培训制度取得了历史性飞跃。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公务员培训取得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提高;培训形式向多样化、科学化发展;培训机构初步形成网络;培训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不难看出,我国公务员培训工作在许多方面总结和继承了以往干部人事工作的优良传统和经验,同时也吸取了国外相关经验,在新形势下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1]。
2.日本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法律基础
日本公务员培训的法律依据是战后初期制定的《国家公务员法》和《地方公务员法》,这两部法律后来都进行了多轮修订[2] 。1979年,日本政府根据公务员法颁布了《职业训练法》,该法第一条规定,本法的"目的在于……共同开发和提高劳动者职业所需要的能力,通过充实职业训练内容,普及和加强职业训练及技能鉴定,以谋求劳动者职业的稳定和地位的提高,并有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法律并对培训的种类、方式和内容等作了规定。1981年6月25日,日本以《国家公务员法》为基础制定了《人事院规则》,它成为人事院执行研修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并于1994年最后修改。1997年最新修订后的《国家公务员法》第3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人事院根据法律的规定,负责改善公务员报酬、工作条件,提供行政管理建议,确保职阶制、考试及任免、报酬、研修、晋升、惩戒、申诉及其他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公正性,负责做好公务员利益的保护工作"。日本《地方公务员法》也对公务员培训加以立法保障,其第三十九条第一项规定:"为使职员发挥及增进工作绩效,应赋予其接受研修之机会"。
二、两国公务员培训的培训内容与培训理念
1.中国公务员培训内容与培训理念
我国公务员培训主要有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在职培训等。初任培训是对新录用公务员进行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依法行政、公务员法和公务员行为规范、机关工作方式方法等基本知识和技能,重点提高新录用公务员适应机关工作的能力。任职培训是按照新任职务的要求,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进行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领导科学、政策法规、廉政教育及所任职务相关业务知识等,重点提高其胜任领导工作的能力。专门业务培训是根据公务员从事专项工作的需要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公务员的业务工作能力。专门业务培训的内容、时间和要求由机关根据需要确定。在职培训是对全体公务员进行的以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为目的的培训。在职培训的内容、时间和要求由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机关根据需要确定。
从目前我国公务员培训现状来看,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约束程度较低,曾出现了"培训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传统的公务员培训根植于计划经济的土壤,计划经济下的"国家包办,高度集中统一"的方式,使公务员培训渐渐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从而暴露出许多和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同时市场经济成分,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高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对公务员的知识结构、文化程度、管理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大部分省市及发达地区对于传统的"一次培训,终身享用"的观念日渐淡薄,不断更新知识的再教育、继续教育直至终身教育已逐渐成为公务员心中的普遍意识和自觉行为。公务员培训的日趋制度化也逐渐使公务员接受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得到保障,开始由被动式培训向主动式培训转变。
2.日本公务员培训的内容与理念
日本的公务员培训课程设计非常丰富,2005年,日本人事院以及各省府开设的进修总课程数已达13,375门,进修学员达337,029人,其中授课时间超过20小时的课程达4119门,进修学员达99,524人。根据前述的日本公务员培训种类及日本人事院白皮书,日本公务员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干部行政官研讨会
这类研修主要针对各府省部局长级、审议官级和首席课长级职员开展,培训内容一般根据时事热点设定,并不固定。
(2)行政研修
行政研修是日本公务员培训的主要方式,课程主要以公务员现状思考、公共政策现状思考、学习领导力和管理提升等三大主题为核心来设计,参加此类进修的职员除日本政府各府省的职员外,还有来自民营企业、地方公共团体以及外国政府的相关人员,研修形式包括集训进修、反复研讨、交换意见等。
(3)女性职员研修
课程设计以提高女性职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为主,包括女性职业生涯规划、女性自强等。还以"保持高涨热情、发挥能力继续工作"为主题,开展以休产假的女性职员为对象的"中央官厅女性职员公开研讨会"。
(4)实务经验者进修
这类研修主要针对从民间和企业招聘的有工作经验的公务员而开展,一般为期两天,课程内容包括国民服务意识、惩戒制度、公务员伦理讲座和案例研究,同时会安排与老一辈的有实际行政经验的公务员作交流讨论。
三、两国公务员的培训机构保障
1.中国公务员的培训机构
国家行政学院是我国最具权威且管理现代化的公务员培训院校,以中短期在职培训为主,隶属于国务院,主要培训副厅、局、司以上的国家公务员和培养高层行政管理及政策研究人员,培训经费由国家财政全额预算拨款。除国家行政学院外,中国政府还相继建立了省级地方行政学院,其中地方行政学院的师资由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培养。另外,党校在我国成为对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的重要基地,同时不少科研院所,尤其是从事人事、人才科学研究的科研院所经过批准,也可以承担国家公务员培训的任务。但由于我国国家公务员培训事业发展的时间较短,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管理干部学院之间的培训范畴划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日本公务员培训机构
在培训的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上,日本全国公务员培训领导机构为日本人事院。作为对国家公务员进行人事管理的中立组织,人事院受内阁管辖,负责公务员的招聘考试、薪酬、休假、研修服务、惩戒申诉、伦理保持等工作。在培训方面,人事院主导国家公务员培训,负责制定培训的总体规划并指导各相关府省培训工作的实施。日本人事院由3名人事官组成,其中1人担任总裁,人事官经国会同意、内阁任命、天皇批准后担任。人事院下设事务总局,其下再设人才局、公务员研修所、8个地方事务局及冲绳事务所等机构。其中人才局主管国家公务员的招聘、晋升、职位管理、人才发展等事务,下设培训协调处和培训指导处负责对各府省公务员培训工作的总体协调与全面指导。各地方事务局或事务所负责当地公务员的进修培训。公务员研修所则是为各府省职员提供培训进修的机关,是国家行政培训机构的核心,它成立于1959年,承担着全日本高级公务员的培训工作,凡是通过选拔、考试进入高级公务员队伍序列的公务员,或者能力突出、有志于进入行政管理核心层面的公务员,都需参加该研修所的培训后方能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现在,每年有大约2,000人在公务员研修所接受进修[3]。
四、公务员培训体系研究的启示
培训工作是对公务员的长期投资,是对在职公务员进行的继续教育,培养公务员履行职务所需的特定智能,增强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与管理水平,充分挖掘和完善自身的潜能,使工作人员开拓自我,超越自身,与此同时,还可提高行政效率,减少政府开支,提高生产收入,并适应行政改革的知识需要,这是培训的作用所在。
公务员培训的需求是高度多样化的,包括知识、能力等大类,又包括知识和能力的多种构成要素,如决断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使事情更复杂化的是,知识和能力不是抽象的,不仅需要与受训者的职责领域结合起来(比如, 县长和处长、商务部处长和交通部处长,职责领域存在巨大差别),而且要与他们的职位结合起来(比如同样是决断能力、协调能力,厅长和处长所要求的就有所不同)。要切实提高受训练者的知识和能力,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显然十分重要,否则,不仅意味着有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因为供需脱节而影响培训对公务员的吸引力。在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专业学位教育,如公共行政(MPA)、公共政策(MPP)、公共卫生(MPH)等。由于学员来源的多样性,这类培训的针对性还是有限的,着眼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可以说是"某一专业领域的通才培养模式"。对履职需要的专门技能,主要靠其他方式进行培训。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公务员培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相对于其他几个国家来说,没有公务员培训的立法保障,即没有专门的公务员培训法来对我们国家的公务员培训提供指导的参考。此外,培训内容较为单一,培训理念上没有真正把公务员培训重视起来或者放到一定高度上。最后,公务员培训出现了国际化与市场化的趋势,针对我们国家公务员出国培训是否变成出国旅游等实际问题,还有待相关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杨桄.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吴园.日本公务员培训制度以及对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启示[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
[3]佐藤达夫.国家公务员制度[M].日本:学阳书房,1997
[4] 陈福今. 《公务员培训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5] 谭功荣.《公务员制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xx年基层公务员工作总结
1-xx月,在局领导的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和实干中,无论是政治思想、业务水平、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现就本季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始终保持严谨作风,永葆坚定地政治立场,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日常生活中多看、多读、多写、多听、多问、多思、多练,使自己的政治思想进一步提升和强化。1-xx月,我认真学习了十、全国两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自治区两会工作报告和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局要求,撰写心得体会10篇、读书笔记15篇,并以研读、思考等方式,扎实学习领会中央、自治区、地县和局里等会议和文件精神。
二、业务工作方面。
作为公务员管理工作人员,首先必须热爱本职、安心本职、精通本职,挤时间学习《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进行研习、钻研,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热一行,精一行;其次通过上网查阅、文件学习、同事交流沟通、qq咨询等方式不断学习和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了公务员管理人员的基本业务能力。再次是通过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上实践的工作苦干、实干,顺利完成了xx人新录用公务员的初任培训方案,xx年度干部考核汇总和上报,xx人公务员遴选资格审查、报名、上报工作,拜城县干部考核暂行办法的二稿和三稿,完成了拜城县聘用、安置人员管理办法的起草等工作;再次是积极完成入户走访、景观河植树活动、健身操和太极拳;最后是按照局领导的安排积极完成卫生、夜间值班及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通过以上工作的锤炼,有力的积累了工作经验,提升了业务能力,强化了办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纪律方面。
严格遵守局各项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尊重领导,团结同事,按时上下班,积极参加局里组织的各项活动。
四、不足之处。
1、不善于思考和辩证的考虑、解决问题;
2、领导交办的事情虽能按时完成但是不够高效;
3、干工作不够利索;
4、业务知识需进一步强化和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改进不足并按照“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工作理念,以“爱干是德、善干是能、多干是勤、干好是绩、清干是廉”的标准,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