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科技作品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8 15:55: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科技作品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科技作品论文

第1篇

一、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制度管理不到位

相当一部分院校对毕业设计(论文)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只把毕业设计(论文)作为一般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未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给予足够的地位和重视,工作思路不够明确,甚至没有有关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管理的相关规定,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检查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缺乏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有效监控。

(二)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大部分武警院校对于学员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没有淘汰制,毕业设计结果对工作分配没有什么影响。不管学员是否真正自己动手完成还是敷衍了事,只要能交出一份论文就可以完成答辩,对完成过程考虑得较少,并且目前网络发达,导致一部分学员照抄或在大部分搬用原有文章的基础上完成论文,所以毕业设计(论文)不通过的学员很少。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员并未把毕业设计论文当回事,在此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学习、工作、生活懒散,主动性和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

(三)课题针对性不强

目前,大部分本科生的课题主要是教员提出的,有些教员所定课题和自己的科研课题结合不紧密,这就导致在指导过程中教员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员的完成情况;有些教员为了图方便存在题目几年不变的问题,缺乏创新;一些教员,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员由于自己本身的实践机会很少,对部队了解少,选题不能与企业的实际充分结合起来,不能很好地和学员今后的部队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达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真实目的。

(四)师生比例失衡

武警院校由于师资力量缺乏,导致普遍存在师生比例失衡现象,许多院校存在着一个教员带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学员的现象,也有人戏称“放羊式”的模式;教员在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还承担其他班级专业课程的讲授任务,实际指导学员的时间严重不足,也是造成学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之一。

二、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建议

(一)落实制度,抓好管理,做好引导工作

教学管理单位在毕业设计开始初期应明确下达论文格式,制定严格的范例。毕业设计不仅仅是要完成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其中还要经历很多环节,比如开题、中期检查、保密审查等。各个环节一定要抓好管理,确保落实。而由于武警院校的特殊性,保密审查尤为重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不但会影响毕业论文最终的顺利完成,甚至有可能造成无法预想的严重后果。因此,教学单位还要严格督促教研室对毕业设计各个阶段的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解决,确保毕业设计工作圆满完成。同时,指导教员要做好学员总体规划的指导工作,让学员对课题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思路,从而使其做到心中有数,自己积极主动着手毕业论文设计。

(二)适当为学员更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压

由于部队院校的特殊性质,学员毕业之后,不存在找工作的问题,就此有相当一部分学员没有学习的动力,很多毕业生觉得无论毕业设计(论文)做得好与坏都能毕业,这样就使一部分懒惰的学员应付了事。学校应该加大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力度,根据学校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政策,院系应该制定出在这方面配合学校的实施策略,而具体到每个负责实施的教员本人也应该根据校、院、系、专业而制定符合相应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标准。对质量不能达到要求的学员实行推迟毕业或二次答辩等措施,使学员有压力,才能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来提高质量。

(三)适当拓宽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途径

大部分毕业生只能在学校有限的条件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校、教员、学员应发挥自己的能力拓宽途径。学校、教员应该利用积极为学员创造条件,使学员能够到部队结合实践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有能力的教员,可以将学员带入到自己的课题中去。指导教员在自己的科研方向上本身就具备较高的造诣,所以对学员在这一科研领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面就很深入,同时使学员对这一领域的知识也有了一个较高层次的掌握。这样做既可以解决了学校经费问题和师生比例过大问题,还可以培养学员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科学研究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使学员了解和掌握实际问题的设计和科研的全过程。能激发学员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学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四)加强相互联系与沟通,提高指导效率

在毕业设计进行阶段,要加强教研室、学员队与学员三者间的相互联系与沟通。在交流方面,学员队与教研室之间应该有相互的沟通与合理安排,避免学员在接受毕业设计指导与训练时间上的冲突;学员与学员之间也应当有密切联系与交流,互相了解其设计进展动态,共同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另外,指导教员应及时了解学员毕业设计动态,定期检查学员进展进度以及工作的质量。通过让学员以总结汇报形式进行答疑,指导教员对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给予正确引导,由此,学员迅速调整研究方向与进度。总结汇报的方式又可以让学员提前熟悉答辩流程,增强口头表述能力。通过进行口头表述,学生学会如何对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进行总结和提炼,如何在短时间内向听众解释和讲解他们的设计内容,这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是非常有益的。

综上所述,军校有着地方院校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军校管理制度严格,其学习氛围整体较浓厚,对本科学员采取封闭式管理,在教研室更有优异的研究生带动本科学员深入开展科研的氛围。其次,教研室为本科学员提供的工作机与上网机分地分区,这既解决保密问题,也避免出现学员自制力不够强而长时间上网等问题。另外,随着武警院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武警院校的师资力量逐渐得到加强,不仅仅是教员自身知识丰富,而且师生比例较大,基本上能做到1名指导教员只负责2名左右的学员。相信在教学管理单位、教师、学员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一定会不断提高,毕业设计的作用也将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高贵,何娟,周蝶飞,黄魁华,关于提高

军校大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

思考,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9) :

42—43

[2]韦巧燕,蔡青.提高工科院校毕业设计

(论文)质量的探讨,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6(6):88—90.

[3]孙政荣.提高工科院校学员毕业设计质

量的措施,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6):

200—203.

[4]程国君,于秀华,董超俊,浅谈如何提

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教书

第2篇

关键词:数字出版;学术期刊;版权保护;网络群;开放存取

中图分类号:G237.5;F28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2)05-0080-04

一、期刊数字化的转型路径

数字出版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因此,广义上说,只要是用二进制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都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它包括传统出版业数字化的全部过程和结果,同时也包括新兴的数字媒体[1]。目前,我国期刊数字化的转型路径包括三种:

第一种是“纸质——数字”形式的期刊,即传统学术期刊在印刷出版纸质刊物之后,将相同的目录和论文的电子版上传到网络出版电子期刊,通过作者个人注册的账户可进行在线投稿、查看稿件的审阅结果,可查阅当期或过期的印刷版期刊内容,还可通过关键词进行同一主题或作者的文章检索,借助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的双重途径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增加与作者、读者的交流,其中包括一刊单独上网即单刊编辑部注册独立域名和数刊联合上网,即2刊或2刊以上共同注册独立域名。国外的此类期刊网站如Nature()、Science()等,国内的诸如中国科学系列杂志、中华医学会及其主办的几十种刊物等均实现了网上投稿及超链接等业务。

第二种是纯电子学术期刊(Electronic-only journal)或纯网络期刊(Networked journal),它的选题、策划、组稿、投稿、审稿、意见反馈、编辑、出版、检索以及与作者和读者的互动交流等编辑、出版、发行的全过程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并以网络为唯一的发行和传播渠道,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每期均有卷号或期号标识的连续性出版物[2]。2008年我国教育部主管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正式创刊,它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第一个有正式刊号的网络电子期刊,每一期均按专业以光盘形式出版,同时在网站中分学科全文展示,并可全文检索,带有明显的开放存取期刊的特点,如投稿、审稿、编辑、出版及时快速,存储空间大大压缩,内容的检索、回索极其方便,携带轻便,成本低及有利于形成读者、作者、编辑的即时互动关系等。

第三种是将纸质期刊的电子版出售给网络数字化集成平台,借助这些集成数据库实现刊物的数字化,即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商业数据库,期刊社将纸质出版物的电子版以集中授权的方式出售给这些集成平台,由他们将每篇文章分散上网传播,用户可通过题目、全文、关键词、作者等信息进行单篇指定或多篇集成搜索。以中国知网为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已经成为集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为一体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提供CNKI源数据库、外文类、工业类、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类和教育类多种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提供初级检索、高级检索和专业检索三种检索功能,并已形成网上包库、镜像站点、按流量计费和刊登广告等成熟的赢利模式。随着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期刊的技术平台提供商已经不再停留在简单地将传统的印刷品数字化,而开始对收录的文献、信息资源主动地进行分析、加工和整合,制成海量信息数据库,走向内容资源的二次开发阶段。

二、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困境

(一)从内容保护看,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机制尚未真正确立

版权问题一直是制约期刊数字出版发展的瓶颈,其中宏观上有国家版权战略缺失的原因,微观上则由于数字出版企业没有能够突出版权的战略地位,未能建立完善的版权授权或管理制度。

1. 现阶段适用于数字出版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有待于进一步修改和补充。我国目前对数字出版作品的管理分属工商、公安、新闻出版、文化等多个不同的部门,申请行政执法时会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职权范围,需要多方协调,存在着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因此无法对数字出版作品实施即时有效的监控。

2. 版权授权机制不规范。数字信息的网络传播几乎没有技术限制,不仅可以很方便准确地进行复制粘贴,还可以被任意删改或者移植。与传统出版物的盗版行为相比,数字刊物盗版的打击难度更大、成本更高。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和出版社、期刊编辑部的出版权益都难以得到基本保障和有效维护。由于数字期刊著作权主体是海量的且期刊的时效性强,大部分期刊的出版周期是月刊,还有很多是半月刊甚至是周刊,短时间内获得如此海量作者一对一的直接授权在现实中是根本行不通的,会导致疏漏授权和授权不真实的现象。目前,互联网企业在期刊数字版权问题上一般的做法是采取与期刊社授权合作、分享收入的模式,即直接与期刊社签约,并委托期刊社将版权费用转付给作者。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因为,期刊社并不具有作品的网络传播权,期刊社没有与作者明确授权范围,因此就不能代表作者将其作品在网上进行传播。十多年来,龙源期刊网采用龙源授权合作模式,一直坚持付费阅读、按合同约定与刊社合作伙伴分配收入,没想到还会遭到侵权,暴露了这种版权集中管理机制的不健全。

第3篇

论文关键词:编辑;学术作用:艺术作用;理论建设

论文摘要:科学、艺术等文化现象是人类符号活动的结果,普通编辑学的确立与发展应以符号世界为论域,编辑理论建设应充分重视对符号学研究成果及方法的借鉴。结构主义是认识论主体的认识模式,是编辑学术(艺术)把关的钥匙。科技编辑的学术把关和文艺编辑的艺术把关可分为不同层面,符号本质是这两大类编辑的共同点,由此两者相融合;同时,两类编辑理论建设对人类文化成果的吸纳也各有侧重。

有关学术(科技)期刊定级(分级)文献多数由期刊编辑完成,但令人不解的是无论赞成或反对分级者都没有提及编辑的学术作用。是因为编辑们谦虚?但编辑界为提升学科地位,不正是需要展示自身的学术作用?是因为编辑的学术作用微不足道,只是文字性的劳动、文化商品的经营或者文化活动的组织?但编辑们是不会甘于认可的,二十多年来编辑理论研究的原动力不正是“学术”情结?并且有论者鼓吹和宣扬编辑的学术作用。或许,可以这样认为:“编辑的学术作用”在编辑界仍未形成共识,更不用谈作者和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近几年编辑理论研究的冷清,和这一问题是内在关联的。作为一名编辑,在科学(以及文艺)过程中,编辑不是知识的直接生产者,相对于作者而言足“外行”,需要什么样的学术素养才能与作者进行学术对话,甚至学术把关?

一、编辑学术(艺术)把关

符号行为是人独有的行为,使用符号能力的出现才导致了文化序列的产生,人类全部文明都是从运用符号中产生,并借运用符号而继续,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等人类文化现象都是人的符号化活动创造出来的“产品”,人类文化史就是人不断解放自身的历史,而人类文化具有相对的自主性(这在人符号活动本性存在的前提条件下是成立的)。抓住以符号世界为对象开展理论研究是编辑学发展的根本。编辑的学问就是认识和研究人类符号世界的学科之一。

科学和文艺均是人类把握经验的符号活动。在科技编辑领域,钱文霖先生一再重申的“方法论路径”应该受到编辑学界同仁的重视。首先,媒体形态的变化对此研究路径基本上不构成阻碍;其次,此路径表现为能够灵活吸收利用人类已有的文化成果,如系统论、信息论等;再则,此路径研究成果既可以直接指导编辑实践,又可以为进一步的理论建构奠定坚实基础。钱先生及其团队历经二十多年的奋斗,在科技编辑方法论方面已经有丰硕的成果;但美中不足的是尚未将研究领域拓展到文艺(包括新闻)编辑,并且他们在科技编辑方面也大多涉足的是自然科学(技术),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关注不多;对从文稿表述形式细节去发现、改正内容方面疏误的关注较多,对文稿整体方面的关注较少,尤其是缺少对各学科认识结构及说明模式等的研究。要真正扭转学术期刊定级中轻视编辑的学术作用的局面,让编辑的学术作用得到以广大作者为首的社会大众的认可,作为认识论的结构主义可能对我们有帮助。

各种具体科学的发展趋向要求按照数群这样的模型进行说明,表示为类似的形式化或其近似形式即控制论的模式。结构主义为“认识论上的主体”的认识模式,可以为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推动力——“当人们一旦做到了把某个知识领域归结为一个有自身调整性质的结构时,人们就会感到已经掌握这个体系内在的发动机”。对于编辑而言,正是可以通过掌握各学科认识结构的特点来进行学术把关。一些科学家“无师自通”担任编辑,办出了高水平、高质量的刊物,一些学校教育毕业后再无或只有短暂科研经历的编辑办出了优质刊物,他们的共同点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该学科的认识结构并自觉加以运用。科技编辑的素质或者说编辑学造诣的最高境界,可能正是对结构主义方法论的掌握。

编辑对作品内容把关(编辑学功能的体现),可分为不同层面。通过对各学科认识结构的解剖,不断提出推动学科发展的论题和学术审查,是第一个层面;对各学科说明模式的认知、把握和运用,即体现为对作品论证方法的编辑把握,是第二个层面;钱文霖等开创的从“形式到内容”的认识途径,即从作品表述范式的规律把握内容疏误,是第三个层面;各种编辑规范的研制和运用,如科技书刊标准化等,则是第四个层面。

科学认识领域存在结构主义,而文艺认识领域是否也存在呢?作为“与文学有关的全部学术研究和鉴赏活动”的“文学批评”,不是文学本身的派生形式,而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是整个文化的“基础部分”之一。正是基于这种观点,弗莱着重研究西方整个文学的结构形式,试探性地设计出“一种特殊的概念框架来论述文学”,写出一部划时代的被欧美学术界公认的“当代经典著作”,此书也是西方最早的一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著作。弗莱之前的弗·雅·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开创的结构形态分析方法,成为2O世纪中期欧洲结构主义理论家的精神源头,而当代的叙事文本理论也深受其影响(《故事形态学》中译本代序,谢尔盖·尤里雅奇·涅赫留多夫)。20世纪6o年代后发展起来的符号学,是与结构主义运动分不开的。这些成就表明,文艺认识的发展也是趋向结构主义的。文艺编辑要真能与作者对话、进行“文艺”把关,依然离不开对结构主义方法论的运用。因此,科学认识领域编辑学的各功能均会在文艺认识领域编辑学中再现。

作为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成就科学的诞生,与之前人类的文艺经验不可割裂。从人类认识演化过程来看,“野蛮人的思维”在文明人之中也永远存在,只是构成科学思维的低一级水平,个别主体的认识结构要达到“认识论上主体”的水平,要经过不断的“除中心作用”。由此可以认为,在有限生命个体的人的身上,文艺认识和科学认识也必然共存。非文学散文修辞的可能、科学修辞学的现存性以及以隐喻为代表的非字面语言广泛存在于科学话语中,即是这种状态的证明。因此,面向科技和文艺的编辑学不存在“鸿沟”而是交融的,这是因为它们均归于人的本性(符号活动)所致。

二、编辑理论建设

第4篇

关键词 图书馆工作;教学科研;信息资源;信息服务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图书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配合教学进行专业教育,扩大学生知识面,进行综合教育及对读者利用文献提供方法指导,进行书目教育的基础上,图书馆拓展服务领域,提供个性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向。

一、突出专业特点,搜集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料

注意搜集与学校发展方向有关的重点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国内核心书刊,并把这部分文献的保障放在重要地位。在信息时代,信息的载体已从以往单一的印刷型转向了多种类型,因此,信息工作已经不能仅限于印刷型文献的搜集,还应包括录音、录像、计算机软盘、光盘等在内的声像资料、电子资料。图书馆适应文献载体多元化发展趋势,积极争取设备资源,开放电子阅览室、声像资料室,注重馆藏书资料的整理,将磁带、光盘等资料有序化,并搭建相应的服务平台,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为教学科研提供更丰富的资料。

1 专业图书的收藏

在图书馆藏书建设中,侧重专业教学资料的收藏和补充,为了保证专业藏书的数量和结构的合理,图书馆在集中购书时,各系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每年制定一个图书采购计划报给图书馆,图书馆再根据资金、购书种类、复本量综合协调制定全年的购书比例计划,然后组织实施。

2 报刊资料的收藏

报刊资料具有出版及时、内容新颖、信息量大等特点,在为教学、科研服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图书馆馆藏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期刊订购中,注重收藏参考价值较大的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检索性期刊;收藏学生喜欢阅读的有益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提高素质的优秀期刊。在期刊订购中,我们认真听取系里专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期刊收藏能更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

3 电子文献的收藏

适应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出版的特点,高校图书馆都采购了电子图书和各种期刊数据库,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重庆维普资源是目前国内比较知名的期刊全文数据库。在数据库的采购和使用中,教师是使用各种电子文献的重要的读者群,因此,图书馆在采购电子文献时,应该十分重视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二、围绕教学实践,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与学校的战略定位有很大关系。合理的馆藏保证,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科研工作支撑,如果仅仅是完成教育任务,那么以中文为主的馆藏就能满足大部分需要。随着创新教育的倡导,围绕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多方面的信息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职能拓展的新领域。

1 及时为教学及课余活动的组织者提供情报信息

这种信息,应当有历史的,即各种实践教育活动的源流,也有现实的,即实践教育的现状;即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这种服务,应当对搜集到的资料有归纳、整理,分门别类地概括出特点,梳理出经验教训,有利于有关管理者与组织者开阔视野,继承创新。特别是搜集、整理的国外实践教育宏观情况的信息资料,将影响学校的教育决策,关系实践教育活动能否受到重视,关系教学改革的力度与深度,直接涉及人才培养的质量。要高度重视和注重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情报调研,定题跟踪服务,以及多种形式的信息编译渠道,提供各种内部信息、动态信息,编写具有一定水平的信息综述、分析报告、专题文摘等。

2 为具体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提供信息

诸如为百科知识讲座、知识竞赛、辩论赛、咨询活动、社会调查、学术研讨会、学术沙龙、影视展评等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社团刊物、系报系刊,以及各种简报的编辑,为职业技能素质的培训与考核提供全面的服务。

3 组织好音像制品的采用学习

随着音像资料大量进入高校图书馆,结合学生课余活动的深入开展,应当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积极配合校、系组织学生认真观看音像制品,以深化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他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和掌握,推动其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提高。

4 信息、专题服务

对馆藏文献信息进行主动宣传,包括新书、新刊的专题报道,主动围绕学院的重点专业建设和课题研究,开发馆藏文献,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强化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和手段。积极寻求对外合作服务,争取实现资源共享和联合服务。

5 数据库等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服务

目前,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和拥有的能力和水平,也是图书馆藏书建设和信息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今后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一个方向,我们应该主动地适应网络信息环境的需要,在观念、技术设备、组织和人员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的整理与服务奠定基础。

6 图书馆与各系资料室合作开展信息服务

系资料室对本系课题比较了解,图书馆应该积极地和系资料员进行沟通,掌握各系课题情况,并进一步和课题负责人进行联系,主动开展课题服务,发挥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中心的作用。

三、区分读者对象,全方位分层次提供服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必须要有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同时掌握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和书本式参考工具,并且有良好的与学校发展方向相适应的专业背景的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来从事工作。要从事深层次的信息工作,仅仅具有文献的专业背景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大力度补充相关的专业知识,图书馆的人员配置应该考虑综合化,由文献情报专业背景、现代信息技术专业和各种学科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组成,形成各部分人员的知识融合,加强在职人员的针对性培训,造就一批能与现代化图书馆建设相适应的图书馆馆员,从而提高现代化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

图书馆和各系资料室,既要分工,又要合作,主动积极地共同为实践教育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作为第一层次,高校图书馆应侧重于满足全校各专业共同的需求。作为第二层次,系资料室以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则应当着重为所在单位的专业、学科、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提供必要的资料。这一层次的服务,专业特点突出,针对性强,比第一个层次的服务更加专门化。具体举措是:

1 教师参与图书馆藏书建设

各系教师参与选书,能更好地把握本专业的图书出版动态和出版质量等问题,更贴近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仅使图书馆藏书结构和层次更科学、合理,同时也体现了图书馆为教学服务的思想。

2 为教师利用图书馆提供方便条件、优惠措施

教师是学院办学的核心力量,图书馆应该想方设法地在读者服务工作上向教师倾斜。高校图书馆不仅要设立教师资料室、专题阅览室等,同时要对教师借阅图书的册数、期限都适当地进行增加和延长,以满足教学、科研对文献的需求。尤其是对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特长生、导师等提供更加优惠的借书政策。

四、反映教学成果,建立全校师生教学科研成果专题资料室

第5篇

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动漫产业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之一,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我国第一个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动漫产业被列为重点文化产业门类之一。 中国有广阔的动漫市场,各地动漫产业发展计划的制定更是如火如荼,纷纷打造自己的“动漫之都”。北京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动漫产业中心;上海、广州、福州已初步形成以网络游戏、动画、手机游戏、单机游戏和与游戏相关的产业链。这一切都直接导致了国产动漫市场的上位。

动漫产品本身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动漫产品的衍生产品市场空间更大。儿童音像图书、童装、玩具、文具、儿童食品等,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与行销都有赖于动漫这一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中国动漫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本论文就把中国动漫跟日本动漫进行比较和对比,从而从中总结中国动漫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对以后中国动漫的崛起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动漫产业;中国动漫产业;日本动漫产业;动漫人才;动漫衍生品

一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动漫产业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在最初的五十年间,我们中国的动漫产业在国际上占据一定的地位,但之后的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其国际动漫发展的速度。2004年以来,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遗憾的是至今只有少数的个别动漫公司真正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获得了相应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面对美日韩等国为代表的世界成熟动漫在国内的日渐蔓延,国内动漫产业不但没有天然的还击能力,就连自身的生存都遇到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出面干预,通过组建国有独资动画公司,建立了寡头垄断的中国动漫产业格局。然而,这种格局却打破了动漫产业天然的成长轨迹,急功近利的导向,不仅引发了中国动漫业的畸变,如动漫画发展失衡,缺乏创造力,大小公司比例失衡,产业链单一,市场缺乏活力等一系列问题,而且直接影响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日本动漫产业一直处于国际动漫产业发展的前列,其在很多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种模式,我们中国人看得好看的动画有很大一部分是日本产的,日本的动漫产业所创造的价值和对日本国家的发展都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自2006年起,中国动漫产量增长率始终保持在30%左右,2009年,全世界与动漫相关的产业创造的产值达9000多亿美元,而中国仅占其中的0.68%,2010年国产动画片产量达到385部,总长度3675小时。中国约有3.8亿儿童,瞄准儿童市场的中国动漫产业潜力巨大,是否能紧抓从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迁移的年轻消费群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强大渠道和影响力,是决定能否在未来的动漫产业格局中抢占先机的关键。目前,各级政府一方面都在大力推动动漫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如何发展而忧虑。本论文就把中国动漫跟日本动漫进行比较和对比,从而从中总结中国的优势和劣势,对以后中国动漫的崛起进行研究和探索。积弱已久的中国动漫产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获得一席之地,不能单从数量上进行盲目扩张,产品已经不再是竞争的焦点。创建品牌、发展动漫衍生品、构建品牌文化才是提高中国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

1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动漫研究中心主任王飚、中国书籍出版社编辑李建红在《传媒》杂志上发表的《我国动漫产业迅猛发展,衍生品开发风生水起》一文认为,中国动漫产业迅猛发展,正从成长期至成熟期过渡,提出目前中国产业政策、出版社、动漫新媒体等不断给力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2 日本著名动漫学者日中巨龙在“博士网”中发表的《日本动漫对国民教育的影响》一文表明,与西方动漫内容以动作为主相比,日本动漫中存在大量的对白,这典型反映了各种人物的思想信念。其表明日本通过动漫将其“强者意识”、“永恒的主题——斗争”的文化传达到世界各地。

二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动漫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初,繁荣时期是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问世了许多至今让人耳熟能详、经久不衰的动画片,包括《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伴随几代青少年的成长。这个时期推出的动画片以创作形式多样著称,反映的题材也极为丰富和多样化。这十年被成为是中国动漫发展的黄金十年。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本土动画受到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动漫作品的强烈冲击,而同时,本土动画并没有抓住自身特色,而是一味模仿照搬日本、欧美作品,观众认可度和艺术成就都大不如前,中国动漫的发展举步维艰。

进入21世纪,中国动漫开始逐渐走出低迷,大量的动漫作品问世,中国开始有新的原创动漫形象出炉,动漫在中国开始形成产业。

据专家介绍,动漫产业的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萌芽和开创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百花齐放阶段,形成了动画、漫画和游戏三位一体的新格局。中国动漫产业现正处在第二个阶段的前期,还需要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才能走出困境,打开局面。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社会各界的关注、业界的努力下,一时间,动漫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各个城市纷纷建立动漫产业基地,举办动漫展,制作动漫作品。在对产业的一片叫好声中,我们却可以发现不少问题。动漫展中亮相的多以国外动漫产品为主打,引起受众追捧的也还是国外动漫明星。在成都2005年金熊猫国际动漫展就发现展厅中售卖的动漫衍生产品原创极少,多为国外动漫形象。而且在大量面市的动漫作品中,到底有几部是真正为受众认可,到底又有几部真正形成了动漫产业链的发展。全国各个地区动漫受众的最爱还是日本、欧美的动漫作品。动漫协会参与的对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四个城市的动漫受众消费状况抽样调查中可以发现,消费者最喜欢的还是日本、欧美的动漫作品,其中最喜欢日本动漫的占73.6%,最喜欢欧美动漫的占16.0%,最喜欢国产动漫的仅为7.3%,如图一:

图一:受众最喜欢的动漫出品国

同时另一项调查(最喜欢的动漫作品(图二))结果显示,前十位国产动漫无一上榜,《我为歌狂》、《宝莲灯》等精心制作的国产动漫作品也仅排在前十五名左右,中国第一部动漫青春校园剧的《我为歌狂》,大多受众认为不过就是日本动漫《彼男与彼女的故事》的中国翻版。《隋唐英雄传》中的李世民竟以红头发的时尚造型示人,迪斯尼的《花木兰》如此卖座,那么我们也弄一个《宝莲灯》,同样是明星大牌的配音,可是故事简单,教化色彩浓郁,简单模仿不仅未形成自己特色,结果反而遭受众诟病。投资1.3亿号称“中国首部国产三维动画大片”的《魔比斯环》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影评人也开始争论不休,但最后却遭遇了国内只有300多万票房的尴尬。

图二:受众最喜欢的动漫作品排名

面对2004年以来我国动漫产业市场呈现的“虚热”,一些学者冷静下来,根据动漫产业的特征,从国外动漫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入手,提出了发展动漫品牌的建议。

过去中国动漫作品的生产完全实行计划经济,每年由电影总局下达生产指标,制作经费由国家拨给,制制片厂只负责影片制作,片子完成后,经国家电影局审查通过,由国家电影局审查通过,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进行统一收购。随着经济、文化体制的改革,我国加入WTO,动漫市场已经由计划经济时代完全的卖方市场逐渐过渡到买方市场。共6页: 1

论文出处(作者):好男人褚连杰 三 中国与日本的动漫产业的优势与劣势比较

日本素有“动漫王国”之称,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在欧洲这个比例更高,到达八成以上。在日本多种文化产业中,在电影院、电视台播放的各类动漫节目格外引人注目,各种动漫的人物形象充斥着街头,早已超越了杂志和电视的范畴,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日本动漫产业起步虽稍晚,但是由于漫画在日本有很深的群众基础,靠着漫画为动画输血,日本的动漫产业逐渐发展起来。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造和输出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动漫产业第二大强国。目前,日本动漫产业的年营业额到达230万亿日元,日本正处于以产品制造大国向文化输出大国的进程中,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动漫产业产值占日本GDP的百分之十几,2010年动漫产品出口占到日本出口总额的10%。漫画、动画、图书、音像制品和特许经营周边的产品在日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产业链,推动着日本经济的发展。看到好莱坞的电影比美国产品更容易渗透到世界各地,日本也开始追求他们在国际文化中的地位。本世纪初,日本文化商人就曾如此放言:“美国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的一半,我们应该占据另一半”,面对日本动漫的这股冲击波,美国媒体惊呼自己的文化产业遭遇第二次“偷袭珍珠港”事件了。日本动漫的国内国际影响力的确不可小觑,日本动漫产业动漫倍受青睐俨然已经把发展动漫产业带动日本经济发展定位国策。下面我们将通过对中国和日本的动漫产业的现状进行对比,以寻找到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共6页: 2

论文出处(作者):好男人褚连杰 1 日本动漫作品拥有比中国更多的人群基础

日本国民十分喜欢漫画,漫画文化非常发达。日本对动漫文化的重视与开发由来已久,据日本三菱研究所的调查,日本有87%的人喜欢漫画,有84%的人拥有与漫画人物形象相关的物品。漫画在日本超乎寻常的流行,有历史的原因,也与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紧密相关,在发展动漫产业的同事,日本不忘将这种颇具穿透力的动漫文化在广度和深度上向世界推广。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的人,是看着电视动画成长起来的一代。目前他们已经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了,他们把对动漫的热爱又传递给力了自己的孩子们。对动漫的爱好,在日本社会延续着,它是全民性的爱好。不分年龄和性别。在日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的群体,都有相应的具有不同风格的动漫作品,所以动漫作品的社会基础相当广泛。

但在目前的中国,动漫文化还只是一种亚文化,在大众中认可度不高,尤其不被大多数中老年人理解和接受,更谈不上参与。在大多数社会成员看来,动漫文化仅仅属于低幼群体,并没有多大意义和价值。在中国动漫文化活动数量有限,参与者少,范围小。因此,现阶段中国动漫文化的分为不够浓厚,有待培育。

2 日本动漫产品的开发投资模式和中国相比运行较良好

产品开发的投资联盟体系是日本动漫走向成功的一大关键因素。在日本,一部动漫作品往往是有几个方面来共同投资的,这其中包括:电视台或电影公司、广告公司、玩具商、游戏软件公司、动漫作品原创的出版商等。通过各方的投资,一方面分散了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另一方面拓宽了资金的筹集道。由于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所以强化了各投资机构的共同目标,进而各投资部门的积极参与,又强化了市场。

但是中国动漫产业的开发只是集中于动画和漫画的制作,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没将动漫作品及相关产品推向市场,获得可观的市场收益。

3 日本拥有比中国多得多的国际顶尖级的动漫大师和大量动漫制作人才和机构

日本拥有一批国际顶尖级的漫画大师是日本动漫近年来在世界上扬名立万、牛气冲天的一个主要原因。日本动漫产业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繁荣,动画影片的流行程度在日本迅速反超美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著名漫画艺术家功不可没。近些年来,宫崎骏、押井守偶、大友克洋等动漫大师的辉煌崛起,更是在国际市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浪潮。作为完整的动漫产业链的基础,漫画家的存在是动漫产业得以健全发展的保证。而要让漫画家的已成为职业的漫画家,社会就必须拥有能将多名漫画家集合起来的、有确定无疑的资金周转能力的固定团体,诸如日本的集英社、小学馆之类。而反观中国,由于动漫产业基础的极度缺失,我们中国能说得上来的漫画家没有几个。

另外,日本大量优秀的动漫导演和兢兢业业工作在第一线的动漫人才以及动漫制作公司,是打造成功动漫产业的根本保证。日本的动画制作凭着先进的技术和过硬的画功,几乎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漫画的风格。相比之下,中国几乎没有哪部漫画可以得到动画的待遇,事实也是中国的动画制作技术远远落后,素质不高。

目前,全日本有430多家动漫制作公司,日本动漫领域的专业人才、动漫企业员工的数量庞大。在动漫人才培养方面,日本有专门的动画制作学校。

动漫人才是动漫产业中一个重要要素,但是目前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面临“瓶颈”,中国动漫行业的人才相当匮乏。目前,我国动漫产业的从业人员约一万多人,其中经过专业学校学习并取得学历的,更是少之又少,并且在人才结构上呈现出明显的失衡,现有的人才主要集中在技术制作人才,而且这些人才的素质比较单一,精通各个行业环节的复合型人才极少。中国几乎没有国际顶尖的动漫大师,而中国动漫制作机构近几年才日益突现。共6页: 3

论文出处(作者):好男人褚连杰 四 中国动漫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策略

(一)政府的做法

1 要高度重视营造加快动漫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保护知识产权是动漫产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政府积极鼓励动漫作品著作权登记,依法采取措施重点保护动漫产品的知识产权,加强对动漫运营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走私、侵权和盗版动漫产品的行为。政府重视对各项支持动漫产业发展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全社会营造更浓厚的动漫产业发展氛围。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出口,文化部加强了自身的平台服务功能。在文化企业普遍关注的出口审批上,文化部表示,将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推动出口便利化,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在重点口岸建立文化部对外文化贸易出口基地和服务平台。在扶持外向型产品的服务政策上,文化部在规划中表示,将进一步支持中外企业联合研发外向型产品,并组织企业参与各类国际展会与交易会,给予参展企业经费支持,支持举办重点扶持领域的国际经销年会等各类国际推介活动,并发动各驻外文化机构积极为我国文化产品、作品、企业搭建推介平台。对通过商业渠道和市场化运作出口的优秀文化产品(项目),按照一定条件给予经费支持;并鼓励和支持国内文化企业通过独资、合资、控股、参股、收购海外文化资产等多种资本运营形式运作文化产业。在海外市场的突破中,文化部指出了重点突破的路径。国内企业应首先加强与港澳台文化产业合作。文化部将推动两岸相互举办“两岸文博会”,鼓励开展行业交流、联合制作,并推动实施“中华文化产品创意竞赛”等项目,共同在国际市场推广中华文化产品。文化部还制订了区域推广计划,规划指出将重点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欧美地区主流市场,形成重点产品品牌效应;并依托中日韩政府文化产业合作平台,重点推动演艺、动漫、游戏等领域三国间的产业合作。

2 要建立和健全公共政策扶持体系

经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可申请享受国家现行鼓励动漫产业发展的有关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设计营业税(除广告业、娱乐业外),暂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政府通过贷款贴息、完善担保体系、引进风险投资、建立孵化器,以及制定对动漫人才、产品、创意的奖励制度等措施,鼓励动漫人才创业,支持动漫企业做大做强。

3 要加快建设公共技术平台

日本的动画制作不可否认的凭着先进的技术和过硬的画功,几乎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漫画的风格。相比之下,中国几乎没有哪部漫画可以得到动画化的待遇,事实也是中国的动画制作技术远远落后,声优几乎不经训练,素质不高。这种情况之下,中国的动画当中引起了全民影响的找来找去也就一部喜羊羊了,而喜羊羊也是纯动画制作,没有漫画基础,且制作极其简单无法承担起技术突破的重任。所以在动漫技术方面政府要加快动漫技术的扶持。于是政府通过科技、信息产业等部门加大对动漫产业发展中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动漫技术设备和公共技术平台支撑服务体系与分享机制的建立。政府通过建立国家级的动漫技术平台,进行动漫技术攻关,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动漫产业竞争力。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建立动漫公共技术平台,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政府加强与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合作,积极研发动漫生产关键技术,提高动漫自主创新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推动动漫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社会化服务。共6页: 4

论文出处(作者):好男人褚连杰 4 要建设全国重要的动漫产业基地和动漫产业园区

政府支持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一体发展。各级政府对此做好了国家动漫产业的布局和规划,制定基地相关标准,负责基地的认定,建立有关评估机制。政府要充分发挥国家振兴动漫产业基地的作用,研究落实有关措施,集中力量建设好动漫产业基地,广泛开展各种动漫创作竞赛活动,促进动漫产业发展,发现培养动漫人才,打造动漫品牌。

为了推动动漫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提升和改造现有动漫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模式,以适应新时期动漫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国家鼓励各地进行动漫产业园区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园区的集聚优势,以园区核心企业为带动,形成研发、制作、衍生品开发的集群优势,吸引传播媒介积极加入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政府和园区可设立共同发展基金和制作委员会,重点扶持园区企业和传播媒介联合开发的动漫作品,促进园区和媒介的合作。

5 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合作

要积极创新动漫产业的盈利模式,探索动漫产品与手机增值服务、网络在线服务、游戏服务相结合的盈利模式,建设动漫形象主题公园,不断开发动漫衍生产品,增加动漫产品附加值。我们可以借鉴迪斯尼等跨国企业的成功经验,建立“五层式”的产业链模式:制作层、媒体传播层、衍生产品开发层、品牌授权层、主题公园层。我们还可以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拉长产业链。以利用自身优势,先做动漫玩具,积累资金、技术、销售渠道等优势,再拍摄以动漫玩具为主题的动画片,利用电视台播出和动漫形象推广带动了动漫玩具销售的大幅增长。我们常能看到的小熊维尼、米奇、“悠悠球”等,就是奥飞动漫销售模式的成功案例。

(二) 企业的做法

1 动漫作品应不断创新

动漫作品的创新是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水平的高低首先在于创作观念是否符合时代要求和受众心理,而我国动漫作品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好。我国动漫产品的创作观念还较为陈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动漫作品题材守旧,大多依赖于神话、民间故事等,表现形式陈旧说教味太浓,与现代价值取向脱节,难以引起受众共鸣,娱乐性不够,市场不买单;其二,内容和形式过于低龄化。

对此,我国动漫企业要加强市场研发,通过各种手段对受众市场进行充分了解和科学分析就成了动漫企业选题、编剧和制作的前提。动画的核心价值是故事性,动画只是讲故事的工具,注重原创性,价值理念应贴近当代社会生活和当代价值取向。另外企业要大力鼓励创新。首先在选题方面拓展思路,不但注重挖掘传统题材,还要结合时代特色开创有现实意义的新题材,其次,还要多注重动漫角色的外在形象,不断丰富动画角色的性格形象。

2 要注重动漫衍生品的开发和推广

目前,全球动漫产业的模式有两种,一是产业文化化,即先做玩具、授权等产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产业,二是文化产业化,通过卡通片打造的动漫形象做衍生产品等相关行业。迪士尼属于第二种,而奥飞的发展经历了产业文化化到文化产业化的阶段。奥飞创业初期是做贴牌玩具起家的,现在奥飞已经打造了很多原创动漫形象。

国内动漫产业产业化程度并不高,还很难靠动漫形象赚钱,现在有一些已经“走出来”的企业主要靠的是资金、靠衍生产品。国际市场上,动漫产业70%以上的利润来源于衍生品。按国际动漫产业的一般情况测算,我国如果完成国产动画片每年26万分钟的投资,则存在着大约150亿元动画片衍生品的市场规模。在市场上,谁紧紧抓住了这一发展机遇,在制作动漫作品的同时进行清晰的盈利模式定位,打造原创动画制作、影视节目发行、音像图书行销、衍生品产品开发营销、动漫品牌授权以及网络游戏开发运营等相关产业链,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在动漫产品的发展过程中,以动画原创为核心,以品牌塑造和运营为重点,不断开发动漫衍生品、挖掘新的赢利点。浙江中南集团就是这样做的,并且非常成功。中南集团七年来原创动画产量、质量稳居全国前列,动漫衍生品已进入63个国家和地区。其创作的《天眼》在各地热播,其后又推出了《天眼小神童》、《聪明小天眼》等后续系列,迅速积累了人气,在此基础上,中南卡通开放了品牌授权,尝试多种品牌授权形式的产业合作和运营模式。如今“天眼”品牌的童鞋、玩具、木玩等20多种授权产品已经陆续推向市场,获得巨大的销售收入。

动漫衍生品产业是朝阳产业,让动漫形象走入生活,以衍生品产业支持原创动漫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共6页: 5

论文出处(作者):好男人褚连杰 3 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漫技术和引进动漫人才

国家信息产业部全国网游动漫学院项目专家组专家马新宇介绍说,中国不是没有动漫人才,而是要提高人才素质,从技术实力上提高中国动漫企业综合竞争力,打造国际品牌战略路线铺路。中国动漫产业充斥的要么是要么是有商业头脑却无艺术根底的投资者,要么就是有技术艺术能力却无市场意识的从业者,动漫产业不仅需要创作人才,更需要营销人才。业内人士认为,除电影本身的质量外,市场营销与衍生产品开发更是国产动画电影的一大短板。如果说,动画电影的拍摄我们此前还积累了一些经验的话,动画电影的市场营销和衍生产品开发对我们而言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近年来很多省都建立了文化产业基金,其中很多钱投到了动漫产业。在投资的助推下,动漫产业的投入期相对两三年前,已经缩短了很多,授权的费用也高了两三倍。中国动漫产业迟早要进入一个“以作品论英雄”的年代,但需要我们提高动漫项目管理、动漫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专业度。

中国动漫若想走上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首先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漫技法、经营模式和理念,从动漫形象的设计、故事情节的编排,到动画影片的发行、相关衍生品市场的开拓和推广,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将动漫作品及相关产品推向市场,获得可观的市场收益,让本土的动漫形象像米老鼠那样进入到孩子们生活里的每一个角落。要“衍生”必有“母体”,“衍生”不能凭空而生出,必有其所“衍”之“本”,自然衍生品为末,动漫作品为本。

随着动漫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根据文化部的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已有450多所大专院校开办了动漫相关专业,拥有动漫企业5400多家、各类动漫教学机构1300多家,动漫产业园区30多个和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17个。江苏动漫产业园区通过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产学研结合等方式,使得入园的动漫企业在共享园区公共技术平台服务的基础上,能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加强合作、快速壮大规模。

结束语

2009年,全世界与动漫相关的产业创造的产值达9000多亿美元,而中国仅占其中的0.68%。未来3至5年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动漫市场有超过1000亿元的价值空间,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动漫产业,我国各级各部门要加大支持动漫产业发展的力度,重点支持动漫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通过税费返还,贴息贷款、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支持动漫企业。动漫产业在发展中要坚持走国际化路子的战略原则,赋予动漫形象人格化、文学化色彩。要积极整合动漫优势资源、引进战略投资者,形成我国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2] Pinko .东京卡通百宝书[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3] 中视动画事业部[EB/OL].

[4] 郭亚夫、殷俊.外国新闻传播史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5] 谭玲、殷俊. 动漫产业[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6] 国内外动漫产业发展状况及政策[EB/OL].htttp://zhidao.baidu.com.

[7] 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2006)32号.

[8] 李彦亮.品牌文化营销探析[J].金融与经济,2006,4:56-58.

[9] 张松林.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致谢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我的导师杨琳老师。她为人随和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在论文的写作和结构思路等方面他总是以“专业标准”严格要求我,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杨琳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的指导,帮我开拓思路,精心点拨。正是杨琳老师的无私帮助与热诚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谢谢杨琳老师。

第6篇

一般来说,音乐社会学的研究课题总是离不开音乐家、作曲家(音乐人)、音乐作品(艺术作品)、听众与社会间的相互关系(见下图)。以下我们将列举几个具体的问题来加以说明。

(一)音乐社会学对音乐传播的外部环境及受众的研究

1、社会与传播媒体

在有声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研究的课题包括噪声污染问题、噪声污染环境中音乐的参与程度问题、噪声对人类生理、心理所造成的伤害问题等。又如,音乐如何帮助医学界进行治疗或其他工作,几年前,美国医学界让音乐进入手术室,以化解和减轻手术房内的紧张气氛。把音乐当做心理治疗,甚至生理治疗的一个有力助手,自古中外都有所闻。近年来则将它归属于音乐治疗的研究范围。有关传媒方面,除了对传播媒体发展的研究外,还可以从传播媒体的经营模式谈起,通过它,社会各阶层的人随时随地可以接触到不同的音乐。传播媒体如何影响、改变人(听众)的生活,它对作曲家有何影响,它又如何改变人(听众)听的习性,如广告音乐的研究与探讨等,都属于这方面的重要课题。

2、工作与休闲活动

这里的休闲活动当然指的是与音乐有关的接触,其中工作性质与休闲时所接触音乐类别的探讨,就是一个值得关心的问题。据音乐社会学家研究结果显示,流行音乐之所以会流行,与大多数人单调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密切相关,现代社会工业生产线上分工极细的生产结构,是单调流行音乐广受喜爱的主要原因。当然,亦不是所有的人对单调的工作环境都有同样的反应,另外有一种反应,就是对它产生一种逆反心理。1964年,英国新闻媒体出现的字眼“披头热”(Beatlemania),就是形容当时英国年轻人在披头士演唱会上的疯狂行为,它暗示着英国年轻人对当时社会不满的一种反抗心理。

3、公共机关与社会阶层

这里的公共机关是指音乐演奏厅、歌剧院、演唱场所等。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包括:歌剧院、演奏厅在社会、文化中的角色,歌剧院(如国家歌剧院)硬件规划研究,文化中心音乐活动软件(节目)规划研究等。与社会阶层有关的研究问题,如对歌剧院、演奏厅的观众、听众加以研究调查,亦与其他类型观众、听众作比较分析。集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社会学家、作曲家于一身的德国音乐学者阿多诺曾根据德国听众的个人背景、反应与听音乐的态度,将它们分为八种类型①(音乐社会学导论):

专家型:这类听众对他们所听到的曲目,都可以用专业的知识加以分析、判断,他们是属于完全能自觉的听众。

好听众型:这类听众对他们要听到的曲目,都非常用心地注意它们,但没有专家型听众的专业知识。就如同一般人说母语的情况类似,使用母语说话易如反掌,但若要说明母语的文法与句子结构时一定哑口无言,因为他们使用时不是完全自觉的,甚至是完全不自觉的,这一类音乐听众与音乐的关系就是如此。

有教养的听众或有教养的音乐消费者:这类听众喜欢听很多音乐,甚至可以无止境地听。他们对音乐家、诠释者、音乐曲目都会主动地进行了解,而且收集唱片、录音带。他们把音乐当成一种精神文明的产物,而且非常尊重它。这种类型的音乐听众往往会把听音乐、了解音乐、收集音乐作为他们社会地位的一种标志,认为是他们的一种义务,从而显示出故弄风雅、庸俗的形态。

感性的听众:该类型听众与音乐的关系不像上一种文化消费者那么生硬。不过,音乐变成他们生活中的避风港、欲望的发泄与非理产生的来源。阿多诺认为,这类听众尤其喜好强调感情的音乐,如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不满挑剔的听众:这类听众属于西方音乐史上巴洛克时期音乐巨人巴赫音乐的热爱者。他们对现今社会音乐生活非常不满,认为它很虚伪,对这种不满环境的反应,就是消极地在前人音乐里找慰藉,而他们所强调的,正是对前人音乐作品忠实的诠释态度。

爵士乐专家与爵士乐狂:这两者是很难划分的。该类型的音乐听众,有如爵士乐的基本特色“即兴”一般,喜好自主自发性,与“不满的听众”同样排斥社会上以古典浪漫为音乐理想的趋势。

把音乐当成消费的听众:该类型的听众在所有类型中占的比例最大,他们的产生与“文化工业”现象息息相关。由于缺乏音乐的专业知识,他们通常只是文化消费者,音乐对他们除了当成兴奋剂外,是不具备任何意义的。

无所谓、非音乐与反音乐听众:据阿多诺解释,此类型的听众所以会有听音乐的态度,不在于生理上缺乏音乐性或音乐才能,而在于后天不良的环境背景与极度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

(二)音乐社会学对音乐分类、价值评价与非自主性学习的研究

1、严肃音乐与娱乐音乐

一般认为,传统的西洋古典音乐是严肃音乐,流行音乐则属于娱乐性音乐,或称为轻音乐。但真可以这样区分吗?若问,莫扎特的《嬉游曲》属于严肃或娱乐性音乐?或许一般人会马上回答,它们应该属于前者。然而一旦了解《嬉游曲》是一种在十八世纪末提供娱乐的室内乐时,答案可能就完全不同了。至于爵士乐的种类,也有同样的情况,可见严肃音乐与娱乐性音乐这两个名词虽然常被使用,但无法分得清楚,原因何在?可有更好的分类?这些都是音乐社会学研究学者试图解决的问题。曾于1979年出版的第一本专门介绍(系统音乐学)方法及研究技巧的论著的捷克音乐学者,德国汉堡大学教授卡布其斯基(VladimirKarbusickyb.1925),在他的《经验社会学》(EmpirischeMusik-soziologie)中(于1975年出版于德国威斯巴登),从定义、名词与美学角度来探讨娱乐性,也就是轻音乐与严肃音乐的不同,再就特性与功能的观点来区分它们。

2、价值与评价

社会学上的两个重要问题若应用到音乐社会学上,所涉及的研究课题有:什么样的音乐作品在一个社会中会被赋予一个较高的评价呢?原因为何?它与社会的架构、形式有何关系?又如音乐家、作曲家、演奏家或音乐学家的社会地位如何?以及音乐研究学者的研究兴趣、研究方向等。1970年生于法国巴黎的音乐学、东方学学者丹尼耶陆(AlainDanielou),在他1972年出版的《东方国家音乐与音乐家的处境》一书中,针对亚洲国家音乐家的情况,做了详细的剖析。他指出,亚洲音乐之所以会被藐视,是西方人借助殖民政策所作的文化宣传所导致的结果。又说,西方国家在亚洲地区开拓殖民地的野心,更造成集体洗脑与灭绝种族文化的后果。这也是亚洲传统音乐的作曲家、演奏家地位低落,亦感到自卑的原因。很明显丹尼耶陆的这种研究,就是把社会学上的两个重要问题———价值与评价,应用到音乐社会学领域的最好例证。

3、非自主性的音乐学习

这也是音乐社会学探讨一个人在无意识、无法抗拒的情况下,所接受的音乐教育,如广告音乐常常无形中进入我们的脑海中。非自主性音乐学习是音乐教育,尤其是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儿童,特别是幼儿时期,受大人的影响既大而深,一个从小就被灌输古典音乐的小孩,会无理由地排斥其他音乐。所以,一个人对某种类型音乐喜好的原因,是否与非自主性音乐学习有关呢?另外除了广告、音乐教育,非自主性音乐学习还可以来自哪个方面?这些都是属于音乐社会学的关心范畴。

(三)音乐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自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的《音乐理性基础和社会学基础》于1921年出版后,音乐社会学学科就成为一个新兴的音乐理论研究领域。究其原因,首先是高科技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音乐制作、创作的提高和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其次,为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对音乐形式追求的多元化,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内容与样式,音乐新事物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音乐的社会性,扩大了音乐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范围。如曾经被广为忽视的各类流行音乐也成了音乐社会学的研究领域。虽然音乐社会学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传统的音乐学理论相比,它还属于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对它的研究方法、定义、范畴还有很大分歧和差别。这些研究理论方法中比较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有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的合理化及理想型理论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观念就是以合理化理论来阐释为什么在欧洲音乐历史中,由复调音乐发展而来的主调音乐得到蓬勃的发展,而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则合理化地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他把音程、和弦和声、平均律的调音、记谱法以及乐器制造都看作是欧洲音乐文化内代表性的、合理的标志。韦伯还提出了理想型概念的社会科学研究理论,这种方法侧重于理解、分析现实社会现象。认为把现实社会中许多零散的现象中有意义的本质提炼出来进行分析研究,把音乐作为社会现象来研究。①建立在美学基础上的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认为,西方音乐史和社会史水融。他认为音乐作品象征着社会,陈述事实,并在自己的素材中吸收社会的矛盾。对他来说,音乐作品是音乐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出发点。②阿多诺还提出了文化工业的著名论述:文化工业已渗入到绝大多数的人口中,通过大批量生产文化产品,人们的感觉和行为模式符合工业资本主义主宰的社会形式的需要。他的理论充满着的批判精神,为他的流行音乐批判增色不少。他还理解西方艺术音乐,力图把握西方社会整个音乐领域的历史与社会意义。③西尔伯曼经验主义音乐社会学的理论研究认为,研究和音乐有关的个别人的行为方式和音乐经历在音乐社会学研究中占有中心地位。这种音乐社会经历也是一种社会现象,阐释这种音乐现象必须要以经验主义理论为依据。西尔伯曼从客观化的角度出发,把作为审美对象的音乐作品、音乐内容排除在考察范畴以外。他注重经验理论的重要性,摆脱美学标准,用经验主义的方式来思考、解决问题。④

二、音乐社会学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从开始,我国就有一些著名的知识分子、思想家、教育家在其论著中有关于音乐与社会关系的论述。如:曾志忞在《音乐教育论》中专章论述“音乐之功用”;沈心工在学堂乐歌的推广过程中倡导的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五四”运动以后,在音乐的社会功能的音乐与社会关系的认识方面,又有一批知识分子和音乐家们的论著涉及,如:我国20世纪著名的音乐学家王光祈先生在他的论著《欧洲音乐进化论》中最早提出了对我国古代与民间音乐进行搜集与整理,然后借鉴西洋音乐的方法把这些古代与民间音乐重新进行包装,使之更易为广大民众所理解接受,并成为一种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符号的新国乐。最早指出了音乐社会学的概念与内涵,首次较全面地勾画出了中国音乐社会学学科的整体构架,他提出:“音乐所及于人群之影响,则关乎社会学与文化史者也”。这一时期可看成是音乐社会学在我国的启蒙阶段。我国的音乐社会学理论的独立系统研究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80年代也是我国对音乐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此时,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国内外音乐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音乐商品化的氛围日益浓郁,这些是音乐社会学学科系统研究的重要的客观条件,也为我国的音乐社会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多新的课题。1985年,由前苏联音乐美学家、音乐社会学家A.索霍尔著述的《音乐社会学》(杨洸教授译)在我国首次面世,这本译著在我国音乐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后,1990年5月,《音乐社会学:音乐词典词条汇辑》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本专著共收录了四篇有关音乐社会学的译文和六条音乐社会学词条。它们是:金经言先生翻译的《音乐社会学认识对象》(德国克奈夫著)、《音乐社会学的目的》(德国西尔伯曼著)、曾遂今先生翻译的《音乐社会学的对象、结构和方法》和孙国荣先生翻译的《音乐社会学》(西班牙罗莎著)。

这本书参考了诸多外国的音乐社会学书目,这些文献包括《音乐大辞典》(德)、《哈佛音乐辞典》(美)、《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英)、《音乐百科全书》(苏)、《音乐大事典》(日)等。这些译著为音乐社会学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与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音乐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里程碑。在翻译国外音乐社会学论著的同时,我国的一批音乐学学者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通过调查研究,也发表了大量的音乐社会学论文,其中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的论文有:曾遂今的《试论民间歌曲的走向》、《试论民歌概念内涵的发展与转化》、《现代民歌:时代的一面镜子》、《口头性、集体性不是永恒的真理:关于民歌问题与彭国华同志商榷》、《港台流行歌曲冲击后的回顾》、《中国现代城市民歌的复苏及其特点———音乐社会学实践思考笔记》等;叶林的《音乐社会学的导向和误区》;于润洋的《对一种社会学派音乐哲学的考察》;余兰森的《荀子〈乐论〉与音乐社会学》。音乐社会学已在1992年被正式批准为我国的“‘八五计划’青年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1996年年底结项。其研究成果《音乐社会学概论:当代社会音乐生产体系运行研究》一书于1997年正式出版,该书35万字(曾遂今著)。全书九章,分别为“音乐社会学学科认识论”、“中国音乐社会学学科建设论”、“社会音乐生产论”、“社会音乐听众论”、“社会音乐传播论”、“社会音乐流行论”、“社会音乐商品论”、“音乐职业论”、“社会音乐批评论”等,涵盖了音乐社会学作为中国音乐学新学科建设所面临的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服务与支付
发表咨询 润稿咨询 文秘咨询 购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