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5: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索赔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索赔意向的提出是工程索赔的开始,是承包商索赔意识的体现。索赔依据的收集、整理是工程索赔成功的基础和保障。索赔报告的编制水平,是索赔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作者通过多条高速公路索赔积累的经验,就高速公路施工索赔报告的编制阐述一点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索赔报告 索赔依据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索赔报告是向对方提出索赔要求的正式书面文件,是承包商对索赔事件处理的预期结果。业主的反应(认可或不认可)就是针对索赔报告。调解人和仲裁人也是通过索赔报告了解和分析合同实施情况和承包商的索赔权利要求,评价它的合理性,并据此作出决议。所以索赔报告的内容、结构及表达方式对索赔的解决有重大的影响,索赔报告应充满说服力,合情合理,有根有据,逻辑性强,能说服监理、业主、调解人和仲裁人,同时它又应是有法律效力的正规文件。索赔报告如果编制不当,会使承包商失去在索赔事件中的有利地位和条件,使正当的索赔要求得不到应有的妥善解决。下面就以一索赔成功案例来分析索赔报告应如何编制。
一 某工程索赔报告实例
某大桥根据业主指示进行了桥位变更设计。依据原设计图纸提供的地质资料,监理工程师认为桥位变更后地质情况与原桥位地质勘探情况相符,没有索赔的可能性。然而承包商在实际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发现桥位地质情况与原桥位地质情况不符,因此,在拍照并注意现场收集检测资料的同时,重新对地质情况进行了专业性的勘探并将检测报告随同现场检测资料、施工日志及索赔申请一并报送监理,最终形成索赔金额三十多万元,其索赔报告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索赔费用事项概述、索赔计算书、索赔附件等。
索赔费用事项概述:主要写了发生索赔事件的经过及主要依据。
索赔费用:主要写了费用的计算过程及发生的每一项费用的原因及依据,使费用计算有据可循。
索赔附件:主要是各种勘探资料、现场检测资料、施工日志等。
正是由于该工程的索赔报告做到了有理有据,使这次索赔获得了成功。
二 索赔实例分析
从以上工程实例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索赔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索赔事件总论
总论部分的阐述要求简明扼要,说明问题。它一般包括序言、索赔事项概述、具体索赔要求、索赔报告编写及审核人员名单。
2索赔根据
索赔根据主要是说明自己具有的索赔权利,这是索赔能否成立的关键。该部分的内容主要来自该工程的合同文件,并参照有关法律规定。承包商的索赔要求有合同文件的支持,应直接引用合同中的相应条款。强调这些是为了使索赔理由更充足,使业主和仲裁人在感情上易于接受承包商的索赔要求,从而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或工期延长。
3索赔费用及工期计算
索赔计算的目的,是以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说明自己应得经济补偿的款额或延长的工期。如果说索赔根据部分的任务是解决索赔能否成立,则计算部分的任务就是决定得到多少索赔款额和工期,前者是定性的后者是定量的。
在款额计算部分,承包商必须阐明下列问题:(1)索赔款的要求总额;(2)各项索赔款的计算,如额外开支的人工费、材料费、管理费和所损失的利润;(3)指明各项开支的计算依据及证据资料。承包商应注意采用合适的计价方法,至于采用哪一种计价法,应根据索赔事件的特点及自己所掌握的证据资料等因素来确定。其次,应注意每项开支款的合理性,并指出相应的证据资料的名称及编号。切忌采用笼统的计价方法和不实的开支款额。
4 索赔证据
索赔证据包括该索赔事件所涉及的一切证据资料,以及对这些证据的说明。证据是索赔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翔实可靠的证据,索赔是不可能成功的。索赔证据的范围很广,它可能包括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政治、经济、技术、财务等资料,具体可进行如下分类:
(1) 来往文件、信件。有关工程的来往文件或信件必须全部保存妥当,直至合约全部履行完毕,所有索赔均获得解决为止。
(2) 各种施工进度计划表及过程资料。开工前和施工中编制的所有工程进度表均应妥善保存。
(3) 气象资料。在分析进度安排和施工条件时,当地气象部门的气象资料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4) 会议纪要是业主、监理和承包商定期或临时召开现场会,讨论工程情况的会议记录。它能追溯项目的执行情况,查阅业主或监理签发某项工程变更通知的背景和日期,且能查阅施工中最早发现某一重情况的确切时间。
(5) 工程照片与声像资料。这些资料是反映工程客观情况的真实写照,也是法律承认的有效证据。
(6) 工程核算资料,财务单据和工程款单据。所有人工、材料、机械设备使用台帐,工程成本分析资料,财务单据,财务报表,货币汇率现金流量,物价指数,收付款凭证等内容的增减均能揭示工程内容的增减情况和开始时间。这些资料是承包商对业主提出索赔的重要依据,也是后续索赔额计算的原始基础资料。
(7) 所有的合同文件,包括招投标书,图纸原件,变更图纸及招投标阶段现场考察,编标资料等。它们之间的某些差异和变化将是承包商索赔的最有力的证据。
(8) 工程检测和中期验收报告。由驻地监理工程师签字的工程检测和中期验收报告反映出某一单项工程在某一特定阶段竣工的程度,并记录了该单项工程竣工时间和验收日期。因为工程检测或验收报告是由监理工程师签发,向业主索赔时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往往力度较大。
三 结语
综合以上内容,得出以下结论,在高速公路工程编写索赔报告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依据合同及其它工程文件,索赔事情已发生;
2 按合同及相关文件要求,及时递交了中间文件;
3 索赔费用计算的过程要有据可循;
4 索赔报告中证据要充分。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版
2 《合同违约索赔技巧和赔偿计算标准》编委会编,《合同违约索赔技巧和赔偿计算标准》,法律出版社,2009
【关键词】珠宝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内容
根据宝石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就业的倾向,宝石专业选择了德诚进行合作。德诚主要从事黄金首饰的加工、生产、销售,是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十大珠宝品牌,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和强大的销售网络。合作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共建基地
学校依托德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在企业建立生产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和“双师型”素质教师培训基地。学校作为德诚的一线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其提供培训服务,提升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
第二、互聘专家
学校聘请德诚集团专家作为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专业改革建设。德诚集团聘请学校教师参与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指导技术、生产设计和管理,参与生产技术科研工作。
第三、实行“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最后一年到企业实习。通过“定单”或“准定单”方式,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学校根据德诚集团需要进行上岗前培训,增加与实际工作的相关课程。根据公司人才需求设置相关专业。
第四、项目合作
德诚集团提供相关生产加工型项目供学校独立承担或共同合作承担,委派相关技术人员指导学校师生开展工作。对在合作项目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优先考虑安排工作。双方根据需要,进行横向课题研究和技术开发合作。
第五、设置冠名班
设置冠名班,冠名为“德诚珠宝班”,企业从招生阶段开始介入,招聘的学生作为订单式输送进企业,签订实习及就业协议,毕业后定向输送至公司进行服务。2015年9月,在183名新生中选拔了48名加入该班。该班级的主要课程与其他班级一致,同时增加了企业专家讲授的职业规划、商务礼仪、珠宝市场营销等课程。
第六、设立“德诚奖学金”及开展学生活动
对优秀的学生发放“德诚奖学金”,每学年15人,每人3000元。
开展“德诚珠宝艺术节”系列活动,包括:黄金首饰秀、学生珠宝设计作品展、珠宝知识系列讲座等。
二、校企合作的成效
通过与德诚的校企合作整合了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联系起来,具有以下几方面成效:
第一、 构建了校企合作良性运行机制
为保证校企合作能顺利进行,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的政策,统筹项目合作和发展规划。同时,设立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双方共同组成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工作组,负责校企合作日常事务。
第二、改善了实验实训条件。投入300多万,对宝石鉴定实训室、宝石加工实训室进行完善,同时新建首饰设计实训室、玉雕实训室。
第三、师资互培互训取得进展。为提高校内教师实践技能,学校形成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制度,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必须深入企业锻炼至少40天。校内专任教师利用暑假到德诚学习首饰制作工艺,掌握最新技术,返校以后新开课程,把在工厂里所学到的技术带入校内课堂,使教学更形象,信息量更丰富。
同时,在企业锻炼的老师利用工作之余为德诚的员工普及专业知识,提高企业员工的理论水平。
第四、了解企业需求,改进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分析学生在企业工作中的表现和企业的反馈,弄清学校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从而调整教学计划,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要。组织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和讲义,如:《宝石鉴定》、《宝石加工》等教材,将实践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上升为理论教学案例。
第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邀请企业专家讲授和深入企业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掌握生产一线最新的技能和信息,获得工作经验,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在实践中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避免了学生就业时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而造成的障碍。
第六、学生积极参加企业实习,期间由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管理,在实习中表现良好的学生,优先推荐就业。学生进入德诚黄金集团实习,分布在生产、设计、销售部门,大部分学生打算留在德诚发展,在学习经验的同时也解决了就业问题。经过企业锻炼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
第七、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降低了学校办学成本,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
三、存在的问题和未来方向
通过校企合作,了解到学校教学中存在理论知识讲授过多、脱离实践等问题,学生对繁杂的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对实践课程兴趣较浓。学校虽然购置了大量实训设备和标本,但使用率较低。
针对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应该合理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增加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同时提高实验实训设备使用率。
未来,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在三者之间建立起良性循环,能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使学生学到扎实的本领,让企业能招募到优秀的人才,才能达到“三赢”的效果。宝石专业与珠宝行业紧密相连,也只有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高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行业,促进珠宝行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
摘 要:“店长”是门店管理的核心,店长的职业素质和管理能力是门店效益提升的关键,店长的职业培训成为企业提升店长工作业绩的主要手段。本文应某连锁企业需求,对企业门店店长进行全面调研,结合门店走访交流,完成本次调研报告,全面反馈店长培训需求,为进一步的店长培训体系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店长;培训需求;调研
连锁企业是近几年随经济发展较快的行业,连锁企业发展的本质要求是门店的不断扩张,所以门店员工和店长是企业急需的人才。尽管几年的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已经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员,但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还存在着大量的非专业人才,还有着一大批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亟待提高的“老店长”。同时互联网技术、移动商务技术等新科技对连锁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冲击较大,技术的与日更新更需要作为连锁企业基层管理者的店长,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才能肩负起门店发展的重任。连锁企业门店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消费者需求变化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门店店长的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为提升店长工作能力,保证企业店长培训的专业性和针对性,特应××企业(时尚品牌专卖店)需求,完成此次调研报告 。
一、调研研究的意义
1.全面了解店长工作内容和培训需求。
2.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构建满足企业需求的职业店长培训体系。
3.探索连锁企业店长的职业发展轨迹,完善在校生的专业培养。
二、调研研究设计
1.样本分布
此次调研企业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调研对象选择了大连、沈阳、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39家门店,对企业店长进行问卷调研,所有问卷有效,实现了最初调研目标,具体样本分布详见表1。
2.研究方式
课题研究主要采用问卷、实地走访和企业管理者沟通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店长培训”的实际环节,与店长互动交流,在广泛查阅相关研究文献、结合连锁企业客观发展实际,充分依托问卷统计数据得出最终研究成果。
三、研究结果
1.店长培训现状分析
所有接受调研的店长,对企业现有的培训评价良好,49%的受访者认为店长培训较充分,41%的受访者认为现有培训还可以,但店长在问卷中都反馈出对进一步的培训需求的迫切愿望,达到总调查比例的87%。近一半店长(41%)自己主动学习时候较少、计划性不强、坚持效果不佳,也需要企业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开展培训,以满足店长职业成长的需要。具体店长培训现状调研数据详见表2。
目前企业店长主要培训内容如下。
(1)企业文化、员工成长与晋升培训
和所有企业一样,该企业将企业文化培训放在首位,店长的主要工作职责、店长的成长与晋升等内容也是常规性培训内容。
(2)店长技能培训
店长是一店之长,同时也是门店的具体运营人员和员工操作的指导者和培训师,所以企业安排了系统的店长技能培训,具体包括鞋子知识、服装知识、陈列技巧、服务礼仪和安全知识等专业技能。
(3)管理能力培训
店长的管理能力培训包括店长角色、基本沟通技巧、门店训练系统等,内容系统性较差、培训时间短,是店长培训体系的薄弱环节。
2.店长工作内容分析
店长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是全面了解店长的主要工作状态和内容,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在调研问卷的基础上,进行实地门店沟通走访。通过走访,企业店内员工工作井然有序,收银员工作较忙,一边结账,一边耐心回答顾客询问,并仔细包装,给顾客留下良好印象;店员都能各司其职,在自己服务区域内忙碌着,帮顾客取拿商品,讲解商品特色和保养知识,热情周到细致;店员间合作较顺利,并可以第一时间求助店长。店员对店内服务细则都能即刻解答。
在走访中发现,企业服务人员较年轻、朴实,灵活应变能力较弱,对商品深层次知识了解较少,对竞争企业类似商品了解较少,对商品的相对特色了解较少。
通过沟通了解到店长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人员管理、商品管理、环境管理、服务管理和绩效管理等五项,具体内容详见表3(资料来自企业内部)。
3.店长培训需求分析
通过问卷统计,了解到店长工作中主要欠缺的是“调动员工工作激情”的能力,占到总调研比例的38%;其次为“店铺销售数据分析”能力,占到总调研比例的30%,排在第三位的是“同业市场竞争发展趋势分析”能力;排名较靠前的还有“员工工作分配与协调”、“制定有效的促销策略”;“如何有效管理库存”等,都占到总比例的23%左右。通过上述数据的统计,可推断店长首先认为人的管理是第一位的,其次应该是店铺发展的策略,第三位的才是店铺运营的各种专业技能,详见图表1。
店长工作中主要面临的挑战包括“员工的积极性和执行力有待加强、激励员工技巧有待加强、服务及服务质量出现下滑、个人沟通技巧有待加强“等,详见表4。归根结底,店长认为员工的管理是其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店长最想学习的是“如何提升门店的销售业绩”,占比高达74%,其次是“如何改善服务意识及服务品质、如何改善员工绩效表现、如何进行团队熔炼和如何处理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并希望通过培训实现销售业绩提升和个人管理能力提高,详见表5。店长希望培训实实在在,能真正提升门店的效益和自己的管理效率。
除问卷,与店长的沟通,也了解到店长普遍反映,很苦恼不会管理团队,不能较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销售业绩上不去,自身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在店长选择的“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的问卷中反馈,店长希望通过案例研究法、参观考察法和情景模拟等方法,由“实战性强,丰富的案例辅助”的讲师来完成,以达到训练的目的。店长最喜欢的培训形式是“内部讲师主题内训”,占到总调研比例的69%,其次为“外派公开课和外聘讲师的主题内训”。对于单次培训的时间选择,店长普遍赞成1天的长度,对于更长时间的选择(2天以上)没有店长选择,详见表6。
四、研究结论
此次所调研的企业是年轻的企业,也是非常具有活力的企业,高层管理者非常重视员工的职业培训与发展。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全国所有区域的培训,形成了较完善的培训体系及培训资料,但在以下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在即将完成的“店长培训体系”设计中进一步完善。
1.培训讲师来源和培训形式单一。担任企业店长培训的讲师主要是两种类型,一是人力资源部专职培训人员,二是上一级管理者。这些培训讲师基本上是企业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员工,培训讲师来源单一,培训内容“近亲”效应明显,培训形式集中在讲授方式上,较单一。
值。总结多年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经验,探索新形势下的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
Abstract: The software industry ha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our country, higher vocational software outsourc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d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research have a certain value to software talents training. Summarizes many years of experience i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eaching reform, explores higher vocational software outsourc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d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new situ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关键词: 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oftware outsourcing;talent training model;curriculum system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54-02
0 引言
当前,我国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主要面向日本市场,来自日本的服务外包业务约占60%。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大连地理位置毗邻日本,与日本有着地缘、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刻联系,与日韩等软件和动漫强国在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很深的文化渊源。
1 大连软件外包企业人才需求现状
大连目前共有1200多家软件公司,世界500强软件企业60余家,软件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来自大连IT技能标准及解决方案论坛上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大连软件行业人才缺口达20%,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职位是高职类软件毕业生所能胜任的。
在软件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有比较大的需求;近一半的的企业对软件测试人员有需求,四分之一的企业对软件维护和项目管理人员有需求。
2 大连软件外包企业对高职层次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需求分析
企业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开发平台主要有Windows、Linux、Unix和Android,其中Windows、Linux所占份额最大,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Android的开发业务需求越来越多。企业所使用的软件开发技术主要有Java、.NET、C\C++、COBOL;数据库技术主要有Oracle、MySQL、DB2;在企业级应用中涉及的技术主要有Struts、Spring、AJAX、Hibernate、MVC等。
企业在用人时,除了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对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也很明确。在专业能力方面,要求能熟练搭建JAVA、.NET软件Web开发环境、熟悉IIS、TCP/IP等B/S结构相关的网络技术、能搭建软件测试环境进行测试、能达到英语4级或日语2级水平;在职业素质方面,要求具有较好的产权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高度的责任感、自主再学习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3 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岗位定位
面对企业对软件开发人员的大量需求,要把“软件开发人员”作为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首要岗位;软件测试人员的缺口接近开发人员的半数,故将“软件测试人员”作为次要岗位;另外,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办公及业务需求,对软件维护和系统运行的技术支持需求也不容忽视,结合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等客观条件,应将软件维护、项目助理等有重叠和交叉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整合,并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岗位目标之一。
因此,高职软件外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创新精神,掌握外包软件开发的基本工作过程及规范,具备程序代码编写、数据库应用开发、软件项目测试、文档编写等能力,能在项目工程师指导下,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和软件服务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4 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计
高职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应趋向于选择“全程企业项目嵌入,高中低三层渐进”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分JAVA和.NET两个主要教学方向,辅以相关基础课程和三年外语全贯穿的课程体系。
理论教学的设计理念是以企业实际应用为核心,以知识够用为度,以可持续能力培养为目标。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理论教学体系整体设计按基础入门、能力提升和实战拓展分3个级别设置,这3个级别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在JAVA方向,基础入门级要求能使用HTML、CSS技术实现静态页面的设计与制作,能使用JAVASCRIPT实现前后台的交互,能使用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实现逻辑简单 的教学任务,能使用JSP和JDBC技术实现对Oracle、MySQL等数据库应用开发;能力提升级要求能使用Severlet、JavaBean、AJAX、Severlet过滤器、JSTL标签库、JSP EL表达式语言等相关技术和方法实现企业级WEB项目的开发;实战拓展级要求能使用J2EE体系架构、Struts2、Spring、Hibernate等技术和方法实现MVC设计模式下企业中型Web项目开发,团队合作完成大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以及产品的测试与维护。在.NET方向,基础入门级要求能使用HTML、CSS技术实现静态页面的设计与制作,能使用JAVASCRIPT或VBSCRIPT实现前后台的交互,能使用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实现逻辑简单的教学任务,能使用技术实现对MySQL或Oracle等数据库应用开发;能力提升级要求能使用、C#.NET、SOAP、WSDL、UDDI、WSC、WSP、WSB、异步调用、事务、缓存、WCF技术实现企业级WEB项目的开发;实战拓展级要求能使用XML、Ajax、Silverlight编程技术开发框架下的企业中型项目,团队合作完成大型项目的编程与测试,以及产品运行与维护。
实践教学的设计理念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企业项目导向、工作任务驱动为中心”的模式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项目设计以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训练为主要目标。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按照理实一体化课程、独立实训课程、专业顶岗实践课程3个层次设置。理实一体化课程整体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围绕实现项目中任务的核心技术讲解理实一体教学内容;采用“虚拟企业、再现真实需求”的实践模式,围绕企业常用技术及企业应用项目实战开展独立实践教学内容。
综上,形成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5 结语
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研究,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提炼整合而来,其对于培养人才的岗位定位、岗位能力分析、知识与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可以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为高职软件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冬.高职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20期:30.
[2]陈振东.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0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服务外包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刘志宝(1982- ),男,吉林吉林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设计与开发;闫淼(1979- ),女,吉林吉林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设计与开发。(吉林 吉林 13202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33-02
自2009年国家提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目标以来,高职院校竞相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服务外包产业需要。但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向各领域的辐射不断加深,加之我国人才培养方面自身的原因,相关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等人才供需矛盾仍然日益突出。因此,探索有效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十分重大。
一、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
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等资料显示,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从业人员总量以及增长率不断提高。另外随着我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普及应用、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的不断深化,国家对基于ITO的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大力推进等,在岸服务外包业务快速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新型岗位的派生,推动了经济社会对新型实用技术人才的广泛需求。但我国服务外包人力资源仍处于供需不平衡状态,人才供需脱节已经制约了服务外包产业的顺利发展。
二、高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现状
1.专业设置与专业定位模糊。教育部、商务部提出,采取灵活措施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探索多种模式培养服务外包人才。可在原有专业内开设服务外包专业方向,增设服务外包课程。但在实际实施中,许多院校并没有结合ITO业务内涵和实际岗位情况构建课程体系。
2.校企合作难以稳固。多年来,高职院校都一直都在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双赢”式校企合作模式,直到目前,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由于合作双方的价值取向不同,为对方服务(投入)必将追求各自的利益,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与企业“身份”不对等的情况下,普通高职院校除了支付“简单劳力”外,无法提供其他利益,难以建立稳固的利益共同体。
3.实践教学有效性缺失。目前,在实践教学中大多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首先,实践教学脱离企业实际。高职教育打破学科系统化框架后,相关课程内容建设需要紧密贴近实际岗位内容,实践指导教师也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岗位技能。其中的每一个要素都需要企业资源支撑,尤其是在技术发展迅速的服务外包行业领域。对此,普通高职院校还难以做到。其次,学生顶岗实习难以整体实施。学生以实习员工身份在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缺乏系统化管理。此外,难以协调大量技术难度合适的工作岗位,学生在短期内很难创造高价值,大批量顶岗实习会给校企双方造成额外支出。
三、依托校企合作,革新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1.理性投资,谋求校企合作。谋求校企合作首先要考虑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在明确自身需求的基础上,“配型”合适企业,然后评估自身能否满足对方利益需求。企业追求利益不外乎学校对其进行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但在普通高职群体中,各校办学水平不同,对企业的“交付”能力也就不同。显然,在现今没有第三方制约的情况下,校企合作只能通过双方的利益整合实现。从培养ITO技术人才的角度看,由于ITO服务产业急速扩张,各类层面技术人才紧缺,高职院校可以投资(或投以设备使用权)与企业建设区域性共享实训基地,一方面,参与ITO服务商生产运行;另一方面,作为学校实训基地,也可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校企合作建立在双方共同“利益”上,通过建全管理机制,可以保障长期稳定的合作。
2.基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定位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人才培养符合企业需求”是高职专业定位的基本原则。从我国目前在离岸ITO业务的发展趋势与城市信息化建设情况看,无论是在发达地区(如外包示范区)还是次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开设本类专业都不难寻求契合点。正如《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5号)中所指出的“可在原有专业内开设服务外包专业方向”。但专业定位则要严格根据企业需求来进行,包括确立专业技术方向、制定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近年来,经过专门机构、院校以及企业多方研究探索,关于ITO人才在知识储备、职业技能、沟通与交流能力、个人素养以及结构等方面的特征描述已经作为成果得到公认。必须强调,高职专业培养ITO人才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学生的技术能力提升到同一水平,因为在ITO业务领域的岗位群中,岗位技术含量差异跨度较大,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类技术岗位。因此,专业定位应该重视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3.校企合作实施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培养ITO人才必须首先健全工作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效实施。(1)人才培养制定原则。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依据工作任务需求和行业指导标准制定,必须具有鲜明的岗位指向。教学资源有深厚的企业背景,行为导向课程主导全部培养过程,依据工程成果评定学生成绩。(2)教学进程一分为二,实施两阶段教学进程。其一,面向技术体系自身,以典型环节与用例为技术学习载体,实现对技术本身的成熟应用和策略能力。其二,面向职业岗位典型业务需求和工作流程,展开有针对性的职业能力(或生产性)实践。前者培养专业技能基础,后者形成实际工作能力。(3)工学交替,注重协调。高职教育是面向能力培养的短学历教育,需要实践教学能够从方法性的单元问题快节奏地转向任务性的职业活动。因此,必须考虑实践内容、教学形式和进程间的协调性以及先期教育成果的综合运用,确保“工学交替”的有效实施。(4)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强化职业素质教育、职业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支持学生开展课外社团与技术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强化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坚持用实践教学成果主导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根据典型ITO任务阶段划分课程单元,有计划地依据合作企业导入的ITO项目,安排生产性实习,秉承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适时考核。同时,采取划分小班方式分岗开展岗位实习,以便适应高职学生能力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职业发展取向,实施多元技能培养,确保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结合本区域服务外包发展态势,进行专业定位;依托长期、稳定、双赢的校企合作,将企业典型工作过程转换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有效保证学生实践过程的有效性,以上这些措施可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从而提升高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李皓.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12―2013)[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人才需求与培养状况调研报.[DB/OL]http:///link?url=A69hAe1ZID7T
4-hCWBhz6-R6IFMKfjphzfCRsyvxzRQzgaJL1HIvqfF-Zldr-d5A493sTjhNVJoA_h
IzzW05BY-TiLawr4GerefEbKRITay,2014-03-03.
[3]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服务外包研究动态.[DB/OL]http:///article/t/201303/20130300043253.shtml,2013-03-10.
关键词:项目外包 特点 双创教师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114-01
高校作为就业人口输出大户,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响应国家政策和提高学生就业率意义重大。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当总结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培养方法,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外包作为连接学校和公司的桥梁,以不同形式融入到高职教育过程中。通过完成项目外包的制作不仅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让学生的双创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得以提升。分析项目外包、职业教育和学生的特点,探索项目外包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对双创能力的提升作用,发现解决双创能力培养的方法对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正面的作用和影响。
一、项目外包的特点
大部分产业是集合创意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人员在一起的集体。为降低成本,一般企业会把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或产品的核心部分交由正职人员来制作完成;把非核心工作、短期需求的事务交由专业人员代为制作完成,这种以代制作完成的项目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项目外包。大部分企业之所以把项目外包出去完成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1)简化项目的复杂程度;(2)节约公司的资源,把精力投入到核心业务;(3)让专业的人员来做专业的事情,提升开发速度。找到合适的承包个人、工作室或公司来完成项目外包的制作对产业的完善和公司的良好运营尤为重要。探索承包项目外包者的资质和特点也显得较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教育,了解受教育学生的特点都比较重要。通常情况下,高职学生类型层次复杂,文化基础差,不擅长做研究性的工作。但是,高职学生的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适应性较强。他们对职业技能的掌握较为理想,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能够完成指定的项目制作工作。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引入项目外包,以实训室为据点,以学生组建项目团队为主体,教师辅助指导,构建公司管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之后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三、以项目外包为载体,培养双创能力经常遇到的问题
(1)学生职业技能夯实,但创新意识不强,创业能力和素质欠缺。(2)双创人数急速增加与双创师资结构和硬件条件容纳量不匹配。
四、解决以项目外包为载体,双创培养问题的方法
(1)开发“45分钟”以外的双创思路,引入项目外包,产学融合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工学交替培养大学生双创能力。
结合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着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逐步转化为技术创新型人才。从学生进校开始,开展“2+05+05”的教学培养。2代表大学前两年仿真式项目;第一个05表示在校企业进行校中厂的真实项目;第二个05表示在校外企业进行厂中校的真项目。
在“45分钟”以外投入时间和精力,导师利用暑假和空闲时间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进入企业、了解市场,到企业一线学习、参观、交流,利用校企合作优势,本土企业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实践形式。
引入项目外包。学生参与项目,按照企业的要求完成项目,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再返回课堂针对性地提升技能,实现工学交替、产学融合。同时发掘专业技术的优势,提高专业技能认可度和自信心,进而借助项目外包平台及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组织参与学生,在双创教育信息化平台开展总结与交流,以各种形式分享与推广,激发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扩大影响力。
(2)建设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已经不能满足双创团队建设的需求,双创教学团队更强调教师对创新和创业的理解和经验。导师团队分别为:技能教师、创新教师、创业教师。
[关键词]高职教育: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290―03
一 引言
软件外包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产物,通常是指发达国家的软件公司将一些非核心软件项目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国家的公司开发,以达到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目的,如图1所示。目前,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2007年全球软件服务收入为7480亿美元,其中外包业务约占1/6。我国软件产业的收入在2007年已达到5834亿元,2008年第一季度我国软件产业业务收入达到1443.6亿元,同比增长29.9%,全行业就业人数超过130万人。为顺应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的高速增长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
软件外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需要既懂软件技术,也有一定行业背景知识的人才。对于我国外包企业来说,所需的外包人才按照需求不同是有所区别的,最合理的外包人才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具体来说,底层,也就是技术性人才,是基础的软件开发人员,基本能力要求是编写代码、技术文档,以及与团队成员和项目经理共同完善设计方案,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表达能力:中间层是具有丰富项目实践经验的项目经理人才,有很强的沟通和团队领导能力,准确地了解客户需求,能够对软件项目进行系统分析、模块化分析,协调各种资源并掌握项目进度和质量控制,同时也需要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顶层,即高层次人才,是既懂得管理又懂软件,并具有外包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这种人才应该熟悉国际化企业工作管理模式,能够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动态和趋势,掌握国际标准和规范,熟悉对方的文化,参与国际软件竞争和市场开拓。随着产业的逐步发展,信息化人才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呈现出金字塔结构,高层次人才占8.5%,中间型人才占35%,技术型人才占56.5%,见下图2所示,可见技术型人才占有比例最大,同时需求也是最大。
二 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软件外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当前我国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导致很多软件外包企业都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不缺订单,缺人才。软件人才严重短缺和整体结构的不合理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外包企业对软件外包人才都有技术、经验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需求,但我国现有的几种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还很难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具体包括:
1 正规院校学历教育培训模式,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软件开发技术,但缺乏软件开发工作经验、项目交流和团队合作锻炼,企业选择这样的学生需要经过相对的项目知识与技能培训。
2 培训机构培训模式,虽然有的机构重视通用技能培训,但由于软件外包项目因行业不同,会体现出不同的专业性要求,所以学生在专业知识,如金融、物流等方面会有所欠缺。
3 企业通过内部进行培训,直接让学员接受外包开发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及实际的外包项目训练,在团队模式下培养整体的开发和协作技能。但这样的培训模式会给发展中的外包企业增加成本。
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企业要求,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困扰中国软件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中国软件人才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不合理局面:缺乏能够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动态和趋势,掌握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工程规范和技术规范,具有大型系统的开发管理经验,熟练运用一门以上外语,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而能够参与国际软件发展与竞争的高层次软件人才;同时缺乏具有很强的纪律性和耐心,能够一丝不苟地执行重复而枯燥的工作,并能适应国外的开发模式(包括一定的语言能力)的低层次软件人才。虽然与计算机相关的国内大学本科毕业生每年有几十万人,但是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很少,而符合国际软件外包行业要求的人才则更是寥寥无几。用人企业招聘进的部分大学本科毕业生也要花很长的时间培训才能令他们真正可以投入工作。这种情况是因为学历教育与新技术和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严重脱节,尤其在国际软件外包这个领域上则更加突出。
三 高职院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
我国的高职教育是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和市场经济基本形成的情况下大量出现的,它必须超前、主动的去适应现代教育和市场经济提出的要求,要围绕地方(区域经济)或行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进行,培养当地社会、企业所急需的技术型、技能型应用人才;要有一定的行业、职业发展的前瞻性,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后续学习、自我择业的基础与潜能。同时,软件与软件外包行业因其知识性、专业性、实践性,决定了该行业必然是智力型、应用型人才高度集聚。由于软件与软件外包领域的多样性、行业的高速发展性和市场的国际性,它对人才的技能与素质的要求有其行业自身的特征:从能力上分,需要具备复合型人才的三种能力:一是熟练使用或开发软件及信息网络的技能:二是一门以上外语交流能力;三是项目涉及专业领域的知识。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作为激烈竞争的职业教育市场的参与者,在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优势。高职软件专业的学生要在软件外包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依赖于两个条件:一是企业进行软件生产流程再造,如软件外包大量工作可通过分工细化和生产标准化为高职学生提供适用岗位;二是学校的教学内容实用化,按企业的岗位要求培养实用人才。这就提供了高职院校软件技术相关专业在低层次软件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高职院校可根据软件产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有的放矢,培养企业急需的软件外包人才。基于高职院校的软件外包技术型人才培养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的重要保障,不仅拓宽了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供大量合格的软件外包人才,增强我国软件外包的竞争力;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金融危机下的就业难问题。
四 高职外包人才培养新模式
现阶段的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几方面的矛盾:一是企业分工不细,对学生提出了过高的要求,高职学生难以适应;二是高校的“共性”教育与企业的“个性”需求相矛盾;三是学校教师知软件而不知软件生产,学生所学知识缺少实用性和针对性。这些矛盾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就业时感觉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相差甚远,而企业普遍认为应届毕业生很难在短期内胜任工作,岗位匹配性差,缺失相当多的关键能力。
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对传统的软件专业培养
方式进行改革,完全靠学校的环境是很难培养出来的。高职院校要按照产学结合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加强合作。学校只有融入企业文化,引入企业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效率意识和用人机制等,创新办学理念,健全经营管理机制,提升学校的服务意识和竞争实力,提升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我们认为关键问题是明确我们的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定位。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层次不齐,逻辑思维相对薄弱,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高职教育既然是直接为社会经济建设一线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我们就要从需求出发,从课程做起,说白了就是让学生针对工作而学习。因此选择更适合自己、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校企合作有利于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有利于创新办学模式,拓宽高职发展的路子。但校企合作的复杂之处是如何根据企业的灵活多变需求,弹性解决课程设置、时间分配以及如何快速收集外包项目真实案例,编制教程、组织教学以及配套实训等棘手工作。研究目标是校企结合,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和软件企业的长处,研究一种在高职院校培养外包软件人才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我们认为主要的实施方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 校企合作建设绍兴市外包软件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与软件服务外包骨干企业的全面合作,在学院建立研发基地,让学生与教师参与实际软件外包项目,同时学院在软件服务外包骨干企业建立多个学生实习基地,计算机系毕业学生将到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在此基础上,努力争取政府及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支持。共建外包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开展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工作,校企双方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开发课程和相关配套教材,进入基地学习的学生,将直接以实际开发的外包项目作为实习训练项目,完成实训后,将具备相当于在专业IT公司工作超过半年的员工之软件开发能力与经验,可直接上岗,参与实际项目开发。
2 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经验,主要目标是通过一些实际的企业真实项目,对学生进行项目虚拟团队运作。一方面锻炼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后续进入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邀请IT企业管理精英,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为每个学生提供的职业发展规范建议,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全面提升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实现毕业生的高就业率,为IT企业输送更适合直接上岗的毕业生。
3 校企合作开展软件外包方向订单式人才培养,与软件服务外包骨干企业及相关企业共同合作,开展软件外包方向订单培养班。目前,已有多家软件企业上门讨论合作的可能性。为此,计算机系专门召开相关的研讨会,邀请多个企业的专家,就如何开展该方向教学工作进行研讨,初步确定了教学方案,并已开始实施。同时从07级起,将对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让企业尽早参与到学生的培养工作中,使学生能更好地达到软件外包人才的要求。
4 从政策层面上要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政策体系。学校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出台相应政策、法规和措施扶持和支持校企合作,要求企业、行业有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义务与责任,并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地方政府设立专门的部门对本地区的校企合作发展给予协调和指导,体现社会对参与校企合作的软件外包企业的认可度,全力调动企业支持教育的积极性。
改革高职院校软件外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外包技术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强调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性的目标,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来带动其他相关课程的改革,并由此探索软件外包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途径,解决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打造完整、顺畅的教育价值链,为国家培养合格的软件外包技术应用型人才。
五 结束语
本文从高职学生就业的实际出发,依托软件外包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创建软件服务外包实训基地,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联合软件服务外包骨干企业,开展外包软件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软件外包的专业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培养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瓶颈;而且作为高职教育机构,我们可以抓住软件外包所带来的机遇,赢得更大发展的先机。学校要树立“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企业要树立支持教育的社会责任意识,立足“双赢”,共同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梅.软件外包人才亟须大力培养[R].经济日报,2006―7―22(5).
[2]李可学.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7(5).
[3]赖利君.面对软件外包高职院校的机遇与对策[J]l中国成人教育,2008,(3).
[4]马荣飞.为软件外包产业培养实用人才[J]职教论坛,2007,(5).
迎难而上,培养社会紧缺人才
2008年以来,学院认真研究政法高职教育发展新形势,紧紧围绕立足、融入、服务平安北京和服务社会基层发展需求,找出路、找定位,主动适应平安北京建设新需要,大力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定位,将培养中高级安保人才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的新重心。学院是北京市唯一开设安全保卫专业的高职院校,全国可借鉴的经验也十分缺乏,专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安保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相对滞后的现状,与安保行业发展的需求、与首都首善之区的地位以及建设世界城市、和谐社会的发展不相符,安保专业已被劳动部、公安部确定为社会六大紧缺型人才培养专业,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巨大的中高级安保人才培养与职业培训市场亟待开拓。
为此,学院加速推进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建设,并将安全保卫专业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学院党委和专业所在的安全防范系专业建设团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短短5年的时间内,实现了专业跨越式发展。安保专业先后设立了安保管理、高级随身护卫、航空安保等多个专业方向。以安保专业为龙头,安防工程技术、消防工程技术专业为两翼的安保专业群已经形成,在校生从2007年的40人,迅速扩展为专业群内近900人的规模。2011年通过了北京市教委示范校建设验收。
探索构建安保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0年,北京市教委为构建首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蓝图,面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选择了13个专业开展分级制改革试点工作,安保专业位列其中。在项目论证与立项过程中,安保专业将安保行业各级各类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素质和要求结构进行分层、分类分析,形成与国家职业分类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并借鉴国际安保职业分级框架,兼顾安保实际职业需求和职业人才发展需求的职业分级标准,构建了完整的安保职业人才分级、分类培养方案及配套的教育管理制度,为在现代职教体系框架下,面向人人,面向终身,构建安保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新模式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思路。特别是全市首个面向保安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分级制试验班的成功举办,在安保行业内引起了较大反响。
借助分级制改革项目,安保专业建设在职教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迈上了新台阶。先后成功申办了国家精品课程、司法部精品课程、市级专业创新团队、市级职教特聘专家等多个项目,基本实现了“国内创一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建设目标。
校政企行、职教联盟,人才培养模式独具特色
校企合作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与命脉,安保专业立足于职业教育,是从职业出发的教育的逻辑起点,以学习者为中心,背靠政府、依托行业、融合企业、联合院校,构建了全国首个“校政企行”安保职教联盟。通过联盟内公安主管部门,安保行业协会,专业相关院校以及中安保、故宫博物院、国家会议中心等近70家安保从业单位的积极参与,30余家单位的密切合作,40余名安保行业专家的深度融入,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核心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分级制改革、各类课题研究等数十个专题开展了一系列研讨、交流、培训与项目合作。特别是通过引入社会资金,校企共同成立了伟之杰、政博安等不同层次的安保培训学院,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建设格局。校内投资1,600余万元建设的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安全保卫专业教学实训基地,融教学、培训、服务、鉴定于一体,校外已经全面实现了毕业生在联盟内60余家实训基地开展短期实训、项目实战和实习就业,使安全保卫专业建设从源头到出口,平台更加广阔,破解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难题,逐步凝练成“实训、实境、实战”,训战结合,准军事化教育管理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相结合的“三实递进、双结合”安全保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底,该模式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全球视野、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安保职业标准
几年来,安保专业坚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国际职业教育对接的合作平台。通过与英国、以色列、瑞士、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安保公司、院校开展广泛交流,整合来自国际间“行业、企业、院校”三方的资源和信息,进一步增强了成员对国际安保行业、国际职教理论的了解。通过全面推进与新加坡策安公司、法国家乐福集团为代表的跨国公司的深度合作,形成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不断拓展安保专业的国际合作空间。2012年9月,在澳大利亚政府官员和北京市教委官员的见证下,与澳大利亚康普利斯学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正式引进国际安保职业资格证书和文凭证书进入中国安保市场,将实现安全保卫与风险管控双文凭证书国际班和面向国内安保行业的在职人员培训项目的落地实施。使安保专业建设接轨国际,服务产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业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国内国外、专兼结合,打造双师结构优秀团队
通过校企人才互挂及外教引进,通过国际项目实践、国外教育培训与国内脱产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安保专业团队的职业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了专业师资的数量优势、结构优势和“双师”优势。目前,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比例达到了100%,有16名教师获得了澳大利亚政府颁发的“职业培训与评估师”(TAE)职业资格证书,安保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已全面与国际接轨,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水平达到全新高度。
立足政法、面向社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几年来,安保专业以提升学院在行业的影响力与话语权为目标,不断丰富服务形式、深化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开拓稳定的社会服务载体,丰富培训形式。通过立足政法、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形成了政法系统在职培训、安保在职人员分级制教育、短期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鉴定、成人学历教育等多种稳定的社会服务载体,近3年已先后完成了司法警官培训2,000余人次,保安员培训20,000余人次,为跨国公司培训企业安保主管200余人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二是积极参与重大活动,提升专业美誉度。发挥准军事化学生管理优势,近年来先后有3,000余人次师生参与奥运会、残奥会、中网公开赛、中石油大会、全国两会、“十”安保等重大社会服务活动和安保项目实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提升了专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三是创新专业服务形式,提升行业影响力。立足职教联盟,通过深化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积极推进保安员、保安师国家职业标准调研与试题库开发、北京市保安职业经理人培训考试项目等新的服务形式;通过外派专业教师赴苏丹、斯里兰卡任海外安全官,与企业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等形式,为企业提供高端安保人力支持;与社会培训机构横向联合,开展建筑物消防员证(初级、中级)、安防值机员证、安防系统维护员证等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项目,满足安保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共同打造安保职业能力提升整体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 配电网 安全性 隔离开关用机械锁定保护装置
在电力系统中,隔离开关作为配网设备,应用比较广泛,其从应用上来看,主要起到了对电源隔离或分切线路的用途,对配电网的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传统的隔离开关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因操作过电压、雷电流冲击,风摆、雨雪、鸟雀等不确定干扰因素的影响而误动作,造成停电事故,给配电网的正常运行带来隐患。所以,设计一款抗干扰能力强,能够避免误动作,以期提高配电网安全性的隔离开关是十分有必要的,现开始探讨新型隔离开关的设计。
1 提高配电网安全性的隔离开关用机械锁定保护装置设计的必要性
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电力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伴随发展而来的问题也接踵而至。譬如在我国配电网中使用频繁的隔离开关,它是通过动、静触头的切合与分离实现分、合电路操作,用以改变电路连接或使线路或设备与电源隔离的。一旦出现故障,不仅给公用电网的运行安全滋生困扰,还可能会烧坏附近的电器,或造成停电事故,给用户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传统隔离开关在机械锁定装置上多利用勾型弹簧,借由联动回转压板形成锁扣,虽然设计精巧,但是缺点是:使用时,其弹性元件极易受外力震荡、环境干扰,或装配不良,而易于脱落。此外,这种装置受到了勾型弹簧结构的局限性――有效圈数少,其储能方式是由弹簧本身的张力形成,易于产生弹性疲劳而失效。在国内,高压隔离开关锁定机构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是扳扣式结构,它由拉伸弹簧牵引撞针片形成锁扣,装配精度差;由于是装置,极易受污秽等环境因素干扰而失效。高压隔离开关的误动作事故严重影响着供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因此,在隔离开关上设计一种安全可靠的机械锁定保护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2 提高配电网安全性的隔离开关用机械锁定保护装置设计分析
由上文中可知,隔离开关在配电网中应用广泛,而其安全性的提高,对电力系统输配电的可靠性有很大影响。下面就对隔离开关用机械锁定保护装置的设计进行分析:
这种机械锁定保护装置主要安设于隔离开关刀闸上,完全区别于传统隔离开关的机械锁定装置安装精度差、弹簧、易于弹性疲劳,受环境干扰大的缺点,将弹性部件封装在密闭滑到内,作简单直线往复运动,配合刀闸的回转,以实现隔离开关的开锁分闸/闭锁合闸操作。
所述密闭滑道固定在所述隔开开关刀闸上,该密闭滑道的一端为容所述锁舌进出的出口,另一端为端壁;装设在隔离开关刀闸上的拉环设有一回转中心孔和一球面槽通孔,拉杆一端与所述锁舌固接铰接,限位于封闭滑道内,另一端呈球形结构,穿过所述封闭滑道的端壁后通过球面槽通孔与所述拉环铰接。弹簧套在拉杆上,一端推抵所述锁舌,另一端推抵所述封闭滑道的端壁。
锁舌舌头下端为弧形结构,以减小合闸阻力,便于锁舌自由伸缩顺利合闸。
此外,拉环有一回转中心孔,且在孔圆周上设有限位凸台。防止作用于拉环上的冲击力过大造成对锁定保护装置的损坏。
锁头可根据实际需要做成各种形状,但内孔一定是锁舌限位孔,使锁舌锚入锁头内,起到锁定的作用。
3 提高配电网安全性的隔离开关用机械锁定保护装置实施方案
图1中,本机械锁定保护装置由拉环1、锁舌3、外滑槽2、内滑槽5、弹簧6、拉杆7及锁头(图中未示)组成。
外滑槽2和内滑槽5扣合后形成一封闭滑道,并通过固定轴固定在隔离开关刀闸4上;锁舌3与弹簧6被限位于封闭滑道内,封闭滑道的一端为容锁舌3进出的出口,另一端为端壁,该端壁上开有容拉杆7穿过的通孔。
拉环1上设有一回转中心孔13和一球面槽通孔14,利用一回转轴穿过回转中心孔13将拉环1可旋转地装设在隔离开关刀闸4上。
拉杆7一端穿过弹簧6中心孔与锁舌3铰链,另一端呈球形结构,穿过封闭滑道端壁上的通孔后与球面槽通孔14啮合,方便于球面槽内旋转,使得拉环1与拉杆7铰接。
弹簧6一端推抵锁舌3,另一端推抵封闭滑道的端壁;本实施例中,弹簧6采用成熟的圆柱形压缩弹簧,材料为弹性不锈钢;
锁舌3的舌头呈弧形结构,以减小合闸阻力,便于锁舌自由伸缩顺利合闸;锁头可根据实际需要做成各种形状,可以与隔离开关的动触头制成一体,拟或与动触头装配成一体结构,但锁头内孔一定是锁舌限位孔,使锁舌3锚入锁头内,起到锁定的作用。
回转中心孔13的圆周边上还设有限位用的第一凸台11和第二凸台12,隔离开关刀闸4上还设有一个限位轴41,限位轴41位于第二凸台12上方,用于闭锁时抵住第二凸台12;第一凸台11位于封闭滑道下方,用于开锁时锁舌3滑入封闭滑道内后抵住封闭滑道,防止拉环1转动角度过大或者拉环1上的冲击力过大造成对锁定保护装置的损坏。
开锁时转动拉环1,作用于拉环1上的开锁力传递给拉杆7,拉杆7牵引锁舌3挤压弹簧6使得锁舌3滑入封闭滑道,退出锁头;闭锁时,推动拉环1,拉环1上第二凸台12旋转并止位于限位轴41,弹簧6得以伸展,从封闭滑道内释放锁舌3,锁舌3弧形面最先撞击触头,受触头反作用力,锁舌3挤压弹簧6向滑道内移动,待隔离开关到达合闸位置时,锁舌3受弹簧的挤压力伸出滑道进入触头孔,从而实现自锁;锁舌3相对封闭滑道的位移是通过第一凸台11、第二凸台12、限位轴41以及旋转弧长来确定的。
本设计的有益效果是:这种隔离开关用机械锁定保护装置,使弹性滑动部件在相对封闭的滑道内作往复运动,弹簧受环境干扰因素少,其可靠性系数提高。能够有效地避免传统隔离开关用机械锁定机构的弊端,达到提高供配电网络安全的目的。此外,其结构简单,经济成本仅为传统装置的50%~70%,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4 结语
提高配电网的安全性是电力部门工作的重点,想要提高安全性首先就是要做好预防工作。本文中的隔离开关用机械保护装置能够提升配电网的安全性,并对整个电力系统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笔者在对隔离开关用机械保护装置进行设计时,总结了以往的相关经验,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相应的科技手段不断完善该装置结构,以确保设计的精准。只有这样,隔离开关用机械保护装置才能更好地提高配电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邱宣怀.机械设计[M].第四版.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