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三农宣传方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8 15:56: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三农宣传方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三农宣传方案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深化涉农保险“,构建覆盖全镇农村人口的保险保障体系,提升“三农”社会保障水平。

二、运作模式

将“三农”综合保险与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单独的保险公司商业运作转为与政府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形成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人保承保的政企联动机制,大力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增强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减少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

三、工作机制

成立镇“三农”保险工作站,每个村要设立“三农”保险服务联系点,并选聘1至3名协保员(3000人以下的村配1名,3000-6000人的村配2名,6000人以上的村配3名),做到层层有机构,村村有人员,为“三农”综合保险承保、理赔、宣传、咨询等工作提供协助服务。

四、推进险种

在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中央、省、市确定的农村住房、自然灾害公共责任、水稻、能繁母猪、森林综合等五项政策性涉农保险险种,同时根据农民在人身、财产、生产、生活等方面保险的迫切需求,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先行推出适合本地的“三农”综合保险险种。

具体推进项目及要求如下:

1、推广险种。主要推广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理赔便捷的农村保险险种,并根据农村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主要推广的险种包括:①小额农村家庭财产保险,②小额农村人身意外保险,③村干部责任险,④计划生育手术安心保险,⑤务工农民小额保险,⑥露地蔬菜种植保险,⑦日光温室、大棚保险,⑧花卉苗木种植保险,⑨茶叶、果树种植保险,⑩烤烟种植保险,⑪鸡、鸭、兔养殖保险,⑫农民小额信贷保险,农业生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13个险种。

2、必推险种。①小额农村家庭财产保险,②小额农村人身意外保险,③村干部责任险,④计划生育手术安心保险,⑤农业产业险(包括露地蔬菜种植保险,日光温室、大棚保险,花卉苗木种植保险,茶叶、果树种植保险,鸡、鸭、兔养殖保险5个险种,各村可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实际,从5个险种中挑一个作为必推险种)。

3、其他险种。各村可根据地方特色有选择性的开办。

五、目标任务

6月底前完成挂牌成立“三农”综合保险工作站和组建一支农村协保员队伍,并完成业务培训,7月全面开展“三农”综合保险工作,9月底前必推险种完成承保面达到80%以上,至年底承保面力争达到90%以上。

六、扶持政策

为快速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保障水平,由市、区、镇三级财政给予政策支持。

(一)保费支持

采用递减式补贴模式,享受财政补贴政策,第一年保费市、区两级财政补贴50%,农民自主承担50%;第二年递减到30%,农民自主承担70%;第三年及以后按15%补贴,农民自主承担85%。

(二)经费支持

各村设立的村级保险协管员由镇政府、人保财险公司给予每人每月100元固定补贴(按各50%的比例分摊解决)。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镇政府成立“三农”综合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党政办、财政所、民政办、计生办、林业站、农技站、农机站、畜牧兽医水产站、劳动保障所、卫生院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三农”保险工作站,由“三农”保险工作站具体负责推进“三农”综合保险的规划、指导、检查、落实等工作。各村主干要指定专人具体抓。镇直各部门要把全面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内容之一,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措施,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工作机制的长效性。

(二)强化目标考评,确保实效。将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列入镇对村的考评内容,镇“三农”保险工作站将根据阶段性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各村“三农”综合保险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并适时召开专题会,听取进展情况汇报。

(三)健全工作体系,做好服务。

1、健全工作机构。镇设立“三农”保险工作站,各村相应设立“三农”保险服务联系点,明确办公场所,挂牌服务。

第2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保险对“三农”保障能力为目的,充分调动农村地区现有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建立健全“覆盖全面、管理清晰、运行规范、服务到位”的“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全力支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二)基本原则

遵照“政府引导、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依法合规”的基本原则,开展“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

二、建设目标和主要职责

(一)建设目标

各镇(街道)建立“三农”保险服务站,在2012年6月底前完成挂牌工作,同时在有条件的行政村设立“三农”保险服务点,至2013年6月底构建起市、镇(街道)、村三级联网,覆盖全市的农村保险服务网络。

“三农”保险服务站的办公条件及设施必须达到“五个一”的要求,即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一部固定的办公电话,一个有固定式样的标牌,一个保险信息栏,一套管理制度。

(二)主要职责

“三农”保险服务站(点)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做好辖区内政策性涉农保险承保理赔服务,做好特色农业保险品种试点工作,加强基层政府部门与农民、保险公司的协作,从方便农户保险需求出发,积极拓展可集中统保的农村保险业务,协助拓展分散型农村保险业务,做好农村保户资源信息收集和相关统计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人员。“三农”保险服务站设置在镇(街道)农经中心,挂牌办公,各镇(街道)要具体确定分管领导和专人负责。

“三农”保险服务站(点)从镇(街道)农经中心分管主任或农业技术骨干中选择兼职的保险指导员1~2名,从行政村级有较大影响力的人员中选择村级兼职的指导员1名,通过镇(街道)、村两级保险指导员,组成政策性“三农”保险基层服务队伍。

(二)加强宣传,迅速启动。各镇(街道)、人保财险支公司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保险知识和涉农保险政策,让农民了解涉农保险。通过下乡召开村民保险座谈会、编印张贴墙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启动“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形成“镇镇有网点、村村有人员”的“三农”保险服务网络。

第3篇

为促进我县农业发展,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和市政府《市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县、乡、村建立农村保险服务管理站点,构建三级保险服务管理网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三农”保险是农村金融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全方位的“三农”保险基层体系,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有利于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管主任和财险公司经理任副组长,农牧、财政及财险负责人为成员的“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

二、严格建设标准,明确任务目标。

各乡镇建立由主管农业副职任组长,农业站、畜牧站、财政所为成员的“三农”保险服务站。各村建立由村支部书记或村长为联系人的“三农”保险服务点。乡村两级站点要明确专门负责人和办公场所(村办公场所设在村委会),县管乡镇,乡镇管村。月底前由财险部门统一制作牌匾,统一挂牌。乡村两级“三农”保险站点,根据农民的需要和意愿,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保险范围,向农民提供丰富多样的保险产品,立足于“创建服务、宣传组织、投保承诺、报案理赔”快捷方便的一条龙工作机制,让农民不出村上保险,不出村办理赔,不出村领赔款,实现保险服务网络进农村,服务群众零距离。各乡镇于日前将主管副职名单(姓名、职务、联系电话)报县政府办公室秘书四科。同时,乡镇要做好村级联系人的统计工作。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全面改善农村地区国库服务环境,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将国库服务向农村地区深层次延伸,不断创新国库服务方式,促进国库服务“三农”水平提高,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经济水平。

二、活动目标

提升国库服务“三农”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形成以县政府主导、县财政和人行主管、税务机关和各涉农金融机构主办的国库服务“三农”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国库服务“三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横向联网“三方”签约率、乡镇电子扣税占有率、刷卡缴税(费)使用率;进一步做好“国债下乡”工作,加大国库知识宣传力度,增加国债配额,逐步提升国债投放农村市场的比例。

三、工作机制

为了加强县创建国库服务“三农”示范县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政府相关部门、人行县支行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此次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成立县创建“国库服务‘三农’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分管领导、县政府办、人行县支行、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及辖内涉农金融机构相关人员组成,统一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创建活动的整体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行县支行会计国库股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议,沟通协调和督促解决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检查各阶段工作落实情况,适时组织开展总结评估工作,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问题和报告工作,确保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有力推进县的城乡国库服务一体化发展。

四、工作措施

(一)加大国库横向联网系统的推广力度,提升系统乡镇覆盖率

将国库横向联网系统向各乡镇企业延伸,进一步扩大国库横向联网系统的影响力。采取上门宣传、定点服务、对口帮扶、持续培训等工作措施,进一步提升国库横向联网系统的乡镇覆盖率。在各涉农银行机构中进行“联网式”管理,在各税收网点推行“一站式”服务,全面提高农村国库服务水平。

(二)深入开展“国债下乡”活动,转变农村居民投资理念

一是加大国债知识的宣传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深入到农户家中开展国债知识宣传,在各镇设立国债知识宣传点,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优势,增强国债宣传的影响力,转变农村居民的投资观念。

二是加大国债销售力度。在各镇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设立国债销售和兑付网点,采取“国债下乡”的方式在各销售网点开展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投资理财需求。

三是增加国债的销售配额。积极与上级单位联系,在保证现有国债销售配额的同时,增加销售配额,进一步拓展国库服务职能,促进农村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立足农村实际,多渠道提升国库资金运行效率

一是大力发行借记卡。以借记卡的代收代付和代缴费为基础,结合“万村千乡”和“家电下乡”工程的推进,在中心集镇和经济较为发达乡村的批发交易市场、农资店、连锁超市等处推广应用银行卡。

二是深入推广惠农银行卡特色服务。巩固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效果,提升农民工对特色服务的认知和拥护,实现在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的28家营业网点均能办理惠农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

三是利用现代化支付清算手段拨付财政资金。通过国库资金内部往来、大小额支付系统,及时将春耕资金、“家电下乡”补贴等惠农资金拨付到镇级财政专项补贴账户,保证农民随时能得到价格补贴款项。

四是推行电子银行和刷卡缴税(费)业务。以进一步完善集中收付系统功能为目标,结合网上银行支付快捷、操作便利、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特点,开展乡镇企业网银签约和网银支付活动,提高财政涉农惠农资金的拨付效率,减少财政资金在途时间,开辟国库服务“三农”新的金融服务环境。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农业、乡村和农民抵挡天然灾祸和不测事故风险的才能,有序、有力、有用推进2012年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创新财务支农方法,逐渐健全规范有序的农业保险长效机制。

二、首要内容

(一)保险品种、补助方法

1.保险品种:2012年我区继续开展水稻栽种、能繁母猪、“两属两户”农房保险等3个险种。

2.补助方法:中心和省、市、区财务经过保费补助的方法,指导和鼓舞农户、龙头企业和乡村专业协作经济组织自愿参与保险,加强抗风险才能。

(二)保费补助规范、费率及保险金额

1.水稻保险:保险金额为每亩200元,保险费率7%,每亩保险费14元。其中:中心财务承当40%,每亩5.6元;省财务承当25%,每亩3.5元;区财务承当10%,每亩1.4元;农民承当25%,每亩3.5元。

2.能繁母猪保险:保险金额为每头1000元,保险费率6%,每头保险费60元。其中:中心财务承当50%,每头30元;省财务承当30%,每头18元;农民承当20%,每头12元。

3.农房保险:农房保险对象是“两属两户”(持证的乡村军属、烈属和低保户、涣散供养的“五保户”)的农房,保险金额为每户3000元,保险费率3‰,每户保费9元,其中:省财务承当70%,每户6.3元;市、区财务各承当15%,每户1.35元。

三、工作步调

(一)宣传发起阶段(2012年6月中旬)。召开2012年全区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大会。人保财险支公司经过印发材料、张贴口号、在新闻媒体开发专栏等多种宣传方法,普遍宣传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的主要意义和政策内容,把党和县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各街镇场区成立工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做好进村入户宣传工作,加强广大农民群众的保险认识和风险防备认识,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保的积极性。

(二)组织施行阶段(2012年6月30日—7月30日)。区财务、农业、民政、畜牧、气候等部分要结合各自职责做好摸底查询工作,相关数据要实时供应给人保财险支公司,为保费补助测算供应根据。人保财险支公司要组织专班深化各街镇场区、龙头企业和乡村专业协作经济组织,协助做好参保服务工作。保险收费由各街镇场区组织、村委会负责详细施行,各村将农户分户投保清单交由农户签字确认,并在收齐农户应交的保费后,一并交给人保财险支公司,人保财险支公司要迅速出具保险单和保险凭证,协助村委会将保险凭证发放到投保农户手中。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9月初)。各街镇场区、各有关部分以及人保财险支公司对开展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有关状况报区人民县政府。

四、保证办法

(一)增强组织指导。对区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指导小构成员进行调整,由区人民县政府分担指导钟爵一任组长,区人民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张志军、区农业局局长张辉平、人保财险支公司总司理姚福洲任副组长,区农业局、区财务局、区民政局、区畜牧服务中心、区气候局等部分和人保财险支公司及各街镇场区分担负责人成员,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黄保华任办公室主任,详细负责全区“三农”保险的组织协调工作。各街镇场区、各有关部分和单位要高度注重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将其归入主要议事日程,成立响应工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区人民县政府办公室要增强检查督办,按期传递工作发展状况,保证此项工作在7月底前完成。

第6篇

律师公证是农村法制建设和法律服务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律师公证要以多种方式参与服务“三农”工作,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保障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发挥积极的作用。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全市律师公证工作为“三农”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律师公证服务“三农”的内容

(一)为基层政府做好法律顾问

律师公证应积极与基层政府建立服务关系,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参与政府活动和维稳工作,开展法律宣讲解说,就法规政策咨询提出法律建议;律师公证应积极关注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研究各种法律关系的变化和调整,向政府反映广大农民诉求,为政府依法行政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各律师事务所和公证处要积极与各级政府签定常年法律服务协议。

(二)为农村各种金融机构、经济组织提供法律服务

关注农村改革创新实践,关注各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经济形(模)式、社会管理与服务模式的生成与发展,寻找业务切入的途径和时机。通过担任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意见、参与争议的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积极为农村各种经济组织提供法律服务。律师公证还可以配合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法规咨询、合同制作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

(三)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参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主持民间调解活动。农村处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变革中,各种矛盾纠纷会日益显现。广大律师公证应从预防和化解纠纷入手,及时向政府反映农民诉求,配合政府机关参与农村的疏导,为避免和解决发挥作用,促进社会和谐。

(四)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

农民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是现实和迫切的,律师公证要以多种方式开展农村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活动,送法下乡、开设律师公证农村法制讲堂等,增强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目前农村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的切入点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认与流转;农业生产贷款;农业技术开发与知识产权保护;农产品、生产资料的购销、运输以及新农村建设中涉及的各种环保问题等。

(五)开展法律援助,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对农村中的五保户和低保户的社会保障、残疾人救助、灾害救助纠纷,赡养、抚养类家庭纠纷,交通、医疗事故等人身伤害案件及环境污染等关系到农民群众利益的纠纷和案件,律师公证应与法律援助机构相互配合,从促进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出发,积极参与法律援助活动,认真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依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律师公证服务“三农”的工作要求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关注“三农”相关制度的发展进程,研究和预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大量法律服务需求,如农村招商引资、投融资、土地相邻权、农村知识产权保护、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宅基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积极开拓农村法律服务领域。

第7篇

一、进村入户宣传效果好。今年以来,贵港市区农信社通过宣传板报、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LED显示屏等方式对银监会实施“三大工程”进行广泛宣传,上半年,结合“金融知识万里行”和“送金融知识下乡”以及“保护金融宣传活动活动,进村入户对“三大工程”进行宣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特别是对设立了便民服务点村屯进行重点宣传,在便民服务点统一悬挂“广西农村信用社助农取款服务点”标牌,悬挂收费标准,编号管理,并结合当地特点,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在辖内各营业网点、供销社、卫生机构及城乡的繁华地段、主要街道悬挂宣传横幅、发放联社统一印制的宣传折页等;利用圩日和节假日期间大力宣传,让广大社区市民和广大农民朋友更好地了解到了“三大工程”的有关知识。

二、“阳光信贷”公示受客户好评。根据工作要求,联社制定了《贵港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阳光信贷”工程公示方案》,截止2013年6月末,贵港联社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了“阳光信贷”要求的公示内容全部公示完毕,目前贵港市区联社辖区28个信用社贷款服务中心已经设置客户经理公示栏,公开贷款条件、贷款种类、服务时限与承诺、利率定价及优惠、办理贷款流程、客户经理行为准则、包片信贷员照片、管村情况、联系方式和监督投诉电话;在全辖63个营业网点和主要村屯设置“阳光信贷”公示栏。目前已经在全辖400多个行政村及城镇主要社区张贴“阳光信贷”业务公示,“阳光信贷”业务公示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

二是落实监督机制,为工程实施提供保障。根据银监会和自治区联社“阳光信贷”工程方案实施要求,我联社在辖区各基层社设立了信用社贷款申请和投诉登记簿,积极采纳客户意见和建议,对投诉问题进行严肃处理,为进一步推进“阳光信贷”工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积极推广“桂盛通”。“桂盛通”是由广西农村信用合作社推出的新型金融自主结算终端。该终端集成了助农服务、消费收单、汇款转账、余额查询、工资、助农服务等多项功能,可以让农村用户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刷卡消费、小额存取款、小额转账汇款、刷卡缴费、查询等业务。截止6月底,贵港联社共与360个金融空白行政村签订了便民服务点协议,并全面部完成了桂盛通机具的布设工作和落实了便民服务点代办人员,于年内全部开通使用。此项工作推开后,出现了部分行政村农户踊跃报名参与该项惠民工程的现象。为了更好地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使广大农户受惠,贵港联社还进村入户广泛收集农户的意见,并结合农户的建议和需求,下一步将逐步改进和完善桂盛通金融服务。该项金融服务的实施,让超市、商店变“银行”,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足不出村参保缴费,足不出户取钱转账”的便民利民惠民金融服务。贵港市区联社积极实施“桂盛通”进千乡入社区工程,让现代金融服务终端直达了村一级。推广桂盛通”是贵港农信社服务“三农”、为小微企业和工商户提供优质服务及送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的重要表现。

第8篇

今年年初国务院确定“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原则后,中国农业银行(下称农行)的股份制改革就只剩下一个制度:如何弥合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原则之间的分野。

农行正在试图给出一个折衷的解决方案。《财经》记者获悉,农行已制订《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总体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并在八个省级分行展开试点。

这一方案的核心是“一行两制”的城乡联动经营模式。所谓“一行两制”,是指在一级法人体制下,根据农行在城乡金融业务上的不同特点,以县域支行为平台,再造一套适用于“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的、有别于城市业务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农行有关人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行两制”的总体设想是“一级法人,双线经营,分别核算,统筹发展”。他透露,农行将重构服务“三农”的组织模式,打造成为中国惟一拥有农业信贷专业化经营管理体系的大型商业银行。

目前农行已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八个省级分行的部分县域支行展开试点,包括福建、湖南、吉林、四川、广西、甘肃、安徽和重庆。试点从今年10月启动,历时三个月。试点结束后,农行将据此对总体方案进行补充和修订,并于明年初在全行全面推广。

在专家看来,较之此前关于农村金融的种种设计,农行的尝试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但根本问题仍然没有厘清,即并未彻底划清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界限,从而为事后的损失追补预留了空间。虽然“一行两制”模式是期望在一个机构内部平准损失,即支持“三农”的风险在一个法人内部化解,但亦说明其可能做不到真正完全的商业化。如果金融机构完全以市场化原则运作,在包括中西部在内的农村地区,必然会有一些农村金融的有效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由此可见,仅仅宣传商业化的农村金融,是不全面的,”世界银行高级专家王君强调,“农村金融的供给和需求,不可能也不应该由商业化的金融机构完全承担,更重要的是从公共利益的角度,战略设计公共政策(包括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有效结合,而这一问题并非不可能操作。”

行中之行

在“一行两制”构想下,农行根据“三农”和县域客户信贷需求时间急、金额小、用信频、期限短的特点,在“三农”和县域业务的评级、授信、担保、定价、流程、审批、授权、激励、风险分类、损失核销等方面,建立一套有别于城市业务的组织运营体系。其主要思路是:以县域支行作为开展“三农”和县域业务的经营载体,推行适度分权的“三农”信贷业务模式,下沉信贷业务决策中心。由一级分行结合实际,灵活确定二级分行和县域机构信贷业务审批权,在县支行和二级分行设立信贷业务审批审查中心。区分经济环境和管理能力,授予二级分行500万元-3000万元“三农”信贷业务审批权;授予县域支行农户贷款审批权10万元-50万元,个人贷款审批权20万元-200万元,小企业贷款审批权100万元-500万元左右;授予绝大部分二级支行和分理处农户贷款审批权3万元-10万元。

与贷款审批权限同步下放的,还有“三农”和县域客户信用等级认定权限及贷款定价权限,同时授予一级分行一定的信贷产品创新权和相应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制定权。此前,与工、中、建等其他商业银行一样,农行基本实行省级分行以上的中央集权式信贷审批模式,东部地区的二级分行有一定审批权,中西部二级分行基本没有审批权。

目前,农行已经设立了农业信贷部,定位于县域业务综合经营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分散于公司业务部、机构业务部等各部门的所有县域信贷业务;在27个一级分行设立了农业信贷处,归口管理辖内县域信贷业务;所有大部分涉农占比较高的二级分行均设立了农业信贷科,定位于县域业务经营中心,“使二级分行成为权力中心,主要负责营销县域信贷业务,了解县域金融需求,配合总行、一级分行开发特色产品。”

“新的一行两制模式,其核心就是深化扁平化改革,适度放宽二级分行经营权限,下沉经营重心,缩短经营链条,提高服务效率。”周清玉称,这些二级分行的风险管理模式也相应作出调整,比如推行风险定价,全面推行风险经理派驻制、独立审批人制,并建立不同于城市行的等级评价体系及绩效考核机制。

“新的模式相当于事业部制,实行专门会计科目,对‘三农’和县域业务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支出盈亏等项目进行单独归集统计,准确核算经营成果,并计划每年向国家有关部门、股东和社会公众报告农行服务‘三农’的有关情况。”农行计财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方案》将县域支行分为四类,即粮棉大县支行、贫困县支行、和青海地区支行、经济强县和大中城市郊区支行;不同类型的县域支行实行差别定位,确定相应重点服务领域。

“由于农行涉及整体改制并面临上市,在《方案》里,农行服务‘三农’的定位并不是包打天下的,而是瞄准县域经济的中高端客户,包括重点农户中的养殖、种植大户。虽然对城乡客户采取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但仍要坚持商业化和可持续性发展。”周清玉称。

农行还将增设乡镇营业网点,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小额信贷服务功能的县域网点,重点发展农户、个体户、微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小额信贷业务;在网点覆盖不到的地区,由客户经理组提供流动金融服务;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扩大设立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试点的规模。

根据《方案》的规划,未来三年内,农行的农村网点将超过1.6万个,投放到县域的自助设备不少于6000台,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基地的服务覆盖面达到50%以上,对全国千强镇的支持面达到50%以上,直接对农户的信贷服务覆盖面达到30%以上。

回归“三农”之路

自2005年起即反复酝酿改革方案的农行,一直在商业化运作与政策性业务的两难选择中徘徊不前。除了财务问题,如何服务“三农”,一直被认为是农行改革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认识农村金融的性质。”世界银行高级金融专家王君曾经在《财经》撰文表示,一旦将农村金融理解为政策性业务,需要仰赖政府补贴,就必然会产生逆向选择,无法分清政策性亏损和经营业性亏损的责任。

正是基于此,分拆方案是一种界限清晰的选择,亦多为学者推崇。其中包括按照区域分拆、按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分拆、按涉农业务和非涉农业务分拆,不一而足。然而,在现实考虑中,涉及员工安置、财务调整等巨大的利益重组,最终并未被采纳。

在2006年7月的农行分行长会议上,时任农行行长杨明生重新提出“农行要留在县域农村金融领域”。事后看来,这一定位最终使得农行避免了被分拆的命运,但并未从根本上回答如何面对“三农”的问题。

事实上,自1998年以来,包括农行在内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在撤离农村市场。1998年到2001年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应撤并了3万多个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网点。其中农行由于网点最密,撤减的网点数量也最多,从6万个撤减到目前的约2.5万个,在岗员工数量也减少了19万,达到当前的45万人。

大撤退的结果是,农行目前虽然有55%的贷款分布于县域,但只是存量,且大部分贷款集中于经济金融发达、“三农”问题并不突出的“三大板块”,即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地区。目前支撑农行盈利的主要支柱,仍然来自“三大板块”和城市业务。截至今年上半年,“三大板块”创造经营利润占全行近70%,加上其他大中城市的业务,比重占到80%左右。

在这一背景下,一种意见认为,农行在网点收缩后,已经将面向“三农”的低端业务让给农信社、农业发展银行和邮储银行,本身的绝大多数业务都是商业可持续的;而且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其盈利前景也是可以预期的。

农行有关人士亦向《财经》表示:“从同业以及农行部分经营行的发展状况看,‘三农’和县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信贷市场,只要控制好收益和风险的关系,商业银行是能够取得经营效益的。”他同时强调,现阶段农行将不再撤并机构、分流人员。

尽管如此,整体改制毕竟未能划清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金融的界限。2005年末,农行在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仍设有机构3160个,在地区有各类机构502个。由于地区没有设立农发行和农村信用社,农行是惟一的农村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政策性的公共服务职能。

农行内部的资料也显示,农行在中西部的部分县域保留分支机构是以自身亏损为代价的,到2005年底,农行在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支行亏损面高达34%。农行行长项俊波在今年年中的分行行长工作会议上亦明确表示,在592个国家贫困县及、青海等其他一些特殊地区,基本不具备商业化经营条件。

为此,农行在相关调研报告中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紧研究建立普遍服务基金,专门用于补贴特殊地区网点;或者出台针对这些地区分行的特殊政策和办法,妥善解决其可持续发展问题。

“财政资金怎么和金融手段结合,哪种模式最适合中国国情,尤其是西部地区,值得深入研究;首要一点是,相应权责利是否明确,在现行机制下恐怕很难。”财政部有关人士向记者坦承。

“农行此次的《方案》区分了可以盈利和不可盈利的地区,已经优于原来笼统的划分方式,但西部地区并不一定全是商业不可持续的。这和效率、控制成本能力有密切关系,而且需要相当大动力并且取决于市场竞争压力。这个压力来源于开放的市场,不盈利就从市场退出,否则在现有未界定清楚责权利的情形下,无论哪个机构承担面向‘三农’的政治责任,都可能必然亏损。”王君亦分析称。

在他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应包括由政府提供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包括现代化的有担保的交易框架、农村征信体系、通过其他零售渠道例如小卖部等发放贷款以及提供商业化的农业保险)以及由财政出资,对那些必要但是却不盈利的农村金融供给提供补贴。“补贴的者可以通过招标竞争,但切忌不能通过低利率发放农贷的办法补贴,而是对交易成本补贴,对最终消费者补贴等,从而发挥补贴的效用最大化。”王君强调。

激励之道

在盘根错节的背景下,农行的“一行两制”方案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既力图遵循商业化原则,又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要求,是一种可以操作的方案。”一位接近农行的人士如是称。

农行四川分行信贷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目前总行对试点基层行的权限、费用、人力资源的配置都已给予支持,各项措施已经落实到实施阶段,包括机制调整、人员配备、人事结构调整、工作倾斜重心等,进展明显。

据悉,四川农行把全省186个县级支行划分为丘陵类、山区类、平原类、资源类、贫困类五类,分别制定不同考核指标,并调剂5亿元贷款规模用于“三农”业务,150万元费用用于三个试点的二级分行(绵阳、巴中、资阳)。同时开始对其网点设施的改造,正在着手有针对性制定一些产品以及管理办法,“整个对于‘三农’的审贷流程、风险控制流程包括会计科目的核算全部在改造之中”。

但上述人士也表示了一定担忧,“明年一旦在全行推广,‘一行两制’的难处可能会凸显,即在城乡两套资源配置方式中怎么协调配置全行资源,以及具体的操作管理办法如何制定”。而所谓资源配置,包括信贷资源、经济资本、财务费用、固定资产购置、网点设置和人员配备等等。近年县域行基本没有新增贷款计划,财务费用缺口大,固定资产配置失衡,人力资源紧张。

“全行资源中城乡业务各配给一半,至于能不能全部满足,城市业务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为资源的供给和发展永远存在一个缺口的问题。”农行总行前述人士 坦承。

不过,在他看来,截至9月农行县域贷款的数据已基本接近县域贷款占整体贷款规模50%以上的目标,“说明在配给上应完全可以实现。”

截至2007年9月底,农行存款余额51744.85亿元,贷款余额34445.22亿元,其中县域贷款16320亿元(含涉农贷款11310亿元),比年初增加1832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余额的47.38%。不良贷款余额下降44.2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2.11%。经营利润705.68亿元,同比增幅65.76%,几乎完成全部年度计划。

对于农行提出的县域信贷管理体系,《财经》特约研究员陆磊评价说:“从贴近县域基层角度看,下放审批权限、独立审批人制度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但需要强调的是,权力下放会产生风险,内控制度设计很关键。”比如,由于天灾人祸等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如何划分责任?如果超过风险容忍度,由哪一级行承担责任?“如果由支行承担责任,它一定承担不起,后果就是惜贷、不作为而带来信贷萎缩;如果由一级法人承担责任,基层行就会有放贷冲动而大批特批。”

陆磊称,“一行两制”能否有效实施,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激励基层县支行服务高风险、高成本的“三农”业务,以及对基层客户经理的责任追究制度的可操作性。

据了解,针对上述问题,农行也正着手构建城市业务和三农业务并行的“双百分制”绩效考核体系。所谓“双百分制”,周清玉解释说,“就是城乡两个业务各100分,各占全行总资源的50%,城市业务做得再好也只能得50分,如果农村业务做得不好,相应的资源就调整奖励到其他做得好的支行。”

在陆磊看来,奖惩考核机制很关键,否则没人愿意做支农业务。“可以结合农行股份制改造相应建立一个正向的激励制度。”他认为,股权激励是一条必行之路。

第9篇

随着温州改革试验区大幕的拉开,农村金融市场将面临新一轮的竞争和“蛋糕”分割,加之农发行转型,农业银行重返农村市场,以及民营银行、外资银行的进入,不言而喻,支农主力军农信社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应对这一挑战?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做好“三农”基础性工作,把根留住,寸土不让

农信社成立已有60年历史,作为根植农村沃土土生土长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信社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优势,特别是点多面广、人员众多、情况熟悉,与“三农”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水融,更利于服务“三农”和实现金融服务的“全覆盖”。

二是转变观念,加强服务

要进一步强化全员的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根除“等、靠、要”的思想顽疾,树立“积极进取、主动营销”的理念,主动走出去开展业务营销,实行“上门服务”,不断加强辖区经济联络和沟通交流,做好业务宣传和产品推介,牢牢把住农村资源,抢占制高点。

三是以人为本,构建激励机制

要建立实施科学的用人机制,坚持“以数据论英雄,以业绩排位次,以廉政定取舍”的用人导向,突出唯德、唯能、唯绩选才用才,真正形成人尽其才、以绩定酬、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局面,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后劲与动力。

四是简化程序,让利于民

农信社实行多级法人管理运作模式,县联社(农合行、农商行)作为一级法人,具有贷款利率定价权,这一点决定了信贷流程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并且农信社的客户群体主要是“三农”,长期的合作与工作、生活结下了深厚友谊,成为业务联络的感情纽带和牢固基础。只有让利于民,才能增进友情,防止第三者“插足”。

五是拓展业务领域,提高利润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新生代客户逐渐成为社会主流,金融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趋势,不再局限于存、贷、汇。农信社需要加大市场和客户的研究和细分,从产品和服务方面加快创新,研发出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多层次拓展中间业务,提高利润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六是加快产权改革,组建农商银行

积极争取财政、税收、货币等扶持政策,加快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股权结构合理、内控约束有力、法人治理完善、风险管控优良、权利主体充实的现代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强资本约束力和抗风险能力,积极应对市场竞争。

七是强化宣传,塑造统一品牌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