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模具制造实训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8 15:56: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模具制造实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模具制造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模具;教学改革;技能型人才

一、改革原有的实训教学模式,推行模块化教学

在模具实训教学中推行四个教学模块,坚持“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讲练结合、实践先行、趣味伴行、模块化教学方式组织实施。根据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就业岗位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将模具实训教学以四个教学模块的形式开展教学,模具实训教学模块内容如下:

1、专业技能教学模块:

1)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模具钳工所有基本操作技能,打好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基础。

2)拓展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车床的、铣床、磨床、焊接等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了解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拓展就业途径。

3)数控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仿真技能、CAD/CAM软件应用教学,了解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

2、核心技能教学模块:

1)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

主要完成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拆卸、测绘实训教学,将测量技术、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模具材料热处理、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塑料工艺与模具结构等多门理论课程融会贯通,使学生在拆卸、测绘实训教学中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课程。

2)模具安装、调试、维修实训模块:

主要完成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维修实训教学,了解模具使用设备冲床、注塑机等,掌握模具安装、调试、维修方法。

3、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

通过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4、技能鉴定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技能鉴定实训教学。

二、合理安排模具实训四个教学模块,制定优化的实训教学计划

改变以往在2-3学期以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为主的模式,学生实训了很长时间还不知道模具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困惑。优化模具实训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模具实训四个教学模块的实施。

1、第一学期在以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为主的基础上,增加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2、第二学期在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和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增加拓展实训教学模块和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使学生了解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学生在拆卸、测绘实训教学中了解专业内容,巩固专业思想。

三、模块化教学在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的情况,现将部分实训教学模块在实际教学中做法总结如下:

1、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教学目的:一是通过拆装了解模具结构,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的拆卸方法、组装顺序,模具工作原理,拆装工具的使用等;二是通过测绘了解模具零件的尺寸,绘制测绘零件草图,绘制零件正规图,标注零件的尺寸及公差,零件的材料,技术要求等。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分阶段逐步实施,在第二学期引入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时,因部分专业课还未开设,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欠缺,那么这一阶段以模具拆卸教学为重点,通过拆装了解模具结构、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工作原理,掌握模具的拆卸方法、组装顺序、拆装工具的使用。

2、模具制造实训模块

模具制造实训模块教学目的:通过模具制造实训使学生掌握模具的加工方法、加工工艺、模具零件的加工、模具装配,巩固专业思想。模具制造实训模块内容包含冲压模具制造实训教学和塑料模具制造实训教学。

1)在模具制造实训模块教学实施中,采取个人独立完成到小组协作完成的教学模式;遵循渐进、有简到难的教学顺序;讲练结合、实践先行的教学手段。

2)学生第一次进行模具制造实训课题时,要求学生每一个人独立完成模具制造,使学生掌握模具制造从零件的准备、零件的加工、零件的组合、模具装配整个过程,锻炼学生独立完成模具制造的能力。

在后续进行模具制造实训课题时,采用小组协作完成的教学模式,小组成员四人,推选小组组长一人全面负责模具制造的进程、任务分配、协调小组成员零件加工精度和加工进度,通过模具制造实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课题,增强班级观念,团队观念。

其次模具制造过程组织管理,模具制造零件多、标准件使用多,如果组织管理安排不当,将可能造成零件丢失、标准件使用过多、钻头铰刀丝锥等工具损坏严重、零件加工精度不高、模具制造效果差等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对模具零件加工提出要求,零件精度按图纸加工,如果图纸未规定公差则由教师制定公差,将零件的加工按课题要求对待,每加工好一个工件先由组长进行初检,教师进行复检,然后教师按小组分类统一管理工件,这样教师可以掌握模具制造进度、零件加工精度、有效的控制原材料的使用和标准件使用等情况。在成绩评定中采取以小组为评定对象,展开小组间竞赛,综合考察模具制造中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零件组合精度、模具装配精度、原材料的使用数量、标准件使用数量、工具损坏情况、团队协作情况、模具制造总体用时等方面评定出小组得分,再由小组成员根据小组得分、各自在模具制造中工作情况评定出小组每一个成员的成绩;以小组考核的方式评定成绩,可以有效地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锻炼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团队观念。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模具专业建设 动态调整 机制

技工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技工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生产实践很快就能适应企业岗位的技能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的专业教学过程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岗位需求及需要的技能发生变化,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核方式不够全面、客观,教学设备短缺、陈旧,师资力量不足,急需提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技工院校必须建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必须考虑几个原则:一是专业调整需要符合本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可持续需求;二是专业的调整需要符合学校的整体专业布局;三是专业调整必须考虑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师资队伍状况。

下面笔者以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从专业课程体系和技能评价体系两个方面来阐述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情况。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和调整

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

笔者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设置的依据是学生通过六年的学习,能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专业知识方面达到本科毕业程度,在专业技能方面达到模具制造工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水平。同时,毕业生还可考取电切削工、数控铣工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及CAD/CAM职业技能证书等。

2.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调整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机械类专业中需掌握的理论和技能较全面、较系统的一个专业,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外,在技能方面还要学习钳加工、金属切削加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逆向造型等。现在,每年都有省、市、全国及世界模具大赛,为了尽早选拔参赛选手,也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模具制造技能,专业基础课和实训课程要尽量提前安排。

首先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培养特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要参加成人高考,在校期间要完成函授本科的课程学习,还要依次考取模具制造工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部分优秀学生还可以通过第二专业的学习考取模具设计师(三级)、电切削工(四级)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因此,笔者学校技能操作课安排得较多,学生参加成人高考后,上实训操作课,一周安排理论课教学,下一周则安排实训操作课,交替进行,实训课的课时量逐年增加。

其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笔者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有的课程可归为三大类:公共课、专业课(含实习课)和综合实践课。公共课主要是一年的高中课程和大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例如机械制图课,提前到第一学期开课,其他课程也在前两年完成。专业课程主要开设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工程技术基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床夹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CAD/CAM、压铸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综合实践课主要有模具制造工中级技能训练、金加工技能训练、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模具制造工高级技能训练、模具制造工(设计师)技师研修课题训练、模具制造工(设计师)技师技能训练、毕业设计、综合技能实习。

最后是模具设计与制造各阶段技能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各阶段实训教学采用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方式,每个阶段要求完成的项目不同,每个项目的难易程度是逐渐提高的。项目教学过程也是小组成员共同合作的过程,由于小组成员分工不同,完成任务的情况也不一样,因此,针对每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和结果,可根据评分表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评分。

模具制造工中级工阶段:按组完成一幅简单的冲裁模,例如水果刨落料模或冲孔模,完成模具零件的加工、热处理,模具的装配和试模。安排的技能操作内容有:钳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平面磨削加工、金切加工、冲压机床的操作调整等。

模具制造工高级工阶段:按组完成一幅复杂的冲裁模,例如水果刨落料、冲孔模复合模或冲孔落料级进模。要求掌握的机床操作内容与中级工相同,但模具结构复杂,模具零件多,装配制造技能更进一步。

模具制造工技师阶段:完成一幅塑料模,模架采用已加工好的快换模架,每人设计一个塑料件,利用UG三维软件造型,再进行模具分型;采用MOLDFLOW软件分析,确定模具结构;编程数铣加工,模具装配修模,试模等。安排的技能操作内容有:分析软件、三维软件设计、逆向工程、数控电火花加工、数控铣削加工,抛光研磨,注塑机操作等。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评价体系的调整

1.过程鉴定意义

以往笔者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有课程都采用期末一次性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资格进行鉴定,即按职业鉴定要求分别进行理论试卷和技能操作卷的考核,两者的考试成绩都在60分以上视为合格。这种一次性鉴定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集中考核导致操作设备紧张;考核模块多、时间长;有些教学结束较早的模块,学生生疏了,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这种终结性的一次性考核,其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评价不能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使学校片面重视考核前的短期强化训练,过分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缩小了知识和技能的涉及面,容易出现学生基本技能薄弱、专业技能单一、吃苦耐劳精神缺乏等弊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全面地展示学生的各方面技能,学校现采用过程鉴定方式。

2.过程鉴定促进了模具专业的发展

多年来,笔者学校的专业课程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实施课程模块化教学,学历教育体系与职业资格培训体系衔接”的思路。

过程鉴定和一体化教学首先要有相应的教材,经过多年一体化教学实践,笔者学校模具组教师编写并出版了《冷冲模制造实训》《模具制造工(高级工)鉴定指南》《模具制造工(高级工)技能训练》等教材,完成了校级精品课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工(中级工)训练题库、模具制造工(高级工)训练题库和模具制造工技师训练题库等。

过程鉴定和一体化教学促进了学校实训室建设,目前,笔者学校的模具专业实训室有:特种加工实训室、模具拆装、试模实训室、数控铣工作站、数控车工作站、金切实训室、精密制造与测量工作站、创新设计电脑房等。

过程鉴定和一体化教学加速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步伐,实施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笔者学校模具专业一个班级学生的技能教学主要由两位教师完成。其中,主带教师要完成模具制造工的中级、高级甚至技师阶段的教学工作,因此,对每位教师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校也非常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

3.中级、高级模具制造工过程鉴定方案

以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为标准,根据模具制造工职业资格的鉴定内容(国家职业资格二至五级),结合笔者学校相应的专业教学计划,编制过程鉴定的初步方案。在专业课程模块结束时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选择若干关键的质量控制点,将其确定为教学过程鉴定考核点,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多次技能鉴定考核。

参照模具制造工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选取了以下14个模块作为过程鉴定的考核点,各考核点所占比重以及计分说明如表1所示。

说明:表1中1~10项为中级模具制造工过程鉴定考核点,要取得中级模具制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完成中级阶段教学考核,总学分在36分(满分为60分)以上;其中,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含课程设计)单项学分在15分以上;中级模具制造工技能训练单项学分在15分以上。

11~14项为高级模具制造工过程鉴定考核点,取得高级模具制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已取得中级模具制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级阶段,总学分在24分(满分为40分)以上;高级模具制造工技能训练单项学分在18分以上。

通过对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和技能评价体系的调整,笔者学校的模具专业建设更加合理,培养出了更多的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为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新淑.浅谈技工院校模具专业建设[J].中国电子商务,2012(11).

[2]王建华,张建平.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

第3篇

关键词:模具制造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现状

模具制造专业实习教学是衔接模具制造专业学生与企业一线生产的重要桥梁。推动实习教学改革有利于完善模具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利于为市场提供更加实用的专业型人才。因此,我们应该全面分析现有的实习教学,从学生的受教育需求与市场的发展趋势出发,着手推动实习教学改革。

1.模具制造专业实习教学现状

1.1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

在各大院校,模具制造专业实习教学的新理念已经开始出现,逐渐意识到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并对模具制造专业进行不同程度的实习教学改革。但是,诸多教育者只在头脑中转变了教学理念,却没有将这一整套新理念运用于具体的实习教学过程中,以致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仍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各院校在理解国家的教育改革方针政策时,没有真正做到心领神会,以致于头脑中一套教学方案,而实际行动中又是另一套教学方案;第二,教师长期形成的教学风格影响了实习教学改革新理念的推广;第三,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容易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死灰复燃,从而影响新理念的贯彻与落实。

1.2教学目标不完善

根据教学新理念,模具制造专业实习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模具制造知识、模具制造技能与学习态度。现阶段,许多实习指导教师都开始重视学生的模具制造技能上,将实习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塑料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模具CAD技术与模具制造工艺上。但是,因教师的双师化程度较低,对模具企业的具体流程不熟悉,以致于实习教学很难起到提高学生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的作用。另外,许多教师忽视了将模具设计与制造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以致于学生模具设计与制造技能无法获得长远发展。

1.3教学内容全面

一方面,许多学校将实习教学定义为将学生带入实训室,让学生熟悉模具设备,从而完全脱离教材,并了解企业的相关工艺流程。这种做法不仅曲解了实习教学的真正内涵,将实习教学等同于体验学习,而且还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致于其模具设计与制造技能难以达到企业水准。另一方面,在实训室,大部分教师只将前人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演示一遍,让学生观看,这种做法没有真正发挥实习教学的优势,只将实习教学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局部延伸。

1.4教学方法不灵活

大部分教师在模具制造实习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摩”的模式,而且教师每年做的演示都是一模一样,完全没有根据最新工艺做出调整和改变。同时,学生分组练习也往往处于失控状态,完全没有教师的引导,以致于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存在严重脱节。另外,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虽然开始意识到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也开始将实践评估纳入到学生的发展体系中,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很难用一个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合理评定,以致于教学评估还处于无序状态。

2.模具制造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策略

2.1确立全面的培养目标

我们应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习教学体系。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组成以专业教师、模具专家与模具厂家为主的专业实习指导委员会,使其参与学生的专业指导,提高实训水平;第二,组织专业教师学习兄弟院校的优秀经验,并深入模具制造工厂参与考察与实践,从而全面了解社会对模具制造专业学生的市场需求及能力要求,为实习教学奠定基础;第三,深入理解模具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认清社会形势,加强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从而为企业与社会提供专业扎实、技能过硬、职业道德健全的应用型人才。

3.强化实践教学

一方面,加大实习课程的比重,突出模具制造专业的实用性与专业性,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实习有机融合起来,将实习内容划分为普通机械加工模块、数控编程加工模块、模具特种加工模块、模具装配调整模块等,推动模块化教学。另一方面,发挥模具实训中心、实验室的作用,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结合起来,既注重理论知识的把握与理解,有突出实践技能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将普通机械加工的铣、磨、钻、车、刨分解开来,也可以将模具特种加工的线切割、电火花分割出来,让学生充分了解模具零件的具体制作与模具产品的具体组成,从而实现学生学习与企业工作“零距离”。

4.加强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

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模具制造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成败,良好的教师队伍往往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模具专业能力及企业实践能力,能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因此,各院校应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建设,使其在一线得到锻炼,从而更好地看待模具专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

4.1建立健全教学评估机制

良好的教学评估机制是诊断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既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又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还突出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与实践技能进行诊断。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良性的教学评估机制,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习教学,在演示教学、现场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具制造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明确教育教学目标,丰富模具制造的实习内容,促使实习教学方法更加人性化和实践化,进而推动整个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火寿平,韩绍才,孔德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云南电大学报,2012(12):78-79.

[2]李震.模具实习教学改革分析[J].职业,2014(4):36-37.

[3]涂承刚.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方案初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47-48.

[4]赵俊德.如何提高模具专业实习教学质量[J],2012(9):33-34.

第4篇

【关键词】微型模具;工学一体;技能;关键能力

在经历了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的阵痛后,我国模具行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了在全球的竞争力。模具行业的发展,对培养一线模具制造工的技工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培养出更符合企业发展的技工一直是教研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利用微型模具,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提升教学效果进行了有效尝试和总结。

1 微型模具定义

微型模具没有专业定义,根据教学实践本人认为作为适应模具专业教学的微型模具应涵盖以下一些特征:

1.1 微型模具必须结构、功能齐全,学生加工完成该模具后,该模具能成型出产品。

1.2 产品应该是来源于生活中,但可对其教学化处理,如简化结构,缩小尺寸等等。

1.3 模具尺寸较小,学生能轻易搬运和加工。

2 目前模具制造工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

2.1 实训课题的设置不能体现工学一体化的新理念、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实训的课题设置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课题前后缺乏连贯性,如钳工实训中,锯削训练可能就是基本动作训练,锉削训练可能就是单一平面锉削与配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技单一能培养,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没有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

2.2 课题的设置过于倾向于等级考证。

目前我国的等级证考核还是存在较大的缺陷,如模具钳工中级工的应会考核依然还是锉配,因此很多实习教师在课题设置上偏离模具专业的方向特点。

2.3 模具专业实训消耗大。

模具一般是单件生产,制造成本高,设备与工具投入种类多。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均按企业模具生产模式进行加工与学习,务必造成教学成本太高,大部分学校均无法承担,所以模具制造实训课题难以实现,造成学生专业技能学打折扣。

3 利用微型模具教学在一体化教学中的优势

针对技工院校模具专业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本人经过教学实践,认为在模具专业教学中利用微型模项目式教学具备一定优势,能够提高学生专业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3.1 微型模具涵盖专业知识不“微”

在项目式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利用多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去涵盖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典型任务来掌握其所需的专业技能。如以一套简单的儿童积木微型注塑模作为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该任务可安排在学生掌握一定软件技能和加工技能之后的一个初级课题,其涵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可以粗略分析如下:

(1)知识点:金属材料知识、模具制图知识、塑胶材料及成型知识、注塑模基本结构知识、普通机加工工艺编写知识、电切削工艺编写知识、模具装调工艺。

(2)技能点:模具材料选用、加工工艺制定、机械加工、模具钳加工、模具装配与调试、利用三维软件设计技能。

3.1.2 微型模具任务涵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不“微”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工作过程,按德国联邦职教所(BIBB)的6阶段模型,工作过程分为:明确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与结构记录。采用微型模作为典型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经历了模具从设计到制造,从计划到实施、评价的一个完整过程,不仅仅在实践行动中完成模具专业知识、技能体系的构建,同时还获得处理信息、整体化思维和系统化思考、组织协调、沟通、表达等关键能力培养。

3.1.3 实训消耗“微”

以一套最小型的CI1515标准注塑模模架为例,采购成本约1千元,一个班三十人两人一套模架计算,其材料成本需1.5万元。如采用非标自制的模具,缩小产品后,尺寸大约在120×100mm,材料成本低于100元,其实习材料成本可控制在1500元以内。

4 微型模任务在教学实施中的灵活设置

在模具专业中利用微型模具任务实施教学虽然具有较多的优势,但是还需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和专业实施方向进行灵活设置,否则就会违反教学规律变成揠苗助长,结果得不偿失。根据学生在校学习进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微型模具实施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 在第一阶段(第一学期)的一体化教学实施中,设计的微型模具制造任务应简单,学生能利用钳加工技能完成,模具尺寸控制在100×80mm左右。任务采用封闭式,即在任务中有完整的图纸,任务目标,学生主要是根据任务图纸和目标个人独立完成模具制造任务。

4.2 在第二阶段(第二学期)的一体化教学实施中,设计的微型模具制造任务学生应该能利用普通机械加工出来,模具尺寸控制在120×100mm左右。设计的任务是半封闭的,即在任务中确定模架的基本结构与尺寸,由学生自己设计模具关键零件和其余复制结构并进行加工。该阶段任务需学生自己制定工作计划,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模具制造任务。

4.3 在第三阶段(第三学期)的一体化教学实施中,设计的微型模具任务学生应该能通过软件进行设计,并能利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建议模具尺寸控制在150×120mm以内。设计的任务是开放式的,即在任务中只确定产品尺寸及要求。在该阶段中,学生需利用所学的软件和数控加工技能,设计模具并完成加工、调试。建议难度适中,学生组成三人左右的学习小组共同完成。

4.4 在第四阶段(第四学期)的一体化教学实施中,可以结合校企合作、课程设计等相关内容,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模具制造的整个流程。在本阶段中,应导入模具标准件,可以采用最小型模具标准件。设计的任务学生可以组成5人小组共同完成,学生在本阶段完成模具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体系构建。

4.5 在专业体系的构建中也要防止单纯利用微型模具作为专业承载体。毕竟微型模具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能涵盖所有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微型模具作为真实的模具替代品,毕竟有些内容其是无法还原生产型模具的,因此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有社会实践、校企合作等内容弥补其不足。

第5篇

[关键词]UG软件 线切割 虚拟教学 模型

中图分类号:TG58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246-02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具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模具行业的发展,模具制造的人才急剧增加,各技工院校也纷纷开办了自己的模具专业,开始大量招收模具制造专业的学员。但是由于模具制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使用到的设备也相对较多,常常出现设备不够用,再加上技工类院校的学生的在能力相对较差,如何进行安全有效、低成本、高效率的有效教学,培养出合格且适应能力强的学生,摆在了各个技工类院校模具教学部门的面前。

线切割是模具制造教学中常用的特种加工设备,在技校的模具专业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和难度。线切割虚拟实验室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节约成本,同时在安全操作和教学考核上体现出了较多的优势,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线切割虚拟实验室的开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模型的制作设计;一是虚拟平台的程序编写。

一、线切割虚拟实训室的构建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可以构建虚拟实训室,通过计算机虚拟网络达到培训的目的。线切割虚拟实训室主要包括虚拟的实训室场景,虚拟的机床设备,虚拟的仿真演示,联网仿真考核等部分构成。构建虚拟实训室的一般步骤为:

1、虚拟场景设计

一个逼真的虚拟现实效果是由逼真的场景、加上各种声光等元素构成。建立一个逼真的虚拟现实环境需要进行全面的设计,让该场景无限接近于现实事物。实训室的虚拟环境设计方法是先进行场景草图的绘制,再提出场景设计的方案。线切割实训室的布局主要是考虑到操作的合理性,方便性,布局方案设计如下:

2、虚拟机床设备建模

根据前面我们场景设计,第二阶段要进行虚拟机床设备的建模。建模要完全参考市场现有的各种主流产品进行建模,以体现产品的多样性和真实性。本次我们建模基于UG软件进行设备的建模。通过各零件的建模,然后通过装配,最终完成场景中的各个机床设备的模型创建,效果如下图:

3、虚拟仿真演示设计

针对线切割机床设备的建模完成后,就需要对我们平常教学中用到的机床机床动作进行设计,使得在计算机上操行时能够获得和现实教学中一样的机械动作和反馈动作。考虑到教学中的任务实施内容,设计仿真演示的动作有(表1):

4、考核设计

除了要能够进行操作,还要有考核系统与之配套,以保证虚拟仿真训练的效果得到巩固。考核的设计可以分为:课堂考核、月末考核及期末考核三部分。考核的内容上不易设置过多,以避免考核者产生烦躁心理,减弱考核的效果。

二、虚拟程序平台的编写

一个完整的虚拟实训室,除了有逼真的三维模型,还需要具备强大的操作性。这里采用VIRTOOLS虚拟现实软件对实训室虚拟模型进行编程,可使该场景获得模拟真实操作的功能。

VIRTOOLS虚拟现实软件使用的模型格式为.CMO。因此经过UG软件设计好的模型要经过转换才能够使用。这里我们经常将UG建好的模型到处为IGES格式,并导入到3DMAX软件中,通过安装在3DMAX软件上的VIRTOOLS转换软件,最终将模型的格式转化为.CMO格式。

通过VIRTOOLS 软件进行角色、动作等的设置,完成虚拟仿真软件的设计,最后进行适当的美化,打包成最后的成品,如图3所示。

三、总结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模具教学具有可探讨性,通过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同时结合常规的现场实践加工教学,能够更好地取得操作的实效性。在节约资本、提高培训教学效果上有很大的提高,开发出虚拟线切割实训室是一个值得尝试的解决办法。UG是出色的参数化设计软件,VIRTOOLS则是一款相对简单的虚拟现实软件,通过UG建模与VIRTOOLS编写虚拟仿真程序将是一个新的创新。开发出线切割虚拟实训室,通过计算机联网教学,能够有效解决机床设备欠缺、操作安全、节约材料的实际问题,是常规实训教学的一个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 袁宗杰,邓爱国.?数控仿真技术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6篇

关键词:课程 教学

1 目前职业院校教材及教学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精、尖端的工艺装备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工艺装备,各用人单位,特别是制造业,急需既懂

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掌握专业技能的实用新型人才,这也是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原因。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全国各职业院校在教材和教学形式等方面都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努力,力求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无缝结合。目前职业院校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存在不足:

1.1 教材现状

职业院校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各职业院校在教学管理、教材内容选择以及办学的方向等方面,在办学的初期,各自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特别是在教材内容的选择,究竟选用什么层次的教材,以及教材所应包含哪些知识内容,都是职业院校努力探索的。如果采用大学教材,对于基础理论知识较差的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理论时,感觉太深奥,难于理解和掌握,继而产生厌学情绪,逃课、旷课现象十分普通,其主要原因是大学教材进行的是理论研究,理论知识较深,加之教学形式是“课堂加实验”。随着国家对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和方向的明确,职业院校的教学形式应该是“课堂加实习实训”的模式,因此职业院校教材的内容,应当紧跟生产实际,即教材包含的知识内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应与企业的要求相一致。

1.2 教学现状

学生理论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脱节是目前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实习内容往往与理论教学内容不一致或脱节,造成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各行其事。学生在校学习三年,既没有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又没有很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即出现所谓的学生“既不能文,又不能武”的现象。

多年来,我院在教材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2004年我院在模具专业两个班级进行试点,除了开设其他模块化课程以外,还开设了《模具生产实训》课程,该门课程从教材内容、教学形式等都与传统的不同,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方面更好地结合,在顶岗实习期间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 《模具生产实训》课程及教学的特点

2.1 学生分组讲授

针对两个试点班级学生的特点,教师结合生产实际,自编《模具生产实训》教材。学生通过在校前两年模块化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最后学习《模具生产实训》课程,把那些分块的、零散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灵活地运用到解决生产实际中。编制的教材具有知识的归纳、总结、提高、运用等特点。

2.2 一群教师授课

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同时给学生上课,即所谓的“同台共济”,打破了讲台上只有一位教师上课的传统,做到了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取长补短,使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相一致。

3 《模具生产实训》课程主要内容

在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的共同配合下,指导学生完成模具设计及制造。学生在五周时间里,完成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生产组织管理等知识和技能学习。《模具生产实训》主要讲授和实训的内容如下:

3.1 模具设计基本知识

3.2 模具制造工艺基本知识

3.3 模具测量技术基本知识

3.4 模具技术准备及生产组织管理基本知识

3.5 学生完成一副模具的制造、装配与调试

4 《模具生产实训》教学要求

理论知识讲授集中进行,模具设计课题可由教师拟定,也可来源于生产实际。设计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12位学生,在二周内完成一副模具设计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4.1 模具制造――技术准备

4.1.1 模具结构的修改每个学生结合模具装配图,审核零件及模具结构的合理性,对模具提出修改意见,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及工作的态度。

4.1.2 初步拟定零件加工工艺根据修改后的零件图,学生根据学过的相关专业知识,初步拟定编制零件加工工艺,再由教师对一副模具的所有零件进行工艺讲解,学生最后进行零件工艺修定。

4.1.3 初步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经过教师审核后的零件加工工艺,由学生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经教师审核后,填写零件中转卡片。

4.1.4 模具价格估算学生估算的模具价格经教师审核后,填写《机械工程学院实验教学物资月采购申请表》及《机械工程学院实验教学物资月采购明细》,上报有关部门审批,进行资金和物资准备。

4.1.5 发放工艺技术文件全套工艺技术文件,发放实训部、各小组长,零件图及相应工艺发放到每位学生。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副模具的制造,选定组长,分配任务,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学生独立完成一副模具中一个零件的全部加工。

两周理论课程结束后,每组12位学生在三周内共同完成一副模具的零件制造和模具装配。

4.2 模具制造――模具零件加工

实训部门安排各相关工种指导教师,指定机台。将加工相同零件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由实训指导教师统一讲解加工规范及注意事项,然后实训指导教师上机现场演示操作,最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零件的加工。实训指导教师检验零件的合格性,作为评定学生实训成绩的主要依据。学生还需要每天向小组长汇报加工情况,小组长与实训部门的生产调度统一协调加工进度。学生小组长每天作好工作笔录,零件加工完成后书面工作总结,并上交理论教师。

4.3 学生成绩评定

学生成绩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共同评定。

4.3.1 理论课成绩学生理论课成绩评定主要由如下几部分组成:

(1)学生是否对模具及零件结构改进及其正确性;

(2)学生拟定零件工艺的合理性;

(3)学生编制零件生产作业计划的可行性。

4.3.2 实训成绩学生实训成绩评定主要由如下几部分组成:

(1)加工的零件是否合格;

(2)加工零件时是否遵守操作规程。

5 《模具生产实训》课程达到的目的

通过《模具生产实训》课程在模具专业试点班级的试行,探索和总结一条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的路子,希望从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结合生产实际对模具专业进行专业课程整合,编制相应教材,培养出适应社会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5.1 一个整合、两个结合

将原有《冷冲模设计》、《塑料模设计》和《模具制造工艺学》三门专业主干课程内容进行分块整合,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同步,达到学以致用。

5.2 实训内容“一分为二”

将原有的实训课程分为基础实训和生产实训。基础实训内容与专业基础课程相结合,生产实训内容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使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紧密相连,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既不感到空洞、乏味,同时在实训、实习时,又是对知识理论复习和提升。

6 结论

《模具生产实训》是学生在三年学习中的最后一门课程,是对学生在校前两年学习的归纳、总结和提高。从试点班级学生毕业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来看,普遍好于非试点班级,达到100%。从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来看,试点班级的学生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当然在该门课程的试点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诸如硬件条件不足、师资力量欠缺、初期管理滞后以及教材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等。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模具教学;培养思路;可行性方案

一、前言

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应用于现代生产的各个行业,而模具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各类工业产品在现代模具的高速复制过程中,已达到了超大、超薄、超精、超复杂的水平。中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模具设计人才奇缺是严重制约我国模具行业高速发展的瓶颈。

对具备综合知识、全面技能的模具人才的培养,是摆在当今各大专院校面前的重大课题。目前模具专业已表现出难教、难学、难懂的状况,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各大专院校及中职、中技学校,在没有充分了解当今模具技术状态的情况下,盲目开设此专业。

2、由于模具技术的不断改进,目前绝大多数模具专业教材脱离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技术现状,各种教材相互摘抄,它给学习者带来的只是陈旧的设计与制造理念。

3、许多院校,由于机制原因,师资没有机会去企业接受现代模具的新技术和新概念,只是机械专业的一般教师,他们没有见过模具从产品分析到设计制作的全部过程,对模具的了解只停留在书本上,根本无法将现代技术转化成教学资源。

综合以上所述,制定出一套适合于现代化模具设计与模具制造技术的教学方案,将决定我们培养出什么样的模具专业的学生。

下面提出培养真正的中技与高技模具人才的思路。

二、知识结构

(一)文化基础教育。培养学生自修及适应社会基本能力(以第一学年为主),我们培养中技和高技模具人才,应定为在模具企业的预备人才。

1、基本的文化素质教育、逻辑思维能力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吃苦耐劳教育,使他们先具备良好的人品,这是他们将来要进入企业的第一要素,也是对人生发展最主要的因素;2、英语,包括专业英语、计算机英语;3、体育;4、美术(以素描及造型为主,为产品设计打基础);5、计算机。

(二)基础理论。首先普通模具概论并通过实验室各类模具的基本讲解,从感性上认识各类模具及模具的生产过程,对模具的产品,设计制造成型的过程了解,并导向出学习各类课程的必须性。可设置如下课程:

1、模具概论,模具结构;2、模具设计与制造基本数学;3、机械制图;4、材料与热处理;5、金属切削;6、公差配合与测量;7、机械常识;8、机械制造工艺。

(三)基本技能(制造方向),以实训为主。

1、理论部分

①模具基本结构:掌握一般模具(五金模具和注塑模具)的基本结构;②模具制图与识图:看懂模具结构图、零件图、产品图及技术规范;③电脑绘图:CAD绘工程图;④模具制造工艺学:各类加工工艺。

2、模具钳工实训部分:

①掌握修配与装配模具零件、开入水口、飞模、开排气槽、配凸凹冲模、配压边圈、配侧刃、装送料机构等。②加工电极及圆形模具配件,如冲头、压料板、退料板、模柄、冲套等。③学会开框、配行位、开斜导柱孔、开水口、开唧咀孔、配锁紧块、开水道、配顶针及顶针板等。④磨平面、内曲面、外曲面及零件的热处理。⑤线切割:YH、AUTOP加工软件、机床操作、掌握线割间隙及装夹校正、穿丝、紧丝等。⑥电火花:掌握放电参数的运用,学会看放电加工图,学会校铜公、装夹及设置加工工序等。⑦CNC加工:对各类型腔、型芯、凹凸模的CNC数控加工工艺规范。⑧制模综合实训:按工程图装配所有的零件、试模、修模、调试后出产品。

三、实验室配置

模具教学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一门学科,它必须按照先有感知再有认知的教学规律采取形象化教学法才能轻松完成教学。实验室配置方案分为:

1、原料展示柜:通过各种原料的展示,有形的反映各种材料的性能和特点。

2、产品展示柜:各类塑件和五金件,可让老师针对实物讲解产品与模具的关系。

3、耐高温彩色透明模具展示柜:用于课堂理论教学讲解,并配有相应的课件及动画,还可以在成型机上进行演示,并加工出产品,生动、活泼,学生易理解。

4、铝合金拆装模具展示柜:学生进行装配练习的专用模具,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并配有挂图,供学生按图装配。

5、微型成型设备:可在课堂上直接使用,可以快速装上各类模具进行成型演示,可看清楚进胶和成型的全部过程。

6、工厂旧模具展示:工厂旧模经修复后价格较便宜,特别适合教学,因为它经过多次修改后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这些修造之处正是我们对模具分析的实际依据,将大大启发学生的思考。

四、实训车间配置 (按80人2个班配置)

1、车间应有300至500平米左右。

2、钳工区:40工位,4台台钻,并用作模具装配。

3、铣工区:普通铣床是模具加工最重要的设备,模具的70%的工作量是在该设备上完成的。该设备配有数显机构,对模具制造工艺有飞跃的改进,并保证加工精度配置数量应在4台左右。

4、车工区:普通车床,用量较少,可少配置,2台即可。

5、磨工区:配置2台手动磨床(也可用于钳工磨料),该机床也是模具专用机床,再配置砂轮修整器,可完成模具多方面加工。

6、电加工区:线切割机、火花成型机,分别为各类模具进行凸凹模及型腔的加工。配置1至2台为宜。

7、数控加工区:配置数铣1至2台,数车1至2台,以供型芯和型腔的CNC加工。

8、工刀具及机床附件有完整的清单。

以上是实训车间的基本配置

五、CAD/CAM实训室

1、电脑配置40台;2、多媒体教学设施1套;3、光盘、教材、动画、挂图等配置。

六、师资培训

1、包含专业知识培训和教学流程培训。

2、培训内容包括:产品分析模具设计UG、Pro/E软件应用工艺制造实际动手制造一套模具普加工CNC加工电加工模具零件制造模具组装试模修模改模出产品参观大型模具企业模具成本预算企业管理综合总结1套自制模具及产品成果。

七、结束语

目前模具专业在全国作为热门专业,已形成遍地开花,但要教得好,还需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形成校企结合,尽快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转换成教学资源,采用形象教学法、复式教学法,横向交流教学法,尽快为我国模具工业培养出货真价实的预备人才。我们虽然不能培养出有高超技能的、企业拿来就用的人才,但我们完全可以培养出有素养、有职业道德、能在现有的技能平台上快速发展的优秀人才,并为完善模具专业教学而做出一份努力!(作者单位:常州冶金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

参考文献:

[1]《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杜文宁主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8篇

【关键词】“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 综合实训项目 设计 实施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

0030-02

一、设计“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的必要性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

训是指学生在学完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了一种或多种专业技能后,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综合性实践教学过程,包括模具结构的设计、模具零部件图的绘制、成形零部件的加工、模具的装配、试模及实际应用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内容。学生需要完成从图纸绘制到零件加工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全过程。

由于受教学体系和实验手段限制,目前“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学生在学完课程后大多只能进行冲压模具拆装和模具冲裁综合性实验两个基本型实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实践认识,实践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学生动手能力欠佳,缺乏自主创新实验,对于细节知识很难理解,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行模具创新设计也就无从谈起。为此,有必要开发一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不断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模具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设计原则

(一)项目设计突出应用性,体现创新性。冲压模具技术不仅在模具设计、技术研究和加工制造中大量使用CAD、CAM等技术软件,而且在包括CAE分析软件和快速成型等技术在内的应用和开发方面也有许多新的发展,教师必须克服机械式的验证实验模式,除基础实验外,应结合新技术开发一些更具特色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综合实训。

(二)项目设计源于科研项目。教师的科研项目成果经过适应化处理,可以开发出应用性和实用性强的实训项目,在减少经费开支的条件下,增强自主创新实验力度,创造性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另外,可以将科研课题融入教学活动中,增强实验教学的灵活性,使学生有更大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设计空间,开拓学生的思维,把实验当做一种开发过程来完成,使学生对模具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项目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训项目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训练模式,由学生作为项目的实施者,指导教师只是起监督和指导作用,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软、硬件资源,查阅文献资料,总结分析,亲自设计模具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处理和分析相关数据,优化参数,并进行加工、装配、实验;教师及时解答实训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督促学生完成实训任务,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实用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奠定基础。

三、“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综合实训项目任务内容

从“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出发,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将实训项目内容分解成以下几个部分:

(一)查阅项目文献资料。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熟悉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是成形工艺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情况。学生通过文献查阅掌握文献查阅的方法,培养知识总结能力。

(二)成形工艺分析。基于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成形工艺进行分析,确定具体成形方法和成形步骤,确定总体设计方案,采用最简单、最经济的成形工艺获取最好的产品。学生通过工艺分析掌握模具材料、成形工艺、模具设计等知识,培养分析能力。

(三)模具设计分析。基于成形工艺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模具装配图和全套零件图,让学生掌握CAXA、Pre/E、AutoCAD、UG、SolidWorks等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零件图的绘制标准、装配图表达、模具结构表达,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创新能力。

(四)模具参数优化。根据设计的模具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成形工艺过程进行模拟,并提取相关的模拟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对相应的模具参数进行优化。学生通过模具参数优化熟悉有限元的相关知识、有限元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培养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五)模具制造。根据优化后的设计图纸,分析加工工艺,编制零件加工工艺卡片,然后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车床、铣床、钻床等各种机械设备,对各个零部件进行加工制造,最后将加工好的零部件进行装配调试。学生通过加工实践,掌握模具制造工艺、机械加工的知识、机床的操作方法,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六)冲压成形工艺实验。将调试好的模具安装到相应的成形设备上,完成不同参数的冲压成形工艺实验,对成形产品进行质量和强度分析等,并对总体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成形工艺、成形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和熟悉产品的质量和强度评价分析方法,提高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七)项目成果。实训结束后,学生要对项目进行总结,提交模具设计全套图纸(二维图和三维图)与设计说明书、实训总结、其他的过程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影像)等项目成果,培养和提高材料撰写和总结能力。

第9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材 教学计划

一、研究的必要性

中职模具专业实训课项目教学的应用研究是在中职学校模具专业的实训课中实施的项目教学,以模具实训课为研究对像,研究项目教学在应用中联系理论教学,开发理实一体化教材,完善教学计划,学生考评方法。

二、研究背景

教学方法改革是实现专业教学向能力本位转变的迫切需要。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就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强化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

1.通过项目教学法应用研究,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使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2.项目教学在模具专业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性。项目教学在工科专业实施中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模具专业在过去以知识结构体系的教学中其实就已经显现出了项目教学的特点,就本专业的特点而言,各知识结构本身就可成为一个项目。

3.我校模具专业实施项目教学有较好的基础。在以前以知识结构为主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业已突出实验与技能训练课的开设,保证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近3年来,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专业教学按照岗位需求进一步细化,并已经开始在实训课中进行了项目教学,尤其以《模具实训》、《模具维修》这两门课程最为突出,其教学组织全部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理论依据

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创制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它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搜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直至最终自己对项目作出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将其应用到教学中,能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2.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研究通过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建构知识体系。

四、研究意义

1.落实职教理念,提高教师权威;

2.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3.规范实训管理,推动模具专业建设。

五、研究目标

1.形成理实一体的模具实训教材;

2.总结理实一体的教学经验。

六、研究内容

1.开发模具实训教材;

2.项目教学评价体系;

3.项目教学组织方式的研究;

4.项目教学考核体系的研究;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调研分析

(1)根据专业建设与教学需要,结合老师培养需要选定项目。

(2)调查其它各校模具专业课程内容开设情况与需求情况。

(3)调研市场资源与社会成品需求。

第二阶段:开发教学项目

确定模具实训项目实例,调整项目内容。模具实训基地的建设:

1.数控加工

(1)引进高速铣床和高速加工中心,高速加工机床主轴的最高转速可以达到100000r/min,快速进给速度可达120m/min,加速度可达1~2g,换刀时间可提高到1~2s。这样可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并可获得Ra≤1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可切削60HRc的高硬度材料。高速铣削与超精密加工、硬切削加工相结合,实现以铣代磨的目标,大大地减轻了模具的研抛工作量,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

(2)采用并联机床及开放式数控系统实现模具的高速加工。

(3)应用电火花加工(EDM)智能化技术实现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多轴联动控制、电极自动交换、双线自动切换、防电解作用及放电能量分配等。(4)使用数控研磨机实现三维曲面模具自动研抛。

2.计算机辅助软件

(1)将建立基于网络的CAD/CAM/CAE一体化系统结构,其将解决传统混合型CAD/CAM系统无法满足实际生产过程分工协作要求的问题;实现塑料制件及模具的3D设计与成型过程的3D分析,实现模具无纸化制造加工。采用先进的CAE三维注塑流动模拟软件,实现塑料模具、塑料成形过程的各种模拟分析(注塑成形,包括塑料充模、保压、冷却、翘曲、收缩、纤维取向等模拟分析)、热传导和冷却过程的分析、凝固及结构应力分析等。计算浇注系统及模腔的压力场、温度场、速度场、剪切应变速率场和剪切应力场的分布并分析其结果。

(2)尝试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技术应用于模具工艺规程的建立。

3.精密测量和高速扫描及数字化系统

(1)使用4D激光测量机不但能进行3D测量,而且可以得出质量指标,说明每个测量点的精确性。完成模具应力、磁力测量技术和三维测量技术及R部位形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测量等任务。

(2)高速扫描机和模具扫描系统实现从模型或实物扫描,到加工出期望的模型所需的多项功能,可大大缩短模具制造周期。

第三阶段:项目教学实施

(1)根据个案实验成果,组织教学资源,编写教材。

(2)在个案实施的基础上,采用已编教材,在模具专业教学班级开展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第四阶段:总结

项目教学法在我校已经有了成熟的理论研究与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达到了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即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如岗位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等。教师不再占有教学的主导地位,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具有90%的积极性。这一理论得到了传授知识者及接受职业教育者的广泛承认。

参考文献:

[1]柳燕君,杨善义.模具制造技术(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