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语文学困生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8 15:56: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语文学困生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语文学困生

第1篇

一、学困生转化应当抓住思想情绪疏导这一内在因素

许多学困生对语文学习有着一种畏惧心理,他们因为自身学习成绩较为落后,对学习活动怀着一种本能的恐惧。这样的消极情绪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投入程度,特别不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语文学困生在思想上出现的这些波动,对教师而言也是一次考验。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情绪的疏导,让他们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还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经常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活动,让他们明白一时的落后并不等于永远的落后,学习中的落后不等于各方面的落后,让学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帮助他们逐步敞开心扉,走出自卑观望的消极情感。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对学困生加大表扬激励的力度,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教的表扬鼓励对学生而言是难能可贵的,这些学困生受到了老师的鼓励,对语文学习会更感兴趣。教师要抓住学困生学习中的进步,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一些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情绪的调动和激发,让学生将这些成功、满足等积极情感有效迁移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开展语文学习,有利于转化工作的开展。

二、学困生转化应当抓住基础知识夯实这一重要基础

对许多小学语文学困生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基础知识薄弱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滞后的主要原因。有些小学生拼音掌握不好,前后鼻音容易混淆,平翘舌音容易写错;有的学生字词积累方面存在短板;还有的学生在阅读分析理解等方面难以突破。归纳起来,语文基础知识的薄弱是导致语文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教师应当在转化工作中强化基础知识的夯实。一方面要对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知识点检测的方式,基本上掌握学生哪些方面是短板,哪些方面语文学习存在障碍,使学生能够清楚地明白自己应当从哪些方面着力下手,弥补薄弱环节,夯实语文基础。另一方面,笔者要求学生突出重点进行复习回顾。这些学困生基础知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出来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拟订补救计划,哪些方面有问题就针对这些方面进行专门训练,如拼音有问题的进行易混淆字音的强化记忆等。通过针对性的回顾夯实,能够让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在短时期内得到较大的提高,并且这样的态势要一直持续下去,促进学困生有效转化。

三、学困生转化应当抓住学习方法指导这一快捷通道

除了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不够科学高效,也是导致语文教学中出现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自身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相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就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再加上语文学习不得法,往往事倍功半,更加导致语文学习效率低下。对此,笔者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充分强化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运用先进的、科学的、高效的方法,推动学习成效的提高。例如,学困生背诵课文时难度较大,前记后忘、拖拖拉拉,笔者和学生共同分析,指导他们运用首句记忆法进行背诵,记住每一段的第一句话,这样一旦背诵的时候思维断档,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及时将思维弥补起来,提高学生背诵的效果。在学习方法指导上,教师要善于引导班级语文学习较好的学生将自己的看家本领亮出来,供其他同学参考借鉴。教师还要经常上网搜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向班级学困生进行推荐,鼓励他们将这些先进的学习成果运用到自己的学习活动之中。经过这样的方法推广,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将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增强学困生转化效果将会起到积极的效果。

四、学困生转化应当抓住学生互助合作这一丰富载体

在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指导点拨,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些学困生进行帮助。一个班级的学困生往往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个群体,这样教师的精力与时间就捉襟见肘,无法满足学困生转化的实际需要。对此,笔者采取的方法是利用学生帮助学生的自主合作模式,从面上提升学困生转化的效果。例如,要求班级学生每三名优秀生结对帮扶一名学困生,帮助他们从字词等基层知识的夯实开始,再到帮助他们理解分析文章、指导写作文,从各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困生语文学习基础、语文学习技巧。这样的自主帮扶模式,让教师从一对一的辅导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在面上指导和点拨学生。笔者还将每一个帮扶小组之间进行竞赛,看哪个小组帮助的学困生进步最快、变化最大,在班级学期表彰中增加相应的奖项,使学生之间形成激烈的竞争氛围。每一个帮扶小组都憋足了劲向前冲,受帮扶的学困生得到了详细的指导,而参与帮扶的学生又感受到了帮助他们的快乐,这些都是成功转化学困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第2篇

关键词:“有效学习”;学困生;小学语文

在学习和教W的过程中,学困生不仅在个性、情感、心理、综合素质、品质等方面与一般学生存在差异,而且信息收集的方式和方法及看待问题的方式等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有必要针对不同的学困生探索有效的引导模式,及时纠正学困生的语文知识误区,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一、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

当代美国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在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引导和培养上,有意义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是以培养学生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方式,作为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整合、理解、选择基础,同样也是学生将知识内化成自身认知结构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指导下,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困生快速、大量地掌握和识记知识,还可以避免在知识识记过程中的各类困难及曲折[1]。为了让学困生逐步进入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中,语文教师可尝试在教学中使用问题式教学法,以思释疑、以疑启思,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如小学语文《荷花》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①荷花什么样?②作者在哪儿看见的荷花?③作者看到荷花后有什么感受?随后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找出答案。由于这些问题难度逐步提高,教师可以用第一、第二个问题提问学困生,最后一个问题用于提问其他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学困生主动提问,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

二、自主式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自助式学习是实现有效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导向、自我监控时所使用的学习方式,是打破学困生被动学习的重要契机[2]。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困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小学语文学习目标,教师可将自主学习方式特征提取如下:①引导学困生明确目标达成的要求和意义,如目标需要努力才能达成,达成对学困生的成长的正向推动作用。②以学困生理解水平的提升作为引导方向,设计极具挑战性、较为复杂的教学任务。③根据学困生的经验背景和生活实际,更为清晰直观地反馈学困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④与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进行对比,找出适合学困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⑤引导学困生对不同学习主题产生清晰、整体性的认知,以此为基础辅助其构建识别事物的概念框架。⑥发现、迁移,提出更具有复杂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索尝试。自主式学习方式的运作需要教师和学困生以一定教学条件为有效学习的基础,学困生的学习必须具有独立性,比如,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研究和探索[3]。教师仅需要充当引导作用,并为学困生尽可能地创设使其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氛围和情境。

三、合作式学习

合作式学习方式是将学困生从“边缘人”转化为“局内人”的重要方式。其构建需要五方面的要素:①积极完成个人在共同任务中的职责和义务。②积极参与、配合、支持各类互动,尤其是面对面的互动。③建立并维护学生小组,期待所有学生均可以进行有效互动和沟通,并科学应对组内冲突问题。④使用小组加工方式将个人已经完成的任务进行再次加工。⑤评价共同活动的效果,寻找提高效率的方式。合作式学习方式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竞争能力、集体价值观以及竞争意识等,还可以有效弥补教师在因材施教方面有可能出现的各类不足,进而真正达成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学要求。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发挥团队力量来共同解决和应对,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真正需要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观潮》这一课的第三段后,我让学生们带着以下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①“风号浪吼”“涨”等词是什么意思?②主要内容和段意是什么?③如果你是一个观潮者,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感到怎样?”在讨论过程中,小组中的学困生较为自卑,处于被动状态而不愿意主动发言。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轮流发言”的规则,并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们一起进行分析讨论,期间引导学困生思考所布置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提高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有效性。合作式学习方式不仅是一个需要教学双方积极参与的过程,其高密度的参与性、交互性、讨论性等,又对合作式学习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如此,在合作式学习方式的辅助下,小学语文教师所创办的小组学习活动,可达成充分培养学困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合作性,实现“有效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时淑玲.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6).

[2]路正凤.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困生的思维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S5).

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学困生 现状分析 转化策略

“学困生”是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感到非常头痛的学生群体,始终困扰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出现转机,但同时暴露出一些新问题。本文以我近几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为基础,针对小学语文学困生现状进行积极探究,并提出几点转化策略和方法,以供广大同仁批评和指正。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现状分析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困生转化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但暴露出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学困生在学习适应上有一些问题,父母“溺爱”是造成孩子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甘心落后,不能有效适应班级环境的主要原因;学困生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较差,是成为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学困生学习兴趣不高,没有养成科学有效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父母由于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督促、辅导子女的功课,导致孩子们的学习一天不如一天,最后成为学困生;一些孩子由于受不了接连失败的打击,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并对其产生恐惧与排斥的心理,最后沦为学困生。总之,学困生的形成有各方面的原因,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准确分析成因,制定科学、有效的转化方法,持之以恒,才能有效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和方法

1.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制订转化计划。有效分析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我认为学习动机、心理健康与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父母的教育方法及社会的影响等,都是导致孩子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我们只有明确学困生的成因,才能有效转化,它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根据其语文测试成绩、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学困生名单。在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各自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他们制订本学期转化计划,使之有所提高和进步。

2.调整课堂结构,针对语文特点和年级特点,寻找一条高效利用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路子。教师要少讲、精讲,留出更多时间给孩子们,让他们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们要走下讲台多和学困生交流,并积极指导。

3.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实效,学困生转化工作要以课堂为主阵地,这是关键一环。教师备课时要多为学困生想一想,课堂上尽量给学困生提供一些提问和参与练习的机会,并且在学困生练习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辅导,课上帮助他们扫除学习障碍,其效果要比课后补课强得多。

4.对小学语文学困生坚持做耐心周到的思想工作。有些孩子不只是学习困难,行为能力也比较差。可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好的学风会对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作用更不能小觑。

5.合作学习,积极帮教,多措并举。新课改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学生积极展开互动,进行热烈讨论时,孩子们都会获益匪浅。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策略。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有效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并确定结对帮扶对象。要求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两、三名语文优秀学生,对课堂教学中要掌握的知识和作业都由优秀生帮助学困生有效落实。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负担,又加强了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使得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扶中得到有效提升,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一帮一、小组内结对子、家庭辅导等都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6.改革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采取鼓励性评价。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学困生自己与自己比、现在与以前比。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寻找时机,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增加自信心;作业批改时,我们要积极采用针对性、指导性和鼓励性评语,激励后进生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考试后帮助学困生积极分析试卷,多肯定好的方面,但不能忽视不足,应指出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等。我们适时的积极的评价,会给予学困生一股积极正面的无形力量,促进他们加快转化,摆脱学困处境。

7.加强家校交流,随时掌握学困生的转化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要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如家访、召开家长会、建立联系卡等形式。经常交流沟通能够促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有及时的了解,并且针对他们实情及时调整转化方法和策略。我们要想全面了解学困生,就要了解他们的家庭,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以便全方位了解学困生,这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

第4篇

关键词: 语文学习 学困生 形成原因 习惯培养

学习困难学生(即学困生)是指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要达到义务教育语文“准则”规定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相较于大多数同级学生,他们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要特别注意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给他们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一、语文学困生形成原因探析

基于语文学困生的观察研究,结合大量的实例观察,我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造成学习困难与他们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有关。

(一)缺乏学习的兴趣,有畏难情绪。

通过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观察发现,他们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是因为缺乏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缺乏好奇心。虽然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如果展示一些图片或播放一些音乐,可能会暂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一旦进入阅读及理解文本,他们便立刻失去深入学习的兴趣。面对阅读或理解困难,或退缩或失败或尝试,有些学生面对阅读文本等理解性内容有很强的排斥性,甚至一看标题会产生恐惧,害怕学习。另外,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很大影响。如果一个老师看到学生不能完成作业或成绩不理想,就对他们疏远或不屑理睬,造成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极大地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老师要想帮助学生取得进步,不能因为他们的成绩不理想就排斥和拒绝他们,相反,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拉近心理距离,为学生爱学习自己所教课程奠定心理基础,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情感铺垫。

(二)基础知识薄弱,知识掌握不系统。

调查发现,由于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基础知识积累较少。知识储备是帮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深入学习,提高能力的前提保障,也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理解不符合要求,对新授知识不能及时地掌握,会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掌握的不系统性,造成后面学习的新弱点和知识掌握的新困难。如语音学习不好的话,较难养成好的语文素养;积累的字词量小的话,书写表达就会成为问题,更不用说阅读理解,这种连锁连反应会造成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恶性循环。

(三)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通过调查表明,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形成学习困难状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学习自主性差,或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或走神发呆,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课堂中老师的讲课似乎与他无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总是无法进入有效的学习状态:阅读的时候,不看书不指读;写作业马虎,应付了事;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很少。总之,这类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缺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与途径

(一)重视学困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自己固有的学习行为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是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积累和阅读理解等语文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通过预习,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他们想要了解的知识,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原来的基础差,让他们学习新的内容有一定的困难,他们觉得无从下手,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可为他们降低要求,准备适合的学习内容让他们预习。我教小学低年级时,每学期开学会让学生预习书的扉页上的要求:(1)认真阅读文本的两遍。(2)绘制新的生字和词语表。(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百字左右)。(4)提出学习问题(不少于2个)。为了鼓励学生预习,每个环节都要检查落实,每课的预习效果都要检测表扬,做到有预习安排、有检查反馈、有总结表扬。学困生的预习效果虽然在质量上和学优生有差异,但他们都很投入,至少能够慢慢地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这种目标性的预习方式,与让他们盲目地去读去写相比更有针对性,更能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效果也比较明显。

2.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

语文学习是一个语言活动过程,不能没有听、说、读,写。听是前提,学困生上课易走神、不想听,这对学困生来说是很常见的。所以对学习困难生的转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愿意去听,知道听是最好的学习习惯。要实现这一目标,老师要不断用语言来鼓励他们:请认真听同学读课文,对他们读错或读不好的地方用铅笔做标记,然后报告,看谁听得最认真。通过发现别人的缺点,激发学习有困难学生关注阅读过程,养成他们愿意倾听的习惯,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但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他们参与了仔细聆听的学习过程,对培养学生听的学习习惯很有帮助。为了让他们坚持听下去,我会用不同的方式关注他们:用眼神给一个鼓励,用微笑给一个启发,用手势送一个暗示……经常提醒他们听了一遍又一遍,逐步让这种习惯成为他们的学习行为定势。为了更有效地激励学生,我用积分的方法,作为一个群体,回答一次积一分,一个月进行一次奖励。同学们为了集体荣誉都争先恐后,学困生为了不拖集体后腿而努力往前赶,同时小组其他成员及时帮助学困生,在合作与互助中同学们的学习成绩都有提高。

3.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阅读帮助记忆,阅读有利于语言训练,阅读的积累,有助于学习困难学生提高阅读质量。多数学困生懒得读,读着读着就停了;或者只动动嘴不用心记;或者嘴在动,心思不知道往哪里跑了;或滥竽充数只发声音,不知所吐何词。面对这种情况,对学困生的阅读要独立要求,让他们挑重点少读一些,但要保证质量。在阅读形式上,学困生可以多样化,如开火车读,分角色读,迫使他们都有参与的机会,减少他们在阅读中走神或偷懒。

4.培养学生书写的习惯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明白:一个认真书写的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必定认真;书写粗心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其他方面必然较差。另外,有些学习状态不稳定的学生,认真书写的一段实践,学习进步明显;写作懒散时,学习质量明显下滑。因此,在平时的书写练习中,应对学生严格要求,经常性指导学生书写的姿势方法,通过书写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耐心思想指导工作。

改变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要衡量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就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昨天和今天比,在细小的进步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热爱学习。在课堂上,老师要给学困生多找机会,鼓励他们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让他们在课堂上多表现多展示,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在作业批改中,对学困生的指导要有针对性,用激励性较强的语言评价他们,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作业。在作业中发现错误时,要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指导。教师对学困生的及时评价,将成为无形的力量给学生形成积极的动力,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学习倾向,逐步回归学习集体。

(三)作业安排要关注学困生的个体差异。

课堂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合理科学地安排作业,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能有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在学生作业过程中,多数学生会快速高效地完成作业,但学困生受学习能力和基础条件的影响,很难顺利完成作业,有时还会出现抄作业的现象。所以,在作业安排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次布置作业。对学困生可布置比较简单的问题,或只是让他们写一些生字词语,逐步提高作业要求;对中等生可布置些能独立完成,并能有效巩固当天知识的作业;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尽可能安排一些具有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收效慢、难度大,教师在转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真正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真正掌握学困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困难和特点,多关注学困生,多帮助语文学困生,让他们愉快地学习语文,强化学困生的转化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祝萍.提高后进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探索和思考.小学教材教学,2005(1).

[2]叶建中,王丽萍.怎样帮助英语学困生.小学教材教学,2005(12).

第5篇

【关键词】学困生;习作水平;尊重差异

近期,笔者参与了学校开展的《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与途径研究》课题,通过对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表现的研究,发现影响他们作文水平提高的因素不仅仅是来自智力方面的,更多的是来自一些非智力因素,比如学困生的自卑心理,缺乏自信,情感脆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作文教学是最适合发展、展示学生个性的领域。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作文水平,教师从关注学困生的特点着手。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究出以下对策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尊重差异,树立学困生习作的信心

学习中的自卑心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智力、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作出了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在小学语文学困生中经常听到“我语文学不好了”“我不会写作文”等丧失学习信心的言论。他们对作文的惧怕心理,语文考试的不及格,使这些学困生在思想上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对写作的信心不足。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语文知识薄弱,往往是错别字连篇、病句成堆、叙述空乏。特别是有些学困生因害怕作文出现病句、错别字、结构混乱等等闹出笑话而遭到同学的耻笑,以致不敢多写,甚至不写。他们认为作文是一件很难甚至可怕的事情。

学困生需要尊重与温暖,更需要扶植。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因为学困生思想情绪长期处于压抑、被动的状态,大多数得不到教师的关心,教师要用爱和感情的泉水擦亮学生心灵的窗户,随时关心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感动学生,教育他们。同时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创造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比如课堂上启发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补充。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尝试写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强求有华丽的词藻,生动的语汇,只要做到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师要注意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我经常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范读,就会激发他(她)对作文产生兴趣,产生写作的欲望,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会觉得写作并不神秘,并不可怕。随着实践内容的扩展,他们想说、想写的欲望更强了,作文的自信心也随之提高了。

二、降低要求,激发学困生习作的兴趣

小学语文学困生之所以作文能力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感到作文的众多要求束缚着自己,对作文不感兴趣,厌恶作文。因此,要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需要减少作文的束缚,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他们的作文学习兴趣。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待语文学困生要减少写作形式、内容等方面的束缚,在同一个作文题目下,允许他们使用不同的写作方式来表达,比如,学困生可以是书面作文,也可以是口头作文、美术作文、体态作文等,凡是能传达个体的思想、意识、目的,都可以称为作文。小学语文学困生语文基础薄弱,在写作中,只要能做到文从字顺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已经是一种成功了。教师要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泛的写作氛围,消除学困生写作的压抑和畏惧心理。

不少学生的作文枯燥无味,没有真情实感,除了写作的基本功不牢外,另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作文的兴趣。故此,语文老师应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更注重情感教学。比如,从学困生的性格、爱好中寻找写作的兴趣。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爱好都不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爱好中蕴藏着极大的兴趣,把作文教学寓于爱好之中是激起学生作文情趣的好办法,我在作文课上就常常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平时有什么爱好,为什么爱它,是怎样爱的,爱好中有哪些乐趣等。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出示作文题目《我的爱好》《我喜欢……》等。这样,学生不但不讨厌作文课,写起作文来也轻松愉快,水到渠成,而且写出了真情实感。

三、循序渐进,养成学困生习作的习惯

小学是学习的关键期,也是学生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的效果。小学语文学困生怕写作文,主要原因在于没内容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有的不知道怎样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有的写不具体……要解决这些长期困扰学困生的问题,还必须从培养他们良好的作文习惯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走进写作之门。

1.培养学困生先说后写的习惯。“说”是“写”的另一种形式,出口成章,既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又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先说后写是为写作理清思路,定好框架结构。

2.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在引导学困生博览群书的前提下,还要培养学困生边读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勤于积累、迁移运用的读书习惯。比如:在教完《秋天的雨》这课后,我让学困生学习文中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让学困生抄写并熟记,为学生以后写秋天的景物做了铺垫。

第6篇

关键词:学科教学;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的日益增多,使得以往教师不分层次教育,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要求。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如果不注意研究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那么,学困生的数量必将不断地增加,从而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

一、语文学困生概况分析

1.学困生的定义

学困生,是指学生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教育教学达成度较低,以及相对于特定学校和班级环境来衡量时,表现出欠缺或不足的学生。

2.学困生学习的具体表现

不少的学困生都在课前预习方面做得不到位,甚至不知道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安排以及教学课程,这就使得他们上课时,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从而在起跑线上就比其他人慢一步。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多学困生的普遍问题。因为上课注意力涣散,所以他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老师的授课内容,有的甚至不会在书本上做笔记。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要求。

根据多年的经验我们不能发现,学困生作业潦草应付,能拖就拖,甚至有的学生不做作业。听课只能起到接受和探究知识的目的,做作业是一种巩固知识的环节。如果不及时对教师授课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练习,那么所学知识就不能得到巩固。

语文这门课程,对课外的阅读量有一定的要求。课外付出的时间少,课外阅读量少,也是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之一。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课程,适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充实学生的情感世界。

3.语文学困生的类型

(1)家庭成长缺失型,随着隔代教育现象的不断出现,学困生的比例不断上升。一方面,祖父辈和学生存在着年龄代沟和教育代沟问题,无法进行良性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结构和成员关系,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家,使得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造成孩子成绩的不理想。

(2)人生定位失误型,在市场经济转型的大情势下,出现了很多负面的思想,如读书无用论。正是社会和家庭两个方面的因素,使得部分学生在社会和家长的错误引导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3)学习方法不当型,在学生中,很多人存在有学习方法的误区,他们可能很努力地学习,但是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引导,他们的成绩一直提不上来。这类学困生的比例较大,也是我们教师转化工作的重点。

二、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竞赛转化

竞赛的目的不在于最后的输赢,而是通过竞赛这一方法,加强学困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共同进步。

例如,我在教授《鸟的天堂》时,组织大家开展好词好句记忆比赛,评出先进的典型,优胜组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我有意将几个学困生安排在一个小组,目的是使学困生克服依赖其他同学的心理。结果发现这一组的学生学习热情很高,也十分的努力。虽然没有拿到第一名,但是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并且愿意从心底里接受学习。

2.提问转化

众所周知,当被提问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会高度的集中,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向学困生提供很多的问答机会,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参与能力,并且适当地采取梯度问答,不断加强问题难度。

在学习《长城》的时候,我会让学生观看长城的图像资料,然后请部分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学生来为大家朗诵课文。接着就对学困生进行提问:你看到长城有什么样的感觉?他说:壮观!我顺势问道:面对我们古代先辈的智慧结晶,你有什么看法?他说,我感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我感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我看着那个学困生,赞许地点了点头。

3.鼓励转化

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和鼓励,所以,我在每一次的课堂上都会请几个学困生对文章进行脉络的梳理,然后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心和爱护,使得他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在学习《火烧云》时,我就请一个学困生来给大家梳理火烧云的过程,可能因为紧张或者没有很好地掌握课文,那个学生反复地说着刚开始的过程。我笑着鼓励他,没事,说错了老师帮你补充,他有了信心很快就说完了,虽然有的地方有错误,但是他走出了表达的第一步。

由于学校、社会或者家庭的因素,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的学困生,这时候我们能做的不是苛责,而是耐心地去鼓励他,去辅导他,去转化他。我们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摆在教师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我们教师责无旁贷。

第7篇

1 解决“知识差”的原因

严格训练,有的放矢帮扶差生,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及兴趣。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知识差”的原因,到底差在哪,为什么差?用什么手段解决?我认为要摸清学生知识的底数,有的放矢地对后进生辅导。第一关,检查汉语拼音能否熟读。第二关,检查书写汉字笔画顺序是否正确。第三关,检查能否会使用字典、词典。第四关,检查每篇课文能否熟读,若是遇到不会读的字要标出拼音。这还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科学训练,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在这方面要做到:细水长流逐一补,以新代旧分散补,突出对象个别补。

2 解决“行为差”的原因

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由于种种原因,后进生的坏脾气、坏习惯形成了坏做法。特别表现在学校的学习和活动中,玩心太重,自由散漫,自己不愿参加的活动就不参加,不想做的作业就随意放弃,我行我素,自我约束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善观察和思考。学习上不独立思考完成,有的总想依赖别人完成作业,不肯下功夫。对此,我们要通过多种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和创造力。根据后进生的能力及知识基础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让学生完成一些定量定质的具体任务。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这需要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习方法。首先,教师要为后进生指定一个学习目标,学生有了目标,便有了学习动力,这一动力能使后进生情绪高涨,充分发挥潜能,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其次,教师需帮助后进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了解每课的重点、难点,让他们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攻克难关。再次,课上教师应尽量关注后进生设计有趣的情节、游戏、活动比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学习的注意力。课上适当采用实物、磁带、图片、简笔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激发了兴趣,增强了学习动力。最后,教师应和后进生一起做好复习工作,及时查漏补缺。

3 解决“心理差”的原因

后进生最缺乏的是自信心,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因而无论做什么事都很被动,生怕被人嘲笑,看不起。小学语文的后进生尤其如此,针对这些,首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是后进生转变的关键。其次,要增强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①上课对后进生有目的地提问、练习。②批改作业时注意学生的自尊心,多写鼓励性语言的评语。③善于发现闪光点,以点代面,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④进行目标迁移,为后进生定小目标。⑤课下打开后进生的心扉,热情主动地来到他们身边谈一谈生活、个人爱好,了解后进生的生长环境、性格、思想,取得信任。

4 解决“生理或智力上有缺陷”的原因

真心关爱,唤起后进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我们应该用一颗爱心来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用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心。一个亲切的微笑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生硬的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彩的语言,把命令式、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为商量式、谈话式的语言。其次要热爱、尊重或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力,相信他们的能力与力量,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教师尊重理解学生,学生敬重喜爱老师,对老师有向心力,他们就会形成一种积极健康、活泼向上的学习心理气氛。积极愉快的心情能激活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可使学生的认知活动过程处于最佳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对待有缺陷的后进生更要给他们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越是小草,弱苗,越是需要阳光雨露,我们做老师的既要爱白天鹅,又要爱丑小鸭。

5 解决“后进生惰性习惯”的原因

善于对后进生打“持久战”,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后进生对学习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即使刚才跟老师在课堂上搞活动兴高采烈,但一下课热情没了,自觉性没了,也不愿意学了。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不断地反复做工作。就像对懒做作业的同学一样,我多次找他谈心,了解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加以教育,我就让他先把作业补上,再跟他谈心,加以辅导,一点点地给他分析、讲解,直到他弄明白为止,激励他大胆去学习、思考,哪怕他只做得出一小部分,我会鼓励他继续努力来完成得更好。并经常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让家长督促他课余时间完成好学习任务。一开始,家长并不怎么配合,但我不厌其烦进行家访,我的诚意感动了他们,也由于他的不断进步,他的家长一脸感激。后来,还主动与我配合,时常反映这个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

第8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困生 心理特征 写作习惯 赞美之词

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洞悉学生心理、情感的良好媒介,是学生心智的反映,是学生情感的真实表达,以及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个人感想,学生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心理和情绪,最先从作文中流露出一些蛛丝马迹。作文是小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困生的写作能力令人担忧,写作题材陈旧、主旨不明确等现象频频出现。本文以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为线索,从学生尊严维护、鼓励学生感情流露、批阅学生作文等方面讨论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学困生的作文辅导,改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式,激发学困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困生的写作水平。

一、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维护学生的自尊

实际上,很多学困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富于其他学生的社会经验,有很多与其他学生不一样的经历,且明白很多道理,只是不善于用文字将自己的情感和见闻表达出来。很多小学生被大家视为调皮捣蛋,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优点,在作文教学时多为学生考虑,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小学生的内心非常敏感,一些学困生面对作文时有恐惧心理,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作文写得不好,遭到同学的嘲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察觉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在作文教学时,多鼓励教学。在批阅学困生的作文时,切忌在学困生的作文上动“大手术”,不要在作文上画叉或者大面积圈改批注,这些都会给小学生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让学生的自尊心受挫。批阅学困生的作文时,要以鼓励的态度进行,语言上避免“语句不通,离题万里”的评论,而应给出中肯、鼓励的评语。批阅作文时,多找学生的进步与亮点,少挑剔学生的问题,针对跑题的作文,教师可以尝试换个角度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例如,可以这样写评语:“虽然选题上还有待修改,但文章感情真挚,比起抄袭的文章强多了,希望下次继续保持真挚的情感,并多花点工夫在选题上,就会更加完美,期待你下次的进步!”这样的评语,委婉地指出了文章不足之处,肯定了学生的态度,给了学生很大鼓励,很大程度上呵护了小学生的尊严。对学困生的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作文,不再排斥作文。

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作文教学也要注重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学困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共性问题是错别字多文章结构混乱、有病句等。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教师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优美的文章,培养学生多看课外书,摘抄优美语句的好习惯,并鼓励学生多模仿摘抄的优美词句,并在作文中运用。为了鼓励学生养成摘抄美文的好习惯,教师可以请学生在课堂上朗读摘抄的美文,在全班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坚持这个好习惯。多看一些优美的文章,对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有很大帮助,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对写作有很大益处。

其次,培养学生列提纲写作文的好习惯。一些学生文章结构混乱,爱跑题,中心思想不明确,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列提纲造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列提纲来理顺写作思路,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结构。教师要认真引导,尽可能一对一地辅导学生的提纲写作,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更有动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渐渐养成好的写作习惯。

最后,培养学生反复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古人作诗,曾为一个字反复推敲,作文亦是如此,好的文章很少一气呵成,需要反复修改。这样的习惯要从小开始养成,在小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同桌互改作文,交流意见,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又有利于学生间写作知识的交流沟通。帮助学生养成反复修改的写作习惯,避免一些常见错误,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最后得到的评论会更好,这对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有很大帮助。

三、鼓励写作,不吝赞美之词

小学生渴望得到肯定,对于一些学困生的作文,哪怕写作水平很差,教师也应该持鼓励态度,评分时放宽标准,尽量不要给出不及格的分数。在作文批阅中,只要发现学生的作文有闪光点,一定要不吝赞美之词,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当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定提高时,教师可以请学生一起参与作文的批阅,在批阅过程中,发现其他人写作中的亮点与不足,通过发现别人的优点与缺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身的写作优点,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四、结语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学困生,教师要灵活开展写作辅导,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尊重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写作,然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多阅读课外书籍,培养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养成列提纲写作文的习惯,写完文章后反复修改。教师在批阅学生的文章时,要用肯定鼓励的态度评论,培养写作信心,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提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郭子荣.加强常规训练,激活情感——探求作文教学的新路[J].小学时代(教师),2011(08).

[2]李雪冬.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电教(下),2011(06).

第9篇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最伤脑筋的就是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了,新课改以来,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就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来谈谈我自己浅显的一点看法。

一、尊重学困生,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

学困生一般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或应付了事;考试成绩不理想。如果作为教师只看到学生不能完成作业或成绩不理想就予以否定,这将大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严重的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如果想真正帮助学困生得到进步,就不能因为他成绩不理想而歧视他,相反,而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现在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头脑灵活,性格十分活泼好动的男生,他上课控制力差,常搞小动作,所以影响了学习,上期语文成绩分数是最少的。这学期开学,我把这位坐在最后面的学生调到了最前面,并对他说:“你上课老搞小动作,把你放在最前面是想监督你,希望你有所改变。其实最重要的是,你很会说话,我想看到你在上课时第一个把手高高的举起来,明白吗?”当时他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后来只要是他上课没搞小动作,积极举手,下课时,我都会对他说一句“你真是学习语文的一把好手!”每每听到这话,他都能露出自信的笑容。这学期,连续两次小考他都打了“优”。我想作为教师,只要平时把更多的关心洒在他们的身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学困生也能成优生。

二、运用激励机制,体会成功的快乐

老师真诚的爱,经常性的鼓励,对于一向生活在“暗淡无光”环境中的弱势群体更为强烈。“给点阳光就灿烂”这话说得非常好,对学困生,教师往往是一个友好的眼神,一句亲切的问候就能让他们感觉到阳光。贾朋是我班一个非常调皮的、而且特不爱做作业的学生,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让我头痛。一次批改作业后,我找他谈话,很友善地说:“我一向认为你回答问题很棒,很快就能将答案说出来,其实只要你上课多举手,就会忘记搞小动作,不信你试试看。”后来,当他举手回答问题时,我都试着用“你真行,这么难的你都说对了。”“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怎么想到这么精彩的话的,真佩服你!”看到他表现有进步后,下课时,我又会特意站他那对他说一句“今天你进步了”。“今天你进步了。”这句话大概只说了一个星期,想不到他的作业居然也能坚持每天写了,不要再去“跟”了,这几星期,我感觉很轻松,因为再也不要去找他来补作业了。正是因为运用了激励性的话语,这名同学才有这么大的变化,以往老批评埋怨他,反倒适得其反,而现在,正是在激励话语的鼓励下,他体验到了成功,才有了飞速的进步。

三、查缺补漏,有的放矢

“学困生”一般知识漏洞较多,接受能力较差。讲授新课前,专门为他们精心设计一些“准备题”,让他们先口头回答自己的思考步骤、解答方法,发现错误及时点拨。每教完一个章节,专门安排一两节讲评课,把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问题及时汇集起来,师生共同探讨这些题目错在哪里,怎样做才算正确,使他们在找错、改错中加深印象,受到启迪。

四、坚持帮扶,共同成长

开展同学间的帮扶活动,以优帮差,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践证明,帮扶活动中双方都有得益。为了使“一帮一”活动卓有成效,在组织任务落实的前提下,每周进行一次帮扶评议,典型事例在全班加以表扬,每当被帮教的学生取得成绩时,表扬中也少不了帮助的学生。可喜的是,一些被帮助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仅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长进,而且还加入到帮助他人的行列之中,这种喜人的局面,充分反映了帮扶的效果,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进取心。

五、强化训练,夯实基础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识字教学为基础,然后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等。要进行这些方面的训练,要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认真、踏实、仔细地去读去写,绝非一日之功。这既是良好习惯的培养,又是对“学困生”坚强意志的训练。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自己读书,并养成从阅读中发现问题、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引导“学困生”在阅读时做到口到、眼到、心到。这样,既可增强他们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又可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求知欲。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以及规律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总希望一学就会,一听就懂,往往急于求成,不知道语文学习有个积累的过程,此时,教者要反复地讲清语文学习的积累与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明白学习语文需要坚韧性,培养孩子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精神,教育他们不因一次竞赛、一次考试的失败而气馁,也不因微小的进步而骄傲,要脚踏实地地积累词句,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坚实的基础。

六、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要成功转化语文“学困生”,除了依靠教师的力量外,还应努力挖掘各种有利的教育因素,如充分发挥学生同伴、家庭等各种因素的作用。定时家访,以寻求其家庭成员的配合与支持,达到共同促进“学困生”成长的目的。大家都以积极的、接纳的、宽容的心态与“学困生”相处,帮助其建立自尊,增强自信,培养自制力,就能促进其实现有效的转化。

总之,教师要善于找出“学困生”的成因,积极探索“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打开他们的心扉,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帮助其尽快摘掉“学困生”的帽子,实现健康发展,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朱晓琳.等待,让课堂开出和谐之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策略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上,2013,(03):168-169.

[2]田容.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及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01):8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