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7: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计算机课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学内容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主备教师
讲课教师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ht 频|试卷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板
书
设
计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例1 2时=()分
想: 1时=60分,2时是( )个60分
例2 想: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想: 45-30=15,是15分钟。
教
后
1案例教学模式内涵以及特点
案例的教学,美其名曰就是以实际的案例作为依托,然后实习网页设计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能够爆出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实际实践操作的要点,按照教学大纲上的需要,对于教学的目标加以确认之后,教师带着学生工程完善实践的学习,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和探索研究的方式,积极的对知识予以进一步的解析与研究,从而不断对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加以提升,另外,教师还需要积极的调动起学生进行沟通的能力和从工作作风等多个方面去进行教学计划,从整体上去对学生的网页设计整体水平加以提升,在很多的实践调查分析之后我们能够看出,案例教学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可以对网页课堂教学气氛进行活跃,从而提升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
2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网页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某旅游公司“一日游”的专题网页设计(1)企业概况。本次进行的案例教学,以某旅游公司的专题设计为内容,该公司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是一家具有民营性质的合法公司,在庐山脚下,四通八达,以“庐山”为景点的一日游独具特色,价格合理,是针对各个群体要求定制的套餐服务,该公司具有自己的宣传网站,属于“三星级”旅游公司。(2)“庐山一日游”的主题介绍。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身心俱疲,在周末或者是闲暇的时候,去庐山欣赏自然风光,缓解身心疲劳,通过体验大好的自然风光,唤醒人们对祖国打好河山的热爱,
2.2主要教学内容
(1)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情况,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况,设计主题,进行相关数据收集,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兴趣,兴趣和学习特点作为基础,选择当前的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关心的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从而保护案例教学的成功。(2)明确的设计主题。教师将成为向课堂上所有学生分发的第一种材料,根据教学目标和公司情况,清晰的设计主题,要求学生设计具有风格特点,可以对互动功能页面产生市场影响。(3)练习分组。在班上有45名学生,9人分为5组,每组选择一组组长,组内容分配书面报告写,数据收集任务,调查时间为半天,讨论研究时间是长时间。在整个实施阶段,教师需要参与整个过程,为学生解决各种问题,教师积极与各个小组保持联系,检查他们的网页制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结束的过程。这一阶段是总结网络生产情况,分析问题,总结过程中的经验,案例评估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群体相互评价三种方法。
3案例教学落实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和谐学习分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科学知识体系,这是促进案例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更加注重这些方面,并为案例教学提供更多良好的条件。
3.1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网页设计教学,和谐气氛,学生的思维能更加积极,心理会产生安全感和自由感,网页设计,数据分析与分析的时间,可大胆的想象力,教师在案例教学实现,记住他只是一个指导,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辅导,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思维和设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完成案例教学过程。
3.2提高教师素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你想确保计算机网页设计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有博潮知识,有经验的特点,这是老师为学生传授的基本条件的经验和知识。因此,教师必须继续学习,以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因为唯一的办法是提高教师的影响力和威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此外,老师应该全面,多角度关心和关心学生,而学生在中间,为了更好地感受和体验内心世界,然后做好老师,努力成为学生朋友。
3.3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良好的认知系统是帮助学生掌握快速消化知识的关键,学生有基本的条件来理解和适应环境,在学习中可以继续实现知识的同化适应,遵守功能也是更优秀。但是良好的认知系统不是从一开始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内在知识和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大纲为基础,案例教学,应该确保案例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充分反映相关知识点的大纲。例如,当布置网页时,可以通过使用表,框架和层来完成。例如,当你为一个食物网站制作图表:要确定页面的主要颜色,将背景图像放在第一层:添加活力和活力,可以插入第二层哈希动画:食物将入到第三层:为了反映食物文化,可以与第四层的歌曲相关联:增强页面三维,将浮动对象添加到第五层。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表单布局来解决问题,然后是层的内涵,然后逐渐解决问题直到完成学习任务。
结束语
案例教学是网页设计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无聊和单一教学模式,释放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更相关,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设计本身非常实用,教学必须结合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案例教学符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要求,提升网页设计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案例教学在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引用:
[1]陈思聪.浅析电子商务案例教学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6(10).
[2]林丽钗.案例教学在高职教育学中的实际运用[J].科学中国人,2016(1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2-0000-02
1 前言
现代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代的一大特色,那么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所以让高校的学生学好计算机网络对他们在社会上生活是十分受益的。提高其的教学质量就更显得十分有必要。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案例教学更好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此一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教学内容的枯燥无趣,很难引发学生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脱离了实践,纵然学到的理论再多,一旦真正的上机操作,仍然会变得不知所措。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难以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是传统教学的弊端,而案例教学却弥补了这些。案例教学还存在很多优点,研究案例教学是提升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质量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2 阐述当前教学中的不足
2.1 当前计算机教学的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现下不光是计算机方面的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许多课程的教学都存在这些问题。对于许多高校教学,授课时尽管采用了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但也仅仅是换了一种称为ppt的板书而已。许多高校教师一味的在讲台上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则一味的去听,学到的大多只是理论方面的知识,但众所周知,计算机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科目,若要掌握其中的精髓,必然要上机去实践,才能真正的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且对于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就是要学到真正有应用价值的东西,而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
2.2 当前计算机教学的内容过于系统
许多高校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技术时都要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去学习,内容过于死板。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就是为了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应用的工具,来辅助自己的专业来学的,可是他们学的有关计算机的内容却由于教材的编订,显得过于繁重,而且学习的时间相对来说有比较短,造成的结果就是对于教师来讲,由于要教的内容太多,难度偏大,教学质量降低,而对于学生来讲,学习的内容太多,在如此仓促的时间内,并不能掌握其中真正的技能,那么致使把计算机作为一个实用工具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了。
2.3 当前计算机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存在弊端
现在高校的教学模式普遍都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学,以ppt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看似提高了教学效率,实则不然。用多媒体教学速度很快,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以为的听,来不及思考,更来不及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在课上只是在看东西而不是在学东西,可以说是左耳朵进右耳多出,这种教学效率可想而知是很低的,学生很难从中学到真正的东西。可以说这是教学中的一个弊端,也是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3 案例教学的优点和意义
3.1 案例教学的优点
案例教学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引入案例来进行教学,案例的来源多来自于社会生活中,教师将案例引入到课堂,让学生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进入到这个案例的情景中去,真正的做到了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不再仅仅停留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好像真正的融入到了一个实际案例中去,真正的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案例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并没有脱离实际运用,这样才达到了教学的真正目的,传统教学方式是难以做到这点的。
案例教学的另一个优点就是,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学生是整个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最终的目的也是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那么能否做到让学生从被动去学做到主动去学是很重要的,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只有激发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才会使上课不仅仅是上课,而变为更加有意义的教学。案例教学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案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好的投入到每一次授课中去。
3.2 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很多缺点,那么将这一模式引入到教学中去,必然会产生很多不可忽视的意义的。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无疑将会对整个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另外案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是从很多方面去改变,那么致使教师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善自己以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鞭策。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兴趣,无疑是对学生自身的学习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4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案例教学
4.1 案例教学准备阶段
案例教学在准备阶段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准备。教师应在案例的选择上去做准备,而学生需要在怎样合理的划分小组上去做准备。
对于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那么案例应该如何去选择,才能使授课达到最佳效果呢。案例的选择应以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为主要考虑方向。所以案例的选择尽量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将邮件发送时,不要去选择那些非常普通的案例去讲解,如不要去讲学生向教师交作业这样简单无趣的案例。可以去讲同学之间用邮件来发生日贺卡等案例来讲解。另外,案例应该具有目标性,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等特点。这些也是教师准备案例时应该考虑到的。
另外的准备阶段就是学生的准备,主要是如何分组上去考虑,注重分组的合理性,合理性主要包括要从小组的规模,人员的分配以及各个成员的职责等等。组长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是,要选一个相对来说能力比较强的,有比较强的对案例的分析能力,有能力带动起整个小组的氛围。另外各小组成员中,也要有能力强和能力弱的来搭配,能力强的可以去帮助能力弱的同学,这样才能使整个小组强有力的发展。
4.2 案例教学实施阶段
在实施阶段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1.理论教学即为教师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可以设定一个情境,让学生来参与,亲身去体验某个知识点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动脑去分析。如在计算机网络中讲到Ethernet网络介质访问CSMA/CD时,可以给定一个这样的案例,让学生参与,然后从中分析,理解这个知识点。
(1)案例描述:让一组的人处在一个黑屋子内谈论一个话题,每个人只能听到彼此的声音,要怎样说话,才能正确包括Etherenet网络介质访问CSMA/CD时所遇到的各种情况。
(2)案例分析:A.每个人都可以说话,即为访问时的多路访问。B.发言前需检查,是否有其他人在说话,此情景模拟的则是访问时的载波监听。C.如果同时有多个人发表意见,那么就会出现访问中的冲突问题。D.一个人在发言时还要时时检查着是否有别人进来讨论,此时模拟的则是访问时的冲突检测。E。一个人在说话时发现有人要来说话,那么就要停下来,去等待。过一会儿继续说话,此情景模拟的则是访问中的冲突停发,延迟重发的情况。此外还有其他的情况可以去模拟,这就需要各小组成员内部去商讨,能否有其他的创新形式。在此案例中通过模拟情景,同学们亲身参与了进来,更好的理解了Etherenet网络介质访问CSMA/CD时会遇到的各种情况,更清楚地明白它的工作原理,.对于以后将其运用到时间生活中去,是十分有帮助的。
2.实践教学,即是在讲到一个网络上的功能时,如讲到路由器的使用时,可以给学生一个生活化的实例,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去完成案例中所要求要完成的工作。这样更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可以通过下面这样一个案例来进行说明。
(1)案例描述:你是某高校的一名学生,你的宿舍要安网线,需要将其配置成无线网,要求你利用路由器来进行设置,并给宿舍成员分配出相应的IP地址。
(2)案例分析:A.连接好路由器,并且启动路由器。B.对无线路由器进行参数的设置。使用IE浏览器访问,并登录。选择向导,根据向导来进行一步步的设置。选择上网方式等等。在此阶段也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设置,如绑定mac地址,分配IP,防火墙设置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自己的网络更安全而设置的。C.设置完成重启路由器。为了防止蹭网,需要在网络安全设置项设置密码。D.搜索无线信号,连接上网。这个阶段是一个实际操作的阶段,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个阶段,最好是在讲路由器这部分内容前给个小组布置下去。一方面可以考验小组之间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考验小组之间,在遇到没有学过的知识上的团结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小组的操作能力。所以通过实践教学,好处是有很多方面的,学生在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学理论知识,而是将学到的知识在现实中去运用,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另外还曾强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
4.3 案例教学总结阶段
在案例教学实施阶段,各小组都参与了教学内容,心得体会必然是有的。在总结阶段主要是由教师来进行主持。各小组要派代表上台进行总结报告,可以形成书面形式或者ppt来进行报告,分别针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各小组内部成员是怎样商讨的,怎样策划的,还有分工是怎样的,这些都要进行汇总。并且将这些报告保留下来,以便将来期末测评时,作为评分的重要依据。另外汇报完成后,要对各小组完成案例的情况进行评价,此阶段可由教师完成,评出比较好的小组来进行褒奖,以此来鼓励同学们今后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样做更加有利于案例教学的实施,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5 总结
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网络的学习不是靠理论知识就能学到好的,更多的是要在实践中去操作,才能真正的体会到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案例教学很好地发挥了它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案例教学仍然处在一个发展阶段,还需要各方面的去努力,才能更好的使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到充分的运用,更好地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崔炜荣.PacketTracer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40-41.
[2]鲁凌云,王移芝."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过程优化设计的一个实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12):92-9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案例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05-0000-01
Case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 Basic Course
Chen Min,Yu Shang
(Chongq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fice,Chongqing404000,China)
Abstract:"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Networks"course as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computer related major basic courses,student awareness, understanding effective way to network,but also to learn the basis of the follow-up cours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s,computer networks have penetrated into people's learning,work and life.So,how do w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network,how to build a small network,network infra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courses for the computer problem,which requires teachers to explain the course knowledge can explain when a clear,thorough,The point of this knowledge to explain the clear and thorough,I think that is undoubtedly through the case to explain one of the most appropriate method.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Teaching methods;Case
一、教学方法的探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起源于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局(DARPA)建立的ARPANET网络,随后计算机网络技术不管在军用还是民用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从1987年开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数据通信,更带来了更多的网络资源,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需求日益增加,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在工作中我们利用网络实现无纸化办公,实现资源共享以及下达通知等功能,在生活中我们利用网络查阅所需信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利用手机实现无线通信等功能。网络不仅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来了便捷,而且更为我们学习、了解更多信息提供了途径。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中,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应用于各专业,在教学中,该如何将这门基础课程讲授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对教师而言是如何教好该课程,对学生而言是如何学好该课程,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亦处于主导地位。
那么,教师该采用哪种方法讲授好该门课程呢?由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综合性较强,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数据通信、OSI体系结构、TCP/IP体系结构、局域网、广域网、网络管理与安全等相关知识,而这些知识点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因此,在教师教学中该采用哪种方法来讲授这门课程呢?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教材中各个章节知识点分散的、独立的进行讲解,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框架,导致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感觉没有收获,感觉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还是一知半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知识点的讲解,更不符合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更为有效地进行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目前,国外和国内探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如国外的巴班斯基教学法、拉斯卡教学法、威斯顿和格兰顿教学法,国内的李秉德教授、黄甫全教授等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且均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而言,我认为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更为得当,因为这门课程除了基础性强以外,它的动手操作性更强,而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这些知识讲解的清晰、透彻,只有将理论知识依附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案例来讲解,这不仅让教师在讲授知识点时能将内容讲解的更清新,更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直观、更透彻。
二、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引用的必要性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教师将一个完整的、具体的案例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知识点的讲解将依附于该案例。对于案例的选取应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以及涵盖了某一课程相关知识点的,这样的案例才能更为有效地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
首先,教材的选取是致关重要的,以往的一些教材知识点陈旧,重理论轻实践。因此,教师在选取教材的时候,就应该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用相应的教材,可选取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以案例为依托的教材,如以学校某一建筑物的构网或某一企业建筑物的构网等为案例的教材。同时,教材知识点的覆盖面要广,在涉及到重要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点时,教材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要要精。在教材的各章,应说明各章的重点、难点,以明确教学目标,教材的相关知识应紧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整本教材以案例为主线,贯穿整本教材,且在教材各章的最后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在教材各章的最后应附有相应的习题,且习题最好是与案例息息相关的,这样我们选取的教材才符合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将案例引用到教学过程中来,将各个知识点与案例挂钩,通过一个完整案例的讲解,使学生对整个课程的课程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高等教育中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而言,按照考核方式将其划分分为两方面:理论和实践。在理论教学中,以案例为主线的讲解方式贯穿整个学期知识的讲解,且在学期的最后对整个案例,进行整理和总结,能让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期更为透彻的了解构建一个简单网络的思路与步骤。
三、总结
目前,国内外对于教学方法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见解,不同的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习惯。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对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课程,采用案例式教学是一种最直观,也是最能有效培养学生兴趣和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从基础知识讲解时就引入某一案例,这样不仅能将某一知识点讲解的更为透彻,更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才能更为有效的进行教学,学生才会将这么课程学好、学精,因此案例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高级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探索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教学探索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探索 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探索 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策略探讨 浅析大学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研究 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探析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探索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 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浅析 计算机网络安全探讨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 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为扫描结果索引文件。
这个实验告诉学生,某些别有用心的黑客可以利用软件的安全漏洞,非正常的使用软件,让软件执行一些自己精心设计的恶意代码,或解析畸形文件,当软件中存在安全漏洞的时候,程序的正常执行流程被改变,从而达到获取系统的控制权或窃取机密数据的目的。
5.监听工具——Win Sniffer和pswmonitor
Win Sniffer专门用来截取局域网内的密码,比如登录FTP,登录E-mail等的密码。监听器pswmonitor用于监听基于Web的邮箱密码、POP3收信密码和FTP登录密码等,只需在一台电脑上运行,就可以监听局域网内任意一台电脑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并将密码显示、保存,或发送到用户指定的邮箱。
这个实验告诉学生,网络通讯过程是并不安全的,在开放式的Internet环境中,我们的数据通信随时有可能被别人监听,这就要求我们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采用良好的加密机制来保证我们的数据安全。
当然,网络安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仅涉及以上提及的几个实验,我们还可以完成,诸如利用“winlogon.exe”得到管理原密码的实验;使用程序“GetAdmin.exe”为普通用户建立管理员账号的实验;Unicode漏洞的检测实验;利用打印漏洞攻击实验;SMB致命攻击实验;利用RPC漏洞建立超级用户实验;利用IIS溢出入侵系统实验;利用WebDav远程溢出实验等等,通过这些实验,可以使学生深刻的了解到网络安全的威胁所在,通过对这些攻击手段的了解,从而更好的去应对这些潜在的网络安全威胁。
总而言之,网络安全的课程的教学首要保证通过“法律”和“道德”两条准绳来约束、教育我们的学生,不去使用学的知识去干违反国家法令法规的事;然后是组织好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大量的安全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网络安全问题。相信这样,一定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l] 石勇、卢浩、黄继军.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1-01出版.
[2] 姚永雷.计算机网络安全(第二版)(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2-01出版.
关键词:教案 项目驱动教学 任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1
教案是教师上课必备的教具,是教师对课堂进行整体设计的教学方案,更是教师钻研教材、整合知识的教学依据,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反映出授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因此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统教案虽然格式规范,教师使用熟练特别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传统教案形式单一,不能满足现今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的需求,尤其是对职业教育当中的教学方法,例如任务驱动、项目驱动、模块化的教学等教学形式和方法,传统教案就失去了很好的针
对性。
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本宣科。这种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基于学情分析下的教材处理,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整合、技能的培训、传授过程整体设计上,以及不同教学目标教学成果的呈现。
转变教师在撰写教案中不是简单的知识搬家,而应更多地从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角度去考虑教案的撰写。根据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我对传统教案的撰写进行了一些改革,使其更适合计算机类课程
的教学。
下面以《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这门课程为例,对新教案做一个阐述。《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与应用》教案定位为项目驱动类型。项目驱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以一个项目作为载体,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小任务中,随着项目中各个任务的完成,达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
授课教师先按照书中的知识点拟定若干个项目,每一个项目所用的学时不同。再将每一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小任务,以任务带知识点进行教学。项目驱动类型教案分为九个部分:教学目标、理论知识、实践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教学成果、分层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课堂小结、作业和教学效果总结。
教学目标与传统教案相同,也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是学生应该从本次课的教学过程中掌握到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目标是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学生在本次课后应具有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这与传统教案不同的地方,不是将书中的知识点简单的罗列,而是将它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知识集中讲授,实践知识上机演示,并让学生独立操作,这样不仅能加深对所讲知识的印象,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和用途以及它所应用的领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与传统教案相同。
教学成果这一栏与教学目标相互呼应,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具有那些能力,培养出什么样的情感,这就是验证本次课的教学成果。教学成果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参考,教师从中得到的信息也是教师提高自我能力和素质的重要依据。
分层教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掌握好的同学,增加了知识点,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来补充他们在课上吃不饱的情况;另一部分是学习相对较差,掌握不好的学生,加强了知识点,对他们进行习题强化,来帮助他们在课上吃不了的情况。这样既能使吃不饱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又能让吃不了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本次课的知识,确保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
所得。
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这样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成果,授课教师应该怎样去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学组织是教师教学设计在课堂上的具体实施过程,当然,也包含了一些突发事件的解决方法。
小结这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分为三部分:知识方面,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次课的知识点;能力方面主要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归纳出值得借鉴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时普遍存在的一些欠缺;情感方面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进行总结,那些学生状态较好,那些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目的让学生能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调整。
作业和教学效果总结与传统教案相同。
新型教案不仅延续了传统教案中的重要部分,而且更能从学生的角度去处理教材,整合知识,进行课堂设计。通过一学年的体验,感到新型教案更能让授课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1与学生知识储备出现偏差
从生源上讲,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年龄偏小,对专业知识生疏,因此,学生整体分析能力、接受能力、思维能力偏低。进入中职之后,课程种类不断增多,教学方法较之初中有所不同,教学进度加快,学生的厌学情绪渐浓,这导致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知识储备严重不足。面对这样的生源,在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选择案例时,如果不仔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脱离实际,仅为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如对中职高一学生传授“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指针与堆栈等内容,只会降低学生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兴趣,增加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畏难情绪。
1.2与学生兴趣热点出现偏向
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为15~18岁,属于青年初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的最佳时期,又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这个阶段的学生兴趣热点非常年轻化,比如喜欢游戏,尤其是过关升级类游戏,渴望在虚拟世界里提前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喜欢形象性、应用型、生活型知识,因此我们的案例应该符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如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案例教学,只是选一些数学内容作为案例,会与学生的兴趣点出现偏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只会被动地接受,而不能主动接纳,这与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2从模仿到创新:案例教学三步曲
从模仿到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也是案例教学法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实施的三个主要层次:完全模仿案例、变通知识案例、思维创造案例。
2.1基本案例—从完全模仿中完成知识的积累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和模仿,这是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认知规律。对熟练掌握一个陌生的知识或一项生疏的技能,第一步就是模仿,以完成必备知识的原始积累。通过观察、选择、模仿成熟案例,在模仿中吸取知识,培养提高自身的技能,即“看中学”积累阶段。学习积累是模仿创新中的核心,也是创新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这样可以达到时间短、效率高的教学效果。计算机专业课程在选择完全模仿案例时,要选择那些便于学生模仿的案例,这需要教师在案例的选编上,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生活化”原则。这样的案例有利于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关注度。比如学习“Photoshop图像处理”时,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电影海报、热点电视节目海报、饮料、食品广告等案例,这些案例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广泛、随处可见,学生接触后感到亲切熟悉,认同感十足,同时案例比较有实用性。
其次是“短而精”原则。中职学生普遍缺少足够的耐心,对于一个知识点,不愿花长时间去实践,因此用于模仿的案例必须短小精悍,对于一节45分钟的课程,学生模仿所花的时间不能超过25分钟,一个案例中的知识点不能超过两个,最好是一个。如“网络技术”中“双绞线制作”采用案例教学时,案例就是教师示范加视频教学,让学生在15~25分钟内学会水晶头的制作,并重复练习,而水晶头的两种接法则不适宜一同教学。最后是“易展现”原则。中职学生大多数是经过中考落选普高的学生,心理早已蒙上了一层失败的阴影,他们需要认同感,更需要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在完全模仿的阶段时选择的案例一定要利于展示,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对于“网页设计与制作”中的SQL内容,如果展现的是含有SQL语句或者ASP语句的网页代码,学生之间不容易相互交流与对比;如果展现的是语句执行生成的页面,展现的内容更加形象,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根据以上三个原则选择和编创出来的案例更能满足学生初步学习的要求,通过完全模仿快速完成知识的积累。
2.2复杂案例—从知识变通中完成技巧的领会
在完全模仿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依然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为了让学生领会、掌握知识应用的技巧,需要通过多个新案例来组织教学,但这类案例难度的跨度不宜过大,要尽可能通过已学知识的变通来形成新的案例。
(1)变通素材、参数。对于单一知识点、固定模式内容的案例,可以通过改变案例中的素材和参数来形成新案例,这类案例应用的方法不变,可以由一个案例派生出多个案例,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掌握结构、训练技巧,增加熟练程度。如在“Photoshop图像处理”中关于配色的教学,在初步教学的案例中学生已经掌握图片色彩三要素的调整方法,在新的案例中,让学生对同一张风景照片分别配色成红、橙、黄、绿、蓝、紫、白、黑、银、金等不同的色调,通过课堂展现后,学生会对比出冷暖色调、亮暗色调,并能根据主题选择不同的色调。这样,通过改变案例中的一个参数,学生既掌握了改变色调的方法,更学会了根据不同主题选择色调。再如“Flas技术”课程中关于形状变形的动画案例,初步案例时将正方形变成圆形,在新的案例中,改变原有的素材,将图形变通为“公鸡”和“山羊”,两种动物之间的变形既增加了案例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形状变形“控制点”应用的核心技巧。
(2)变通环境、结构。对于有些技能实训型课程,技巧的掌握更加依赖于多种不同案例的训练,我们可以通过变通初步案例中设置的工作环境、硬件平台结构等方面来实现。这样既可以节约实验实训的准备时间,又增加了新案例的应用。BIOS设置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重要知识点,在初步案例中,学生已经学会了联想电脑PhoenixBIOS的进入与修改方式,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我们需要准备多种不同案例来帮助学生掌握BIOS设置修改的技巧,因此可以通过变通原有案例中的环境—不同品牌电脑、不同类型主板,形成多个案例供学生实训。“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交换机的配置是重要实训内容,如学生已经通过初步案例掌握两台交换机的VLAN划分、端口划分、链路聚合等知识,通过变通案例的硬件结构,将两台交换机变成三台,将24换机变成16换机形成新的教学案例,既没有增加案例的难度,又通过不同案例的训练掌握了交换机配置的技巧。
(3)变通途径、方法。对于一些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案例,可以通过变通途径和方法来形成新的案例,这些案例中实现的途径、运用的方法原理相同,目的一致,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方法运用的技巧,提高教学效率。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采用Ghost安装操作系统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必备实训技能,在原有案例中学生已经学会光盘版的系统安装,通过变通安装的途径,分别采用硬盘Ghost、U盘Ghost等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案例,这与原有案例的途径不同,但原理相同,难度跨越不大,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系统安装方法。再如在“影视后期处理”中利用AE实现抠像技术是重要实训内容,学生在先前案例中掌握了用ColorKey线性颜色键控工具进行抠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变通实现抠像的方法(如用Extract抽取键控、ColorRange颜色范围键控、SpillSuppressor溢出控制等)生成新的案例来帮助学生掌握抠像的技能。
2.3创新案例—从技巧应用中完成思维的创新
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通过知识累积、技巧掌握两轮案例的模仿训练中实现超越,用新颖、实用、高效的思维来创造新的案例,甚至成为别人研究的经典案例,这是案例教学实施的最高层级。在这个阶段教师选择案例时没有定式,而是像客户一样提出要求和目标,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技巧,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产生创新的思维,用新的方法、新的理念、新的内容完成案例实践。教师只需要提供案例实现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条件。如“Photoshop图像处理”中关于海报设计的教学内容,经过前面两次完整案例作品的学习与制作,学生已掌握了海报制作的基本技巧,在最后一个案例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创作自己个性作品的任务。教师给出“校园禁烟”的主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从图片的选择、整理到海报制作的整个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各种条件,如Adobe官方网站、图像处理论坛等资源型自主学习空间,学生自主创作的方法更多,空间更广,水平随之上升得更高。这一案例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各项操作技能、创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这些案例整理后可以通过编辑成册、专题展览等方式来展示,提高学生成就感。再如,许多威客网站(如猪八戒网)会有许多关于计算机作品制作的需求,从网站的设计制作到动画的创作,从工业产品设计到企业整套VI设计,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案例的训练来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实战水平。还可以几名学生小组合作,组成设计团队,积极参与威客的工作,增加成功的几率,提高团队设计的美誉度。
3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探索
国际的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以及人们的生活当中越加重要。计算机的网络信息安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为了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网络的信息技术,培养网络安全方面的人才已经成为了一个关键。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
在我国各个高校当中,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课程还大都处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在教授课程中存在理论知识过多,学生存在计算机方面的各个课程之间关联性不强的问题。然而,就网络安全这一门学科来说,其本身就是涉及面极广的综合性学科,与计算机科学学科、网络技术学科、安全技术学科、密码技术学科以及数论和信息理论都有着密切关联。如果在该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单独谈论本学科的知识理论,和其它学科脱离的话,很容易造成课堂枯燥,学生学习被动的情况,严重影响教学成果,所以,势必要加强该学科课程的改革。另外,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性质来说,其是一门工科性的课程。但是由于该学科的设备需求较多,实践操作的教学环境难以搭建,使之硬件设备匮乏。在一般的院校内都只配备了基础教学所用的交换器以及路由器这两种设备,因此课程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只能做一些关于路由器和交换器的基础实验操作。但课程内的防火墙设置、安全网关的设置,检查入侵系统以及网络这些对设备要求较高的实验就没有办法操作。另外该课程在理论知识的过于偏重,在考核学科知识的考核方法大都只有单一的闭卷笔试。考核内容也只局限于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技术运用以及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理论知识。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时候,习惯于应付考试,把知识的掌握仅限于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当中。这样的考查方式不仅不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所学知识,更加无法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同时很多学生由于课本理论的背诵不够熟悉,还会在考核中实行舞弊抄袭的不良行为。可见这样的考核制度并不能带动教学成果的提高,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素质进行不正确的引导。
二、关于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究
(一)关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探究
计算机网络安全学科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网络安全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只有在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维护网络安全的方法,增加关于网络安全的维护意识,进而为全面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奠定基础。在进行该学科的学习之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之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复习,在之前的网络技术的学习中由于没有深入了解过网络体系结构,也只是对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粗略了解。由于网络安全的学习是建立在网络体系结构之上的,前期的不深入教学让该学科的教学面临困难。所以在进行该学科的正式授课之前,引导学生对相应的引入知识再做复习和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此外,为应对网络攻击的手段不断变化,授课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面进行重新筛选,抛弃传统课程中的陈旧理论,根据实情补充更加有利于现代网络安全维护的新鲜内容,让课程的讲解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做出新的变化。理论知识的教授要多加结合真实网络发生的安全事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能力运用到网络安全的维护上。通过课程与行业的现实接轨,让学生更多地掌握新知识与新技能。斯诺登事件进入课程就是行业更新的一个很好的实例。另外,在本专业的就业资格证书的获取要求中,应当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设置,还要有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可多采用相关情景教学,整合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理解职业化。在学习中,同样可以引进资格证书的测试题目,鼓励学生通过考试获取相关证书。
(二)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操作
教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可以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在课程中引用“兴奋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程黑客攻击方法的讲解中,可以通过放映电影《黑客的自白》,让学生在观影过程中逐渐对黑客攻击产生兴趣,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另外,案例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在课程中穿插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当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的能力。例如计算机病毒的教课中,可通过实例分析鼓励学生编写实验性的病毒程序与对应的清除程序,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知识。除却以上两种教学方式,也可以将任务式驱动运用到教学中,这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用将一个任务分解、实施再进行总结的方法,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增加其求学欲望。例如将校园网安全维护作为一个总体任务,在教学中把任务分成多份,如防火墙配置系统、检测入侵系统、安全应急规划、网络信息方面的保密措施等多个子任务,从而展开教学实验活动,通过任务的完成与总结,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让学生在操作中具备整合新旧知识的联系,始终熟练于知识的运用。同时,学生在此阶段可尝试参与小型局域网的建设和安全维护。
三、结束语
在计算机的各个学科分区中,计算机网络安全可以说是其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分支。为了让本专业学生能够将知识实际应用到之后职业中,除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更加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对该专业的发展,应当积极对其课程的改革进行探索,在课程设计中明确专业培养的目的,调整课程的授课体系以及改善教师授课的授课方法,让学生在本专业的学习中能在兴趣的引导下提升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行业的新型人才。
作者:郭拴岐 单位: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莫永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2,13:43-45+51.
[2]赵宏,王灵霞.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113-116.
让我们先呈现一课例1:《Excel函数运算》。本节课是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Excel数据处理”部分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函数运算之前已学会了Excel公式的使用,教师为本课的函数教学,创设了对接实际职业的实战型任务情景:为店商销售业绩统计季度总销量和季度平均销量。课堂上,教师先使用Excel公式计算总量,复习旧知;然后,演示操作SUM函数求某商品总销量。演示从“插入函数”—“选择常用函数SUM”—“拖动鼠标选择单元格”开始,到“确定”计算出总量,教师的讲授重点是操作步骤。随后,布置学生操作完成销售业绩表中其他商品季度总销量,教师提供了视频化微课,让对操作步骤仍不明确的学生参照学习。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实践活动,有的使用=B4+C3+D3,有的使用=SUM(B4+C3+D3),个别学生能正确使用=SUM(B4:D4)完成计算任务,学习效果不理想。分析课例1,不难看出教师在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讲解示范中,只是关注菜单式的操作步骤的示范,忽视技术原理的揭示。对什么是Excel函数,SUM函数格式以及参数如何表达,为什么使用函数等技术本质内容没有展开教学,学生在观看教师演示操作中,只是一步步的操作过程,没能构建起对Excel函数的认识。在实践时,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已忘记了老师的操作步骤,虽然提供了视频化微课,但在短暂的操作过程中,基础弱的学生仍然出现错误。而且,完成任务的学生也是在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下,被动的复制式的模仿教师操作步骤。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的本质是理解的探索和发展,而不是事实内容的记忆和积累。通过操练也许能让学生操作函数,但很快会被遗忘。只有理解了Excel函数、函数格式以及参数,也就是把这些知识同化到他们已有的认知图式中,在新的应用情景下,才能真正运用Excel函数统计技术。以应用技术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学生会操作技术是基础,但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更为重要。机械地、被动地对知识技能进行简单地记忆或复制,难以达成目标,其学习始终处于浅层状态,影响课堂学习的效度。
二、经历问题发现,构建新技术原理的理解,促进深度学习
课例2:《用Excel函数统计歌手大赛成绩》。教师在创设了为学校歌咏比赛统计合唱队成绩的实战型任务项目后,让学生思考并实践用什么方法,统计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得分,学生基本采用人工查找法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采用上节课学习的公式法计算平均得分。这时,师生一起进行以下的分析过程:①实战项目中要运用技术解决什么问题?②用已学会的Excel公式技术能否解决该问题?显然不是好的解决方法;③寻求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教师引出Excel预定义的公式———函数,④形成解决方案:先用最大和最小函数求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再用平均函数计算平均得分。在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函数的组成,分析函数格式以及参数的意义,并通过练习来加深函数参数的表达。课堂上气氛活跃,师生共同实践,分析、归纳出不同函数的应用方法。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思维受挫、认识新技术、了解技术原理、学习技术操作等过程,来构建知识与技能。分析课例2,教师摈弃技能的“灌输”式教学,将知识还原成问题、还原成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思维受挫及处理问题的体验,从技术的本质引导学生认识技术及原理。学习者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将新知融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行联系,并将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这样的学习促进了他们对技术本质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并非提升学习难度,也不是知识的扩展与延伸,而是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把技术知识与技能迁移到新的技术应用情景中。因此,课例2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培养技术操作的模仿者,其效益在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解了技术应用原理,学会了在应用技术活动中的问题思考。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以更深层次的理解构建他们的知识。
三、执行教师的技术应用方案,忽视信息加工全过程,应用能力处于浅层
课例3:《Excel数据处理》。教师将Excel公式和函数的知识与技能隐含在3个对接实际职业的实战型任务情景中:第一,期末考成绩统计;第二,统计店商季度销售总量和季度平均销量;第三,校园歌手比赛得分统计。任务情景提出后,教师给出组织好数据的三个Excel统计表,每张数据表都给出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教师的技术应用方案体现其中。在案例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呈现解决问题的任务情景后,没有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教师直接给出解题步骤,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方案操作完成任务,学生没有机会寻求自己应用技术的策略与方法,以及经历设计方案并执行的过程。如,课例3中的三个实践任务“期末考成绩总分统计”“统计店商季度销售总量和季度平均销量”“校园歌手比赛得分统计”均是教师组织数据、给出具体的总量、平均量等计算要求,以及编辑数据表的具体要求,学生只是操作了Ex-cel表格的编辑和数据计算,没有机会根据项目任务要求,为呈现任务成果,分析问题,组织数据、确定统计数据的方法。这样的案例教学,学生虽然是在具有实际意义的案例中,但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关注软件技术操作学习,培养的是“别人方案”的执行者,应用能力处于浅层。如果在课例3教学中,教师在设计三个案例任务时,考虑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任务一和二以学习掌握公式、函数技术的操作为主,按照教师给出的数据统计要求操作实现。而将第三个任务不仅仅定位在Excel表的计算操作的复杂性上,增加体现数据信息加工的综合性。即扮演工作角色,为校园歌手比赛承担成绩统计工作,让学生为呈现成果,自主组织数据,形成统计表,并根据统计需要,自主选用适合的,或是公式或是函数技术实现之,完成数据信息加工的全过程。使教学不再是培养“别人方案”的执行者,而是培养能依据问题需要,形成问题解决策略,并操作解决的能力。
四、重视技术应用条件的讨论,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