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8: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项目会议纪要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统一认识,加大项目推进力度
会议指出,倾城2号项目是我集团今年重点项目,项目以***为主,辅以***房地产开发。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整合现有资源,有效化解相关遗留问题,打造高档次的居住和度假区。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积极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大力支持项目开发,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二、认识问题,重点改善管理缺陷
会议指出,倾城2号项目前期工作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一是土石方进场工程中,由于款项及拆迁等问题严重拖延工期,并在2号地铁施工过程中,由于进度较慢延长工期,导致公司可能损失200万违约金,同时在房开失误中出现消防问题,使得倾城1号承担1万元罚款;二是工程开展过程中,管理制度与管理表格出现不明确情况;同时由于经总工办招标的单位,在开展项目前期未及时与项目部进行对接,导致与项目部工作脱节,使得工作开展时出现了沟通不通畅,进度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三是由于总工办在安排工作时,未同时安排预算人员,导致项目部与预算员工作不能达成一致或者达成一致,造成工作效率受到直接影响,并且工程实施中,由于分工不明确,使得工程严重滞后,主要体现在与总工办工作的联系人上。
一、会议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上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近年来,我县始终把新型城镇化摆在重要位置加快推进,城市框架迅速拉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品位显著提升,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步伐日益加快。新区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项目多、任务重、情况复杂,各单位、各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责,全力以赴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二、会议要求:一要摸清情况,理清问题。由新区项目办牵头,各有关责任单位参与,围绕2013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加强实地调研,把项目推进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阻碍项目顺利实施的突出矛盾及国有土地出让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出来,列入下一阶段征地拆迁和项目推进的重点任务。二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项目办要及时组织开展协调协商工作,提出具体举措,明确责任和时限并跟踪落实。要集中力量选取突破口突破,抓住主要矛盾,着力破解制约项目推进和土地出让的征地拆迁、杆线迁移等问题。三是加强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镇要积极做好征地拆迁过程中的政策宣传、反复上户、规范丈量、有情操作等工作,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组织力量打击恶意阻工、敲诈勒索、骗取征地拆迁补偿等违法行为。在围网作业前要确保法定程序到位的前提下,开展必要的围网作业。
三、会议对推进具体项目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
1.县四中、城关四小项目:由镇负责在5月31日之前完成征地拆迁和坟墓迁移工作;由县教育局牵头,城建局参与,尽快完善项目的布局规划优化调整;由县城司代建该项目,并负责规划和施工设计。
2.金融中心项目:由项目办牵头,3月底之前完成三淮木材厂的搬迁。
3.贡江大道东侧的开发带项目:由新区项目办负责督促各开发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同时,县城司要尽快完善项目开工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
4.文体中心四期:由项目办牵头,限期拆除老农校原宿舍、瓦房;由镇负责完成该项目地块上征地扫尾、迁坟,并做好清表、填塘、打围墙和场地平整等工作。
5.白鹭湾四期商住开发项目:由镇负责加快太婆庙搬迁工作,在3月底前拿出新太婆庙规划设计、施工方案预算,并尽快确定施工队伍和工期,做好施工准备。要尽量尊重群众意愿和遵循迁移历史建筑物的有关要求,尽量使用原建筑物的构件和建材。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市国土局副局长
参加人:市征地办主任、市征地办副主任、科长、市农办主任国土局副局长、
议定事项:
会议对农产品贸易中心项目征地事宜进行了分析和深入讨论,明确了今后对该项目征地工作的重点。
会议认为,农产品贸易中心征地项目作为本市重点项目,经营性与非经营用地一次性规划,分两期实施,市土地储备交易中心作为前期业主,现在已经完成规划指标的征询工作,产业园、有限公司均作了大量的工作。
听取了办事处对于该项目的汇报。前期所做工作主要有:⑴、商定地价,签订框架性协议,暂定征地补偿费为均价9万元/亩。⑵、确定四至范围,土地总面积为991亩,涉及8个企业9宗地。⑶、对企业进行了摸底。已经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证》的有1家企业,占地40.9亩;已经缴纳相关费用、基本具备发证条件的有3家企业,占地102亩;园区和村里协议转让的有4宗,共190亩,涉及资金1400多万;地上建筑物有10栋,总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
会议时间:2020年10月26日10时
会议地点:公司三楼二会议室
参会人员:***、***、***、***、***
会议主持:***
会议记录:***
10月26日上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内部审查会议在办公楼三楼二会议室召开,公司***,项目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主持。
会上,项目负责人对新建尾矿库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的主要编制内容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了综合汇报。与会人员对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交流讨论,会议纪要如下:
本着“安全、环保、高效、优质、控本”的建设原则,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需对以下内容修改或补充完善。
1:截洪沟(B×H=1.5mx1.2m)以下的汇水面积需单独计算出来,若在0.5km2左右,可取消0.8mx0.8m的截洪沟,取消可节省工程直接费259.28万元+工程其他费用259.28x33.3%(取费比例),共计节约345.62万元。
2、上坝公路起点要从山沟公路开始设计起点(废水站下游道路左边开始),尾矿库管理房要设在进初级坝左边山体上,靠近上坝应急公路建设。
3、工程预备费1103.31万元,费用预估过高,可否按工程预算总额的1%计算,为150万元左右,则工程预备费预算减少约953.31万元。
4、排洪隧洞B×H=3.0mx3.0m,L1865m,单价6200元/m,总价:1156.3万元;单价预算偏高,可预算为4200元/m,则总价为783.3万元,总预算减少373万元。另加工程其他费用373x33.3%(取费比例)=124.2万元,合计总预算减少497.2万元。
5、库底砾石保护层预算为:26171m3x80元/m3=209.36万元,是否可调整为底层铺废石,废石来源可考虑隧洞开采石料再破碎后铺垫,工程造价可减少一半以上,可节约130万元以上(含取费)。
6、按本次设计的施工工艺来计算库内的防渗工程量一次全部施工建设到位,边坡开挖土方量151331m3+锚固沟开挖爆破79682m3,共计23.1013万方,除去锚固沟部分黏土(9443方)回填,剩余22万方,另库区清理灌木林302662方,产生废土废渣约10万方(按0.3m厚),共计有32万方废土废渣需考虑堆存场地和建设成本的问题,需要设计单位重点从技术方面考虑两到三个最优的设计施工方法作对比,既要从技术方面可行,又要从投资方面控制成本到最小化,供企业参考选择。
7、防渗工程量需分步按301m标高—340m标高及340m标高—400m标高分别计算工程量和预算造价。便于业主决策考虑一次施工或分步实施以及投资成本问题。若本次施工建设防渗工程量按初级坝顶(340m标高)水平线以下来分步实施(政策允许范围内)。则可以减少预算投资约4000万元以上。
8、上调进库公路建设投资项目:由180万元调整到800万元(增加620万元),增加的工程内容有:从公司至黄金水库通乡公路凤形桥三叉路口处加宽一米至初级坝下游处,长2600M,(开挖山体、拓宽、倒制靠河边路基、两座桥梁加宽、新修一座桥梁、占地补偿、重倒路面和新倒路面等)。
9、如果按3000吨/日来核算,尾砂管径和回水管径均需增大,考虑到穿越现有井下系统铺设弯道过多且影响运输系统,扬程损失大,安全环保风险较大,考虑开挖一条管道输送涵洞(2000m),涵洞需避开井下相关设施设备。则需增加投资约400万元。
以上几项总共可减少投资约4906万元。
环境是品牌,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今年,不但是我县的“项目年”,而且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的“项目年”。为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各地都出台了自己的措施,不断改善招商的环境。**虽然已经进入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但相对而言,区位的劣势还一定程度的存在。为此,我们要下大决心在软环境整治上下功夫,全力打造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着力营造最优的创业环境,真正形成“一切为了项目、一切服从项目、一切服务项目”的工作氛围。
一要优化流程。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涉企部门要不断强化“服务项目是本职,服务不好不称职,不服务是失职”的意识。通过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按照告知服务制的要求,一次性讲清办事的前置条件,增强政务透明度。要围绕企业办事“少跑几趟路、少踏几个门槛、少转几道环节”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合并中间程序,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要坚决清理和杜绝巧立名目多设、乱设工作程序的做法,严肃查处找借口拖、推、让的人和事。因为我们只有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同时提高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效率,我县为企业办事的整体效率才能提高,也才可能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
二要善于工作。县委、县政府在去年围绕招商引资出台了26号、27号文件,这对提高我县招商引资成效是重大的创造性举措。全县各乡镇、县级各部门都要无条件地执行。特别是在涉及行政审批和行政事业收费问题上,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调整)行政收费项目。另一方面在执行有政策时,要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让市场来检验,用实绩来说话,请民众来评判,努力营造和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三要诚实守信。就是要兑现承诺。诚以信为基,信以德为源。政府要讲诚信,企业要讲诚信,全社会都要讲诚信。每一个公务员,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做诚实守信的表率。要用服务质量、效率和诚信塑造**对外的良好形象,赢得企业的充分信赖。
四要奖惩兑现。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高度,以是否影响项目的引进,是否影响项目的建设,是否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作为检验我们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全方位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力帮助企业发展。要通过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项目工作;采取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及时收集客商的意见和建议;利用投资软环境投诉热线畅通信息渠道,让破坏投资软环境的人和事无处可藏。同时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抓好正反两方面典型的报道,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舆论和工作环境。
二、狠抓项目落实,力促早“见成效”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落实。没有项目,就形不成投资,也就谈不上发展。不管是抓经济建设,还是发展社会事业,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上。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坚持抓项目、促发展、增后劲,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较大的规模和较快的速度,这是拉动并使全县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全县上下围绕发展全力抓项目的氛围在进一步形成,突出项目抓落实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不断提高。
一是要大小一起抓。就是大项目与小项目都要紧抓不放。大项目,支撑力强,辐射面广,牵动全局,影响长远。办好一个大项目,可以形成一大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就我县来讲,要真正发挥后发优势,就必须在引办大项目上做文章,下功夫。要立足现有资源,服务已有的重点企业,实现增资扩产;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发展壮大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时,要发挥项目的带动辐射作用,依托电力能源、冶金机械和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和成都市纺织印染基地,配套发展中小项目,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
二是要远近结合抓。一方面,要树立长远观念,强化后续项目开发工作,为投资增长提供项目来源。要以培育产业链为重点,加大关联项目的策划、筛选、包装和推介。努力开发、储备一批影响**发展大局、促进产业升级的龙头项目,尤其是涉及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和空白点的项目。另一方面,要狠抓近期项目建设。切实协调开工建设的相关事宜,让已签约项目,变协议资金、合同资金为实际到位资金,尽快形成投资增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续建在建项目,要全力以赴抓进度。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项目,抢时限、抢工期、倒计时安排每个项目的落实进度,确保年度计划按要求完成,尽快发挥应有效益。
三是内外统筹抓。就是对外招商引资与对上争取并举。要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抓好农业产业化项目与社会事业项目。大力实施农业基础设施项目、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黑山羊产业化基地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和供应基地建设、金蒙乳业奶源基地建设、百万优质肉猪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让农民增收;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村通广播、破旧土坯房改造以及商贸物流、旅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和社会事业项目,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围绕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认真总结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2011年项目申报工作,对今后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出意见。
1.正确评价五年来新农村专项资金投入的积极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五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成立了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立了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006年专项资金1亿元,2007年增加到2亿元,过去五年累计投入省级专项资金9亿元,重点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农村环境建设,突出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协调推进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党的建设,全面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水平,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概括五年来省级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带动了各级财政投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和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局面。据统计,五年时间市(州)和长白山工委会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46亿元,县(市、区)投入达到10.77亿元,乡镇投入达到4.09亿元,加上省级投入,各级财政投入总计达到25.3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占35.5%,市(州)级财政投入占5.8%,县级财政投入占42.5%,乡级财政投入占16.2%。到目前,全省有近1/3的市(州)、1/2的县(市、区)、3/4的乡镇都有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二是有效捆绑了各类资金项目和集聚了社会各方面力量,专项资金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在省专项资金引导支持下,按照资金项目投入渠道不改、使用方向不变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和打捆使用农村泥草房、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商贸网点、市场流通、清洁能源、科技推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农家书屋、信息网络、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畜禽养殖、绿化美化、环境整治、社区建设、兴边富民、水库移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在整合项目的基础上,在全省进一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机制,有效整合各级领导、部门单位、大专院校力量,创新建立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方式。同时,积极调动发挥了乡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的主体作用,形成综合性、多元化投入格局。五年来,全省新农村建设总投入达到227.06亿元,其中整合各类项目投入46.43亿元,占20.4%;各级各部门单位帮扶投入14.74亿元,占6.5%;发动社会能人和有关团体、企业捐助投入3.9亿元,占1.7%;乡村集体投入51.55亿元,占22.7%;农民自主投入94.12亿元,占41.5%。省级专项资金辐射带动效应达到1∶25.23,起到了“四两拨千斤”和杠杆撬动作用。
三是有力地支持了项目建设,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民生改善和村屯改造。对新农村建设项目补贴是省级专项投入的重点。五年来,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了试点阶段“百镇千村”和深入实施阶段1000个示范村建设,支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项目1538个,支持建设农村社会事业项目609个,支持建设农村环境改造项目437个,支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424个,支持改造农村泥草房50110户,支持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13个。省级专项资金投入促进形成了新的农村投入机制,构建了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渠道,推动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益事业向农村覆盖,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实现了市带县、城帮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全省共同努力下,有6类项目建设呈现了快速推进的大好局面:第一类是在产业发展上,全省新农村建设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屯4205个,工业集中区72个,各类专业合作社978个,实现产业立村230个,市场活村75个,人才强村36个,旅游兴村58个,城镇带村63个,第二类是在农村道路建设上,全省1000个示范村,累计修水泥路11132公里,柏油路47公里,巷道铺砖466公里,修边沟1251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屯屯通和户户通达到70%以上,第三类是在农村房屋改造上,新建砖瓦房16.4万户,改造旧砖瓦房15.4万户,新建和改造面积2449万平方米,户均面积达到80平方米,重点推广了新式农居和暖房子,农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第四类是在农村环境整治上,改围墙8.3万延长米,修铁大门21.6万个,建公共厕所14443个,建室内水冲厕所32151个,建户外卫生厕所33.9万个,建垃圾站18180个,建垃圾填埋点15117个,栽树15098万株,安装路灯50547盏,第五类是在办公健身活动场所上,新建和改造村部2240个、卫生所2342个、农民夜校1213个,建乡村文化站599个、村图书室2150个,建文体健身广场1093个,安装体育健身器材4600套,第六类是在便民服务上,新建农村超市3056个、幼儿园746个、网吧293个、洗浴点602个、老人托养所161个。通过新农村建设,全省打造了一大批产业发达、环境整洁、院落整齐、设施完备、美化绿化的魅力村庄。
四是强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切实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到科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上来。规划是建设的前提。加大规划编制的资金支持,是启动规划、做好规划的重要保证。五年来,全省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和把握规划先行的原则,累计投入规划编制资金5500万元,其中投入省级专项资金2220万元,地方配套3280万元。开展并完成了全省696个乡镇(街)、9306个行政村、38539个自然屯和364个国有农场自然概况、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规划布局等11个方面数据普查,支持完成了28个县(市、区)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和1361个试点(推进、示范)村、51个省级试点镇建设规划编制任务,促进了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建设。
五是支持启动了多层次、大规模培训,提高了各级干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能力和工作信心。五年来,在省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先后举办了地厅级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了全省60个县(市、区)县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到中央党校参加新农村建设培训,省新农村办和省委组织部联合对全省624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从2009年开始,由省纪检委、省委组织部、省农委和省民政厅共同组织实施了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利用5年时间,对1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选聘高校毕业生(选调生)进行系统培训,实施两年已完成培训任务4000名。省里还组织3期90人的韩国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5期近200人到长三角、珠三角考察新农村建设活动。
总之,五年来,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这一成绩的取得与省和各级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是分不开的,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专项资金的设立已经成为凝聚各级各方面力量,合力建设新农村的原动力和活化剂。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规范,积累了一定经验。一是突出重点,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扭住关键,找准切入点,牢牢抓住发展生产和改善民生两项重点任务,加大投入,强化扶持力度,加快建设步伐,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抓纲带目、纲举目张,才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才能加快农村面貌的改变。二是尊重民愿,切实发挥农民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还权于民,建什么、怎么建都由农民自主决策,不包办代替,不行政命令,不搞暗箱操作,实行公开公示,接受农民群众监督,这是搞好新农村项目建设、加强专项资金规范管理和安全使用的有效办法和重要保障。三是激励约束,注重发挥专项资金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主要是充分体现专项资金的补、引领性和带动性,对于项目捆绑多、自主投入大、干的效果好的,坚持多补助、多奖励,调动积极性;对于具有创新的、方向性强、起点高的项目,比如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这类项目等,给于重点倾斜和大力支持;对于那些无所作为、工作推进慢、建设效果不明显的,适当削减支持规模。四是立制规范,把各项制度建设贯穿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注重项目审批程序,坚持村申报,乡镇、县、市和省逐级审核审定的办法;建立健全项目申报公示制、建设合同制、工程招标制、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资金使用报账制等,严格履行各种手续;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检查,每年春秋各集中检查一次,既检查项目,又检查资金,确保项目建设扎扎实实,资金使用管理安全规范。五是协调配合,努力做到部门之间工作衔接有序、上下工作拧成一股绳。多年来,与省财政、省发改部门工作协调顺畅,保障了专项资金的规模和及时审批下拨;加强了与市(州)、县(市、区)和村镇工作的有序衔接,确保了项目建设的真实性、可行性,保证了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地发挥了专项资金的支持作用。可以说,这些工作经验是上下共同努力、共同实践的结果,要倍加珍惜,积极运用,以利工作,切实把今后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做的更加扎实、更富有成效。
2.全力做好今年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的申报工作
2011年是全省新农村建设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第二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省里继续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1000个示范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环境整治项目建设补助。前段时间,经过与省财政厅沟通协调,省农委党组研究确定,省新农村办公室和省财政厅共同制定了《吉林省2011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以吉农综字[2011]56号文件下发到各地组织实施。2011年项目申报工作与历年比较,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一是时间紧。按照计划,在2月底前完成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下发工作,3月15日前完成项目申报,3月31日前完成项目考核,4月15日前完成项目调整,4月30日前审定项目上报省专项资金委员会,争取5月份第一次例会审核通过,6月底前将资金拨付到市、县。从整个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上看,可以说是步步紧逼、环环紧扣,时效性很强,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二是任务重。1000个示范村项目申报和审核审定工作,无论是从示范村数量来说,还是从工作环节来讲,都存在着点多面广、程序多项目多、数据量大工作量大、检查任务重和复核任务重的特点,需要我们上下共同努力、合力攻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三是责任大。项目建设不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示范村建设水平,而且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项目资金的后续管理和使用是否科学和规范。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申报工作,确保项目申报质量,工作上要细上加细,做到申报无纰漏、无遗落,一次申报、一次成功。四是关注程度高。尽管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新农村办公室以及各个示范村对此非常重视,不仅关注能批多少资金,还关注今年干什么项目,我们一定要引导好,把好事办好,切实让各个方面和各个层级满意高兴。
根据2011年面临的新形势,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文件精神要求,今年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和落实。
(一)申报范围、补助原则和支持重点项目。项目申报范围主要是被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1000个示范村。补助原则主要有5条:上限控制,对示范村上报的项目补助资金实行上限控制,并根据示范村大小、建设成效和原有条件等情况,适当确定补助额度;重点支持,主要是支持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相对集中,申报项目要具备一定规模,避免出现项目投资过小、数量过多。每个村申报项目1个,最多不超过2个,排好顺序;尊重民意,按照基层和农民群众意见和要求确定建设项目;奖优罚懒,对于地方投入大、乡村集体和农民主动投入、新农村建设成效突出的,给予适当倾斜。相反,则适当削减支持规模。
2011年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共10类,分别是:一是农村道路建设。包括村道、屯道、巷道的水泥路、油路、铺砖建设。二是桥涵建设。三是自来水工程建设。包括水源、泵房、管线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排水排污工程建设。包括路边排水沟、屯内小河流两岸整治。五是清洁能源建设。兴建集中供气的大型秸秆气化站。省支持最高额度不超过70万元,不足部分由县(市、区)财政和村集体、农民自行筹措。六是休闲文化广场。包括场地整治、设施配备、宣传栏建设等。七是垃圾处理场点建设。包括垃圾堆放场所、垃圾处理场、垃圾转动车等。八是有线电视建设。接入有线电视网络或建设卫星接收装置。九是农户围墙、大门改造。支持示范村改造农户围墙,统一格式,美观实用。十是太阳能路灯。这10类项目是省里综合考虑全省情况确定的,既照顾了建设好的地区,又考虑了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项目申报不得超出这个范围。对于省里没有支持的项目,各地可通过本级专项资金、乡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社会帮扶资金予以扶持。
(二)申报程序及时间要求。申报程序基本是与往年一致。各示范村要按照规划建设的要求,提出本年度具体建设项目,编制《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书》,经市(州)、县两级农业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局签属意见后,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财政厅。按照早申报、早批复、早实施的要求,省里已将《项目申报管理指南》通过网络进行了转发。要求各地在3月15日前将申报项目上报到省里,逾期视为自动放弃。省里还要对项目进行实地考查、集中审核、专家论证,上报省专项资金审核委员会审批。这样,2011年的项目申报审批和资金拨付工作最晚不迟于6月底前完成。因为,省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规定,2011年同2010年一样,凡是6月底前没有下拨专项资金的,每逾期1个月削减10%,并在第二年预算安排时扣减。11月份起不再下达专项补助资金,结转下年使用。这次会议结束后,大家就要立即着手组织抓好本地项目申报工作,尤其是部分县(市、区)示范村数量较多,市县两级要加快项目审核进度,在哪个层级、哪个部门出现贻误时间,影响省里项目批复,责任自负。
(三)项目核查。为确保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省里要对各地的申报项目进行检查。3月15日以后,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将会同财政部门组成9个组,对全省1000个示范村项目申报工作进行实地考核,对所有示范村2010年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是查阅账目,对2011年申报项目进行逐村现场对接,根据实地与可能确定建设项目,同时对部分示范村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考核和检查。要坚决杜绝和防止利用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偿还历史积累的债务。发现哪个地方出现这类问题,不仅要追缴今年的专项资金,以后也不再支持安排。
(四)专项资金分配办法。在申请补助额度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申请额度要实事求是。一般来说,每个村申报资金规模在20万元左右,工作开展好的村可以多报一些。另一个是注意项目捆绑。省专项资金委员会规定“专项资金的使用要相对集中,不撒‘芝麻盐’,单个项目在40万元以下的原则上不再安排”,这是硬性要求。各县(市、区)要继续按照2010年的做法,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捆绑立项,以申报指南的10类项目进行捆绑整合,如,道路建设项目就是将各个示范村申报的道路建设项目捆绑为一个以县(市)为单位的项目,一般一类项目申报示范村个数要在3个村以上,申报补助资金超过50万元。各(县、市)在申报时一定注意,没有达到这个规模就协调各村进行项目调整。
(五)需把握好几个关键问题。一是坚持以规划为指导进行项目申报。做好规划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前提。特别是这1000个示范村,要进行连续三年的投入建设,必须要制定科学建设指导规划。去年,在省里的要求和督促下,各地、各示范村都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一些县(市、区)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本级拿出很大一块资金,推进省级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到目前已有近70%示范村规划编制任务已经完成。2011年还没有完成的,要抓紧完成,避免盲目建设和无序建设。在项目核查中,是否是按照规划进行申报将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二是突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新农村“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面貌。经过省里积极协调,农户的院墙、大门建设和安装太阳能路灯纳入了2011年省里支持项目,这是一个突破。同时,市县两级也要把环境整治作为主要投入方向,建立起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检查监督机制,切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三是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引导、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入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2011年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全面铺开的有利时机,把省里专项资金支持和积极争取其它政策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以物抵资等方式,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省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立项和批复会充分考虑对其它方面投入带动情况,凡是有其它投入的就优先立项,凡是其它投入较大的就给予多一些的支持。几年来,省里一直督促市、县两级要设立本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践看,凡是设立的,工作就主动,工作成果就大,就能形成多渠道投入、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基层干部群众积极响应、社会广泛关注支持的良好氛围。这次会议后,还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的市(州)、县(市、区)还要继续积极争取,这不仅是我们做好工作的要求,也是强化单位职能、树立部门形象的重要方面。四是切实尊重农民群众建设意愿。项目申报要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重点解决好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路、水、气、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要坚持民主程序,项目申报要进行民主决策,申报项目要在村里公示7天。五是做好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申报。2011年继续以试点性质安排一部分秸秆气化站建设项目,总体考虑数量控制在15个以内,力求做到当年投入、当年建设、当年运营。由于秸秆气化项目投入较大,省里只解决项目投入的一半多一些,所以要求申报兴建大型秸秆气化站的示范村要有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所在的县(市、区)财政投入要达到30万元以上。同时考虑项目长久运营,在项目检查中,凡是申报大型秸秆气化站的,省里将对村班子组织能力、集体经济实力、农民自筹能力和县级财政匹配资金情况也要进行考核。对于不具备条件或条件不成熟的,不得申报秸秆气化站项目。
3.切实抓好省级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近几年,从全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看,各县(市、区)都能够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统筹安排,科学使用,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和完善。但个别县(市、区)仍然存在着缓拨、滞拨、串项使用等倾向性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切实加强管理,就可能出现更加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所以,我们要从切实保障专项资金安全使用出发,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一)严格按照批复项目使用专项资金。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1000个省级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补助。补助范围严格按照当年省里批复的建设项目使用,不得截留、挪用、串项使用。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及补助的额度使用,严禁用于补充工作经费、发放奖金等,杜绝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及时拨付和使用省级专项。按照省财政厅和省农委联合印发的《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吉财乡指[2008]797号)文件的规定,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在接到省财政厅指标文件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资金拨付到建设单位,并通知当地乡镇财政所(分局)。各地要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及时拔付专项资金,不准缓拨和滞拨,务必将专项补助资金在规定时限兑现到村,用到项目建设上。各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协调当地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特别是市所辖的区,资金必须及时由市拨付到区,由区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发现缓拨和滞拨的,省里要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建议省财政部门收回资金,另行安排。
(三)建立严格的使用管理制度。一是坚持实行报账制度。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在乡镇财政所(分局)实行报账制,严格防止白条入账。二是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相关程序和手续。主要是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标、项目合同、工程监理、法人负责、竣工验收等相关制度,严格程序,完备手续,经得起检查和审查。三是及时公开。项目建设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透明度,不准暗箱操作。四是建档立卷。对于开展各类基础设施、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情况,都要及时备存相关的文件、资料和图片。县(市、区)和各村都要建立相关档案,以备查询和检查。
(四)加强存在问题的整改。从前段时间省里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调度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县(市、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工作是严肃规范的,专项资金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效能,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但也存在着有的地方资金挂帐、项目无法实施问题。对于过去擅自串项的要妥善处理,抓紧解决。对于去年和今后批复的项目,无论是因灾还是其他原因,省里要求一律不准串项。各地要坚决杜绝这类问题,哪个地方再出现这样问题,就取消哪个示范村资格,同时对县(市、区)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提出批评,并取消年终省级先进的资格。
标题有两种情况,一是会议名称加纪要,如《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二是召开会议的机关加内容加纪要,如《省经贸委关于企业扭亏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正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会议概况。主要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名称、主持人,与会人员,基本议程。
(二)会议的精神和议定事项。常务会、办公会、日常工作例会的纪要,一般包括会议内容、议定事项,有的还可概述议定事项的意义。工作会议、专业会议和座谈会的纪要,往往还要写出经验、做法、今后工作的意见、措施和要求。
落款。包括署名和时间两项内容。署名只用于办公室会议纪要,署上召开会议的领导机关的全称,下面写上成文的年、月、日期,加盖公章,一般会议纪要不署名,只写成文时间,加盖公章。
会议纪要格式及写法
会议纪要一般分两大部分。开头第一部分一般应写明会议概况,包括会议进行的时间、地点、届次、组织者、出席和列席人员名单、主持人、会议议程和进行情况以及对会议的总体评价等。第二部分是纪要的中心部分,反映会议的主要精神、讨论意见和议决事项等。根据会议性质、规模、议题等不同,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集中概述法。这种写法是把会议的基本情况,讨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会人员的认识、议定的有关事项(包括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和要求等),用概括叙述的方法,进行整体的阐述和说明。这种写法多用于召开小型会议,而且讨论的问题比较集中单一,意见比较统一,容易贯彻操作,写的篇幅相对短小。如果会议的议题较多,可分条列述。
(二)分项叙述法。召开大中型会议或议题较多的会议,一般要采取分项叙述的办法,即把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成几个大的问题,然后另上标号或小标题,分项来写。这种写法侧重于横向分析阐述,内容相对全面,问题也说得比较细,常常包括对目的、意义、现状的分析,以及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的阐述。这种纪要一般用于需要基层全面领会、深入贯彻的会议。
(三)发言提要法。这种写法是把会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发言加以整理,提炼出内容要点和精神实质,然后按照发言顺序或不同内容,分别加以阐述说明。这种写法能比较如实地反映与会人员的意见。某些根据上级机关布置,需要了解与会人员不同意见的会议纪要,可采用这种写法。
会议纪要格式范文
时间:二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地点:公司办公楼二楼会议室
主持:***
参加人员:改制小组成员
记录人:**
会议内容:
本次会议是公司领导班子调整后召开的第一次改制工作会议。会议对公司改制调研情况进行通报,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
一、会议首先通报原集团公司直属单位——**勘察设计院改制情况。会议认为,**勘察设计院从2003年开始进行改制,历时2年时间,于2005年9月正式挂牌,其中与我公司有很多共性。目前,退休退养人员待遇问题是公司改制的最大制约因素,我们要借鉴**勘察设计院对这类人员的安置办法,积极争取集团公司支持和建设公司政策优惠,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二、会议决定加强公司内部管理。
以改制为契机,进行自身锤炼,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生存能力。
三、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大资产清理力度。
要在以前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细化清理,列出明细。对于处理较困难的要取得合法依据,有理有据进行处理。会议就有关事项对相关部室做出具体工作要求:
1.会议责成财务部完成以下工作:
(1)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原则,尽快清理应收账款和呆坏死账。由**负责协调各部室间的清理工作。
(2)提取坏帐准备金。
(3)完善临建基础资料。
(4)清理长期投资,完善相关手续。
(5)未完施工进行清理。
2.会议责成人力资源部完成以下工作:
(1)进行待分配人员情况摸底。
(2)进行退休、退养人员年龄和在本企工作年限等情况采集。
3.会议责成资产管理部完成以下工作:
(1)进一步加大设备清理力度。对有清查难度的设备实行“一事一报告”制度,做到一事一议,加快帐外设备及遗留问题的清理速度。
(2)进一步进行房产清理。
4.会议责成经营计划部完成以下工作:
(1)加速分包结算工作。要求逐个项目进行清理,如被清理项目出现问题马上转入下一个项目继续清理。
(2)清理应收款项。
5.会议责成综合办公室完成以下工作:
(1)清理办公设备、办公用品。
(2)7月5日之前,清空西区车库。
四、会议决定清理外埠项目银行帐户。
一、纪要之“信”
据郭宏安先生所述,“信”指译文的意义不违背原文,即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这与李中标先生在《现代公文写作》中对纪要正文撰写提出的“会议纪要应忠实于会议内容,不能违背会议的内容而随心所欲地增减或更换内容”的要求不谋而合。要达到这一标准,写作人员要做到:1.要全程参加会议。会议纪要写作人员全程参加整场会议,能充分听取与会人员针对决策点所进行的解释说明或提出的讨论意见,是了解所研究问题的成因、经过和准确理解会议决定性意见的首要基础。各机关单位要形成相关的会议制度,确保会议纪要写作人员能亲身参加此类会议。2.要完整做好记录。记录是纪要的原始素材。议事决策性会议往往议题较多,研究的问题均为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重点工作中的要点或难题,内容多,时间短,速度快。完整的会议记录能重现会议的全程讨论经过,是确保会议纪要无遗漏、无歧义的决定性因素。会议记录人员可以配备一支性能较高的录音笔,以便会后对记录予以进一步完善。3.要集齐会议资料。议事决策性会议时间有限,相关人员的口头汇报往往简明扼要,要在短时间内理解会议内容确属不易,这就需要集齐会上发放的与之配套的相关会议资料作为辅助,如在研究土地经营、财政融资或招商引资等较为复杂的议题时,会议资料对纪要写作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资料上详细的解释说明,对准确理解会议内容将产生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二、纪要之“达”
“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会议纪要的语言表述既不是会议记录语言的再现,更不是与会人员语言的原样再现,需要进行深层加工、整理后,综合成规范的公文语言进行表述。要想会议纪要语言通顺、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写作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基本功:1.理解领悟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对工作内容的了解程度。如果是某个机关单位的会议纪要,那么纪要写作人员就要细致了解本单位的职能职责及日常重点工作范畴,对国土、城建、规划、司法等涉及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来说,纪要写作人员还要深入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作制度;如果是乡镇、区县的会议纪要,那么对写作人员的要求就更高了,除了要了解一个地区的综合情况外,还要特别注重平时工作中接触到的方方面面知识的积累,带着疑问去学,直至弄懂弄透,这样在领导层议事决策时,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领悟能力。2.归纳分类能力。领导集体在最后决策时,某些表述可能较为零散,这就需要纪要写作人员将零散的决策内容进行归纳、分类整理。如会议决定加快推进某个项目建设进度,那么就可以把负责此项目的人员、经费等作为工作保障进行归纳,把推进此项目进度的具体办法等作为工作措施进行归纳,把项目进度要求等作为工作目标进行归纳等等。3.概括提炼能力。议事决策性会议意见大致可分为结论性、表态性、议决性、总结性几种,纪要写作人员要学会具体区分,并对此进行高度概括;有时作总结性发言的会议主持人为了强调某个意见,会用几句话来反复说明同一层意思,纪要写作人员也要对此类意见进行概括提炼。概括提炼时,既要大胆,又要心细。
三、纪要之“雅”
一、适用范围
(一)列入县重点工程、实事工程、重点前期项目年度计划的项目;
(二)审批权限属国家、省和市的基本建设项目。
二、协调机制与程序
(一)凡本制度适用范围内重大项目需协调解决的问题,由业主单位向县发展计划局(重点办)提出申请,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对需协调的问题提出本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由县发展计划局(重点办)召开协调会议进行协商解决,并出具会议纪要,各有关部门应根据会议纪要的要求贯彻落实。
(二)对县发展计划局(重点办)确实难以协调的问题,由县发展计划局(重点办)向项目分管副县长、县长助理汇报并提出协调申请。申请协调的报告应包括项目情况、要求协调的问题、各有关部门对问题的意见、解决的建议等。
(三)项目分管副县长、县长助理在接到协调申请后,应及时召开协调会议,会后印发协调会议纪要。参加会议的人员由县政府办公室分管领导根据议题需要确定。各有关部门应根据会议纪要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四)项目分管副县长、县长助理认为需提请由县长协调解决的问题,由县发展计划局(重点办)做好相应的基础性工作后,及时报请县长协调。
(五)县长对申请协调的事项,及时进行研究决策,召开协调会议,并印发协调会议纪要。参加会议的人员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根据议题需要确定。各有关部门应根据会议纪要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三、督查机制
建立由县政府办公室、县监察局、县发展计划局(重点办)、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等单位参加的督查联席会议制度。
(一)各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协调会议议定的意见和要求。县政府办公室和县监察局要及时跟踪监督各级协调会议的落实情况,重点督查由县长、常务副县长和项目分管副县长、县长助理组织召开的协调会议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按要求向县政府办公室、县监察局、县发展计划局及有关县领导书面反馈协调会议的落实情况。
(三)对未按协调会议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并督促其限期完成;对通报批评后仍未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要追究该部门的领导责任直至纪律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