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8 15:58: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第1篇

新媒体阅读的确容易形成碎片化倾向,但也有较多优势。最重要的是,它让全民阅读得到落实。我国的手机用户已达6.8亿,很多都通过智能手机,来浏览相关图片,查询资料,就连最偏僻的乡镇角落,文化程度不高的打工者,也学会了现代化阅读方式,阅读行为通过手机传达到了基层角落。公民阅读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朴实扎实,深入人心。

其实,新媒体阅读早已呈现出浓厚的知识化倾向。中国出版科学研究院原院长郝振省在对2008年龙源期刊网的网络传播排行的解读中就曾表示,2008年的网络读者不再像2007年那样目光散漫、游移不定、无心阅读,而是心无旁骛地为他们所喜欢的期刊内容而来。除了注重传统的休闲性阅读,也开始注重知识性阅读。另据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在数字化阅读群体中,阅读主体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网络阅读的认知与接受度也越高。其中,博士研究生的数字化阅读比率最高,高达90.9%。新媒体阅读的知识性、深厚性、目的性不断增加,并不是一些媒体所担心的浅尝辄止。

苏格拉底曾把文字比作有毒的礼物会拉大人与人心灵与心灵直接对话的距离。我们用传统思维一味否定新媒体阅读,何尝不是一种苏格拉底式的担忧呢?作为新阅读实施者,他们有没有得到收获,愿不愿意继续阅读,他们自己最有发言权。国民阅读率的不断上升,也证明了他们愿意选择这种方式。美国著名媒介理论家保罗利文森认为,人的主体性会促进媒介向着越来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观点显得更积极一些。

与其抱怨,不如对新媒体阅读进行科学引导。如可以建立现代化的公共阅读资源库,为公众提供更多方便。另外,还要多提醒网络阅读的双刃剑效应,让大家提升网络自控力,逐步培养独立自主、懂得思考的网络阅读习惯。

第2篇

某中学曾做过调查,一年静下心来读完10本书的教师已是少数,学生的平均数更少,探究原因,99%的人反映没时间看书。

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好的读物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正能量,依然任重道远。

高校图书馆借阅量创十年新低说明啥

但数据背后依然有隐忧,一方面,该调查是将教材与教辅都计算在内,另一方面,6.97本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与日本人均40本,法国人均20本,俄罗斯人均55本相比仍较低。

第3篇

随着手机阅读的发展,我国手机付费不断创造历史新高,手机阅读用户量也随之明显增长。在手机阅读市场繁荣的背后,图书种类相对单一、雷同等问题日益凸显。

[关键词]手机阅读;现状;优势;存在的问题

一、手机阅读的现状

艾媒咨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手机阅读用户规模达到了2.91亿,手机阅读的市场规模达到了55.9亿元,手机阅读用户平均每年花费在手机阅读上的费用为23.31元。小说、新闻、论坛是国内手机阅读用户最爱看的内容,其中有47%的用户愿意付费阅读小说。

手机阅读最早体现在对传统纸媒的再利用上。中国期刊超过6000种,目前市场化程度高的刊物已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对于传统期刊的数字化,在内容上,手机阅读的服务商基本不做二次加工,主要是进行一些删减,把软文、广告类的东西删掉,把 “干货”留下。因此,这是一个筛选过程,而不是一个编辑过程。

近两年来,手机杂志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比如阅读人群对即时性的要求更高了,以前人们阅读杂志的周期可能是一个月或一周,而现在这个时间已经太长了。再比如,用户对个性化内容的需求更高了,在传统渠道卖得好的刊物不一定在手机上也卖得好,那些专门为手机用户定制的内容更受欢迎。

与此同时,关于“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半数以上大学生注册了微博,其使用微博的主要原因是:关注新闻热点、参与话题讨论、了解名人动态、发表个人观点。同时,新兴的微信平台已拥有3亿用户。事实上,“微博控”加“微信控”的手机阅读,已成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娱乐内容成为手机阅读接触者的消费重点,这也与手机阅读群体以年轻人为主相关。

就手机阅读整体来看,仍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因此第三方支付公司也看好这一市场,为手机阅读用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

二、手机阅读的优势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可用来阅读的时间比较分散,利用手机阅读成为打发时间的最佳选择。

手机之所以能够成为阅读的新载体,是由其方便小巧、随身携带的优点决定的,我国的手机用户已经突破9亿户,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使人们手机阅读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本格式,有了更多的选择。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目前手机上网资费较以往有了大幅下调,以及可以随时随地下载想看的书籍,都标志着手机阅读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手机阅读最大的卖点是方便、全面、迅速和热点,可任意选择的海量图书、方便快速的阅读模式、结合时下热点的书籍推荐,不但让广大客户群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同时也省去了寻求原著的烦恼。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获取便利”是我国民众选择数字阅读的首要原因,其选择比例超过六成。45.4%的人因为“方便随时随地阅读”而选择数字化阅读方式,26.9%的人选择数字阅读是因为“方便信息检索”。这两者均显示了“数字阅读的便捷性”。另外有31.1%的国民因为“信息量大”、26.0%的人因为“收费少甚至不付费”而选择数字阅读。

最重要的一点,电子书的阅读成本大大的低于实体书,同样的预算可以买更多的书,进行更大量的阅读。并且每本图书都有免费试读的章节,最新连载的小说每章低至6-8分钱即可轻松享有阅读快乐。

三、手机阅读面临的问题

手机阅读不仅面临着个性化、碎片化、社区化阅读的问题,同时还有盗版、付费、专业人才等一系列的挑战。除了出版社如何规范和加强对数字版权资源的占有、管理、运用和维护,如何向数字出版要效益,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版权等问题亟待解决之外,专业人才的积累也十分重要,尤其是版权交易和市场运作、精通信息技术的跨界人才。

任何经营最终的目的都是营利,然而国内手机阅读行业的盗版问题非常严重,如何搭建正版市场,通过提供便捷的付费渠道等方式,引导读者养成阅读正版的习惯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据今年4月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电子书阅读率上升,但是付费意愿降低。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40.1%的人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群体中45.8%能够接受付费阅读,而有54.2%的人只看免费手机读物。新闻客户端付费遥遥无期,盈利模式模糊不清。手机报市场逐渐缩水,所占份额逐步下降。而且付费用户普遍为“三低用户”,即年龄低,学历低,收入低。

此外,在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手机阅读调查中,娱乐功能成为手机阅读最主要的诉求,而在一项对于手机小说种类的调查中,言情、武侠、青春、穿越题材占据了八成,用手机阅读经典作品的微乎其微。对于这种现象,专家们很担忧:数字化阅读方式使得泛读化、快餐化的浅阅读倾向呈现出“短、平、快”的阅读趋势,以丰富情趣、提高修养为目的的素质性阅读逐渐弱化,导致人们的阅读动机以休闲娱乐为主导,而文化传承、思想积淀呼唤的精读和深度阅读被大多数人摒弃。

综上所述,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阅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优势互补,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虽然有很大一部分读者还不习惯付费电子阅读,但随着电子阅读需求的增加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引导和保护,付费电子阅读必将拥有广阔的市场。不过,在这个竞争愈演愈烈的市场,无法向用户提供高质量阅读内容的出版商和运营商必将遭到淘汰。

参考文献:

[1]《Pew Research Center报告》.

[2]《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第4篇

一、中职生阅读调查现状及分析

阅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阅读媒介的变化必然带来阅读方式的改变,阅读的内容、工具和时地也因此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的40.3%上升了9.8个百分点,其中41.9%的国民进行手机阅读。74.2%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2014年移动阅读报告》基于海量用户行为和调查数据,勾勒了移动阅读用户群像特征以及整体使用情况。报告显示,中国人2014年电子书总阅读量已经超过14亿册。此外,报告还揭示了移动阅读的一些趣味性规律:比如阅读高峰期永远在床上(占34.5%),在公交或地铁上占28.6%,有12.7%的人会在马桶上读书;阅读的时间除了22点睡觉前后,12点、18点分别出现两个阅读的活跃期。

我校也进行了《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生课外阅读实践及指导调查报告》,有效问卷数为1465份,涉及的专业有软件网络部、商贸部、旅游部和会计部,问卷涉及阅读方式、阅读工具、阅读时间和阅读场所等问题,从而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而为中职生课外阅读开出药方,以下是问卷呈现出的几大特点:

第一,学生的阅读方式和工具发生了改变。学生虽然更偏爱纸质书籍,偏爱纸质书籍的人数为783人,占比53.4%,略胜于电子书籍,但在实际阅读中却呈现出相反的态势。每天阅读纸质书籍30分钟以内的有803人,占60%,30分钟以上的有549人,占比40%;而每天阅读电子书籍30分钟以内的有704人,占55%,30分钟以上的648人,占45%。可以说,纸质书籍作为传统的阅读媒介仍然占据着学生的主流习惯,但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却更不由自主地选择电子书籍。而在电子阅读工具的选择上,手机占89.9%,形成压倒性的优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分别只占6.3%和3.9%,校园随处可见“低头一族”。

第二,阅读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所谓“碎片化”就是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阅读中的碎片化除了阅读时间被分割成长短不等的碎片,在内容上,也意味着阅读的注意力难以持久,很难按照一个思维逻辑过程完整地看完一本书。根据对学生阅读时间和地点的调查显示,学生的阅读时间都被分割成长短不等的碎片,如:29%的在睡前,20%的在午休,15%会在上厕所,15%在课间,13%在等车时,还有8%在饭前。阅读的层次上也随之降低,阅读更容易被标题党的文章所吸引。

第三,阅读内容上缺乏经典,呈现出“轻阅读”的趋势,他们的阅读内容以实用和娱乐为主,缺乏经典的引导和沉淀。据调查结果显示:26%的学生选择的是生活实用类图书,选择励志类图书和娱乐休闲资讯的均为19%,新闻时政类的占15%,文学作品占14%,专业教辅占7%。其中文学类图书中,青春校园小说最受欢迎,占22%;其次是网络文学和武侠小说,均占19%;依次是言情小说(16%)、科幻小说(11%)、名著(7%)和散文诗歌(5%)。

第四,阅读习惯还有待改善。阅读中是否有做笔记的习惯,35%的学生有做笔记的习惯,37%的偶尔会做,28%的从来不做。而做读书笔记的方式,29%的学生会佳句点评,29%的会提出自己的看法,26%的摘抄好词佳句,8%的会写下心得体会,8%的会圈点批注。提起阅读计划,只有56%的学生有过制定计划进行有规律的阅读,44%的学生没有计划,看到感兴趣的才读。

在问到为何阅读量会少这个问题时,21%的学生认为是阅读氛围不浓厚,19%的学生说学习压力大,17%的资源不足,13%的信息获取途径不足,11%是没有阅读兴趣,9%缺乏选书指导。

二、 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生课外阅读的对策研究

根据《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生课外阅读实践及指导调查报告》,结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和《2014年移动阅读报告》,电子阅读已经成了不可逆的趋势,阅读工具也更集中于手机终端。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因势利导,既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又能着眼于课外阅读的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步骤地推进:

首先,打造书香校园,培养阅读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在校园硬环境上,让学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营造校园良好的书香静态环境,打造班级的阅读气氛。我校向来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体现为生本教育,在活动中学生自主管理。同样在书香校园的建设上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我的校园我做主”的主题活动,以专业部为单位,将校园的走廊和板墙划分为几个大的区域,让学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搜集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或者壁画制作出来并挂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学校呈现出一番读书的文化景观。装点书香校园也可以辐射到班级,在班级的软装饰上着力,让“读书”上墙,可以粘贴名人名言,也可以在每个班级设立“微图书馆”,同学们可以把自己买的好书带到班级来,跟同学一起分享好书。

在校园软环境上,学校倡导阅读,可以在每周的晨会上,按班级顺序进行好书推荐,并将稿件推送至图书馆公众微信号,并在每学期末进行投票评奖;在广播站开辟“一职之声――我的微书评”专栏,把学生的优秀微书评在校园广播中播放。图书馆可以多开展一些有关读书的活动,比如在全校开展“阅读月”的系列活动,开展征文活动,开展“微书评”征集活动,图书馆还可以进行年度借阅量统计,对排名前十和前二十的学生全校表彰。

其次,做好阅读的指导和推荐,增加学生阅读的量,提高学生阅读的质。一是走进图书馆,让学生与书的接触率增加,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图书馆为新生开展读者培训,让新生熟悉图书馆的馆藏,了解图书馆的检索方式,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职图书馆”,以及时了解图书馆的动态和参与图书馆的活动。二是以班级语文老师为辐射点,可以在每个班级开展“阅读课”,教师每学期可以重点推荐几本书,也可以在班级定期开展“图书分享会――好书一起品”的活动,从学生相互影响的角度提到学生阅读的质量。三是根据《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生课外阅读实践及指导调查报告》,语文科组和图书馆给全校学生开出推荐书目,书籍涉及专业类和非专业类。阅读的指导和推荐,对于整体阅读兴趣不浓和阅读主动性不高的中职生来说,是一种指引和促进,希望学生才能在漫无目的的阅读中找到方向。

再次,提高手机阅读的质效。鉴于阅读工具的改变,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主流阅读,是通过手机进行视觉观看的一种阅读方式,包括手机新闻、手机短信(微信、微博)、手机网页、手机图书。它虽然呈现出碎片化、轻阅读的弊端,但手机阅读也有它独特的优势,比如微传播的功能和互动性,如何扬长避短提高手机阅读的质效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方面。

手机阅读的传播类似于病毒传播,速度很快。我们可以通过手机阅读的传播功能,利用校园网络、微博和微信等平台定期介绍好书新书,进一步做好阅读的推荐;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网络平台或者公众微信号,比如古文故事、中华好诗词等,以此来拓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手机阅读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人人都是作者,人人都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零星的阅读心得,教师鼓励学生跟帖评论,互动的评论也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微书评”比赛活动,同时推送到“一职校图书馆”公众微信号,可以通过学生的推荐带动校园的阅读氛围。

第5篇

90后阜阳女孩王雅静因患先天性小儿脑瘫,脖颈以下严重瘫痪。2008年,她尝试用下巴操作鼠标写作,如今已出版多部作品,成为阜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数字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近日公布了第13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调查显示,2015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阅读课外图书8.21本。

教育部了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浙江省的外国留学生人数达25658名,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老人摔倒的地方就在我家楼下,那天我放学回家,看到路边围了很多人,当时也没太注意,后来在家里看见是一位老人倒在了那里,我就跑了出去。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第二中学高三学生郑英杰为摔倒的老人撑伞遮阳,直到救护车赶来的一幕,深深打动了网友。“遇到老人摔倒,帮还是不帮?”“撑伞哥”用不假思索的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个文化传统要繁衍下去,一定要有新的解读、新的阐释,注入新的活力。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花了整整8年时间,将杜甫的所有诗歌翻译成了英语,学界首部杜甫诗歌的全译本最近得以面世。宇文所安表示,这套诗集“最能帮助到那些会一些中文,但又不足以读懂杜甫的人”。

指住宅与商业、服务业混合,与街道的结合性强的社区。社区里面有银行、超市、商业街、餐饮、医院、学校、幼儿园等。中央发文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推广街区制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避免都市中的个人原子化。

糖 税

第6篇

2015年4月23日为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乐趣”,倡导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近日,一组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反映了全民阅读的新变化。2014年,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56本,与2013年的4.77本相比,略有减少。

请你为倡导全民阅读写一则宣传用语,不超过20字。(4分)

这是一道很有现实针对性的题目,通过宣传用语的撰写,既能引发同学们关注现实的热情,又能考查同学们正确解读材料、准确把握题旨、精当语言表达的能力。材料的第一段提出了读书对于人类的重要性,第二段揭示出我国国民读书量不足的现象。既有不足,就需补救。正是出于这种考虑,题目要求同学们从“倡导全民阅读”的立意角度写一则宣传用语。宣传用语与海报有相同之处,都以倡导、号召为主,但海报字数相对可以多一些,宣传用语贵在简洁、准确、鲜明,因此对于题目中字数的限制不可等闲视之。

[失分示例1] 我国国民读书量严重不足。

[分析] 这个答案不能得分,它把新闻概括题与宣传用语题的要求与答法混淆了,只对材料中第二段所反映的现象作了概括和揭示,没有反映出“倡导全民阅读”的题意。

[失分示例2]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分析] 这个答案出自刘向的《说苑》,虽然还算切题,但直接引用名句是不能得分的。

语用题不同于名句默写题,题目要求“写”一则宣传用语,同学们应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切忌 “背”一句、“抄”一句来应付。关于“书籍”的警句格言很多。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但这些都不能用作答案。另外,宣传用语要求通俗易懂,用文言表达也是不合适的。

[失分示例3]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分析] 这个答案问题颇多,不能得分。一是字数超过要求;二是虽有倡导、号召人们多读书的作用,但一来与失分示例2相似,搬用了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二来反映出的封建时代的读书理念十分陈腐,略带功利,不符合当下时代主流。当代中学生的读书观念应超越古人,胸怀更博大,旨趣更高尚。

[失分示例4] 书是阶梯,书是阳光,书是希望。

[分析] 此答案只能得1分。虽然运用排比手法揭示了书籍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但没能领会题干中“倡导”的意味,答题中欠缺倡议、号召的内涵。

[失分示例5] 知识就是力量,让我们热爱读书吧。

[分析] 这个答案可得2分。宣传用语要求切合主题、语言生动,此句虽然符合“倡导全民阅读”的主旨,但语言平平,缺乏较高的语言表达技巧。

[高分示例] 让阳光照进心灵,让书籍深入生活。

第7篇

【关键词】手机阅读;大学生;策略

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到78.5%[1]。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有31.2%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与网络在线阅读(32.6%)基本持平。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我国18-70周岁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29周岁人群占到49.3%[2]。由于手机媒体的传播特性与大学生特征较为吻合,其便于携带、快捷传输、功能丰富、更新快速、时尚潮流的特点与文字、图像、影音的多媒体融合方式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手机阅读成为大学生主要的数字阅读方式,以独特的魅力改变大学生阅读行为。为此,有必要深入开展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研究,引导大学生健康科学进行手机阅读。

1.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调查情况

从2010年到2012年,李武、刘亚、许广奎、李昕烨、娜、焦雁泽等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上海地区[3]、胶东地区[4]、长沙地区[5]、杭州地区[6]、西北地区[7]、南京地区[8]等高校在校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开展调查研究,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2.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特征

从调查数据来看,这几次问卷调查地区广泛,时间跨越两年,男女比例相当,基本可以涵盖全国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基本情况,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普遍特征。阅读主要方式是直接联网在线阅读,其次是手机信息定制(主要是手机报)、下载到手机存储阅读及通过客户端阅读等;从阅读内容来看,时事新闻占到了第一位,其次就是畅销小说和生活休闲类内容,再有就是交流互动类的网站、贴吧、博客、微博等,最少的就是学术信息阅读,普遍反映出大学生手机阅读的休闲娱乐性;从阅读时长来看,每次阅读时长主要集中在30分钟以内。这与大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相吻合;从阅读频率来看,每天阅读一次占有绝对比例,这说明手机阅读的经常性;阅读场所主要集中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宿舍(睡觉前)以及随时随地阅读环境,这说明手机阅读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已经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从付费情况来看,普遍存在阅读免费资料的情况,承受的费用主要是在3-5元/月,这说明大学生普遍不接受付费阅读,对版权意识淡薄,再加上学生没有自己的收入。

3.高校图书馆基于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特征的服务策略

3.1 强化手机阅读平台内容建设

高校图书馆手机阅读平台以引进为主,手机阅读平台服务商一定要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着重从阅读内容入手,加强资源质量建设,引导大学生手机阅读健康发展。其次要优化界面设计,以人性化的服务模式,方便检索、阅读。

3.2 开展基于手机阅读的阅读推广活动

大学生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普及阅读模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应开展基于大学生手机阅读的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大学生读书,拓展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

3.3 积极开展移动图书馆建设

市场阅读平台主要是运营商开发建设的,以文学类内容为主,迎合了大学生的阅读特征,但是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需要进行学术信息研究,这是运营商无法保证的。但是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主要是学术研究信息,开展移动图书馆建设,实现图书馆资源一站式检索、下载、阅读,把学术信息推送到大学生面前,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术水平大有裨益。

3.4 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通过系统开设相关课程,日常生活引导,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检索及信息识别能力。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手机阅读的负面影响,手机依赖对自己学业的影响等,引导大学生科学有效的进行手机阅读,比如,可以建立专业交流讨论区,引导学生开展学术学习、研究、交流等学术研讨活动。

总之,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容易形成手机依赖,缺乏深层次阅读,对其思维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各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科学合理的引导大学生进行手机阅读。

参考文献

[1]愈思娈.中国手机网民数量新增七成[EB/OL].(2013 -7-18).http:///news/cjxw/201307/t20130718_231939.htm.

[2]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EB/OL].http:// .cn/teach/content/2013-04/19/content_2838065.htm,2013-4-19.

[3]李武.上海地区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使用行为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14):10-15.

[4]许广奎,周春萍.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14):82-85.

[5]李昕烨.“读屏时代”大学生手机阅读研究:以长沙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1(6):147-148.

[6]刘亚,蹇瑞卿.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3(3):97-101.

[7]娜.关于大学生手机阅读的思考[J].新闻知识, 2013(5):55-56.

[8]焦雁泽.调查与分析: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报告――以南京邮电大学及周边高校在校大学生调查为例[J].无线互联科技,2012(9):238-239.

第8篇

>> 少儿数字出版模式研究 数字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模式探索 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模式探析 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及其版权保护研究 高校数字图书馆门户研究 探索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模式 数字教育出版模式综论 用户参与式设计模式下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实践研究及启示 高校图书馆数字图书合理使用问题研究 浅议数字出版与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协同发展 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的业务模式探析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采购模式 地方高校图书馆员学术参与研究 高校图书馆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集团采访模式下费用分摊研究 高校数字图书馆宣传包装与推广模式研究 基于读者移动阅读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模式研究 高校图书馆民国期刊数字化模式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数字移动阅读服务模式研究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12-25.

[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5-12-25.

[4]必胜网.第13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EB/OL].,2016-02-20.

[6]刘炜.未来的图书馆[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9):44.

[7]杨琳.图书馆与数字出版的融合――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2,(3):47-49.

[8]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EB/OL].,2016-05-16.

[10]邹新明,朱本军,张丽静.“北大博文”的思路、做法及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68-70,120.

第9篇

摘 要: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公共图书馆的工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当前少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较为薄弱,在建设方式、服务平台、数字资源、服务区域等内容上都存在不足。新媒体环境下,儿童数字阅读新模式推动着当前少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方式做出变革。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10-0130-03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移动技术的高速发展,以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迅速崛起,这些新媒体的出现,变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人们的阅读行为。据《2015年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达58.1%,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一跃成为大众主流阅读方式[1]。在所有网民中,19岁及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比达四分之一,儿童受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对数字阅读呈现出强烈的兴趣,儿童在阅读模式、阅读习惯与阅读内容上较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

1 新媒体环境对少儿阅读行为的影响

1.1 新媒体概念及特征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每个时代的新媒体有每个时代的特定内容。今天的新媒体是相对于平面媒体、广播媒体和影视媒体三大传统媒体而言的,由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产物。目前的新媒体主要指的是“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及“第五媒体”移动媒体。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它可以与任何传播工具相结合,实现无时差、无边界、无限量的链接,它比传统媒体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低成本等优势,呈现出全民全域、即时即速、互联互动、多维多度的特征。新媒体颠覆了很多传统观念,使得数字化网络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

1.2 新媒体发展带来儿童数字阅读新模式

新媒体终端的迅速普及使得儿童数字阅读走进千家万户,并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儿童5岁学会使用电脑上网,7岁已普遍能在多种平台上进行上网与阅读[3];根据调查,69.4%的少儿接触过电脑阅读,73.1%的儿童接触过手机阅读[4],电脑、手机、平板在儿童数字阅读中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5]。目前,“碎片化阅读”在少儿阅读中已显露端倪,超过半数的少儿每天进行至少一次的数字阅读,每次阅读时间在1小时内,儿童进行数字阅读的场合主要集中在家里,是许多儿童“晚饭前”“睡觉前”的习惯性项目。

1.3 新媒体环境下儿童数字阅读倾向

儿童阅读模式的改变,也带来了儿童阅读内容的变化。数字阅读较传统阅读形式更丰富活泼,互动性更强。根据调查,家长希望儿童阅读更多的学习类或知识普及类的资源,而学龄后儿童由于受学习压力影响,更多的将数字阅读看作是一项娱乐活动,儿童数字阅读娱乐化倾向较大[6]。互动游戏、多媒体资源、小说、儿童文学、漫画都是较受儿童欢迎的内容。此外,“微阅读”在学龄后儿童中较为流行,据2012年《上海市少儿“微阅读”现状调研报告》显示:已有超过四成的少年儿童进行“微阅读”[7],对资讯及热点事件报道的信任度超过老师与父母,并把新媒体作为发表意见的首选路径。

2 新媒体环境下少儿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变革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公共图书馆的工作遭遇了前所未来的冲击和挑战。儿童与家长已习惯使用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检索和利用资源,儿童阅读特点也推动图书馆对现有数字图书馆建设方式做出变革。

2.1 推动少儿服务方式的变革

传统图书馆服务以到馆读者为主要对象,实现面对面的单一服务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多视角、多形态的信息传播和获取方式,使读者不再满足单一的服务方式。从新媒体时代儿童阅读倾向可以看出,他们对资源有娱乐化、知识化、社交化的需求,他们既需要丰富的书籍、数字资源的服务,还需要与两者相匹配的阅读体验空间;他们既需要馆员的咨询和知识向导,还需要实体的与虚拟的相结合的交流、活动、分享的社交平台,儿童对图书馆线上线下、实体与虚拟的服务提出了更精益化的要求。

2.2 推动服务平台建设的变革

读者阅读介质的革新必然带动读者群体阅读选择上的革命。新媒体环境下,手机、平板等移动阅读平台是服务关键。儿童手机与平板阅读的比例较高,儿童对微信阅读也十分关注。目前,不少数据商推出了移动APP和微信平台,如中国少年儿童红袋鼠阅读、喜马拉雅听书儿童台、小伴龙等,资源分类清晰,操作简便,广受父母和儿童的喜爱。而图书馆大多数数字资源不具备手机下载的功能,且其手机平台以及微信公众号服务也比较欠缺,流于形式。有很多图书馆的手机图书馆功能不完善,资源提供量少,或者直接链接到网站地址,使用感受不佳,这使得图书馆数字用户急剧分流。

2.3 推动资源建设的变革

新媒体时代,人们的问题不再是缺乏数字资源,而是如何选择数字资源。图书馆在新媒体时代的“保障基本文化服务”的内涵,不仅仅是提供资源保障,而是提供并推荐优秀的、有用的资源,做好阅读引导工作。然而,大众普遍认为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质量低于市场产品、电视媒体。一方面,图书馆资源受版权制约,难以提供如“鼠小弟系列”“神奇校车系列”等儿童热销文学的数字资源;另一方面,图书馆目前比较依赖于儿童数据商提供的资源,而数据商资源存在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的现象。如不少图书馆使用的“书童华文乐园”动漫数据库,就存在严重的声音不清晰的问题。图书馆儿童资源建设向优质性、需求导向性的方向变革势在必行。

2.4 推动突破区域化建设的变革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已习惯于随时随地查找与使用资源。这几年随着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开展,图书馆数字资源区域IP地址限制这一制约有所打破。目前,国家图书馆和一些先进的省级图书馆在建设少儿数字图书馆时,取消了IP地址的限制,少儿数字资源对全国或全省开放,尽管如此,地方图书馆在进行资源采购的时候,仍然继续购买相同的数据库,如“乐儿”“贝贝国学”“知识视界”等,这种任务式的、盲目式的建设,表明了地方图书馆从思想上并没有打破区域限制,这种不断重复建设的方式,既阻碍了资源的共享,也阻碍了图书馆资源特色化建设道路。

3 少儿数字图书馆改革建设的思考

3.1 加强实际调研,了解儿童需求

目前,我国少儿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开发能力薄弱,在中国知网中查询图书馆界有关少年儿童数字图书馆建设或儿童数字阅读的研究成果,从2003年以来仅30篇左右,2014年全年仅2篇,全国优秀的少儿数字图书馆网站屈指可数。此外,图书馆界对具体的实践性较强的问题缺乏关注。在新媒体时代,建设少儿数字图书馆需要了解儿童与家长心理,进行儿童阅读的实际考察研究。对于低于7岁的低幼儿童,应充分考虑儿童健康发展,充分考虑此阶段家长与儿童对声音资源、听书资源的需求。对于7岁以上儿童,应进行充分调研,注意数字资源贴合儿童与家长需求。如在国外Search Kids数字图书馆项目中,工作人员选择14个7―11岁的儿童作为设计伙伴,由他们向设计人员表达普通孩子的想法和需求[8]。

3.2 进行以需求为导向的儿童数字资源供给服务研究

图书馆在儿童资源选择上一直存在思维定式,在不断地重复建设。在未来,公共图书馆应当打开思路,进行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资源供给服务模式研究。如可以进行按资源实际使用量进行付费的模式研究,这样既节省了资金,又做到了数字资源的按需提供,还促进了数据商的资源优化。图书馆还可以打破一切资源必须“免费”的限制,跳出思维局限,在保障图书馆本身公益性的基础上,为优秀的数据商提供更多付费数据产品、数字资源的导航链接。如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建设的中国少儿数字图书馆,除了提供免费资源外,也提供了不少优秀的付费资源,不仅满足了用户,也增强了平台自身的影响力,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3.3 拓展服务空间,探索O2O服务模式

O2O是Online to Offline的缩写,又称离线商务模式,是指线上营销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O2O应用到图书馆,可以理解为把互联网、数字图书馆的用户吸引到实体图书馆中来,让数字图书馆的网上资源展现于网下服务场景,网下活动拓宽网上服务内容,更好地实现新媒体时代下图书馆知识空间和知识交流的作用,打造少儿线上、线下立体化的活动阵地,为儿童、家长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9]。少儿的线下空间可以灵活运用PC机、移动终端、触摸大屏、数字化产品进行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打造,可以应用互联网+时代的创意思维(如创客空间等),打造内容得宜、形式多样、过程互动、成人参与、有益于阅读推广的儿童活动空间。

3.4 打破区域限制,进行同盟合作

以全省为单位进行儿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建议全省的公共馆共同合作,以“省馆牵头、各馆参与、共建共享、服务全省”为建设指导思想,依据省财政和省馆多出、地区馆少出,专业馆多出、公共馆少出,经济条件好的馆多出、条件差的馆少出的原则,共同承担购买资源和服务的责任。同盟合作既可以减轻各地区经费压力、

建设压力,又能资源共享,缩小地区公共数字文化差异,避免重复建设,还能促进全省少儿活动交流,促进阅读推广,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3.5 与数据商、服务商进行深度合作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与数据商的合作就是将数字资源进行简单的应用集成,没有深度开发,如“贝贝国学”“爱迪科森”等多个数据库都提供国学动漫,但简单的数据库罗列的方式增加了资源的挑选难度。将不同数据库的同质资源整合分类并主题显示,比较符合用户的习惯。另外,图书馆可以考虑与数据商或儿童产品、儿童教育服务商合作开展主题性、创意性的线下活动,并不断推陈出新,这样就增加了小朋友在图书馆的体验乐趣,起到阅读推广的作用。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对与数据商的其他合作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如在启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探索如何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开展资源建设的方法和路径等。

4 结语

目前,少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面临着儿童数字阅读的争议、商业数字环境的冲击、建设资金不足、建设思维局限等困境,建设难度较大。建设儿童数字图书馆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需求,以儿童健康阅读为基础,向实用化、精品化、便捷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突破思维的局限,发挥创意与特色,延展服务空间,为儿童与家长提供健康的、有益的、趣味性的综合数字阅读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5年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R],2015-04-20.

[2] 李玉梅,王沛战.新媒体环境下大众阅读行为与公共图书馆对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3] 林频,倪琳.少年儿童新媒体使用情况解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2(7):25-29.

[4] 孙宏艳.新媒体与新儿童[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5] 陈铭,姜宏伟.数字媒介使用与儿童阅读需求的关系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4):11-14.

[6] 陈悦军.广东省青少年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出版,2010(8):55-58.

[7] 李新详.数字时代国民阅读行为嬗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8] 吕晓霏.儿童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J]. 黑龙江史志,2013(17):175-17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