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8: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普外护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病区住院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33.8±2.5)岁,实施普通普外科护理;研究组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32.6±1.9)岁,实施人性化护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人性化护理方法
1.2.1合理优化普外科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人员要科学合理优化人力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学历、性格、业务水平等进行分析与评价,挖掘每位人员的知识才干与业务潜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分工,资源利用最大化。
1.2.2定期开展人性化护理培训
定期开展全科室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护理培训,积极培育良好的人性化护理氛围。创新地将一些先进的服务理念运用于普外科护理管理实践中,不断提升普外科护理的管理与服务质量。
1.2.3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意识
优秀的护理服务态度是普外科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职业素质,应该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为患者实际着想,从内心真正帮助患者,真正为广大患者服务,认真解决患者的内心想法,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
1.2.4人性化护理的实施
①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灵活地处理好患者内心情绪比较波动、治疗依从性不高、日常生活难以自理等各种问题,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②尊重与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认真听从患者的各种心理诉求,积极帮助患者减轻内心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排忧解难。③护理人员要跟患者加强交流,尽量做到仪表大方、准确使用语言,促进护患双方情感的交流互动。
1.2.5强化激励措施
适当的激励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可以引入相关激励机制,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有机结合起来。实施绩效奖金,充分激发工作积极性。评选“星级护士”、“优秀护士”,并与绩效考核、职称晋升挂钩,增强荣誉感与使命感,促使护理人员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去。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院普外科护理管理中运用人性化护理以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基于人性化理念指导下实施的一种护理模式。这种模式讲求对每一名护理人员的工作成就感之满足,同时让每一位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照料与重视。普外科护理工作繁重,护理人员长期在高负荷、高强度的环境下工作,自身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均受挫,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护理质量。为此,应该认真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理念,高度重视给予患者、护士以人性化的关怀,打造和谐、祥和的护理人文环境,实现人性化的普外科护理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领导者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护理管理经验及观念,不能单靠规章制度来对广大护理人员给予监督、约束与控制。而是在普外科护理管理实践中充分使用人性化护理,大力提高普外科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不断激发出积极性与热情,让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与业务技能,并将尽可能大的精力投入到护理工作去。
4结语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12月普通外科病房实施手术的患者50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52.3岁,男38例,女12例。患病的情况大致可分为:胃癌16例,直肠癌12例,急性胰腺炎2例,结肠癌12例,胆道结石8例。实验过程中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则选择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再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提出循证问题
结合临床上普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如患者术后饮食情况、术后并发症、伤口疼痛、健康教育及患者心理状态等,提出实验中需要循证的问题。
1.2.2寻找循证实证
依据所提出的术后并发症、伤口疼痛及术后饮食等问题,查阅有关的文献和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对所需要循证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方案。
1.2.3实施护理循证
按照所制定的循证护理方案的实施步骤对患者进行护理,从而达到缓解患者恐惧焦虑心理、减少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等目的。
1.2.3.1合理饮食护理
一般患者手术后,胃肠消化功能较弱,因此应根据医嘱给予合理的饮食护理,禁食结束后根据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清淡易消化流质、半流质饮食等。
1.2.3.2适当的心理辅导
术前患者会对即将实施的手术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术后又会因为疼痛而情绪焦躁。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尝试与患者多进行交流,耐心引导安慰,以缓解患者不良的情绪。
1.2.3.3正确的药物治疗
对于无痛及微痛患者可以不给予或遵医嘱给予适当止痛药物,对于其他不同程度疼痛的患者,遵照医嘱及疼痛程度合理给予患者疼痛药物治疗,以缓解疼痛给患者带去的痛苦与不良情绪。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比组4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实验组则未出现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此次实验研究中,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组则是采用普通常规的护理方式。在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后,实验组在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比组;并且在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方面,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也同样高于对比组(P<0.05),可以说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4结语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病区住院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33.8±2.5)岁,实施普通普外科护理;研究组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32.6±1.9)岁,实施人性化护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人性化护理方法
1.2.1合理优化普外科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人员要科学合理优化人力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学历、性格、业务水平等进行分析与评价,挖掘每位人员的知识才干与业务潜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分工,资源利用最大化。
1.2.2定期开展人性化护理培训
定期开展全科室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护理培训,积极培育良好的人性化护理氛围。创新地将一些先进的服务理念运用于普外科护理管理实践中,不断提升普外科护理的管理与服务质量。
1.2.3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意识
优秀的护理服务态度是普外科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职业素质,应该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为患者实际着想,从内心真正帮助患者,真正为广大患者服务,认真解决患者的内心想法,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
1.2.4人性化护理的实施
①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灵活地处理好患者内心情绪比较波动、治疗依从性不高、日常生活难以自理等各种问题,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②尊重与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认真听从患者的各种心理诉求,积极帮助患者减轻内心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排忧解难。③护理人员要跟患者加强交流,尽量做到仪表大方、准确使用语言,促进护患双方情感的交流互动。1.2.5强化激励措施适当的激励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可以引入相关激励机制,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有机结合起来。实施绩效奖金,充分激发工作积极性。评选“星级护士”、“优秀护士”,并与绩效考核、职称晋升挂钩,增强荣誉感与使命感,促使护理人员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去。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院普外科护理管理中运用人性化护理以后,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基于人性化理念指导下实施的一种护理模式。这种模式讲求对每一名护理人员的工作成就感之满足,同时让每一位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照料与重视。普外科护理工作繁重,护理人员长期在高负荷、高强度的环境下工作,自身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均受挫,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护理质量。为此,应该认真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理念,高度重视给予患者、护士以人性化的关怀,打造和谐、祥和的护理人文环境,实现人性化的普外科护理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领导者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护理管理经验及观念,不能单靠规章制度来对广大护理人员给予监督、约束与控制。而是在普外科护理管理实践中充分使用人性化护理,大力提高普外科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不断激发出积极性与热情,让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与业务技能,并将尽可能大的精力投入到护理工作去。
4结语
【关键词】普外;护理;安全问题;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0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26-01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普外护理具有病种多样、病情较为复杂且变化迅速的特点,同时,由于多数属于急诊,患者家属往往心情迫切且诊治要求较高,因此非常容易引起医疗纠纷[2]。基于此,普外护理的安全问题及应对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1普外护理安全问题
1.1护理人员因素①护理人员工作态度问题。工作态度是最容易引起安全问题的因素之一,此处主要是指护理人员责任心差、、违反规则而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比较随意调节输液速度、巡视病房马马虎虎等问题。工作态度有问题还体现在服务意识差。比如,接待患者冷酷无情、解决问题漫不经心、照顾患者随心所欲,对于患者使用的药品及其它材料,选择不切实际,不仅不告知患者费用,甚至刻意隐瞒。②护理人员工作能力问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问题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不扎实、技术不熟练、经验匮乏等方面。其中,专业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护理目的不清楚、治疗方案不理解、病情观察不全面、病情报告不及时等。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操作不熟练、意识落后,如注射部位选择不当、超前抢救意识缺乏、抢救患者容易处于被动状态等。③护理人员法律保护意识问题。一般而言,护理人员均未受过良好的法律知识教育,这使得他们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极为薄弱。比较常见的是对患者隐私权和保密权的侵犯,比如在公共场所讨论患者或者护理时随意暴露患者的敏感部位[3]。其次,临床工作中,经常出现护理记录不及时、记录遗漏、记录涂改、记录,甚至记录错误等问题,一旦出现纠纷,往往使护理人员和医院处于被动地位。
1.2患者因素首先,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患者及家属不理解医院落后的护理条件,而将其归责于医院不够重视,加上沟通不到位,极易引起医患纠纷。其次,部分对护理人员故意挑剔、多方刁难,提出一些苛刻甚至无法满足的条件[4],加上部分新闻媒体偏离事实的片面报道,形成一面倒的舆论压力,进一步激化医患矛盾[5]。
1.3其它因素医院经常出现患者激增的情况,而人力配置、班次安排、岗位职责又比较固定,因此很难做到及时调整[6]。同时,由于缺少编制,骨干较少且护理人员队伍中的年轻女性需要休婚假、产假等情况,使护理力量极为薄弱。另外,部分医院设备陈旧,一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给患者造成伤害或者延误病情,则医患纠纷在所难免。2应对对策
2.1培养护理人员责任感护理工作大多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因此,高度责任心和慎独精神是基本前提。医院应当对护理人员定期开展责任心教育,切实加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同时,建立健全护理人员监督机制,将护理的任务和职责安排到具体岗位和个人并严格考核,确保落到实力,努力提升护理质量[7]。
2.2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业务水平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护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手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提供满意的服务。为此,医院应当制定相应地培养计划,如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再教育,定期举办培训及讲座等内容。同时,定期组织技能考核,让护理人员熟练地完成操作,防止护理失误。
2.3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所有护理人员上岗前均应经过全面深入的法律安全教育,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核心制度》、《护士管理办法》、《护理差错标准及处理方法》、《各种意外事件的紧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护理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8]。
2.4加强患者沟通护理安全需要患者的配合与支持,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充分做到尊重、理解、同情患者,还要做到因人、因病施护。同时,由于医患之间的微妙关系,应当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尤其发生分歧时,要做到心平气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另外,有意识地向新闻媒体宣传医院的工作性质,改善整个社会对医院的认识。
2.5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普外护理具有病种多样、病情较为复杂且变化迅速的特点,因此,要确保护理安全必须配置足够的护理人员。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实行弹性排班,避免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9]。
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潜在的法律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应当对护理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尽可能地避免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在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满意的优质服务。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350.
[2]赵莉,李婵.浅谈影响普外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9):230-230.
[3]占建华.从举证责任倒置谈护士的自律行为.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1-352.
[4].骨科及普外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4,4(6):51-52.
[5]阎俊,肖红,杨竞群,等.医疗质量新架构下的医疗事故防范.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4):155.
[6]吴玉霞,张士华,吴宏霞,等.从护理管理上防范护理纠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74-75.
[7]王建华.浅谈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塑造.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446-446.
1.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福建某医学高等院校护理学专业正在进行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学习的287名四年制本科3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44名,女生243名;年龄21~22岁。
1.2情境模拟教学
1.2.1设计理念与思路
针对本科生动手兴趣浓厚、擅长形象思维的特点,将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采用多功能示教室(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模拟病房等同步教学,利用预先设置的临床案例及场景,实现理论与实训教学一体化,培养学生病情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临床实践等综合能力。
1.2.2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采取单项练习、自制器具-情境模拟、学生讨论-情境模拟和综合模拟人SimMan高端模拟系统—综合情境模拟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制订情境教学病例,每个病例均包括课程中涉及的重点知识(包括普外科术前、术后常见的护理原则)和普外科常见技能,并将模拟病例设定在模拟系统上。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8~9名,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情境病例的模拟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各组学生对模拟情境所展现的疾病进行护理操作,并于操作结束后进行总结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技术操作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医护配合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其中,引流管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点内容,根据普外科的常见手术部位在模拟人相应部位应用硅胶引流管及拉链模拟术后引流管及切口,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临床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1.2.3教学设备
综合情境模拟主要设备为SimMan高端模拟系统,并配置相应的实训室及辅助设备。实训室由模拟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监控系统组成。利用透视玻璃隔开监控区和操作区,配备等离子液晶显示器,并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连接。能模拟创伤、休克、心律失常等复杂的临床状况,配合声音和画面的刺激,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1.3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对该教学方法及效果的评价。基于沈江华等编制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从中选出实验课教学评价部分,共16个条目,包括教师教学方法(6条)、课程设置(5条)、教学效果(3条)、综合评价(2条)4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不满意=1,基本不满意=2,基本满意=3,满意=4,总分64分,分数越高,表示对该教学方法评价越高。以总分的80%和60%为界划分为3个水平,≥51分为高,≥38分且<51分为中等,<38分为低。请5名护理教育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评价,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4;选择6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测得Cron-bach'sα系数为0.87;抽取30名学生在1周后进行重测,重测信度为0.93。同时,设定2个半开放式问题,分别是“你认为目前实验课授课过程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教师应怎样改进教学”。由研究者本人采用统一指导语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以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填写完后当场回收并检查有无遗漏。共发放问卷287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100%。
2结果
学生对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情境模拟教学评价总分为(57.94±0.29)分,评价水平为高者250名(87.1%),中等37名(12.9%)。各维度得分如下:教学方法(3.70±0.33)分,课程设置(3.57±0.45)分,教学效果(3.66±0.46)分,综合测评(3.58±0.66)分。其中,得分最高的前3个条目是对本实验目前教学形式的评价、培养学生临床实践应用能力、启发思维和锻炼能力,分别为(3.85±0.38)分、(3.73±0.48)分和(3.70±0.50)分。对于“你认为目前实验课授课过程存在哪些问题”,180名(62.7%)学生选择“学生动手参与机会过少”;对于“你认为教师应怎样改进教学”,237名(82.6%)学生选择“应进一步联系临床实际”。
3讨论
3.1学生对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情境模拟教学基本认可
本研究显示,护理本科生对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情境模拟教学的总体评价及各维度评价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对教学方法维度的评价得分最高,显示学生对情境模拟教学满意度较高,教学效果良好。情境模拟教学在传授护理技能的同时,更加突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教学,重视对学生职业情感、临床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加之综合实验教学内容能够结合临床实际案例,弥补了技能型实验过分强调单一技能操作,而忽略患者其他问题及学生学习需求的缺陷,有效缩小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差距,并在实践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减少了对临床工作的陌生感,初步了解护理工作流程,因此得到学生较高评价,为将该教学方法在高校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各条目来看,学生对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情境模拟教学形式较为满意,认为该教学形式有助于锻炼及培养临床实践应用能力,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启发思维。情境模拟教学法的特点是创造逼真的模拟情境,且在综合实验中学生必须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模拟情境中,同时锻炼各种技能操作能力、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并强调团队协作,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护士的角色、作用、处境、工作要领,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预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开放式问题了解到,学生认为动手参与机会过少,希望教学过程中能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该结果一方面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参与愿望,并希望教学内容能进一步与临床实际贴近;同时,反映了情境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模拟环境中的情况与实际情况仍存在一定差距,而学生认为动手参与机会过少的原因在于在本次教学实践过程中,每组学生有8~9名,人数偏多,造成个别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实际操作。
3.2建议
3.2.1推广教学方法
目前,情境模拟教学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护理高校所采纳,并应用到护理综合实践中,受到学生及教师的广泛好评,成为未来护理实践教学发展的方向。综合实验情境模拟训练不是呆板的单一技能的护理操作练习,而是在训练中设计了复杂的病情变化,使学生经历了全面的病情观察,并可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见识工作中的各种意外,掌握处理问题的不同方法,也锻炼了心理素质,克服了单纯学习书本理论知识的刻板和与实际脱离的缺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应用能力。此外,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允许犯错,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并可在教师指导和重复实践中使操作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得以不断提高。因此,该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普外科护理实践学习中,还可推广到外科护理学其他领域,以及妇产科护理、急救护理、健康评估等对操作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中。
3.2.2改进教学设备
尽管情境模拟使学生在所设置的具体生动的模拟情境中学习,但仍然与实际临床场景有一定距离。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各护理高校应进一步建设情境模拟实训室,并引进高仿真模拟训练设备,如智能化无线综合模拟人,使模拟人及模拟实验室环境与临床实际高度接近,创造更加逼真的临床场景,使高校护理教学能进一步顺应当今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能迅速适应临床实际工作场景,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弥补临床实习和见习中的不足。
3.2.3优化教学过程
【关键词】涉外护理 人才培养模式 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21-02
1.关于课题提出
1.1 课题界定:
涉外护理专业:面向国内外护理职场,培养具备国内外护理工作所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先进的、国际化的护理理念、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熟练的外语表达能力,毕业后能在国内外综合性医疗机构服务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国内外通用的专门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研究概况:目前,我国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涉外护理本科、专科、高职以及中专4种培养形式;另一种是短期培训培养模式,如国际护理英语培训班。为适应国内外医疗市场的需求,我国各大中专医学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开办涉外护理专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师资条件、教学方法、学生选拔上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探索。长沙卫生职业学院认为涉外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临床护理的通才及涉外护理的专才,即学生必须具有普通护理专业学生所具有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时又具有适应涉外护理岗位的专长,在获得相关国际资格证书之后,可以在国外从事常规护理工作;宁夏医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强化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特色,英语总学时达到了1040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25.4%,增设了护理伦理学及多元文化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为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承德护理职院采取“走出去”提高和“请进来”培训的方法,“走出去”即派遣多名领导和教师出国考察访问,实地了解国外有关院校护理教育情况,使自身办学行为尽可能与国际接轨;“请进来”培训即让美、英、澳方合作单位派遣外教来校讲学,其主要任务除强化学生口语外,重点是培训教师。
国外研究概况:在培养护理人才出国就业方面,菲律宾、印度等国家的表现一直非常积极。菲律宾是护士输出第一大国,他们在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已获得不小的成功。菲律宾官方语言是英语,其护理教育的内容和理念受美国影响较大,整个医疗及教育体系都与美国相衔接,如菲律宾大学的护理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时间与美国护理院校相符。其护理理念、护理程序运用以及护理操作技能等方面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教学方法上常用小组讨论、情景教学,戏剧表演、课外活动、临床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所以菲律宾护士在美国等国家很受欢迎。
1.3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明确提出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订单式”培养人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走出一条与社会融为一体的发展之路。涉外护理专业就是在该指导思想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时尚” 专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护理人员严重匮乏。目前全球共有300万护士的需求量。护士在国际就业市场前景良好,但国际护理市场对护士的语言、能力和素质要求也很高。国际护理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训实习、学生的选拔等多方面都基本成熟,具有许多可学习借鉴的经验。发达国家的护理教育已经形成了从初级到高级、从继续教育到正规教育、从预防医疗保健护理人才培养到护理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比较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由此可见。如何培养我国的涉外护士毕业生达到国际护理对人才标准的要求,使之能直接、顺利输送到国际护理市场就业,或是到发达国家继续专业深造,我们必须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考核评价方式、学生的选拔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涉外护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个性人才,打造拔尖人才,以真正实现与国际护理人才市场及国际护理教育的对接。
2.关于课题研究
2.1 课题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学习可以分为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两种层次。建构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寻求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途径。
2.2 研究目标:
以学生为本,通过课程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团队建设、创新优质生源选拔等实践活动,构建新的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实现职业教育的“订单式”培养。
2.3 研究内容:
(1)调查分析现有涉外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适配度,尽力实现优化;
(2)建立高素质的涉外专业专门教师队伍,优化其人员构成;
(3)进行针对教材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实践。
2.4 研究假设:
(1)建立新的课程模式:“3+1+1”,即:
3:基础英语及应用能力培养+专业英语+西方文化知识
1:医护基础课程(部分科目双语教学)
1:医护临床课程(部分科目双语教学)
(2)打造优质、高效教师团队:英语教师+专业双语教师
(3)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能力目标:英语+专业+技能(EMS)
证书目标:医护英语等级考试+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雅思考试(MII)
2.5 创新之处:
目前,我国的涉外护理专业尚没有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真正与国际护理对接的、得到护理界公认的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国内的护理教育沿用医学的教育模式。呈现出近医学,重视学生医学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我国护士护理理念和人文情感上的严重欠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应当具有建立在本土文化基础上的国际意识,具有理解、包容不同文化和习俗的能力,具备国际化知识结构和提高适应国际交往和竞争需要的能力素质。因此在培养目标定位上、课程体系上、实践教学环节上与国际护理对接,构建适应国际护理就业市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突破国内涉外护理专业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护理教育现状,将有利于打造护理特色专业品牌。
3.关于课题实施
3.1 研究思路:
在“尊重个性,拔尖创新”的理念下,认真研究分析本院涉外专业目前的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优质生源选拔、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团队打造等环节的实践活动,构建科学的、面向市场的涉外护理专业创新人才模式。
3.2 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掌握目前国内涉外护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的现状及成果,并加以有效借鉴。
2.访谈法:参观兄弟院校,交流学习,了解兄弟院校目前涉外护理专业建设现状(包括招生选拔、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施设备、教学场地等)。
3.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及教师对涉外护理专业现有课程设置的看法及教与学的结果。
4.归纳分析法:通过上述的调查、讨论,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分析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改良评价机制。
5.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按照新的课程模式,带领团队全面铺开教学改革,构建有效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3技术路线:
本研究周期2年,即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分为准备、实施和结题三个阶段。
3.4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2.1—2012.4)
(1)查阅文献资料;
(2)成立课题研究组;
(3)制订详细的研究方案,并进行修订和论证。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2.5—2014.9)
(1)现状考察:市场调查、发放学生及教师问卷以及到兄弟院校调研等,了解国际市场需求现状,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
(2)理论分析: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教育理论,分析目前课程及教学存在的;弊端;
(3)建立新的课程模式:“3+1+1”
3:基础英语及应用能力培养+专业英语+西方文化知识
1:医护基础课程(部分科目双语教学)
1:医护临床课程(部分科目双语教学)
(4)建立优质、高效的“英语教师+专业双语教师”团队,实施教改;
(5)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EMS+MII。
第三阶段 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14.9-2014.12)
关键词:涉外护理;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精品护士;知识储备
作者简介:宋利萍(1968-),女,承德护理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基础医学;孙宝琴(1969-),女,承德护理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基础医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突出涉外护理专业特点的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研究”(编号:XHXNO·12140069;主持人:宋利萍)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5-0040-03
目前,涉外护理专业已成为护理行业的龙头产业,精品护士的大量输出带动涉外护理专业向纵深发展,培养涉外护生不仅需要有精湛的公共英语,更要求其具备较高水平的医学专业英语,以适应国内外各大医院对护理人才的渴求。
一、问题的提出
生物化学是医学与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最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医学各类专业报考研究生考试必考科目之一,是临床医师资格考试的重点科目,护士证考试也涉及部分相关内容,因此研究生物化学精品课是重要的。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对此都有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但是突出涉外护理专业特点的生物化学精品课的教学资源,国内还没有院校全面系统地探索研究。
在涉外护理基础医学生物化学授课过程中,明显感觉缺乏一套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适用性的生化双语精品教学资源。比如课堂专业英语词汇量提供方式;哪些命题需要英语加以阐释;课堂教学采用何种模式,师生怎样进行英语互动;考试试题医学英语占有量及难易度如何调控等,一直是模糊的、随机随性的,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通常由教师自己掌握,出国护士班和普通英护班的英语词汇量也难区别,期末综合考试便也缺失达成的尺度。
另外,学院双语授课大多停留在给出英语词汇阶段,这只是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对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将大量输送到国外,从事护理专业工作,英语词汇远远不够用,急需加强和提高。双语教师必须努力上升到第二、第三阶段,即教师要给出重要内容的英文短语,对重点概念用英文解释,重点问题以英语和学生互动,并在课外进行该学科的前沿科技发展浏览与学习。教师冲上档次,就必须研究探讨这些相关材料,以防捉襟见肘,做无米之炊。
本课题创新点是突出涉外护理专业特点,即给预备出国护士准备国外先进的医学专业英语知识,包括词汇、相关资料、病例及习题,且是原汁原味的,比单纯双语教学更注重实效英语。
因此生化双语教学资料的研究储备非常迫切,其结果将对各级涉外护理专业的生化教学有充分的指导作用,对学生掌握临床生化护理知识具有推动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为达到积累和运用生化双语精品课资源目标,拟从更新教学理念、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研究、授课模式方法、案例调整、试题练习、考试机制及教学理念等具体实施上做一个优化式探索研究,对教材内容及授课形式有精雕,有舍弃,能使教师在有限的学时上课从容不迫,学生接受有度,不盲目繁乱,彼此心中有数,学精又学博,相应的生化知识在护理过程中达到够用有余。研究过程中保证教师同研同用,集思广益,应用过程发现新问题,继续研讨,逐学期进一步完善。
(一)更新涉外护理教学理念
普通教师很少有出国学习机会,但护理医学模式不断创新发展,任课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国外最新护理教学模式及发展动态,注意护理先进思想在教学过程的衔接与渗透。
如加拿大的护理教育亮点是,使学生早期接近临床,课程设计与实验室设计接近临床实际,重点学习与护理实践有密切关系的课程,基本在实验室上课,且常去教学医院观摩。可以借鉴的经验是,如果需加强对患者营养健康方面的护理,生化双语授课要追加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等相关英语知识,在教材内容和实验内容精选上要有所反应。
(二)教材研究
涉外护理生化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化的基础知识,注重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拓展知识面和国际视野,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奠定语言和专业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创新能力。
课题主研人积极参与编写人卫、北京、科学出版社生物化学高职高专教材,在编写会上与名校教师探讨涉外护理授课情况,就如何优化章节内容、授课词汇量、双语教学模式、考试机制等问题进行交流学习。根据本院涉外特色及学科学时,精选教材和授课内容,同时拥有几本国外英文原版生化教材,作对照研究,注重英语知识的原汁原味。
(三)授课模式
根据选定教材内容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对主要词汇、内容、重点练习采用双语授课探索,保障学生得到必要的生化英语知识储备。同时采用多媒体授课,利用问题探索法、小组讨论法、案例研究法等,加强英语知识学习与掌握。课下与学生就进度、难易、量的问题交流心得,使教学方法和形式更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过多过难的内容,要适当调整词汇量和进度。
(四)案例调整
营养物质代谢章节采用案例教学,需同国外工作的英护毕业生保持联系,掌握生化英语知识在护理中的应用成果,提供国外医院护理新型案例,同时查寻网络、书籍收集资料,保证案例的典型性、新颖性、针对性。
传统病例资料多采用美国蒙哥马利《生物化学—附病例分析》,内容翔实,具是国外医院采集的典型病例,综合生化各章知识,也串联其它基础医学与临床内外护儿相关知识,非常实用。
(五)试题练习
逐步收集各类英语题型,筛选好题,使其多样化,从不同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知识情况,达到练习巩固之目的。名词解释、词汇互译、单选、多选外,增加相关知识的阅读理解题,更利于学生掌握护理专业英语。可联络雅思班学生,借鉴试题方案。
(六)整合考试机制
英语试题覆盖量加大,从原来的简单英语词汇互译、三五道单选题,扩充到名词解释、多选、阅读理解题。提高难度,给学生施加学习压力。
考核方法采用综合考评法,既考核学习的最终效果,也注重记录学习的过程,以不同分值将各考核成绩记入课程总分。这种灵活的考核、考试方式,既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又注重双语教学实效。具体包括:课堂学习情况评价、包括出勤、问题回答和课堂学习活动(如讨论、辩论等)各方面的表现(10%);课后作业、小测验及精短科普论文完成情况(10%);实验项目、参与实验及态度,填写实验报告认真程度等(10%);期末考试、出国护士班英文试题涵盖量占总量50%。
三、研究结果
(一)一份生化双语教案。包括重点词汇、重要命题、重点练习的详细英语解说。且保障重要性、实用性、准确性、典型性。
(二)一套双语多媒体生化课件。精选重要章节内容,网上搜寻共享图片,或自制图片与动画,争取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并提供重要的英语案例,提供丰富的英语词汇及用语,附有一定数量的英语试题。
(三)一套双语生化试题库。主要以单项与多项选择题为主,尝试增加生化短文的阅读理解,涉及重要章节的基本内容,联系临床护理与生活实际,有实用性和趣味性,考察学生对医学生化知识及相关英语词汇的掌握程度。
(四)整合生化双语的考试机制。增加医学生化英语方面试题数量,提高分值,出国护士班争取覆盖量达50%,通过仔细阅读判断来选择正确的答案将是主要的双语考试方式。
(五)精选两个常用实验,采用双语介绍原理及指导,与学生互动操作。目的使学生掌握实验基本用语。
(六)一堂生化双语教学示范课录相。从组织教学、学前诊断、目标设定、重点讲授、联系临床护理、学生参与互动、内容总结、目标测试达程度等各方面体现双语教学特点,请同组及教务督导组评判讨论,总结修正,达到最佳方式与效果。
四、得出结论
建立一套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适用性的精品生化双语教学资源,在授课过程中明显感觉得心应手,上课从容不迫,学生接受有度,能达到有理可依,有例可论,有料可查,有法可用。
与只简单给出英语词汇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突出涉外护理特点的双语精品生化教学资源更实用有效,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利于激发学生对生化英语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利于督促教师加大力度学习研究双语教学授课方式;教师在搜集英语资料、研究原创英文版教材时,提高了自身的英语储备量和知识应用能力;利于增加教与学互动,有效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讨论与思考
近两年的研究时间,两个学期的授课尝试,课题组教师与实验教师共同努力,通过研究探索,讨论撰写,用到什么,直接从资料库中取来便可,并且随着新学期授课,有了新的研究新的发现,及时给予补充,使这套涉外教学资学越来越丰富,完善,是较完善的教学实践资料。
最实用的教学资料是精美细致的课件,采用多媒体授课,提供大量的词汇,教与学都方便,能减少抄写时间,增加感官记忆认知,能提供大量的国内外新科研进展视频和文字资料,扩大学科英文知识面。
从期末双语试题考试结果还看出,学生对基本的生化重点概念词汇、短语掌握比较牢固,选择题大部分能答对问题,对阅读理解和判断正确还是模糊,主要原因,学生还是把学习精力放在普通英语学习上,对专业基础学习感觉压力大,用功不足,有的疲于应付。
通过教学示范课,自己增加了认识,制作课件更细致认真,每一环节构思,甚至说话的语音语调,都做到美感,实用,激发兴趣,加强锻炼。以后让授课教师都讲示范课,互相评课,取长补短。但涉外生物化学授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提出来引起注意,有的丞待解决。
(一)应用双语教材欠缺
目前没有合适的教材,为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记笔记困难,不利于复习提高。急需编写一套突出涉外护理教学特点的实用性英汉对照双语教材,并且附有一定数量的双语试题,讨论题。这是今后的研究课题。
(二)双语教学特点不容易把握
双语教学不是外语课,是给予学生专业英语词汇和相关外语阅读资料的学习过程,达到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外语词汇的综合目的。通过外语交流获取专业知识是教学重点,应该怎么上双语课,上到什么程度,还要继续研究,寻求更好的方式方法。
(三)双语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我院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英语水平相对较好,但多为阅读理解好。由于教师师未得到公共外语的专门培训,缺乏在国外学习交流经历,多为教师自学,其专业知识优秀,英语听说能力无法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因而上课时难以展开解说,讲解时无法发挥自如,这样势必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以应对大量陌生的专业词汇,学生容易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因此师资力量是横亘于眼前的重要问题,不能急功近利,学院要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引导教师从词汇、句式的双语讲授一步步到材料阅读与交流水平。
(四)双语授课不能闭关自守
教师不能低头研究自己的一部分,要注意视野开阔,打得开,放得开,收得进,与护理英语教师、学校雅思班教师,外界英文教师,甚至与学生能经常性沟通,交流对专业知识学习掌握的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五)目标需合理,由少到多,体现渐进性
在生物化学实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存在着英语基础,尤其是听说能力较差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的推进。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本来艰涩深奥,很多知识只能靠抽象思维来分析、消化,学生在接受大量的中文和英文新知识时明显吃力,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若对这样的学生强行进行双语教学,结果必然是舍本逐末,这时汉语基本知识的掌握需求更重要。故在双语授课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好高骛远,为了片面追求用英语教学而影响到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六)解决教学时数不足问题
涉外护理班更注意英语教育,基础医学的课时一减再减,正常上中文内容已觉吃力,利用专业英语授课,对基础差的学生真是雪上加霜。如果不能增加学时,解决的方法是,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将需要用英语解释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尤其将那些学生比较生疏的专业词汇,用形象的图片或者动画来演示,既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节约了时间,也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应注重涉外护理多元文化的渗透
文化是有差异的,学生必须懂得并运用如何在多元文化下的护理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与沟通方式,这更有利于出国护士的工作实践,同样的护理过程要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进行。因此生化教师要渗透多元文化护理知识。
总之,涉外护理教学很多问题还在努力探究,期待进一步完善,使之更适合教学双边活动,为双语授课及涉外护理教育提供更加详实深厚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孙树泰.生物化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近年来由于发达国家护士短缺,护士出国相对比较容易。因此,国内各大医学院校纷纷开设涉外护理专业。随着这一专业的开发和建设,护理英语的教学研究已成为当前护理界的一大热门课题。但我国护理教育在护理理念、学制、临床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异,护理院校毕业生很难直接与国际接轨。当前护理英语教学必须进行从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到教材编写等全方位的改革。在这种时代需求的背景下,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运用图式和框架语义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护理英语教材编写,以期能编写一本满足时代和学生需求的“好”教材,从而提高护理专业人才的外语技能和国际化水平。
1 护理英语教材现状分析
随着涉外护理专业的开发建设,护理英语教材种类版本繁多。大多数学校直接选用上市教材或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编写教材。但目前国内的护理英语教材,没有先进的理论指导进行编写,没有把握护理全球化的趋势,几乎没有一本教材能够涵盖国际护理理念和临床护理技能。护理英语是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时运用的语言,护生应具备与医生、病人及家属交流的技能;能用英语制定护理计划,书写护理记录的能力。现有的市面教材大多存在的问题是:内容陈旧,没有做到及时更新;内容设置无层次,教材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够。学生学完护理英语后不能达到涉外护理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具备国际护理的能力,更不能直接与国际接轨。
2 护理英语教材编写应体现的特色
2.1 普通英语和专业英语相结合
普通英语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即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其特点是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整个语言学习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打好语言基础。而专业英语则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通过英语背景知识的学习来提高专业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体现了学习英语的工具性。“将来的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而是与其他学科给合起来,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或者说与另一个学科的知识相结合起来”。
2.2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相结合
我国的英语教育长期以来坚持人文素质的本质,但一味地强调教材编写的人文性和趣味性,就会忽视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需求,使外语教学脱离实际,学生毕业后不能满足现实世界的需要,更谈不上直接与世界接轨。其实素质教育本身就包括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两个方面。护理英语教材就可在这方面做出尝试,选材时尽可能做到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结合起来。
2.3 应试技巧和学术能力相结合
英语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满足继续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具体到护士岗位,护士应具备与医生、病人及家属交流的技能;能用英语制定护理计划,书写护理记录的能力。这就要培养学生英语学术能力,而非一般的应试能力和技巧。听力的材料,阅读的文章,学习的课文,无论在长度还是难度上都不要人为地加以控制,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到实际交流中的真实语料、语篇。在编写教材,设计练习时也应尽可能接近实际真实的任务。“实践证明:教材过易有时要比过难更可怕。它引发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懈怠,面且是学习资源的浪费”。
3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护理英语教材编写
下面,我们就基于认知语言学,运用图式和框架语义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护理英语教材听说和读写部分的编写,以期编写出一本能满足时代和学生需求的“好”教材。
3.1 图示理论视角下的听说部分教材编写
(1)图示理论。
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首先提出“图式”概念:“图式指过去的反应或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具有主动加工的特点,能够积极把新信息同图式表征的旧知识加以联系”。根据图式理论,图式是已知事物或信息存储于人脑中的背景知识或知识结构。大脑中的背景知识或知识结构,即现存图式在输入信息的理解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大脑接收到新信息时,信息并不能被马上理解,而要先设法找到大脑中的现存图式。如果新输入信息与大脑中的现存图式相匹配,理解就可以顺利进行。但若大脑中没有与输入信息相匹配的图式时,理解就会遇到障碍,不能顺利进行。大脑在不断接受新信息输入的同时也会不断建立、修正并补充其现存图式,形成图式群,即在大脑中形成―个巨大的立体网络系统。
(2) 图示理论对听说内容编写的启示。
在图示理论的指导下,护理英语教材中听说部分的编写,要能使学生具备在临床工作中与医生、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英语沟通的能力。教材编写过程中,要重视学生通过听或是观看护理工作情境的对话,操练各种护理情境的句型,模拟实际护理的对话练习等完成听说学习。认知心理学家一般把图式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学生具有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Carrel认为:“对于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要想激活有关图式,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语言能力”。现有的护理英语教材大多内容设置没有层次,对教材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够。因此,护理英语在教材编写上首先应关注语言材的“难度系数”对进行合理地编排。内容图式指的是内容范畴,是学生头脑中的主题背景及知识结构。“熟悉话题并拥有相关主题的背景知识比掌握词汇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护理英语教材听说部分的编写必须保证主题内容的丰富。护理知识的范围可以包括人院与出院,生命体征,药物与过敏试验,重症护理,临终病人护理等。要满足学生丰富和完善其大脑内容图式的需要,教材编写“课文的题材越丰富,学生学习的兴趣越大。所学到的语言知识也就越全面”。除具备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要理解大脑中的输入信息还必须依赖形式图式。丰富和完善大脑中的形式图式,学生就可以对新输入信息的组织安排进行预测,提高文本信息的吸收和同化速度。因此,听说部分在编写选材时要特别关注各种常见的听说形式图式,并对其进行有机的编排。根据图式理论编写的护理英语教材,学生学会运用大脑中激活的相关图式对文本不断进行预测,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水平。
3.2 框架语义基础上的读写内容编写
(1)框架语义理论。
Charles Fillmore是框架及框架语义学研究领域的核心代表人物。框架是“具体的、统一的知识结构或经验的协调一致的图式化”。Fillmore认为要理解语言中词的意义,必须要有一个概念结构,它为词在语言中的存在和使用提供背景和动因。框架是一个概念体系,其中的概念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要理解这一体系中的任何一个概念都必须深刻理解整个概念体系,介绍任何一个概念都会激活所有其它概念。用框架语义的方法进行意义描写和句式分析会涉及到原型(prototype)和视角(perspective)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原型概念在理解范畴、语境和背景这些概念时很重要。Fillmore认为,意义所依靠的框架或背景占据了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他将这种背景称为“原型”。“视角”是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如例(1,2):
Tom bought an old book from Mary for ten pounds.
Mary sold an old book to Tom for ten pounds.
这两个例句从不同视角描述了同一个交易过程。例(1)从买者的角度来看交易,例(2)从卖者的角度来看交易。语义与场景相联系,场景经过语言使用者的视角进入语言并与语义发生联系。框架语义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对外语教学及英语教材的编写有着重要意义。
(2)框架语义理论对读写内容编写的启示。
护理英语教材中读写部分的编写要关注提高学生阅读英文的原版教材和医学类论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书写入院记录,出院记录,护理记录,转诊记录的能力。阅读和写作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相应部分教材的编写更是要注意体现出护理英语教材的特色。Fillmore认为,“语义理解必须以人的经验、信念和行为为背景的概念系统为参照,概念系统是理解词义的前提条件。”对于一个熟悉的概念,学生的大脑中就会拥有大量的相关背景知识,这些知识由不同的知识框架构成。在读写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学理论水平,利用框架语义理论,逐步引导学生建立框架意识,进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写作的综合能力。在护理英语读写部分的编写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框架语义理念,让学生学会用框架的方法来分析词之间,短语之间,句子之间甚至是句群之间的关系并逐渐习得相应结构。教材编写可以考虑分为课前预习、课上教学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都可以应用框架知识。把教师即将要精讲的阅读或写作部分所涉及的框架设计为作业,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当然,自主学习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查词典,网络检索或小组合作讨论。课上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框架及框架中的相关元素,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并建构出新的语言知识。由此看来,框架语义理论的相关知识可以贯穿应用到整个读写部分的教材编写过程中。
关键词:护理;科研;分析
任何一门独立发展的学科其科研水平高低代表了整个学科发展的水平。在医疗模式转变,医疗体制不断完善的时期,护理专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护理科研水平的依托,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科研水平乃大势所趋。护理研究是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反复的观察和分析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用现代化护理理论不能解释或解释不清的现象,采用常规护理操作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揭示只写未知现象的实质,达到推动护理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1]。
1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护理科研现状存在众多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高学历护理科研人才缺失 国际发达国家注册护士一般均为专科及以上学历,而我国护理人员学历大多为中专水平,国家教委在1987年提出护理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科研的初步能力[2],由于工作性质与分配制度的影响,一部分本科护理毕业生不愿意在临床长期从事护理工作,不断转行,造成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高学历护理人员流失。
1.2缺少科研信息来源 Mehrdad[3]调查发现,大多数护士的护理实践不以科研成果为基础。基层护理人员由于临床工作繁重,压力过大,身体与心理过度透支,使其很难有固定的时间阅读专业期刊书籍,无法了解最新的国内外护理科研动态,由于绝大多数护理人员没有得到过护理科研方面的专业培训,在临床实践工作中缺乏科研敏感度,往往错失了发现问题进行科研创新的机会。
1.3科研能力储备不足 由于护理人员学历相对较低,没有系统学习科研、统计学方法的机会,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发现问题能力弱,科研素材累积较难,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少,对护理科研缺乏热忱。
1.4各级主管本门对护理人员科研工作长期忽视 长期以来,不少主管领导对护理科研工作存在认知上的偏见,认为护理无非是打针、发药等重复性体力劳动,不需要科研,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护理人员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2对策
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院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自2009年开始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推动临床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激励与奖励政策,将护理科研工作纳入发展规划中,加大护理科研的支持与投入,并施行以下举措:
2.1注重招收高学历护理人员,奠定护理科研人才基础 我院为三级甲等脑系专科医院,全院职工1000余人,在职护理人员432人, 学历状况:中专及职高学历51人,占11.8%;专科学 历186人,占43.1%;本科学历189人,占43.8;硕士学历6人,占1.39%,见表1。
职称分布情况:初级职称(士)72人,初级职称(师)168人,占全体护理人员55.6%;中级职称180人,占41.7%;高级职称12人,占2.78%。
2.2加大护理科研基础投入,购置护理专业期刊书籍、建立电子阅览室 号召临床护理人员参与到科研中来,发现科研选题后由院内提供前期科研资金,建立护理科研数据库,产出高水平论文,作为后期向更高级基金申报的基础;增加图书馆护理专业期刊杂志的订阅数量,投入百余万元建立了电子阅览室,购置15台电脑并定制专业中外文期刊数据库平台,延长阅览时间,为临床护理人员查阅资料提供便利条件。
2.3加强学术交流 建立护理科研核心小组 医院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经费中为护理专项拨款100万,可保证每年提供一定比例的学术交流经费,增加了临床护理人员外出参加各级各类专业领域学术交流会议及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建立护理科研核心小组,选拔临床具有一定科研实力的高学历护理人员帮带低学历人员,利用高学历护士掌握的科研基础知识与能力进行院内互助交流,共同申报课题成果。
2.4出台科研奖励制度 激发基层护理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每年将科研立项、论文数据进行分级统计,对局级及以上的科研立项课题经费除等额匹配外,还根据获资助数额进行一定比例的奖励,上不封顶;对于发表高水平论文给予大额奖励,如中华刊2000~5000元不等,SCI按影响因子乘以系数2进行奖励,以上奖励均以现金形式发放,至2013年奖励总额已超过百余万元,极大的刺激了护理人员科研创新的积极性。
以我院2008年至2013年护理科研发展现状为例进行分析,实施以上举措后,产出护理科研成果5项,立项课题2项,其经费由医院科研经费全额匹配,实现了护理科研零的突破,其中政策实施后在专业期刊论文的发表上体现的更为突出,2009-2013年共发表护理专业论文1790篇,年平均发表358篇;人均发表4.14篇;年人均发表0.83篇,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由此可见,通过针对性实施扶持举措后,挖掘了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激发了广大临床基层护理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但还要看到,护理科研实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与各级领导的重视,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与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科研规划与目标,奖励护理科研成绩突出者,活跃护理科研学术气氛,提高护理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程金莲,褚银平,韩世范,等.临床护理人员科研实践能力现状及对策[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1,4(3):20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