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8: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实习幼师工作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思想方面
遵纪守法,遵守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如:积极参加园内组织的有益活动,以热爱本职工作为出发点,认真、努力工作,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热爱自己的职业,无论是面对孩子还是家长,始终要保持微笑,用老师和"妈妈"的双重身份去关爱每一位幼儿,滋润每一颗童心。
二、教育教学
(一)尊重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制定好每月、每周、每日教学计划,赏识教育,留心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累经验,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教育工作
1、开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主题活动。
(1)大主题如下:“健康宝宝”、“树”、“纸”、“蓝色的大海”、“炎热的夏天”。
(2)灵活运用幼儿园、家庭、及社会的本土资源,体现“生活既教育”的教育观念,继续开展“主题生成”,从多方面考虑主题活动内容,体现幼儿活动的主体性。
(3)根据幼儿的兴趣、幼儿的生活经验、季节的特点来决定主题活动。环境布置符合主题内容,主要让幼儿参与进来,让幼儿成为环境布置的主人,让环境与幼儿对话。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区域,并随着主题的深入增添、更改区域内容。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教师只是支持者、合作者。
2、结合节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三月份:开展“我爱妈妈”的主题教育,教育幼儿热爱自己的母亲、老师等。
四月份:开展“植树节”活动,开展以环保为题材的活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利用“清明节”为契机,萌发幼儿爱英雄的情怀。
五月份:开展“我是好帮手”的劳动教育,让幼儿了解周围人的工作,理解他们的劳动和自己的关系,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六月份:参加“六一”汇演筹备活动。布置节日的班级,感受节日的欢愉。
3、“我的地盘我作主”的区域活动
为了让幼儿身心更为健康地发展,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发挥幼儿的天性,还给幼儿空间,不再刻意地安排特定的活动,而只是在区角投入玩具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玩角色游戏、搭积木、讲故事等”。
关健词: 化工企业;企业统计;存在问题;制度改革
1 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统计工作是一种对客观现象总体数量方面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的调查研究活动,通过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与监督三大职能。
统计信息具有数量性、综合性与客观性。对企业来说,建立与完善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从动态看,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可预测未来的趋势;从结构上,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在速度方面,可以反映生产产值产量的发展与增长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可以反映以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的方方面面的产出成果。
做好企业统计工作,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掌握企业在生存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运营数据,明确原材料与物料消耗成本与效益,发现各方面内在联系,找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问题,为企业制定战略、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探索节能降耗途径、提高效益提供可靠依据。
在现实的石油化工企业经营运行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有何种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才能效益好等,而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石油化工企业如何掌握石油的产量、成本高低、效益如何、资产多少、人员结构是否合理、生产进度快慢,没有这些详细的统计数字进行分析、总结、管理者就不会做出科学的决策、合理的计划,也就谈不上科学的管理、飞速的发展。
石油化工企业每个单位每天的生产经营就是靠每个基层单位统计上报的真实可靠的统计数字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决策,制定合理科学的日计划、月计划、年计划进行全盘科学合理有效的监督与促进每个单位的生产进度、经营管理,提高效率与效益。
做好统计工作不仅能对集团公司利用统计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决策,还可以与所搜集的其它石油化工企业的统计信息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吸取好的经验。
2 现行化工企业统计制度的不适应性
2.1旧管理体制的不适应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化工企业的经营机制是政府直接经营,并统负盈亏的集权式机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根据政企分开的原则,已不再行使政府赋予的综合统计管理职能;其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重心下移的客观要求与化工企业改制后大量民营企业的涌现,政府宏观调控部门的管理体制也发生着变革。原有的“条条框框”统计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社会经济体制管理变化的要求。
2.2统计报表制度的不适应
分专业实施的统计报表制度已不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不适应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多元化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化工企业摆脱了政府制定单一行业计划确定经营目标的计划经济模式,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要求,组建起跨行业、跨地区运作的化工企业集团,从事诸多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目前,我国统计制度规定的分专业实施以主营业务为主的统计“一套表”制度已不能适应化工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的需要。
2.3 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不适应
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已不适应统计调查任务日益加重的发展趋势,更难以保证统计数据质量。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是以全面调查为主,非全面调查为辅;统计数据上报方式以统计报表为主,其他方式为辅。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社会各界信息需求量的增加,各级统计力量与统计任务的矛盾越发突出,即使近年来统计网络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受单一调查方法技术性的影响,基层统计力量仍然难以适应,统计数据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3 化工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3.1 化工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我国的国有化工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自上世纪50年代起,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与指标体系。在化工生产企业,以产值、产量、质量统计为核心。但近年来,在调查研究与统计检查工作中发现,化工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
3.2 统计制度管理指标不能满足化工企业需要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来,化工企业的统计制度管理指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完善,现行的化工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指标含义陈旧。
在职很大程度上企业仍以搜集、整理传统的成果统计、条件统计、流量统计以及投人产出统计内容为主,只搞单纯的事后统计,统计分析也是单纯的数字说明,缺乏对外部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加工分析。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呼声也始终不绝于耳,且日渐强烈。
3.3现有化工企业统计制度滞后于当今快速的经济发展的步伐
3.3.1不能适应统计对象的频繁变动
当今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信息需求,统计范围日益扩大,在不同的时期,化工企业所关心的统计内容不断更新,几个单一产品产量的“同比”、“环比”已难以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化工企业在关心生产产量、质量、指标的同时,更加注重技术经济、销售、价格等指标的统计。
3.3.2不能适应市场服务对象的变化
过去,化工企业统计人员主要是为企业外部服务;而今天,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要求企业尽快进人角色,就企业自己的指标做出统计与分析,统计的服务对象更应该是企业自己。
3.4 企业统计台帐与记录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迟报、错报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人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有相当一部分化工企业没有建立规范、有序的企业统计台帐,并且统计记录不建全,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与统计工作岗位。
3.5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加强统计人员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是当务之急。“工欲善其事,心先利其器”,统计工作人员首先要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提高驾驭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要为统计人员创造机会,组织统计人员到外地学习,加强培训现有统计人员的专业、统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培养统计人员执法、懂法并具有超前、开发、自觉的意识。
领导还要支持统计人员多参加统计工作会议,鼓励统计人员参加统计职称考试,对统计工作实行评比制度,对统计报表质量、分析质量、工作效率等内容进行评比,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对任意涂改数字或工作失职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统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3.6统计意识薄弱,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统计人员变动频繁
现在仍有不少化工企业领导及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认知程度很多时候是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对现代企业统计的信息咨询与监督功能的认知很少,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
4 对现行化工企业统计制度改革的措施
只有对现行统计体制与统计制度中的“不适应性”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驶,化工企业统计事业才能具有活力,才能较好地反映客观实际的生产运行情况,反映化工企业的发展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地为化工企业经营决策,实现统计的服务、咨询、监督职能。
4.1实行企业“一张表”制度
实行化工企业“一张表”制度,可以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的需要与减轻企业的负担。化工企业应以基本单位调查报表为基础,在反映化工企业以基本单位调查报表为基础,增加相当数量的经济指标、从业人员及劳动报酬指标、能源实物量消耗指标、能源实物量库存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反映高科技水平统计,产品升级换代周期等。从一张表上掌握化工企业更多的经济信息。
4.2建立有效的统计体系
长期以来,化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由计划部门兼职负责,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纵向运行,即统计数据由班组到车间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汇总后再呈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
这种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有很多弊端,必须进行改革,即建立健全统计制度,设立一个专职的统计部门,保证统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4.2.1从化工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统计。
4.2.2对化工企业目前收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使统计信息的利用得到提高;
4.2.3加快化工企业各部门之间有效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及程度进一步扩大。
4.3强化统计工作的地位
化工统计工作在服务科学发展、与谐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化工企业领导不仅要关注统计数据,更要关注统计工作。同时也要对化工企业统计工作给予充分重视。
支持统计部门依法履行统计职责,依法开展统计工作,尤其不能人为地干预统计数据的独立核算与上报。要学会并善于利用统计工作成果。对统计部门做出的统计分析、统计咨询、统计监测,要予以高度重视,使之成为实施科学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
4.4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抓好化工企业统计的基层基础建设,是加强统计工作、推动统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统计是需要投人的,各部门要重点支持统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在软件开发与应用、设备更新与维护、网络建设与使用等方面增加投人,以提升统计数据处理水平与抗干扰能力。
4.5科学设置与完善指标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不断丰富,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科学设置与完善指标体系,已成为企业统计工作的当务之急。在具体设置与完善指标体系时,应既满足国家宏观的要求,也要满足企业微观的要求。
5结语
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统计工作制度,形成了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流程管理模式,提高了统计人员的素质,强化了统计管理,对企业发展而言,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摘 要:随着商品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企业基层员工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商品拜物教”的影响。另外,在石化企业的员工年龄结构中,80后逐渐成为了企业内的主力军。这一代生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然较他们的父辈更加关注自身的物资利益。因此,基层思政职工工作方式需要满足群众植根性和时代契合性的两项要求。即,重视基层调研、完善工作内容,以及将传统工作方式与时代特征相契合。
关键词:石油石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浅析
石化企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类型,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这些经验在提升员工工作热情和斗志上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商品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企业基层员工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商品拜物教”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导致基层员工更加注重物质需求,更使得国企员工传统的奉献精神逐渐弱化。从而,创新石化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有效推动企业思想文化的健康发展便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梳理现阶段相关文献可知,诸多同行在进行思政工作模式创新时往往陷入“我向思维”之中。即,未能建立在对基层员工所思、所想的调研基础上,而是通过政工人员凭感觉和想当然来进行措施构建。不难看出,这种形而上学的工作作风将严重阻碍石化企业基层思政工作的优化。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解读
以解决企业基层思政工作的短板为出发点,以下将从两个方面来解读该项工作的内在要求。
(一)群众植根性的要求
在中央提出践行群众路线的活动中,石化企业在创新基层思政工作模式前,也应围绕着想基层员工之所想、听基层员工更之所说,来切实增强思政工作的落地效应。这种群众植根性要求表明,基层思政工作应抛开传统的说教形式,而应将基层员工作为主体来给予帮扶。这种帮扶不仅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
(二)时代契合性的要求
在本文开篇之处就已指出,商品经济在深入发展中所带来的“拜物教”干扰。但这里还须指出,在部分员工脑海里的“拜物教”思潮,具有现实合理性。之所以这样说在于,通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实践,使得基层员工面对财富形成了能动的主观认识。为此,基层政工干部应辩证理解这一思潮的形成,并努力达成时代契合性的要求。
不难发现,以上两个方面的要求都对基层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也为基层政工干部提出了需要面对的课题。
二、解读基础上的工作方式分析
在上述解读基础上,基层思政工作方式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群众植根性下的思政工作方式分析
群众植根性下的思政工作要求,实则是对践行群众路线的理解。不难理解,实现石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广大基层员工的共同努力。这就意味着,企业管理层需要将基层员工置于企业的主体地位来看待。就思政工作方式的转变而言,便是改“教育”为“服务”。即,认真倾听基层员工的呼声,把读书、念报转变为搭建起员工与企业管理层交流的平台。这样一来,也能消除基层员工对传统思政工作的抵触情绪。
(二)时代契合性下的思政工作方式分析
上文已经指出,需要辩证理解基层员工对物质利益的渴望。这不仅是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主观反映,也是他们安身立命所必须考虑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只要满足了基层员工的物质要求就会自然完成思政工作任务。实则不然,在工作方式转变上应建立在关注基层员工物质利益诉求的同时,还应引入争先创优的业务评比来针对性的给予物质奖励。
三、分析引导下工作模式的优化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分析引导下,基层思政工作模式优化的路径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优化石化企业思政工作的群众植根性
1.重视基层调研。石化企业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类型,意味着内部员工人数众多。并且,以事业部为企业架构的情况下,每个分公司的业务类型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开展基层调研时需要以分公司为单位,并在问卷调查、小组交流、单独沟通等基础上,来获得基层员工的所思、所想信息。
2.完善工作内容。尽管本文提出需要抛开传统的说教模式,但并不表明就应彻底抛弃这一模式。为此,在完成基层调研的情况下,应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政工干部通过汇总基层员工的各种诉求,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并在约定的时限内答复员工。这一模式不仅操作简单,还能切实满足群众路线的要求。
(二)优化石化企业思政工作的时代契合性
在石化企业的员工年龄结构中,80后逐渐成为了企业内的主力军。这一代生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然较他们的父辈更加关注自身的物资利益。这种关注不仅表现在薪酬待遇上,还体现在对未来职业发展中的待遇增长愿景。因此,政工干部通过树立标兵、仪式性活动等传统工作方式在感化他们的同时,还应充分倾听他们的诉求。并结合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特点,开展业务大比拼活动来拓展他们的视野。
四、实证分析
这里结合上文观点,就基层思政工作的实施进行阐述。
(一)围绕切入点重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从大的方面来看,切入点包括:增强岗位意识、形成大局意识。将其进行细化后,增强岗位意识又包括:石化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成本节约等要素;大局意识则包括:关注企业发展、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等。如,针对节约意识而言:思想政治工作应增强职工对“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联性认识;并内化为岗位争先创优评比的重要标准之一。如,针对质量意识而言:思想政治工作应引入传帮带内容,在老员工的带领、影响下,增强新员工的施工质量意识。
(二)结合以往经验拓宽思想政治工作形式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抛弃传统的一味说教;或强调批评教育的工作形式。但在企业思想文化塑造上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仍是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经验。在结合该经验的同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应挖掘:仪式活动、树立标兵活动的形式表达。如,设计“我为企业发展出注意”的活动;并建立活动开展、先进评比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期表彰先进个人来感染企业员工。并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攻势下,将企业公民意识植入到员工的心中。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对于本文主题的讨论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展开,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五、小结
本文认为,基层思政职工工作方式需要满足群众植根性和时代契合性的两项要求。即,重视基层调研、完善工作内容,以及将传统工作方式与时代特征相契合。具体包括:在问卷调查、小组交流、单独沟通等基础上,来获得基层员工的所思、所想信息;政工干部通过汇总基层员工的各种诉求,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并在约定的时限内答复员工;关注青年员工的职业发展。最后,文章权当抛砖引玉之用。(作者单位:1.中原油田房产租赁中心;2.中原油田消防支队应急救援队)
参考文献:
[1] 徐贱云.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再认识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12).
[2] 张素会.挑战与应战——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冲击与对策[J].河北企业.2001(02).
[3] 汪庆祝.关于创新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1(31).
[4] 苏汉生.试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促进企业思想整治工作的重要性[J].才智.2012(18)
(一)紧密结合会计处理与信息技术
严格、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和财务报表体系,为高效会计信息平台的建立夯实了基础。在信息化发展趋势下,中国石油对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细致的分析,对油气资产折旧折耗等重要会计政策进行调整,合理处理重大事项,获得了财政部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认同,基本消除了年报净利润近120亿元的差异。紧密结合会计处理与信息技术,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保证数据在总部与地区公司之间的实时传输,集中生成主要的财务数据。
(二)实施规范的内控管理工作
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有机结合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和内部控制规范。信息系统中明确涵盖了会计核算要求及内控标准,系统中详细记录了全部的会计处理信息,报表的生成只需通过统一的公式在账务系统取数,使得报表信息“有账可循”,促进了会计准则和内控规范的顺利实施,全面规避各项风险。除此之外,对企业内部管理的需求进行了充分考虑,在把握控制重点的前提下按统一流程处理所有地区、板块业务,保证了数据在总部与地区之间的实时传递,强化了总部对地区的管控工作,全面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三)推动财务会计信息化工作转型
原有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较重视确认、计量和报告,重视核算工作,轻视对会计数据的分析利用,轻视管理工作。在推动财务会计信息化工作转型的过程中,这种情况得以改变。在上下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下,更注重对数据背后的经济事项及影响进行挖掘与分析,提出意见并生成报告。会计职能发生改变,由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提升了价值管理能力。
(四) 有机结合分部管理与总部管理
中国石油规模较大,拥有数量多、分布范围广、业务类型多的分公司,因而,总部应加强对地区公司的管理。通过设立标准化体系,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集中核算系统促进了财务系统与公司ERP系统的融合,便于数据的集中分析、处理。
二、中国石油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取得的成就
(一)实现会计一级集中核算
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为会计管理,中国石油以“设计思想国际化、开发实施本地化”为原则,实现会计一级集中核算,并对管理体系、业务流程进行不断创新。先从下属地区公司中分别实施集中,再进一步实现股份公司总部集中,最终实现了总部对地区公司经济业务的动态监控,将8000多个会计帐套合并为1个,7层财务报告流程压缩为1层,安全收纳了所有交易记录与交易金额,建立了科学、规范的信息共享平台。
(二) 成功应用XBRL分类标准
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一种先进的标准,被应用于商业和会计数据电子化交流中,在企业财务报告领域属于一项新技术,对加强国际公司对比分析、支持管理决策具有重要作用。早在2007年,中国石油就已开展对XBRL的研究,探索基于FMIS的XBRL系统,并向财政部报送了相关报告。在财务会计信息化前沿领域,中国石油发挥了重要影响力。
(三)顺利融合ERP与FMIS
为推动ERP的实施,2008年中国石油开始启动FMIS融合项目。到目前为止,项目的整体实施计划已圆满完成,超过一百家单位实现了ERP系统单轨运行。顺利融合ERP与FMIS后,实现了在线自动处理业务核算工作,提高了业务处理一体化程度,巩固了会计一级集中核算的成果,从集中处理上升为集成处理,财务、业务相互渗透,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
三、中国石油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思路
(一)发挥财务信息化价值管理的作用
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对财务、业务数据进行全面整合,对价值链进行由上到下的逐级分析,挖掘各个要素之间的匹配关系,探索公司价值运作的内在规律。建立模型对经济活动进行监控和分析,对公司资源的价值链运行动态情况有清晰的把握。加强XBRL的应用,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财务信息化价值管理的作用。
(二)夯实财务会计信息化基础
加强ERP与FMIS的融合,不断完善融合系统。首先,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实现数据共享,全面提升信息系统的集成性、统一性;其次,全面整合业务流程,促进其它业务系统与FMIS的集成,提升流程的协同性与信息的共享性;最后,对FMIS的内容进行丰富,不断延伸其财务管理职能,实现精细化管理,有机融合财务信息管理与业务管理,提升信息化管理体系的适用性。
(三) 推进财务信息管理国际化
根据海外项目的实际情况,逐步将财务管理体系与信息化平台应用于海外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应用共享服务模式,促进在同一信息平台上运行和管理国际国内业务目标的实现,将各项经济资源的流动范围扩大到全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风险管控工作,保证国际业务运作的规范性,规避国际业务往来中的风险。
深入挖掘,实现信息采集、上报新突破,促进农机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紧紧围绕上级部门和全州农机中心工作,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进行信息挖掘、调研、撰写、编辑、,努力做到“四围绕、四捕捉”,及时、准确、全面地及向上级报送高质量信息。首先围绕中心工作捕捉、撰写、、上报“重点”信息。紧紧抓住农机补贴、示范区项目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春耕秋收生产、“两新”技术推广等开展的中心重点工作,及时撰写、收集、全州农机各项工作推进中的新措施和新典型、新经验、新做法。其次围绕基层需要,捕捉、、上报“热点”信息。抓住群众普遍关心敏感的问题,广泛了解和全面反映基层群众呼声和需求。农机补贴、农业机械的三包使用维护、新技术新机具、致富信息是农民群众比较关心的热点,网站不断加大这方面内容的信息宣传。对农机补贴从开始召开的新闻会,到广大农民群众报名、审核、交款、提车等整个落实过程,网站进行了全程的报道,加快了实施进度,保证了补贴工作的公平、公正,增加了透明度,充分发挥了网站信息宣传工作的媒体监督作用,也保证了此项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第三围绕工作需要,捕捉、、上报“难点”信息。紧扣群众反映强烈、农机部门关注的各种问题,发现和反映各类“难点”问题。第四围绕工作典型,捕捉、、上报“特点”信息。
积极策划、参加、报道了“三下乡”、现场会及农机打假活动,加大农机科学技术及农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网站及时报道了3・15消费者权益日、全州送机具、送科技等“三下乡”活动、科普日活动。同时,还积极农业机械如何实行三包规定、发生农机产品质量问题时消费者如何投诉、常用农机零配件真伪巧鉴别、正确选购农机配件有妙招、如何使用新拖拉机等农机消费、维权、使用、维修、保养、农机法律法规方面的常识,提高广大农民的消费、维权意识及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促进农机化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农机化信息网站及时进行了改版,硬件设备进行了升级,适应了新时期农机化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新时期农机化发展需要,更快捷地进行信息交流,网站技术人员克服困难,历时两个月独立完成信息网的改版工作。通过改版,网站在功能、人性化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集新闻、政策、法规、技术宣传于一体的农机化信息发展交流平台。另外,网站还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信息网络建设经费,购买了彩色打印机,更换了陈旧的电脑、照相设备,加快网站的标准化建设,提高了服务能力,促进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农机化信息网的管理、维护及网络的管护工作井井有条农机化信息网承担着全州农机化信息的工作,它的管理、维护事关全局,责任重大。同时又承担了龙井农机化信息网的维护工作,任务更重了。信息科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派专人负责,由于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勤勤恳恳、态度端正、技术高超,信息网及网络运营正常,没有出现瘫痪事故。目前,农机化信息网共为社会、政府、相关部门、广大农民提供、转载、农机法律法规、惠农信息、农机新闻、新技术、新机具、科技知识、致富信息2800多篇,同比增长121.7%,点击量突破15万次。全州农机化信息网站已开通5个,其他县市也正在积极筹划中。以州农机化信息网为龙头,各县市信息网为基础的农机化信息宣传体系初步形成,进一步提高了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程度,为农民的增收致富创造更多的机会。
全州农机化信息员队伍稳定 全州农机信息员队伍建设日趋稳定,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信息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10年,各县(市)信息员共上报信息300多篇,采用290多篇。网站初步形成上级支持、领导重视、社会关注、农民受益的良好氛围。
积极打造立体信息宣传模式通过各种方法、方式与相关的网站、新闻媒体、电台、广播电台等密切联系,形成一个宣传面广、内容丰富的信息整体,构建了立体信息宣传网络,达到信息共享、多赢促发展的新局面。农机有特点、有价值的信息经信息网络整体后,辐射面广,效果好,反响大,家喻户晓。
信息网站的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逐步向更广更深领域延伸近几年,农业机械的应用不断向林业、特产、养殖、畜牧业扩展,网站的信息宣传服务也逐渐向这些领域进军,并向更深更广发展,以更优质的信息服务为这些产业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关键词】石油石化行业企业工业安全生产
事故数据统计
事故统计指标
0 引言
工业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工作是石油石化行业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决策、事故预防管理等多项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依据。工业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工作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事故基础数据的统计、事故记录和分析工作、按事故统计指标进行的统计分析工作。
国家法规对事故统计方面的要求主要是:2004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要求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2∞8年,国务院下达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由总体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较大重特大事故起数指标4类共27个指标构成,综合来看将统计指标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2010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对各行业工业企业事故统计内容进行了规范和解释,并制作了明确的统计表。
在国家标准方面:1986年颁布并实施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该标准提出并界定了事故相关名词、统计项和企业事故有关的统计指标,即损失工作日、千人死亡率、干人重伤率、伤害频率、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和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等7项指标。1986年颁布并实施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界定了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提出了千人经济损失率和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等指标及计算方法。
各企事业单位也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分别制定了关于事故统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和企业标准。
1 工业生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随着国家、企业对事故统计分析工作的不断重视,事故统计分析理念和方法的不断提升,企业在开展事故统计分析工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系列实际的问题,对企业开展事故统计的操作性、准确性和科学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较集中的反应在如下三个方面。
1.1国家层面标准的滞后性曰渐突出,难以与国际事故统计标准接轨,尤其是广泛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业企业存在重复统计、多重标准、多重指标的混乱局面。具体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缺乏安全生产相关事件定义和统计标准。企业安全管理理念的不断提升,安全工作方法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作为事故管理主体,对事故的管理工作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职工死亡、轻伤、重伤事故层面,而是依据安全金字塔理论逐渐扩展到对限工、微伤事件(医疗处理、急救箱)、经济损失事件、未遂事件等轻微工作事件方面。但是,目前国家层面对事故事件仍然没有有效的统计分类和制度标准可作为企业统计管理的依据。
国外很多国际组织和相关机构都对事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和规范,例如: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oSHA)在《美国职业工伤与疾病报告条例》(OccupationalInjury andIllnessRecording and Reporang Requiremen~)里边对损失工作日(10st workday)、医疗处理(medical treatment)、限制工作日(restricted work activity)几个名词进行了严格的定义,作为事故事件统计方法的主要依据。其它大型的国际行业组织也定期公布相关事件的统计结果,作为衡量各地区、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绩效标准。
1.1.2百万工时的计算统计方法缺乏计算标准和统计规范。很多安全管理工作基础扎实、安全管理比较完善的企业都参照国际行业组织、国际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引入了“百万工时”作为事故统计基础数据。同时,国际上也广泛应用了百万工时统计作为事故统计的基础,并结合统计的事故事件核箅出相应的事故统计指标结果,可以根据工时与事故的各种比率指标,衡量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以石油石化行业为例,国际上知名的壳牌、BP、哈里伯顿公司都采用百万工时统计方法,国际组织OGP采用百万工时统计,OSHA采用的是二十万工时统计方法,国内企业也大多采用的百万工时的统计方法。
在国家层面的相关制度和标准也引用了百万工时的概念,但是缺乏百万工时统计指标的明确解释和工时统计的规范,例如:GB6441―1986中对“事故伤害严重率”的两个指标中引用了百万工时,并解释为: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但是工时与工作日的转换却没有明确的转换标准,具体的事故统计如何计算,这给企业工时统计造成了一定的随意性,也给统计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因为百万工时的统计根据企业专业领域不同,员工在不同作业条件下的暴露时间,与发生事故的关系不同,统计所记录单个工作日工时也不应该相同。例如野外作业和办公室作业的单位工时就不能按相同的数量计算,野外作业夜晚的住宿地不同、四班两倒、四班三倒等,具体的统计算法都不应该相等同。
1.1.3事故统计指标构成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与国际的安全统计指标还无法直接接轨,给参与国际竞争企业的安全绩效对比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很多企业需要进行多套指标并行统计,增加了统计的工作量。
文章开头我们已经知道我国的事故统计指标的构成情况,在国际方面,国际劳工组织(简称ILO)的职业伤害统计指标有死亡人数、伤害人数、总损失工作日、伤害频率、伤害发生率、伤害严重度、事故平均损失工作日等7项指标。
国际油气生产者协会(简称OGP)安全绩效关键指标为死亡率、死亡事故率、损工伤害率、总可记录事故率、限工+损工伤害率、损工事故严重度、限工伤害事故严重度等7项指标。
石油石化行业企业实际统计指标情况,以国际石油行业为例:壳牌公司指标包括死亡人数、损工伤害率(包括公司员工和承包商)、总可记录事故率(包括公司员工和承包商)、总可记录职业病患病率等指标。BP公司统计指标有死亡人数、损工事件、损工事件率、可记录事件、可记录伤害率。埃克森美孚指标主要有伤亡人数、损工伤害率、总可记录事件率等指标。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自2∞5年起全面推行OSHA统计。职业伤害安全指标主要有可记录伤害率、误工事件率等。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主要统计指标
包括总可记录事件率(TRIR)、损失工时率(TLWR)、损工伤亡率(LTIF)、死亡事故率(FIR)、死亡率(FAR)。
从以上各类组织、企业的实际统计指标来看,在具体的指标统计方向和结果衡量对比两个角度,国家的标准统计指标确实无法与国际指标接轨。由于统计基础不同,很多国内企业的事故统计存在需要实行重复统计和多套指标统计等问题。
1.2事故的统计项过于繁杂,数据上报缺乏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使企业实际统计分析价值打折扣。
依据国家的事故统计管理办法和标准,事故统计项过于细致,相关统计项之间存在重复和难以界定等问题。例如事故伤害性质(19个统计分项)和事故类别(18个统计分项),起因物(26个统计分项)和致害物(23个统计分项),主要原因(11个统计分项)和不安全行为(13个统计分项),这几个统计项之间的关系缺乏明确的界限,各个统计项下列示的分项非常多,而且相似度很高,事故的统计填报经常会感觉无所适从。以事故起因物为例,共有26个统计分项,按其绘制的事故统计图表(无论是饼状图、线图还是柱状图)实用性非常差。如此复杂的统计项,企业该如果利用统计结果作为管理的参考和依据,又该如何形成有效的统计结果使用,在实际可操作性上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而且从各个统计分项的列示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根据企业的专业领域不同,很多统计分项根本就不会都相关,统计起来实际意义不大,统计内容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另外,如此复杂的事故统计数搌没有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作为数据上报的标准化、规范的保证,实际的统计数据质量让人非常担心。
1.3事故统计工作工作量比较大,对统计人员的要求比较商,企业针对事故统计的制度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很难保证。
企业根据国家《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分别建立了企业的事故统计制度和统计办法,但是由于统计内容的纷繁复杂,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企业的统计人员要求很高并带来了过大的工作量,这给数据的准确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事故统计除了管理办法的科学有效外,统计数据的记录、收集和上报的手段上也应该提高,尽量减少企业统计工作量,降低统计工作成本。
2 问题解决的途径和建议
2.1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利用事故上报统计信息系统、企业HSE(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系统等方式减少事故统计工作的工作量,提高数据统计的准确度。通过系统,可以实现更为详细的统计企业员IT时、车辆行驶里程等事故基础数据。利用系统统计分析功能,有效利用统计数据,深入挖掘企业事故统计数据的价值,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国家相关事故统计部门也应该应用信息系统实现专网数据上报,以保证上报数据的质量,以确保相关的统计结果准确、有效,为相关的管理决策服务。
[关键词] 医院信息系统;优化;药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3(c)-121-02
随着现代化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已在许多医院得到了应用,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1],医院药剂科信息化(informatization of department of pharmacy, IDP)管理也就成为医疗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组成部分。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药剂科使用的HIS药品管理子系统,以下是笔者简述利用HIS系统优化药剂科工作的实践体会,供大家探讨。
1 提高采购计划生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药品采购方面,我院的药品实行统一采购配送,其宗旨是:降低药品价格,减少采购成本,让利于患者[2]。我院药剂科相关人员和网络中心的网络工程师在原有的HIS药品管理子系统基础上共同研发采购计划软件,该软件掌握了全院药品信息,并根据该信息制订药品计划。具体包括:
1.1 药品品名、规格、包装及生产厂家
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较多,同种药品的商品名称较多,药品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生成药品采购计划单时把药品品名维护成通用名而区别在生产厂家和药品规格,可以避免因不同的商品名而造成一种药品重复计划,进而造成药品库存积压等问题。
1.2 上次购进单价
我院采购计划部在每次生成采购计划单时,对药品的价格实施监控是非常必要的。我院利用新开发的软件系统,可以很方便地帮助计划员监控药价,采购药品价格一有调整,就会立即显示红色警戒,并与供货公司联系,备注一栏说明原因,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1.3 上月消耗和本次购进
药品采购计划员可在“上月消耗”一栏可以看到各个药剂部门的药品消耗,根据消耗合计来确定本次药品购进数量。我院药品库存因此大大减少,2006~2007年库存周转率控制在56.7天,比2004~2005年手工计划时的90.6天缩短了33.9多天。
2 优化库房管理
药库作为医院药品供应的重要环节部门,药库的管理是否合理对医院的药品供应、是否能有效地避免差错事故、保证库存药品质量、减少库存药品金额、提高周转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药品库房管理在HIS系统的帮助下,大大优化了库房管理工作,使库房工作简便、迅速、准确。
3 优化调剂室工作
3.1 医嘱摆药
我院调剂室应用HIS系统后,从原来的手工处方划价、记账、发药到后来的处方录入发药,再到医嘱摆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并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3.2 医嘱退药
以往退药采取处方退药时药品信息较少,处方上只能标注一些简单的信息,时有退回的药品与库存药品不一样、不明原因退药,或者退药数量、规格不相符等现象发生。现在计算机医嘱退药可以方便药剂师查询该患者退药的原因及退药信息,逐一核对处方准确无误后方可退药。
3.3 处方录入和处方确认
根据新的《处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师在开写毒剧、品和时,必须开写纸质处方。因此,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规定医师在开写毒剧、品和时必须开写纸质处方,并由药剂科审核后录入我院HIS系统中处方录入模块,使微机毒剧品账和手工账相一致,以便查询和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报毒剧、品的使用情况。
3.4 减少“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跑冒滴漏”现象是药剂科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工作量大的原因,药剂科一般只有贵重药品才每天对账,因而将普通药品做人情送人、多发、少发、发错均难发现。应用HIS系统药房管理子系统后,药房中的药品每一种都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账目,实行金额数量双重管理,基本上可以做到“一粒不错,一粒不少”。
4 优化临床药学工作
4.1 “e药通”软件功能共享
我院将购买的“e药通”用药指南软件在全院各临床科室联网,各级医师可以在为患者下药品医嘱时,用“e药通”软件来纠正配伍禁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错误。
4.2 信息资源的共享
我院临床药剂部临床药学室将定期出版的《药讯》共享到我院各临床科室的电脑上,这样我院在《药讯》出版方面,1年节省纸张、印刷等开支就达1万多元,还方便了各级医师的阅读,其中包括新的药学动态、新的药事法规和临床药学工作新进展等内容。
4.3 加强医嘱监督
临床药师通过局域网核查专科医师当天所下医嘱,通过规范化的格式和程序,使用电子签章,以保证开写医嘱的一致性和安全性,并且利用网络系统在很多紧急情况下还可以大大降低错开和漏开医嘱的可能性,进而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确保了医疗信息所需的安全性、有效性、再现性,使药房管理系统长期正常运行数据规范,并对其操作的数据进行监控,做到及时纠正不当的操作[3],大大提高了药学服务质量。
4.4 加强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监管
多年来,临床回扣药品的监管一直是国家卫生部门关注的焦点,也是近年来医改的重要内容。遗憾的是国家采取多种控制手段和方法,都不能有效地杜绝该种情况的发生。
我院药剂科利用HIS系统开发不合理用药管理软件,将每月销售额前10位的药品列出后,在该药品的下一级列表中列出开写该药品的前10位医生,并在该医生的下一级列表中显示,该医生在哪10位患者身上开的该药品最多,按患者的病例号抽调病历,如果查出不合理用药的医生,由药事管理委员会上报院党委给予管理委员相应的处罚。
4.5 加强ADR的监测
因我国医药事业发展和西欧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抗菌药物的使用,据报道,我国的住院患者70%~80%使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且严重,我国每年死于抗生素滥用的患者,初步统计多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因此,搞好ADR监测工作是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以往采用纸质的ADR报告单,临床医师由于工作忙或报告较繁琐,因而疏于上报,如今采取局域网上报,既迅速又快捷,鼓励上报ADR的医师给予现金奖励和职称晋升、年度考核的学分;对不及时报告或干扰阻挠报告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5 讨论
医院网络信息化不仅提高了药房的行政管理水平,而且大大加强了业务技术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系统强大的功能实现了药房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必然对药剂科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4]。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保障用药的合理性、经济性、安全性[5-6]。
但HIS系统目前为止,还是不十分完善的系统,还需要我国的程序专家和药学部门共同努力,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才能适应我国医药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同时,在现有阶段,临床药学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提供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药学信息服务方面,且信息服务水平普遍较低[7-8],这就更加需要高水平的网络信息化服务帮助,才能使新形势下的临床药学工作得以迅速发展和拓宽。
[参考文献]
[1]杨樟卫,刘海东.上海市15家医院和药房计算机应用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志,2000,16(12):769.
[2]柯文书,孙佳虹.浅谈药品招标采购的利弊及几点建议[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3,11(5):56.
[3]韩庆铎.医院药品管理中数据的变异及防止差错变异的措施[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1):52.
[4]黄茂莘.计算机在我院药剂科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08,113.
[5]左晖.数字一体化药房模式探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7,5(10):321.
[6]周群,张娟.药房质量管理与优质窗口服务[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170.
[7]易涛,汤韧,张宜.论医院药学信息服务模式[J].中国药房杂志,2004,15(6):341.
[关键词]红色脊梁 现代表现主义 冷抽象 视觉感染力 沉郁色彩
油画作为一门西方的艺术绘画形式,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对外来形式语言的简单学习到对自身深层文化的深刻认识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油画的发展速度可谓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尤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与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的油画艺术经历并吸收了各种艺术观念、艺术样式的改变,艺术家们无拘无束地借鉴西方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来表现着自身各种不同的情感与体会,中国的艺术家们在对不同的油画题材、思想观念、表现方式、风格流派上进行着多种多样的探索,在经历了无数历练和探索之后,中国油画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化体系,向世人呈现出全新的艺术面貌,李毅松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优秀艺术家。
李毅松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成长于80年代,目睹了的结束,也亲身经历了中国”伤痕美术”、”乡土写实”、”新古典主义”、”新生实”流派等油画道路的探索历程,李毅松在对自身油画作品创作中已有了独特的理解和表现方式,他的油画系列作品——《工业脊梁》被评论家称之为”现代表现主义形式”,饱含着强烈的情感和对客观事物的自我感受。《工业脊梁》不但从视觉上能抓住人们的视线,极具吸引力,让人过目不忘,而且还能激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力与思考能力。李毅松的系列油画作品——《工业脊梁》分别入选过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美展并获奖;除此之外,还获得了好几次其它美展的奖项。《工业脊梁》系列油画创作无疑是李毅松最负有盛名的作品,为何它如此受美展以及艺术家们的青睐?笔者认为,《大工业脊梁》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身具有的独特视觉艺术魅力,这种视觉魅力会让人沉浸到一种思考的状态,并成功激发了人们的审美理念与审美情趣。
1. 纯化有力的线条
从这组钢管系列油画作品的绘画图式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其中几何抽象的表现方法,这是一种理性的”冷抽象”,它包含着理性、几何与客观。在作品中我们几乎没有看到曲线的存在,而大多是运用水平和垂直线组成的形状,这正是”冷抽象”的表现语言。另外,作品是在二次元画面中做成三次元空间的构成,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三维立体设计——立体构成,这也是现代设计主要的元素之一,而这组油画作品的构成主要元素是线,大量运用了垂直线的立体构成造型;垂直线在作品中起着贯穿空间的作用,直线的运用使画面呈现着稳定、庄重、静止,呈现出有力而坚不可摧的感觉。而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纯化的钢管,在构图上呈现出一种向四周发射的状态,视觉上给人一种既统一又变化的有机秩序,整齐划一。缺少变化的几何形会使人感到单调,而这组油画作品打破了视觉上的单一,既富有变化又不杂乱无章;线条沉稳有力,在视觉效果上得到了满足。作品从尺寸上来看并不算一幅”巨大”的作品,但如若身置于此作品之前却会被纯化的直线钢管的气势所震撼,而这正是线条的语言魅力带给我们的视觉艺术享受。
2. 沉郁稳重的色彩
第八届美展的优秀作品《大工业脊梁》是李毅松《工业脊梁》系列的早期作品,这张作品运用灰蓝色的基调,呈现出静止的状态,灰色的色彩会产生宁静、朴素、庄重的视觉心理,而色彩的沉稳也表现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色彩排列有序、色彩布局均衡都可以形成色彩秩序。而作品中暗色调、低纯度的色彩可以让人从心理产生一种份量感,从而与”沉稳有力”的视觉感受挂上了钩。色彩的沉稳力度准确与否,这需要把色彩表现把握到十分精确,也需要细心体察色彩关系,这样才可以感受到画面的”沉稳”效果而非”沉闷”,这也说明创作者在创作时在对画面色彩的表现研究上下了一定的功夫。画面呈现的是恬静的效果,是有统一的整体色彩倾向。《工业脊梁》系列油画作品它的色彩基本构成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和谐的色彩基调、有序的或类似的色彩序列、色彩纯度不高,但明度效果却处理得很好,有均衡的色彩布局。从形态上来看,整体形态趋向水平,垂直或有条理。如此,便呈现出了静止、沉郁、稳重的状态。
3. 精准的透视关系
《红色脊梁之六》是李毅松《工业脊梁》的另一幅优秀作品,这幅作品同样也可以看到运用其中的“冷抽象”韵味,但最能引起其视觉注意的,是画面精准而又强烈的透视效果。《红色脊梁之六》采用的是一点深度透视的构图,消失点在视觉的中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引起人们的视觉在中心点无限延伸。在视线上,采用的是平视的角度,平视角度往往给人们以客观、真实、自然的感觉。安排画面时,画面呈现在前的主体物——建设的钢管表达的清楚明确,透视主次的位置关系非常清晰,一目了然。另外,背景采用了简洁的蓝色天空,简单的背景往往能够更清楚地表现主体。平视角度下的主体钢管横向交叉贯穿于画面之中,很好地吸引了人们的视线;蓝灰色的背景与橙黄色的画面主体相映生辉,对比色的运用使画面的视觉冲击效果更强烈。精准的透视关系,使作品富有生命语言,这让人不禁想去探索这生命中的奥秘。
4. 强烈的光影
光影在绘画艺术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一幅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光影对造型艺术有着具大的表现力,艺术作品中丰富微妙的光影变化、生动真实的光影可立即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注目,甚至情绪上的波动。在《工业脊梁》系列油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幅作品中的光影效果,都传递着一种辉煌、壮观的影像,当然这与作品的图式构成与色调也有一定的关系,作品中的光影处理安排的精心到位,受光与背光面强烈的对比效果拉开了空间的三维感,体现出画面的空间感与体积感; 作品中的光影效果成功刺激着人们的眼睛,使画面获得了强烈的感染力。光影的明暗效果揭示出了客观主体物的时空变化,璀璨耀眼,让人感受到了生命、幸福和希望。这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作品中光影的处理表现,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技法层面上的问题,而是在背后体现着创作者自身的主观情感及对内心世界的一种表现。
纯化有力的线条、沉郁稳重的色彩、 精准的透视关系和强烈的光影构成了李毅松作品中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从绘画手法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对西方写实主义风格上的探索;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学习西方写实绘画技巧并且融合了自身的语言情感,于是作品中便逐渐地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风格面貌;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抽象与写实的结合, 古典与现代的融汇,正是在经历过无境止的艺术探索和丰富经验的积累之后,李毅松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艺术表现语言,成为了一名令人尊敬的优秀艺术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李越华 《沉郁的思考-----有感李毅松的油画作品》[J].《美术界》2012年.P75
[2]薛生建.《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06
[3]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视觉艺术心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08
【关键词】 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找新的途径和载体。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得以长久、稳定发展的“重要资源”,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才能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伴随着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思想政治工作前景豁然开阔。但思想政治工作还需全面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并有效融合,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其促进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真正扮演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角色。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面貌的高度概括,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形象战略,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是企业的基础和灵魂,是企业长远发展的精神动力。
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对电力企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这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客观反映。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近来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维、新思路、新理念,企业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完善,影响力、辐射力不断增强提高,对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这是电力企业履行企业使命的实际需要。电力企业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及国民经济命脉,肩负着重要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以文化统领广大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巨大的发展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规模效益和整体效率,更好地履行企业使命。
二、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共性
1、相同的研究对象——企业员工
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其研究对象都是人。它们都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的出发点,都强调协调好人际关系,都重视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人的主人翁精神。企业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出发,注重焕发人的精神。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2、相同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
人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文化倡导优良作风和好的传统,强调自我激励、约束的作用,塑造人的灵魂,以实现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育人为业,以培养人的世界观为本。从这个角度来说,两者都强调人的社会价值,在培养人真、善、美的内容上是一致的,都把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工作方向。
3、相同的工作目标——企业发展
从工作的目标来看,两者共同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培育高尚的企业精神,确立奋发向上的群体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准则和精神风尚,以此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激发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而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正面灌输和教育引导,使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思想“内化”为职工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并转化为高度的企业主人翁责任感和持久不衰的工作热情,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可见二者的共同终极目标都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企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共性确立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前提下的一致性、相容性,有着互相借鉴、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三、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各层面的切入点
企业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选择好切入点,进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过程,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1、“一强三优”、“内质外形”是物质文化层面的切入点
物质文化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表现,它要求企业强化品牌意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而企业品牌的形成是一个层面丰富、过程复杂的环节,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找到切入的位置。
国家电网公司把“一强三优”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把“内质外形”建设作为实现该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努力营造符合消费者心理的服务环境,强化客户和员工对电网品牌价值的认同,激励员工为提升品牌而更加注重日常的行为。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品牌文化上做到有效切入,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着力塑造其大型国企的良好形象。
2、“努力超越,追求卓越”是精神文化层面的切入点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凝聚人心的一面旗帜,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个重要切入点。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是对公司员工勇于超越,追求企业价值实现的高度概括。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是要将与企业精神相对应的一系列观念不断灌输给职工,把职工的理想、道德、情操、意志、价值观同企业的发展目标融为一体,为公司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3、“四个服务”、“三个十条”是行为文化层面的切入点
企业的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企业与顾客、其他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面关系处理中所遵循的规则,它是通过每个员工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员工的思想观念角度切入,运用有效手段来强化员的行为准则。
面对经济转型和市场竞争,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思想观念先行。电力企业应该号召员工认真践行“四个服务”的企业宗旨,严格执行优质服务“三个十条”,切实履行服务承诺,强调诚信是企业信誉之源、竞争之本、发展之基,唯有诚信,才能长久持续发展。
4、“三集五大”是制度文化层面的切入点
制度文化是围绕企业核心价值观,要求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行为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综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在于它可以站在政治、政策和企业利益的高度,对制度体系提出优化建议,或者为制度的贯彻落实创造更好的内部环境。
国家电网公司推进“三集五大”工作,就是为了要在从制度上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精益、高效的科学管理体系,在全公司推行统一的管理模式、管理标准、业务流程,建设统一的信息平台。不断加大资源重组整合和集约调控力度,实现企业管理由条块分割向协同统一、分散粗放向集中精益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四、如何使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可以功能互补、相得益彰。在日常工作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理论,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借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充实其内涵,确保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并使其更具效力。
1、率先垂范,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无论从生产经营的角度看,还是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看,企业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广大职工的思想行为都有着最直接影响。企业的各级领导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表率,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找准定位,将工作着力点放在基层
如果文化理念和思想工作能深入到每一个员工,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在我们的企业中,一些部门、班组的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这主要是基层管理者缺乏对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能自觉履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没有把它与各项生产经营工作统一安排,统筹考虑。我们要在工作中围绕生产任务,把搞好企业改革、推行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企业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开拓创新,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形式上比较单调、呆板,员工缺乏积极性。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寓教于乐、寓教于文,也就是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来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它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文化建设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中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这种工作方法与传统生硬的说教相比,更易被员工所接受,更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4、结合实际,促进二者与企业中心工作的有机融合
由于不像企业经营管理那样具体、直观,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与企业生产经营“两张皮”的情况。为有效克服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去,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同企业的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而显现的企业目标,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感到只有实现了企业价值,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提高思想觉悟。这种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正是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
总之,电力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更贴近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更容易被员工所认同和接受,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与时俱进,用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内涵,拓宽渠道,弥补过去形式单调的不足。建设先进的电力企业文化,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充分发挥合力效能,是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手册[z].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 何裕宁,梁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j].集团经济研究,2007(11).
[3] 李素云.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j].集团经济研究,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