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水墨画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16 10:29:4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水墨画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水墨画教学

第1篇

【关键词】水墨画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3-0049-1.5

中国画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已呈现出日渐普及的趋势。其应用、研究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多,乃至成果之多,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有从传统文化角度提出的,也有从中国画美学角度阐述的,更有从中国画情感角度研究的。当然,最多的还是从中国画的构图、空间、虚实、透视、笔法、墨法等具体的形式法则角度论述的。但是,以上种种研究与应用主要是在理论与工笔画方面展开的,而进行中国水墨画课程教学的研究,却较为鲜见。为此,笔者认为要全方位、多风格、高层面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国水墨画的教学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一、现状与分析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艺术的趋同逐渐形成了文化艺术较为单一的局面,如何较好地发展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格局,已经成为包括艺术设计领域在内的文化领域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纵观当今的现代艺术设计,其民族性、地域性越强而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已是不争的事实。

开展此项内容研究,旨在把传统的、别具风格的中国水墨画,科学、合理而高层次地应用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同时,它还可以拓展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思维,增强其知识的广泛性,丰富其艺术表现语言,增强作品的民族特点,从而全方位、多风格、高层面地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这也符合现代艺术设计未来发展的需要。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特有的、最具中国画特点的绘画样式之一,作品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讲求“以形写神”“离像而求”“意在笔先”“缘物寄情”的造像原则。作画时注重造型概括洗练、黑白分明,用笔用墨灵活洒脱、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变化无穷。其作画过程,几乎涵盖了中国画所有的用笔用墨技巧和方法。很多艺术家都把水墨画的艺术元素应用在艺术设计作品中,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靳埭强和陈幼坚两位就是很好的代表。但水墨画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基本都停留在具体的实践与操作的层面,而在教学的方法与内容的安排上还鲜为人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一)笔墨基础体验

1.传统笔墨练习。众所周知,“笔墨”历来是评价中国画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五代画家荆浩在他重要的理论著作《笔法》中明确指出:“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清代画家恽南田也说:“有笔有墨谓之画。”可见笔墨在中国画中的作用与意义。

笔墨是在中国绘画史中形成的一种精英化的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是一种可视的形象符号,是中国画形式特征的灵魂。笔墨具有相对的独立审美价值,它在表现内容的同时有自我表象的相对自由,并充分显示笔墨情趣的形式美感。中国画笔墨的程序性、对立性、丰富性,使其本身便具有一定层面的审美意义。如果说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墨则是中国画的华章。当然,这种笔墨形成的审美意义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解读和运用。因此,学生很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

2.强化水墨画的意象色墨观。中国画色墨观的形成与发展,深受传统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滋养。墨和色的应用具有极强的意象性特征与辩证关系,它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见红画红、见绿画绿的客观化,更不会刻意追求物象因光源、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的复杂多变的色彩关系,所有的色彩运用都是为了深化作品的主题,讲究意中有象,象中有意,主观意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色彩观。因此,也就有了“以墨代色”“素以为绚”“运墨而五色俱”等艺术主张。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云:“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与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胜青黄朱紫矣。”这是对水墨画意象色墨观最好的诠释。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只要较好地认识与领会中国画意象的笔墨观,更好地运用中国画所特有的这一语言,融会贯通,熟能生巧,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具中国民族绘画特点、更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设计作品。

3.笔墨创新。中国画的笔墨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延绵相继,历经数代的发展与变革,总的趋势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与不断改进的。在历代画家、理论家、文人等的不断钻研与探索下,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整体面貌,不同风格的画家有不同笔墨风格作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对传统墨守成规,甚至止步不前,相反,我们要不断创新与突破,要与现实结合,与时代接轨,创造出符合时展潮流的崭新的笔墨样式。只有这样,先人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才能够与时俱进,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绚丽的光彩。正如石涛所云,“笔墨当随时代。”因此,我们在笔墨创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模仿到创造、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法”到“有法”的发展变化过程,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打破常规,解放思想,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甚至可以逆向思维与幻想。

(二)花鸟画练习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并以独具魅力的艺术价值而享誉画坛。花卉教学在我国艺术院校里非常普遍,其教学的规范程度之高与教学经验之丰富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花鸟画学习在内容上可简可凡,在学习时间上也可长可短,在学习性质上可以专业研究,也可以休闲娱乐。因此,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把花鸟画作为学习中国水墨画的切入点是比较明智的,也应该是行之有效的。另外,学生在水墨画学习中总是进行单纯的、抽象的笔墨练习,时间稍长,会让他们感觉疲乏与怠倦,如果把较抽象的笔墨练习与具体又有趣味的花卉练习结合起来,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学习写意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因此,在教学上应该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写实到写意、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时,可先让学生从一枝花、一只鸟画起,然后再画一簇花、数只鸟。当然,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水墨画和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学习水墨画,从时间安排和方法选择上都应有所区别。因此,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以及教师风格等方面都应该有针对性地安排与选择,尽量做到让学生每走一步都是一个更新,每画一次也都有一些进步,尽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有兴趣,学有收获。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他们对花鸟画的认识,以及对水墨画的把握与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丹妮.综合水墨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美),2009(9).

第2篇

关键词:水墨画;少儿;美术教学;游戏;天性;创造;潜能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3-0087-01

现行的小学美术教材中,低、中、高年级都有“水墨游戏”内容,新课标将其归入“造型・表现”领域。它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一样的要求:低年级要能够大胆地把所闻、所见、所思、所感的事物自由地表达出来,从而体会造型的快乐;中年级要在活动中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高年级要能够培养美术构思和创作能力,并通过活动传递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看重知识与技能技巧的讲授,学生只是跟随教师一笔一画地学习,离开教师就不知如何下笔。可见,少儿“水墨画”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存在根本不同,不能像成年人那样讲授水墨画技法,它更多强调的是“感性、想象、情绪、个性和体验”。

一、继承传统艺术,培养创新能力

少儿美术教育不是单纯地教授专业绘画技巧的培训,而是启发学生对艺术的感知,水墨画教学也是如此。与其他美术分类相比,无论是绘画工具还是意识观念上,水墨画对儿童的吸引力都远远不够。而水墨画教学旨在推动儿童传承传统艺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只有使少儿的率真天性与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相互碰撞,让他们稚嫩的感情融入其中,把少儿的童趣和水墨画的高雅通过游戏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既传承艺术,又尊重孩子的天性。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在水墨画教学中既能体现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二、学会观察生活,学会取舍和表现

俗话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画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画,就必须让他们去用心体会生活。而孩子都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但是他们往往只是注意事物的表面。所以,教师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要表现的事物,启发孩子展开想象,学会取舍。少儿时期正是各个感觉器官协调发展的时期,他们对事物的敏感程度和观察力都很强,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正在快速发展。此时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只要老师能够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他们就会勇于释放自己,在水墨画里自由翱翔,画出心中最美的画卷。

三、把水墨画教学变成水墨游戏

水墨游戏就是指学生通过参与教师安排的游戏,去体会各种造型活动的乐趣,最后实现在造型过程中释放自己真实情感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水墨游戏来完成水墨画教学,可以激发少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之间的合作意识与班集体的凝聚力,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要让水墨画教学真正成为水墨游戏,教师必须做好以下的准备与思考。首先,工具的多样化。传统的水墨画工具一般只会用到毛笔,而在水墨游戏中,可以用一些身边常见的东西来代替毛笔,比如柔软的树枝、羽毛、棉棒,甚至直接用手指来作画。孩子们在用到这些新鲜工具时,都会很好奇,并且迫切地想要去尝试。其次,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合作学习是被人们所提倡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孩子独立作画外,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作画。在水墨游戏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感觉像在“过家家”。大家在一起先讨论,再分工,然后各自完成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你画小鸟,我画大树;你画人物,我补外景;你画小河,我添远山……这样,孩子们通过游戏,在合作中寻找快乐的感觉,在合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天空,把对水墨画的兴趣激发出来。再次,适龄教学,因材施教。小学阶段的水墨画教学重点是引导孩子去感受、体验,教师要根据少儿的特点来引导孩子,让他们将看、玩、画融为一体,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进一步了解孩子,观察他们的思维动向,才能在教学中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在低年级时不宜过早地介绍水墨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必须给他们增设适度的这方面的训练,并且在创作中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张扬个性。

四、尊重儿童天性,激发创造潜能

毕加索曾说过:“人们都听不懂鸟鸣是什么意思,但却都喜欢听它的声音。” 在少儿进行水墨画游戏时,教师和家长不要过多地关注孩子画得像不像,而是要保护他们的天真与灵感。尊重孩子天性,保护他们的创造灵感,激发孩子潜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原则。少儿水墨画因为没有绘画模式的限制,在表现事物时往往没有细节刻画,比如他们所画的人物可能没有耳朵和眉毛,只有眼睛、鼻子和嘴,所画的事物比例不协调等等,这都是他们思维活跃,幼稚童真的表现。所以,在水墨游戏中,要尊重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地去创造。每一幅作品都是一颗童心,一片纯真的情感写照。教师要通过这些作品感受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对色彩的追求。

五、结束语

虽然水墨画教学的探索之路还很长,但是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不断尝试,终会找出一条更加适合少儿天性之路,从而充分地调动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课堂更加灵动、和谐、有个性、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8―0116―01

让学生从小就接触、了解水墨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并且也是水墨画得以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兴趣小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在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好奇心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引导和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水墨画教学过程中我们用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将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可使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逐渐掌握基本的笔墨方法。

如,在“临摹荷花”教学中,我首先利用投影出示了一幅学生感兴趣的荷花实物图片,然后让学生讨论这幅荷花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基本达成一致,回答出了我提出的问题。然后,我又再次追问荷叶有什么不同?荷花又有什么不同?荷枝呢?经过这一环节学生头脑中有了初步的荷花造型意识。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简单的水墨游戏,出示了一幅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笔下的荷花图片,首先请学生用“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来分析这幅画的墨色变化。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很快就发现了墨色与主次物体的关系。然后我鼓励学生和我一起大胆动手实践,用不同的墨色及笔法表现荷叶、荷花,学生表现得非常兴奋,个个摩拳擦掌纷纷动起手来:有的学生画了一组荷叶,后面点染出红红的花苞;有的学生利用淡破浓的原理画了石块,后面勾勒出绿绿的苇草……在玩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果实,享受着墨色带来的神奇有趣的游戏。

二、充分挖掘乡土教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作为富于想象、幻想的中学生,任何事物都可以表现于他们的笔端,甚至是我们成年人不容易表现的内容,他们都能自主创造、挥洒自如。基础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因此,他们所学习的内容应该来源于身边的生活,贴近于他们自身的所见所闻。

泾川县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遗留下很多历史文化遗址和文化遗产。王母宫是汉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南石窟是佛教艺术遗存之精华,它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地反映了佛教文化底蕴,是当时社会的真实表现。课前我让学生搜集相关的图片、文字,有的同学甚至带来了实物拓片。通过预习,学生对此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展示几张拓片,让学生讨论西汉文化的相关知识。学生各抒己见,回答非常踊跃,兴趣非常高。在创作表现时,我引导学生不断观察拓片内容,大胆对拓片进行取舍与创造,突出主题,以此获得自己表现的语言,并充分运用水墨画进行表现,把自己的情感、创造融入画面。这种自由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使他们拥有想象的空间,给他们提供了创造的舞台。

三、师生合作,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4篇

关键词: 幼儿 水墨画教学 优化策略

一、优化幼儿水墨画教学的动机

目前幼儿水墨画教材很多,但教材内容还是以传统的花鸟、山水题材为主,内容陈旧,市面上一些水墨画的教学影碟也过多地强调技法的学习和模仿,从而使从事幼儿水墨画教学的老师产生误导。这些与当前素质教育提倡的发展幼儿主动创新精神观念有很大距离。

水墨画最有利的一点就是它的可操作性,而幼儿学习活动中最主要的方式和内容就是操作学习。如何将水墨画从单纯的模仿性操作学习向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锻炼思维和感知力的探究性操作学习及创造性操作学习转变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对优化幼儿水墨画教学模式探索的动机。我从数年的水墨画教学实践中看到孩子们对贴近儿童世界的动物、人物感兴趣,对纯技法的山水花鸟而望而却步。遇到山水之类的活动,幼儿往往只能先欣赏图片,然后经由老师示范指导后再作画,这样绝大多数的幼儿会照本作画,缺少发挥想象的空间,甚至有些幼儿连下笔都不敢。这些现状使我产生了改变老套教学模式的想法,在幼儿教学时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为题材进行教学,这样幼儿既有经验又有兴趣,大大增强了幼儿的作画效果,还能够省去教师一步步的示范作画。例如:中班下学期让幼儿以父母为题材进行《妈妈的头发》、《抽烟的爸爸》等绘画活动,这些是幼儿经常接触到的,在作画时幼儿能够发挥创造,结合现实进行想象后,一个个下笔都很流畅。

二、幼儿水墨画教学的优化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在欣赏水墨画时幼儿无法体会水墨境界的现象,在学习调墨时幼儿弄得满身是墨,在学习技法时幼儿无法投入更多的兴趣,在作画时幼儿“复制”和老师一模一样的画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领会了新《纲要》的指导精神,依照具体的培养目标为教学模式的优化制定了以下策略。

1.优化教育理念——以儿童的方式教育幼儿。

非儿童的教学方式不仅泯灭了幼儿的个性、扼杀了幼儿的创新精神,还会导致幼儿健全人格的分裂。告知式的教育能让幼儿求知却不一定能陶冶幼儿的心灵。幼儿教育作为一种人的教育就要向探究式教育、交往式教育、形象化教育转变,使幼儿的学习过程成为体验、感受、表达、创造的过程。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对外部世界认识是以活动特别是探究式活动为中介的。所以在水墨教学中,幼儿的操作一定要到位,要杜绝教师因怕麻烦而“包办代替”的行为。如调墨时,墨色的浓淡在于水分的多少,幼儿没有直接动手操作就不会有这样直观的认知,在作画时作品就不容易出现浓淡墨之分。

2.优化教学形式——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点“趣”化教学环节。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幼儿的生活就是充满乐趣的孩童世界。教师从孩子的视点切入,找到他们的兴趣所在和情感需求,并在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使教学形式得到优化。而幼儿水墨画教学的“趣”就在于“童趣”。在活动时不能死板,教师教学设计要以情境创设、游戏穿插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有了兴趣的支撑,幼儿的作品就会自然而然地凸显出童趣。

3.优化教学方法——以创新思维带动幼儿实现“技”与“创”的融合。

作为幼儿水墨画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应设法为孩子们提供和创造主动发现学习的机会,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启迪幼儿的创新精神。将技巧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技法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技法,使绘画变得更有趣味,更能打动幼儿。

4.优化师幼、同伴关系——以幼儿为主体,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在水墨画的教学中既有师往,又有同伴交往。在师往中,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手段与幼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同伴交往中,同伴之间通过讨论、交谈而产生认同感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正是师幼、同伴互动互学的好时机,能使水墨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三、幼儿水墨画教学内容的选择

用毛笔画画,能大能小、能粗能细,挥洒自如,很符合幼儿作画大胆、构思随意的特点。无论是作品的欣赏还是技法的练习,在内容的选编中都要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学习规律,注重趣味性和创造性。

引导幼儿欣赏水墨画的意蕴美,应从幼儿的兴趣点切入。誉满全球的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将孩子们带入意境优美、气韵生动的水墨世界,是大班幼儿很好的欣赏与作画题材。

第5篇

【关键词】 水墨画 教学

中国水墨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传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艺术。它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与诗文、书法及篆刻紧密相连,形成其显著的艺术特征。和西方绘画相比,水墨画属于意象造型的东方绘画体系,有小写意与大写意之分。初中生画水墨一般以大写意为主,水、墨、色在宣纸上的奇妙变化,画面妙趣横生,会使初中生产生极大兴趣。水墨画所能表达的情境是十分广阔的,因此石涛说“黑墨团里天地宽”。初中生通过水墨画学习,可以体验笔墨情趣,了解和体会我国传统绘画的一些特别,掌握一种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

在传统的水墨画教学中,教学方法是采用临摹教学。许多老师毫无顾及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势必让学生的作品看起来只是一些“缩了水的成人国画”,毫无童趣可言。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造就成艺术家,而是着眼于素质和品位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敏感。

原本水墨画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完全可以像中国诗词、汉字一样,更早进入孩子们的学习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光注重技法的学习,还要学会欣赏前人的优秀作品,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多背诗词、学书法、练笔墨,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注重把诗意融合在绘画里面。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其他的一些与学生生活以及他们感兴趣的媒介尝试,把这些融入他们的水墨画创作中,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去发挥,不受束缚。我们的美术教育应贴近童真本性,注重创造才能这样才符合今天的美术教育,符合课改新的教学观念。

初中年级学生年龄大约在12-16岁,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他们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别。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水墨画教学实践与体会,谈谈我的认识,具体如下:

一、欣赏拓宽视野

新课标中要求“培养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审美的眼睛”,“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让学生与大师的艺术作品进行心灵的交流,无论是水墨画,还是油画,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启发和影响,他们作品呈现出来的形式感,色彩感,气韵,个性化等对学生来说都是值得借鉴的重要源泉。

欣赏中国大师的作品。大师的作品所展示出现的、虚怀若谷、大气磅礴、水墨交融、个性流淌的艺术风范,使学生在扩大艺术视野和思维空间的同时,为他们的水墨画创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学生本身对笔墨的感悟、表现方式的稚拙、真诚朴实与水墨大师们的返朴归真可谓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使孩子们在欣赏是格外钟情,感到大师与自己之间的似曾相识,而正恰恰是这种联结暗示了中国人与中国水墨画之间所显现出的生生不息的自然情结。

欣赏西方大师的作品。西方各种艺术流派的粉墨登场、川流不息,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对学生的心灵是强烈的震撼,儿童在这种不断交融变化、目不暇接的艺术形式中逐渐形成了欣赏和审美的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升华,眼界得以开阔,加深了对水墨画的新的认识和感受,有机会进行中西融合,中西合璧的新式水墨画的表现。

二、尝试感受表现

教学中一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容易、乐意接受,所以在技法的示范教学中,只要学生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初步了解水墨的浓淡变化和水分的控制,具有简单的造型能力,就可以了。当然基本的用笔、掭墨、蘸水、调色等还是要认真对待,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法,儿童完全可以像用其他媒材一样,在宣纸上自由挥洒,表现出色彩的绚丽多彩、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在水墨色的交融中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

中国水墨画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从临摹入手,教师当堂师范,让学生观察老师的运笔,在临摹老师作品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临摹画家的作品。所选的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接近的、熟悉的事物。当然,临摹不做很高的要求,不苛求形神一定相似,只要能够尝试一下,在欣赏、临摹中初步体会画家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想法技法,也许学生画的比画家的更有童趣。同时,在临摹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三、体现水墨韵味

鼓励创新出新意――“出新意于法度之外,寄妙理于豪情之中”。

1.鼓励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当今艺术发展的主旋律是“走向综合”,提倡各种材料的灵活运用,给中国水墨画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颜料的运用方面可以用墨、水粉、水彩等,笔既可以用毛笔、水粉笔,还可以用手指作画,还可以在画面中适当加胶、加矾、撒盐等等,还允许学生在水墨画中辅以其他材料来更好的表现作品,如:实物拓印、撕纸剪贴、涂蜡等,神奇有趣的想象加上肆意放纵的创新手段,广泛使用多种制作方法,让学生思路开阔,不拘一格,纷彩流呈,创意无限。

2.鼓励改画在师作品。对大师作品采取第一印象后的模仿法。先将某位大师的作品(水墨画、西画皆可)出示在学生面前,先请学生观察、讨论,谈感受,然后将画隐藏,让学生根据印象以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在绘画时努力捕捉对该画的第一印象。

之后再将原作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评价,发现各自的优劣,进入了理性的层面,会格外关注作品的形式感、构图、用笔、色彩、个性化等内容,从而为学生的思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寻找新的切入点,使学生有了厚积薄发的创作热情和基础,画起水墨画来得心应手,兴趣变得持久高涨,无疑为孩子今后的水墨画学习铺垫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坦途,事倍功半。

自古以来,我国的许多文人墨客,同时在诗、书、画上的造诣都很深,如王维、苏轼、郑板桥等,他们即是画家、书法家、又是诗人。所以读诗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而给自己的画配上恰到的诗歌,会使画作更加耐读,具有诗的优美意境;给自己喜欢的诗配上想象的画面,会让诗焕发出多彩的生命力,从而达到了“状难言之景列于目前,含不尽之意溢出画面”的无限遐想空间。

四、利用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大大加强了课堂容量,为水墨画教学注入了活力。实物投影使教学示范的每一个步骤都被全班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示范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

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找到很多制作精良的名家作品做成课件展示出来,其中的细节还可以局部放大。也可以带学生上网去看更多的作品,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好的提高,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我还把学生的水墨画作品用数码相机拍成照片,在学校的校园网和相关的美术网站上,供大家交流评价,集思广益,使自己得到提高。

以上只是我在水墨画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只希望通过这些途径能让学生逐渐理解、接受中国水墨画所彰显的文化内涵、历史积淀以及作为中国人对于开展中国水墨画应该担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虽然这样说来有些沉重感,但毕竟是作为每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去保护它、继承它,并将它发扬光大的。

(瑞士)让・皮亚杰著,傅统先译:《儿童的心理发展》,山东出版社,1982年版。

(美)罗恩菲德著,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郭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第6篇

(概要)

1、指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握笔方法;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多看实物,了解作画对象的外形特征、颜色等;

3、教幼儿一些简单的运笔方法;

4、如何构图;

1、教幼儿学画水墨画,首先要教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执笔方法,初教时我是用以下方法指导孩子们的,“左手拿起毛笔,右手伸出大拇指,放在衣服第二颗纽扣上,指甲朝里,向前推,二哥哥压过来,三哥哥中指碰过来,四弟弟顶出来,大哥哥在二哥哥下面。”但效果一般,孩子们记不住,因为太繁琐了,于是我又编了一首儿歌让孩子们边念边执笔:"一指按住笔,二指三指勾住笔,四指顶住笔,五指靠在底(从拇指到小指按顺序为一指、二指、三指、四指、五指)。"此外,还可向幼儿简单地介绍一些水墨画的工具和材料,如:纸张、笔墨、颜料等。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多看实物,了解作画对象的外形特性、颜色等,选材也很重要,要选择幼儿喜欢的、经常接触的实物进行教学。如:常吃的水果、蔬菜和小动物等,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3、范例和演示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范例应该是多种形式的,如果教幼儿画猴,那么范画就要丰富有趣:有的猴在吃桃,有的猴在爬树,有的猴在荡秋千,有的猴是侧身的,有的猴是正面的……还可以鼓励幼儿去想像猴的其他动态。示范,能帮助幼儿了解到怎么样把观察到的实物画到画面上去。通过教师清楚的示范讲解,能使幼儿较快地掌握作画的方法与步骤。如:教幼儿画苹果时,可边画边说:"画苹果,可用两笔完成,先画一个半圆形,再画左右二半圆就是苹果的外形,顺笔补充中间的部分,最后添果柄,这样一个苹果就画好了。"还可以用边念儿歌边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

4、在教幼儿画水墨画的过程中,可教幼儿一些简单的运笔方法。如:什么是中锋?什么是侧锋?(逆锋、顺锋等不一定都要教)。什么时候该用中锋?什么时候该用侧锋?例:教幼儿画金鱼尾巴时,告诉幼儿,先用侧锋画尾巴,再用中锋勾眼睛,通过反复练习,举一反三,幼儿就能逐步掌握这些简单的技巧。

5、如何构图,也是幼儿作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初学幼儿,我还是鼓励他们以临摹为主,要让孩子们能画出一个物体的形,不强求他们自己构图,对于大班的孩子,适当的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构图,在教幼儿如何构图时,应多举例,让幼儿自己观察讨论怎样构图好看?怎样不好看?为什么?如:教幼儿画橘子,要求幼儿先想想:是把橘子朝一个方向排队式地安排在画面上好看?还是有集中有分散,有反有正地安排在画面上好看?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幼儿展开讨论。

第7篇

一、走出教材,走近欣赏

水墨画融和了诗、书、画、印等多种元素,代表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小学中段,学生刚开始接触水墨,应当怎样开展水墨画教学呢?要使学生喜欢水墨画,画好水墨画,首先得从欣赏教学开始,通过欣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水墨画,水墨画要如何表现才算好。从而提高学生对水墨画的认识,培养起对水墨画特有的审美情趣,

要让学生掌握水墨画的特点,具有很大的困难。

第一、水墨画的技法比较复杂,小学生的造型能力还比较差,要控制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同时注意对象的形态比例,对小学生来说很难。

第二、绝大多数水墨画作品都是成人对生活题材的提炼,或者是学习一些前辈大师的固定模式,这很不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困难,久而久之对传统的水墨画感到索然寡味。

我在水墨画欣赏教学中,有时让看水墨动画片来,使学生迅速进入水墨的氛围之中。有时通过对实物和水墨作品的对比,让学生找到墨色变化所产生的美。如画竹子时,我先在教室中组织学生欣赏竹子的照片和不同的绘画作品,又带着学生到学校后的竹林中感受不同时段的竹子的特点,还让学生欣赏水墨画的创作过程。我常常现场示范,让学生亲眼目睹水、墨在宣纸上的渗透及变化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用焦、浓、重、淡、清构成水墨画独特的风格,才能让学生得到美的启迪和无穷的乐趣。

通过对水墨画的欣赏教学,我校3年级学生很快就喜欢上水墨欣赏,在欣赏中更深刻地了解了水墨画,喜欢上了水墨画,水墨画作品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教师示范,教法灵活

中国水墨画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独特象征,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水墨画在小学美术课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一是课时少,二是教学方法不好把握。小学美术教学具有启蒙性、趣味性、游戏性和审美创造性并行的特点。如何兼顾水墨画的文化性与小学生的儿童性,这是当前教师进行水墨画教学中应该探究的问题。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水墨画教学往往以传统方法为主,主要是让学生临摹名家或教师的作品,学习内容较单一,学生学习起来很枯燥。

三、减少束缚,自由创作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总是教师先讲述,或者出示范画,然后再让学生按要求去画。这无疑对幼儿掌握绘画的技能与方法是有利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学生往往以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为标准进行单纯的模仿,即便鼓励他们去想象,也无非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添画,这显然会限制学生的想象,日积月累,学生就会慢慢地失去对画画的兴趣,只是为完成画画而去画画。 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方式,通过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来激发了创作热情,提高了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我们总是先提出了一些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自选动作,大胆想象,自由构思,独立作画。不要求他们画得很好,只要画得高兴就行了。

根据北师大版教材的安排,三年级的美术课就开始接触水墨了。虽然水墨课上起来很吃力,但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慢慢地形成了这样的教学模式:首先介绍水墨画的基本材料,继而通过示范让学生懂得如何掌握笔法和墨色(粗细、干湿、浓淡),然后欣赏大师作品和学生作品。接着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画自己觉得有意思的画面,不一定要求画出具体的物体。刚开始学水墨画就应该让学生感受一下水墨的乐趣,我们不应该像要求成年人那样要求小学生。如果一开始接触就没有兴趣地画,以后学生会连工具都不带,就更别提让学生感兴趣,感知水墨的乐趣了。

减少束缚,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学生的思想更活跃,画出来的画面就会形式多样,比平时的绘画课更显得生动活泼,每个学生都很认真的参与。一旦画好了一幅作品,学生就会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并且十分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于是,学生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开端。在此基础上再循循善诱,肯定会事半功倍。

我在教学《水墨游戏》时,结合二年级下期的《绘画游戏》,让学生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白由挥运,来来回回地“乱涂乱画”,游戏结束后,再让学生运用《绘画游戏》中的方法,根据已有的图形,加以想象,完成了一幅有趣的画。然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以及添加这些图形的原因,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在快乐的活动中学到了技巧,培养了能力。

四、由浅及深、循序渐进

第8篇

一、幼儿水墨画教学的意义

1.幼儿水墨画教学的价值。《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就美术教育而言,它的多元性包含了让幼儿接触不同的绘画艺术,如水彩画、水粉画、油画、水墨画等,在欣赏了解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展开想象创造的翅膀。

中国的水墨画蕴含着丰富的民族艺术语言,展现着“诗画一律”之美,通过开展幼儿水墨画的教学,能让幼儿在笔墨游戏中接触和感受传统艺术的精髓,从小培养幼儿对国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既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又为国画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幼儿水墨画教学的挑战。在教育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中国本民族的文化认识是不足的,特别是对中国水墨画这一文化瑰宝更是了解甚少。许多幼儿在外学画,大多涉及水粉画、油画、蜡笔画,却没有水墨画。对中国文房四宝的认识中,个别幼儿能认识毛笔,但对砚、墨、宣纸就无人知晓了。再看我们的课程中有欣赏米罗、梵高、鲁车、马蒂斯等名家的画,很少有涉及中国画画家的作品。

然而,传统水墨画讲究墨色的运用及线条的表现,初学水墨画者必先经过练习、临摹,才能运用自如。枯燥乏味的练习并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对墨色运用与临摹感到困难,线条皴法的控制掌握不好,常常难以成功地完成作品。况且水墨画的色彩又不如西画艳丽活泼,对于处在色彩敏感期的孩子来说,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

3.幼儿水墨画教学的可行性。如此具有挑战的中国水墨画教学能否在幼儿园顺利开展呢?

首先,水墨画通过水和笔墨的变化产生出生动、古朴、简洁、概括的艺术境界,和幼儿的思维发展相符合,容易被幼儿接受理解。其次,水墨画的构图,不受时空限制和焦点透视的束缚,与幼儿的作画特点非常相似。再次,水与墨随机渗透,自由变化的游戏性与幼儿自由自在的天性相符合,这也是有利于幼儿学习水墨画的地方。第四,虽然幼儿的笔墨稚嫩,但已经形成了物象,通过教师的指导,幼儿能很快表现物象,享受成功的喜悦,这一初现将会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为今后学习水墨画打下了基础。最后,水墨画在运笔、用墨、用色等技法上有很多特殊的要求,对于习惯于油画棒画画幼儿改用毛笔作画也是一种挑战,更能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这些都为在幼儿园开展水墨画教学提供了可行性。

二、幼儿水墨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在水墨画教学中如何正确取舍,使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又能体现时代的精神呢?我作了以下尝试:

1.游戏化的水墨画教学。把枯燥的笔墨知识融于有趣的游戏中,将笔墨教学赋予游戏般的形式与趣味,追求游戏的境界。

在第一次和毛笔接触时,我和幼儿玩跳芭蕾舞的游戏,手中的毛笔是芭蕾舞演员,用脚尖走路是中锋,站在地面上走是顺锋和逆锋,幼儿在和老师比赛跳芭蕾的游戏中掌握了运笔的方法。

水墨画很讲究线条,我就和幼儿用毛笔画线条走迷宫,提高兴趣,以后用线条画画就会逐渐得心应手。

在游戏中我不要求具体绘画内容,只是随意画,用毛笔沾水使水墨相溶,再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产生奇特的韵味,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领悟到水墨画的技巧。

2.生动的水墨画教学语言。在教学中我用故事、儿歌来辅助示范外,还把花卉树木、蔬果动物化作不同的符号,进行符号之间的组合,迅速形成物象,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水墨画《一群小鸡》的教学过程中,用“两个小鸡蛋做好朋友,碰在一起”的指导语言,幼儿很快掌握了这个方法,随意的两个组合画出了神态各异的小鸡。

《林中小屋》中:“树婆婆、树公公弯腰点头问声好”,就将树干画好了,小屋又运用了几何图形的结合。

《淘气的小猴子》中猴子的脸,正面猴子用画8、侧面的猴子画个6,猴子的身体是大C和小C。运用这些符号幼儿就很快掌握了画猴子的方法。

3.动静交替的水墨画教学形式。孩子是活泼好动的,长时间地坐着学画,不利于幼儿专注学画。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了走动画画的方法,我将墨色放置在教室四周,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走动取墨色,在来来回回中增加了学习水墨画的乐趣。

4.适宜的水墨画欣赏教材。对于水墨画教学中的欣赏,除了选择一些名家作品,我还根据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们欣赏老师和小朋友的作品。

在我选择的名家作品中往往以传统的黑白水墨为主,如齐白石的《墨虾图》、徐悲鸿的《奔马图》,让幼儿从中感受墨的深浅变化和画面中的气势。在老师的作品中我选择色彩比较强烈的作品,引发幼儿对墨、色结合的兴趣。而选择幼儿的作品则是为拉近幼儿和水墨画之间的距离。

除此以外欣赏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也能让幼儿对中国特有的图案花纹有所了解,加深对中国文化的印象。

三、水墨画教学中的创新

传统水墨画的学习过程以技法练习为主,作为幼儿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方式,寻求活泼有趣的方法,才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1.有趣的水墨色游戏。在传统的水墨画中,墨分五色:焦、浓、重、淡、青,将墨当色使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运用水墨游戏让幼儿来感知墨色的变化。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幼儿满足于对工具的摆弄,对水墨之间墨色变化的感知则处于被动感知阶段。而如果在过程中添加一些色彩,幼儿的兴趣性立刻爆发。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我在原有的水墨游戏的基础上设计了水墨色的游戏,从“不用笔的画”到“水墨万花筒”再到“刷刷画画”:整个游戏分成三个部分,层层推进,形成一个系列。在操作过程中让幼儿观察墨在水中会怎样?水彩颜料滴进水中又会有哪些变化?再滴几滴油,又有什么变化?水、墨、色三者之间的关系?

2.毛笔、刷子齐上阵。在传统的水墨画中,毛笔是主要的绘画工具,讲究运笔:中锋、侧锋、顺锋、逆锋、勾、皴、擦、点、染多种技法表现事物的气韵神态。特别在人物、动物的造型上,对勾线的要求尤为突出,手腕需要灵活轻松。而由于幼儿生理发展的特殊性,在作画过程中往往由于控制不好毛笔,而不能达到作品的要求,经常因为失败而气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添加底纹笔的运用,和毛笔合作,通过毛笔和小刷子(底纹笔)的交替使用,降低轮廓勾线的难度,又保持了中国水墨画的韵味。在内容的选择上,将传统国画中较为抽象的意境简化成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糅合国外表现主义画法,从造型的构建、画面的布局、色彩的表达等方面激发孩子的绘画天赋,在水墨这一媒介的运用中,有意识添加中国画中的写意意识。在《中国娃娃》、《民间游戏》的两个活动中,我将复杂的人物画进行简化,引导幼儿用毛笔勾画人物的头部和细小的部分(手掌、鞋子等),对于比较难画的人物动态则用小刷子(底纹笔)进行:一、二画出一个瘦子来;一二三四画出一个大胖子。一笔画大手臂、一笔画小手臂;一笔画大腿、一笔画小腿。在简短的儿歌中,幼儿很快地掌握了画人的方法。

第9篇

关键词:水墨画;技法练习;趣味化

对于幼儿园的水墨画教学,教师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对此都有不同的见解。在幼儿园水墨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以及心理特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正确引导幼儿进行水墨画的学习探索。教师需要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幼儿掌握水墨画的基础知识、技能等。结合笔者日常工作经验,浅谈对幼儿水墨画教学的方式。

一、在物象表达上体现个性化

在幼儿水墨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幼儿进行水墨画创作,要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发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幼儿彰显个性、张扬个性,这样才可以使幼儿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各自的特质,具有个性。

另外,因为生宣纸的渗透性极强、易扩散,很容易出现形散等现象,需要幼儿在创作物体形象的时候,要小心翼翼,一笔一画地下笔,尤其是对动物或者人物的表现,教师对这种情况也要正确引导,不要太过于苛求完美或传统,追求于形似,教师应强调幼儿对于思想和感受的表现。下笔后,水墨浸入生宣纸,幼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适当对物体形象加以修饰,例如夸张、变形等。例如画鸡,幼儿可以以夸张的手法,画出贪吃的鸡、斗殴的鸡、贪睡的鸡、卑微的鸡、高傲的鸡等,赋予鸡人的形象,使得画面感更加强烈。采用此方法不仅增强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得幼儿的表现欲得到满足,还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二、墨彩飞扬抒真情

在幼儿水墨画的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师最后的评价环节。对于幼儿水墨画的欣赏,总会带有一种小清新的自然气息的感觉,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独特的神韵与韵味。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幼儿水墨画的学习,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学习变化,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突发奇想的创意点子要及时给予关注,并且鼓励的幼儿创新性思维,开拓大脑思维模式,协助每一个幼儿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水墨画。教师在评价环节过程,引导幼儿相互互评,总结出一副具有内容主题明确、前后呼应、结构安排合理的作品,供幼儿互相学习借鉴,使幼儿共同进步。另外,由于幼儿的年龄限制,致使幼儿不可能对于水墨画中人物以及动物理解的十全十美。因此,需要教师正确引导、适时适当地告知幼儿,促使幼儿逐渐学会表现主体,使幼儿的作品呈现出灵活性以及创造性。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正确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以及共同提高,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例如,幼儿园教师就可以通过利用特色墙展示环节,把优秀的幼儿作品悬挂在墙上,供其他幼儿欣赏和借鉴。幼儿的心理就会认为自己的作品“上墙”之后就会很有成就感,可以当作是炫耀自己学习成果的资本,得到了教师以及其他幼儿的认可。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水墨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水墨画教学方法加以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指导方法。找到适合幼儿的教学模式,避免采用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采用多元化、多样性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使得幼儿在学习中感悟、体验和发现水墨画的魅力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