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8: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第三方物流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对第三方物流能力的不认同
我国目前大多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功能单一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如仓储、运输、配送等功能,而且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擅长的业务领域以及经营地域千差万别,大多数物流企业没有提供足以让社会信服的材料来证明可以为企业提供高效率的物流服务。这就使得企业,特别是生产型企业在考虑将物流业务外包时很难决定一家能提供信息技术系统较好、标准化运作程序较高、服务满意率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目前市场上第三方物流与自营物流服务质量的比较来看,两者无明显差异。
在风险和收益的两相权衡下,相当多的企业物流更倾向于由自己建立企业的物流系统,将其物流配送业务延伸至到销售终端。这主要是对风险的估值高于可能获得的收益。
事实上,对企业来说,高效率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能够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使得企业将经营的重心放在核心业务上,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价值链,优化企业业务流程。要消除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能力疑虑,第三方物流商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来开拓潜在的市场。
(二)对企业运营机密外泄的疑虑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已使企业间的竞争变成供应链之间的激烈竞争,而业务外包正是提高供应链效率、加强核心业务和提高企业竞争地位、获得战略性利益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的运营都是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保持其竞争优势,对于某些特殊运营环节,如材料的构成、生产工艺等多采取保密手段。若是引入第三方物流来经营其生产环节中的内部物流时,其基本的运营情报都不可避免地会向第三方物流商公开,势必造成核心运营要素的泄露,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决定。
(三)对企业物流控制能力降低的担忧
由于国内的企业长期以来均采取自理物流业,对于第三方物流商的介入抱有较高的警惕性。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特别是拥有核心商业机密或者是客户资源独特的企业,完全将物流业务外包则意味着企业对物流业务的控制能力在削弱。生产运营便在一定程度上倚赖与第三方物流商的绩效,当第三方物流商在企业物流方面占有了更多的运营业务后,企业的某些控制权将失控。企业担心现在的物流商将来可能会成为制造商的竞争者,在制造商整体力量较弱的情况下,物流商在通过承包业务、掌握关键技术之后,可能走上自主发展、与制造商竞争的道路上,甚至将制造商淘汰出这一产业,对企业构成巨大的威慑力。因此,企业对物流业务外包的程度均持有硬顶的底线。
第三方物流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一)对企业运营成本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企业,特别是生产型企业来说,物流成本在整个生产成本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因此,不断增长的竞争力,使得生产企业必须进行客户定位和减少库存。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是许多企业选择将物流业务外包的基本出发点。但是,物流外包后可能会使对称的信息变得不对称,有些企业对整个作业流程中的成本了解不够全面,误认为物流成本“升高”了,这些认识误区很大程度源于企业受传统的企业物资管理理论的影响,仅将物流成本中显性的一面,即运输费用和仓储费用的简单之和作为考察物流成本变动的指标,并以此来核算物流总成本是不合适的。就整体而言,每一个物流方案都隐含着一套总成本,衡量企业物流系统的总成本包括运输总成本、库存维持费用、配送费用及为管理物流活动所需的客户服务费用,以及伴随而来的订单处理和信息传递费用、丧失潜在顾客的机会成本等发生的物流费用。这些成本之间往往存在着二律背叛关系。因此,在选择物流系统时,必须对系统加以检验,从物流在企业的战略地位出发,在考虑企业物流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评价,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实际表明,使用第三方物流会使企业费用平均下降11.8%,作业成本降低62%,雇员减少50%,并且减少企业资金占用、降低原材料和产品库存水平。
(二)对企业顾客服务的影响
企业生产中的原材料供应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如果因为物流问题使采购的材料不能如期到达,不仅影响到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同时也将面临着巨额违约金的赔偿风险,造成企业自身信誉受损,销售减少,甚至失去良好的合作伙伴。
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因此形成了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企业的行为要受到合同、信誉及商业惯例的约束。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强大便捷的信息网络来加大订单处理能力、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反应时间、进行直接到户的点对点配送,这种措施将缩短订货到送货的时间周期,实现商品的快速交付,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而且设施先进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还具有对物流全程监控的能力,通过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加强对在途货物的监控,及时发现、处理配送过程中的意外事故,保证订货及时、安全送达目的。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与企业的客户关系密切,他们的服务质量会间接的成为顾客对企业服务质量的观察点,实现企业对顾客的安全、准点送货的承诺。因此,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商时应从长远的战略角度作出选择,而不应只将目光集中于其价格上。
(三)对企业价值链的影响
自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概念,并把对其管理作为企业在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以来,理论界和企业界基本上对其形成共识:认为价值链理论的核心是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
第三方物流的本质就是为了协调顾客的服务要求和供应商开始的物流活动,使高的顾客服务水平、低的库存投资和低的操作成本得以兼顾和优化。因此,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少流动资本占用、改进资产回报率及提升企业竞争力——是高效第三方物流的价值表现。在实践中,价值链中的价值主要有两种形式——以比竞争者更低的价格提供无差别的商品或服务;以合理的额外费用提供唯一的优质产品或服务。企业的战略就是分析如何通过构造企业各个基本活动之间的联系框架,在这两个维度实现最优组合,经过选择、决策,最终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对于企业来说,其价值链的提升有赖于业务的高效整合,如果将物流业务外包形式转移给第三方物流商,那其原有的运营格局也将发生变动,不仅仅是人员、资金方面的变动,更重要的是各项业务间的关系将有新的变化,从整体上改善企业的价值链。这点是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上合作中最应该关注的一点,它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财务业绩,更重要的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提升,为顾客创造增值服务,这也是第三方物流带给企业最重要的益处。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思路
(一)加快产权制度的创新
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是从国有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带有计划经济的遗迹,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权益关系,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对规模较大的企业,一方面要进行内部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另一方面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行企业改制上市,吸收和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克服资金不足的缺陷,延伸服务链的长度和宽度,努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规模经营,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二)培育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集团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有较强的核心能力并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有可靠的资信保证,才能取信于人,才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据中国仓储协会调查显示,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最看重的是物流满足能力和作业质量。第三方物流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能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效益。要打破业务范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整合物流企业,鼓励强强联合组建跨区域的大型集团,而且,只有兼并联合,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和健全经营网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三)整合社会资源并强化增值服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有资产型企业,也有非资产型企业。物流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应该尽量整合社会资源,降低整个运作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关注点应集中在将企业有限资源投向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及企业网站等社会稀缺资源上,非核心资源应以搜寻、整合社会资源为主,对企业的决策进行准确、及时、有效的支持。提供面向客户的、个性化的、专业化的贴身服务。成为能够提供门到门一体化服务的物流运营商,提高企业物流资源的利用率。
(四)加强互动协作
从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实际运作情况来看,企业的动机和合作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而且第三方物流几乎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所有环节。但其中都蕴含了一条不变的主线——信息共享和共同制定物流解决方案的企业间高度互动协作关系。如美国的太阳微系统公司在北美市场上面临客户对维修用配件的配送时间从2天逐步缩短到一小时,甚至要求及时的现场作业时,就与制药业物流专家USCO物流服务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把运输、仓储、配件调度以及维修作业本身都交给USCO公司管理。不仅使1小时配送的服务准时率达到96.5%,而且取消了几个地区性的仓库。国外的成功经验应值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借鉴,在物流运作上,企业把他的某些内部功能外部化,并与专业公司建立双赢的互动协作关系,第三方物流管理是协作双方对互动关系的管理,进一步的建立市场竞争战略联盟运作体系,这是市场经济体系发育成熟的必然结果。
(五)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表现为装备、技术、资金方面,更表现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员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成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于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
内容摘要:第三方物流独立于买方和卖方之外,不拥有商品,而是为拥有产品的客户提供商品运输、储存、配送以及增值等服务。本文通过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商服务的质疑,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新思路。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疑虑运营影响
参考文献:
1.宋丽霞.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思考[J].物流科技,2005(9)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信息通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越来越强调集中有限资源于核心业务,做强、做大主业,第三方物流因此成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CEPA的实施和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全面开发物流市场已成定局,现代物流业成为关注的焦点。第三方物流是目前现代物流管理的主流模式,逐步受到了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重视,成为关注焦点中的焦点。
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3PL)的概念开始传入我国。什么是第三方物流呢?第三方物流是由物品供、需两方以外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是在供应链中,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用户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能够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物流的束缚,而将精力集中于其核心业务。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在美国)大多数企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后可以获得的好处包括:作业成本可降低62%,服务水平可提高62%,核心业务可集中56%,雇员可减少50%。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2003年,国内物流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594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为13.1%。截至2003年,国家铁路总里程达到62992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180.98万公里,路网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国内河航道通行总里程123964公里;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的码头泊位34289个,并继续向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国家对信息通讯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全国形成了八纵八横格状光缆干线。智能计算机、系统集成以及通信等关键信息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高性能公共平台建设创造了条件。地方政府纷纷规划建立物流基地和货物集散中心,企业也加大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力度。
(二)第三方物流需求稳定增长,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对专业化、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日渐增加,使得第三方物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到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客户外包TPL原材料供应增加到35%,生产商产品销售增加到80%,分销商物流外包增加到60%。
(三)第三方物流行业主体稳步发展。随着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运输和仓储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逐渐减弱,民营物流企业和外资、港资物流企业市场份额逐渐变大,一批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涌现,一些大型工商企业内部物流部门也开始向第三方物流转变,开展社会物流服务。
(四)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为了推动现代物业的发展,国家相关部委自2001年起先后联合颁布《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法规,为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关政策保障。许多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本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并已开始着手研究和制定地区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促进政策,许多城市制定了各自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纷纷加快物流园区和基地建设。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特点
(一)地域性、行业性特点明显。从地域上讲,东部起步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与环渤海地区。中部落后于东部,但好于西部。从总体讲,东部已处于发展阶段,而中西部则处于起步阶段。从行业讲,物流需求大的主要是中外合资与中外商独资企业、连锁企业、日用化工品行业、家电行业、烟草行业、医药行业、汽车行业等等。
(二)低市场份额。据2004年中国仓储协会等单位进行的《第5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生产企业成品销售物流中,全部外包给第三方的占18%,部分外包的占55%,选择部分外包的企业比2003年高出11%;商贸企业选择全部或部分外包的占27%。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4年的调查,在制造业中选择全部或部分外包的占57%,在商贸企业选择全部或部分外包的占38%。据Mor·鄄Ganstanley统计,中国由第三方物流处理的产品只占总体成品的16%,经第三方物流环节的工业原始生产资料只占总体的20%,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只占总体物流业务的2%,而这一数字在美国为8%,在欧洲则为10%。
(三)低服务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功能单一,仍以仓储、运输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尚弱。根据第5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结果,生产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满意或不完全满意的比例仍高达50%以上,说明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第三方物流还不适应企业的要求。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第三方物流面临较大需求约束。目前我国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主要还是跨国企业,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缺乏现代物流理念,恪守计划经济时期“大而全、小而全”经营思路,自建物流体系,采取传统的自营物流方式,致使我国整体物流水平徘徊不前,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发展产生很强的制约作用。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处于初级阶段,规模较小,自身的局限性较大,竞争力有限与传统物流相比,第三方物流一般需提供全部的劳动及存货管理,生产准备,组装、集运等多项服务,这对供应商的要求是很高的。
(三)物流企业设备与技术落后,限制了物流整体的发展物流中心的设施设备普遍比较落后,智能化、自动化仓库比较少,仓储运输系统的整合效能比较低,信息流通不畅,难以达到对物流过程的合理、有效的控制和满足货主企业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EDI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一些现代化的物流手段使用还不是很广泛,直接影响了物流中心与用户各方的沟通和协作,阻碍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物流人才匮乏,物流管理水平较低第三方物流是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活动,同时又是高新技术支持下的策略,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管理类和技术类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物流优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同时应具备计算机和网络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知识。
(五)市场信用体系还不完善。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物流服务需求方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一方面,物流需求方在无法识别第三方物流的条件禀赋时,很可能对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履行承诺的能力产生顾虑;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可能利用信息优势,通过采取不利于物流需求方的一些行为谋求自身利益,导致物流需求方担忧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质量,顾虑企业内部运营情况会外泄,害怕对业务流程失控。
四、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一)政府应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发展规划,国家应该继续加强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并从宏观方面入手,做好总体的物流规划,以达到我国物流合理化和物流整体效益的最优化。国家应该及早制定出物流业发展的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的战略规划,将有限的资金合理规划,权衡使用,投入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领域。同时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实力,建立一些大型的综合性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全国性物流网络,从而推动物流业向集团化、联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中小型物流企业进行战略重组,重点扶持组建一批大型的综合的物流企业集团,提升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和行业标准,促进物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首先,必须全面规范我国物流服务的市场运行机制和规则,尽快建立物流服务市场的准入机制,明确规定注册登记物流服务企业的必要条件,全面界定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的权利和责任;其次,必须实现物流行业的标准化。主要包括物流基础设施、装备的通用性标准,针对环境和物流安全的强制性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的行业标准、物流用语标准以及物流从业人员资格标准等。
(三)加快物流领域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物流活动的信息化、网络化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建立适应综合物流发展的信息技术平台,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企业应加快建立起集成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需求预测程度,促进信息共享。要积极引入和使用网络技术、HIJ、人工智能、条形码与KLM等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真正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为一体化物流的实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
(四)加强物流理论的研究,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广泛开展物流培训与教育,开展国际物流教育合作。我国应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和培训体制,积极进行先进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知识、电子商务、贸易经济、信息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形成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系统;加强同海内外的科研、教学机构的密切联系。通过多个层面的教育与培训,为我国培养出大量的各层次、各方面的物流专业人才。
(五)要加快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物流是服务性产业,是最需要诚信体系的行业,应该把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作为行业自律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大力宣传“诚信物流”,积极推进行业信用制度建设,要促进开展信用交易,制定和完善信用交易的相关政策。
参考文献
[1]楼前飞、严伟,浅析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物流技术,2005。
[2]柴继锋,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企业活力,2005。
诚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和发展。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不只是在车辆、仓库等硬件方面的竞争,还有诚信等软件竞争。物流诚信是物流企业对社会和客户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公平、公正、高效、守约地把商流活动的物质成果传递给最终消费者,并忠实地为物流信息使用者们提供优质服务的品质。通过加强对物流企业的诚信管理,可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加客户满意度。
2007年5月,江苏省交通运输协会组织开展了“江苏省汽车运输行业质量管理办法、诚信服务百家优秀企业”推荐评选活动。2007年8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北京举行首批物流企业信用评价A级信用企业新闻会,并向社会了首批20多家A级信用物流企业的名单。有关协会组织评选活动并把企业的信用状况公示出来,正是说明了诚信对于物流服务业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宣传报道诚信经营的典型,引导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增强诚信意识,加强信用自律,树立以“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观念,形成“知法守法、诚实守信、兑现承诺、失信必惩”的行业氛围,创建健康有序的物流市场竞争环境。
2、物流行业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现阶段,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诚信缺失现象较为普遍,分析原因,导致我国物流市场诚信危机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企业投入不足导致的诚信危机。由于物流业准入门槛低而利润高,物流成为近年较热门行业而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部分企业实力差,设施、设备条件非常有限,也纷纷加入到物流行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于是采取非正常手段拿到客户订单,但最终因为资源不足、服务能力限制不能完成合同条款而造成违约,在利益与金钱的驱使下把诚信丢失,从而失信于客户企业。
2.企业管理不完善导致的诚信危机。部分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差,个别员工的操作失误导致企业失信于客户:比如广州某物流企业把客户特地从国外买回来寄回老家给妻子的结婚周年纪念礼物弄丢;本该发送到深圳的货物被运到了上海;因为送货员的粗心而把当天要发送出去的货物落下,导致送货时间延误,货主无法准时收到货物;有的货物就算准时到达,运到的货物却不正常破损;某物流公司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欠了货主一大笔货款无法偿还,最终选择卷款逃跑,等等。类似这样的事件,在我国物流服务市场时有发生。
3.物流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导致的诚信危机。某物流运输企业明明知道客户要求承运的禁运品,但是还向客户承诺可以进行承运只是运费很贵,最终赚了小钱却丢失了宝贵的企业信誉;有的物流公司对不了解物流运作的客户漫天要价;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存在着实际服务水平和承诺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些物流服务失信的现象在实际的操作中更是屡见不鲜。
4.物流企业与客户双方不信任导致的诚信危机。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双方在合作的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各自的核心能力进行合作,在另一方面又为保护核心能力和商业秘密而设置壁垒,这必然会引发伙伴间的不信任,甚至引起战略伙伴间的不合作,也导致合作双方的成本增加和服务质量降低。另外,部分客户企业担心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后,自己对物流失去直接的控制力,一旦双方的协作中出现问题,比如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能完全理解并按照客户企业的要求来完成物流业务,就可能会出现物流失控的现象。
3、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诚信管理的建议
物流企业想尽快摆脱陷入“诚信危机”处境,必须重视物流诚信管理的重要性,正确认识物流企业在诚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应对的方法和措施。
1.政府、行业协会加强管理。
制定规范的行业准则,建立严格的物流市场准入制度。政府要加大对物流业的投资力度,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并对能够诚信经营的物流企业,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激励。通过制定行业准则来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诚信经营,使从业人员形成共同的道德价值观。比如物流采购联合会推出的A级诚信物流企业的评选,无疑将为物流行业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竞争环境。
2.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一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相关的法规、制度中存在漏洞来进行违法经营,谋取小利,而危害客户企业利益和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立法部门加快速度完善相应的物流法律、法规,使双方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有法可依,出现问题时也可找到解决的办法。《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和规范我国快递服务的发展。
3.开展培训教育,树立诚信观念。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要将物流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使诚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管理层倡导并大力推动合法经营诚信待客,通过经常的培训教育和潜移默化,努力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和谐、讲诚信的企业文化气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诚信观念的树立也有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之间开展互信合作。
4.大力发展和完善物流保险业。大力发展和完善物流保险,推动我国物流责任赔偿制度的完善。物流保险制度可以看作是对物流业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为经营者分担行业风险。但是物流保险的发展在我国现行的市场环境下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在于市场环境不完善、市场主体的特殊性、物流保险产品不完善,以及物流业和保险业之间缺乏信任等方面。物流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要不断加强对话,争取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推动物流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物流企业要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实力和服务能力。物流企业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整体实力,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物流市场的需要。完善企业的物流设施设备,积极学习先进的物流技术、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学习国外物流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企业本身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并在客户心目中留下“诚信经营企业”的印象,增加客户企业对本企业的信任感。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物流企业要建立良好的诚信体系,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相关管理机构和权威部门则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舆论监督引导,努力创造良好的物流市场竞争环境和行业氛围,以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诚信经营,以利于我国物流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联辉,王坚强.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
2.李松庆.使用第三方物流的诚信.江苏商论,2005(10)
3.黄大容.物流外包的合作风险分析与对策.物流技术,2005(11)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形势更为严峻,波特的价值链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全部生活活动体现在物质的价值上就是不断增值的过程,其中增值最大的环节是企业的核心业务,也是竞争优势所在。因此,企业内部管理的完善和优化体现在价值链管理上就是加强企业内优势环节,减少不增值的环节,即将企业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实现高附加值的核心业务的运作上,而规模经济的发展往往要求企业经营不擅长的非核心业务,投入大量的资源以维持全方位的专业化运作。
第三方物流业的出现解决了规模经济和企业的柔性要求的矛盾,企业通过与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实现资源共享的方式,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实现其专业化的服务,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的专业化运作上,实现总体运行的高效率。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推动着管理技术和管理思想的迅速更新,由此产生了供应链、虚拟企业等一系列强调外部协调和合作的新型管理观念,增加了物流活动的复杂性,又对物流活动提出了零库存、准时制、快速反应、有效的顾客反应等更高的要求,使一般企业很难承担此类业务,由此产生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第三方物流思想正是为满足这种需求而产生的物流思想。
一、第三方物流服务概述
1.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所谓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即TPL),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形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公司并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合同制物流(ContractLogistics)。是为第三方物流。
2.第三方物流的内容
第三方物流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方式,其概念源于管理学中的Outsourcing,即外包。但第三方物流并不等同于外包,所谓的外包是指粗放型的业务外部委托,而第三方物流则是在更新、更高层次上的发展,其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以其个性化服务,在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荣辱与共的联盟关系第三方物流的科学性正在于它充分体现了社会合理分工的原则,以其第三方的专业优势向物流需求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即针对特定客户的个别业务特征提供为其定制的特定服务,而非面向多个客户提供一般的服务,改变了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由“一对多”变为“一对一”即物流企业依托于客户,客户则以物流企业为后勤,失掉任何一方,企业都无法有效运作,甚至无法继续生存。
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对客户的综合化物流服务传统的企业物流功能外包主要是某一项或是某几项物流功能的对外委托,并且委托是分散的,如将仓储功能委托给仓储公司,而将运输功能委托给运输公司。
3.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优势
第三方物流服务给企业带来了众多益处,主要表现在:
集中主业企业能够将有限的人、财、物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节约投资根据对工业用车的调查结果,企业解散自有车队而代之以寻求公共运输服务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减少有关的固定费用,这不仅包括购买车辆的投资,还包括与车间、仓库、发货设施、包装机械以及员工工资等有关的开支。
减少库存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的运送手段,使企业库存开支减少,并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
创新管理第三方物流服务可利用物流服务商的创新性物流管理技术和先进的渠道管理信息系统为自己开辟业务发展道路。一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一般在全球拥有广泛的网络,并拥有开展物流服务的经验和专业技术。当企业计划在自己不熟悉的地理环境中开展业务时,可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专有技术和经验来进行有关运作。
提升企业形象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与顾客,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战略伙伴,他们为顾客着想,通过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使顾客的供应链管理得到优化;他们可利用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对整个供应链实现完全控制;他们通过遍布全球的运送网络和服务提供者(分包方)大大缩短交货期,帮助顾客改进服务和树立品牌形象。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订出以顾客为导向、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物流方案,使顾客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为其在竞争中取胜创造有利条件。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1999年3月,中国仓储协会对我国物流市场进行了一次典型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国,调查对象主要是家电、电子、日化、食品等行业的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其中80%的企业产品销售全国或全球。通过对这90多家企业物流状况的分析发现,工业企业从过去对“大而全”、“小而全”自办物流的盲目追求开始逐步发展到寻求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商。
调查表明,目前工业企业的物流全部由企业自理的占调查企业的26%,全部委托给第三方的占52%,自理和委托相结合的占22%(其中委托比例在30%以下的占42.3%,在30%—60%之问的占36.5%,60%以上的21.2%)。在被调查企业中,有45.3%的企业选择纯运输企业,3.l%企业选择纯仓储企业。此外,64.3%的企业希望新的物流商提供综合物流服务,28.6%的企业希望提供干线服务,7.2%的企业希望提供分销服务。
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均表明,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物流服务还不能满足客户的紧迫需求,同时在合作关系上还普遍存在着信任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双方物流观念上的转变和合作方式的创新。对于非物流企业来讲,需要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看待第三方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是客户的战略同盟者,而非一般的买卖对象。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领域扮演的是客户战略同盟的角色。在服务内容上,它为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运输或配送服务,而是一种具有长期契约性质的综合性物流服务,最终职能是保证客户物流体系的高效运作和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其说是一个专业物流公司,不如说是客户的一个专职物流部门,只是这个“物流部门”更具有专业优势和管理经验。
与传统运输企业相比,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范围不仅仅限于运输、仓储业务,它更加注重客户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与效益,供应链的管理与不断优化是它的核心服务内容,它的业务深深地触及到客户企业销售计划、库存管理、定货计划、生产计划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远远超越了与客户一般意义上的买卖关系,而是紧密地结合成一体,形成了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从长远看,第三方物流的服务领域还将进一步扩展,甚至会成为客户销售体系的一部分,它的生存与发展必将与客户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企业的迅速发展光靠自身的资源、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寻找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同盟的力量获取竞争优势。而第三方物流扮演的就是这种同盟者的角色,与客户形成的是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
三、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深化
通过对第三方物流发展历程的回顾,以及对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及其内涵的剖析,笔者认为应从服务的角度对第三方物流进行再认识。
由于第三方物流业与一般制造业和销售业不同,它具有运输、仓储等公共职能,是为生产、销售提供物流服务的产业,所以物流服务就是第三方物流业为他人的物流需要提供的一切物流活动。它是以顾客的委托为基础,按照货主的要求,为克服货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间隔而进行的物流业务活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内容是满足货主需求,保障供给,即在适量性、多批次、广泛性上满足货主的数量要求,在安全、准确、迅速上满足货主的质量需求。
按照服务经济理论,第三方物流服务除了具有服务的基本性质之外,还应具有从属性、即时性、移动性和分散性、较强的需求波动性和可替代性,所以第三方物流服务必须从属于货主企业物流系统。表现在流通货物的种类、流通时间、流通方式、提货配送方式都是由货主选择决定,第三方物流业只是按照货主的需求,站在被动的地位来提供物流服务;不能忽视第三方物流服务是属于非物质形态的劳动,它生产的不是有形的产品,而是一种伴随销售和消费同时发展的即时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是以分布广泛、大多数是不固定的客户为对象,数量众多而又不固定的顾客需求在方式上和数量上是多变的,它的移动性和分散性会使产业局部的供需不平衡,从而带给经营管理一定的难度。一般企业都可能具有自营运输、保管等自营物流的能力,使第三方物流经营者从量和质上调整物流服务的供给力变得相当困难。
正是因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特性对第三方物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要求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思维和决策必须以服务为导向,把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一个产品,从而关注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当本文将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产品来研究时,就把第三方物流服务看作是可以生产、营销、消费的对象,它是各种有形和无形服务的集合,它包括核心服务、便利和支持。:
第三方物流核心服务是围绕输送、保管、装卸搬运、包装及相关信息活动进行的服务。用来方便核心服务使用的附加的服务称便利服务,用来提高服务价值或者使服务与其它竞争对手相区别的服务称支持。将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一个产品来研究时,第三方物流业服务领域的扩大、服务功能的增加应当围绕核心服务,增加便利和支持。例如,在包装箱上标明条形码,使物流过程中的各方都便于搬运和点数;建立方便的订货动态系统,使物流链中有关各方能够迅速获得有关订货执行情况的准确信息;一体化的配送中心的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会使物流功能向协作化方向发展;提品与信息从原料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增值服务,提供长距离的物流服务,在研究货主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流程设计的基础上提供全方位、优质的物流系统服务,会使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具竞争实力。
由于第三方物流服务从属于货主企业物流,是伴随销售和消费同时发展的即时服务。在将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一种产品分析的同时,不能忘记第三方物流服务必须以顾客为导向,即第三方物流服务产品还是顾客感知的物流服务集合。为此,对第三方物流服务产品的分析还必须注重顾客的感知,要分析核心服务及其它服务如何被顾客接受,买卖双方的相互作用如何形成,以及顾客在服务过程中是如何准备参与的。因为只有注重顾客的感知,才能使服务具有可接近性,使各种物流服务的使用感到便利,只有考虑了服务的可接近性、相互作用和顾客的参与,新的便利和支持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欣,满伶群.中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市场经济研究,2000(6)
2.朱海英.电子商务下的第三方物流[J].中国流通经济,2000(增刊)
关键词:中国;物流;第三方物流;发展思路
Abstract:Inthemoderneconomy,competitionamongenterprisesisnolongerlow-costaccesstorawmaterials,productiontechnology,asimplemarketcompetition,ofteninthefaceofthemarketandenterprisecustomerstoestablishrapidresponsesystemwithsuperiorsupplychainInferiorcompetition.Logisticsaswellastheoverallcorporatestrategyhasincreasinglybecomeanintegralstrategiccomponent.Thisarticlefromthird-partylogisticsstartwiththeconnotationandsignificance,helpingenterprisestobecomeawareofthird-partylogistics,aswellasthird-partylogisticstobringthemthebenefitsofChina’senterprisestodevelopthird-partylogistics,aswellasthestatusofexistingproblems,putforwardonthedomesticdevelopmentofthird-partylogistics建议.
Keywords:China;logistics;third-partylogistics;Development
第一章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物流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现代物流特别是电子商务下的第三方物流在企业中的战略管理地位已越来越重要,成为继生产、销售之后,企业发展的第三大支柱和第二种利润源泉。与传统意义上的物流相比,第三方物流不仅包括仓储、运输和EDI信息交换,也包括订货与自动补货、选择输工具,包装与贴标签、产品组配、进出口等。与此同时,第三方物流还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企业改革发展,推进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对第三方物流的认识
1.第三方物流的内涵及意义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形式委托给专门物流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与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及管理模式,也称为“合同物流”或“外协物流”。由于这种物流活动的提供者是一个专门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它并不在供应链中占一席之地,反以第三方的身份服务于供应链,因此将其称为第三方物流。社会分工的细化促使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它利用专用物流设施和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为客户制定物流需求计划,为客户服务。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而且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进程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整体水平。第三方物流是当今世界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是适应物流一体化趋势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据中国物流市场第三次调查报告,43%的生产企业的销售需要第三方物流的支持。而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来为自己完成物流配送业务,不但能够打破传统的“厂家—批发—零售—消费者”的营销模式,利用优质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降低经营成本,而且还能逐步建立起“厂家—消费者”的营销模式,使消费者获得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提高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可以说第三方物流能够与制造商实行有效的合作,为其提供适时的物流方案,仓储战略、库存战略、市场开发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实现信息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共享,准确了解客户的订货周期、订货量、订货前置时间等市场动态,为客户提供更完善更优质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实现制造商、客户和专业物流企业的“三赢”。
2.第三方物流的主要特征
(1)、信息化。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的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定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应及有效的客户反应、公司资源计划等技术与观念在我国的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应用。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我国物流的面貌。
(2)、自动化。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
化的效果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设施非常多,如条码ö语音ö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这些设施在发达国家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流程中,而在我国由于物流业起步晚,发展水平低,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期。
(3)、网络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物流服务为了保证对产品促销提供快速、全方位的物流支持,现代物流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分散的物流单体只有形成网络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与流通的需要。同时,网络内部的所有成员要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只有网络成员的服务水平共同提高了,才有网络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4)、智能化。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径的选择、自动跟踪控制、自动分拣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5)、柔性化。柔性化本来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够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20世纪90年代
,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资源系统、公司资源计划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周期短”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第三章国外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经验
1、国外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源于企业业务的外包(out-souring)。企业利用外部的资源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将一些业务承包给第三方企业去完成,这就是企业的业务外包。企业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接各个企业的外包物流业务,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既承包供方物流、又承包需方物流的专业化物流,一般以合同方式规定这种承包形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物流(Contractlogistics)。在欧洲:“第三方物流”作为一项外包行业,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物流领域许多著名的企业在中世纪都有踪迹,其祖先提供组配、仓储、运输以及在几百个公国和侯爵领地之间的通关服务。目前,“第三方物流”在欧洲的比重远远大于美国。欧洲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服务范围广泛的大型物流企业。二、从事传统物流的物流公司。三、新兴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四、大型国有机构加入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欧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汽车制造厂家和家电生产厂家为主要顾客,以制造业为中心而进行物流服务。在美国:“第三方物流”以两位数速度持续发展。冷战过后,世界经济重心更加倾斜,美国就成为绝对的霸主。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走在前列,物流业在其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加大。很多企业更是瞄准了“第三方物流”,利用其在信息通信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其物流行业,以此占领更大的市场,提供更优的服务,获得更丰厚的利润。同时,也促进其它行业在更多更广的范围发展。据美国咨询企业卡斯信息公司统计,1992年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营业额为350亿美元。占物流市场总营业额的2%-3%,1996年已达到500亿美元,增长到物流市场总额的5%~6%。同时,美国由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承担的物流业务量已经占全社会物流总量的57%。在日本;规模较大的零售商如大荣、西友、伊藤洋华堂等都有自己的配送中心。此外,还有约160万个中小企业则靠社会化配送中心维持正常的运营,如三菱商社的物流配送中心等。“第三方物流”就是为中小企业配送服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濒临崩溃,几乎一切都是从头再来。而物流业的发展,对其经济腾飞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现在日本的物流业利用其自身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使“第三方物流”也得到快速发展。
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第一、物流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商业机构和各大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环节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为提高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供配套服务。第二、很多成功的物流企业根据第一方、第二方的谈判条款,分析比较自理的操作成本和费用,灵活运用自理和两种方式,提供客户定制的物流服务。第三、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国外的物流公司
加入WTO以后,国际跨国企业将大举进入中国巨大的物流市场。这些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优势是明显的。由于长期从事物流服务,他们拥有十分丰富的行业知识和运营经验,先进的理论,完善的设施。这些公司资产庞大,有完善的海外网络。他们会因其与国际物流客户的良好关系,将成为国际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物流服务商。从WTO的规则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物流业的对外开放过程是渐进的,中国本土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可以在这些宝贵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物流服务水平,争取到更多的国内和国外的客户。其次,这些国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在中国缺少网络资源和运输资产,而要建立自己的网络需要大量的投资,并且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他们大多是通过与内地物流企业合作的方式经营其业务,这样不但会使他们在中国提供物流服务的成本增加,而且中国的物流企业也有机会学习其先进的思想和经营方式。第四章中国开展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和问题
1、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开始传到我国,它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外购物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特别是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视其为“第三利润源泉”,对专业化、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日渐增加。1999年—2001年,中国仓储协会对物流市场供求状况进行的三次抽样调查显示:在生产企业成品销售物流中,第三方物流所占的比重分别是9.1%、16.1%和21%,呈明显上升势头。
我国较早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传统仓储和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的,如上海友谊集团物流有限公司是由原上海商业储运公司经过分离和改制后组建的,20世纪90年代初便为国际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联合利华提供专业物流服务,业务由最初的仓储和运输服务,发展到今天提供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反馈等多功能个性化服务,双方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993年成立的中远集团,1995年对陆上货运企业进行整合,成立了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货运网络,2001年又通过合资方式,与广东科龙公司、无锡小天鹅公司成立安泰达物流公司。
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成结构看,大体分有四个途径:第一是传统仓储、运输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占主导地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中远国际货运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简称中外运)、中国储运总公司等,凭借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市场、经营网络、设施、企业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拓展和延伸其他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企业逐步转化。第二是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它们是现代企业改革的产物
,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发展比较快。例如,中海物流公司成立于1993年11月,从仓储开始发展物流业务,现发展成能为国际大型知名跨国公司提供包括仓储、运输、配送、报关等多功能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是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它们一方面为原有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物流市场渗透,如丹麦有利物流公司主要为马士基船运公司及其货主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深圳的日本近铁物流公司主要为日本在华的企业服务。第四是民营物流企业,它们由于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发展迅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朝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物流集团,是从1992年承包铁路货物转运站开始,1994年成立广东宝供储运公司,当年承接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生产企业一一美国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物流业务,经过几年的开拓创新,已成为在澳洲、泰国、香港及国内主要城市设有40多个分公司或办事处,为40多个跨国公司和一批国内企业提供国际性物流服务的物流集团公司。
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来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像宝供、中海这样功能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为数不多,规模也不是很大。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中国储运总公司这样大型的运输、仓储企业虽已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但它们的传统运输、仓储业务仍占主要部分,第三方物流的功能还不完善。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也说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单纯仓储和干线运输。其中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中,单纯仓储占21%、干线运输36%、市内配送28%、包装4%: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中,单纯仓储占37%干线运输21%、市内配送43%、包装14%。而且,生产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通常有2—10家,商业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一般在10家以上,可见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外包物流主要以“分包”为主,即将不同功能的业务分别委托给不同的企业,这从物流供给的角度看,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用户提供一揽子服务的比重不大。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其次是民营企业和少数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如中海物流的客户主要有IBH、美能达、诺基亚、三洋、东芝、三星、华为、联想等企业;宝供物流公司服务的对象是宝洁、飞利浦、雀巢、沃尔玛、联想等。
总之,随着物流热的兴起,第三方物流得到长足发展,既有量的增加,涌现出许多物流企业,2001年仅北京市注册为“物流”的企业就有120多家,上海截至2001年底挂“物流”名称的企业已超过1000家;又有质的提高,物流服务功能显著改善,出现像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那样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物流企业。但从整体上看,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还只停留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上,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
2、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物流观念落后,自办物流现象突出。由于对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错误认识和受“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影响,很多生产或商业企业既怕失去对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又怕额外利润被别的企业赚去,都自建物流系统,不愿向外寻求物流服务。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对2000家企业的调查,第三方物流业务在生产和商业企业所占比重仅为21%和13%。
(2).条块分割严重,企业规模偏小。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格局,除了新兴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外,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3).物流渠道不畅。一方面,经营网络不合理,有点无网,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合作,货源不足,传统仓储业、运输业能力过剩,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落后,因特网、条形码、EDI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应用,物流企业和客户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
(4).服务功能不全。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初的调查,在采用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企业中,有23%的生产企业和7%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的物流服务不满意。
(5).物流人才匮乏,设施落后,管理水平较低。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尚未跟上,人才缺乏,素质不高;物流设施设备落后、老化,机械化程度不高,不符合客户特定要求。
四:关于中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建议
在我国的企业中,将一部分物流作业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去完成的情况比较普遍。但是,对外委托的范围还相当窄,只是局限在一部分作业性活动上,有些委托不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以汽车为货运手段的中短距离运输、保管、配送等物流活动领域,仍然是以自家物流为主。这一方面反映出企业物流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物流业还不具备向企业提供高质的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对外委托是实现物流社会化、合理化的有效途径,企业要实现经营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满足生产经营对高度化物流系统的需要,有必要在物流对外委托范围和方式上做出新的尝试。
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无疑是促进企业物流活动合理化、效率化,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中,会极大地促进物流事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事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加入WTO,使国内市场国际化,会有更多的外资物流供应商进入国内物流市场,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形成严峻的挑战。当务之急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我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是从国有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带有许多计划经济的遗迹,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权益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
分离,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激发企业活力,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一方面要进行内部的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中远集团在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和中国外轮公司业务的基础上,2002年初成立中远物流公司,重新构建覆盖全球的物流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行企业改制上市,吸收和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克服资本金不足的缺陷,促使企业快速成长;隆大,促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作。
(2).加快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物流配送是流通部门连结生产和消费,使时间和场所产生效益的设施提高物流配送的动作效率是降低流通成本的关键所在。配送中心通过购销功能,可以疏通流通渠道,协调产需矛盾。合理化的配送可以消除重复运输,提高运输工具的利用率;而集中库存则能减少仓库基建费用,压缩社会库存,减少仓储费用和资金占压。配送在我国发展近十几年,但进展缓慢、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具体表现:配送规模小,物流网点没有统一布局;配送中心现代化程度低,机械化水平低,整体物流技术水平比较落后;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其中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加工和利用等等。因此,加快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是缩短我们与发达国外差距的有效途径。
(3).加快网络和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已突破其原有的内涵和外延,它更加要求信息的高容量化、高速度化、高替代化。信息系统不再只是企业自身的某个功能部分,它覆盖了整个物流企业及周围环境。要建立信息网络,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EDI)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建设高度发达的信息系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要求,把原有的信息系统全面优化是加快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前进的保证。
(4).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集团,实行集约化经营。在市场经济中,一切要靠实力说话。只有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有可靠的资信保证,才能取信于人。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调查显示,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最看重的是物流满足能力和作业质量。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有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效益。目前,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都有特定的服务领域,彼此间竞争不大。若要适应入世后激烈竞争需要,必须打破业务范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整合物流企业,鼓励强强联合,组建跨区域的大型集团,而且只有兼并联合,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和健全经营网络,才有可能延伸触角至海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5).要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物流企业在重视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特别是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据可依;二是尽快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使物流业务运作有规可循;三是发挥组织、协调、规划职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物流中心,克服条块分割的弊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促进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发展。
结束语
在过去的三年内,国内第三方物流市场超过70%的物流供应商都以30%以上的速度发展,预计2005年,3PL的年增长率仍将达到25%。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崛起,它利用自身的优势与企业在“双赢”的模式下,给企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同时,企业在良好物流环境下不断的发展壮大又给第三方物流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但是,如果双方都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就会给任何一方带来不好的影响,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因此,企业与第三方物流要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识,建立在“双赢”的模式下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张毅.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
关键词:航运企业;绿色供给链;环境内化成本
1航运企业与绿色供给链
中远总裁魏家福在2008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企业峰会上说,航运企业常年有许多船舶运营,飓风、台风、热带风暴的发生随时都会对航运企业的安全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由于气温上升,海洋的风暴也非常常见,安全开展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航运企业现在非常关心气候变化,同时也力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与此同时,航运市场也开始注意碳的排放。比如欧洲市场便已经对于外来商品的准入设置了越来越多的门槛,较低的碳足迹是新的门槛之一。欧盟2008年,在2012年前,所有进出欧盟国家的货机、货船都将被纳入“欧洲排放交易方案”中。也就是说,所有的货机、货船的主人要为它们的污染买单。随着国际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逐渐成为当代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企业环境成本内在化将是企业通过ISO认证,消除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参与更广泛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由此,航运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不仅关系到航运公司的可持续战略实施效果,也与企业的社会责任休戚相关。如何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与环境可持续性的双重目标成为航运企业思考的课题。本文提出,绿色供给链帮助他们完成自我救赎。传统上讲,减少碳排放的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和分销领域(现在航运企业业务已不仅仅是拘囿运输),但事实上,减少CO2排放最大的潜力来自于供给链,而这部分远没有开发。国外的实践证明,实施绿色供给链不是为了环境责任增加成本和减少利润,恰恰相反,它是在符合生态效率的基础上,追求经济目标。
2航运企业实施供给链的现状和特点
2.1中远绿色供给链
2002年,中远集团确立“由全球承运人向以航运为依托的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的发展战略,组建中国远洋物流公司,新华社等媒体誉之为“中国物流航母今起航”。2006年中远完成首个以保护环境、反对腐烂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这个报告后来荣登联合国全球契约范例报,是第一个中国企业,也是第一个中国航运企业入选。中远在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三年可持续发展报告。2007年4月,由于船舶环保达标率非常高,中远的船队集装箱船队连续三年被美国的长滩港务局授予环保绿企奖。2007年底,中远物流下属的中远网络物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远网络)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合作,通过实施IBM的绿色供给链(GreenSNOW)解决方案,帮助中远物流优化供给链、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并降低碳排放量。中远网络目前已设立了物流新技巧实验室,供给链优化特别是绿色供给链项目是其中的研究方向之一。
2.2马士基绿色供给链
AP-穆勒马士基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航运集团。作为航运界的老大,在足迹遍布全球地同时,马士基的环保政策体系也变得非常完善。如何利用资源、如何优化船只运行、如何处理放弃物等,马士基航运公司显得格外的小心,他们认为环保行船需要一种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同时还要兼顾长期经济增长,需要找到有利于环保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于是,马士基物流公司在全球推出了名为“供给链碳把持(SupplyChainCarbonCheck)”的全新碳减排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制定并实施旨在减少供给链碳排放的解决方案。这是首次由物流供给商开发的专门应对全球供给链挑战的环保类服务。此外,不仅在物流环节,包含与船队密切相关的港口方面,马士基的环保政策也无不涉及。
马士基提出供给链碳削减方案(SupplyChainCarbonCheck)。通过这绿色供给链解决方案为客户减少CO2排放量,这也是第一个有物流供给商提出的一个减少供给链的碳排放的公司。此方案有三个步骤,一是计算碳足迹;二是模拟碳足迹;三是比较并发掘其中待提高的潜力机会,然后帮助客户去实现降低碳排放的方案。这也许是我们对客户的最大承诺。
3航运企业发展绿色供给链GSC的优势
第一,绿色供给链使成本节约、收入增长和提升名誉。
2008年安永(Ernst&Young)与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联合进行一个调查研究。调查对象是一些大企业的总经理或主管,而且他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供给链高层次的认识,并知道给他们企业带来的机会,以及带来的成本和实施的复杂性。声誉、降低成本和收入增长是超过一半调查者看重的机会。63%的人认为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供给链为收入增长供给了机会,71%认为声誉和品牌是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带来了机会。
绿色供给链不仅仅是保护环境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增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软性力量,注入一种非营销的营销作用。正如绿色不仅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商机。
第二,绿色供给链有利于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使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改变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法,建立并完善绿色物流体系,通过绿色物流来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
第三,有利于占据物风行业金字塔的顶端。
马士基已经有自己绿色供给链解决方案,可以为其他物流公司供给咨询,而中远利用IBM供给的解决方案实施绿色供给链,不过正如中远人所说的“中远物流的业务尝试将从纯粹的第三方物流上升到第四方物流咨询商”,而绿色供给链是一个很好的跳板。因为绿色供给链的解决方案将不仅仅单纯负责客户的物流运输,还将介入客户的供给链咨询、供给链方案的制定等环节,向物流咨询服务企业转型,从而占据物风行业金字塔的顶端。
4航运企业实施绿色供给链的策略
第一,环境内部化成本的实施。
从短期来看.环境成本内部化倾向于增加企业成本而削弱了企业竞争力。但从长期来看,环境成本内部化一方面会使效率的提高而抵消由于环境成本内部化带来的成本增加,甚至最终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体现在在差异化方面,当产品由于环保特征而跟竞争产品相区分时,就能获得有利的正的差异化效果。绿色供给链是航运企业供给差异化的服务。
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弹性大小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可替代的物流服务越多,需求价格弹性则越大,反之,则越小。第二,货物价值以及物流费用在该货物总成本中的占比。货物价值小、物流成本占比大,物流需求价格弹性就大;货物价值大、物流费用占总成本比例小,物流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小。而环境成本内部化对需求弹性大的情况下,产品价格容易使消费者转向替代商品,企业不容易进行成本转嫁,企业不仅失去市场share,而且会减少margin。但是,如果产品需求弹性较低,环境成本就容易转移给消费者。所以对航运企业的第三方物流来说,实施绿色供给链时,付出的成本要在环境成本内化的基础上,合理转移成本。
由此可见,环境内化成本可以使得绿色供给链取得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异化优势,提高生产力和竟争力。
第二,概念营销和执行。
碳足迹是一种测试人类活动给环境带来影响的工具,通过温室气体数量的形式,将二氧化碳作为测试单位(Wikipedia)。这便于个人和组织概念化他们自己(或组织)给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
概念营销宜提倡每一细节都植入环保理念,每一细节都体现环保理念;“环保”不应是一个虚幻的词汇,而应是贯穿整个企业价值链始终;“绿色供给链”项目是一项多赢的方案;绿色方案可能是高成本,但在长期看来,它是节约的等等。:
第三,绿色供给链信息平台的构建。
美国著名商业奇才、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企业在供给链运作上不具有竞争力的话,就干脆不要竞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现实已经表明物流供给链推动世界,这是21世纪的大趋势。如果非要给供给链加个注脚的话,绿色供给链也许才是完美的答案。那么绿色供给链的竞争能力体现在那里?很显然是物流链上。企业在面对整个供给链时,最大的障碍在于信息的流通和有效地合作。至此,信息平台的建立将会实现良好的沟通和排除浪费和重复能力。绿色的注脚需要信息技巧的支撑,因为信息可以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很多地方,大大降低堕落绿色供给链的可能性。
第四,构筑绿色供给链解决方案。
正如马士基的供给链碳削减方案(SupplyChainCarbonCheck),物流公司应该整合资源,开发绿色供给链解决方案以占据占据物风行业金字塔的顶端。第三方物流在网络以及对货物流动的各个环节比较熟悉方面存在优势,可以通过简化、动态、高效的管理模式,降低了成本和复杂程度,能够更大的机动性整合客户的需求,降低交易成本和减少碳足迹。
中远集团通过数据发掘开拓高端服务市场,为供给供给链解决方案夯实基础。中远集运借助于精细化管理核心业务系统,对前几年的经营数据进行深度发掘,分析不同航线的经营形势并进行相应的运力调整和服务创新,从而开拓出价值更高的细分市场。2008年中远集运率先开发的上海-长滩快航,就是基于数据分析开发出来的细分市场新业务。该系统可以帮助中远集运进行基于单箱贡献值的核算,支持包含销售贸易区、客户、合同、货种、货流等不同视角的贡献值分析,实现了集装箱运输生产经营决策活动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罗云桂.环境成本内部化探析[J].价格月刊,2007,(09).
[2]张金生.缔造中远物流的明天-专访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叶伟龙[J].中国储运,2007,(01).
关键字:第三方物流,保险,法律关系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兴起,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为客户提供越来越便利的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承担着越来越大的风险。随时可能发生货物破损、野蛮装卸、误时配送、偷盗灭失、变质串味等风险都可能遭致托运方提出索赔。面临风险的猖狂和索赔的烦恼,第三方物流企业该如何防范?是自留还是转嫁?世界各国的实践告诉我们,保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保险一方面体现了分散社会资源集中运作的优势,另一方面又体现出现代社会互助精神的价值。因此,现代物流诞生伊始,保险就得到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青睐。在我国,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物流保险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的缺陷。另外,物流业对保险业的陌生又造成对保险功能的定位不清,这也是导致我国物流保险业不发达的重要原因。
一、第三方物流保险的起源-从“三足鼎立”到“双轨并行”
近代保险制度肇始于14-16世纪的国际贸易活动,从此物流保险便开始了其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历史。据资料记载,1384年在佛罗伦萨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单。到16世纪下半叶,英国女王特许在伦敦皇家交易所内建立保险商会,专门办理保险单的登记事宜,由此逐渐形成了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制度。1666年,伦敦皇家面包店引燃了长达5天5夜的一场大火,大火几乎吞噬掉这座古老的城市。1667年,英国便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火灾保险公司,近代的火灾保险制度诞生了。海上运输保险和火灾保险,是第三方物流保险在运输和仓储环节的最初起源。
到了现代社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不特定的社会公众造成损失的风险逐渐增加,于是保险领域又产生了公众责任保险。所谓公众责任保险就是保障投保人因疏忽导致第三者伤亡或财物受损的法律责任。在运输领域,伴随着公众责任保险的兴起产生了承运人责任保险制度。承运人责任保险承保的就是承运人在运输货物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对托运人货物损失在法律上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运输环节保险、仓储环节保险以及承运人责任保险形成了传统物流领域“三足鼎立”的保险格局。随着现代物流业务的发展,在综合性的一体化物流服务理念下,传统货物财产保险体系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
1.各环节的保险被肢解,与现代物流功能整合的理念背道而驰。
由于在传统保险体系下,物流的各个环节被肢解,造成了托运人不得不按环节投保的现状。比如,托运人要完成一项物流活动,就不得不在运输环节投保货物运输险、在仓储环节投保货物仓储险等。多次办理保险手续意味着多次的保险谈判、保单缮制、费用支付等。程序的复杂既延长了物流活动的时间,又增加了多环节保险的费用,给托运人带来不便。
2.传统货物保险体系不能无缝覆盖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第三方物流保险存在真空。
在传统货物保险体系下,保险公司并不提供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诸多物流环节的保险服务,这就使物流货物的保险出现真空,被保险人的利益并不能得到充分地保障。
例如,英国伦敦保险协会所制定的“协会货物保险条款”(InstituteCargoClauses,ICC)规定:海上货物运输保险责任的起讫期间遵循“仓至仓”条款(WarehouseToWarehouse)。然而,随着现代物流业务的兴起,在保险责任期间方面,传统的ICC所提供的“仓至仓”条款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物流要求的“门到门”(DoorToDoor)、甚至“桌到桌”(DeskToDesk)的一站式服务。因此,在现有的保险体系下,“门到仓”以及“仓到门”所代表的集货与配送环节的保险处于真空状态之中。
3.传统保险的制度设计与现代物流不配套。
以仓储保险为例,传统的仓储保险是对大宗货物在较长时间的仓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投保,因此保险费率一般较高。在现代物流JIT生产方式以及零库存管理理念下,仓储则具有“短暂性”的特征。换句话说,仓储在整个物流活动中仅仅起一种“歇歇脚”的作用,因此其保险费率一般不宜过高。实践中,被保险人分别投保货物运输险和仓储险,虽然可以基本上涵盖物流活动的主要环节,但由此带来的保险费用的上升却是被保险人所不能承受的。
有鉴于此,我国一些保险公司早在1998年就开始积极探讨个性化的现代物流保险方案。这些方案将保险责任起讫期间延长为“门到门”条款,把货物运输保险和短暂仓储保险打包后低价出售。这些方案的推出,使现行保险体系逐渐与现代物流业接轨,是对现代物流保险的有益尝试.2004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正式推出了《物流货物保险》和《物流责任保险》两个物流保险条款,结束了传统保险的“三足鼎立”局面,从而进入了物流保险的“双轨并行”阶段。
二、扑朔迷离的法律关系
根据保险标的的不同,第三方物流保险可以分为物流货物保险与物流责任保险。所谓保险标的,就是指保险关系当事人之间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具体来说,物流货物保险的标的是货物的实体财产利益,物流责任保险的标的则是被保险人对于第三人依法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赔偿责任虽然可以具体化为一定数量的财产性利益,但其本身并不是基于货物而产生的。实践中,认清物流货物保险与物流责任保险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对甄别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法律责任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双轨并行”的物流保险基本形态及其法律关系
1.物流货物保险
从法律上讲,物流并不转移货物的所有权,货物所有权仍然掌握在委托方(第一方或第二方)手中,委托方对货物具有直接的保险利益,故其须对货物损失的风险负责。货物所有权在第一方和第二方之间的转移,决定了由谁来办理保险;但是不管委托方中的任何一方承担保险义务,均与第三方的物流企业无关。以CFR贸易方式为例,货物风险在买卖方之间的转移以货物越过船舷为界,此时为了转嫁货运风险,一般应由买方(表现为第二方)办理保险。自始至终,第三方物流企业既不承担货物的保险义务,也不负责赔偿货物损失的风险。归根到底,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是物流货物保险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2.物流责任保险
当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责任造成货物损失时,按照保险法代位求偿理论,货物所有权人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赔偿货物所有权人的同时便取得代了位求偿权。基于代位求偿权,保险公司可以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追偿。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降低自身责任风险,一般会选择投保物流责任险。物流
责任保险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保险利益人)均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责任保险的标的不是货物实体财产本身,货物的所有权人自然也不是物流责任保险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二)物流货物保险的特殊形态及其法律关系
1.物流货物保险的特殊形态之一: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兼业保险人
根据中国保监会《保险兼业管理暂行办法》第2条规定:保险兼业人是指受保险人委托,在从事自身业务的同时,为保险人代办保险业务的单位。一般而言,保险兼业人都有与其主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一定规模的保险业务来源。实践中,很多传统的货运企业、货运企业、进出口企业拥有“保险兼业许可证书”,这些企业在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继续兼业从事保险业务。此时的保险法律关系中,投保人为货物所有者的第一方或第二方企业,保险人为保险公司。与物流货物保险基本形态下的法律关系有所不同,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保险公司的人,是代表保险公司的利益与投保人订立了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的法律后果仍由保险公司承担。
2.物流货物保险的特殊形态之二: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货物所有权人的受托人
这种形态的物流货物保险起源于国际货物买卖中的买方委托卖方办理货运保险的CIF、CIP等贸易方式。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之间互相委托办理货运保险是经常的事情。如前所述,在CFR贸易方式下,原本由买方负责办理货物保险,但实践中出于贸易的方便,买方往往委托卖方在装船的同时为其办理货物保险事务,因此出现了CIF的贸易方式。在CIF的贸易方式下存在着两个独立的法律关系:首先是委托人(买方)与受托人(卖方)之间的委托合同关系,其次是以卖方为投保人、买方(或其他的保单背书持有人)为被保险人、保险公司为保险人的保险法律关系。
更进一步,实践中又出现了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办理保险的做法。例如,国际货运企业在为货物所有权人提供出口清关、安排运输等物流服务时,往往还代客户进行投保。这种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被保险人的利益与保险公司之间订立保险合同的法律关系,与保险经纪关系极其相似。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办理保险时存在着两个法律关系:首先是委托人(买方或卖方)与受托人(第三方)之间的委托合同关系,其次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投保人、委托方为被保险人、保险公司为保险人的保险法律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货物所有权人的受托人,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其法律后果应由货物所有权人承担。
综上所述,只有投保物流责任保险时,第三方物流企业才是保险关系中的被保险人。此时,第三方物流企业须承担保险合同的法律后果。除此之外,投保物流货物保险时的各种情形,包括货物所有权人直接投保、第三方物流企业兼业保险以及其作为货物所有权人的受托人等各种情形,第三方物流企业均不是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的法律后果亦不应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明确这一点,对认清物流保险实务中的若干误区有重要的作用。
三、第三方物流保险实践中的认识误区
本来,“双轨并行”下的货物保险与责任保险分属于不同的保险类型,两者各自独立发挥其保险功能。但随着综合物流服务的产生,第三方物流企业办理自身责任保险的同时,越来越多地为货物所有权人代办货物保险。从投保形式上看,其与物流责任保险极为相似,因此实务中还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误区之一:用代收委托人的保险费投保物流责任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向委托人收取的保险费属于代收性质,其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代为投保物流货物保险的义务。然而,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认为,投保与否以及投保哪个险种完全是自己的事情。为节省保费,他们往往只投保物流责任保险一个类型。这些企业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责任保险情况下,对于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的货物损失,保险公司是不负赔偿责任的。此时,货物所有权人面临的货损风险加大。另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这种行为极有可能导致权利人提起违约诉讼。
2.误区之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承担全部货损责任。
按照法理,当发生除第三方物流企业责任以外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外来风险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货物损失,被保险人应该向保险公司索赔。只有发生了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责任导致的货物损失时,被保险人才可以选择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索赔。但实践中发生货损时,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往往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对损失的原因不加区分,直接向委托方理赔,白白造成了损失。
3.误区之三: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必要投保物流责任险。
很多时候,委托方直接与保险公司打交道可能更为方便,所以实践中委托方并不一定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代其投保。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认为既然委托方已自行投保,便没有必要投保物流责任险。其实,委托方投保的仅仅是货物财产险,对于因第三方物流企业责任造成的货物损失,保险公司仍然可以取得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追偿的代位权。因此,从有效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即便是在委托方自行投保的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仍有必要投保物流责任险。
4.误区之四:双方行为。
在兼业保险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保险人的人。为提高效率,很多物流企业受货物所有权人的委托还代其办理保险事务。这种操作方法,便于物流企业及时撮合交易,但其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法律风险:即双方。所谓双方,就是指同一人同时双方当事人签订民事合同。为了维护被人的合法权益和确保权的合法行使,法律上禁止人从事双方。在保险活动中,一个人如果同时充当投保人和保险人的人,难免顾此失彼,最终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更有甚者,一些双方行为还构成了严重的刑事犯罪。其作案的惯常手法是人为地制造虚假交易,待骗取双方被人的资金后携款潜逃。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双方的行为是万万不可采取的。
四、第三方物流保险功能的重新定位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制定的《物流责任保险》第十二条规定:保险人以本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预计发生的物流业务营业收入为基础计收预付保险费。该条款一出台,物流界为之哗然:年轻的中国物流业怎能承受如此高昂的保险费用!诚然,保险是分散货物损失风险的一种有效途径,但保险绝不是风险防范的全部内容,认为一切风险都可以转嫁给保险公司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这种不切实际主要表现为物流与保险的脱节。一方面,物流界希望的保险品种在保险界至今还是空白;另一方面,保险界推出的产品由于费用过高,却又为物流界所不能承受。笔者认为这种脱节固然与新事物尚不成熟有关,但更重要地还在于物流界对保险功能的定位并不清晰。
一般而言,风险的估算要参考两个指数,即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发生损失的概率越高,造成损失的程度越严重,风险也就越大。企业应该系统研究面临的不同风险类型,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
策略。风险应对策略可以从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两个方面入手,前者包括放弃和管理,后者包括自留和转嫁。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按照不同的风险类型探讨第三方物流企业具体的风险应对策略,进而给出物流保险功能的准确定位。
1.风险最小类型,即发生的概率很低,造成的损失也很小。
这种类型的风险一般很少发生。如某物流公司每天按照固定的路线为某超市供货,由于公司没有充分预计到高考时可能造成的车辆拥堵和临时交通管制,结果高考当天发生配送延误达2个小时,按照合同约定应向超市赔偿单票物流费用5%的违约金。一般来说,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造成的损失也不大,因此这种类型的风险不具有保险的经济性。实践中,大多数企业会选择风险自留的方式。所谓风险自留,就是由企业自己来承担风险。自留风险的可行程度,取决于损失预测的准确性和补偿损失的适当安排。
2.风险较小类型,即发生的概率很高,但造成的损失很小。
这种类型的风险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大事不犯、小事不断”。“大事不犯”说明损失一般不会太大,“小事不断”则说明损失发生的概率很高。现实中,恰恰这种类型的风险让物流公司颇感头痛。
由于损失发生的概率很高,保险公司便有可能无利可图,实践中大多数保险公司不愿提供这种类型的保险。由于造成的损失很小,因此物流公司自留风险成为可能。另外,即便一些保险公司愿意提供这种保险,其费率必定是昂贵的。因此,购买保险往往是不经济的,物流公司也只有通过自留的方式来应对风险。实践中,因为野蛮装卸、内部人偷盗等行为导致的货物损失风险就属于这种类型。
虽然这种类型风险造成的单次损失并不大,但较高的发生概率造成的累计损失足够物流公司难以承受,因此物流公司陷入了两难困境。很多物流公司抱怨保险公司提供这种类型保险时索要了过高的保险费率,而保险公司却又抱怨物流公司的管理水平差、发生风险多导致其无利可图。
笔者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抱怨,根源在于对保险功能的定位不清。从风险筹划的角度来看,保险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策。风险是一个客观现象,保险能够分散风险发生时被保险人的损失,但不能从源头上制止风险的发生。这种“大事不犯、小事不断”的风险,大多属于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通过有效的管理完全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因此,笔者建议这种类型风险的应对策略是:管理加自留,即首先通过有效的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使风险的类型转化为风险最小型,然后通过自留的方式规避风险。
3.风险较大类型,即发生的概率很低,但造成的损失很大。
这是传统保险可以承保的风险类型。由于发生的概率很低,保险便具有了可行性;由于造成的损失很大,成就了保险的必要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从事业务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的威胁。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足以让物流公司倾家荡产。保险的功能就在于有效分散风险,最大程度的降低被保险人的损失。笔者认为,对于较大类型的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采取保险的策略予以转嫁。
4.风险最大类型,即发生的概率很高,造成的损失也很大。
这种类型的风险一般不会发生。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在道路状况不良、天气环境恶劣、司机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企业承运一批价值连城的玻璃制艺术品时所面临的风险就属于这种类型。此时,理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会采取放弃的方法来应对风险。放弃不失为规避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其机会成本却是可能获得的高额收益。另外,放弃固然可以避免一些风险,但难免又会遇到其他风险。可以说,放弃仅仅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应对策略。
笔者认为,当放弃的机会成本足够高时,物流企业总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水平的方法降低货物发生损失的概率。如前例,选择空运、高价雇佣一名技术娴熟的驾驶员或者给玻璃艺术品进行安全包装等,这些管理方法足以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因此,应对这种风险的最佳策略是管理加保险,即通过有效的管理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使风险的类型转化为风险较大型,然后通过保险的方式转嫁风险。
综上所述,本文的结论是:保险的功能主要在于分散风险和降低损失,保险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风险的发生。对于发生损失概率很高的一些风险,企业可以先进行有效的管理降低风险,然后采取自留或者保险的方式予以防范。对于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以及虽经有效管理但仍不能避免的因素产生的风险,则应该采取保险的方式。实践中,轻视管理、盲目保险的做法是不经济和不科学的。正确定位物流保险的功能,对物流业和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1]孙祁祥。保险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1)产品策略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产品是服务产品,根据层次的划分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即以运输、仓储服务为主的核心产品;以公司车辆、货场等物流设备为主的基础产品;以恰当的运输方式与安全、准确、有保障的服务为特点的期望产品;以GPS随时跟踪货物、条形码技术为主的附加产品;与客户通过长期稳定关系而赢取的全方位物流合作中出现的潜在产品。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行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为客户提供的产品仍然是以核心产品为主,即为客户提供简单的、附加值较低的运输与仓储服务,占总产品数量的84.8%。其他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仅占销售产品数量的15.2%。由此可见,我国第三方物流的运营仍是基于区域性物流网络,以仓储与运输服务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第三方物流行业就会出现资源整合现象,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会被吞并,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行业整合发展的过程中,树立起自身的品牌,提升市场知名度,增加核心产品的附加值,带动非核心产品的销售,获取更大的经营收益。
(2)价格策略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通常采用低价策略来维护客户,提升产品竞争力。低价策略是一种行之有效、易于实施的营销策略,但是其实施需要降低物流成本,需要企业在物流活动成本、信息流通成本和物流管理成本三个方面都进行压缩。伴随客户服务要求的提升,人们不仅需要产品价格低廉,还需要产品性能优良,即“物美价廉”。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设计价格策略时,要全面掌握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利用有效的客户服务系统,实时、全面的地收集竞争对手的物流信息,借鉴竞争对手的成功经验,吸引竞争对手的失败教训,将自身的物流产品与竞争对手的物流产品进行深入分析与比较,查找自身产品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使自身的价格策略发挥营销作用,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3)渠道策略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提升市场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就需要搭建自身与市场之间的桥梁,让客户了解企业的产品。营销渠道可以充当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也可以成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媒介。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营销渠道建设已经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否在众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中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的产品除物流产品以外,还有企业的信誉、品牌、服务、感情等。营销渠道的构建应改变以往从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出发的做法,而是从客户的购买行为出发,将营销渠道的重心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的客户转变。物流企业渠道营销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分销类型。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分销渠道类型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产品类型、服务水平、市场环境、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等方面,只有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深入的分析,才能制定出科学适宜的渠道营销策略。
(4)促销策略分析。广告策略、公共关系策略、人员推销策略与销售促进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常用的促销策略。广告策略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广告媒体合作,将广告到合作的媒体上面。在进行合作媒体选择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分析自身的客户群体,根据客户群体的类型来选择媒体类型以及广告的经费、频率等具体事项。公共关系策略是指企业在与政府保持密切联系的同时,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达到宣传企业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的目的,从而将企业积极向上的形象展现到公众面前,让人们全面地了解企业。人员推销主要适用于营销目标确定后一对一地展开销售推荐。采用人员推销策略需要营销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并且善于运用销售技巧完成促销任务。销售促进是指刺激客户较快、较多地购买产品,例如,以现场演示为主的促销活动,这就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动参与物流展示会等活动,从而向客户全面地介绍企业的物流产品与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
二、基于一对一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营销策略创新
(1)产品策略创新。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的产品就是“物流服务”,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由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来决定。基于一对一模式探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产品策略创新,就要从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入手,结合传统产品营销策略的经验进行创新突破。一对一模式的产品策略创新首先要为每一位客户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物流方案。针对客户的实际要求及其特点,通过客户管理系统,将所有的客户群体进行分类与细化,设计出符合不同客户群体的物流方案,保证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其次,运用信息技术,保证整个物流服务过程优质高效。将射频技术、EOS电子自动订货信息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物流服务中的各个环节,尽量优化服务效果,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再次,创建完善的工作质量保证体系。在与客户保持合作关系的过程中,通过客户信息反馈机制,针对客户的动态变化调整物流方案,提升服务工作质量。最后,构建跟踪服务体系。由于物流服务具有特殊性,跟踪服务在整个物流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为客户提供全程优质的物流服务的有力保证。
(2)价格策略创新。物流服务定价主要以物流成本为依据,然而,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并非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因此其定价很难依据具体的标准来实现。在一对一营销模式中,物流企业需要对自身的内在条件与外界竞争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再采用科学适宜的手段,基于与客户共赢的理念,制定一个对于自身合理且客户又易于接受的价格。价格策略创新首先要以竞争为导向。随着中国物流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实力强大的国外物流企业进入国内物流市场,使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而我国又有着广阔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以竞争为导向,实时关注竞争对手的服务价格,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打败国内外竞争对手。其次,要以客户为重点进行动态定价。在信息交流便捷的今天,信息不对称现象基本消失,客户会通过互联网等信息媒介了解到服务的相关信息,掌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与服务价格。第三方物流企业也会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客户进行频繁的沟通,对客户业务数量、忠诚度进行分析,以客户为重心确定产品价格。客户具有价格评价权,客户认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价格是否合理,决定着客户对物流企业的认可度,也会对购买决策产生影响。最后,就是加盟经营定价。一对一模式不仅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客户进行一对一的价格管理,还要求对加盟经营企业的价格也要进行一对一的管理,保证整个物流企业价格体系的有序和统一。加盟成员竞相采用降低价格的方法赢取客户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最为担心的,会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无序竞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对加盟成员提出明确要求,不允许他们随意、大幅度变动服务价格,还可以通过交纳保证金的方式对加盟成员进行约束。
(3)渠道策略创新。与客户建立长久、稳定、彼此信任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基于一对一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对企业的文化进行认真研究,只是抱着短期挣钱的心态来加盟和经营,并没有考虑到长期合作可以给双方带来双赢。因此,连锁零售企业应当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上强调长期性的合作效应,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企业品牌文化的塑造。连锁零售企业建立了统一、共赢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所有连锁店铺都可以实现从内到外的高度一致,在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管理制度上也可以实现高度一致性,为所有连锁店铺实现高效物流奠定制度基础。
三、结语
1.1信息充足真实—物流管理的科学性物流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环节构成的多样性,每一个环节所涉及到的信息各不相同。从酒店本身的角度来讲,因其主营业务不是物流管理,这就决定了它无法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该领域上,凭借自身的能力无法充分掌握市场信息。与此相反,第三方物流专门从事物流管理服务,不论是采购市场、平台渠道、资源价格、制度政策、流通方向还是其他物流管理链条上的任意环节,它都能够比酒店掌握更加充足可靠、真实合理的信息数据,而这些是酒店在决策思考与选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假如酒店在物流管理中引入第三方物流,就可以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在信息掌控上的优势,帮助酒店采购到更加合适的用品并为酒店提供更加科学的运输仓储方式等系列服务。
1.2规模稳固扩大—物流管理的经济性规模效应在企业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盈利方式,简单来讲,是通过规模扩大的方式来平摊成本进而提升整体利益。从采购的角度来讲,假如酒店完成该项工作,由于采购量的有限性与相对少量性,它与供应商进行议价时不具备较好的商议空间,从而直接导致采购成本的提升。此外,假如酒店希望通过多个供应商的供货方式以保证风险防控的可实现性,就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筛选与谈判,这一工作也会在无形中提升酒店的采购成本。与此相反,由于第三方物流的业务规模大,需求量也较大,它在与供应商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拥有更多的议价空间,即通过规模效应的方式来降低成本,这是单独的酒店物流业难以实现的独特优势。除此之外,第三方物流还可以通过多酒店物流管理的形式,将具有相似物流需求的酒店归并在一起,共同提供服务。比如在食材配送上,同一条线路可以配送去A酒店、B酒店、C酒店,而该路线的成本可以由这三家酒店根据实际距离进行按比例收费,这会比单独向A/B/C酒店收费来得更为低廉。因此,假如酒店在物流管理中引入第三方物流,就可以借助第三方物流自身的规模效应来降低物流费用,从而提高物流管理的经济性。
1.3资源高度集中—物流管理的专业性在人力上,酒店的物流管理可能只由某一个部门的某几个人来承担,所依靠的也是酒店根据自身业务需要而搭建的平台。总的来讲,其通用性较强而专业性较差,这不仅会降低物流管理的精准性,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甚至争夺了主营业务的掌控资源。与此相反,第三方物流一般都会拥有自身的专业人才及信息系统。以信息系统为例,第三方物流具备了射频技术、条形码技术、地点定位等信息技术,这一先进的平台将有助于物流企业进行需求的预测。例如,根据淡季旺季来进行企业对车辆的需求量、车辆运转的频率、仓储商品的周转率等信息的预测与决断,并以此提前设计好物流规划与资金调度安排等。这些都将有利于第三方物流在为酒店提供服务时表现出更加快速准确的反应力。除此之外,由于资源的高度集中,第三方物流在管理的过程中有了更好的弹性空间来提高对风险的防控能力,这些都体现了其管理水平的专业性。因此,假如酒店在物流管理中引入第三方物流,就可以借助第三方物流在资源管控上的高度集中性来提高自身物流管理的专业性。
2如何在酒店管理中更好地应用第三方物流
2.1明确外包业务以制定管理战略酒店管理涉及的环节众多,内容繁杂,因此在应用第三方物流时,首先应当明确外包业务以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战略。以食材管理为例,对于果蔬类食材而言,不同品种的保鲜条件不一致,保质期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无论是配送还是仓储,其流程工艺均不尽相同。有些酒店与果农等果蔬生产商有直接的业务往来,一般会由合作的生产商根据需求直接将食材运送到酒店的餐饮部门。基于这种模式下的物流管理,酒店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包括配送价格、配送时间、时蔬品类等,而其管理也会相对细腻,特别是在质量把控上,会有更加细致的要求。与此相反,有些酒店并不具备该类合作伙伴,它们需要依靠第三方物流来进行统一的调配与支持。基于该种模式下的物流管理,酒店的管理会相对简易粗放,因为管理权进行了部分转移。由此可见,不同的外包业务其所需要的物流管理战略会存在差异。企业在制定物流管理战略时,应当思考并关注以下几个要点。其一,酒店的资源。就是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哪些业务适合外包,特别是酒店不擅长或难以企及的领域,应当果断予以外包。其二,酒店的资金。就是可以供第三方物流的成本额度,不同于酒店物流的内部管理,第三方物流的成本项目会更加细化多样,这也是对企业资金投入的一个考量。总的来说,合理应用第三方物流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战略。
2.2结合酒店实际打造物流链条完整的酒店物流链条一般包括采购、包装、配送、善后处理这几个环节,酒店在应用第三方物流时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物流链条的设计与铺排。在采购环节,应当在明确外包业务的基础上,由第三方物流进行中央管理式的统一采购,第三方物流有专业的采购人员根据酒店的采购需求与供应商进行议价并把控质量,酒店需要的就是与第三方物流的准确对接,特别是需求的即时反馈。受淡旺季的影响,酒店在各个阶段的采购需要会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提前与第三方物流进行沟通,以便可以提前进行采购规划,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采购成本。在包装环节,有些食材需要先行经过简易的初步加工,例如禽类除毛去内脏、果蔬削皮去根等,而后才能进行分类包装及归并,这就涉及到工艺流程的设计。在该环节,酒店将具体的包装要求进行细化,以便第三方物流可以更好地作业。在配送环节,会涉及到配送时间、车辆调度、货物调配等,这也是物流链条中最为关键与核心的部分。对于提供较多餐饮服务的酒店来讲,在餐饮配送的时间上会相对固定,而在其他商品的配送上则弹性度较高。需要注意的是,在配送上,酒店应当预留更多的弹性空间以便应对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在善后处理环节,主要指的是每天产生的垃圾废弃物等,这些同样不能忽视,外包给第三方物流的业务中应当包括该部分的回收再利用等,如将可用的废弃品进行低价收购以返回给酒店等,这些都有助于降低酒店的物流管理成本。总的来讲,酒店在运用第三方物流时应当设计打造一条合理的物流链条以便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服务精准性。
2.3强化合作关系以提高协同效率除了上述提到的实质性建设工作外,酒店在引入并应用第三方物流时,应当在全过程中与第三方物流保持紧密友好的合作关系以提高协同效率。一方面在思想观念上,因物流管理外包之后会同步转移部分控制权,部分酒店会因此而产生一定的担忧,表现在外就是与第三方物流进行合作时始终保持着谨慎且相对封闭的状态,这将不利于第三方物流更好地开展工作并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因此,酒店应当将第三方物流视为友好合作伙伴,以为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在信息传递上,既包括物流管理活动中所涉及到的货源、需求、价格等硬信息,又包括平台建设、物流渠道等软信息。酒店应当与第三方物流保持信息流通的顺畅性、透明性与对称性,避免因信息失真甚至丢失给整个物流管理造成的不必要损失。总的来讲,酒店应当始终与第三方物流保持友好紧密的合作,通过共享信息建立相互依赖并彼此促进的伙伴关系。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