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8: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车辆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生产安全;应急预案;风险评估
1.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及安全管理的发展,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政府部门在安全监管上对企业应急管理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3年10月1日,新的《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出台并开始实施,标志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入“从有到优”的新阶段,国家在对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已经将提升应急预案质量作为了工作重点。新《导则》针对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缺少风险评估导致预案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这一问题,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明确将“风险评估”作为应急预案编制步骤之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2014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应急综合[2014]4号)中进一步提出应急预案编制需深入开展危险因素辨识,注重将风险评估报告纳入备案内容。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更是明确提出将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风险评估报告作为应急预案备案审查的必要条件之一。由此可见,风险评估对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性。
目前,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由于编制人员专业能力的限制,极少进行真正有效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事故风险描述部分,均是凭主观经验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宽泛的概述,在具体的应急预案编制上存在两个极端:一是不分主次,对所有危险源均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二是与风险描述相脱节,仅编制一个综合应急预案。
企业编制的各种应急预案,最终均要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编制之初,“要编制哪些预案”是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进行风险分析,盲目的对所有危险源均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没有重点和主次,导致预案缺乏针对性、很多专项预案只是作为文本被束之高阁,而真正有用的专项预案也不能得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重视,从而预案也就丧失了其有效预防、降低事故影响的作用。
针对此问题,笔者在近期做应急预案咨询工作的基础上,以某地勘企业为例,阐述通过风险评估从而进行应急预案体系优化的过程,探讨风险评估对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意义。
2.应急预案体系优化
2.1风险评估前的应急预案体系及缺陷分析
地勘企业属高流动分散的行业,其工作条件多变,环境恶劣,涉及的事故风险较多。进行风险评估前,企业仅凭经验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概述,包括火灾、人身伤害事故(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等)、野外作业事故(溺水、人员失踪等)、基坑坍塌、自然灾害等,并针对所有风险均编制了专项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如图1所示。
企业在专项预案中按照常规模板将火灾专项预案放在了第一位,在具体的预案中分析了办公室火灾、施工现场火灾等,但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并没有分情况进行编制,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而火灾事故对该企业来说并非多发事故;野外作业事故专项预案中分析了溺水和人员失踪,但是考虑到该企业的作业活动范围,人员失踪的可能性并不大;人身伤害事故专项预案力求涵盖所有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类型,个体伤害类型和群体伤害等混在一起,没有分重点和主次,接下来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的编制很难较好的进行;自然灾害专项预案中包含了暴雨、洪水、泥石流、地震等,而关于自然灾害方面,企业的主要职责是在灾害来临前做好防灾工作。图1的应急预案体系,针对性较差,并不能一目了然的让企业确定自身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应急防范重点,具体实施起来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
2.2风险评估
根据该地勘企业作业特点,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对该企业历年的事故情况分析及对同类企业事故情况进行调研,以“以往事故发生频率”(曾经发生过、未发生过、经常发生、其他单位曾经发生过)这一指标来辅助确定相应的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值,编制风险评估表(如表1所示),对企业主要生产活动(钻井施工作业、岩土施工作业、野外地质调查)进行风险评估,得出各类危险因素的风险度值,从而进行重要性排序。
2.3优化后的应急预案体系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原有应急预案体系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化:
1)因野外地质调查作业各项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为“可能危险”,等级较低,因此无需单独编制专项预案。
2)企业钻井施工作业过程中,高处坠落和触电的危险等级最高,为“高度危险”,钻井施工中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因发生频率高,达到“显著危险”,其次是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等,因此得出人身伤害事故是企业应高度关注的风险,因此将人身伤害专项预案放在了第一位,并且编制高处坠落和触电现场处置方案。
3)岩土施工作业过程中基坑边坡失稳坍塌的风险等级为“高度危险”,触电、机械伤害风险等级为“显著危险”,因此岩土施工专项预案明确为基坑坍塌专项预案,其他风险的应对在人身伤害专项预案中已经包含。
4)自然灾害方面,根据企业的作业范围和特点,其直接遭受地震、泥石流、洪水的可能性并不大,最其作业直接有影响的是大风和雷电天气,因为将自然灾害专项预案确定为“防风、防雷专项预案”,重点针对大风、雷电天气进行预防,编制事故发生前的防范措施。
优化后的应急预案体系如图2所示,优化后的应急预案体系体现了企业的生产作业特点,也使后续的具体应急预案内容编制更具针对性。
3.结论
通过风险评估进行于应急预案体系优化这一过程,总结其对应急预案编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决了企业“要编制哪些预案”的问题,企业的应急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通过风险评估,对企业潜在的危险源进行梳理,评估出各类事故的风险等级,有针对性的对高风险的事故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才能最大的发挥应急预案降低事故损失的作用,针对性强了,企业的重视度就高了。
2)应急预案体系确定后,由于风险评估确定了各类危险源的具体风险等级或分志,企业在预案内容编制过程中,也能进一步突出主次和重点。
3)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使企业更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中潜在的各类事故风险,进而加强相应的安全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4)风险评估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增强了员工安全防范知识的同时,也会在一定意义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GB/T29639-2013.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2]樊运晓.应急预案编制实务――理论实践案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严晗,李明.建筑企业应急预案编制范围研究.建筑安全,2007年第8期:18-20.
回顾这半年来的工作,我们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和存在问题,主要反映于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落实和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本项目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最能够直接反映整个项目的综合安全素质和安全文化落实情况。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各项安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安全管理情况
主要包括:工程进展情况、安全保证体系、安全教育培训、平安工地建设、安全风险评估、应急救援、环境保护、安全经费宣传活动、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等内容。
安全管理情况(内业)
内业资料遵循“平安工地”进行整理归档,内业资料及时跟上施工进度,上报了分部分项的安全施工方案。
1、半年来,我项目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员工的政治素养,时刻小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作为导向,时刻坚守生命红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2、安全保证体系
项目部进场后就立即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并且制定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共计34项),明确了各关键岗位及部]的安全职责。同时组织项目部人员学习,使大家熟悉和掌握相关规定,用各项制度来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确保生产安全。
3、安全组织机构
(略)
4、安全教育培训
项目部所有新进场、换岗、复岗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三级教育并且考核合格后方可安排上岗作业。为所有从业人员建立三级安全教育档案(包含人员信息卡、安全责任书、安全交底书、危险源告知书、三级教育内容及考核情况),教育覆盖率达100%。按照年初制定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每月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培训两次, 受教育人数达212人次。
5、三级教育人员档案
(1)人员信息登记
此项为关键内容,包含人员的基本信息、职业禁忌和紧急联系方式等。
(2)安全责任书
为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感和安全意识,明确项目部与从业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必须签订安全责任书。
(3)安全技术交底书
根据从业人员所从事作业内容和作业环境,对其进行安全交底级危险源告知并且存档备案。
(4)教育内容
包括公司级、项目级和班组教育培训内容。
(5)特种设备及特种人员
项目部针对特种设备采取一机一档形式归档,特种人员建立台账,单独进行安全教育。
6、安全风险评估
我部所施工工程都采取了风险评估,形成了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反映了评估过程的主要工作。
7、应急救援
建立了分部分项应急预案,后援救援物资具备满足所发生的应急事故。
8、环境保护
项目部建设秉着不破坏当地环境情况,施工阶段严格把关。
9、安全经费宣传
广泛宣传各方面知识,安全月的推广,安全经费的使用有效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上半年安全管理情况(外业)
1、项目部按照标准化建设,党风廉政牌、民工维权牌、岗位职责牌、部门牌建立齐全。
2、拌合站设置各项安全标志标牌,基坑采取围挡形式,变压器围挡并设置警示标志。
3、施工辅道及便道设置的各项安全警示标识牌,临边设立反光立柱,钢便桥采取封闭式形式。
4、东家湾、密竹坳高架桥临时用电采取架空处理,泥浆池围挡到位,并设置警示标志,钢筋加工场设置安全警示标牌。
5、隧道设置健全的警示标志,隧道口设置进出口大门和值班岗亭对进出隧道施工区域范围的人员进行登记。
6、对东家湾、密竹坳、梁场油罐存放点进行围挡遮盖。
一、安全自查自检情况:
施工现场自查安全隐患:
A、东家湾钢筋加工厂无任何安全标识标牌;
B、东家湾钢筋加工场施工人员未佩戴安全帽;
C、东家湾大桥未有六牌一图;
D、东家湾大桥油罐未及时围护;
E、密竹坳泥浆池外溢
二、对安全隐患整改情况:
1、增加标识标牌;
2、进行安全教育,督促施工戴好安全帽;
3、东家湾高架桥的六牌一图及时制作;
4、东家湾油罐及时围护;
5、扩大泥浆池体积容积。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东家湾、密竹坳桩基现场临时用电乱搭现象严重,临时用电线路零乱配电箱破损未及时更换现场电工责任心不强。
2、东家湾、密竹坳现场泥浆池围挡损毁未及时进行维护。
3、路基土石方施工个别施工车辆存在无照行驶。
4、爆破作业材料及管理不完善。
5、安全员未能督促从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刻戴着安全帽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1、对施工现场加大安全管理,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工作。
xx县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我石场接到《xx县非煤矿山转型升级“一矿一策”通知书》后,高度重视,严格遵照隐患整改“五有五落实 ”要求,明确责任人,明确时限,逐条对照抓整改,现已基本整改结束,现将整改情况逐条报告如下:
第一条:“应急物资储备不足”。针对该问题或隐患,我石场在原配备挖掘机(2台)、装载机(2台)、运输车辆(皮卡车1辆、应急小轿车1辆)的基础上,按实际需求购买灭火器(7只)、手电筒(6把)、铁锹(5把)、安全绳(3根)、安全帽(10顶)、应急药箱(1个)。该隐患已整改完毕。
第二条:“未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计划,未开展应急演练”。针对存在隐患或问题,我企业现已委托安全托管单位,xx永安公司编制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详见报告)和《应急演练计划》。目前,《预案》已编制完成,正在履行程序报现县安监局备案之中。企业应急救援演练事项,由于今年雨量偏多,7月份生产不正常,企业员工放假,处于停产状态。待收假复工后计划月底(30日)或下月上旬完成该项工作。
第三条:“未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及考核”。该隐患已整改完毕,具体工作是由托管机构,xx永安公司负责进行培训及考核(详见员工培训照片及安全生产知识考核试卷)。
第四条:“配电室、破碎平台等重点岗位无事故应急处置卡”。我企业已按要求制作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该隐患已全面整改完毕。
第五条:“无周边应急资源调查清单”。已开展周边应急资源调查并全面进行整改。具体详见《xx县xx乡xx采石场应急资源调查清单》,该项工作由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xxx同志负责完成。
第六条:“无风险评估报告”。该隐患或问题已委托xx永安公司编制完成《生产安全应急预案事故风险评估结果》(详见报告)。
贵局2017年6月1日实施现场检查并下达《责令改正指令书》。在县局主管股室应急办指导下,我企业第一时间召开班组长(隐患整改)工作会议,认真逐条分析,狠抓落实,动员全员参与整改,现已基本整改完成,恳请指导。
特此报告
(一)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应急指挥机构
乡防治重大动物疫情指挥部为全乡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的应急指挥机构,由政府乡长任指挥长,成员由畜牧站、经济发展办、卫生院、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党政办、财政所、司法所、民政办、警务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指挥部办公室设在乡党政办。
2、技术咨询机构
乡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成立专门组织,负责技术咨询,参与风险评估,进行疫情分析,提出工作建议。
3、管理运行机构
各成员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协调联动,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畜牧站:具体负责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信息沟通,疫情评估,业务指导及监督检查工作,提出启动、终止疫情应急预案的建议,并参与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本预案。
卫生院:负责人员防护,疫情的监测、治疗和防范工作。
经济发展办:负责紧急防疫物资及其储备场所,调运工具等基础设施设备购置工作的计划安排。
财政所:负责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经费保障机制,安排重大动物疫情确认、疫区封锁、扑杀及其补偿、消毒、无害化处理、疫源追踪、疫情监测以及应急物资储备等应急资金,并监督使用。
民政办:负责疫区受灾群众的安置、安抚和救济工作。
警务室:负责疫区封锁和患病动物的扑杀工作,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疫区社会治安管理、群众生活秩序,配合做好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工作。
4、现场指挥机构
乡防治重大动物疫情指挥部,负责全乡重大动物疫情的现场应急指挥工作。
(二)组织体系框架描述
诊断为重大动物疫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指挥部应当立即按照规定上报县指挥部。重大动物疫情的确认,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乡指挥部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动物疫情应急预备队,对疫区实施封锁、扑杀和无害化等措施,并随时上报疫情处理情况,直到本次疫情完全扑灭,疫区解除封锁。
预案启动后,各成员单位及职能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能分工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每日向本级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工作。
二、预警和预防机制
乡畜牧站建立重大动物疫情预警和预防机制,根据疫情监测、风险分析结果和上级的相关通报,报告预防预警信息。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1、乡畜牧兽医站按上级有关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的规定,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危害确认、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信息交流等措施,为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科学的依据。
2、建立重大动物疫情信息监测制度,通过动物疫情监测和全国动物疫情监测网络获取动物疫情信息。
(二)预防预警行动
乡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应按照市、县公布和本地获取的预警预防信息,及时采取疫情普查与监测,强制免疫、强制消毒,堵截外来疫情等预防措施,并对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预警支持系统
1、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情测报体系,包括动物疫情的诊断、监测、监视、评估、防范、报告体系。
2、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完善动物预防体系形成完整的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
(四)响应措施
乡指挥部在协调和指导疫区控制工作的同时,动用本级诊断技术资源,监测疫情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上报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
根据疫情发生地的村委会的请求,开展应急援助工作,调拨紧急防疫的经费、物资、药品等。
(五)信息共享和处理
1、信息共享
2、信息处理
三、疫情报告程序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群体发病或者死亡的,应立即报告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立即派出两名以上具有规定资格的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核实,进行临床检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确认为重大动物疫情的,由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采集病料送市诊断。
诊断为重大动物疫病的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的,乡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中心应在2个小时内上报县指挥部办公室。
(一)疫情报告形式
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疫情报告内容
1.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染疫、疑似染疫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2.流行病学和疫源追踪情况。
3.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4.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三)通讯
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级指挥部办公室应设立值班电话,并向社会公布。
(四)紧急处置
1、在重大疫情报告期间,防疫机构应立即对疑似重大动物疫情的疫点采取以下临时隔离控制措施。
(1)严禁动物、动物产品及受污染或有可能污染的物品移出。
(2)进行全面严格消毒。
(3)限制人员、车辆出入,并对出入人员及车辆严格消毒。
(4)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5)需要采取的其他措施。
2、疫情确认后,由疫情所在地县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并根据应急预案分级响应的规定,向本级政府提出启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预案和对疫区实行封锁的建议。乡人民政府立即作出决定,决定对疫区实施封锁的,请示县政府封锁令,组织对疫区封锁、扑杀,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受威胁区的易感染动物进行强制免疫、疫情普查和监测,对疫点及相关场所强制消毒,严防疫情传出。
(五)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严格应急人员及物资进出疫区的管理制度,应急人员进入疫区必须穿防护服,离开疫区前必须经过彻底消毒,确保应急人员安全。
(六)疫区内所有易感染动物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经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疫区进行动物疫病1个潜伏期以上的监测,未出现新病例的彻底消毒后,经市级验收合格后解除封锁,撤出疫区。
疫区封锁解除后,当地防疫机构按有关规定继续对疫点和疫区进行持续监测。
四、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1、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后,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做好疫区内生产生活安排,保证疫情处理工作顺利进行,妥善做好养殖场(户)主,染疫人员及其家属安置安抚工作,合理安置隔离区内的群众,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做好群众防治救助、生活救助工作。
2、对动物进行扑杀和对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3、善后处置完成后,由原报请启动应急预案的指挥部报请本级领导小组终止启动预案。
(二)应急总结
重大动物疫情工作结束后,应对疫情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写出评估报告。
评估的主要内容有:
1、疫情的基本情况;
2、疫情发生记过、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3、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疫源追踪结论;
一、多措并举 全面完成科技服务目标任务
主要措施:
(一)狠抓定期检测不放松。集中人力对未开展定期检测的单位和住宅小区进行拉网式排查,各个击破,力争颗粒归仓。
(二)开展推进SPD检测。九月份,中心将SPD测试仪配发检测所,并进行了检测流程和安全操作规范的系统培训。并对各单位开展SPD检测。
(三)下大力气拓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项目,继续坚持集约化发展战略。按照省局集约化协作的要求,年内与杨凌和咸阳局就重大建设项目雷电专项技术服务签订合作协议。与榆林、延安市局细化分工、默契配合,联合确定攻关计划和技术服务方案,成立雷电防护技术服务小组,多次深入现场,协调大型和跨市区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摸点项目62个。为重大能源化工项目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我省防雷科技服务的整体能力和社会管理的对外形象,实现了部门利益最大化。
(四)紧盯重点工程项目,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及时与省政府职能部门、重点项目所在地政府职能部门、管委会等管理机构沟通协调,综合了解项目相关信息,获得帮助与支持。与集团化企业高层广泛开展多层面的交流互动,为防雷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集中优势力量为靖边能化园区清洁煤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中煤榆林能源公司、“气化陕西”靖西三线项目、西安地铁一号线等大型重点项目提供细致专业的优质服务,并通过这些项目的示范效果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促进防雷技术服务全面推进,取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五)全面提升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科技含量。在全省范围内遴选气象、发改、城建、天然气、煤、石油等多个领域的28名专家组建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专家库。邀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中石油西南设计院、西安地铁公司等多部门技术专家进行辅导、指导,进一步提高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
截止目前,中心共完成项目评估报告40余份,涉及建筑、煤炭、电力、化工、天然气、石油、汽车制造等行业。
二、以“三划一动”为抓手 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一)火车头计划
为确保“火车头计划”研究领域在全国的领先性、实用性,中心领导和业务骨干赴深圳、广州调研学习,了解国内外防雷领域最新动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陕西经济发展主线,最终组建两个创新团队,分别开展煤、油、气等雷电重点防护领域的防雷技术研究和雷电跟踪识别系统研究。
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和引进力度。一方面在高校、研究院所聘请相关知名专家授课、联合开展科研工作;另一方面鼓励技术骨干针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开展调查研究。选派大学生对火车头计划确定的关键领域开展轮岗交流。
在加快关键领域重点项目研究的同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雷电专项服务中来。为有效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装置检测、雷电监测预警预报等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项目带动
省局计划项目《陕西省防雷中心网上办事大厅》已按计划顺利完成。2010年以来实施的《防雷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经过几年的研发与不断运行完善,使中心的业务管理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集成化、网络化、多元化、社会化。该系统的建成是制度、标准、流程与防雷科技服务的结合,极大地提升了防雷科技服务的社会形象,且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12年在延安、榆林局率先推广使用该系统,效果良好。
(三)南北互动
制定2012年南北互动实施方案,组建各类技术小分队与榆林、延安等11个市县合作攻关大型重点项目,互动交流20余次;对宝鸡、咸阳局技术骨干进行SPD检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培训;为华山、淳化等提供帮扶资金。
(四)文化助推
制定干部职工学习培训计划,并编写培训提纲。继续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积极参加省局廉政文化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提高精神品位。
三、全方位开展防雷减灾工作
(一)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
中心不但重视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动作用,还注重与集团性大企业加强协调沟通,积极探索“发挥行业管理优势,拓展科技服务领域”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近一年的跟踪服务与沟通协调,促成省局与延长石油(集团)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雷电防护工作的通知》文件。文件得到李良序局长重要批示:“这个做法既是服务的细化,也是社会管理的延伸,很有创新。”防雷办主任赖学强评价为:“省局直接与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联合行文加强一个集团内部的雷电防护工作尚属首次,是实实在在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对加强和规范其它大型企业集团或垄断行业内部雷电防护工作具有示范作用,对推动我省防雷减灾工作上新的台阶具有引领作用。”二高新区嘉天国际一层因液化气罐泄漏引发爆炸事件发生后,安监、质检、气象等部门联合成立了液化气储罐站安全评估小组,在全市开展液化气储罐站安全评估工作,确保燃气行业安全可靠运行。三中心主要领导和延长集团领导两次成立联合检查组深入一线开展防雷安全检查和工作调研,就检查调研中发现的隐患、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撰写专题报告向省局和延长集团公司领导汇报,得到双方领导的充分肯定。四举办了涉及陕西各大高校、大型小区物业公司及大型企事业等重点单位防雷安全管理培训班3期。
(二)为重点企业做好雷电监测预警专项服务
中心组织雷电预警技术人员赴延长集团所属企业、中煤榆林能源化工公司进行实地考察,针对重点企业需求,专门制定了雷电预报预警专项服务方案,以电话、电子邮箱、QQ群等方式开展气象专项服务。
(三)加大防雷科普宣传力度 全面提升公众防雷减灾意识
召开新闻媒体座谈会,编撰《陕西省雷电防护工作2011年年报》,编印的《陕西省防雷中心》画册被省图书馆馆藏。积极参加省局组织的各项科普宣传活动。中心新浪官方微博在“陕西最具影响力政务微博”前十名中位列第八;中心设计的陕气气象科普LOGO获一等奖;针对油、气、煤等行业,制作了时长45秒的防雷减灾公益宣传片在电视台滚动播出。
今年,中心在陕西日报、中国气象报、华商报、西安晚报等主流媒体刊稿达146篇,创历年同类宣传之最。
先后深入7个市县区进行雷灾调查鉴定工作,适时向群众宣讲防雷科普知识,发送防雷科普宣传品。
(四)不断完善防雷检测业务质量监督体系
向受检单位发放《防雷安全隐患整改意见》, 通过现场填写《陕西省防雷装置检测服务质量征询表》、电话回访及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各检测所的检测质量、服务态度、客户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受检单位综合满意率为98.5%。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一)创先争优学雷锋 感恩回馈献爱心
以创先争优、三问三解和学雷锋活动为契机,重点开展了“龙年送温暖”系列活动。春节前赴省回归研究会儿童村、三八妇女节前往长安区王寺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六一儿童节前夕,全体职工捐款13000元,为蓝田山区小学购置办公用品和学生学习、文体用具。
(二)进一步规范落实制度流程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
认真梳理廉政风险防控事项,全面排查防雷领域廉政隐患,不断修改完善防控流程,全方位防控各个领域的风险。
一修订了《陕西省防雷中心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和《岗位职责手册》,从严要求防雷从业人员,强化服务意识,按标准和规范开展工作。二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议事决策制度和政(事)务公开、财务管理和物资采购“三项制度”。三做好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的本地化工作,制订了中心《廉政风险管理工作手册》,目前共执行廉政风险防控单60个。四利用“车辆GPS管理系统平台”对中心车辆全程“天眼”监控。
(三)加强安全工作 喜迎党的十胜利召开
中心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为组长亲自部署安全工作,分管副主任督促检查。一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大检查;二重大节假日前夕,中心分管领导带队对中心所有车辆、办公场所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并及时落实整改;三“十”期间中心领导班子24小时轮流值班,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距离2020年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工作验收考核仅剩两个月时间,今天的会议召开的很及时、很有必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既关系到全市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的提升也关系到我们全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绩效评估。从通报的情况来看,不是很乐观。部分道安委成员单位、乡镇街道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落地不实。等下,交警大队会对农交安APP的使用进行具体的培训,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
2019年11月开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工作以来,我们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专班推进,精准调度,严管实控,狠抓整治和完善健立长效机制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下降12.24%,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农村地区道路设施基础差、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意识差,成为我们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短板。要坚定不移补短板,强弱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要把抓好全市尤其是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政治责任抓紧、抓实、抓好,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当前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工作年底检查在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已纳入《2020年度县市区重点工作绩效评估涉道路交通安全指标计分细则》,同时我市也将其纳入2020年度重点工作绩效评估,道安委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你们都是参与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部门,要绷紧弦,确保绩效评估不丢分,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圆满收官。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抓实重点工作
(一)要抓好县域道路交通安全的协同共治。今年以来,交警大队深入落实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关于加强新时代县域警务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人、车、路、企、政”五大要素,对全市206个村(社区)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其中一类风险村社区45个,唐洞街道、东江街道、州门司镇、白廊镇一类风险村社区占比较高,其他各乡镇街道均存在一类风险村社区。各乡镇(街道)、道安委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两站两员”“一村一辅警”和农村派出所履行部分道路安全管理职责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尤其要突出一类风险村社区的管控,抓实“三临”路段、马路市场、农运车辆、非法营运等重点隐患和“两客一危”车辆管理等工作。
(二)要抓好“农交安APP”的落地落实。“农交安APP”的使用已纳入市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要动员“两站两员”利用“农交安APP”开展农村交通安全劝导工作既是考核评估工作的需要更是协助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用的、实效的工作方法。目前,各乡镇(街道)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对“两站两员”的重视程度及管理情况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工作推进落后的乡镇(街道)要认真反思,知耻后勇,积极主动作为,切实做到守土尽责。
(三)要落实道路隐患排查整治的长效机制。要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各乡镇、“两站两员”、农村派出所、交警中队要强化道路日常巡查,突出恶劣天气巡查,及时排查上报隐患。要立足长效抓隐患整改,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整改不仅要抓具体问题的解决,也要借势发力,着力从思想上、机制上解决一批长期制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性问题,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要强化督查问责,确保责任落地
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传统风险、非传统风险和社会公共安全风险。
传统风险。传统风险主要是指在国内施工和经营管理中常见的风险,如项目履约中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风险以及资金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这类风险在国际化经营中同样存在,但企业对其较为了解,在风险辨识、评价、防范、控制和处理等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 系列的制度,具有较强的管理和掌控能力。
非传统风险。非传统风险则是在国际化经营中,由于所处环境发生重要变化而带来的种种风险。对于这类风险,我们没有经历过或者经历很少,对风险辨识不足、评价不到位,防范和管理等措施有待完善。有些风险往往让人感到很突然,难以应付。非传统风险主要有战乱风险、政权更迭风险、恐怖活动风险、宗教文化风险、法律与规则规范风险、金融风险等。
对于非传统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是在市场进入前期,分析判定当地的总体政治经济形势,避免涉足有战争威胁、政权不稳、恐怖活动频发、宗教矛盾突出的国家和地区。已进入有非传统风险隐患的地区,要做好应急及撤离预案,充分演练,加强日常管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冷静应对;二是在处理当地关系时,开放包容,不卑不亢,对当地宗教、文化和习俗保持尊重和理解,尽可能消除民族敏感性,,广交朋友;三是认真学习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努力提高掌握和运用规则的能力;四是利用货币选择、优化货币组合防范外汇风险,合同谈判阶段采取调整价格方式弥补潜在风险;五是加强人文关怀与健康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境外员工医疗保障制度,保证境外员工的身心建康。
社会公共安全风险。社会公共安全风险有的是非传统风险的衍生物。政权更迭、恐怖活动、暴乱、宗教文化;中突等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社会治安不力,刑事案件与暴力活动频发;有的是因为自然环境恶劣,致使传染病肆虐,特别是艾滋病、疟疾等传染疾病高发,同时地震、海啸等自然灾难也时有发生。社会公共安全风险不仅给工程建设带来极大挑战,还威胁着普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由于中国水电八局承建的境外工程多为关系当地社会、经济和民生的重大项目,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风险防范不到位,不仅严重影响企业生存发展,还严重损害国家信誉形象。因此,必须系统全面地进行风险辨别和防范工作,有效管理和化解各种风险,实现国际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流程。在国际化经营中,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流程。
在项目履约中,把风险管理作为重要环节,纳入项目管理的日常管理中,并作为评定项目管理团队和责任人绩效考核重要指标。
风险描述。风险识别之后,可参照表对风险进行具体描述。
风险评估。对风险事件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管理的优选顺序。 是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二是风险管理的难度;三是风险的价值,或管理可能带来的收益;四是合法的需要;五是对企业技术准备、人力、资金的需求;六是利益相关人的要求。
量化分析。按高、中、低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烈度对风险进行量化。
应对方式。一是避免。不去进行某项经营行为,以避免其风险。二是自留。由企业自身承担。如在项目发生亏损后,利用企业内部资源调整,采取内部控制措施化解。三是控制与弱化。通过科学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与烈度。四是转移。将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例如采取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等方式。
建立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度可靠、措施有效。
一是风险源识别制度。建立经营风险源监控长效管理机制,对施工项目级经营风险源的监控工作进行验收、评价,并完成新开工项目经营风险源识别、评价工作。成立全面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子单位严格按照操作方案、步骤开展风险源的识别、评价或更新工作,统一填报或更新《施工项目经营风险清单》《项目经营风险评估成果表》《项目经营风险应对计划表》,并编写项目经营风险评估报告。
二是风险管理具体办法。印发了《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国际工程风险管理办法》,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管理有效性标准,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并确定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原则。
三是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印发了《风险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并注意可操作性,让境外各项目根据所在地特点因地制宜制定相关预案。
四是风险源排查办法。以文件形式下发风险源排查通知,要求境外项目填报《海外项目风险排查表》,定期组织风险源排查活动。
中国水电八局国际项目多处于经济较为落后、社会治安较为混乱的国家或地区。社会公共安全风险是国际化经营中发生频率最高、范围最广的风险。如何有效管理社会公共安全风险,中国水电八局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加强安全培训。中国水电八局编制了《境外安全手册》,作为外派人员首次出国前的安全培训教材,确保每一位出境人员了解和掌握境外公共安全事件防范和应对常识。员工入场,由项目组织入场安全培训,培训内容除传统的项目施工安全教育外,还包括当地的文化习俗及项目周边的治安环境状况。新入场人员的入场安全培训,须考试合格并登记备案后才准许入职工作。
制定并演练应急预案。中国水电八局针对不同的社会公共安全风险,制定了不同的应急预案,并坚持演练,各项目至少半年进行一次演练,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有效性,让员工常态保持高度警惕,取得了明显效果。
加强营地建设与工地管理.重视营地建设,按标准化要求完善营地生活与娱乐设施。设置营地、工地与外界的隔离带,加强营地与工地的保卫,有的项目聘请当地军队进行安保工作。
加强外出管理工作。严格控制员工非必需外出。实行员工外出申请审批制度;非工作和必需,不批准外出,批准的外出人员原则上不允许在外过夜,天黑前应返回营地;原则上不允许中方人员场外驾驶车辆;外出人员尽可能不要单一行动,不去政治或宗教聚会场所,不参与或评说当地的任何政治或宗教活动;外出人员不要理会当地人员的任何事项,不去偏僻危险之地;外出人员身上带一定数额当地现金,应对劫财突发事件,免除受到伤害;因工作必需经常外出的人员,车辆和路线要经常变更,在周边环境特危情况下外出,派专业保安护送;外出要保持通讯电话开启畅通。
正确对待当地员工。由于文化的不同,当地员工的排异性远大于亲和性,误会大于理解。与当地员工相处,工作上保持正常的上下级关系,不能过于亲昵,避免因误会导致争议纠纷。中方员工应不分国籍种族,平等和善对待,不卑不亢,相互尊重; 般情况下,仅保持工作关系,尽可能不进行其他交往;不在工作中或任何场合下,与当地人员开玩笑,并严禁肢体接触;对于违章违纪或工作不满意的当地员工批评或处罚,不可粗鲁行事,应严格依法,按项目相关规章制度和程序处理。
妥善处理当地事务。、当地事务包括各类劳资纠纷、海关税收、办理车辆和设备行驶各类证件手续、场内外交通事故场内仅涉及中方员工除外处理、各类案件报告及法庭应诉,跟当地供应商及工程分包商的相关争议等。中方人员由于不懂当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办事程序,直接处理这些涉及当地事务的事宜较为困难。应招聘资深当地律师,专门负责或协助处理当地事务。
实施本土化战略。一是经营管理本土化。运营方式采取当地行业的同行做法,了解当地法律、规范、标准,贴近当地市场。
二是人才本土化。尤其是人力资源方面,探索建立国际化用工制度,实现中外籍管理职员的高度融合,可以有效降低运营管理成本,也会极大降低遭遇突发事件的频率。
三是融洽当地关系。积极配合当地机构的工作,增进友谊往来,为其提供必要帮助,组织增进双方友谊的一些活动球赛、联谊会、节日活动邀请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从事本地慈善活动,树立负责任的中国企业形象。
共享信息资源。我国有很多企业走出国门,彼此应加强交流,共享防范紧急事件的经验和信息,相互学习,相互支持,提高处置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按照《关于开展“十一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依照《规划》,从环境[文秘站:]应急管理及协调机制建设情况,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情况,环境应急机构、队伍、预案建立及宣传教育情况等4个方面逐项开展了分析评估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一是重点加强对全市危化品单位的监管,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以来,我局着力推进危化品行业管理分级负责制,通过下发文件、开展培训、现场指导、组织危化品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等方式,使区县环保部门对危化品企业的管理意识得到提高,并逐步建立起了市区两级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同时,按照“属地管理、逐步推进”的原则,督促区县环保部门报送辖区内重点危化品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的年度计划,并将其纳入年度政府目标任务考核内容,使危化品生产、贮存、使用及危废产生、利用和处置单位内部应急机制得到逐步完善。
二是我局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危化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并准备形成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指南,为下一步开展危化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指导。
三是我局一直将建立危险废物和危化品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协调机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进一步明确职责的基础上,我局以12369应急中心为平台建立了与市安监、市交通、市公安、市消防等部门应急联动机制。一旦发生涉及危险废物、危化品的环境污染事件,我局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与相关部门密切协调,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安全联动检查机制、安全隐患通报移送机制和重大安全隐患联合整治机制等。
四是以环保部西南环保督查中心为纽带建立了跨省、市流域断面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联动、协作机制。
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我市环保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环境应急管理,以开展环境安全隐患和整改落实情况检查为抓手,督促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各项措施,有效减少较大、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确保了我市环境安全。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我局对全市200余家重点危化品企业的应急预案实行备案管理,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一是从起在全市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环保部门与重点企事业单位环境风险防范两套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并督促定期修改和完善,增强其可操作性。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全市纵向、横向环境应急联动机制。确定了万州、涪陵、永川等七个环境应急分中心区域职责,并构建了市级与区县(自治县)级、环保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应急联动网络体系,使我市环保系统的应急预案体系运行更加有效。
三是从机构与职责、接警与出警、现场处置、信息报告、应急保障、奖励与处罚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创新,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环境应急考核体系,实行了全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半年工作情况公布。
四是做好应急工作准备。在汛期、三峡库区175米蓄水及节假日期间等特殊时期,积极督促各区县切实做好本地区的环境应急预案管理、检查和演练工作。做好环境应急准备,确保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等应急人员迅速到位,环境应急仪器、设备、车辆等状态良好,环境应急指挥决策、调度安排、信息反馈等应急环节衔接有序,为环境应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五是组织督促隐患排查、检查。围绕一年一度全国环保专项行动、百日安全督查专项行动等工作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长效机制。
六是加强应急值班,及时上报信息。严肃值班纪律,要求各区县和有关企业加强应急值守,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坚守工作岗位,确保通讯畅通;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责成各区县、有关企业将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及时报市12369环境应急指挥中心。
七是妥善处置,保障安全。我市环保系统在抓机制、抓建设、完善预案、排除隐患的同时积极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近三年来,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100余件。
三、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情况
一是在环保部和市政府的支持下,投入资金,加强包括环境应急指挥、监察、监测、预警在内的环境应急设备的现代化建设,使我市环保系统处理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逐步加强,上半年,我市40个区县新增应急执法车辆25辆、应急监测车2辆、环境应急监测设备35套。
二是强化了12369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和管理,加强了环境应急支撑体系的建设,开发了《__市环境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等应急平台,完善了污染源环境安全隐患动态 档案、应急专家和应急监测数据库,完成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下达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技术资源库相关子项目的信息整合工作,使全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信息化,应急响应更加科学、快速。
三是加强了全市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培训与指导,我局今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4次,有效提高了全市各级环境应急人员的应对水平,每年通过督促全市40个区县进行突发环境应急演练等手段,锻炼了应急队伍的响应能力和提高了环境风险防范整体实力。
四、环境应急机构、队伍、预案建立及宣传教育情况
截至9月30日,全市环保系统已经制定印发各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11个,各重点环境风险防范企事业单位编制突发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共计244个,初步建立了__市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平台。近三年,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举办事故灾难类(含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演练46次、科普宣教13次。市环保局及其直属单位、40个区县环保部门均成立了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并根据应急预案确定了相应的环境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同时组建了相应的环境监察、监测应急队伍,目前,全市环保系统拥有各类环境应急监测与防护设备780台套、专用环境应急指挥和监测车13辆。目前,我局与相邻省环保局正协作调研制定我市跨区域、流域突发水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五、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市环境应急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尚未编制,全市尚未完成统一的应急平台规划建设,在面对突发环境事件时,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判断能力,采取应急措施的有效性、应急处置的及时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个别企业环境意识较差,诚信排污信誉度低。特别是极个别企业心存侥幸,不时有不正当排污或擅自停运设施、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等违法行为,给环境应急工作造成潜在压力。
三是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诱发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突发性给环境应急处理带来严峻挑战。
此函。
附件:市政府部门和单位“十一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汇总表
年十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环保应急规划评估
__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10月23日印发
附件:
市政府部门和单位“十一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汇总表
填报单位:__市环境保护局(10月14日)
序号建设内容“十一五”规划前建设情况“十一五”规划
实施至今建设情况备注
1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部门(单位)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以12369投诉举报中心为依托初步建立了环境响应系统;一是成立了专门的监测预警队伍,各部门建立了相关的应急机构。二是整合12369中心功能,建立了以投诉、应急、在线监测(控)三个平台合一的环境应急预警和指挥系统。
部门(单位)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制定__市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管理办法,由我局宣教处统一信息
利用媒体及其他方法预警信息情况通过我局网站进行环境质量的监测信息
2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部门(单位)应急平台建设未建立已建立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平台
城市应急联动建设
部门(单位)突发事件信息数据系统建设未建立已建立
3专兼职队伍建设公安消防特勤队伍建设//
武警应急装备建设//
相关突发事件专业队伍建设//
基层民兵预备役抢险队伍建设//
专家队伍建设已建立环境应急专家库
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4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库(点)及种类、数量建立了以市监测中心为重心、40个区县环境监测站为网络的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库、并在各区县环境监察部门中基本建立了应急处置扩防护设备物资储备
5
应急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平战结合、战备交通与应急交通保障能力建设/市环境监察总队配备应急指挥车1辆、市监测中心配备应急监测车4辆、40个区县均配备了1-2辆环境监测、执法车辆。
铁路、公路、水交通应急( )抢险能力建设仅在巫山配备1只监测船新增监测船5艘(市监测中心、库区四个区县各1艘)
应急交通“绿色通道”落实情况//
警务航空、空中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无
6
通信保障能力建设部门专用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包括卫星、集群通信配备)未建立已初步建立以cdma无线网络为主的专用应急通信系统,但区县尚未配备,未形成网络
部门应急移动车、应急通信配备情况/除应急指挥车1辆、尚未配备
7恢复重建能力建设生命工程恢复重建能力(包括水、电、气、油、市政设施等)建设//
突发事件救助、补偿、怃恤、安置标准修定/
突发事件总结评估能力建设/
受突发事件影响群众心理援助、社区捐助站(点)情况/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
8
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活动情况正在推行
应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况正在实施
市级部门(单位)应急实验室建设已建立以市环境监测中心为主,40个区县环境监测站为网络的应急实验室
应急管理人员资质管理和考核情况建立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9
应急培训演练与宣教工作学校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相关教材进学校、进课堂情况/
编印发放公共安全宣传册(图)/
开展公共安全专题宣传活动情况/
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培训情况每年均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十一五期间累计举行各类应急管理、应急监测培训20余次,受训人员达1000人次
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情况从以来每年将各区县开展应急演练纳入年终考核,十一五期间各区县累计进行50余次。
应急宣传教育基地建设/
出境人员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情况十一五期间选派10余人次自主组织或参加环保部组织的出境应急演培训。
10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承担国家、市级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
11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现已编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已建立万州、涪陵、黔江、永 川、江津、合川、长寿7个环境应急分中心。
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紧紧围绕全省2020年应急管理目标任务,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引领,在立足于“防”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统”的水平和“救”的能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1-6月,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27起、死亡30人,同比下降72.7%、66.7%,未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自然灾害形势总体平稳。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全力以赴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
一是开展疫情防控和企业服务定向督查。局班子成员带队分7组持续3个多月包片桐庐县督查防疫工作,指导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持续对防疫重点场所开展“3天1轮”检查。二是服务防疫指挥部。成立技术保障小组,24小时服务防疫指挥部,保障视频会议137场次。三是服务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设备运输和物资等问题。四是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推出**市企业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八条措施。推出扩大保障范围、免费延长保险期限等安责险惠企政策。共服务企业8.7万家次,整改隐患2.74万处。免费在线安全培训20余万人次,发送复工安全提示短信100余万条。
(二)勠力同心开展防汛抗洪救灾
今年**梅汛形势严峻,梅雨期长达50天(比常年偏多24天)、梅雨量达815毫米(为常年3倍);新安江水库创历史最高水位108.39米,史上首次开启9孔泄洪;苕溪流域持续6天超警,北湖滞洪区再次实施分洪。全市上下按照省防指决策部署,准备充分、数字赋能、科学研判、精准施策、迅速行动、严防死守,实现了“不死人、不伤人、少损失”。一是靠前指挥,周密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部署会议12次,市领导作出防汛工作批示指示24次,一线检查指导16次。7月7日提升至一级应急响应后,连夜派出9个由市领导带队的工作组赴各地指导防汛救灾。二是统筹协调,部门协同。市防指组织会商研判57次,下发工作提示单11期、内部明电10期、工作简报60期,预警信息2000余万条。统筹调拨抢险队伍、人员、物资支援灾区。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有效落实各项举措。三是基层尽职,筑牢防线。新安江水库泄洪沿线地区四套班子下沉一线、基层干部进岗进位、部队官兵奋战一线、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共同抗击洪灾。沿线五地累计转移5.1万余人,实现应转尽转。全市共出动514支队伍2.8万人次,巡堤查险12.5万次,发现处置险情1216处,加固点位396个。四是灾后重建,及时迅速。市政府及时下发《2020年梅汛期灾后救助十条政策》,下拨市级补助资金5000万元,五个地区各配套1000万元,共计1亿元用于困难群众生活和农业补助。市防指派出6个工作组进行灾情核查统计,做到应统尽统、应核尽核。
(三)聚焦聚力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一是细化分解跟踪压实。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工作列为今年重点目标任务之一。市安委办加强对上沟通联系,及时调整细化任务分工和标准要求;加强部门协同合作,厘清任务清单,每15天一次点评通报,清单化整改落实问题。二是全面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委托中国安科院和省安科院,完成对城市工业风险、人员密集场所、城市公共设施和自然灾害4大类风险评价单元共40个行业领域的风险评估,形成《**市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并通过评审。三是形成城市风险一张图。开发“**市城市安全风险电子地图平台”,并绘制四色等级安全风险分布图,为建设城市安全运行系统提供风险底图。
(四)高标杆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一是明确总原则。按照“省方案下达任务照单全收,高标准严要求自加压力,重点解决我市存在短板弱项”总原则,细化任务措施271条,新增个性化举措19条、量化指标11条,自我加压或拉高标杆29项。进一步提高标准、加快进度,体现**担当。二是构建特色框架。结合**建设施工体量大隐患多、城市运行风险突出、小微企业安全基础薄弱等实际,将方案框架确定为“3+9”。将“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单列为1个专项,“城市建设”专项分设为“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和“城市运行”2个专项,“道路交通”“交通运输”“渔业船舶”3个专项整合成“道路交通运输”1个专项。三是建立工作机制。采取例会推动、专班推进、定期报告等措施,通过安全生产考核巡查、“60日隐患整改闭环机制”、评价指数等方法确保各项任务落地。
(五)纵深推进60日隐患整改闭环机制
一是坚持不懈推进整改闭环落实。市本级已连续开展11轮督办,曝光各类隐患1375处,完成整改1265处。各地共开展124期督办,交办隐患1.06万处,完成整改1.01万处。特别是事故多发频发的**绕城高速龙坞段隐患,通过曝光督办,业主单位投入资金1.01亿元全面完成隐患整改,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二是扩大隐患曝光行业领域。从消防、地铁施工、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四大重点领域,拓展到城镇燃气、旅游景点、烟花爆竹、防汛防台、城市运行管理等领域。三是做好省市隐患挂牌督办工作。同步推进市县两级开展隐患挂牌工作,完成15家市级重点隐患挂牌,其中已按期完成整改销号5家。
(六)加强重点领域和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一是紧盯危化和矿山领域。对全市70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单位和7个尾矿库实施全覆盖检查和安全隐患治理。配合国家和省危化重点县服务组,对钱塘新区和临安区8家企业开展指导服务。二是紧盯工贸小微企业。划定“红、橙、黄、蓝”四色分级管理范围,实施分级管理。在余杭区试点“一码一图”企业安全数字化监管。对全市2.6万余家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进行全员培训。三是紧盯建设施工(地铁建设)、道路交通、消防、城市运营领域。强化风险监测预警,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排查治理隐患。
(七)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执法
一是加大执法力度。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共检查企业7639家次;实施行政处罚1005次、罚款2022万元,同比增长36%、21%。其中非事故罚款1639万元,同比增长67%。二是创新执法宣传。联合网易新闻直播“捣毁危化品非法储存窝点”执法行动,吸引50余万人次观看。同时,通过案例汇编、媒体曝光、执法建议书等形式,推动执法+普法。三是深入推进“互联网+执法”。以省厅在我市试点“浙政钉掌上处罚系统”为契机,统一全市监管事项和执法方式。
(八)持续深化应急数字化建设
一是深化防汛防台应急联动场景建设。已汇聚1470个水情监测站、18座大中型水库、620座小型水库、10万余路视频监控、1905个山洪危险区、1131个地质灾害风险区及96个城市内涝点等数据,在本轮梅汛指挥应对中发挥积极作用。作为部门场景代表,展屏永久入驻城市大脑展厅。二是深化危化品事故防控“看得见”场景建设。已汇聚9400余家危化生产、经营、使用企业信息,实时掌握在杭所有危化运输车辆信息,接入98路视频监控、1122个物联监测设备数据,日均处置报警信息85起。实现“底数清、风险清、动态清”“能监测、能预警、能处置”。三是深化城市安全运行系统建设。通过对全市各行业已有风险清单进行汇聚,实现一图风险展示;通过接入行业管理数据,实现行业重点管控;通过汇聚的气象、交通、医院、救援队伍、救援物资等综合信息,实现协同应急处置。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当前,**建筑行业(地铁)事故和险情偏多,道路运输领域事故虽降幅较大,但占比仍较高,危矿、消防等重点领域事故时有发生。迎战台汛压力依然较大,容不得丝毫放松和麻痹,需要采取有力举措,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复盘梅汛,迎战台汛,全面推进“浙江安全码”应用工作,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二)以“60日隐患整改闭环机制”为抓手,强化隐患排查和考核巡查,确保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抓出实效。
(三)全力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首批挂牌。
(四)落实“铁拳行动”,抓好危化品道路运输专项整治和专项督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