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击剑协会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8 15:58: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击剑协会工作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击剑协会工作计划

第1篇

在下一学期,为了争取在学生会工作中进一步的锻炼自己,取得更好的进步,因此特制定新的目标和计划如下:

一.严格规范,努力完成 本职工作。

通过了解,纪检部在晚自习和课堂上的查勤情况直接与综合测评挂钩。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综合测评是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所以说,对于纪检部查勤的公平工作态度是很重要,同时落实责任分工也非常重要。对于我来说,作为年级干部,就不仅仅只考虑自己和班级的利益,可能说大话一点,就是为整个年级服务的。是考虑整个年级,为同学创造更好的教室自习和学习环境。每周执行两到三次的不定时的晚自习查勤,并且做具体登记,同时每周五做一次小结和资料统计,最后交到年办。作为以后综合测评的参考依据。

二.增强内部沟通和了解,强化团队凝聚力。

我认为一个团队特别需要凝聚力,尤其是一个优秀的团队。纪检部工作需要每星期的整理、总结、统计整个年级的查勤情况。其中的资料包括每班副班长晚自习和上课时的查勤情况,还有年级干部查勤的情况。有时工作量有些重复和耗时,但这也不可避免。所以每个人各司其职,为了使工作顺利有序,就必须要求各个纪检部的人员要互相熟悉和了解,同时加强交流和沟通,相互团结、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当然这不只针对纪检部内部人员,这很适用于整个年级干部团队。

同时我觉得每周的年级例会就是一个强化团队凝聚力的有效方法,大家相互交流,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工作效率,提出工作上的困难和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

三.时间合理调配,学习和工作两不误。

作为年级干部,就要懂得合理调配自己的学习时间,不要顾此失彼,那就得不偿失了。我认为在工作闲暇,努力学习,保持学习进度和激情。同时在不影响自己学习的同时,认真向其他成员交流,学习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

四.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做好老师的得力助手、

第2篇

一,在雷锋月展开公益活动。

我们计划子啊3月份利用周末组织会干和会员从中山二路金三角到中山一路擦公交车站牌,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会员们学习雷锋精神同时也体现我们当代大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二,清明节向烈士致敬。

我们将组织协会里的人员到纪念牌向烈士们鲜花致敬,表示我们对烈士的尊敬并让会员们学习烈士们的精神。

三,四月份参加社团评优活动。

我们协会将整理好我们协会的资料参加社团的评优活动。

四,在心理健康知识活动月开展活动。

首先,我们将在5月份配合院心理老师开展现场心理咨询服务活动,丰富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基本技能,增强我院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在学院内形成“人人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第二,我们还会举办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比赛,在全院内征稿,让所有的同学都可以参加。第三,我们将在5.25与院学生会心育部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举办“心理情景剧晚会”这个活动和往常一样学院里的每一个系都出一个话剧,同时我们还会邀请外校的兄弟协会来参加晚会并献上他们的一个节目如右医的心理学协会和百职的心理健康协会,同样的我们心协也会出一个节目;第四,我们计划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协助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向全院各班的心育委员及心协会干、会员举办第六期学生心育干部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希望在长达一个月的培训里,让广大同学知道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防御方法,心理咨询的原则、步骤操作技巧等知识同时也为建设文明安全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增添一份雄厚的力量。

五,6月份进行换届选举

6月份我们心协将进行新一轮的部长和会长干事竞选。

六,开展心理沙龙讲座

我们计划每个月开展一次心理沙龙讲座由心协的会员们找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主题反映给指导老师再由老师来为我们会员上课。

我们计划与与院学生会心育部合作编辑心理健康报,我们将向全院同学征稿,投稿截止日期为每月的20日止。心理健康报会发放到各系,再由各系心育部发放到各班,对呗选上的稿件我们会为作者提供相应的奖项。

以上为本学期心协的工作计划,相信在全体会干的努力下心协一定能越走越远,我们会努力尽职尽责做好本学期工作。

百院心理健康协会

第3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16-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良好发展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我国对群众文化的建设也提升了一个阶段,现如今对文化建设的要求也增加了不少,需要在新时期建设不同的群众文化,突显出群众文化的广泛性、教育性等方面的特点,提升群众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表现。

一、 群众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联

群众文化对和谐社会起到了互相影响、互相约束的关系,基层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直接体现在社会文化素质与文化涵养中。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速度,高水准的群众文化可以提升社会整体文化素质,这对社会未来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了一种符合自身生活节奏的特殊文化,它是一种群众自发总结出的经验与准则。根据地域文化的不同,群众文化的类型也不同,文化水平、社会认知水平都直接影响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水平高低。

为了使居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需要给予群众良好的精神目标,而群众文化能带给群众最直观的精神发展目标。我党应着重发展群众文化的基础建设,建立高效性、健康性、积极性的群众文化底蕴,借助群众文化的大众化的特点,推动整体社会文明素质的上升,达成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二、 建设和谐社会中群众文化起到的作用

我国从发展中国家迈向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小康社会是我国通过党的战略方针制定出的第一个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建设和谐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群众文化建设能对这个目标带来什么样的益处,下文将分为三点进行讨论。

(一) 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需要一个共同的理想,只有理想相同民族的凝聚力才会更大。精神目标是一个民族存在的基础,而群众文化以它独特的传播能力与整合能力,在保存民族文化方面更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它可以更好的传递信息给人民群众。通过迎合不同的地域文化进行拥有自身特点的文化建设,在主体思想上坚持自立、自强、自律的精神,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国民素质有一个飞越般的提升,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共同奋斗。

(二) 知识增长

群众文化可以在人民群众娱乐自我的过程中增长群众的知识领域,通过人与人的交流与互动,加深群众文化的知识度与交流经验,带给广大群众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放松,让群众潜移默化的增长知识,促进整体社会文化素质修养与精神文明的提高。

(三) 优化环境

无论什么样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而和谐社会的发展环境需要良好的国民个人素质、良好的社会学习氛围、良好的社会心理情绪等。当今社会上出现很多不利于和谐社会发展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单纯依靠政府进行政策上的大调整,还需要在日常的过程中调整群众的心理状态,通过文化活动的主动性,让群众建立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调节社会上出现的矛盾,使人们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共同营造和谐融洽的社会环境。

三、 激发群众文化的可行性方法

(一) 增强文化建设

文化活动的多寡直接导致群众文化开展的速度,所以在日常生活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推陈出新,积极的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比如歌舞大赛、杂技表演、居民文化节,民间艺术节等趣味性十足的文化活动,使群众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放松。

(二) 开展特性活动

根据地域文化开展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城市传统文化的专项活动,比如沿海城市就可以借助地理位置开展游泳比赛、啤酒节、蛤蜊节等特殊的活动,内陆城市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活动的安排规划。

(三) 政府引导工作

各级政府都应当起到引导带头作用,根据地方不同的政策培养不同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建设专业的基层群众文化队伍,使群众文化更加合理、规范,建立不同的活动组织,使基层群众文化更加快速的发展。

四、 结语

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与建设,一定要合理地应用群众文化,了解群众文化的真正含义,进行科学的实践探索,搭建良好的人文社会平台,坚持以民为本的革命方针。群众文化可以提升我国整体精神文明素质,发展与革新我国传统的文化底蕴,弘扬我国千年的文化内涵。在社会风气建设方面能提供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要将群众文化建设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位置上,随着我国群众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会随着群众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苑霏.关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01).

[2]李亚华.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发展方向[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31).

[3]李萍.社会信任与群众文化互动的伦理辨析阴.湘潭大学学报[J].(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第4篇

Abstract:The Oil play during the proper attention to both economical responsibility and community responsibility's, the coordination socialization services structure becomes the enterprise to raise one of market competitiveness primary coverages.

关键词:市场化运作 社会化服务 石油企业 社会责任

Key words:Marketability operation socialization service Oil play community responsibility

作者简介:贾小波 1975.10、男、陕西绥德人,汉族,大学本科学历,经济师,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工作;唐可1973.10、男、陕西勉县人,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助理会计师、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工作;虎勇1975.11、男、宁夏灵武人,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地面建设工程师、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工作

【中图分类号】F4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9-0054-01

一、 石油企业市场化运作内涵与面临的形势

石油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内涵在于,在石油资源领域内以市场机制为配置石油资源的一种形式,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石油资源的优势,市场化运作机制从大的方面讲,要政企分开,后进行拆分,并给予国民待遇,即国家给这个企业什么待遇就要给相同的企业什么待遇,不能搞特殊化。当然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存在阻力,这阻力来自于市场化过程中的利益受损者,包括企业员工、大众消费者、乃至社会整体的平稳发展。所以,如何协同社会化服务的构建以兼顾弱势群体利益成为当代石油企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在本月8日,发改委刚刚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它以市场化手段替代了过去的行政手段,是石油市场价格定价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对国内的石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但是,限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石油资源相对匮乏,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不强等因素,国内石油企业将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如何在继续保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同时,与时俱进地完善我国油品市场化运作管理体制,创造一个灵活且有效、按照市场化方式来运作的制度框架,已成当务之急。

二、 石油企业市场化服务的内容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石油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后勤保障、稳定员工思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内涵在于通过一体化经营,利用企业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组织有关科技、信息、供销等机构,对一体化内各个组成部分提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管理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种要素直接、紧密、有效地结合,从目前流行的提法来看,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侧重于建立和完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随着国内石油市场与国际进一步接轨以及石油资源对国外依赖存度的逐年提高,基于石油企业的独特的社会责任所在,其社会化服务构建的内涵将变的更为丰富。

石油企业是国有公司,其承担着某些特定的社会责任,如保证国内原油供应,维持国内油价稳定等,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调高油价的时候,作为国有企业,应当兼顾市场利润与特定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利益。石油企业在市场化改制的过程中,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式多样,对内常见的有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公私合作(合资)经营等形式,以建立企业内部服务保障体系维护企业员工利益;对外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架构企业社会安全度建设,以制度化、规范化的市场化服务机制化解外部经济风险,兼顾社会责任的履行,但总体说来,两者的根本的出发点都是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

三、协同构建石油企业新工作机制

1、以市场化运作推进为契机,加快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

石油企业要继续坚持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既要市场化运作、参与市场竞争,又要讲究经济效益,努力生产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同时石油企业除经济责任外,还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因此以市场化运作为契机,加快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

2、建立完善的经济风险预警和化解机制

随着石油管理办法的出台,价格机制与国际完全接轨,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成熟,因此石油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在国际油价上涨或下跌等波动的情况下、给企业可能带来的运营风险和金融风险,并针对这类影响制订相应的应急计划,国际油价的波动仍将长期存在,那么,企业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利润下降以及再投资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石油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经济风险预警和化解机制。

3、整合企业各部门服务职能,提升社会化服务整体水平

鉴于社会化服务体系内容的多样性,石油企业目前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应该应理清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职能界限,按照谁最接近市场需求,谁负责服务的原则,尽量把各部门分散的服务职能集中到一个服务机构,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建立各部门和独立服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以迅速解决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提高行政效率,为石油企业的发提供支撑。

4、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充实社会化服务体系内涵

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完善,必然导致行政手段的淡化,在兼顾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企业的主体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因此企业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必须通过自身的建设以及吸纳社会上有影响的服务机构,逐渐形成一个涵盖各类社会化与企业产业项目相结合的市场化运作的氛围,充实社会化服务体系内涵。

5、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融入要素市场

要素市场的功能在于具有使经济关系竞争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和经营管理法制化等作用,完善的要素市场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对优化资源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行政手段淡化的背景下,企业的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必须积极探索市场规律,以国内油品市场和国际接轨为契机,积极融入要素市场,以规避因价格受国际油价的波动而被动调价所带来的尴尬。

参考文献:

[1]殷亚红 王金平 涂春霞 从社会化审视企业文化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06.16

[2]发改委就《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答记者问 中国石化新闻网 2009-05-11

第5篇

“我国农业的发展已从过去的数量矛盾转化为现在的结构矛盾。”陈锡文指出,过去12年,国内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从2003年的8654亿斤增长到2015年的12429亿斤,年均增长300多亿斤。即便如此,和13.7亿人相比,还有不足。现在国内粮食大概还有500多亿斤的缺口,所以必须要进口。

缺口有500亿斤,但是去年的进口量接近2500亿斤,为什么呢?陈锡文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内供给结构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其中最突出的品种就是大豆。中国是大豆的故乡,但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大豆进口量第一的国家。国内去年只生产了240亿斤的大豆,但是进口量超过了1600亿斤,大豆严重供不应求。

小麦、玉米和稻谷等品种国内基本能自给,但是也进口了1000亿斤左右。原因在于国内生产成本高,价格也高,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这几年,我们在粮食生产上出现了“三量齐增”的复杂局面,即国内的产量、进口量、库存量均增加。这就是品种结构的矛盾和缺乏国际竞争力所导致的。陈锡文指出,所谓农业供给不足,不是短期内根据市场需求,在品种和数量上做一些生产方面的调整,根本问题在于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解决好这两个问题,重点在于调结构。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加快体制创新。

四大原因导致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

当前国内粮食和其他一些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有复杂的原因。

第一,价格管控不到位。随着经济发展,土地、资金、劳动力成本都在上涨,农产品价格水涨船高。尤其在粮食产业上,过去几年,小麦价格上涨了66.6%,水稻价格上涨了119%,国内粮价比国际市场价格高出40-50%。

第二,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后,经济复苏缓慢,消费品、工业品的价格越降越低,引起国际粮价下跌。

第三,能源价格下降使得粮食贸易中的海运价格明显下降。

第四,人民币持续贬值。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都是按美元结算,人民币持续贬值不利于国内农产品出口。

总体来看,当前国内农产品和粮食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是由多种多样的因素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陈锡文对当前一些坊间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去年有人提出中国生产粮食经济上不划算,财政上要补贴,农民种粮入不敷出。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低,不如从国际进口。从经济上分析似乎有道理,实际上并非如此。”陈锡文算了一笔账,到目前为止,全球每年生产的小麦、大米和玉米这三大谷物最高产量是7000亿斤左右,而国内的粮食总需求大概接近13000亿斤。从国外进口,不现实、不可靠、不安全,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依靠国外的话,中国的农业不会安全,中国农民的就业和生计不会稳定。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要确保粮食安全,就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努力实现谷物基本自给。

多方发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陈锡文认为,改革是多方面的,但核心在于科技创新。下一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真正见效、真正落地。

第一,要使市场在价格形成机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对东北玉米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机制。今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玉米播种面积减少了2300万亩,比去年减少了4.5%。现在新玉米已经上市,辽宁的玉米收购价大概在0.75元,黑龙江最低价大概是0.6元,农民遭受很大损失。但还有价补分离,价格定下去了,政府会给农民补贴。当然,农民实际交售的价格加上政府补贴,也不可能超过过去的收购价格。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东北玉米临储制度改革成功,对其他粮食品种将会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很多地方鼓励农民调整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成效明显。要通过有效的改革和有序的市场价格来引导农民生产。

第二,要加大风险管控。国内去年的风险率超过了56%,问题很严重。以大豆为例,大豆产量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大豆的科技投入太少。所以必须要加快推进科技进步,才能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第三,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过去认为,发展现代农业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土地的规模化经营。现在在粮食价格下降的背景下,规模经营的效果受到了很大损害。因为很多农民发现,用这么高的价格租来的地种出来的农产品,没有多少利润。但是规模经营毕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很多地方的农民发现,用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去成立当地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避开了土地租金问题。这样统一起来,更重要的是推出了土地托管和社会化服务。

第6篇

1.闲暇和闲暇教育之缘起

闲暇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是社会闲暇时间的存在和逐渐增多。闲暇时间又称自由时间,与“不自由”时间相对立。所谓“不自由”时间,是指人们必须支出的时间,包括:(1)社会劳动(工作)时间。(2)睡眠、饮食等满足生理所必需的时间。(3)家务劳动时间。

在人的时间总量中,支出了上述三类时间之后,所剩下的则是可以自由支配的,用于消遣、娱乐、学习、个人爱好和创造性活动等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闲暇时间。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为受教育者现实与未来的生活作准备,因而,教育从一开始就既包含着生产生活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休闲活动方面的内容。当然,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不得不以绝大多数时间用于向大自然索取物质生活资料,闲暇时间微乎其微,微不足道。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社会出现了剩余劳动,同时发生了阶级分化。在阶级社会,有限的闲暇时间为统治阶级所独享,出现了为“有闲阶级”吟诗作画、斗鸡侍犬、骑射击剑服务的“闲暇教育”。但是,这种闲暇教育只是有闲阶级和少数自由民的一种特权,并不具有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现代闲暇教育的普遍意义。

本世纪2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闲暇教育,与过去的闲暇教育在性质、对象和范围上都有根本的区别,现代闲暇教育成了公共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种普遍的权利和要求。6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为闲暇教育的研究输入了新的活力。1974年,美国成立了第一届全国闲暇教育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编写并向全国发行闲暇教育资料,1984年9月,该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一次有关闲暇问题研究的世界性大会,这标志着闲暇教育已成为全球性的教育领域内的全新课题。

2.现代闲暇教育的基本概念

对现代意义的闲暇教育,国际上已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闲暇教育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而获得某种变化。这些变化会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并且它通常发生在儿童、青年和成人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教育环境或娱乐环境之中。”(《闲暇教育》,《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5卷,第654页)这一概括包含了以下基本概念:闲暇教育的对象。当代的闲暇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将面对所有的儿童、青年和成人(包括老年人),因为当代社会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闲暇,都需要享受充实文明的闲暇生活,都需要接受全面的闲暇教育;而且,每个人本身都潜藏着某种主观能动的力量和支配事物的能力,能够在自由时间中自由地选择对自己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因而也都能够接受闲暇教育。许多闲暇教育研究者还十分强调残疾人的闲暇教育问题,因为从比例上来说,有某种残疾的人往往比正常人有更多自由或可任意支配的时间,但他们常因患有残疾而缺乏利用闲暇的能力,有研究者认为,这正是他们无法在社区中立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残疾人闲暇问题的研究,使人们逐步认识到在治疗性娱乐活动中渗透闲暇教育的必要性。闲暇教育对象的大众化、全民化,使现代闲暇教育区别于历史上仅仅为少数人服务的闲暇教育,使之与终身教育在对象上完全重合,因而被有的教育家称为终身闲暇教育。闲暇教育的目标任务。闲暇教育的目标任务是多元的、全面的,“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闲暇教育也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通过引导和组织,构筑实现闲暇教育任务的价值、技能和技巧体系,培养受教育者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和正确的闲暇态度、闲暇行为。具体包括:

(1)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选择、决断能力。

(2)培养受教育者科学的闲暇价值观。闲暇时间具有多元化的潜在价值,例如:恢复体力,发展个性,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等等,这些潜在价值只有与主体正确的选择和积极的活动相结合,才会转化成现实的价值。

(3)培养人们的责任意识。闲暇的本质是自由,主体在闲暇中的自由并不意味着无丝毫约束,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恰恰相反,更需要自己负责任地行使对闲暇活动过程作出选择和决定的权利。

(4)培养高效率利用闲暇时间的技能技巧。(5)发掘每一个人的内在潜力,在增益人力资本、促进个性发展的同时,丰富和美化闲暇生活,提高闲暇生活质量,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闲暇教育的途径。闲暇教育的途径既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它不主张讲空洞的道理,提倡在具体环境中进行为主。这个问题将在下文具体讨论。

二、闲暇教育的意义

1.满足完整人性的另一半需要

闲暇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享受闲暇,其实质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享受人的另一半生命。闲暇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本性的充分展现。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当然是人本性的最基本的需要,在摆脱了异化状态之后更将成为第一需要;但与此同时,人还有劳动以外的需要,例如娱乐的需要,即使在原始社会,先民们在极其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也禁止不住生命力的涌动,不时地燃起火堆围着呼喊跳跃,渲泄生命活力,创造出原始的音乐和舞蹈。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为争取工作日的缩短,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终于为自己赢得了享受闲暇的权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民主进程的推进,人们享有的闲暇时间日益增多,闲暇价值受到高度重视,不仅在于量的增多,而且在于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职业岗位为参与者规定着活动的时空和进行方式,规定着具有数量和质量要求的工作任务,因而具有一定的集体性、社会性、规定性乃至强制性,或多或少地带有某种异化性质。而闲暇时间则具有自由性、个人性、自主性,是人们可以自由支配的,可以直接用于发展个人非直接生存目的的诸种潜在本质力量的时间。在闲暇时间里,人们才能够迷恋于自己心爱的事业或活动,完成从兴趣到志趣再到志向的飞跃,才会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造力。闲暇的增多有利于克服工业社会集中化、同步化给人们带来的束缚,有利于调整刻板单调的生活节奏,改变违背人类天性的生产生活方式。闲暇时间的功能和价值,将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随着多样化、小型化、分散化的信息社会的到来而更加引人注目。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和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将越来越重视闲暇和闲暇教育的价值,越来越希望通过有益的闲暇活动来获得自我完善和精神生活的满足。

2.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

闲暇时间和劳动时间一样,也是一种资源、一种财富。人在闲暇时间中的自主自为活动,是人的创造性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充分的闲暇时间能为人们用于博学多闻,为系统学习或职业劳动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还能使人在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中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发展方向,形成独特的个性,为某些特长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人们在闲暇时间中得到充实、发展,又为创造新的社会财富准备了条件。另一方面,闲暇教育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闲暇时间愈多,愈需要理智,愈需要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闲暇时间的增多非但没有使人们获得幸福,反倒成为一种负担,甚至带来了若干具有否定意义的消极后果。在美国,闲暇导致了孤独、无聊、自杀和犯罪;在一些视工作为“天职”的国家里,如日本,闲暇则使染上“工作癖”的“工作狂”们有一种失落感、愧疚感,进而导致心理失衡;在英国著名的高等学府牛津大学,学生通过交互网观看黄色录像的时间超过了学术交流的时间。所有这些,同样值得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引以为鉴。

3.健全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

闲暇教育在今天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除上述社会原因外,还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原因。闲暇教育既有始于古希腊时代的悠久的思想渊源,更来自今天人们对现实教育的反思,对现代教育功能的再认识。在传统观念中,公共教育一直是为人们“谋生”而不是“生活”服务,因此,当“谋生”不再成为主要问题时,许多人就不知道如何去安排“生活”。教育活动固然离不开为谋生谋职服务的功利性,但随着劳动时间的缩短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劳动本身创造性的增强,及整个社会知识的升值,教育活动应更多地向促进个性发展的目标努力,人们希望在不做工作时身心仍健康充实,生活仍充满意义,单纯为谋生服务的教育模式不再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因为教育还要为人们的“乐生”提供服务。总之,教育的功能、价值必须也完全能够拓展和提升,终身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显著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崭新的教育,“从生存的重要意义出发,终身教育包括大量新型的适应个体存在所必需的新的方式”,因此,它需要“冲破学校体制的束缚,以占有既和工作有关又和闲暇有关的人类活动的全部”(〔法〕保罗•朗格让:《终身教育导论》,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第53、54页。)。社会呼唤为充实人的全部生活、并不只是为劳动就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教育“适应闲暇”的职能,实际上是强调教育同时适应人的另一半。终身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所有功能的综合和提升,以为“全人”服务为天职,应寻求“既与工作联系起来,也与闲暇时间联系起来”的途径,这样,闲暇教育将与职业教育共同构成终身教育的完整体系,成为终身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全社会都来关注闲暇教育,稳步推进终身教育

闲暇教育尽管涉及“教育”一词,但它从来就不只是学校的事,更多的是千家万户和社会方方面面的事,特别在今天,闲暇时间的增加与合理安排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关系到社会秩序、社会生活质量、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闲暇教育的合力。

1.学校闲暇教育应为终身闲暇教育奠定基础

第一,学校必须把闲暇教育列入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时展到今天,“学会生活”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一大主题,教育不仅需要与社会生产相结合,而且需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同时,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闲暇时间也开始不断增加,社会迫切需要学校对所有的受教育者进行闲暇教育,开发闲暇时间的价值。最近党和国家作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迫切要求学校教育把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从过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把着眼点、着力点放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上。学校应当破除“闲则生非”的陈旧观念,彻底抛弃以大量课外作业“填补”学生闲暇时间的做法,从全面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闲暇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社会闲暇时间的增多对教育的挑战、机会和问题,把闲暇教育提上日程。

第二,要确立合乎我国国情的闲暇教育目标和相应的内容体系。美国“全国娱乐和公园协会”曾为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学校闲暇教育制定了“八条目标”,其中一些不无参考价值,例如:要求学生认识到闲暇对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认识到闲暇是表现自我价值和尊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要求学生学会鉴别、了解并评价现有的闲暇资源,学会正确评价利用闲暇资源的各种方式对人类、社会、观念及自然环境的影响;要认识到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闲暇负起责任,也有责任对社区的闲暇活动提出建议;要求学生认识制定闲暇活动计划的作用,并借助闲暇活动促进个人的心情舒畅和不断成长,等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现成模式,应当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研究制定我国的闲暇教育目标,指导青少年更好地利用闲暇时间,科学地安排闲暇活动。

第三,要把闲暇教育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学校实施闲暇教育,不一定采用设置专门课程的传统方式,而应强调渗透性教育。应通过传授文化遗产和阅读、音乐、唱歌、游戏、舞蹈、体育比赛、社交活动、野外活动以及诸如园艺、机械、实用艺术、美术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过好闲暇生活。当然,闲暇教育更应该在闲暇中进行,应十分讲究和注重闲暇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要尊重参与者的意愿,充分调动闲暇教育参与者的自主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学会支配和利用闲暇时间。

2.发挥成人教育在闲暇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人的一生中成人期占据的年龄段最长,拥有的闲暇时间最多,特别是进入老年期后,闲暇时间会一下子增加许多,因而,在终身闲暇教育体系中,成人的闲暇教育占据着主体地位。闲暇活动大体可分为消遣娱乐型和发展型。从理论上说,这两类活动对于实现人的个性发展和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具有各不相同的功能,两者不可或缺,主体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两者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但就目前的现实情况而言,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较普遍地倾向于消遣娱乐型活动,活动方式和内容趋于低俗,甚至存在一些反文化现象,而高层次的发展型活动却受到不应有的冷落。对这种不正常的倾斜不能掉以轻心。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经济是一切工作的中心,自觉地运用闲暇时间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国民素质,对于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成人教育应发挥自身功能,引导每个劳动者、消费者从自身不同的需要出发,正确处理娱乐型和发展型活动、主动参与型与被动接受型活动、体能性和精神型活动、家庭内和社会场所活动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以提高身心素质为核心的合理的闲暇活动结构,促进闲暇活动的多种功能全面而充分的发挥。

3.将大众传播媒介和休闲服务部门建设成闲暇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大众传播媒介已越来越占据了人们日常的闲暇生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消费时尚乃至言行举止。大众传播媒介工作者要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旋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倡导丰富多采、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闲暇服务部门要关心个人和社区在闲暇方面的需要、兴趣、模式和风格,相应地调整和扩充其工作计划、服务项目和专业性活动。要加强闲暇咨询活动,为残疾人和年老体弱等有特殊需要的对象提供专门的良好的闲暇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