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前滚翻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1 16:31: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前滚翻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前滚翻教案

第1篇

P键词:年轻体育教师;教学反思;成长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4-0050-02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发展的公式:“教师发展=经验+反思”,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反思,从而促进自身发展。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1]。年轻体育教师面临新课程更高的要求与挑战,通过教学反思,快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适应新课程的发展,成为新课改的主力军。

一、教学反思源于课堂

对于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体育教师来说,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会显得无从下手,笔者的经验就是真正走入你的课堂,不要只停留在教案中,而是将你的身心全部投入到课堂实践中去。教学反思的思考点就在于课堂中那些令你感到惊喜、存在疑惑和采取某种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的地方,因此,教学反思要从教学实践的整体感受出发,反思成功点、不足之处,以及产生疑问的地方。

1.从整体上感受一节课,包括教师自身的感受、学生的感受。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是否有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重难点的讲解是否得当,组织形式是否适合本节课的内容,并为本节课服务,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学生生理和心理是否得到有效锻炼等;从学生角度出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内容,达到预期目标,并且在练习中生理、心理同时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2.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寻找课堂的亮点,如教学过程中新颖的、比较吸引人的地方,并且通过这种方法或形式,教学目标达成度很高。比如在《体育教学》2014年第4期《水平一:二年级前滚翻教学设计》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图片头、手、脚固定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地进行定位,增加了学生学习乐趣与练习激情,使得学习效果显著,这就是本节课成功的地方。

3.反思不足之处:尽管课前教师对课堂各环节做了很多预设,但实际教学中总会出现不足之处,教师要进行及时反思,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水平一:二年级前滚翻教学设计》中,通过两个秘笈(头、手、脚固定;垫高垫子)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方法,但是学生在做动作时会出现团身不紧,不能做到抱膝起的完整动作。笔者课后针对课堂中出现的这种情况,进行反思,如何加强学生团身意识,改进动作,做到抱膝起,并做出如下调整:(1)增加辅助练习:抱膝团身滚动。在课的开始部分,笔者加入抱膝团身滚动练习,让学生体会团身感受。(2)分解示范动作到位:笔者发现只要将示范动作再详细分解,加强学生从蹲撑开始,蹬地、抱膝滚动,蹲撑结束,然后起立,让学生看明白最后抱膝的动作,以及抱膝的时间,强调先能够完成滚动过后的蹲撑,不要急着站起来,这样就有效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难点了。

同时,在本节课中组织形式上也存在不足之处:在《水平一:二年级前滚翻教学设计》中,队形的调动上,特别是慢跑抢垫子游戏,学生会出现乱跑现象,不成一路纵队;在做前滚翻练习时,出现一个同学还没做完,另一个同学已经在垫子上,有扎堆的现象。教师进行反思,改善这些缺点,做出相应的改动,要求学生一轮抢垫子游戏之后慢走成圆形,再过渡到慢跑;第一个同学做完与下一个同学击掌后该同学才能开始做动作,改进过后教学效果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4.反思有疑惑的地方: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不解和可疑之处。在《水平一:二年级前滚翻教学设计》中,学生学习前滚翻,利用垫子垫高,形成一种坡度,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滚动的速度,便于团身抱膝起。本教学设计中是先练习基本动作,后进行垫高练习,如果将顺序颠倒,又会达到怎么的学习效果呢?有了这样的疑问,就可以带着疑问进行实践,进行比较。先练习后垫高有利于学生体会蹬地动作,先垫高练习,有助于学生完整动作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和自己的教学设计的具体情况进行择优选择。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的形式有很多种,没有规定的格式,常见的有教育随笔、教育案例和教案修改等。

1.教育随笔,教师的随手笔录,利用这种形式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与心得。教师在写教育随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从小处入手”。关注课堂中的“小问题”,注重细节,例如:体育课堂上,天气热时学生都会将衣服堆放在一起,这样不管是在放还是课结束拿衣服时都会浪费时间,有时还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解决方法:教师在场地边摆放好各小组的标志,让学生分组有序地的摆放衣物,避免一哄而上。二是要“及时”,有些想法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教师要立即进行记录,记录下问题现象,对此产生的疑问,以及怎么样解决,进而整理成文。例如:每年九月开学后,体育教师就要进行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在进行练习时,笔者想要记录下学生每次练习的成绩,作为比较,但是发现按照学生学号记录成绩不便捷,怎样能快速准确地记录下学生平时练习的成绩,看出他们练习成绩的曲线呢?笔者就将这个问题一直放在心里,不停地进行思考。三是要“实际”,随笔不是你坐在办公室里空想而来的,而是教师记录课堂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随笔来源于实际课堂,反作用于课堂。就如何快速有效地记录学生练习成绩为例,笔者想到建立一张体育课堂站位表(表1),并在站位表中标号学号,这样能够记录学生一个周期的练习成绩,教师可以根据成绩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学生练习也非常积极,努力创造自己的新纪录和最好成绩。

2.教育案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教育情境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这些看法与点评会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可以借鉴优点,吸取教训,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案例:体育课堂中,班级的“小胖”让我印象深刻。班级里,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因为体型肥胖,同学们都叫他“小胖”。天气渐渐崃耍在操场上慢跑1圈做做准备活动他就已经大汗淋漓了。这天,同学们都已完成任务在休息,可是不见“小胖”的踪影,学生指着跑道上那卖力奔跑的身影,说他还在跑步,我当时就很奇怪,他跑到我跟前时,我叫住了他,问他为什么还要跑步,他说:“没看到我在减肥嘛!”我哭笑不得,一年级的学生就已经想到要减肥。让我惊讶不已,是多大的压力才让一个这么爱吃,这么爱玩的孩子要去减肥,我决定要帮助他。于是,我和他一起商量了他的“减肥大计”,从均衡营养到适当锻炼,科学的、循序渐进地进行减肥,并且让他知道,现在是长身体的年龄,不能过度的节食,让他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情况,保持健康的减肥观念。同时,也私下里跟班级几个小干部和同学们说,以后不准叫他“小胖”了,这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当我给他测量体重,比开学时少了几斤之后,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3.教案修改,是根据教学实践的反馈在原来教案基础上进行修改。对教案进行修改是教学反思最直接的结果,这里的教案可以是自己的教案,也可以是对别人的教案在实践中发现有不足之处进行的修改。体育教师一般都要进行多个班级的教学,课时教案的预设往往与教学实践不一致,这时教师就要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对教案进行修改。比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发现一节课学习下来学生对前滚翻的重难点并没有很好的把握,那么在教案中,教师就要针对某一环节的设计增添或删改。当教师进行下一课时或是下一个班级时,就会做出相应的改进,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提高。在2013年《体育教学》第5期中,作者发表了《对2012年11期高抬腿教学设计片段的教学反思与修改建议》,作者在阅读《高抬腿教学的设计片段》一文之后进行实践与反思。这份教案对于体育教师来说,简单易行,教学重难点表述简洁准确,并提出了解决办法,通过游戏,借助竹竿检验动作的正确度,有效地解决了重难点,学习效果显著。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些许不足之处,提出个人看法:(1)利用竹竿解决重难点,普及性不强;(2)在组织方法上,分组应考虑学生的身高因素;(3)练习方法应考虑到高抬腿练习的运动负荷及练习的趣味性;(4)游戏比赛标准[2]。通过反思,教案更成熟,同时教师也在反思中进行了学习与提高。

对于年轻体育教师来说,多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最好的教育研究,是对自身教学的研究。在研究中,能够发现更加科学的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将教学反思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它是年轻体育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超越。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备教材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首要工作。为此,首先要认真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了解教学的内容和程序,国家对学生体育知识结构和质量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熟知所教年级的教材内容,还要熟知其他年级的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的知识技术体系;明确教材在各水平中的位置与教学目标。例如,在以往的公开课教学中,我发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老师在教《前滚翻》这一教材,学生学得也枯燥,我认为在不同水平教学时,可适当提高动作技术的难度,如:六年级可以让学生做连续两次的前滚翻起立接球。这样,更能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又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二)分析、理解教材是上好课的保障

在备课时,要明确教材的结构;学生在学习中易犯的错误,应该如何纠正;动作的安全系数及如何保护与帮助等。只有充分了解了教材,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预设,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当练习立定跳远时,学生出现双脚轮流落地;练习前滚翻时,学生出现头着垫的位置不正确,滚翻时身体直立起来,重重地摔在垫上时,我们应该要采取何种教学措施进行纠正,这是在备课时就应该事先想到的。

二、分析学情

选定教材后,就要针对教材,分析学生对此教材的了解程度、现有的运动水平、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等,这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因为再好的教材与教学思路,最后都是要通过学生来实施教学的。

三、制定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目标统领内容。因此,分析了教材与学生之后,要制定出确实科学、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定时,要做到:

1.教学目标要具体

在以往的教案中常见到这样的陈述,例如:“通过技巧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肩肘倒立。”现在看来这一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可操作性及检测性不强,它缺少了学生完成动作的条件和最低标准,学生完成到何种程度算是“初步”掌握了呢?教师如何评价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素:

⑴谁(教学对象)学生;

⑵做什么?(完成的行为)肩肘倒立;

⑶做到什么程度?(行为水平)至少滞留3秒钟,以及动作规范;

⑷条件?(完成行为的条件)不加任何辅助保护条件。

因此,我把这一目标改为:“通过练习,学生能够在不加任何辅助保护条件的情况下,肩肘倒立滞留至少3秒钟”,这样的教学目标会更为具体、明确,也有利于老师检测学生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2.教学目标要合理

教学目标太高,对于学生来说可望而不可及,那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三年级学生要求他学会体前变向运球,这样的教学目标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都还没熟练掌握原地运球,就做体前变向运球,那只能是一团糟,何来的实效?

3.目标范围要适度

教学目标过大、过泛,在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教学活动中是难以完成的。如教学生学做仰卧起坐就提出“提高身体素质”,这样的目标就过于笼统,身体素质包括很多的方面,仰卧起坐练习主要是提高腹部力量。因此,我觉得,仰卧起坐的教材目标定为发展腹部肌肉的力量会更为恰当。

4.教学目标要精

一堂体育课不可能解决多个问题,现实中学生也不可能掌握提高多项动作技能。因此,目标不必定多项。比如:在水平三蹲距式跳远的第一课时,可以定为:初步学习掌握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动作技术。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1.说好第一句话——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见,一个精彩的导入,既可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我们要设计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如:在教学双杠“分腿坐前滚翻成分腿坐”新课时,向学生说:前滚翻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动作,今天老师要把这个动作搬到双杠上来做,你们相信吗?这时就使学生产生了“如何在双杠上做前滚翻”的好奇心理,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新课中。

2.提好一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提问”或者“问题”是组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课堂教学知识的迁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它们具有角度优美,形式多样,内涵深度,激发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上能够发挥出高质量的引领,激发,牵动作用。如:在学习鱼跃前滚翻时,老师先进行动作演示,然后提问:它的动作是什么样的?与前滚翻的动作有什么区别?区别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如何保护与帮助?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来展开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动作。

3.用好体育器材——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体育器材的合理选择利用是上好课的前提。在设计课时器材能简就简,一方面可以节省上课时布置场地的时间,另一方面减少器材搬运过程中的损耗。能“一物多用”的,要合理运用。如:报纸在跑的教学中,可以展开做贴报纸跑,可以折成纸棒放在地上让学生练步幅,可以夹在背后做“抓尾巴”游戏,可以做接力棒。因此,器材的选择与使用应做到既有“三秋树”的简练,又有“二月花”的新颖。

第3篇

每次讲(学)新动作前,教师应抽出一定时间,提问以前学过的且与新学动作技术有联系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讲解示范,既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又引出了新课的动作概念,再进一步阐明,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新的动作技术打下了基础。因此,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提问,对于那些理解不透的重点、难以攻破的难点,似是而非的疑点,相互联系的节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并且使这些问题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真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例如:初学鱼跃前滚翻时,应在团身前滚翻动作熟练掌握后,再练习远撑前滚翻,然后引出鱼跃前滚翻动作。学习新动作时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动作要领是什么?区别在那儿?各有什么特点?如何保护与帮助等。提问时,如果第一个学生回答得不完整,或者有错误,教师应不忙做解答,可再提问一两名学生。这样可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从而更好更快地领会、掌握新动作。

二、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程度

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观察和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知识)的程度,来检查自己教学的效果。这虽然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完成动作技术的质量上做出判断,但往往还不全面,若能提出一两个问题,找几个理解程度不等的学生来回答,更能全面地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例如:前滚翻分腿起动作要领是什么,应注意哪几点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动作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从我的实践情况看,经常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动作质量就高,记得也较牢。

三、通过提问复习和巩固教学的重点

在体育课中,教师提问教学的重点难点,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学生的脑子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所提的问题,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应很好地考虑,应突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时的薄弱环节,并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重点内容上,使提出的问题真正能起到复习和巩固重点内容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动作的用词要重点难点突出,确切精炼,通俗易懂,熟练的运用动作术语和口诀,既使学生易懂易记,又有利于学生领会动作要领。例如,教师在讲解排球垫球的手臂动作时,简练地用“压腕”、“提肩”四个字来强调手臂动作要求,既简单形象又易记。当然简练也要注意讲解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能顾此失彼。

例如:急行跳远是由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的。重点技术环节是助跑与踏跳的结合,它主要取决于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结合,这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关键。课中可以这样问: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在哪里?在学习短跑时,腿的后蹬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是短跑训练的重点。课中可以提问:如何加强腿的后蹬力量?应注意哪几点?

四、通过提问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目的的提问。学生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对问题已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应采取“抛砖引玉”的方法提问,让学生自己回答思考的问题。如前滚翻动作,教师可以用圆和方的滚动作比喻进行启发,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圆的滚动快又容易而方的不易滚动的原理,使学生从形象的比喻中得到启发,加深对前滚翻低头、收腹、团身动作要领的理解。另一种是:课堂纪律松懈,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或对问题不发生兴趣。这时应采取“问答式”的提问,用一些难以回答或容易疏忽的问题让学生(尤其对精力分散的学生)思考、回答,这样可促使大家对问题发生兴趣,收到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的效果。

五、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体育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每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舒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有兴趣的学习,丰富多彩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所学习和应该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往往是迅速而牢固的。比如田径课一般来说学生兴趣不大,特别是中长跑课,不少学生有畏惧心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长跑后肌肉有酸痛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极点?出现极点后如何消除它?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这便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而且还会使学生正确理解中长跑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现象,加深了学生对中长跑运动在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再如教女生学习仰卧起坐、仰卧收腹举腿等腹肌练习时,问:锻炼这些项目有什么好处?女生会很感兴趣的。抓住学生很想知道其中道理的心理,讲解生理知识:经常进行上述项目练习可以锻炼腹肌,能够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改善肌肉的弹性,对维持骨盆内储器官的正常位置有着重要作用,女生在青春发育期经常锻炼腹肌,对于提高身体素质、掌握各项运动技能有着重要作用。这样往往能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同学们锻炼的自觉性大大提高。

六、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提出有真正价值的共性问题,可以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完成教学计划,更重要的是能诱导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思路进行积极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刻苦性。例如一次上跳高课,我问:“提高跳高成绩首先要提高什么能力?”一般情况学生都知道:“是弹跳能力。”“请哪位同学用已学过的物理学‘竖直上抛运动’公式,来分析一下跳的高度与起跳初速度的关系?”当我把写有这个公式的小黑板展现在同学们眼前时,大家顿时活跃起来。从公式中,他们知道跳的高度与起跳初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后,练习弹跳力的热情高涨了。以此,又引出如何练习弹跳力,有哪些方法等问题。

再比如体育教学中短跑中的疾跑基本属于“匀加速运动”;弯道跑技术的掌握,离不开“向心力”知识的运用;跳跃项目中,起跳角度的分析,也离不开“平行四边形”法则;田径场是利用几何学中的圆、角、余弦等原理画出来的等等。这些都可以用作课堂提问的资源,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第4篇

一、通过提问为讲新动作打好基础

每次讲新动作前,教师应抽出一定时间,提问以前学过的且与新学动作技术有联系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示范,既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又引出了新课的动作概念,再进一步阐明,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新的动作技术打下了基础。因此,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提问,对于那些理解不透的重点,难以攻破的难点,似是而非的疑点,相互联系的节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并且使这些问题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真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例如:初学鱼跃前滚翻时,应在团身前滚翻动作熟练掌握后,再练习远撑前滚翻,然后引出鱼跃前滚翻动作。学习新动作时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动作要领是什么?区别在那儿?各有什么特点?如何保护与帮助?等等。提问时,如果第一个学生回答得不完整,或者有错误,则教师应不忙做解答,可再提问一两名学生。这样可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从而更好更快地领会、掌握新动作。

二、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程度

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观察和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程度,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这虽然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完成动作技术的质量上作出判断,但往往还不全面,若能提出一两个问题,找几个理解程度不等的学生来回答,更能全面地检测教学效果。例如:前滚翻分腿起动作要领是什么,应注意哪几点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动作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从我的实践情况看,经常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动作质量就高,记得也较牢。

三、通过提问复习和巩固教学的重点

在体育课中,教师提问教学的重点难点,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学生的脑子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所提的问题,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应很好地考虑,应突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时的薄弱环节,并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重点内容上,使提出的问题真正能起到复习和巩固重点内容的作用。为此,教师讲解动作的用词要重点难点突出,确切精炼,通俗易懂。熟练地运用动作术语和口诀,既使学生易懂易记,又有利于学生领会动作要领。例如,教师在讲解排球垫球的手臂动作时,简练地用“压腕”、“提肩”四个字来强调手臂动作要求,既简单形象又易记。当然简练也要注意讲解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能顾此失彼。

例如:急行跳远是由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的。重点技术环节是助跑与踏跳的结合,它主要取决于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结合,这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关键。课中可以这样问: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在哪里?在学习短跑时,腿的后蹬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是短跑训练的重点。课中可以提问:如何加强腿的后蹬力量?应注意哪几点?

四、通过提问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目的地提问。学生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对问题已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应采取“抛砖引玉”的方法提问,让学生自己回答思考的问题。如前滚翻动作,教师可以用圆和方的滚动作比喻进行启发,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圆的滚动快又容易而方的不易滚动的原理,进而从形象的比喻中得到启发,加深对前滚翻低头、收腹、团身动作要领的理解。另一种是:课堂纪律松懈,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或对问题不发生兴趣,这时应采取“问答式”的提问,用一些难以回答或容易疏忽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这样可促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收到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的效果。

五、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体育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每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舒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有兴趣的学习、丰富多彩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所学习和应该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往往是迅速而牢固的。比如田径课一般来说学生兴趣不大,特别是中长跑课,不少学生有畏惧心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长跑后肌肉有酸痛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极点?出现极点后如何消除它?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这便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而且会使学生正确理解中长跑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现象,加深学生对中长跑运动在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再如教女生学习仰卧起坐、仰卧收腹举腿等腹肌练习时,问:锻炼这些项目有什么好处?女生会很感兴趣。抓住学生很想知道其中道理的心理,讲解生理知识:经常进行上述项目练习可以锻炼腹肌,能够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改善肌肉的弹性,对维持骨盆内储器官的正常位置有着重要作用。女生在青春发育期经常锻炼腹肌,对于提高身体素质、掌握各项运动技能有着重要作用。这样往往能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其锻炼的自觉性会大大提高。

六、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提问

一、通过提问为讲(学)新动作打好基础

每次讲(学)新动作前,教师应抽出一定时间,提问以前学过的且与新学动作技术有联系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讲解示范,既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又引出了新课的动作概念,再进一步阐明,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新的动作技术打下了基础。因此,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提问,对于那些理解不透的重点、难以攻破的难点,似是而非的疑点,相互联系的节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并且使这些问题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真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例如:初学鱼跃前滚翻时,应在团身前滚翻动作熟练掌握后,再练习远撑前滚翻,然后引出鱼跃前滚翻动作。学习新动作时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动作要领是什么?区别在那儿?各有什么特点?如何保护与帮助等。提问时,如果第一个学生回答得不完整,或者有错误,教师应不忙做解答,可再提问一两名学生。这样可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从而更好更快地领会、掌握新动作。

二、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程度

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观察和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知识)的程度,来检查自己教学的效果。这虽然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完成动作技术的质量上做出判断,但往往还不全面,若能提出一两个问题,找几个理解程度不等的学生来回答,更能全面地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例如:前滚翻分腿起动作要领是什么,应注意哪几点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动作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从我的实践情况看,经常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动作质量就高,记得也较牢。

三、通过提问复习和巩固教学的重点

在体育课中,教师提问教学的重点难点,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学生的脑子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所提的问题,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应很好地考虑,应突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时的薄弱环节,并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重点内容上,使提出的问题真正能起到复习和巩固重点内容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动作的用词要重点难点突出,确切精炼,通俗易懂,熟练的运用动作术语和口诀,既使学生易懂易记,又有利于学生领会动作要领。例如,教师在讲解排球垫球的手臂动作时,简练地用“压腕”、“提肩”四个字来强调手臂动作要求,既简单形象又易记。当然简练也要注意讲解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能顾此失彼。

例如:急行跳远是由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的。重点技术环节是助跑与踏跳的结合,它主要取决于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结合,这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关键。课中可以这样问: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在哪里?在学习短跑时,腿的后蹬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是短跑训练的重点。课中可以提问:如何加强腿的后蹬力量?应注意哪几点?

四、通过提问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目的的提问。学生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对问题已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应采取“抛砖引玉”的方法提问,让学生自己回答思考的问题。如前滚翻动作,教师可以用圆和方的滚动作比喻进行启发,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圆的滚动快又容易而方的不易滚动的原理,使学生从形象的比喻中得到启发,加深对前滚翻低头、收腹、团身动作要领的理解。另一种是:课堂纪律松懈,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或对问题不发生兴趣。这时应采取“问答式”的提问,用一些难以回答或容易疏忽的问题让学生(尤其对精力分散的学生)思考、回答,这样可促使大家对问题发生兴趣,收到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的效果。

五、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体育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每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舒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有兴趣的学习,丰富多彩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所学习和应该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往往是迅速而牢固的。比如田径课一般来说学生兴趣不大,特别是中长跑课,不少学生有畏惧心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长跑后肌肉有酸痛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极点?出现极点后如何消除它?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这便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而且还会使学生正确理解中长跑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现象,加深了学生对中长跑运动在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6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体育 提问策略

1 通过提问为传授新知识打好基础

每次讲(学)新动作前,教师应抽出一定时间,提问以前学过的且与新学动作技术有联系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示范,既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又引出了新课的动作概念,再进一步阐明,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新的动作技术打下了基础。因此,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提问,对于那些理解不透的重点、难以攻破的难点,似是而非的疑点,相互联系的节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并且使这些问题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真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例如:初学鱼跃前滚翻时,应在团身前滚翻动作熟练掌握后,再练习远撑前滚翻,然后引出鱼跃前滚翻动作。学习新动作时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动作要领是什么?区别在那儿?各有什么特点?如何保护与帮助等。提问时,如果第一个学生回答得不完整,或者有错误,教师应不忙作解答,可再提问一两名学生。这样可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从而更好更快地领会、掌握新动作。

2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程度

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观察和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知识)的程度,来检查自己教学的效果。这虽然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完成动作技术的质量上作出判断,但往往还不全面,若能提出一两个问题,找几个理解程度不等的学生来回答,更能全面地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例如:前滚翻分腿起动作要领是什么,应注意哪几点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动作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从我的实践情况看,经常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动作质量就高,记得也较牢。

3 通过提问复习和巩固教学重难点

在体育课中,教师提问教学的重点难点,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学生的脑子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所提的问题,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应认真地考虑,应突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时的薄弱环节,并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重点内容上,使提出的问题真正能起到复习和巩固重点内容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动作的用词要重点难点突出,确切精炼,通俗易懂,熟练的运用动作术语和口诀,既使学生易懂易记,又有利于学生领会动作要领。

例如,教师在讲解排球垫球的手臂动作时,简练地用“压腕”、“提肩”四个字来强调手臂动作要求,既简单形象又易记。当然简练也要注意讲解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能顾此失彼。 转贴于

4 通过提问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目的地提问。学生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对问题已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应采取“抛砖引玉”的方法提问,让学生自己回答思考的问题。如前滚翻动作,教师可以用圆和方的滚动作比喻进行启发,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圆的滚动快又容易而方的不易滚动的原理,使学生从形象的比喻中得到启发,加深对前滚翻低头、收腹、团身动作要领的理解。另一种是:课堂纪律松懈,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或对问题不感兴趣。这时应采取“问答式”的提问,用一些难以回答或容易疏忽的问题让学生(尤其对精力分散的学生)思考、回答,这样可促使大家对问题产生兴趣,收到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的效果。

5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求知欲

体育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每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舒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有兴趣的学习,丰富多彩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所学习和应该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往往是牢固的。比如田径课一般来说学生兴趣不大,特别是中长跑课,不少学生有畏惧心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长跑后肌肉有酸痛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极点?出现极点后如何消除它?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这便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而且还会使学生正确理解中长跑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现象,加深了学生对中长跑运动在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6 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8-0048-03

一、设计思路

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合作、相互评价为主线,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排球的整个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指导学生的学练及评价起引导的作用,而学生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帮助、评价,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差异相对较大,本次课在教与学的同时,着重关心较落后的学生,带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做到一个都不差的目标;同时在课上适当安排游戏性的身体素质练习,让学生玩中带学,玩中带练,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体育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实践课教案

【点评】:最近参加暑期的研修学习,其中讨论最多的就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身为体育老师,我也在想:作为体育学科,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养成,我们的课堂应该做出哪些变化。所以,在看到本期刊出的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就换了一个视角来进行阅读。

目前全球最为关注的的七大核心素养为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批判性思考、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当然,运动与健康作为基础领域的素养,和其他学科素养一样没有位列其中,其实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提醒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是“教教材”(传授学科知识),更应该是“用教材教”(通过教学来促进人的发展或者说来发展人的核心素养)。

作为体育课堂对七大核心素养的养成我们是否可以做出自己的努力呢?比如我们有没有搭建沟通与合作的平台?我们的教学是直接告诉,还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我们的课堂,学生有没有角色分配、明确责任、成功共享?我们的学生可不可以对老师的教学、同伴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李明、甄广军老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远撑前滚翻,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较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两个动作的异同,进而自行探索动作的要领;孙建顺老师针对投掷技能练习枯燥的不足,对课堂进行了情境化设计,创设了“保卫”的生动情境,结合所学动作的技能结构创编“拉锯”“钉钉”“抡大锤”等游戏练习,将投掷的关键点巧妙地融合在这些游戏中;姜勤佳老师则是让学生观察和制造“彩虹桥”的方式来不断探索和改进侧向投掷的出手角度;潘月光老师的“乐”动课堂则使用音乐贯穿整节课,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呼吸、调整跑动的节奏,从而为耐久跑的枯燥无味破题,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竺洪波老师则是构建了尝试体验、合作练习、自我挑战的学习阶梯,因材施教,带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达成一个都不落下的目标。

第8篇

任何的学科在具体教学前,都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课程备案,并对教案进行设计,还要对自己所带的学生有足够的了解,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来调整学习教案设计,教学活动中应该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在课堂中组织一些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让学生们多加参与,并在活动中自行组织小组或,发挥体育特长生的指挥才能,在整堂课的组织上,教师应该对学生们的活动加以正确引导,并进行总结评判,体育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的调控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体育课堂的具体练习以及常规训练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具体学习善加引导,并要实时进行讲解、示范,在学生活动中容易犯错的地方进行纠正,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自主参与活动,教师要做到充分理解并信任他们,待学生掌握了体育项目的基本要领和基础技能时,教师还要进行点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该采取何种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再如体育教学中的前滚翻教材,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创设这样的场景,有一只小刺猬,回家路上看到许多既好看又好吃的果果,那么小刺猬应该怎么把这些果果搬回家,小学生们的思维本来就活跃,于是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把果果抱在怀里;有的说扎到刺猬身上的,直接带着回家;有的会说小刺猬可以在地上打滚,能把所有的果果扎到身上,全部带回家。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活跃的氛围实行前滚翻教学,教师可以说既然这样,大家示范一下小刺猬如何翻滚就可以带上果果回家。大部分学生开始主动练习,蜷缩身子、向前滚翻,但是还是会有很多学生翻不过去,教师要在旁边加以指引,比如可以用圆形的东西示范,这些物体是如何进行翻滚的,自然学生们会明白前滚翻需要蜷缩身子,然后要双脚并拢,向前翻滚才能成功,由于学生置于情景地进行思考,所以会主动联系生活经历并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突破学习难点,因此教学中情景的创设很有必要,而且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兴趣大为提升,教学中创设情景在实际中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2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因为年龄尚幼,成长经历有限,而且了解新知识的能力也因人而异。由于有些小学生天生的素质较好,所以会接受新知识较快些,但是不一定说在体育技能学习上也会很灵活,所以说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性强。尤其对于体育技能活动的掌握,很多只是进行机械接受,对于这样活动的作用和目的,不知其所以然,对于体育活动技能的掌握更不可能灵活运用,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新动作中对技能的灵活性进行掌握,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应该被尊重和理解,只有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前提下,才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悟所学的体育知识,在感悟过程中更愿意积极展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发扬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评判和集体讨论,在学习过程中谁的动作更为标准和规范、谁做的更好等,这样学生们不但能够积极完成教学内容,同时也容易掌握学习要领,学起来更为简单有效。学生在学习技能要领中展开想象,对许多动作进行创造并设计出更多的有趣动作。

3提供创造性的学习条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们在课外活动中,其实是很富有创意性的,比如跳皮筋、跳方格、编花篮等,这些新趣的游戏都是学生们自己编的,而且编排趣味性很强,容易掌握,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创造力起到了促进作用。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来使学生更具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体育项目创造更多的条件,如提供教学场地和一些活动器材,还有体育活动的新奇项目编排,对适合学生各身体部位的活动技能进行创新编排,要考虑实际教学的安全性,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项目的编排中,如:体育课堂中可以提供给学生毽子,让学生自行编排活动的类型,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小组比赛,也可以是个人之间的比赛,或者是每个小组围成一圈以合作的方法踢毽子。同样跳绳也可以依据学生们自己的喜好创编双人跳、单人跳或是合作式小组比赛等。通过创造体育的条件和机会,发挥学生们的潜在能力,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问题和疑点来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和思考,在问题的不断发现中,进一步发现疑点和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比如打排球,为什么需要双手握拳头是有一定示范动作的,而不是其他舒适的握拳法,乒乓球拍,大刀小刀式拿法,具体何种打法有利,这些教材内容要进行不断的挖掘,才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多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学习,并解决诸如此类的难题。总而言之,日常生活中以及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认真的专研,并细心观察学生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体素质,还要对教材不断进行挖掘,找寻出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因素,同时要对问题情境进行精心的设计,激发学生们在学习中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与此同时,更应该将教学中要求具体落实,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以及学习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身体健康水平,教师只有在平日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个人创造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全面素质人才。

5结语

第9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7―0031-02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的部分,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坚韧不拔的毅力,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促进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进行思品、公德教育的渗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自觉锻炼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是每一位体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率先垂范

向师性是小学生对教师表现出明显的态度,低年级学生尤其明显,他们对教师有一种无条件的崇拜和依赖心理,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就慢慢开始减弱,若教师行为或语言有失妥当,那么学生就会有不同意见,甚至引起他们的不满。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性好好利用,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行为规范、举止文明。当学生看到教师行为规范优雅及文明优美的谈吐,就会严格要求自己,效仿教师。

1.行字当先。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孩子是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分。”教师在表扬和批评小学生时,要特别注意措辞得当、语气适宜。教师教育学生时,应该用正面鼓励的语言,避免嘲讽或全面否定学生。小学生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家长的评价来认识自己,难以自主形成正确的评价,尤其是向师性较强的小学生,特别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教师如果能给学生一个正面评价的鼓励,告诉学生“你能行”。学生就会倍受鼓舞,在各个方面都会有所注意。反之,学生就会失去信心去学习,甚至还可能产生厌学情绪。

2.言语激励。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激发动机则能诱发兴趣,所以激发动机就成为了体育教学的关键。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特点适当运用激励语言,教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例如,在练习前滚翻时,有些比较胆小、害怕的女生对滚翻比较畏惧,出现躲避和不乐意参与的现象。此时,教师千万不要去批评她们,而应该以期待的言语去激励她们:“前滚翻很简单,并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复杂和危险,只要你们认真地对待,掌握‘蹲撑,两手撑垫,同时曲臂、低头、两腿蹬地,提臀收复、团身向前滚翻。向前翻滚时,头的后部、肩、背、臀部要依次着垫,当背着垫时,要迅速屈起小腿。上体与膝部靠紧,两手抱着小腿,向前滚动成蹲立状。大家记住要领,认真练习,就会越练越好。”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继续练的信心。同时,当学生在训练中有了一定进步,教师又可以说:“你做得真棒”“你滚动的动作真是越来越标准了”等语言去鼓励她们。

当然,激励语言也要运用得当,才能明显地发挥作用。假如不去考虑存在的教学内容和客观因素,在学生还未进步或成功时,语言激励采用不合时宜,不仅不能起促进作用,还会出现“勉强、反感”的尴尬局面。

二、内容引导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到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时候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教学的活动中。目前,有些水平段的体育课受学生欢迎的程度越来越低,由此可见,喜爱体育老师的程度也有所下降,甚至很大一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出现讨厌体育课的思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可能是因为体育课堂的枯燥乏味,又加之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严厉苛刻,体育课上不断重复地进行练习,教师灌输简单示范动作,体育达标要求又在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在逐年下降,导致其对体育课越来越感到厌倦、畏惧。对此,体育教师应培养自身良好的体育专业素养及崇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在体育教学中,以德育内容引导体育教学,将德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时时刻刻地将德育游刃有余地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在备课的同时,体育教师还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教案,将德育的教学目标明确地在教案中体现出来,使德育和体育真正并存。

三、源于生活

体育生活化是指以体育活动为形式和内容,以维护终身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使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自发需求和日常行为的过程。“体育生活化”换句话就是,体育是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育生活化是体育积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的体现,成为人们新的生存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它的发展对于人的素质提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体育生活化现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生活方式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潮流。体育新课程教学强调“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用“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让学生通过体验现实生活,感悟和追求生活,赋予体育教学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体育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体育活动的主体。

例如,在教学《投掷》时,可以把课题设计成《快乐的田间劳动》,将复杂、抽象的内容改变成形象易懂的内容。以农民伯伯挑秧苗为开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着以投秧苗为主,让学生去体验如何投得远。在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投掷的基本要领,还体验到了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从而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每一粒粮食。

四、渗透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