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北师大培训心得体会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1 16:31: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北师大培训心得体会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北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第1篇

---教师参加北师大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几天培训下来,我渐渐走近了貌似陈旧的北师大,走近了看似朴素的教授们。张国龙老师幽默的授课风格、生动的叙事方式、深厚的文学功底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这样一个人困马乏的下午,一个打瞌睡的学生都没有,全场掌声笑声不断,可见他的人文素养“感人”之深;盛鲁杰老师对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精彩连连,对文本的解读,深入浅出,足见他的文学功底之厚;赵希斌,从专科理工男到文学博士、从车间工人到教育学名家,可想其背后读过多少书。读书,终身学习,则是这些大师们的源头活水。

大师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区区一个乡村教师?回想自己,人文素养,学科素养,关键能力?语文教学高效有趣,深入浅出?差距,远矣!如何培养自己深厚的人文素养,如何变为有情怀的教育人,如何成为一个独特的人,一个深刻的人,一个有气质的人,一个脱离了世俗羁绊的人?我想便是安静地读书,安静地教书,安静地生活,做最真实的自己!

很多人会说,我也这样想,教学中只要把考点抓住了,知识点讲清了,学生考好了就足矣,至于读书,当需要什么知识现学现用不就好了?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中不断读书学习呢?我想,功利性学习的范围是非常狭隘的,收获也是非常有限的,只有长期坚持学习,将读书作为一种习惯,其回报才是不可估量的。一个人只有严于律己,长年累月的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并且坚持长期读书学习,才能享有随之而来的成功、荣誉和财富。这几天给我们上课的老师,不正是这样吗?他们取得今天的成就,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捷径,不也就是通过长期的专注学习,阅读大量优秀的书籍,才达到了现在的高度吗?

第2篇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的本领、技能非常多。通过今天三个讲座的学习,我认为这样的几种技能是优秀教师必须要具备的。

一、尊重学生

优秀的老师首先要尊重学生。新课改倡导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俯下身子教书,其涵义就是师生关系的平等,抛弃师道尊严的面具,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教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师才会耐心的了解学生。一切的教育都是从了解学生开始,了解学生,才会因材施教。才会悬置先入之见,了解学生,才会对学生的行为举止理解、宽容。

学习了今天的讲座,使我对一些“问题”学生的问题多了一份宽容与理解,尤其是对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身上暴露的一些毛病,今后我会更加慎重的处理,决不能凭自己的主管臆断去解决问题。

二、掌握练习的量,拒绝题海战术

在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一些老师凭“题海”战术,小学村级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取得了高升学率,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顺理成章的冠之以优秀教师的称号。但在教师“名利”双收的背后,是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被挤占,老师整天也埋头在作业堆中批改作业,精疲力尽。这种以牺牲师生大量课余时间,身心俱疲的方式取得的成绩是不可取的,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真正优秀的教师,绝不是单凭“题海”战术获取成绩,而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之上,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研究恰如其分的习题量。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人说“熟能生巧”,我曾经怀疑过,但不够自信,学习了今天的讲座,找到了理论依据,“熟也能生笨”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熟也能生厌”,“熟也能生拙”。什么意思呢?对于新知识,需要一定的习题量巩固,并且在刚开始阶段,随着习题量的增加,学生的解题技巧、能力以及解题速度肯定是上升的,但习题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学生的“巧”已达到最高点,如果还是盲目的增大习题量,学生的“巧”反而会降低,大量的机械的重复训练,学生心力俱疲,效果反而适得其反,所以优秀的教师会研究习题量的度。

第3篇

感谢五月的春风,五月明媚的眼光,让我们心驰神往,如沐春风。在2019年5月20-5月26日,在杨局长和李局长的带领下,我区64位青年教师有幸参加屯留区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为期一周的北师大的学习之旅,紧张着,劳累着,快乐着,收获着,听了诸位专家的报告,感受豁然开朗,我被他们的睿智,幽默所感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我们参观了6所小学,聆听了四次讲座,听了四节老师优质课,分享五次心得体会。

培训归来,我不断的翻阅笔记,不断思考,不时闪现精彩瞬间,结合自己的生活状态及教育现状,我愈发思考自己的浅薄。我敬佩他们乐观,进取的态度,还有他们平和心态,独特的教育观念与方法,这是我所不具备的。下面我从四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分享体会。

一、做一个有爱,有教学艺术的老师

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心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基础。在全艺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讲座中,我才得知班主任工作就是一门艺术,是爱的艺术,需要诚心和爱心,才能开启成功的大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后进生才能在我们的手中才能转换。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就在我们的手中诞生。杨磊校长激情四射的讲座,引领我们教育要用一种爬山的姿态成长,脚下的路还很长,我们要有精良的装备,专注的投入,奋进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且教且成长。教师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将一路前行。

二、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腹有诗书气质华。任何人的发展都离不开书,给我们培训的老师,几乎都谈到了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还有博览群书。我深感自己的差距。我要读更多的书,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做一个博览群书的教师,一位受人尊敬的教师,以后要坚持读书,丰富自己的内涵,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享受五彩缤纷的社团活动

缤纷校园,精彩社团。参观了北京的6所小学,校园的社团异彩纷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五小的主题活动“大话西游”。将社团活动校本化,挖掘学生内再次潜力,发展学生自身特长技能,提高学校品牌质量,融入到各个学科,周周有活动,人人有项目,天天有进步。我深深的感受到,活动和课程一点都不矛盾,把更多,更大的舞台留给学生。

四、校园文化品味,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第4篇

随着疫情的发生以来,学校“幸福空中课堂”工作已经进行将近4周,学生在上周日拿到纸质教材之前,师生都是利用数字教材开展学习,数字教材的应用,提升了义务制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品质,初步形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处理、混合教学、综合评价一体化的数字化教学样态。我们学校以数字化教材及平台为载体,以观省名校同步课堂+教师钉钉平台在线辅导的教学模式,探索学习分析技术支持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

钉钉平台上课辅导时,老师以数字教材为载体,利用数字教材的声音、图像、资源包等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知识的难点进行有机的分解,把知识的重点进行恰当的点播,把学科知识又进行了拓展,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扎实地在课堂上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培养“五育并举”的学生。

一、导入能激发兴趣

1、在导入环节,动画视频,展现出朗读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当充满趣味的动画伴随着课文录音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对于学生学科学习有了很大兴趣。有效地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文本的情境。

2、如在数学课堂上导入环节,老师会利用数字资源中的图片资料,展示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很容易通过观察思考,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二、重点能分解点播

1、对于小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是非常重要的,数字教材能够指导学生规范笔顺,正确书写。低年级老师会把数字教材中的生字书写示范的视频下载下来放到钉钉班级群里,让学生观看书写小视频,教师强调书写要点,最后再让学生描红、仿写,顺利完成了生字书写的目标。

2、语文课时老师会对于重点词汇的理解,用鼠标在数字教材上标,更清楚的提醒学生,更便于学生在自己的书上做笔记,对于诗歌的学习,有划分诵读节奏的时候,老师利用电子教材,边读让学生试着拿铅笔在书上标,非常得便捷。

三、知识能巩固拓展

数字教材课后练习题的利用,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数字教材的使用减轻了教师的负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促进了师生的交互、激发了学生学习、表达的欲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能力。只要合理地科学的利用数字教材,诸多的数字教材只要我们认真甄选,把合适的数字教材为我所用,数字教材就能我们的教学插上助力的翅膀。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数字教材应用心得体会2

一场突如其来的战役到来,虽然没有硝烟却完全打乱了我们的生活。对于即将要开学的我们来说,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让我们在慌乱中逐渐有了头绪。

学校第一时间商讨方案,就疫情防控时期停课不停学做出了具体的安排,很快给出合适我校学生的订制版居家学习方案。钉钉直播给我们培训如何操作,怎么样去开展直播,发送通知,查看统计数据等,各个年级、教研组也纷纷召开会议,认真对如何落实停课不停学进行了研讨。于是,独特的“幸福”周一升旗、省教育厅“名师课堂”优质资源、阳光大课间、钉钉直播个性辅导……应运而生,师生的仪式感、正式感、幸福感爆棚!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先进的网络手段,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媒介,让学生在居家隔离的这段时间,收获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为延期开学对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但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在线授课的确是个很大的挑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引发了教材的变革,以前很少关注除人教版以外的教材,现在主动关注了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对于知识的安排和细节的处理的不同之处,考虑编者的意图,更深入的理解教材,运用教材。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广泛运用,

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习内容,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況,使科学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

信息技术可以和课内教材结合起来,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资源充实到现行教材中,使教材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把小小的教材拓展到无限广大,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课堂教学中有效交流究竟是什么等一系列的细节都要细致化、常态化。教师只有具备时代所需能力,不断创新,才能起航远行,才能为国家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数字教材应用心得体会3

随着疫情的`发生以来,学校“幸福空中课堂”工作已经进行将近4周,学生在上周日拿到纸质教材之前,师生都是利用数字教材开展学习,数字教材的应用,提升了义务制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品质,初步形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处理、混合教学、综合评价一体化的数字化教学样态。我们学校以数字化教材及平台为载体,以观省名校同步课堂+教师钉钉平台在线辅导的教学模式,探索学习分析技术支持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

钉钉平台上课辅导时,老师以数字教材为载体,利用数字教材的声音、图像、资源包等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知识的难点进行有机的分解,把知识的重点进行恰当的点播,把学科知识又进行了拓展,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扎实地在课堂上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培养“五育并举”的学生。

一、导入能激发兴趣

1、在导入环节,动画视频,展现出朗读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当充满趣味的动画伴随着课文录音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对于学生学科学习有了很大兴趣。有效地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文本的情境。

2、如在数学课堂上导入环节,老师会利用数字资源中的图片资料,展示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很容易通过观察思考,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二、重点能分解点播

第5篇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一】“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二】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习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第6篇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教师个体的成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从网络中可以摄取教育理念,使教师自我更新成为现实。教师自己写博客的过程也会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发表自己的任何设想,不会有任何顾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找到学习的主动权,让主体意识得到觉醒,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譬如我最初走进“教育在线’网页,结识了许多教育专家和教育能手,了解到了全国各地的课堂改革和教育信息,学习到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尤其是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教育路上的著名导师,见解新颖,理论独到,率先垂范,给了我们很多教育经验和启迪。另有迎春花开、一片闲云、新老人、清澈小舟等一大批教育能手常常发表个人教学与管理的见解,构筑理想课堂,交流教育心得,相约在心灵港湾,信息技术成为教育者有力的帮手。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方式

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更多反思的职业,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教师主体意识觉醒的出发点。善于反思应成为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教师本人对教学实践及其成败得失进行反思,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提高专业能力与水平。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反思性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技术支持。我在博客中开设了网上情缘、引经据典、课堂心得、生活品味等栏目,记载了自己日常教学的心得体会、教案设计、生活随感等,还利用信息技术下载一些课堂实录、教育信息、名师博文等,形成了属于个人的教育成长资源积淀,对自己大脑中那些漂浮不定、甚至有点凌乱的思想进行梳理,找出错误的认识或不妥当的观点,从而达到了自我反思及提高的目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师获得专业化引领搭建了平台和通道

教师要走出思想上的认识误区,提升理念,拓展视野,在不断地智慧交流中获得专业的发展,必须有专家的引领,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师获得专业化引领搭建了平台和通道。然而,普通教师很难有机会与教育专家、优秀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想观摩他们的课、聆听他们的讲座,要走很远的路,来去匆匆,花费很大,就是这样的学习机会也只有个别骨干教师才能得到。2009年12月,我参加了在甘肃酒泉中学举办的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培训,亲自聆听了中学语文教材主编孙绍振学者的诠释与评析,明白了对教材使用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对教师教研与教学的要求。同时,让我更加密切的与教材主编和全省的教育同仁们有了切磋的机会。

当然,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足不出户地走进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讲座和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普通教师可以全方位解读名师,体悟名师教学中的精彩,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引领,使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脚步变得踏实而有力。2011年与2012年,我有幸在网络上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培训,实现了与教育专家、学者和名师零距离的对话,通过浏览和阅读这些专家、学者的网络日志,并以留言、回复、评论等方式形成互动交流。的确,在博客这一平台上,教师不再是闭门造车,而能更多地得到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帮助和引领。这种交流、碰撞与反思,不断的推动着教师自身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进行知识的积累,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面对浩瀚的网络资源,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搜索和阅读,对自身工作学习有益的信息资源,通过链接收藏,进行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使之汇集成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加油站。

四、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进行异步交流,共享集体智慧与资源

第7篇

终于和曾老师约定了访谈的时间。访谈那天,细雨霏霏,三帆中学的校园精巧雅致,雨中的校园十分清新。来到学校北楼的物理教研组,一位女教师从里面走出来:“你们是来采访的吧?”温和的语气中带着客气的味道。等我作了自我介绍后,曾老师说:“我从事初中物理教学34年,可谈的内容太多了。我们就谈谈物理教学方面的内容吧。”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曾路:前段时间,学校开了一个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启动会。我在会上作了一个演讲,题目是《终身备好一堂课》。

王永红:这个题目不错。记得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一位历史教师,他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人印象深刻,影响深远。不知您用这个题目演讲的时候,是如何阐释的?

曾路:虽然,“备好一堂课,上好一节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还是觉得很有话说。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多方面的,而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要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情感需求、升学需求”。在我看来,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渠道,因此,教师能否上好一堂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所以,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值得你为它付出终生。

王永红:那您讲的“终身备好一堂课”,具体意义是什么?

曾路:在我看来,终身备好一堂课的含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终身”不是指用一生的时间备一堂课,而是指用一生的时间积累、学习,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备好一堂课”是一个备好课、上好课、辅导好学生的完整过程,不能片面理解为只要提前备好课就能上好课。在上述过程中,备课是前提,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搜集素材,思考在你所教的学生身上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随着教学年限的增加,积累的资源也会越来越丰富。

王永红: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读书。他认为教师可以每天不间断地读书,通过读书来为备好每一节课作准备。您这里说的“积累”,也主要指读书这条途径吗?

曾路:不仅如此。根据个人的经验,我总结了四条,即“坚持学习、不停追求、潜心研究、勇于创新”。

在我看来,学习贵在坚持,要采取多种方式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以及学生需求的变化,教师必然要在教育观念和知识方面进行更新,因此,要不断学习。譬如我自己,从1978年至1988年,多次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教育学院学习物理专业知识。被评为北京市骨干教师后,在2004年到2007年期间,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多次参加骨干教师的培训、听专家讲座等,大大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素养。

王永红:近年来,有关部门组织的针对教师的培训非常多,令一些教师对培训产生了消极情绪。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曾路:我认为,明确学习的目的非常关键。如果一个教师认为自己教初中生只要掌握好初中课本的知识内容就行了、教物理只要知道物理方面的知识就行了,那么,这样的教师对不断学习就失去了兴趣。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本学科的知识,还要不断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例如,教初中知识,你要把握初中和高中之间知识如何衔接,对于同样的物理概念,你要知道初中和高中各自要求到什么程度。初中知识受到限制,概念给出受到限制时,必须讲明概念或定律的条件。上课时你要组织教学,学生水平各不相同,你如何把握课堂?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你怎么办?总之,学生的头脑总是在不断思考不同的问题,你能帮助解决吗?教师不学习怎么行?

当然,学习的途径可以是多方面的,除了听专家讲座,还应该和同教研组的教师和外校的同行互相切磋,提高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能力。通过听课、评课,与一线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分享教研成果。

另外,教师要不断反思,要有敏锐的目光,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例如,2003年,我们教研组就和北师大物理系郭玉英教授及研究生合作进行课题研究。他们在科研和跟踪国际教育前沿方面非常有优势,经常给我们提供一些国外先进的教材和教育方面的新理念;同时,研究生通过听我们的课,和我们一起探究教法、学法,从而共同提高。总之,坚持学习就是要经常保持一种不满足的状态。

王永红:那您一生“不停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呢?

曾路:当一名优秀的教师是我一生的追求。我非常希望看到我的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有理想、有追求、高素质的人才。我认为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尽管2003年以后,学校安排我担任了教科室主任等职务,但是我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在我看来,离开了教学岗位和学生,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我在学校工作有三十多年了。在每一个阶段,我都有很明确的奋斗目标。1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人们非常重视知识的学习,对各种各样的竞赛和考试成绩都很看重。学生们一门心思学习,目标就是考出好分数,考上好大学。我的目标就是把课教好,让我教的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我不断向老教师学习,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1994年被破格评为高级教师之后,我又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争取在教法上有所创新,并且在班级中形成物理学习的优秀生团队。20世纪90年代,物理竞赛比较火。学校搞了一个数学实验班,其中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好,对物理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我就坚持给他们进行物理竞赛方面的训练。连续十几年,学生在物理竞赛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我所教的学生有几十人次在全国物理知识竞赛、北京市物理竞赛中取得了一、二等奖的优异成绩。2003年,我校实施课改以来,我又和教研组的其他教师共同和北师大物理系研究生及教授合作,在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科学素养,问题意识、独立思考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为自己制订了目标,向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的方向努力。

王永红:明确的目标让您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实,成绩也很显著。能不能说说您这些年研究的一些问题和取得的成果?

曾路:因为物理概念的建立是在实验和探究的基础上完成的,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物理就是百听不如动手做。在怎么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科学实验、得出结论方面我进行了多次实践探索。从1996年至2000年,我和西城区物理教研组的同行及教研员共同研究课堂教法和学法,突破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把观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学生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入课堂,并坚持进行课题研究和上公开课。

在2003年,我校物理组和北师大物理系合作,提前进入课程改革探索阶段,并设立了课题研究,如“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索”“学生前概念对认知的影响” “学生问题对教学方案设计的影响”“在物理学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等。在教法上,勇于创新,及时反思,改进提高。我们把教学方式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进一步结合,用数据检测学生在上课前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教案和学案。课后,研究生又和我们共同反思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从而进行下一次的教学设计。

和北师大的课题合作一直坚持至今,学生收益很大,教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1990年至今,我几乎每年都撰写论文,有几十篇在区、市、全国获奖,还多次获北京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论文奖。2006年获中国基础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2009年2月,我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材习题的改编工作。2008年10月,我参加了人教社在宁波组织的全国课改研讨大会,在大会上代表北京市作了“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的发言,相应的论文被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评为全国中学物理优秀论文一等奖。

面向学生,扎根课堂

王永红:在学校里,课堂仍然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每一堂课上好是教师的责任。请问曾老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呢?

曾路:在学校演讲的时候,我曾引用了朱棣文(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第五位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的一段话:“我想,好的教育应该是让你自由寻找那些对你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把人脑当成一个容器,往里填东西。”

在我看来,判断一堂课是不是好课,主要看三个方面:一、你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否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三、是否使学生取得了好成绩,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王永红:这要是落实到课堂上该怎么做呢?

曾路:课堂上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尤其注意要突出学科特色,像物理、化学、生物要突出实验教学。例如在“大气压”的教学中,在测定大气压大小时我有个设计,利用大气压能托住管子中的水柱这个现象,先让学生自己体验:大气压可以托住量筒中的水柱。然后观察:大气压可以托住50cm长管子中的水柱。继而提出问题:大气压能托住1m高的水柱吗?再问:到底大气压可以托住多高的水柱?然后给学生展示三帆中学的教师用10m长的管子抽真空的实验录像。然后再带着问题看录像:如果换用水银做实验,大气压能拖住多高的水银柱?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兴趣浓厚,问题不断。

教学手段要多样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时,我利用了小汽车和积木搭建的建筑物来创设情境。在分析“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知识时,我就唱了一段,增加了气氛,活跃了课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穿插讲些小故事,讲到“惯性”知识的时候,我会给他们讲了个公交车上的笑话:一个刹车,一位男同志踩了一位女同志的脚,然后女同志说,“瞧你这德性”。男同志马上回应“我这不是德性,是惯性”。

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我从教三十几年,可以说教过的学生各不相同。我总是多看学生的优点,朝积极方面看。不管什么样的学生,成绩落后的还是优秀的,我都能平等地去看待,不会去讽刺学生或拿学生的问题向家长告状。

2006年,我教过一个学生,他的自学能力比较强,课本上的东西很快就能掌握。初三下学期,面临中考复习。如果仅让他复习课本知识,也许他的中考成绩会更突出,但是会花费不必要的学习时间。这时,我就借给他一些高中物理的小册子让他自学,还聘请了高中的一位物理特级教师提前给他辅导物理实验。我的父亲是1980年的资深院士,当时写了一本科普书叫《探索地球的奥秘》。我也借给这个学生看,他看了就会提一些问题,我不懂时,就让父亲给他解答。这位同学刚上高一就参加了高三的物理竞赛,还在全国竞赛中拿了二等奖的第一名。最后他被保送上了北京大学的物理系。

王永红:这些心得体会凝聚了您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思考。对年轻教师来说,要领会其中的深意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您能不能就如何备好、上好一堂课给年轻教师提点具体建议?

曾路:首先是基本功要过硬。这些基本功主要包括讲、写、问(练)、演。

其次是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譬如我自己的教学,就非常重视科普与物理课堂的结合、生活与物理的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人性化的反馈和评价;关注对物理学习兴致高的学生,组织他们形成一个学习团队;做实验讲究趣味性;教学语言追求轻松幽默等。

年轻教师要多上公开课,增加实践和学习的机会。通过上课、反馈、反思,达到提高的目的。上课的时候还要注意细节。比如板书字体的大小、演示实验的清晰度、按时下课不拖堂等。

青年教师备课时不应只写PPT,因为PPT侧重知识的要点,缺乏对教学活动的安排,忽视教学环节的过渡与衔接。青年教师如果只准备PPT,是不能备好一节课的。除了准备PPT,还要写出每个环节的链接,写出教学难点、重点的解决方法,要关注学生,精心设计提问。

王永红:作为一名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多次教学改革的老教师,您对物理教学的一些变化肯定感受很深。最后,能不能请您谈谈物理教学上发生的一些变化?

曾路:首先是教材的变化。物理课本图片多了,知识讲解少了,不强调系统性了。课本的变化迫使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转变。因为学生看课本不能马上把知识学懂,必须要通过听讲、查资料、独立思考才能学习。

物理实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实验器材全了,多媒体手段多了,不少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实验,而实验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实验都是在课本上写好实验步骤,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做完把数一填就行了。现在呢,在一个题目之下,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步骤。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实验的能力有利。

第8篇

总结近几年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可以用这几句话来概括,即抓住一条主线,做到两个三结合,突出三个重点,落实四个策略,实现五个一,反思六个问题。

一、抓住一条主线:以校本研修活动为主线

校本研修包括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就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校本教研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一种原动力,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校本培训指的是源于学校发展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教师个体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实践证明,校本研修这种形式,对于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对于提高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对于弥补当前继续教育资源的不足,有多方面的现实价值。因此我校从校长到具体运作部门,都非常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我们在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上级教研部门和院校组织的培训、教研活动及自身的学历进修外,每学年都把校本研修活动列入学校计划,精心安排,认真实施。我校每学年举行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平均40次以上,同时组织去外地考察学习培训的有60人次以上。2006—2008两学年学校用于外出培训的经费约21万元,请北师大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指导的经费约8万元。

二、做到两个“三结合”:教学、教研和培训结合,通识培训、分层培训和人本培训结合

教师成长道路有常规道路和超常规道路两种。常规道路指的是传统的拜师傅、结对子,这需要教师付出十分辛苦的劳动,加上不断的进行经验总结。这条成长道路漫长,而且只是简单的观察模仿,容易使人成为一个模子。而超常规道路则要求教师广泛学习理论,再进行大胆而小心谨慎的实验,最后探索出规律。我校是一所新学校,老教师少,新教师多,走常规道路存在老教师少的问题。而且学校起点高,可利用资源丰富。另外根据我校的目标——争取在五年内成为名校,如走常规道路教师成长的时间太长,满足不了我校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超常规道路是适合我校教师成长的道路之一。实践证明,我校的这一决策是英明的。

学校充分利用北师大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通识培训。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听课、评课、指导教研活动。四年来,邀请教育部官员、北师大教授、英美学者、魏书生局长、省市教育专家达八十多人。

学校还根据各类教师的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导师制”培训:对参加工作不足三年的教师,采取导师带教的培养方式;“名师工程”培训:对骨干教师,学校启动了名师培训工程,2005年引进教育部“以学术能力为本的名师培训”项目,选送25人,学习怎样读书写综述、开展教育研究、撰写学术论文,逐步成长为学者型教师,目前我校已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4名,省级骨干教师12位,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市级骨干13名;“量体”培训:学校有部分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属各学科领军人才,为了使他们度过高原期,稳步向专家型教师迈进,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和发展需要,学校聘请大学教授或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对其进行一对一定向培训,目前有三位高级教师和北师大教授签订了师徒结对协议书。

三、突出“三个重点”: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能力”培训、“教学研究”培训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我们主要抓政治学习制度,采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定期总结反思的方式方法。2003年建校伊始就确定了加强对教师进行教育法规、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的工作思路。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教师行为规范》,从仪表、语言、风范、思想、信念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明确每位教职工在师德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实践活动,如德育教育论坛,“我喜欢的职业操守语”的撰写、推荐和评选等,引导教师在业务上求深求精。每年都对班主任、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推行班主任持证上岗制度,将师德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每年开展一次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教学名师等评选活动,采取学生问卷、考评组评审、领导小组认定等办法,使评选公开公平公正。学校建立校园网,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联系,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放在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中和教师自律意识的提高上,收效极为明显。

在“教学能力”培训中,主要抓青年教师的"导师制”、教学基本功培训和展示、课堂教学创新比赛等活动。我校每年12月份举行一届的“新课程杯”课堂教学创新比赛都把教学技能列为一个评价项目;每学年进行一次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或比赛,内容包括硬笔书法、普通话能力、常用简笔画、课件制作、试卷制作等。如2007年举行教师硬笔字比赛、简笔画比赛,2008年举行硬笔字、简笔画作业评比,2009年举行粉笔字考核。对在校内比赛成绩优异者我们优先推荐参加上级部门举行的比赛,并免于参加下一轮相应的基本功培训,这样通过比赛、考核使教师对教学基本功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在“教学研究”培训中主要抓读书自修、推行“一组一题”、“带题进课堂”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及教学案例、教育随笔及论文撰写辅导等活动。为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大力倡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争做学习型教师,每年寒暑假校长向全体教师赠书,布置阅读并撰写心得体会或研究论文,开学之初进行评选。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理论、探索实践、提高教科研能力的过程。我校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提倡“带题进课堂”,科研、教研、教学一体化。建校以来我校先后承担了国家级、市级、区级近30个课题。这些科研工作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也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

四、落实四个策略:管理从“严”,形式从“细”,问题做“精”,结果必“思”

一是管理从“严”。我们对校本培训的管理做到严格制度,严格纪律,严格操作。我们制定了《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和《校本培训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在各种培训活动中加强过程的监控,每次活动都有点名签到和活动记录,影响比较大的活动还要在校园网上消息。我们还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电子档案,内设5个文件夹,记录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和继续教育成果,学年末进行评价和交流。

二是形式从“细”。在培训中我们注意从细微入手,细致操作,细心组织。如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由有经验的教师传帮带,我们要审查导师的资格,召开拜师会,制定《新教师成长手册》,规定了师徒交流的次数和主题,相互听课的节数,各种计划、总结及公开课等要导师签字等等,都有详细规定,期末和学年结束时一项项验收。对教师的“两笔一画”基本功培训,我们已形成制度,每年都进行培训和考核,至今已编辑了两本“硬笔字、简笔画练习丛书”,并表彰了一批培训积极分子。通过这些细致的工作,促进教师培训工作的深入。

三是问题做“精”。校本培训要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开展活动,因此,我们在培训中做到精确提炼,精心设计,精细实践。如针对教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的写法容易混淆的问题,我们请本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特级教师开了讲座,还结合五周年校庆出版《探索》文集,把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文稿分开目录编辑,以便让教师参考对照,在每届的课堂教学比赛中把评比“教学设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等。

四是结果必“思”。我们强化教师自我反思的渠道,引导在新课程践行中坚持多方面反思,如“研究活动中的反思、参观学习中的反思、读书活动中的反思、观摩课堂后的反思、与学生谈话中的反思、与专家对话中的反思”等。特别强调课后的反思,对教师备课本中的“教学后记”,我们提出五点实施建议:1.思想上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要求;2.内容上一事一议,一得一记;3.写法上有感则长,无感则短;4.时间上记录及时,一课后随想随记,每个教案后必写;5.学校定期检查审阅。每学期检查、展示、交流教案,现在教师都养成自觉撰写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这样的要求引导教师在反思中提高实践能力,生成教育智慧,使反思教学成为教师的专业行为。

五、实现“五个一”

“五个一”就是打造一批学科领军人才,形成一批特色和卓有成效的培训项目,开发一个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建成一套比较规范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开辟一条通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校本培训之路。

1.打造一批学科领军人才。我们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各层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同时通过不同层次的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及教学技能比赛,促进骨干教师迅速成长,目前我校共有省级学科带头人4名,省级骨干12位,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市级骨干13名,区级骨干15人,合计占教师总人数的35%。他们已在我校的历届高考、中考和小学毕业会考,以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教育科研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形成一批特色和卓有成效的培训项目。我们充分利用北师大的教育资源,经过几年探索,在教师赴京培训、教学基本功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培训、教育科研培训等方面形成长效机制的培训项目。这些项目教师参与面广,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受到教师们的欢迎。

3.开发一个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为了满足教师继续教育需要,我校加大投入,在校园网上搭建五个资源平台。一是数字图书馆,目前已有1.1万册电子图书,最近通过发动教师选书,很快会增加到3.5万册。教师既可以在校园网内使用,也可在校外使用,还可以下载图书(即图书借阅),甚至可以在上面写书评、导读等。二是报纸期刊资源库,其中期刊库包含了1994年至今的1286种与教育相关期刊、杂志全文数据,报纸库包含了2000年至今210种与教育相关报纸全文数据,总数据量达2、5T,并且数据进行分类索引,检索使用非常方便。三是“国之源”资源库,它是一个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资源库,内含1—9年级各学科教学资源,其中有图片、动画、视频、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法学法指导、课堂练习、测试题等。四是清华同方“动画课堂”多媒体教学工具包,内含2300多个动画,其中初中1500多个,小学800多个,这些动画覆盖了中小学主要知识,满足日常课堂教学需要。五是视频点播系统资源库,内有本校及外来的教学课件,教师可随时学习和取用。

4.建成一套比较规范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培训学习、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借鉴外校成功的经验,我校先后建立和完善《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评价方案》、《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条例》《优秀教研组评选方案》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其中涉及校本研修的制度就有11个。这些制度保证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成效。

5.开辟一条通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校本培训之路。就读我校的学生家长,具有时代的特征。他们一部分是失地而成为城市居民的当地农民,一部分是购买商品房的业主。他们高度关注学校教育,但又不会正确引导孩子。所以我们把校本培训延伸到了家庭。中学部、小学部分别成立家委会,定期举行家委会和家长会,邀请家教专家给教师和家长作培训;班主任、年级组长和家委会成员举行家校合作教育研讨会;设立教学开放周,请家长进班听课并座谈;在校园网上搭建“德育网站”,内设“家校互动”、“教子有方”等栏目,刊登校园新闻和家教文章等。《厦门日报》08年12月19日在报道改革开放30年城市巨变时,以“校门口的那排布鞋”为题写了我校为改变当地家长的一些陋习,学校特意买来布鞋放在校门口,请穿拖鞋来的家长换了鞋再进校的做法,这就是用实际培训来提高家长文明素质,通过教育家长来实现家长教育,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实践证明,校本培训实现了家校教育的互连、互通、互促。

六、还需要探讨的六个问题

一是要不仅仅把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活动来运作,更要把它上升为一种课程来设置和开发,还需要做许多工作,它涉及到课程计划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课程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二是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必要在每次主题培训前,对教师进行需求的调查,征求意见,但这又很花时间和精力。

三是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已经满负荷的情况下,既要开展集体性的培训活动,又不过分增加教师的负担,使教师能从心里认同培训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这也需要组织者深思的问题。

四是在教师培训中,教师往往重视校外的教育资源,轻视校内的教育培训资源,所以,挖掘、培育和壮大本校的培训资源,发挥它的亲和力和教育力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五是教师年年培训、各种培训繁多,但我们组织者有没有反思过这样一些问题:每场的培训,我们浪费了多少时间?老师们是怎样看待这场培训的?培训后,教师的哪些能力得到提高,哪些能力没有提高等等。

第9篇

关键词:教师培训

方法

作用

作为县级培训机构主体的教师进修学校,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应针对教师实际,结合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创新办学思路和培训模式,以提升培训效果。

一、深化“点、面结合”培训方式,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点、面结合”的培训方式主要是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校本研修为主渠道的常规培训形式。

我们坚持“走出去”“送下去”的原则,夯实培训基础,确保培训质量。

“走出去”是指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赴先进地区考察参观或到名校进行培训。暑假期间,市教育局先后组织四批高中学科带头人、高中教学标兵、初中学科带头人、职教学科带头人赴东北师大、北京师大以及重庆几所职业中学进行培训学习。为了扩大培训成果,市教育局还要求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每人写出培训学习报告或学习心得体会,优中选优,在内部刊物上开辟专栏,加以介绍。

“送下去”是指组织参训教师先培训本单位教师,还要按照市教育局的安排,给外单位的教师进行二级培训,以点带面,辐射倍增。

在岗研修、自学反思式的校本研修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研究表明,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指导改进等,对教师专业成长帮助最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这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作出了积极探索。

1.深入一线,大面积听课,了解并掌握每位教师的实际情况,将教师分成不同层次,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2.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采用不同形式的帮扶措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有效实施校本培训。对骨干教师,让他们在全校范围内举行公开课,并进行说课,分学科组织教师听课,通过说课、议课,提高做课和观课教师业务水平。

3.对能力有待提高的教师,跟踪听课,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扶方式,跟踪一段时间后,再让他们举行公开课、说课等活动,让学校同学科的教师和他们共同交流,力争在半年时间内使这部分教师在业务上有较大的提高。

4.举办业务专题讲座。进修学校下乡教师每人每学期举办一次业务专题讲座,这样既锻炼了进修学校教师的能力,提高了业务素质,又传授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基层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可谓“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二、打造远程教育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依托网络平台开展教师培训、研修活动,已逐渐成为教师培训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和发展方向。

近年来,教师进修学校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多渠道的教育技术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1.普及培训。结合河北省继续教育中心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初、中级培训考核工作,面向所有的教师开展培训。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多媒体设备的基本运用、因特网页、收发邮件以及运用校园网与其他教师交流等。通过培训,教师可了解信息技术能干什么,能带给他们哪些方便,带来了哪些冲击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各种变革。通过培训,将信息技术真正用于平时的办公、教学与交流,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2.骨干教师培训。在近年来的骨干教师培训中,我们在重点培训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研教改等科目的同时,有意识地把教育技术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了骨干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并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来带动和辐射更多的教师。

由于我市硬件条件好,培训组织严格周密,培训各环节进行的扎实而富有成效,我市远程网络培训受到了教育部、省和邯郸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我校被省教育厅推荐为教育部知行中国示范区,并荣获“‘知行中国’班主任全国优秀项目团队”称号,多名参训学员的班主任案例被“中国教师研修网”推荐为“优秀案例”。

通过开展一系列针对性的培训,我市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一是薄弱学科师资缺口得到缓解。五年来,我市共培训音、外、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1200多人次,其中培训专业不对口教师500多人次,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使音、外、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二是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两年来,我市新增省级骨干教师15名,邯郸市级骨干教师35名。同时,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市通过选拔和培训新增加市级骨干教师368名,使我市县级骨干教师增加至840名。骨干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壮大,进一步发挥了他们对全市中小学教师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动作用,对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