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信息处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1 16:32: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信息处工作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信息处工作计划

第1篇

根据信息化时代和贯彻奥克信息化规划、计划的要求,总结近期ERP等信息系统和扬州化工园区等要求提送化工数据的情况和经验,明确了当前的一项任务是需要提升各公司现有信息化系统业务、设施和人员履职的运营质量水平,以提升我们应对市场、政府和内部等方面对信息数据需求和问题处理的基础能力。这不仅是各子公司两化融合审核需要,更是上新项目的基础和信息化管理上台阶的需要。为此,务请各子公司做好以下信息化基础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1. 梳理子公司信息化系统和硬件、网络(设备布局及网络拓扑)等部署情况,要建账列表入档或修正账表,要明确位置,有专门的位置摆放和可查阅资料和表账,包括:信息化系统、软件、硬件台账及其部署位置、时间、价格等,软硬件的说明书,项目购买、建设实施和交付、验收的资料。尤其是正在运行的信息系统,如扬州公司的ERP2.0、ERP1.0、PMCI、园区部署的安全信息系统、动设备检测等系统。

2. 建立各子公司配备的专职或兼职的信息化人员体系,包括ERP的用户。

3. 梳理和建立健全各系统、硬件等的使用、运维(故障判断、报修、组织检修和验收等工作)和数据更新维护等信息工作职责、任务的建立、落实、检查考核的制度规定,缺乏的应补建。

4. 梳理或建立子公司信息化部署和日常运维的记录,至少有故障和问题处理记录。

5. 总结和制定有效的子公司信息化安全应急措施。

6. 落实和推进子公司两化融合体系工作(有两化融合子公司)。

第2篇

第一,加快信息通信网络宽带化发展

以光纤宽带为重点,加快网络宽带化升级,推进光纤到楼入户、进村入院,光纤网络覆盖到全部行政村和城市社区;加强通信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建或改造区域,加快光纤宽带接入部署;大力发展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扩大3G覆盖范围,推进3G业务创新,在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邢台等设区市开展无线城市试点,鼓励TD-SCDMA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村信息化及其他行业领域的应用;发展多种形式的宽带接入,推进固网与移动网一体化建设,形成支持多种业务的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和完善全省应急通信保障体系,提升应急服务能力;积极支持下一代网络研究和试商用网络试点与部署,推进TD-SCDMA网络向TD-LTE和TD-Advaneced的演进。

第二,加快数字广播电视网络改造

完成全省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及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结合新农村和新民居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有线电视,到“十二五”末,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达到800万户;以县级以上城市为重点建设地面数字电视网,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高清晰度地面数字电视业务;依托现有广播电视无线传输网,建设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覆盖全省县以上城区、机场和主要高速公路。

第三,稳步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

加快宽带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提高网络覆盖率。稳步推进互联网网络的升级改造,在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开展IPv6商用建设、网络过渡和业务迁移,支持网络和网站同步改造,逐步实现对IPv6的支持,促进向下一代互联网的转型。

第四,扎实推进三网融合

选择**等有条件的地区,在信息基础省市共建共享、区域性全光网络建设等方面开展试点。加快建设IP电视和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和优质的信息服务。积极申报国家三网融合试点,鼓励广电与电信企业合作,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三网融合相关业务应用。

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 基层卫生统计 信息技术 统计分析

当前,基层卫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地方越来越广泛,要想让医院管理科学化、服务系统化,医院统计工作就必须进行变革。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为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只有坚持不懈地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增强其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才能适应现代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一、传统模式下卫生统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统计数据失真

验证统计数据的方法太少,这造成医院统计数据严重失真。保证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是统计工作必须要做到的,而医疗数据的不准确,会使医院管理决策不具有科学性。各部门每天定期报送数据,统计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仔细认真的汇总、整理产生统计报表,这是传统模式的统计流程。由于时间跨度大、数据来源多,数据准确性的校验往往存在很大难度,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统计数据失真,使统计数据失去可信度,不具备参考价值,或是引起管理决策失误,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失。

(二)统计软件落后

统计软件落后,数据很难得到利用,时效性不强是传统模式下卫生统计工作的突出不足。很多医院还在沿用很多年前的统计软件、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无法对数据进行深度的分析研究,无法准确的反应医院的运行状态,更不能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再加上统计人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员,兼职统计工作的人比较多,对于统计工作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法规并不是很熟悉,甚至有时都不能按时的完成统计最基本的工作,那就更无法对统计信息进行更深度的研究和分析。这样不利于医院统计向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更无法满足医院管理的需求。

(三)统计信息管理观念不强

为医院管理、政策规划提供决策支持是医院统计工作的目的。但当前,部分医院没有认识到统计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医院领导在潜意识里对医院统计信息管理不重视,认为医院的统计工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辅工作。领导对统计工作的不重视,也就使统计人员的地位相对于其他工作人员比较低下,在人力物力方面不得到足够的支持,致使其工作热情不高,更难以在工作中进行创新。同时,这也导致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无法得到保证,不能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分析,不能为医院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这样的恶性循环非常不利于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发展。

二、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措施

(一)革新统计观念,提高人员素质

医院领导要对医院的管理以及医院以后的发展方向有充分地了解,创建一套与医院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医疗指标体系,使统计工作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医院更好地迈向现代化,实现更稳定的发展。医院要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使其将专业知识要熟记于心,并且有着高尚的职业素养,有明确的自我原则,实事求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态度,这样才可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为适应信息化的需求,统计人员还要熟练掌握几种统计软件和数据库查询语言,还要具有医学和信息学双重背景,一定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加宽广,还要在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最后,统计人员一定要在工作中得到培养主动服务意识,并且切实增强这种意识,善于从大量数据中寻找问题,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也需要不断提高创新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改变旧观念,这样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当代信息时代统计工作的需求。

(二)发挥信息优势,确保数据真实

医院统计工作不可以只停留在医疗数据统计上,统计人员要充分利用关于统计数据、资料,对医院中出现的意外状况以及医院发展的新动态进行合理的研究与分析,并且要及时提出有效的建议,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增强统计信息的时效性,有规律的利用网络医疗数据写出高质量的、内容更加丰富的、有深度的统计分析报告,不定期的对医院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对比、分析,找出数据变化的规律与原因,让领导决策者有意见可听。统计工作人员也应该摒弃原有旧的工作模式,围绕信息技术创新工作模式,让自己的观念跟上时代的脚步,增强服务和效益意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高效管理,确保数据真实。

(三)加强综合监管,做好统计服务

严格把守环节数据质量,加强综合监管,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性,做好统计服务。医院的管理服务与统计数据的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国家统计局政法司颁布的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应该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同级监督职权,统计人员不仅要收集数据,还必须实行统计监督职权,切实负责,不能敷衍,出现错误一定查明原因,实事求是。其次,统计人员可通过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录入质量预警与防范系统,完善数据审核功能和错误提示功能,将错误的发生率控制在最低,为管理层提供可靠的数据服务。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医院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医院的各项医疗工作逐渐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在新时期,网络环境让医院管理迈向了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阶段。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基层卫生的统计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基层卫生的统计人员要努力完善自身,不断学习知识,提升职业素养,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增强分析能力,让统计工作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育德.办好杂志,促进卫生统计学科与卫生统计事业的新发展─―纪念《中国卫生统计[J].中国卫生统计,2014(05).

[2]田凤调,接令仪,胡琳,李福田,陈科,薛禾生,徐勇勇,金水高.建国以来我国卫生统计事业发展过程的回顾[J].中国卫生统计,2014(05).

[3]祝闻华.实施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建议[J].中国卫生统计,2012(01).

[4]刘明山.如何保证现成卫生统计资料的可靠性[J].中国卫生统计,2013(03).

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平台;宏观管理;电力政务

中图分类号:C924.21

人口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事关全局的基本问题。推动人口发展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人口问题涉及的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发展趋势、人口规模等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我国人口计生工作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应当把握统筹规划、积极推进流程再造、实现动态更新、坚持以用促建等原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计生工作的工作重心、面向的主要对象、管理的相关要求、人口政策都会不断的发生变化,这就要求计生人员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更新工作方法。

1 当前我国人口计生工作信息化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基层人口计生工作依然存在建设标准不完善、信息采集难度大、信息交流不便、应用开发力度不够等问题。例如,尽管在“十五”期间《县级人口计生部门信息化管理人员能力标准》等制度的指导下,我国基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质量评估的水平有所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计生管理的操作平台及硬件设备不断更新,而相应的管理标准、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仍不完善。此外,当前开放至村一级的信息系统功能单一,主要负责基本的人口信息采集、输入及统计工作,对信息进行交叉分析的条件不具备,系统的功能急需进行扩展[1]。

2 推进人口信息化建设要点

2.1 建立流动人口计生信息化管理平台

2.1.1 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概述

由于各种实际原因,我国在对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方面存在着不足,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来建设面向流动人口的统一信息管理平台显得尤为必要。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具有人口数量多、分布广泛、具有很强流动性、知识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工作技能较弱、生活条件不易得到保障、个人权益的维护意识不足等特点。此外,流动人口配合计生工作的主动性整体偏低。以上特点不仅不利于流动人口自身的发展,更阻碍了计生工作的长期有效管理,降低了计生工作的服务质量。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有效的实现了资源整合、切实提高了计生工作的工作效率。

2.1.2 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平台的措施

对于流动人口的统一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主导作用,获取整个社会的广泛支持。由于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特殊性,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涉及到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更和各个具体的区域、不同层级的负责机构的深入配合、高效协调密切相关;(2)不断提高人口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实现对流动人口动态及历史信息的可靠、迅速、全面管理是建立信息化统一管理平台的关键,应当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提升数据管理和各区域间信息交互的能力、降低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要积极革新工作方式,提高人口信息采集、录入和维护工作的高效和可靠性。

人口计生管理信息平台的建立是计生信息化的趋势,利于实现我国相关部门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该项措施不仅能够为群众特别是育龄妇女提供优质的指导等服务,而且利于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人口发展的动态、结构变化,从而为有效协调人口质量、数量、结构的关系提供保障。

2.2 着力把握宏观管理

当前人口计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当着力解决符合区域社会经济水平并适度超前发展、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经费等宏观方面的问题。对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把握好适应性问题。在推进现代人口计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切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杜绝盲目的发展,保持与各地经济、教育、文化等发展的同步进行,通过对各地人口实际的分析,制定合理的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设计划,使得人口计生工作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人口计生工作中,应当软件和硬件一起抓,同步发展。因此,加大相关专业人才的培训与积极推进管理硬件的配置一样需要高度重视,同时,应当做好经费的支持工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顺利高效进行提供保障;(3)强化网络安全意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国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应当保持高度的警惕,具备网络安全防范及保密意识。

2.3 重视推广电力政务

为了提高我国人口计生工作的服务质量,使服务更加的人性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必须高度重视和推广电力政务工作。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各级人口计生管理部门的网站建设,扩展查询、咨询、行政事务网络办理、证件办理等应用功能;(2)做好信息反馈工作。相关部门应当在提供高效、便捷的网上操作服务的同时,重视服务的质量反馈,做好咨询调查、举报投诉等工作;(3)积极推进网上教育。可以通过人口知识网上教育课程、讲座、问答、相关论坛的方式,提高群众参与人口计生工作的积极性和可能性[2]。

2.4 建立人口计生相关信息的保障机制

对于我国的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的开展,除了应当积极推进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外,同时也要重视相关数据信息的保障工作。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应当将人口信息化工作能力培养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内容,通过人口计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培训标准及计划的制定,规范专业人才教育工作,提升相关人员信息化工作的业务能力;(2)做好动态考核与通报工作。可以通过降低对人口生育指标的严格量化要求,提高各地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同时,应当定期通报人口计生管理信息平台的运行情况、当地人口信息变动情况、服务质量情况等,此外,可以依据具体出现的问题和趋势,不断调整考核的指标和要求;(3)强化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应当将信息化管理与涉及到的各部门、各业务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人口计生工作的规范化进行,使得各工作流程之间更加协调、有序、高效,切实提高服务的质量;(4)增强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应当制定针对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制度、规范和准则,做好应急事件处理预案,通过网络数据加密技术、安全防护系统、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等的建立,提高人口计生管理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2.5 提高基层人口计生工作的质量

我国基层的人口计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计生工作的水平。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基层人口计生工作的质量。(1)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的资源共享。应当强化各地人口计生管理部门和当地民政部门、公安部门及卫生部门的协调合作和共同管理意识,提高计生工作的综合治理的能力;(2)完善人才任用机制。对此,首先要保障人口计生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性,确保计生工作进行的连续性;其次,应当积极推进招新工作,做好人才储备。这就要求各地建立公平、透明的招聘机制,切实选拔优秀的工作人员;(3)改善队伍的各方面待遇。应当根据工作人员岗位、工作环境、工作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奖励措施,提高其工作的热情。

3 结束语

我国的人口计生管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政策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扎实推进我国的人口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3],将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推动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实现更高水平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高明.构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J].中国管理信息,2011(14).

[2]杨云彦.加快信息化建设打造人口服务管理新平台[J].人口与计划生,2010(03).

第5篇

关键词:计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268-01

一、信息化管理对计生工作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管理是信息化在管理领域的体现,对计生工作试行信息化管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积极推动计生工作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当前人口因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等方面的协调性,是党和国家制定人口政策,实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效性有重要作用。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整合人口信息资源,把握人口资源现状,为从宏观层面研究我国人口的素质、结构、分布、迁移规律、老龄化特征、就业状况、健康状况以及收入状况等重大问题搭建了高效而开放的平台,有利于加强对人口问题的研究,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提供支持与参考。人是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人口是国家重要的资源,人口信息又是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县和县以上的人口计生部门都配备了计算机,初步建立了业务系统,为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条件,计生工作的信息化日益成为了我国政府信息化的重要部分。

二、我国计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现状

我国计生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截止到目前,全国已经有95.6%的乡镇、街道人口计生部门都配备了计算机,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网络互联。75%的县级及其以上的人口计生部门开始应用信息系统对计生工作进行管理,初步形成了综合管理、服务提供、科学决策的应用体系。在基层,计生工作的信息搜集、传递与处理渠道也已经逐步完善,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和国外以及国内其他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的部门而言,我国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主要表现在:

(一)信息化管理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

计生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因此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也遵循系统的规律,逐级逐层的展开,而不能只是在一条线上开展或者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目前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的信息区域包括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奖励扶助信息系统、流动人换平台等方面,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每一个子系统之间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在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这进一步加重了维护和管理的负担,也扩大了实现信息化的成本。

(二)信息资源的开发不足

由于在信息化管理建设中难以统一,计生工作中网络数据库的建设存在着大量重复建设的现象,各子系统都有各自的网络,但各系统之间就像一座座孤岛,这是对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我国目前在计生工作中所使用的软件均已单机产品为主,主要投放在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以及上层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这不仅使得软件的维护与更新变得非常困难,而且势必会导致基层与上层之间缺乏数据连接,信息化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同时,计生工作的相关部门在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在信息资源利用的创新方面却投入很少,这直接导致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难以有效开展。

(三)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明显滞后

目前,主管计生工作的相关部门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存在着滞后的现象。相当多的工作人员虽然掌握了信息化的相关工具,却不会或者不能运用信息化设备为公众服务,这也是当前需要积极推进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原因。造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广大计生工作者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强,使得信息化的成果并未见到成效。第二,目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本就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提高。

三、加大计生信息化建设力度

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做好人口和计生工作也要立足当前,策划长远。人口变量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很基本的,且具有全局意义的变量,人口发展战略乃目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基础性、最根本性的战略,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是制订人口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最重要的依据。要抓紧制定“十一五”等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人口发展战略中,从某种程度来讲,要破除“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战略,始终要把人口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观念中去思考,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去把握,从另一方面来说,要实现由“就数量谈人口”到“就发展谈人口”的观念转变,着重探讨人口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种种复杂的关系,建立科学发展观的指标体系和决策支持系统。加强人口规模、趋势、素质、结构等人口和计划生育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湖南省当前面临突出问题的重要措施,才能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广播电视报印刷厂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 供销 仓储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供销和仓储物流作为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仓库订货、产品出入库、货物装卸等环节,这些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并且具有信息量大、不易操作、信息内容繁杂等特征。因此企业必须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一套科学的供销及仓储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物流管理向标准化、智能化、现代化和高效化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企业仓储物流管理的效率,降低库存管理成本。为了提高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在总结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供销存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一、企业供销存信息化管理现状

1.信息化水平较低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供销存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现有的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人工记忆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这种方式不仅容易出错,而且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使得货品供销存环节效率低下,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二是使用电子标签完全取代货品上条码的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这种方式虽然加快了出入库的流转速度、增加了查询和盘点精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标签的价格昂贵,远远高于条码,这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因此一些企业不愿意采取这种电子标签。

2.供销存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相对孤立,缺少整体性

一些企业在进行供销及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设计时,没有注意到供销存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这导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无法为企业的物流系统以及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由于企业供销存信息化管理系统缺乏整体性,不利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市场预测,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也受到很大影响。①

3.供销存系统设计存在盲目性

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供销及仓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系统的应用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供销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跟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相脱离,甚至供销存信息管理系统盲目照搬照抄其他企业,或者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不到位,导致了企业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二、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RFID技术设计出一套企业供销及仓储信息化管理系统。

1.RFID基本原理

一般,RFID系统由RFID标签、读写器和天线三个部分组成。读写器通过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信号,当RFID标签进入到读写器的范围之内,标签内置天线获得感应电流,经过升压电路升压后,感应电流为标签提供能量。同时,带信息的感应电流通过射频前端电路检测到数字信号,被送入到逻辑控制电路进行信息处理。标签将内部存储的编码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送出去,天线接收信号后经调节器传到读写器,读写器进行信号的解调和解码,最后送到后台系统处理。

2.系统设计与应用

(1)入库管理

入库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在货物入库之前,管理员事先将待入库的物品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在物品将要入库的时后,相关人员通过前段软件对待入库物品清单进行下载,并根据清单对物品进行入库前检查核对。同时粘贴对应的RFID标签,然后让物品通过设置在门径处的固定式阅读器,通过RFID标签核对信息。如果有错误警报,则退回该物品,核对完成的物品由仓库人员上架。②

(2)出库管理

仓库的相关人员通过前端软件对待出库物品清单进行下载,通过系统数据库查询物品的具置。将物品下架,出库时物品通过门径处的同定式阅读器,同时阅读器通过天线读取物品上的RFID标签,对物品信息进行核对识别,正确出库,否则做退回处理。

(3)库存管理

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处理的是营销业务过程中的供销和仓储活动,而且业务的发生具有时序、动态、并发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库存量的变动,任何入库、出库业务都会改变销售商品库内存量,库存量的变动制约着销售业务的开展,因此,这些变动必须得到及时的反映。库存管理包括库存盘点、库存修改等,通过手持阅读器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盘点,并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对比,根据盘点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对货物位置的调整,对物品进行货位调整后,将调整后的物品货位信息通过手持阅读器的前端软件提交给系统数据库以便对货物位置信息更新;退货管理,对退回的货物信息通过手持阅读器的前端软件提交给系统数据库进行信息更新。

三、结语

目前,我国企业的供销存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建设存在盲目性,设计孤立,缺少整体性。基于RFID技术的现代供销存信息管理系统,很好的解决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及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极大提高了供销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淑敏.关于仓库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2(13).

第7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基础工作

一、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等相关文献的要求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在制订颁布《会计法》基础上,还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记账管理暂行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等等,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加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二、目前,会计基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纲要》指出,目前,我国会计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突出表现在:有些单位因为内部控制松驰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引起账目混乱、资产不实、数据失真;有些单位会计人员不足,素质参差不齐,造成随意记账,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会计档案缺失;有些单位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本、会计报表,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些单位财会人员严重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履行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职责,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等。

三、如何夯实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

《纲要》指出,在“十二五”时期,要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建设。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制度体系,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规范化水平,做到着实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如何夯实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呢?笔者对从事工作以来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仁参考。

1.选择合格的会计人才

会计基础工作是靠会计人才去完成的,按《会计法》设置会计机构的同时,广纳贤才,招聘录用合格的会计人才非常重要,合格的会计人才应具备会计专业等相关专业知识,而且懂得会计电算化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这是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2.选择良好的办公环境和购置必要的硬件设施

会计工作是单位的重要经济管理工作,办公室内存放有一定数量的现金、现金或银行转账支票、财务专用印章、经济业务往来原始凭证、会计账薄等重要资料,因为单位必须选择良好的办公环境来作为会计机构的办公地,同时要购买合格的保险柜、安装防盗门窗和闭路监控设施以及从事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必须具有的计算机、服务器、档案柜等一批硬件设施。

3.配备电算化会计软件

配备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选择会计软件的好坏对会计电算化的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各单位应选择通过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通过财政批准具有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权的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评审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也可以选择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应用的会计软件。

4.结合单位实际,完善会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无规矩则不成方圆”,因此,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完善各项会计工作规章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值得重点提示的是,制订本单位规章制度必须以《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使用的会计制度为基础,如制订:《xx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xx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xx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xx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办法》、《xx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守则》等等,目的就是健全和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制度体系和工作规范,提高会计工作规范化水平。

5.会计人员岗位培训

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好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岗位的培训和不断接受会计知识、电算化知识的后续教育非常必要。培训的内容可以设置为:当前国家颁布的重要法律法规;本单位制订的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各项规章制度;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以及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信息化操作技能如财务软件的说明,各子项目的操作程序,UFO表格的制作,EXCEL表格的制作,文档处理以及各类会计报表的取数制表等等。

6.合理设置会计岗位,不相容职务岗位必须分离

合理设置会计岗位,不相容职务岗位必须分离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基础,如出纳人员不得兼管审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等。

7.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

建立单位授权审批制度并切实贯彻落实,可以按金额大小标准分层审批,可以按分管业务层次审批,但重大经济业务审批须经集体会议讨论决策。

8.做好日常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各项工作

会计人员是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各项工作是会计人员工作的主要职责。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各会计岗位必须按岗位职责要求设置会计账簿,并做好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记账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以及审核结账、编制和分析各类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的整理归档保管等各项工作。

9.充分发挥各部门监督作用

一是要设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岗位,全面和及时对单位内部经济、财务活动的一切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审计监督,尤其是对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监督,努力形成由单位领导负责、内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财务部门鼎力协作,各业务部门密切联系的自我监督机制。二是积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配合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的财务检查工作,及时且按要求提供原始凭证等各种财务资料,对审查出来的问题要正确面对,查明原因,积极整改,有则改之,无则表扬,尽努力把会计基础各项工作打牢打扎实,把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陈霞.浅析改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策略[J].知识经济, 2012(02).

[2]李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之我见[J].当代经济(下半月刊),2008(03).

第8篇

【关键词】 会计基础工作; 信息化; 建议

一、研究背景

会计基础工作是指单位或部门根据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要求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考核经济责任的一系列基础工作。

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特别是1996年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等问题做出了全面规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尤其是ERP系统的推广应用,会计工作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很多日常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通过信息系统完成,会计数据主要以电子化的形式存在,会计凭证和很多账簿无纸化;而且会计工作的流程、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内部控制措施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云计算、SaaS这些IT新技术、新模式使得企业能够非常经济地在互联网平台上开展越来越多的管理活动,同时也使企业更加依赖专业的SaaS服务商。

会计信息化相关法规制度有《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在目前形势下,迫切需要研究相关规范应该如何修订完善,研究如何保障规范的有效落实。

二、对会计基础工作相关规范的内容修订建议

(一)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修订建议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七条对于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条件做了多方面限定,但缺少对于信息技术、会计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但是,如果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不懂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流程,很难想象他们能够有效地推动所在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建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信息技术、会计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二)对《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修订建议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要求:“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

但在信息化环境下,尤其是在ERP环境下,记账凭证的数量比手工环境大增。因为ERP实现了会计的精细核算和跟踪控制,通常每笔交易、每张业务单据都会自动产生对应的会计记账凭证;而不是像手工环境下那样,通常是多张原始凭证汇总后对应一张记账凭证。如果仍强制要求打印所有凭证、一一签字盖章,会给基层单位造成大量工作量负担和成本压力。在《电子签名法》已实施5周年、无纸化办公深入人心、“低碳经济”被大力宣扬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提高会计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减少打印存档要求,降低电子数据存档的门槛要求。建议首先在大中型国有企业试行将经过电子签名的会计数据作为电子会计档案,取代纸质会计档案,然后逐渐推广。

(三)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直接与会计信息化相关的规范的修订建议

《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与会计信息化直接相关,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要补充。《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指出:“关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的规定,除特别指出外,一般适用于手工记账。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填制会计凭证和登记会计账簿的有关要求,应当符合财政部关于会计电算化的有关规定”。《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对软硬件配备、人员培训、凭证填制和账簿登记的细节要求、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许多内容现在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明确了财政部门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主管部门。《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对规范会计软件开发、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

但这些规范中有很多内容是关于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甩手工账审批等方面的要求,与《行政许可法》冲突,导致它们虽未被明文废止,但在实际工作中已被很多人遗忘。

为了促进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必要对以上规范统一清理、修订。在删除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甩手工账审批相关条文的基础上,建议做如下修订:

1.合理划分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学会和协会、IT服务商、用户、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责任

明确财政部门是会计信息化的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行业学会和协会的专业指导作用。财政部门的规范,应努力避免陷入技术细节,不必对会计软件的功能细节提出具体要求,保持规范的相对稳定。由行业学会和协会并定期更新规范的具体实施办法,适应信息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IT服务商保证其软件提供的核算处理功能符合国家会计准则和制度要求,提供正确的核算处理方法。用户对录入数据的真实性和软件系统参数设置的正确性负责。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性,既要评估用户所使用的软件本身是否功能正确,也要评价用户是否正确使用了软件功能。

2.以结果为导向,规范会计信息输出的内容和形式要求,促进会计信息的交流和利用

对于会计信息输出的内容和形式要求的详细规定,以前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T19581

-2004)中。《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T19581-2004)由审计署和财政部提出并组织专家研究起草,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批准,于2004年12月24日,并于2005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但现在形势有了变化。一方面,财政部在大力推进中国XBRL分类标准建设,于2009年11月了《中国XBRL分类标准架构规范》、《中国XBRL分类标准基础技术规范》和《财会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另一方面,审计署在组织GB/T19581-2004的修订,于2009年8月了《信息技术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 第1部分:企业》、《信息技术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 第2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征求意见稿,但目前的征求意见稿并没有采用XBRL技术。两大部门之间的标准建设工作需要协调统一。

3.区分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的不同方式和企业信息化的不同阶段,细化岗位设置和分工牵制要求

企业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可采取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购置商品化通用软件辅以客户化实施、租用SaaS服务商提供的系统等多种方式。不同方式所需的IT设备和技术人员投入存在明显差异,IT人员与会计人员工作协作的程度和方式也有较大差异。在企业信息化的不同阶段,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结合的紧密程度、复杂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所需的岗位分工和牵制也有较大差异。在规范中应区分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的不同方式和企业信息化的不同阶段,细化岗位设置和分工牵制要求。

三、对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相关规范有效实施的建议

促进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有效实施,需要企业、IT服务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学会共同努力。集团企业可推广集中财务系统,将统一的会计工作规范、核算管理要求固化到软件中,保障规范有效贯彻实施。IT服务商可改进软件系统设计,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的集成。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可大力发展信息系统审计业务,评价通用商品化软件系统与企业具体实际的结合情况。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学会可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加强监管和服务。

(一)在集团企业推广集中财务系统

集中财务系统的核心思想是“软件统配、规则统一定义、数据大集中、业务自主核算管理”。在集团内各企业应用相同的会计软件,可节约采购成本、人员培训成本,也省掉了不同供应商产品间集成或者数据导出导入的麻烦。由集团总部统一定义会计科目、辅助核算项、人员权限、业务流程等,各子公司在上级公司规定的范围内增设下级会计科目等,保证各子公司的核算数据口径一致、数据可比。各子公司基于互联网在各处独立录入数据,完成日常会计核算处理,维持各会计主体的独立性,各自对本单位核算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电子数据集中存储于集团总部数据库,支持实时的信息查询与处理,便于集团总部及时掌握下级的详细经营动态、核算管理的规范程度,并能实现跨账簿、跨企业的多维数据统计与分析。

(二)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的集成

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的集成,一方面实现业务系统的交易业务按照用户设置的映射规则自动生成会计记账凭证,减少人为干扰或错误,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另一方面提高会计人员对业务的监督能力,实现有效的事中控制,及时发现预算、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等与实际情况的偏差,及时向企业负责人提出调整应对措施。

(三)大力发展信息系统审计

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委员会(ISACA)定义为“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获取并评价证据,以判断计算机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数据的完整以及有效率地利用组织的资源并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程度、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不仅依赖于会计软件本身的设计和开发质量,也取决于用户的使用水平,有必要定期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全面考察会计软件的合法合规性、用户业务流程定义和参数设置的合理性、数据的安全完整性、系统的处理性能和易用性、用户转换或升级系统的难易程度等方面。信息系统审计可以和报表审计结合起来进行,由会计师事务所实施。

在评价会计软件的合法合规性时,建议遵循独立客观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从岗位分工和权限控制、整理工作流程合理性、数据输入输出的内容正确完整性和形式规范性检查机制、数据处理规则的正确性、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审计线索保留程度等方面综合评价。

(四)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加强监管和服务

财政部高度重视以信息化手段提高会计管理和监督水平,不仅在2009年启动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系统二期建设,还了《推进省级会计人员管理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会计行业协会和学会在建立网站宣传财经政策和会计法规制度、提供在线培训、远程教育服务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一方面,这些现有的信息系统,需要继续完善推广。尤其需要完善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相关监管信息的搜集和运用,发挥信息系统的预警功能,结合日常监管工作获取的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抓住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实现动态监管和专项检查的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目前对于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的考评管理工作缺乏信息系统支撑。有必要实现与工商、税务部门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在获取企业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把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考评细则标准、考评过程、考评结果、奖惩情况等方面纳入信息系统管理。

【参考文献】

第9篇

孟建柱部长曾深刻指出:“信息化工作是公安机关一场警务革命”,“对于这场革命,谁认识得早,谁抓得好,谁就赢得主动,占领制高点”。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刑事犯罪手段智能化、职业化、组织化特征明显,加快推进科技强警战略,开展以公安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警务革命是实现公安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局充分认识到公安信息化是方向、是趋势,是公安发展内在要求和客观必然。作为欠发达地区,我局结合县情、社情实际,以抓实基层基础工作为出发点,将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化在公安工作中的作用

一、我县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做强“硬”件,打造信息化应用平台。硬件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资金64万元,购买了120台新电脑、加上原有电脑,基本上做到了民警人手一台,打印机和扫描仪以及复印机等全部配发到每个执法单位,数字证书的拥有率和使用率达到95%。筹措资金200余万元建立了城市电子监控中心,在县城主要街道和重点部位按装了摄像头,最大限度的加强社会面的控制;投资20万元,建立了覆盖全城的350兆无线集群通讯系统。投资15万元,建立了高标准的电视电话会议室。

(二)“软件”硬做,实现网上无纸化办公。网上办公有利之处,就是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办事效率。我局以打造优质、高效、快捷的“__公安信息港” 局域网为依托,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公文传输系统”,开通了“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库”、“被盗抢车辆信息查询”、“公民身份核查系统”、“在逃人员查询系统”、“dna查询系统”等14大系统的查询功能。创设了“全国、全省、全市网络”导航功能。建立了“办案智能系统”,实现从案件报警登记、案件立案、审批、报捕、的网上办案,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通过‘精细化管理系统”的建立,进行日清的录入审核工作,将各项绩效指标量化到民警个人,实现了综合考评由考单位,到考个人的转变。通过进一步健全了全县人口管理系统、治安管理系统,刑事案件信息系统、暂住人口系统、出租房屋管理系统、旅馆业管理系统、民爆物品管理、枪支管理系统,最大限度的实现全局信息网上共享。

(三)做实基层基础工作,推进信息化建设。一是注重民警信息化素质的提高。“信息化”建设,设备建设是其一,“人”的素质提高亦是重点。我们要求民警要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标准:一要求民警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理论知识,懂得计算机的一般工作原理,对工作中出现的小故障能及时解决。二要求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一名民警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水平高低并非单纯取决于他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在运用这些手段开展工作时不出差错。只有在业务知识上胸有成竹,才能在信息化工作中少失误,不失误。三要求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一网计算机要会正确开关机,要学会如何存储、读取文件,懂得熟练运用网络和各种软件进行查询、传输等工作。要学会打字,对日常办公办公软件做到灵活应用。二是做好各类信息的日常采集、录入。主要采取业务部门指导考核把关,基层一线单位专人负责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实行月考核,评比的办法,加强各类信息的日常采集、录入工作,确保各类信息及时、准确、有效。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刑事案件信息、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管理、旅馆业管理、民爆物品、枪支管理系统,并对以上系统进行了清理整顿,特别是今年我局对全县人口信息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校对,对出错人口信息进行了纠错,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四)开展跨界跨省区域合作,积极打造大信息格局。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每年在外打工的人员就达30余万,其中以在广东、广西邻近地域打工作居多,我局以精诚团结、通力协作、共同打击犯罪”为基本原则,通过打造大信息格局,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谋求“双赢、多赢”良性互动互助,共创平安和谐美好的睦邻友好大治安环境。20__年12月16日至17日,在我县莲花大酒店成功举行了湘桂两省(区)三市十四县(区)一监三届九次治安协作会议,湖南__、广西桂林、贺州市公安局主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刑侦支队长,__、道县、江永、江华、东安、全州、灌阳、恭城、平乐、富川、昭平、钟山、八步、平桂、钟山监狱等15个联防县(区、监)公安局局长、主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刑侦大队长参加会议。通过开展区域合作效果显著。20__年10月4日,在广东警方提供的信息下,我局民警经过艰辛努力,成功侦破广东省中山市“20__927” 广东省铁将军防盗有限公司财务室盗窃保险柜220万现金人民币被盗案,追回赃款近70万元,__籍7名犯罪嫌疑人全部移交给广东中山警方押回审理。20__年11月10日,成功抓获冷水镇百美村村民成阿勇、沙锋成功破获广东东莞东莞市东城区鳌峙塘工业园基二横路宏达模具厂门口杀人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目前一些民警思想上还未真正改变,对警务改革的浪潮认识不足,对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特别是全面加强公安信息化应用工作重要意义的认知上存在误区,认为信息化离个人还很远,习惯满足于一张纸、一只笔的传统办案模式。个别部门领导对此项工作未能予以足够重视,思想观念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信息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没有在思想上真正受到触动.

(二)民警素质不高,离公安信息化建设要求差距大。实现公安工作信息

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民警能否正确应用信息化手段完成各项工作。目前民警的科技素质离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不能用、不愿用、不会用”现象。一是民警在日常的工作中仍固守于传统的思想模式,视野较为狭窄,对科技手段的应用还不够重视,运用科技手段侦察破案还不多,习惯用传统模式办案。二是在计算机的操作应用上,虽然已经对民警进行了培训,但一部分民警计算机的操作应用仍不熟练,对计算机的应用较吃力。

(三)基层基础工作较薄弱.信息化是建立在坚实的基层基础工作上的。目前存在基层基础信息采集录入不够全。面不够宽,信息不准确的现象。对公安常规业务和日常工作如接处警登记、案件受理等信息录入较好,对社会信息、高危人群信息、二手车交易市场和车辆维修点信息等采集不够。特别是具有时效性检查的项目如每月重点单位、重点行业、公共娱乐场所治安检查、监管对象考察等信息录入明显不足,同时,信息录入还存在“不准、不全、不快”不够规范的问题,有些信息用词不当、描述不清楚,有些信息缺项漏项、内容不完整。

(四)高科技技术人才极度缺乏。信息化建设必须以人才为先导,必须有专业的信息人才作为支撑,目前我局信息化专业人才极度缺乏,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只有4人,还只是大专院校毕业生,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少,新软件开发与应用还不能很好的启动,信息化还处于低水平。

(五)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工作缺乏系统性。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情报信息分析研判队伍,,仅依靠基层所队的内勤在运作,治安、国保、经侦、禁毒等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交流,信息研判存在各自为战的现状,信息流动性少、资源共享少,形成了“信息孤岛”。同时,由于基层信息员队伍力量不足,大多数是个别民警兼职抓信息,在警力不足,任务繁重的情形下,对情报信息无法进行深层次的研判,导致研判工作效果不明显。

三、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加强教育,更新观念。当前,要针对一些民警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狠抓思想认识的提高。要通过教育使全体民警思想来一次大洗礼。心灵上有一次大触动,要使“革命”二字的意义深入每一个民警的心中,要使民警明白警务信息化革命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个人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要在全警思想中树立“不懂信息化应用的领导丧失指挥权,不懂信息化应用的民警丧失工作岗位”的理念,切实增强广大民警的危机意识,从而提高民警学习信息应用技能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建立信息化应用培训机制。要建立民警信息化应用的定期培训制度,对新录用民警,要依托警察培训学校,把计算机应用列入新录用民警岗前培训内容之一,把好民警的“入口关”;对在职民警,要把信息化应用作为岗位练兵的重要内容,按照警种、岗位和年龄的不同,分层次制订培训计划,采取每年一次集中培训和日常实战应用网上考核、组织信息化应用比武竞赛等办法,将信息化应用学习培训融入日常警务工作中去,使基层民警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地去学电脑用电脑,切实提高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