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2: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新课标培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加强科学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几天几位辅导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二、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一次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
三、拓展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关键词:中学新课程标准;存在问题;培训建议
我国于2001年实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在十年的改革实践中,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受当时对各课程的认识的局限性,再加上十年多的实践证明,当时的很多内容已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新需要。因此又形成了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作为新的课程标准,各地纷纷组织教师积极学习,以体会新课程理念并更好地把握新的课程标准,尽快地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往的组织学习虽然为教师更好地把握课改精神起到了推动和指明了道路,但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笔者结合本地中小学以往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及实施,提出在2011版新课程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建议,以使2011版新课程培训工作更顺利地开展,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培训为教师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正确利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起到了推进作用。但是在以往的培训过程中往往采用教师集中培训的形式,受训者只能被动地接受培训知识,教师对新课标的实施与理解停留在表面,达不到课标指导教学的效果。同时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也缺乏跟踪指导,从而使得新课程标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影响了课程标准的实施。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1.培训前期准备,解决好“学”的问题。
(1)分层、分专业培训。
传统的培训模式对教师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首先建议在培训前期对辖区内教师根据专业的不同分专业组织培训一方面培训者可以根据各专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对各专业的新课程标准进行细致的分析、讨论。另一方面同专业教师在一起学习跟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将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享,有利于大家共同提高。另外,所有教师的集中培训不利于教师的合作交流。建议在培训中首先对各县区的代表进行培训,然后由各县区对县区的学校的各科目的教学骨干进行培训,再由骨干教师负责本学校本专业教师的培训学习。这样一来每次培训的人数下降,更有利于受训者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等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整体提高。
(2)带着问题培训。
在进行个人培训时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带着问题学习、研修”。在培训前先让每位受训者研读新课标,对新旧课标进行对比研究,找出新旧课表的异同点,并根据理解在培训会议上进行发言,对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问题进行交流总结,然后大家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2.培训过程解决好“用”的问题。
新课标的实施要落实到每位教师的具体教学工作中,因此如何“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师的具体教学”是培训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建议在培训中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培训工作。
(1)新课标针对知识技能都做了哪些调整。
教师通过新课程的培训,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用课标来指导教学实践。因此,教师如何使用课标、如何适应课标变化、抓住课标特点都是在培训中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新旧课标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变化?课程标准的变化对教师的教学有哪些影响?如何适应课程标准的改变?都是我们在培训中需要解决的。在培训中通过受训者的积极发言、探讨,从而加深受训者对新课标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新课标的宗旨,以指导我们的具体教学工作。
(2)如何利用课标取舍教材内容和教学设计目标。
新旧课标在内容上、要求上都做了相应的改变。这些改变怎么与我们的具体教学相适应?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在教学设计中如何更好地把握新课标的方向?建议在培训过程中采用受训者现场根据新课标进行教学设计,然后进行集中展示,大家对照新课标要求进行讨论分析,找出新旧课标在处理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从而更好地把握新旧课标的变化、抓住新课程标准的特点,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设计教学目标提供参考。
(3)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是所有教师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标。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中如何利用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我们在培训中应该解决的问题。建议在培训中集思广益,根据受训者对新课标的理解,在把握新课标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对一些自然学科,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充分体现自然学科的“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如何准确把握新课标,实现分层教学目标。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由于对新课标认识不够而存在随意拔高教学要求的做法。但是义务教育阶段作为基础教育、大众教育,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应该切实把握教学难度,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启蒙性,达到分层学习目标。
(5)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增强评价的多样性。
传统教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要通过各类考试来检验。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评价应采取多方面、多角度的方式,使得对学生有一个更具体的、更准确的评价。通过培训解决教师的认识,可以采取学校、家庭、教师、同学、小组互评也可以采取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动手操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方式进行中和评价。
3.做好培训后期的跟踪,随时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培训者应该时时关注受训者的实际教学,实时组织相应的研讨会,多开展一些现场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类型的活动,组织大家对新课程标准实施阶段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总结,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与困惑。
三、结语
新课程的培训最终要落实到受训者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切实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来实施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不是通过几天的培训就能使受训者熟练掌握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随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不管是培训者还是受训者都要有长期学习与总结的意识,培训者更应该时时关注受训者的实际教学过程,长期的对教师的实际教学进行跟踪,通过举行示范课、公开课、研讨课等形式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从而帮助广大教师真正地理解新课程标准并积极在教学中按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使得新课程标准真正落到实处。
教师学校培训的邀请函范文一
尊敬的校长、老师:
您好
随着培训市场的快速成长,教育培训行业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许多大型的培训学校及品牌项目已经相当成熟,稳定发展。但是 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多见于学校的管理、教师团队的培 养、教学质量等方面。其中,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培训学校有序发 展的主要障碍。从业教师能力偏弱、教师流动性大、教师职业理念缺 失、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教师服务意识淡薄等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团队建设的问题,培养综合能力突出、专 业、敬业的职业化培训机构教师,促进教育培训行业快速、健康的发 展,由青岛朗程教育机构主办的金笔作文全国万名教师公益培养计 划正在全国火热举行。本次活动将面向全国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 利用朗程教育多年从事作文培训项目研发、教学、运营、管理的实践 经验,为校长提供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团队的有效途径,帮助 从业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和行业发展导向,推动教育培训机构教 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行业的良性发展。 本次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教师培养思想篇怎样培养合格的教师,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
电话:(86)-0532-83841157/85017085/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山东路 16 号甲阳光泰鼎大厦 1415 。
教师培养技巧篇用简单的方法突破僵化的课堂 教师培养理论篇洞悉作文学习的本质 教师培养实战篇教师在教学风格存在的问题 同时,朗程教育讲师团还会就当前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的师资问题 与参会校长进行深入沟通,以期达到分享行业发展经验,合作共赢的 目的! 现诚挚地邀请行业精英参加本次培训,分享、合作、共同发展! 现诚挚地邀请行业精英参加本次培训,分享、合作、共同发展! 行业精英参加本次培训 特此函请! 特此函请!
邀请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教师学校培训的邀请函范文二
各地市县教育局、教研室、中学校长、教研员及高中教师:
截止 2009 年 9 月 1 日,全国大多数省(市)都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许多省(市)的高考都 已完成从大纲卷到课标卷的过渡。为促进新课标教学的进一步实施,指导高中教师深入掌握新课标 精髓,优化新课改高中课堂教学,切实提高高中教师的业务水平, 《新课程》杂志社联合光华鼎力 教育机构特举办高中新课改教师培训研讨会。 《新课程》杂志(CN14-1324/G4 )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山西出版集团出版,全国唯一 推广新课改的教育类核心期刊;光华鼎力是在北京海淀教委、民政注册登记一家的专门从事新课标 高考命题研究、高中教师培训的教育培训机构,下设北京光华鼎力咨询公司、北京光华鼎力培训学 校等多家分支机构,从 2004 年开始举办全国新课程高中教师培训研讨会至今已经五年。本次新课 改教师培训研讨会的主讲师资团队,阵容强劲,很多讲师都是国内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新课改的领 军人物,深谙高中教师的教学现状和新课改高考的教育理念。历年来在各地数十场巡回讲座中,得 到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高中校及广大教师的一致推崇,口碑好、影响大。
一、会议背景 自国家教育部实行新课标以来, 在全国各地教学部门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学习新课标热潮。 很多 教师深入领会了新课标的理念,但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时往往无从下手。有的老师忙于了解新教材,拿 新教材灌输的还是旧思想,上课仍是机械灌输;有的老师用大量做题来解决教学内容增加的问题,这 些与新课标都是背道而驰的。 新课改教师培训研讨会以体验式研修为授课方式, 最大限度贴近中学一线教师教学实际, 以全国 特高级专家教师的新课标教学案例为依托,以从课堂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为特 色,揭开新课标教学的神秘面纱,将新课标理念与日常教学环节完美融合,解决在职高中教师面对新 课标教学无从下手的问题,指导高中教师掌握新课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以传授新课标教学技能为途径,引导教师掌握新课标的精髓,优化课堂教学,新课标教 学衔接,真正提高高中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高考升学率,推动新课标在全国范围内的顺利开展。
二、会议特色为在职教师量身定制 灵活的学习方式针对教师当前面临的实际教学难题,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专为新课标形势下的在职教师量身定制。 上课时间为周六日,与教师平日上课时间并无冲突;周末课上所学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教师研修班的师资是国内教育界知名新课改专家名师,同学都是各 和技巧,可以立即用于日常教学,学以致用,教学相长。 教育界精英交流平台 三、会议内容 存在问题 讲座内容 目标 教师不能将高中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 新课程的优秀 能 将 高 中 新 课 标 合:1、拿新教材灌输旧思想;2、上课时仍是老师 教学案例剖析 理 念 与 本 学 科 教 讲学生听;3、上课时匆匆忙忙求进度; 及经验总结 学实践结合 各学科老师机械套用新课改教学设计,不明晰各学 新课程背景下 能 在 本 学 科 内 灵 科新课标理念与实践结合中的个体差异 的学科教学法 活 运 用 新 课 改 教 学法 教师不清楚新课标对高考命题及备考方法的影响: 1、仍用题海战术应对高考; 2、仍用死背书备战高考; 新课标下的高 能 用 新 课 标 理 念 考命题和应试 指 导 学 生 高 效 备 策略研究 考 地区重点中学在职一线骨干教师,课堂上可以相互交流工作心得和教学经验,共同研讨新课标教学。
教师不能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标下学生 能 有 效 组 织 学 生 1、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乱而无效;2、教师不重视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本学 学生自主学习环节; 策略研究 科内容并取得理 想效果 四、邀请对象 普通高中、示范高中和重点中学在职一线教师及教导主任等教学管理人员。 五、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2009 年 10 月 23 日至 25 日(23 日全天报到) 报到地点:北京大学资源东楼 1103 号,光华鼎力教育机构 会议地点: 北京大学 六、参会费用 参会人员每人交会务费 980 元(含听课、资料、文具等费用及 10 月 24 日午餐), 往返交通差 旅费及食宿费自理。为更好地为您服务,务请提前报名。 七、报名办法联系人: 联系电话;杨老师 13120195445 010-80548384办公电话: 010-80502792 传真 邮箱 地址 : 010-80502792 : :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东里财富东方 B2-1406 室
《新课程》杂志社
北京光华鼎力培训学校
二 00 九年九月二十日
教师学校培训的邀请函范文三
尊敬的各位合作伙伴:
欢迎参加由朗训佳睿(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 Hip Hip Hooray 教师岗前培训。教师岗前培训是专为 合作伙伴提供的培训服务,旨在为新老师们答疑解惑,使其更快的了解教材,掌握更多的教学技法,以便于提升授课 质量,将此教材的精华能够充分的授予学员。请浏览以下内容,确定您报名信息,以便预留座位。每校区限制报名三人。为保证培训效果,总人数为 25 人, 达到人数即止,以报名回执为准。 时间:2012 年 3 月 20 日至 3 月 22 日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 68 号紫金大厦 1611 培训对象:已合作或即将合作使用 Hip Hip Hooray 教材的培训机构的校长、教学主管、教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
一、新课改带来的积极作用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1.转变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在新课标开始实行以后,人们认为教师变成能与学生面对面平等交流的指导者,不再像以前一样主宰课堂,而以前的苦口婆心的填鸭式教育已不符合教育的要求和形式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改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变为课堂的主人,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只有最大限度地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全方位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因此根据个体的差异性和需要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让每个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其发光点,如果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平时对其给予合理评价,这样会使其学习成绩有更快提高。这就是新课程改改最大的优点——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2.可让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新课标实施后,不少教师体会到只有改变之前的教育方式,适应教育形式的需要,通过更多途径找到新的资料,在扩充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合理化教师的知识构架。同时,新课标还能强化教师自身的学习,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武装教师队伍,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到最高程度,以使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各种课堂资源。从以上几点来看,教师对新课标的教材持肯定态度,认为新课标的教材内容丰富,架构安排合理,知识层次也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新教材的改变比之旧教材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充分好评,不但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认知,使其水平有所提高。
(二)新教材内容、结构合理
在使用新课标的教材后,很多老师觉得新教材的内容、知识结构和新颖的主题训练都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这就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演变为自主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也很容易接受到综合素质教育,因为新课标的教材内容在编选时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加入了人文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学习到一些社交知识,了解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从而使学生学到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理解、勇于承认错误等非常好的品质。同时,新课标的教材内容层次性强,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新教材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的教材有利于学生德、智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能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充,在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同时,由于多种教学方式——自学、合作、探讨——的联合使用,不但使学生能初步了解社会及其复杂形势,而且也使教学过程充满惊喜和乐趣。
(四)改善师生关系
新课标改革后,教师由以前的只关注尖子生的学习,改变为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同学的进步,这就使得师生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改善。这非常符合当前的教育要求——一切为了学生——教师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与学生共同学习、一起进步,从而达成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能与学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带来的挑战
(一)教师的角度
1.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新教材使用后,很多语文教师觉得,在实际教学中备课要准备的资料增加了,比如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工作总结的完成、调研学习、制作教学课题等,这些工作占据了大量时间,因而基本上无法再改进教学方法。并且,大部分语文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级内务的各方面工作也需花费不少时间,再加上批改作业、课后的教学辅导、各类测验、考试等,都使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因而其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很多语文老师都觉得平时只有工作、工作、工作,根本没有休息时间,还要承受备课、上课、参加多种培训、写多种材料等方面的压力,每天都很疲惫,无暇他顾。
2.影响教师培养综合能力
作为语文老师,工作量本就大,任务繁重,有大量作业需批改。新课标实施后,由于语文学科结构的特殊性,其知识繁杂,这就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加重了教师的任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却没有时间学习新课标的内容,导致目前无法很好地与教学工作相衔接,这就使得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同时,一些培训工作也占据了教师的时间,增加了工作量。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老师们虽然认同新课改,但只有想办法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研究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改的目的。
(二)教材也有一些问题
1.新教材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基础知识把握不够,也没有对学生的实质性训练,只是简单地追求形式的多样,这就会导致学生不但对知识掌握得不熟练,而且难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因偏远农村地区没有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教材的内容也没有将城乡差异考虑其中,因此偏远农村地区的教学工作不好开展,不符合那些地区的实际教学现状。
3.新教材内容信息含量大,涉及面广,这就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压力,因此造成教材内容与实际教学工作有一定差距。
三、结语
课改之初,由于不少教师茫然于改变教学方式,没有注重教学内容的变化,因此学生成绩受到一定影响。再有,大部分培训只要求年轻教师参加,而实际很多教师都没有参加这种培训,还在使用以前的教育模式,这就导致在相当一定时间内,教师队伍的大部分人还需通过多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强自身学习,以尽快适应新课改。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在高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获取和利用信息,以此来有效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一、提高重视,强化教学内容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技能和知识相结合的课程,因此,要求学生既要具备基本的技能,也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首先应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并且不断地强化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边听教师讲解边操作,使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到真正有用的信息技术。
二、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队伍和教研机构的建设
想要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首先应该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队伍和教研机构的建设,招聘优秀的师范类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来充实师资的力量。除此之外,应该加强在职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成立信息技术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形成多元化、人性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在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形成多元化、人性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发挥敢于质疑、敢于探索的精神;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要一视同仁;在评价的时候要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更加注重教师课堂的引导,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的能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不断在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探索适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且形成多元化、人性化的课程评价体系,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和大胆创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蒋霞.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开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6).
一、刻意标新立异,热衷于做表面文章
有些教师把课程改革理解为教学形式上的翻新,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抛弃了语文传统教学的精华,笔者曾听过一次市级观摩课,这位语文教师教授的是《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他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片段,(20分钟),学生看课文(10分钟),小组讨论(10分钟),几个学生回答老师提问(5分钟),课后,许多听课教师感到很困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否实现学生理解课文的目的?另一位教师讲《羚羊木雕》,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学生先看课文,然后讨论(讨论的问题教师首先拟好,上课过程中用多媒体展示)。
整个教学过程似乎无可挑剔,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比较好。但是,在课后,我们找了三个(上、中、下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检测。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三个学生除一个读得比较流利外,其他两个都读的磕磕绊绊的,接下来从文中挑几个重点词语,让学生根据上下内容谈谈对词语的理解,结果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得正确。这两位教师的观摩课能否获奖,我们且不去评论,但这种教学纯粹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他们抛弃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优良传统(如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感情、借助字典理解词义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不少学校的课改中,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少,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点拨少,对课文语言的体味少,导致学生课堂收获减少,基础知识得不到提高。
在课改中,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并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要明确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及语文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初二的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还是重在“学”,如字、词的学习与积累,句意的理解与分析,文章结构、写法的理解与掌握,在很大程度上还必须借助于教师的讲解、分析、传授。忽略了这些,专注于搞所谓的“新花样”、“标新立异、无疑耽误了学生前程,看似华丽的空中楼阁”终成过眼烟云,瞬间消逝。
二、教学方式陈旧,思想观念老化
与前文所述相反,有些教师对语文课程改革表现“漠然”,思想观念老化,固守陈旧的教学模式,他们对课文的教授还停留在字句分析,逐段讲解,总结中心、总结写作特点、忽视学生参与,老师唱独轴戏的老一套教法中,还有的教师上公开课时是一种做法,平常教学又是另一种做法,为了上好公开课,他们精心准备,刻意求新、东拼西凑,“看”起来确实不错,效果也还好,可是,公开课后,又照样用老一套教学模式,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以上两种现象在当今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近于通病,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两点:
首先,有的教师素质差,缺乏对课改的正确认识,或者说对课改的精神实质没有深入领会。这也不能全怪教师,因为许多学校领导在这方面重视不够,对教师培训的时间短,而且不能保证会员参加培训,教师对新课标、新理念的认识比较肤浅,有的教师案头连一本“课程标准”都没有,对课改理念一问三不知,有些学校尚未构建教师集体研究教材,共同备课,分享教学经验的校本研究机制。有些学校班级人数多,一个语文教师带两个班,一百四五十个学生,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反思教学,调整心态,而是处于紧张应对的工作状态中。
关键词:义务教育;新课改;音乐课程;实施
音乐新课标推行十年来,在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领域取得了普遍的认同。新课标基本理念先进,在课程目标上,强化情感态度培养,弱化知识技能传授,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分为三个方面,依次排序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在教学领域上,义务教育阶段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在基本理念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审美体验,关注兴趣培养,鼓励音乐实践,倡导学科综合。整体来讲较之以前的教学大纲实现了较大创新。同时实施过程中也应注意以下问题供专家们思考:
一、淡化知识技能,失去了音乐课的特点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享受,要淡化知识技能,不能枯燥地给学生传授和训练知识技能。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一线教师很困惑,知识技能到底该不该教?如果教授知识技能就好像是坚持传统观念,没有贯彻新理念;不教,则教学中又无所适从,音乐课不知该干什么好。
现在的小学教学过于强调快乐,没有教给孩子们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这些孩子在应该训练音准和节奏的关键期,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而只是照着谱子拉琴,也就是说耳朵没有被开发出来。如果抓不住10岁之前的敏感期训练音准、节奏,那么日后这些感觉就很难再培养起来了。如果在小学阶段没有培养起良好的音准,基本上一个孩子在学校所受的音乐教育可以用“失败”来总结了。进入初中,初一初二正值变声期,学习音准很困难,而初三为了应对中考,音乐课往往被停课。就这样进入了高中,那些艰深的音乐赏析和力求激发青少年创造性的创作模块的课程,当然形同虚设。到高中毕业时,很多学生不仅不懂“五线谱”,甚至“简谱”也不会。因为这些孩子已经失去了感受音乐的耳朵和技能,用音乐培养创造性的思维的窗口又关上了。
二、师资与需求相脱节,造成知识无体系化
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教材中的知识无体系。现在课程标准中所呈现的音乐知识技能是零碎的,是不成体系的,这是违背音乐艺术自身规律的,不利于为学生打好音乐基础。
在新课程标准的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大量教师达不到备课上课的要求,需要重新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大脑风暴多,理论讲授多,分析评价多,示范实操少,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实现不了培训的目标。
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师师资培养和小学音乐教育需求严重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沿海发达地区,中小学音乐师资大部分为重点院校或211工程院校的本科毕业生,部分是研究生,他们在学校都有自己的主项艺术技能,学生大量精力都用在主项的学习上,结果只能是能弹的不能唱、能唱的不能跳、能跳的不能弹,没有过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锻炼即兴伴奏、合唱指挥、音乐赏析等方面的能力,致使学校的教育跟社会实践相脱节。
2、教材设计与教学方法的系统性相脱节。音乐院校的教材设计只是把内容教给这些将来要做教师的学生是不够的,他们如何将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中小学生们,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空白必须予以填补。三大教学法之一的奥尔夫教法在各地流行,但我国目前对此研究并不深入没有形成体系,教育毕竟是一门科学,如果没有系统性、科学性的教学方法指导,无法真正实现其推广价值。
3、中小学音乐课标的许多内容与师范教育内容明显脱节。中小学音乐课程不断被附加太多其他元素,如“美术”、“舞蹈”、“戏剧”、“影视”、“表演”等,让音乐教师整天忙于培训和补课,搞不清楚自己的音乐课程到底应该如何上。音乐课应该尊重音乐本身独有的审美需要,音乐课应该回归纯净和简单。新课标改变了过去音乐课单一的教学形式,让人眼花缭乱,让教师无所适从。音乐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多年所学竟然教不了一个初中、小学生,这些培训让年轻的老师更感到迷茫。现在的教材要求音乐教师要精通十八般武艺,而师范生在学校只学习一门专业课,说明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高校的课程、高校培养出学生的能力与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岗位的需求脱节。
4、新课标的目标要求与社会现实状况相脱节。新课标从实施到现在历经十年,为何实施较慢,不仅因为新课标本身存在一定问题,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的理念存在问题。师范院校年年扩招,而用人单位却招不到合适的音乐教师,中小学“体音美”“小三门”课程是弱势学科,绩效考核中教师待遇参照“数理化”等静态学科,抓升学率,对工作时间无法量化的很多音乐教师来说不公平,导致音乐教师专业队伍质量滑坡,人才流失。
三、音乐课教学内容领域的划分还有待商榷
义务教育新音乐课程标准,重视学科综合理念,倡导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为此,将音乐教学的内容领域分为四个,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也就是说,把“音乐与相关文化”单列为一个教学内容领域。表面上看,这是强调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实际上可能适得其反,因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应该是在渗透在音乐教学活动和音乐活动中实现的。也就是说,应该在其他三个内容领域中进行结合,在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中都渗透相关文化。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那是在每节课中都必须关注的事情,而不能只靠某一节或几节课来解决,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不是内容层面的问题,而是观念层面的问题。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要有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要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将其它一切可以用上的形式有选择的用于音乐教学中,为音乐服务。 四、农村学校作为课改重心更应受到关注
谈到教育提到教改,大家都把目光投向发达地区、投向城市,在我国有80%的学校在农村,有75%的学生在农村的学校,教改的重心应该在农村,新课标的修订也应关注城乡差异,关注农村课改。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是导致农村地区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新课标实施的主要阻力。1.教育经费的欠缺阻碍教学的正常运行,尤其对于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不具备基础的教学设备是很难进行教学的,而这些均需要大量的教学经费投入。农村经济落后,教育资金的投入相对于城市来说还远远不够,相应的教学设备跟不上。教学条件的落后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不能很好地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学生不能很好地感受、领悟音乐课的魅力,因而音乐课就成为普遍不受重视的“选修课”了。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音乐教育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局限。2.音乐教师严重缺乏。由于农村相对的落后,音乐教师本身已经极度缺乏,新课标要求教师能够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态度、情感,弱化知识技能的传授,对师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地区本已经匮乏的音乐教师资源更显得捉襟见肘。新课标在修订时应该体现城乡差异,某些标准应该具备一定弹性,考虑课标在农村地区推行的可适应性,加大地方教材及校本教材的建设,避免因课标水土不服造成课改无法进行的局面。
要解决音乐新课标实施中出现过的问题,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修订新课标的时候汲取各方的智慧,特别是倾听广大一线音乐教师,学生的声音,他们是新课标实施的行动落实者和受益人。新课改不是专家说了算,不能是专家制订了政策策略,一线教师只管执行。专家必须多倾听教师和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真实看法,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广大教师不仅是课程改革的执行者,更是课程改革的决策者。
关注农村音乐新课改的实施,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城市学校的设施相对较好,在课改中更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基本的教学设施。不要因教学设施的落后导致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夭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郭声健.大陆中小学音乐新课标的特点及其实施现状[J].作者参加在澳门举办的《两岸四地中小学音乐教育论坛》发言稿.
[3]杨迎.课改的重心应在何处——对农村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6).
[4]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要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知识不断更新,国家教育部门多次提出新课改的要求。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担负着普及物理知识以及为国家培养物理科研人才的责任,因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紧随时展步伐,积极调整教学方法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全面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我来谈一下高中物理教师在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新课改
教学
作为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物理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在以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仅仅将高考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指标,利用填鸭式灌输模式来完成知识的教育和巩固复习。课下将学生放置在题海中,没有较为合理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实现高效教学,同时由于其单调乏味也会极大的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新课改要求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改变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实施新课改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问题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将教学的作用延伸到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
新课标改革是不断深化的,具体政策思想落实在高中就需要物理教师将自身能力的提高放在第一位,其次抓好课堂教学工作。具体如何把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好,是每一位教师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方法的思考。
一、转变教学思维
高中物理教学就是要将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来达到系统化、体系化、联系化地把物理科学知识同社会综合应用共同进步的目标,最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科学态度、提高全面的素养、发展个性的特长。
过去守旧式教学模式“授课—思考—示例—做题”已经不能够符合现代化教育体系的要求,新颖的“参与—感受—消化—扩展”教学模式逐步得到普及和发展,最后一定会取代旧模式。新颖的教学模式中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授课中,显现出学习的主动性,将自身经历或实践总结同教师讲课内容相结合,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从而在思维的画板上勾勒出物理知识体系框架。消化理解课堂内容,加以有针对性的习题演练后向更广阔的知识面扩展发散。待已学内容用到未知领域的疑难解答,那么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就能够满足,下一次的主动前进也就更加坚定。
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和主动精神是要有培养过程的,根据笔者教学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部分:教学导入—兴趣产生—教师讲解—学生主动学习。第一步就是教师的导入。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将抽象晦涩的物理概念用形象具体的描述,例如在讲到“功”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其枯燥的定义学生是不愿意去记忆的,空空谈理论也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来讲解功具体定义,例如播放一个小人搬起一块石头这个动作就有功的产生。形象且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干涩的理解中增添娱乐气息。
学生产生兴趣后教师要适时地讲解,把握好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原则,多让学生参与教学。例如在讲到“曲线运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留意日常生活中进行曲线运动的物体,引导其对各种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学生逐步就可以实现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二、 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课程的学习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教学实验,这将对知识的深化理解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将物理实验做得巧妙可以引起学生跃跃欲试的探索冲动,也能推动学生进行更加细致耐心的观察学习。物理实验的操作中可以结成学习小组,形成班级内部良好的团结协作氛围。新课标中要求高中一二年级增加综合设计类以及探索类实验,注重启发学生物理感知能力。
创新过程要首先从教师做起,教师需把课本的固定思维抛开,将教学经验同现论结合,设计出符合学生知识结构的教学规划。在高中一年级有学到“摩擦力”这一节,可以安排学生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用两块橡皮夹着尺子,拔出尺子比较困难;用两本书夹着尺子,拔出时较为容易。直观的感受就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美妙,之后教师可以讲解具体的摩擦系数等内容。
教师可以将演示部分的内容安排学习小组来完成,锻炼操作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建立正确的评价规则
过去的教学看重分数,是不正确的教学评价规则。新课标改革也要求高中物理形成客观公正且能促进学生综合水平提高的评价方式。笔者实践中得到以下两点总结:
⑴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多进行情景类、实践类、扩展类、综合类研究实验,并且将实验评价得分比重增加;
⑵对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主要参考的有学生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例如知识的运用程度和技巧的使用程度,善于发现学生实践中表现的探索精神,表扬坚定的学习信念,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实现高中物理教学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教学方法的进步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实践总结,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探索过程。身在教学一线,只有教师提高自身学习水平,敢于大胆创新,本着学生第一的理念,必然会实现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
四、 掌握新课改下物理教学特点
总结以前物理教学的不足,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应格外注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主动性学习能力以及互助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实现升学目标,很多学校都只看分数不看能力,教学也不能激发起学生兴趣更别说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的快乐。因此在实施新课标教学时,应采用探究学习来激发学生兴趣,用主动学习来引导学生前进,用互助合作学习培训团队精神。新课标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学是要实现对所有学生的覆盖,确定重视基础学习的教学目标,综合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教学内容要凸显基础性、先进性等特征。教学任务的完成体现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思维,而且能够以此来更好的进行后续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凯华.略谈高中物理教学新课导入的技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 (41):52-53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学习评价 误区 改进建议
一、中学体育学习评价的误区
目前,我国已在中小学普遍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体育学习评价的效果是新课标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观测点。体育学习评价是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学习进程、学习效果所作的一种价值评判,其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判定,而且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建立合理的、科学的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非常重要。总体来说,新课标的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结实践经验,我们发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评价方面存在以下误区,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1.主观性评价流于形式。
新课标评价体系改革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核心,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进步程度为标志,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在评价中要求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为中心,更好地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而改变过去过分重视技术评价的做法,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重点,同时看学生学习的进步幅度。这种改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新课标评价体系的这一指导思想从理论上规定了评价指标的选择视角,即评价指标不仅要多元化,而且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实行主客观评价相结合。但在实践中,评价内容的选择往往不能很好地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具体表现如下:第一,评价指标仍然以便于测量的项目为主,对学生主观因素的评价往往流于形式。例如,有的学校为了减少体育课评价的复杂程度,一方面出台详细、合理的评价指标,另一方面却仍旧在实施传统的评价方法,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的学校,几乎不实施新课标评价体系。第二,对学生学习态度等主观因素的评价形式和内容过于简单化,不够科学,学生学习主观因素的评价流于形式。实践中,一些学校主观地认为对学生的主观性评价就来自于体育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认识,缺乏对学生个体的了解,特别是学生体育意识形成过程的了解。
2.过分关注学生情感评价,忽视学生对学习技能能力的要求。
新课标评价体系内容的最大转变之一,就是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获得,以学生健康为主,改变过去以选拔和甄别为主的评价。因此,各个学校在落实体育新课标的过程中,都注意把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评价作为实施新课标改革的重点。但是在此过程中往往过分关注学生情感的评价而忽视学生学习一定的体育技能。在评价中过多地强调学生情感因素,容易使体育课教学丢失其最基本的作用――锻炼身体和提高身体活动能力。教师简单地把学生是否在体育课程中玩得高兴、开心,作为新课标体系下的评价内容,这种认识容易造成教师授课缺乏系统性和严肃性,使得学校体育课与学生课外的休闲娱乐活动混为一谈。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在评价体系中“度”的把握不当。
评价方法是落实评价目标的途径。一般来说,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评价之分。对体育基础知识和动作技能掌握的评价适用定量,对身体素质的评价以定性为主。定量评价比较客观、准确,而定性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模糊性。新课标的评价取消了百分制,实行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分制,相对看学生的进步幅度就容易一些,因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用百分制来衡量。但是,对于运动能力的测验,由于有时间、高度、远度之分,因此,仍然需要制定一个参考量表,作为附件,供教师在评定学生运动能力的进步幅度时参考。在实践中,一些学校为了突出新课标与过去评价方法的区别,否定过去体育课考核中的定量评价,不加选择地大量采用定性评价,模糊了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方面的客观差别,也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来了负面影响。还有的学校在评价的过程中,对某些评价指标的评价属性没有很好地理解,采用了不恰当的定量或定性评价。
4.全面评价体系中各个主体发挥的作用与评价目的不符。
新课标评价体系的主体,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局面,采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方法。这种“全面参与”的方法,主张让所有参与评价的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要求评价者在评价中充分尊重每个人的“尊严、人格与隐私”,所有参与评价的人,不论是评价者还是评价对象,都是平等、合作的伙伴,是作为具体、完整的个人而不是传统评价中的试验者与试验对象。“全面参与”观点的最大贡献,在于它把评价过程的控制特点与评价对象的伦理要求成功地协调起来。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在这种全面评价的体系中各个主体地位的不同,评价主体难以有效地发挥各自的评价效用。一是教师在评价体系中仍处于绝对核心的地位,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最终来自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不被最终采纳进入评价的结果,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效果不言而喻;二是过分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特别是互评,但又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互评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造成一些“有威信”“人缘好”的学生获得较高的体育学习评价,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与全面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不相符的。
二、问题的原因与改进建议
体育新课标实施后,各级教育单位都非常重视,但由于对新课标的理解有一定偏差,加上各类学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出现了以上评价体系方面的问题,具体原因分析及改进建议如下:
1.传统观念具有惯性。
传统体育学习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注重教师的作用,在内容上重视体育技能能力的学习和提高,在方法上以定量为主,在目的上以选拔和甄别为主。这种评价方法相对于新课标的评价体系来说简单、明了、容易操作。而新课标评价体系细致、复杂、主观评价增多。由于传统惯性的作用,一些老教师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有很多的不适应,新课标的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有时难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建议:加大对体育新课标宣传的力度,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加强对新、老教师的培训,加强对实施效果的检查。
2.各类学校体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新课标评价体系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在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基础上。特别是在评价方法的选择、运用上,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然而现实是,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尚待大幅度提高。要改变这种现状,建议:一是学校应严肃对体育教师录用资格和能力的审查,提高体育师资的水平;二是学校应定期举办和参加有关新课标的培训和会议,完善对教师的继续教育;三是学校应通过各种激励手段,鼓励中小学体育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