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临床实习生内科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1 16:32: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临床实习生内科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临床实习生内科

第1篇

1 培养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 

血液病学与病理、病生、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等联系紧密,我们结合血液病学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向学生着重阐明血液病的临床特点,如血液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常见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实验室常见检查,血象、骨髓象等,使他们初步认识血液内科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在实习过程中,针对具体疾病的患者,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详细地进行讲解,对明显的症状、体征及治疗方案进行提问,促使学生记忆深刻,也鼓励他们多看书学习,随时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并与基础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其更好的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提出问题,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更好的巩固理论知识,使记忆更加深刻和牢固。 

2 强化临床实践技能的锻炼 

临床实践技能主要包括病历书写、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骨髓穿刺和腰椎穿刺术等。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特别是内科医生重要的基本技能。结合血液科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务实地采集病史,以急性白血病为例,询问病史,重点询问贫血、出血、感染、浸润四大症状,家族史和职业史都有涵盖。体格检查中重点主要是肝脾、淋巴结肿大的触诊手法,对一些阳性体征如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等指导同学多练习,为内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习期间,尽量安排实习生进行骨穿、腰穿等基本操作,详细讲解相应操作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放手不放眼,每次操作后进行总结,及时纠正错误及不足之处。重点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使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得到了良好的结合。病历书写是另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我们按国家的病历规范,要求每个同学认真写好病历及各项医疗文件,并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分管病床患者的诊疗,并制定治疗方案,开出医嘱,做好各种治疗操作记录,出院病历的整理等全套工作。熟记常用临床各项检验正常值、临床意义及常用药物的剂量是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结合查房讲解和分析、提问,不断加深同学们的记忆。促进其临床实践技能的提高。 

3 加强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临床思维能力是建立在主要通过对患者的细心观察,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对疾病诊断的踪迹,分析,判断过程。培养正确的思维模式可以避免以偏概全或对疾病分析的遗漏。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是临床分析思维的基础,总结病史及辅助资料,强调诊断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求通过资料归纳、理出要点、分析总结及合理检查,培养学生建立一种规范性的临床思维模式,使其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既明确诊断也达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血液科是一个较新的学科,面临许多问题和难点需要解决,引导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随着医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创新不仅在血液病本身,也在血液病相关诊疗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案,也表现在对旧方案的改进与思考。 

4 培养医患沟通的能力 

医患沟通的目的是建立相互融洽、理解、信任、支持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做好医患沟通,不但可为治疗疾病提供信息,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也有利于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更重要的还能及时化解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减少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在医疗工作中,人性化的关爱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可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支持配合。首先带教老师要加强自身医德修养,对患者关心体贴,采集病史时态度和蔼,体格检查手法轻柔,注重患者的隐私权及知情权,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安全、自信的环境。对患者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要耐心解释,切忌大声呵斥、简单粗鲁,敷衍了事。通过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总之,血液内科危重患者多,病情复杂,如何在临床实习教学中让实习医生较为全面的掌握并提高临床技能水平,在血液内科的临床教学工作仍存在难点,并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临床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提升实习医师临床技能为工作重心,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临床思维能力和专科实践能力,培养医患沟通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第2篇

【关键词】肾脏内科;PBL教学模式;临床实习

【中图分类号】R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10-01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临床思维模式和学会获得、总结、归纳知识的必要之路。内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临床实习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医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向一名合格医生的角色转变,而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具有以病人疾病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掘教师自身创造潜能大有裨益,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十分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发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方法在拓宽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1 PBL教学法的内涵和和特点

PBL教学模式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创立,此模式在各地教育机构不断采用。教学中PBL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其基本含义是首先提出一个临床问题,以小组讨论会的形式进行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学习理念,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PBL教学模式的特点:以重能力培养代替知识传授,有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以综合课程代替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糊各学科界限,突出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代替以教师为教学活动主体,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自学,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以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学和交互讨论代替传统的大班授课,便于密切师生联系,形成双向交流;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讨论假设,总结”的五阶段教学新方式代替“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传统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以病例为中心内容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并逐步具备一名合格医生的素质。

2 PBL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2.1 加强教师培训

PBL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要求教师对授课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能把握重点,使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并灵活应用于临床工作。此外,教师还要具备引导和控制讨论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有效实施PBL教学法,首先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了解PBL方法的内容和重点,掌握PBL教学方式并能在临床实习教学中贯彻实施。传统教学中,教师无疑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学生只是被动接受。PBL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主次角色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和学生可围绕一个共同问题畅所欲言。例如:在尿毒症临床实习中,学生经常会就“尿毒症肾脏替代治疗应采取血透好还是腹透好”等发生争论。此时,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鼓励学生争论,让学生为自己的判断提供充分的依据,最后再回归到以教师为主的总结阶段。通过教师的分析总结,学生们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掌握临床思维的方法。

2.2 组织讨论

在病例实习过程中,教师应精心挑选典型的教学病例。课前教师可利用较短时间介绍疾病的基本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并提出2~3个问题。学生则以自愿组合为原则,3人组成一个小组,分工合作,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查看化验结果、查阅相关资料。每个学生要根据问诊和体检的结果写一份病历。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各小组推举一人汇报病史,给出初步诊断及治疗措施并回答相关问题,其他学生可以做进一步补充,对于不同的观点允许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应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学生出现的遗漏,如对急性肾衰竭无尿的病人,学生在体检中有时会遗漏对膀胱的检查,而膀胱充盈尿潴留是鉴别肾后性和肾性急性肾衰竭的重要体征。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提醒学生,如:在教科书中肾后梗阻性和肾性急性肾衰竭的主要鉴别诊断要点是什么等,以此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进一步检查补充,从而加深对这一体征的印象。最后,由带教老师详细总结病史,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对一些共性的问题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归纳重点难点,并指出学生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过程中容易遗漏的地方和常见错误,最终达到实习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的方式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技巧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活跃了学习气氛。

2.3 教学效果评估

肾内科实习结束后采用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接受和认可程度较高。因为需要多方查阅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不再认为讨论课就是理论课的重复,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了知识的融会贯通,符合大学生善于思考、乐于创新的求知特点。把发言的机会更多地交给学生,加强了课堂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锻炼临床思维,提高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培育了学生之间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活跃了学习气氛,因此学生普遍对这种学习方式满意度较高。

2.4 课后辅导、增加师生沟通和了解

要求代教老师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增进师生沟通,主动了解实习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耐心解答疑问,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实习教学中,我们发现实习生对肾脏疾病的整体把握不足,例如,在急性肾衰竭病例的问诊中,实习生生偏重了解尿量和血肌酐水平,对治疗用药和透析感兴趣,而不关心患者的急性肾衰竭病因、其他系统的临床表现与需要鉴别疾病的表现。针对发现的不足,鼓励学生课后深入肾病病房、血液净化中心、移植中心实践学习和随访病例,给予积极的辅导,对不同病情加以深层的分析与详尽的解释,深入浅出引导,加深对肾脏疾病的全面认识。同样,课后注重核心内容与重点内容的考核,及时了解实习生对所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和领悟能力,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有一定的了解,便于采取进一步的教学措施,另一方面也督促学生遵守实习纪律和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3 PBL教学法的优点

第3篇

【关键词】心内科;带教;临床实习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444-01

临床带教是提高医学生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巩固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临床实践的重要阶段。心内科内容多、难点多、急危重抢救多,因此心内科是实习的难点和重点。尤其是心脏听诊、心电图图谱的辨认,同学们普遍认为不宜掌握,一直是学员学习和教员授课的重点及难点[1]。如何在短暂的实习期内,将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因此临床医生的带教工作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提高带教质量和实习质量探讨如下。

1 加强带教医生的责任感:临床实习中人人都是教师,各个都管学生,责任得不到明确落实[2]。部分医生只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实习生的带教没有详细的计划、要求,对如何接诊、问诊、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病人的抢救没有一一的进行讲解。因此在带教实习生时要选择技术和理论水平较高的有良好医德医风的临床医生,明确带教医生的职责,完成好医学知识的传授教育任务。

2 加强带教医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在医学领域中医学科学技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到学科的最新发展,同时提高自身的理论及诊疗水平。因此应鼓励临床医生不断学习,深入钻研。

3 培养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临床学科是一门推理性极强的实践,是医生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思维能力相结合,经过反复、缜密的分析整合,最后得出诊断治疗方案[3]。带教过程中要加强此方面的训练,查房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诊疗意见,调动学生参与分析的积极性,正确时给予鼓励,错误时及时纠正;及时纠正不正规的检查手法,耐心指导学生掌握心肺检查的正确手法;鼓励学生草拟医嘱,带教老师把关,并耐心指导。 心电检查仪器的使用要耐心指导,尽量放手让学生操作。给予学生更多的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

4 注重实习生医德的培养:临床带教医生对实习生良好医德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时刻不忘教育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急病人所急、向病人所想的意识。心内科的患者大多数平时卧床时间较长,很少活动,有较重心理压力且情绪急躁, 带教中建议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多与患者沟通,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5 加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书写的规范性:病史采集和正确的体格检查是心内科实习的主要内容,是疾病正确诊断的关键环节。病史的询问要全面,如胸痛的性质、部位、程度、诱因、伴随症状等,加强学生对胸痛的全面了解,对诊断提供帮助。听诊是心内科实习的难点,带教时选择典型杂音病例,指导学生反复听,细致讲解,加深认识。不断强调实习生病例书写、病程记录等相关医疗文字的规范性和系统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矛盾或医疗纠纷。

6 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循证医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经验医学基础上兴起的一门指导医学实践的方法学[4]。循证医学将帮助培养用医学文献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将医学研究的结果用于临床实践[5]。带教医生应鼓励学生多查阅资料,拓展自己的知识,弥补课本的局限性,勇于探索思考,在临床资料中学会归纳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运用科学的、全面的缜密的思维方式去从事临床工作。

总之,临床实习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的过度阶段,实习的好坏是影响今后临床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从诸多方面努力,让学生尽可能学习到更多的临床知识,使之成为优秀的高素质临床医生。

参考文献:

[1] 姚青 宋治远 何国祥.心血管系统临床教学的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3):186.

[2] 钟清.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22(14):158.

[3] 黄大显.浅谈临床思维[J].中华内科杂志,1999,38(7):441-443.

第4篇

一、提高肿瘤内科硕士研究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很少有医学院校在本科教育阶段设立肿瘤专业,肿瘤学相关知识分散于其他学科内,如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而且,授课教师很少为肿瘤专业医师,学时安排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不能对肿瘤学有全面的认识,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因此,研究生阶段是临床肿瘤医师培养的重要阶段。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抽象概念到具体病例的过程,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和形成完备知识体系的关键。

二、临床实习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重视不够或时间分配不合理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学习阶段的重要任务,但很多医学院校过分强调科研和,因此许多学生从一入学便将完成科研任务、作为首要目标,以便能够顺利毕业。这些都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压力,并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而临床实习则得过且过。

2.临床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或对学生疏于管理

目前,很多临床科室人员配备不足或人员结构不合理,导致具有一定资质的临床带教老师相对匮乏,部分低年资的医师,甚至是进修生成为带教老师。但他们自身对肿瘤的基础知识、诊断和治疗掌握尚不牢靠,加之临床经验缺乏,又如何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其次,临床医师除了临床工作外,还要忙于科研、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职称晋升等,加之部分带教老师教学意识不强,导致其花在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对学生疏于管理。

3.其他社会因素对实习的影响

随着社会进步和我国法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维权意识增强,加之其他因素,使得医患关系趋于紧张。为了减少医疗纠纷,医院限制了临床实习生的权限,他们不能单独与患者沟通,不能独立进行临床操作,更不能直接管理病人,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实习的热情。

三、如何提高肿瘤内科硕士研究生的实习质量,培养合格的临床肿瘤医师

1.注重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

临床技能是一个合格临床医师必备的条件。除了内科系统通用的问诊、查体、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等临床技能外,肿瘤内科还有其特殊的临床操作,如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等。此外,由于恶性肿瘤的不可治愈性,在多数情况下肿瘤内科要进行“保护性医疗”,即对患者隐瞒病情,因此,在进行问诊及与患者沟通的时候,学生要注意语言表达方式,以免刺激患者情绪,导致患者病情反复或影响治疗。在查体方面肿瘤内科也有别于其他内科,如要注意患者的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身体局部有无压痛,肿物的生长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等,这些与患者的病情或治疗后疗效的评价密切相关。

2.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自身修养

首先,在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使带教老师对学生临床实习的意义有充分认识,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并在教学方法上给予指导。其次,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医学科学发展迅猛,人们对恶性肿瘤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新的诊疗技术、手段和观点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最新动态,给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和技术,紧跟时代步伐。最后,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往往事倍功半,而多种新的教学模式显示出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典型病例情景式教学等。

3.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随着新的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临床医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名临床医师,除了要在医学上帮助患者,也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心理变化,给予他们安慰和疏导,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病魔的积极心态。对于肿瘤内科医生来说,一定要意识到,由于恶性肿瘤的不可治愈性以及治疗对患者带来的痛苦,使他们更易于产生悲观情绪,甚至轻生或放弃治疗,这时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医学治疗同等重要。

总之,临床实习是培养合格临床肿瘤医师重要的环节,临床带教老师应该负起责任,从多个方面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从医学生到临床医师的转变。

第5篇

关键词:留学生;临床教学;呼吸内科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121-02

随着国际间医学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来华医学类留学生数量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国内各高校共招收约4万名医学专业留学生。苏州大学于2005年开始招收海外留学生,学制包括5年制(本科)及8年制(硕士研究生),生源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南亚国家,官方语言为英语。我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由外国语学院对各附属医院的相关授课及带教教师进行了规范化培训及指导,并分批次将骨干教师送至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进行语言及职业相关培训,为克服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沟通障碍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呼吸科为内科中的主要科室,呼吸系统疾病为内科学的重要章节,涉及的症状学多种多样,胸部体格检查历来为临床实践与考核的热点。我们在早期留学生教学过程中发现,尽管在理论课的课堂表现、成绩测试中,留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但其中亦不乏有勤勉优秀之士。留学生在技能培训及考核中整体情况却差强人意,远低于理论课水平。究其原因,除去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的因素外,可能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有关:①语言障碍,由于留学生群体多未经过正规的汉语培训,在采集病史、体格检查方面存在语言障碍在所难免,常需要带教教师充当“临时翻译”,这增加了学生的紧张情绪;②患者不配合,在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涉及询问患者的隐私、接触患者身体等,患者有权利拒绝非执业医师的临床诊治,考虑到当下的医疗状况,要让医学生尤其是海外留学生的所有临床学习都能得到患者的配合并不现实;③考核标准不统一,为避免反复同一病例实践引起的医患矛盾,留学生常被分为若干小组分别进行考核及培训,缺乏统一的衡量评估标准。临床实践阶段包括临床见习与临床实习,是搭建医学理论知识学习与临床执业的桥梁,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必要环节。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工作以改善呼吸内科海外留学生临床实践效果:①运用心肺听诊、触诊、电脑模拟人、橡胶人胸穿模型辅助教学;②加强医患沟通,尽量争取患者的理解与配合;③我科自2010年开始,成功招募并培训标准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SP),在辅助留学生呼吸内科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谈谈运用SP的一些教学实践与体会。

一、SP的发展及应用概况

标准化病人,又称模拟病人(Simulated Patients),最早由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病学教授巴罗斯(Barrows)于1963年提出,指经过训练,能恒定、逼真地模拟临床病人情况,在临床能力测试中扮演病人、教师和评估者等多重角色的正常人或病人。SP模拟教学法通行于欧美各国,目前,美国、加拿大的很多医学院校已将SP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课程评估和(或)技能认证中。美国执业医师考试(USMLE,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第二阶段考试便是围绕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讨论与分析等内容进行,其中SP已成为考核的重要手段[1]。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在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如协和医院、华西原医科大学等开始试点,进行SP医学教育改革模式的探索,至今已逾20年。但由于院校教研水平差异、地域经济等诸多因素限制,SP模式缺乏广泛的应用及深入的研究[2]。

二、SP的培训与招募

招募专业的SP需要进行医学相关知识培训,针对海外留学生汉语水平不高的现状,在我校开设留学生汉语强化课程的基础上,我科指定2名医师对SP进行医学英语的普及教育工作,并参考剑桥大学主编的《English in Medicine》(第三版),由本专业临床医生编写情境剧本,模拟临床病例表现,指导SP创造情境式的临床教学环境。鉴于SP需要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SP筛选工作在医院护工、留学生群体、我国实习生及我科青年医生中进行。我们观察发现,护工及实习生群体参与热情较高,但流动性强,限制了其在呼吸科临床实践中的运用。留学生志愿者作为SP时,培训及演练时间成本较高,且实践过程悬疑性减弱,留学生反应平淡。目前,我科重点培养青年医师作为双语SP,既保证了SP具备各项基础素质,满足留学生临床实践的需要,又锻炼了青年医师的外语水平及随机应变能力,能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三、SP辅助呼吸内科实践

呼吸内科诊断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症状学、肺及胸膜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等。SP能模拟常见的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辅助留学生进行诱因、主要症状、伴随症状、诊治经过等病史采集,并提供病历书写所需的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的内容。由SP提供临床常见症状或典型疾病的病史,经问诊后,SP将学生问诊内容与精心设计好的评分表上应取得的资料进行比较。此法可全面考察留学生采集病史的完整性、条理性,并初步实践留学生医患沟通的技巧。

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胸部CT、电子支气管镜等辅助检查极大提高了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然而,体格检查仍是呼吸内科医生需掌握的基本功,部分疾病如哮喘等仅需结合患者症状及体征即可诊断,而辅助检查常为阴性结果。因此,肺及胸膜体格检查是医学留学生临床实践的重点。由于我科收住的患者以慢性病老年患者为主,不少患者有多发的夹杂症及并发症,患者不宜长时间暴露体检范围、反复变动、重复接受系统的体检(视、触、叩、听)。受制于上述因素,传统的见习实习模式通常是由留学生进行重点阳性直接检查,而忽视检查的系统性及完整性,由于病人病种之间存在较多个体差异,留学生在接触不同患者时常出现手法不规范、检查次序颠三倒四,不利于培养医学生的整体观念,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医患矛盾。SP体检可重复性高,教学依从性好,可反复接受留学生全面而有序的体格检查,可有效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打下的坚实的基本功。

此外,我们尝试采用SP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进行典型病例教学。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目标应具有整体性而避免概念化、抽象化,所强调的是“情境”、“会话”、“协作”、“意义构建”四大重要元素[3]。PBL是目前国际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采用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树立整体的医学观,训练其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4]。教师采用抛砖引玉的方式提出问题,学生以小组方式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采用SP结合PBL教学法进行典型病例教学,现场模拟门诊及住院患者就医的流程。SP生动、准确、真实地再现病人实际罹患疾病的真实场景,留学生对典型患者进行重点问诊和查体,模拟典型病例分析,并引入SP参与临床诊治的各个环节。引导留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情境感非常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以讲授为主的理论教学以及在人体模型上进行的技能培训过程中,留学生面对的是抽象的文字解说和冷冰冰的人体模型,无法感知病人对疾病的情感反应。对SP的模拟诊治,有助于留学生在医疗实践中逐步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病人”的崇高理念,使他们认识到,生命是一个整体,学会换位思考,鼓励医学生从感性角度去理解“医者仁心”的医德理念,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5]。

综上所述,SP辅助留学生呼吸内科实践教学的具有一定的优势:①能模拟大部分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提供部分临床体征,提高留学生呼吸内科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医学理论的理解;②可缓解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克服了病人不合作、不能多次利用的缺点,不仅有利于解决患者就医与医学院教学之间的矛盾,而且有利于病人健康和医学科学发展;③利用SP设置有关心理、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问题,能提高留学生综合素质和临床思辨能力,促使学生更快适应医生角色;④有助于形成客观统一的考评机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统一病例和标准化评分,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SP临床应用的局限性主要在于:①无法提供一些特征性病例及异常体征,如气胸、干湿性啰音等;②国内缺乏针对留学生医学教育的统一SP培训规范,SP培训周期长,成本高,培训的病种也有限,很难全面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不能完全代替临床实践等。总之,SP本身并不能作为独立的教学方法,与传统见习实习、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是当代医学模式和医疗环境下科学、有效地开展留学生临床教学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Barzansky B,Etzel S I.Educational programs in US medical schools,2004-2005[J].JAMA,2005,294(9):1068-1074.

[2]倪彬,王长青.临床教学中运用标准化病人的困境及对策——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2,33(2):64-66.

[3]李燕虹,苏喆,马华梅,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3):139-140.

[4]卢红艳,常明,王秋霞,等.PBL结合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1):876-878.

第6篇

关键词:内科;男护生;临床带教;教育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及护理理念的更新,男护士已越来越多地走上护理岗位,然而受社会偏见、传统观念、专业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实习阶段男护生便开始遭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碰撞,从而导致男护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学习主动性不够,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交流差,护理操作掌握较慢等。如何根据男护生的特点,搞好临床护理教学, 成为临床带教老师带教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内科男护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职业心态不稳定,缺乏职业归属感 男护生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动机是容易就业和有相对稳定的收入[1]。有数据资料显示,男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忠诚度普遍较低,愿意在将来从事护理工作的男护生所占比例仅为6.4%,其余男护生仅将护理工作作为就业的跳板,或完全不乐意从事相关的护理工作[2]。受到社会传统观念和实际临床经验等因素的显著影响,男护生的社会认同感普遍较差,导致其往往存在着程度各异的被忽视感。此外,由于男护生的人数相对较少,因此其往往缺乏符合其自身形象的护士服,只能身着医生或医技工作服;医院没有男护士更衣室和值班室,在实习过程中频遇尴尬,缺乏归属感。

1.2角色敏感性强 现在社会普遍认为护理工作是女性的工作,当男护生出现在病房时,患者及家属都以异样、好奇的眼光注视他们;男护生对自身角色有一定的排斥心理,特别介意带教老师、临床医生甚至患者对其选择护理专业的好奇、他们对此类问题的询问会产生反感。尤其在做一些操作遭到患者和家属拒绝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男护士身份有极大的厌恶心理;一部分学生在受到挫折后还会出现逃避,如通宵上网、经常迟到、早退或放弃学业的现象[3]。

1.3 操作能力差 护理操作的细致、烦琐相比女性的耐心、细心而言、男性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操作水平和质量比女性要差,同时也不愿意带教老师当着患者的面指出他们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4 沟通能力较差 女性温柔细腻,且相对比较耐心细致,且有着语言交际能力的明显优势,这正是男性所缺乏的,致使其往往难以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且羞于介绍自身的身份,导致其在为患者介绍临床护理常识和疾病基础知识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热情往往较差。此外,由于男护士的数量较少,患者及其家属难免会将男护士误认为实习医生,所以很少会主动向他们询问疾病的基础知识和临床治疗的进展情况;此外,内科带教老师往往是以女性为主,导致男护生与其进行交流的程度较低,在面临实际难题时也羞于问询,可严重影响其实习的效果。

1.5 缺乏学习兴趣 如上文所述,男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可度普遍较低,此外,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男护生会存在着"在临床中,医师才是唯一重要的,而普通护士仅仅起到协助作用"等认识上的误区。在实际工作中,即使护士工作比较繁重,但是患者及其家属往往会较为看重主治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导致男护生产生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不利于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在面对繁杂的生活护理工作如大小便护理等的情况下,男护生又会错误地认为临床护理工作过于繁琐和平凡,没有发展前途,因此便会排斥或抵触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学习,导致其学习意识普遍较差。

1.6从业率较低 男护生毕业后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并不多,主要与社会对从事护理职业的认可程度低、护士社会地位低[4]。部分男护生由于对医学有着好奇、崇拜等心理而选择护理专业,而当其真正开始临床实习之后,在繁忙的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落感和落差,导致其职业心态难以稳定,有的甚至会中途放弃所学的护理专业。

2对策

2.1优势教育 通过分析男护士的优势,来帮助他们认识到男性在护理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

2.1.1 男护士的优势 男性思维活跃、逻辑性强、遇事沉着冷静、处事果断;接受新信息快,创造性强,尤其对高新技术和机械设备掌握较快;同时男性在担任繁重体力劳动时具有体力上的优势;遇到突发事件时控制能力强,应变能力普遍较强,其自身的稳重果敢的性格特征可以有效地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感。此外,由于护理工作同时需要脑力和体力的有力支撑,属于一种高压力的临床职业,日常工作量较大,为了有效地避免各种差错和意外事故,特别是在手术室、门诊急诊、ICU、精神科以及血液透析室等重要科室避免各种安全事故,需要护理人员既要有充足的体力,又要具备果敢等性格特征,而男护士有助于各种护理资源实现有效的优化组合,能够显著地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优化其工作效果。

2.1.2男护士特别受男患者的欢迎 据临床观察,男患者比女患者更愿意接受男护士的护理,女护士在给男性患者进行导尿、备皮等操作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尴尬情形,所以在涉及隐私的操作中,男患者可以欣然接受男护士的护理。

2.2保护男护生的自尊心

2.2.1尊重男护生对职业的选择 在临床带教工作中带教老师应提醒自己和周围人,不要过分关注男护生选择职业的动机,避免反复询问他们学习护理的目的和想法。

2.2.2成功体验第一次操作,形成良性循环 男护生最缺乏的就是临床实践中的成功体验,顺利得到第一位患者的认同和接受,会给男护生极大的鼓舞和信心。因此,带教老师应该找一位愿意配合且操作条件好的患者作为护生第一次操作的对象,并向患者宣传男护生的优势,向患者解释学生实习的重要性并取得患者的配合。让学生从心理感受到一种被尊重、被接纳。在护生成功地完成操作后及时给予表扬以增强男护生的自信心。

2.2.3多鼓励、多表扬 针对存在操作失误的男护生,需要注意避免在患者和家属以及同事面前对其进行指责,注意方法和语气,指出缺点的同时肯定优点,要重视对其自尊心以及自信心等进行有效保护。此外,如果男护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如遇到患者的拒绝时,带教老师需要学会换位思考,既要能够从患者及其家属的角度去分析实际问题,同时也要交会男护生争取的处理方法,使其保持冷静和清醒,学会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为其耐心解释,以增强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男护生绝不能自暴自弃,失去信心,更不可对患者产生冷漠情绪。

2.3提高综合素质

2.3.1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实习过程中,无论是护理操作技术,还是各种生活护理,都严格要求男护生完成。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他们认识到护理工作的严肃性、特殊性、让他们懂得敬畏生命。逐渐让男护生养成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2.3.2提高理论水平与技术操作水平 大部分男护生在学校学习时,由于对护理专业的偏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理论知识掌握不好,到临床后更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教过程中不要用灌注式教学,不能使学生始终属于被动的地位,以免挫伤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的过发挥,限制其个性的良性发展。多数情况下,男护生的自尊心普遍较强,习惯于独立思考并分析问题,因此,在实际的过程中,带教老师要扮演好支持者以及辅导者的角色,要善于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逐步提高其判断的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全面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患者温习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掌握的更系统、更牢固。强化各种技术操作,按操作标准严格要求,帮助男护生反复多次地练习操作的每一个细节,并强调操作中的关键动作,传授操作技巧,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2.4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2.4.1做好护患沟通 带教老师必须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难关,正确认识自己的护士角色。带教老师应教会学生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使学生掌握沟通技巧;如培养男护生学会运用微笑,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患者。让男护生切实体会到护理专业知识的重要,明白患者真正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护理,而不是护理工作者的性别。同时带教老师应注意自身形象,按礼仪仪表的要求为患者服务,给学生做好示范,不断提高男护生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能。

2.4.2做好师生沟通 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培养自己的耐心,要学会尊重、理解学生,在借助于自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关心以及爱护学生,要善于了解和分析男护生的实际心理状态和主观诉求,加强与男护生进行交流和够用,以及时地发现其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要及时地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以实际行动赢得患者与家属乃至社会的认可和赞誉,逐渐增强男护生的挫折承受力。

3结论

男护生的出现为护理队伍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要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护理人才,除了男护生自身的努力外,需要社会的支持和理解,更离不开临床老师的指导。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应根据男护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男护生能快速地进入护士角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自信的地走向工作岗位,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贵琴.男护生20例临床实习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09,2(22):98-99.

[2]方花,间福爱.护理本科男生对专业认知的调查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7,6(2):47-50.

第7篇

吉林省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通化 134003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评价采用抗生素治疗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参与该研究,采用单双号法将124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确诊后均给予吸氧、吸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抗生素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状况和肺功能。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9%,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80.7%(P<0.05)。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状况、肺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周期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的动脉血气状况和肺功能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 结论 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

关键词 ] 呼吸内科;抗生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动脉血气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8(b)-0119-02

[作者简介] 毛洪莲(1977.4-),女,吉林通化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疾病为临床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易反复发作等临床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研究发现,呼吸内科多数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病原菌感染所导致的呼吸道、肺部炎性反应,抗菌消炎治疗可取良好的治疗效果。现阶段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已经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抗菌消炎效果[1]。抗生素类药物作为现阶段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抗菌消炎药物,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2]。为进一步改善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该研究整群选取该院呼吸内科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1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抗生素类药物在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整群选取的该院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1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4例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提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方法。采用单双号法将124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62例患者中,男33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56.9±1.5)岁,平均病程为(5.6±1.0)年,常规组62例患者中,男31例,女31,例平均年龄为(57.1±1.3)岁,平均病程为(5.8±1.1)年。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比例、病程上存在的差异不明显,不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两组患者均知晓该研究,且均为自愿性参与。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确诊后,立即给予吸氧、吸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合理给予研究组患者抗生素治疗,药物为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国药准字H20043734;药品特性:化学药品,1.2g)。静脉注射给药,每次用药剂量为1.2 g,每隔6 h注射1次,1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

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作为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标准。显效:治疗周期结束后,患者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动脉血气指标正常,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动脉血气指标轻微波动,肺功能明显改善。无效: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动脉血气状况明显异常或肺功能降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

1.4 统计方法

研究过程中所得研究数据全部输入到spss 18.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均采用(x±s)表示,以t进行检验,治疗总有效率采用(n,%)表示,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计算得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9%,与常规组患者的80.7%比较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动脉血气状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状况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的动脉血气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见表3。

3 讨论

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生与人类的生活环境存在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发病率也随之不断升高,且患者的病因、病情也逐渐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3]。实践研究发现,相对于常规治疗方法而言,抗生素类药物在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随着临床滥用抗生素类药物现象的频繁出现,使得多种病原菌的耐药性不断提高,严重影响了抗生素类药物在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4]。据相关医学数据统计发现,我国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率已超过了80%,已经远远超过了30%的国际标准。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临床应用抗生素治疗呼吸内科疾病患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根据多项临床检查结果,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类药物,以降低患者用药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5-6]。②根据患者的年龄、机体状况、病情进展速度,科学计算患者的用药剂量,避免用药剂量过少,提高病原菌的耐药性,以及用药剂量过大,对患者机体组织及器官造成损害。③严格控制患者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时间和使用频率[7-8]。

为进一步改善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该院该研究选取呼吸内科收治的1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提出的抗生素类药物使用要求,合理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9%,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80.7%,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状况、肺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实施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均明显上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常规组患者的PaCO2、PaO2状况也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该治疗结果表明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状况,提高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

参考文献]

[1] 刘红光.呼吸内科抗生素用药分析[J].中外医疗,2011,2(9):15-17.

[2] 闫卫东,尚鉄跃.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应用[J].中外医疗,2011,13(5):186.

[3] 钱明红.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34(11):82-83.

[4] 李元平.呼吸内科抗生素的选择[J].山西医药杂志,2012,3(6):222-223.

[5] 解宁.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用药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2,10(2):188.

[6] 刘素云,马丙兰,姜秀春.呼吸内科抗生素用药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7(10):73-74.

[7] 李崇文.临床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9(10):169.

第8篇

目的探究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循证医学思想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7-9月我院的心内科实习生1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习生进行传统教学,观察组实习生则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进行教育,对比两组实习生在我科实习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同时调查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满意度88.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34/5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结合循证医学思想能够显著提升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提升实习生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知识学习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循证医学思想

传统的临床实习是一种思维很被动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实习生的管理较差,容易出现很多被动性、懒惰性问题。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在临床思维的学习中应用较为广泛,同时循证医学进展迅速,尤其是在很多慢性病的防治中应用较为突出,其地位也较为明显,循证医学依据富含专业知识和经验,在临床教学中紧密结合患者的临床需求[1]。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结合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提升其临床应用可行性,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探讨,该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实习的学生进行循证医学思想的应用探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9月我院的心内科实习生1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5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8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7岁。两组实习生的年龄、性别及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习生进行传统教学,带教老师进行教学大纲的讲解,同时结合疾病进行常规查房、经验和技能传授,结合专题讲座和病例分析讨论巩固学习,另外指导实习生进行临床诊断和分析治疗[2];观察组实习生则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进行教育,在诊治过程中要让流程环环相扣,同时对循证医学的证据进行详细讲解,并且有针对性的引导实习生进行复习和疾病相关资料的查询,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依据有更全面的认识,组成相应的实习小组,每组5人进行查房,对患者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同时实施辅检查,在查房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认真解答,并且对临床诊治依据进行重点讲解;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临床收集资料进行总结[3];带教过程中实习老师要带有引导和归纳性地让学生学习,同时让实习生对学习的主次问题有一个系统认识。两组实习生均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对比两组实习生在我科实习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同时调查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情况。其理论考试是从题库中选取,均为客观考核题,在技能考核中则包括文献查阅、病例分析和临床问题解决三方面内容,三部分内容所占权重相同,其总分为100分[4]。

1.3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3.5、84.3分,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89.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满意度88.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不仅包括临床技能的学习,还包括临床思维的形成,因此打好临床实习基础非常关键,也是心血管内科学习的重要内容。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实习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其在知识的累积和临床链接中起重要作用,需要综合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同时对学生的临床知识做一个初步引导,传统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自主学习能力不佳,临床操作技能低下,同时创新精神不足等问题[5]。循证医学教学方法则是结合临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其真实性和可行性较高,通过让学生进行文献查找、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6]。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作为一种全新的临床应用教育模式,在树立准确的科学学习观,将新式循证医学教育模式融入到临床实习中,在临床实习中要求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获取有效信息,结合病例进行评估,并且在带教实习中授课为辅,讨论学习为主,结合综合评估确定治疗原则。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医学发展的教学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查阅和总结能力,还让学生形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7]。本研究中,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满意度88.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34/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结合循证医学思想能够显著提升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提升实习生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知识学习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秋林,周鹏,朱燕梅,等.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思想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1):3-4.

[2]李其富,朱燕,王淑荣,等.循证医学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2,23(4):136-138.

[3]汪沁沁,梁春,吴宗贵,等.CBL结合循证医学教学在心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268-1270.

[4]谢丽萍,黄仁发,史伟,等.以循证思维指导医学本科实习生临床实践的教学研究[J].河北中医,2012,34(11):1754-1755.

[5]刘凌,方利洲,张剑青,等.循证医学在呼吸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7):153-157.

[6]孙玉芹,韩海玲,宋文刚,等.临床教学医院开展心血管内科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必要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6):1146-1147.

第9篇

方法:调查对象为在我院肾内科实习的100名医师生,按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教学组和传统组,对50名教学组医师实习生采用目标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对50名传统组医师实习生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待实习结束时对2组医师实习生进行考试,对比2组专科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操作能力的不同进行研究探讨。

结果:2组通过成绩比较,得出采用目标教学方法带教效果佳,教学组专科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得优者较传统组多,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目标教学方法在肾内科实习医师中的应用,完善了课堂教学结构,增强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让肾内科实习医师在较短的实习期间内,以最快最好的方式掌握和理解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其培养了实用型的护理人才,使实习生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肾内科实习护生带教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50-01

医师实习生的实习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使已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得以巩固,提高临床操作能力,是其理解服务意识、掌握并提高操作能力、培养专业素质的综合性关键环节。医师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定期轮转科室,学习每个科的专科知识,但是出现各科室间的出科考核理论成绩和操作能力不理想,总结其原因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临床中对技能操作太感兴趣,忽略了专科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为了医师实习生在较短的实习期间内最大限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掌握专科理论知识,本文将目标教学法应用于肾内科护生实习带教中,并与传统带教方法进行比较,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为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实习的100名医师实习生,按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教学组和传统组,2组人员年龄均为20岁~25岁,男50名,女50名,均为中专、大专、本科学历,两组医师实习时间均为六个月。两组医师年龄,学历、实习时间比较,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按其实习时间不同,将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肾内科实习的医师实习生设为传统组,将2011年7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实习的医师实习生设为教学组;传统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医师实习生进入科室后由科主任集中介绍科室环境、管理要求和实纲要求,然后分配带教老师进入实习状态,由带教老师在工作中边操作边讲解,实习结束出科时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教学组采用目标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医师进入科室后由科主任常规宣教介绍科室环境、规章制度、科室特点、常见问题,制订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包括掌握肾脏的生理功能、掌握肾内科病人的饮食特点、掌握肾性高血压的护理要点、掌握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掌握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掌握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掌握肾穿刺术的观察要点及治疗措施、掌握肾性水肿的特点、正确指导病人用药、做好病人的健康宣教,然后分配带教老师进入实习状态,由带教老师日常考核落实实习生的学习情况;实习结束采用与对照组一样的试卷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对2组专科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操作能力的不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