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2: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新入职护士培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调查工具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毕业院校等基本情况)及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InventoryforRegisteredNurse,CIRN)进行调查。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由刘明等[3]编制,可用于自评或者他评,本研究采用其验证版本[4],含7个维度55个条目,7个维度分别为临床护理能力(10个条目)、领导能力(9个条目)、人际关系(8个条目)、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8个条目)、专业发展能力(6个条目)、教学和咨询能力(6个条目)、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8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0=没有能力,1=有一点能力,2=有一些能力,3=有足够的能力,4=很有能力,总分220分,按分值高低将其分为3个级别,总分165~220分(条目均分>3分)为核心能力强,110~164分(条目均分2~3分)为核心能力中等,<110分(条目均分<2分)为核心能力弱,以此标准评价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水平。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908,7个维度的Cronbach′sα为0.718~0.903,重测信度r为0.830,55个条目的因子负荷值为0.310~0.725,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52,效标效度r=0.44(P<0.05)。
1.2调查方法在新入职护士参加医院岗前培训后发放问卷,调查员为中南大学护理学院全日制在读研究生,经过统一的培训,采用统一指导语,匿名调查,发放问卷1h后收回。共发放问卷487份,回收468份,其中3份问卷为有工作经验的新入职护士填写,予以剔除,27份问卷未填写完整,15份问卷的55个条目均选同一选项,视为无效问卷,因此回收有效问卷423份,有效回收率86.86%。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双人录入法录入SPSS18.0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水平仅66名(15.60%)新入职护士具有较强的核心能力,277名(65.49%)具有中等水平的核心能力,80名(18.91%)的核心能力弱。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1。
2.2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最低及最高的5个条目见表2。
3讨论
3.1新入职护士整体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y)是完成绩效所需的关键能力,虽然它可能只是个人所有能力的20%左右,却影响着几乎80%的工作绩效[5]。本调查结果显示,65.49%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核心能力总分为(137.19±29.74)分,且各维度的条目均分为(2.49±0.54)分,也处于中等水平,与Lima等[6]的研究结果类似。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得分最高,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得分最低,这与国内多位学者[5,7-8]的研究一致,但本研究得分均低于以上学者的调查研究结果,可能与研究对象不同有关,以上学者的研究对象均为医院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护士,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护士的核心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护理岗位上越来越得心应手、驾轻就熟,而本研究的对象为刚进入医院1个月内的护士,各方面能力均有很大成长空间。表1、2结果显示,新入职护士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及人际关系得分较高,新入职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能尊重患者及委托人的权益,能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并乐于分担、信守诺言,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这可能与学校课程安排及岗前培训课程有关。当前医疗环境复杂,频发医疗纠纷[9],因此,学校和医院均加强了法律及伦理学知识、沟通技巧的灌输,阐述各种经典案例,避免以后发生同类事件,如本院针对新入职护士的岗前培训多为人文社会学知识,包括护患沟通技巧、护理核心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医疗制度与法律、护理与法律、风险意识的强化、护患纠纷的防范、人性化护理服务等,强化了新入职护士这方面的能力。
新入职护士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维度得分最低,紧急情况下,不能很快分析和确定出首要危机,不擅长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虽然本研究调查的新入职护士95.7%为护理本科生,但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得分仍然处于最低水平,提示国内医学院校尚不够重视对学生进行评判性思维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护理本科毕业生对此领域知识接触较少,而目前护理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在医院内护士群体中占的比例极少,护理改革创新及科研任务极大地需要本科生去承担。有研究显示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可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核心能力[10],建议国内本科医学院校可在以后的本科课程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增加科研基础知识相关课程,注重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动力和潜能;医院也可通过举办学术讲座、提供护士之间学术交流的平台来提高新入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
教学和咨询能力得分稍高于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处于较低水平,教学和咨询能力强调的是理论知识与表达能力的结合,新入职护士刚离校,理论知识掌握较牢固,但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表达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将健康知识传达给别人,这可能是其教学和咨询能力得分较低的原因。此外,临床护理能力得分亦较低,临床护理能力是护士最基本的核心能力,是护士为服务对象提供良好照护的前提条件,新入职护士在毕业前均经历8~10个月的临床实习,临床护理能力已基本具备,但实习期间均由带教老师一对一跟班带教,学生多数时候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带教老师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上,临床护理能力的某些方面如提供多元文化护理服务、全面评估患者健康状态、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等得不到锻炼和提高,提示在以后的带教中需注意提高其综合临床护理能力。
3.2对策
护理是一份高压力职业,尤其对于新入职护士[11],从刚毕业的学生转变为一名新护士是压力最大的时候,而核心能力不足是新入职护士最主要的压力源,护士压力过大又是导致新入职护士离职率高的主要原因[12]。本文调查结果显示,新入职护士的整体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各方面能力均有待继续加强。为了减少新入职护士的压力,留住护理人才,就需尽可能在短时间提升其核心能力。
3.2.1合理制定岗前培训计划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是为了让刚从医学院校毕业、即将走上护理岗位的护士尽快完成角色转变,胜任本职工作而进行的培训活动[13]。目前本院的岗前培训为脱产集中培训1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的规章制度、沟通交流、护理与法律、人性化护理服务等,培训内容较单一,不利于新入职护士的快速成长。洪海兰等[13]基于岗位胜任力构建了新护士岗前培训大纲,涵盖了9个培训项目,31项培训内容,紧紧围绕新入职护士这一特殊的群体,结合岗位特点,注重知识、技能、态度、观念等培训之间的连贯性,值得借鉴使用。
3.2.2加强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及评价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及管理,可提高其核心能力[14-16]。虽然新入职护士已经历岗前培训,但其核心能力仍然不足,需要在之后的岗位适应过程中继续加强培训,尤其对于核心能力处于低水平的新入职护士。目前本院针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已形成了规范化培训方案,持续时间3年,主要包括1年轮科培训,每名新入职护士需要去3个专科(内科、外科、急诊急救科或重症监护室)接受一对一导师制培训,每个科室培训4个月,每个月进行2次理论知识授课,病区护士长及带教老师进行不定期的操作技能培训,每个月1次理论考试、1次操作考试,出科时进行自我总结、考试总结及临床反馈,护理部组织专家到病房进行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临床应变能力等综合考核,考核情况在全院护士长会上反馈,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年度末进行综合考核并总结上一年、部署下一年的培训工作。此外,还加强新入职护士与党支部、院团委的联系,实行分组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目前还缺乏对此培训方法的细化及有效程度的评价,可在新入职护士培训1年后、2年后及3年后再次进行核心能力的调查,以对规范化培训进行客观评价并找出不足之处予以持续改进。此外,还可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如注重科研团队建设、举办科研培训班、采用多元化策略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17-18],以尽可能快地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能力。
4小结
【关键词】教育;多媒体;反馈教学法;护理技能;新入职护士;教学;质量控制
视频反馈教学法,是指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操作视频,并纠正和评估自身学习效果,以提高被教育人员操作水平和认知能力的一种教学法[1-2]。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视频回顾可以理解为对行为的反思和对自我评价的增强。录像分析为未来的实践提供了一种策略,帮助学习人员完成自我反思,以增强自我指导的终身学习。视频中的录音可以提高自我意识,并增强自我评估技能,发展批判性思维[3]。近年来,护理技能教学主要采取带教老师现场指导的教学方法,而该方法在护士操作者却不能看到自己的操作错误或不足之处,而采用视频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不受教学地点的限制,通过多媒体设备获取护理人员操作视频,并对视频文件进行全面地分析和评估,反馈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效果,同时操作者也能通过反复观摩自己的视频,意识到自己操作的不足[4-6]。吴建容[7]研究指出,视频反馈教学法直观形象,形象有助于帮助手术室新护士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其操作技能水平与满意度,有研究显示,视频反馈教学法对于提高新入职护士对护理教学满意度和实操考试均有明显提高[8]。本研究基于本院的教学实践,探讨视频反馈教学法在多种护理技术操作中的教学效果。进行如下报道。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接受护理技能教学的80位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所有新入职护士均自愿参加本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接受护理技能教学的80位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采取历史对照,根据我院实施视频反馈教学法前后为节点,进行分组。2016年6月—2017年5月40位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2017年6月—2018年5月新入职的40位护士为试验组。试验组包括3名男性新入职护士和37名女性新入职护士。平均年龄为(22.9±1.1)岁。学历:大专35人,本科5人。对照组包括5名男性新入职护士和35名女性新入职护士。大专32人,本科8人。平均年龄为(22.7±1.2)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详见表1。1.2方法。护理技能教学内容包括氧气吸入操作、心肺复苏、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测血糖等。其中,对照组新入职护士接受传统教学法,组织全院范围内的面授理论技能操作课程,然后新入职护士进行练习,老师点评和总结。试验组则接受视频反馈教学法。主要包括如下过程:(1)分组,将新入职护士5人一组,分成4组,每组自发选出一个组长。负责小组的视频拍摄和带教老师沟通工作。(2)新入职护士,将示教老师操作过程用自己手机拍摄记录下来,回去可以反复观看,并可以通过微信群组和示教老师进行交流讨论。新入职护士在观摩和练习后,将自己的操作用自己的手机拍摄录制下来,观看3遍以上,写下自己的反思。反思内容要求包括回忆操作流程、操作要点和总结点评,带教老师统一评阅,并将评价意见反馈给新入职护士,让新入职护士再次加深对操作知识点的认识。1.3观察指标。1.3.1比较两组护理技能培训的教学效果。考核采取百分制,得分高低代表新入职护士学员的技能学习程度。该项评分由我院新职工入职操作考核评分获得,成绩取两个评分老师的平均分。1.3.2比较两组新职工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采用张雅菲等[9]设计的教学效果评价问卷,该问卷专门为视频反馈教学法教学效果设计,包括8个评价条目。由“能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注意力保持”“有助于促进新职工间的交流”“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增加课后练习次数”“有助于了解自己操作的优缺点”“有助于提高考试前自信程度”“有助于控制考试前的紧张情绪”。采取采Likert5级评分法,评分从“非常同意(10分)”至“非常不同意(2分)”。Cronbach'sα系数0.73,重测信度0.87。课题组成员组织调查两组新职工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评价,课题组成员用统一指导语讲明研究目的,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现场发放问卷并现场回收。1.4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使用SPSS25.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的操作水平。视频反馈教学法后,试验组新入职护士在氧气吸入操作、心肺复苏、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测血糖等方面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2.2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对教学方法的反馈。问卷结果显示,试验组新入职护士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3.1视频反馈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操作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视频反馈教学法后,试验组新入职护士在心肺复苏、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等护理技能操作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在对新入职的护士进行护理技能的教学中运用视频反馈教学法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加快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技能的掌握速度,提高其操作水平。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所有新入职护士召集到一起,由示教老师进行操作讲解与操作示范,随后让新人独自练习,由示教老师巡回走动,观察新人操作的规范性与是否掌握操作要点。通常情况下新入职护士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难以一次性掌握所有的操作要点,易因理解不足导致出现操作问题,如果示教老师中途打断纠正,则会导致新入职护士忘记后续操作,难以对整个护理操作流程形成连贯性的深刻理解,不利于新入职护士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如果带教老师在操作结束后再对新人进行纠错,则无法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10],同时也有可能会漏掉部分知识点的讲解。视频反馈教学法借助录像为新入职护理人员提供更为主观、细致的教学实况,同时学员可以观看示教老师、自己、同事的操作视频[4],对于有疑问或者重难点内容反复观看从而帮助大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视觉表象与认知[11]。视频反馈教学法还有助于带教老师发现学员学习的薄弱之处,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保证教学效果,提升学员的操作能力。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新入职护士通过视频反馈教学法对自己操作的优缺点更为明确,原因在于视频反馈存在“镜像效应”,可以直观地让学员察觉到自己和示教老师操作的不同之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有助于提高新入职护士操作学习的针对性,进而提升其操作水平。3.2视频反馈教学法有助于激发新入职护士学习主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新入职护士在学习兴趣、课堂注意力保持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新入职护士(P<0.05)。视频反馈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育方法,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认知方式颠覆了以往示教老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通过结合视频中自己的临床实践有助于集中学员的注意力,引发学员积极思考[12],让新入职护士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员学习的兴趣[13]。同时视频反馈教学法中各小组成员可以观看同事的录制视频,有助于发现他人操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而联想到自身,警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这无形中提升了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视频反馈教学法中成员间的相互交流也增加了新入职护士之间的沟通机会,有助于营造新人间良好的团队氛围,促进了新人的共同进步[14]。3.4视频反馈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新入职护士自身的自信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新入职护士在考试前的自信程度及控制应考紧张情绪方面的表现均高于对照组,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员只能通过自身回忆或教师、同事的反应对自身操作进行评价,而这种评价往往主观意味较浓重,且难以准确反映客观事实,特殊情况下表现稍微不好的会使新入职护士怀疑自己,操作不自信,而借助视频反馈学员可以录下整个操作过程,借助录像一步步地分析自身操作[15],找到自己操作的闪光点,针对性地弥补自己操作的不足之处[16],同时录像能记录学员下一次的操作表现,经过练习无疑学员的水平会得到提升,这一方面会帮助新入职护士对准确评价自身的操作,提升其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操作表现的提升也会给学员带来满足感,缓解了新入职护士的不自信,提高其工作自信心与归属感。
4小结
综上所述,视频反馈教学法对于提高新入职护士护理技能的操作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能提高新入职护士们自我学习能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较高的教学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烨华,王迪,顾月.视频教学联合授权理论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张口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4):2919-2922.
[2]汪英,唐婷婷,王玮炜,等.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视频反馈教学法在物理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6):764-767.
[3]SainsburyJE,TelgarskyB,ParottoM,etal.Theeffectofverbalandvideofeedbackonlearningdirectlaryngoscopyamongnovicelaryngoscopists:arandomizedpilotstudy[J].CanadianJournalofAnesthesia/Journalcanadiend'anesthésie,2017,64(3):252-259.
[4]任春霞,吴乐,杨玲,等.视频反馈教学法在肝胆胰外科护理本科实习生中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11):820-824.
[5]李罗红,杨锦林,欧艳,等.手机视频反馈法在见习护生临床护理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20,19(8):61-65.
[6]吴娜,陈嵬,景慧,等.微课联合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1):103-104.
[7]吴建容.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9(1):232-233.
[8]张莉,张俊强.多媒体反馈教学法在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7):141-142.
[9]张雅菲,姜威,张浩,等.视频反馈教学方法在基本操作技能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10):774-778.
[10]路法枝,朱旭静,秦沙沙.工作坊教学模式在新入职护士操作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4):1932-1934.
[11]石小云,周宝珠,胡真真,等.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20,26(33):190-192.
[12]高珊珊.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提高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8):107-108.
[13]潘建文,钱丽琴.视频反馈教学法在内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6):112-113.
[14]李文涛,胡楚源,黎雨,等.情景模拟联合视频反馈在诊断学心、肺、腹见习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7):840-843.
[15]王菲.手机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6(42):277.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护士,我有幸和同事们参加了贵州省人民医院为我们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员工制定的岗前培训.培训就医院规章制度、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护理不良事件等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合理地安排了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的学习课程,从中学到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理论课程让我们从对护理工作的泛泛认识深入到我们日常工作的系统流程,不仅让我增加了各项应急情况的处理措施,也让我们对护理工作产生了思想上的碰撞,做到了课间有互动、课后有反思、学完有所得.实践操作课程让我们从操作的不规范、概念的不清晰到大家都能够基本掌握,手把手操作教学,大家分组训练和课后的每堂小抽考中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课前有教育,操作有指导,课后有总结.各位老师用她们娴熟与优雅的操作手法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操作理念,了解护士是一个优雅与智慧、果断与坚毅并存的职业.
我深深地体会到这儿的每个老师和领导对工作的那种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就会让我不由地去反思:我对工作有没有那么付出?态度有没有那么认真?什么时候才能像她们那样取得研究生或更高的学历,让我无比的佩服和自愧不如.此次培训给了我上进的动力,不爱学习的我,让我觉得不得不学习.也让我在这几年里第一次感觉,自己还需要奋斗,生活和工作都仍然有紧迫感,生活节奏也可以像发达城市那么快!
这次岗前培训让我们更加规范了自己的行为,护理工作中要用责任心、爱心、耐心、关心去关爱我们的患者,真正地做到维护、促进、恢复病人的健康.用规范的操作去保护病人的同时保护自己,并且怀着一颗敬畏和自豪的心去工作.【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心得体会】.两周的培训时间不长,但是学到的东西却值得我们用整个职业生涯去慢慢回味,我们所有的学员都会加油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心得体会(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涯结束了.怀着激动与自豪的心情,在这个特别的季节里,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我很荣幸地成为贵州省人民医院队伍中的一员,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征程.作为一名新上岗的员工,上岗之前有很多情况需要去熟悉、去适应,所幸医院给我们这些新成员提供一次宝贵的机会.2014年7月14日到25日,我有幸参加了护理部组织的为期12天的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培训期间,我认真听讲,收获颇多,感触也颇多,深刻体会到护理工作是神圣、伟大而又平凡、琐碎的!借用三句古诗,以此谈谈我对这次岗前培训的体会与感受.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学优网/两周的培训内容十分丰富,老师们抱着十分认真负责的态度,不辞辛劳地为我们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先后进行了《优质护理服务与安全目标管理》、《查对制度》、《护理职业生涯规划》、《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与护患沟通》等培训.作为一名#from 本文来自 end#新上岗的员工,这些课程和经验使我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职业生涯将有很大的作用,我十分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用心聆听,认真思考,不断总结.【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心得体会】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比如,当李勇兰主任讲到《护理十大安全目标》的时候,我联想到一些媒体报道中的医患纠纷,深刻认识到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的重要性,也深刻理解了“安全来自谨慎,事故出于麻痹”的道理,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重视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件小事,把小事当做大事做,以小见大.
又如,当付红英老师讲到《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心理应激与调适》的时候,她给我们讲解了“什么叫心理应激”、“应激源”、“症状”、“后果”、“调适”等知识.众所周知,护理工作是一项对“人”的工作,患者生死攸关,生命相托,护理工作者责任重于泰山,这就要求我们做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时刻具备“慎独”精神,这也在无形中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使得我们时刻保持紧张的工作状态.如果处理不好,则易造成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也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影响正常操作.而付老师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调适方法,其中,我特别认同作为一个护理工作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要通过学习、竞争提高自己,以此减轻压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培训期间每个技能培训的老师都尽其所能,细心地讲解每一项护理技能的操作流程、细节,还认真地示范.然而无论多么精湛的技术,如果没有被我们实际掌握,那都只是纸上谈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来真正掌握每一项操作技能.
在培训期间,培训的技能分别有“手卫生”、“心肺复苏”、“静脉输液”等等.看似一项简单的技能,却需要护理人员对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细节都谨慎细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会造成患者的生命危险.【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心得体会】.比如说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不认真进行查对,就有可能误将其他患者的液体错误输入到另一个患者体内,这样极有可能酿成大错,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严重影响到护理人员自身以及医院的声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护理技能训练,熟练掌握每一项操作技能,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
【关键词】护士;考核和鉴定手册;临床带教;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07-02
试用期护士是指通过应聘方式到医院准备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但还未能独立胜任护理工作岗位的护理人员。[1]我院是一家民营医院,如何高效、快捷的进行护理教育培训,使试用期护士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为培养临床护理中坚力量奠定基础,已成为一项举足轻重的任务。为此在带教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逐步建立《试用期护士考核和鉴定手册》应用于临床带教,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带教对象 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共招聘新护士25名, 其中大专学历22名、中专学历2名、本科学历1名;男护士1名,女护士24名。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8岁。
1.2方法
1.2.1 设计思路 在对试用期护士的岗前培训中,我们采取院科两级的培训方式。护理部层面的培训着重于各科适用的基础理论知识、核心制度、护理病历书写、护士礼仪、护患沟通、日常护理技能、急救护理技能等的培训。此外,着眼于科室层面带教方式的改革,开院至2012年,沿用以往常规的带教模式,对试用期护士的培训有固定的带教老师和框架性各专科的带教内容,但带教的期限不够明确,教授与考核的内容不够细化,2012年底开始,我院根据新入职护士试用2个月定科室的决策,护理部设计了2个月为时限的专科化和个体化相结合的《试用期护士考核和鉴定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1.2.2 试用期护士培训及鉴定手册的涵盖内容 该手册包括:护士基本资料栏、培训目标、前1个月专业能力培训评分表、后1个月专业能力培训评分表、周小结、月评价、定科评价表七个方面。
1.2.2.1试用期护士个人资料栏 个人细化填写姓名、出生年月、地址、联系方式(含亲属)、特长、毕业学校、所获得的荣誉、资质等基本信息,便于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对新护士进行全面了解。
1.2.2.2 试用期护士培训目标 目标:①培养新入职护士的集体归属感、荣誉感;②培养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技能;③熟悉科室各班岗位职责;④掌握科室一般护理工作流程;⑤熟悉工作物品摆放的位置;⑥熟悉科室各类仪器的操作使用;⑦掌握科室常见的护理技术;⑧掌握科室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⑨熟悉专科急救知识技能;⑩提供患者整体性的护理。同时阐述培训的方法、专业能力评分与考核的方法。
1.2.2.3 阶段专业能力培训及评分表 护理部、护士长与带教老师结合专科和培训对象的特点设计了六大模块(主要含:病室常规、护理表单、常用护理技术、常用药物消毒剂的使用管理、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专科业务理论技能),180个左右的细化培训项目。设身处地地从新入职护士的角度出发:细到科室工作同事的认识、一件物品的摆放位置、一张张护理表单的熟悉等都逐一列为培训和考核评分的项目,记录培训考核时间,体现培训进度,由带教老师和试用期护士共同完成。
1.2.2.4周小结 对照阶段专业能力培训评分表进行周计划的设定和学习情况小结,由带教老师和试用期护士共同探讨、协商完成。
1.2.2.5月评价 对上月学习情况的评价和下一步学习的需求。评价方式有:自我评价、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对试用期护士的评价三个方面。由护士长、带教老师、试用期护士共同完成。
1.2.2.6 定科评价表 试用期护士入职2月,以2个月为试用期的带教结束所进行的总结评价。评价方式有:自我评价、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对试用期护士的评价三个方面。
1.2.3 实施细则 在2个月的培训阶段,护理部统一设定为两个时段来完成。
1.2.3.1 前1个月 试用期护士入职的前1个月,本期要完成的专业能力培训项目占总项目的70%,实行一对一专人的带教方式。前期带教的主要目标是使新入职护士尽快熟悉医院及科室环境,熟悉医院及科室主要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了解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掌握本科室的常见病护理常规,掌握本科室常用药物的使用,能胜任本科室常见的基本技能操作项目。
1.2.3.2 后1个月 为护士入职的第2个月,该阶段护士已基本熟悉本科室的工作流程和各班次工作内容,能独立完成简单的护理操作技能和基础护理工作。科室开始实行跟岗位带教。此阶段的护士开始尝试跟不同的带教老师上不同的班次或接受不同的专业能力训练。更多地接受专科岗位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独立承担各班岗位职责打下基础。
1.2.4 培训方法和评价标准 根据培训项目的不同,培训方法分为:院级讲课、科级小讲课、一对一传授、自学四种形式。每一个学习项目的完成都有带教老师或护士长的考核评分,项目评分分四个层次:完全掌握(90-100%)3分,基本掌握(60-80%)2分,初步了解(30%-50%)1分,完全不会0分。
2 结果
类比2010年到2011年同期试用期护士的带教工作,首先依据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短式量表调查,带教双方对职业需求的满意度提升7.16%(特别是对于工作的认同感、团体归属感、工作自方面);其次,以往的带教模式下2012年新护士经过二个月的试用期培训,录用率为92%,2013年新护士的录用率为100%,新护士定科合格率提升了8%;再者,新护士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程度明显提高。
3 体会
3.1 《手册》使新护士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能自主评估学习进程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缩短了新护士进入临床的被动与陌生时期,保证了临床教学质量。[2]激发新护士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新护士接受系统化、规范化、由浅入深的教学培训,加快了新护士的成长。
3.2《手册》使带教老师更加明确了带教的目标和任务,全新教学评价方式的应用,实现了教学相长 目标明确的带教方式,既发挥了新护士的主体作用,也彰显了带教老师的主导作用。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式,[3]采取结合临床及自身的综合评价方式,提高了新护士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临床带教老师在明确目标和任务的同时,势必提前做好相关知识技能的再学习与深入研究,带教双方在教学探讨、沟通交流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3.3 密切了带教双方的关系,增强新护士对集体的归属感 新护士入临床即有专门的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教学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和新护士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鼓励,让新护士减少了对新环境的恐惧与焦虑,能更快地融入集体的怀抱。
3.4 《手册》是护士职业生涯管理的组成部分 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是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中,根据专业发展和需要,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拟定需要达到的目标,最终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引导护士认识自我、正视专业、计划未来,有利于护士的专业生涯发展与专业成长[4]。
4 小结
通过《试用期护士考核和鉴定手册》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我们还体会到在临床带教中还应重视试用期新护士临床带教管理中的特殊性,因人施教。新护士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医院,他们在临床经历、护理经验方面差别较大,故带教老师很难按事先设计好的带教计划进行带教,带教管理中要重视这种特殊性,注重因人施教[5]。
参考文献:
[1] 郝婷婷,闫翠萍,麻思理.浅谈新护士临床带教工作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5(8):504-505.
[2] 尹安春,张新宇,姜丽华等.“示教病房”无缝对接培养模式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4):75-77.
[3] 张海燕,魏彦妹,周锦.重视细节管理 持续改进实习教学质量.中国护理管理,2008,8(12):72-75.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6年7月新入职的急诊科护士40人。纳入标准:(1)年龄21-27岁;(2)新入职,工作年限≤5年;(3)同意接受培训者。排除标准:(1)近期有轮转计划的护士;(2)不能全程参加培训者(如怀孕生育者)。其中女性:31人,男性:9人。年龄21-27岁,平均年龄(24.73±2.12)岁。文化程度:本科21人,大专19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即传统教学组20人,观察组即体验式教学组20人,比较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龄等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培训内容。急诊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急诊常见仪器使用、急诊常用护理技术以及急诊常见疾病护理。1.2.2培训方法。对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培训4个月。传统教学组按常规教学法由四名培训老师拟定学习计划,分发每周学习计划表,每周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演示各项操作然后低年资护士自行练习老师指导,每周对当周的学习计划中的内容进行考核。体验式教学组理论培训后将20名护士随机分为4组,每组从1-5编号,每组有一名老师指导。培训前两个月以学习专科理论为主,急诊常见仪器使用。第二个培训内容涉及团队合作的心肺复苏,中毒的救治,多发伤的处置,心肌梗死的急救,呼吸衰竭的救治,急性脑卒中的急救流程,消化道出血的急救处置,急危重患者的转运交接。为期两月,以小组为单位练习,由每组自行设计病例,通过设置场景各组员进行患者、护士、医生及家属等角色的体验,体验结束,指导老师就沟通技巧、护理技术、护理理论等层面分别进行点评和提出改进意见。月末由四名老师提供场地,布置场景组织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奖品。赛后各组成员间分享各自角色体验的感受完成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1.3评价指标。4个月的培训完成之后,由考核小组统一出题组织理论和操作考核,分别计算出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培训结束4个月、6个月后进行满意度测评追踪。测评采用本科自行没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医生满意度调查表、护士满意度调查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各调查表均包含10个项目,采用1“很不满意”到5“非常满意”点计分,总分20-100分,计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以不记名方式进行调查评分,共发放90份调查表,当场全部收回,回收率为100%。收集资料后进行统计,计算出综合测评满意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培训后考核成绩及综合满意度追踪考评的比较,见表1。
3讨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强调“授之以鱼”[2],带教老师只是在传授知识,并没有教会低年资护士如何去成为一名合格的急诊护士。导致低年资护士在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转化为临床实践能力的环节上出现断裂,特别是在面对急诊的重症患者,焦躁不安的家属甚至是和自己的最密切的合作伙伴医生,常常表现出惊慌失措、观察处理不到位,甚至引发各种矛盾和不良事件。而体验式教学法是“授之以渔”,带教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将低年资护士引导进入教学体系中,组织他们亲自体验各种角色,通过指导设计案例、布置场景、组织进行友谊赛等教学活动,使他们能够从真实案例以及模拟场景中获得临床综合能力,使其快速成长为合格的急诊护士。3.1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培养护士学会换位思考,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当患者进入急诊,其身体和心理往往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痛苦;而患者家属目睹亲人病情恶化,家属往往不能接受现实,猜疑抢救工作,迁怒于医护人员[3],这都非常需要医护人员的关怀和及时有效的沟通。而低年资护士往往缺乏这方面的培训和指导。通过体验式的角色扮演,使护士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认识到患者及家属不仅仅是希望得到护士熟练的技能服务,更需要得到的是护士的理解、关爱和尊重[4]。3.2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护士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专业素养体验式教学引导护士由被动学习上升至主动学习的转变,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护士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模拟案例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临床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自主评判性的分析、判断,改进护理行为。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总结,将这种学习模式内化为心理素质,外化为行为习惯,提升专业素养[5]。3.3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护士提高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急救护理质量低年资护士在急诊抢救中往往因为胆怯心理,惊慌失措或在抢救过程中手忙脚乱,使得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医护间、护护间的配合不到位,甚至延误抢救时机。通过体验医生、护士的角色,帮助低年资护士克服胆怯心理,在模拟演练中体验如何加强医护、护护之间交流沟通,有助于医护间,护护间更好的定位配合,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因此,体验式教学在急诊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能够激发护士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传统的接受培训,而是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体验、学习、反思,升华护理行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急诊人。
作者:施 银 焦维娟 王 芝 单位: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参考文献
[1]陈向明.体验式课程的教学知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1.
[2]梁园园,江智霞.《急危重症护理学》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2,11(14):32.
[3]曾慧,江智霞.应用体验式教学进行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士培训的角色功能体会[J].重庆医学,2012,3(41):9.
一、落实管理制度,动态人力调配。
1、护理部作为职能部门,较好地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较好的完成医院布置的各项任务,2019年上半年完成指令性任务17项调配护理人员22人次。
2、联同人事科完成招聘护理人员8名,并进行了岗前培训及考核。
3、2019上半年,共选派护理骨干到省市参加培训学习8人次。
4、动态调配护理人员,完成了内科传染病区结核病护理小组的组建,并积极投入工作。上半年各科护理人员弹性调配共7人次。
二、持续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1、制定了2019年镇坪县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方案及护理质量考核办法,修订了临床护理质量指标及各专科质量指标,并已下发。
2、制定了2019年护理分层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定期进行护理大查房2次、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及应急演练培训2次,提高了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应急能力。
3、重新修订了新的护理核心制度,并进行了培训。
4、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底线,降低医疗风险,巩固“二甲”创建成果,于2月1日成立了“医护应急总值班中心”,每晚由医护总值班对全院各病区进行查房(重点对新入、手术、病重、有医疗纠纷隐患的患者),及时排查和解决了各科室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安全隐患。
5、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急救技能,护理部联同医务科、设备科共同制定了2019年急救技能培训方案,于6月10日、6月11日完成了对各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的培训,6月30日前完成了对部分科室的考核。
三、强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升患者满意度。
1、为了进一步提升医院服务能力,2月15日成立非临床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导诊、分诊、便民、预约、出院随访、门诊医师签约、分级协同诊疗、志愿者服务等工作。使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享受最便捷的服务,患者满意度不断的提升。
2、自3月26日起,药械科试运行对临床科室的药品进行下送,从内科开始试运行,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的服务理念。
3、血液透析室于4.11日上午在透析大厅成功举办镇坪县医院首届“肾友会”暨血液透析室开诊一周年纪念活动,为在治疗或准备治疗的患者讲授血液透析治疗及护理的相关知识,取得良好反响。
4、为了隆重纪念“5.12”国际护士节,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强化我院护理人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核心制度的掌握,在护理岗位中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制定了先进护理单元、优秀护士长及优秀护士的评选活动,于4月初至5月8号前,积极组织完成了全院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操作考核,并评选出了3个先进护理单元、3名优秀护士长、10名优秀护士,在5.12颁奖晚会上给与了表彰。
四、2019年上半年护理质量各指标达标情况。
1、患者满意度均值为95.1%。
2、出院患者电话回访率均值为73%。
3、静脉输血规范执行率100%。
4、患者有效身份识别执行率100%。
5、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
6、健康教育落实率≥90%。
7、一人一针一管执行合格率100%。
五、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情况。
1、自今年4月份起,妇产科开展宫腔镜检查,目前完成检查13余例,手术室护士与妇产科护士对该类检查患者的护理到位。
2、6月份开始启动全县乡镇卫生院集中物品代消毒灭菌供应工作。
3、外二科开展延伸护理服务2次,到患者家中为患者更换鼻饲管及口腔护理。
六、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下半年改进方案。
存在不足:
1、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夜间分级护理落实不到位。
2、个别科室一级质控力度不够,对专科指标的质控方法欠正确,对管理工具的运用不熟练。
3、部分新入职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个人素质较差,工作中缺乏责任心。
持续改进方案:
1、加强护理梯队建设,根据患者动态增长及科室护理人员变动情况,继续向人事科申请护理人员,充实临床一线工作,逐步将夜间分级护理落实到位。
【关键词】 工作坊模式; 新护士; 静脉穿刺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9-0083-03
doi:10.14033/ki.cfmr.2016.29.044
静脉穿刺是护士日常工作中常见的操作技术,是护士应掌握的基本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护理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1]。新护士参与临床工作时间短,静脉穿刺操作不熟练,穿刺失败率较高,不仅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升,而且极易引起患者不满,甚至引发投诉。工作坊(Workshop)是一种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模式,由于主题鲜明、时间紧凑、形式灵活、效果显著,是一种深受各类群体认可的辅导模式[2]。为提高新护士静脉穿刺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2012年起笔者所在医院将工作坊模式应用到新护士静脉穿刺培训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应用工作坊模式对2012年8月-2015年8月新入职的75例护士进行静脉穿刺培训,其中男1例,女74例;年龄19~25岁,平均(22.16±3.05)岁;学历:中专23例,大专43例,本科及以上9例。
1.2 方法
1.2.1 建立培训组织 护理部主任担任培训小组组长,选择静脉穿刺操作规范、穿刺技巧熟练、表达能力强、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且具有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例作为培训小组成员,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并落实。
1.2.2 培训内容 主要包括人体静脉分布与血流、静脉输液技术与流程、静脉穿刺技巧、静脉穿刺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心理适应力、沟通技巧以及人文关怀。
1.2.3 培训方法 (1)由培训小组组长主持,召集所有培训对象,明确培训的主要内容、培训方式及培训目标,让每位参加培训的新护士有明确的方向。每位小组成员根据新入职护士人数随机选择6~9例新护士组建自己的“工作坊”,实行集中强化培训3~4 d,以后每周培训1~2次,持续3个月。(2)理论讲授:由小组成员负责,主讲人以PPT形式介绍人体静脉分布、血流状态、血管分级、穿刺针类型、穿刺的常见并发症等。培训时间为2课时(每课时40 min),中间穿插讨论环节。(3)模拟操作:工作坊实践是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人造外周血管穿刺训练模型进行模拟操作训练。由指导老师一对一指导,培训时间为4课时。指导老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从选择静脉-系止血带-消毒皮肤-绷紧皮肤-进针-固定针头等方面一一详述,并随时解答新护士疑问,使他们掌握操作要点[3]。每次模拟操作后,新护士都要自我总结,与团队成员共同分享心得。指导老师要评估每位新护士静脉穿刺技能的掌握程度,做好记录,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专题讲解或圆桌会议的形式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办法。(4)情景模拟:指导老师结合实际操作中常见情景合理设置穿刺环境,如老年患者焦躁不耐烦、患者紧张不配合、患儿哭闹、患者穿刺后疼痛等场景,让新护士设身处地的去适应环境,并寻求解决办法。结束后,由团队成员共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笔者所在医院服务的对象多为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性格多变、固执、急躁,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指导新护士学会换位思考,加强人文关怀,为他们提供耐心、温馨的服务,以尽快适应角色。(5)由小组老师评估,指导新护士进行真人静脉穿刺,并逐渐让他们独立操作。3个月后对参加培训的新护士进行考核。
1.3 疗效判定标准
(1)培训结束后,发放《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工作坊模式实践培训效果调查表》,调查新护士对工作坊培训模式的评价。(2)分别在培训前1周和培训3个月后对新护士静脉穿刺能力、应急能力、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等综合能力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静脉穿刺能力40分,应急能力20分,沟通能力20分,人文关怀20分。培训前主要通过模拟考核进行评价,培训后采取临床实践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新护士对工作坊培训模式的评价
培训结束后,发放《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工作坊模式实践培训效果调查表》75份,实际收回75份,回收率为100%。调查发现,93.33%的新护士对工作坊培训模式感到满意。其中大多数人员认为该培训模式优于传统模式,学习方式多样,氛围好,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静脉穿刺技能。调查还发现,38.67%的新护士认为该培训模式在培训安排、培训方式、授课技巧等方面仍需要改进。
2.2 新护士培训前后静脉穿刺综合能力比较
培训前,小组指导老师通过模拟操作、情景模拟等方式对每位新护士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其中静脉穿刺能力(27.48±6.12)分,应急能力(12.28±2.05)分,沟通能力(13.01±2.25)分,人文关怀(12.61±2.55)分。通过工作坊模式对新护士培训后,其静脉穿刺能力、应急能力、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评分明显高于培训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为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开展。临床工作中,护士承担着大量的临床操作,其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满意度。新护士是护士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虽然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规范的临床实习才进入临床岗位,但直接面对真实、忙碌的工作环境,由于角色转变及自身工作经验、应变能力不足,理论及操作技能局限、缺乏人文关怀及护患沟通技巧等,极易引发各种护理差错,降低护理质量[4]。因此,如何训练提高新护士的操作能力,引导新护士将操作融入患者护理中,是护理培训的主要目标[5]。静脉穿刺是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护士的穿刺水平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息息相关。实践证明,传统的“灌输式”讲授很难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6]。工作坊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强调指导老师的资讯分享,更强调学习者的多元互动,使思想与观点的交流更充分[7],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笔者所在医院应用该模式对新护士进行静脉穿刺培训。小组主持人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培训方式,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创设尽可能真实的静脉穿刺情景,使学习者做到参与、体验、感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8],让他们真实的融入预设的情景中,提高他们在穿刺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的心理适应力、应急能力及沟通能力。指导老师通过诱导式提问,让他们不断总结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自我感悟、集体讨论的方式,寻找解决办法,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表1中,93.33%的新护士对工作坊培训模式感到满意。这说明,工作坊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改变了传统被动灌输的方式,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深受他们喜爱。从表2可以看出,培训后的新护士静脉穿刺能力、应急能力、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等穿刺综合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将工作坊模式应用于新护士静脉穿刺培训,不仅可以激发新护士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提升其静脉穿刺的综合能力,能满足临床需要。
参考文献
[1]闫莉.浅析影响临床新上岗护士静脉穿刺技能提高的原因及管理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6):143-145.
[2]李林芬,林映莲,周玉华.工作坊模式在护理管理者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1):44-46.
[3]张琼.护生临床实习初期静脉穿刺带教应注重的4个环节[J].全科护理,2010,8(29):2715.
[4]邓先锋,刘义兰,喻姣花,等.新护士99起护理差错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3,28(3):54-55.
[5]罗美香,李冰.护士操作技能的科学训练与人文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0):12-14.
[6]袁湘瑜,何妙珠.工作坊模式在初级责任护士管理知识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3,12(8):785-786.
[7]李莲花,孟凡琦,欧慧兰,等.工作坊模式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8):153-154.
1查对方式研究
随着医疗模式和社会发展,临床护理实践中查对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促进查对品质的提升。对特定工作环境、特殊患者治疗的有效查对方式研究越来越多,如急诊、手术室、儿科、精神病房、老年病房,放射治疗与化疗等有毒性药物治疗等,可能与这些特殊工作领域因工作中可变性大,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的能力较低,查对措施落实难度和对查对质量要求均较高有关。如采用让患者和家属参与,多环节双人核查相结合的“终极查对法”保障急诊输液的查对质量;采用双人核查和查对清单的方式用于手术查对、精神科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高危治疗查对;为儿科患者定制查对流程,包括沟通语言、称呼,查对内容与顺序,确认方法等均明确要求,一方面使查对流程更符合儿童患者的特点和治疗需求,同时让护士能标准化执行,避免随意增减查对环节和内容。也有研究提示借用新型器材和标识来提升查对质量,如广泛应用的医疗计算机系统和移动式电子扫描设备,通过计算机直接生成医嘱和医嘱执行单系列,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医嘱查对的方式,不仅改变了医嘱查对类错误的类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查对的方便性,有利于提高护士查对的依从性;另外还有通过创新使用具有颜色、样式等鉴别功能的标签、输液盒等措施来提高护士对查对的注意力和减少查对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国内研究比较重视患者的参与,把查对制度落实与让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结合起来,形成多种形式的患者身份确认方法,除传统的呼叫应答外,提倡反问式、手腕带等核对方式。虽然这些文献均说明了新的查对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查对质量,减少查对导致的错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但从新查对流程来看,基本上都增加了操作环节,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有研究明确提出新的查对流程比起以往任何一种查对方法都要繁杂、琐碎、难度大,护士在最初阶段有不适应、无法接受现象。较多研究者对护士执行双人查对依从性和单人核查实施前后护士的态度变化研究中均指出护士很重视查对措施执行的方便程度,因为不便捷,护士会在双人核查时依从性降低,虽然开始实施单人核查时护士觉得很不安全,但执行后护士对单人核查的便捷,节约时间,促进自我效能评价很高。国内对查对流程和内容的管理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来提出查对流程和内容中的关键点,缺乏细化和更新后的查对流程对安全和患者结局影响的数据来判断其有效性。
2护士查对行为的培养
查对措施虽然均被作为重要的工作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更多依赖个体的行为,护士在查对过程中的依从性和慎独精神对查对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护士查对行为的培养,认为把查对行为作为一种职业习惯,在职业教育初期通过反复强化训练,形成一种固定思维和习惯,达到提高查对措施落实的依从性。研究显示护理实习学生和新入职人员的查对意识、方法和能力均不足,尤其对输血、手术病人等重要环节查对方法不熟悉;本科护生的查对意识低于大专护生。因此,很多研究者把实习学生、新入职护士作为查对制度培训的重点对象,并提出了一些可强化查对意识及提高培训质量的措施,如“教育培训—实践—教育培训”模式、查对制度岗前教育培训、设置缺陷情境培训等,把查对制度的要求、对安全保障的意义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变化和异常特点纳入到护士操作训练的查对过程中,使护生或护士能比较形象深刻的感知查对行为的重要性,产生对查对行为的警惕性认知。但改变和形成行为是具有挑战性的,目前文献对查对行为培养的研究结果均只反映了培训阶段护生或护士查对行为的结果,对远期行为的稳定性和对安全的作用均无涉及,虽然有研究关注护生人格特征与慎独精神的相关性,但还缺乏更多心理、社会、行为科学方面的研究结果为护士查对行为培训提供更多证据支持。
3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脑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333-01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1〗。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采取正确的行动的过程〖2〗。医疗护理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3〗。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护理安全愈来愈受到重视。及时发掘护理风险的危险因素,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提高服务质量,不仅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还对保证患者安全有重要的作用〖4〗。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以我院脑外科病房以往3年的住院患者病历为调查分析对象,时间纵深为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脑外科所有住院患者。住院时间长短不一,最短的为5d,最长的为11个月。患者的自身疾病严重程度也不同,包含自身疾病复杂且年龄偏高的患者,此类占总调查对象的5.9%。患者年龄分布为16-86岁,平均年龄57.2岁。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适中。
1.2 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目标调查对象的病历进行分析。调查侧重于发生护理问题的病历,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影响脑外科患者发生护理问题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对获得的数据和资料使用EPIDATA3.3进行录入,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脑外科病房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本研究调查数据显示,我院脑外科2009年3月-2011年3月住院患者发生因护理安全导致的医疗差错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类:患者自身病情、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在三个影响因素中,患者自身病情导致的医疗差错占71%;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及责任心原因占13;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力,管理不完善占16%。(见表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患者自身病情为主要影响因素,而监督管理不力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表1 脑外科病房 常见护理风险因素
2.2 风险因素分析
2.2.1 患者自身病情:患者自身病情是威胁脑外科病房护理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数据显示,有占71%的患者是由于此原因发生危险。我院脑外科住院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病情的影响。一是患者经脑外伤后感知能力发生障碍,有出走和企图自杀的倾向。二是躁动不安的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三是病情严重,长期昏迷不醒发生压疮及冻疮。以上三种情况的病人,受自身疾病影响,极易发生危险,见表2。
表2 患者自身病情对护理安全的影响
2.2.2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数据显示,业务能力不强,经验匮乏;缺乏沟通能力及法律意识淡泊是护理人员自身原因中重要的三项。其中,对目标病例的调查发现,因护理人员自身业务能力与经验缺乏的原因造成的问题占67%,而沟通能力不佳和法律意识淡泊各占20%和13%。这些数据表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原因导致的护理危险发生的机率高于其他的因素,而与患者的准确及时沟通也是重要的因素。见表3。
表3 护理人员自身原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
2.2.3 管理因素:科室制度不健全,核心制度执行不力,管理人员监管力度不足等等原因都是影响我科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
3 对策
3.1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低下,业务能力与经验缺乏,影响着住院病人的安全。加强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采取“帮带”措施,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护士“帮带”3名新入职的护士,手把手的教,细心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使新入职的护士很快掌握要领,还可以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5〗。此外,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传授国内外新的护理知识,学习新机器的使用等。对以往发生的护理差错案例进行科室讨论,从中总结经验,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6〗。对于沟通能力不佳的员工,科室要对其加强培训。指导护理人员要善于倾听,及时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沟通时尽量使用温馨明确的语言,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接受。法律意识淡泊可以通过科室内部培训,或者邀请经验丰富专家进行讲座的方式来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7〗。
3.2 完善规章制度,增强监管力度:科学、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防范一切风险发生的基础和保障。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使其更适应科室,此外,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管理的核心。好的规章制度,不能够执行或是监管不力,都不能使规章制度达到其保障的目的〖8〗。我科室针对管理不善、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采取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政策。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在科室内部形成互相监管的氛围〖9〗。
护理安全是病人的基本需要,是医院生存的根本,也是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树立牢固的工作责任心,明确职责,加强监督与管理,使护理更加的标准、规范和人性化,就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服、安全的医院环境,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10〗。
参考文献
[1] 邓红,张红虹.脑外科病房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6,2,14(1):42-43
[2]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3] 陈少群,曾妙第,邓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现代护理,2007,2,13(6):525-526
[4] 何晓英,闫翔,王雪梅,张莹,孙丽娜,董胤佳,钟慧.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J〗.西南军医,2007,4,9(2):143-144
[5] 蔡仁美,金钰梅,邵翠颖,朱胜春.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2,17(2):166-167
[6] 管福平.实施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医药指南,2007,10,5(10):194-195
[7] 成小燕.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2010,7,17(20):102-103
[8] 杜素芳.倡导病人安全文化,积极防范护理风险〖J〗.医药与保健,2009,17,7(中):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