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思政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1 16:33: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思政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思政教学

第1篇

关键词:思政教师 反思 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反思,《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可见,反思就是通过对已发生事实的思索。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在后面的实践中将经验予以推广,对问题加以解决。黑格尔也认为。反思是一种事后思维,它更倾向于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根据。在这种不断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活动中,反思主体可以不断得到提高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就是通过对以往教学活动的思考,对教学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寻找解决的方案,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将经验继续发挥,对问题加以纠正,使课堂教学不断趋于合理。

二、思政课教师做好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一)做好教学反思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

在思政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场面,教师在讲台上说的眉飞色舞,学生则在下面做着各自的事情。这种情况被人称为“教学分离”,要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好这种“教学分离”的情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本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模式,教师由原来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学生则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及时反思。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经过反思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并进行调整和重构后,才能逐步完成教学方式的转变,真正找到教材内容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大力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做好教学反思是思政课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学者林崇德教授也提出这样一个公式: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从这两个公式可以看出,教师的成长是建立在对日常教育教学的认真反思基础上的。教师仅有经验积累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经验进行认真反思并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再用这种理性认识去指导随后的教学实践。如果教师能养成随时反思教学的习惯,会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具体到思政课,这是一门时代感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紧密的课程,它在教学内容上是与时俱进的,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是不断创新的。这样的一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之高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只满足于日常经验,就有可能使自己的课堂陷入简单的机械重复中。这既违背了思政课时代感强的原则,也可能使教师自己长期停留在某一水平上。而华东师大叶澜教授的论述更说明了教学反思是思政课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他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三、如何做好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工作的责任心是做好教学反思的前提

有人说当教师,右手是良心,左手是责任;也有人说学无止境,教无深浅。都是在强调责任心对教师的重要性。责任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对于思政教师尤为如此。它是思政教师在工作中钻研业务、言传身教的动力之源。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反思,提高能力的驱动所在。这种责任心,不仅表现为对学生负责任,也表现为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教师是一个蜡烛行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笔者更希望在看到学生成长并走向成功的时候,也能伴随着自身的成长和成功。

(二)写好反思日志是做好教学反思的基础

1,注意记下课堂上的失败、成功之处

从教几年,笔者深有体会:课堂上总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即使是白认为成功的课堂。仔细想来也常常是瑕瑜互见。比如:或者教学设计不够理想,或者课堂效果较差、与学生互动不好,也有可能重点和非重点处理的不够恰当,还有可能是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有问题等等。对于这些不足处,只有及时记录。认真反思,找到解决方案,在随后的教学中才能有所提高。记得有人在书里写过这样的话“每一次错误,对所有具备真诚反思精神的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进步的台阶,于是便可以沿着这个台阶一步一步走向智慧的巅峰,于是便可以享受到更新更美的教育视界“。

2,注意记下课堂上的灵感、偶得

思政课是一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课堂上师生双方的互动较多。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以及师生双方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进行,教师很可能会因为学生的某个建议或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而在头脑中产生瞬间的灵感,也有可能在向学生解释某个问题的过程中有了新的想法,这些在课堂上的灵感和偶得,必须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反思。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最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重要。因此,对于瞬间即逝的灵感,一定要及时记录,仔细剖析。

(三)加强教学反馈是做好教学反思的保证

1,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第一,在课堂上捕捉学生的眼神。在课堂上,限神发亮是投入的;眼神迷惘是糊涂的;眼神呆滞是心不在课堂上的:顾盼左右、互使眼色是暗自得意发现了教师错误的。投八说明学生对某个话题有兴趣,可以在以后进行推广;糊涂说明教师对某个问题的阐述是有欠缺的,需要反思后重新进行说明;心不在课堂上说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兴趣,至于是否属于教师的原因。可在讲义上勾出记号,留等课后进行反思:发现有学生互使眼色,则需要立刻反思自己刚才教学有无疏漏,如有,及时予以改正,如无,可在课后找学生沟通。

第二,从作业中获得信息。作业是学生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展示,教师只要对作业认真批改,仔细分析。从中也可以收集到一些信息。比如教学目标有无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无疏漏?教学中的不足在哪里?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等等。

第三,课问、课中、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并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由于各自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的不同,他们会对教师的教学存有不同的见解。教师除了课堂上与他们讨论外,还可利用好课间、课后的时间,同学生进行交流。尤其是课间、课后,由于少了课堂上的拘束感,气氛更加平等、民主,师生间的交流会更加顺利,效果更好一些,有时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四,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教师可以获得相应的反馈信息。在设计问卷时,教师对问题的选用、排列、表述要认真推敲。只有精心设计的问卷,才能高质量的获得需要的信息。否则,不但得不到需要的信息,还可能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听取来听课的督导、导师、同事的意见和建议

来听课的督导、导师,长期从事教学、科研,捕捉问题眼光敏锐。他们的意见相当宝贵。记得有一位教学督导在听完笔者的统一战线理论一课后,指出笔者在内容的安排上前松后紧,本该重点剖析的理论草草收场。督导的意见,一语中的。那堂课由于时间没控制好。进入理论学习时。只有五分钟了,于是匆匆结尾。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后来的教学中,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得课堂质量有了提高。

第2篇

 

关键词生物制药;药理学;课程思政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是对课程思政的科学概括和集中阐述。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新工科”专业课教学中,能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热爱度,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新工科”专业课教师所需要思考的问题[2-3]。

 

课题组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在常熟理工学院工科生物制药专业必修课药理学课程中,进行了初步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和实践,期望为“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药理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药理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药理学主要内容具有多学科基础理论相互交叉、相互支撑的特点,核心任务是保障药物的安全、有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形成对医药文化、职业价值的认同感,树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责任感,以及“是药三分毒”的药物使用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4]。

 

2药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和有机融入

 

课题组在查阅文献、深入一线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挖掘、整理思想政治教育点,确定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路径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旨在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

 

2.1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中,结合药物的发展历程将科学家的故事导入课程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科学自信。如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药物文献之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人类抗击疟疾做出突出贡献等。用这些案例激励学生汲取中华文化精髓,着力提升科研原创能力,未来在科技创新上不断突破。

 

2.2社会责任

 

以“辛伐他汀与伊曲酮康唑合用导致横纹肌溶解致人死亡”“抗生素滥用滋生超级细菌”等案例,激励学生增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社会责任感,只有不断学习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和学科前沿,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在实践中尽可能地减少药物对患者的伤害。

 

2.3法制观念

 

结合“”史料和关于的宣传视频、图片资料,让学生明白吗啡等特殊药品具有双重性,正确合理使用能解除患者的疼痛,但如果管理或使用不当,药品将变为。结合现代药品、的发展态势,呼吁广大学生提高对的警惕性,洁身自爱,远离。

 

2.4科学素养

 

以弗莱明发现革命性药物青霉素的例子,教育学生任何重大发现都是必然的偶然,这种偶然只留给有心人,唯有努力付出,才会有回报。用英国药学家亨奇和肯德尔发现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故事,启发学生大胆创新,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探索的精神。

 

2.5团队合作

 

以抗幽门螺杆菌药三联法或四联法使用杀灭幽门螺杆菌、头孢羟氨苄与藿香正气水合用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瑞格列奈与克拉霉素联用导致低血糖等例子,引导学生提升大局意识,培育协同作用、团队合作精神,尽量做到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统一。

 

2.6关爱生命

 

在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实验动物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应当对其有着敬畏的态度和感恩之心,善待动物,不虐待动物。将平等、尊重、关爱的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到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敬畏生命、学会感恩。

 

3药理学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的具体措施

 

3.1提升课程组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课题组教师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理论教学经验,但思政教学理念的积累不够,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政内容引入的过渡显得生硬晦涩。课题组教师要积极参加课程思政培训与交流,开阔视野,转变思想,强化“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理念和意识;积极争取教改项目来支撑课程思政教育,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水平,使药理学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通过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3.2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的顶层设计

 

课题组在进行教学大纲设计时,对照专业培养计划的相关毕业要求,修订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挖掘梳理教学内容中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有重点地精选一些教学内容,通过典型案例素材分析,合理整合课程理论和相关教育主题,从而实现课程思政成效最大化。

 

3.3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改变原来的填鸭式教学,创新授课形式,利用云班课、云平台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课前,教师融合思政元素的热点案例视频、外延知识链接等教学资源,内容更丰富、更生动形象,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寻找素材,加深对课程中思政元素的理解。课中,教师通过头脑风暴、轻直播/讨论、课堂表现等活动环节,在专业内容的背景交流中,结合相关典型案例进行思政教育的导入,教学互动更便捷、更灵活。课后,通过习题、考核和调查问卷,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更直观,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4药理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成效

 

课题组对生物制药专业2018级本科生进行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网络问卷调查,92的学生认为药理学课程思政线上资源比较好,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90的学生认为药理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使他们收获甚多。将课程思政引入药理学课程,达到了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目的,丰富了药理学的教学内容,明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了良好的学习风貌,提升了教学效果,并且推动了一部分同学的课外延伸学习。

 

5结语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思政教育,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必须同频共振,这是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素质的良好教学形式,是新形势下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育人过程的重要途径。课题组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还未完全成熟,在今后的实践探索中,将进一步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框架,并完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切实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张杰,邹洪涛.新工科核心素养培养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J].教育教学论坛,2019(8):60-62.

 

[3]李凤.给课程树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8(11):43-46.

第3篇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目前,中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正在进行重大的改革,一个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正在建立、健全,市场也青睐那些敢于竞争勇于开拓的人,用人单位也更加注重学生是否具有开拓精神。因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符合市场经济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勇于参与、敢于竟争的精神,使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通过竟争不断地提高自己。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品格。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品格,通过事例让学生知道弄虚作假,只能得逞于一时,用人单位看重的是能力,而不是造假者头上虚幻的光环。养成学生的这种品格,无论做人、做事,都会使其受益无穷。

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其一要让中职生懂法、守法。其二要让学生在懂法、守法的基础上还要能够利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现在的中职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容易唯我独尊,排斥他人。而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人的合作,个人奋斗离不开周围良好的人际关系,因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很重要的。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搞好新生入学教育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生入学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更新教育方式,采取多种途径深化基础教育。首先采用出版面、办宣传栏或者印制学校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历史、师资力量、专业设置、毕业就业前景等,坚定和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一开始就要给学生分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职教育也是国家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与其他层次的学校教育具有平等的地位和价值,只是培养的人才不同而己,从而摆正态度,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

2.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学观念作为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数比较重视理论课程的开设,教师讲课方式单一,内容枯燥,很难吸引学生注意。今后的教育要调整内容、有的放矢。首先要摸清学生思想脉搏,加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生中开展调查、谈话,建立学生思想教育档案,以便及时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引导。作为学校,需要经常性的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经验,开展教学培训,不定期举办教学比武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3.多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载体。学校应该在课余时间经常性的组织一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公益劳动、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由任课教师带动全体同学积极参与。通过这些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陶冶情操,实现自我,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有利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进行。

4.协调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职责,家庭教育在其中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针对学生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存在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难免存在局限性,不能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教学活动很难适应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而家庭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和示范作用对子女施加教育影响,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熏陶和影响着孩子是自然而不漏痕迹的教育方式,而且从孩子出生到入学、毕业、就业都一直进行着,并自始至终发挥着作用。如果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学生学校教育中脱离生活的倾向可以在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中得到修正,学校教育的去情景化也可以通过家庭教育的生活化得以纠正。总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背景,而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二者相互协调,才能更好的发挥整体教育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成功。

结语

第4篇

关键词:金课;课程思政;中药鉴定学;课程设计

1中药鉴定学课程特点分析

1.1中药鉴定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基础与优势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是高等中医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以及中药市场营销专业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中医专业的选修课程。中药学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传统中医药理论知识和现代生物医药技术,能从事中药生产、应用、管理和研究等多种岗位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因工作性质特殊,非常重视并要求学生具有诚实守信、传承创新、勇于探索和敬业奉献的品质。因此,中药鉴定学课程的素质目标是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而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天然的一致性。从课程内容来看,中药鉴定学不仅具有医学性质和自然科学属性,而且是人文与科学的统一体,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底蕴和思维,有利于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遵循课程专业教育要求的同时,能够充分挖掘“育德”内涵,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拓展教学内容[3]。从课程特点来看,学时较长,内容涉及面广,涵盖了从植物基源、产地、采集、炮制加工,到传统的中药鉴定(来源、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以及现代多种中药鉴定新技术和新方法等知识[4]。课时量大、学习跨时长,给予教师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充分交流,在发挥思想教育功能上更具有优势;内容涉及面广则给教师更多的空间将德育元素整合到课程中去。

1.2学期分析课程的教学对象

为本科二、三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记忆力、思维力和注意力,学习态度端正,且已完成相关课程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利用信息技术技能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的能力;在学习态度方面,学生多为出生于90年代、00年代的独生子女,普遍具有文化水平高、知识获取速度快、个性化程度高的特点。传统政治说教难以对他们产生吸引力,甚至极有可能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中药鉴定学专业课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专题内容,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激发学生对祖国中医药事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采取曲线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留下广阔的自我思考和领悟空间,以形成情感和灵魂的共鸣。

2现状与反思

目前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的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但在课程整体设计、路径与载体、效果评价、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规范建设和制度支撑仍相对薄弱,导致教学改革动力不足,教师教学效果良莠不齐,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和获得感不均。3.1教学设计和整体规划有待完善在教学管理方面,高校对于课程培养方案、教材选定、政治标准等关键教学环节的管理是建设好“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课程思政”离开了理论的指导就是“无源之水”,缺少了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是“无本之木”,忽视了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问题。目前有关《中药鉴定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教学设计和整体规划方面还需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的协同创新机制,以形成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建设管理办法,以实现“课程思政”教育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3.2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仍需创新在教学载体方面,理论学科与中药学专业学科之间的教学与科研双向融合和共建机制需要不断创新。中药鉴定学专业的专业教师在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方面要开展日常教学训练和教学思考,使其能够精准地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回应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的现实需求。3.3专业化队伍和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教师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决定性要素。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急需培养高水平的思政教师队伍。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发力。在教学能力方面,专业课教师虽在本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富有经验,但对怎样结合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方面仍显不足。事实上,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中许多概念和理论都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能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多一些思考。

3结语

第5篇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英语课程思政;英语教育

“教学做合一”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在当代仍具有价值和意义。“教学做合一”思想符合高职教学的特点,对于学习关系的构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教学做合一”思想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可以为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提供研究思路与启示。以“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实践为导向,注重师生成长转变,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在实践中统合知识学习、价值引领、德育践行,提升育人质量,是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所追求的实效。

一、“教学做合一”思想内涵

“教学做合一”思想主要包括三个维度,一是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思想核心是“做”,即教的方法应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应根据“做”的方法;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二是教、学、做融为一体。教学做是一体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融合。三是“做”是“新价值之产生”。“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它包含三个特征,一是行动,二是思想,三是新价值之产生。“做”的最高境界是创造,在行动中产生新的思想,在行动中创造出新的价值[1]。“教学做合一”思想对于当代教育教学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其构建了良性教育关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教育载体的丰富性,倡导生活即教育,在做中学,在做中教,生活的广度就是学习的宽度;指明了教育方法:以“做法”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是一种教无定法的活教育。“教学做合一”思想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亦是一种方法论,挖掘其思想的当代价值有助于为当前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和人才培养开辟新路径,提供新方案。

二、“教学做合一”思想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适切性

“教学做合一”思想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论,与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适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从教学逻辑的统一性来看,高职英语教学的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要求学生能在“做中学”,教师能在“做中教”;此外,课程思政教学遵循“知—情—意—行”的德育逻辑,这与“教学做合一”思想中的“知行合一”相一致。从英语学科的二元属性来看,英语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英语工具性目标的学习整体上遵循从“理论—实践”的规律;人文性目标的学习可以融合思政元素,如道德、价值观引领,两个目标重在“知行合一”,因此,“教学做合一”思想能提升两种教学目标的成效。从教学目标的三个层面来看,应考虑学科系统的上位目标、中位目标和下位目标。上位目标趋于宏观,体现了国家政策,如实现立德树人即是学科教学的上位目标;中位目标需关注学科教学的内部特点,如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下位目标关注微观层面,涉及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等因素[2]。“教学做合一”思想是隐性的价值引领,是具体的行动指导,对英语教学的“三位”目标具有动态平衡作用。

三、“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一)宏观教学———顶层设计,一体育人

一是构建“平台+模块”的一体协同育人体系。以师范生英语教育专业为例,课程教学的宏观方案设计主要以“平台+模块”为主要形式,分为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包括思政教学模块、工具性学科模块以及国防教育模块;专业平台以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为基础,分为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践平台包括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拓展、专业实践。每一模块均包括知识教学、价值引领和课程实训,“教学做合一”思想和“课程思政”理念贯穿始终,各平台与模块协同作用,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相结合,共同构建一体协同育人体系。二是构建“特色+本色+底色”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课程方案以实践为导向,专业教学为核心,通识教育为支撑,共同构建学科思政育人的同向体系。以实践为导向,即思考学生毕业能做什么,体现了师范人才的特色教育;以专业为核心,即专业技能的培养,体现了师范生的本色教育;通识教育旨在培养人格、道德、素养,是一种人的底色教育,共同指向学生的职业精神、道德信念、专业能力、素养提升。三是构建“三全育人”共同体。“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的英语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需要优化教师资源,使系统发挥最大合力。在教学实践中,应系统化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共同体,实施“全员导师制”。“全员导师制”能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实现学生的德育(成长)导师、专业(学业)导师和实践(实习)导师的“三师一体”,分别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指导。

(二)中观教学———反向设计,正向施工

英语教育专业作为高职师范专业,遵循师范专业认证的标准展开课程设计,其中产出导向作为一种实践教学导向,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首先确定课程目标,即毕业生应达到的毕业要求,要“会做”;然后根据其最终目标,选择教学组织的过程和要素,这个过程即“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过程。以英语教育专业为例,中观教学主要侧重于构建“教学做合一”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1.“教学做合一”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一是合作型教学。合作型学习在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关系,包括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在实践中,教师只有摒弃传统的主导与传授型教学,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探究与合作本身就是思维的实践,通过不断的尝试、检验,最终在实践中完成学习。此外,合作型课堂关系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引领,学生在课堂组织中学会合作、学会协商、学会学习,这也是课程思政教学的一部分。二是思辨型教学。如果说合作型课堂教学侧重合作学习,那么“思型”教学则侧重独立思考,这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思辨能力能够让学生终身受益,它是高等教育的必选项,而非自由选项[3]。创新精神的培养、独立人格的养成、职业道德的养成都离不开思辨能力的提升。在思辨教学中创设多种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辨,最终得出结论,有助于提升其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宽广胸怀和健全人格。2.“教学做合一”型实践教学英语教育应遵循实践取向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学校应构建“四习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即“学习—见习—练习—实习”,如第一学期组织学生观摩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理念;在校内进行模拟练习,完成理论向实践的初步转化;进入行业实践,增加学生见习和实习,提升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其次,学校应构建“三岗模式”,即“识岗—试岗—适岗”,让学生在“四习”实践中逐步建立对职业岗位的认识,尝试完成岗位标准,以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在“教学做合一”型实践教学中,实践课时比例占到了总课时的50%以上,满足了学生循环学习、阶梯进步、螺旋上升的实习实训要求,学生职业能力、品质塑造、职业精神等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在“四习三岗”实践教学中得到提升[4]。

(三)微观教学———任务导向,多元设计

1.以“做”促学———任务型教学英语教学的微观层面,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在任务型教学中,思政价值引领、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知识的达成都以语言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5],这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一致。优质的任务设计应综合语言学习的形式、功能、意义,融合思想价值观的引领。优质的任务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创设情境,语言教学离不开真实的教学情境,在真实世界中的任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创设“差”域,即在任务设计中创设信息差(informationgap)、观点差(opiniongap)、推理差(reasoninggap)等,激发真实的交际动机[6];最后,多维融合,优质的语言任务应当具备多个维度,融合多种功能,如语言层面的训练、交际策略的使用、思辨的培养、价值观的引领。2.以“做”拓学———第二课堂实践第二课堂有助于创设实践场景,丰富大学生精神生活,锻炼其意志。以英语教育专业为例,第二课堂以多种形式展开:一是英语学习社团实践,通过中国文化、地方文化、中西方文化对比等具有思政元素的学习,以多平台、浸入式的灵活引导方式提升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亲和力;二是以赛促学实践,通过多样化的竞赛活动,提高英语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如举办“中国故事”竞赛、“跨文化交际能力竞赛”等;三是融合实践,开展基于专业教育的融合实践活动,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地方旅游、文化、体育场馆外事服务等,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体验职业角色,提升职业素养。3.以“做”评学———实践考核实践导向教学模式的目标是“做”,评价“做”最为可靠的方法是评价“做”本身,即工作样本,因而这种评价方法是可靠的[7]。在英语教育专业考核中,评价方式采用课内实践教学评价和行业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一,课内实践多维度评价,侧重学生综合专业实践能力的考察,如在“幼儿英语教学与活动”课程中采用模拟试教的实践形式,采用“复盘式”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模拟试教进行过程性反馈,以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为主要形式,学生在多维度的评价反馈中进行反思、改进与提升;第二,行业实践多元评价,这一形式与校外实习实训、第二课堂实践相结合,如在专业课“英语儿童剧的创编与表演”教学中,将课程考核的场域置于幼儿园这一真实行业情景中,考核形式为教学成果展演,考核评价的结果主要体现在行业对学生展演效果的认可度,评价主体为幼儿园负责人、幼儿、幼儿家长等多元主体。来自行业场域的反馈具有及时性与真实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专业技能、价值引领与品德践行实现了在“做”中学、“做”中改进、“做”中提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18(02):47-52.

[3]胡杰辉.外语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外语,2021,18(02):53-59.

[4]文秋芳,孙旻.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03):6-12+94.

[5]袁玲玲.论英语任务型教学及其任务设计[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11):41-46.

[6]朱明明,代春倩,朱九扬.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12):137-140.

第6篇

关键词:新工科;ESP课程;课程思政;“无线电英语陆空通话”

新工科建设战略对我国高校理工科专业应用型、国际化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除了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素养和过硬的实用技能外,还要求学生能使用外语进行专业技术领域的交流,而对于某些特殊专业(如航海专业等)的学生,甚至要求其具备熟练运用外语完成工作的能力。根据国内各高校英语教学现状,该培养任务主要由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以下简称“ESP”)课程承担。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大背景下,ESP课程也应当承担起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任务。

一、在ESP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学习ESP课程的动力不足

目前,ESP课程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1]这是学生并没有充分意识到ESP课程的重要性。当前由于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具有较高社会认可度的考试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且很多学生认为就业单位通常对专业英语能力没有要求,未来也不会用到专业英语,便将学习英语的精力大部分放在了四、六级考试的备考上,对专业英语缺乏学习动力,对ESP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

(二)ESP课程教材不实用

由于部分工程技术行业的话语权长期由西方国家掌握,权威的行业规章和技术规范大都是用英文写作的,为了让学生读到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国内大多数ESP课程教材改编自英语本族语者的文章,本身不含思政元素,ESP课程任课教师进行思政教育时需要“转变理念,重构内容”[2],对教材内容进行再次加工和适当补充,备课难度较大。此外,部分ESP课程教材还存在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等问题。

(三)ESP课程师资配备难度大

教授ESP课程的教师应既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又掌握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某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的ESP课程则更适合聘请具有行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授课,以便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充分结合后,再传授给学生,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更利于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然而,目前ESP课程的授课教师通常由大学英语教师或专业课教师兼任,很难同时满足英语水平、专业理论知识和行业实践经验三个方面的要求。而只熟悉自身专业领域的任课教师在系统性地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和挖掘融合思政元素的过程中会受到自身认知的限制,导致ESP课程思政改革较为困难。

二、在ESP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ESP课程地位日益凸显,逐渐成为高校为社会育人育才的重要阵地之一。而在ESP课程中开展思政改革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一)ESP课程中思政教改的开展对提升我国国家文化话语权有重要意义

在专业技术工程领域的前沿发展中,国家科技话语体系的构建与从业者的外语能力息息相关。专业外语教育所承担的最终使命,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助力学生以语言为媒介了解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消除对西方科技的盲目崇拜,建立民族自信。同样重要的是,高素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能够引领中国的先进科技工程技术成果走向世界,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制定中国标准,形成中国品牌,促进中国在国际科学研究和技能交流中国家话语权和科技软实力的提升。因此,ESP课程应当一方面提高学生以专业素养和语言能力为主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从而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具备全球胜任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ESP课程中思政教改的开展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课程思政改革使得课堂内容更为丰富,课堂形式更加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接受了积极的价值观引导后,学习目的将不再局限于个人成长,而是着眼于行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因而学生将在学习和工作中树立更为高远的目标,获得更为持久的内驱动力,且更为积极主动地寻求增长专业知识和提升综合能力的机会。

三、在ESP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ESP课程由于教学内容既涉及专业知识,又涉及语言知识,且具备“工科+文科”的特色,因此在课程思政的开展上也有着自身特有的优势。首先,ESP课程内容往往与本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密切相关,为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职业道德方面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教师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充分结合后,再将其传授给学生,引入多样的专业背景知识、行业历史故事、行业新闻事件等使得课程内容更富有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认识到专业英语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将爱国、诚信、敬业等正确的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从而获得学生的认可。其次,ESP课程通常会涉及西方发达国家在本专业领域的研究或发展等内容,教师授课时可在相关环节引入中国在本领域的发展进步表现和最新成果,甚至将中外工程技术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所学专业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实业兴国的历史责任感。再次,ESP课程是大学英语课程的一个分支,也具备大学英语通识课程的特点,是中西文化思想和多元价值观念碰撞表现明显的学科之一。任课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这些文化碰撞的机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持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在ESP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路径

根据以上论述,笔者以“无线电英语陆空通话”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ESP课程思政教改的具体开展方式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凸显课程思政地位

对ESP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首先要在教学目标上凸显课程思政的地位,在设置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增加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课程目标的设置应当建立在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分析之上,目前大多数企业要求毕业生一上岗就承担起专业相关的工作,[3]而这不仅对学生提出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上的要求,还对学生提出价值观和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目标,使得ESP课程不仅成为学生增长专业知识和提升语言能力的渠道,更成为培养有德行有担当的“社会人”的有效途径。“无线电英语陆空通话”课程的知识目标是掌握符合国际民航组织空中交通陆空通话用语规则的具体知识,其中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和英文惯用法。为培养合格的飞行员,课程能力目标着重强调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组织通话电文并冷静应对非常规的情形。“无线电英语陆空通话”是以英语为基础的半人造语言,用于航空器驾驶员与空中交通管制员之间的交流沟通,相关人员对该语言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因此,任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任务不仅是教授学生通话规范、术语等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作为民航人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思政目标的设置将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及职业生涯发展发挥出引领作用。

(二)教学内容内化课程思政元素

通常,ESP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于寻找合适的思政点,并将其自然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而运用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选择的案例需要与知识点紧密结合,同时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或震撼力,方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达到教育目的。在“无线电英语陆空通话”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在讲解特定的知识点时自然引入相关案例,并通过细致的案例分析,一方面引导学生强化专业知识,切身体会到掌握好英语陆空通话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提升和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职业责任感。除了将电影《中国机长》等正面案例引入课堂,任课教师也可适时分析一些空难事故,以起到警示作用,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例如,世界航空史上最惨烈的空难之一——特内里费空难,就是由飞行员和管制员未按照通话规范执行引起的:机长未得到管制员的明确起飞指令便开始起飞操作,而管制员使用了不规范的通话用语“OK...Standbyfortake-off”表示制止,而不是符合规范的“Negative”,因此未能让机组人员及时领会管制意图,错过了纠正错误的良机,最终造成两机相撞、583人罹难的巨大灾难。课上,教师可要求学生分析事故报告中灾难发生前机上的通话记录,找出其中的问题,在帮助学生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指出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对民航人的重大意义,让学生从真实的历史案例中获得深刻体悟。

(三)教学方法注重融合课程思政设计

考虑课程思政设计,选用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还能使课程思政改革更加深入和系统化,对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着积极意义。在“无线电英语陆空通话”课程中,运用任务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有助于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1.任务教学法课前,任课教师给出一个情景模拟练习作为本课任务,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根据教师设置的情景,两人一组分饰飞行员和空中交通管制员,自行设计和编写对话,并进行模拟通话。任务的设置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课堂知识重点,通过练习和实践充分掌握课程知识。与此同时,模拟通话任务还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了学生使用英语的信心。在未来的飞行生涯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只有经过充分训练,学生才能具有出色的专业能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最大限度保证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模拟通话任务使得学生逐渐敢于在工作环境中使用外语,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飞行工作中更加自信,为其职业长远发展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奠定基础。2.翻转课堂“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上的时间和硬件条件有限,任课教师应当积极尝试通过课上的启迪讲解,带动学生课下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例如,在讲解陆空通话的标准术语(如acknowledge、disregard、cancel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国际民航组织最终选中这些单词并写入标准,而没有选择其他类似的单词,国际民航组织在挑选陆空通话专用词汇的时候采用了何种取舍标准。同时,教师也可以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从未来职业角色角度出发,课下查找资料,课上进行简单的汇报演示。在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既能够深入地体会行业规范的意义,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又能增强职业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对行业规则的敬畏心。

(四)师资培养兼顾提升课程思政能力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ESP课程师资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从个人角度而言,任课教师要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从外语学科的视角回应新要求,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4]摒弃对新领域专业知识学习的排斥心理。从学校层面而言,学校可以尝试建立跨学科的备课团队,将英语教师、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甚至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力量联合起来,博采众长,让他们共同完成课程设计。英语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在其各自专业领域具备优势,思政课教师擅长挖掘和整合思政元素,而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擅长行业案例分析、职业规划设计等,可在课程思政教育中增设相关环节,从而使课程内容更富有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无线电陆空通话”课程为例,备课团队成员可包括英语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和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如具备国际航线驾驶经验的航空器驾驶员、空中交通管制员等)。此外,学校也可派出ESP课程任课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或接受短期培训,以培养“双师型”教师。

五、结语

新工科战略的提出使得ESP课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ESP课程中开展思政教改非常有必要,同时其又有着独特的优势。在ESP课程思政改革开展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思政目标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思政目标的制定要结合课程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其次,不仅要在寻找思政点和融入思政点上下功夫,还要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师资建设上下功夫,将课程思政系统地引入ESP课程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王洪宁,付大安,林秋菊.新工科背景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1,31(2):39-41.

[2]刘正光,岳曼曼.转变理念、重构内容,落实外语课程思政[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43(5):21-29.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第7篇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思政教学

引言

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技术人才,而现在所说的高技术人才不仅指的是高学历人才,其中也包括高级技术人才,因此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技术人才是当前高职学校对于学生培养的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而为了能够让学生拥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必须要加强对于思政教学的重视。

一、高职思政实践教学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大多开设了思政实践教学课程,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将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政教学相融合,但是,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来说,实践教学内容不全面,在我国当前的高职思政实践教学中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比较随意,使得实践内容与教学内容不一致。其次,教学形式单一。很多高职学校开展实践教学课程,主要采取的是利用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参加实践活动,或者是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片等,但是这些实践教学的形式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最后,实践教学目的不明确,实践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丰富阅历实现情感、知识、技能的增长,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这些出发点大都未能实现,有时甚至会出现影响思政课程主要目标实现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而高职院校跟普通大学有所差别,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实用性。使学生未来能够为国家社会发展尽出自己的力量,因此必须要使学生在学到高技能的同时具有高的思想素养。

二、把思政课程融入职业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把思想政治课程融入职业素养教育中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高职中思政课程主要包括毛概与思修两门课程,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目的没有达到,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其原因首先是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视度不高,其次教学方式固化僵硬,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考核方式单一,使得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仅以取得考试成绩为目的,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而实际上思政课程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法律常识,为实现社会化和职业化打好基础[1]。把思政课程融入职业素养教育中有利于充实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时效性,并且能够更好的展现职高院校的育人特色。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提高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可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而体现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三、职业素养下高职思政教学的开展方式

(一)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

无论对于哪一类学校,在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前,教师都必须端正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要与时俱进通过积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辅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并且能够保证教师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日益进步,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跟教师共同提升。此外,授课教师在自身知识储备以及职业素养提升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共同发展[2]。

(二)有目的性的选取教学内容

由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以及办学理念的特殊性,在开展思政课程的同时,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要以满足学生在未来的就业情况为基础,保证学生日后进入社会能够迅速的适应工作岗位,并且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过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及时更新,并且根据学生的专业不同,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要保证遵循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需求以及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培养,学生的兴趣点也要作为一个参考方向。

第8篇

一、思政教育的含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不光是思想政治课讲思政,每一门专业课中都应有思政的内容,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从而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如今,很多单位在招聘时会把应聘者的思想品德、人文素质作为一项评价指标来考虑。思想品格是一个人为人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最基本的思想道德觉悟不高,专业或业务能力再好,也不会为公司为企业做出太大的贡献,并且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

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制为三年,其中在学校理论学习两年,临床实习一年。作为一名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要想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外,临床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临床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医德医风,重视医疗伦理和科学的人文素养。而目前临床实践教学中,部分带教老师多数重视专业而轻视文化,过分强调专业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等方面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对患者人文关怀上的培养。以牙槽外科教学中的“牙拔除术”为例:教学过程包括患者的问诊、诊断、治疗设计、牙拔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关心结果———牙齿是否完整拔除,而忽略了整个过程的评价,比如,在问诊中是否对患者给予了人文关怀,问诊语气是否能让患者缓解就诊的紧张情绪;在牙拔除术的麻醉术中,只关注麻药的注射效果,而忽略了注射麻药过程中是否动作轻柔,能否能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在牙拔除过程中只看术区的动作,忽略了口镜、等的不恰当应用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这些过程中的细节教学不到位,正是对学生人文精神、医者仁心教育的缺失。部分学生和学校离开教室,走上临床,在医院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显得自由散漫,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有些同学为升本或者考研做准备,忽视实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纠正这些不良现象。

三、思政教育融入口腔医学临床教学中的意义及重要性

思政教育融入到口腔医学的临床实践教学中,对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临床实践能力是关键。在临床实践中,要让学生明白一名合格的口腔医生不仅要以治疗疾病解除患者病痛为责,还要将提供口腔预防与保健也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要重视医疗伦理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临床工作中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医者仁心、高度的责任心、强大的使命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还需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医德医风,而这些常常在临床实践教学中被忽略。另一方面,在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环境下,一些伤医事件的发生或多或少会给部分学生的职业认知度造成影响,学生面对患者时,交流没有自信,对未来的医生职业失去信心和荣誉感,学习热情降低,导致学习态度消极,缺乏将来做一名优秀医生的信心及愿望。因此临床教学中,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改变教学过程中以专业为主的观念,将思政教育融入临床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和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生命伦理道德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工作,真正把培养具有博爱情怀和高尚医德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作为教学的重点,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思政教育在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实施

(一)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临床病例教学中

实习作为学生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第一个平台,是提高医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除了要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外,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及人文素养的培养也不能忽视,在临床工作中要注重学生的医德修养,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1.医患沟通技巧中的思政教育。作为一名口腔医学生,将来从事的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那么在临床实践教中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便是临床实习目标之一,将思政教育与人文关怀融入医患沟通的过程中,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及患者家属,做到多聆听、多关注、多解释、多思考、多协调,以良好的职业素养面对每一位患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好的医疗诊治结果固然重要,但病人良好的感受及满意程度同等重要,这决不仅仅取决于医疗技术,更多是取决于诊疗活动中的服务[2]。2.治疗过程中对“无菌原则”教学的思政教育。无菌原则是每一位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的职业红线,除了与病人交流沟通时应具备的人文精神及基本的职业素养外,在为患者治疗疾病时更要有高尚的医德指导操作,比如在治疗时的无菌原则,口腔疾病治疗经常会暴露病人的血液、唾液,而很多疾病都会通过这两种途径传播,我们在治疗口腔疾病时用的工具是一人一消毒,但是治疗台、治疗椅没法达到一人一换,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要有崇高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不光是为了治病而治病,更应注重细节,注重治疗的过程,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造成院内交叉感染而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伤害。曾有报道,一名70多岁的大爷在口腔诊所看完牙齿后感染了梅毒,该事例体现出医师在操作过程中医德的欠缺,未遵守无菌原则,仅仅是为了给患者治疗疾病,没有考虑到交叉感染的问题,给患者身心带来了不可弥补的伤害。3.在正确的适应症、治疗材料选择中的思政教育。近些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也日益增强,口腔科就诊的患者一部分是需要治疗疾病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改善美观而就诊的,个别医生为了追求利益违背医疗原则为病人选择价格高昂而不适合的治疗计划,给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还有在选择治疗材料时的适合原则。众所周知,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口腔科常用的材料五花八门,个别医生为了利益的最大化,选择高价材料介绍给患者,口腔医生作为医者,同样要医者仁心,要有高尚的医德,要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本着为病人服务,一切为了病人的原则出发,应该严格遵守医疗原则的适应症选择,用恰当的方法及适合的材料来为患者治疗,而不是最贵的就是最好的。临床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将以上问题落实到每一位就诊病人的治疗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高尚医德感染每一位学生。尤其高职院校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基层医院或者更多的是口腔诊所,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严格地对待每一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做一名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合格口腔医生。

(二)建立科学的思政教育考评体系

思政课程的考核现在仅停留在政治理论课结束后进行的考试。在其他课程里没有加入对思政内容的考评,而“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每位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医者仁心更是每一位医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人文素养,作为一名医生,掌握精湛的医术固然重要,但是高尚的医德更是不可或缺。将思政内容融入到医学生的临床教学中并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已迫在眉睫。高校应在学生毕业考试中将临床实习一年的思想政治表现计入考试分数,在毕业总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并作为评优评先、升本或者推荐就业的一项重要指标。

五、结语

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3]。2017年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严谨、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专门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的神圣职责[4]。临床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外,还要加强人文素质和医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5]。

参考文献:

[1]李杨.高职高专院校《康复治疗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23):174-175.

[2]刘宾.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5(27):50.

[3]段丽芳.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5):81-82

第9篇

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基于当前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把供给侧改革这个概念引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是可行的和必须的,甚至这将成为提高思政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

然而就目前来看,思想政治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从学生学习状态来看:整体上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缺乏积极性;另外有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又不愿吃或吃得撑的现象。从教师教学状态看,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落后;二是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和现代感;三是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没有热情与创新;四是满堂灌,面对不同需求主体教学供给没有差异性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吃力,教学效果不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个结果,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思政教学中教学关系出现了问题,而归根到底就是思政教学中供给与需求出现了问

题。正是因为教师的教学供给质量不高,导致学生对政治学习的需求不大。光是一味地强调学生要背、学、做,也就是强调学生的需求,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就决定了他们的需求也是有限的。当老师提供的产品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吊不起他们的胃口时,他们就必然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别的科目上,对政治就会失去兴趣。因此如何通过提供有效的供给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东西,从而解决政治学科发展的瓶颈问题,这是值得每个思想政治教师深思的问题。

个人认为思政教学供给侧改革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课堂教学内容方面,二是课后作业布置方面,三是练习反馈与讲解

方面。

一、课堂内容讲解不宜太全,忌面面俱到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把知识点讲得很全面、很清楚、很详细,唯恐少讲了一分钟,就漏讲了一点。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是因为老师说得详尽了,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是用“嘴”在“生吃”知识,而不是用脑把它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心智便会处于疏懒的状态,养成依赖的心理。如果老师的教造成了学生不想学,这样的供求就是一种结构失衡的供求。虽然看上去供给很多,但都不是高质量、合胃口的供给,而是一种降低需求欲望的供给。这样就形成了学生被动学习,而不是主动学习的状态。当然也就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相反,如果我们在政治教学中给学生制造一些内容的悬念或有意地忽略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反而会使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因此我主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大胆一些,该放手时要放手,不能过于保守。正所谓有舍必有得,思政教学也要有舍得精神。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教材吧!这些时间会让你得到百倍的补偿。”当然,反对老师讲得太多,并不等于说老师就什么都不用讲,因为毕竟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教学内容也有难易之分、主次之别,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带领他们主攻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要点,有效提高供给的质量和针对性。而对于学生能自行解决的内容可以点到为止,这样,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把握了要点,解决了难点,弄清了重点,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后作业设计要优化,做到宁缺毋滥

课堂知识是否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以及对知识的消化巩固都必须通过课后作业来进行。毫无疑问,适时、适量、适度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巧、培养能力、发展思维。但长期以来,大多数老师对于课后作业设计普遍重视不够,要么是传统的一刀切,缺乏层次性;要么作业机械枯燥,缺乏趣味性;要么作业设计单一死板,缺乏开放性,致使学生对待作业如同对待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被动勉强为之。这就说明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计这一环节出了问题:提供了很多低质量的,甚至是劣质的无效供给,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有效需求。甚至有些学生转而求其他。这就出现了政治课后作业供需失衡的现象,影响学生巩固提升知识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优化作业设计,树立“弹性”意识,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趣味盎然、形式多样的“超市”作业,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悦、民主的思维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需求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三、作业讲解反馈要及时,方式宜多样化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