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渡河工程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1 16:33: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渡河工程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渡河工程论文

第1篇

1.1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却往往口号喊得响,实际重视程度却不够。在实际的施工管理时,由于管理模式的低效等原因,安全管理始终不能摆到应有的位置,对安全生产责任的重要性没能正确认识,所以导致一些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而且有一些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投入的经费不足,一些设备用品、安全工具等配备不齐全,一些安全措施也难以落实到位,有些企业安全资料存在造假,甚至没有安全资料档案等情况屡有发生,这些问题都给安全施工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1.2质量问题

质量就是工程的生命,是工程能否平稳运行的根本保障,科学的管理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质量保障是通过高效的管理实现的,一方面是健全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高标准、严要求,提高管理水平,发挥施工特长;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严格监理、严格把关验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漏掉一丝一毫,及时消除质量隐患;再有一方面是严控材料质量,把好材料关,避免因材质本身问题而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以重视,不可掉以轻心。

1.3成本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花费是十分巨大的,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增加很多成本,工程建设的目标是高标准、高质量,但同时也要达到价廉,用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大的回报,这在实际施工中的确是一对矛盾,但也并非不可能,成本控制要落实到施工的全过程,需要解决和克服的问题也较多。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内容

2.1施工前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前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投标文件的编制及施工承包合同的签订以及工程成本的预算,同时要根据工程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合同及施工方案。施工前的管理是属于准备工作阶段,这段时间是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基础,准备的充分与否是决定工程能否顺利进行以及能否达到高标准高质量的决定条件。

2.2施工中管理

一是对图纸进行会审,根据工程的设计确定质量标准和成本目标,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于一些相对复杂、施工难度较高的项目,要科学安排施工程序,本着方便、快速、保质、低耗的原则进行安排施工,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二是对施工方案的优化。施工方案的优化是建立在现场施工情况的基础之上的,根据施工中遇到的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组织,以有效控制成本进行针对性管理,做好优化细化的工作。三是加强材料成本管理。对于材料成本控制,首先是要保证质量,然后才是价格,不能为了节约成本而使用质量难以保证的材料,要质优价廉,再有要根据工序和进度,细化材料的安排,确保流动资金的合理使用,既保证施工作业的连续性,同时也能降低材料的存储成本。另外对于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要科学合理的放置,减少不合理的搬运和损耗,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另外要控制材料的消耗,对大宗材料及周转料进行限额领料,对各种材料要实行余料回收,废物利用,降低浪费。

2.3水利工程施工后管理

水利工程完工后要完成竣工验收资料的准备和加强竣工结算管理。要做好工程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以确保完工交付竣工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在竣工结算阶段,项目部有关施工、材料部门必须积极配合预算部门,将有关资料汇总、递交至预算部门,预算部门将中标预算、目标成本、材料实耗量、人工费发生额进行分析、比较,查寻结算的漏项,以确保结算的正确性、完整性。加强资料管理和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3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改善的主要方法

3.1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水利施工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涉及的方面较多,复杂而且综合性较强,在管理中要顺应时展,借助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运用,同时采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和计算手段,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及现场监控管理,完成施工的数据传输及汇总,利用信息及数字进行现场的施工管控,根据数据进行科学的决策,以便控制施工质量和成本。

3.2施工管理中人员的素质管理

第2篇

关键词:意义地位和作用主要问题完善管理

一、引言

合同管理作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与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并列的一大管理职能。合同管理中稍有失误即会导致工程亏本,承包商如何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根据国外经验,合同管理产生的经济效益往往大于技术优化产生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合同管理。

二、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发育和完善,政府管理部门使用合同来引导和管理建筑市场,顺应了政府转变职能,应用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调节和管理市场的大趋势。而各建筑市场主体也必须依据市场规律要求,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合同管理。

(二)规范建设各方行为的需要。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界定了建设主体各方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关系,是建设主体各方履行义务、享有权利的法律基础,同时也是正确处理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争执与纠纷的法律依据。纵观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经济活动及交易行为,所出现的诚信危机、不正当竞争多与建设主体法制观念淡薄及合同管理意识薄弱有关。加强合同管理,促使建设主体各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并处理所出现的争执与纠纷,才能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建筑业迎接国际性竞争的需要

至今,我国建筑市场已全面开放,国外承包商进入我国建筑市场,从而引发种种问题,如盲目压价、压工期和要求垫支工程款以及我们不能及时适应国际市场规则,特别是对FIDIC条款的认识和和经验不足,这些来自国内外建筑企业的问题,严重冲击、挑战着我国的建筑行业。我国建筑行业想要与国际建筑齐头并进,就必须适应国际市场规则、遵循国际惯例;只有加强合同管理,建筑企业才有可能与国外建筑企业一争高下,才能赢得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三、合同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合同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合同确定工程项目的价格(成本)、工期和质量(功能)等目标,规定着合同双方责权利关系。合同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必须融合于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要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必须对全部项目、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项目的所有工程活动实施有效的合同管理,就必须要求政府管理部门转变职能,更多地运用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调节和管理市场,而不是用行政命令干预市场;承包商也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要求,健全和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所以合同管理必然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

(二)施工合同是承发包双方履行义务、享有权利的法律基础

为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通过明确承发包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可以合理分摊承发包双方的责任风险,建设工程合同通常界定了承发包双方基本的权利义务关系。如发包方必须按时支付工程进度款,及时参加隐蔽工程验收和中间验收,及时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和办理竣工结算等。承包方则必须按施工图纸和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向业主提供符合约定质量标准的建筑产品等。合同中明确约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是承发包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是双方履行义务、享有权利的法律基础。

(三)合同是处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争执和纠纷的法律证据

合同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合同管理目标责任的分解,可以规范项目管理机构的内部职能,紧密围绕合同条款开展项目管理工作。任何一个建设项目的实施,都是通过签订一系列的合同来实现的。通过对承包内容、范围、价款、工期和质量标准等合同条款的制订和履行,业主和承包商可以在合同环境下调控建设项目的运行状态。通过对合同管理目标责任的分解,可以规范项目管理机构的内部职能,紧密围绕合同条款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建设项目由于建设周期长、合同金额大、参建单位众多等特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业主与承包商之间、不同承包商之间、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以及业主与材料供应商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争执和纠纷。而调节这些争执和纠纷的主要尺度和依据应是承发包双方在合同中事先作出的各种约定和承诺,所以,合同是处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争执和纠纷的法律依据。

四、目前建设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淡薄

在合同的签订阶段以及签订后的履行过程中,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合同管理把关不严经常导致重大法律纠纷产生;合同当事人的合同履约意识淡漠,缺乏专业合同管理人才,施工合同履约程度低,违约现象严重。有些工程合同的签约双方都不认真履行合同,随意修改合同内容,或违背合同规定。主要表现在合同签订阶段和合同履行阶段。在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主要有:合同主体不当;合同文字不严谨;合同条款挂一漏万;违反法律法规签订无效合同等。在合同履行阶段的问题主要有:应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应当发出的书函(会议纪要)没有发出或发出不规范;应签证确认的没有办理签证确认;应当追究的错过了诉讼时效;应当行使的权力没有行使;应当重视证据(资料)的法律效力的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发生损失时由于法律意识差往往又不能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挽回损失。

(二)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施工企业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建设,合同管理比较混乱。合同管理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是建筑企业合同管理责任主体错位,合同履行主体分工不明确,把项目部或项目经理作为合同责任主体,而企业法人则远离合同管理,造成企业法人对合同管理弱化。二是建筑企业法人合同管理部门与项目部合同管理部门工作脱节。企业法人合同管理部门对项目部合同管理部门缺乏业务指导,项目部不能及时反馈合同履行中的信息,使企业合同履行中的关键问题缺乏合同专家讲解,造成项目合同管理出现漏洞无法弥补。三是企业缺乏一套严谨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合同的审核、签订、履行、变更、中止或终止、解除及合同的监督考核全过程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未能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四是有的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签约随意性大,对合同审查、把关不够,权限设置混乱,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三)专业人才的缺乏产生的影响

合同管理是一项高智力型的工作,它是全局性、专业性、技术性和法律性很强的极其复杂的管理工作,对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目前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影响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中小型建筑企业从事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人员,大多数是非专业出身,往往都是由经营部的一般经营人员担任,也有的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对合同管理认识不足,业务水平较低。

(四)不重视合同归档的管理

对合同归档管理重视不够,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合同管理手段落后。一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仍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合同的归档程序、要求没有明确规定。合同履行过程中没有严格监督机制,合同履行后没有全面评估和总结。

五、完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对承包商的资质管理

在加强对承包商的资质管理上,我国可以借鉴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做法。制订承包商违规扣分准则,规定若承包商在投标中出现违规行为,有关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扣分,当扣分达到一定的数值时,就对其降级或除名。其次,结合建筑产品质量进行资质管理,可对承包商的建设业绩进行打分管理。通过严把建筑承包商资质管理关,从总量上控制建筑施工队伍的规模,解决目前建筑市场上供求失衡与过度竞争问题,从根本上杜绝压级压价。同时,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承包商参与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对承包商的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维护正常的建设市场环境,确保建筑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二)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

一是加大小型工程纳入招投标中心管理的力度。将小型建设工程统一纳入招投标中心管理,实行严格监督、严格管理。二是加强对投标单位资格的审查工作。实行分级审核制,重点加强对投标单位经营实绩的考察,杜绝挂靠投标现象。三是严格控制工程成本。采取最低合理价中标和以批准的工程概算扣适当下浮额确定招标标底等手段控制成本,对工程进行后期监督、严格把关,切实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四是公开招投标程序。及时工程建设相关信息,公开招投标内容和程序,确保招投标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三)借鉴国际经验,推行适用于市场经济的合同示范文本

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筑市场同样面临对外开放问题,在工程管理的许多方面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同纠纷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以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因此,在合同管理方面,要不断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以加速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需求的合同管理模式。新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很大程度地参考了文本格式,较以往合同文本有较大的改进,有利于促进建筑市场的发展,应该严格执行。

(四)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推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是企业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合同管理人员首先必须是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同时还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法律、法规;精通合同业务,熟悉合同履行和工程索赔管理。施工企业应重点培养有应变能力、坚持原则、知识面宽广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合同管理工作。同时,推行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因为目前我国己正式推行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造价工程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搞好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和合同管理。因此,建议在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设置注册造价工程师岗位,专司合同管理职责。

(五)加大合同管理力度,保证施工合同全面履约

为保证施工合同全面履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把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列为整顿规范市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项目建设中抓好各目标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特别是事前控制。对签订的各项条款必须牢记,找合同履行中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对资金不到位的项目不予办理工程报建手续,不得组织招投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并根据法律、法规和合同的规定加以解决,以提高合同的履约率。整个合同履行的控制过程按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方法行,从而达到有效的管理控制、全面地履约合同,从而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六)加强合同法律意识,减少合同纠纷产生

承包商由于缺乏法律和合同意识,在签订合同时,一经签订,即成为约束合同双方的最严格的法律文件,合同中的每一条都与双方利害相关。建筑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如对其中合同条款未做详细推敲和认真约定,特别是对违约责任、违约条件未做具体约定,即草率签订,则容易导致工程合同纠纷的产生。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切问题都应明确具体地以书面形式规定,不要进行口头承诺和保证。因此,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合同主体要对合同合法性、严密性进行审查,减少签订合同时产生纠纷因素,把合同纠纷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以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以及工程结算的顺利开展。

(七)加强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合同法》是建国以来,特别是开放改革以来,合同管理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合同理论的实际运用。分则第十六章对建设工程合同,作出了专门的法律规定,更有利于我们建筑施工企业规范自己的合同管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把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起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及合同管理体系,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这些环节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各层次都应有自己的合同管理体系。在加强合同管理体系的同时,必须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和相关的法规,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把《合同法》的大多数有利于建筑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条文纳入企业合同管理体系之中。

(八)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工作

在工程施工承包中,索赔是承包商要求补偿损失的正当方式,是维护当事人合法利益的一项根本性措施,通过索赔能使承包商在合同实施中的风险得到合理的再分配,使施工合同中的风险分担程度更趋于合理化。因此,承包商在加强施工合同管理的同时,还应做好合同资料和相关的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这些工作,不仅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需要,而且也是承包商执行合同,处理变更和申请索赔时所需的有力依据。

(九)加强合同及相关文件归档管理工作

合同文本及相关资料均属重要的法律文件,应加强合同及相关文件归档管理工作。合同的编号、登记、整理、分类、归档、保存、保管配备专人管理以便复查,为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创造条件。建设项目建设周期长,专业多,交叉施工复杂,在项目结算时很多争议问题需依据签证、会议纪要等相关资料予以解决。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分明、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一系列管理工作处在有效的控制状态。为此,做好资料归档工作决不是简单的文档管理问题,应专人负责,负责到底。另外,要加快合同管理信息化步伐,及时应用先进管理手段,改善合同管理条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邓铁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J]-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02.02

[2]董冰-浅析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科学信息(学术版)》-2006(11)

[3]刘福仁-对健全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的几点认识[J]-《邮电企业管理》-2000(03)

第3篇

关键词: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274-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况,一方面表现在城镇化建设中高层建筑物的建设,另一方面表现在交通运输工程中的土木建筑工程,如道路(包括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桥梁、隧道、港口、码头等工程。与之相呼应,我国相关领域专业的高等教育也出现了迅速发展的事态。为了与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应,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是近几年出现的新专业,其核心综合了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渡河工程相关的专业技能,其专业基本知识包括了基础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铁工程、地下厂房建筑工程等方面。该专业同时结合了工程安全与管理工程、计算机工程等专业的基础知识,又结合了工程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培养出既要满足市场经济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需要,又要顺应社会和时展方向的建造工程师、管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这样,在人才培养上,专才的培养和通才的培养既相互统一又相互矛盾。因此,如何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方面能均衡二者的关系,制定出合理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本文将对我国道路桥梁工程专业普通高校课程体系建设进行详细探讨,并分析其合理性。

二、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既能掌握道路桥梁及地下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方法和专业技能,又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需要,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自然科学素养和高尚品德的高等专业人才,能从事道路桥梁和地下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咨询、科研、教育、维护和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科研开发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在制订人才培养的方案上,要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中,既要设置能够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的专业课和选修课,又要设置必需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最终培养出适应不同行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

要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专业及专业方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以及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动态;要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从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相关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所必须的测绘制图、运算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高速公路、一般道路、大中型桥梁工程和地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的初步技能。同时要系统掌握英语的基本应用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资料、论文、规范及其他技术资料,能够具备一定的听、说、写的能力,并要掌握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四、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设置是教学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新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要坚持的原则为:使学生能够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知识;同时注重专业性和基础性,整体优化课程设置,科学处理好本专业各个教学环节的关系,为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培养优秀的工程人才。

1.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培养方案应适应我国大众化技术人才教育教学的相关发展要求,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能够真实反映专业人才教学的基本规律,体现教育的发展新动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标准,培养既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又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坚持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时总结本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的教学改革成果并将成果应用于新的培养方案中,力争在“回归工程”教育、整合与优化、课程更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2]。

2.专业方向设置。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下设有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地下工程与安全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专长和人才需求信息,在第三学年自主选择一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分别针对各自的特色与需求,设置若干专业方向特色模块课程。其中道路工程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道路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咨询、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还可以从事桥梁和隧道工程相关的技术工作;桥梁工程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桥梁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咨询、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还可以从事道路工程相关的技术工作;地下工程与安全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地下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咨询、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还可以从事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及道路桥梁工程相关的技术工作。

3.课程分类及各类课程学时与学分比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最长不超过六年,学生按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本专业总学分178,其中课内计划学分171,修完相关课内教学计划并通过考核即可获得相应学分;课外实践7学分,其学分的认定按相关任课教师及创新实践学分的有关考核办法执行。三个专业方向的所有课程分为三类,即平台课、模块课和课程群。

(1)平台课。平台课又包括公共基础平台课和学科基础平台课,是三个专业方向都必须要修的课程。公共基础平台课共60.5个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35.4%;学科基础平台课共43.5个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25.4%。

(2)模块课。模块课又包括专业基础模块课、专业方向共享模块课和专业方向特色模块课,其中专业方向特色模块课是针对每个专业方向所设置的特色课程。专业基础模块课共16个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9.4%,专业方向共享模块课共11个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6.4%,专业方向特色模块课共28个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的16.4%。

(3)课程群。课程群又可称为专业方向拓展课程群,其中设置的课程均为与三个专业方向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相当于传统课程体系中的专业选修课。每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业需要在课程群里选取至少12个学分的课程,所修学分占总学分的7%。专业方向拓展课程群的课程涵盖了与三个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涉及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等各方面。

4.实践教学环节。本专业从第一学年的军训开始,实践教学环节一直贯穿于四年的培养过程,除军训外,其余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物理实验、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地质实习、专业测量实习、专业生产实习以及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以及创新实践等环节。其中课内实践环节为35.5学分,课外实践7学分,课外实践不计入总学分,但需考核合格方准毕业。

五、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

1.在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中采用平“平台课”+“模块课”的做法,一方面可大大减少课堂老师讲解的时间,使本专业课程内容的设计发展方向更趋于综合化,另一方面可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拓宽[3]。在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设置不同层次和方面的选修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而且在学生毕业后,既能使学生对其他专业方向的特点有所了解,又能使之较快地适应本专业方向的工作和学习。进一步改革后的培养计划更加重视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认识到作为一名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方面的工程师在将来的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课程体系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将总学时减少,对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整体优化组合,及时改革更新课程,进一步放宽课程设置的口径,为学生创造更多自由发挥和独立思考的空间。在专业平台课与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中,提高人文、社科、经管类素质课以及自然科学基础和专业基础课训练的比重,加强学生人文和社会科学素质教育和专业基础理论素质方面的教育,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和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在确保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前提下,适当减少了基础课程教学所占的比例。尽管基础理论方面的学习有益于学生对工程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理解,但在学生涉及到实际工程之前过多地进行纯理论的学习,缺乏针对性,这种教育方式属于灌输式教育,所以很多学生毕业时总觉得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到的不多,这实际上就是他们对基础理论理解层次欠缺的问题[4]。因此,应将应用型本科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教学重点放到应用教学上来。

4.新课程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培养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应用型人才不应是单一人才,而应是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等领域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同时,应用型课程应紧密结合实践型课程,应用型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工具,而工具的熟练必须通过大量实践,必要的工程实践经历可以说既是应用型教育的手段又是应用型教育的目的。然而,实践课程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在课堂中过多的训练内容,很难使学生具备全面解决所有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设计题目布置的大小和多少,而是要使学生的工程素质得到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4]。

5.新课程体系在设置时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进一步细分为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地下工程三个方向,这就使得按照该课程体系培养出的应用型毕业生更具有适应性。一方面满足了“通才”的要求,即三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均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专才”的要求,即在“通才”的基础上,每个专业方向对其相应专业技能进行重点加强。

六、结语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交通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这就使得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也需不断提高,相应地,对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也要与时俱进,要根据国家建设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将新内容、新知识和新方法纳入其中并加以优化组合,不断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参考文献:

[1]丁宝宽,陈四利,鲍文博,金生吉.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45-47.

[2]曲贵民,林莉,宋高嵩.土木工程专业平台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5):139-140.

[3]周莲芳.地方高校大类招生模式下“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30(5):126-128.

第4篇

关键词:高密度勘探; 输气管道工程;

中图分类号:P6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的长输管道工程勘察是自50 年代开始随着管道建设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当今随着对外技术交流的广泛深入和涉外管道工程的建设,尤其是全球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管道建设的又一个的到来,对长输管道的工程勘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输管道工程勘察相对于建筑、水电、铁路等工程勘察有其特殊性,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进行了一些非常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本文就对高密度电法勘探在长输管道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和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电法勘探原理

高密度电法是八十年代国际上兴起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其原理与常规的电阻率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前者在探测剖面上同时布置多道电极,由人工控制向地下发送电流,使地下形成稳定的电流场,通过自动控制转换装置对所布设的剖面进行自动观测和记录。高密度电法可进行二维地电断面测量,兼具剖面法和测深法的功能,是进行地层划分、探测隐伏断层构造、岩溶空洞以及地质滑坡体等的一种有效手段。相对而言,高密度电法具有测点密度大、信息量大、工作效率高等特点,测量过程中,通过转换装置控制电极间的不同排列组合,能够实现直流电法勘探中的各种装置形式的探测,可以提供更多的地电断面信息,有利于对比分析,因此充分发挥了物探技术在勘探中的优势。

二、工作方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际上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关于阵列电探的思想早在7 0 年代末就有人开始考虑实施,英国学者所设计的电测深偏置系统实际上就是高密度电法的最初模式。在现场测量时,它只需在预先选定的测线和测点上,将全部电极设置在一定间隔的测点上,然后通过特制的电极转换装置根据需要,将这些电极组合成指定的电极装置和电极距,快速完成多种电极装置和多电极距在观测剖面的多个测点上的电阻率法( 视电阻率) 观测。再配上相应的数据处理、成图和解释软件,便可及时完成给定的地质勘查任务。

其中,

高密度电法勘探温纳装置α排列。最小间隔系数n(MIN)=1,最大间隔系数为n(MAX)=16。每个断面的探测参数如下:

排列方式:α排列

电极:60

电极间距(米):5

最小间隔系数:1

最大间隔系数:16

供电电压:180V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中南大学研制的激电法反演软件IPInv。数据处理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反演处理。

2)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

(1)编辑视电阻率值,对突变点和噪声引起的畸变数据进行剔除;

(2)对由多个测量断面组成的剖面进行拼接;

(3)把各电极所对应的平面坐标添加到数据文件中;

(4)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剖面,把高程坐标添加到数据文件中,以备反演处理时进行地形校正处理。

3)反演处理

野外采集的数据经过反演计算,转换为深度――电阻率的关系,以获得地下地电断面的特征。反演处理主要包括:根据地质调查资料建立初始的二维地电模型、选择反演参数(阻尼系数、迭代次数、收敛极限)等,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反演计算,查看反演结果,最后进行地形校正,获得最终的地下地电断面,用于地质解释。

三、工程应用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经西安、南昌,南下广州,东至上海,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浙江和上海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干线全长4859km,加上若干条支线,管道总长度超过7000km。 项目物探组共承担了以下四条隧道的初步工程物探(反射波地震勘探和高密度电法)工作:①密岭一号隧道,长1224.72m;②密岭二号隧道,长1605.93m;③杨家村一号隧道,长219.15m;④杨家村二号隧道,长1891.50m。这四个隧道分散在两个测区,前两条隧道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枚江镇和巾石乡境内,后两条隧道位于江西省南康市赤土乡和大余县新城镇境内,工区交通便利,附近有105国道,323国道以及其它公路通过。四条隧道属于丘陵-低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地面黄海高程变化在150m至800m之间,山比较陡;当地雨水充足,使得测区范围内植被覆盖良好,树木茂盛,茅草丛生。

根据该段高密度电阻率二维反演断面成果图,该隧道沿纵剖面电阻率异常形态复杂,大致可分为三段。桩号m2A+0m~m2A+320m段在整条剖面上电阻率值相对较低,基本在1000欧姆・米以下,局部有高阻体出现。在桩号m2A+320m~m2A+1040m范围内电阻率值表现为高阻低阻相间分布,高阻体电阻率值一般在3000至10000欧姆・米以上,推测对应区间内基岩面埋深较浅,而此段内有多处低阻异常带,电阻率值最低处仅为几十欧姆・米,推测为岩体破碎带。在桩号m2A+1040m~隧道出口,电阻率值普遍在3000欧姆・米,局部低阻异常值也在700欧姆・米以上,推测岩体较为完整,仅有局部破碎带存在。对整个剖面内多处低阻异常带分析如下:

在桩号为m2A+292m~m2A+348m段出现了阻值小于200欧姆・米的低值异常,埋深在15m以下并向下延伸;

桩号为m2A+400m~m2A+480m段内出现一组低阻圈闭异常,其电阻率值为100欧姆・米以下,推测为构造破碎带;

桩号为m2A+640m~m2A+750m段,埋深30m以下出现了规模较大的低阻体,其阻值最低处小于100欧姆・米,推测为低阻充填物桩号m2A+764m~m2A+828m之间出现低值异常带,电阻率值最低处不足100欧姆・米,与高阻围岩阻值差异明显,可能有破碎带存在;

桩号m2A+916m~m2A+945m范围内出现了条带状异常,产状近乎直立,电阻率值在150欧姆・米左右,可能为构造破碎带;

桩号m2A+988m~m2A+1026m及m2A+1308m~m2A+1344m范围内较高阻围岩的阻值差异明显,但这两处电阻率均在500欧姆・米以上,推测为破碎带,但低阻充填物存在的可能性不大。

测区地形条件复杂、高差起伏大,工作条件相对较差,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探探测精度。本次高密度电法工作成果提交后布置两钻孔进行验证,均在预测位置发现破碎带,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密度探测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已很广泛,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有效数据的分辨

在数据采集的现场,我们必需能有效地分辨:采集到的数据是不是有效的数据,用句简单的话就是:原始数据是否真实?

一般而言,有效的高密度电阻率法成果数据有如下特征:等值线较为平缓,没有突变起伏点,高阻、低阻区的变化是渐变的;视电阻率数值上没有孤值畸变异常,反应到等值线上是没有“漩涡异常”(独立的漩涡状异常是可以通过编辑原始数据来解决,密集的,如出现较多的漩涡状异常则需要重测);等值线上没有出现规律的“八字异常”及其演变而成的“半八字”或“双八字”异常。

2、观测方式对数据成果的影响

目前,高密度电阻率法仪器发展得相当快,几乎所有的电阻率法观测装置都可以在高密度仪器中实现。总体而言,笔者倾向于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观测方式分为两大类:剖面类观测方式和测深类观测方式。

在不少技术人员的眼里,这两种方法是等效的,其实不然。设计现场作业及处理时,应按如下原则选择观测装置:只要场地条件许可,尽量采用剖面类观测方式,尤其是首选四极剖面装置,因为这种观测方式是真正集中了电剖面和电测深法的优点,其采集点分布更均匀合理,在不少场合、不同要求的勘探项目中都可以取得好的效果。在剖面烃观测时,其资料的反演解释时应以二维剖面为主,单点测深、水平曲线分析为辅。而在场地限制只能采用测深类装置时,要尽可能改善各点的接地条件,资料反演解释时应以单点测深反演为主,二维剖面为辅,尤其是解释出直立状接触带时,一定要谨慎,以免贻笑大方。

3、错误对待反演成果

在和不少生产单位接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一种倾向危害很大:有一些单位和技术人员非常迷信反演软件的力量,每一条剖面都经过反演,甚至于在资料解释时只看反演剖面不看原始剖面,最终的报告也只附反演成果,这是非常幼稚的,常常会遭至较大的失败。

五:结束语

对高密度电法勘探理论的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等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开拓,使之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兴泰.高密度电阻率法及其应用技术研究[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Vol.21,No.3,1991.

第5篇

作者:尤培波 宋帅奇 刘恒 单位:河南城建学院

教师应顺应潮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授课教师可以专门创建一个桥梁工程的课程网站,介绍国内外桥梁建设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桥梁文化和桥梁人物,设置系列课程链接,引入兄弟院校专栏,不断更新和丰富网站内容,打造特色鲜明的网站风格。将课程相关内容,如多媒体课件、工程案例、课外阅读资料、各种桥梁结构的实际工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到网站上,供学生下载阅读和欣赏。同时开辟留言板块,方便学生与教师的交流。通过提供这样一个课外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可大大激发学生对桥梁工程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既有力弥补了课堂容量的不足,又增强了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优化课堂内容课堂教学是高等院校教育的主阵地,理论课讲授时切忌追求面面俱到,但求学会,必须注意处理好重点和难点的关系。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优化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对本课程重点与难点的处理。首先要明白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前需要哪些前期知识,其次要清楚学生学习的难点何在,然后认真备课,让学生掌握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如桥梁结构构造教学,这部分内容规定性的东西多、内容零散,在授课时应进行适当归纳与分类,尽量使其条理化和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积极探索N+1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学任务15周,教师授课14周,学生有1周的时间练习、讨论、答疑等。具体操作过程:教师选定某一章节的内容,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提前让学生自己看教材,查找相关论文等课外资料,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然后将课件发送给教师。教师负责筛选一至两个优秀课件,让学生课堂上现场教学,然后让其他学生提出疑问和建议,最后教师本人做总结。采用探索N+1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由于许多条件的限制,现场教学往往被很多高校所忽视,若条件许可一定要安排这一环节,并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切忌走马观花,使现场教学流于形式,丧失现场教学所应达到的效果。现场教学需要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合理安排时间及现场教学地点,应注意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已建、新建及在建桥梁工程。现场教学时,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安排学生自由参观,然后由教师一一介绍。现场教学更应注意组织教学秩序,否则既不能保证学生安全,又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可以使教师所讲的桥梁工程专业知识更加切实、生动、易接受,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作为道桥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桥梁工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应大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积极优化课堂内容,加大现场教学力度,注意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大力改革作业教学,促进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6篇

【关键字】道路交叉 渠化交通 交通设计

一、渠化交通的概念和作用

渠化交通指的是在平面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在交叉口合理地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标线等,把不同行驶方向和车速的车辆分别规定在有明确轨迹线的车道内行使,避免相互干扰,从而减少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行人之间碰撞的可能,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道路交叉通管制的目的就是缓解交通拥挤,使车辆通过交叉口时平顺畅通,从而提高其服务水平;减少和消除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渠化交通是道路平面交叉交通管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渠化交通具有分离冲突点;控制冲突时的交通流线角度;压缩交叉口内不必要的路面铺装控制交通路径,指示交叉地点;为主要交通流向提供优先通行条件;保证过街行人安全; 保护转弯车辆;提供设置交通标志的场所;阻止车辆驶入禁行方向;控制车速等作用和优点。

二、渠化的目的及渠化时应考虑的因素

(一)渠化交通的目的

在交叉口处渠化交通是为了达到以下交通目的:分离冲突点;控制冲突时的交通流线角度;控制交通路径,指示交叉地点;为主要交通流向提供优先通行条件;保证过街行人安全;保护转弯车辆;提供设置交通标志的场所;控制车速等。

(二)渠化交通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为达到上述目的,渠化交通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各种因素:

1.人的特性。人的行动有习惯性;希望行驶短捷路径方向;人的反应及采取措施需有足够的对间;有选择正确行动的能力等。

2.交通特性。渠化的交通能力及交通量;转弯交通情况;行车速度;车辆的几何尺寸及行驶特征;公交车辆的运行情况;行人及非机动车的数量及行驶状态;以往交通事故发生情况等。

3.交叉处的几何及物理条件。交叉口的总面积;可能冲突的区域;交叉处相交道路的交叉角度;交叉口各向交通的行车视距条体;变速区段的长度;道路纵坡、横断面形式及路面类型;沿路的交通设施及利用情况;交通岛的数量、大小及形状;交叉处的照明条件等。

三、渠化交通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渠化交通设计的原则

作交叉口渠化交通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不同交叉口所具备的不同的交通、几何及物理等条件,应尽量减少交叉口车辆可能冲突的路面面积,交叉口内路面铺装面积过大时,车辆及行人通过交叉的路径选择灵活性也大,这样反而增加了车辆及行人在移动中冲突的范围,使通过的危险性加大。使用渠化措施压缩路面面积,使车辆及行人通过交叉时的路径单一且集中,这可有效地控制冲突范围,在较小的冲突范围内,人们可准确地判断并采取应急措施,从而增加安全度。

要加大交通流的交叉角,车辆交叉通过时,其交叉角度越接近直角越有利。这是因为:冲突可能面积减小。当交通流垂直交叉时,其交叉点确切、固定,因而可控制在很小范围内,使车辆通过交叉点的时间最短。而交角越小,实际交叉过程历时越长,可能产生冲突的机会越多,易判断被交叉车辆的通过速度。车辆在通过交叉的过程中,总是一方利用另一方的车间距穿插通过,为确保通过的安全性,应保证交叉处可使驾驶人员正确判断对方车速,而判断车速的有利位置是在车流的垂直方向上。要减小车流的分、合流角度,当车流不是交叉,而是分流、合流或进行交织时,渠化设计应使其分、合流角度尽量小。遇特殊情况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决定。

(二)渠化交通注意事项

在平面交叉使用渠化交通的管制措施来处理交通时,如渠化岛设置得当,可取得相当好的效果。对交叉的交通进行渠化时,应充分考虑交叉处的道路交通条件,进行精心设计,应注意以下事项:应通过对通行能力和安全性等的充分分析后,再确认进行渠化的必要性,且忌在交通条件不适当处使用渠化;渠化后的车道宽度要适当,过宽会导致车辆并行或强行超车而诱发车辆碰撞事故;渠化交通岛要有足够面积,且数量要尽量少,避免交通分、合流点集中,以便于驾驶人员判断;渠化路径应符合人们习惯,尽量方便行人与车辆,不使导流岛成为车道上的障碍物;应具有良好的视距和照明,对交通信号和标志提供良好的视认条件;对渠化方案应先以临时形成实施,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固定式渠化。临时渠化可在路面上摆放物体构成。

四、渠化交通的设计方法

在进行交叉口渠化交通设计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收集和测量交叉口有关资料。道路几何条件:车道数量、宽度、缘石转弯半径。相交道路条件:主次关系、各道路沿线土地利用条件。交通条件:主要交通方向、各向交通量、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用地条件:现有交叉面积及可能最大用地面积。交通管制方式:有无交通分隔及交通限制(如限速、单向交通,限制左转弯等),有否交通信号控制或拟实行交通信号控制等。

2.拟定渠化方案。根据渠化原则和交叉的实际条件,对每一条相交的交通流进行详细研究,提出对策方案,并综合形成总体渠化方案。

3.绘制渠化交通方案图,并在纸上研究行驶通过条件。

4.拟定渠化用交通岛的几何尺寸。

5.在现场作临时性渠化,检验渠化实施效果,在此阶段要求设计者跟踪调查,并将结果反馈,修正渠化设计方案直至合理。

五、设计实例

渠化交通前的交通条件是:A方向的主干道路到达交叉后分为B、C两个方向,从而形成Y形交叉。但由于交叉处还有一条去往D方向的支路,所以形成一个变形的Y形交叉。由于B、C方向道路的交角较小,故交叉面积较大,且未作任何交通渠化。交叉在渠化前,由于交叉面积大,且有D方向道路连入,行人和车辆通过交叉无任何约束,交通相当混乱,经常发生交通事故。C道路去往方

向的右转交通,由于转角大而相当困难。渠化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要:改善C道路去往B方向的右转交通条件、压缩交叉面积、明确各向交通通过交叉的路径、解决行人过街问题。具体渠化交通方法:1.设导流路解决C道路去往B方向的右转交通。2.在交叉内设交通岛压缩交叉面积,减少交通冲突区域。3.通过路面划线进一步明确通过路径。4.结合渠化设置人行横道,方便行人过衡,并减少行人对车辆通过交叉的干扰。

所以很适合的解决了前面所写的交通问题。

参考文献

[1] 江辉锋,刘洁. 浅谈渠化交通在道路交叉口的应用[会议论文] . 2002

[2] 窦瑞军,卜跃. 渠化交通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管理中的应用[J]. 科技与管理, NO.5, 2007, 47-49

[3] 张华旗,班亚云. 渠化交通设计及其发展. 工程建筑[J]. 2014. 315

[4] 孙明正,杨晓光.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通空间规划设计方法[J]. 城市交通. 2006, VOL4, NO.3, 47-52

作者简介

第7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河道整治规划的定义、类型、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设计标准。

一、河道整治规划的定义

河道整治规划是指:根据河道演变规律和兴利除害要求,为治理、改造河道所进行的水利工程规划及航道整治规划。河道在挟移泥沙的水流作用下,常处于变化状态;在流域治理开发过程中,某些工程的实施也常改变河道的水文情势,并影响其上下游、左右岸。河道整治规划通常要在流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并成为流域治理工作的一部分。

二、类型

2.1按河道自然条件,分为山区河道整治规划、平原河道整治规划和河口整治规划

①山区河道的两岸多为基岩,河床多由基岩或粗沙、卵石组成,河床坡度陡、流速大、水位涨落快,但河床变形强度较小。山区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航运、工农业取水等,规划中应根据要求对渠化、治导等工程措施作出全面安排。②平原河道两岸多为冲积土壤,由于河道水沙作用和河岸土质的差异,形成微弯、蜿蜒、分叉和游荡等4种基本河型。平原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和城市建设等,规划要根据不同河型和整治目标提出工程措施。对蜿蜒型河道,要力求通过整治使其成为微弯河道;对过度弯曲的河段,可考虑实施人工裁弯;对分叉型河道可考虑堵汉并流,将其整治成单一微弯河道,或使其形成稳定的汊道河段;对游荡型河道可护滩定弯,以弯导流,稳定河槽,控制流势。如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典型的裁弯取直治理的河道有:蜿蜒河(36.3kni)、七星河(140.5km)等。③河口段受径流和潮流的共同影响,河床演变复杂。整治的主要目标是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和滩地利用等。规划可研究采用固滩护岸、堵汊并流、疏浚导流等工程措施。

2.2按水利枢纽对河道的影响,分为库区河段整治规划、坝区河段整治规划和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

①库区河段整治规划主要是研究水库回水变动区的整治。水库回水变动区具有天然河道和水库的两重特性。汛期受回水影响的河段发生累积性泥沙淤积,使原河床边界对水流的控制作用减弱,局部河段河势发生变化,河道向单一、规顺、微弯方向发展,航道、港口码头和取水口的条件将有所改善;某些港口码头和取水口可能因泥沙淤积而受到影响。规划中可以采取修建整治建筑物、疏浚等工程措施。②坝区河段整治规划是配合水利枢纽工程设计,研究枢纽上下游局部河段的整治措施,控制枢纽上游近坝段的河势,保证泄水建筑物、电站的正常运行和通航建筑物引航道的畅通,充分发挥水利枢纽的防洪、航运和发电等效益。这项规划对于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径流式枢纽或航运枢纽尤为重要。⑧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研究针对建坝引起的下游河道变化所采取的整治措施。由于建坝后水沙条件的改变,坝下游河道一般发生冲刷,水位下降,河势也有变化,这些对下游河段的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港口码头建设都可能带来影响。规划中要对上述变化作出预测,并提出整治方案及措施。

2.3按整治程序,分为河势控制规划和局部河段整治规划。对于整治工程量大,或情况比较复杂的河道,特别是大江大河,整治工程只能分阶段实施。河势控制规划是通过分析河段的演变过程,研究促成和稳定有利河势的工程措施。通常采用护岸工程,辅以其他措施。局部河段整治规划是在有利河势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研究对局部河段进一步整治的方案,以满足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以及港口码头建设的要求。

2.4按各部门的要求,分为航道整治规划、桥渡河段整治规划、取水口河段整治规划、堤防护岸工程规划等。这些以某一部门要求为主的河道整治规划,也需兼顾其他部门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三、基本原则

主要是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全面规划、综合利用是统筹考虑各方面要求,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重点,兼顾一般,以达到综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是具体分析本河段的特性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总结本河段已往整治的经验教训,提出适合本河段的整治工程措施。远近结合、分期实施是指规划中需包括整治的远景目标和近期要求,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实施。

四、主要内容

4.1河道基本特性及演变趋势分析包括对河道自然地理概况,来水、来沙特性,河岸土质、河床形态、历史演变、近期演变等特点和规律的分析,以及对河道演变趋势的预测。对拟建水利枢纽的河道上下游,还要尽量就可能引起的变化作出定量估计。这项工作一般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实体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4.2河道两岸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情况调查分析包括对沿岸城镇、工农业生产、堤防、航运等建设现状和发展规划的了解与分析。

4.3河道整治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通过对已建整治工程现状的调查,探讨其实施过程、工程效果与主要的经验教训。

4.4河道整治任务与整治措施的确定根据各方面提出的要求,结合河道特点,确定本河段整治的基本任务,并拟定整治的主要工程措施。

4.5整治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分析包括分析整治后可能减少的淹没损失,论证防洪经济效益;Sk整治后增加的航道和港口水深、改善航运水流条件、增加单位功率的拖载量、缩短船舶运输周期、提高航行安全保证率等方面,论证航运经济效益。此外,还应分析对取水、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效益。

4.6规划实施程序的安排治河工程是动态工程,具有很强的时机性。应在分析治河有利时机的基础上,对整个实施程序作出轮廓安排,以减少整治难度,节约投资。

五、设计标准

5.1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整治洪水河槽的设计流量,需根据保护地区的重要性,选取相当其防洪标准的洪水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中水河槽的设计流量可采用造床流量或平滩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枯水河槽的设计水位可根据通航等级或其他整治要求,采用不同保证率的最低水位,其相应的流量即设计流量。

5.2整治线。河道整治后在设计流量下的平面轮廓线,称河道整治线。平原河道整治线分洪水河槽整治线、中水河槽整治线和枯水河槽整治线,其中对河势起控制作用的是中水河槽整治线。洪水河槽整治线即两岸堤防的平面轮廓线。堤线与主河槽岸线之间需根据宣泄设计洪水和防止堤岸冲刷的需要留足滩地宽度。

第8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一、湖北省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现状评价

1.湖北省独立学院2012年新增专业一览

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以及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的评议意见,2012年教育部公布了2610个经教育部备案的专业,53个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7个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新专业。

设在湖北省内的国家部属高校,湖北省属、市属的各地方高校2012年获得教育部专业设置批准的167个新增专业,其中湖北省内独立学院新设置专业数量为77个,占到2012年整个新增专业的46.11%。独立学院的新增专业中,属于工学的新专业有25个,占77个新专业总数的32.47%;属于经管文的新专业有25个(经济学3个,管理学12个,文学10个),占新开设专业总数的32.47%;艺术学21个,占新开设专业总数的27.27%;其余方向有6个专业,分别为理学3个,农学1个,法学1个,教育学1个。详见表1。

表1 湖北省独立学院2012年各大类新增专业一览表

学位授予门类 专业名称

工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程造价、机械电子工程、物联网工程、轻化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制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经管文 管理学 酒店管理、电子商务、会展经济与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财务管理、

文学 网络与新媒体、商务英语、翻译、

经济学 税收学、投资学、经济与金融

艺术学 风景园林、数字媒体艺术、风景园林、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工艺美术、动画、音乐学、影视摄影与制作、服装设计与工程、摄影

其他类 理学 药物制剂、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

法学 知识产权

农学 植物科学与技术

教育学 休闲体育

2.学科门类和专业布点情况

湖北省31所独立学院设置一级学科为41个,合计专业点数613个。工商管理、电气信息、经济学、机械、艺术五大一级学科共开设专业数328个,占总数的53.51%,而文科类占据较大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专业结构性失衡,也会浪费高等教育资源。其中,工商管理类专业为112个,经济学类39个,电气信息类专业有94个,机械类34个,艺术类专业49个。

二、湖北省独立学院专业设置问题研究

1.一级学科设置扎堆

(1)一级学科设置趋同现象严重

湖北省独立学院一级学科专业设置趋同现象严重。112个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重复率18.27%,94个电气信息类设置重复率15.33%,49个艺术类设置重复率7.99%;39个经济学类设置重复率达6.36%;34个机械类设置重复率达5.55%。一级学科分布雷同。

(2)专业布点趋同严重

湖北省独立学院所开设的专业数量各自之间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彼此间差异较大。目前,省内每所独立学院开设专业数平均为22个,设置英语专业的独立学院达93%以上,设置艺术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工程、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所谓“热门”专业的独立学院达70%。

2.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需求失衡

从一方面看,湖北省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体现了主动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取向,集中表现在开设了当前大部分的热门专业。从另一方面看,独立学院更倾向于设置专业所消耗的成本大小考虑,大部分都倾向于设置投入少、易招生、回报快的专业,或是依托于母体学校的相关资源与优势,设置其母体学校的优势专业。但独立学院所集中设置的所谓“热门专业”,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湖北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没能充分考虑社会的吸纳度。

湖北省独立学院数量居全国之首,从区域经济人才需求和独立学院发展的契合度来看,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明显,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结构与本地经济发展不对称,不平横,与产业结构失联。《湖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湖北省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光电子、新能源、节能环保、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10个产业”的目标,应用型技术人才仍是湖北省未来发展的支撑力量。配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短线专业”是重点需求,例如:生物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这些应用性强的理工类专业在招生人数和开设学校数上都非常"冷门"开设学院数量均只有1所,每年培养的毕业生十分有限,但区域经济发展则十分需要这样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由此可见,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结构并没有与湖北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形成良好的对接。

三、湖北省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对策研究

1.通过专业论证与调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专业设置进行论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学校设置三者相互配合,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进行系统调查和专业论证。一方面,学校通过专门的市场调研机构与部门,设置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对本校首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详细、系统的分析,包括毕业生相关区域分布、行业分布、岗位分布、待遇情况,收入状况等。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1)设置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专业

首先要进行必要的人才预测工作。这是大学专业设置中必须进行的工作,但往往被忽略,人才预测则必须以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和吸纳能力为导向进行动态预测。一方面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则需要结合经济发展的导向和前景,在其他学校前面开发新的朝阳专业,不能简单模仿和重复。

(2)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供型人才

独立学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自建、共建、共享的方式与企业联合办专业,订单式按需模式即满足了企业需求,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工作方向。对于独立学院来说,通过将窄口径的专业人才培育和企业需求有机联系,并动态优化结构,定点培养人才是是双赢的设置。将给企业与学校带来更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何敦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依据及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2]沈席强.浅议新形势下独立学院专业设置问题[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3]李雪晶.中医院校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02).

[4]赵晓晓.高等院校新专业的设置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作者简介:

陈俊颖(1981-),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经管系市场营销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渠道管理。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