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班健康教育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1 16:34: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班健康教育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班健康教育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小班幼儿教学 健康教育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班常规培养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多媒体技术就是运用数字化技术,将图片、声音和视频等有效结合起来,对信息进行处理、保存和展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幼儿小班常规培养和健康教育中,使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身心健康得以全面的发展。小班的幼儿还不会识字,在观察事物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直观形象的视听等身体感官,获取其中提供的简单信息和认识,多媒体技术恰好能为幼儿提供这一学习条件。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班常规培养和健康教育的策略

1.依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良好的意识。

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所提供的直观形象且生动有趣的画面,能够帮助幼儿简单地观察事物并表达意愿,摆脱以往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由于小班幼儿与教师接触的时间还不算太久,难免会产生无论如何劝说都难以哄好的情况。鉴于小朋友几乎都爱看动画片,而且可以说是百看不厌,教师就要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在进行教学时,依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理解能力,为他们准备有利于发展身心健康的图片。然后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常规教学中所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制作出集声音、画面于一体,形象生动的课件,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和学习,形成对幼儿科学有效的教育。

例如我为了培养幼儿友好互助的意识,运用多媒体下载了他们平时都喜爱看的《熊出没》,在课堂上给他们播放熊大帮助熊二找食物的动画片,然后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画面,只见一位幼儿说:“熊大是哥哥。”而另一位幼儿则说“熊大把食物给熊二了。”幼儿有不同的回答。由此我对他们给出的答案加以总结,并针对画面给幼儿加以形象化的说明,使他们有了初步的习惯意识。

2.从幼儿角度出发,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正处于人生智力开发和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培养幼儿健康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能力培养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小班幼儿刚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学习,一时还难以适应,因为他们在家中是依赖于家人的照顾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导致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教师要帮助他们尽快地熟悉幼儿园的学习环境,促使他们与身边的小伙伴快乐和谐地相处,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幼儿了解和掌握生活常规,从而养成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排队,每次排队时总会有很多幼儿在场地上到处乱窜。针对这一情况,我运用多媒体技制作了“动物游乐园”的课件:游乐园里有一群小动物,有小鸡、小猫、小狗和小白兔等,小猴子是带领他们游玩的老师,游玩过程中他们都要有秩序地排好队等待。给幼儿展示时,每到小动物们排队时就暂停课件,并提出问题:“小动物们为什么要排队啊?”或者“它们排得整不整齐啊?”幼儿的注意力全都转移到了课件中小动物们排队的问题上,这时就有幼儿主动学习小动物们排队的样子,在慢慢指导下学会了有秩序地排队。运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有效地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更加体现了多媒体技术在小班常规培养中的作用。

3.把握时机,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教育条件。

教师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时,需要充分把握时机。幼儿的健康包括有快乐的情绪体验、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日常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给教师带来了许多便利,教师要更好地抓住时机进行幼儿教育。小班幼儿的形象思维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喜欢生动有趣的画面和优美动听的音乐,回顾以往传统的幼儿教学活动,大多是通过只有音乐而没有画面的录音机让学生欣赏音乐,导致选择性小且不够便捷。而多媒体技术则具备这些优势,将画面和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根据教育需要及幼儿的需求,选择和制作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

例如《拔萝卜》这一动感的音乐画面,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体会团结起来力量更大的道理,健康有意义的画面可以使幼儿初步认识更多东西,积累多方面的知识。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对幼师的教学活动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带领小班幼儿快乐学习和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使幼儿的生活充满了活力和乐趣,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小班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图片及课件,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创造性,制作合理科学的教学课件,使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李雪娇.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1(02).

第2篇

幼儿在发育过程中的行为偏异并不是无关紧要的。一个人心理上的失调或异常,并不是无缘无故突然产生的,其根源大多在儿童时期,尤其是在儿童的早期阶段。因此,幼儿的问题行为不仅有可能阻碍其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影响他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也有可能是成人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因此及早帮助他们矫治不良行为,则他们一些行为上的偏异会得到矫正,或者完全消失,或者即使终生保留也不会引起其他行为方面的问题。

(一)总目标

(二)具体目标

(2)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包括自主坚强的人格、对他人关爱的品格,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快乐向群的情绪情感。

(三)各年龄阶段目标

小班: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乐于探索的热情,积极参加各种游戏活动,乐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大班:遇事多动脑,思考问题懂得求异,参加竞赛活动懂得重在参与。

小班:学会独立穿衣、吃饭等,乐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

大班:喜欢指认、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标记,懂得一些粗浅的自我保健常识。

小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纠缠成人,离开父母不哭,遇到不高兴的事不生气,不哭闹,愿意与小朋友一起玩。

大班:受了委屈、挨了批评不迁怒于人,遇事与小朋友一起商量。

小班:敢在人多时或陌生人面前讲话,能在大人的提醒下与客人打招呼。

大班:敢在人面前表现自己,失败了不灰心不气馁,总结经验重新再来。

小班:知道事情没有做好不哭,能耐心听大人分析,重新再来。

大班:学会做事一心一意,为达到目的而坚持到底,勇于探索。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启示

在幼儿园中,在引导幼儿行为上,教师对幼儿的过失性行为往往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很少作具体细致的分析,常把它一概归为思想品德问题,极少进行心理学上的分析研究,矫正技术、技能也十分贫乏,往往采用否定性词语来矫正幼儿的言行,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幼儿,从反面对幼儿进行限制和干涉较多,正面教育和引导不够。

幼儿的情感,尤其是幼儿初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着情感早期发展的特点,容易转移、容易冲动、容易外显和容易受感染等。情绪的过分抑制除了对理性思维产生影响之外,它也明显地妨碍技能活动的效能。因此,教会孩子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与幼儿进行沟通不仅需要考虑一些技术问题(如奖赏或惩罚技巧),同时,还需要体验他们,真正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中去。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设身处地和将心比心是取得同感的最好方法。

与其他幼儿教育活动相仿,对于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辅导活动通常必须考虑让家庭成员参与到其中。大部分幼儿的行为问题与其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行为习惯以及情绪表达方式直接相关。让家庭介入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帮助家庭成员统一思想,做到积极配合;第二,让父母始终参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辅导过程。第三,在帮助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与父母讨论问题,并在必要时进行家庭辅导或夫妻治疗。第四,必要时还要考虑让家庭以外的社区介入其中(譬如,对于某些具有暴力或其他行为问题的家庭)。

第3篇

“小班”教学以班级为教学组织形式,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一般以30人为上限。也有人认为20人以下为小班。“小班”教学是以学生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在缩减班级学生人数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进行改革而形成的教学活动。在“小班”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谈谈我国大学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小班”教学有没有必要性呢?

首先,小班教学是实现大学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教育公平要求教育资源配置要合理,学生都能够平等享受这些教育资源。教育工作者要从教育活动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合理,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适合自身个性特点的教育。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才智基础,设计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因材施教,避免教育同质化。大班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私下和教师交流时表示,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接受能力差一些的学生有问题无法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对本门学科失去兴趣,课堂“神散型不散”,学科挂科现象经常出现。因此,要通过小班教学方式实现教育公平。

其次,小班化教学是有效开展心理教育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一方面,大学是大学生走上社会的缓冲阶段,学生对于社会环境的不适应,导致大学生迷茫、困惑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家庭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不够重视,在大学四年中,遇到挫折后积累了大量负面情绪。小班教学由于学生数量少,教师能够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使每个学生的保持良好的心理。大班教学模式下,学生人数多,老师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上花费大量精力,记不住学生的名字,更谈不上心理交流,部分学生因为教师的难于管理而放任自己。久而久之,思想懈怠,没有目标,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小班化教学能够使教师根据每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相应的心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一对一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积极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最后,小班化教学能够有效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小班教学能够使教师实施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师生的教学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更有利于辩证思维、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小班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知识的方法更趋于多样化,更易被学生接受,并及时得到学生反馈,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和教师进行交流机会,这种无差别化的交流本身就能培养学生的公平心态。小班化教学可以使老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不足之处,从而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实现个性化教学,更易于培养高精尖的杰出专业人才。

因此,我国有必要实行小班化教学。通过十几年探索和发展,我国小班化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国高校实行“小班”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首先,我国小班教学起步晚,理论研究相对发达国家少,欧美发达国家的小班化教学研究已经较为成熟。那么,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呢?这就需要利用发达国家目前较为成熟的理论结合我国大学教育的基本情况,使理论本土化,让大学小班化教育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形成我国特色的大学小班教学理论。只有这样,我国大学的小班化教学研究才能在实践中稳步前行。

其次,我国大学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往往是对开设课程学校的小班化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分析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系统的观点。不同的大学小班化教学遇到的问题往往具有情境特殊性,特殊的理论不能指导具体情景问题。因此,各高校教学主体需要在目前国外成熟的理论结合具体教学实际中,通过对小班化教学实践的正面的负面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形成特色鲜明的小班化教学理论。通过各高校小班化教学理论的总结概括,形成我国特色的小班化教育理论。

第4篇

一、树立正确的幼儿健康观

首先,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具体的卫生保健知识,使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树立了“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适应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关键,这就为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幼儿健康教育讲座,使他们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促使他们主动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实现家园共育。

二、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

首先,通过安全和礼仪品格等健康教育活动课向幼儿传播健康知识。笔者认为,在幼儿园开设幼儿安全和礼仪品格教育活动课,是幼儿学习和了解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由此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对小、中、大、学前班的幼儿进行安全和礼仪品格教育。如:小班的活动“不跟陌生人走”“礼仪三字经”“礼貌用语”;中班的活动“不离开大人和集体”“礼仪三字经”“学会倾听”;大班的活动“一日三餐有学问”“我不怕困难”;学前班的活动“认识我的身体”“火灾发生了怎么办”等等,还可以适时组织幼儿进行安全防火、防震演练。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积累健康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健康态度,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学会自我保护,促进他们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个性品格的养成,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

其次,把健康教育渗透到其他教育领域之中。如:在绘画和看图书时,提醒幼儿坐姿端正、握笔正确、手眼保持一定距离;通过语言活动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说话礼貌、注意倾听、清楚表达;通过艺术活动抒发幼儿内心的情感,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等等。

三、在生活中让幼儿养成健康行为

首先,让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养成健康行为。一是让幼儿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如: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礼仪小天使”活动,在早晨入园时让身披绶带的“礼仪小天使”站在幼儿园门口引领小朋友们问老师好;在晚上离园时让“礼仪小天使”引领小朋友们说老师再见、小朋友再见等等。二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进餐时要安安静静、细嚼慢咽;午睡时睡姿为右侧卧或仰卧等等。三是让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如:大班的孩子要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学前班的孩子要自己叠被子等等。另外,我们还通过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等环节,培养幼儿热情、勇敢、自信、自我保护等一些健康行为。

第5篇

爬是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不可缺少的一种运动方式。爬行动作对幼儿身体的全面活动、四肢的协调动作,以及全身各关节的运动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说,爬行活动了全身,锻炼了全身的骨骼、关节、肌肉和内脏各器官。此外,通过爬行,孩子开阔了视野,能接触到更多的外界环境,有利于他感知觉的发育。《狗宝宝爬爬爬》是根据幼儿园小班健康教育目标设计的一节健康教育课。

教学详案

[课时建议]2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爬的练习,发展幼儿四肢和躯干的肌肉力量,提高幼儿动作协调性。

2.鼓励幼儿大胆、勇敢地参加运动,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坚强的心理品质。

[活动准备]

肉骨头玩教具,小猫、小兔的家,小狗头饰,小狗粘贴,胶垫网,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活动准备

准备活动,幼儿随儿歌内容模仿小狗做动作,使身体充分活动开。

师:小朋友,我是狗妈妈,谁愿意做我的狗宝宝呀(给幼儿粘贴小狗头饰)。和妈妈一起活动一下身体吧(幼儿边说儿歌边活动身体)。

二、循序渐进,突破目标

1.不同方式朝指定目标爬行

师:宝宝们,今天天气好,妈妈带你们去森林里玩,路上会遇到可怕的动物和不好走的路你们应该怎么做呢?

幼:跟在妈妈后面听妈妈的话

师:那就跟妈妈走吧,你们看前面是谁的家?

幼:是小猫和小兔的家。

师:妈妈准备了一些好吃的送给小伙伴,一会妈妈看哪个宝宝能用自己后背驮着礼物送到小伙伴家,记住在送时可不要掉到地上,送完后要回到妈妈身边。谁愿意去送,先告诉大家你想给谁送,它喜欢吃什么。

2.听要求变换方向和变速爬行

(1)听信号向前快爬

师宝宝小伙伴吃饱了心里可高兴了,你们的小肚子饿了吧?那我们快快去找骨头去。

(2)听信号向前爬

师:看前面有一座小桥谁愿意告诉妈妈怎样过桥才不会掉下去?

幼:一个一个慢慢过桥

(3)听信号向后慢爬

师:呀,妈妈发现前面有一只大灰狼在睡觉,我们慢慢的向后退不要吵醒它。

(4)听信号向后快爬

师:不好了大灰狼睁开了眼,快快往后退别让大灰狼追上。

3.调整幼儿活动量,狗宝宝休息

师:“砰”大灰狼被猎人打死了,宝宝现在安全了,大家在草地上自由的玩一会吧,伸伸胳膊,伸伸腿,晒晒宝宝的小肚皮。

4.钻爬练习“小狗找骨头”

师:宝宝,妈妈看到前面的草丛里有许多肉骨头,可是有一张网挡住了路,谁能告诉妈妈怎么样爬才能吃到肉骨头。

(1)教师引导幼儿身体贴在垫子上,才能在网下爬过,并让幼儿试爬。

(2)教师依据幼儿试爬情况请爬好的幼儿表演。

第6篇

[关键词]高职 心理健康 活动课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王延(1963- ),女,河北冀县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北京 10001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35-02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面对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高职生的现状,开设心理健康课已成为实施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目前大多数高职学院心理健康课都采用以心理健康知识来结构内容的大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也有学校采用以大课堂中的理论讲授为主、体验式互动为辅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固然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然而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并不应该是心理健康课的主要目标,现代教育也早已摒弃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进一步提高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模式,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活动课教学模式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活动课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不是观众,教学设计与实施都应针对学生的特点与需求,都应以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切实提高为目标。

2.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互动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充分浸泡于课堂教学,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彼此分享、相互启发,教师总结、提升,学生在情感层面、理性层面都能够有所收获。

3.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是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团体心理咨询是面向有共同发展性问题的群体开展的心理咨询,一般人数在10~15人,采用活动体验、角色扮演等形式,运用团体动力学理论,促使群体成员相互影响,获得感悟和心理成长。

二、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内容

心理健康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学生跨越职业的素质和能力,目标是让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心理健康课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旨在帮助学生深化自我探索,获得自我成长,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健康人格。

高职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活动为载体,以二十人左右小班为教学单位,以专用教室为教学环境,以过程化考核方式考查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引导、促动,对教学内容总结、提升,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获得体验、感悟和成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

活动课教学的基本步骤是:(1)教师促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建立关系,布置活动环境, 宣布活动规则,按需要安排热身活动等,目标是营造活动气氛,将学生带入活动情境,指引活动方向。其中布置活动环境是指教师对活动桌椅、教室灯光、舞台、幕布、音乐、活动道具、教学用具、教学设备等的布置。(2)学生活动体验: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带领学生参加活动,引导学生获得体验和感悟。心理健康课的活动是结合不同教学内容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自我体验活动、自我探索活动、相互影响活动等。其中自我体验活动有小拓展、角色扮演、快乐芯等,主要帮助学生通过体验获得感悟;自我探索活动有绘画、纸笔活动等,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相互影响活动有头脑风暴、课堂讨论与分享等,帮助学生在相互启发中获得成长。(3)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活动感受:是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挖掘学生的内心感受,帮助学生在分享中获得启发与释放。(4)教师总结提升:是指教师对学生分享的感受、感悟进行总结和深化,引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与理论,使学生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把自己的体验、感受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生活。(5)课外延伸: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将课堂内容与课外生活紧密联系,通过扩展阅读、看心理电影、完成作业、课外思考与实践等,促进心理健康课向日常生活的延伸。

高职心理健康课作为必修课,适合安排在学生刚进入高职的第一个学期,每周2学时,共30学时。

三、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实践

本文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的实施为例,谈谈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实践情况。

针对学生刚刚进入高职新的学习环境,心理健康课安排了“融入新环境”的内容,课堂活动是这样实施的,首先由教师按上课人数将座椅摆成一个大的圆圈,每个座椅放上温馨的靠垫,学生入座,课程开始,由任意4名学生按照教师要求的人数和男女生比例叫出同学的名字,据此全班分为4组,接着教师宣布活动规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破冰活动“同舟共济”,小组学生共同参加活动,成员要协商策略,并有直接的身体接触,这就促进了小组内部的熟悉程度和相容性,推动了学生融入新环境的进程,通过给小组命名、在小组活动规范上签字,使学生建立归属感。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进入大学,你的心情还好吗”,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由各组派1名代表在全班发言,在发言过程中学生分享了迅速融入新环境的方法,也表达了不少失落与不适应,各种情绪得到释放。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面对失落与不适应的对策,大家的分享起到了相互启发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提出适应的定义与适应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适应的核心“调整自己”,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自己生活的主宰,只有主动积极地调整自己,才能让自己的需求在环境中得到满足。最后,教师留作业,学生课下完成心理适应力测试,进一步评估自己的适应力,并主动结识一个人,或主动认识一个新地点,下次课交流。这样,最终达到学习目标,即能够找到自己在新环境中的位置,觉察进入高职后在适应方面尚未解决的问题,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积极适应新环境,并学会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不断适应新环境,更好地发展自己。

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活动,获得体验和感悟,又在此基础上得到知识、理论的提升与指导。与直接灌输知识理论的课程模式比较,活动课能够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四、对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几点探索

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模式变以知识结构教学为以活动贯穿教学;变标准班教学为二十人左右小班教学;变教师传授知识为教师引导、促动、总结、提升;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课程考核注重过程化、全面性;教学环境实现专业化、整体性,通过实施活动课教学模式,大大提升了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学生作为社会的人,需要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情绪调控等各方面获得心理的成长;作为青年初期的人,他们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引导与交流;作为高职生群体中的成员,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应试教育中的失败者,这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留下了难以抹掉的痕迹;由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使高职生比本科生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和自信力的危机。因此,高职学生会面临更大、更多的心理冲突,他们更需要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发展自己,更需要学会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针对用人单位需要、学生需要、人的成长需要、学生的年龄特点、群体特点等,心理健康活动课设计了有关适应、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情绪调控、自信心培养等内容。

2.课程教学以课堂活动为载体。以知识来结构内容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往往从概念讲起,讲授理论,列举实例,较少安排课堂活动,学生课堂参与较少。活动课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是以活动贯穿整个教学,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课程设计为例,整体设计以“我与环境”为主题与线索,分为初始课、主题活动课、回顾课和结束课四个模块。初始课用于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课程的了解,用于帮助学生融入高职生活,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约定课程活动规范,并提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资料以便了解学生、评估课程效果,并由“融入高职生活”引出“我与环境”的主题。主题活动课是心理健康课的主体部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环境中的我”,二是“我面对环境”。“环境中的我”部分帮助学生觉察自我、提升自信,分为四个任务,即自我面面观、我是独特的、我可以更好、生命的意义。“我面对环境”部分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积极情绪,学会应对压力,分为四个任务,即交往有方法、感恩与宽容、积极与乐观、压力我应对。回顾课用于解决学生生活中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促进心理健康课向生活的延伸。结束课主要用于效能评估,学生展示并分享学习成果,提取课程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资料以便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要完成任务、实现每个模块的目标,都是通过进行每次课1~3个活动来实现的。

3.活动课教学全过程师生、生生之间充分互动。不是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就健康,心理健康课需要学习者直接参与活动,获得体验、感悟,直接接受教师的引导、反馈和对教学内容总结、提升,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理论,更能够获得情感体验,真正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

4.课程教学以二十人左右的小班为教学单位。目前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课都是采取大班教学的形式,以100~200人为教学单位,看似效率很高,效益很好,但教学效果却不如人意,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做自己的事,或者学生只是作为看客,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并无效率与效益可言。

二十人左右的小班教学看似成本较高,但方便教师组织课堂活动,能够较为全面地照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提高了学生活动参与度,以及活动的覆盖面,实际教学效益远高于大班教学,学生的相关素质与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在活动课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观众,而是真正的核心,并且随着生源的逐渐萎缩,小班教学是可能实现的。

5.以专用教室为教学实施环境。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对教学环境有四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教学环境要能够营造活动气氛;第二,教学环境要能够方便活动实施;第三,教学环境能够提供活动道具;第四,教学环境要能够提供专业支持。这就对专用教室的色彩、灯光、桌椅、舞台、环境布置、教学设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以过程化考核方式考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心理健康活动课采用过程化考核方式,学生参加课程、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学生在活动中发言情况,学生的活动记录、学习心得、心理情景剧表演、学结报告等所体现的对相关困惑、问题的思考、心理成长等,都能反映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都要计入课程考核成绩。过程化考核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参与课程。

五、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在活动课教学中,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学生的课业成果能够反映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较好的理解;学生喜欢活动课,愿意参加课堂活动,对专用教学环境满意,认为参加活动课学习收获更大。心理健康活动课对于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活动课教学模式具有独创性与先进性,对于调动学生充分参与课程,切实提升教学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具有普遍意义,特别适用于素质教育和通用能力课程。

第7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教研活动,大家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大胆探索、重视积累,构成了良好的研讨氛围,使我们教师专业素质进步很快。

一、工作思路

我园将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紧紧围绕教育局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扎扎实实地抓好本园教育教学工作,优化幼儿一日活动;以研究确定适合本地区、本园的主题活动内容为载体,立足本园实际,挖掘资源优势,深入课程改革;以协作区联动、园级和年级教研组的教研为依托;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常态教研为重点;将教研与科研、培训相结合,集体教研与分组教研相结合;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提高教师专业意识和能力,提高我园保教质量。

二、工作重点

1、组织教师进一步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适应性发展课程》相关理念,使我园教师真正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2、创设温馨、美化、绿化、儿童化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环境真正成为幼儿的"第三位老师",结合"书香幼儿园"主题继续以"三字经"、"弟子规"、"中华诗词"为载体,让我园教师与幼儿走进经典、感悟圣贤,积淀他们的文化底蕴。

3、成立小、中、大教研组,各年级组根据本年级幼儿情况及教师自身发展需要拟定小组教研计划,研讨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规律、发展目标、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

4、以"三八"妇女节、"世界儿童图书日"、"世界微笑日""六一"儿童节等活动为载体,将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阅读兴趣的培养融入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5、充分发挥我园省级一类幼儿园的示范作用,做好协作区的教研工作,使我园成为六枝幼教的教研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

6、通过开展教师自制"幼儿家园互动手册"评比、自制区域活动学具玩具评比,不断提高教师的基本功。

(一)学期初组织教师学习各年龄段五大领域发展目标,要求各班教师认真分析本班幼儿情况,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制定本学期各班幼儿发展目标,并具体落实,学期结束将目标完成情况纳入教师工作考核。

(二)根据适应性发展课程的适应性、发展性原则及"书香幼儿园"的创设要求,创设各班区域环境,注重幼儿的参与率,让幼儿园的墙壁会说话,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三)按照幼儿年龄成立三个教研组,各教研组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几个纬度探讨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我园幼儿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

1、环境创设评比

2、小班"如何开展有效的晨读活动"研讨

3、中班"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研讨

4、大班语言领域教学研讨5、学习各年龄段幼儿五大领域发展目标

四月

1、教师自制"幼儿家园互动手册"评比

2、各教研组健康领域教学研讨

3、小班主题"花儿朵朵"说课活动

4、中班"恰央与嘎老"教学案例设计

5、大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研讨

6、"世界儿童图书日"活动

五月

1、"世界微笑日"活动

2、各教研组社会领域教学研讨

六月

1、教师自制区域玩具、学具评比

2、各年级组幼儿发展评价

七月

第8篇

二七年我镇的德育工作主要以全面贯彻落实《农安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XX年年德育工作要点》精神。以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创造为信托,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以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为保障,全面开展,互相促进、互相融合,共同提高。下面,简单把二七年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 

1、开展学生行为规范“六个一”活动情况。 

本学年,我校各班及各村小班级,首先,根据县教育局开展学生“六个一”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写好计划,并在平时活动时做好“六个一”活动记录,每学期末有总结。 

除此之外,我校各班级也开创性的开展“六个一”活动,如,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课前进行一分钟演讲;每天记一句名言警句;每天跟父母交流一次等等,把“六个一”活动具体化,并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到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 

学校各班设立了“六个一”活动成果角,自己班级设立六个一活动角,所有成果自己保留,以备中心校检查评比。(中心校检查,每学期两次或两次以上,其检查结果,做为老师评价的依据。) 

本学期开始,运行星级班级管理评价,各班每周的团队检查结果,做为班级星级管理评价的依据,按星级评价,期末汇总,算出各老师的班级管理星级分。记入老师的班级管理星级考评分。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方面。 

本年度,学校加强了德育制度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升、降国旗制度;主题班团队会制度;家长会制度;家访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等。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执行。收到较好的效果。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情况。 

本年度,学校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实践基地(图书室、实验室、校外活动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各项活动有检查、有活动记录、有总结。 

通过班团队会、演讲等多种形式,使主题教育活动各有侧重,构成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特别是结合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主题中队会观摩活动,全镇教师全员参与,受到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 

4、德育队伍建设方面。 

本年度,根据县德育工作要点的要求我校围绕开展“德育领导、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六个一活动的开展,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各项活动与教育、教育相融合,整合,共同努力,共同提高,真正收到实效。 

5、学校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本年度,根据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农安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把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扎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信箱,学生心理咨询档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变化,给学生提供心理释放的“绿色通道”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困惑。强化德育的质量和效果。 

6、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本学年,我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基点,以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为核心,以促进形成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为目标,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制度建设、文化活动建设,形成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凝聚师生情感的校园文化。 

本学年,学校继续实行值周班级和班级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和学校管理,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自主发展,通过搞好班级布置,增强班级的文化气息和氛围,通过学生办班报、手抄报,出黑板报、墙报,等多种方式,活跃和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7、家长学校创建方面。 

根据农安县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章程,并按章程的要求,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成立班级家长领导小组,由3—5名家长组成,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二次会议,听取家长代表对学校工作的反馈意见,让家长参与学生重大决策。家长通过联系卡,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工作。 

8、电影系列化教育活动情况。 

第9篇

本学期我们以教育部颁发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和武汉市颁发的《武汉市学前教育纲要》为指导,根据幼儿园的园务工作计划、教研教学工作计划、卫生保健和后勤工作计划,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教师的特长,为了更好的落实我园的教育理念,更好的服务于家长,为了创建良好的班级活动氛围,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共同发展,特制定了本学期的班级工作计划。

二、班级情况分析 (每班不同)

三、班级工作重点:

1、初步营造尊重平等,温馨快乐,积极自主的班级活动氛围,让班级成为我们小朋友、家长、教师共同喜爱、共同进步的家园。(小班年级组、班级教育理念)

2、做好小班迎新工作。

3、扎实开展好日常教学和特色活动,严格落实园保教工作目标,保证幼儿安全和身心健康发展。

4、加强常规的引导和培养工作,初步形成班级良好的幼儿活动常规和教师工作常规。

5、尝试做好班级幼儿的个性化观察记录。促进幼儿个体的和谐发展,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6、做好家长工作,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积极关注幼儿的发展。

四、具体措施:

(一)班级安全工作:

1、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认真制定班级安全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措施,签订“安全责任书”。

2、教师要重视幼儿安全工作,给幼儿创设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教师要时刻提高警惕,经常互相提醒,不松懈。发现隐患及时汇报。

3、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贯穿于一日生活中。幼儿的安全教育主要以日常教育为主、与教学活动结合,使每个幼儿都初步具有的安全意识和防范的基本能力。(将在学期、月、周计划中体现。)

4、分析每日活动,找出容易出漏洞的时间和场所。如离园时、户外活动时;洗手间、走廊等,加强对这些时段和场所的关注。带班教师合理地分散照看幼儿,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和处理。

5、指导家长做好幼儿的安全护理工作,加强对个别幼儿的观察指导教育工作。

6、每次班级会议都要针对安全工作教育进行总结和交流。

(二)迎新工作:

1、针对“迎新工作”的具体要求,在班级博客中推荐相关文章请家长学习配合。

2、制定三天的“亲子活动方案”并组织开展好相关的亲子活动。每次活动后有分析和改进。

3、制定“新生调查表”并根据反馈情况对每个幼儿进行相应的约见和家访,及时了解每个幼儿的具体发展情况。

4、开学前两周每天都要有年级组或班级碰头会议,及时总结和改进新生入园工作。

5、用手机给每一个孩子拍摄幼儿活动的视频,发到年级组博客上或直接给家长看,让家长直观的了解幼儿的真实表现。

6、9月前两周,每天记录幼儿的表现,公布出来请家长看。9月每周将给每个幼儿一份观察记录表,从各个方面反映幼儿在园情况,并请家长写反馈,以便及时做好新生入园家园配合工作。

7、 开迎新总结会,请教师书写关于迎新工作的教育心得等。

(三)卫生保健

1、稳定幼儿情绪,安全渡过适应期。

由于幼儿都是刚离开家来到这个大家庭,与父母分离会产生分离焦虑,所以我们要用爱心与耐心去对待每一位幼儿,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疼爱他、关心他,使他们能尽快地渡过适应期。

2、 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严格执行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制度。勤洗、勤晒、常消Du幼儿床铺及教玩具。认真做好每天的日常卫生工作。

3、以多种形式开展幼儿体育锻炼,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灵活组织适合小班幼儿的户外活动。在正常情况下每天要保证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二小时。

4、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及时帮助幼儿调节心理的情绪状况,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5、结合秋冬季的季节特征细心护理幼儿一日生活,午睡勤巡查,活动后勤检查、督促幼儿喝水、勤给幼儿擦汗、更衣等。

6、重视体弱幼儿的日常护理工作,对个别体质较弱的幼儿要注意活动量的循序渐进,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7、加强指导家长在家对幼儿的护理工作。

8、积极开展早操活动:周一升旗(穿军装,戴军帽、发红花。)周二英语舞等、周三器械活动、周四大家来跳舞、周五家长参与的亲子体育活动。

9、加强“双流”的预防工作。(班级晨检、巡检结合)

(四)培养师生双常规工作

1、认真制定落实班级各项工作计划(学期、安全、教学、月、周、日、特色活动等)。

2、组织班级教师认真学习一日生活常规的要求,树立“浪费孩子的时间可耻”的观念,建立适合本班的教师和幼儿的工作生活常规。三位教师要明确班级常规工作的要求,定期讨论改进。

3、继续创设温馨的、良好的活动环境,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形成初步的生活、卫生、行为和学习习惯。

4、重点指导幼儿进餐、入厕、洗手、午睡、离园等生活环节的常规习惯的培养。

5、加强幼儿的常规教育,并开展多种评比活动促幼儿良好常规的养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