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日月潭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1 16:35: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日月潭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日月潭教案

第1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 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随着语文教学内容逐步偏向阅读,写作及文化知识的培养,情境教学法开始更多地运用在课堂教学当中。与传统授课模式不同,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带有情感色彩的、风趣生动的教学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起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一、情境教学方法的特点

情境教学以激发学习兴趣为核心,力求调动学生思维,引起学生探索性思考,使他们能将自己置身于课文环境所构设的环境中去,从而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简言之,情境教学是引导生活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一种方法,具有自主性、生动性的特点。

生动性是情境教学的基础,也是课堂教学力求实现的主要目标。单纯的文字学习过于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毫无生动性可言。而情境教学通过营造情感氛围,让平面化的文字变得立体丰满,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生动起来。生动的教学课堂也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加深了学生对授课内容的认知和了解。情境教学通过对授课内容进行直观呈现,拉近了学生与自然、文化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可以通过直观感知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产生与作者之间的共鸣。

自主性也是这一授课方法的重要特征。在情境教学方法中,教师将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再担任课程讲述,而只起到构设情境氛围、引导学生思考的辅助作用。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思维和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

二、情境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优化授课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制定、授课方法革新和提高课堂效率这几个方面。情境教学的授课方式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将教学目标转变到培养能力而非字词掌握上来。情境教学要求将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模拟情境、代入思考中去,从而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更为充足深刻的理解。从授课方法来看,情境教学使教师需要重新增补教案,根据实际课堂进度随时调整授课节奏,将部分授课内容转移至课下进行,从而提升课堂效率。情境教学使授课方式由讲述式转化为领悟式,通过将课程主导权转移给学生,促进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提问和自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相较于多媒体授课,传统授课方式较为抽象,大多时候学生只能通过凭空猜想来理解所学内容。近几年,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多媒体快速走进小学课堂。多媒体技术以其直观性强,画面生动清晰,图文并茂等特点,迅速被语文老师采纳为授课环节中的辅助工具。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材中课文《日月潭》时,教师通过投影播放台湾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照片,使学生对这个城市有初步的了解。再通过展示日月潭的风景照片,使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能将文字中对日月潭的描述与风景图片相结合,从而激发他们对日月潭的喜爱和台湾风光的向往,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模式下多媒体的运用,使声音、图像、资料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其本身所带有的情绪色彩也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当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3.故事教学法、扮演教学法的运用

故事和游戏对小学生有着较强吸引力,也适合应用到情境教学中。小学语文的授课内容多以故事性叙事文体和短篇散文为主,富于阅读性和趣味性,很适合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丑小鸭》一文,就很适合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授课。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是通过学生自身对不同角色的不同心境进行领悟,分析角色内心的想法和行为动因。这种故事演绎和角色扮演使学生产生了极强的代入感,从而实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因年龄较小,小学生难以在整节课始终保持注意力。故事教学法和情节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将课堂教学转变为一场寓教于乐的故事会。在角色扮演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在享受情境的同时创造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新情境,从而放松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这类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故事讲述的同时进行教学,通过对比不同小组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

三、小结

情境教学法改革了以往的小学语文授课模式,让课堂教学充满了乐趣和创新。它不仅符合新课改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使得小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使枯燥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变得更加生动灵活。通过营造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们在欣赏和娱乐的同时进行语文教学,减轻了他们的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课堂生活化——走出课堂

教学内容不仅仅是“科学世界”的内容,而且将“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这样的课堂才真正能够成为沟通学生的学习和现实生活的桥梁。在《认识公顷》一课上,教材通过介绍南京明孝陵的占地面积、北京中华世纪坛的占地面积、台湾日月潭的面积和我国2004年的森林面积引出“公顷”这一土地面积单位。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以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为基础,告诉学生其面积是1公顷,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公顷实际大小的表象;再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这块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既发现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又进一步明确了1公顷的大小。突破这一难点,需结合学生的实际,以“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为素材,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推理,体会到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总和大约是1公顷。

在教学当天早晨上,我集中全班学生到操场上,挑选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其余同学站在正方形内。集体移动,使正方形的两边、一顶点与操场边缘吻合,教师站在中间用书本上简短而精辟的话概括:“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小朋友们环顾四周,不仅充分感受到了100平方米的大小,而且估计出了100平方米占学校操场的多少。然后28个小朋友再去沿篮球场的边缘围一围,观察一下100平方米是篮球场的多少,最后再去学校面积比较大的地方围一围,他们交头接耳的声音告诉我他们在观察、思考这块空地需要几个100平方米组成。我有选择性地把他们在空地上围成的正方形拍了下来,以便在课堂中穿插教学。当我在课堂中问到1公顷有多大时,结合所拍的图片,1公顷相当于我们操场的十分之一大小时,这1公顷的大小迅速在他们脑海中出现,初步形成了1公顷大小的表象,这一难点对于此节课来说已经不是难点了。

二、思考生活化——大胆假设

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时谈到三角行的稳定性,大部分老师请学生上来拉一拉小棒围成的平行四边形,感觉它容易变形,说明平行四边形不稳定,受力容易变形。而小棒围成的三角形却拉不动,得出三角形不容易变形,从而体现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但是不变形就等于有稳定性吗?有个小朋友提出了疑问:“我们每天佩带的红领巾怎么一拉就变形了,难道它不是三角形吗?”显然上述说法被了,这一有价值的提问就是我们聪明可爱的小朋友结合现实生活发现的,他们用生活化的眼光,生活化的思维假设,促使我们对照生活,寻找深层次的理解。原来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完全确定,三角形的这种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其实三角形的边长确定,则大小、形状唯一这才是它的本质,并不是拉不动就体现它的稳定性。

三、题目生活化——联系实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