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5: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挫折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中职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他们的身心急剧发生变化。青春期的发育会给学生心理带来各种困扰,极易形成心理障碍,致使他们种种挫折常常发生。其诱因表现主要在:
其一,青春发育心理断乳期易使受挫。心理学家称十三四岁和十七八岁为青少年的两次“心理断乳”。中职生正好处于“心理断乳”期。两次“心理断乳”的结果是使中职生愈加走向独立。他们面对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既充满了激情,又充满了矛盾。开始思考人生,选择理想的目标。青少年中职生在这“心理断乳”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极容易受挫折和时有挫折行为,这给他们带来了一系列心理冲突。渴望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憧憬未来与现实情状的矛盾等常困扰着他们,如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同学的讥讽,异往的拒绝等都会让他们烦躁焦虑,忧郁消沉。
其二,青春期的动荡性易使受挫。中职生思维活跃,富于幻想。理想时而变更;为人处事的标高不易确定。要么是绝对肯定或否定,要么是坚定与执拗并行,畏惧与大胆共存,抱负与懒散互生,勇敢与蛮干同在,热情与冲动相随,自信与自负为伴,偏见与偏爱屡现等。这种不是走极端就是于矛盾之中的言行都易使他们受挫。
其三,顺境优裕生活易使受挫。“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句名言概括了人生成长的重要规律,说明了生活在顺境中没有经过挫折的青少年是没有抗挫折能力而很难成才的。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后已形成了独生子女群,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教师应该觉察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娇气十足,意志脆弱,依赖心理严重,虚荣心、好胜心强,经不起轻微丁点儿挫折。
其四,家庭境况现实易使受挫。随着社会进步,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为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自己的孩子一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练琴、练字、踢球、背书、画画……弄得孩子疲惫不堪;中考、高考时是想方设法施加种种压力的保驾护航。如孩子能平步青云,家长则喜上眉梢,乐不可支;如一旦名落孙山,轻则责备,重则打骂,使得家长和孩子关系异常紧张。孩子感到情绪压抑产生自卑悲观自暴自弃的心态。有的家长自诩有权有势有名有钱。在自己孩子面前炫耀,甚至满足孩子不正当的要求,使这些孩子自认为高人一等,专横跋扈,为所欲为,一遇挫折则一蹶不振。
其五,社会影响易使受挫折。社会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真与假、美与丑、恶与善激烈较量的大舞台。青少年中职生如不能自律自控地把握好自己,就会或受到轻视;或被人引诱;或被人挟持;或被人恫吓,而造成心理负担过重,终日萎靡不振。
现实生活中的事实证明:青少年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抗挫折能力心理教育极为重要,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我们教师必须注重心理健康的抗挫折教育。所谓“抗挫折教育”是指培养学生抗挫折意识,磨炼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教育。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抗挫折意识,使他们懂得挫折与竞争是相伴的,要成功必须战胜挫折。其次要善于创造艰苦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尝试挫折,体验甘苦的滋味。从困境中让学生暴露自身弱点,激发他们的奋进精神,培养他们的抗挫折力和韧性。何以具体实施抗挫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中职生抗挫折能力呢?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第一,对学生进行环境适应的心理教育,培养提高学生自我适应力。教师应因势利导,随机应变,使学生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了解社会的变化趋势和特点。通过摸拟性的训练及频繁的社会接触,对症下药,使学生敢于正视和正确对待现实和未来,不断修正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克服骄娇二气,以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弹性的适应能力去迎接明天的新生活,对不断变化的态势有不断调整的自我适应能力。
第二,对学生进行意志坚强的心理教育,培养提高学生无畏惧勇往直前的意志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了解意志在成才中的作用。教师要以明确的目的性,一贯的坚持性,处理问题的果断性,沉着耐心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熟感。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果断持久的行为品格,克服独生子女中大量存在的依赖感、优柔寡断和言而不行的不良品质。培养学生在实践生活中的挫折面前的意志坚定能力。
第三,对学生进行智力发展的心理教育,培养提高学生克难解疑的化解力。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智力发展规律,分布特点及本人自己的智力发展水平。教师能够深入细致而迅速正确且全面客观地分析学生的长处和弱点,通过常规或特殊训练,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长善救失,避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现象出现,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处理和解决疑难问题的化解能力。
第四,对学生进行社会和谐的心理教育,培养提高学生人际和睦的处世交往力。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如何使整体和个人建立正确的相互关系的教育,使学生逐步认清人的本质和社会化高科技建设的特点。通过有意识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交往技术,在群体中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和蔼可亲。善于在群体中扬长避短地发挥自己的才干,防止“社会恐惧症。”培养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正确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处世交际能力。
第五,对学生进行情绪稳定的心理教育,培养提高学生排干扰除烦恼的应变力。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善于控制自己支配和利用自己的情感,善于通过自身的情感来影响学生。通过有效的调控手段,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的情绪,能做到适当的情绪发泄及控制,形成适度的情绪反应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在骤然发生的困难面前有消除情绪紧张烦躁的应变能力。
[关键词]挫折教育;意义;策略
心理学上讲,人的心理健康包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好坏,主要得益于他在逆境中的乐观态度的不断培养与奋斗精神的不断强化。所以,一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越强,他的心理素质也就越高,这就象美国著名文学家海明威说过的一句名言:“人可以被击倒,但不可以被击垮(Aman canbedefeated,but can not be destroyed)。”这句话,可谓是健全人格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最高境界,也是所有与人生中种种不幸与失意搏斗之人的共同心声。
当代的家庭教育往往重视智力的投资和开发,却忽视了情商对孩子的影响。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相当多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障碍,初中生约为13.7%,高中生约为18.8%。可以说,学生的情商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影响极大。如何注意学生情商培养,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值得探讨的重要心理问题之一。师专生随着身体生理机能的成熟及独立意识的逐渐形成,具有错综复杂的心理特征,进入了一个幻想与现实矛盾的自我调节时期。他们既希望独立,有少不了依赖。他们开始讲究物质享受、渴望与异往、企盼个人价值的体现,但在现实中他们的欲望往往不能得到一一满足。一帆风顺的生活经历使他们的心理变得十分脆弱,抗挫折能力很差。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又是不可避免的,如家庭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包括父母离异,亲人亡故;个人身体出现病变;学习负担过重;考试不及格;同学关系不好;被别人误解;老师教育措施不当等,都可能造成他们的心理失衡,陷入抑郁、痛苦、难以自拔的境地,以致产生种种心理挫折。因此,这种现状不能不引起教师特别的重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地更新,社会商品经济高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架构日臻完善,这些无一不是在激烈竞争当中实现的。任何一个没有竞争意识或者试图逃避竞争的人不仅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而且必将为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淘汰。学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校应为学生的成才提供可供选择的条件和机会,教师应通过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在竞争中寻找自己的不足,逐步完善自己。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逐渐克服心理上的依赖性,同时优化学生的竞争心理。一方面,当学生在竞争中取得一定的成功时,要及时教育他们辨证地看待自己的成功,引导他们主动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永不停息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承受各种挫折与能力,引导学生在挫折中正视自己,磨练自己,超越自己,帮助学生及时消除竞争失败带来的怯懦和自卑的心理,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和智慧,调节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从逆境中奋起。只有这样,学生走出校门后才不至于感到茫然无措,才能正确把握自己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师专生对家庭、社会、学校缺乏责任感。这也是造成他们在遇到挫折后变得消沉、颓唐不能自拔的另一重要原因。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责任感教育。现在的许多学生在家时任何事都由父母长辈包办。在学校又以学习为主,他们不知道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自己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尽哪些义务,稍不顺心就会在家中或学校乱发脾气,甚至做出一些不可挽回的举动。分析其原因尽管很复杂,但有一个共性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社会责任、个人义务在头脑中不清楚,他们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前题的圈子中,作为教师应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奋斗的目标,找准努力的方向,培养他们爱国、爱校、爱家、爱他人的情感。这种情感形成以后,学生自身的免疫能力才会提高,抗挫折能力才会增强,遭遇挫折后才能进行自我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调节。
三、做好学生心理辅导的良师
对遭受挫折的学生,教师老师应以一位心理医生的角色出现在受挫折学生面前,帮助他们抚平挫折所造成的心理创作,重新燃起希望之火。
首先,要求教师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要能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以免错过教育的最佳时机。从实际情况看,学生遭受挫折有了心理问题,往往不愿暴露而闷在心中,学生主动向教师坦露内心世界的比率并不高。但只要我们具有一双善于洞察学生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的明亮的眼睛,就可以从学生的言谈举止,神情外貌的细微变化中获得信息,及时发现问题。
其次,教师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的迹象之后,要耐心细致地去了解、分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各种因素,找出原因,但要注意不能把学生因心理障碍产生的行为过失简单地当成思想品德问题加以处理;也不能把学生的自卑、羞怯、孤僻的行为的外观看成不热爱集体、不求上进而对其冷淡歧视,更不能把青春期学生的性心理现象当成是品行不端来加以处理。这一过程更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摸准了学生产生心理疾患的原因后要选准教育方法,要用一颗火热的心去感化他们,引导他们把心头的郁积排泄出来,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将心比心,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心理减压,只有这样学生心理上的障碍才能逐渐消除。
四、注重乐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心境
乐观就是以宽容、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现实世界,它能很好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美国心理学教授马丁认为:“乐观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如何使自己乐观起来?美国两位心理学家米勒和戴尔纳通过认真调查研究认为:乐观的人多数是自爱、自信的,自我控制能力强,且性格外向易与他人交往。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以轻松的心情对待环境压力和挫折,以微笑对待生活的考验,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自然、自信积极,乐观向上。
五、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策略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挫折并不可怕,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给人以打击,给人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因此,不要惧怕挫折,事实告诉我们,只要你吸取教训,不被困难吓倒,就能重整旗鼓,在新的起跑线上搏击,去夺取新的胜利。
控制情绪,并不是简单的抑制,而是重在自我教育、自我疏导、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北京大学心理系孟邵兰教授在人类情绪中指出:“情绪情感是认识自我的镜子。人对自己要有自我的认识,特别是要认识自己的精神状态,它包括智慧能力和情感动机、个性习惯等”。每当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时,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具体分为三步。第一步,正视现实。要求学生接受并正视自己的不良情绪,因为每个人并非时时刻刻是积极乐观的,偶然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了解自己的情绪处于什么状态。训练学生通过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方法使自己的身体平静下来。第二步,找原因。找到自己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人什么事产生的不良情绪,着重分析自己主观方面的原因。第三步,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任何不良情绪都是可以控制、转换的,如“化悲痛为力量”、“自卑的超越”等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如通过语言与他人沟通得到他人的理解或转移精力,学会转移注意。在受挫折时,要及时转移思想感情和注意力,投入到自己喜爱的事情中去。如体育运动、唱歌、看电影、看书……使情绪得以缓解。实践表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开展自我批评,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对控制不良情绪,收效良好。
其次,要善于进行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摆脱挫折感。所以,当挫折来临后,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心理调节:
第一、学会客观地对待自己。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有哪些优点、缺点;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应当心中有数,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实事求是地去接受现实,及时地摆脱挫折感,排除一切干扰自己心智的因素,以主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所发生一切。
第二、学会暂时搁置,忘却不愉快,离开你所厌烦的情境。让时间抚平不宁静的心填平心灵上的创伤。
第三、学会宽容。越是在遭受挫折时越是要谦让,对别人宽容大度,这是构成健康人格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四、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终。当面临任务很多时先解决一个最容易解决的问题,有了成果就会更有信心,成果越大,信心越强。
一、“挫折教育”的界定
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据此,可将“挫折教育”界定为:让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使其切实学到应对困境的方法与知识的一种教育。“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旨在提升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和恒心,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从而培养其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质教育。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无论对其现在还是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挫折教育”的方法
1.创设“挫折”情境
要让学生形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增强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为此,教师可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为学生创设“挫折”情境。例如远足、野营、登山和军训等,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勇于面对逆境,愿意挑战“挫折”,从而提高生存能力、生活能力。此外,教师可列举一些与“挫折”相关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反思。例如:在一个漆黑的山洞中,意志坚强的人如何走出这个山洞;在地震过后的废墟中,没有水和食物,人们该怎样抗争等。通过讲解这些事例,让学生思考“挫折”的内涵及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磨炼学生的意志。
2.在比较中认识“挫折”
应引导学生辩证地看世界、看社会、看人生。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中也有炮火与硝烟,新科技革命中也蕴藏着新的生态威胁,富庶文明的同时依然有贫困与愚昧,热诚敦厚的人群中不乏狡诈残暴之徒……由此可见,只有辩证地看待事物,既看到光明与美好,又看到黑暗与“挫折”,才能在今后的困境中迎难而上,勇敢出击。
三、“挫折教育”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潜能
对学生而言,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遭受“挫折”,才易激发其潜能,越不易找到答案的问题,越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存在“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抗击“挫折”的能力。
2.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
如今,一些学生往往会有不良情绪,例如骄傲自满等。为此,教师可设置一些障碍让其遭受“挫折”,以消除其不良情绪。当然,这种“挫折”应有一定限度,既使学生明确“挫折”的作用,又令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排除不良情绪,取得更大进步。
3.使学生享受成功
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难题,那么其成功的喜悦不言而喻。因此,应鼓励学生在“挫折”中努力学习,探究未知,求取新知,这样的学习才是更有意义的学习。
4.让学生适应社会
关键词: 挫折 挫折教育 正视挫折 驾驭挫折 化解挫折 战胜挫折
【中图分类号】 G445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问题的提出
《人民教育》2007年第5期刊登了杨心榕老师的《可怜的木芙蓉》一文,深受感动。学校门旁的一棵被路灯“关照”的木芙蓉在冬天依然能给学校带来生机的绿色,而在去年的一次史无前例的寒流南下时,这棵幸运的木芙蓉却在一夜间调零死去。而没有被路灯“关照”的木芙蓉却依然生机勃勃地轮回着春夏秋冬,显示着它顽强的生命力。由此细心的杨老师联想到了我们的学生,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是的,在公平的现实社会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多吃点苦,多走点弯路,多受点挫折,这是必要的。每个人都应在一次次的跌倒中长大,在一次次的委屈中成熟,生命也因此而逐渐精彩。正像歌中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2挫折的含义
教育心理学中说,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
3 青少年学生消极挫折反应的类型
消极挫折反应是指主体伴随着挫折认知,对于自己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愤怒、焦躁、紧张、躲避或功击等。具体有焦虑型、功击型、依赖型、多疑型、强迫型、逃避型、自负型、自戕型等。
4挫折反应产生的原因
4.1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
生理因素是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试一试。但他们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还不成熟,缺乏辨别是非与控制自己的能力,所以他们受挫后情绪不稳定。
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人的能力、智力、知识经验的不足,以至在学习中遭失败而产生挫折心理;②抱负水平过高,也是产生挫折的原因;③动机冲突;④由于个人某些不合理、不切实际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
4.2来自家长、学校、社会的要求
巴尔扎克说过:“世上之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对于中学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和训斥,升学就业的要求,带来了学生间不可避免的竞争,久而久之,会使遭受挫折的学生更加压抑、封闭,对老师、家长、社会产生疑惧、逆反心理,继而发展成为可怜的“木芙蓉”。
5心理挫折教育的对策
5.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正视挫折。
挫折是生活、工作、学习中常见的现象,不可避免,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迎头赶上。俗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思想乃行动之向导,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正确认识和冷静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处乱不惊,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使学生对自我有个较为客观的评价,不会因评价不当而遭到失败挫折后心理失衡;有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他人,能够自觉融入集体中去,形成真诚、友好、和谐的校园心理,家庭心理氛围,自觉抵制挫折带来的不良心理的形成,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他人充满理解,积极投入学习和生活。
5.2理解信任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教育学生的前提是尊重、信任学生,作为老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受挫后的种种反常表现,及时给予正面的积极的教育,从维护其自尊心的角度和学生促膝谈心,善于发现纠正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乐观正视挫折,消除自卑,增强理智,提高解决问题以及驾驭挫折的能力。另外,经常性的挫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做到:①对学生的期望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求不能过高过严,让学生时刻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充分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前进的毅力和信心;②要对学生充满爱心,不偏爱不歧视,公平对待.
5.3加强心理辅导,重视个别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语相呼应,就得使我们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作为班主任,我在每学期初就深入学生,明察暗访,针对自卑、学习焦虑、消极、厌学等方面对学生时行调查,进行个案分析,建立班级学生心理档案,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疏散和排解心中的抑郁和不快,尽早走出心理的误区,化解挫折。具体方法有1、采用自我保护法即心理防卫机制,用“酸葡萄”效应,或“阿Q”精神来解除心理压力、不悦、紧张、焦虑等情绪,及时将心理调整至正常;2、采用自我宣泄法,根据“水满则溢”的道理,当学生遇到挫折,情绪出现极端化,心理失衡,行为易走极端而不可理喻,此时若进行积极主动的宣泄,把胸中之积郁和苦闷适当发泄出来,能有效地驱走挫折后的所有不正常,恢复自信,重回自我。
5.4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
很久以前,看到一个犹太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很受启发,并且还经常讲给学生听。希望以此触动他们,让他们明白经历磨难和挫折,人才能真正成长。这个故事讲到,一个母亲给了孩子酱油瓶和钱让他买酱油。这是孩子第一次买酱油,他走到街口遇到一伙地痞,地痞抢了他的钱并打了他一顿,孩子伤心地哭着返家。哪知回到家,母亲不但没安慰她,反而痛打了他,并再次找钱给他让他再去。当孩子走到街口又遇到了同样的遭遇,这次回到家后母亲又打了他。当孩子第三次来到街口,再遇到欺负他的小痞子时,他暴怒了,捡起地上的一根木棍,和他们猛烈地对打,结果孩子赶走了小痞子,买回了酱油。回家后妈妈告诉他,今天的事不是妈妈心狠,而是让你明白,当你面临不幸,只有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你才会坚强起来,别人的帮助让你越来越软弱。
这位母亲是多么明智,在孩子伤心哭泣时她给孩子的不是一味的同情和充满慈爱的抚慰,而是给他更严厉的责罚。这种做法,看似往孩子的伤口上撒盐,其实是在教孩子一种生存本领,那就是要善于保护自己,懂得自己的道路要自己走,否则永远不能独立。在独生子女生存的当代社会,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看看我们周围的一些父母、长辈们,在教育孩子的做法上确有让人不敢苟同之处。从孩子出生到上学、工作,甚至婚后生子,也“俯首甘为孺子牛”,事事包办代替,处处细心安排,对孩子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碎了”,一生倾其所有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安乐窝”。结果培养出来的是一个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营养过剩,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小皇帝”,“娇公主”。父母自己呢,年老后不但不能享儿女福,反是为他们留最后一滴汗,榨干最后一滴油。且这种无偿为孩子们的贡献被大加赞赏、大加提倡,誉之为“有人性,重感情”,有“爱心”。对那些有意磨练孩子意志的父母则贬之为“冷血动物”。在如此观念指导下,“爱心”越给越多,孩子的性格越来越懦弱,感情越来越脆弱,行动越来越软弱,怎能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又如何能独立挑起生活的重担呢?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静下心来反省我们的教育观念。“水过满则溢”,那么,“爱心”过剩,是否也有害无益呢?我们在付出“爱”时,必须把握一个“度”,爱到何时是真爱,爱到什么程度便是害。在各种场合,各种条件下,不要干预孩子过多,让他们独立去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生活经验,及时受到打击和挫折,父母也不必过多帮助,我们只需冷静地帮他们分析成败原因,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这样,等到他们必须承担社会责任,面对严酷现实时,他们就不受过多的痛苦了。现在的孩子,是将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面对的将是更激烈的竞争,更复杂的形势,更严峻的挑战,人口暴涨,资源匮乏,生存会更困难。因此,他们必须有更高的心理承受力,强大的社会生存能力。这一切,不是温室中长大的人所能应对的。
关键词:挫折教育 概念 目的 方法
1.挫折教育的概念
何谓挫折教育?向守俊等人认为挫折教育(又叫抗挫折教育、磨砺教育或磨难教育),指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1];冯永刚等认为认为挫折教育即“磨难教育”设置困难或障碍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挫折承受力和自主力的教育活动;李海州、边和平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抗挫折承受力的教育”[2];张泽玲认为挫折教育是使被教育者懂得如何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坎坷和挫折,提高被教育者驾驭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教育[3]。还有研究者认为:挫折教育其实是指对于个体(如学生等)的容忍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教育[4]。挫折教育是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此观点在基层教育者较多。他们认为,挫折的产生,特别是青少年挫折心理的产生是“由于需要的满足受到限制或者中断而引起的紧张情绪状态。”因此,挫折教育应该以正常人为对象,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挫折心理免疫力、提高人们的抗挫折能力为主要任务。概括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把挫折教育定义为: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使受教育者可以正确认识挫折,在挫折面前适时进行调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意识地防范挫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固化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愿望和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定的基础。
2.挫折教育的目的
挫折教育的目的何在?不同学者对此莫衷一是。张大均在《关于挫折教育思考》一文中指出,挫折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挫折应对进行自我监控。《心理学百科全书》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挫折教育的任务是教育广大青少年具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心理免疫力,教会人们仿效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或者形成为适当的应变能力,以排除其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障碍。尽管关于挫折教育目的的说法不一,总的来说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不同学者对挫折教育的目的有着不同的表述,分别有耐挫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容忍力、抗挫折素质等。培养耐挫力是挫折教育的主要目的,耐挫力研究是挫折教育研究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李玲清的《论初中生挫折教育》、刘芳的《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张光明的《关于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探讨》和魏林的《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探究》等,都从不同的层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和教育学生,进而提高他们如何应对挫折、承受挫折、忍耐挫折、战胜挫折的能力。也有专门对耐挫力的理论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燕国材的《论耐挫力》、薛亚萍的《青少年耐挫力的培养》、李征宙的《论中学生耐挫力的培养》、李星的《高中生耐挫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董晓倩的《当代大学生心理耐挫力状况调查与对策探讨》等,概括他们的研究发现都是关于耐挫力的途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耐挫力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国外的挫折教育研究普遍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心理耐挫折能力。美国着重培养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自立精神;英国则将挫折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在他们的家庭观念中,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日本,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把“野外文化教育”和挫折教育列入学校教育内容。近年来,日本还兴起了“失败学”,即“挫折学”。西方对于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对受挫以后的恢复力。其中最普遍的观点就是父母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西方教育界人士说,对孩子心理耐挫力的培养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可以自身从内心深处激发自我寻找幸福的本能,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挫折面前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3.挫折教育的方法
关于挫折教育的方法,耐挫力影响因素等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些可资参考的线索。郑日昌在《大学生心理卫生》中介绍了耐冲击力测验。本测验共10题,三个等级,以0、1、2分记分,总分在17分以上说明受挫能力很强;在10一16分之间,说明对某些特定的挫折的承受力比较弱;在9分以下的,说明承受能力很弱[5]。董晓倩采用心理耐挫力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郑州大学310名1-4年级本科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耐挫力整体水平偏低,情况不容乐观;积极应对与心理耐挫力呈显著正相关(r=.271),消极应对与心理耐挫力呈显著负相关(r=-.250)[6]。杨帆在其硕士毕业论文《挫折承受力教育影响因素的探究及对策提出》中编制了一份《中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并作了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验证了影响挫折承受力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增强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方法和实施原则。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被充分地应用于挫折教育。[7]。葛明贵、赵必华等,通过对386名中学生的挫折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中学生的问卷得分略低于理论上的中等水平,说明中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8]。
不同国家对于挫折教育在方法上有同也有异。我国学校的挫折教育:一是课堂教学。基于我国的教育体制,挫折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让学生学习有关挫折教育的知识。二是活动课程。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指导下,我国在课堂教学之余还进行一些提高学生耐挫力的活动,比如在可以举行有关挫折教育的主题班会、有关挫折教育的游戏等等。美国学校的挫折教育:一是表扬慎重,批评更慎重。美国学校的教师认为重点表扬某个学生,会暗示别人比他差,使受表扬的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傲气十足,增加学生间的不平等感,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误导。二是不跟别人比,多和自己较劲。美国学校从不主张学生作横向比较,而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单独培养,增加学生对自己的了解,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三是重利轻名,追求实效。美国教师认为学生通过自我奋斗得到自己想要的是无可厚非的,同时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承受力[9]。德国学校的挫折教育:德国学校组织中学生参加‘磨难营’活动,这旨在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团队意识及正视挫折的态度,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能力。同时学校的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现实,如阴暗面教育让学生接触社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生活。日本学校的挫折教育:学校有意识地对年幼的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刻意教导学生做一些家务劳动,如洗衣板,用扁担挑水,用煤炉生火,用石磨磨豆浆等,经过有意识的训练,提高了孩子的劳动意识和技能,克服了“输不起”的心理障碍。中学规定每年都要举办“田间学校”、“孤岛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由学校、家长、社会共同组织学生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受锻炼,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本领[10]。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还有很多急需深入和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也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向守俊,张大均.关于挫折教育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5)
[2]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23.
[3]张洋玲.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8.
[4]王鉴.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2000,(1).
[5]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卫生[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217-22
[6]董晓倩.当代大学生心理耐挫力状况调查与对策探讨[D].郑州:郑州大学,2005:34
[7]杨帆.挫折承受力教育影响因素的探究及对策提出[D].苏州:苏州大学,20O5:42
[8]葛明贵,赵必华.中学生386名应付挫折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633
关键词:应付挫折能力;挫折教育的含义;挫折教育的误区;挫折教育的方法
幼儿的挫折教育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例如:一次,班上有个小朋友拓拓在去班里的台阶上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后哭闹了一小时。我安慰了很长时间无济于事。还有一次,班里的三个小朋友为一个玩具哭闹不止,谁也不肯让步。
……
这就可以看出,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给孩子过多、过细的照顾保护,造成幼儿依赖性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另外,一些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幼儿应付挫折能力的培养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所有这些都是造成幼儿应付挫折能力普遍较差这一现状的原因。让孩子全面成长,挫折教育应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挫折教育由来已久,中国有,国外也有。挫折教育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境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孩子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幼儿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可得,它是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
暂不说国外的挫折教育如何,中国古代的挫折教育是以打、骂、责、罚为主的,谈不上人性化的教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应该算是古代“挫折教育”的写照吧。既然挫折教育自古有之,为何现在还要提呢?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与国外相比,在某些方面还有一些差距,如心理承受方面等。而较好的心理素质要从幼儿时期抓起,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提倡素质教育、尝试教育、愉快教育的同时,也该增加一些挫折教育的内容。
在这之前首先我们要认清挫折教育的误区,一些自认为懂得挫折教育的家长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批评、罚站、与孩子对着干、让孩子服输等。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因为家庭溺爱造成的,所以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其实不然,这种强行措施不仅很难生效,往往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挫折教育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育,决不是苛刻的批评、大声的谩骂和严厉的责打就能实现的。
在幼儿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幼儿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例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孩子不会系鞋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帮忙。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只帮他们系一次,并让他们看着我是怎样系的。第二次让他们自己动手,如果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完成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感,同时也锻炼了自理能力。成人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如:让幼儿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但是,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境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
1.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设置的情境要能引起幼儿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同时,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不能太多,否则,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2.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在孩子作出努力并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
3.对陷入严重挫折情境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实现目标。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家长、老师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对幼儿提出过高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培养,否则,幼儿在压力面前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经常笼罩在这种挫折感中,会损害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正视并战胜挫折。实施挫折教育会让我们的素质教育开出更美的花朵,会让我们的下一代更坚强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挫折教育。
(一)真实感知细致引导,锻炼孩子耐挫的个性
1.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2.幼儿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儿的依赖性。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如有一次,班里要玩球结果不够,我请了一向比较胆小的妞妞去其它班借借看,她当时就显得有些胆怯但还是去了。我用双眼余光瞥着小家伙只见她径直往隔壁班走去,快走到门口时,妞妞终于忍不住回过头来搜寻我。眼看着她几乎就要退缩了,我故意别过头去,假装没有看见。徐老师满面笑容地招呼着妞妞,她犹豫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说了要借皮球。当拿着自己借来的皮球给我时,她呵呵呵地笑了,没想到平时与人说话都不敢今天还帮老师做了事。我轻轻拍拍妞妞的头,随后又向她竖起大拇指,将她大大地夸奖了一番。无论是快乐、失望,还是痛苦,都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迁。
(二)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为了提高幼儿对挫折承受能力,我们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练,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的耐挫力。比如说远足、劳动、竞赛、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游戏时可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如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去取东西;和小朋友闹矛盾怎么办;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在角色游戏中可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创设一些挫折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等等;
(三)树立榜样增强信心,树立孩子必胜的信念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游戏走“独木桥”时丁丁会说:“老师我怕,我不走”。这时我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能走过去,你也一样能做好。”或者说“我相信你会跟张鑫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我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四)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总之,教会幼儿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能成,关键是顺其自然,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幼儿能独立完成的一定使其独立完成,使其持之以恒。任何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幼儿的依赖思想,要让幼儿在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本领。
(五)把握适度,挫折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挫折教育 体罚 爱心 教育制度
人生总是充满理想和希望的。而要实现理想和希望,则总难免碰到困难和障碍。人克服了困难,便有成功的愉快和满足。反之,就产生挫折感。挫折,是前进道路上的荆棘与坎坷,它会使怯懦者驻足不前,情绪低落,而果敢者去跃马腾飞。挫折具有两重性,既能产生破坏力,使人一蹶不振,跌入谷底,也可产生再生力,使人情绪振奋,以“吃一堑,长一智”的心态,变成强者,登上巅峰。因此,作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一定的“挫折教育”成为一种时尚。
为了使受教育者磨练意志,承受挫折,施教者可以有意识地设计挫折教育的图景。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去感受、领悟和攀登,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施教者的诚恳、爱心和提携,似擂鼓催阵,从而增加活力,体验人生的真情厚意,塑造良好的心理状态,让他在挫折和苦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和增强孩子面对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就像“水,不仅自己运动,还推动其他物体一起运动;水,经常的、不停地寻求自己的路;水,遇到障碍则气势更大……”教者有意识地设置“障碍”,让受教育者在克服“障碍”中壮大自己,产生挫折中的能量,也正如水由因而果的自然宏大“气势”。网球运动员李娜说:“那些小磨难和小障碍,最后都被证明是命运指派给我的催熟剂,它们让我学会勇敢和承担。”
我们本身都遇到过或者看到过,骑自行车的人,路上遇到了逆风,这个人会弓腰劲蹬,任凭怒风呼号,依然朝着目标前行。所以说,挫折有时来于自然,挫折给人勇气、智慧与意志……,但是,挫折教育也不能矫揉造作,一切的一切不能偏离自然太遥远。也就是说“挫折教育”从需要保护受教育者的心灵出发。
2012年10月的各大小报刊载文,6岁女童小如,出生后一直都在河南老家跟爷爷奶奶生活,直到8月中旬,才到浙江乐清与打工的父母相聚,不料,却遭受“狼爸”张某的“严厉管教”,被体罚原地跑步6小时致死。
将三个孩子送进北大,香港商人萧百佑跻身成功父母行列,出版教子经《所以,北大兄妹》。“美国虎妈” 蔡美儿已让西方人大面积质疑,以“打”为法宝的“中国狼爸”,再次掀起对中国国产教育模式的讨论。
两位“狼爸”对孩子的“挫折教育”的理念是相同的,方式有所不同,最终结果截然相反。
把体罚看作是一种挫折教育时,体罚总会披着“爱之切”的外衣:对“狼爸”张某而言,伤害爱女,非其本意;丧女之痛,也始料未及。也许是无心之失:他的文化层次、教育价值,或许是匮乏的,压根就不知“滋养孩子个性,顺应其习性”的教育理性。可其悲剧性的走向,却异常沉重:孩子夭折,已无可救赎,成了他终生的渊薮。“狼爸”式教育的蛊惑性,就在于其“速效”之想所引发的“爱之深恨之切”:看起来,它能砥砺孩子意志,将其打造成“标准零件”。可实质上,它却扼杀孩子个性,也在滋养其奴性。正如鲁迅就曾批判不少人“以为父子关系,只须‘父兮生我’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应为长者所有。尤其堕落的,是因此责望报偿,以为幼者的全部,理该做长者的牺牲”,因而主张顺应孩子天性,塑造其独立人格。
萧百佑曾是广东省直属机关最年轻的副科长,但他不相信老师、校长和局长在奖金刺激下的“素质教育”。 电影导演高希希应邀为《所以,北大兄妹》作序,其中讲到:“三郎(萧百佑)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典范,也是正在消失的中国传统家教的一种回归。”很含蓄,也很委婉。肖锋在文章《我们缺什么》中写道:“中国不缺教育,中国缺没有奥数和各种培训班的童年。中国的应试教育正以牺牲童年幸福为代价。”如果说“狼爸”张某以及女儿小如都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那么“狼爸”萧百佑又是对中国式“素质教育”某些方面的极大讽刺。
在“虎妈”蔡美儿、“狼爸”萧百佑之后,又有一个自称“鹰爸”的家长何烈胜粉墨登场。在儿子多多刚从保育箱里抱出来的第十天开始,何烈胜就坚持带他游泳,并为他制定了一项所谓的“鹰式极限教育”计划。两年前,一段三岁男孩在纽约的大雪中裸跑的视频,让很多人认识了多多,大家都叫他裸跑弟。无独有偶,5岁的多多成功驾驶“蜜蜂-3”飞机飞越北京野生动物物园,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鹰爸”称,“飞天”是课堂和书本中学不来的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