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5: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冬至和立冬的区别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首先是时间不同且含义不同:立冬是一年冬季的开始,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是冬天的开始;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立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其次是气候特点不同:立冬气温下降快冷空气来临,南北温差较大,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偏迟,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来源:文章屋网 )
立冬和冬至是冬天的节气,这两个看似相同的节气搞混,殊不知立冬是冬季开始的第一个节气,而冬至的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两者是有区别的,具体如下:
一、时间不同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二、含义不同
立冬:表示冬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此时天气开始由凉转冷。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左右。
冬至:表示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此时天气变得寒冷。冬至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前后。
三、气候不同
1、立冬
我国古代将立冬后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2、冬至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四、习俗不同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立冬节气是什么意思,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立冬节气是什么意思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粮入仓,菜入窖”,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了。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字面上来说是这样的,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不一样,所以即使立冬了,有些地区气温依然很高。
狭义:立冬节气后就是冬天了。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到了立冬节气就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建立。
广义:低于10°以下的气温
我国国境区域跨度大,就算除开华南沿海、青藏高原,其他地区也不是一同入冬的,古代以中原为尊,各种习俗也是由此传承,而二十四节气主要是根据黄淮地区设立,所以,入冬主要也是符合黄河、淮海一带的气候规律。而南方地区入冬稍晚。
立冬和冬至什么区别时间不同
立冬的时间是每年公历的11月7日—8日;冬至的时间是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23日。
寓意不同
立冬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冬至表示自此之后白昼时间变长,黑夜时间变短,同时也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
气候特征不同
立冬时,气候由秋季的少雨干燥向冬季的阴雨寒冻转变,并不是特别冷;冬至时气温下降明显,天气寒冷、干燥。
风俗习惯不同
立冬时,我国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广东潮汕地区要吃甘蔗、炒香饭,北方地区要吃饺子;冬至时,南方沿海地区有祭祖的习俗,广东地区吃烧腊与麦饭,杭州地区吃年糕,南方的一些地区还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北方地区则有吃饺子的习俗。
立冬下雨好还是出太阳好说法1:立冬是好兆头,可能有瑞雪的意思。
立冬忌无雨。有句老话:“重阳无雨立冬晴,立冬无雨一冬晴”。
说法2: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落雨一冬落。
俗话说,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落雨一冬落(指冬季不好)。“立冬北风冰雪,立冬南风无雨雪”等等。
这是否意味着今年东北的风雨将在整个冬季带来雨雪,并带来恶劣的冬季?尽管古代谚语只是经验的总结,远未达到准确的现代预测,但是用一句话预测整个冬季的寒冷和温暖无疑太困难了,但是谚语并非完全没有根据。
在古代气象谚语中,通常使用冬季初的天气来预测此冬季的天气趋势。例如,“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这意味着立冬的日子晴朗,整个冬天将非常寒冷。相反,今年冬天不太冷。另外,“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一冬雨”,“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这预示了冬天的降雨。
2.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3.冬天是淘气的孩子,风霜雾雨夹雪,一年中最难熬的季节要来了,但你不用担心,我的牵挂与祝福会化作暖流围绕在你心间,让你拥有一整个暖冬。立冬快乐!
4.立冬到,祝你心情舒畅身体好;立冬来,祝你事业有成发大财;立冬临,祝你幸福美满家温馨;立冬好,祝你吉星高照祥云绕;立冬节气,增衣防寒,多多锻炼,健康永远。
5.立冬天寒气温将,祝福忙送上,祝福送完提个醒,多多添衣要防寒,头暖、背暖和脚暖,三暖做好身体健,鸡鸭鱼肉适当补,身体健康心也甜!
6.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立冬而至,喝水之前不忘加热,出门之前不忘加衣,工作之时不忘身体,睡觉之时不忘盖被,记住以上要点,冬给你展笑脸。
7.站在立冬的风景里,遐想变成一叶扁舟,翳叶洁白梦幻的扁舟,载我在雪浪里一路飘摇,观冬之美景,看那洁白的雕塑挺成雪树银花,望那飞舞的雪花诠释冰清玉洁,听那呼呼的北风唱响冬日的欢歌,感受这个时节我送上的暖暖祝福:立冬快乐。
8.初冬至,天转凉,问候挂心肠;叶儿黄,寒气涨,冷时添衣裳;托浮云,唤流水,提醒保健康;至,问候来,幸福又吉祥。
9.冬又来,秋又去,情意声声叙;窗含霜,寒草立,勿忘添衣驱凉意;烦恼冻,快乐溢,幸福重重在堆砌;立冬至,思念寄,愿你安好福无际。立冬快乐!
10.立冬了,思念蠢蠢欲“冻”,关怀闻风而“冻”,祝福全面出“冻”,愿生“冻”活泼的你,身材美丽“冻”人、事业惊天“冻”地、好运“冻”如脱兔!
11.立冬节气不俗,五大误区别涉足:稍稍降温盖厚褥,蒙头睡觉空气污,日晒过长骨质疏,紧闭门窗不出户,运动减少屈指数。摆脱误区,立冬健康必须!
12.冬天来了,它刮起朔风阵阵,寒冷刺骨,把树木刮得东倒西歪,甚至扯断它们的枝条抛进山谷。
13.据说立冬收到祝福的人会发生以下变化,生活更美了,事业更顺
14.立冬来临,特赐爱卿一大礼包,内有棉衣一件,棉裤一条,棉鞋一双,狗皮帽子一顶,兔毛手套一副,望爱卿自即日起全副武装,温暖过冬!
15.大风起兮云飞扬,立冬时节天更凉;萝卜白菜煮成汤,热热乎乎暖心肠;勤添衣裳运动忙,充足睡眠保安康;短信一条虽便宜,温馨问候情意长。立冬了,愿君快乐人安康,幸福又吉祥。
16.在雪后的早上,我带着爬犁来到北山公园,我看到那洁白的雪花,真的不忍心去踩它、我走在北山的石路时,我听到了咯吱咯吱的响声。
17.他乡有风吹过,忍不住瑟瑟发抖,系上围巾,拉紧了衣襟,冬在悄悄靠近。那年那禅那雪,那梅花那故人,许是该在立冬的时候回来,分享一盏带着浓浓梅香的老茶吧。
18.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冬至的传统文化和习俗_冬至都有哪些风俗”,欢迎阅读与借鉴!
冬至的文化习俗1冬至的由来: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周公到洛阳,用土圭法测得洛阳所处的地方即为“天下之中”,然后开始占卜国家社稷的吉地。《尚书·洛诰》记载:周公“朝至于洛师”,对洛阳周边的几个地方做了考察,最后确定涧水东、瀍水西、瀍水东皆“惟洛食”(都是兴建宗庙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通过“土圭测景”选定洛邑基址的史实,被载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后人奉为封邦建国的成法。
“土圭测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国的中心)。这种方法的要义是“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即竖起高为8尺的标杆,在夏至日观测,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测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验四时”。 用这种方法测到的就是“土中”洛阳、“洛邑”的理论位置。
依周公测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详细规划了灭商后的第一座国家都城,《逸周书·作雒》载:“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定天保,依天室”,国家社稷(都城、宗庙)完成之后,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礼作乐,详细制订了国家礼仪制度,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的习俗:
从冬至开始白昼渐长。汉唐以来,宫女冬至后的女红,每天要多用一根线。这也就是民间说的“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冬至开始就“入九”了,人们往往在这天画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个瓣,名为“九九消寒图”,每天用红色涂一瓣,涂尽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称“数九”。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有的在这一天“晒冬米”。就是把白米用水洗过,在这天的阳光下曝晒后收藏起来,留给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冬至食文化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较为普遍的`是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的文化习俗2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2015年的冬至是:2015年12月22日。
冬至习俗: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更是流传下了丰富多彩的冬至饮食习俗,各地冬至饮食习俗也是很有趣的。例如,北方吃饺子,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而南方则吃汤圆、年糕、赤豆粥、黍米糕等。
汤圆
北方人吃馄饨和饺子
在北京,有句谚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对于有着“好吃不如饺子”习俗的其他北方人来说,也普遍有冬至吃饺子和馄饨的风俗。
在超市销售冷冻制品专区可以看到,冷柜里摆满了状元、哈好妹、湾仔码头等各种品牌的速冻饺子和馄饨。不同地方的.人们对馄饨的称呼还不一样,比如广东人把馄饨称为云吞,湖北人则称之为包面,江西人称其清汤,四川人称抄手。河南人在冬至这天,要吃“捏冻耳朵”。原来,吃“捏冻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饺子的俗称,据说是吃了饺子后,可以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会被冻掉耳朵。
江南一带吃汤圆
古诗有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在江南的超市里,思念、海霸王等各种品牌的大大小小的速冻汤圆被摆在了显眼位置,每个品牌的厂家促销员都摆上一个电磁炉,将煮好的汤圆送给消费者品尝,以此吸引大家购买。
据了解,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之一。广东潮汕人把冬至称为冬节。冬至的时候,他们也有吃汤圆的习俗,而且有“吃过冬节圆,就算大一年(岁)”的说法,意思是说,吃了冬至的汤圆,便又长了一岁。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在江南一带尤为盛行。江南百姓在冬至前,常用糯米粉做成面团,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馅料,制成汤圆。对于江南人来说,“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因为“圆”有“团圆”、“圆满”之意,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以此寄寓对来年合家团圆的祈福。此外,江南水乡还有在冬至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广东人吃冬至肉
对广东人来说,冬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甚至比春节还重要得多,所以,广东人有句话叫“冬至大过年”。
据介绍,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桌大鱼大肉、腊肉腊肠,谈笑风生地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大吉大利。有些广东人还有在冬至这天向亲朋好友送腊肉的习俗。为此,各家超市精心设置了红红火火的腊味坊,里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腊肉、腊肠、腊鸭、火腿、咸肉、熏肉等,不仅有散装的,还有袋装的,让市民各取所需。为了吸引市民购买,有的超市还派出工作人员,在超市外面摆起腊味品摊档,向过路的市民销售腊肉制品。
泉州人“冬节不回家无祖”
泉州俗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故出门在外者,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谒祖。冬节早晨,要煮甜丸汤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汤为早餐。有的人家还于餐后留下几粒米丸,粘于门上,称“敬门神”。泉州人吃丸,称元宵丸为“头丸(圆)”,冬节为“尾丸(圆)”,这样头尾都圆,是意味着全家人整年从头到尾一切圆满。但清嘉庆《惠安县志.风俗志》对冬节吃丸是这样解释的:“十一月,冬至,阳气始萌,食米丸,乃粘丸于门。凡阳尚圆,阴尚方,五月阳始生,黍先谷而熟,而为角黍,以象阴,角,方也。冬至阳始生,则为米丸,以象阳,丸、圆也;各以其类象之。夏至不以为节,抑阴也。”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荤素五味,入夜,又举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饼菜。泉俗过年,一年中只有冬节、除夕和清明节要备办嫩饼菜,据说都寓有“包金包银”之意,旨在祈望家庭兴旺发达。旧时如属大宗望族者,还于是日开宗庙词堂大门,举行祭祖仪式,与清明节的那次祭祖,合称春冬二祭。祭仪十分严格,参加者虔敬至诚。
在惠安,冬节除祭祖外,还有一些清明节同样的习俗,如可于是日前后十大内上山扫墓献钱,修坟迁地也百无忌讳。
宁夏银川冬至这一天“头脑”也能吃!
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五更天当家的早早地忙活起来,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净、熬汤,熬好后将蘑菇捞出;羊肉丁下锅烹炒,水汽炒干后放姜、葱、蒜、辣椒面翻炒,入味后将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后用醋一腌(清除野蘑菇的毒味),再放入调和面、精盐、酱油;肉烂以后放木耳、金针(黄花菜)略炒,将清好的蘑菇汤加入,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就做好一锅羊肉粉汤了。这锅汤红有辣椒,黄有黄花菜,绿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块、粉条,黑有蘑菇、木耳,红黄绿白黑五色俱全,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冬至,老百姓叫鬼节,粉汤饺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早上吃不下饺子,就买吊炉三尖饼子、茴香饼子泡着粉汤吃。羊肉粉汤黄萝卜馅饺子,对银川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饭食,外地人一吃却赞不绝口。在外地很少见这样香辣可口的饺子,这也算是银川的一种特色风味小吃吧。
上海:家家户户做汤圆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
冬至的文化习俗3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饮食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南方则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现在,我们共同阅读全国各地冬至有什么不同的饮食风俗。
北方冬至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滕州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伏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江南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番薯汤果
在宁波的传统习俗中,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
“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
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老宁波也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
宁波人在做番薯汤果时,习惯加酒酿。在宁波话中,酒酿也叫“浆板”,“浆”又跟宁波话“涨”同音,取其“财运高涨”、“福气高涨”的好彩头。
台湾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台州擂圆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节气,在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后全家人欢乐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圆”(擂圆,又叫硬擂圆、翻糙圆)是台州的老传统,擂圆取圆圆润润、团圆之意。擂圆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温水揉成面团,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圆子揉圆,煮熟后放在豆黄粉里滚拌,因为这个过程临海的方言叫“擂”,所以冬至圆起名叫“擂圆”,而豆黄粉是用黄豆炒熟后磨成粉再拌入红糖,味道香甜浓郁,配上糯米圆的细腻糯软,令人食欲大增。
苏州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麻糍也是闽南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合肥吃冬至面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的风俗与节气、气候、农事有关。冬至过后即是数九寒天,每隔九天数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
广东潮汕的汤圆
潮汕地区汉族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潮汕的人们吃了冬节圆后,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附两粒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现代台湾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描述台湾冬节(闽南语称冬至为冬节)之日“家家户户清晨要以冬至圆仔致祭祖先……从大门、小门、窗门、仓门、床、柜、桌、井、厕、牛舍、猪舍都得以冬至圆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四式汤圆
先将绿豆、红豆、糖冬瓜、芋头分别煮或蒸熟,去皮,分别加入白糖、芝麻、熟猪油等调味品制成四种甜馅料,将汤圆皮分别包入四种不同的馅心,做上记号。将四种汤圆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装不同馅料的汤圆各一个。
浙江嘉兴桂圆烧蛋
冬至古代为大节日,嘉兴重冬至,俗谚“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风。据《嘉兴府志》(卷34·风俗)记载:“冬至祀先,冠盖相贺,如元旦仪”。民间崇尚冬至进补,有赤豆糯米饭、人参汤;白木耳、核桃仁炖酒、桂圆煮鸡蛋等。
至今,嘉兴仍然传承冬至吃“桂圆烧蛋”的习俗,老人们说因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长,不吃的话会冻一晚上,半夜还会肚子饿。
合肥南瓜饼
冬至过了眼看年,合肥人到了冬至都要吃南瓜饼,大街小巷弥漫着南瓜饼的香味,并且还有一句谚语叫做“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就是说过了冬至,就会夜短日长了,
冬至的文化习俗4霜降刚刚过去,接下来,我们就要迎来今年的立冬时节了,那么大家知道立冬时节习俗都有哪些吗?各地的立冬时节习俗有什么不同吗?
立冬时节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在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的比喻。
关于立冬时节习俗,在食俗方面,立冬则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立冬时,到市场买倭瓜,已很少见。这种倭瓜是夏天买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同时,古代认为瓜代表结实,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冬至也叫“过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贺,民间互相拜贺、宴请。普通百姓则食馄饨,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来新生。
而在我国南方,立冬时节习俗主要是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冬至的文化习俗5冬至
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汉族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由来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传说
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二、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为何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温馨小贴士提醒您:
1.怕冷与饮食中缺少无机盐有关,应多摄取含根茎的蔬菜.
2.冬季保健应适当吃“冷”,常饮凉白开水有预防感冒之效。
平时要多饮水,以维持水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
3.香菇味道鲜美且具有防治流感的功效,常吃还能阻止血管硬化。
4.冬季常吃萝卜,可达到止咳化痰,清热解毒之功效。
5.多吃蔬菜、水果,如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等,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润肺之效;
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耐寒能力;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因此,冬季适当增山芋、藕、大葱、土豆等根茎类蔬菜中含有大量矿物质和热量,经常食用也可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6.冬天想通过食物“保暖”,不一定非要多吃性热的食物。
低温会加速体内维生素的代谢,饮食中应及时补充。 7.冬季早晚温差大,要及时增加衣物,防止受凉。常吃些大蒜可以预防感冒。
8.积极参与健身运
动,慢步、爬山、散步、游泳等等,都能使身体得到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冻疮应多参加各种运动,经常搓手、跺脚。
9.冬天适当吃点凉菜还有利于减肥。
由于天冷人们喜欢吃油脂多、高热量的食品,加之户外活动减少,因此易发胖,除了注意体育锻炼外,适当吃些凉菜,能“迫使”身体自我取暖,多消耗一些脂肪。
2. 聆听冬天的声音,四处播撒挂念的真心,愿雪花吹来阵阵好运,让生活灿烂如新,祝愿你,在这个季节里,遍传成功的佳音。
3. 渐渐变冷的天气,想知道远方你的消息,是否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生活工作的压力,我不能为你代替,送上关心的话语几句,天冷别忘保暖加衣!
4. 温降了,天冷了,对你的思念加深了;风起了,雨落了,对你久久的惦念了;雪飘了,福到了,对你的关怀送到了:冬来天寒地冻,愿你添衣保暖从此幸福了!早安!
5. 立冬了,清莹的雪花在风中飘荡,纯纯的友情在心弦滑动,暖暖的问候愿为你保暖御寒,深深的祝福在万水千山飞送。朋友,天冷了,多保重身体,愿你幸福安康,有一个开心快乐的冬季!
6. 纯洁的冬天悄然流逝,多变的永远是天气,不变的永远是心情!愿淡淡的寒气轻拂您一生的疲惫,飒飒的北风传递我衷心的挂念:冬天里,注意保暖!
7. 万物总有福厚泽,事于人为诚至臻。如愿一梦几十载,意惠达观付恒心。朋知祝福情谊聚,友善感恩报德伦。你我皆是惜缘人,好似唇齿相依深。有感冬令寒流至,天冷请注意保暖!
8. 立冬了,同志们注意:该储粮的储粮,该挪窝的挪窝,该练摊的练摊,该防寒的防寒,该换毛的换毛,该冬眠的冬眠,该干啥的干啥,该收短信的收短信。
9. 立冬小雪,抓紧冬耕,耕种希望。结合复播,增加收成,成功在望。土地深翻,加厚土层,层层温暖。压砂换土,冻死害虫,虫影无踪。愿你事事成功!
10. 天气变化很快,寒风悄悄袭来,因为你可爱所以给你关怀!晚上被子要盖,免得鸟脚冻坏。没事啃啃骨头,这样可以补钙,不要说我太坏。祝你天天愉快!
11. 冬季最适合吃高蛋白质食物,因为,寒冷使得血液收藏在体内,内脏的供养反而充足,所以冬季就更适合修补,这也是大自然的本意。
12. 冬天到了,怕冷的人可在起床后,喝一杯姜茶,制作方法很简单,就是用生姜和茶或红糖一起冲泡,具有暖身补肾等作用。
13. 揭密五个喝水时间点:起床后;三餐前约个小时;上午下午工作间休;下班时;睡前-个小时。
14. 霜后的秋扁豆含较高的豆素,在体内不易消化,抑制凝血酶引发食物中毒。在扁豆菜肴临出锅前投入适量蒜蓉,可杀菌解毒。
15. 立冬节气不俗,五大误区别涉足:稍稍降温盖厚褥,蒙头睡觉空气污,日晒过长骨质疏,紧闭门窗不出户,运动减少屈指数。摆脱误区,立冬健康必须!
16. 这年头,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超人用,超人当机器人用,机器当外星人用,而且不坏还不带维护的,亲爱的朋友们,好好保护身体,多多珍惜自己哦!
17. 最新天气预报:预计今天白天夜间到接下来的几天,本人将由轻轻想你转成超级地想念你;心情愉悦度将随着冷空气降低-度左右,受低秋将去冬要来的影响,
18. 天气渐渐冷了,我悄悄把温暖的祝福送给你。让快乐和温馨时刻伴随你身边,让好运和惊喜,时刻出现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
19. 天冷了,意味着冬来了,身上冷了知道要加衣服。感情冷了怎么办?我们好久不见,你是否把我淡忘。为了表示我的存在,以此条短信给我们感情加温。你感觉到没?
20. 纷飞的雪花曾是我美丽回忆的书签,月光中在五彩圣诞树下翩翩起舞曾是我可爱的梦想,在这特别的日子,让我用真心的问候祝你每天都快乐!
21. 立冬过后冬天来,短信一条表关怀,天气变幻寒难耐,添衣加被您得快,朋友之间多关爱,祝福暖暖心澎湃。立冬到了,愿您生活更精彩,好运排成排!
22. 养生之道:平时宜打开门窗通风,卧室宜干勿潮,被褥勤晒杀菌除湿;床头可摆薄荷油,有祛病毒功效。告诉你关心的人哦!
23. 立冬临,天气越来越冷,友情越来越深。雁南飞,思未眠,落叶纷纷,每一片都系着真情;添衣衫,心温暖,祝福声声,每一句都裹着关心:愿快乐与你同行!
24. 天冷了,大树发抖了,小草打冷颤了,老牛烧碳取暖了,小白兔穿羽绒了,蚂蚁买暖水袋了,小强冬眠了,你还看什么?多穿一件衣服吧!
25. 写封“短”信,欢笑是内容,祝福是主题,想念为信封,盖上问候邮戳,邮编是,地址是你的心里,署名:朋友。快乐邮递,祝愿你笑看,天天好心情!
26. 冬天里找个男人填床的女人是最蠢的,因为那只是身体的温暖;如果你找个知心的女人填床,那却是从里暖到外的热度。早安!
27. 叶儿落,草儿黄,风变冷,雨变凉……冷冬至,寒霜降,可爱的人儿要多穿衣裳。亲爱的朋友,季节变换,注意防寒。天气冷暖,你我相知。
28. 因为有你,这个冬天有了浪漫,一切都很温暖。我要让你懂我全部的心思,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是默契。我愿意走入你的心田,成为另一个你。在爱情的国度里,总会有一个主角一个配角,累的永远是主角,伤的永远是配角。人生可以重复着初恋,却不可以重复着后悔。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早安!
29. 冬季养生,切忌寒凉食品,以免“雪上加霜”伤元阳。女吃红糖,养血活血保健康;男吃生姜,益气补阳身体强。
30. 冬天,不要在寂寞的时候去跳舞,寂寞容易让你降低情商与个人品位,要知道,浪漫也容易浪荡,更何况,没有必要把自己便宜给了那些专吃冬天爱情饭的男人。早安哦
31. 秋末冬初,饮食应适当吃“冷”,常饮凉开水有预防感冒之效,既可维持水代谢平衡,也可防皮肤干裂邪火上侵。祝您过个健康的冬季!
32. 一支笔,写下的是一字一句的关怀;一阵风,带去的是千言万语的祝福;一个冬季,飘满整个天空的想念;一条信息,包含的是无法言说的真挚情谊。朋友,冬天来了,记得照顾好自己!
33. 一份不渝的情谊,执着千万个祝福,给我想念的你,温馨地问候。不管我们的距离有多遥远,关怀你的心是永远不变的。在这充满温馨的季节里,给你我真挚的祝福及深深的问候。
34. 微风吹散满身的疲惫,细雨飘落满心的挂念,铃声响起真诚的问候,信息传递浓浓的关怀,天气变化多端,祝福永在心间,天冷,为你送上一片温暖。
35. 青菜下油锅,“滋拉”一声烟最毒。油在高温催化下,释放含有丁二烯的烟雾,人若长期吸入易得肺癌。转发你关心的人。
36. 冬天的女人容易犯情感错误,因为容易冷寂寞想念和渴望,常常会把一个人当被子盖,但这样的被子通常不是压的自己透不过气来,就是不够保暖,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抱着就是爱着。早安,朋友。
37.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两股冷空气昨日“会师”后大举南下,将以万钧雷霆之势横扫除青藏高原外的全国其他大多数地方,预计带来今年北方和中东部地区的首次寒潮。南方随暖,但接下来几天气温仍会骤降,记得注意天气变化,增添衣物,快乐过秋末!
38. 冬至的雪,美丽着脸庞,飘逸冬的梦想;冬至的汤,沸腾着喜悦,感受夏的热浪!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到了,祝你:快乐如雪,温暖如汤!
39. 一壶老酒,绵香醇厚;一段越剧,情意悠悠;一段岁月,难以忘记;一句祝福,伴你左右;一群朋友,知心牵手;一条围巾,温暖冬天;一条短信,送去问候!早安!
40. 天冷注意防寒,三个部位尤其重要,头部受寒易头痛,肠胃不适;背部受寒,可影响腰椎关节和内脏;脚部受寒,易患感冒。
41. 小窍门:热水泡脚,舒血通窍。春日浴足,外阳固脱;夏日浴足,暑温可却;秋日浴足,肺润肠濡;冬日浴足,丹田温热。
42. 天冷要加衣,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会感冒?因为简单的事情容易做,却难以坚持!所以我还是坚持提醒你一声:天气冷了,多加衣!早安!
43. 天冷热情渐减退,生活感觉多乏味,有时加班很劳累,革命本钱最宝贵,吃饭不要怕消费,晚上早点上床睡,短信为你送安慰,愿你每天最最美,快乐陶醉!早安!
44. 我愿化作一个太阳,温暖地照耀着你;我愿化作一轮明月,黑暗中陪伴着你;我愿化作一缕春风,轻轻地抚摸着你;我愿化作一滴甘露,快乐地滋润着你。我想马上飞到你身边,然后告诉你:我想你!
第一,“从网上看到我国航天育种,通过莲子航天搭载已迅速育成‘太空冬荷’,并认为从此结束了我国没有冬天开花的荷花的历史。”这是子乌虚有的。
《我见》开头便提起王其超、张行言在广东三水荷花世界培育“冬荷”的事,前几年我们确实在三水荷花世界选育出3个冬荷品种,但我们从未进行航天育种。已知国内同行中只有两家:即江西广昌白莲研究所和重庆大足荷花山庄做过莲子航天搭载的工作,前者育成了系列太空诱变的子莲品种,后者育种目标是供观赏的“太空荷花”,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但都未涉及什么“太空冬荷”,更无人。“认为从此结束了我国没有冬天开花的荷花的历史。”需要说明的是,今年元月初,媒体报导荷花山庄培育太空荷花有误,将睡莲花照片误作荷花照片在报上、网上发表,后来该山庄为此事公开道歉过。这个“阴影”理应牵扯不出“太空冬荷”。还要指出的是,《我见》后面有一大段文章指责“某单位经‘神州六号’搭载的莲子已经播种出苗……”,这也不是事实。据了解,我国莲界同业中没有一家将莲子送入“神州六号”。
第二,作者缺乏种植热带型荷花的成功经历,没有亲自观察到热带型荷花的年生长发育全过程,所以,推测的结论偏离科学性。
最先发现、并正式提出荷花中存在温带型荷花(《我见》称“耐寒荷”)和热带型荷花(《我见》称”热带荷”)两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就是我们,之前的历史文献仅见零碎披霹。2000年我们为帮助三水荷花世界解决荷花淡季游客稀少的问题,引发培育冬荷的兴趣,后从台湾引进“冬季枯叶迟”的莲子,经过连续4年的选育,我们发现台莲苗不结藕,还有很多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与内地荷花差异性明显。于是,我们才试探性的第一次在2004年11月18日第三届全国荷花产业论坛会(三水)上提出荷花品种资源中是否原本存在两大自然生态类型,即温带型荷花品种群和热带型荷花品种群。这次论坛会黄先生是参加了的。以后我们到泰国考察,引种泰国、新加坡的荷花种后观察,始坚定了自己的认识。我们把这几年来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结果撰写成《热带型荷花的发现与荷花品种分类系统》一文,发表在2006年7月号《中国园林》上(收稿日期:2006年1月13日)。至少可以证明,我们对荷花中存在两大不同生态型的认识,不是来自《我见》。而《我见》却是我们提出荷花中存在这两种不同生态型之后才创作的。但《我见》回避了这一事实,竟以发现者的口吻大谈耐寒荷和热带荷两个不同生态型荷花的区别。
《我见》说:“广东、广西沿海和台湾,没有产生热带荷的生态条件。但是,热带荷移到这些地区种植,它们在霜降节气以前应该可以继续开花,而到立冬节前后大概就不能正常生长或开花了。由于它们的地下茎不会长大成藕,所以它们没有在寒冷条件下越冬的能力。”此言差矣。从1998年起我们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陆续工作了8年,对粤南沿海一带冬季气候情况比较熟悉。2003~2005年三水荷花世界立冬节(11月6-8日)到冬至节(12月21~23日)的一个半月里,气温常在10℃-21℃之间,12月份也有几天出现3℃~6℃的低温。这期间大田里的温带型荷花早己枯黄一片,而热带型荷花仍青翠满塘。当气温在18℃左右时荷花绽开,只要气温高于13℃,花蕾继续膨大,花柄增高,只是发育速度减缓。当气温下降低于10℃时,已膨大的花蕾多回枯。当气温降至5℃时,湖塘里仍有荷卷出水,初展的浮叶表现出与低温抗争后的暗紫红色。1~2月份是三水最冷的冬天,出现3℃-7℃低温的频率较高,立叶、花蕾渐渐冻毙,只有部分浮叶和荷叶卷伴随地下茎――藕鞭共同维持了生命的延续。热带型荷花在三水地区从立冬至冬至,总的表现是开花不绝,只是没有秋季那么繁茂罢了。热带型荷花具有一定的耐寒性是有目共睹的:2003年12月5日在三水荷花世界参加冬荷新品种技术鉴定会的专家们能为主作证,2004年11月18日荷花分会在三水荷花世界召开的第三届全国荷花产业论坛会的全体代表能为之作证。2005年11月6日来武汉出席全国研讨会的全体代表,至东湖磨山参观,在中国荷花研究中心荷圃里也目睹有4池冬荷叶碧,其中一池有一朵荷花盛开,另3个小池均有花蕾挺立。以上实例都是发生在立冬节后的事情。可见,《我见》之“大概”推论,乃无根之木,不推自倒。
第三,《我见》云:“现在所谓的‘冬荷’(台湾也叫‘四季荷’)只不过是原产在热带地区的热带荷而已,把它们称为,冬荷,似有不妥之处,也只能是一种商业性操作,也因此而容易误导了消费者。”毫无根据。
“冬荷”一词是我们提出来的。我们是根据热带型荷花在广东三水地区冬季能在露地抵御低温,且能自然开花的这一现象而言。还因为人们一般只认为荷花是夏季开放的,冬天能看到荷花感到格外新奇。冬荷之名只不过是直观形象的通俗称谓而已,并不妨碍冬荷即热带型荷花的属性,更扯不上什么“商业性操作”。这样的名称又有何不妥?至于说用“冬荷”之名“容易误导消费者”,这几年三水荷花世界露地栽培了百亩冬荷,冬日一塘绿叶红花,游入都是冲着欣赏冬荷而来,从未有游客被“冬荷”“误导”而发生投诉事件。恰恰相反,把朗明是地上部分不御低温、地下部分早早进入休眠的、呈现一片枯黄的邻塘温带型荷花,硬把睡莲中的“耐寒睡莲”一词搬过来,称之为“耐寒荷”,这才是真正的误导消费者!
接着,《我见》批评冬荷不耐严寒,不可把它叫做冬荷,说“无数的研究证明,旺盛生长并开着花的植物体,是不具抵御寒冻能力的。谁能奢望生长着的‘发财树’、‘富贵竹’和春节上市的各种热带兰能在户外迎霜傲雪呢?我们又怎能期待荷花也和梅花一样不畏风雪严寒呢?”《我见》一方面说开着花的植物体不具抵御寒冻能力,紧接着又举出开着花的植物体――梅花不畏风雪严寒,岂不自相矛盾吗?我们的朋友皆知我们培育冬荷的目的,旨在南国沿海地区入冬之后还有花、叶赏,在长江流域乃至北京地区的观花期能延过“十一”黄金周。谁曾期待“冬荷”要和梅花一样不畏严寒?这不过是《我见》作者的自我想象,强加于人。
第四,《我见》称:“美洲黄色莲花同样存在热带和耐寒两个不同的生态类型”,缺乏依据。
仅凭作者做的中美荷花(原文:美洲黄莲花和亚洲耐寒荷)杂交,所获得的几个杂交品种,人为的把它们强行分为两个不同的生态型,不能说明问题。文章说:“‘出水黄鹂,则为另一类(按:指属“热带荷”),它不能正常结束生长,地下茎保持生长状态,不结藕……越冬期间若不加以护理,可能就会死掉……,出水黄鹂,在武汉植物园也消逝了,只有在南京艺莲苑保存下来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10余年来,‘出水黄鹂’最初从武汉植物园分植出去,后各地相互引种,用的材料既不是藕鞭,也不是莲子,都是藕。2006年7月初,我们来到武汉东湖磨山中国荷花研究中心荷圃,从盛花的,出水黄鹂,池中挖出若干春季分植的、现养分耗尽的种藕。既然结藕,证明它进入休眠,与其它姊妹品种比较,并非另类。荷花品种中有的结藕多,有的结藕少,‘出水黄鹂’是属子生长势较弱、结藕较少的品种之一。
【关键词】词组本位;词类;词类活用;介宾短语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2-0085-1.5
该书着重讲述的是词类和句法结构的问题。其中第三章到第六章、以及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讲的是词类,包括体词、谓词、代词、介词、副词和语气词六大类;第七章到第十二章讲的是各种句法结构(也可以称为词组或短语),包括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和连谓结构;其余各章涉及了语法单位、词的构造、复句等问题。
我认为这本书最突出的地方,是词组本位的句法分析观,这是熙先生首先提出并首先实践的。他主张以词组为基点进行句法分析,将词组和句子看成实现关系,用词组的规则解释句子的构造规则,根据词在词组中的分布考虑词类,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词组的层次和关系。这种词组本位观及层次分析方法在八九十年代成为语法教学的主流,至今在国内也是影响最大的。
关于语法本位观,除了熙的词组本位,还有马建忠的词本位、黎锦熙的句本位、徐通锵的字本位以及邢福义的小句本位,词组本位的句法分析观最切合汉语语法的实际。词组本位是建立在汉语的词组构造原则与句子构造原则基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符合汉语语法的特点,显示了高度的概括力。《语法讲义》和《语法答问》的出版,标志着词组本位的句法分析观基本上摆脱了印欧语法的干扰,打破了传统的束缚,走向了新的成熟阶段。
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出了不少新颖而有创造性的观点。陆俭明先生将其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关于词的语法功能是划分词类的本质依据的观点;关于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的观点;关于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的观点;关于粘合和组合的观点;关于指称和陈述的观点①等等。
下面具体谈一下我读这本书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一些我不大认同的地方。
1.第二章第六节中,复合词的主谓式有个例子是“冬至”。书中把“冬至”看成是一个主谓结构,把“至”看成一个动词,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第一,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至”有个义项是极点,下面举的例子中就有冬至,可见“至”在这个义项上是一个名词。其次,如果把“至”看成动词,把“冬至”解释成冬天到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冬至不是冬天的开始,立冬才是冬天的开始,冬至在冬天的所有节气中处于中间位置,而且在冬至日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形象地说,冬至是在冬天这条抛物线的最高点上。“至”应该是名词,而不是动词。因此“冬至”这个复合词不是主谓式,而是偏正式。
2.第四章介绍体词,书中说体词包括名词、处所词、方位词、时间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以及一部分代词,就是把处所词、方位词和时间词作为和名词并列的词类了。陆俭明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中将各家很有影响的现代汉语教材或语法著作划分的词类进行了统计分析,只有《语法讲义》从名词中独立出处所词、方位词和时间词,《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把这三类词归入名词,但单独提出来,看作是名词里的特殊的三小类词。其他各家都把它们归入名词。陆俭明认为“熙先生把它们从传统的名词类里边分出来,分别单独立类,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考虑到它们各自包含的词数量太少,再说,对于它们的特殊性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来显示,不一定要非得将它们单独立类才行”。②我也觉得把时间词、处所词和方位词看成名词下的三小类比较合适。这样,在《讲义》的基础上减少3类,剩下14类,既不太少,也不太多,比较适宜。
3.第五章第一节中,提到了这样一类动词,可以受“很”修饰,又能带宾语。受“很”修饰的时候,后头不能带宾语;带宾语的时候,不受很“修饰”。作者认为此类动词带宾语的时候是动词,不带宾语的时候是形容词,看成是动词和形容词的兼类。书中所举的例子是“委屈”、“端正”、“巩固”、“严格”。我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这类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后面带宾语的时候,有使动意义。例如书中所举的例子“委屈你了”、“端正学习态度”、“巩固国防”、“严格手续”,都可以理解成使什么怎么样。我认为这类词可以归为形容词,后边带宾语的时候,可以看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样比看成兼类词要好写。虽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的用法,但是现代汉语在很多方面都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一些特点,词类活用在现代汉语里未必不存在,只是很少有人从这个角度来分析。
4.第七章讲的主谓结构里,时间词和处所词作主语是个复杂的问题。书中举了以下两组例子:
A B
今天是中秋今天下午开会
八号是星期三晚上会下雨
北京是首都教室里会下雨
兰州在黄河边上墙上挂着地图
A组中的视角处所词语明显是被判断、说明、描写的对象,因此肯定是主语,这类格式跟名词或代词作主语的主谓结构没有多大区别。问题在于B组,对于这种句式,有两种观点,书中认为这类格式依然是主谓结构,是时间词和处所词作主语;另一种观点是把这类格式解释为偏正结构,把前边的时间词和处所词看成状语。我觉得书中的观点是比较合理的。B组的最后一个句子与其他的又不同,这是一个存现句,“墙上”是主语。
还有两种情况,一是时间处所词语和一般的名词同时出现;二是没有一般名词,时间词和处所词同时出现。例如:
(1)去年我们学过这门课。
(2)去年学校开过这门课。
张斌认为,在一般性名词、时间词和处所词之间,应该以一般性的名词为重,在优先级上,一般名词>处所词>时间词。在一般名词和处所词时间词同时出现的时候,一般名词看成主语,其他的都看成状语。而在《讲义》中,则没有时间词名词作状语的说法。
书中把(1)、(2)两个句子都看成主谓结构作谓语,也就是把一般名词、时间词和处所词都看成主语。如果按照张斌的说法,(1)中的“去年”应该看成状语,(2)中的去年也应该看成状语。相比之下,我认为张斌的这种观点更容易令人接受。
5.在连谓结构这一章,作者认为“汉语的介词大都带有动词的性质,所以介词虽然不算谓词,可是‘介词+宾语+谓词性成分’的格式跟由谓词组成的连谓结构性质十分相近,可以算是连谓结构的一种”,而且在第十三章中说“所有的介词结构都能作连谓结构的前一个直接成分。书中举的例子如下:
在草地上/躺着
把这首诗/抄下来
跟你/开玩笑
书中对连谓结构的定义并不很具体,只定义为“谓词或谓词结构连用的格式”。我本科学的邢公畹主编的《现代汉语》把连谓词组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或谓词性词组连用,彼此间没有偏正、述宾、述补、主谓、联合等语法关系,中间没有语音停顿或关联词组,连用的谓词或谓词性词组都能和同一主语形成主谓关系”。显然这个定义比《讲义》中的定义更为精确。介词虽然大部分是由动词变化而来,但既然已经看成介词,就是虚词,不能和动词一样。因此,这种介词结构是介词词组作状语的偏正结构,而不是连谓结构。
【注释】
①陆俭明:《熙先生在汉语语法研究上的贡献》,《汉语学习》,1993年第3期。
②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考文献】
[1]陆俭明.熙先生在汉语语法研究上的贡献[J].汉语学习.1993(03).
[2]宋玉柱.读《语法讲义》献疑[J].
[3]江边.《语法讲义》读后[J].语文研究.1987(08).
[4]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根据冬主闭藏,“冬藏精”的自然规律,冬季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体内,滋养五脏。《黄帝内经》说:“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民间也有“今冬进补,来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
冬补的关键在于调补,一则平衡阴阳,二则疏通经络,三则通调气血,四则濡润脏腑。有位医家曾说:“冬季进补,犹如汽车维修,加点油,是一件好事。尤其人到中年,气血渐衰,一年劳累之余,调补调补,对身体是有益的。倘若进入老年,在善于保养之下,更需冬季进补,使阴阳得到平衡,身体健康。”
冬季进补,在时间上主要指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而民间习俗则以冬至前后最为适宜。
冬季进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食补,另一种则是药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故食补显得更重要。冬季气温较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分、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一点富含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冬季进补,必须因证、因人而异。一般说来,人的体质有阳虚、阴虚、气虚、血虚的不同,而补品又有补阳、补阴、补气、补血之区别。
阳虚者,其临床症状突出表现为阳气不足的虚寒证,如四肢不温,怕冷,以及衰退,遗精甚至阳痿。宜进食温补壮阳的食物,如狗肉、羊肉、鸡肉、牛肉、鹿肉、鳗鱼、淡菜、虾、核桃、红枣等。在药物进补方面,宜服以鹿茸和鹿角胶为主成分的参茸片、归茸丸、参茸补膏、龟龄膏、全鹿丸、右归丸等,选用药补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下同),以免出差错。
阴虚者,其临床症状突出表现为阴虚内热证,常有盗汗,口干舌燥,手脚心发烫等。宜进食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甲鱼、乌龟、兔肉、鸭、鹅、鸡蛋、银耳、冻豆腐、百合、蜂蜜、芝麻、海带等。在药物进补方面,宜服枸杞桂圆膏、知柏地黄丸、通神三灵丸、二精丸、左归丸、大补阴丸、八仙长寿丸、益寿仙丹等。
气虚者,其临床症状突出表现为脏腑功能衰退,常有神疲倦怠,易出虚汗,头晕目眩,语言低怯,四肢乏力,脉象软弱等。宜进食补气养血的食物,如:瘦肉、火腿、牛肉、鸽肉、鲫鱼、黄鳝、红枣、鸡蛋、莲子、木耳、海参、花生等。在药物进补方面,宜服党参膏、参膏、人参膏、人参片、人参蜂皇浆等。
血虚者,发病者多为妇女,其临床症状突出表现为机体功能 失去平衡,常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神倦乏力,手足酸麻,心悸耳鸣,脉搏无力,月经不调和崩漏等。宜进食补血养血的食物,如:猪肉、牛肉、羊肉、牛奶、野鸭、海参、龙眼肉、花生、猪肝、猪心、胡萝卜、菠菜、葡萄干、豆制品等。在药物进补方面,宜服益气大补膏、阿胶补血膏、当归补血膏、十全大补膏、桂圆膏等。
冬季进补,最好先作引补,即所谓“底补”。“底”就是要打好基础,一般来说,可先选用芡实炖牛肉,或芡实、红枣、花生仁加糖炖服,以调整脾胃功能。也可用炖羊肉,或食生姜羊肉大枣汤等,也很有疗效。在此基础上,再服用一些药物,便可增强滋补效力,又不会发生“虚不受补”等情况。
蔬菜不但可以促进食欲,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同时还可以弥补人体机能的衰退。人到老年时,缺钙现象较多,会引起骨质疏松,容易骨折,这时就需要在膳食中有一些含钙较高的食品,在冬季蔬菜中,含钙量丰富的有大白菜、小白菜、芹菜和萝卜等,这些蔬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黄豆芽和绿豆芽是补充维生素C的佳蔬,胡萝卜可补充维生素A。人到老年时,血液循环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这就需要进食含铁质多的蔬菜,如芹菜、黄豆、黑豆、蚕豆及各种豆制品等。
在进补时,最好不要吃生冷食品和过腻的食物,以免妨碍脾胃的消化功能,影响补品和补药的吸收。在进补期间,如遇感冒、发热、腹泻时,应暂时停服各类补品,以防补药恋邪,等到健康恢复后再行服用。在服用人参时,最好不要同时吃萝卜,以免影响人参的补气功效。
冬季进补, 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有些人误认为“补药万能”,加之又不了解补养药的性能功用,轻信广告,盲目滥用,虽服了补养药,由于不是“对症下药”,往往事与愿违,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因此,冬季进补尤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