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5: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政务调研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基本情况
区辖7镇3个街道办事处,107个行政村、23个社区(含企业社区6个),区政府部门单位47个。有行政执法权的一级部门26个,有行政审批(核)权限的部门25个,办理行政许可项目210项。1、机构设置方面:全区涉及行政许可、行政执法、政务服务的单位和部门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各自都能按照职能开展工作,服务基本到位。2、人员配备方面:按照定编定员定岗、挂牌上岗的要求,各单位均能配备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到政务服务关键岗位依法开展工作。并加强人员管理、培训、考核等工作,提高政务服务工作水平。3、场所建设方面:区、镇、街道办事处政务综合服务场所建设相对滞后,仅财政、人社、工商、税务、国土、、邮电、区电子政务管理中心及公安基层派出机构9个部门建设了政务服务大厅。全区23个社区,除6个企业单位社区外,其余17个社区中,有7个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室,实行“一厅式”办公,创建率占41%。为了推进基层便民服务工作,区委区政府在红土镇崾岘村先行试点,利用崾先村原有图书室、医务室等现有硬件设施进行了改造整合,于2011年10月份建成了全市农村首个社区化管理的便民服务中心。4、制度建设方面:各政府部门均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并完善了政务服务相关制度,如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公开公示制、服务承诺制等规章制度,从审批服务的程序到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从办事运行到收费管理都做了一定的规定,在政务服务过程中,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基本实现了规范化服务。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开展试点,努力探索提升基层政务服务的新途径近年,我区在红土镇崾先村开展村级政务服务中心试点,将为民服务的阵地前移,利用崾先村原有图书室、医务室等现有硬件设施进行了改造整合,于2011年10月份建成了全市农村首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红土崾先便民服务中心。该中心服务对象涉及崾先村、周陵村以及枣园村三个行政村共397户1513口人。中心围绕服务群众、促进增收、构建和谐的主题,以方便群众办事、简化办事程序为宗旨。设立综合代办服务岗、社保民政服务岗、产业经济服务岗三大服务岗,以及综治服务室、中心卫生室、中心计生服务室三大服务室,全方位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通过试点,我们将逐步在全区行政村中推广崾先经验,扩大延伸便民服务工作。
2、积极推进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按照“服务居民群众,构建和谐社区”的指导思想,我们在7个社区设立了便民服务室,实行“一厅式”办理。从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整合民政、劳动保障、计生等方面的资源,搭建便民服务平台。便民服务室实行“一门受理、窗口运作、承诺办理、全程监督”的运作方式,不断完善运行机制,丰富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使社区成为街道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载体,真正体现了“为民服务零距离”。目前,7个便民服务室分别开设便民窗口3—6个,办理党员服务、劳动保障服务、民政、残联、城建、及计划生育服务共52项业务。
3、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我们坚持“突出重点、实事求是、公开透明、方便群众、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进行了统筹规划,突出了政务公开的重点,确保了政务公开工作扎实稳妥开展。一是及时公开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工作安排部署及进展情况;区委、区政府全体会议、常委(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等重要会议决定事项及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的重大事项的进展落实情况、人事管理事项、政府采购情况、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情况等事项,通过区委、区政府会议纪要、公文、网站向党政机关和干部公布,并把不涉及保密内容的通过电子屏幕以及《报导》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二是确定了政务公开示范点。结合工作实际,我们把红土镇、陈炉镇、财政局、教育局、国税局、人劳局等部门单位确定为全区政务公开示范单位,这些单位政务公开工作制度科学、完善、公开内容全面、具体,公开形式丰富、规范,对全区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三是确定了单位政务公开的重点。要求各乡镇办、区政府各部门把各自的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纪律、办理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监督投诉方式等向社会公开的同时,就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重点工作事项进行重点公开。四是要求财政、民政、税务、工商、公安、城建、社会保障等重点行业、窗口单位在办理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时,公开办理的依据、办理机构的职权范围和工作程序、工作人员职责,办理中受理、审批等阶段的要求、时限、监督举报电话等,做到服务于群众、方便于群众。现全区69个单位设置了公开栏,占应推行政务公开单位的100%,聘请政务公开监督员98人,设置公开栏121个,监督电话69部,投诉电话21部。五是政府信息公开更加扎实有效。按照“主动公开、及时公开、定期公开、依法公开”的要求,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区政府门户网站信息1800余条,其中政务公开信息1500余条,视频类文件100多个,政策、规范性文件50多个。重大建设项目、为民办实事类信息60余条,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类信息20余条,招商类信息20余条,旅游类信息20余条,办理区长信箱群众来信28件,向市网站报送信息400余条。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切实做到了网络服务零距离。六是不断深化以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为重点的基层政务公开,对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征地补偿、涉农补贴、扶贫救灾资金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项及时公开,公开面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深入开展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区政府已被省民政厅作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候选单位上报国家民政部联评。
4、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公开与依法行政和党务公开相结合全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不断加强培训,2011年先后3次对432名公职人员进行法制培训,对54名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并办理了行政执法证,提高了公职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强化行政监督,落实政务公开。与此同时,我们结合创先争优和“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把政务和党务一起公开,把可以合并的干部任前公示、工作制度执行情况等党务政务工作一起公开,把不能合并的如单位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使用制度等单独进行公开。通过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提高了党务政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开放度,提升了党委政府公信力,推动了全区和谐、稳定、发展。
5、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严格实行考核制度全区在推行政务服务的过程中,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和舆论监督,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政务服务监督员,各部门都设立了意见箱、监督电话。区委、区政府把政务服务工作与“创佳评差”、“行风评议”等活动结合在一起,纳入对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当中,加强监督检查,年终考核兑现,以此推动行政执法和政务服务工作。
三、需改进的方面
1、全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区政务服务大厅、镇办便民服务中心及行政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站)的建设还处于探索试点阶段,相关政策规定和管理措施有待完善。
2、全区政务服务行政管理机构尚未明确建立,使全区政务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指导协调等职能作用发挥受到影响。3、个别部门单位对政务服务的认识还不到位,服务行为还不规范,服务质量和效率还不够高,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4、政务服务的创新工作、特色工作不够明显。
四、粗浅建议
1、建议市上制定出台全市政务服务工作规范性指导意见,有针对性的指导区、镇(办)、村(社区)政务服务工作,并编制统一规范的政务服务(公开)事项的基本目录,整合资源,分类指导。
2、自上而下加强政务服务管理机制建设,设立、明确政务服务行政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职能作用,配套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和管理措施。
一是体制制约因素明显。推行政务公开,就目前现行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而言,应该说是一项大的制度变革,它要求各个公开的机关和部门,必须由传统的封闭式工作模式转变为开放式的运行模式,原有的工作机制和制度规范,都要相应地进行调整,特别是在权力配置、权力运行、权力制约这些要害环节上,都要做出较大的改革。如果把推行政务公开仅仅当作简单的工作方法改进,不在机制、制度和管理上进行改革和寻求突破,这项工作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甚至会陷入误区,流于形式。
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要尽快建立与政务公开相适应的、高效廉洁的行政运行机制,形成配套完善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具体来说就是:建立五大机制,完善四个程序,强化四类制度规范。五大机制是: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培训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四个程序是:公示程序、承诺程序、监督程序、追究程序。四类制度规范是:公开内容的制度规范,重点围绕用人权、决策权、审批权、办事权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全面公开。公开形式的制度规范,在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必要的硬件建设。公开结果的制度规范,按工作的性质和时效分为定期公开、阶段公开和适时公开。公开监督的制度规范,主要采取内外有别的方法,健全组织,广开渠道,搞好民主议政、评政。构建政务公开的基本制度框架,保证这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是纵深推进乏力。在政务公开工作由点到面普遍推开、初具规模后,适时地抓好工作引深是十分必要的。当前主要有两个问题制约着引深工作。一是公开不到位,特别是对人、财、物等权力运行的核心部位触动不大。二是公开中搞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多,实际效果差。有的甚至弄虚作假,引起负面效应,必须改变。
要推进政务公开向纵深方向发展,必须着重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围绕实效下功夫。各级党委、政府及其行政部门,作为政务公开的主体,要强化“三个意识”,实现“三个促进”,即强化公仆意识,促进政务公开更好地适应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强化责任意识,促进政务公开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强化争先创新意识,促进政务公开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水平。二是要真正用规章制度、组织纪律保障政务公开的顺利推行。推行政务公开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在具体操作上,要体现工作的严肃性,在检查考核等指标上,要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要及时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办法,对不公开、假公开的主要责任者,要通过诫勉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法律追究等手段严厉惩处。同时,要注意树立长远和全局观念,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地向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政务公开过渡。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增强做好政务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政务服务中心是推进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优质高效服务的重要途径,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区把区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工作作为政府加强服务、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搭建了以区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部门及乡(镇)街道“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基础、社区为网点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
二、突出重点,强化基础,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投资环境
(一)认真清理,切实精简,加大行政审批及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理精简力度
按照省、市的要求,××区对区级行政机关所实施的行政审批项目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根据2008年9月统计,区属各部门共有行政审批事项37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35项,经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决定保留实施181项,精简189项,在精简的189项中,取消20项,改为备案登记50项,区级初审转报82项,暂不审批37项,清理精简达到51.08%。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决定保留67项,精简68项,精简50%。2008年10月14日经政府常务会和区委常委会批准,目前已向向社会公告,正式实施。
在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项目的同时,××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转移工作重点,从规范审批程序和环节上下功夫,从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完善服务手段上下功夫,从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制度上下功夫,注重加强对项目的后续监管。
(二)建立网络,夯实基础,切实抓好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政务中心就是将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集中起来,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通过流程再造,达到简化审批程序的目的,解决审批程序繁多,收费不规范,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及审批行为不规范,审批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1、进一步完善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
××区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于2008年12月,位于曲靖市翠峰西路开发区管委会一楼,面积300平方米。中心为副科级事业单位,核定财政全额拨款编制3名,领导职数1名,年度工作经费6万元。目前共有5个部门入驻办公,包括××区林业局、××区建设局、××区文化局、××区工商局、××区公安分局,窗口工作人员6人,涉及行政审批事项24项。2009年1-4月共受理和审批1294件,提供咨询1500余人/次。
2、大力推进部门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
××区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共38个,除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的5个部门以外,目前已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的和相对集中服务窗口的有15个,包括劳动局、水务局、国土局、国税局、地税局、烟草公司、卫生局、计生局、民政局、环保局、农机局、质监分局、发改局、商务局、档案局,设有服务窗口44个。未设立服务大厅的有18个,包括农业局、畜牧局、经济局、交通局、安监局、财政局、教育局、统计局、煤炭局、药监局、粮食局、旅游局、气象局、体育局、地震局、民宗局、保密局、人防办。
3、积极推行乡(镇)街道和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
按照“服务重心下移、增强服务实效”的工作要求,全区11个乡(镇)、街道中有4个设立了“一站式”为民服务中心,包括寥廓街道、建宁街道、越州镇、珠街乡,有4个在社区、村(居)委会和所辖部门设立了服务窗口,包括南宁街道、白石江街道、西城街道、东山镇,共有28个社区、村委会设立了一站式服务站。这些服务中心和服务窗口集中办理各类行政服务事项,并做好行政许可事项的咨询和接件受理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区、乡、村(社区)三级服务窗口,不断延伸政务服务工作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涵,切实提高便民服务水平。
寥廓街道于2005年5月成立了失地农民失业人员服务中心,经过不断健全和完善而演变为街道“一站式”服务大厅,现设人口与计划生育、新型合作医疗、社会保障、、农林科技、文体、民政扶贫、城建、综治、司法调解、法律援助等12个窗口,提供34项服务;2008年共办理服务4500多起,办结率保持在96%以上,共发放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金193万元,办理生育证540多份,为妇女提供孕检8378人次,完成“两移交”5228人,医保13000多人,推广农业科技25项,提供法律援助56人次,办理林权证350份。
建宁街道投入15万元在街道办公楼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和综治维稳中心,并将街道的五办(中心)集中办公。
越州镇按照“大统一、小集中”的原则,建立了以党政办为主体的便民服务中心示范点,在党政办、派出所、计生办、卫生院、办、民政所等窗口服务部门建成“一站式”服务点5个,推行定人定岗、公开服务承诺和办事程序,全面落实四项制度;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建立了越州信息网,主动向社会公开政务信息;半年来共办理服务200多人次,办证600多人次,办结率95%以上,群众满意率98%以上。
在社区建设中,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和提高社区工作效率,方便居民办事,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区在全区全面推进“九星”和谐社区创建和社区软环境建设。各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构建和谐社区的意见》(区党发〔2007〕42号)的精神,积极整合社区现有资源,在社区全面推行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去年已建成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6个,占全区36个城区社区的17%;正在建设的5个,有11个“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列入2009年建设计划。
白石江街道在丰登社区、麟东社区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将社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计生卫生服务站、社会事务服务站、文体活动服务站、环境卫生服务站、社会化管理服务站“六站”综合集中办公,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该街道幸福社区、保度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已近尾声。
西城街道多方筹措资金35万元,在冯官桥社区、三岔社区建成便民服务中心;至2008年7月以来累计办理各项服务300多件,群众满意率达100%。南宁街道建立了花柯社区便民服务站,××社区、向阳社区、潇湘社区等便民服务站也在建设中。
(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是保证各项便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的必要保证。为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区对政务服务工作制定了严格的配套实施办法,制定了中心管理规定,明确了中心和窗口单位的职责和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奖惩办法,制定了中心的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首办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全区逐步建立了政务服务制度体系,一些执法部门对部门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办事指南制度汇编成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四)多措并举,加强监督,确保审批和服务公开透明
为保障全区政务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行,××区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对政务服务工作多方位全面监督,一是区监察局设立了投诉窗口,对进入服务中心的各窗口单位及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室进行监督,加强对窗口单位的效能督查,加大对项目和收费应进不进、多头受理以及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区监察局投诉窗口将建立电子政务监察系统,对窗口办件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督,监督各窗口单位严格按照服务承诺和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对承诺时限到期的,按照效能建设规定严肃处理,使整个许可办证过程“看得见、行得正、管得住”,提高行政效率;二是各部门、乡(镇)街道及社区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建立内部民主监督机制和工作保障机制,设立了举报箱和群众举报电话,加强了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三是今后凡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都要按照公开法定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联系方式等的要求进行规范,制定办事指南并对外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四是在××电子政务网上设立投诉平台,实行网上评议投诉,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健全投诉处理机制。
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努力开创政务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政务服务工作围绕服务群众和提高效能的总体思路,重点在“95531”工程上狠抓落实,即:
推行九项服务新举措:一、扩大公示内容。各政务服务大厅在原来的受理窗口、项目名称、申报材料等对外公开的基础上,将增加设定依据、审批条件、办理结果等公示内容。二、完善投资审批流程。进一步整合项目审批流程,进一步缩减承诺件办理时限。三、增加服务项目。政务服务大厅服务范围以投资类审批为主向便民类行政许可服务和社会中介服务方面拓展。四、推进网上审批。积极推行网上审批,为申办者提供项目申请网上预审和预核准登记等服务。五、有效组织联办联审活动。对需要多个部门审批和登记的项目,设立联办窗口,进行联合审批。六、实行全程陪同或报批服务。凡是经上级政府批准或区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只要投资者需要,服务窗口可以全程陪同或报批。七、推动服务礼仪规范化。各服务大厅必须进一步规范服务用语,提供文明服务、礼貌服务和热情服务。八、建立快速审批、急办项目制度。对于特急事项,各服务大厅受理后,只需要件齐全,有关窗口帮助特殊处理,快速办结。需在节假日服务的项目,只要预约,服务中心将安排窗口工作人员加班处理。九、拓宽意见征询渠道。中心通过主动回访网上评议和电话采访申办者等多种形式,动态跟踪服务质量。
实行“五个公开”和“五制”办理:即对进入中心的审批事项实行服务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申报材料公开、承诺时限公开、收费标准公开;一般事项直接办理制、特殊事项承诺办理制、重大事项联合办理制、上报事项负责办理制、控制事项明确答复制。
时间: 地点:心
二、调研目的
按照中央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工作部署,以问题为导向,紧密结合总局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确定的12个主题,紧密结合手头正在推进的工作,紧密结合“找差距、抓落实”,调研信息化人才队伍、
三、调研对象及内容
此次调研主要采取座谈调研方式,围绕管理机制、网站建设、网络安全运维、人才队伍建设四项内容交流经验做法,探讨难点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政务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经验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以经济分析预测、信息化产业研究、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和大数据应用为特色的国家级决策咨询机构和国家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主要目前在职人员570余人;内设8个正局级职能部门,3个直属机构,4家全资或控股公司。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办公室)负责中心信息化建设,内设办公室、技术处、运维管理处、安全管理处、云平台管理处等六个处室,(100多人)在岗人员。
(一)信息化战略发展规划。一是综合管理部负责中心发展战略研究。二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负责面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上级部门开展信息化战略规划、顶层设计与制造业等产业的决策咨询。三是大数据发展部负责面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上级部门开展大数据决策支持服务,组织开展大数据发展战略与总体规划,推动数据共享开放。各部内设相关处室具体负责信息化各领域规划发展。
(二)网站建设。建设任务。二是公共技术服务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办公室)负责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务信息化建设及技术支持,负责牵头协调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相关管理工作。经验做法:信优化,安全防护体系设计;三是采取基础设施+防护+认证平台形成统一安全防护平台。四是领导高
(三)网络安全及运维。个部门负责。一是信息与网络安全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电子认证办公室)承担政务部门委托的信息安全高端咨询、安全等保测评及评估、技术支撑、专项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开展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的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协调指导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地方节点的信息安全工作,承办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电子认证办公室业务及相关管理工作。二是公共技术服务部负责政务外网、云计算平台等运维工作和网络安全工作。经验做法: 一是逐步将多平台、多系统应用向大平台应用转化。2017年后,信息中心逐步整合多个应用平台,形成一个网络平台、一个安全平台、一个运维平台,同时推进省级政务信息系统在国家级平台的迁移部署。二是统一设备品牌,形成应用集群,降低运维工作的复杂性。比如堡垒机设备由原来的5个厂家6种设备,经过使用比较,选择出功能最强、使用友好的一个品牌,在后来采购中实行单一品牌竞价采购,建立堡垒机集群。三是管理网与生产网分开时,能够立即启用,缩短业务中断时间,降低不良影响。六是繁琐辛苦的一线运维工作外包,信息中心自身运维人员在二线三线进行支持,解决运维人员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不高的问题。
五、政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现状及经验
国家信息中心自组建以来,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按照国家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规范用人,目前在职员
(一)人事党建。信息中心办公室负责中心文秘、人事、财务、行政后勤、离退休干部服务等工作;党委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开展中心的党群工作,承办中心重要党务和群工活动,完成中心党委、纪委交办的任务。
(二)经费管理。信息中心在内部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在编人员与外聘人员,创收与管理之间采取多元的管理机制和灵活有效的竞争办法。中心党委办公室、综合管理部是一类部门,由信息中心负责承担全部人员工资绩效福利等经费开支;大数据部、公共技术服务部是二类部门,中心承担部门人员的基本工资和相关社会保险,绩效奖金补贴等由部门通过自主开展业务活动收入解决,同时按照在岗人员数量需每年给予中
(三)人才引进及录用。一是国家信息中心每年有固定10-20个事业编制名额,通过招收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对口专业,专业化人才使用,解目前公共技术服务部29位聘用人员,主要是通过长期合作的乙方公司招聘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人事劳务关系和管理放在公司,中心支付相关劳务费用。
(四)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通过招录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海归人员、军转干部按照国家事业单位人员工作标准待遇制定,个人绩效则采取权限下放的办法,由各处处长境制度保障,贡献与绩效挂钩,创收与个人收入结合,不封顶,不上限;借调人员由借调部门负责绩效定档。
一、我区政府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办根据区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利用波分复用技术,采取租用新联通(原网通)裸光纤方式,统一构建起覆盖全区党政群机关,集数据、语音、视频等多业务综合传输网络体系。以区政务内网平台和外网平台为基础,以全面深化、拓展应用为核心,逐年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目前内外政务网已覆盖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和副处级企事业共123个单位,以及主要道路(卡)口、重点部位(村街)共86个点位。
(一)统一构建“信息网”网络平台
1、“信息网”是区政府门户网站,是我区政府信息的总平台,是对外宣传、展示形象的窗口,同时也是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沟通桥梁。目前网站已联接81个区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网站包括走进、动态、政务公报、热点问题、政民互动、网上办事、城市建设、政府采购、服务指南等十几个栏目。
2、依托“信息网”网络平台,我们先后建立了行政许可服务、农村管理信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劳动力资源管理、邮件和短信六个应用系统。
(1)行政许可服务网。为了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我办特别在信息网上建立行政许可服务二级站点。企业和群众通过互联网访问许可服务中心服务网站,即可实现网上申报、网上下载表格、网上查询结果和网上行政投诉等业务。
(2)农村管理信息系统。为了促进农村管理现代化,推动农村管理信息化,我办于8月建立了“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对农业发展、乡镇经济、财务管理、企业经营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并录入,方便领导和群众了解农村的各方面情况。
(3)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借助市农委在全市进行“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机遇,我们根据区劳动局的实际业务工作需求,本着综合利用和整合资源的原则,开发了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此来实现对全区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该系统收录了具有区常住户口的劳动力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享受低保、技术专长和等级、就失业情况等相关信息,基本形成了辖区的村(社区)、乡镇街道、区三级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框架,为下一步构建人口领域基础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新农合网络采取vpn设备接入方式,已连接39家医院和40个结报处及45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共537个单位,该系统具有网络化监督管理、网上结算、即结即报和实时数据交换等功能。市领导对新农合网络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参合农民也感觉到了网络方便、快捷。现在无论是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还是区级领导,随时可以在网上监测各乡镇参合农民的就医动态信息。
(5)短信系统。为配合oa系统及时有效传递信息,我办专门建立了短信系统。实现会议通知、公文下发等方面的手机短信同步提醒,目前已累计发送短信4万余条。比如每年夏天用电高峰期,供电公司通过短信系统向重点企业及时发 布电力预警信息,区团委利用短信系统为团员青年就业提供信息帮助。
(6)电子邮件系统。我办为全区党政各部门均开通了电子邮箱,用户达到1000多个。通过电子邮件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即发即收,极大地方便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二)统一构建“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
1、“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是党政群机关(含区人大、区政协)及其各部门和副处级企事业共116个单位的网络办公窗口。目前开设了领导讲话、工作动态、通知通告、近日要闻、工作研究等9个栏目。
2、依托“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先后建立了办公自动化(oa)、社会应急指挥、行政审批三个应用系统。
(1)办公自动化(oa)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文件收发和一般性材料网上传送等功能。目前,区五大机关及党政各部门的文件全部实现了网上接收与发送,41个党政部门的98个工作流程实现了网上办理。
(2)社会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应急信息受理、预案指挥、决策支持等子系统,建立起统一的应急处置平台,以实现应急联动各个部门的网络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也便于实施统一的指挥调度。按照平战结合原则,该系统既支持处理一般事件又能及时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指挥中心统一接警后,按部门职责通知处警。
一期建立六个应急分中心:水务局、人防办、地震办、民政局、卫生局、消防中队。各应急分中心分别放置一台处警终端计算机。应急管理中心通过网络将处警单发送到所辖处警单位,同时启用三方通话功能。处警信息可通过联动指挥网传输到远程处警单位计算机终端,并发出提醒音。处警完毕,处警单位需通过计算机终端进行信息反馈。
(3)行政许可中心行政审批和效能监察系统。目前区行政许可中心服务大厅进驻23个部门,共165个事项。网上审批和网上评议等业务通过此系统将得到实现。
3、依托“党政办公网”网络平成市垂直专网接入
目前,在“党政办公网”网络平台与市政务专网对接的基础上,完成了区委组织部、区政府办、办、法制办、审计局、统计局与市有关部门的联网。
4月区审计局与市审计局专网对接成功,提供了两级审计部门的数据传输通道,审计项目实现了网上管理和控制,审计机关信息资源实现了互联互通和共享,审计人员培训实现了网上教学。区审计局利用应用现场审计师系统(oa)对已有电子账的8个单位进行了计算机审计。
同时利用已建目录体系,还完成了国家目录体系原型试点工作。该体系可以通过市政务专网直接检索市级、各区县的文件目录,也能为将来方便检索国家部委文件目录和建立我区目录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网办公自动化(oa)系统未能得到真正使用。目前办公oa系统使用双轨制,在使用oa实现一般性文件网上收发的同时还存在纸制或电话的传达方式。
(二)重硬件轻软件,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水平低。我区网络资源基础和电子政务应用虽处于全市区县前列,但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水平却远远落后于国内先进地区,尤其在为社会提供网上在线服务等方面,与先进地区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没能发挥硬件基础的最大效能。
(三)缺乏循序渐进的信息化培训和辅导。目前政府公务人员的信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培训时间短人员多,培训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很多信息管理知识没能得到深入学习,培训的效果不理想。
(四)各部门组织机构不健全。我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个别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办下级机构不能独立设置,从事信息化工作人员多为兼职,给信息化向下一层推进带来了难度。
三、今后建设方向
从总体上看,我区政府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基本到位,但各项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一)以确保业务发展为前提,完善电子政务专网。我区的电子政务专网已经建成,随着各应用系统的跟进,首先要完成网络的全覆盖,其次根据各应用系统的需求,及时完善存储、备份、安全机制、ca认证等系统建设,确保各应用系统的顺利实施。
(二)从门户网站建设入手,逐步实现“网上办事”。“网上办事”,就是要以门户网站为枢纽,结合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以“一站式”的办理和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线服务”为突破口,实现网上办事、网上服务,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
(三)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提高共享能力。以公文交换系统为基础,逐步推广“网上办公”。“网上办公”是要通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一套区级政府统一的综合办公业务系统,并从机关内部业务量最大的公文流转着手,统一公文交换,以达到规范格式、整合资源、节约经费的目的。
(四)以“四库”建设为目标,逐步完善信息资源库。政府掌握了绝大多数的信息资源,为满足社会对政务信息资源的迫切需要,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政府信息资源库的规划和开发势在必行。资源库将根据国家确定的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规划、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组织有关部门做好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四库”建设。
四、今后建设具体措施
(一)加强基础数据平台建设
以人口基础数据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为切入点,逐步整合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口、空间地理基础数据资源,完善并建立各职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1、完善并建立人口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在人口基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劳动管理信息系统和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区教育师生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并建立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2、完善并建立空间地理相关职能 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在全区空间地理基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空间地理基础数据的应用系统建设;整合区规划局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建立全区统一“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通过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资源整合主要包括网络资源整合和信息平台整合两部分。
1、在区电子政务综合传输网络的基础上,整合视频监控(公安、城管)、公共卫生、新农合、城管、应急等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尤其是市垂直部门与区直部门的网络整合,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积极争取网络互联与资源共享。
2、随着我区党政机关及部门的信息化应用进程不断加快,以“平战结合、综合利用”为原则,加大力度整合“人民防空指挥平台、城市管理平台、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国防动员指挥平台和电子政务平台”5大平台,既能保证资源共享,又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
(三)强化安全管理
加强政务网(内网与外网)的网络审计、入侵检测,强化业务数据的安全统一存储备份。在日常维护中,加强电子政务系统网络日常巡查与检测,做到主动发现,及时处理,确保系统网络安全、稳定、通畅。
一、问卷统计与分析
(一)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
1.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填写问卷的市级档案馆中,有100%档案馆拥有计算机,有三台以上的占78%,而有扫描仪的占100%,拥有打印机与复印机的占89%。而在填写问卷的县区级档案馆中,有100%的档案馆拥有计算机,有三台以上的占40%,有扫描仪的占56%,同时拥有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与复印机的占24%。可见,湖南省各级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具备,市级档案馆在硬件设施水平上有了较大提高,县区级档案馆的硬件设施稍有落后,但作为常用与基本设备的计算机,已经得到了普及,这些设施为档案数字化与档案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与档案全文数据库是档案信息资源库的两种主要形式,也是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的基础。在被调查的市级档案馆中,建立了目录数据库的占89%,正在建设的占8%。在建立了目录数据库的档案馆中,建库工作始于2000年的有25%,目录检索可以到文件级的有50%。建立了全文数据库的有33%,正在建设的占23%。在建立了全文数据库的档案馆中,数据库建设始于2002年的有33%,大致数据在10万条以上的有33%。在被调查的县区级档案馆中,建立了目录数据库的占60%,正在建设的占28%。在建立了目录数据库的档案馆中,建库工作始于2000年的占60%,目录检索可以到文件级的有86%。建立了全文数据库的有4%,正在建设的占10%。在建立了全文数据库的档案馆中,建库工作始于2002年的占100%,大致数据在10万条以上的有100%。但是,在所有被调查的县、区、市级档案馆中,没有一个档案馆对档案数字化作相关著作权的处理,没有一个档案馆建立特色数据库。可见,湖南省各级档案馆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已初具规模,而且起步较早,大部分能够实现文件级检索,这为全省建立省级档案目录中心准备了条件。但是,与目录数据库相比,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就有些逊色了:一是数据库数量少,数据条目少;二是建库工作起步较晚,总体进展不快;三是档案数字化建设中没有重视对档案著作权的处理;四是特色数据库建设十分薄弱。
3. 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在填写问卷的市级档案馆中,100%拥有档案管理系统,其中自行开发的有11%,购买的有78%,既购买又开发了的占11%,使用时间在3年以上的占44%,所使用系统能够升级换代的占67%,对系统使用评价较好的占44%。在填写问卷的县区级档案馆中,68%拥有了档案管理系统,其中自行开发的占47%,购买的占53%,使用时间在3年以上的占40%,所使用的系统能升级换代的占65%,对系统评价较好的占35%。可见,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在全省各级档案馆的普及率比较高,而且应用较早。但是,由于多方的原因,在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也造成了一些问题:一是档案管理系统种类多样,难以统一;二是系统功能不强大,使用效果不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如操作复杂、上网能力欠缺、检索不便、界面不友好、系统维修服务不及时、费用太高、不宜推广等问题。
4.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其他相关问题。在被调查的市级档案馆中,信息化建设始于2001年的有33%,有明确方案的有89%,建立了信息化相关的规章制度的有56%,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有89%的档案馆遵循了一定的标准。设立了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部门的档案馆有67%,拥有专门负责人的档案馆有100%。档案馆拥有懂计算机与网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占68%,对馆员进行了新技术、新设备操作使用培训的有90%,用于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在1万元以下的有68%,2-5万元的有22%,没有专项资金的占10%。在被调查的县区级档案馆中,信息化建设始于2001年的有10%,有明确方案的有40%,建立了信息化相关的规章制度的有24%,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有36%的档案馆遵循了一定的标准,4%的档案馆设立了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部门。用于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在1万元以下的有72%,2-5万元的有16%,没有专项资金的占12%。由此可以总结出目前湖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若干特点:一是起步较晚;二是各自为政,标准不一,发展状况不平衡;三是人才与资金问题成为湖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两大突出瓶颈。
5.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建设。在被调查的市级档案馆中,参加了同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占33%,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纳入了当地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有30%。在被调查的县区级档案馆中,参加了同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占8%,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纳入了当地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有12%。由此得知,湖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已经开始搭上了电子政务这趟列车。但是,湖南省档案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合作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同时还有一部分地区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仍然排除在电子政务建设之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某些与电子政务紧密相关的项目也还没有完全纳入到电子政务的建设规划之中。如很少有档案馆将其档案管理系统与同级政府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相连,很少有档案馆将数据库的建设纳入到政务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之中。
6. 电子文件管理。在填写问卷的市级档案馆中,有33%的开始了电子文件归档。在填写问卷的县区级档案馆中,有4%的开始了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不难看出,湖南省的电子文件管理工作还十分滞后,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在已开展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档案馆,其归档方式也多种多样,并未统一,如有的档案馆实行物理归档,移交磁盘,有的档案馆实行归档文件目录数据逻辑归档,有的则实行双套制归档。
(二)关于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1. 档案馆网站建设与服务。在所有被调查的市级档案馆中,开通了局域网的有44%,没有开通但准备在1-2年以内开通的有11%。在开通了局域网的档案馆中,开通了2年以上的有50%,与政务网相联的有50%,有一定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有100%。市级档案馆中建立了门户网站的有44%,在这些网站中,每天点击次数超过30次的有50%,能够通过政府网站进入档案馆网站的占50%。市级档案馆中没有一个档案馆的档案管理系统与同级政府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相连,也没有一个将数据库的建设纳入到政务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之中。在所有被调查的县区级档案馆中,开通了局域网的有4%,没有开通但准备在1-2年以内开通的有8%,县区级档案馆中没有一个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县区级档案馆中有30%的档案馆的档案管理系统与同级政府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相连,没有一个将数据库的建设纳入到政务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之中。可见,湖南省档案网络的建设情况不容乐观,问题比较多。一是各级档案馆建局域网的数量太少,而且起步晚,进展缓慢;二是各级档案馆建立门户网站的数量太少,而且访问率低;三是档案局域网与政府公众网的联接不紧密。但是,应该值得肯定的是,在建立了档案网络与网站的各级档案馆中,都采取了一定的安全保障措施,这也反映了档案馆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得到了加强。
2. 档案馆馆际互联。在所有被调查的档案馆中,没有一个参与了馆际协作,也没有实现馆际互联互通,但有78%的市级档案馆和52%的县区级档案馆认为馆际合作与互联很有必要性。由此可见,档案馆馆际互联在湖南省暂时还没有启动,但共享与合作观念已深入人心,只是目前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得到有效的实现,正如在调查中某些档案馆所说的“馆际的互联与合作可以共享资源,为公众提供便利,是今后档案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就目前来讲,因为湖南省许多档案馆网络基础薄弱,互联与合作无法开展”。
3.现行文件公开服务。在填写问卷的市级档案馆中,开展了现行文件公开服务的占44%,其中同时在网上提供服务的占了25%;在填写问卷的县区级档案馆中,开展了现行文件公开服务的占48%,其中同时在网上提供服务的占17%。调查表明,现行文件公开服务是档案馆功能的拓展,是充分实现文件现行价值的有效途径,去年,全国各地掀起了开展现行文件公开服务的热潮,湖南省进展也很快,成绩斐然。从调查情况来看,各级档案馆纷纷成立现行文件服务部门,组织相应人员,以各种方式开展服务,并有一部分档案馆还与政府办公室合作,提供现行文件的网上查询服务。
二、调查结论与对策
(一)调查结论及其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问卷统计与分析,本次调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湖南省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较多,发展滞后,基础薄弱,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湖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大大落后于电子政务整体建设,也落后于兄弟省市甚至图书、情报等相近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这是湖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特别是全文数据库的建设滞后;其次,档案馆网络基础薄弱,网络服务程度不高,跟不上电子政务的发展步伐;再次,各地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市与县区之间的差距大;最后,湖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的现象仍然存在。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经费不足,设备落后,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具备较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比如档案数字化需要性能较好的刻录机、扫描仪和配置较好的电脑,档案资源共享需要比较完备的网络等,这些需要大量的经费与人力投入;二是领导观念跟不上,对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的意识不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太重视。这样,要么不愿意开展这项工作,要么也只是在搞一点面子工程。即使有一些领导有资源共享意识,但资源共建的动力也不强,受“独立王国”思想作祟,从而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三是档案信息化特别是数字化的前期工作与相关工作太复杂,比如在数字化之前必须进行档案的鉴定,以防止玉石不分,重复建设,造成浪费,这是一项极为复杂与浩繁的工程。
(二)对策建议
1. 知识产权处理问题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档案数字化与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往往要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从湖南省目前的实践情况看,大多数档案馆法律意识淡薄,在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无视著作权,这是极其危险的,一旦著作权人主张权利,档案馆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将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国外图书馆与档案馆就有过这方面的教训。因此,这一问题不得不引起充分的重视,档案馆要提高法律意识,尊重著作权人的权利。
2. 理论界要关注实践,加强对现实矛盾与问题的研究,为实践提供智力支持。理论来源于实践,但理论高于实践,解释实践并指导实践。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研究,理论界要加强对实践问题的关注,从湖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出发,对此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矛盾如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模式等进行重点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观点,从而为实践提供智力支持与理论指导,而不要脱离实际情况,一味进行空洞的说教或追赶时髦、热点。
3. 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须统一规划。规划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档案信息化暂时落后并不可怕,怕的就是没有规划的乱建设、低水准重复建设,分散式各自为政的建设已经埋下了推倒重来的隐患。因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统观全局,结合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尽快出台湖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近期规划,对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些需要达成共识的问题如某些标准规范等予以明确,并要求共同遵守,各级档案馆要结合自身现实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坚决杜绝盲目建设。
4.依托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档案信息化实质上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部分,它是电子政务的后台应用系统,档案信息化也只有依托电子政务的建设,才能够获得实质性的进展。湖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建设的合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当务之急在于明确定位,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全面纳入到湖南省的信息化建设队伍中来。一方面要将档案信息化工程项目化,作为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个子系统、子项目,争取立项,从而获得财政支持;另一方面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同级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划之中,实现两者协调同步发展,档案馆在网络建设、系统建设、数据库建设中要充分与政府部门合作,遵守电子政务的相关标准规范,集中开发,统一使用,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
5.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亟待解决。随着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推进,电子文件将成为未来档案的主要形式,对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正如湘潭市档案馆在调查问卷中的回复所说“大量的电子文件已经流失,再不引起重视,社会的记忆将出现空白区,档案工作将无法满足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同时也会使电子政务面临更大的因难”。因此,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亟待解决,要全面推进湖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就要着重加强对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具体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方面,要尽快制定统一的操作性强的电子文件管理实施办法、技术标准和规范,统一推广实施;另一方面,要求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纳入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整体设计,同步实施,逐步实现文档管理一体化。
根据江西省委部署,为全省创业服务年。目前,全省上下按照省委文件精神,在有条不紊地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开展,根本目的是为了通过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制定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兴业,号召全民创业,它对于进一步转变机关干部作风,深入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地方发展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一些地方、单位、部门却并没有准确掌握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各项要求,工作存在走过场、走形式,已经严重违背了创业服务年活动开展初衷。笔者经过调研,在问题、原因、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浅薄的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进展较缓慢。创业服务年活动开展4个多月以来,大部分地方还只是停留在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等工作层面上,还没有进入到实质性的活动开展阶段,工作停留在表面,导致活动进展缓慢。
2、参与面不广。大部分地方的创业服务年活动都是政府在唱“独角戏”,群众参与面不广,有悖于实现全民创业的初衷。
3、存在走过场。创业服务年活动作为一项全年度、全局性工作,有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工作重点在哪里心中还没有数;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对整个创业服务年活动应该达到一个什么目标,还不太清楚,工作存在走过场、走形式现象。
4、成效不明显。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服务创业、政策措施出台等方面成效不是很明显,没有真正为创业者提供优良的服务。
二、原因分析
笔者分析,出现以上这些问题主要原因为以下四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够。一些单位主要领导没有做到亲自调度、亲自过问、亲自部署。有的牵头单位工作不够主动,没有真正起到牵头的作用,甚至存在应付的思想和拖延、推诿的现象
2、宣传力度不够。对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各项政策宣传还不是很到位,没有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进行广泛宣传,没有营造有利于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
3、措施不够有力。有的地方制定的方案或采取的措施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没有切合本地实际,没有切合服务创业的实际。
4、方法创新不够。在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时只是依葫芦画瓢,照搬照套,没有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创业服务年活动没有亮点。
三、建议和对策
笔者建议,应该明确把握创业服务年活动的指导思想,着力找准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从而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的有序开展,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应该把握创业服务年活动的指导思想
一是要把握创业服务年活动的目标,即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是把握创业服务年活动的着力点,即如何提高服务创业的质量。
三是把握创业服务年活动的重点,即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企业经济来服务。
(二)应该找准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工作重点
1、以扶持产业发展为目标,加快政策措施制定步伐
政策措施的制定落实与否,关系到整个创业服务年活动的成效好坏。政策措施的制定,其目的最终是为了扶持地方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一是要深入调研,制定政策。要围绕地方主导产业,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听取业主、群众对于扶持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影响、阻碍产业发展的因素,认真进行整理、分析,拟定有建设性的意见。对已经制定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进行归纳、整理,对于过时的、不适应当前产业发展需要的政策,要及时依法依规进行废止。同时,对于国家、省在扶持产业发展方面的优惠政策,要结合地方实际依法合理制定我市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创业享受优惠提供咨询服务,降低企业创业经营成本。
二是要大力宣传政策。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电视媒体、宣传手册等方式大力宣传政策;适时组织宣讲团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大力宣传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地方政府关于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各项文件精神神;定期举办培训班,进一步宣传创业政策、激发创业活力,引导创业者正确投资创业。
三是要依法依规,落实政策。坚决落实在信贷、中介服务、技术、人才、财政、税费等方面有利于产业发展和全民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各类创业主体用好、用活、用足各项创业优惠政策。
2、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化机关干部作风建设
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需要我们打造一个服务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的机关,培养服务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干部。可以结合当前开展的学习焦裕禄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这同时也是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的需要。
一是打造服务型机关、争做服务型干部。积极开展服务型机关创建活动,倡导服务之风,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与业务培训,提高机关干部服务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二是打造创新型机关、争做创新型干部。以统一思想谋创新、确立目标求创新、强化机制比创新、狠抓落实促创新为重要途径,大力倡导创新之风,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
三是打造务实型机关、争做务实型干部。大力倡导务实之风,切实解决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人民群众关注、基层反映强烈的涉及机关效能和发展环境方面的问题,继续解决影响机关效能的突出问题。坚持和深化领导干部下访、约访和联系基层等制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强化为民意识,建立责任机制。
四是打造廉洁型机关、争做廉洁型干部。大力倡导廉洁之风,推行“阳光政务”,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形成激励机制。机关干部带头遵纪守法,严守各项纪律,廉洁自律,深入开展科(站、所)长述职述廉活动,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活动。
3、以行政审批改革为手段,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
一是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加快行政审批“两个集中”建设步伐,提高审批项目进驻服务中心数量和行政审批首席代表授权率。加大 行政许可方式创新力度,推行行政许可网上审批。大力实施政务流程再造,有效解决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责任不清和事权分离等问题,努力为创业者提供“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
二是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对必须的行政处罚,在企业有效整改前提下,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改革,推行行政处罚统一原则、统一标准的基准制度,最大限度地消除“同案不同罚”现象。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收费。
三是优化创业者经营和项目建设环境。严厉查处对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和强行指定中介服务等行为;坚决查处利用行政职权搞中介服务垄断的行为,全面实行中介服务市场化;严厉查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报”等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扰乱企业经营的刑事犯罪,从严惩处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断水断电断路、恶意阻工等违法行为。
四是发挥环境监测点作用。充分利用监测点,对发展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并加强对监测点反映问题的督查督办。健全发展环境监测工作机制。
五是加大投诉受理和查处力度。及时受理创业者和群众的投诉,严肃查处损害投资创业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的人和事,解决影响机关效能、损害创业发展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
4、以宣传创业政策为重点,积极营造创业浓厚氛围
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树立服务创业意识,适时建立干部挂点帮扶企业制度。同时,大力宣传创业政策,培育创业文化,激发人们创新创业热情的事业观、财富观、信用观和成败观,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实业”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推荐和评选“创业之星”、“服务之星”等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创业典型的成功事例和先进事迹,宣传高效优质服务创业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的事迹,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全力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积极创业的浓厚氛围。
(三)应该强化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工作措施
1、加强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调度、亲自部署,实行月汇报、季调度、半年跟踪的工作机制,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2、落实责任。采取倒排工期的方式来抓好工作落实。建立奖惩制度,把创业服务工作纳入所在单位整个工作综合考评。
财产课税(Propertytax)历史悠远。它伴随着私有财产制度和国家的起源而产生,是统治者最先采用的税收形式,曾经在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财政制度中担当重要角色。自人类社会进入商品货币经济时代后,其主体税种的地位相继为商品税和所得税所取代,但它仍然在各国地方税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全世界有130多个国家课征各种形式的财产税。在上世纪末的十年里,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先后有英国、印尼、南非、日本、荷兰、肯尼亚等国进行了财产税制的改革。在中东欧经济转型国家,财产税制改革还被看作是推进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变革的重要步骤,作为地方政府可支配的收入源泉,促进一国(地区)的整体税制更为公平。
在土地私有化条件下,物业税属于财产税性质。理论界目前尚无一个统一、权威的定义,各国税务管理当局的叫法也不尽相同,大多称“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所有者或承租人每年都缴付一定税款,税值随房地产的价值而提高。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开征物业税的目的是筹措地方财政收入,满足地方支出的需要,即属于财政型的物业税;不过我国台湾地区开征物业税的目的则是想通过该税种,提高不动产占有成本,从而促进不动产的流动和更有效的利用,提高不动产的供给量。
二、对我国开征物业税的具体构想
资源特许利用、交易、所得、资产持有,这是全世界政府获取税赋收入的四个基本环节。在市场经济下,土地(住房)是一种资产,持有这种资产就要赋税。这个税是增加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调整社会公平尺度、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以及调整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关系的重要税种。
(一)我国开征物业税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税收原则,是一国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从中国先秦时期的“平均税负”——对土地划分等级分别征税、春秋时代管仲的“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的肥沃程度来确定税负的轻重的税收原则,到重商主义后期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公平、便利、节省”税收原则、亚当•斯密的“公平,确实、便利、节省”税收四原则,和现代西方财政学提倡的“公平、效率、稳定经济”三原则,税收原则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作为税收体系组成部分的物业税,在遵循税收的一般性原则同时,因其课税对象的敏感性和调节作用的特殊性,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公平税负原则。从一般意义上讲,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它是纳税人之间税收负担程度的比较。税负的公平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所谓横向公平是指条件相同或纳税能力相同的纳税人,其税收负担也应该相同。横向公平主要保证纳税人在公平的税收负担下平等竞争。纵向公平也称垂直公平,即在纳税人的负担能力不同的情况下,缴纳不同数额的税。纵向公平原则适用于对负担能力不同的个人纳税人的收入进行再分配,削峰填谷,避免贫富差距过于巨大。
物业税由于其课税对象的特殊性,在公平原则上除了上述一般意义外,还必须具有公平调节占据不同土地资源者利益、引导节约用地的功能,即多占地、多纳税;非普通住宅拥有者比普通住宅拥有者多纳税,通过体现公平原则的税制设计,达到均衡税收负担和促进土地节约的双重功效。
2、民生优先原则。《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民生优先原则就是在设计物业税系统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合理的税收调节,保证居者有其屋,促进“社会和谐”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实现。
体现民生原则,主要落实在“生计扣除”上。解决居民基本生活住房是维护社会安定和再生产能力的国家责任,因此,如同个人所得税1600元的税前扣除额一样,物业税也必须在税前设定一个扣除额,仅就超过部分征税,据以保障社会低层人员的基本生存。本文提倡实行同户籍共同生活人员的人均扣除标准,以体现人性化,提升人们的税法遵从度。
3、科学发展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是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诸多问题、矛盾的必由之路。物业税体系的建立,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双赢局面的形成。
现在,围绕将现有的“租、税、费”合并为物业税的争议非常大,其中反对者最突出的观点就是从政府的角度看,物业税代替土地出让金,必然会使政府目前的财政收入大幅减少,这将会使政府改善公共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的能力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他们还认为,这样做会使消费者有可能买得起供不起,增加消费者购房风险,还有开发商的土地来源问题,等等。
我们不能说这种担心没有合理的因素,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实施物业税,客观上从根本上动摇了当前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基础,直接影响了一大批相关群体的利益,包括既得利益和维持现状即将得到的利益,因此,对待这个课题必须从整个民族的利益出发,用科学发展观来剖析问题。
地方政府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土地经营?这是因为,在中央政府控制了税收的主要来源,并且紧缩银根之后,地方政府除了土地之外再没有更多的资金供给渠道。他们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不得不千方百计地炒作房地产,通过拉高房价带动本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从中获取财政收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观点反复强调“租、税、费”合并会影响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事实上这是一种竭泽而渔的经营模式,它以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作为筹码,进行经济上的大博弈。所以,控制中国经济过热的问题,首先就是要解决土地资源利用问题,达到抑制土地价格增长过快、保护土地资源良性、合理利用的目的,而物业税正是这样一个法律规范,能够通过抑制消费需求,保证利益的各方都能获得理性的预期收入。
4、简便易行原则。简便易行原则是税收效率原则的体现,但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税收的效率原则是指税收活动要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其主要内容是:①提高税务行政效率,使征税费用最少;②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最小,使税收的超额负担尽可能小;③要有利于资源的最佳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物业税计税依据特殊,必须要考虑简便易行原则。
一是房地产价值评估工作的异常繁杂。暂时抛开是否“租、税、费”合并不谈,以房地产价值为物业税税基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房地产价值评估工作异常繁重复杂。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定期“一房一评”,但这是要建立在比较健全完善的市场和法治基础上的,与美、英等国相比较,再参照一下个人所得税、房屋出租房产税的征管现状,考虑到现有的评估力量、征管力量,难度可想而知,更不用说个人金融信息条件缺失、相关主管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等因素了。
二是评估价格的矫正机制难以准确建立。从国外经验来看,房地产估价制度本身就是一个“麻烦制造源”。如果业主所属的小区最近成交了几个大楼盘,而且涨幅较大,就会扭曲统计结果,导致整片小区的房屋估价上涨,不管旧房业主是否能按这个价格卖出去,结果是,居住在旧城区小房子的居民所交得物业税并不亚于新城区新房子的业主。
因此必须设计一个能代表课税对象价值正常变化、而又能够简便计算的“介质体”来充当物业税的计税依据。
(二)我国物业税的税基构成
基于以上四项原则的要求,我国应该把现有针对房地产的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和土地出让金等“租、税、费”统一归并为物业税,以房产实际占用土地面积为征税对象,依照定期的土地等级评估价格,从价定率征收,即按地产价值征收:
物业税=超过扣除额建筑面积所占土地使用权面积×单位土地面积价格×适用税率。其可行性是:
1、公平合理,操作性强。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国家所有制,居民拥有的实际上是不完全产权,房屋所有权受制于土地使用权。从目前地价与房价的关系看,土地的增值占了物业增值很大的比例,建筑物本身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步老化,维修的成本逐步上涨,甚至会贬值,但土地作为稀缺资源,从长期看价格肯定会不断上涨,加上区位优势,房产价格并不会下降,反会一路飚升,现实中的学区房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由于土地价格在房产价值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因此能够作为房产价值的代表构成计税依据,这样做可以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征税客体量的大小,不仅公平合理,而且土地面积固定,土地价格可以按区域地段评估,回避房屋个性化价值差异,相对而言操作性强。此外,由于让渡了房屋价值作为税基的利益,在法理构想上也与西方国家普遍采取的按房产价值一定比例(如70%)征收相接近。
2、财产权力和政治权力相互融通的合理性。有的学者认为把土地出让金并入物业税是不科学的,因为税是政府以公共管理者的身份,凭借政治权力收取的,如果把具有地租性质的土地出让金改为税,这等于否定了国家政府对土地的所有权,混淆了财产权力与政治权力。这种认识从理论上讲并不错,但从现实看,在目前土地批租制下,政府对开发商使用国有土地征收的土地出让金,是政府作为土地的所有者向开发商出售40年至70年土地使用权而取得的地租,而不是真正的土地价格,而且在批租过程中大量存在的非正常行为让这个“地租”往往也偏离了价值轨道,如果让其单独存在,如上文所述,就必须在对房产征税时予以扣除包括土地出让金在内的各项租金,以避免重复征税,而这事实上是无法做到的。从实践上看,1983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对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把国家与国营企业的财政分配关系通过税收形式固定下来,以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保证了国家财政利益的稳定增长,为妥善处理财产所有权和征税权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租、税实际承担者的统一性。不论是土地出让金、征地拆迁费,还是改为物业税,负担的实际承受者都是完全一致的,开发商交付的地租和其它费用,都会通过价格一次性转嫁到购买者身上,而税收只不过是把这种负担分到40—70年间而已,同时也降低了购买价格,对购买者来说并无本质上不同。
4、政府收益增长和资源保护的法律保障。现行土地批租制下,政府独自承担了土地价格风险,诸多的外界因素也在不断侵蚀着地租,中央的管制性文件随时可能中止土地的转让,因此政府的一次性收益尽管看上去较多,但得不到稳定的保障。实施物业税后,税收的法律特征将使政府收益固化下来,并随着土地价格的上涨而增长。同时,由于税负从房产交易环节向房产保有环节的转变,市场需求趋于理性,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加强,土地资源的法律保护得以实现。
(三)我国物业税征管的基本框架
在设计物业税征管制度基本框架时,应在充分考虑和研究我国开征物业税的配套措施的前提下,科学地设计出物业税税基、税率、减免税优惠等税制要素,逐步使物业税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
1、纳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不动产的所有人,为本税种的纳税义务人,税基为其拥有的不动产价值。
2、计税依据。按居住用房和经营性用房分别计算。
①居住用房:土地等级、价格标准由各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居住用房的生计扣除额如下表所示:
类别扣除额(建筑面积)备注
单身40平方米
已婚家庭(3口之家)60平方米夫妇房产合并计算
其他同户籍共同生活人员每人20平方米必须为从未购置房产人员,依申请确认
居住用房物业税=超过扣除额建筑面积所占土地使用权面积×单位土地面积价格×适用税率
②经营性用房:无扣除额。
经营性用房物业税=土地使用权面积×单位土地面积价格×适用税率
3、税率设计。税率类型的选择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物业税的开征一方面不应对置业及房地产市场发展产生限制作用,而要形成鼓励置业的政策导向,从这方面来看采用有差别的比例税率比较合适。另一方面物业税的开征还要达到抑制投机、促进公平的效应。从这方面来看,采用有差别的累进税率比较合适。统筹考虑这两个方面,适应简化税制的需要,物业税的税率采用有差别的比例税率更为合适。具体是多少,这需要地方政府部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测算,并按居住用房和经营性用房分别计算。
①居住用房:分为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税率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由各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原则上各类别墅和容积率在1.0以下的公寓房应列为非普通住宅。税率表如下所示:
普通住宅税率:t1
非普通住宅税率:2—3倍t1
②经营性用房:分为生产性用房和非生产性用房,税率由各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生产性用房是指工业、商业、建筑安装业、交通运输业用房占用,非生产性用房是指娱乐业、旅游业、服务业和出租用房占用。税率表如下所示:
生产性用房税率:t2
非生产性用房税率:1.5—3倍t2
从计税依据和税率设计思想可以看出:物业税一方面可以通过税收手段抑制富人过度占有资源,特别是占有优质资源,继而推进资源节约;另一方面可以使政府获取更多的资源,通过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来帮助中等收入、低收入和特困群体获得住房及改善住房条件。
4、减免税设想。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对下列房产予以减征、免征:
①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公务用房;
②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房;
③公共福利用建筑物(如图书馆、博物馆、以及非营利性的医院、养老院、孤儿院等)。
④外交使、领馆。
⑤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房。
⑥由财政部另行规定免税的能源、交通、水利设施用房产和其他房产。
⑦纯低保户、农村五保户以及无生活来源家庭。
除上述规定外,纳税人缴纳物业税确有困难需要定期减免的,由省级税务机关审核后,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
5、征收管理。物业税的征收涉及面广,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吸取以往税制改革、尤其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制定缜密细致而又富有可行性的征收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其立法本意。
①明确征收范围与征收方式。实行“新房新办法、老房老办法”的过渡方案。对物业税实施以前购置的房产,在其剩余土地使用权年限内,不再征收物业税,期满后纳入征收范围。在征收方式上实行纳税人按年自行申报或委托申报。
老房子不征税,并不代表不存在征税的理论基础。因为物业税的作用之一是要让公共利益分享土地升值的好处,政府可以通过征收物业税的方式把这个增值的好处部分转移到公共利益中来。但是考虑到原先购置的房产在交易环节已一次纳了40年到70年的土地使用权的代价,并且这个代价又作为基数交纳了若干遍不同的税费,参照“从轻兼从旧”的法理思想,不应该再次重复征收。
②建立和完善土地评估服务体系。开征物业税需要定期对土地进行评估,确认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价格,为税款征收提供计税依据。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土地评估服务体系,在税务机关、或在房产管理部门、或双方联合设立评估机构,在市场价值基础上,合理确定计税土地价格,并及时。
征收机关要设立咨询渠道,接受纳税人咨询、查询,提供救济帮助,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③构建房产交易管理部门与税务部门信息网络平台。物业税能否顺利开征,取决于税务部门对房产交易信息和购买人信息能否及时、全面和准确地掌握。在实施物业税之前,要构建好房产交易管理部门与税务部门的信息实时交换平台,使税务机关同步获取相关信息,及时为纳税人立户建档。
④培育、发展中介服务市场。即使在全民纳税意识较强的西方发达国家,直接和税务当局打交道的个人也并不多,绝大多数人是通过自己的律师或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代为办理纳税事项,这样一方面不会因疏漏而招致经济和法律上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发挥专业人士的业务特长,合理筹划,合法减轻税收负担。因此,大力培育、发展中介服务市场,有助于减轻纳税人纳税成本,提升我国公民的依法纳税意识。
⑤违法处理。对违反税收法规,经催缴提醒仍不按时申报纳税、或进行虚假申报、或故意隐匿房产的,除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外,税务机关还应将相关处理信息纳入建设中的个人征信系统,提高其违法成本,保证该项税收的及时、足额入库。
三、建立完善开征物业税的保障机制
开征物业税后,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为确保物业税的立法得以全面、正确的实现,必须制定、完善有关保障措施,一并配套实施。
桂洋镇人大主席团
桂洋镇人大主席团高度重视行政审批服务提质提速专题调研,及时召开主席团会议,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对我镇行政审批服务提质提速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实地考察福建金蕾食品有限公司、福建泉州市双喜食品有限公司、兴宇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美岭环保有限公司、宏业矿产有限公司等,在镇政府二楼会议室进行座谈,在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调研意义
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提质提速,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是促进我县实现好发展、快发展的一大推力。近年来行政审批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开展此次调研活动,主要要以问题为导向,征集多层次、多方位问题,征求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
二、调研内容
调研人员围绕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政务数据汇集与共享应用平台及“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行政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中介组织管控等三个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存在问题和相关意见建议。
三、存在问题
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提质提速,有利于群众和市场主体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让人民群众成为行政审批服务改革的受益者。但目前行政审批服务仍然存在审批手续繁琐、项目审批过程出现各种行业规划不协调、审批时间长、工程验收难、行政服务平台的资料录入存在诸多限制、中介组织服务质量不够高,管理不够规范、对中介组织缺乏严格管控的机制等问题。
四、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落实《行政许可法》。
紧密结合《行政许可法》精神,由上级组织,对各审批和服务单位的服务项目、收费依据和标准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摸底和清理,按照审批、核准、备案分类登记造册。
(二)配齐配强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人员。
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必须是单位的中层干部或业务骨干,当年内一般不得更换,着力培养选拔任用行政审批工作人员。
(三)进一步推进“网络化”行政审批。
常规的行政审批是以申请表、图纸等“纸媒”为中心的审批方式,存在体量大、存储段、流通不便等问题,难以适应行政审批的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线上”和“线下”难以同步进行,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将审批工作纳入网络化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将项目基本信息及进展情况快速传递,有效地缩短报建时间,提高审批效率,节省人力和物力。
(四)建立“管家式”审批中心。
建设项目档案资料在审批管理中心建档,对必备材料进行手机、原件核验、上传、共享,以及任务分配、审批环节的督促等,对建设项目“从无到有”的全过程管理,促进行政审批效能的提质提速,加快公正、透明的行政审批制度的建设。
(五)实行多部门联动审批。
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和管理联动平台,实现“一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动”的网络审批,避免常规的并联审批中存在的信息壁垒、信息反复提交,建设单位四处跑的情况,真正做到审批实现和环节的“瘦身”。
(六)规范行政审批服务工作。
从实际出发,按照合法、合理、效能的原则,对妨碍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行政审批决予以取消;对各单位自行设立的审批项目坚决予以取消。对仍在执行、但明显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或违背市场运行规则的审批事项,各审批单位也要积极、主动地向上提出建议和要求,不能机械、被动地去加以理解执行。对需要保留的审批项目,要制定出科学、规范、高效的操作规程,对审批对象、条件、程序、结果实行四公开,进一步完善公开办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