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2 15:05: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第1篇

我是个爱读书的女孩,,自三年级以来,我还养成了勤读报的好习惯

每天傍晚,我做完家作,都会拿着报纸在灯光下津津有味地阅读。我爱读《语文报》,从中不仅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而且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读《数学报》,让我掌握了更多的解题方法,思维更灵活;读《张家港日报》,让我了解到家乡的风土人情,为自己是个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员而自豪……毫无疑问,报纸是我的良师益友,它让我的心灵与大千世界息息相通,大家都夸我是个知识丰富的“小博士”。

记得有一次,我的好朋友得了腮腺炎,不能来上课了。我知道后,马上想起了《少年科学报》上看到的一个小秘方:只需一张蛤蟆皮,将它均匀地贴附在腮帮肿胀处,待它干掉后,将它轻轻撕下即可。这样重复使用几天,效果一定很好。于是,我立即打电话,把这个好方法告诉她。在她爸爸的帮助下,果然,三天后她的肿胀处就完全消失了,免除了打针、吃药的痛苦,也节省了钱财。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读报让我尝到了甜头,我的写作水平也因为知识广博而提高很快。报纸——我的良师益友,将会伴我成长的每一天,引领我走向成功的人生路!

第2篇

一、语文课外读物作为语文阅读材料有着特有的优势

首先,语文课外读物题材广泛,内容新颖,信息量大,为学生的语文阅读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材。学生尽管有的是随便翻翻看看,也会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文章;其次,语文课外读物出版周期短,出版快,信息超前,时代感强,保证了阅读材料的时效性,学生通过阅读语文课外读物能够迅速及时地浏览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是现行的统编语文教材不能比拟的;第三,语文课外读物的内容通俗新颖,体裁多样,语言生动精练,版面鲜活,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能从多种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语文课外读物经常变换版式和色彩,调换栏目迎合读者的口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也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阅读课外读物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语文课外读物图文并茂,语言简练,妙趣横生,可读性强。长期坚持阅读语文课外读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有利于养成学生读书报、写读后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强化无意记忆,善于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语文课外读物内容新颖丰富、贴近生活、时代感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阅读语文课外读物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增进学生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各地的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最新动态与信息。语文课外读物中丰富的语文新词和短语都是学生在教科书里难以学到的,这些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无疑会使学生积累语文词汇,增强语感,提高写作能力。

三、指导小学生阅读语文课外读物的几点做法

1.激发阅读兴趣

一是开辟语文课外读物宣传栏,语文教师和图书管理员要定期向学生推荐适宜的语文课外读物,及时在校园阅读网和语文课外读物宣传栏展示最新的语文课外读物;二是教师要经常向学生宣传读报的好处,结合自己读报的事例宣传读报的体会和感受,激发同学们读报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养成勤读书报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只要有时间就自觉地去翻阅语文课外读物;并经常向学生推介他们喜欢的文章和报纸摘要,同时也克服了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三是学校专门开设语文课外读物阅览室,营造恬静、和谐、舒适和人性化的阅读氛围,尽可能地为学生配置齐全的阅读装备,有条件的可以开放网上阅读,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和空间,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阅读交流互动,分享阅读的体会和感受,有效提高阅读质量。

2. 典型示范引导阅读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坚持利用语文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读报已经实践了好几年,体会很深刻。为此,笔者经常用上届上上届的毕业生读报的典型案例教育鼓励学生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或是组织开展读报交流会、开设读报园地和心得专栏交流读报的体会;或是让学生身边的读报受益者现身说法,以此提高阅读语文课外读物的积极性。同时,语文教师要率先垂范,自己要做阅读语文课外读物的典范,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读报活动的开展。

3.有针对性的订阅和指导选读

学校图书馆每年都要配备一定量的图书和课外读物,其中要根据学生阅读量的要求,订阅若干种课外读物,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由于学生阅读的时间比较集中,也为了方便学生阅读,要求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根据小学生阅读量的实际需求,指导年级组、班级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订阅报纸,这样集中订阅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实现了课外读物资源的共享,不仅可以节约费用,而且提高了课外读物的可读率。课外读物的订阅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和能力,阅读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也要考虑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技巧等,有针对性的订阅所需要的语文课外读物。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或学生家长发放语文课外读物订阅目录,指导学生自己根据需要选订语文课外读物。

4.加强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指导

第3篇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与品质的关键期。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时期。

【关键词】小学生 习惯 品质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087-01

一 小学生良好习惯与品质养成的意义及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时期。紧紧把握住这一时期,从小学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养成真善美的优良品质,不仅对提高人的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还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

二 小学生应具备的各种良好习惯

日常生活中,很多习惯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研究表明,各种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

第一,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和整理玩具、文具、图书的习惯。

第二,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仪表整洁;勤洗澡勤剪指甲;饭后漱口,晚睡前刷牙;饭前便后洗手,按时排便等。

第三,学习习惯。小学生学习时要专心致志,独立思考,认真细致。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家长可以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共同讨论书中的问题,并指导孩子做读书笔记。

第四,行为习惯。尊敬师长,见到老师行礼问好,在家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待人有礼貌,会使用礼貌用语和懂得礼节。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谦让,不打架骂人。

三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与品质的建议

1.规范训练,考核评估,积极互动

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得益于明确的要求和规范的训练。搞好班级的管理,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另外,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规范上,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和同学间的相互督查,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教师要给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创设一种氛围,通过组织一些有竞争性、促进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习惯与品质的形成。

2.增进交流,从各方面了解小学生的想法和行为

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品质,我们必须要了解他们。首先是观察,从外在表现出来的特点做一个大概了解。其次,倾听孩子。孩子在不断接受知识的同时也特别渴望把自己的思想告诉别人,这时,就要在一旁耐心地听,鼓励他往下说,不要轻易打断他,因为孩子的任何语言中都包含着他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再次,与孩子交谈,通过聊天的方式来进行,注意孩子在交谈时表现出来的情绪、性格、爱好、惯用的行为。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蹲下身来听孩子说话,这也是尊重孩子的一个表现。

3.创新家访形式,家长、学生、老师相互配合

习惯是教育过程中和个人生活实践中反复练习形成的,成功的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小学生一半时间是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仅凭个人之力终究有限,需调动老师、家长、学生多方合力。因此教师应当加强与同事、与学生、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习惯与品质。

4.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促进学生崇尚良好的习惯与品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教师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如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桌椅,与学生一起劳动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去做。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教师的表率作用,好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向着好的习惯与品质的方向发展。其次,大力表扬学生中的好人好事,教育学生明确是非观,树立尊重他人、遵守纪律、刻苦学习、关心集体、努力锻炼等各方面的榜样。

5.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实事求是

第4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师生的人际关系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回报,会更真挚地热爱教师。当学生对教师的这种爱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迁移现象,及由爱教师进而爱他所教的学科,对他教学的学科产生兴趣。

二、实现有“内容”之“乐”

1、读报。利用课余时间,每天让学生读报,使之养成天天读报的好习惯。这样既了解国内外大事,又让学生知道“话怎么说,文怎样写”。

2、办剪报。为了累积更多的材料,丰富各方面知识,我在学生中发展了“剪报活动”,分成“国际知识”、“国内要闻”、“文学知识”等十几个栏目,分册装订,在同学中传阅,深受欢迎。

3、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期间,鼓励学生对各自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阅历,体会人生,积累素材。

三“写法懂得”之“乐”

1、写读结合法。我借鉴有关“读写结合、系列训练”的经验,在指导学生时,通过范文、例文、课文,尤其是名家名篇的讲评,明确文章怎样开头、课文以什么为重点,怎样展开,怎样表情,怎样才能合理联想的写作方法,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同学们也能得到了写作锻炼。

2、体会联想法。在教《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联系学习过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及《匆匆》、《绿》等作品,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朱自清给我们描绘的那美妙的境界中,随着作者的喜悦而喜悦,随着作者的忧愁而忧愁。

四、抒发“真情”之“乐”

让学生享受抒发“真情”之“乐”,要注意以下几点:解放思想,还学生以“自由”。在平时的作业、练习时,尽量不留命题作文,甚至可以不限制文体,这样就会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体现他们的阅历、才能。在平时开展“小练笔”活动,既可以从中积累材料,又可以抒发真情。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抒发“真情”之“乐”。

第5篇

一、看报—剪字—贴字报

语文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学生掌握的很好。但只认不写的字,学生往往如“过眼云烟”,印象不深。有些字甚至重复出现多次,学生还是记不住,要想解决这一困惑,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于是,我便尝试着让学生办字报。要求学生从爸爸妈妈读过的报纸中,将自己学过的字剪下来,或从用过包装盒上,剪下认识的字,或从广告牌上,商店名中记下自己认识的字贴在备用纸上,一份份简单的,稚嫩的字贴报便诞生了。课堂上,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字极。读者,兴致勃勃;听者,羡慕三分。读完后,将字报张贴在“成果栏”中,其他学生也可看“报”识字。这样一来,不仅养成了学生识字贴报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和读书读报的习惯。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巩固率提高了。

二、组词、连句子

刚开始几份字报,字体、字号各不相同,字与字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完全是字与字的累加。后来,我对办报提高了要求:“如果能将剪下来的字组成词语粘贴,那就更好了。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试着组成简短的句子。”小学生的心,是把燃烧着的火。每个同学都不甘落后,都想成为老师和同学心目中“有能力”的同学。于是,学生将“大”与“小”贴在了一起,将“雨”与“中”、“明”与“月”、“文”与“学”……贴在了一起。学生组成的词语太丰富了。课堂上交流时,小学生毫不吝啬地鼓起掌来,真正地达到了合作交流,成果共享的目的。更可喜的是“我是小学生”“老师辛苦了”、“妈妈我爱你”等简短的句子,出现在学生的字贴报上。凡是小学生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小学生总是想方设法去找字剪贴组合。字贴报的效果远远超越了预料中的设想,成为学生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一方阵地。

三、归类贴字

第6篇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所有老师和全体同学们向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对我们班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孩子入学一晃已经五年级了,因为共同的目的,我们才有这样的机会坐在一起,共同地讨论和交流一些关于我们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作为孩子的班主任,在交流之前我想先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今天所有到来的或者没有到来的家长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感谢大家两个月来对我工作的支持,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如果没有你们这样的支持,借此机会呢,我就先把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先来跟大家交流一下,在坐的各位有些家长我们是接触过的,所以可能就对我和孩子的了解也就多一些,但也有一些家长可能因为工作的忙碌我们接触的就比较少一些,相对来说对我和孩子的了解就少一些。

1.专心致志。有的孩子入学之后,由于自学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家长应严格要求并经常提醒孩子在上课时,一定要用心听讲,聚精会神,不要作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别人听课。回到家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养成放学及时做作业,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再做其它事情的好习惯。

2.独立思考。父母对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问题,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一道题怎样解决,而是要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3.认真细致。孩子的作业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去完成,而有不能草率马虎。这就要求内容正确,书写工整,按时完成等方面。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正确率与责任感,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要求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

4.培养孩子活跃的思维。不要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提问,要善于增养孩子勤思的优点,对他们的提问进行恰当的鼓励与表扬,并能及时更正孩子的错误想法。对孩子接触的事物家长要多讲,多启发诱导,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提问不理不睬,这样会使孩子有问题也不敢问。

第7篇

【关键词】指导;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在活动中历练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等。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4.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①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②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③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④摘录批注法。此方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时候,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气氛,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是一家人共同的事情。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首先应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专家指出,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其中环境的熏陶最为重要。要想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要对阅读也产生兴趣。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

在家里,书无处不在,读书是家里成员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且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幼儿将书当“玩具”去玩,视“书”为好朋友的观念。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幼儿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

要发挥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要通过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三、阅读习惯养成尤为重要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它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以至人的工作学习都会有直接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的质量,提高阅读的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地养成。这一习惯的培养最好由学校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从一年级就开始做起,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可以家长念,学生听,逐渐形成家庭的生活惯例,从而每天都有一段读书时间,一到时间,开始阅读。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学校,教师每天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读报,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在这当中,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第8篇

案例:5岁的小雨是幼儿园老师心目中标准的“好孩子”,她不但聪明能干、学习好、才艺佳,而且对人有礼貌、有爱心。大家都为小雨爸妈能培养出如此出色的孩子而感到惊叹。小雨的妈妈则说,其实“秘诀”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风――团结、平等、和谐,夫妻俩不但从不在孩子面前大声争吵,而且保持经常看书、读报的习惯。他们非常注意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教孩子如何做人处事,让小雨从小养成爱学习、勤思考的习惯,学会对人有爱心、乐于助人。

案例:元元的爸爸是一家私企老板,家庭非常富有,但优越的物质条件并没有让元元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不到6岁的他不但不爱学习,还常常和园里的其他小男生打架、欺负小女生,对老师顶嘴冲撞;喜欢炫富摆阔,却又对同学自私小气,有好吃的、好玩的从来不跟人分享。园里的老师通过多次家访才了解到,原来,元元生活在一个物质上花天酒地、精神上极端空乏的家庭:元元妈整天召集一帮牌友在家打麻将赌博,平时就将元元扔给从乡下请来的保姆,或者让元元去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元元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逐渐沾染上了爱享受、霸道、自私等不良习性。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的优劣,家长是否重视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直接影响到孩子身心的健康发育与否。就如上述的案例1中的小雨,正因为有一个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才教养出了一个既爱学习,又有爱心、懂礼貌的好孩子。而案例2中,虽然元元家的物质条件优越,但由于父母不重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生活在不良环境中的元元,自然会有样学样,不但不爱学习、只懂享受,而且蛮横霸道、自私小气。

许多家长以为学龄前的宝宝只需要照顾好他的物质需求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个严重的误区。孩子越小,可塑性就越强。从小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友爱的家庭环境,孩子就能学会爱,学会进取。以下一些做法,提供给家长们作为参考。

营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首先要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家居陈设布置赏心悦目,给孩子一个舒适安全的家的感觉;其次,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相处融洽,在教育孩子时有共同的态度。当家庭中遇到困难时,家长要情绪稳定,对家庭有责任感,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同时,父母还应具备教育孩子的基本能力,包括掌握孩子心理状态的能力,掌握教育孩子宽严有度的方法。工作之余尽量多陪孩子玩游戏、讲故事,认真回答孩子的疑问等。

第9篇

(一)建立教学常规

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在教学之初,用一段时间,重点建立教学常规,为学生规定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规矩,如语文课上怎样读书,怎样提问,怎样答问……每个老师制订的项目不完全相同,但目的是一个──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建立良好的教学常规,一方面要规定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要及时指出哪些行为不合规范。

(二)教给学习方法,强化训练

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先要教给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再加以强化训练。例如,培养预习的习惯、要指导预习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照这个步骤方法去练习,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这样,预习的习惯就养成了。

又如,阅读的习惯。阅读也是由一系列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学习阅读,就是学习一系列规则。默读、朗读、精读、略读、浏览、跳读,其心理的和行为的过程、方法皆不相同。有些学生默读时手点着字,喉头振动,甚至读出声,因为他们不懂得默读的原理和方法。教师需要说明默读的原理和功能,指点方法,让学生从练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以提高默读的效果。又如记笔记的习惯,复习的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等等,都需要先从方法上加以指导。加强督促检查,才能养成。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各年龄段高级神经系统和心理特点,适当地教给学生各种学习方法,并加以强化训练,就会达到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的目的。

(三)在培养语感上下功夫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符号的一种直觉,是一种高级的语言定势。无论是理解语言还是运用语音文字表达,语感都是极其重要的。凭着语感,人们可以不假思索地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辨别词义的细微差别和感彩;从语句或语段的开头立即预测出整个话语的意思;同样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准确而得体地表达思想感情。两个语文知识大体相同的人,由于语感的差异。语文水平(理解和表达)会有明显的差异。

既然语感是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高级的语言定势,许多具有模糊概念语词,人们可以凭着语感,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它们的含义。

尽管如此,语文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进行语感的培养,包括培养语词感受力,如辨析同义词、反义词,词的感彩,词义的大小、尊谦等;语体感受力,如辨认各种实用文体和文学体裁;语法感受力,如词法、句法,词的结构方式和变化。句子结构方式和变化,等等。

(四)严格要求、坚持不懈

习惯既然是一种“动力定型”,良好的语言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起来的。不良的语文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改正的,因此需要时时严格要求,作坚持不懈的努力。语文习惯是在语文学习中时常表现、时常起作用的,因此需要时常检查。说一阵,抓一阵,以后就放任自流,很可能会前功尽弃。

良好的语文习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以便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和行为定势,保证迅速提高语文水平和自学语文的能力。

中学生应该具有哪些良好的语文习惯呢?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和社会对中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概括出下列一些条目:

(一)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1.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

2.课上记笔记的习惯;

3.课后复习的习惯;

4.边学边思考(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习惯;

5.质疑讨论的习惯;

6.大声答问的习惯;

7.先思考后练习的习惯;

8.积累(材料、观点、方法、语言)的习惯;

9.反复揣摩体会的习惯;

10.良好的书写习惯;

11.自我计划的习惯;

12.自然我检测、总结的习惯。

(二)良好的阅读习惯

1.认真阅读的习惯;

2.看书、读报的习惯;

3.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习惯;

4.抓重点、概括要点的习惯;

5.运用已知、学习新知的习惯;

6.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7.讲求阅读速度与效果的习惯;

8.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

(三)良好的听话习惯

1.积极、专注的听讲习惯;

2.对讲话人礼貌和尊重的仪态;

3.边听、边审视、边思考的习惯;

4.边听、边记的习惯;

(四)良好的表达习惯

1.先思考后表达的习惯;

2.先写提纲后写作文的习惯;

3.使用文明礼貌语言的习惯;

4.文必加标点、文必分段的习惯;

5.运用停顿、重音、语调、语气表情达意的习惯;

6.选择适当语词、句式、语气、语态的习惯;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