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2 15:05: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第1篇

一、文化教育的内容

1.文化背景知识

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如果不了解相应的语言点的文化背景,就会在学习或交际中产生歧义和误解。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2册Unit 1“Time-conscious American”为例来说明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教师应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谈谈中美在对待时间上的异同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文一开始就提到是美国人最注意节约的两件事物之一;在外国人眼里,每个美国人总是匆匆忙忙,很少会有人与你随意闲聊;这都体现了美国人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崇尚直截了当、干脆利落的处事方式,不喜欢他人不得当地浪费时间。而我们却提倡“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所以在和美国人合作中,一定要注意中美文化中截然不同的时间观以避免出现误解。此外,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观念强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因素,对英语这门语言也有明显的影响,英语中的动词有过去、现在、将来之分,而汉语中动词就没有受时间影响而引起的形式改变。

2.词语的民族文化内涵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而词汇又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单位。那么研究文化对一门语言的影响就应该先从该语言中词汇的文化因素着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就应对英汉词汇中文化所指和差异给与明确的解释。

2.1.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文化含义的空缺

词汇文化含义的空缺,是指一种语言中的词汇所具有的特定的文化意义,在另外一种语言中的对应词却无任何文化所指。例如,汉语中的“松柏”能使人想到长寿,骨气与气节;但英语对应词pine(松),plum(柏)就是两种树木。再如汉语中的龟鹤(crane,tortoise)有长寿的含义,而在英语中只是两种普通动物。同理,在英语中也常出现一些有文化内涵的词在汉语中产生文化空缺。例如,olive branch (橄榄枝)在英语中象征和平,而在汉语中却没有任何文化内涵。

2.2.英汉对应词的文化联想不同

在中国,白色与丧事有关;而英语中white表纯洁无暇、幸运吉利,如white day(吉日),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幸福的日子)。红色是汉语中褒义最浓烈的一个词,“红火,红榜,红双喜,红太阳,开门红”等;还有红装新娘、节日的红对联,都表示了喜庆、昌盛、幸福。而英语中则用红来表示危险、发怒、禁止,如red alert(紧急警报),red flag(禁止),see red(生气),red 还与财政赤字、负债有关。

2.3.习语典故

习语典故是反映历史文化传统的一面独特的镜子,它像其它语言形式一样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能够更直接地揭示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学生通常喜欢在自己的写作中引经据典来给文章增色添彩。为了实现学生的这种愿望,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充分讲解习语典故的文化内涵。例如,《大学英语》精读第三册Unit Three “why I teach”中有这样一句话“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the creation,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要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就应当知道《圣经》中上帝造人的故事。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用粘土(clay)捏成的,再给其鼻孔吹入“生命之气”,于是泥人就开始呼吸了(breathe),至此上帝也完成了造人的伟大工程(the creation of man)。借此典故高度赞扬了教师的崇高工作,正如泥人从上帝那里获得了生命之气,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成为了真正有用的人。

二、加强文化教育的方法

1.差异比较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比较英汉文化差异来传授文化知识,使学生掌握恰当的体的英语表达。中国人往往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李”、“李老”,而在西方“老”却意味无用,非常忌讳“老”字。如果我们称某位美国人“Old Tom”肯定会伤害其自尊心,引起不快。再如,在回答别人赞扬时,中国人往往表现出谦虚的态度,会说“哪里哪里”;而英美人会欣然接受并且会说“Thank you”。中文中的回答让对方感到你认为他刚才只是虚伪的奉承。

2.词汇联想法。即遇到一个新单词,启迪学生想起学过的和它形近意近词、其它的词性、构成的短语、以及构词法相似的词,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快乐地记单词,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4 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时,教师在介绍“The Statue of Liberty ”这一文化背景的同时,要求学生列举与“Liberty”有关的短语、名词后缀-y、它对应的动词“liberate”的用法以及它和表“自由”的词“freedom”的区别。

3.延伸扩展法。在处理某一类具有文化背景知识的词语的例子时,不能只讲授语义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适度的横向扩展,以便使学生获得更多反复的机会,最后总体介绍这类词语的情况。

4.督促指导法。每一学期期初及期末就给学生规定并推荐两本经典的英语书籍,督促并指导学生写出心得体会;也可以指导学生看电影。如在《新视野大学英4》unit 1 The Tail of Fame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余观看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和 Vanity,听力课堂,教师可以从每个电影中各选取一个经典片段并配以测试题来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应给予适当的指导,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西方价值观中对待名利的态度,也有效地训练了英语听力

5.活动法。通过组织角色扮演、文化观讲座来进行文化比较;多邀请外教参加英语角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比较直接的接触英语文化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第2篇

伦理观则是指是人们对这些道理和准则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大学生应具备的正确伦理观是指大学生在处理与社会集体关系、处理人际关系、为人处事中以及处理与自身精神追求关系时应当秉持的态度和追求的方向。第一,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群体或个人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5]。它要求大学生除了对自身负责,还应对他所处的社会及集体负责,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第二,“仁爱”意识。儒家主张“仁者爱人”,就是关心爱护他人、推己及人[6]。大学生应持有的仁爱思想包括孝敬父母、尊重教师与树立尊重人、关爱人、帮助人的“博爱大众”的情怀,进而营造友善的人际关系的氛围以及为建构仁爱、友善的和谐社会奠定基础。第三,诚实守信意识。诚实守信意识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人在为人处事中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它要求大学生在学业、求职等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做到光明磊落、开诚布公、讲信用、不弄虚作假。第四,勤俭自强的进取精神。勤俭自强的进取精神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人处理与自身精神追求时坚持勤奋努力、保持生活欲望的简朴、节省以及努力向上、永不懈怠。它要求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方面刻苦勤勉、不畏艰辛;在生活方面强调节制、不讲排场;在婚姻恋爱方面强调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抛弃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婚恋观。

高校精神文化作为一种隐性教育力量,潜在地影响着大学生正确伦理观养成,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大学生正确伦理观形成的重要载体。高校精神文化一般通过办学理念、大学精神、优良的校风、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来营造伦理氛围以及组织各类典礼和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熏陶与洗礼。他们所营造的弥漫、浸染于整个校园的浓厚的服务与奉献社会的氛围、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环境、注重学术与科学的良好风气、勇于改革与批判的创新精神氛围、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氛围以及举办的提高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的各类典礼和活动具有感化、启迪大学生的作用。置身其中,使大学生在这些氛围和活动的熏陶、引导、激励与软约束的作用下养成关心社会与集体的社会责任意识、“仁爱”意识、诚实守信意识以及勤俭自强的进取精神等正确的伦理观。而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实施效果有赖于大学生具备正确的伦理观,所以大学生正确伦理观一旦养成,又可以反过来巩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实施成果。

2当前学生伦理观存在的问题及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归因

2.1当前学生伦理观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伦理观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伦理观状况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伦理观存在问题日益增多,笔者通过对国内学者相关论点的学习以及各种资料的搜集发现当前学生伦理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第一,社会责任意识缺乏。目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生价值取向扭曲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把个人利己主义作为人生价值取向,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当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只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社会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不能积极融入班集体活动中,他们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都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从集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第二,仁爱思想匮乏。当代大学生身处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他们中的一部分习惯于接纳社会和他人的关爱,却不懂得如何去爱社会和他人。部分大学生不知感恩、不懂得关心、理解父母,了解他们的想法、需要等;一些大学生与教师缺乏沟通、交流,更缺乏对教师的理解与尊重其人格和劳动成果;对待社会上的其他人,部分大学生不能做到以诚待人、团结互助与关爱他人。第三,诚信意识有待提高。一些大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弄虚作假严重以及信用意识缺乏。一方面,有些大学生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论文剽窃、求职履历造假以及在评奖评优、入党、竞选干部等问题上投机取巧、以假乱真;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恶意拖欠学费以及随意违反协议约定等。第四,缺乏勤俭自强的进取精神。伴随着西方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席卷校园,相当一部分自制能力弱的大学生未能幸免地传染上了这一精神病毒。一方面,他们盲目攀比、挥霍浪费、追求享乐、不愿刻苦学习、去偏远地区工作;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持有扭曲的拜金主义及享乐主义的婚恋观,在面对恋爱及婚姻的选择时,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对方的经济地位等外部条件,而不是其人品或有无上进心等内在品格。

2.2伦理观问题的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归因

大学生伦理观出现种种问题的原因与社会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高校伦理观教育的主渠道之一的显性课程“两课”“(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失误不无关系,而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是较为重要的原因。第一,缺乏主体性。我国对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价值定位偏重于社会和集体本位,一味以社会和学校的需要作为培养学生的唯一标尺。因而高校举办的诸如“艺术节”、“科技节”等精神文化建设活动大部分弃置、无视大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导致了其在活动中缺乏积极主动性,认为此类活动只是学校的事,与自己利益没有关系,甚至还有学生认为参加这些活动是在牺牲自己的利益去迎合学校的工作。因此这些活动也就失去了开展的意义,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伦理观的养成。第二,缺乏系统性。当前,一些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伦理观养成所开展的活动大部分是零散杂乱的,很少有高校将其列入学校发展的规划中,没有确立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目标、活动形式单一以及活动后没有及时总结强化效果,不能做到针对性强、有计划、系统性地推进实施。长期以往,这种缺乏系统性建设的行为不能保证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实效性,也必然会削弱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作用。第三,行动滞后性。随着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的全面深入,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伦理观产生了新的影响,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肆虐校园,使大学生不免面临伦理选择的冲突和困惑。而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没有及时预防与引导大学生分辨汹涌而来的思潮。另外,伴随着高校的跨越式发展和师生规模的日益剧增,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精神文化对伦理观养成的作用出现了认识偏差,如短期内看不到效果,认为无作用,还有的只看到了坏作用和不良影响,以偏概全地否认其积极作用,但又没有立即采取措施来消除认识偏差,而当一些自制力差的大学生出现伦理问题时也没有马上行动采取必要的针对性措施来纠正。上述种种行动滞后均阻碍了大学生正确伦理观的养成。

3加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正确伦理观养成的策略

3.1加强引导,确保大学生正确伦理观养成的主体性

高校精神文化内容繁多,它的构建主体和塑造对象不仅仅包括大学生,但是大学生是高校精神文化中的特殊主体,因为大学生是高校培养的主要对象,其文化的构建要服务于他们正确伦理观的养成。因此高校精神文化建设要确保大学生正确伦理观养成的主体性,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加强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逐渐使大学生成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积极组织者和参与者,进而培养其伦理观养成的自觉性、能动性与自主性。

第一,唤醒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自觉性。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借助高校精神文化建设营造的教师辛勤育人与学生勤学向上风气的感染和熏陶下,引导大学生在伦理观养成过程中掌握“我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教学生“你应该如何做”,使大学生在师生双向沟通交流中从心理上认同并主动接受正确伦理观的养成不仅仅是作为社会成员必须要做的,更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从而唤醒其伦理观养成的自觉性。

第二,培养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能动性。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在高校精神文化建设营造的友善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中引导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成立伦理促进协会,逐渐由教师幕后指导活动过渡到完全放手让大学生发挥能动性,主动、积极获取与伦理观养成的相关的信息,思考、设计、组织与管理协会的各项事宜并主动参与协会组织的促进伦理观养成的各类典礼和文化活动。

第三,激发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自主性。伦理促进协会的大学生组织者可以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宣扬一种自主选择参与活动和自主创新活动形式的理念来激发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自主性。一方面,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独立地养成正确的伦理观;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向协会组织者提议他们对伦理观养成的内容、场所、形式等创造性想法,并通过投票决定采纳何种伦理观养成措施。

3.2重视规划,确保大学生正确伦理观养成的系统性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伦理观,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应将大学生伦理观养成列入学校发展规划中,并逐渐形成高校办学理念的一部分,重视规划,确立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目标,探索多样化的伦理养成形式以及重视伦理观养成的总结评价环节以增强实效性,以确保大学生正确伦理观养成的系统性。

第一,树立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目标。大学新生可以在开学典礼、参观校史馆等入学教育中了解学校的历史和辉煌的历程、优秀毕业生和杰出校友们在社会上取得的突出成就,而这些都会从不同侧面带给大学新生强烈的精神震撼,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目标、勤奋学习。而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借机引导大学新生树立重责任、讲奉献、守信用,始终保持勤俭自强的精神和作风的目标来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伦理观。

第二,探寻多样化的伦理养成形式。日常生活中,伦理促进协会的大学生组织者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多样化的伦理养成形式,一般有常规主题活动式和环境陶冶式。常规主题活动式即每年组织一次且每一次活动都会有一个鲜明的伦理主题,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养成正确伦理观。根据当前大学生伦理观的突出问题,如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为主题,可以在八一建军节等节日来临之日,组织大学生参加讲演会、游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旅游”等形式深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提高大学生“仁爱”意识为主题,可以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以及三月份学雷锋月来临之际,组织节日联欢、郊游活动、社区服务工作等活动来增强大学生的“仁爱”意识。环境陶冶式就是通过创设优良的伦理环境对大学生进行隐性的陶冶教育。这种伦理环境可以通过全体师生共同营造的良好的校风、友善的人际关系等人文环境的熏陶和软约束中养成正确的伦理观。如伦理活动组织者可以鼓励大学生创办当今社会倡导的“诚信驿站”即一个全凭学生自觉付费的店铺来营造校园的伦理氛围,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唤起与增强他们的诚信意识。

第三,重视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总结环节。为了保证各种类型的活动不流于形式,具有实效性,大学生应坚持在活动过后及时总结心得体会并互相交流沟通感想,而伦理促进协会的大学生组织者应在教师指导下科学地评价大学生伦理观养成情况,坚持自我评价和群体评价相结合,每年评出若干伦理观养成标兵,毕业时评出三名年度伦理观养成标兵,并建立大学生伦理档案,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伦理观养成状况,方便用人单位择伦理观优者录用,同时也鞭策大学生积极主动养成正确的伦理观与争做伦理先锋。

3.3及时行动,确保大学生正确伦理观养成的时效性

为了确保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时效性,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及时预防与引导大学生分辨各种社会思潮对其伦理观养成的影响,及时纠正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就学校在规模扩大化过程中产生的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伦理观养成作用的认识偏差,当大学生伦理观出现问题时,立即开展针对其伦理观问题的专题清除活动。

第一,增强伦理辨别能力。面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消极影响,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以其严谨治学的风范引导大学生积累伦理知识,具备敏锐的思维观察能力,分析国际和国内纷繁复杂的伦理局势,增强大学生在伦理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通过伦理促进协会及时更新伦理观念与活动,积极传播与实践对大学生伦理观养成有利的社会思潮,认识并预防妨碍大学生伦理观养成的社会思潮,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二,纠正认识偏差。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在精神文化建设营造的和谐师生交往氛围中与大学生就学校在规模扩大化过程中产生的认识偏差进行交流辩论,使教师和大学生认识到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对学生伦理观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育人过程、坚持全面的观点看待其不良影响,肯定其积极作用,同心协力致力于学生正确伦理观的养成。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